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潜力分析

2024-05-16

经济潜力分析(精选十篇)

经济潜力分析 篇1

随着顺德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制造业、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给顺德的酒店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顺德商贸酒店建设迎来了一个高峰, 先后陆续有18家商贸酒店落成, 其中四星级以上的有14家, 一间普通商贸酒店年用电量大约在300-500万kw.h, 顺德商贸酒店正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电力消费群体。如何充分挖掘商贸酒店节能潜力成为政府、供电部门、酒店均必须解决的迫在眉睫的任务。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 一般来说, 商贸酒店企业中能耗较高的设备主要是制冷系统和照明系统。

在国内, 商贸酒店选择的制冷系统大多是以国产或合资的中央空调系统为主, 因其主机多采用螺杆式或活塞式压缩机, 制冷系数通常高于3.5, 低于4.2。整体效能体现为:变频节电装置等采用率较低、水泵的流量自动控制不佳。这是由于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不高, 缺乏主机、水泵、冷却塔、末端的系统联动控制, 甚至有的空调还不具备调频功能。照明系统在不同区域不合理使用也是对能源极大的浪费, 如为贪图管理方便而采用统一的开关方式、为求整体美观而选择统一的灯具选型都是导致长时间明灯的原因。

1 空调系统节能

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 应结合具体需求认真分析其空调系统的合理性。中央空调系统要计算其匹配性, 逐时计算负荷, 并合理选择设备和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耗电一般要占到商贸酒店企业总耗电量的40%以上, 个别企业甚至超过了50%。中央空调机组是以满足适用场所的最大冷热量来进行设计的, 而实际应用中, 绝大多数用户在使用时, 由于受天气、营业状况影响, 商贸酒店企业的冷热负荷与最大设计冷热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系统各部分90%以上运行在非满载额定状态。

中央空调变频节能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交流变频技术对冷却水/冷冻水水泵、末端空调风机箱、冷却塔风机等进行调节控制, 使各子系统水流量、风量等负荷工况参数得到适度调节, 从而达到改善系统的调节品质, 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节省电能, 降低噪声,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最佳效果。

1.1 制冷机变频控制

与开、停方式相比, 系统工作比较平稳, 制冷剂换热器的平均换热温差减少, 可以提高制冷系数, 主机系统可节电10%以上。

1.2 水泵、风机变频节能

空调系统水泵的耗电约占空调系统耗电的三分之一。根据系统的要求, 采用变频调速, 合理改变冷却水和冷冻水的流量, 能够显著节省空调系统的电耗, 同样采用变频调速合理控制风量, 也是一个重要的节能措施。通过变频调节控制, 中央空调系统的水、风系统耗电水平可降低30%-60%。

1.3 新风量的控制

为了排出室内的有害气体, 需要往室内不断输入新风。过去, 空调系统室外新风量取30m3/h·人, 这种划一的规定不利于节约能源。我国在新编《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中, 已根据房间用途不同, 改变过去全用30m3/h·人规定, 提出了既合理又节能的数值。商场、酒店的人流变化很大, 如果运行中将新风量按人多时设定, 必定造成较大的浪费。

为了控制新风量, 可采用CO2浓度控制装置。根据室内人数变动 (CO2浓度变动) 自动控制新风。这样可避免在人少时造成能量的浪费。统计结果表明, 自动控制比固定新风阀门系统, 新风冷负荷减少近25%。

1.4 计算机控制与系统优化节能

采用计算机进行优化控制, 可以自动跟踪负荷的变化, 对系统的制冷机、水泵、风机、水温进行优化, 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一般节能率可以达到20-30%, 效果显著, 但需要比较大的投资。

1.5 空调系统的维护保养

保持传热面的清洁, 减少传热温差, 可以减少电能的浪费。

2 照明节能

照明系统用电比例接近于空调系统。就商贸酒店企业的照明系统节能而言, 其节能改造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选用高效光源、节能型灯具及附件

使用高效光源替代原有的低效光源, 在节约电能的同时还能提高照度以及显色指数, 改善照明环境。用T5三基色荧光灯替代T8-T12直管荧光灯, 节电可达25%以上, 同时照度提高15%以上, 且使用寿命提高6-8倍。根据应用场所及需要的不同, 商贸酒店企业常用的高效照明光源有以下四种:

第一类是直管荧光灯, 适用于大型商场、办公室、广告牌及酒店的后勤部分;

第二类是紧凑型荧光灯 (包括H型、U型、D型、环形等) , 替代白炽灯, 用于酒店的餐厅、门厅、走廊等;

第三类是LED灯等替代射灯, 用于酒店娱乐部门、暗藏光源等;

第四类是LED线灯, 用于替代酒店园林的景观灯。

以上几类光源特点各有不同, 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所, 有的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所以, 应根据场所特点及使用特点, 全面选用多种类型的高效光源。此外, 还应重视发展和应用高效灯具及光源配套的电器配件, 特别是先进和节能的镇流器等产品。

2.2 改进照明控制方式

改进照明控制方式可从管理方面着手, 采取分区控制或增加照明开关等措施。例如, 将室内人工照明与天然采光有机结合, 相应调整照明系统的开关控制;在室外和室内公共场所, 可多安装光控、电控、声控开关, 在人员短暂停留的楼梯、过道等场所建议使用节能自熄开关。

3 电梯节能

商贸酒店企业向大空间化发展, 对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电梯系统的用电量也在不断提高, 电梯节能也应引起重视。一般来说, 电梯的节能效果与电梯功率、电梯整个系统、电梯的平衡系统等方面有关, 以下几类情况节能潜力较大:

(1) 楼层越高的电梯, 制动频繁, 节能空间越大;

(2) 新安装使用的电梯, 机械惯性大, 节能空间较大;

(3) 使用时间越久的电梯, 摩擦力大, 节能空间越大;

(4) 速度越快的电梯, 制动频繁, 节能空间越大;

(5) 使用越频繁的电梯, 制动频繁, 节能空间越大。

电梯节能的途径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提高电机拖动系统的运行效率, 如电梯曳引机采用变频器调速取代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是以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为目标的节能措施。二类是将运动中负载上的机械能 (位能、动能) 通过能量回馈器变换成电能 (再生电能) 并回送给交流电网, 供附近其它用电设备使用, 使电机拖动系统在单位时间消耗电网电能下降, 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4 锅炉节能

加强运行管理, 保持受热面清洁, 保证锅炉水水质。烟气余热回收, 蒸汽冷凝水回收, 加强管道和设备的保温等措施, 可以显著的降低能耗,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 结论

随着国家对节能降耗力度的不断加大, 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以及节能技术的逐步成熟, 这些节能技术也会普及实施。酒店的节能降耗是每一个酒店要面临的问题, 同时也应该受到外界市场的高度重视, 更应该得到政府的宏观指引和监督、鼓励。只有本着对节能降耗的正确态度, 采取合理的实施途径, 方能实现酒店个体经济、社会公共环境的多赢局面。

摘要:党的十八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 节能减排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充分挖掘商贸酒店节能潜力成为政府、供电部门、酒店均必须解决的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商贸酒店用电特性, 从技术上分析其节能潜力, 为全区商贸酒店节电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商贸酒店,节能

参考文献

[1]龙敏贤、杨承主编.企业能源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6.

[2]黄素逸主编.能源与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8.

[3]李红俊主编.浅谈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方案[J].科技探讨, 2006.

