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统计分析

2024-05-06

调查统计分析(精选十篇)

调查统计分析 篇1

1 调查样本的总体概况

在问卷调查中,在这两所学校发放了600份问卷。共收回4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76.96%。其中,回收留守儿童问卷242份,非留守儿童问卷214份。同时,我们还对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小学和中学的校长,班主任等进行了深入访谈。

1.1 留守儿童的分布特点

1.1.1 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普遍存在,小学阶段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于初中阶段。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在调查的456份有效问卷中,留守儿童人数为24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3.07%。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及初中留守儿童所占比重分别为64.62%、67.16%、64.52%、52.70%、48.61%、36.07%、34.55%,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总体呈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低的趋势。

1.1.2 男童比例高于女童

在性别构成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中的男生比例均高于女生。在所调查的456份有效问卷中,留守儿童共有242人。其中男生165人,约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的68%;女生77人,约占32%。在214名非留守儿童中男生143人,约占67%;女生71人,约占33%。

1.2 家庭环境分析

1.2.1 父母在外打工情况

留守儿童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的比例为36%,占大多数;母亲单方面在外打工的比例只有3%;而父亲单方面在外打工的比例达到15%。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父母绝大多数在省外打工,比例占到94%,其中跨县的比例最高,约占59%,还有18%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国外。上述数据表明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们长期处于与父母分离状态,无法享受父母的关爱,造成家庭教育与亲情的缺失。

1.2.2 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97人和(外)祖父母生活,34人由亲戚看护,52人由父亲或母亲看护,18人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自己住的有12人。主要有四种监护类型:其中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隔代监护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单亲监护,然后是亲戚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分别占40%、22%、14%、7%、5%。

2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心理方面的问题

(1)对亲情的渴望。在所调查的242个留守儿童中,非常想念自己父母的有138人,占56%;不想念自己父母的儿童只有11人,只占5%,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想念自己的父母都想和父母一起生活,都渴望拥有亲情。

(2)自卑孤僻的心理状态。(1)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留下的感觉。在所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外出打工感到无助与无奈的有121人,占所调查人数的一半,有36人感到这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更有5人甚至感到被遗弃、孤独无助。总的来说,留守儿童对在外打工的父母还是依恋的,父母外出打工后67%的留守儿童感觉无助无奈被遗弃甚至是痛苦的经历。

(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困难时求援的对比。父母在外打工,监护人不仅要照看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应该成为他们思想和感情的依靠对象。问卷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主要和父母和身边的老师说以解决问题;而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憋在心理不说,在所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106人选择憋在心里不说,占留守儿童的43.80%;和父母和监护人交流的只有18人,占7.44%。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很少能和自己的父母或监护人等身边人交流,表现出了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

(3)对未来生活的态度消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态度消极,选择顺其自然的生活。留守儿童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比非留守儿童更早的思考个人今后的生活问题,不知道今后生活怎样的非留守儿童比例高于留守儿童。通过对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顺其自然的有126人,占52.06%;留守儿童认为将来会很好的有85人,约占35.12%;非留守儿童认为将来会很好的有101人,约占47.19%;留守儿童为今后生活着急的有31人,占12.80%;非留守儿童为今后生活着急的有22人,占10.28%。

2.1.2 教育方面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留守儿童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父母而学习、为“赚钱”而读书。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都是外在的,他们过早地体会到了父母外出打工赚钱供自己上学的艰辛,因此期望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一方面给父母增光,一方面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有一部分儿童就是为了“赚钱”而学习。父母外出打工回来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丰富了他们的阅历,让他们萌发出走出农村,争取过上城市里好生活的愿望。而对他们来说,这个愿望就是通过“赚钱”来实现。有8%的留守儿童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2)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从学习重要性认知表和访谈中得知,农村依然存在轻视学习的现象。父母外出打工并不是给所有留守儿童以学习的动力。相反,很多留守儿童把获得经济利益作为学习的主要动力。有33%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很重要,但也有29%的认为不太重要,更有4%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一点也不重要。他们在父母的影响下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父母没有读什么书,没有学历,同样挣钱,甚至比农村“知识分子”们挣得还多。

(3)学习成绩较差。笔者对学校在2008年10月份期中考试成绩以及2009年1月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收集,通过对数据软件分析给出了是否是留守儿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交叉表的频数分布。留守儿童考试成绩优秀的仅占3.73%,较好的占19.08%,中等偏差的22.37%,较差的7.89%。通过对行列变量无关性检验给出的三个统计量对应的概率都是0.001,从而看出行列不独立,即是否是留守儿童和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影响。

2.2 原因分析

2.2.1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缺乏感情交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子之间交往具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远距离性、交往的非面对面性以及互动频率极低的特点,致使亲子之间的交往几乎成了一种正式的“次级群体交往模式”,留守儿童的父母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都是春节回家团聚,但也有因路费等经济原因两二年才回家一次,他们与孩子的沟通大都是通过电话的形式进行的。父母一般一个月左右打一次电话,主要询问一下生活、学习以及祖父母的情况,对于孩子的思想品德关注过少,思想教育整体处十空白阶段。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极少,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少从而引发留守儿童情感饥渴问题。

(2)困难时的孤独无助。父母在家的时候,留守儿童在他们的关爱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使心里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也可以去找父母解决。而父母外出打工后,常年的两地生活,使孩子与父母产生距离感,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从而给90%的留守儿童被抛弃、孤独无助痛苦的感觉。同时监护人也常常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使他们失去了最起码的心理交流的机会。从而使留守儿童性格越来越孤僻,这种情绪、情感障碍的长期积累,往往使留守儿童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缺陷。

(3)父母所从事职业的卑微。大部分的外出农村劳动者因为文化水平、户口等限制,在城里大多从事一些城里居民很少愿意做的、机械的体力劳动,如建筑工人、清洁工、搬运工、服务员、保姆等。这些工作地位卑微,有些孩子的父母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总觉得低人一等,这种自卑的心理则给孩子们也带来了相应的影响。

(4)父母消极思想的灌输。总的说来,大部分农民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考大学,这样就可以跳出“农门”,不再像他们一样从事繁重的劳动,过上像城里人的小康生活。但也存在一部分农民对孩子的期望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因为他们在外打工发现虽然自己文化低,可以从事无需知识也不少挣钱的行业(小商小贩),再加上目睹现在的大中专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这种思想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安于现状,顺其自然不去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就像父母一样打工也能生活。

2.2.2 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中考、高考户籍地考试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使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学习生活。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外出务工家庭的专门资料,也没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做过任何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导致了目前个别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缺位。

(2)家庭因素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关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学生家长与老师经常联系的很少。留守儿童中只有19位同学的家长经常与老师联系,而非留守儿童中有32位同学的家长经常与老师联系。留守儿童中50%的学生家长与老师偶尔联系,留守儿童家长与老师从不联系的多于非留守儿童。在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家长很难与老师交流只有在学生犯了错误时,学校才主动和家长联系。

(3)学校因素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不到位,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外出而得到教师额外的关照,甚至有的学生反映个别教师的态度不好。在教师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是平等的,不存在歧视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农村师生关系比较消极,师生之间也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很少进行课外交流。

(4)留守儿童自身状况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在两所学校的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缺乏法律、生理、安全方面的知识,留守儿童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留守儿童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加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导致情感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心理和性格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在行为上容易出轨。同时,因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影响了留守儿童自控力的形成,自觉性较差,自律意识不强。

3 对策及建议

3.1 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协同进行

3.1.1 加强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弱化甚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颁布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权利和社会利益,在家庭经济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让他们的子女能留在他们的身边就近上学。

3.1.2 改革教育制度、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

首先在改革户籍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教育二元结构。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实行统一标准,实现儿童受教育权的平等。在入学和升学制度方面,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其次,农民工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政府要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3.2 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使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现实问题,让子女积极应对困难。营造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以电视、电影、广播、报纸、图书为主体构成的大众舆论传播体系,进行有关的宣传,以提高家长及家庭成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与沟通,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及时了解家庭成员的思想动态,进而及时处理留守儿童问题。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但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在家则影响小得多。因此,在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又没有特别合适的代养人,最好夫妻俩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同时还应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

3.3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1)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作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时间与他们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

(2)增设心理课程,在为所有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充分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学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学校应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课程,引导青少年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3)加强对留守儿童生活能力训练的同时,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杨素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基础教育参考,2004,(7).

