场地规划

2024-05-28

场地规划(精选十篇)

场地规划 篇1

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 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 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全书有21个章节, 大致可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为1~2章, 首先讲述了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 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2部分为3~6章, 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 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地阐述, 最后总结了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3部分为7~20章, 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 作者作出总结, 提出质疑和探索。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 详尽深刻地阐述了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

这是一场关于场地规划过程的书, 也是一本教人如何与地球和谐共存的书。它正是属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区域景观的部分, 区域景观可以延伸到地域性再到生态气候方面。城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骨架, 只有了解城市设计空间的需求以后, 才能够做出好的景观设计。艺术审美活动也是一个构架, 外物的形式势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 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感, 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 也是人类心灵所走到的最高境界。

2 文献重点章节评析———场地的初步了解

2.1 人居环境———人的动物性

人具有动物性, 因为人也是动物, 许多工程的失误都是由于规划师的认识不足而造成。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是为了生活, 在自然中本能地武装自己。人类属于例外, 人类早就学会通过思考处理问题, 因为思考, 我们才能在地球生物中拥有至高无上的位置。

2.2 气候———场地的地域性

气候指的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年度、季节和日间温度变化。这些都是学习环境设计的人所应该分析的内容, 阳光的日照变化对于规划和设计意义重大, 前面几章从气候、水、植物特征及地形方面都是在讲麦克哈格提出有关景观规划的思想方法, 即“设计遵从自然”, 这一章也是属于场地的自然要素, 同时, 气候也属于地域性的表现。

2.3 土地———土地的修复、改善

这一章让笔者想到了译者俞孔坚的大地艺术, 他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可以追溯到他童年时期骑着水牛在农田里耕作的场景, 他对家乡的热爱和为家乡的秀美、自然和谐所陶醉。俞孔坚说“我是农村的孩子, 我热爱土地, 热爱清澈的河流与大自然亲近”他用“大地景观”来描述景观设计, 人们对土地就可以看做是老祖宗在千百年来的生产时间中所积累下的生存艺术, 与丰产的土地建立了天然的情感。前3章之间的联系, 它们之所以在书的前3篇, 对于理性的西蒙兹看来, 它们的意义是首要的, 在课堂中, 老师讲述了广场设计部分其中的2个思路, 第一点就是广场地域气候特征的考虑, 自然性与地域性的场地选址。必需先考虑分析的是环境、气候、地形, 再去考虑功能、交通、路网的划分。

4 总结与收获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 感觉属于城市设计范畴, 其实不然, 这个范畴仍然属于景观设计, 虽然有很多跨学科的专业术语, 但这些都是属于景观规划设计的范畴。首先, 必须尊重它的场地, 正如西蒙兹在书中所说的:“对每一块场地, 都有一种理想的用途;对每一种用途, 都有一块理想的场地”。其次,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者, 要与自然生态相结合, 同时, 遵循景观设计的三大维度, 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体验自然, 要在自然的背景下进行场地设计、规划, 且一定要有对自然环境风格的特色性和可识别性。结合这次环城公园的调研, 让笔者明白好的景观一定是可以让人为之感动的, 越是心思细腻的人越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最后, 更加重要的是, 我们应该多向西蒙兹这样的西方景观设计师学习, 学习他们对生命的尊重, 对生活、自然的热爱, 这也是一名景观设计工作者所应有的一种态度, 这也是当代景观设计师肩负的重要责任, 赋予大地以生命力, 使人们真正感受到景观艺术的美。

摘要: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 研究了《景观设计学》与《建筑模式语言》、《存在建筑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性, 分析场地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与实现, 通过调研实践进行验证考量, 最终证实了场地的体验与规划设计在景观中的目的, 传达出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对生命的尊重, 对生活、自然的热爱所应有的一种态度。

关键词:景观设计,场地规划,体验,土地修复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 俞孔坚.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4)

报废汽车拆解场地规划1 篇2

1.1 报废汽车回收企业主要设计标准

目前,涉及报废汽车回收的相关要求,主要分为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和相关标准3个层面。废旧汽车回收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安全环保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条例中提出的经营管理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法规要求,以及参照执行各类推荐性标准等。特别是,基于以上标准制定的GB 22128-2008《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和HJ 348-2007《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是拆解厂设计要求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整个报废汽车回收利用行业产业升级的基本技术要求。

1.2 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申请条件

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实行资格许可制度,达到标准并经验收合格的,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支持标准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50%。报废汽车回收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企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注册资本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依照税法规定为一般纳税人;拆解场地面积不低于5 000 m2;具备必要的拆解设备和消防设施;年回收拆解能力不低于500 辆;正式从业人员不少于20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 人;没有出售报废汽车、报废“五大总成”、拼装车等违法经营行为记录;拥有用于建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档案和数据库,记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以及拆解后零部件、材料和废弃物的流向、自动化办公、实时监控录像等现代化设备设施。1.3 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各类场地要求

报废汽车存储场地(包括临时存放)的地面要硬化并防止废液渗入地下,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透的材料建造,防渗层至少1米厚粘土层,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其它人工材料,要保证不对空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存储场地周边要设置导流渠;封闭或半封闭拆解场车间,地面应防止渗漏。拆解车间应通风、光线良好,安全防范设施齐全,并远离居民区,不得建在城市居民区、商业区及环境敏感区,污染控制区应设有防风、防雨设施;存储场地和拆解车间的总排水口应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和与其相接的排水沟,能对分离的废油进行回收,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水体的水质满足三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存留在报废汽车中的各种废液应抽空并分类回收,各种废液的排空率应不低于90%,废液是突出的污染源,必须用不同容器分类回收,并达排空标准。

1.4 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设备要求

要求,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必须至少同时拥有下列设备:

车辆称重设备;室内拆解预处理平台,并配有专用的废液收集装置和分类存放各种废液的专用密闭容器,最好是可升降的台架,便于工人在底部排泄燃油等废液,废液要存放在不相容的开孔直径不超过70毫米并有放气孔的桶中,各类容器有明确标识,容器能防漏、防洒溅;拆除蓄电池、液化气罐所需的专用工具,即抽油机、抽液机。在室内拆解预处理平台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排空和收集车内的废液,应使用专用工具;安全气囊引爆装置。安全气囊直接引爆装置或者拆除、存储、引爆装置,车内直接引爆装置;或拆除后存储、引爆装置,由汽车生产单位提供或企业购置,确保安全气囊引爆避免事故;分类存放含聚氯联苯或聚氯三联苯的电容器、机油滤清器和蓄电池的容器,这类物资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属于危险物,应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标明具体物质名称,并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车架剪断设备、车身剪断和压扁设备;车辆起重运输设备;“五大总成” 拆解平台或精细拆解平台。1.5 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消防设施、环保和存储要求

要求,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必须至少具有下列消防、环保设施。

灭火器、消防水池、沙池等及消防通道;各类废弃物的存储设施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标准GB18599和GB1859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地污染控制标准》要求执行;不同分类回收容器。存留在报废汽车中的各种废液应抽空并分类回收,各种废液的排空率应不低于90%,废液是突出的污染源,并达排空标准;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收集装置。主要是CFC-12和HFC13a两类制冷剂、应分别回收,储存设备(国家环保总局申请提供);各种专用密闭容器存储废液容器。防止废液挥发,并交给合法的废液回收处理企业,盛装废液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材质和衬里与盛液相容,不相互反应;标识明确的各种存储零部件、材料、废弃物的容器。为避免混合、混放,避免因容器元件的混淆导致的混合、混放,污染容器和可再利用零部件;标识明确的拆解后所有零部件、材料、废弃物进行分类存储库房,含有害物质的部件应标明有害物质的种类。报废汽车拆解厂建设投资案例分析

2.1 案例概况简介

南方某工业园区报废汽车拆解厂厂区面积为29350m2,规划生产纲领为2 万台/年,企业总人数63人,总建筑面积28918m2,其中废旧汽车存放场面积为2088m2,拆解破碎车间面积为8424m2,回收件仓库面积为3948m2,办公综合大楼面积为1656m2(3层),动力、废弃物存放库、门卫等辅助面积为8279m2;购置主要拆解及运输设备214台,并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给排水、变配电等辅助设施。

2.2 案例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本估算依照原国家计委和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投资估算的要求、行业有关投资估算规定以及地方有关取费标准,根据企业 现有条件和项目具体情况进行预算。2.2.1 固定资产投资

(1)建筑工程。案例生产车间以及储存仓库均采用钢结构厂房。根据市场调查,钢结构厂房造价一般1800元/m2,则厂房造价约为2227万元。

(2)主要设备。拆解车间设置整车拆解线,总成拆解区(外部清洗,总成分解,总成细拆,零件检验),零件破碎区(车身破碎线,轮胎处理,塑料粉碎线)。根据GB22128-2008《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对企业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拆解车间工艺操作需要,购置汽车拆解流水线、车身破碎线、整车快速解体机等大型设备;拆解流水线上所需的电动单梁式桥式起重机、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电动葫芦半门式起重机;深度拆解所需的铜米机、塑料粉碎机、零部件检验设备、轮胎处理设备、工具维修设备;手动工具等设备214台(套),设备总价约为1 561万元。

(3)设备安装费用。主要生产设备安装工程费包括设备基础和安装材料费等,配套设备安装费按设备费的4.0%考虑,安装工程费用合计约为65万元。(4)公用工程及其他。本项目对厂区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等进行适应性改造,投资约为150万元。2.2.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为项目第一部分费用的1.0%,生产人员培训费按每人1 000元计算,工程保险费为项目第一部分费用的0.3%。项目其他费用合计为30万元。

2.2.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03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构成见表1所示。