从市场主体变化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 篇2

作者:张晓松时间:2014-02-27浏览次数:107 次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其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增长的快慢、结构的优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27日发布的2013年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去年以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投资信心明显增强,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改革红利初步释放,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积蓄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投资信心明显增强

截至去年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062.38万户,再创历史新高,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10.3%,增速比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实有资本总额101.2万亿元,增长18.7%,增速提高3.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市场主体退出数量减少。去年,全国注销各类市场主体412.22万户,同比下降4.6%;吊销各类市场主体145.38万户,下降40.1%。

报告指出,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反映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投资信心明显增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私营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增速达到15.5%,私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比重由2012年底的79.4%增至去年底的82.1%,反映了民间投资热情高涨,微观经济活力增强,市场体系日趋成熟。

新设主体增速提高 改革红利初步释放

2013年,全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31.54万户,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高出17.8个百分点;资本总额10.99万亿元,同比增长49.2%,比上年同期高出61个百分点。特别是去年10月国务院部署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四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加速增长,新增主体318.01万户,同比增长46.2%,环比增长4.4%;资本总额3.22万亿元,同比增长59.9%,环比增长31%。

报告指出,新设市场主体增速提高,主要受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政策影响。在广东、上海等改革试点地区,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后,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市场主体出现爆发式增长,有的地方增速超过100%。

区域发展趋于平衡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分区域看,尽管东部地区市场主体数量仍然较多,但去年中西部地区市场主体同比增速均高于东部地区,也高于全国;西部地区市场主体数量占比由2012年的24.3%增至去年的24.6%,中部地区从27.1%增至27.2%。

报告指出,这表明我国地区差距正在缩小,东中西部发展趋于平衡。

分产业看,截至去年底,第三产业实有企业1101.46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72.1%,比2012年底提高0.9个百分点;注册资本64.73万亿元,占全国企业注册资本总额66.8%,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量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整体发展水平高于传统

服务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数量比重有所上升。

报告指出,上述变化反映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正在增强。市场主体将现增长高峰 工商指数预示经济向好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将于3月1日全面推行,其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也将有序展开。

报告预测,伴随着上述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市场主体数量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高峰,必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此外,工商总局依托全国市场主体信息编制的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持续攀升。

2010年5月以来,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持续下滑,一度跌至31,但从去年3月以后出现了连续5个月的反弹,8、9月份增势有所放缓。10月重拾上升通道,至去年12月升至50.9,这也是近两年来该指数首次回升到50以上。

贵州省经济发展与增长潜力分析 篇3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一、引言

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不仅仅是考察经济产值的增长, 而应该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指标去考察,看各项事业发展的综合效果。那么考察贵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就需要一种综合评价的方法,经过综合评价帮助我们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总体发展水平的因素, 为各个地区实现均衡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客观准确地描述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同时也成为制定新的发展战略的基础。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规模、结构、效益、基础设施、人口教育等众多方面筛选出 15 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研究对贵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二、市区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地区发展潜力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科学、公正、客观并且能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长期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本着从社会经济现状中投射其发展潜力的角度,在社会经济指标的基础上以挖掘经济发展潜力为目标全面结合科教,文化,环境保护相关联方面,建立了9个市(州)(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方面:X1生产总值; X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X3工业增加值; X4税收总计; X5固定资产投资额; X6财政收入; X7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2)人民生活方面:X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X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3)科技教育方面:X10高等教育人数; X11小学生教育人数;

(4)文化卫生方面:X12诊疗人次; X13卫生技术人员;

(5)农业方面:X14农业总产值; X15渔业总产值。

三、过程分析

本文利用《贵州省统计年鉴 2013 》所查到的各省市的15 个指标的原始实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省各市区经济发展潜力进行评价,运用 SPSS21.0 统计软件其分析如下: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并计算相关的系数矩阵并计算其特征值、各个主成份的贡献率、累计贡献率见表 1。从表 1 的数据可以看出相关矩阵的 3 个最大的特征值即(10.431, 2.340,1.090) 共同解释了方差的 92.410%( 超过 80%),所以我们取前三个主成份作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份。

最终的主成份得分表如下图所示。

毕节市在第二因子得分最高,表名在小学教育和农业方面发展有较强的实力,遵义市在第三因子得分最高,表明在渔业方面的表现突出。

五、就贵州省的经济发展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三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措施和农村土地制度;二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以及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三是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四是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营造和实施人才强县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开发和人才培训,积极引进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等各类人才。

(三)发展经济要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虽然县域内各县(市、特区)的经济条件和资源环境不同,但各县(市、特区)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改革和制度创新。改革和制度创新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由直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改革为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

(四)强化区域经济意识,加强区域合作,整合经济资源。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但并不是说经济的资源配置只能局限于县域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市场是没有边界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范围也没有边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区域经济意识,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其幅射作用,其他县市在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随时都要面对内外两个资源、两个生产要素、两个市场,这既需要立足经济,促进内部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的优化配置,又要眼光向外,充分利用县域外部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原则,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引导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烽文、刘小鹏: 《西部地区省际经济发展综合评价》[J]; 《经济问题探索》2006(4)

[2]刘远龙《谈谈如何构建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J];《改革与开放》2010(20)

[3]陈桃生、姚新胜、张若倩: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公路货运站场布局评价》[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3)

[4]吴庆春、李帮义、丁立波: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贵州省各市区经济发展潜力评价》[J]; 《价值工程》2007(9)

[5]唐功爽: 《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J]; 《统计教育》2007(2)

经济潜力分析 篇4

一、住宅建筑节能潜力的经济分析

1、住宅建筑节能的成本效应分析

对住宅建筑而言, 因为节能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对住宅建筑进行投资能够获得的回报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无论是建筑师、暖通工程师, 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之中, 往往并未对此进行过准确的科学的经济成本计算。正因为如此, 我们较难看到住宅建筑采取节能措施能够带来的积极的效应, 加之这种节能措施的采用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时滞效应”, 即节能减排的效果要在措施实施之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出现, 人们对其进行感知也必定之后。这样一来, 节能减排的标准就很难制定和执行下去[5]。而在实际的操作案例中, 难见让公众认可的经济分析报告。因此, 有必要对住宅建筑节能进行成本效应分析, 使人们更多的了解节能住宅建筑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 以此来确定和采取合理的节能措施, 为不同地区住宅节能建筑的热价定价问题提供必要的参考, 使业主能够真正享受到住宅节能建筑带来的好处, 提升业主进行建筑节能主体性。

2、住宅建筑节能的时间效应分析

对住宅建筑来说, 除了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能源消耗外, 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能耗, 这些能够主要来自于采暖设备, 空调和通风设备, 水供应和炊事设备, 照明及家用电器、电梯等[6, 7]。其中, 前三种能耗所占的比例最高, 约为住宅建筑总能耗的一半以上。可见, 从时间效应的角度讲, 有效的提高住宅建筑的热工性能一定能够产生长期经济效益, 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 即便在这一过程中会新增一些建筑材料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额外的能耗[8]。但是, 以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视角进行审视, 能耗的减低和资源的利用还是会为此带来更多的收益, 这是时间价值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当然, 这一措施在推行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能够预料的阻力, 部分业主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而不愿增加建筑的早期节能成本投入, 即便他们能够看到此举能够换来长期的收益, 但是他们认为“等待”是没有必要的, 这就使得一些新的建筑节能技术难以在新建筑中得到应用和体现。

3、住宅建筑节能的外部效应分析

根据测算, 我国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耗巨大, 占社会总能耗的一半左右, 这是一个危险的数字。从这个角度讲, 住宅节能建筑应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 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从更广阔的层面解决我国的能源紧缺甚至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 以此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9]。为此, 应该注重住宅建筑节能的外部效应, 通过多种途径节约资源。比如, 在建筑设计之中, 采取多种节能措施, 使废弃物的利用实现最大化, 以此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循环共生与发展。