[2]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4).

[3]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3).

[4]沈辉香、戚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迫切需要父母的关心[J].当代教育论坛,2005,(5).

[5]王涤.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4,(4).

物理调查统计分析 篇2

2011年12月6日,在学校一些老师的配合下,我在八年级选择(1)班、(3)班、(6),九年级选择(2)班、(4)班、(5)班(部分学生)共6个班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卷116份。在问卷调查表上,我共设计了25个问题,现根据学生的作答统计、归纳、整理如下,并附上个人的指导意见与评析。1、你关注物理程度

A.经常(36.21%)B.偶尔(57.76%)C.很少(6.03%)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大部分学生不能经常关注物理学科。

2、在物理学习中,你什么时候最愉快?

A、教师精彩的讲解时(30.17%)B、在实验时发现新问题时(36.21%)

C、自己独立完成学习时(15.52%)D、在课堂上得到教师表扬时(10.34%)E、在考试取得好成绩时(7.76%)

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存在着一定的兴趣,而教师的精彩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1.在对教材熟悉的基础是上能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2.在教学中多穿插一些实验,学生实验普及化,演示实验学生化。

3、你认为你上课的专心程度如何?

A、一直专心(25.86%)B、持续一段时间(59.48%)C、偶尔专心(14.66%)

由于可是安排的时间问题,大部分的课集中在下午一二节课,可能是造成学生不能长时间专心的原因。

4、你对物理学习感兴趣的原因是

A、受到物理教师的影响(18.97%)B、物理学科本身很有理(46.55%)

C、要升学(7.76%)D、物理要做实验(26.72%)

学习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要忽略的两个重要因素是:1.学科本身给学生带来的乐趣;2.教师的人格魅力。

5、你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是

A、老师不好(1.72%)B、物理很枯燥(16.38%)C、物理难学(63.79%)

D、物理实验条件不好(6.90%)E、物理不是独立考试科目(11.21%)

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背一背、记一记就能得分的习惯,对于物理这个需要开动脑筋、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科却是感觉到一些困难。如何才能让物理变得简单易学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

6、影响你物理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有

A、教师的教学水平(0.86%)B、自己是不是努力(38.79%)

C、物理是不是容易学(17.24%)D、是不是对物理感兴趣,喜欢学(29.31%)E、实验场所和实验条件(2.59%)F、教学及班级气氛(11.21%)

这说明学生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内因是决定因素。学习态度和兴趣决定了一个学生物理成绩的好坏。

7、以下的学习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A、靠老师的传播(12.93%)B、自学(5.17%)C、结合老师的指导,课后继续探索(53.45%)D、小组学习(13.79%)E探究性学习(14.66%)

探究式学习方法应该是我们常抓不懈的一个课题,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形式要多样化。

8、你课堂上作笔记吗?

A、喜欢记(44.83%)B、认为没必要(2.59%)C、听教师要求记才记(52.59%)大多数的学生能完成笔记,留下资料,但主动性不够强。

9、你课后做的物理辅导资料,数量通常是多少?

A、做了很多(7.76%)B、适量做(61.21%)C、极少做(24.14%)D、从未做(6.90%)

三成多的学生做题很少,那么思考会随之减少,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考试成绩自然也不会太高,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就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从而放弃物理。

10、你的学习模式是什么?

A、课前预习(8.62%)B、课后复习(17.24%)C、课前预习课后复习(28.45%)

D、听课后完成作业即可(45.69%)

学生大部分还是处在被动学习的阶段;这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在物理课上你参加过小组讨论吗?

A、经常讨论(30.17%)B、根据实际情况,偶尔讨论(53.45%)

C、很少有讨论的机会(11.21%)D、我都不知道讨论什么,没什么好讨论的(5.17%)同上,学生的这种习惯大部分没有养成,这是我们教师的问题,需要我们改进方法,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上物理课时,对一个问题不理解时,我A、不去管它(9.48%)B、只有在考试前才去寻求帮助(11.21%)

C、马上举手问老师(45.69%)D、课下查资料(33.62%)

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还是很多的,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13、物理课时,我:

A、几乎不发言(12.07%)B、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7.07%)

C、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50.86%)

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这一现象是很可喜的,但我们应尽量做到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开口回答问题。

14.上课时,你认真听讲的状态可以保持多久?我A、10分钟左右(7.76%)B、20分钟左右(39.66%)C、30分钟左右(52.59%)学生的注意力大概在25分钟左右,我们应该抓住这段时间进行教学。

A、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不想听(19.83%)B、受其它感兴趣的事吸引(31.90%)C、上课内容听不懂(34.48%)D、上课内容已经懂了(6.90%)E、不管哪种情况,注意力都能集中(6.90%)

学生注意力的迁移,是有原因的,解决上述情况的最好方法是:我们怎样才能让物理课堂变得多彩有趣。

A、只是听,不记笔记(6.90%)B、一边听,一边把老师讲的尽可能记不来。(26.72%)

C、一边听,一边把老师要求记的记下来(41.38%)D、一边听,一边想,记下重要的内容(11.21%)E、边听边想边记,有疑问的地方在课内或课外与老师、同学讨论(13.79%)

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我们教师多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

17、关于复习物理,我:

A、在平时和考试前都不复习(5.17%)B、平时不复习,考试前复习(26.72%)

C、老师要求才复习(19.83%)D、在平时有时能自己复习,考试前复习(37.07%)E、平时和考试前都复习(11.21%)

临时抱佛脚的学生还是不在少数的。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和养成好的复习习惯很重要。

18、我物理学科的复习方法是:

A、把学过的内容看一遍(15.52%)B、把学过的内容看熟练(18.97%)

C、把重点内容看熟练(18.97%)D、经回忆学过的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问(31.90%)E、除弄懂平时所学的,学完一个单元就自我整理一下(14.66%)

大部分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系统,这就注定了他们感到物理知识零碎、多且杂,从而形成物理难学的观点。

19、学物理时,我对作业和复习是这样安排的:

A、不复习,也不做作业(3.45%)B、不复习,但做作业(23.28%)

C、先做作业,再复习(22.41%)D、边做作业,边复习(37.07%)E、先复习,后做作业(13.79%)

不做作业的学生很少,但怎样做作业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很多学生不知道的。

20、我是这样完成物理作业的:

15、下面情况中,会使我物理课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是:

16、同学们听课有各种不同的听课方法,我的物理听课方法是:

A、碰到困难,就抄别人做好的(13.79%)

B、碰到困难,参考别人的答案,弄懂后自己做(40.52%)

C、碰到困难,请教别人,然后做(21.55%)

D、基本上能自己完成,有时和同学讨论一下(20.69%)

E、完全能自己完成(3.45%)

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不多,但能把作业中的问题解决了学生还是值得表扬的。13.79%的抄作业的学生,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这个比例可已经不小了。

21、每次物理测试后,我:

A、看一下成绩,不看错题也不订正(2.59%)

B、看错了哪几个,但不订正(6.03%)

C、错的那几个,找考得好的同学看一下,抄上正确答案(19.83%)

D、思考错题,能订正的就订正,想不出的抄一下(40.52%)

E、自己认真思考,逐一订正,想不出的请教同学或老师(31.03%)

很多同学对待考试不认真,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解决或解决方法不当,丧失了考试查漏补缺的作用,也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22、有关学习物理的方法,我:

A、从来没有意识到学好物理得讲究方法(9.48%)

B、偶尔想到,但没有去尝试寻找好的方法(25.86%)

C、试着去实践别人介绍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又放弃了(16.38%)

D、试过几种别人介绍的方法,拿不准最后用哪种更好(12.93%)

E、经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已把握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35.34%)

近七成的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3、方法对于学好物理的重要性,我的看法是:

A、不知道(8.62%)B、不怎么重要(8.62%)

C、有没有差不多(4.31%)D、比较重要(56.03%)E、很重要(22.41%)

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认识到物理很重要,这对我们教学的提高是一个很有利的信号。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24、.你是怎么利用物理参考书辅助学习的?

