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自主性小议

2024-05-25

学生学习自主性小议(精选十篇)

学生学习自主性小议 篇1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形象地再现教材本身描述过的情境,创造出一种感情浓郁的氛围,使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学激情荡漾、情境交融,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冲动,使学生为之动容、动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诱发创新欲望,发挥个性潜能。这样,课堂教学就达到了赞可夫认为的理想境界,即“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创设情境,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如学习朱自清《春》,我先朗读历代赏春诗:“浸陵血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咏春光·杜甫)“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歌春风·南朝何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咏春雨·杜甫)“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赞春花·宋人宋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唱春鸟·白居易)这样,学生在我充满深情的朗读中,感情早已共鸣,自然展开形象思维,眼前仿佛浮现盎然的春意,使教室春意融融,学生沐浴在春光中,早已迫不及待地到课文中去遨游,去想象,从而陶冶了情操。

二、参与实践,促进自主学习

过去普遍认为只要讲透,学生自然就会了。实际证明,这是极大的误解。教不等于学,教过不等于学会。教师滔滔不绝,机械重复的训练充斥课堂,学生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教学要研究师生互动,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思维的时空还给学生。

教师要变“教”为“学”,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活”起来。如我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先让学生欣赏文章的动画插图,配上朗读,让学生在生动、滑稽的动画中体会各种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要求他们模仿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按不同人物性格特征,施展自己的表演才能。我选文中四个片段,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推荐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他人根据评分标准为表演的同学点评、记分。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昂。有一位学生平时学习较不认真,精神委靡不振,我让他饰演角色中的骗子,他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动作更是生动夸张,让全班同学在一片笑声中分享了安徒生童话的妙趣横生。师生一起客观、公平地评判他们的表演结果,特别是饰演“骗子”的那位同学,看到老师同学投来赞许的眼光,他愉快、自信地跑回座位,从此,精神状态好多了。

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表现机会,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主动学习。

三、展开讨论,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的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可安排5—8分钟时间,让学生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不提重复性、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至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题或对话形式,而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好巡视指导工作,以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四、鼓励探索,自主质疑

探索是人心灵的需要,而传统注入式教学忽视了这一需要,向学生传授、灌输现成的知识,注重掌握知识的结论,在机械背诵、模仿和大量的习题操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消蚀殆尽。由此,可以说没有了探索质疑,科学也就失去发展的动力,根本谈不上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这早已被史实所证明。爱因斯坦如果没有牛顿力学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的探索质疑,就不会有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因此,探索质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探索质疑,通过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不仅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质疑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起疑问,获得新的发现。而且学生在质疑探索中的创新发现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感受了发现与成功,并获得了具有个性活动特征的创新体验。如学习王维的《鸟鸣涧》,我鼓励学生敢于向经典、权威挑战,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四句诗中“山”“春”二字重复了,诗的意境不含蓄、欠优美。这一质疑,学生的思维活跃,涌动着强烈的创造欲和激情,并着手修改。尽管答案不一,但我都一一给以肯定,让他们一一谈出修改的理由。这样,学生不仅锤炼了应用语言的能力,加深了对诗意境的理解,而且充分体会了发现探索的喜悦。

五、利用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老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可利用的闪光点,更要有冷静、理智的思想,“创造”闪光点。

首先,了解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特点是为学生利用闪光点的前提和基础。老师要细心观察、充满感情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对他们各自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长处、短处及各自的潜在能力心中有一本帐,注意根据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不同点,循循诱导,为他们创造“闪光”的机会。

其次,为学生的“亮点”闪光创设一定的机会是“制造”闪光点的关键。学生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同时语文教学也会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

参考文献

[1]刘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125-126.

[2]周文瑾.运用心理诱导,发挥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2:60-61.