二、住宅建筑节能潜力的实证分析

1、背景

本文以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栋5层住宅为分析对象。该地区由于地处沿海, 对节能住宅的要求较高, 在空调采暖能耗在基础能耗方面, 需要达到全年节能50%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 改善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2) 使用高效率的空调采暖设备, 以此来改善围护结构; (3) 最大限度的使用高效率设备, 使其对住宅节能的贡献率达到25%。按照节能标准, 通过对这些节能措施的采取基本能够达到既定的节能50%的目标, 这样一来, 该住宅建筑节能存在一定的潜力, 建成后能够符合相关的节能标准。

2、空调冷负荷计算

在这方面, 计划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 涉及到围护结构进入的非稳态传热量、透过外窗或者天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人体散热量、非全天使用的设备以及照明灯具的散热量等;此外, 外窗负荷在围护结构总负荷中占有的比例较大, 一般为40%左右。由此可知, 窗户是影响住宅建筑能耗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要想实现住宅节能, 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外窗的隔热保温性能, 把全天的逐时负荷逐步相加, 以此得到全天的外窗、外墙和屋面的耗冷量。当然, 两者的其他各项冷负荷基本处于相同的水平, 差别在于外窗、外墙和屋面冷负荷等。

3、供暖期热负荷和耗热量计算

在热负荷计算方面, 采取供暖热负荷的计算方法。其中, 围护结构温差传热量需要通过文献查找, 以固定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计算, 得出该住宅的围护结构热负荷为165.89k W, 节能住宅的围护结构热负荷为110.44k W, 两者的差值为55.45k W。可见, 两者在冷风渗透耗热量方面基本相同, 主要差别来自于围护结构热负荷方面, 由此可以认为, 该节能住宅热负荷较之于普通住宅减少了55.45k W。

4、节能潜力和经济性分析

对该节能住宅的建设而言, 分析和改善围护结构对全年空调采暖能耗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为此, 首先设定普通住宅与节能住宅都使用相同的空调采暖设备, 然后确定家用空调的能效比。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考虑两种采暖设备可能会在住宅中同时存在, 因此, 还需要计算采暖设备的平均能效比。最后, 当确定了不同季节空调的使用时间和居民的生活电价水平之后, 就可以计算得出最终减少的耗电量, 节省的电费等。如果同时能够提供该节能住宅因节能而增加的投资额, 则一段时期后, 节省空调采暖电费、投资回收期、每年空调采暖耗电量的减少量都可以由此得出。

三、结束语

对住宅建筑而言, 节能和对节能潜力的发掘与利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能耗较大, 占到社会总能耗的一半以上, 二是建筑属于固定物和长期使用物件, 一旦建设完成, 将会在未来的较长时期内对业主、开发商和社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果住宅建筑的节能潜力不被发现、不被发觉、不被利用, 将会产生不可逆的对能源或者资源的长期浪费, 这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对和谐富裕社会的建立, 将产生严重阻碍。本文基于这样的忧思, 对住宅建筑节能潜力的经济分析和技术应用问题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 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当然, 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任何阶段性的工作都将成为后续研究的基础,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验证和丰富。

摘要:建筑的节能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直接相关, 无论是区域经济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革新还是自然环境的保护, 都会因建筑而改变。因此, 在节能减排的号召下, 建筑应该以当地条件为基础, 结合区域的发展状况, 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 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预期的效果。基于此, 本文对住宅建筑节能潜力的经济分析与技术应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住宅建筑节能潜力及其效应, 然后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潜力,经济分析,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振宇.建筑节能与投资经济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9 (10) :10-13.

[2]张浩.绿色建筑节能的经济分析[J].山西建筑, 2008 (3) :248-249.

[3]杨旭东, 孙宝玉.新农村节能住宅建筑的综合经济分析[J].江苏建筑, 2006 (5) :68-70.

[4]冯小平, 龙惟定.住宅建筑节能潜力的技术经济分析[J].工业建筑, 2007 (11) :47-57.

[5]侯海涛.建立建筑能耗评估体系的必要性[J].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4 (1) :9-11.

[6]陈晓杨, 仲德.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7]王浩.节能住宅建筑综合经济分析[J].建筑节能, 2004 (8) :38-40.

[8]张瑞红, 杨福云.农村住宅节能改造效益分析[J].建筑节能, 2009 (6) :62-63.

经济潜力分析 篇5

1、广元市地处嘉陵江上游,森林资源丰富,在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广元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评估在四川林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估方面作了重要探索,符合广元市委提出的低碳发展示范城市的战略部署,对促进广元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报告中林业固碳测算是依据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四川省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广元市碗厂沟和朝天区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历年监测资料;林业产业经济产值测算方法依据国家农林牧副渔产值上报有关规定,评估方法科学,依据充分。

3、项目对广元现有林业资源的固碳能力和固碳价值进行测算,对通过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发展林业产业等措施增加广元林业的固碳潜力和固碳价值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从森林果业、森林蔬菜业、木本油料业、林板业、森林畜牧业、森林旅游业和生物能源业等方面评估了广元林业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其评估结果对促进广元林业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项目评估目标明确,资料翔实,技术路线正确,评估方法规范科学,结论符合广元实际,对广元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指导作用。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评审。

建议吸收评审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评估报告。将这一成果尽快应用到广元林业建设的实践中。

评审组组长:

副组长:

单身经济市场潜力增大 篇6

“单身潮”来袭

清华大学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国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单身经济”一词由来已久。它最早借由美剧《BJ单身日记》所获得的高额票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后,《经济学人》杂志引申了美国经济学家F·M·Carthy对于单身女性经济的定义,将“单身经济”定位于为了享受生活而主动选择单身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目前,在美国纽约和法国巴黎,独居住宅比例超过半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大约60%的人选择独自居住。同时,根据亚洲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大中华地区),单人住户占整体家庭住户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26.3%上升到2014年的36%。“因此,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出生率降低,单身独居将成为趋势,作为企业,更应该及早意识并关注这一市场潜力,满足独居消费群体的需求。”陈国权说。

在把握市场趋势之前,首要任务是了解市场特点,那么“单身经济”的消费群体都有哪些特点?

首先是效用的最大化。随着80后、90后群体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特性也逐渐显现。“婚姻意味着责任与约束,而对于习惯了自由的80后、90后来说,这种约束对他们而言弊大于利。”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朱磊分析道,拥有伴侣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财务的不自由,而且时下包括房价、车价、教育子女等婚姻成本的飙升,也让注重生活享受的都市白领对婚姻的大额支出产生顾虑。“在这种情况下,经济领域中理性人的选择即是保持单身。”

其次是路径依赖效应。“一个刚毕业的男孩子可以去他女朋友的城市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上班族很难放弃现有的社交圈和生活。”朱磊用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何为“路径依赖”。机会成本不仅包括经济层面的,也包括感情方面。“很多受过感情创伤的年轻人在习惯了独居生活以后不愿意再去费时费力重新了解一个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朱磊说。

最后是男女比例的失衡,也促使了单身群体的壮大。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出生率下降,新生儿男女比例失衡带来了“找对象难”的事实。此外,女性的解放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职场与男性一较高下,她们不再迫于追求经济安稳而嫁人。

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单身潮”的袭来,同时,也激发了单身经济的“崛起”。

衣食住行在悄然改变

“在结了婚的人家中,通常找不到上等的香槟。”英国作家王尔德一语道中了单身群体的消费观。记者在一份名为《中国单身报告》的非官方调查中发现,单身市场对于商家来说可谓是商机无限,并影响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从住房来说,小户型房和单身公寓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消费对象。人民大学本科毕业五年的张蝶新告诉记者,她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装修精致的小户型。“面积40平左右,一个卫生间,一个客厅,外加一个阳台和一个小储藏室,交通便利即可。”她说,客厅可以兼顾起居室、餐厅和书房的功能。“一个人住够了,再大反而觉得空落落的,也打扫不过来。”

对于开发商来说,小户型也无疑是一种回报快、风险小的投资趋势。“按照需求来说,一个大学生22岁毕业,如果30岁左右结婚,这8年中又有8届大学生都是潜在消费者。”陈国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毫无疑问,单身公寓是目前最大的开发需求。”

热门美剧《欲望都市》中4个单身美女总是一身名牌,焕然一新地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可见,奢侈品牌是单身群体的主要消费对象。“尽管不用买房,不用养孩子,但我仍然是‘月光族’。”IKEA家居北京西红门店经理王欣戴着欧米伽腕表,身着一身香奈儿小黑裙,迪奥香水的气味扑鼻而来。她告诉记者,对轻奢品牌的追求是她们这群月入一两万的单身群体的生活常态,“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我们往往就会一掷千金。既然是一个人生活,为何不对自己好一点儿?”

