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2024-06-27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精选十篇)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篇1

一、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一) 硬件设施:

对于很多大型企业在内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来说是比较优秀的, 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这种硬件设施建设的成本较高, 并不能达到应有的覆盖率, 很多中小企业的计算机, 在工作的环境里只能作为一种数据收集工具使用而已, 根本没有利用到计算机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局域网的存在,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要求就是要做到一种相对范围之内的共享与交流。而中小企业很多情况下计算机甚至连打印共享都做不到, 也无法带给影响企业决策的管理信息流和生产信息流。

(二) 软件设施:

一套良好地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 基本的初期投资都需要在几十万以上, 再加上后期控制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功能的不断完善, 甚至能达到几百万人民币以上,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这种负担是无法承担的, 这同样也让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应用得到了限制。

(三) 对于管理信息的认知:

对于国内来说, 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并不了解管理信息的概念, 更谈不上知晓信息资源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目前的情况良好, 企业领导就已经很满足了, 并不会去观察未来企业所面临的潜在危机与不足。只看到现在的投资过多, 所以不去建设集成式的信息管理系统, 只投入部分精力与资金, 去建立基本的单项信息管理。

二、目前企业信息管理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 中小企业无法找到专业性的人才:

在很多中小企业配置了IT设备与专业的管理软件后, 就认为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完成了, 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它与企业整个业务流程和各个部门息息相关, 需要根据大量的基础工作来建立自己的管理方案, 这种基础建设必须要有专业化的技术人才与精通经济管理的人才互相配合, 才能达成统一,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

(二) 中小企业薄弱的管理基础:

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 而薄弱的管理基础并不能支持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在规范的管理基础之上, 而我国中小企业基础管理达不到科学化、合理化的状态, 也成为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障碍。

(三)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计算机病毒、软件漏洞、人为破坏是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威胁。而中小企业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之后, 因为花费了很大的投入, 所以一旦系统受到破坏, 企业对于系统的依赖性就会导致企业严重损失, 而这种威胁无法避免, 所以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四) 政府的扶持与指导:

我国一直十分支持与重视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化, 但是这种新兴产物, 政府无法对中小企业做出有效的指导。一方面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高投入让中小企业难以负担, 另一方面又担心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所建立起来的管理系统存在缺陷, 会造成原本良好的经营模式发生严重动荡。所以政府应该组织引导中小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指导与软件选择, 并且帮助中小企业在具体实施情况下的完美建设。

三、中小企业如何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一)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在大方向上要有统一规划, 具体细节要严守把关, 实际操作要落实到位。对于日益复杂市场环境, 要充分考虑到信息管理系统的扩展功能和可维护性, 对软件内部的柔性变化提出细致的要求。要本着从上到下, 从内到外, 从简到繁, 先做到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在寻求外部企业的相互关联。

(二) 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要根据问题分析方法,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管理规范, 所以企业的决策可以借鉴信息管理系统, 但不是盲目依赖, 因为伴随着全球化的改革过程, 市场环境剧烈变化, 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管理系统只能提供历史数据, 因此企业的决策者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参考历史的可靠数据, 进行未来企业发展方向的具体决策。

(三) 借鉴参考优秀的管理系统经验:

在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的管理情况都十分系统化, 中小企业虽然在规模上不及大型企业, 但是可以参考很多大型企业优秀的管理思路, 结合企业自身的状态, 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思路, 对于中小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会提供很多帮助, 当然在建设的过程中也不应该过于急躁, 要契合企业本身的概念, 不能过于激进, 在建设过程中把环节分的详细一些, 实际操作中更加细致, 这样对今后企业的发展才不会走弯路。

四、结语

目前社会即将步入信息化、全球化, 这使得中小系统为了面对即将到来的浪潮需要做好准备, 管理信息系统将帮助企业在未来复杂的市场环境中, 进行高水平的管理, 制定有效的决策。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适应潮流, 在对于未来的规划下, 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与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要将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放到首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对企业的战略思想、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决策者的决心与水平起到很大提高。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软件市场上优秀的、免费的开源软件, 以少量的投入来建设期初步的信息管理系统, 事实会证明, 企业在未来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下, 创造出巨大的收益, 在全球化的企业竞争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32-14.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33-45.

[3]杨涛, 张俊雄.论企业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J].情报科学, 2010 (2) .