A、看例题解析,学会某种思路方法(22.41%)

B、看知识归纳,理解章节重难点(14.66%)

C、多做物理习题,以求熟能生巧且眼界开阔(24.14%)

D、做一部分典型习题,注重反馈,以求举一反三(17.24%)

E、利用参考书指导自己自学(10.34%)

F、从来没有物理参考书或从来不看(11.21%)

参考资料的用运用,无所谓哪种好、哪种不好,只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所帮助就行,学生手中最好都要有一本比较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用。

A、经常提出,积极举手发言(14.66%)B、偶尔提出,有选择的提问和回答(55.17%)C、我只关心我感兴趣的那部分(13.79%)D、从来没有,我怕回答错误(16.38%)

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外在表现,也是提高能力的好方法。很多学生只是偶尔提问和回答,是缺乏主动思维,也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现在考试中,对能力的考察非常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问题意识,是非常迫切的。应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

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篇3

2008年9月,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人员到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对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状况进行调研,职成教司农村处处长陈建华同志任调研组组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研组提出:启动“国家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改革试验县”项目,探索“以县(市)为单位,以培养各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建立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健全完善面向农村劳动者继续教育培训网络。通过试验,不断总结完善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我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戴胜利同志参加了这次调研,并执笔完成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当前,我省一些地方在争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现将这次调查问卷结果刊出,以供参考。

按照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的安排,“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情况调研组”于2008年9月1日~11日对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农村成人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除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情况介绍外,调研组在江苏的江都市、扬州市江宁区,湖南的望城县、娄底市娄星区,广西的灵山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等6个县(市、区)组织了“农民学习需求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这6个县(市、区)的10个乡镇、113个村,发出问卷351 份,收回有效问卷348份。在当地教育部门的认真组织下,参加调查的农民积极配合,问卷调查顺利完成。现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一、参加调查的农民基本情况

这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共有348人(江苏117人、湖南103人、广西128人),其中男264人、女84人;汉族339人、少数民族9人。

第一,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从年龄分布看,被调查的348人中40岁以上有215人,占61.8%,40岁以下133人,占38.2%。调查统计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种状况在西部地区比较突出。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40岁以上有107人,占83.6%;紧邻长沙市的湖南望城县,参加调查的农民40岁以下的占90%。反映了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见表1)

表1:年龄分布表

第二,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调查结果显示,94.8%的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有明显差别。江苏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55.6%,广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0.6%,相差15个百分点。广西参加调查农民中没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江苏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9人。(见表2)

表2:文化程度表

第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的职业有明显差异。从职业分布看,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占多数。从事种植业的147人,从事养殖业的58人,分别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42.2%、16.7%。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102人,占79.7%。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较多。湖南省望城县50名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二、三产业的有23人,占46%;江苏省江宁区54名参加调查农民中只有12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从事二、三产业的41人,比重高达75.9%。(见表3)

表3:职业分布表

第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在348名参加调查农民中,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3001~5000元的113人,占32.5%;5001元~8000元 的34人,8001元~10000元的60人,10 000以上的64人。从调查统计结果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江苏有8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6.8%;广西有54人,占42.2%。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江苏有89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76.1%;湖南有32人,占31.1%;广西有2人,仅占1.6%。(见表4)

表4: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表

第五,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调查统计显示,初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10.7%,高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2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52.2%。(见表5)

表5:文化程度与收入关系表

二、近三年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情况

第一,解决生产中的需要,尽快提高收入,是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主要动力。近3年,有337人参加过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8%。他们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需要”和“自己感兴趣”,分别有247人和58人 。接受培训较多的内容是实用技术、 法律常识、经营管理知识、文化知识。参加过这些培训的分别有301人、182人、116人、109人。调查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地区,开展农民教育的内容符合农民的需求,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解决了农民的生产需要,法律常识培训、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调查统计显示,选择到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集中学习的有236人,有59名被调查农民选择“阅读报纸或其他材料”的学习形式,选择其他学习形式的农民较少。

第三,结合当地实际编写的教材易于被农民接受。特别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业的地区,农民更喜欢当地编写的乡土教材。在选择使用的教材方面,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农民有差异,江苏农民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占多数,有78人;湖南、广西农民选择乡土教材的分别有52人、60人,都多于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人数。(见表6)

表6:使用教材情况表

三、农民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

“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选择“生产忙没有时间”的有234人,选择“家务负担重”的有63人 ,分别占被调查农民总数的67.2%和18.1% 。调查统计结果,对改进农民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教学形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提供了依据。

四、今后农民参加学习的需求

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打算继续参加学习的农民有335人,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3% ,表明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强烈。调查统计显示,今后农民想学习的内容依次是:生产实用技术(265人)、法律常识(153人) 、文化知识(127人)、经营管理知识(126人) 、家庭生活知识(74人)、卫生保健知识(42人) 、人口环境知识(35人)、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知识(28人) 、其他(18人)。

总的来看, 农民学习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包括经营管理知识),增加收入为首要需求;学习法律常识 、文化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和提高文化素质为第二需求;学习家庭生活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改善生活质量是第三需求;第四是关注环境和公共事务,学习人口环境知识、 社会公共事务和其他知识。 但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民学习需求有一定差异,想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农民,江苏有15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的12.8%;广西有8人,占6.3%。东部地区农民对经营管理知识和公共事务知识的需求增加明显,江苏想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的由20人增加到31人,想学习公共事务知识的由6人增加到15人(前3年参加培训人数与今后想学习这些内容的人数对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开始向效益型转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在提高。

五、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的希望和建议

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出了不少希望和建议,体现在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农民教育的形式、内容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使农民得到更多知识、学到更多技能,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是加大对农村成人学校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农民培训设施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农民教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民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基层农民培训。三是加大现代教育手段在农民教育中的应用,在每个村委设电脑室,把培训延伸到村级,方便农民学习,确保更多的农民受到培训。四是政府提供项目和资金,以项目带动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农民提供扶助资金或发放小额贷款,扶上马送一程。五是增加农民培训经费,多提供免费培训项目。农民居住分散的地区,组织集中培训要给农民提供午餐。

第二,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一是培训要讲质量、重效益。培训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培训并进行跟踪服务,让农民学习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培训要请好教师主讲,教师讲课要通俗易懂。三是集中培训和上门辅导相结合。培训时间要合理安排,在不忙时集中培训,农忙时组织教师、专家上门传授有关技术知识。四是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科技知识,网络上多发致富经验,更多地通过网络和手机方式提供技术信息。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

第三,培训内容要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改善培训效果。一是培训内容要实用,要与工作紧密相关。培训要有计划,结合实际多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尤其是特种养殖、种植技术培训。二是开展市场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多办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班,普遍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四是开展继续学历教育,开展英语、普通话和健身知识等文化知识培训,送文化下乡。五是开展资格证书培训。根据企业需求,结合生产实际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如电工、钳工、会计资格证书培训,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农民需求较大。六是开展社会公共事务知识培训,提高村、组干部的管理水平。七是开展人口环境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第四,及时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培训教材。农民在培训教材的需求上体现在“多”“好”“免”三个方面。“多”就是希望上级多发有关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学习资料;“好”就是希望上级提供的教材符合当地实际;“免”就是希望免费给农民发培训教材。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民教育教材的资金投入,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开发结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包括开发音象教材、网络教材,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

(说明:调研组组长为陈建华,成员有陈亚伟、戴胜利。陈建华同志现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亚伟同志现任教育部职成教司农村处副处长)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 篇4

从现在来看,对经济的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认清现状,及时改正,通过对过去的数据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就其中的联系进一步剖析和研究,发现问题真正的原因,对于没有收益或者收益日渐下滑的项目应该马上停止,把不适合企业发展的部分剔除掉,保证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二是抓住机会,创造利润,大多数我们得到的都是数量上的,表面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将数量转化为质量。我们要通过对当前经济的分析来找到在当今社会大多数行业市场饱和的情况的商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创造更大的利润。

2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现存的问题

2.1 经济调查中存在的困难

在调查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地区,所有企业的经济都进行一遍盘查,那样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会使得到的调查数据太过冗杂,不便于分析,那么如何正确的进行抽样调查,保证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大多数的经济状况,而不具有特殊性就成为了经济调查的难点。而且调查得到的数据繁多,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数据,成为了重点和难点,由于统计调查人员的个人素质和统计数据的繁多,给统计调查工作带去了很大难度,在数据的统计调查上,如何保证调查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也是一个难点,经济的统计调查是一切数据分析的开始,如果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出现错误,将会影响接下来的工作。