而在出行方面,适合单身群体的小排量汽车已经占据了汽车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MINI、甲壳虫是单身女性的最爱,经济适用的日本车往往是单身男性的首选。“大众甲壳虫系列的主要销售市场已转向中国,今年第一季度全球40%的份额来自中国。而其中80%的人是月入过万的单身时尚女性。”大众进口汽车华中区域总监车艳华告诉《经济》记者。小型车不仅代表个性和自由,私人定制也是它们吸引单身群体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专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甲壳虫。”车艳华说,他们的个性订制服务包罗万象,从车身颜色到内部小配件,都有一套菜单供顾客挑选混搭。

吃方面呢?“我们一大帮‘吃货’基本都是单身。”网易新媒体中心技术管理部的范超告诉记者,单身的他平时也没什么开销,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周末和节假日跟一堆朋友去搜罗北京“好吃好玩”的地方。与此相反,对于王欣来说,“7-11”便利店是她最好的选择。“我更崇尚简约主义,7-11的食品量小,热量低,并且健康环保。”

在商家眼里,专为孤独食客服务的“独食餐厅”正悄然兴起。荷兰阿姆斯特丹的Eenmaal餐厅自从2014年6月底开业以来,就每晚食客不断。除其高品质的美食之外,Eenmaal餐厅的特点是餐桌面积小,每张餐桌旁只有一把餐椅。餐厅的创意总监普罗特·德容说,如此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希望对那些愿意独自就餐的顾客产生吸引力;二是希望顾客能享受独处时光,专心品味美食。

与欧美“享受孤独”的理念相反,日本的独食餐厅则定位于“对抗孤独”。2003年开业,位于东京的Moomin餐厅每张餐桌旁都端坐着一只肥嘟嘟、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具Moomin,在它的陪伴下,食客可以避免单身产生的孤独感。

市场需把握机遇

老舍在《离婚》里面写过:“革命青年一旦结婚,便会老实起来。”很显然,把便利店当餐厅,雇佣钟点工在一居室里打扫卫生,开着小排量汽车出入大型高档购物中心的单身“贵族”们都有一颗“蠢蠢欲动”消费的心。

根据《中国单身报告》调查显示,在单身群体中,不经考虑购买奢侈品者占28.6%;每周至少去一次酒吧、俱乐部等夜生活场所的人占16%;31.6%的人每月的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社交消费,而为未来做储蓄保险的仅占5.4%。这些数据在月收入为7000元到2万元的单身人群中比例更高,表明高生活质量、高消费生活是“单身潮”所推动下的产物。

那么这样的单身经济对于商家来说,该如何把握?

陈国权分析道,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过去只专注“大家庭”的消费市场,现在也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单身市场。例如,日本家居用品零售商“无印良品”于2014年推出了一套“小号”厨房用品,包括小号烤箱、煮饭器、电水壶和榨汁机等。7-11便利店甚至将香蕉分为单根出售。“但是由于单身人口的储蓄倾向比家庭低,实际消费倾向更高,因此消费总量非但不会下降,还会上升。”陈国权说。

除小户型房、小排量汽车、小容量洗衣机等“小”一号的消费共性以外,单身群体的第二个消费共性落脚于“订制化”。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高压力的他们,呈现出享受型和投资型的二元结构消费清单,奢侈品牌服装、饰品及用品,高档化妆品及个人护理品,各类健身俱乐部、美容院贵宾卡等都是其消费清单中的主要内容。同时,MBA进修课程,出国培训、旅游,时尚杂志、文化读物,蓝光DVD及黑胶唱片,参加时尚派对、聚会等社交娱乐活动也是其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处于高压力高强度工作环境中,并对未来有诸多不确定性的他们,也将商业保险中的保障型险种(身故、疾病、意外)和理财型险种(教育、养老)视为一道护身符。

据2014年全美旅游业协会的统计表明,在美国,约有33%的旅游消费是由单身一族掏腰包实现的,而放眼我们的旅游行业,却没有针对单身人群开发的旅游服务项目。“旅游仅是一方面,在未来,我们服务业市场在方方面面都应重视单身群体的消费共性,打造单身经济生态圈。”陈国权总结道。

经济潜力分析 篇7

随着全球变暖引起农业减产、土地荒漠化加速、极端天气频发等一系列温室效应, 各国政府及环保组织开始召开各种谈判商讨温室效应治理方法, 遏制碳排放对农业和自然资源造成的负面作用。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各国商讨的代表结果之一, 该议定书中明确提出各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具有商品的属性和相应价值, 这就直接催生出了在减缓气候变化领域就逐步形成了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交易对象的“碳金融”市场。到2006年碳金融的概念由世界银行正式提出, 广义的碳金融指的是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一切有关的金融与经济活动, 通过金融市场互相交易原则使买卖双方获益, 将环保义务化成经济活动。碳金融创造性地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变为金融产品, 为应对气候危机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危机的本质是一样的, 都源于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效应, 尽管前者更为特殊且范围更小。本身就很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所遭受的污染不仅源于城市化发展, 也源于自身农业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务必要摒弃有破坏性质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治理好温室效应, 大力发展高效低排的低碳农业。具体可以借鉴全球气候危机处理的有关办法, 引进碳金融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切实得到解决, 同时利用金融手段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投融资困难等问题。

二、碳金融概述

低碳经济的发展直接催生了“碳金融”这个全新的概念, 迄今对于碳金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综合分析各有关学者的观点, 本文认为碳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说, 碳金融包含碳排放有关的服务及市场体系、财政、监管、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狭义地说, 碳金融指的是政府、环保组织、企业等利益主体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配额进行交易的金融活动。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多源于其较强的负外部性, 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 这时政府开始介入, 但由于政府固有的缺陷 (事后处罚、信息不对称等) 又可能造成政府失灵, 这样环境治理效果往往不佳。在充分利用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基础上, 碳金融汇集了社会监督、政府管理及市场调节等多方力量, 是回避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完善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创新举措, 有助于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金融手段具有高经济效益、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各利益主体具备刺激性而非强制性、兼具微观防治与宏观调控功效等独特作用, 其在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巨大。碳金融的创新之处在于赋予温室气体一定价值, 并在金融市场上促进碳信用的交易, 将生产的负外部性转为正外部性, 推动了传统高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发展模式的有利转变。

三、运用SWOT分析农业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农村经济带来了许多重大成就, 然而, 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相伴而生。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性支柱产业的农业仍然处于低效低产高投入高排放的高碳行列, 农业生产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城市污染与工业向农村的逐步转移更加剧了恶化的进程。因而, 发展农业碳金融不仅有助于顺利实现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更能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并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寻求农业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接下来将运用SWOT方法对农业参与碳金融问题进行态势分析。