学生学习自主性小议 篇2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的评价观不同,实施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都会截然不同,当然也会对各个学生的评价不一。学生处于不断发展时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他们每天都在进步,只是成长进度各有差别,因此不管是学生在哪方面表现出的优点,作为教师的你都要善于抓住机会,以恰当的形式表扬学生。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一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往往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而且课堂评价最重要的是要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比如,上课伊始,要复习课文了,因为平时学生读书声音比较小,教师可以这样说:“这几天同学们的表现特别好,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老师今天特别想听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因为老师觉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相信这样的开场白之后,老师听到的必定是最满意的、最有感情的朗读。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都能聚精会神的读书了,而且声音竟然是最响亮的,最投入的。课堂提问时,如果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突然声音比以前大了许多,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表扬:“今天×××同学的回答真精彩,而且声音也比以前洪亮了,老师真为他的进步高兴!”相信这样的评价之后,不仅这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了,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会更响亮。类似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因此,我认为鼓励学生固然是培养他们自信的好方式,但我们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要注意分寸,虚假的表扬要不得,廉价的赏识更不可取。

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素质都未发展健全,需教师的引导,如果引导的正确,学生就能迅速转变过来,否则学生将由此走入误区。就拿我们班的学生陈英平说,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已经被定性为“朽木不可雕也”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并非是那种智力非常低下的学生,他非常聪明,但课堂中好像总管不住自己,总爱乱动,从不停手,开始制止了几次,但都见效不大,后来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这位同学的字写的非常整齐漂亮。由此我在班上安排了一次数学作业展评,展评完了之后让同学们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和写的非常好的,然后我拿那出一本较好的作业让大家猜是谁的,这次我表扬了这位学生,话语虽然很简单但我观察他的表情时发现他在听到老师表扬后非常激动。而且,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他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课堂上也专心了许多,小动作也少了许多。此后,上课时我把课堂问题分成三种类型:一类是简单问题,适应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二类是较为复杂的问题,适应于接受能力适中的学生;三类是拔高性的问题,适应于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课堂上每次遇到较为简单的一类问题我都会让他说一说,虽说他的基础很差,但对于简单的问题断断续续的还能说出一点儿,同时老师再有力地引导,很快这一类问题对他来说也不成问题了,再加之很多节课不同形式的表扬,使得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开始喜欢学习了。

大半学期过去了,通过各单元检测和期中考试,他的成绩稳中有升,而且变化得比较快,这个转变的过程我觉得鼓励应该占主要成分。

三、让学生经历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中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讲授几何图形初步认识时,由于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即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参与中树立信心。例如在我教学《梯形》一课时,让学生先看幻灯片上的堤坝、沟渠的横截面示意图,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他们见过的哪些图形和这类图形比较相似,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梯形,并出示若干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并说出原因,并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梯形的概念;再给学生给出四组梯形,让学生分四组以竞赛的形式自己动手用三角板量一量、说一说、议一议,从而得出梯形的特点和意义。把梯形的腰让学生与三角形的.腰相结合来理解。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更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

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无形的,通过动作行为来表现的,这在人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怎样要求他就怎样去做,就拿学生的作业来说,如果老师要求了书写和格式,学生的作业与以前就会大不相同。学生在步入四年级的时候各种习惯都开始初步形成,老师的要求和学生习惯的形成二者是成正比例的关系的。另外教师不光是教好书,还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扼制学生的天性,将学生放回到课堂中去,让其敢于去想、敢于思维、敢于探索,并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各种学习方法,这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篇3

首先要弄清自主學习的含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的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做出奖赏或惩罚,以使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认知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所以说把时间还给学生只是自主学习的前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境放松的场所,课堂学习要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锻炼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内存动力,学生“会学”的水平取决于“爱学”的程度。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有趣、有意义、有收获的。试想,当你日复一日地在教室里度过乏味的时光。那将会是什么滋味?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浓烈的兴趣。比如说堂课的导入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刚刚经历过冰雪灾害天气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用极端的天气个案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我们衡量教育成功的一般标准都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而我们的学生知识越多,学习兴趣减退得越厉害。目前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因此,可以这样说,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敢问、善问。

四、开放课堂,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往往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我们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课堂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空闻。毕竟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老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由课本延伸到课外。特别是地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可以供我们剖析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开放课堂,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五、师生互动,灵活调控

传统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主宰一切。教师把课堂当成了他自己的舞台。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和唯一的表演者,而学生则只能被左右着成为教师和知识的奴隶。要达成自主学习必须要击碎原有的传统课堂体系的束缚,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进行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教师应该主动地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相应地把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升上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小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4

