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奢侈品牌的国际化

2024-06-19

本土奢侈品牌的国际化(精选五篇)

本土奢侈品牌的国际化 篇1

一、本土奢侈品牌发展的优势

一是雄厚的经济奠定其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 根据2011年发布的中日两国GDP数据对比, 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三位, 而手中有钱了自然就有更高的消费水平, 进而奢侈品的消费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据社会学家研究分析, 当人们的财富突然得到增加时, 奢侈品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因为奢侈品很好地表明了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成为财富的标志。因此, 本土奢侈品牌可以凭借国内坚实的经济基础来发展壮大, 依托本土市场逐步国际化。

二是本土奢侈品牌高超的传统技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自创品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了创造奢侈品品牌的能力。然而历史一再地证明, 中国人自古就不缺乏这样的能力。2000多年前, 丝绸就风靡西方世界, 时至今日每个女人也都渴望拥有一件丝质长裙。丝绸是中国的第一个著名品牌, 它的伟大继任者是品质卓越而昂贵的瓷器,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一直为它们所倾倒。这些中国传统工艺就是现代技术工艺的基础, 将会帮助本土奢侈品牌发展壮大并且走向世界。

三是本土奢侈品牌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与文化积淀是奢侈品品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只有经历了长期的打磨, 才能成为积淀, 锻造品牌, 而这种历史与文化的作用不是资金与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奢侈品的文化传统。早在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就把中国精美绝伦的丝绸转运到了当时的罗马帝国, 并引领了欧洲的生活风尚。

二、本土奢侈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奢侈品牌营销技巧。产品的定位是奢侈品牌与其他一般品牌在营销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很多国内的奢侈品经营者缺乏营销技巧, 运作不得当, 对品牌的管理理念不正确, 例如, 一些经营者对产品定位模糊, 对产品线盲目, 最终导致客户慢慢流失。总之, 国内对奢侈品的营销缺乏一定的整体规划, 营销渠道也不够完善。

二是缺乏奢侈品牌发展的相关人才。设计师可谓是一个品牌的灵魂, 一个好的设计师往往能引领一个品牌走向成功。中国的设计师走出国门做大型时装发布会的机会太少, 很难得到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因此时尚品味难以与国际接轨。而在国内高校中, 并没有设立与品牌管理相关的专业, 一些现有的专业人才都是自我发展, 半路出家的, 得不到相关的系统培训。而另一方面, 从国外回来的相关专业人才, 则可能由于对国内环境和企业发展状况不是很了解, 往往得不到很大空间的发展, 进而制约国内奢侈品品牌的发展。

三是中国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缺乏信任。国内消费者更偏好于国际品牌, 过于崇尚国外的奢侈品牌。根据2009年《环球奢侈品报告》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顾客中, 有86%的顾客不愿购买印有“Made in China”字样的奢侈品品牌, 而《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法国奢侈品品牌爱马仕全球总裁时, 他明确表示, 生产环节绝对不可放到中国来。对国外奢侈品牌的偏好使得本土奢侈品牌的发展之路走得尤为艰难。

三、本土奢侈品牌国际化的出路

一是提高营销手段, 加强网络营销, 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最重要的是知名度。在奢侈品的国度里, 只有高投资高回报, 绝无省钱的道理, 长期坚持精致强势的广告, 产品才能获得全民的景仰追捧。根据贝恩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者调研报告, 84%—90%的受访者称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关于奢华品牌和产品的信息, 超过20%的消费者都表示博客、论坛和社交网站对他们的购买决定产生影响。由此可以预测, 互联网未来将在奢华品营销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二是加强品牌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国奢侈品设计者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中西文化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 产品一方面要能传达中国文化精华, 另一方面又要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观的产品, 这样才能走向世界, 走向国际。从这点来说, 这些设计师必须对东西文化都有很好的了解与掌握。同时, 对奢侈品品牌营销人才的培养, 高超技艺人员的培养等, 都是中国打造自身奢侈品品牌的重要步骤, 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所以, 中国要加大对这些人才的培养力度。

三是提升工艺与服务。工艺水平是奢侈品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只有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 奢侈品品牌才能得到进一步保证。所以, 对中国自身奢侈品品牌来说, 高超的技艺与产品品质对其向高端方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服务质量的提升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手段, 尤其在高端零售市场, 这对赢得和维持消费者忠诚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林, 林攀登.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特征[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08) .

[2]杨芳.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奢侈品贸易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 (21) .

