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毒性

2024-06-06

长期毒性(精选八篇)

长期毒性 篇1

关键词:小儿止咳颗粒,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安全性,大鼠与小鼠

小儿止咳颗粒是本院的院内制剂, 处方为紫菀、防风、牛蒡子、桔梗、枳壳、百部、款冬花、陈皮、茯苓、前胡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止咳化痰、润肺利咽的功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之发热、咳嗽、流涕、头疼等症状[1]。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笔者进行了毒理学研究。

1仪品与材料

1.1 仪器

枸椽酸钠静脉采血管与普通生化静脉采血管 (广州威佳科技有限公司) ;LeicaRM2135型切片机 (德国Laica公司) ;BH-2型显微镜, AU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Olympus公司) ;CEU-DYN3500R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美国Abbot公司) ;JA5103型电子天平 (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等。

1.2 试药

小儿止咳颗粒 (本院制剂室提供, 批号:20130901, 每1g内含生药1.667g) 实验实时纯水配成 (高、中、低浓度的) 溶液, 血液记数仪试剂 (济南深蓝科贸有限公司) ;生化试剂 (北京中生生物工程技术公司)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试剂 (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

1.3 动物

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 ♀♂各半, 体重18~22g, 健康wistar, 大鼠80只, 6月龄, ♀♂各半, 体重100~120g, 均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许可证号:SCXK (粤) 2013-0008和0015) 。

2方法与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2,3]

2.1.1预试验30只小鼠 (♀♂各半) ig60%小儿止咳颗粒溶液0.4ml.10g-1, 10g-1, 观察24h小鼠的一般体态活动情况与死亡数, 结果小鼠全部存活无一死亡, 表明药物对小鼠均无中毒现象, 看来本品的半致死量LD50的指标, 难于观察到。

2.1.2最大耐受量的观察实验分为2组, 实验组 (60%小儿止咳溶液0.4ml.10g-1) 对照组 (等容量生理盐水) , 每组小鼠♀♂各5只, 禁食12h后称重, ig给药, 3次/d, 每次间隔5h左右, 每天给足生药量120g.kg-1, 连续7d, 观察2组小鼠给药前后的体重, 进水进食情况, 并密切观察异常毒性症状, 包括行动, 体态, 神经系统反应,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及死亡情况,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24h内均未出现稀便, 大便成型, 7d内2组小鼠进食进水活动体态均未见异常, 且无一小鼠死亡, 第7d断食12h后再称重, 小鼠体重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小鼠ig生药量达120g, .kg-1时, 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

2.2 长期毒性试验[2、3]

2.2.1小儿止咳颗粒对大鼠一般行为活动, 外观体态等影响, 实验分为4组, 即小儿止咳颗粒高、中、低剂量 (57.0、11.4、5.7g.kg-1, 分别相当于70kg成人临床日用量的100、20、10倍) 组和对照 (等容量生理盐水) 组, ig给药每小时一次连续90d, 结束给药后进行2周的恢复期观察。观察大鼠外观体态, 尿、粪便性状等并随时记录异常变化, 观察结果表明:长期连续90dig小儿止咳颗粒57.0、11.4、5.7g.kg-1对♀♂大鼠的行为活动, 外观体态等无不良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2.2.2小儿止咳颗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方法和2.2.1一样, 每周称量1次大鼠体重, 结果详见表1。

表1表明长期连续90dig小儿止咳颗粒对大鼠体重无不良影响, 停药恢复期亦无延迟性毒性反应。

2.2.3血液常规, 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结果, 实验方法与2.1相同, 实验于给药后90从颈静脉采血进行检测, 结果♀♂大鼠红细胞 (RBC) , 血红蛋白 (Hb) , 血小板 (PLT) , 白细胞 (WBC) 与淋巴细胞 (LYM) , 等的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详见表2。

另外, ig用药90d后, 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总蛋白 (TP) , 白蛋白 (ALB) , 葡萄糖 (GLU) 总胆固醇 (CHO) 等等血液生化学指标的检测值与对照组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详见表3。

2.2.4系统解剖与脏器指数的检查, ig给药90d后各组分别解剖10只大鼠, ♀♂各半其余大鼠于停药2周后作同样检查, 对各系统组织脏器进行肉眼观察 (借助显微镜) 以实质性脏器重量除以体重得脏器指数, 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经自身与组间对比分析, 评价药物的蓄积性毒性, 确定毒性反应的靶器官, 可逆程度, 以确定受试药物小儿止咳颗粒有无延迟性毒性反应。检查结果, ig用药90d与停药2周后, 各组♀♂大鼠各组织脏器的色泽、形态、大小位置关系比例均正常, 脏器间无粘连, 脏器表面与内部如消化管内膜均无瘀血、充血、出血点、水肿、溃疡、胸腔、心包腔场无积液等组织病理学改变。各组大鼠的脑、心、肝、脾、肺、脑各脏器指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详见表4。

这说明长期连续ig57.0、11.4、5.7gkg-1的小儿止咳颗粒的、♀♂大鼠的脏器指数, 脏器外观形态及内在组织均无不良反应, 也无延迟性毒性的反应。

3讨论

本研究表明,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 ig给予小鼠本品生药量120g.kg-1, 相当于成人剂量的210倍 (本品成人每d服用生药量40g, 40/70=0.57g.kg-1120/0.57=210) 用药后未见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试验, ig给予大鼠本品生药量57.0、11.4、5.7g.kg-1 (相当于临床日剂量的100倍、20倍、10倍) 用药90d与停药2周后, 试验结果对大鼠的体重, 生长发育, 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 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影响与对照组大鼠检查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本品对大鼠试验无长期毒性反应亦无延迟性毒性反应。符合中药新药开发技术与方法的相关要求[4], 在临床上可放心使用。

参考文献

[1]郑艳萍、邱静宇、赖意芬, 儿止咳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 (5) :85~86.