2.3 流动资金估算

根据本案例的生产加工特点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流动资金估算按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估算,根据国内报废汽车回收业基本情况,报废汽车采购费用1000~1 500元/辆,按照年拆解约20000辆的生产纲领,预计报废汽车购置费为2500万元。项目正常年流动资金占用额为2500万元。案例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组成,总计为6533万元。案例投资的经济效益预测

3.1 总成本费用估算

成本估算按费用要素分类:包括外购原辅材料、外购燃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摊销费、修理费和产品销售费用等。总成本费用总额构成如表2所示。

(1)各类外购原辅材料、燃料动力和单耗指标按工艺设备技术指标计算,并参照国内现有汽车拆解生产线的指标确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报废汽车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报废汽车的收购价格定价原则》,将报废汽车收购价格定为450元/t,各回收企业可根据车辆状况及当地废钢铁市场收购价格上、下浮动20%。国内目 前报废汽车回收业基本情况,报废汽车采购费用1000~1500元/辆。

(2)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分类直线折旧方法计算,建筑物按20 年折旧,生产设备按10年折旧,残值率为10.0%。

(3)项目定员为63名,人均年工资及福利费为4万元,项目正常年工资及福利费为252万元。

(4)大修理费按当年固定资产折旧额的50.0%估算。

(5)项目正常年其他管理费用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0%估算,具体内容包括公司经费、交际应酬费、职工培训费、职工养老保险福利费及住房补贴、研究开发费等。

(6)项目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4.0%进行估算,项目正常生产年总成本费用为6 815.9万元。

3.2 废旧汽车材料回收产值

根据典型轿车材料构成和2012年各材料报价,估算拆解任务为20000辆乘用车的报废汽车拆解厂产值约为8730万元。汽车回收材料构成及产值预测如表3所示,估算的产值未考虑材料构成与回收材料之间的质量误差及细拆后的一部分检验合格的零部件和一些可再制造的零部件经过加工后可以直接销售产生的产值。

场地规划 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 场地特征 设计

一、场地特征

1.1场地特征概念

场地,大至一个风景区一个城市,小至一个区级公园广场,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它的个性,是这场地与那场地的区别。场地特征包括场地的自然特征和场地的人文特征。园林景观把握好了自然特征就在土地上有了归属,把握好了人文特征就在使用者心中得到了认同。

1.2场地特征内容

1.2.1 场地自然特征

自然特征包括(天)气候、(地)地形地貌两方面,它是因场地在地球上所处位置不同 ,受自然力量的作用而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一种力量,它影响甚至制约着人类在 该场地上所从事的任何事情,包括景观设计。把握好了这种特征,景观作品就会归属于这块 场地,与场地和谐相处,从而场地自然力为景观提供维护,景观给场地添色。相反若不顾这 种特性,全然凭设计师个人的爱好去做,那新做出来的景观将与自然力相抵触,会破坏原有 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天地”所不容,人工景观自身魅力也难以维持,生命力也不会 强健长久。

1.2.2 场地人文特征

人类为了满足各自的不同欲望而从事一系列活动,在这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 大自然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与人及人与大地调和的结果,它在大地上留下的印记以及 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就是人文特征。特定的关系使得人归属于某一地方和这一地方的社会群 体,也就是人认同于这一场所。地球上任何一块场地上只要有人生活,就会留下人的生活印 记,就会有人文历史。挖掘场地历史信息并提炼出场地的人文特征是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工 作,只有把握表达了这种特征,景观才能保持场地的历史延续性,创作更新才有依据。人文 特征的把握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犹为突出。

二、场地分析设计(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2.1西湖风景名胜区自然特征

2.1.1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5℃,平均相对湿度69.6%,年降水量1139毫米,年日照時数1762小时。

2.1.2地形特征

西湖古称武林水、钱塘湖,又名西子湖,西湖原本为海湾,因江潮挟带泥沙长期堆积,日积月累,使海湾与大海隔绝,形成泻湖,又经历代不断疏浚建设,最终成为半封闭之浅水风景湖泊。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湖中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岛。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形成各湖区水质差异的特点。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6.145平方公里。总容积0.124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235米。

2.1.3西湖规划

杭州西湖风景区园林规划,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造园手法的同时,又力求发展、创新。在园林布局上,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从仅注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的合理性,逐步转向注重发挥中国园林传统特色,强调公园艺术形式的主题是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的有机统一,创作手法上注意现代游憩生活内容与民族文化的园林艺术相统一。在园林建筑上,主要是以继承传统和轻质过渡的形式出现,对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区别对待:凡是在文化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古迹、古建筑,严格妥善地保护;对某些名胜古迹有传统精华,但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和构筑物,则扬长避短,保留精华,舍其糟粕;凡名不副实的风景点,修建时采取富于传统的形式和格调为主,达到相互协调。在植物配置上,以因地,因时,因材制宜为主,即因景制宜,创造园林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变和意境上诗情画意,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和风格上的地方性。

2.1.4西湖北线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

2004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通过修复与整治,形成了东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面积约98万平方米的历史文化景观群。

北山街景区,包括北山街、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静逸别墅、玛瑙寺、菩提精舍、镜湖厅景区、武松与苏小小墓、穗庐等区块。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临西湖,北靠宝石山、葛岭、栖霞岭,与市区湖滨相连,面积约98万平方米,是西湖风景区内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地理位置优越。

北山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量考古资料证明,北山、老和山一带是西湖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存最早遗存为秦始皇缆船石。历史上,北山一带向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寺院祠墓林立,曾留下无数佳话逸事。现尚存许多文物古迹,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7处,包括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岳飞墓(庙),杭州市标志性建筑保俶塔,大石佛院造像、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业展馆等。还有秋水山庄、孤云草舍、坚匏别墅、抱青别墅、静逸别墅、穗庐、玛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使北山街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特性。北山街自然风光也别具特色,特别是火成岩构成的宝石山,不仅是观赏西湖的最佳地点,其特有的景观“宝石流霞”还列入西湖“新十景”之一。

北山街保护整治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前几年的保护建设后,西湖已初步形成“东热南旺西幽”的新格局,而“北雅”则尚未形成,作为西湖北面的最关键地块的北山街,整体环境还不尽人意,市政配套设施落后,许多历史遗存被占有、破坏、湮没,有些文化景观正在逐渐消失,沿街建筑也与西湖美景不相协调。为此,2004年,根据“保护、整治、完善、畅通”八字方针,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一期工程。工程中始终贯彻“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原则,通过对北山历史建筑的修缮、整饬,实施以丰富林相色彩为目的的宝石山林相优化工程、体现“水墨江南”特色的北山街夜景灯光工程,以及对北山街、葛岭路、栖霞岭路道路两侧建筑和滨湖景观绿地进行的一系列整治,使北山街成为西湖风景区继西湖南线、新湖滨景区及杨公堤景区之后的又一精品亮点,成为以秀美山水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近代建筑为骨架,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北山街整治的人文遗迹和建筑多达近百处,其中有4幢掩映在绿阴丛中的小楼将在年底对外开放,并吸引一批“国字号”的名家名社落户。分别是静逸别墅(张静江旧居)、宝云寺遗构(疗养院)、穗庐(北山路94号)和北山街95号别墅。4幢老建筑无论是欧式风格的小楼房,抑或清末小型寺庙建筑,均依山而建,保存较好,四周风景宜人,西湖秀色一览无余。其中的静逸别墅尤具特色,该别墅位于北山路葛岭南坡的五代吴越寿星院旧址,原为张静江私宅。张静江曾任民国时期浙江省政府主席,孙中山先生称其为“民国奇人”。张静江致力振兴实业,支持建设浙赣铁路,并于1929年主持举办 “西湖博览会”,促进了浙江社会经济的发展。静逸别墅主建筑为两栋欧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每幢楼均有宽大阳台, 是北山景区远眺西湖的最佳场所之一。别墅所在的北山街曾称静江路,系为纪念张氏任职期间成功举办“西湖博览会”而命名。

在北山街保护整治过程中,还对沿湖的镜湖厅进行了全面整修。民国时期,镜湖厅所在为葛荫山庄。抗战胜利后,孤山的秋社移作他用,秋社遂在此建设活动场所。因秋瑾自号“鉴湖女侠”,“鉴”、“镜”音近义同,故取名“镜湖厅”。建国后,这一带成为民居。1986年,杭州市政府实施环湖绿地动迁工程,建成面积约1.76公顷的镜湖厅景区。

2.1.5西湖“两堤三岛”景区

2005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了“两堤三岛”修缮工程,将其真正打造成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白堤景区;孤山景区,包括孤山、林社(林启雕像)、白苏二公祠等区块;湖心亭景区;小瀛洲景区。

全长987米、宽33米,把西湖划分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2005年整治修缮。修缮后的白堤,经过柳树、碧桃调整,突出了“间株杨柳间株桃”的原有特色,除去了原来与周围景色不协调的设施,重新统一设计了路灯、果壳箱、景点说明牌、护栏、座椅等,均古朴别致,为白堤增添了几分古韵。

孤山

位于西湖北,东以白堤,西以西泠桥与湖岸连接。2005年整治修缮,根据原有景点布局,进一步挖掘孤山的人文景观,并对植物、地形、道路进行整治,形成统一的环境景观。

白苏二公祠

2005年在两堤三岛景区建设中,根据原貌复建白苏二公祠。祠以纪念白居易为主,展示白苏二公祠的历史沿革以及白居易、苏东坡的楹联匾额和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名篇。原先保留的17块“白苏二公祠”相关的石碑,包括了4块苏东坡手迹的石碑及杭州遗存最早的碑刻?唐代龙兴寺经幢拓片,也都在祠内展出。

林社(林启雕像)

林社(林启雕像)位于孤山北麓,是纪念清末杭州知府林启的场所。林启在杭任职期间,创办求是书院、蚕学馆和养正书塾,是浙江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病逝后葬于西湖孤山。2004年在林启纪念馆南侧小绿地上设林启纪念像,并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