本土奢侈品牌的国际化 篇2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居民已经跨入了奢侈品的消费行列,但是本土奢侈品牌的发展却极其缓慢。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概况,接着总结出中国发展本土奢侈品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本土奢侈品牌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奢侈品;困境;策略

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增长速度迅猛,2004年中国奢侈品份额在世界奢侈品消费市场份额排行第三位;2006年中国是第二位,占25%;而最近,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2009—2010全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由2010年1月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上涨了3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首次直逼日本,超过美国,稳居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亚军宝座。在世界各国奢侈品市场销售份额下降和维持的情况下,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份额仍然表现为上升趋势,预计5年后,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以上的全球份额,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顶峰,越来越多的全球奢侈品企业已经开始陆续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势必成就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的持续增长,借此发展机遇,有很大一部分人先行进入了富裕阶层,跨入了奢侈品消费者的行列,并且这一群体将保持持续增长。从2004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近年来,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度增长,财富积累效应明显,中等收入阶层迅速扩大,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将大大增加,豪门比例日益提高,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撑着一个庞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据安永统计数据表明中国1.75亿的人口可能成为奢侈品的消费者或者潜在的消费者,庞大的消费市场直接引诱了众多奢侈品牌纷纷入驻中国市场。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没有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的身影,不能不说是令人费解和遗憾之处。

中国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困境 1 缺少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一是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国际知名奢侈品牌都是植根于欧美文化土壤,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有效的品牌运作,使得欧美奢侈品牌能够明确表达其所代表的精神实质与独特风格,比如香奈尔的优雅、劳斯莱斯的贵族气质等。在我国,企业对品牌的重视也才一二十年的时间,奢侈品牌的培育只能说是刚刚起步。中国本土企业的传统文化的断层与商业文化的滞后,品牌定位与内涵模糊,又受到来自国际知名奢侈品牌的激烈竞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二是奢侈品牌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和假冒伪劣产品可能是我国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假冒伪劣奢侈品牌不仅严重损害了真正消费奢侈品的消费者的利益,也大大地打击了人们对于奢侈品牌的信心与认知。奢侈品本该具备的体验和炫耀功能不能达到,这对奢侈品牌的打击不容忽视。2 受传统消费观念的约束

中国奢侈品牌本土化 篇3

一、奢侈品在中国

在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识别———品牌识别的表现形式———品牌识别的认知———购买这一过程来说, 其品牌渐进意识是很薄弱的, 而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则对品牌的结果导向更为注重, 因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生产商和原产国、品牌, 比较倾向购买高具有影响里、较为熟悉的品牌logo和进口的奢侈品, 而很少光顾不为人所了解、或在国内没有什么人气认知度的奢侈品。对中国消费者来说, 谁是奢侈品的品牌是什么或者奢侈品的生产商这几方面都非常重要。

客户越来越重视对品牌的认知及体验, 在中国, 大部分群众还处于萌芽阶段, 奢侈品消费仍然多以产品为主, 消费者比较感兴趣新产品。而西方的消费者则重在体验在购买奢侈品的渠道方面, 在国外等超市, 似乎人人都有能力购买某些奢侈品, 导致奢侈品比较普遍, 所以有时被戏称为“民主化的奢华”。在超市里, 人们可以买到最顶级的美食, 甚至还可通过网上和电话订购。而在中国, 购买奢侈品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其实中国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及中国元素的影响力, 在很多国外的奢侈品牌看来, 可挖掘的空间及创造的前景是非常大的。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把中国元素与奢侈品文化完美结合, 而国内的品牌似乎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中国元素首当其冲地当然是龙的形象, 而真正把中国这些经典的形象实实在在落户到设计上的却寥寥无几, 再比如一些中国结, 中国瓷案等, 在众多中国文化中, 这些文化元素影响的可不仅仅只有几代人, 甚至整个中国古今, 这股文化的延续和继承是多么的令人震撼阿。

在欧洲百货公司里的今日, 人们已经可以看到Shanghai Tang (上海滩) 、Vivienne Tam (一个源自于香港的中国时装品牌) 和Chiatzy Chen (夏姿, 浓缩源自于台湾的中国时装品牌等中国代表性的品牌的身影。时尚品牌产品单一时尚产品和奢侈品最明显的区别。

本土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营造一个品牌观念, 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本国的竞争对手都会对外来的入侵者高度敏感。而且, 不同国家之间在信仰、语言、消费习惯方面和生活会有很大的不同, 产品的价格和特性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也就提高了品牌国际化难度。所以, 当地具体情况必须与品牌相结合, 比如实行本土化。包括产品生产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和管理方式本土化。

中国奢侈应实施全方位的本土化战略, 使得中国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保持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品牌的形象得到了广泛宣传, 因此提高了声誉, 并扩大了海外市场, 从而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领军企业。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