2.2 经济统计分析中存在的困难

如果说统计是基础,那么对经济的分析就是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唯一手段,经济分析、就是运用当前所有的数据,把数量上的东西,把一些数字化的东西变成结论,变成指导下一步运作和计划的准则。如何根据现有的大量的数据,得出正确的,对企业,国家经济发展有力的分析结果,就要看分析人员的素质了,分析人员要有超前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才会真正地得出有用的结论。

2.3 经济统计报告中存在的困难

经济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上一秒还在盈利,也许下一秒就已经亏损,在得出经济分析的结论之后,有效,快速,及时的送达分析报告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怠慢等原因很有可能耽误信息的送达,导致不能对当前经济已经发生的错误做出及时的改正,造成亏损。

3 经济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策略

3.1 经济统计调查策略

在经济统计调查中,要建立统一的机制,制定一套完整的调查程序,各个部门及时沟通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根据国家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自己的半年或季度统计报表制度。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培训制度,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调查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使调查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还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对调查人员的工作进行及时考核,以监督和激励调查人员的工作。

3.2 经济统计分析策略

对于经济统计的分析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再强调了,那么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呢?首先要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由于统计分析的复杂性,所以在分析中要用到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现有的统计分析方法有静态经济分析,动态经济分析等多种方法,采用正确的,适合的分析方法是得出分析结果的首要保证。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分析体制,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按照不同的分析体制进行分析,力求更快,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再次,要提高分析人员的素质,正因为分析工作的复杂和困难,对分析人员的素质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析人员要了解当前局势,要了解各个学科方面的内容,要能够正确运用分析方法,能够变量分析,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很好的运用到一起去,才能统揽全局,得出最正确,最客观的分析结果。

3.3 经济统计报告策略

经济统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最好解决的,但是我们也要引起重视,在得出了分析结果之后,要把它体现在报告书上。首先要规范报告内容,要严格按照报告书的格式,根据分析结果填写,要保证报告书将分析结果清晰明了的呈现出来,做到全面不丢失分析结果信息。其次,要提高报告人员的意识,要让他们做到及时的将报告送达到上一级领导手中,保证分析结果的不延误,以免影响下一步的进行。

4 结束语

金融危机正在缓解,全球经济再一次全面复苏,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掌握经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对其进行正确,有效,客观的分析,无疑是把握经济前沿的一种手段,只有正确的了解已经发生的经济上的相关情况,才能对接下来的经济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调整经济发展策略,来适应国际形势下的经济大繁荣。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志文.论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改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5).

[2]李金昌.关于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几点看法[J].浙江统计,1995(02).

[3]许碧娟.抽样调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7(04).

[4]钟祖企.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报告(上)[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03).

[5]武俊彦.浅谈统计分析与报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调查统计分析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物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特别是邮政EMS速递。物流是服务为基点的新型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比较具有发展后劲的产业之一,其特点为:服务和经营一体化,重在服务过程,已经由传统的柜台服务发展为当前面对面甚至是上门取货、送货的服务。

红河学院作为一个人群集中的高校集合体,众多的学生群体便是这一服务业的服务主体之一,需求大,并且具有强大的发展市场。近年来,随着网购风的兴起,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网购的经历,基本上网购成为了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带来方便和服务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的需要。与此同时,学生不断增加网购数量,他们更倾向于网购来满足和刺激他们的日常生活。在市场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也给物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网购的实现,需要物流为中介,帮助实现整个网购过程的实现。

由于学校教城区相对处于郊区,尽管交通便利,但也给邮政总公司带来一个重大的难题,如何将红河学院的物流市场分割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每个月的物流量有1000单左右,庞大的物流需求市场,包括顺风、中通、EMS等速递单。不仅如此,学校还作为周边商铺的代理售点,这一方面,EMS包揽了这些物流的承载量,大部分商家愿意选择邮政速递作为他们的供货运输渠道。所以,双向市场切入点,更具有比其他快递的利润点和市场价值。

让每家物流公司对红河学院这块蛋糕“垂涎三尺”,于是很多商家入驻学校。据调查反映,很多商家紧紧为赚取商业利润,没有完全的服务意识,背离了邮政速递或者其他物流的初衷。

二本高校新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篇6

【关键词】大学新生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为准确把握学生实际,从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出发,依托科学理论与方法,深刻分析大学新生的特点,找准新生问题的症结,帮助新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我们在我校2009级新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班为群,按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6个班进行全面调查,共发放问卷8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0份(占新生总数约12.5%)。按照调查设计,样本容量、样本的代表性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都通过统计检验,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

1 新生基本信息

1.1 新生个人基本信息

从新生来源看,46.9%的新生来自农村,25.3%来自乡镇,来自城市的新生占27.8%。调查表明,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统计检验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具体看,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城市家庭为66%,乡镇家庭为53.5%,而农村家庭仅占34.2%。

观察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打工收入、经营收入、工资、出售农产品,依次成为新生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本题为多选题,740名新生共选了1388次,说明平均来看,每个学生的家庭收入来源有1.87即接近2种渠道。

家庭环境无疑是影响子女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也对父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状况作考察,结果发现,报考我校的新生,其父母亲多为中等文化程度,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比较低。另外,企业主、教师、公务员家庭的子女,占我校新生比例很低。

1.2 新生高中阶段基本情况

新生的高中生活,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了解他们的高中表现,有助于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表1各方面表现的分布状况看,我校新生总体上在高中阶段是相当优秀的,他们学习成绩优秀,有学生干部经历,有雄心壮志;他们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对“认为对自己有激励作用或感染力的各类人物”的调查结果显示,受父母亲、老师、同学激励和影响的同学最多,可见这三类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受学者影响的学生比例仅为8%,这一情况应引起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他们也有各式各样的困惑或烦恼。在这些诸多困扰因素中,个人情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的影响面分列前三位。个人情感的影响如此之大,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看来新生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活中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2 大学之前和大学之初

2.1 对大学和专业的选择

学生对就读学校、专业的不同态度,往往长时间地影响他们的大学生活。从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对相关因素重要程度的评价比率不难看出,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更注重现实,他人建议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体现了严峻就业形势左右了新生的志愿填报,也凸显9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趋向张扬的特点,同样的结论也体现在专业志愿的填报中。

进入大学前对大学生活的了解程度,有2.7%的新生表示十分了解,18.1%的新生表示比较了解,表示很少了解的新生占71.5%,有7.7%的新生表示一无所知。相关调查数据还显示,98%以上的新生表示有信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2 初入大学之感觉

新生进校后,对入读学院和专业的态度,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对学院的满意程度高于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但调查数据还显示,面对自己不太喜爱的专业,56.8%的新生表示会积极应对,并通过选修或辅修获得喜爱专业的知识;32.2%的新生表示接受现实,并努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消极对待、被动接受的占2.2%,有8.9%的新生申请转专业的想法。

对比分析发现,新生进入大学前受情感困扰较多,而进入大学后担心更多的是学习、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体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变得更加理性、更为实际。

分析得知,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在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解除心中疑虑、倾吐不快等方面具有首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努力营造校园和谐氛围,增加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老师对新生的帮助和引导。

表2是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对自己所作的评判,前三项是正向陈述,后四项是负向陈述(为尽可能得到真实答案,问卷中正负向陈述是交错布局的,这里作了归并处理)。由此表不难看出,当今大学新生总体上讲,自信心强、办事目的明确,具备一定的行为调适、情绪控制能力,但在具体行为活动、计划实施、时间安排等方面,相当部分学生明显感到欠缺。

3 大学生活规划

3.1 大学教育与人生目标

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影响着对人生目标的评判。表3告诉我们一些“意外”的信息:上大学最重要的作用竟然是“建立人脉网络”,这应该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形成的认知;价值体现和追求却排位靠后,这或许是由于大学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结果;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时间不长的教学型院校,进入我校的学生在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上比较中肯、现实。

那么,新生在进校伊始,在大学学习和职业方面是否有目标或计划呢?据我们调查,29.6%的新生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或计划,59.1%的新生表示有目标或计划,但不太明确,11.4%的人没考虑过。在职业规划方面,有明确目标的新生占27.2%,表示目标不够明确者占51.1%,另有21.8%的新生表示没想过职业目标问题。

经验及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以及一定的职业规划,那么他的大学生活将是充实的,学习成绩会更优秀,综合表现也会更加出色。因此,引导新生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活计划和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显得非常重要。