[4]张明山.当前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若干障碍[J].南方经济, 2010 (4) .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篇2

由于信息管理专业的具体背景,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地位和发展方向非常模糊。例如,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发展偏向于计算机领域,并且正朝着计算机软件的专业发展,专业的背景已朝着经济和管理的方向发展。位置混乱隐藏了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潜在隐患。因此,信息系统专业自成立以来就没有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2.2信息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今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 高校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新时期下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现状

当今我国高校正在逐步加快信息化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高新的信息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优质的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以及不断壮大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不断取得较大的进步,这就促使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延伸,渗透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也构成增强我国高校在激烈竞争力中领先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可见,教育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已经得到全国各高校的重视和开展实施。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借助校园网络环境构建起来的,它通过方便、及时的在全校甚至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来发布信息、电子邮件等方式,形成无纸化办公系统,同时在学校的院、系和教务、学生管理、人事、财务、设备等各职能部门也纷纷建立起先进的信息和业务系统,这些管理系统的构建与使用,有效地利用了信息基础设备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

然而,在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其功能、层次、使用范围等上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主要可以归纳为:

(1)高校内规划和部署不统一。各部门子系统各自进行建设,因为各部门之间的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方式也存在不同。

(2)高校发展的层次不同。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起步及技术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信息化水平高低不齐。

(3)行政管理的影响。除了自身技术能力的制约,部分部门还需要使用由上级对口主管机构下派的信息管理系统,如财务、资产等管理系统。

因此,从当今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现状中可以看到,其臃肿的系统建设导致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教育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并且信息管理构建过于封闭,不论在子系统间相互信息流动上,还是信息内容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性等方面都出现很大不足,由此阻碍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重滞后也成为高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足原因

2.1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意识落后

意识建设是目前影响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发展的首要前提。当前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主要意识问题为:

(1)构建高校信息化管理偏向于行政化,官本位思想主导下变得“重形式轻效果,重成绩轻效益”。

(2)信息化管理构建中的信息化认识还尚浅。例如:学校在建立数字校园上,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要实现什么目标、达到何种效果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2.2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机制不健全

机构和体制问题是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发展的根本原因。

(1)机构职权划分不明确。网络中心理论责任和实际权限不相称,统筹全校的信息化建设无法有效的执行。目前高校里,网络中心往往身兼数职,任务加大使网络中心力量分散,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校园网的统一规划。另一方面高校内部,部分IT背景工作人员,在进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不依照统一规划进行,使得统一规划全校的信息化建设无法实现,进而使得采用不同技术的部门之间无法有效进行工作协调。

(2)保障体制建设不足。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除了统一规划全校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制度来进行保障。

2.3缺乏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

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标准不统一,是目前校内、校际间信息系统彼此不兼容, 信息孤岛严重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多个管理信息子系统的动态的集合,其实施过程是充满了变化的过程,因此,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今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类型主要有:成品外购型、自主研发型、按需定制型、外购加二次开发型、外购加部分定制型。这五种情况基本上包含了目前高校软件平台实施的典型做法,不同做法直接关系到项目的使用效果、资金成本、开发周期和技术要求等。

3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及其应对措施

3.1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1)统一规划,制定一套信息标准,归口一处统管

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诸多繁杂的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间还存在着各种关联和影响。因此,建设校园网软件平台时,一个全盘的考虑和统一的规划必不可少。首先要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指引方向和目标,然后出台一套公共信息标准,这样各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有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才能使不同部门的应用系統之间数据相互流通共享,同时还要制定应用系统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全局的数据字典,统一归口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公室协调管理。

(2)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研发,加强自身技术对伍建设

(3)加强协作,实现学校和专业软件公司的互利双赢

自主研发的代价太高,在具体实施和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中,要避免所有系统都由自主研发,即便是资金、技术实力都很强的高校。高校应建立起一套与企业的良性合(下转第72页)(上接第67页)作机构,将极大提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高效。

3.2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应对措施

通过结合现今的科学管理方式,在以后的发展上向新型的管理系统构建不断靠近,以此达到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因此,在构建高校管理系统上,提出以下几点进行参考:

(1)信息的管理系统构建要契合自身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技术人员应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特别订制,所以管理的效果与高校的需求是相互照应,实际的应用中,还要根据学校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

(2)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特别对于刚建立不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要不断根据学校的需求进行补充和修订,在监管措施上要及时实施,以此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系统。

(3)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管理工作中,应及时与科学的管理系统相结合,将科学的管理应用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提高管理的水平,使其更加规范、科学。

(4)强化管理者的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增加管理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提高办事效率。

(5)在高校的管理平台上要有强有力的系统平台做支撑,在管理层面上保证有效果,把科学的方法渗透到实际当中,为了保持实际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同时也要制定统一的标准。

(6)建立合法的实名认证,防止非法入侵,提高高校的信息管理安全。在软件运用方面也应注意它的兼容性,实现在不同的部门中应用,对于重要的数据要及时备份,防止在受到非法的入侵时,造成数据丢失。

(7)网络的访问管理上,应时刻保持警惕,保障其数据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要警惕黑客的攻击。应不定期地对其管理的系统进行维护,及时更新管理软件。

4总结

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是一个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首先要找到立足点,即以全校的高度上科学合理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注意最优化的外购和研发兼顾,使高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在一个最优化的水平上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石莲.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运用浅谈[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5).