中国奢侈品品牌国际化的不足分析

没有培育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 而专注于急功近利的短期销售

中国本土品牌不能建立长远影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商人似乎缺少长远的目标, 缺少培育奢侈品品牌的文化涵养。

尽管中国本土奢侈品之路还挺漫长, 但是相信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会是中国奢侈品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品牌内涵。中国元素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信中国本土奢侈品牌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世界风行。

三、期望启示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奢侈品自身的六个特征失去了存在基础, 所以至今尚未诞生本土的奢侈品牌。

中国品牌应该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借鉴路易威登和爱马仕等国际奢侈品牌的成功经验, 不断发展壮大产品的工艺水平和内在价值, 创造真正的本土奢侈品牌。

对于奢侈品行业的新进入者, 虽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传奇的品牌故事”这一特性无法复制, 但如果能秉承工匠主义精神, 在另外几个特性上下足功夫, 同样可能获得成功。例如美国品牌Coach, 虽然只有60多年的历史, 但却很好地秉承了工匠主义精神, 凭借耐久的质量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其皮具和手袋逐渐在美国女性消费者中建立起声望, 并最终跻身世界奢侈品品牌之列, 成为美国本土奢侈品牌的典范。

从国际奢侈品看中国本土品牌的开扩, 国际化并不是单一地向海外销售产品, 或者是简单地兼并收购, 成功的国际化是一套完整的从研发到销售、从产品到管理各方面环节的战略。

其次在品牌美学中, 可以大胆引进品牌美学这一概念作为管理工具。它取决于一个基本公理, 是对品牌商业世界的一种想象力, 由企业共同的伦理所支撑。它要求公司内部没有“空白的土地”, 每个人被问及决定的原因是, 必须能够解释和说明他的选择与公司的战略和文化是一致的, 且能够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米歇尔.舍瓦利那, 热拉尔德.马扎罗头.奢侈品品牌管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8.03[1]米歇尔.舍瓦利那, 热拉尔德.马扎罗头.奢侈品品牌管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8.03

本土奢侈品牌的国际化 篇4

中国的服饰企业现在还很难制造出能够体现健康生活方式和极富生活品位的奢侈品,在短时间内,还没有出现像路易·威登、香奈儿(Chanel)那样的奢侈品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制造出中国本土的奢侈品。

首先要探讨的问题是中国本土的服饰奢侈品能被中国的高消费群体认同并接受吗?就目前来说,答案是“不能”,而且在有限的未来也不可能。因为品牌的核心文化,而奢侈品更是一段历史的积淀,民族的才是最具生命力的,同路易·威登、香奈儿相比,我们打动顾客的魅力何在?我们尚未发现有人能把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用一种既传统又富有创新的方式引入到现代工业文明中来,何况现在—传统不被尊重,传承的文化也受到了质疑。

奢侈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昂贵却并不实用的商品,比如手表,一块千元左右的手表用来看时间是没有问题的,而奢侈品牌的手表却要卖到几十万,单就功能而言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奢侈品的手表因为镶满了钻石而价格不菲。所以不实用成为奢侈品牌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最不善长的就是制造不实用的商品。但如果了解一下奢侈品的巨大利润,我们或许会对不实用的奢侈品改变看法。唐可娜儿(DKNY)是美国的一个知名服装品牌,其很多产品都在中国生产,它的一件产品如果卖600美元,我们只能赚到20美元,这些在中国生产的DKNY并不影响高消费群体去购买。

据相关媒体报道,奢侈品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以巴黎、伦敦、纽约为代表,第二阶层以东京、我国香港为代表,第三阶层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努力,突破很多困扰我们的难题,从理念、设计、终端服务等方面寻找中国奢侈品品牌的生存机会。

低端的奢侈

一个品牌在市场中生存,寻找符合自己产品定位的顾客群是首要的问题。中国在现阶段还不能明确地区分社会阶层,因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财富成倍地增长,但是我们很难从字面上去定义某一个阶层代表的某一种文化。在这个阶段我们只能肯定的是:某些人消费奢侈品的原因只有一个—昂贵的奢侈品是品质和身份的象征。

中国的服饰企业现在还没有成熟的机会选择做奢侈品,像路易·威登、芬迪、菲拉格慕、普拉达等世界顶级奢侈品在中国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要发展区域,特别是近几年阿玛尼、杰尼亚的旗舰店相继在上海登陆,显示出这些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抢滩力度。我们可以避其锋芒,锁定二、三、四线城市为我们的发展空间,因为在中国,国外奢侈品的消费群体毕竟是少数,国内有很多无法用社会阶层为代表来划分的群体也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我们在这个市场要是能以生产出比顶级奢侈品价格低却又价值不菲的产品去赢得这部分消费人群。这种较低端的奢侈在中国未来的市场有极大的空间。