[2]《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 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M].北京国家食品药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2005.

[3]孙丽红、孙兆荣、卢贞, 脉通颗粒的毒理学实验研究[J], 国药房.2012.23 (27) :2513~2516.

前列冲剂大鼠灌胃给药长期毒性试验 篇2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冲剂重复给药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用雄性SPF级SD大鼠80只连续灌胃给予前列冲剂6周,停药恢复2周的长期毒性试验,动物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前列冲剂3.0、6.0、9.0g/kg体重3个剂量组,相当于临床成人拟用药量的20、40、60倍。于末次给药后24h处死约1/2动物进行血液学指标检查,血清生化指标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余下动物停药观察2周,检查指标同给药末期。结果:溶媒对照组和3个剂量给药组动物,体重增长,摄食量正常,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血液学仅见停药期MPV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生化学所测指标停药期ALP、TP、ALB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但均在本研究历史背景资料范围;脏器、器官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观察到与受试药物相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前列冲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条件下对SD大鼠未引起明显毒性反应,即3.0g/kg体重,相当于临床成人拟用药量的20倍以下为安全剂量参考范围。

关键词:前列冲剂;长期毒性;动物试验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3-0038-02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博士基金项目(编号:2003AA223505)

作者简介:张春和(1968~),男,四川南江县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泌尿外科、男科研究。

前列冲剂为临床使用多年的经验处方,经现代中药制备工艺提取精制而成,主要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属肾虚血瘀膀胱气化功能失司者。为了对该药作出客观的安全性评价,笔者进行了前列冲剂大鼠灌胃给药长期毒性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药物与动物前列冲剂(由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中心提供,科研用药无批号)临用前用高压灭菌水配成0.3g,0.6g,0.45g/ml的混悬液。5~6周龄健康未交配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140~180g(由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主要仪器及配套试剂 ADVIA 60型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Hb、RBC、WBC、PLT、HCT、MCV、MCH、MCHC、RDW、MPV);TMS-102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G1u、AST、ALT、ALP、Crea、BUN、TP、ALB、T-CHO、T-Bil);OLYMPUS BH-2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

1.3方法

1.3.1剂量设计及分组根据临床成人(以60kg体重计)拟用药量0.15g/kg/d;ICR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最大耐受量大于53.2g/40ml/kg。按《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设一个溶媒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溶媒对照组:高压灭菌水。低剂量组:3g/kg为临床成人拟用量的20倍。中剂量组:6g/kg为临床成人拟用量的40倍。高剂量组:9g/kg为临床成人拟用量的60倍。

1.3.2给药方法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均为10ml/kg体重等容量灌胃,高剂量组因给药容量大故每天灌胃2次。

1.3.3实验周期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1日,每周灌胃给药7d,连续6周,停药恢复2周。

1.4观察指标[1] 每天观察试验动物进食、饮水、活动等一般情况,异常反应或中毒症状,动物死亡数,中途死亡动物及时解剖进行肉眼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便了解死亡原因。每周称量动物体重及进食量一次,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容量。于末次给药后24h各组随机抽取约1/2动物采血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检查,解剖,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剩余动物停药2周恢复观察,检查指标同给药末期。

1.4.1血液学检测指标血红蛋白(Hb)测定、红细胞(RBC)计数、白细胞(WEC)计数及分类(%)、血小板(PLT)计数、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测定。白细胞分类和网织红细胞采用手工推血片,显微镜计数。

1.4.2血清生化学检测指标血糖(Glu)、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采用酶法。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O)、总胆红素(T-Bil)采用终点比色法。白/球比值(A/G)直接计算法。

1.4.3病理组织学检查指标解剖动物肉眼观察各脏器有无病变,取脑、心、肝、脾、肺、肾、前列腺、胸腺、睾丸、附睾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取胃、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胰腺、膀胱及肠系膜淋巴结于10%福尔马林液固定,进行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动物病理切片,光镜检查各个脏器,如发现异常再对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进行组织切片观察。

1.5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检验或秩和检验,病理组织学检查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果

2.1一般状况 给药期和恢复期对照、低、中、高剂量组动物,状态良好,活动自如,毛皮光泽,均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

2.2死亡情况给药6周及恢复2周,各组试验动物均未出现死亡。

2.3体重及进食量给药期及恢复期,动物体重均增长,进食正常,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血液学检查给药末期MPV中剂量组略高于其余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所测数值在文献参考值和本实验室历史背景资料范围,且无明显剂量一反应关系,故认为此差异无明显的生物学和毒理学意义;恢复期给药组及对照组,血液学各项检查指标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5血清生化检查给药末期仅见ALP、TP、ALB低剂量组均低于其余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无明显剂量一反应关系,所测数值均在文献参考值和本实验室历史背景资料范围,无生物学意义;恢复期各项检查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6脏器重量及指数给药末期胸腺重量中、高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胸腺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故不能认为有毒理学意义,肝肾指数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绝对重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期肝指数低剂量组高于其余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分析血清生化肝功能指标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且所测数值均在文献参考值和本实验室历史背景资料范围,故认为无毒理学意义。