[2] 魏蓉,常青青.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探讨[J].价值工程,2011(19).

[3] 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王仁高,徐鹏民.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0(01).

[5] 孙金凤.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03).

关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篇4

所谓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即是通过人、计算机等各个要素共同开展信息资源的收集、传输、保存、处理、应用与保护的一个整体性、统一性系统, 而且其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予所需信息资源, 有效协助企业管理者与各部门进行决策管理工作, 优化配置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 使资源利用率尽可能达到最大化, 减少企业库存量与资金占用比例, 增加企业的综合实力, 从而让企业管理逐渐步入科学化、合理化、信息化的管理道路, 让优秀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有效地结合, 不断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建设无疑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强企业的核心实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让企业基业始终保持常青状态。然而目前国内不少企业不断加大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力度, 却无法取得预期既定的实施效果与经济效益, 所以如何有效处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国内各大企业积极且迫切处理的管理任务。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有关对策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 企业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建设将势在必行, 可是当代企业应当如何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如何处理建设过程所面对的难题, 才能使系统更好地协助企业正常运营呢, 下文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在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认识方面。

随着信息化、科技化的快速发展, 企业领导者务必具备战略性理念与持续性思维, 务必要认识到全面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电子化必将是未来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可是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性质出发, 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购进一批批先进的电脑设备, 优化企业内部的办公软件。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要深入地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当中所起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作用。为此, 在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 企业领导者务必要起到带头作用, 和各个部门管理者共同组成协助小组, 全力地协助与配合系统建设人员的工作, 尽量把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建设工作归纳到日常流程当中。

2. 在企业定位方面。

企业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内部资源、价值观念、运营现状等企业实际信息在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面也起着较为关键的影响作用, 因此企业应当将这些信息资料提供给系统建设工作人员, 尽量减少出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 这是因为这种问题不但与企业经营初衷相违背,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为此, 企业只有清晰地定位, 明确地指出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管理模式、内部资源等信息, 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着这些信息资源, 才能科学有效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唯有企业做好精确的定位、人员做好深入的了解, 方能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清除多余的障碍、提供强有力的可循依据。

3. 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主体选择方面。

企业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普遍会选择企业自行开发建设或者外包两种方式, 而如果在资金、技术、人员方面较为有限的企业就需要把系统建设工作外包至开发商, 可这就代表着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均要交至给开发商落实。而这种系统开发方式很有可能会导致管理信息系统不适应企业实际的运营状态, 甚至是与企业发展需求相脱节。为此, 企业如果选择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外包, 就务必要认真、精细地选择具备一定资格且合适企业情况的开发商。必要时企业能够通过资质认证来选择最优、最合适的开发商, 除此以外, 企业还能够通过自行开发的方式来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但因为自行开发始终会面临着较大的且不可知的风险, 比如未知的建设费用等, 因此企业如果选择自行开发方法来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就务必要为之配置优秀的开发团队与先进的开发设备, 并要求系统开发人员加强和各个部门的联系交流, 结合部门实际需求制定系统, 从而让管理信息系统的每个模块都体现出良好的统一性、协调性、紧密性。

4. 在系统安全维护工作方面。

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频遭攻击与入侵事情不断出现, 这能够反映出企业过去有关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落实地不太到位、不太重视, 从而导致自身系统缺乏较为强硬的安全防范线。一旦系统被攻击成功, 必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与资源流失。为此, 企业务必要加大服务器、数据信息储存设备、网络交换器的安全防范力度, 选择使用认证资格较高、稳定性较好的安全防御软件与设备, 通过多个安全软件共同防护的方法来给管理信息系统增加多层安全, 对各个模块制定安全访问权限, 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为全体职工提供系统安全教育项目, 从而为系统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提供前提保证。

总而言之, 全面实现信息化必将成为企业维持生存的唯一选择, 而企业要进一步地构建、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就务必要深入地了解、研究、解决存在于系统建设过程的各种问题, 为系统的有效运行清除障碍, 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提供条件。

摘要:面对竞争愈演愈烈的信息时代, 企业普遍通过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来有效地配置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 舍弃原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将信息与创新元素渗透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中, 从而让整个企业管理全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信息性、时代性、有效性。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引进管理信息系统, 本文阐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况, 并立足于实况, 分析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所存在的不足与有关对策。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任云峰.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 (07)

[2]赵建军.牵住信息化中的“牛鼻子”——宁夏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之路[J].施工企业管理.2010 (02)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篇5