3.2 大学期间课外生活打算

上大学做什么?这个看似无谓的问题,其实是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理想与追求、兴趣爱好、自身素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根据填答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指导,必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问卷分析显示,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新生选择比率最高的是团学组织(74.5%),其次是学术类组织(57.3%),第三位是服务类组织(51.9%)。说明我校新生在希望加入学生组织锻炼自己的同时,还具有较浓的学术意识和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同时也反映我校新生勇于面对现实,希望在大学期间通过实习、考证等获得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3.3 职业发展需求

大学期间希望获得或增强哪些方面的发展能力?表4的调查结果确实让我们多少感到一些“意外”:沟通协调能力排位最前,而决定个人发展潜能方面的能力却排到后面,这个结果与表3类似。

透过表4不难看出,新生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带有某种明显的“功利”性,这应当是现实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自然结果。正如表2所示,学生在选择大学志愿时,就业前景、职业发展已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那么,在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方面,新生们最想得到学校哪些支持呢?调查表明,对于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新生们普遍有心理准备,而更多的是需要得到提升就业竞争力、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帮助。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新生(占比95.9%)希望得到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4 几点结论

从以上数据分布情况及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结论:

⑴我校新生生源质量较优,多数学生对入读我校相当满意,普遍接受所录取专业。从我校09级新生在高中阶段的表现看,70%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位居中上等水平,担任校级或班级干部者占68%,94%的学生想上重点或较好本科院校。对于入读广东金融学院,88%以上的学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不满意率低于5%。至于对所录取的专业,72%的学生也是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的。90%以上的学生表示,即便对入学时的专业兴趣不大或不了解,也会采取积极态度,努力培养专业兴趣,当然也有少量新生有转专业的想法。

⑵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多为自主分析选择,更注重现实。就业前景、学校师资及学校招生分数段等直接影响录取、学业和就业的现实因素是考生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其他一些相对较“虚”的因素考虑的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的他人建议,对考生的影响不大。可见,现阶段,抓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乃高校吸引高考考生的主要举措。

⑶当今学生独立倾向明显,做事目的性较强。根据当今大学生性格构成状况,大学教育宜应当抓大放小、因势利导。具体讲,就是要在宏观方面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而不必过多地拘泥于一些细小环节。有了恰当的宏观目标,并将之分解为阶段性计划,学生的成功成才也就有了希望。事实上,据调查,约80%的大学新生对于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有所考虑的,其中一些人甚至有相当明确的计划。

⑷大学新生有较强的心理调适信心和能力。现今大学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种种困扰,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严重心理障碍。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对于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68%的新生表示信心十足,30%的新生觉得信心不是很大,表示无信心的仅占2%。根据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的自我评判结果得知,90%以上的新生表示了解自我、懂得责任、信心饱满、能够调适情绪。因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既不能忽视也不必过分渲染,必须恰当掌握和分析,并加强个性化辅导。

⑸寻求多元化发展是多数大学新生的心愿。调查表明,团学、学术类、服务类、文体类学生组织对新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仅有2%的新生不想参加任何学生组织。许多新生想通过参加各类学生组织获得锻炼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现在高校中各类学生组织繁多,良莠不齐。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的育人育才作用,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新生的重要人生目标。在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上,90%的新生认为其作用主要是建立人脉网络,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生目标。而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或企业家,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对各种能力培养需求的调查中,沟通协调能力牌位第一,而学习研究能力排末位。这些调查结果给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也向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当今学校教育如何与青年学生的想法和社会环境相衔接的沉重课题。

⑺大学生面临较大的生活学习费用压力,但不乏自立信心。我校近一半新生来自农村,城乡学生家庭收入差异较大。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而农村家庭这一比例高达66%。在调查样本中,家庭经济来源于工资收入者占31%,来源于打工收入和出售农产品者分别占50%和25%。对于大学期间学费、生活费用,20%的学生表示将通过助学贷款解决,2%的新生表示无从知晓。当然也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希望通过勤工俭学、奖学金等各种渠道部分解决费用问题。

门诊处方调查分析 篇7

1.1 一般资料

为提高医疗质量, 规范处方书写, 促进合理用药, 对我院2011年1月—6月门诊处方随机抽查4 000张, 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印发的《处方管理办法》 (试行) [1]为标准进行统计。

1.2 方法

参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款及处方评价的部分指标结合我院规定的调查分析项目, 分析各类不合格处方所占的比率, 用药品种数、药品通用名、基本药物、抗菌药物、注射剂、中成药占处方用药的比率及各类药物的使用率。

2 统计结果

4 000张处方书写及临床用药存在较多问题, 合格处方2 895张, 不合格处方1 105张, 处方合格率为72.38%, 不符合我院二甲复审的标准 (处方合格率≥95%) 。

2.1 处方不合格比率

见表1。

2.2 处方基本指标

见表2。

2.3 各系统药物使用率

见表3。

3 讨论

3.1 处方前记 (患者基本信息) :

不写科别的, 漏写临床诊断的, 书写年龄只写数字, 分不清是岁、月还是天, 使药师无法审核用量和药物的用法。

3.2 剂型、规格、数量方面:

缺写剂型、规格、含量, 只写多少盒或多少支。正确书写应为品名×含量×规格×盒数 (或支数) 。

3.3 用法、用量方面:

只写“外用”, 不注明用药部位, 1 d几次。滴眼剂只写“滴眼”, 不注明滴右眼还是左眼或是双眼。甚至有的只写“遵医嘱”这些含糊不清的词语。

3.4

处方完毕后, 个别医生未写结束符号“/”。

3.5

许多医生不遵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单张处方药物超过5种药品。

3.6

许多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名未使用通用名, 造成不合理用药, 甚至重复用药。

3.7 临床诊断与处方内容不符合, 一个临床诊断, 处方内容包括治几种病的药。

如某患者, 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内容为头孢克洛片、抗病毒颗粒、酮洛芬、三精司乐平4种药同时应用。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由病毒引起, 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 从该处方分析首选第二代头孢菌素,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 此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 因此该处方属于滥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使患者增强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同时用抗炎止痛的酮洛芬, 降血压的三精司乐平, 与临床诊断不符合。

3.8 由于厂商的某些原因造成门诊大金额处方, 超出规定7 d常用量。

由表2、表3可以看出, 抗生素的应用居首位, 我院患者大部分来自于农村, 不太注意饮食, 消化系统疾病居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也在不断增多。

3.9

给药间隔时间和联合用药存在问题[5,6], 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许多处方1 d给药1次, 采用冲击疗法, 1 d量在2 h~3 h内完成, 造成药物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 大部分时间血药浓度低的现象。应注明给药间隔时间6 h~8 h用药1次, 1 d2次给药, 增加与细菌接触时间, 充分发挥杀菌效力。又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分散片同时应用, 美红和阿奇霉素分散片同时应用, 都是不合理的。β-内酰胺类不能与大环内酯类合用, 阿奇霉素是快速抑菌剂, 能讯速阻断细菌蛋白合成, 从而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处于静止状态;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直接破坏细胞壁的合成起到杀菌作用, 二者合用, 阿奇霉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 而影响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杀菌作用, 应禁忌合用。美红和阿奇霉素都属于大环内酯类, 因二者竞争共同的靶点而拮抗, 不但起不到疗效相加作用, 反而增加毒性, 同时存在交叉耐药性。

4 对策

4.1

通过今年的二甲医院复审, 建立健全处方管理的相关制度, 组织医药人员学习, 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4.2

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定期统计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3

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提高处方质量, 为患者合理用药把好最后一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 (试行) [S].2004-09-01.

[2]李川, 李素华, 杨悦.WHO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执业药师, 2011, 12 (1) :37-39.

[3]廖晓玲, 张贞良, 曾伟杰.我院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中国药师, 2005, 8 (8) :679-681.

[4]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家基本药物目录[Z].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5]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08-19.