2.7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给药末期和恢复期解剖动物,对照、低、中、高剂量组动物主要脏器、器官色泽正常,光滑,未见充血、粘连等异常改变。镜下可见对照和高剂量组均有少量动物出现局灶性肺出血;心肌间质瘀血;肝细胞点状坏死,肝肉芽肿;肾间质瘀血;前列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经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与给药组病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到的组织学异常改变为大鼠常见自发性病变,非受试药物所致,其余脏器、器官未见异常。

3讨论

前列冲剂临床成人拟用药量为每日9g,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临床拟用量的355倍以上[2]。灌胃给予SD大鼠前列冲剂3.0、6.0、9.0g/kg体重(相当于临床成人拟用量的20、40、60倍),连续6周,停药恢复2周长期毒性试验,在本试验剂量范围,未观察到试验动物明显的毒性反应,试验动物血液学及血清生化学检查指标均在文献参考值和本室历史背景资料范围,试验动物脏器、器官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与药物相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前列冲剂灌胃给药3.0g/kg体重(相当于临床成人拟用药量的20倍)以下可为安全剂量参考范围。

参考文献:

[1]谢秀琼.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7~542.

[2]张春和,林咏梅,陈天波,等.前列冲剂小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实验研究[1].中华实用医学,2006,8(6):1~2.

桑胶颗粒的长期毒性研究 篇3

1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桑胶颗粒:由回音必集团浙江亚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7052501, 实验前用蒸馏水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供灌胃使用。

1.2 动物

清洁级SD大鼠, ♀♂各半, 5~6周龄, 体重83~100g, 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许可证:SCXK (浙) 2003-0001,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0003340。实验室温度20~26℃, 相对湿度40%~70%。

1.3 方法

取120只清洁级SD大鼠, 随机分成4组, 每组30只, ♀♂各半。每组大鼠分笼饲养, 每笼5只。设桑胶高剂量组 (77.0g生药/kg, 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的66倍) 、桑胶中剂量组 (38.5g生药/kg, 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的33倍) 、桑胶低剂量组 (19.3g生药/kg, 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的16.6倍) , 实验同时设蒸馏水对照组15ml/kg.d-1, 各组动物每日灌胃相应药物1次, 共6个月。给药3个月 (给药中期) 、给药6个月 (停药次日) 、停药1个月 (恢复期结束) 每组各随机选取10只大鼠 (♀♂各半) , 禁食不禁水12小时以上, 乙醚麻醉, 腹主动脉采血, 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各项指标检测, 同时处死大鼠作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2,3]。

1.4 观察项目

1.4.1 一般观察

给药期间每日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体征如进食饮水、行为活动、毛色、粪便等。

1.4.2 体重

每周测体重1次。

1.4.3 血液学指标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红蛋白浓度 (Hb) 、血小板 (PLT) 、淋巴细胞 (LYMP) 等。

1.4.4 血液生化学指标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 、丙氨酸转氨酶 (ALT) 、碱性磷酸酶 (ALP)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肌酸磷酸激酶 (CK) 、钾离子 (K+) 等。

1.4.5 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解剖后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甲状腺, 测定脏器重量和系数, 然后用10%甲醛固定, 作石蜡切片、HE染色, 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分析。

1.5 统计方法

数据用undefined表示,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高剂量组大鼠于给药第71天至182天 (给药期结束) , 每次给药后30分钟出现轻度流涎反应, 恢复期后期恢复正常, 中、低剂量组大鼠未出现类似反应。3个剂量组在整个实验期间未出现其它毒副反应, 也未引起动物死亡。

2.2 体重

大鼠连续用药6个月和停药1个月, 对雄性大鼠体重增长有一定影响 (P<0.05, 0.01) , 并与剂量高低呈正相关, 体重有减轻差异的大鼠无明显异常表现。详见表1。

2.3 血液学

给药3个月后, 高剂量组的WBC、RBC, 中剂量组的WBC、LYMP, 低剂量组的LYMP略低于空白组 (P<0.05, 0.01) ;给药6个月后, 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LYMP略低于空白组 (P<0.05) ;恢复期结束后高剂量组的RBC、LYMP略低于空白组 (P<0.05) , 以上有差异的指标均无剂量相关性。详见表2。

2.4 血液生化学

大鼠连续用药6个月和停药1个月, 高剂量组各期检查的AST、CK、K+轻微下降 (P<0.05, 0.01) , 并与剂量高低相关, 其它有高低差异的指标均属正常值范围。详见表3。

2.5 脏器重量及系数

大鼠连续6个月灌胃给予桑胶颗粒, 对脏器重量无影响 (P>0.05) , 高剂量组给药3个月后的肝脏系数、肾脏系数有轻微改变 (P<0.05) , 停药后和恢复期结束, 脏器系数与空照组相比无差异。详见表4。

与空白组比较*P<0.05, **P<0.01 (下同)

2.6 大体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大鼠连续用药6个月和停药1个月后, 肉眼尸检主要脏器外形、体积、色泽均属正常, 无充血、肿胀、坏死等异常现象。病理切片光镜下检查未发现因受试物引起的病理改变, 与空白组大鼠相似。

3讨论

SD大鼠连续6个月经口灌胃给予桑胶颗粒77.0、38.5、19.3g生药/kg.d-1, 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的66、33、16.6倍, 恢复期1个月, 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出现, 仅对雄性大鼠体重增长、神经系统、个别血液生化学指标 (AST、CK、K+) 有轻微影响。主要表现为各剂量组雄性大鼠体重增长慢于空白对照组, 但无明显异常表现, 可能与供试品黏稠和给药量多而影响摄食有关。77.0g生药/kg.d-1剂量组大鼠于给药第71天至给药期结束每次给药后30分钟内出现轻度流涎反应, 提示可能对神经系统有轻微影响。AST、CK、K+指标低于相应时间的空白对照组, 但未发现其它相关指标的明显改变, 故生物学意义不大。其余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对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病理学检查是反映药物毒性的形态学依据, 本实验主要脏器的病理检查表明组织形态学正常, 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 也未显示中毒靶器官, 停药后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