1、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的优势

首先, 作为排碳大户, 我国农业的碳源非常丰富。据有关报告称, 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是农业, 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运用农业固碳等技术全面发挥其农业70%的减排潜力。在不考虑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及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加工生产的条件下, 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农业的排碳量约占17%, 可见, 我国农业的固碳及减碳潜力巨大。通过开展农业碳金融能够为我国争取更多碳减排量, 或向需要额外购买碳排量的机构或国家出售碳信用, 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获取收益的机会。其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清洁发展机制) 东道主国家, 农业碳减排市场较广, 有着丰富的可供开发成CDM项目的资源。秸杆发电、生物质能、畜便甲烷收集利用等是目前已在我国得到开发的项目, 且初见成效, 未来更多的CDM项目将得到开发。作为农业大国, 农业CDM模式在全国推广开来意味着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再次, 农业固碳在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压力上作用巨大。工业碳排放是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 这时通过其他途径部分转化工业碳排量就十分必要。低碳农业可以实现在大量降低碳排量的同时发挥其固碳功效, 如农田土壤固碳。我国可抓住碳金融这一机遇, 使农业的固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提升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 我国开展农业碳金融项目将免受场地限制且成本较低。相比资源和空间小、人口密度大的城市, 农村资源更丰富, 在农村设立碳减排项目会更加可行。农村土地租赁成本低, 土地广阔, 使碳减排项目建设免受场地限制且成本大大降低, 这样在碳减排量价格一定的条件下, 项目成本的减少会对其在碳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有所提升。

2、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的劣势

其一, 我国农村普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农业碳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大多数农民只对农业生产的有关知识较为熟悉, 却对环境、金融等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而作为农业碳金融专业人才对所有这些知识都应全面掌握, 且要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上改进生产方式与技术, 以便切实维护、管理并监控农业低碳项目的开展。人才缺乏给农业碳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其二, 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是阻碍农业碳金融发展的又一因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使得农村在金融业发展、水电供应、农田水利、商业服务等设施条件上建设较为滞后, 无法为农业碳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撑, 进而使得低碳项目的建设得不到农村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持。

其三, 部分农民从思想上抵触农业碳金融, 不配合低碳项目的展开。农业碳金融能否在未来给农民带来实在的经济利益还未可知, 农民对其能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问题尚存怀疑, 对于农业和工业来说, 碳金融都是一场变革, 部分农民的在农村引进低碳项目的过程中难以改变其旧有观念, 不赞同实施碳金融项目。

其四, 农业生产自身存在的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加大了开发农业碳金融的难度。农民决策缺乏科学性、农业生产周期长、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增加了农业的经济风险。同时, 我国农业基础一直比较薄弱,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且抵御能力差等, 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我国农业饱受自然风险。

3、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的机遇

首先, 目前我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 利用金融杠杆发展碳金融已获得初步成效。各大交易所的碳交易日益活跃, CDM基金和绿色碳基金得以成立, 为CDM项目、碳汇和碳交易市场的规范打下基础。低碳有关金融创新也有了新进展, 未来将会更多地涉足农业领域。

其次, 农业碳金融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的农业碳资金与技术, 而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与技术。通过引入CDM项目, 我国农村可吸收国外先进的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与农业生产技术, 同时在农业产业领域引入国外碳资金,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 碳金融明显的杠杆效应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碳金融的发展需要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以政府为导向, 这是对农业金融发展的有益补充, 也克服了政府独自帮助农业进行低碳经济转型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

最后, 农业碳金融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口就业压力, 形成我国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农业碳金融交易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部门与机构众多, 其所产生的活动经济收益有利于形成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 农业低碳项目的运转将产生大量人才需求, 这将大大提振农村就业形势, 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口流动现象, 最终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4、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的挑战

第一, 我国碳金融政策忽视了对农业领域的偏倚。当前我国重点开展的碳金融领域尚局限于化工、能源等产业, 而与农业相关的生物质能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农业碳金融, 农业CDM项目亦有边缘化趋势, 使得碳金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 在碳排放市场上我国较为被动, 议价能力较弱。尽管我国的排放权最大, 但在碳排放权交易整体产业链上我国仍处于最低端, 中国企业出售碳排放权后无需承担任何风险, 所有损失均由买家承担, 企业的谈判时经验不足, 国外制定碳减排标准, 等等, 都削弱了我国的议价能力。第三, 城市加快了向农村转移工业污染的步伐, 这违背了农业碳金融的发展初衷。近年来各大城市为了缓解环境压力, 在牺牲农村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转移工业污染, 使农业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四、促进碳金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潜力的有关对策

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刻, 我国迫切需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碳金融发展道路。首先要理顺农业经济中政府、金融服务机构及企业间的关系, 而后才能确定农业碳金融基础制度及目标。具体来说,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破解我国农业碳金融发展难题:一是政府方面。加强对农业碳金融的政策倾斜, 支持农业CDM项目实施, 依据各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健全气候有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农业碳金融, 普及有关金融与低碳项目知识, 转变农民的旧观念, 改良农业生产技术, 增强企业环保使命感;全方位、多元化培育农业碳金融人才, 使其既懂农业生产技术, 又能实际运作碳金融;成立专门的农业碳金融服务机构, 为农业碳金融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吸取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先进国家的经验, 加强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二是涉农企业方面。积极应对挑战开展农业碳金融项目, 抢占农业低碳机遇, 应用碳减排技术, 建立适应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结合农业特殊性, 深入分析农业低碳项目的碳减排成本效益, 合理确定碳排放价值, 力争农业碳排放定价权;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及工具, 有针对性地借鉴发达国家农业风险管理经验, 强化我国农业风险管理, 促进农业碳金融的顺利运转, 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如何运用碳金融手段来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加以妥善解决, 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意义重大。本文对碳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 希望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与创新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同时, 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与其他行业的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碳金融,农业经济发展,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艳等:低碳农业与碳金融良性互动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11 (6) .

经济潜力分析 篇8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了战略内涵、产业分析和出口贸易等领域。胡鞍钢等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内涵、如何定位以及实现途径。郭爱君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区位的依托下,运用产业空间布局理论模式,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济体的优势产业。董锁成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区情特色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模式。黄伟新等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此外,在贸易潜力的研究方法上,引力模型是国际贸易领域中较成熟的一种方法。引力模型最早是被Tinbergen和Poyhonen 2位经济学家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中。盛斌等[1]借助于引力模型,从总量和部门2个角度,估算了中国与40个主要伙伴国的出口潜力。赵雨霖等[2]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吴丹[3]则通过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之间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贸易潜力的预测。然而,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经济体双边贸易时,也存在不足之处:Kang等指出在用OLS方法估计传统引力模型时,因为很多贸易量是由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从而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差。Armstrong提出传统引力模型是在无摩擦贸易,或用冰山成本代替贸易阻力的假定上展开的。且在实证分析过程中,传统引力模型仅考虑了部分易于测量的因素,许多难以测量的因素均被列入了随机扰动项中。从而会引起贸易潜力的估计偏差。而面板数据能缓解贸易阻力问题,可以在贸易阻力不随时间变化的假定下,在回归中将其剔除。

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已被纳入国际贸易领域研究框架,但鲜有文献将其作为整体,定量分析经济体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且在分析经济体的双边贸易潜力时,众多学者往往采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加以实证研究。随着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发展,其所存在的不足日益显现。传统引力模型估算出的贸易潜力只是各种决定贸易因素的平均值,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潜力,且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没有全面地考虑贸易阻力因素,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差。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引力模型存在的缺陷。将贸易阻力进行单独处理,充分考虑限制或促进贸易因素对贸易潜力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经济体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方向,进一步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效率,提升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1 模型引入及设定