湖心亭

“湖中三岛”之一,2005年进行了整修,恢复“湖心平眺”景观。整治后的“太虚一点”显得更加富丽堂皇、端庄古朴;取消其内部过多的商业内容,代以湖心亭历史典故陈列。岛上还重立暗寓风月无边的“虫二”碑,并通过在旁边加文字小记说明此碑的由来及典故,充分发掘其的文化内涵,丰富湖心亭的历史人文景观。

苏东坡纪念馆

位于西湖苏堤南隅,于1988年建成。2004年进行全面改造,包括陈列改造、建筑整修、绿化调整等。同时考虑游客的集散功能,取消围墙,增设人性化服务设施,使馆区与西湖南线、西线景区相衔接,更显自然和通透。

复旦光华牌坊

位于孤山公园正对面,是康熙年间清朝行宫的牌坊。2005年根据市民提议复建,牌坊高7.2米,宽11.9米,四柱三间三楼式,整座牌坊端庄、凝重。

三、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文化传统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风貌。因此,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体现最能反映当地的地域特征。巴西著名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将巴西当地的地域特征与他的风景园林作品完美结合,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艺术天赋。布雷•马克思早期主要受巴西本土文化和当地自然植物景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当时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先锋艺术并没有把他完全给淹没。布雷•马克思发挥他独特的艺术天赋,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通过丰富的图形,夸张的色彩打破了那种完全模仿自然的设计方式,同时也与世界其他的现代主义思潮划分界限。他对民间艺术和抽象、立体主义很感兴趣,创作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感来源极其丰富,陶瓷贴面、花岗岩废料构筑的景墙和铺地,像绘画一样的设计平面,利用棕色、黑色、白色等马赛克组合形成有机线形的图案以及富有动感的铺装效果,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正如布雷•马克思所说:“一个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对比、结构、尺度和比例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首先它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对场地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只有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够体现出出色的艺术特质,也才能够很容易让大众接受。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途径和方法,发挥艺术构思,才能体现结合场地特征。而L. 麦格哈格的设计方式就是这3个方面的完美结合。L. 麦格哈格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书中直观的揭示了景观设计与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麦格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指出,“西方的傲慢与优越感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则以牺牲人的个性而取得”,似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由于人类的行为正成为景观可持续性、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在自然與人之间,在发展与保护之间,人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

风景园林发展到今天,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完美的结合了场地规划设计,而现代化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得人类更加注重结合场地的风景园林设计。地域性的表达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入设计是风景园林发展不变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19(3):11-18.

[2]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场地规划 篇4

1 恐怖袭击与政府建筑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机构的职能不断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随之,政府建筑物不断向规模化、高层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政府建筑承载的人员数量大、重要性强、价值高等特质,对建筑外部场地的安全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政府建筑物的范围广,数量多,但防护力量和资源有限,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增强防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探讨的重要政府建筑主要是行政级别较高,所处区域恐怖袭击可能性较大,遭受袭击后所产生的社会恐慌等负面影响较为严重的政府建筑物。

恐怖分子一般采用汽车炸弹、邮件(包裹)炸弹、人体炸弹、固定箱包炸弹等方式来袭击使馆建筑物。以上几种爆炸形式中,汽车炸弹能够携带的爆炸物相对较多,即使在与建筑物有一定距离的范围发生爆炸,也会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针对政府建筑的爆炸恐怖袭击方式。

2 政府建筑外部场地反恐安全规划

2.1 场地规划目标

在我国,传统的防御方式是“高墙大院”,通过将大量障碍物及监控设备围绕布置周界围护这个“圈”上来隔绝内外,然而这种集中布置的方式往往造成政府场地周边障碍物林立,监控设备遍布的场景,犹如防御森严的堡垒,容易造成大众心理上的抵触与反感。本文通过场地规划,将周界围护这个“圈”扩展到整个场地“面”上,将障碍物与监控设备“稀释”到场地的大环境中去,在达到防御目的的同时,弱化了周界围护这个“圈”的防御密度,使得围护更为开放自由,这样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2.2 场地规划内容与步骤

场地规划包含大量内容,如安全退让距离,各类人员流线,各个区域的划分,障碍物以及监控设备的分布等等。掌握规划内容后,应按照规划步骤,将规划内容一一落实。

第一步是确定建筑的安全退让距离,也就是安全缓冲区的范围,在场地空间的允许下,安全退让距离应该越大越好。

第二步是规划各类人员进入建筑的流线,根据人员流线划分区域,这些区域可包括接近区域,下车区域,停车区域,拦截区域,步行区域,建筑入口区,安全缓冲区,分界点以及景观绿化区等等。

第三步是进行监控规划,监控包括自然监控与持续监控。自然监控允许在建筑场地中的每一个人参加到安全监控中来。固定的,视野畅通的连续观察被称为持续监控,它主要是依靠一些电子设备来完成,如闭路电视,报警传感器等装置[3]。根据各个区域的防护程度我们进行监控的规划,那些防护程度低的区域我们采用自然监控;防护程度高的区域我们采用持续监控。

第四步是进行障碍物的规划,车辆与人行障碍物主要运用于区域的周边,起到限定车辆与人员活动的目的,同时也起到限定边界的作用。对于汽车炸弹手的强行袭击,单凭警卫的力量和简单的障碍设置是很难奏效的。针对上述情况,预防,阻止强行闯入的汽车炸弹的袭击必须系统使用障碍[4]。

2.3 场地规划重点——以乘行来访人员为例

不同人员在接近、进入建筑的流线是不一样的,本文针对不同人员进行分类规划,这些人员可能包括:乘行的来访人员,乘行的工作人员,乘行的重要人员,乘行后勤服务人员,乘行应急人员,非乘行人员,场地外部人员。乘行来访人员是潜在危险级别最高的一类人员,一方面由于驾驶可潜在装载大量爆炸物的机动车辆来访,危险系数较高;另一方面,来访人员不属于政府大楼中的工作人员,其身份识别难度大,恐怖分子可借此乔装打扮,混入政府建筑大楼内部实施恐怖爆炸,因此本节将以乘行来访人员为例,介绍场地规划重点。

针对乘行来访人员的规划重点环节如表1所示。

2.4 场地监控规划和障碍规划的整合

我们分别根据乘行来访人员、乘行的工作人员、乘行的重要人员、乘行后勤服务人员、乘行应急人员、非乘行人员、场地外部人员的不同威胁分别进行监视规划与障碍规划,最后我们将这些分别规划所完成的监控与障碍图整合,就形成了整个建筑外部场地的规划总图,见图1。

3 结语

我国政府建筑防范恐怖袭击的能力较弱,同时规划设计领域缺乏对政府建筑危险性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导致政府建筑应对恐怖袭击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重视政府建筑外部场地应对袭击的安全规划设计,早防范,少损失。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筑外部场地反恐安全规划只是重要建筑防范恐怖袭击众多方式中的一种,随着国内外恐怖主义形势的日益加剧,重要建筑防范恐怖袭击倾向于系统防护方向发展,它包括建筑本身,建筑外部空间,人员管理,应急机制等等一系列内容,它需要在政府的带动下构筑完整的防范体系与综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田志敏,张想柏,杜修力.防恐怖爆炸重要建筑物的概念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2007(1):34-41.

[2]钱七虎.反爆炸恐怖安全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Shelton Henry H Joint Tacics.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An-titerrorism 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Defense,1998.

第二实验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 篇5

设施建设规划

第二实验小学

2012,9

为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健康校园”创建活动,切实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我校依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落实年活动,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体育场地建设,并制定我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落实年活动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广大师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目前来看,体育卫生仍是我校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体育卫生工作推动机制还不够完善,体育卫生场地设施器材配备整体上达不到标准要求,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体育卫生工作落实年活动,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二、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体育器材场地设施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规范、检查,督导、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现代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配备工作已列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运动场所,按照器材配备目录标准足量配齐器材设施。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分期分批逐步配置体育设施及器材,提倡因地制宜,开辟场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自制坚固实用、成本较低、安全可靠的体育器材设施。

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鉴于我校的位置以及整体规划,根据学校规模,认真规划布局,将学校的体育场地分为二个区(前区和后区),前区为田径场地和体育器材活动区,后区主要是乒乓球活动区域,建设能够基本满足学生上课和活动所需的体育场所,配备了相应的设施设备。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好田径场,并依托田径场地新建成标准篮球场,和足球运动场各一块,并配备2副新乒乓球台。

四,目前我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我校认真执行《湖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落实我县开展的体育卫生工作落实年活动,并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运动,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还相对滞后。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够规范,特别是田径场,跑道多为沙土地面,风雨天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制约着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我校在田径场内设置了篮球场,足球场地,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设施不是很完善。

三是由于学校经费不足,体育器材配备不足,配备不达标,仅有的一些体育设施陈旧、破烂,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

五,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迎接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为契机,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求,完善工作推动机制,加强体育卫生场地设施器材配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湖北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着眼学校发展未来,科学定位校区功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合理、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结构协调,满足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分区合理、功能明确的原则。

2、建设理念及功能布局

建设生态、环保,紧凑型校园。场地规划遵循整体布局特点,因地适宜,合理布局,结构紧凑,形成绿树成荫、环境宜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校园。

——功能布局 根据用地情况及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以田径场地为核心,整过整体规划划分为前后区。又将前区划分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及羽毛球场。

3、体育运动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的主题,按照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要求,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

(1)、各项体育活动设施配备与建设。

各种体育活动设施设备要齐全,布局要科学合理,要按标准配备。篮球、乒乓球、、拔河、羽毛球、单双杠等场地和器材,各种运动项目要按照相应的面积要求,依托田径场,继续筹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力争设计合理,布局紧凑。