综上所述, 桑胶颗粒毒性很小, 安全剂量大于77.0g生药/kg.d-1, 无毒剂量大于19.3g生药/kg.d-1, 临床拟用剂量是安全的。

摘要:目的:观察桑胶颗粒对大鼠所产生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SD大鼠分别经口灌胃77.0g生药/kg、38.5g生药/kg、19.3g生药/kg3个剂量的桑胶颗粒连续6个月, 观察SD大鼠在给药中期、停药次日、恢复期的一般情况、体重、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变化。结果:桑胶颗粒3个剂量组雄性大鼠给药、恢复期间体重增长慢于对照组, 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表现轻度流涎, 个别血液生化学指标 (AST、CK、K+) 轻微下降, 无其它明显毒副反应出现。结论:桑胶颗粒长期给药无明显毒性, 安全剂量大于77.0g生药/kg·d-1。

关键词:桑胶颗粒/毒性,毒性试验,大鼠

参考文献

[1]严余明, 杨锋, 王忆黎, 等.桑胶煎治疗2型糖尿病52例临床观察.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23 (2) :118.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2005:3.

银杏叶提取物的长期毒性研究 篇4

本实验用渗漉法制备银杏叶提取物, 并选用高于临床拟用剂量30倍和120倍银杏叶提取物的低、高剂量组长期给药, 进行“限度实验”,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是否具有毒副作用。通过系统的毒理学研究, 为确定其最大安全剂量, 指导临床用药和制药企业控制银杏叶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主要药品和试剂:银杏叶、蒸馏水、生理盐水、无水乙醇、丙酮、甲醛、乌拉坦。

主要器材及物品:渗漉器 (沈阳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提供)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美国BECKMAN COULTER Gen.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日立公司) ;冰冻病理切片机 (德国SLEE公司) ;显微镜 (美国VSI公司) ;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等。

动物:Wister大鼠90只 (体质量60~70 g) , 雌雄各半, 由沈阳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动物合格证:SCSK, 辽2003-0016) 。

1.2 实验方法

1.2.1 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

按正规流程操作, 制备银杏叶渗漉液, 再旋转蒸发回收得浸膏, 用丙酮溶解, 冰水浴下超声波分散, 室温静置24 h, 过滤后挥发丙酮, 即得银杏叶粗提物。

1.2.2 银杏叶提取物的长期毒性试验

1.2.2. 1 实验分组:

将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 每组雌雄各半。即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1.2.2. 2 给药方式:

每天早晚各1次灌胃给药, 共24周。低剂量组:按1.03 g/ (kg·d) 剂量, 相当于人临床日剂量的30倍。高剂量组:按4.12 g/ (kg·d) 剂量, 相当于人临床日剂量的120倍。生理盐水对照组:将生理盐水按照20 m L/ (kg·d) 剂量。

1.2.2. 3 观察指标

(1) 综合指标观察:包括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和粪便性状等。每天给药前称重, 再定量给药, 并计算平均食物摄入率。实验过程中若有动物死亡及时解剖, 观察、推测死亡原因。在末次给药后, 禁食15 h, 不禁水, 称重。 (2) 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观察:乌拉坦麻醉, 腹腔主动脉采血, 每只动物采3 m L全血不加抗凝剂, 2 m L全血加0.15 g枸橼酸钠抗凝, 供检测。 (3) 采血后解剖实验大鼠, 摘取主要脏器称重, 计算脏器系数 (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体质量) 。并做病理切片, 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

1.2.3 数据处理

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对动物一般体征影响

给药过程中, 高、低剂量组动物毛色光泽逐渐消失, 食物摄入量显著减少。其中高剂量组部分动物腹部胀大, 触有肿块。给药2个月后, 高、低剂量组动物体质量明显减轻, 高剂量组动物出现死亡。经解剖观察, 推测动物死于消化系统溃疡穿孔。

2.2 脏器系数的改变

给药24周后, 将动物麻醉, 解剖并取出主要脏器, 测定脏器系数结果见表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 P>0.05。

2.3 血液学指标的改变

服用银杏叶24周后, 高、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液学指标有多项发生显著的改变。其中,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细胞百分比、嗜碱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容积和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 (P<0.01) , 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则显著增加 (P<0.01) , 见表2。

2.4 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

服用银杏叶24周后, 高、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有多项发生显著的改变。其中, 尿素、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和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显著下降 (P<0.01) ;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P<0.01) ;血钾降低, 血钠升高 (P<0.01) , 但血氯水平改变不显著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1;○P>0.05

2.5 大鼠脏器的病理学改变

服用银杏叶24周, 高剂量组大鼠中有85%出现肉眼可见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有50%腹腔中肠黏膜上出现肿瘤, 有的长径可达6 cm, 肿瘤及其病理切片如图1、2所示。肿瘤组织细胞呈卵圆形, 有典型的滤泡中心细胞样肿瘤细胞, 为肠黏膜淋巴瘤。

3 讨论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 银杏叶提取物中富含天然的药理活性成分黄酮苷和银杏内酯, 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1]。