一、信心是前提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能学的自信心。如果学生感觉自己不行, 那么, 他们就不会有去自主学习的想法, 也不会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因为, 自己都感觉到没有什么把握, 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 当然会畏难而退了。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培养他们能够学进去、能够学好的信心。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他们的自信心本来就不是很足, 有些甚至比较消沉, 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他们, 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平时要经常与学习困难的学生多交流, 了解他们的优点, 挖掘他们的潜力, 纠正他们学习方法上的错误, 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逐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是人成功的第一要素, 面对物理的学习, 需要树立信心, 感觉自己能行, 而不是不行或者试试看。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 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挖掘学生的潜力, 帮助学生树立我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兴趣是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 他们就会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来做。成功的教学不是教师强制地将知识与技能硬塞到学生的头脑里, 而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 有兴趣去学习。初中学生的学习受情绪影响很大, 有兴趣就会自觉地学习;没有兴趣, 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学不进去。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为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从新课开始, 就被一种快乐的、轻松的气氛所感染,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促使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罢不能。

三、指导是策略

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还很缺乏, 他们面对物理这门新学科的学习有很多的困难。因此,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如何实验, 如何总结, 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少初中生不会阅读教材, 有的学生通篇阅读后, 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内容;有的学生只读文字, 至于图片等内容不去看, 更不会去思考;有的干脆读结论, 不去思考这些物理结论的来历。阅读是最基本的自主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起始阶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 先引导学生如何读懂教材上的图片、对话等, 然后过渡到给学生阅读的提纲, 让学生对照提纲进行阅读,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可以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 并适当给些物理资料, 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四、参与是根本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而是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探索知识。学生能不能自主学习, 需要让学生亲身去经历、去体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 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掌握得更牢靠。比如, 串、并联电流的特点;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内容, 都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交流电、电磁波、原子能等知识, 可以让学生自主上网收集资料。事实上, 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 参与探知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

总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也有利于教师改变“独霸”课堂的局面,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 它能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从信心是前提, 兴趣是动力, 指导是策略, 参与是根本等方面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物理,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小议 篇5

一、联系时代特点,转变语文学习观念

1. 从生存的需要上,激发学习责任感。以前教师往往强调从兴趣、情感快乐的体验出发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来激发学习动机,是让学生先“好之”后“求知”。实际上学生并没有非学不可的意识。所以教师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还要联系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充分激发学习动机。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语文作为基础科目,是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工具。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越来越显著。

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

1.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然,强调以学生为本,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记叙文的思维方向是:把握主要人和事、作者思想感情——段落中心句、层次、品味佳词妙句、与中心的联系——篇章构思、写作启示、语言特点。那么在讲授时,就可以给他们这些纲,剩下的由学生去做。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在“学生在没有规范的意识里,建立规范”,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2.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学习思维方向设定后,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答。作品主题、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同,答案的错对应着重看是否能从中找到依据,哪怕是很幼稚的看法,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如在讲授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部分同学很同情玛蒂爾德,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部分同学又认为追求美和梦想应该立足现实,否则只能给自己带来不幸,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 既激发竞争意识,又培养合作观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合作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解决疑问。合作形式有两人合作、多人合作。每一组合作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搭档,要互帮互助、互为对方负责。每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效果,评出“最愉快的合作小组”。如在学习荀子《劝学》时,我先让大家回去查阅有关荀子的资料,包括个人介绍和他的政治主张,这样大家对荀子有个基本了解,这样,学生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学懂了古文,而且在课堂上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立体型的交流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张扬、体现,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

4.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主动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教育学生不盲从书本、教师,要抱怀疑态度去学,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也”这句话,有同学问我:“螃蟹不是八条腿吗,蟹也不都是在蛇鳝的洞穴里啊”。的确如此,因为古人对于某些自然科学还没有那么全面的认识。大家才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对于这种质疑精神,就要表扬,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欲望。

小议高中英语自主学习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主学习,学习方法,良好习惯,评价体系

陈旧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新教材的内容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教师掌握不好,不能对其难度和内容进行有效地讲授,所以新课改教学也只是停留在浅层面上,那么,如何更好地使用新教材呢?怎样帮助教师走出使用新教材的误区,实现“不用教师教,学生能就自己读;不用教师教,学生就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高中英语教师要把握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指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自己学习的调控能力。它包括自己确立学习的小目标和大目标,自己制定指导需求,最后自己作出评价。它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自发的学习方式,学生对于学习是发自内身,是出于自身的需求,自主地把周围的干扰因素排除掉。自主学习还是一种自由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所用时间、资源自己进行确定。自主学习还有一定的自律性。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既是学习目标确立者,又要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还要随时管理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实行。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强,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英语、用英语的水平。