(2)、体育场地文化建设。

在规范运动场地建设时同时重视体育场地文化建设,主看台、看台和各项活动场地的布局要规范合理,体现紧凑和谐的美感效果,田径场围墙上的体育标语、图案的内容和形式要美观、大方,体现出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活泼乐观的感觉。同时,所有标语、图案要经常粉饰和更换,要与时俱进,体现活力。

(3)、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维护和保养。要加强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维护和保养,要有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员要经常检查场地设施,保持活动场所安全、整洁、有序,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都要爱护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积极做好养护工作,确保师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各校要配备专用体育器材室,设立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方便师生借还使用体育器材,器材室要宽敞明亮,物品摆放整洁有序。

(4)、严格器材使用管理。

学校要充分挖掘现有场地器材设施,提高使用率,发挥最大效益。不得挪用挤占场地设施,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要向学生全部开放运动场馆和器材设施。正常教学时间,禁止校外闲杂人员入内活动。社会其他部门借用学校运动场馆训练或比赛,需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研究同意并报县教体局主管部门批准,向学校交纳与活动规模时间相应的场地器材维护费,并且承担因此而引起的安全责任,方可使用。学校要妥善安排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停上体育课。

六,学校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策略

1、深刻透析制约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问题。按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的总体规划,分步做好具体建设项目立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打破制约学校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努力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格局,实现学校基础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2、抓住学校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矛盾,分清轻重缓急,解决突出问题。

面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与困难,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用心谋事、沉着应对,找准突破点,科学决策,统筹大局。近期重点做好在建工程的建设工作,确保正常投入使用,做好临时运动场的整修与扩建工作。

3、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可持续良性运转。

学校体育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制约因素多,情况复杂。要妥善处理好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基础建设与维持运转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又要维护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局,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根据学校现实状况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分阶段明确基础建设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4、抓住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的建设环境,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场地规划 篇6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加, 地铁作为一项绿色出行的交通方式, 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喜爱, 修建地铁为使市民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并促进了地铁周围商业圈的发展, 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如今,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 全国主要城区都已经或者正在规划地铁建设的未来蓝图。然而, 地铁建设期间, 会给当地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 也会对沿线的环境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有人恰如其分地比喻, 地铁建设期是城市交通黑暗期。这主要原因是通常地铁线路都是沿着城市主干道修建, 而地铁车站也主要位于人流量较多的地方, 比如城市的商业中心、市民密集的居住区等。因此, 在地铁施工前期, 对于场地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的施工场地规划经验, 对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的施工场地规划进行分析, 提出在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以后的地铁施工场地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二、施工场地规划原则

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施工场地的规划,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遵照设计文件给定的场地位置、占地面积和占用时间, 但同时要确保规划的范围要满足交通疏解和管线迁改等方面的要求;

2.平面布置要根据结构形式、施工方法、交通疏解期数和关键工期节点等要求, 统筹考虑施工场地需求;

3.平面布置要结合施工区域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安排, 分阶段进行布置;

4.施工场地原则上一次布置到位, 尽量不进行中途挪移, 以减少二次建设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5.生活和办公区布置尽量做到相对固定并与施工区、材料区隔离;

6.充分利用既有交通或路面, 减少施工临时便道工程和场内硬化面积, 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少占、少掘道路, 节约成本;

7.临时房屋及其它设施布置要结合市容的美观、安全、经济、合理、实用;

8.严格按照合同文明施工标准施工。

三、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施工场地的需求

地铁车站的施工场地需求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描述:

按功能分为几大区域:现场施工材料存放和加工区、支架存放区、喷射混凝土搅拌区、弃土和渣土存放区、供电系统调配区、现场消防、通讯设备存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施工便道 (考虑混凝土泵车的停放宽度) 、出入口区、办公、生活用房区等。

按专业分为几个板块:施工现场布置、施工现场排水和防洪措施、现场绿化迁移情况、交通疏解情况、管线情况、地面建筑物拆迁情况等。

四、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施工场地规划的特点

1.影响因素多

地铁建设常常位于城市主干道, 客流量很大, 交通压力一般都比较大, 而且地铁沿线建筑物比较多, 地铁通常要穿越周围建筑物, 地下管线复杂繁多, 涉及管理的部门比较多, 这些都成为影响地铁施工场地规划的不利因素。这将导致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的场地规划受到极大的限制。

2.交通疏解影响大

地铁的建设, 需要更多的场地范围, 这样对交通疏解容易发生冲突。当地铁沿线建设需要占用道路, 如果可以利用其他路线使车辆绕行, 那么可以占用整个路面进行规划, 如果车辆不能绕行, 那么则只能占用一部分, 那么有可能需要改进施工方案。而且, 场地的规划必须要满足施工的需要。例如施工机械作业的安全空间、开挖基坑与围挡边缘的最小安全距离等。只有在施工前期, 详细勘察现场情况, 综合考虑交通疏解和施工场地必要占地两方面因素, 才能最终确定施工场地的范围, 从而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置。

3.需要分期布置

一般地铁建设施工都要分期进行交通疏解, 这样也就需要分期对线路进行围挡建设, 分期进行施工场地布置。如车站的施工, 一般先进行车站主体施工, 然后是车站出入口、风亭等附属结构的施工。车站的附属结构一般位于道路的两侧、十字路口四角或建筑物的内部。因此, 很少有车站主体和附属结构一次性完成施工的, 这样就需要多次布置, 分期围挡。在车站主体结构完成后, 在进行附属结构的施工。地建设不能长期、全部地占用道路, 因此, 需要分期布置, 尽量使占用道路时间短、面积小。

4.安全环保要求高

进行地铁建设的城市对环保的要求比较高, 而地铁建设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沿路管线和周围建筑物的迁改。这样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地铁施工期间也会有噪声、粉尘、弃土和渣土等污染。因此, 应在场内设冲洗槽、沉淀池和化粪池, 并做到所有的生活或其它污水必须分别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或河流。

场地的布局也关系到基坑的稳定和安全。基坑与道路之间的距离要足够安全, 周围不能堆放重物, 还需要考虑排水沟的宽度、龙门吊的轨道宽度、运输便道与基坑边缘的安全距离、降水井与基坑和围挡的最小距离等。

因此, 必须需要考虑环保和安全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做好施工场地的规划布置, 达到相关的要求。

5.布局需合理

地铁建设场地一般都处于繁华的城区, 施工场地狭小。因此, 要尽量使生产区域靠近施工现场, 比如钢筋和模板尽量堆放在便于施工和运输的位置。

车站场地布置时还要为混凝土泵车的支腿展开或者吊车等大型车辆预留空间。避免以后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没有足够的施工空间展开而耽误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 在场地的布局时, 要充分考虑以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做到布局科学合理。

6.受工期影响较大

一般城市地铁建设的时间都比较紧张,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 工期的要求都比较高, 这就需要在前期场地规划时充分考虑工期的影响。比如, 在车站建设的过程中, 如果现有的规划不能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 就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修改场地规划方案设计, 可以增大场地规划的范围以利于施工, 也可以更好地设计施工各个区域的功能, 使其满足工期的需求。

7.与一般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的区别较多

地铁车站基坑一般没有条件允许像野外施工一样可以大面积开挖, 除了郊区场地大、浅埋明挖或地质很好等情况而采取放坡法开挖外, 一般都是垂直开挖, 这就需要围挡和维持基坑周边土体或建筑物稳定的围护结构。

地铁建设涉及的原材检验、强度试验等均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 因此, 试验室的设置就不需要如铁路项目的试验室那样规模宏大, 只需要配备常规的检验、试验仪器以满足正常施工生产要求。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建立标养室, 配备温湿度控制仪, 以满足砂浆、混凝土试块养护要求。

五、深圳地铁7号线施工场地规划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土建7302标段起于桃源村站, 经深云站、安托山站, 止于农林站 (不含土建) , 起止里程DK6+637.401~DK11+792.431, 线路经南山区和福田区, 全为地下线。

左线DK6+687.599~左DK7+764.599段岩层坚硬。详勘报告显示:微风化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最大值为MGZ3-TTS-96孔:154.1Mpa, 该段强度最大值平均值为106.55Mpa。且岩面过高, 达到隧道断面开挖高度的2/3以上。

按照设计说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最大达到100MPa以上, 不适于盾构法施工, 宜采用矿山法+盾构空推法施工。且经过专家咨询:根据深圳地区多年地铁施工经验, 为确保盾构正常作业, 减少区间隧道施工风险, 该段设计变更为矿山法拼管片。

矿山法施工阶段平面上主要布置设施为渣土场、钢筋加工、存放场及空压堆放, 又考虑后期盾构相关配套设施的平面布置及右线盾构始发井桩基施工等因素。

桃深区间盾构使用海瑞克生产的S-812 (雄风一号) 盾构机, 盾构机生产出厂时, 盾构区间还不具备始发条件, 又因盾构机未组装前分为:刀盘、前盾、中盾、尾盾、螺旋机、连接桥、1#台车、2#台车、3#台车、4#台车、5#台车等大部件及人仓、管片拼装机等零部件需要找场地存放, 又根据盾构机下井组装吊装的需要, 特进行盾构机入场存放平面布置。

六、结语

施工场地不仅仅是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 还与施工成本、施工质量等有重要关系。在施工场地规划过程中, 要深入研究相关合同文件, 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环境调查, 根据当地拆迁情况、地下管线情况和工期安排等多方面因素, 选取多种方案进行必选, 最终选择最优设计。场地的规划要经济合理, 方案要经过多方论证, 尽量减少二次重建, 以便后续工序顺利开展。

采空区规划新镇区场地稳定性探析 篇7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滕永海、张俊英提出的以裂隙带发育高度及附加应力影响深度来判断建筑物的安全性[2]。而在采空区进行新镇区规划稳定性及适宜性等方面的研究暂处于空白阶段。本文以郑州市某采空区上方进行新镇区规划为背景,进行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1 工程概况