目前, 有关银杏叶制剂的毒性研究报道很多, 基本结论是安全可靠, 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质量增长均无异常变化;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有关研究所采用的剂量较小, 大鼠的平均治疗剂量为34 mg/kg, 也许不能完全反映出药品的毒性。本实验选用两个高于临床拟用剂量30倍和120倍的剂量组, 进行限度实验。结果表明, 大鼠服用银杏叶提取物24周后, 高、低剂量组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有多项发生非常显著的改变。其中,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细胞百分比、嗜碱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容积和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 (P<0.01) , 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则显著增加 (P<0.01) ;尿素、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肌和酸磷酸激酶水平显著下降 (P<0.01) ;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P<0.01) ;血钾降低, 血钠升高 (P<0.01) , 但血氯水平改变不显著 (P>0.05) 。

各脏器系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无显著差异, 表明各主要脏器未发生显著萎缩或退行性改变。但高剂量组大鼠中产生了消化性溃疡和肿瘤,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 肿瘤组织细胞呈卵圆形, 有典型的滤泡中心细胞样肿瘤细胞, 疑为肠黏膜淋巴瘤。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有银杏酸, 它是国内外公认的潜在致敏物质, 可引起消化道黏膜过敏反应, 降低黏膜屏障作用, 导致消化性溃疡。但存在于银杏叶提取物中致使肿瘤形成的具体毒性成分, 尚待研究。余启枝等[2]证实对犬每日按80 mg/kg静脉滴注3个月, 肾脏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

本实验结果表明, 大鼠长期大剂量使用银杏叶提取物, 能降血脂、抗血栓形成, 但有可能引起消化性溃疡与肿瘤, 同时可使多项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显著改变。

摘要:目的 选用高于临床拟用剂量30倍和120倍的剂量组进行“限度实验”观察其长期毒性作用。方法 将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3组, 即生理盐水对照组, 银杏叶提取物低、高剂量组, 灌胃给药24周后检测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 同时解剖并摘取各组织脏器, 计算脏器系数, 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银杏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大鼠的脏器系数未发生显著性变化 (P>0.05) , 但多项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显著改变。结论 用渗漉法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有降血脂、抗血栓作用,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显著改变多项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 还可能引起消化性溃疡与肿瘤。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长期毒性

参考文献

[1]Zhinden S, Seiler CH.Phytotherapy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J].Ther Umsch, 2002, 59 (6) :301-306.

镇痫丸长期毒性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

镇痫丸,每丸3g(相当于生药60g,朱砂占0.025%),成人剂量0.3g·kg-1·d-1(以人体质量60kg计),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制剂室制备。

1.2 仪器与试剂

XT-1800r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日本SYSMEX)。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血球分析仪试剂(日本OLYMPUS)、生化分析仪试剂(德国AUTEO)。

1.3 动物实验[4,5]

1.3.1 实验动物:

SD大鼠120只,体质量80~90g,雌雄各半,由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1.3.2 分组及给药:

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各60只,雌雄各半,分笼、室温饲养,投药前观察2周。给药组给予镇痫丸按18g·kg-1·d-1(成人用量的60倍),制成1.8ml/100g体质量混悬液灌胃,对照组用同体积的常水灌胃。每日上午8~11时给药1次,连续3~6个月。

1.3.3 试验程序:

分组标记后,每天观察大鼠食物消耗、活动,精神状态、两便等一般体征,每周测量体质量,根据体质量调整给药量和饲料。3、6个月及停药30d(恢复期)给药组和对照组分别采血和解剖动物(雌雄各半),动物解剖摘取主要脏器,精密称定脏器湿重,计算脏器指数(g/100g体质量),对动物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RBC、WBC、Hb及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测定,观察动物心、肝、脾、肺、肾、胃、十二指肠组织。

1.4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2011年癫痫病患者325例,均服用镇痫丸治疗。根据患者发作程度、发作类型,同时口服抗癫痫西药,3个月为1个疗程,复查脑电图,并依据发作程度和次数判定疗效,酌情减量或停服抗癫痫西药。于服药前及服药后3、6、9、12个月行血常规检查,包括RBC、WBC、H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以及肝肾功能包括ALT、AST、总蛋白(TP)、BUN、Cr。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动物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在3、6个月及恢复期,大鼠食物消耗、活动、精神状态、毛色、两便等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2组大鼠体质量未见明显异常;大鼠心、肝、脾、肺、肾、胃、十二指肠等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的药物相关性病理性损害,肝脏、肾小管、心肌纤维无坏死和炎性反应;脏器指数计算无显著差异。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对比,认为药物对大鼠无损害现象。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2.2 临床观察结果

患者在服药前及服药后3、6、9、12个月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变化,个别有超出或低于正常范围者,与正常值低限或高限接近,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3 讨 论

朱砂是含Hg的混合物,经炮制后含硫化汞≥98.0%。目前对朱砂的毒性研究较多,有人利用体外细胞方法[6],观察朱砂及其复方所含汞对大鼠神经胶质细胞、PC12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与甲基汞、氯化汞对比,远远高于后者(浓度相差1000多倍)才出现细胞毒性。不同的复方药物其毒性也不同,如天王补心丸与朱砂安神丸所含汞对神经胶质细胞、PC12细胞的LC50相差很大,不同复方所含汞的体外细胞毒性亦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复方中所含的其他中药影响朱砂中汞的溶出量,导致细胞液中汞离子浓度不同。说明汞的毒性与其在复方制剂中的存在形式及水中溶解度有关[7,8]。中药毒性的产生,除药物自身因素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炮制、配伍、剂型等,对含毒性成分的药物至关重要。

镇痫丸是治疗癫痫病的经验方,经多年使用和改进,谨守病机,注重配伍。以珍珠、朱砂安神定志为君药;佐以牛黄清热;全蝎、蜈蚣镇惊熄风;郁金、丹参活血凉血;石菖蒲、贝母等健脾补脾、化痰开窍共为臣药;冰片、麝香芳香开窍,引诸药上达清窍为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君臣左使分明,配伍用意严谨,对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作用起到重要作用。动物试验表明,连续用药6个月,动物的一般状态、血常规等各项指标、主要脏器病理检查,均未见异常。患者服用1年,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变化。提示临床推荐剂量安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爱华,徐严菊,商敏凤.朱砂的不良反应[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3):1808-1811.