二、高中英语教师运用自主学习的策略举隅

1.运用自主学习, 高中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高中英语教师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不能总是“满堂灌”, 要把课堂留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注重实施民主化教学, 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投入到学生中去, 大胆地发言, 勇于亮出自己的观点, 多与学生交流, 从而把小组讨论和探究性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运用自主学习, 高中英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实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在平日的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不能降低或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 教现要进行一些创新设计, 模拟丰富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运用多种形式来开展教学过程。如:课前安排学生用英语讲笑话、猜谜语、自编小品等。教师一定要适时表扬, 鼓励学生, 将人与环境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质量。

3.运用自主学习, 高中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习惯决定人的命运。自主学习同样离不开好习惯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 给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并给出合理的解决之道, 最终一步一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课前预习的习惯养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第一步, 先扫除生词障碍;第二步, 概括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第三步, 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第四步, 找出关键句, 回答关键性的问题。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记笔记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记课堂笔记, 提高听课效率, 以备复习之用。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 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 前面学着后面忘, 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每天不但要检查其英语作业, 还会检查其笔记是否记全了, 没有记全的当天要补上来, 长此以往, 成绩就有了上升。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规律复习。温故而知新,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时常复习所学到的知识, 每一单元学习完以后要进行系统地复习, 对自己在复习中犯的小错加以分析、总结, 并做一些举一反三的练习。

4.运用自主学习, 教师要提倡学生泛读, 开阔视野。没有阅读无以吸收。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能把读和说写联系起来, 将会更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读, 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听, 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说, 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只要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自主学习, 高中教师要有良好的评价观。正确恰当地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教学质量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学中, 教师一定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在学习过程中,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在总结时, 以终结性评价为辅。评价以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 大家一块帮助学习进步。我们要让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习能力。

6.自主学习, 教师要优化学习环境。学习英语, 有一个全英式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以班为单位建立一个小型的英语学习中心, 为学习提供系统化的服务。同时,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听广播, 多看新闻, 如CCTV-9、BBC等。随着电脑的普及, 教师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网站。这些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英语的学习, 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合理优化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从而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 教师还可以组建英语自治领导团, 由英语科代表来担任团长, 负责一些简单的作业核查, 定期搜集一些可供学习的资料等。这样能够以点带面地更好地开展英语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 自主学习是搞好高中英语课堂的一个必然趋势,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当然, 这一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要一步一步地, 循序渐进地实施。在教学过程中, 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 但只要能够让学生在高中英语学习文献化被动为主动, 化“要我学”改为“我要学”, 就一定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自觉自律地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7

小议如何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篇7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新知识产生求知欲,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就需要教师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比如,在讲到“大气运动”时,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建议学生从网上搜集关于大气运动的资料,然后制作一段动画,再绘制一幅科幻图来丰富整个课堂。最后由学生小组共同评选出最为优秀的作品。在积极愉快、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主动去丰富自己,享受收获知识的乐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寓教于乐”的最佳体现,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二、进行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放弃过去以满堂灌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出发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或互助解疑,并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习惯。在指导学法时,善于欣赏学生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由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学习中国地理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介绍自己的家乡,坚持学用结合、情境结合、图文结合、文理结合、读思结合等,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把中国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及工农业的分布等内容,在地图上标注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记忆。

三、地理教学中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研究表明,我们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大部分是来自视觉和听觉,而占最高比例的是与视觉有关的 “图形信息”,地理知识更是如此。因此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和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一致或相近的地理图像,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与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处于“共振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获得地理技能必不可少的材料和工具,相对语言和文字来说也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直观性。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笔者深感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尽量做到因材施图、因图施教。在平时课堂上指导学生首先要掌握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学会分析图像,即图文转换、以图释文;学会分清主次、研读材料、质疑解疑;在自主学习时,学会对所给材料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在体验中学习,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合实际,加强理解记忆