规划区位于嵩山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带,构造区划属于华北板块嵩箕断隆中新密向斜的西端南翼。区内均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未见基岩出露,主要发育地层有第四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规划区内存在SW向NE倾斜的2个褶曲构造,伴随两条NE向高角度逆断层,场地内及附近无活动断层通过,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

规划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标高为302.4m,最低标高为258.6 m,相对高差43.8 m。拟规划新镇区将由5层以下住宅及少许公建组成,面积0.74 km2。场地采空区范围涉及小河煤矿、小河三矿、宏达煤矿和大平煤矿4个矿区,均为二1煤单层采空区(图1)。

2 煤层开采情况

2.1 煤层情况

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保留的含煤地层总厚338.07 m,共计含煤11层,煤层总厚10.16 m,含煤系数为3.00%。其中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和太原组底部的一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7.93 m,可采含煤系数2.34%。

2.2 开采情况

规划区内4个生产矿井均开采二1煤层。其中,大平煤矿采空区位于规划新镇区边界及以东区域,在划区及分析过程中并入小河煤矿。此次重点分析小河煤矿、小河三矿和宏达煤矿的煤层开采情况(表1)。

3 现场勘查概况

此次评价在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的基础上,运用工程地质调查、地质调绘、不同时段地形图对比解译、电法勘探、钻探钻孔验证等多种手段进行地下采空区综合勘查,基本查明了规划新镇区范围内二1煤层及上覆岩土体结构及性质、“三带”发育规律、采空区密实程度、采空区充实和空洞发育情况等。

3.1 电法勘探

为了进一步查明煤矿采空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采空区密实程度,此次电法勘探包括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完成瞬变电磁测线29条,坐标点共计2 293个,试验点50个,质量检测点1 15个(5%),合计瞬变电磁物理点2 458个;完成10条高密度测线,电极距10 m,坐标点871个,试验点75个,质量检测点88个(10%),共计高密度物理点1 034个。

根据电法顺层切片和剖面特征,对规划区进行采空区空间上的解释,规划区采空区巷道或未完全充填实的空洞,因已开采多年,实际上是采空、垮塌、碎石、黏土的松散堆积体区。电法勘探探明的采空区大致分布如图2所示。

3.2 钻孔验证

根据此次搜集资料,结合瞬变电磁和高密度直流电法解释的成果,此次工作布置3个钻孔(表2),总进尺429.57 m,并采集了岩石力学试样进行物理力学实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验证塌陷区地面物探成果的正确性,修正物探成果的解译误差,同时可查清钻孔采空区“三带”分布情况、塌陷区充填物的岩性的密实程度等。

4 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4.1 采空区特点

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工程地质稳定性差,易发生冒落塌陷。根据调查分析,采空区具有以下特点:缓倾斜一倾斜采空区;单层采空区;开采方式、时间不同;浅一中深层采空区;采空区断层;采空区存在老空水。

4.2 采空区地表塌陷变形分析

采空区地面塌陷和变形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明显的不连续性。根据地形图对比解译和地面调查结果(图3),小河煤矿按照时间分为1975—1997年和2004—2005年开采区域。①1975—1997年开采区域,已大面积塌陷,塌陷带宽度50~200 m,西南部塌陷深度1~3 m,东北部塌陷严重,深度3.0~6.9m。②2004—2005年开采区域塌陷明显,塌陷带宽度160~290 m,北部塌陷深度0~3 m;南部塌陷严重,深度3~6 m,部分区域大于6m。小河三矿和宏达煤矿地表变形以加速形成塌陷盆地为主,同时不排除在矿井范围内的双洎河支流的沟底及边缘地带出现地表裂缝的可能性。

4.3 采空区地面残余沉降计算

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特征符合地表移动的一般规律,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的地表塌陷坑、大裂缝等非连续地表破坏现象。根据规划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成果分析,评价场地地表移动规律基本符合概率积分模型,根据概率积分法,可计算采空区塌陷盆地的下沉量等多种参数与分布特征。依据文献[3,4,5,6]基本理论,估算采空区地表最大残余塌陷量、最大残余倾斜位移和最大残余水平位移变形量(表3、表4)。

注:走向移动角δ与上山移动角γ均为71°,水平移动系数b均为0.3。

采空区的残余变形参数按下列各式估算:

最大残余沉降量Wcm=Ma

最大残余倾斜量icm=Wcm/r

最大残余曲率Kcm=±1.52Wcm/r2

最大残余水平位移Ucm=bWcm

最大残余水平变形εcm=±1.52bicm

其中,M为采厚;r为地表主要影响半径,即:r=H/tanβ;b为水平移动系数;a为综合残余沉降系数。

4.4 采空区场地地表移动所处阶段

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999年)规定:煤层采完后,在地表移动过程中的延续时间内,地表下沉速度大于50mm/月(1.7 mm/d)(煤层倾角小于45°),或大于30mm/月(煤层倾角大于45°)的时间称为活跃期。从地表移动期开始到活跃期开始的阶段称为初始期;从活跃期到移动期结束的阶段称为衰退期。

该区未进行地表移动观测,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T可根据T=2.5H0(d)计算。其中,H0为工作面深度。

规划新镇区各采空区地表移动情况见表5。

4.5 采空区场地活化对场地稳定性分析

新建建筑物引起老采空区“活化”是指由于新建建筑物荷载作用导致采空区的地质体平衡状态被改变、引发采空区的地面变形加剧的一种现象,表现为原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冒裂带岩体重新“活化”,冒裂带再压密,地下残留空洞再冒落,进而使新建建筑物沉降、局部开裂、倾斜,直到倒塌[6]。老采空区“活化”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主要考虑建筑荷载与覆岩破坏高度的关系影响。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以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是否达到覆岩破坏(冒落裂隙带)高度为原则,来进行建筑地基的评价和楼房建筑层数的确定,即H临>H裂+H影,当实际采深大于H临时,建筑荷载不会使垮落断裂带重新移动,即采空区地基处于稳定状态。当其下方有高压缩性土或别的不稳定性因素,如采空区垮落、断裂时,则应计算附加应力直至地基自重力10%位置处,方可认为附加应力对该深度处的地基影响不大。

拟建建筑物3~6层,根据设计,基地附加应力分别为14,32,50,68 kPa,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计算结果见表6。

通过计算分析:小河煤矿中部场地新建5层以及少许公建、规划区内不再进行开采时,新建住宅楼的建筑荷载不会破坏采空区的稳定性,地表不会再次发生较大规模的不均匀塌陷;小河煤矿西南部场地新建3层以下住宅楼、规划区内不再进行开采时,新建住宅楼的建筑荷载不会破坏采空区的稳定性,地表不会再次发生较大规模的不均匀塌陷。其他区域不适宜建筑。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根据对采空区特点、地表塌陷变形、地表残余变形、采空区地表移动所处阶段和老采空区“活化”因素等分析的成果,拟建的场地可以划分为2个区域(图4)。

5 结论

(1)该区总体构造型态为自SW向NE倾斜的2个褶曲构造,伴随2条NE向高角度逆断层,场地内及附近无活动断层通过,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

(2)电法勘探、钻探及测井等资料表明,采空区局部仍残留空洞未被充填,充填部分也未完全密实。

(3)规划区内小河煤矿工作面已于2005年终采,塌陷盆地已基本形成,采空区地表变形应以衰退期残余变形为主,小河三矿和宏达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应以活跃期变形为主。

(4)规划区内小河煤矿1975—1997年开采区域采空区最大残余下沉值预测为300.00 mm,最大水平变形值εcm=1.09~3.65 mm/m,最大倾斜值icm=2.38~8.00 mm/m,最大曲率值K=0.330~0.324 mm/m2,在规定的建筑物保护煤柱的允许地表变形值范围内,而小河煤矿1997—2005年开采区域、小河三矿和宏达煤矿均已超出允许变形值范围。

(5)通过分析建筑荷载与覆岩破坏高度的关系降,认为建筑物载荷可能引起采空区“活化”,必须对采空区进行处理,并对上部建筑采取保护措施。

(6)由于受采空区残余沉陷变形和周围较新采空区沉降变形的影响,新建建(构)筑物应尽可能绕避塌陷区、采空区及采空区影响范围。对不能绕避的塌陷区、采空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压力注浆等工程措施,对已坍塌的地区进行填堵、夯实,条件许可时还可采取直梁、拱梁、伐板等方法跨越塌陷坑。

参考文献

[1]钱自卫,吴慧蕾,姜振泉.老采空区上建高层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8-62.