1.1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Meeusen等以及Battese、Corra发表的3篇关于随机前沿分析(SFA)的论文标志着随机前沿方法的诞生。这3篇论文在生产前沿模型中采用了复合残差项。随机前沿分析(SFA)起初主要研究生产最优化和技术效率问题。其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是有关于复合扰动项的随机边界模型。该模型将残差项分为捕捉生产非效率的非负项、满足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系统残差项两部分。将随机扰动项ε分为v和u,v是随机误差项,表示企业在生产中不能控制的外界冲击,用于计算系统非效率。非负的技术无效项u,表示所有无法观测的非效率因素。通过估计u来分析企业的生产效率情况。模型为y=f(x,β)exp(v-u),其中:y为产出向量;x为投入向量;β为技术参数。

1.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的概念来自于牛顿物理学中的“引力法则”,即2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呈正比,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呈反比。F=GMm/r2。Tinbergen和Poyhonen指出两国贸易规模大小与其经济总量呈正相关,与其地理距离负相关。引力模型可以检验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也可以用来测算贸易潜力。

传统的引力模型:

其中:Xij为i国对j国的出口额;Yi为出口国i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Yj为进口国j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Yi/Popi为出口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Yj/Popj为进口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ij为两国之间的绝对距离;uij为随机误差项。

传统引力模型的贸易潜力估算方法是用引力模型测算出理想情况下的出口额,通过模拟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得出一国(地区)对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潜力状况。可分为贸易不足和过度贸易。然而,传统引力模型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拟合值只代表了贸易因素的平均效应,而且没有解决好贸易阻力问题。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只对部分因素进行了分析,很少考虑贸易阻力问题,许多难以测量的因素均被列入不可观测的随机扰动项中。这种将那些不可观测的、难以量化的或者是制度性的因素以及其他限制双边贸易的因素进入到模型的残差项的做法,导致了估算的贸易潜力出现偏差。

由于贸易规模可以看作国家间经济、地理、政治、制度等多重变量的函数,国家对在给定距离、经济规模和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以最小化的成本达到最大化的贸易规模(即产出),本质上与企业生产函数类似,那么用于分析生产效率的随机前沿方法自然可以被用来分析贸易效率。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参考谭秀杰[4]的研究方法,将随机前沿方法引入到引力模型中,来解决传统引力模型存在的问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特点是可以单独处理贸易阻力,贸易非效率项可以吸收那些限制或促进贸易的因素。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

其中:Tijt表示t期i国对j国实际的贸易额;Xijt是引力模型中影响贸易量因素,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等;β是参数向量;uijt则是贸易非效率效应;vijt是随机测量误差。同时,

贸易潜力表示为T*ijt=f(xijt,β)exp(vijt)。

T*ijt是贸易潜力,表示t期i国对j国贸易可能的最大值。

在贸易潜力的基础上,贸易效率表示为

TEijt为贸易效率,是实际贸易水平与贸易潜力的比值,通过贸易效率可判断样本国间贸易发展的水平和潜力:当uijt=0时,样本国间进行的是无摩擦贸易,不存在贸易非效率,那么,TEijt=1,实际贸易量与贸易潜力相等,贸易量达到最大;当uijt>0时,贸易阻力阻碍了贸易的发展,样本国间存在贸易非效率,此时TEijt∈(0,1),实际贸易量不及贸易潜力。

1.3 模型设定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水平的主要因素和贸易非效率项随时间变动的情况。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方程,依据模型估计出的贸易效率,来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

本文在传统引力模型基本变量的选择时,参照了盛斌、廖明中模型的设置,把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地理距离作为基本解释变量。同时,借鉴Armstong的模型,将边界和语言加入核心变量的考虑范围。

其中:Xijt表示t年i国和j国的双边贸易流量,即中国在t年和丝绸之路沿线j国的贸易情况。PGDPit、PGDPjt分别表示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人均GDP,即中国和沿线国家在t年的人均GDP。出口国的人均GDP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出口能力。因此,假定和双边贸易流量正相关。进口国的人均GDP表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口需求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所以,应与双边贸易流量正相关。GDPit、GDPjt分别表示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国的名义GDP反映出口国的出口能力和市场规模大小,经济规模越大,双边贸易量就越大。进口国的名义GDP反映的是进口国的进口需求能力,经济规模越大,对进口的需求越大,双边贸易流量就越大。DISij表示出口国与进口国的地理距离,通常代表运输成本的高低,与双边贸易流量负相关。借鉴鲁晓东等[5]对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设定,将引力模型中的经典解释变量以及语言、边界等因素视为贸易的自然决定因素。BORDij两国是否拥有共同边界,有,取值为1,否则,为0。LANGij表示两国是否拥有共同语言。虚拟变量WTO是根据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加入WTO的时间取值,从两国均加入世贸组织年份开始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胡鞍钢等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划分为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三段。由于重要节点国家和中国的贸易联系基本上能够反映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贸易联系状况。而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因此,基于王娜等[6]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国家的选取,本文从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中共选取了22个国家(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乌克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05—2013年。

双边贸易流量用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表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国的GDP和人均GDP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以2005年不变价美元计算。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采用各国首都的直线距离,利用http://www.timeanddate.com/worldclock/distance.html距离计算得到。语言和边界变量数据来自CEPII以及世界地图。WTO数据来自世界贸易组织。

2.2 模型检验与估计

首先,通过似然比检验法检验模型的设定:技术非效率的存在性检验;技术变化的存在性检验;是否引入边界变量的检验;是否引入语言变量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检验结论均拒绝不存在贸易非效率项和不存在技术变化的假设。说明存在贸易非效率项。同时,贸易非效率项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本文适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在似然比检验结果中发现,不能拒绝不引入边界变量和语言变量的假设,可能是因为“经济带”沿线国家均没有把汉语作为本国的第一语言,无法得出语言这一变量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而所选取的21个样本国家多数和中国没有共同边界,因此,边界变量也没有具体的研究意义。所以剔除原先假设的语言和边界变量,模型重新设定为

利用stata13.1软件,得到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η(eta)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表明贸易非效率项随时间而变化,也再次表明时变随机前沿模型适用性。且η系数为负,说明贸易非效率随时间增加,意味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效率随时间下降。分析引力模型的基本变量,进口国的GDP和地理距离均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进口国的GDP反映的是进口国的经济规模,说明双边的贸易流量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成正相关,表明中国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型特征,进口国的进口需求越大,潜在的进口能力越强,双边贸易额越大。同时,地理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边运输成本。从表2可知,地理距离变量的系数为负数,说明贸易流量与地理距离成负相关。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越大,表示双边的贸易成本越高,加大了贸易阻力,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开展。中国(出口国)的GDP和人均GDP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中国的人均收入越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越旺盛,越会刺激商品生产,从而生产者会生产更多的商品出口。从而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相比较而言,进口国的人均GDP和是否为WTO成员与双边贸易流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可能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大部分国家均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因此,对于这个虚拟变量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本文选取了进口国的GDP和人均GDP,在回归结果中发现人均GDP不显著,可能是因为GDP和人均GDP相比较,GDP代表的市场规模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应考虑提出进口国人均GDP这个变量。最后,γ(gamma)代表随机扰动项中贸易非效率项所占比重,时变模型中γ值为0.970 271 3,说明实际贸易水平远低于贸易潜力,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利用frontier4.1软件,通过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获得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效率的估计值,如表3所示

当贸易非效率存在时,TEijt∈(0,1),数值越高代表贸易效率越高,贸易潜力越小,数值越低说明贸易效率越低,贸易潜力越大。从整体来看,中国贸易效率的算术平均值0.423。表3数据显示,中国贸易效率较高的四国是伊朗、印度、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其中伊朗达到最高贸易效率值,为0.935。中国2005年与以上4个国家的贸易额占该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国贸易额的28.48%,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地位较低。高贸易效率说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人为贸易限制,即贸易阻力较小。从表中可以发现一个特征,与中国贸易效率较高的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关系良好。中国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阿富汗和亚美尼亚四国的贸易效率最低,分别为0.096、0.082、0.079、0.036,平均效率不足0.1。说明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贸易面临的人为阻力较大,当然也预示着中国与这些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贸易潜力较大。中国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和德国等剩余13国的贸易效率居中。