我院处方调查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的西药、中成药处方, 以《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为依据, 进行分析。

2 结果

共抽查处方19 852张, 合格处方18 891张, 不合格处方961张, 处方合格率为95.16%, 符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三级乙等中医院目标管理处方统计指标 (处方合格率≥95%) 要求。其中, 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规范615张, 占不合格处方的64.00%;不合理用药处方346张, 占不合格处方的36.00%。见表1。

*:占处方不合格率;△: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率;▲:占不合理用药率;总不合格率为4.84%

3 讨论

3.1 处方书写不规范

3.1.1 处方书写不完整

处方中年龄遗漏或年龄书写不清楚, 如2、11、15等未写明是岁、月或日。科室漏写、床位号漏写、临床诊断漏写或少写、开具处方后未在空白处划一斜线。处方书写不完整共298张处方,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48.45%。

3.1.2 药名开写不规范

开写药物用商品名或别名, 有的只有药名无剂型, 不写药物规格, 外用药用药部位没有具体写明, 用法、用量不清楚。药名书写不规范共159张,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25.85%。如独一味胶囊1盒 (无规格、数量) , VB1片 (应为维生素B1片) , 氯霉素眼药水10 ml外用, 双氯芬酸钠凝胶2支无用法。

3.1.3 医师签名不规范

处方无医师签名或涂改处无医师签名, 字迹潦草、不易识别, 共86张,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13.98%。如药名、医生签名、诊断等难以识别, 增大了药剂人员的工作误差, 造成不必要的差错。

3.1.4 未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

需要做皮试的口服药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未注明皮试的结果, 共58张,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9.40%。

3.1.5 超处方量用药

一般处方用药量超过了7 d用量, 1张处方超过了5种药物, 共15张, 占处方书写不合格的2.40%。《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一般处方用药量不能超过7 d用量, 1张处方不能超过5种药物。

3.2 不合理用药

3.2.1 诊断与用药不符

有的表现在诊断未写完整, 如处方诊断胃炎, 处方中有枸橼酸铋钾, 还同时开具了抗高血压药物巯甲丙普酸;对病毒性感冒患者医生习惯用病毒唑与大剂量青霉素G或头孢菌素合用, 或口服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加感冒药, 而医学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实, 病毒对抗菌药物是不敏感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 病毒性感染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病毒感染应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不宜大量使用抗生素;诊断为结膜炎却选用噻吗洛尔5 ml×5支滴眼, 噻吗洛尔滴眼液的作用是降低眼内压, 用于治疗青光眼, 这样会延误疾病的治疗;诊断为扁桃体炎、右下肺炎, 选用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治疗, 而诺氟沙星主要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疗效良好, 但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差, 对于呼吸道感染可选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等。

3.2.2 剂量不合理, 用药量过小或过大

将药物用量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是合理用药的前提。主要表现在老人、儿童用药量偏大, 成年人用药量不足。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泻都有变化, 药代动力学决定了老年人用药量及间隔时间需要调整。84岁的老人使用地高辛片0.25 mg, bid, 易引起中毒。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年龄为80岁的老人, 特非那定片2片, bid;而成人常用量为1片, bid, 80岁高龄的老年人大剂量使用会增加特非那定对心脏的副作用。3岁儿童口服罗红霉素片每次50 mg, tid;4岁儿童口服阿奇霉素0.25 mg, tid, 这两药的用量偏大、服药次数偏多。诊断为疱疹的47岁患者, 用阿昔洛韦片200 mg, tid, 而单纯性疱疹使用阿昔洛韦片治疗的用法、用量为1次400 mg, q4 h, 剂量明显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加替沙星800 mg/d静脉注射给药, 剂量过大, 应为400 mg/d。头孢曲松钠预防术后感染2 g, bid, 与治疗重症感染的用法相同, 不合符预防用药原则。

3.2.3给药方法不合理

克林霉素注射液1次/d。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半衰期约为3 h, 是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液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 用药原则是缩短间隔时间, 应为tid或qid, 而每天1次不能达到治疗感染的效果, 将导致临床疗效不佳。奈替米星注射液200 mg, bid, 肌内注射;改用400 mg, qid, 可降低耳、肾毒性, 增加疗效。硫酸庆大霉素16 U外用于伤口冲洗;应尽量避免局部使用, 以免耐药菌的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3.2.4 滥用药物, 配伍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合并用药不合理及滥用抗生素、活血化瘀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和阿米卡星合用, 克林霉素磷酸酯可增强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性, 不可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和罗红霉素合用, 其作用机制相同, 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属不合理的联用。儿科处方中出现氧氟沙星片, 喹诺酮类药物因可抑制骨关节增长, 18岁以下儿童不宜用。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未开写维生素B6, 呋喃妥因剂量过大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服用维生素B6可预防。处方中氧氟沙星胶囊配伍碳酸氢钠片, 氧氟沙星是弱酸性药物, 在酸性条件下易吸收, 同服制酸药其吸收将减少。盆腔炎患者静脉给予克林霉素与甲硝唑, 两者均有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的作用, 不需要同时应用。活血化瘀药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 主要有舒血宁针、血栓通针、丹参针、红花针、丹参酮磺酸钠针等, 药用剂量大, 多药联用较普遍。诊断为胃溃疡的处方中出现了消炎痛片剂, 消炎痛片是胃溃疡患者的禁用药。支气管哮喘患者合用普萘洛尔, 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禁用此药。痛风患者服用烟酸, 大剂量烟酸可引起尿酸增加, 痛风患者应禁用。

3.2.5 用药时间过长

诊断为感冒的患者, 一张处方中出现感冒清100片2瓶, 对乙酰氨基酚10片2盒。外科小手术预防性用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 d用量, 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 d用量,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需超过7 d用量的, 医生必须注明理由。

做好处方质控工作、对不合格处方严格把关是药学人员的职责。处方书写质量不仅影响到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用药安全, 因此, 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医生处方用药, 既要考虑治疗效果, 又要注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全面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把处方的质量控制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环节, 纳入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来。药师有责任向临床医生宣传新药剂型的内含成分、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以及合理用药, 协助医生搞好药物配伍。医生也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药学知识, 时常向药师反馈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 互通情报, 如能做到这一点, 不合理用药现象是可以改善的。

参考文献

[1]陈如意, 傅丽荣.从合理选用抗感冒药看合理用药宣传的重要性[J].中国药业, 2008, 17 (2) :16.

[2]汪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 5 (1) :1-3.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法[2004]285号.

[5]李俭春, 施毅, 赵蓓蕾.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4:71.

[6]王锋, 游瑞珍, 陈翠萍, 等.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5) :2112-2113.

调查统计分析 篇9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统计调查的两种基本方法,并能利用条形图或扇形图描述数据。统计调查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以及从随机性中寻找规律性这种归纳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统计方法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二、教案设计

(一)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

(三)教学难点:统计方法的确定和绘制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展示相结合的活动型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 设 情 境 ,提 出问 题 :上课前用 PPT 第一页给出课题名称和四张照片,其中最大的一张为笔者参加乒乓球比赛时的照片(教学说明:引课所需, 同时有意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三张较小的照片分别为:课内小组合作的照片(教学说明:有意让学生对这种课堂发挥想象)、阅读节照片(教学说明:倡导学生自觉养成阅读习惯 , 也是后面例题内容)、班级集体包馄饨活动的照片(教学说明:感知集体活动的快乐)。开始上课后,教师直接指向大照片提问: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在打乒乓。教师接着问: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班级内有多少学生会打乒乓,请问我该怎样做?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不难回答“应该要调查”,于是引出今天的课题。接着教师让学生举手回答,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结果调查出来。通过学生回答和教师引导得出有现场举手、问卷等调查方法。

接着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一起归纳这些方法的基本特点。举手调查:速度快,但人数一旦很多,就难以操作;问卷调查:需要事先做好问卷等准备工作,不受人数限制,且数据可保存。

2.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讨论,提出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一次问卷调查过程的想法并给出问题:如果要了解我班同学对军事科学、自然科学、生活休闲、经典著作、摄影技术五类课外书籍的喜爱情况,你会如何展开调查?(PPT第二页,同时再把首页上阅读节照片重现在该页, 让学生再次直观感知阅读的快乐)

针对课题,教师提问,学生交流、展示、操作。

(1)如果要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你认为首先要做什么?

预案:首先要设计问卷。

(2)请你试着设计相应的问卷。(教学说明:本环节是一个重点, 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设计,但整个活动需要教师注意引导)

(3)几分钟后,请学生组内交流调查问卷并请部分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用实物投影直接展示),同时其他小组针对展示的问卷做点评或补充。

(4) 待学生讨论结果比较完善后,教师用PPT展示与学生想法比较吻合的范例。

(5) 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欢课外书籍的差异,以上问卷是否合理?若不合理你认为问卷中还要添加哪些内容?