[2]滕永海,张俊英.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价[J].煤炭学报,1997(5):504-5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场地规划 篇8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中心幼儿园 ( 以下简称“张家湾幼儿园”) 地处城乡结合部, 占地面积6 609 平方米, 建筑面积3 565 平方米, 户外活动场地3 020 平方米, 开阔的户外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优势。2008 年, 积极响应市、区教委的号召, 大力开展推进阳光体育工作, 不断优化户外活动环境。但在户外活动的开展中, 我们却发现很多问题:如有的家长反映, 幼儿园场地很大, 但可玩的地方却不多。我们也觉得还有很多户外空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如边角区域处于闲置状态;而且户外区域设置后, 出现了有的区域孩子爱玩, 玩不够, 而有的区域设置后孩子参与率不高的问题。

通过家长的调查问卷和对孩子们“我心中的幼儿园”绘画作品的分析, 参考中外有关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规划、分割等问题的研究, 结合张家湾幼儿园园本特色, 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再次规划和重新调整, 力争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一、与教育理念相对接的整体设计

户外环境对于儿童的影响, 不应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场所, 提供一些设施, 而是将环境视为课程。它能通过色彩、形象、布局的安排随时随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 良好的空间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张家湾幼儿园地处农村, 在张家湾镇“努力打造漕运古镇, 建设幸福张家湾”的大背景下, 幼儿园制定了以“塑造身心和谐之美, 奠基幸福快乐人生, 培育和谐发展的阳光儿童”的培养目标。并将幼儿健康教育作为园本课程的内容进行研究与实施。坚持“教育崇尚身心和谐, 发展尊重自然, 课程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 让张家湾幼儿园的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积极、自主、快乐、自信的成长。所以在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上结合园本的优势元素, 遵循了“幼儿发展需求”的原则, 努力突出了自然、生态、趣味、活动化、挑战性的特点, 并形成了个性化园本特色, 力求使整个幼儿园户外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二、遵循“自然性”原则体现生态化特点

还记得儿时语文课本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段对自然环境的记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 (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在这样的环境中玩耍, 时常让我们忘记回家。

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非常重视和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他大力主张多让孩子到户外去玩耍, 因为户外的新鲜空气有益于幼儿的健康, 自然环境中的沙、石、泥土、水和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无不可以成为孩子们很好的玩伴。大量中外研究资料也表明:户外空间能够同自然界生物产生联系, 例如随季节变化的植物景观和动物等外环境条件。这些联系有助于儿童的想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激发他们的游戏和共鸣心理, 感受自然的变化, 理解其中的奥秘。

张家湾幼儿园在尽量保留土地的原则上进行了户外活动场地的合理绿化, 为孩子们种植了可供幼儿观花和观果的树木、花草三十多种, 主要分布在教学楼的前后, 教学楼南面有一块小树林, 主要种植了梨树、海棠、紫薇等树木, 教学楼前面的操场上种植了生长速度快, 而且能够遮阴的国槐、法国梧桐;靠近围墙的地方, 还种植了树冠较大的垂柳, 为孩子们玩沙、玩水遮挡太阳;教学楼前靠近教室处种植了玉兰、石榴、海棠等不易长高的树种;操场与小树林及户外大型玩具的连接处, 我们做了一个宽度达6 米, 高度为4 米的木质长廊, 廊上有时爬满金银花, 有时爬满丝瓜、葫芦。做到了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 两季有果。如春天雪白的梨花、粉嫩的桃花、成簇的迎春、玉兰、夏天火红的石榴花、海棠花、清香的金银花, 有利于孩子观察和体验, 秋天挂满枝头的糖梨、山楂、石榴、海棠吸引着孩子们, 孩子们在亲手采摘的过程中享受收获的喜悦。丰富的植物景观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

在绿化时我们还注意到了垂直绿化的层次性, 不仅有高矮不同、错落有致的树木, 树下还种植了20 多种草本的花草, 这些花草也保证了春、夏、秋三季错落有致地开放。而且由于绿化较多, 也引来了很多昆虫, 七星瓢虫、蚂蚱、苲草牛、蝴蝶、蜜蜂、小蜗牛、蟋蟀、知了等成了孩子们观察嬉戏的“小伙伴”。

种植园地活动也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种植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们熟练掌握栽培技巧, 而是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植物具有的生命力以及阳光、土壤、水分具有的巨大力量, 获得具有孩子特点的心灵感悟。亲自播种、浇水, 到收获的季节还可以采摘成熟的蔬菜或各种果实。园地栽种能吃的作物, 不仅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关心, 也是他们通过食用自己栽培的作物, 体验人类生活和自然的关系。为此我们专门在教学楼后, 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好娃娃农庄, 用低矮的栅栏围挡起来, 农庄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果树休闲区, 一部分是种植区, 种植区按班级划分出了10 块, 每班根据孩子们的意见, 自己决定自己班级种植的内容。这些土地的养护和种植工作就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如小班在开展的种小麦、收小麦、磨小麦、包饺子的系列活动中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让幼儿学会珍惜粮食。

三、遵循“趣味性”原则突出了科学、探索的主题

从孩子们“我心中的幼儿园”的绘画元素中, 迪士尼乐园中的城堡, 属于孩子的天地, 秘密花园等充满了探险的元素。所以与绿化相间我们为孩子们设置了玩沙、玩水、玩泥、科学探索内容的游戏环境。小树林里开凿了一个小鱼池, 鱼池里面有个小水车, 小水车是靠压水机里面压出的水, 通过高低不同的用竹筒做成的管道流下后来带动水车转动的。沙土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 幼儿可以通过揉沙铸型、堆沙造山、挖沙成洞等游戏锻炼创造能力。特别是当沙子与水相结合时, 可以容纳大量孩子进行活动。小树林里还有一个“好娃娃观察室”, 小屋里面陈列着各种动植物的标本, 孩子们也可以在此把收集到的动植物制作成小标本, 同时也是孩子们户外活动玩累时的一个休闲小屋。小树林的路面曲曲弯弯的, 有的是水泥面的、有的鹅卵石铺成的、有的是木板面的、有的是滚木面的、有的是石砖面的, 有的干脆是大石头面的, 孩子们走上去, 脚底可以有不同的感觉。教师还经常利用这种不同材质的弯弯曲曲的小路和环绕小路的树木, 用彩旗线缠绕, 为孩子们设计一个“迷宫”阵, 组织孩子们进行“破阵”游戏。

在水源附近, 我们为孩子们做了一个泥工操作台,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玩沙、玩泥。操作台上还专门为孩子们砌制了一个展示台, 这个展示台由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洞洞构成, 孩子们的泥工成品可以摆放在里面。假山处, 我们不仅设计了几个长短不同的山洞, 供孩子们探秘、躲藏、玩耍, 而且在山前山后还制作了一个传声筒, 孩子们可以在彼此看不到对方的情况下进行对话。

四、遵循“活动化”原则进行场地的科学分割

1. 满足不同年龄特点的户外活动场地的划分

小班幼儿在活动方式上, 一般选择较为安静和运动量小的活动, 活动也在较小范围内进行, 而角色游戏中也需要在幼儿教师的带动下参与, 在操场进行粗大活动的幼儿人数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就在教学楼东侧开辟了一块50 米 ×10 米的长方形塑胶场地, 安放了荡船、小滑梯、小秋千、转椅等小型玩具以及各种球类、车类等可移动的玩具。平时玩具靠边摆放, 为孩子腾出一半的活动空间, 进行走、跳、追逐的游戏, 教师也可利用周围的体育器械带领孩子开展角色游戏。

中班儿童的活动方式逐渐从偏于静态的游戏过渡到动态游戏中, 活动场地的范围较小班幼儿大。同时, 在走访教师的调查中, 了解到中班幼儿对动物故事开始感兴趣, 角色扮演游戏偏向于对课堂所听的故事。例如, 《狼来了》《小白兔》《小红帽》以及《喜洋洋灰太狼》等角色的扮演。而大班随着幼儿年龄和学习经验的增加, 游乐活动的方式逐渐趋于粗大活动。这时就要考虑到户外活动场地能否满足他们进行粗大活动的需要。所以把教学楼前面划分成东西两块操场, 东侧是中班活动场地, 西侧是大班活动场地。由于东侧操场紧靠小班操场, 而且小班与中大班的活动是分开的, 所以中班户外活动时还可利用小班场地, 既解决了中班人数多, 比较拥挤的问题, 还充分利用了小班场地上的器械, 满足他们角色游戏的需要。西侧的大班活动场地400 多平方米, 完全是平坦的塑胶场地, 只在操场周围放置了随手可拿的小型玩具材料, 如轮胎、可拆装的平衡木, 梯子、篮球架、足球门以及一些购买和自制的玩具材料。东、西2 块操场可以说是孩子们进行集体游戏的最佳场所, 而且每块操场都分别在东、西、南、北4 个方向设置了4个出入口, 便于孩子们活动时有序转换场地。

另一方面, 大一点的孩子在体力、技巧等很多方面都比年龄小的孩子要强。为了避免小一些的孩子在大孩子面前产生挫败感或被大孩子碰撞造成不安全因素, 将中、大班的体育器械区设立在了东南角。

2.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设置活动区域

幼儿户外活动的频率往往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高低、天气好坏的影响。所以在户外活动区域的设置上, 还考虑到了园内的地形特点和本地的气候特点。如张家湾幼儿园西边场地是一块近似于三角形的梯形, 北宽南窄, 虽然占地面积有300 多平方米, 但因为处于教学楼与小区高层中间, 所以形成一个风口。夏天时比较凉快, 而冬天风大时特别不便活动, 就利用这儿的地形做了一个假山。假山的地势做成了北高南低, 北宽南窄, 而且上面铺满了绿油油的草坪, 这种地形不仅使园内路面有了坡度变化, 是幼儿锻炼大肌肉的活动场所, 而且也挡住和削弱了从北面刮过来的风, 起到了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到了冬天, “雪”是儿童可以利用得最棒的材料, 他们可以在坡地上滑雪, 可以堆雪人, 可以打雪仗。假山也形成了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

为了将外界天气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我们将玩沙、玩水、玩泥区设置在了南侧的小树林里, 既能遮阳, 也避免了北方大风将沙子吹走。教学楼后面有一块空地是和小区协商要过来的, 由于原来这块500 多平方米的地是道路两侧的绿化, 地势比园内高, 而且下面走了小区的高压线, 所以只能用来种植, 就将其开辟成了“好娃娃农庄”种植园。

对于闲置的边角区, 我们也充分进行了开发和利用。如院墙东南角有一处狭窄的三角形地带, 什么玩具都放不下。于是我们为孩子设置了一个简易的户外小厕所, 方便孩子户外活动时使用, 因为从户外再跑回教室内上厕所, 有时小点的孩子根本来不及。再向北扩展的三角地带仍然不宽阔, 我们就在此设计了几个跌宕起伏的小山丘, 供孩子们爬坡。同时在东南侧围墙处, 做了一个水流动的墙面管道游戏设施, 让幼儿探索水流动的方向和所产生的动力, 夏天幼儿经常开心地光顾这里。