[2]谷颖敏,李咏梅,姜昕,等.朱砂灌胃给药对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226-231.

[3]余明,黄明,薛庆林,等.强力镇痈丸的药物毒理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6):720-721.

[4]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122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5-207.

[6]康峰,张俊铲,吴琴,等.朱砂及其复方与甲基汞、氯化汞的体外细胞毒性对比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2):19-22.

[7]梁国刚,张启伟.朱砂、雄黄中各成分的溶解度对其药效、毒副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91-392.

长期毒性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D大鼠[SCXK(军)2002-005],二级合格动物。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1.2.1 药品

酸枣仁油购自陕西旭煌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XHS-080107);柏子油由广西山云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81012);栀子油由广西山云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0501)。酸柏栀油软胶囊是将酸枣仁油、柏子仁油、栀子油按3∶3∶1比例配伍,由西安东盛医药研究所制备成0.5 g/粒(批号:081120)。血液生化所需试剂均选用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2 试剂

脂肪酸甲酯标准品、正己烷、甲醇、石油醚(60~90℃)、无水甲醇、无水乙醚、无水硫酸钠、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

1.3 方法

取SD大鼠120只,体质量60~90 g/只,每组30只,雌雄各半,依体质量随机均为四组:空白对照组灌胃注射生理盐水7 mL/kg,大剂量组灌胃复方栀子油20 mL/kg,中剂量组灌胃复方栀子油6 mL/kg,小剂量组灌胃复方栀子油2 mL/kg。每天给药1次,连续120 d,每周称体质量1次,并观察动物活动、毛发、粪便情况,分别于用药90、120 d和停药14 d结束后,每组各取1/3(10只)动物(雌雄各半,其余动物继续饲养观察),采血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致死,取心、肝、脾、肺、肾、胸腺、皮肤、脑、十二指肠、小肠、睾丸(卵巢)、附睾(子宫)、直肠共13个脏器组织做病理学检查[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不同时期体质量的变化

四组大鼠在90、120 d及停药2周试验期内均活动均正常,毛发光润,体质量增长正常,未见粪便异常,无一死亡。四组动物体质量增长情况,90、120 d后中剂量雄性组动物体重增长较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2.2 各组大鼠在不同时期血液学指标

四组动物连续给药90、120 d后及停药2周后血常规化验结果显示,小剂量组90 d后及停药2周后中间细胞百分比及粒细胞百分比,120 d后中间细胞百分比及粒细胞百分比;中剂量90 d后及停药2周后中间细胞百分比;大剂量90 d后中间细胞百分比及粒细胞百分比,120 d后及停药2周后中间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各组指标无异常。见表2。

2.3 各组大鼠不同时期血液生化学指标

四组动物连续给药90、120 d后及停药2周后血生化结果显示,小、大剂量组90 d后及中剂量组120 d后,尿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可能与禁食时间太长有关;中、大剂量组尿素氮增加;大剂量组90 d后尿蛋白及γ-谷氨酰胺转移酶减少,白蛋白、血清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增加;中剂量组120 d后尿蛋白、γ-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降低,尿素氮、白蛋白、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增加,停药2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碱性磷酸酶增加;小剂量组120 d尿蛋白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均升高,90、120 d后γ-谷氨酰胺转移酶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2.4 各组大鼠不同时期血脂及离子水平指标

结果显示,中剂量组90 d总胆固醇增加,总胆红素降低,胆固醇大剂量减少;120 d K+减少,停药2周后,Na+增加;大剂量组90 d后总胆红素及肌酸磷酸激酶减少,120 d后肌酸酐及肌酸磷酸激酶上升,总胆红素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复方栀子油软胶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并不确定。见表4。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2.5 各组大鼠不同时期脏器系数

四组动物连续给药90、120 d后及停药2周后13种脏器外观正常,各组大鼠不同时期脏器系数统计结果显示:90 d后各剂量组脑系数和肺脏系数均增加;中、大剂量肾上腺系数减少;各剂量组睾丸系数均增加;中剂量组附睾系数增加;120 d后各剂量组脑系数均增加;心脏系数中剂量增加;肺脏系数中剂量增加。停药2周,肾上腺系数中剂量减少;胸腺系数小剂量减少;卵巢系数均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5。

2.6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光镜检查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颈、胸、腰段),垂体,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唾液腺,胃,小肠和大肠,肝脏,胰腺,肾脏,肾上腺,脾脏,心脏,气管,肺脏,主动脉,雄性动物前列腺、睾丸及附睾,雌性动物乳腺、子宫及卵巢,膀胱,坐骨神经,骨髓,淋巴结(局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给药局部,均未发现有明显病变。