预案:不合理,应在问卷中增加填写性别一栏。

(6)现场下发上述问卷并按要求当场完成,并按要求交给小组长。

(7)教师提问:设计好调查问卷可以收集数据,某学生收回问卷后,记下以下50个数据(PPT呈现)。

想一想他是如何做的?从上述数据中你能直接看出全班同学喜欢课外书籍的情况吗?

预案:逐个记录;这样的记录不能直接看出全班同学喜欢课外书籍的情况。

(8)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此处让学生稍作讨论,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回答分类统计,此时教师可顺势引导出相应表格。(黑板上板演草图,成形后用PPT展示表格)

(9)展示表格:

(10)考虑到现场整班统计时间较长,改成按小组统计,等到小组统计好后现场请小组第一位学生分别按教师指挥亮出本组A、B、C、D、E人数(分数牌为事先打好的较大的数字0-9),后面学生负责计算,汇总成班级数据。(教学说明:本环节为大合作环节,训练学生快速运算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11)为了更加直观,你能画出条形图描述表中信息吗?

(12)请学生现场制作条形图,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强调条形图制作方法。(教学说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关注,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出, 等到制作完成后请部分同学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并作必要的说明)

(13)怎么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书籍喜爱人数的百分比呢?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学说明:对于统计表中的数据,教师要注意说明, 有时各组的百分比之和会不等于100%,但很接近 ,这样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因为当每一组的百分比都取近似值时, 它们的和也是近似值)

(14)用什么图形能够描述表中的百分比?

预案:扇形图。

(15)由于现场制作扇形图较为复杂,所以直接展示制作好的扇形图。

(16)你能说说扇形图中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吗?

预案: 圆心角度数=360°×扇形所表示的百分比。

(教学说明: 通过演示统计图的完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利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好处, 教师要说明,画出统计图,是描述数据的过程,而从统计图中得到一定的信息, 则是分析数据的过程。至此统计调查的步骤结束)

3.课堂小结:全面调查的步骤是什么?

预案:(1)确定调查问题和调查对象;(2)确定调查方法;(3)开展调查;(4)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5)描述数据并得出结论。

4.新授 :教师提问,如果上面调查时有三位学生不在,这样的调查能代表全班吗?结合学生答案给出定义: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

5.课堂练习:

(1)小明为了解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设计了如下调查问题:

你平时最喜欢的一项课余活动是()。

A.看课外书B.体育活动

C.看电视D.踢足球

你认为此问题的答案选项设计合理吗?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修改。

(2) 两名同学在作抽样调查时使用下面两种方式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好些?

A.难道你不认为科幻片比纪录片更有意义吗?

B.你更喜欢哪一类电影———科幻片还是纪录片?

(3)对某班40名同学的一次数学成绩进行统计, 适当分组后80~90分这个分数段的划记人数为:正一,那么该班这个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A.20%B.40%C.15%D.25%

该数据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度。

6.作业布置:认真完成书本第 141~143 页,第 4、6、7、12 题。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统计调查”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书本问题一是了解全班学生对于新闻、体育、运动、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统计调查。由于学生已经做好了课前预习,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结合思想教育,笔者将问题一改为:如果要了解我班同学对军事科学、自然科学、生活休闲、经典著作、摄影技术五类课外书籍的喜爱情况,你会如何展开调查?当然在问题给出前还设计了情境导入,目的是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对统计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情境导入部分还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自己想完整经历统计调查过程的愿望。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部分,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统计调查的一些做法,所以把调查过程直接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统计调查的细节,从而掌握方法。

其中在制作问卷、收集数据和制作条形统计图环节中,均采用小组合作展示、学生补充、教师点评的模式,这样可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调查统计分析 篇10

读者调查最先起源于美国, 最近20年在我国真正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1]。期刊为了更好地把握办刊方向, 了解读者需求,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常常需要进行读者调查。传统的读者调查采用座谈会、读者来信等方式。座谈会只能有少部分读者参加;而读者来信只是单向地反映意见, 并且也只有少部分读者参加, 不具代表性, 因此广泛的读者调查应运而生。读者调查能收集到大量的数据, 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并无定式, 问什么, 如何问, 都应根据需要来设定。设计不佳的问卷常常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角度, 探讨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方法。

一、问卷的设计

(一) 问卷编制的原则

1. 可接受性原则。问卷是为被调查者设计的, 因此被调查者对问卷的接纳和认可是保证问卷质量的前提。

2. 目的性原则。

问卷内容的设计和编制要符合研究目的。目的性原则是编制问卷的关键, 设计时要考虑如下问题:首先, 应明白问卷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同时调查办刊方针与广告经营方面的需求, 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兴趣点, 读者会因为只想回答某一类问题而忽略另一类, 最后导致问卷填写不完整而无法进行统计, 成为废卷。其次, 应明确问题设计包括几大主题。一般调查的内容有订阅心理、办刊方向等。订阅心理主要是为了了解读者对刊物的忠诚度, 也是便于刊物的定位。办刊方向多针对刊物的具体问题, 如栏目设置、文章内容、刊物评价等, 这些问题是最核心的内容, 能帮助刊物了解读者的爱好、评价, 从而改进工作。还有的刊物专注于优秀论文评选, 依据投票数得出文章的受欢迎程度。再次, 确定每一主题下的分项。可以将想问的问题都列上, 然后排出优先次序。哪些是非问不可的问题, 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重复表达的?保留必要的问题, 其他则可以去掉。问题不要有设计者的倾向性意见。

3. 操作性原则。问卷资料应易于操作, 便于处理和统计。

4. 经济性原则。

以数量最少的问题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在文字表述、内容编排等方面做到简明扼要、填写方便、节省时间[2]。

(二) 问卷的组成

1. 问卷容量。

问卷的容量一般在2页以内, 或者能在20分钟内完成, 这样的长度比较容易令被调查者接受, 否则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厌烦和畏难情绪, 影响调查质量[4]。

2. 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的主要组成是:卷首语、指导语、问题与回答、问题编码和结束语[4]。为调动受访者参与的积极性, 还可随调查问卷一同发出一封具有很强说服力的说明信, 对激发受访者的参与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卷首语:是写给调查对象的一封短信, 主要是向被调查者简单介绍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意义、内容以及研究者身份等, 引起被调查者的重视和兴趣。要特别明确地向调查对象说明问卷是否为匿名的以及保证为被调查者保密, 对调查对象人身权益不会造成任何损害[5,6]。卷首语包括调查者的身份说明、调查的目的与内容、调查对象选取方式和资料保密措施、致谢与署名[4]。

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说明, 包括填写方式、注意事项、专业术语的解释限定等。当有些问题还需要特殊提示, 或者某个特定问题有别于总体说明时, 可在该问题前进行单独说明。有时候, 可用具体的例子来帮助说明问题的[4]。

问题与回答:是问卷的主体。按问题的回答方式, 可以将问卷中的问题分为封闭型、半封闭型和开放型3种形式。大多数问题必须是封闭性问题。按主题, 还可将问题分为背景性问题和主题性问题。背景性问题有助于刊物确定读者群, 从而明确办刊方针。背景性问题主要针对被调查者的个人资料, 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居住地等, 做问卷分析时可能影响主题性问题的各项因素。主题性问题依据各调查目的不同来设定, 内容非常广泛[4]。

问题编码:编码是调查问卷的附属内容, 但也必不可少。编码是指问卷调查中的每一份问卷、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和问题的每一个答案, 都需要编制一个唯一的代码。有了代码才便于将收回的问卷内容输入计算机, 并转换成相应数据, 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为了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且方便输入, 一般编码都是由A、B、C等字母或1、2、3等数字组成[4]。

结束语:包括被调查者的地址或单位 (可编号) 、调查员姓名、调查时间、致谢语等。

其他:一般调查时会同时给出回邮信封, 但为避免信封丢失, 问卷上也要印上回执地址, 还要写上联系电话, 便于受访者咨询。如果通过Email或通过网上问答, 则读者直接回复邮件或网上答题后直接上传即可。

(三) 问题与选项的设置技巧

1. 问题排列的主要规则。

(1) 先问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后问较难回答的问题; (2) 先问次要问题, 后问主要问题; (3) 同类问题相近 (相同主题或内容的问题排列在一起) ; (4) 问题设计要尽量简短而具体。避免“双管式提问”——在一个问题里问两件事情。还要注意模糊限定词的使用。