中国企业在做这个市场时,一定要关注一个问题:中国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国际奢侈品牌的进入对我们的高端消费层的影响,已经使国内消费者用国际化的眼光来衡量本土产品是否物有所值。在此情况下,我们需要透过我们的理解做出一些相对低端的奢侈品牌,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获得成长的机会。

由于观念不同,我们在品牌维护、设计、终端形象推广等方面的投入远低于国外知名奢侈品牌,例如香奈儿5号香水,公司投入了两亿多美元进行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推广,这样的投入令国内许多企业望尘莫及。虽然我们所处的市场不同、劳动力成本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在设计、终端店铺的陈列及维护等方面的投人。我们应该关注有效投入,推动低端的奢侈品开发,这也是从低端走向高端的必经之路。

模仿的奢侈

从1992年到今天,国外许多奢侈品牌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并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国外品牌看到了亚洲人对欧洲奢侈品的盲目崇拜,也看到了中国市场为其带来的巨大空间。因此,在我们走低端奢侈品路线的同时,还可以关注另外一个空间——通过模仿国际知名奢侈品牌,以低廉一些的价格去打动消费者。

这里所说的模仿,不是从款式、店堂设计、陈列等方面去做表面文章,这些模仿都不能使消费者埋单。以下几个方面模仿是最重要的:在流行资讯的采集上尽量与欧洲同步;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上要做的是如何从设计的深层去感知我们品牌定位的生活方式,模仿欧洲品牌如何将生活方式和文化通过设计表现在产品上。通过这种不迷失自己文化的、深层次的模仿,制造出自己的奢侈品,就会有远景和发展机会。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向日本学习。早在20世纪60年代,为推动日本服装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巨资送高田贤三、森英惠等设计师到欧洲学习,他们在欧洲学习期间都有在路易·威登等知名品牌的工作经历,通过学习与模仿并结合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延伸,形成了亚洲惟一可以进驻巴黎,与路易·威登、芬迪齐名的日本本土奢侈品牌。

夏姿来自台湾的国际奢侈品牌 篇5

这又是一则台商长年辛苦打拼的奋斗故事。1971年, 台中市布店小裁缝出身的王陈彩霞与丈夫王元宏, 拿出辛苦积攒下来的10万元台币成立了一家普通的服装店。由于手艺精湛, 前来请他们裁剪缝制衣服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开始为客人设计新潮款式的服装, 并于1978 年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夏姿” (Shiatzy Chen) , 寓意为“华夏新姿”。通过多年的努力, 逐渐积累了名气和财富, 1984 年在香港开设了分店。为了捕捉最新国际时尚潮流信息, 夫妇俩在1990年赴法国巴黎成立了一家设计工作室, 2001年10月又在当地开设店面, 成为第一个进驻欧洲的台湾时尚品牌。由于他们设计的高级女装、高级男装、高级配件及家饰品等综合精品, 其设计既大胆前卫, 又不失东方文化底蕴, 夏姿在2003年和2004年被《亚洲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年度热门时尚品牌之一, 并成为法国巴黎时装公会唯一的大中华区正式会员。

成功之后, 同许多台商一样, 他们将未来发展的目光投向正在变得日益繁荣富裕的中国大陆。2003年 3月, 夏姿上海锦江门市精品店成立。2004年, 夏姿又在香港半岛酒店与北京太平洋百货相继设立门市。2005年11月, 夏姿击败多家著名国际大品牌的争抢, 终于拿下当时上海最抢手的外滩9号楼, 设立了自己在大陆的旗舰店。

为何非得将旗舰店开在外滩不可?夏姿服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子玮解释说:这是夏姿在中国大陆站稳脚步的一个重要策略, 即成功的店面必须开在成功的地点, 既然定位为国际精品品牌, 夏姿每一家店都要同其他国际精品店开在一起, 因为大陆消费者都喜欢到奢侈品牌集中的地方购买贵重物品, 也是这样来认品牌。

“有一流的购物中心、有国际精品要进驻开店, 夏姿才会跟进开店。”王子玮说, 北京新光天地刚开业时, 夏姿的店面原本设在世界级大品牌集中的一楼精品区;后来新光天地重新进行改装, 那些国际大品牌大都采用一、二楼直接打通贯穿的超大店面, 一楼面积不够用了, 夏姿宁可退而求其次, 转到二楼继续开店, 也不肯接受其他档次较低的购物商场愿意给予的更好位置和条件, 因为夏姿坚持只与国际精品店开在一起。此外, 到成都也是因为香奈儿也计划到那里开店, 夏姿才跟着在同一家购物中心开店。