3. 各区域的有序相连与互动

对园内空间的分隔是定义用途、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避免不同活动之间相互干扰, 创造良好活动空间的有效途径。这可以使幼儿感到安全, 并且支持正在进行的活动, 如张家湾幼儿园不仅有3 块供不同年龄段幼儿活动的“体育运动区”, 而且还设置了“自然科学活动区”“综合体育器械区”“野趣拓展区”“种植区”“车区”“休闲区”“交通棋牌区”等不同的户外区域。如车区正好是贯穿于体育运动区与自然科学活动区、综合体育器械区、野趣拓展区中间的一条环形水泥路, 就自然地将几个区域分割开来, 保证了各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但每个区之间既有边界, 又有相连接的出入口。每个体育运动区用矮乔木和草坪做隔挡, 这有助于教师对孩子的照看和管理。综合体育器械区用旧轮胎围挡, 与自然科学区的小甬路相连, 这样教师开展情景性体育游戏时, 可以把两个区域连接起来使用。大班的体育运动区正好与木质长廊的攀爬区相连, 所以教师会把操场上“摘果子”的游戏顺理成章地延续到“休闲长廊区”。

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 运动持续时间短, 易产生疲劳感, 在运动场内设置了几个休闲区, 以便幼儿运动后及时缓解紧张和疲劳, 如在小树林里放置了休息的蘑菇桌椅, 在体育运动区四周设置了树围木制小座椅, 在车区穿越长廊处设置了长条座椅, 在种植区设置了盛放农具的小木箱, 同时也是孩子们劳动休息的场所, 使户外各种活动做到动静交替, 劳逸结合。

五、遵循“挑战性”原则投放设施和活动材料

体育运动中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不但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惊栗感、好奇心、冒险感、征服感等各种体验;更能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心理品质, 那么材料的挑战性尤为关键。如我们利用花园的自然景观, 在小鱼池上搭上木板、果树间拉上障碍线, 是对幼儿平衡和钻的能力的一种新的挑战。利用园内树杈低矮, 易于爬的树做攀爬练习, 在较高一些的树下放上梯子具有更高的挑战性。这样可以满足儿童自身小尺度对高大的好奇, 满足儿童对树上世界的好奇, 使其充满自豪感。

在体育器械区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高5 米的大型玩具, 借助玩具的柱子拉起绳子创设了走绳区, 从滑梯上垂下粗细不同、光滑程度不同的绳子让幼儿进行爬梯练习。假山区上设置了攀爬网和车胎坡道, 山体内设置了山洞、传声、勇敢向前冲的索道,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军事游戏, 攻敌堡, 夺红旗, 抢占制高点, 充满了野趣和挑战。

六、遵循“个性化”原则与园本课程结合的元素设计

所谓“个性化”就是针对自己园内实际, 考虑园内幼儿的发展现状, 创设有利于解决幼儿发展中问题, 推进园本课程建设的户外环境。如通过幼儿发展评价的分析, 发现幼儿的投掷水平较弱, 上肢臂力不足, 于是就确定了“幼儿上肢发展游戏的实践研究”的教研课题, 结合研究活动的开展, 我们相继在户外场地投放了开展上肢游戏所需的玩具材料, 包括吊环、单杠、双杠、拳击袋、攀登架等户外大、中型玩具。使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实效性, 幼儿投掷水平测试优秀率达到了92%。

又如结合“十二五”课题“幼儿挑战性运动游戏安全与策略的研究”, 两次对假山进行了设计改造, 由原来的2 米的高度, 增至到4 米的高度, 而且改造成具有野趣的, 包含攀爬、钻洞、迷宫、悬垂索道、滑行、栈道、岗楼、跌宕起伏的小山坳等能够开展“野战”游戏的拓展场所, 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在拓展训练中, 培养了勇敢、自信、坚韧的意志品质。

七、结束语

游戏是孩童的工作, 是孩子的“心理维生素”, 孩子的学习就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是为幼儿游戏和休闲提供的物质环境, 是幼儿园教育潜课程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 合理地利用它, 使它在促进幼儿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摘要:户外场地是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场所, 是承载孩子发展的环境资源。户外场地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认真分析了园内场地的特点, 从幼儿的需求的角度出发, 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规划。突出了自然、生态、趣味、活动化、挑战性的特点, 并形成了个性化园本特色。

关键词:户外活动场地,健康发展,园本特色

参考文献

场地规划 篇9

关键词:场地特征,西湖天地,规划,设计

1 引言

在现代主义风行的中国, 如何尊重场地特征的规划和设计已经成为一个课题。然而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发现各个城市的现代化速度非常快, 很多城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 发展旅游业, 大规模的修建旅游景区, 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场地的特征, 本文以西湖风景区“西湖天地”为例, 阐述了如何尊重场地特征的规划和设计。

2 场地特征

2.1 场地特征的定义

场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风景区, 可以是一个区级的公园广场, 每一个场地都有它独有的特点, 这是它区别其他场地的特征。场地特征可以分为自然特征和人为特征两种。如果一中园林景观在自然特征上占了优势, 那么在土地上就有了归属, 如果园林景观的人文特征占了优势, 就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可与信赖。

2.2 场地特征的内容

(1) 场地的自然特征。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和地貌地形两个方面, 场地由于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以及受到自然力量的作用程度的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一种力量, 它可以影响到人类在场地上的活动内容, 包括园林设计。这种特征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场地的利用价值。场地把握好了特征就能是景观归属这块场地, 和场地长期地、和谐地、融洽地相处, 自然力量可以为场地进行景观的维护, 给景观常换新装, 增添不同的色彩。相反, 没有把握好这种特性, 全靠设计师一人的力量去重新设计新的景观, 而不管不顾原有的自然景观, 会破环原有的自然特征, 新的景观和原有的景观会相互抵触, 天地都不允许, 人文景观的自身的魅力是不能长久的, 不能和原有的自然景观相比。

(2) 场地的人文特征。人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从事着一系列的活动。在人类的活动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一种奇妙的、特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是人们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地上留下了人类的印记, 还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就是人文特征。由于人们之间有了特定的关系, 所以人们就会产生共同的生活目标, 使得他们成为某一个地方的社会群体, 这是他们共同认定的场所。地球上任何一个一个地方只要有人生活, 那个地方就留有人的生活印记, 就会有人文历史。确定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是景观设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把握了这种人文特征, 景观才具有历史性, 对景观的设计才有依据。人文特征在把握场地规划的设计中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西湖风景区“西湖天地”的规划和设计

西湖天地设计是由美国的设计师本杰明主持的。在设计的时候, 本杰明利用临近西湖, 有着山水坏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设计时更加突出西湖的“园林气质”, 使园林营造了清新、自然和怀旧的氛围。对一些具有浙派的老民居, 也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它们的结构, 只是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自然植被和历史建筑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不但没有破坏原有的资源, 还展现了现代的风格。西湖天地的一些老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比如雕梁画栋、白墙黛瓦、九曲长廊等杭州老建筑的元素依然存在。游人深切地领略了山水的秀丽之美, 还能深层次地感受自然、人文、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西湖天地中的涌今楼, 原本是北宋翰林学士庆祝大事摆酒设宴的地方;在南宋的时候被重新修建, 清代又被改成了茶楼;在1925年又被用作辛亥革命元老的住所;在1965年又被改成了茶室。在这次改建中, 并没有完全取代原来的建筑风格, 而是将原来的木质屋顶和园林的风格保存了下来。这样做尊重了涌金楼的原来的人文特征, 在其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设计。大约有600平米的空间里, 地板是花岗石铺成的, 玻璃窗是透明的清片雕花, 家具是那种仿古的黑檀木制成的, 还有一些真丝的灯笼家具。新旧对比的手法, 不但没有使旧建筑被新的建筑的风格所遮住光彩, 反而在新旧的对比下, 古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地位更凸显了出来, 给人呈现出了既怀旧又散发着现代气息的世界。

西湖天地在营造新景观的时候, 设计师尊重了该场地的人文特征。西湖天地的点睛之笔是景观的雕塑。在西湖天地的入口, 设计有古涌金门和金牛出水两组雕塑。西湖在古代有“金牛湖”的美称, 这个典故来自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据说在汉代, 西湖底有一头金牛, 每次出现湖水干涸, 金牛就会出现并且江湖中灌满水。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上, 就命令百姓将湖中的水弄干等金牛出现的时候就下湖里设法抓住金牛。金牛被激怒后就吐出大量的水, 官员们无法逃脱, 都被水吞没了。从那以后, 金牛再也没有露过面。通过金牛这个主题雕塑的设计, 把一个美丽的传说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给这座城市也带来了神秘感,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这样的设计抓住了该地的人文特征, 通过重构的方式进行了该地的规划和设计。而涌金门则是源于一个著名的水中英雄-张顺。在一场艰苦的战争中, 张顺展现了自己在水中的英勇行为, 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英雄豪杰。现代的设计师就根据这样一个古代人物, 创作了在浔阳江中正在捕鱼的形象, 让人们纪念这位位英雄。这样的规划和设计同样把握了该地的人文特征, 使景点的设计与人文特征联系在一起, 更加能够吸引游客。可见, 人为特征对景点的规划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语

从西湖天地的例子我们看到了在场地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尊重场地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这样才能使场地的规划和设计质量最优。在西湖天地设计时, 整个布局不仅注意了园林内部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还注重发挥中国园林的传统特色, 着重强调园林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等三者统一的公园艺术形式这一主题。园林的布局经历了借鉴、探索和创造和摸索的过程。园林在建筑的过程中, 不同的园林建筑的风格是有差异的, 要区分开来。对一些具有文学艺术价值的古迹或者古建筑要妥善的保存;对那些有传统精华但有不符合时代特点的名胜古迹要有选择性取舍;对于那些名不副实的的风景点, 修建时要采用传统的形式和格调, 达到协调的目的。在植物的搭配上, 要因地制宜, 使园林景观给人们一种景变、形变, 色变的感受, 让人们体会到园林像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这种配置符合功能的综合性, 比较科学, 具有艺术性和地方风格。所以在园林的设计中我们要尊重场地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田海宁.从景观谈场地规划与设计[J].技术与市场, 2009, 16 (11) , 50-51.[1]田海宁.从景观谈场地规划与设计[J].技术与市场, 2009, 16 (11) , 50-51.