2. 答案选项设置的原则。

(1) 答案选项表应当是详尽的, 但不能太长; (2) 表中答案选项之间相互不能意思重叠; (3) 相应情况下, 答案选项表应当允许受访者复选; (4) 适当的情况下, 答案选项表应当有一个“其他”选项; (5) 应当倾注充足的时间对每个问题的答案选项进行设计和测试[3]。

3. 开放性问题与封闭式问题。

问卷的问题设计, 是为了采集到有效的数据以进行统计分析。所以, 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的答案相比, 更易于数字化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与软件, 且定量的数据较定性的数据易于深入分析。因此, 应尽量设置标准化、定量化的选项。在封闭式问题中, 除了常见的单选或多选式问题外, 还常用矩阵式问题。矩阵式问题即将同一类型的若干个问题集中在一起, 共用一组答案, 从而形成一个系列的表述方式。矩阵式问题能有效地利用问卷页面, 这一类型的问题也是受访者比较乐意回答的类型, 且答案对比性也更强。需要留意的是, 为了避免答题时的思维惯性, 比如不假思索, 就全选“很满意”或“一般”, 在组织问题时可以微调, 通过轮流使用不同倾向的问题和简短清晰的句子的方法来改善。例如, 关于满意度的矩阵式问题见表1。通过语意差异 (semantic differential) 量表[4], 比如满意度, 调查读者对刊物的评价。

4. 背景信息。

读者背景信息的问题一般放在问卷的最后部分。许多人认为读者背景信息问题枯燥乏味。如果以枯燥乏味的问题开头, 会有可能打击受访者的参与积极性。另外, 许多受访者把年龄这样的人口统计信息看作非常隐私的问题, 如果让受访者从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开始去回答一份问卷, 就会降低受访者完成问卷、返还问卷的可能性[3]。

(四) 问卷的版式设计

1. 版式。

如果为了让问卷显得短些, 而将所有的问题挤在一张纸的两面上, 问题间没有行间距, 页边距很小或根本没有, 在寻找和区分答案选项上遇到很大的麻烦, 这样是不可取的。在问卷陈述中, 行距和内容一样重要。能纵排时尽量纵排。设计时, 从版式上最好也将各部分有所区别, 比如空格、编码或其他方式。这样读者填写问卷时也会思路清晰, 易于接受一些。

2. 编码。

每个题目前面可以加上编码, 这样既方便后期数据统计和分析, 也便于读者填写时注意, 尽量不会漏掉题目。另外, 问题的每个答案前面也需要编码, 以便于后期统计数据。如果因为版式等因素考虑, 问卷中没有设计问题和选项的编码, 后期统计数据时也可以补充, 但可能会增加后期统计的一些工作量。

3. 字体及电子版问卷设计。

不建议使用斜体字, 也不鼓励采用加阴影的做法, 也不建议大量采用黑体字。电子问卷在设计时应便于读者选择答案, 在一个页面回答完后有保存标志, 点击翻页选项时同时有保存及未答题提示, 在末页答完时有回答完成及提交选项。一次未完成下次可继续回答。

二、调查过程

调查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方面将对问卷调查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值得深入探讨。

(一) 试调查

为了尽可能减少设计的问题影响调查质量, 应该在大范围正式调查之前, 先选择小范围的受访者进行问卷试填, 从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即问卷的试用过程。比如, 先请周围方便的10位受访者填写问卷, 从中既可以发现自己未曾意识到的问题、受访者对问卷的理解差异, 也可以测试受访者填写该份问卷所需的时间, 以确定问卷的容量。因此, 问卷的试用过程对提高整体调查质量非常有帮助, 在时间和条件许可时, 不应该被忽视或省略[4]。

(二) 调查时间选择

调查时应避开寒暑假。寒暑假大部分读者无法及时收到问卷, 因此会影响整体回复率。一般9月是邮局征订登记开始时间, 所以年初做问卷调查, 到年中得到数据分析, 能有效地指导下一年的刊物发行。

(三) 调查方法

1. 全面普查。

期刊一般采用普遍调查, 即向所有读者发送调查问卷。全体范围的调查通常称为普遍调查 (简称普查) , 比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4]。但是, 不是所有读者都愿意自付邮费将问卷返回, 而如果由杂志社负担, 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回复率过低, 会影响结果可信度。如果采用电子问卷, 可能有读者不会操作。

2. 抽样调查。

在全面普查回复率较低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采取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 (总体) 之中, 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代表 (样本) , 并以对样本调查的结果来推论全体被研究对象的一种调查方法[5]。在决定抽样调查的样本数时, 必须考虑抽样的精度、总体的规模、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调查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众多因素。像美国定期进行的全国民意调查, 在调查总体近1亿人中, 样本通常不超过3000人[4]。《社会调查方法》一书中给出了经验样本确定的范围 (表2) 。

3. 调查对象。

在选择调查对象时, 可采用超出抽样要求的方法, 有目的地做出选择和努力。可以根据有效调查样本数, 预计问卷的回收率和问卷的有效率, 推算出需要向抽样人群发出的问卷总数, 即N/ (R·K) (N——通过抽样确定的有效调查样本数;R——预计问卷的回收率;K——预计问卷的有效率[2]) 。举例如下:

如果通过特定抽样方式确定的有效调查样本人数为N=500人, 采用报刊问卷方式, 问卷的回复率预计为20%, 问卷的有效率预计为60%, 则应向抽样人群发出的问卷总数为:

(四) 问卷的回收

1. 回复率。

回复率 (response rate) , 即那些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并返回问卷的受访者的比例。问卷回复率是受访者样本代表性的一项指标。较高的回复率, 反映总体情况的误差小于较低的回复率。经验认为, 问卷回复率至少要有50%才是足够的;至少达到60%的回复率才算是好的:而达到70%就算非常好了[8]。影响回复率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问卷的回收方式、奖励措施、问卷的篇幅及难度等[4]。关于各种问卷调查方式回复率的经验数值见表3。提高回复率是问卷调查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2. 回收方式。

纸面和网络同步调查的方式, 网络回复比纸面回复踊跃, 但是有些填写网络问卷的可能不是刊物的固定读者, 对刊物只是略有了解, 回答的问卷结果与预期目标会有差距。但随着期刊的发展, 网络调查可能是将来的发展方向。影响回复率的因素中, 选择适当的回收方式非常重要。受访者如果感到回收方式便捷, 将有效地提高回复率。在前期调查问卷回复率不理想的情况下, 还有在后期改变成回复率较高的调查方式, 补发一批问卷的做法[4]。有些期刊, 每月都随刊发送问卷调查表, 如此能适当提高回收率。

3. 问卷内容和奖励对回复的影响。

问卷应尽量精练, 降低读者的畏难情绪, 超过1页的问卷应尽量避免。虽然一些开放式问题 (需要读者自己提供答案) 对于获取信息很重要, 但是由于增加了难度, 因此应尽量控制。适当的奖励对于提高回收率是有必要的, 对部分答题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是刺激回收率的有效方法。

三、学术期刊进行读者问卷调查的困惑

学术期刊进行读者问卷调查时的常见问题有: (1) 问卷设计:问题设置不能满足调查目的, 没有囊括重要的调查内容, 问卷不够精练, 选项设置不太合适, 等等。 (2) 调查操作:如何选择调查群体?如何确定样本数?如何选择有效的发放回收方式?如何提高回复率?有资料证明,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 回应率可能不超过20%[3]。 (3) 结果使用: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得出有效的结论?

四、结语

文章讨论了问卷的设计与调查调查方法。在完成问卷设计并发出后, 要做的就是等待问卷回复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此由于篇幅所限, 不进行展开, 将另行撰文论述。

摘要:学术期刊常采用读者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读者需求。针对学术期刊读者群的特点, 对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方法进行分析, 为学术期刊进行读者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调查问卷,问题设计,调查方法

参考文献

[1]苏林森.金融危机下的全球报业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报业, 2009 (3) .

[2]王君, 赵世明.问卷编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3]琳达·B.鲍克, 伊夫·P.菲尔德.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邮寄问卷调查[M].李大伟, 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调查统计分析】相关文章:

市场统计调查分析07-14

统计调查与分析06-23

统计调查教案07-31

据调查统计04-11

统计调查范围05-04

统计调查法制06-23

基层统计调查05-22

旅游调查统计分析07-09

统计调查分析报告07-17

客流调查分析统计报告05-02

上一篇:诊病方法下一篇:欧洲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