但凭心而言, 不论是品牌知名度、单店营业额或是背后实力, 夏姿与那些国际大品牌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目前的大陆奢侈品市场, 几乎所有全球一线精品品牌都加大了投入力度;翻开时尚杂志, 那些国际精品集团个个都是疯狂砸钱做广告与推销, 投入的金额是夏姿的10倍以上, 至少人民币上亿元。

面对国际精品品牌的激烈竞争, 夏姿如何站稳在中国市场的舞台, 与卡地亚、阿玛尼、D&G并驾齐驱, 让大陆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来自台湾的品牌?夏姿的策略是坚持走设计师路线, 努力让自己成为真正国际一流精品。

与国际大品牌竞争, 不仅选店难, 就连开店也是大成本。夏姿每一家店面的装潢都经由印尼籍设计师贾雅 (Jaya Ibrahim) 的特别设计, 每张原图要价新台币近100万元。之后, 夏姿还要靠自己的设计团队再进行局部细节设计, 就具体施工也采用国际团队, 按照国际精品店的规格, 从整体风格、店内装修都是世界一流水准。

在服装款式上, 根据巴黎时装周的流行趋势, 由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师进行原创设计, 由布料选用、打版到手工精心裁剪、缝制加工、检查、配饰等都极注重细节, 融合了东方细腻的匠心独具与西方顶尖的立体裁剪技术, 从服装工艺、布质的触感、光泽的呈色、纺织的纹样图腾到时尚流行元素的研发和技艺工法, 特别是将中国五大传统绣法中的苏绣应用于装饰, 展现中西合璧混合文化风格从容雅致的理念。同时还要抓住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喜爱限量与订做的癖好, 每季设计250到300种款式的服装, 每款4种尺寸只限做150件, 每件售价至少人民币8000元 (约合新台币4万元) 。其恰到好处的裁剪轮廓, 高质量、高价格的品牌定位, 价格昂贵的订制产品, 满足了目标消费者彰显其显赫身份的心理需求。这种品牌与身份认同的置换, 使夏姿受到金字塔尖高端人群的追捧。

夏姿深信“好的原料就会产生好的作品”, 他们与意大利面料厂、苏州刺绣工厂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 获得这些厂商提供的与世界流行同步的优质布料, 无形之中也累积出夏姿品牌的优越性, 给其他竞争者设置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为了进一步打响品牌, 从2007年起, 夏姿几乎每年都参加巴黎时装周举办的设计时装秀, 与来自全球的国际精品名牌同台展艺, 将现代中国之美呈现于世界时尚舞台, 在业内被称为“东方的香奈儿”。

“每场要花50万欧元, 尽管夏姿的海外接单并没有因此显著增长, 但还是努力坚持在巴黎作秀, 以此作为夏姿品牌全球化的一环。未来还要持续办秀。”王子玮说。

在营销手法上, 价格不菲的夏姿服饰虽不打折却采取利润分享的作法, 将利润实际回馈给消费者, 通过会员机制, 向顾客发放夏姿卡、金卡、钻石卡等, 持卡顾客除了可定期收到流行讯息, 还能获邀参与每季别开生面的服装秀, 逐渐建立顾客对品牌价值的认同度, 通过消费者口耳相传的力量, 让品牌增长。

王子玮说, “我们花5年打响品牌, 到了2009年才开始赚钱, 而不是像一些台湾其他品牌, 在大陆用加盟或批发等方式快速扩大市场与营业规模。要是那样做, 一年可开100个店, 每年随便就可做到人民币十几亿元的规模, 但这样做的下场是品牌也毁了。”

由于夏姿坚持走国际精品设计师的路线, 所以在大陆扩展得非常慢, 要求每个点必须有足够客人, 足以支撑市场与品牌, 才会再开第二家店, 所以自2004年夏姿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店后, 直到2011年底在大陆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大连、青岛、成都等城市总共只有12家直营门店。

在大陆, 夏姿最大的对手是法国爱马仕精品集团投资的品牌“上下”, 这是一个完全由中国设计师团队设计并手工制造, 只在大陆销售的时尚品牌。但目前“上下”还在起步阶段, 仅在上海淮海中路香港广场有一家店面, 对夏姿尚未形成较大威胁。

上一篇:化学课堂中的预设生成下一篇: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