按照新课程要求,在学习地理时,要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原理,一定要理解透彻,把握这些原理或规律的本质,而不能只重表象。要结合身边的具体例子来掌握教材中的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基本知识。如在讲到“我国的气候”时,就让学生结合我们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学习。学生把学到的基本原理、规律等应用于实践中,对于相关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分析和理解。这种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激烈,效果极好。教师还可以通过时事新闻获得地理信息,时事地理是高考热点和重点。我们要把国际和国内的时事新闻和热点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阐述和解释,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教师要联系身边的例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和归纳,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摘要: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来加强理解记忆。

小议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智力开发方面起着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不是一种负担, 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手段, 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情境等, 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最终取得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农村中学的教学经验, 就这个话题谈几点见解。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生物教学的有力保障。现在的学生很多是因为喜欢任课教师才去喜欢这门课的。因此, 生物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走近学生, 跟学生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 应该带着激情进教室, 言语幽默, 表达生动有趣, 带动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 使学生有情绪高涨的学习面貌。我在讲一些单调难懂内容的时候, 主要通过形象比喻或者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并轻轻松松地掌握生物知识。在课外时候,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谈心, 一起运动, 使学生获得信任、理解和尊重。这么好的师生关系,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氛围, 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愉快的情感, 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生物是一门理论性、实验性和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 内容非常广泛, 这样初中生学起来就存在许多困难, 时间久了, 学生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 最终使学生对生物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呈现出单调的、难感知的生物知识, 不仅让学生轻松地学生物, 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如, 我讲到“生态系统”时, 可以将影片中出现的海洋、森林、草原等画面呈现出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态系统类型。又如, 我讲“神经调节”时, 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反射弧的组成、反射活动的完成、兴奋的传导等许多知识, 主要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演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微妙组成的同时, 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兴趣。

三、巧设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生物课堂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尽可能地设计情境,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营养繁殖”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假设有人种了一棵绿橙树, 竟然有好多不同的外观和色泽的绿橙, 口味也很特殊, 那么这棵与众不同的绿橙树是如何种出的呢?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思考营养繁殖这个问题。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假设在生物课堂上纯粹是教师在讲述, 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 他们就不能参与到知识的探讨中, 学生表面上在听课, 而实际上思想已经溜号,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课堂沉闷, 知识枯燥, 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等现象。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力配合学生研究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 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 在讲“动物细胞分裂和植物分裂”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 演示动物分裂和植物分裂的过程, 有些学生会利用花生作为细胞核, 彩纸作为细胞背景, 有些学生会利用腰果制作液泡, 清晰地做出动物分裂和植物分裂的过程等。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不仅解决了问题, 而且掌握了知识, 关键是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五、生物教师要经常参与学生生活实际, 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可以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原因,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生活, 并将其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在讲“汗腺”时, 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体流汗后为什么会感到凉爽呢?夏天排出的汗液为什么比冬天多呢?又如, 在讲“叶绿素”之前, 教师可以买一些豆芽, 一部分用透明袋子装, 另一部分用黑袋子装, 然后把他们放在阳台上让太阳照射。上课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把这两袋的豆芽当做例子展示给学生,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白色袋子里装的豆芽变绿了?生物原理就可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自然、生产、生活都与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以教师在生物学习中, 一定要尽可能地联系这些实际,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生物知识, 还有利于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教学大纲也很注重这一环节, 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这个环节, 不能只注重理论的学习, 省略理论联系实际。目前有部分生物教师由于课堂时间紧, 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从而让学生失去兴趣。

六、生物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生物知识大多数是要通过做实验得来的, 也有很多生物知识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关键是现在学生都喜欢做实验,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 得出结果, 不仅掌握了生物知识, 还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 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方面,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操作, 如在“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 学生在显微镜下可以找到细胞核和液泡, 引导他们找出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课外实验, 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并完成实验, 最终解决问题。如在讲“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用淀粉和唾液来做实验, 说明不同的温度下, 唾液中的淀粉酶的活性是如何变化的。