3 讨论

复方栀子油软胶囊由药食同源原料组成既安全又符合中药组方理论。酸枣仁油、栀子油含有多种植物脂肪酸有关。超临界CO2萃取的酸枣仁油、栀子油和柏子仁油组成较为简单,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占84.1%,且油酸和亚油酸为82%[5]。亚油酸在体内可转化成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花生四烯酸是人体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持膜的物理特性和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该复方具有广泛的作用。

笔者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以40 mL/(kg·d)给予灌胃最大耐受量,14 d未见明显的毒性。为了进一步考察其长期毒性,又做90、120 d连续给药及停药2周后实验,对动物外观、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及13种脏器组织的毒性变化无明显影响,其中该药对肝功能的影响并不确定,其余指标显示未见严重毒性作用。以上结果提示该药剂符合临床用药安全标准[6]。

参考文献

[1]李宝莉,陈雅慧,张正祥,等.复方酸枣仁油栀子油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31(6):673-676

[2]李宝莉,陈雅慧,胡锐,等.复方酸枣仁油栀子油对小鼠的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9):1636-1639.

[3]高枫,符兆英,李宝莉.枣仁柏仁栀子油配方的安神与益智作用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1,27(2):240-245.

[4]徐淑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33-1439

[5]张正祥,李宝莉,陈雅慧,等.复方酸枣仁油栀子油软胶囊脂肪酸成份测定[J].陕西医学,2009,38(7):792-793

长期毒性 篇7

1 材料

1.1 药品、试剂

硝基酚 (分析纯, 批号为T20050905) 、对氨基酚 (分析纯, 批号为T20060120) 、对硝基苯胺 (分析纯, 批号为T20060209) 、TritonX100, 均购自哈尔滨万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氰化钾、铁氰化钾, 黑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提供。

1.2 动物

SD大白鼠160只, 体重为 (120±15) g, 雌雄各半,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机制鼠块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按性别分笼饲养, 保持室温为 (22±1) ℃, 相对湿度为 (60±5) %。

1.3 硝基苯代谢混合物混悬液的配制

硝基苯代谢混合物的组成与比例是根据本项目前期试验结果确定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确定硝基苯在体内主要代谢物的结构及比例为对硝基酚∶对氨基酚∶对硝基苯胺=3.5∶1∶6) , 按比例称取各代谢物置于烧瓶内, 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系列浓度的混悬液, 配制时避光, 现用现配。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染毒剂量

选取体重为 (120±15) g的SD大鼠160只随机分成4组 [对照组、高剂量组 (50 mg/kg) 、中剂量组 (25 mg/kg) 、低剂量组 (5 mg/kg) ] , 每组40只。染毒组剂量根据硝基苯代谢物LD50值进行设计, 每天均按体重0.01 mL/g经口灌胃染毒1次, 连续30 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每周称体重1次, 根据体重变化调整染毒剂量。在末次染毒后24 h取2/3的大鼠处死, 观察并检测各项指标, 余下的大鼠进行2周恢复期观察。

2.2 检查项目及方法

2.2.1 一般观察

染毒期间每天定时观察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和粪便情况, 每周记录动物体重的变化。

2.2.2 血液学指标的检测

检测白细胞 (WBC) 、红细胞 (RBC) 、血红蛋白 (Hb) 、淋巴细胞系 (LYM) 、中性细胞系 (MONO) 、单核细胞系 (NEu) 及网织红细胞 (Ret) , 方法参照文献[1]。

2.2.3 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

检测葡萄糖 (GLU) 、总胆红素 (T-Bil)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尿素氮 (BUN) 、肌酐 (Crea) 、总胆固醇 (T-CHO) 等, 方法参照文献[1]。

2.2.4 剖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解剖大鼠过程中, 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的大小、颜色、硬度及表面光滑情况。摘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等脏器称重, 计算脏器系数 (脏器重量/体重) 。然后对上述脏器用10%甲醛溶液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后切片, H.E.染色, 镜检, 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组织学检查先进行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 若高剂量组有明显病变再进行中、低剂量组的检查。

2.2.5 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检测

分别于染毒后7, 14, 21, 30天及停止染毒第14天每组取5只大鼠, 摘取眼球取血进行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动态观察。

2.3 统计方法

对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定性观察, 其他指标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3 结果

3.1 一般症状

试验期间, 与对照组比较, 可见各组染毒大鼠毛色不同程度地呈深灰色, 活动减少, 反应迟缓, 尿液呈现橙色 (代谢物的颜色) , 尤其高剂量组的大鼠表现明显。

3.2 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硝基苯代谢物并不影响大鼠的存活率, 但各试验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 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极显著或显著 (P<0.01或P<0.05) 下降, 而低剂量组 (雌性)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见表1。

3.3 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染毒30 d后, 与对照组比较, 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脾脏、肾脏的脏器系数和中剂量组肝脏的脏器系数极显著增加 (P<0.01) ;中剂量组脾脏和肾脏的脏器系数、低剂量组肝脏和脾脏的脏器系数显著增加 (P<0.05) ;高剂量组睾丸系数极显著降低 (P<0.01) , 中剂量组睾丸系数显著降低 (P<0.05) 。停止染毒后恢复期14 d, 试验各组大鼠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结果见表2。

(±s) g

注:与对照组比较, *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s) g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3.4 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染毒30 d后, 与对照组比较, 血液学生化指标除GLU外均极显著或显著性增加。恢复期14 d后, 试验组大鼠的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见表3。

3.5 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染毒30 d后, 与对照组比较, 高剂量组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极显著增加 (P<0.01) , 中剂量组白细胞、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 (P<0.05) ;高剂量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 (P<0.01) , 中剂量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P<0.05) 。恢复期14 d后, 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见表4。