从地区分布看,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个国家分为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块进行分析。2005—2013年,亚洲、欧洲和非洲贸易效率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洲国家占据多数,然而与欧洲、非洲相比,贸易效率平均值为最低。从柱形图中可以看出,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贸易效率从2005年开始,逐年上升。反映了中国和国际市场较好的贸易环境。2005—2013年,非洲贸易效率值远远超过欧洲、亚洲两大洲。于中国而言,非洲市场具有较大的贸易潜力,政府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时,应考虑非洲这个贸易市场。当然,从数据中发现,欧洲的贸易效率值也远高于亚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应走出亚洲这个市场,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向欧洲,非洲。

3 结论与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是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互通。本文采用了时变衰减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以及贸易效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高度依赖于出口国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GDP),同时,地理距离仍是双边贸易的主要阻力,而制度变量中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双边贸易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第二,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效率值的排序,中国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效率较高。按洲别分,可以发现亚洲的贸易效率值最低,非洲的贸易效率值最高。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贸易效率值从2005年开始,逐年增加。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高度依赖于国外经济规模,不利的外部冲击会对中国出口需求产生疲软。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扶持我国出口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注重产业升级。同时,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不要局限于亚洲市场。当然,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拓宽国内市场,拉动内需,这样就不易受国外市场的变动,对于整个国际贸易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欧洲和非洲具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认识人为贸易阻力因素对中国贸易潜力的影响。同时,在“一带一路”这样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发挥领导作用,继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强化与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稳步推进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政策,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注重金融的风险防范合作。

参考文献

[1]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3-12.

[2]赵雨霖,林光华.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69-77.

[3]吴丹.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与潜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5):32-36+42.

[4]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3-12.

[5]鲁晓东,赵奇伟.中国的出口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21-35.

[6]王娜,陈兴鹏,张子龙,等.“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联系网络结构研究:基于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的社会网络分析[J].西部论坛,2015(3):55-65.

[7]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2013(11):60-65.

[8]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2014(3):74-83.

[9]陶长琪,王志平.随机前沿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148-161.

[10]TINBERGEN J.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M].New York: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80-85.

经济潜力分析 篇9

外国直接投资 (FDI)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探索阶段的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市和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同时也是成都在新时期面临的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此新的历史发展大背景下, 通过分析FDI对中国与成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潜力,提出对中国以及成都地区引进F D I有用的意见与建议。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国外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FDI对东道国产业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跨国直接投资通过提供就业、资本流入以及对本土企业产生溢出效应,能够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这一观点,已达成广泛共识 (Acs et al., 2006;Blomstrom&Kokko, 1998)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与转型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Blomstrom&Kokko, 1998;Haddad&Harrison, 1993;Nevin&Siotis, 1996) 。但同时外国直接投资也会对东道国产生消积影响。外国分司可能会通过生产差异性产品与能够带来价格下降的技术创新而侵占当地企业的一部份市场份额即产生“挤出效应” (Aitken and Harrison, 1999) 。另外最近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消极溢出效应的存在 (Haddad and Harrison, 1991;Singh, 1992;Aitken and Harrison, 1999) 。尽管如此,大多数国外经济学家还是认为FDI的利大于弊。

国内关于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还有形成一定的学术系统,各学者观点冲突,争鸣性较强。在定性分析方面,江小涓(2002)通过论证外资对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贡献,得出外资的进入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而罗长远(2005)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提出FDI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不在于它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而在于它对中国生产效率的提升;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作用渠道是,带动了中国国内的自身投资,但是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国有部门的投资来实现的。周春应、王波(2006)应用实证分析证明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FDI直接推动了中国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国内资本的形成,并对我国对外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指出FDI对我国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并对我国就业产生了负效应。杜江(2002)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发现FDI对资本形成和积累具有积极的作用, 推动了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 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及“外国直接投资潜力指数”的引入

从现有文献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外商对华投资的总体情况出发,分析其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少有人研究FDI对中国单个地区的贡献度以及未来吸纳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潜力。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并创造性地构建“外国直接投资潜力指数”,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成都地区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外国直接投资潜力指数”是基于分析一国或一个地区吸纳外国直接投资的未来发展潜力的需要而提出的,其基本假设是GDP对F D I的短期弹性会逐渐趋于长期弹性;测算方法是:(长期弹性-短期弹性)/长期弹性。从实际情况分析可得出:虽然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是随着FDI进入而逐步显现出来的。

所以,在引入外国直接投资初期,FDI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较小,外国直接投资潜力指数较大。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FDI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即短期弹性逐渐增大,FDI投资潜力指数相应会随之减小。当短期弹性等于该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弹性时,FDI的投资潜力指数在数值上则表现为为0,此时增加FDI投资额对GDP增长的贡献很小,政府此时应该特别注重FDI的提升及其对本国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

四、实证分析

1、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主要变量说明:GDP是以人民币计的当年国内生产总值,FDI是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为消除异方差,该模型采用上述变量的对数进行具体模型的建立。由Eviws软件得出FDI与GDP两变量都是非平稳的,所以本文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改进与补充。基于Granger定理建立如下模型:

(1)首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表1是使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对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时间序列△2lnGDP与△2 lnFDI在1%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因此lnGDP与lnFDI都是2阶单整的。(见表1)各变量单位根检验

适合的检验模型:

注:(C, T, K)分析表示有无截距项、有无时间趋势以及滞后几阶。其中N表示无截距项或无趋势项,Y表示有截距项或无趋势项,数字0表示无滞后变量,1表示滞后一阶。本模型采用数据都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

(2)表1表示变量符合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于是根据Engle-Granger两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由于两变量存在较强的一阶相关性,考虑加入适当的滞后项,得:

自相关性消除,因此可初步认为是lnGDP与lnFDI的长期稳定关系。对残差项作A D F检验,检验模型为:

ADF=-3.9926,而5%的临界值为-1.9614, 1%的临界值为-2.7057,由于ADF小于1%的临界值,所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即et~I (0) ,因此lnGDP与ln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将et作为非均衡误差项进入误差修正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系数为负,调整方向符合误差修正机制。lnGDP关于lnFDI的弹性可分为长期弹性与短期弹性。由2.1式可知lnGDP关于lnFDI的长期弹性: (0.0849-0.0871) / (1+0.3234-1.3307) =0.3014,由3.1式可知lnGDP关于lnFDI的短期弹性:0.115。

(4)检验与预测

由2.1式给出的长期均衡点的偏差: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知2006年实际GDP (GDP2006) 为210665亿元, 相对误差为 (210665-206081.4) /210665=2.s176%

(5)由上述结果可得外国直接投资潜力指数=(0.3014-0.115) /0.3014=61.8%。

2、成都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对成都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1)由于成都地区数据不完全,只有1998-2005年数据,且采用简单回归模型得出的结果相当不错,所以先对成都地区lnGDP与lnFDI的关系作简单回归模型:

初步认为是lnGDP与lnFDI的长期稳定关系

(2)为求出其短期弹性,建立一个差分模型,由于存在一阶相关,加入适当的滞后变量后,得出:

于是也可由以上两式得出成都地区lnGDP关于lnFDI的长期弹性:0.594;lnGDP关于lnFDI的短期弹性:0.0786

(3)由上述结果可得出成都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潜力指数=(0.594-0.0786)/0.594=86.77%

五、结论

FDI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能很好地解释跨区域经济运行的显著差异,这也为中国整体经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政策依据 (Berthélemy and Démurger, 2000;Zhang and Felmingham, 2002)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结合中国整体经济与成都市区域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FDI与GDP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无论是在中国整体经济与成都区域经济中,FDI与GDP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GDP增长对FDI的增长有显著依赖性。