小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篇9

一、学习内容简洁, 线条清晰

教师应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 排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干扰, 如使用幻灯机的过程中, 教师尽量不要使自己的影子投影到屏幕上, 不需用时及时关闭电源。还可创设问题情境, 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如在上高一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之前, 可先提一问题:建筑工人在用砖刀砌与地面垂直的墙面时, 是否用了什么工具来帮助他判定他所砌的墙面符合要求?如有, 是什么工具呢?这样学生很有兴趣, 也很认真地开始学习新课, 并能以互相讨论的方式, 经过认真思考和恰当的应用所学的定义、定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二、学习内容难度恰当,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要求:特优生应加强对其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加深和拓广;中等生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谓的差生则应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 使其学有所得, 不断进步, 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不等式”这一章“不等式证明”的学习过程中, 对特优生的要求是证明的各种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反证法、放缩法和函数单调性法。中等生则要求熟练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 而差生只要求重点掌握比较法、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加工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使用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 使得整个身心投入学习当中, 以提高课堂效益, 减轻课外负担, 让学生不再认为学数学就是做题, 而是一种享受, 从而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四、创设情境, 把握教学难度

数学学习的目标设置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 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 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很大差距, 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去学习新知识, 那么任何问题都会变得令人感兴趣。如在“解析几何”中有关直线系和曲线系的问题, 直接使用直线系或曲线系方程, 可以很快解决与交点有关的许多问题, 思维灵活的学生, 用来得心应手, 兴趣盎然, 思维觉得更加活跃;而思维僵化的学生则很难理解这些方程, 更不用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只能依靠繁复的计算, 势必导致产生厌倦情绪, 因而把握教学难度及情景创设是犹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小议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篇10

一、传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讲解—演示—上机练习”,即以老师的讲解、演示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收、模拟性的操作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主导,基本上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自主学习机会较少。比如一堂课 45 分钟,老师讲课就占了 20 分钟,然后剩下的 25 分钟只够学生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做一些有想法的、有创造性的作品,老师也没有刻意地留下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比赛和以后的工作中生搬硬套课堂上的东西,在设计创造性的作品时往往捉襟见肘,做不出一个有创意的,有自己想法的作品。

二、对中专计算机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能是有限的,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只有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有可能将有限的知识无限扩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从提高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开始,不管是在计算机教学还是其它学科中,兴趣都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计算机教学本身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教师通过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网络游戏等中专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能创造出融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专生的年龄阶段已经具备独立思考与独立操作的能力,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问题,例如:对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教学,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动手进行安装并独立思考与解决安装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实际动手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决定性因素,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计算机教师应该结合计算机学科贴近现实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创设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讲解Word 2000这一节时,不是仅仅口头粗略地讲述它的功能、作用及操作方法,而是准备好几篇用Word 2000编辑的文章:一篇是未排版的纯文字文章,一篇对文字和段落作简单的格式设置和修饰,最后一篇则图文并茂,插入漂亮的背景图片修饰,然后逐一演示.此时学生被Word 2000良好的文字处理效果所感染,思维活跃起来。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课上,笔者将事先设计好的个人日志程序演示给学生看,日志包括日历、记事本、事件提醒等功能,学生即刻开始了交谈和议论,有的学生已跃跃欲试,即刻就想自己操作实践。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性极强是计算机相比其它学科的最显著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对计算机教学内容不断的进行丰富,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任何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得到深入与强化,因此,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教学中动手能力是衡量计算机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树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再结合学生日常对计算机的运用及了解,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为基点,用分层次教学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其次还可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目标分阶段进行教学,在一个章节或者一个阶段理论知识完成后,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目标实践话动,这种理论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探索研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各种相关条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探索,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提出初步的解释.探索过程中,学生通过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对其作出有效地分析、鉴别和筛选、利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上机实验课上大胆操作、敢于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个性。例如:在Visual Basic实验课上,只给出程序设计主线,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程序的界面、结构和功能,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学生管理系统,系统的界面、结构、功能由学生自己设想.只是在备课時,为学生查找或制作一些相关的资源,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同时也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索方式进行学习。例如自学课本,阅读电子教材,观看CAI辅助教学软件,或访问相关网站等.学生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初步理解和实践验证,从而形成知识表象和动作技能。

(五)培养学生严格自律的自主学习习惯,科学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之后应当持之以恒,长久坚持。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律能力与自控能力的教育,坚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将自主学习发挥到极致,对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自我评价,不断总结学习经验。

上一篇:中职问题生教育下一篇:建设中的国家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