[2]曹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以杭州西湖天地为例[J], 中国科技博览, 2009 (14) , 244-246.[2]曹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以杭州西湖天地为例[J], 中国科技博览, 2009 (14) , 244-246.

[3]郑学东.论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西湖风景区为例[J], 中华民居, 2011 (6) , 30-32.[3]郑学东.论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西湖风景区为例[J], 中华民居, 2011 (6) , 30-32.

[4]顾洁.谈中国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以苏州李公堤和杭州西湖新天地为例[J], 知识经济, 2011 (5) , 154-155.[4]顾洁.谈中国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以苏州李公堤和杭州西湖新天地为例[J], 知识经济, 2011 (5) , 154-155.

[5]陈锐, 柯荣来.从人居环境角度谈景观设计和场地规划[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 80-81.[5]陈锐, 柯荣来.从人居环境角度谈景观设计和场地规划[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 80-81.

场地规划 篇10

近年来,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 信息交流与文化交流渗透势不可挡, 如何在这种大趋势下保持城市的独特性以及设计师创作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场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可以从景观性和科学性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 场地景观的景观性是指景观场地设计要更倾向于环境设计, 也就是把场地分为城市场地、乡村场地、陡坡地、平地和其他特殊类型的场地等五大类, 进而对每种场地进行特征阐述[1]。该观点给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意见, 同时也教会了从业人员对于每一块场地都应该深刻挖掘其本身的特点, 这也就是说场地景观的设计也要遵从地域性或者特殊性。另一方面, 场地景观的科学性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也就是说场地设计既包含着深厚的科学合理性, 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还需要丰富的理性知识和深厚的激情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进而寻求约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冲击的方法, 并结合当地地域特色, 以达到场地设计的最高境界。

因此本文以重庆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总体规划为例, 通过对共青团花园的使用人群、利用方式、环境气氛、设计风格、使用材料、园内设施、周围交通、绿化景观、空间效果、利用率等各方面进行研究, 探究其景观场地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旨在为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项目背景

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校区 (原西南农业大学) 。该区用地布局规整, 教学组团和生活组团相对独立, 系统性较强。道路线性平直, 空间结构清晰, 建筑风格基本统一。该园为对称几何式下沉花园,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校园空间环境, 周围与38教学楼、行政大楼、33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建筑紧密结合。该园位于西南大学南区中心轴线上, 是校园重要的开放空间和景观节点, 介于中观和微观空间之间, 在整个校区的外部空间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 (图1) 。同时, 该园具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 在它的身上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 应该成为该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文化氛围的重要基地之一。

3 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以“学生的休闲和娱乐”为主导。设计师通过运用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和普通的自然生境来展现不同植物景观的特点, 将全园划分为水塘区、学生小憩区、植物林荫道区、模纹花坛区等, 以表现景观场地的科学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景观艺术变化, 较好地展现了西南校园及园林师对艺术的追求。

4 研究内容

4.1 使用对象和场地利用

公园绿地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而且还具有优美的风景。这恰巧迎合了人类潜意识对大自然的憧憬和追求, 进而说明了公园绿地是最具有自然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而对于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而言同样也不例外, 它的主要使用对象为该校的学生, 另外还有游人和校内的部分工作人员。可见, 从使用功能上来讲, 共青团花园为周边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快速达到休闲活动的场所。从利用方式来看, 其主要为周边的学生和校内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便于晨读、驻足、闲谈、休憩和小型聚会的最佳场所, 同时也为情侣们创造了优美、安静、舒适的私密空间, 营造了培养及增进感情的环境。按照杨·盖尔的对户外交往活动的划分, 上述活动基本上都属于自发性活动[3]。这进一步表明环境条件越好, 自发性活动发生的频率就越高, 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越长。

4.2 设计风格与意图

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 要依靠视觉与思维, 而视觉和思维又需要借助形象与概念。其中仅仅借助自然形象是不够的, 必须人为地创造, 其中一部分创造是为了表达自然形象, 另一部分则是为了表达概念[4]。同样, 对于共青团花园而言, 它占据着该区东西向轴线上优越的地理位置, 尺度适中, 整个花园为完全对称规则式的欧式花园, 与周边欧式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加上合理的乔木、灌木、花草植物景观的科学搭配, 利用不同植物不同季节色彩的搭配, 有意识地营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绿化景观。这些手法与蒸蒸日上的校园学术气氛相得益彰。此外, 从空间围合的角度来看, 该园将乔木绿化作为参照, 从而使周边的建筑空间地位减弱, 这样以来就会营造出空间比例开阔的宜人场地, 进而将景观效果被置于突出的位置之上, 可见构思之巧妙。

4.3 用材、设施和交通

材料做为园林的表皮, 可分为植物材料和硬质材料两类。对于植物材料的运用, 应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5], 因此铺地使用较有亲和性的青石板和马赛克, 增添了场所的亲切感。该园内分布着较多的公共设施, 这些为校园的行人的生活、休闲、娱乐提供了方便, 满足了行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园内设置的2个紫藤廊架, 给行人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小型室外公共空间, 解决了夏天天气闷热带来的弊端, 还营造了较为私密的景观空间。该园地处校园内主要景观节点, 交通便捷, 可达性较高。同时将车行交通、停车设施与人行交通分开设置, 通过各种主要景观节点相连, 让行人感受到了该园的环境安全、方便和舒适性。

4.4 绿化景观和利用率

该园内植物繁茂, 植物品种数量较多, 植物景观层次绿化丰富。景观配置上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 植物选用上不仅使用了以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荷花 (Nelumbo nucifera) 、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沿阶草 (Ophiopogon bodinieri) 等比较适合当地生长的物种, 还考虑了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和改善环境功能的品种。其中最为特色的是规则式的各种罗汉松模纹花坛, 既体现了花园特有的欧式风格, 又凸显了花园的古老、幽静与神秘色彩。通过园区内各种植物的景观营造, 从而开拓了多元化的景观空间[6]。该园的空间使用率较高, 使用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早上和傍晚, 这主要是因为早上学生们的晨读以及晚饭后校园内师生的休闲形成的自然高峰期。还有就是由于其可达性较高, 所以经常是学生们的休憩处之一。

5 对策与建议

5.1 突出地域性背景文化

西南大学是一座历史十分悠久的综合性学府, 在漫长的教育改革中产生出了灿烂的地域办学特色。然而在共青团花园总体规划设计中, 却很少有对地域性文化色彩的研究, 无论是建筑还是植物搭配, 都缺乏与地域性文化之间的联系。建议把西南地区特有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脉络作为今后改造设计的着力点, 重点考虑与地方传统的习惯设计相协调, 使最终改造后的设计具有鲜明的个性。

5.2 设置多种形式的休憩设施

由于该园部分座凳设施紧贴小径设置, 致使行人与就座者距离过近, 造成使用者心理的不安, 影响使用的效果。建议沿路径开辟局部膨大的场地, 在其中设置座椅, 尽量少在人流较多的小径边设置座椅。同时创造一些组合式座椅或者借助分割花篱等设置一些辅助性座椅, 满足小群体的需要。

5.3 改善活动空间的舒适性

该园现状中公共活动空间范围较小, 且有效利用度过于单一, 主要是高峰期聚集人群过多, 缺乏分流性。建议利用距离、绿化、高程变化等方式将户外学习空间与主要人流隔开, 当有大量人群经过时, 视觉和听觉上的干扰就不会那么强烈。利用明确的边界将学习空间部分围合, 使用者就会觉得能够躲避可能出现的干扰。同时要注意避免视角上的孤立, 不要形成没有回路的死角。

5.4 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

该园现有的植物景观虽注重了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设计, 但是物种多样性仍处于较低水平。建议丰富地被植物。首先应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 其次应适当、谨慎引入外来的优良植物[7]。由于地被植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生长势和抗逆性, 因此在引种时要客观地权衡其利弊, 注意汲取国内外过去引种的经验教训, 要以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多角度来权衡研究其是否会造成损失或有潜在的破坏性。同时要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 可适当添植一些观花和彩色树种, 从而丰富园内景观, 进而增加对文化心理层面情感记忆的补偿和延续。

6 结语

现代化的高校校舍景观规划设计, 应立足于地域性的自身条件, 既要在总体布局上有所创新, 又要满足校园景观功能构成的特殊要求。本文通过对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的现状分析, 总结了如何进行科学的景观场地规划, 分析了该园的特点或优势,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调研分析, 能对科学的景观场地规划在以后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中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John Ormsbee Simonds, Barry Starke.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rth Edition:A Manual of Land Planning and Design[M].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6.

[2]郑堡元, 秦华, 何为.大学校园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探讨[J].南方农业, 2009, 3 (2) :50~53.

[3]杨乃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4]朱洁.设计创意图形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百家, 2005 (3) :138~139.

[5]朱建宁, 丁珂.法国国家建筑师菲利普·马岱克 (Philippe Madec) 与法国风景园林大师米歇尔·高哈汝 (Michel Corajoud) 访谈[J].中国园林, 2004, 20 (4) :1~8.

[6]王仲谷, 李锡然.居住区详细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高校助学资助下一篇:个人对集体的单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