3.5 对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

随着染毒周期的延长, 各试验组大鼠高铁血红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到染毒第4周, 与对照组比较, 高剂量组大鼠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极显著升高 (P<0.01) , 中剂量组显著升高 (P<0.05) , 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见表5。

3.6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实质器官充血、变性, 肝脏和肾脏内有显著的滴状脂肪变性。小脑血管周围区域有水肿变化和棕色色素沉着。肝脏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器官, 2/3的肝小叶发生弥散性坏死。肾脏组织病变表现为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轻微肿胀, 脾脏被膜增厚和纤维化, 这些变化在高剂量组中表现最明显, 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病变较轻。以上这些变化在恢复期逐渐消失或趋向减少。

注:与对照组比较, *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4 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染毒30 d后并不影响大鼠的存活率, 但却抑制了大鼠体重的增长;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 大鼠体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恢复期, 大鼠的体重下降幅度减少, 其体重逐渐恢复至较平均的状态, 这是由于硝基苯代谢物使大鼠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所致。

试验组大鼠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硝基苯易经皮肤吸收或呼吸道吸入, 由于其氧化作用, 在体内生成的中间代谢物具有很强的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能力, 大大阻止了血红蛋白输送氧的作用, 而且还可使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 并能使球蛋白变性形成沉淀物, 使红细胞内出现包涵体, 导致红细胞破裂而发生溶血[2]。

染毒30 d后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脏器系数明显增加, 睾丸系数降低;总胆红素等血液生化指标均极显著升高。说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长期接触硝基苯代谢物会对大鼠肝脏、肾脏、脾脏和睾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肝脏损伤可能是由于该有毒成分诱导肝微粒体代谢酶所致;肾脏的病变可能与α-球蛋白机制有关;脾脏损伤可能是由红细胞破裂产物沉积于脾脏引起, 或者是由于硝基苯代谢物被转运至脾脏与脾脏大分子结合所致;睾丸病理损伤可能是硝基苯代谢物侵入机体, 使得大鼠睾丸中的睾酮水平下降, 睾丸内生精小管的结构发生异常, 破坏正常的生精环境, 最终导致生精障碍。其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心如.毒理学试验方法与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4-70.

长期毒性 篇8

1 材料

1.1 试验药物

Fru.G提取物, 由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药物制剂实验室制备。

1.2 试验动物和试验条件

健康Wistar大鼠80只 (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 雌雄各半, 平均体重为 (180±20) g, 动物分笼饲养于清洁笼架上, 自动供水, 颗粒饲料喂养。

1.3 主要仪器

BC-2800VET血球仪,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GTE22-1型高速冷冻台式离心机, 北京时代北利离心机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1 试验分组与处理

取Wistar大鼠80只, 雌雄各半, 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4组, 每组20只, 分别对应Fru.G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200, 100, 50 mg/ (kg·d) 的剂量灌药, 连续给药30 d, 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大鼠灌服生理盐水。

2.2 测定指标

在试验的第30, 45天每组分别处死大鼠10只, 应用BC-2800VET血球仪测定血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小板数、中性粒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2.3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 组间比较采用LSD法。

3 结果

3.1 Fru.G提取物对用药期大鼠血象的影响 (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同列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1可知:与对照组比较, 各剂量组红细胞、中性粒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差异不显著 (P>0.05) ;白细胞数量随着Fru.G提取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中、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 (P<0.01) ;淋巴细胞数量也随着Fru.G提取物剂量的增加有所增加, 其中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 (P<0.01) ;血小板各剂量组均差异极显著 (P<0.01) 。

3.2 Fru.G提取物对恢复期大鼠血象的影响 (结果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同列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比较, 各剂量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差异不显著 (P>0.05) ;而血小板随着Fru.G提取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且各剂量组均差异极显著 (P<0.01) 。

4 讨论

Wistar大鼠是我国新药安全性评价时最常用的啮齿动物之一, 血象、生化参考值已有不少参考标准[2,3,4]。包玉龙等[5]对辽宁地区大鼠血象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普通级与SPF级Wistar大鼠血液生理指标差异明显, 多数生理指标雌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本试验结果表明, Fru.G提取物对大鼠长期毒性血象影响主要集中在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指标上, 3种血细胞数量的增加与Fru.G提取物剂量呈正相关, 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说明白细胞数量增加主要是由于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引起的。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Fru.G提取物引起的是哪种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停药后15天, 白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数量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但血小板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可能与Fru.G提取物能够促进血小板增多有关。

参考文献

[1]齐云, 蔡润兰, 王敏, 等.新药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理指标测定规范化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6, 16 (4) :197-200.

[2]詹纯列, 肖育华, 李新春, 等.普通级、SPF级SD、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值的测定与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4, 14 (2) :94-96.

[3]解国梁, 尹幸念, 王莉, 等.Wistar大鼠血象、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探讨[J].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1, 15 (2) :122.

[4]齐娜, 郭建强, 苏忆兰, 等.SPF级Wistar种8周龄大鼠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探讨[J].卫生研究, 2002, 31 (6) :474-47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长期毒性】相关文章:

运动毒性05-31

慢性毒性06-04

免疫毒性06-13

化学毒性07-01

毒性研究07-02

生物毒性效应06-09

生物毒性监测范文06-01

水质生物毒性范文06-01

鸡病毒性06-15

生物毒性在线监测系统03-01

上一篇:多元化兴趣下一篇:智能协议转换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