2、由lnGDP关于lnFDI的长期弹性与短期弹性来看,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与成都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的依赖性都是显著的。说明目前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整体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仍旧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3、从长期来看,FDI对成都地区经济比对中国整体经济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同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对FDI的长期弹性的比较得出,成都地区lnGDP关于lnFDI的长期弹性大于中国整体经济的l n G D P关于lnFDI的长期弹性。这一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1987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国家大部分投资,这部分投资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对而言西部地区资金较为短缺,对资金引入的需求较大(花俊,顾朝林,庄林德,2001),所以外国直接投资对成都地区经济的促时作用就会大于国内平均水平,表现在该模型中就是其长期弹性大于中国整体经济的lnGDP关于lnFDI的长期弹性。

4、从“外国直接投资潜力指数”分析来看,成都地区该指数为86.77%>61.8%,说明外国直接投资在成都地区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所以成都市政府应该创造更加开放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填补成都经济快速发展对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的需求,一方面尽可能引进更多拥有高新技术、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技术转让型外国直接投资,充分重视外国直接投资的经济利益,尤其是长远经济利益,要加大制度“供给”,加强与外国直接投资交易成本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政府观念和提高运行效率(杜江,蒋瑛,董天伟,2004),尤其是要注重提高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成都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和差分模型, 并创造性地构建“外国直接投资潜力指数”, 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成都地区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FDI,经济增长,FDI发展潜力指数

参考文献

[1]、马明申.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国际贸易问题, 2007 (4) :92-99

[2]、花俊, 顾朝林, 庄林德.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地理, 2001 (11) :696-698

[3]、周春应, 王波.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 (3) :8-16

[4]、张洪峰.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咨询, 2006 (5) :30-31

[5]、杜江.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 2002 (8) :27-30

[6]、杜江, 蒋瑛, 董天伟.外国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四川大学学报, 2004 (2) :27-31

[7]、Aitken, B.J.and A.E.Harrison (1999) ‘, 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Venezuel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 605-18

[8]、Singh, R.Government Introduced Price Distortion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Twenty Nine Developing Countries[J].Public Choice, 1992. (73) :83-99.

[9]、Haddad, M and Harrison, A.1991.Are There Dynamic Externalities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Evidence for Morocco, Industry and Energy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No.48,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pp.1-28.

经济潜力分析 篇10

关键词:污水源热泵系统,技术经济性,应用潜力

污水源热泵是一种水源热泵, 其主要的优点是水的热容量大、设备传热性能好、水温比较稳定, 城市污水是一种优良的低温余热源, 水温在整个采暖期波动不大, 对水/空气热泵或水/水热泵而言, 是一种理想的低温热源。

一热泵的热源选择与污水热源的特点

污水源热泵技术主要是利用城市污水作为冷热源, 通过热泵压缩系统将污水中的低位热能转化成为可再生高位清洁能源, 以此来作为建筑物进行制冷供暖与提供生活用水。城市污水是不可多得的热泵冷热源, 它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这种温度特性使得污水源热泵比传统采暖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城市污水具备水量大, 水温冬暖夏凉, 受气候影响小等特点, 与太阳能和空气相比, 城市污水全年的水温变化幅度小。冬季严寒地区污水温度也在12℃—16℃, 长江流域污水温度维持在14℃—18℃;夏天, 污水温度在22℃至25℃, 又比日常气温低了10℃, 因而, 可在全年获得相对比较稳定的水温, 可作为稳定的热源。

污水热源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其是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污水源一般是城市原生污水, 其来源相对比较稳定, 不受时间和季节的影响, 水量也基本恒定, 只要温度合适, 将是良好的热源。其次, 运行稳定可靠, 城市原生污水的水体温度不受时间和季节的影响, 一年四季相对都比较稳定, 这就使热泵机组能更加稳定、可靠的运行, 同时也使得系统更加的高效、经济。再者, 污水源热泵机组可以建造在居民区内, 采用城市原生污水作为热泵热源进行工作, 机组运行时没有燃烧, 没有任何污染, 也没有废弃物, 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场地, 环境效益显著, 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与常规热泵和空调系统相比, 其消耗的电能更少, 而发电时消耗一次能源, 而且会排放一些污染物、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等。

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构成形式

根据系统采用污水源, 可以将其分为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一级污水源热泵系统和二级污水源热泵系统;根据热泵换热设备是否与污水直接接触可分为直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和间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在高温的夏季, 通过热循环而将建筑内热量传递到污水源内, 而在寒冷的冬季通过热循环将污水源内能量提取到建筑物内, 但由于污水特殊的水质的缘故, 系统内应添加特殊设备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由于污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因此在系统换热器前应加装自动式过滤器和反洗装置, 在运行过程中仍有可能存在较大悬浮物堵塞交换器, 所以, 要定期对其进行清理;整个污水系统的管路设计应遵循管路平直、阀门少的原则, 在自流管的进口和端头分别安装闸阀和法兰盲板以便于检修和清洗;潜水泵的选择应设置相应的潜水池, 并应从压水干管接出一根支管并伸到集水池底部, 运行过程中应定期开启以将浮渣冲起并用水泵冲走;由于污水的黏性及对换热地面的污染, 为保证一定传热系数而提高管内流速, 要对封头部位的结构进行特殊的处理;为避免污水内大体积悬浮物进入壳管式换热器, 应该对其进行预处理, 将内部大尺度污物去除, 以保证换热器的正常工作。

三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

当前, 国内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 污水的排放相对集中, 该现状为污水源热泵的利用提供了保证, 资料显示给600万吨污水降温3℃, 则可获得相当于燃烧60万吨煤所产生的热量, 所以, 其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该系统以城市污水为冷热源, 无需消耗燃煤、燃油等一次性能源, 运行过程中中无烟气粉尘、废液、废渣等污染物质, 这种性能可在很大条件下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地面环境。与其它供热设备相比, 污水源热泵有很多的优势:我国年污水排放量达464亿m3, 与燃煤、燃油、燃气等锅炉房系统相比, 节省用煤量0.33亿吨。以全国年总能耗30亿吨标煤来计算, 达到了1.1%, 若按暖通空调的一次能源消耗量10亿吨标煤计算, 达3.3%, 同时每年可减少排放量达72万吨。另外, 污水源热泵系统将污水热能连同热泵机组本身产生热能一并转移到室内, 能效比高达4.5-6.0, 能源利用率是电采暖的3-4倍, 夏季冷凝温度低, 比传统中央空调节省30﹪-40﹪的运行费用, 且污水源热泵系统无需设冷却塔, 利用的是城市原生污水, 节约了大量水资源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清洁型能源。

四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潜力

随着能源和环境的问题日益加重, 在满足人们健康、舒适要求的前提下, 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降低能耗已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 污水源热泵技术将成为既节能又环保及舒适卫生的最为活跃和最为有效的供暖供冷方式。面对全球性的能源短缺问题, 我国政府对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高度重视, 在鼓励和推广原生污水源热泵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已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 地质状况错综复杂, 全面推广应用污水源热泵技术还需要对许多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在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使用以污水作为热源的热泵系统来代替传统的燃油气炉是一种可行的节能改造方案, 也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结束语

污水源热泵系统技术的应用,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于环境的污染, 也节省了很多其他的能源的应用, 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朝旭.污水源热泵应用关键技术浅析[J].通用机械.2009 (07) :28-34

[2]李宾, 郭振华, 耿亮.污水源热泵节能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2 (04) :112-118

[3]王晓东, 赵力, 李育红.污水源热泵制热工况的实际运行特性分析[J].暖通空调.2008 (01) :36-42

[4]宋建华, 张建国, 陈永昌.污水源热泵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7 (07) :47-52

上一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下一篇:进行作文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