一、建设工程信息的特点

从建设项目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计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活动中,涉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以及众多参与部门和单位形成了大量的物化的材料—— 建设工程信息。从管理和其发挥作用的角度,可将这些信息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所谓静态信息,是指成果性、结论性信息,典型的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检验报告等,其更具有资料的性质,关系到能否为工程检查验收及日后的维护、改造、扩建提供足够的依据。所谓动态信息,是指阶段性、指令性的信息,典型的如发函,通知,投资、进度、质量瞬时值及其分析结论等,关系到工程进展各阶段的承上启下,关系到各个管理方的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决策与协调,对工程的成败至关重要。大量的信息需要有效管理。

建设工程信息除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外,一是内容构成的繁杂性。一项工程建设项目的完成往往是多部门、多专业、跨地区的综合成果。二是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从工程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计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涉及到诸如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各个单位或部门,在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和综合管理等方面。三是信息形成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使用维护阶段5个阶段。四是产生时间的延续性。随着整个工程的进展而逐渐产生,并一直延续到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阶段。五是信息类型和载体的多样性。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多个阶段均可能产生声、像、图、文、数据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以纸质材料、照片、胶片、磁带等形式存在。六是信息使用的频繁性。建设工程各阶段产生的信息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各个参与方、各个管理方面产生的信息都具有关联性。七是信息管理的规范性。必须以现行的有关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为基础,结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建设部门对工程技术资料的具体要求而开展。

二、传统的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的缺陷

传统的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以手工为主,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存在缺陷:(1)信息传递方面。由于工程管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众多,传统的方法如开会、发文等方式,信息传递的效率很低,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更显得十分困难。应该说大部分的问题,首先出在沟通方面;从一般意义上讲,业主对工程项目最关心的是进度、投资、质量和合同,其实,最首要的是信息的沟通问题。(2)信息加工方面。工程项目的有关进度、投资、质量、合同等数据,量大而且不停地在变化,手工操作难以及时汇总,使得参与各方往往感觉难于把握。工程的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量大而且一般以纸面的形式保存。往往随着工程的进展,很多宝贵的资料就不知丢到了哪里,有些资料是参与各方共同拥有和使用,因此参与者各方与后人都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3)信息使用方面。建筑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必然产生海量的信息,而各自为阵的局面必然产生信息孤岛,信息不能共享,自己调用查阅也十分不便,效率低下。

三、建设工程信息集成化管理的主要目标与要求

作为一个高效实用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必须要采用专业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并为各种信息提供一个共用的平台,同时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要求和规律,建立科学和规范的施工资料体系,以实现对工程建设过程所必须的处理的大量表格、数据及图表等的信息化处理。

具体来说,一是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建立了以业主、监理、承包商为实施主体,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的工程项目管理协作模式。二是为建设工程项目建立一个“户口簿”,应该是建设活动的历史真实记录,也应该是一个包含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信息的完整的记录。三是建立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满足对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让工程信息能够真正完整反映工程建设过程的真实情况,从而帮助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有关负责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四是设计更友好的使用界面,具备高度集成化、智能容错、智能帮助和基础表格数据自动导入,各种表格智能选择功能,将繁重、杂乱的资料编制、整理和查询工作变得简单、轻松和有序。同时,通过集成强大的数据汇总、统计和计算评定等功能,大大降低信息资料管理工作难度,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要求项目数据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中央项目数据库和各项部门分布数据库。五是通过采用 Internet 以及移动存储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料的网上或异地传输。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有效地组织,实现充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同时,为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备电子信箱,利用电子公告板、会议管理系统等共享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沟通。六是分别由业主、监理企业、承包商组建的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项目管理模式带有较大不确定性,工程项目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必须考虑这一管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在软件架构设计中,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系统具备足够的柔性,适应业务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建立可定义的组织结构和授权管理系统,是适应不同项目管理实施模式的基础。

四、建设工程信息集成化管理的主要功能特色

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新闻、公告、大事记、工程进展情况介绍、参建单位信息、天气预报和天气记录等,这些信息中大部分放到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页上,所有注册和非注册用户都不需登录即可查看,使全社会关心这个工程项目的人士都能方便实时地了解工程建设信息,吸引公众积极参于工程项目建设并避免各种各样的猜测谣传;工程质量:跟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质量信息,包括进场审核、质检质评、质量事故等信息,实时监控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将工程总体计划、标段计划与实际进度等进行实时统一比照,利用各类图表直观反映工程进展情况,达到跟踪控制工程进度的目的。工程费用跟踪概预算、资金申报、计量支付以及工程进展过程中的变更索赔事件,将工程概预算和实际工程费用进行实时对比,达到跟踪控制工程费用的目的。事件管理:建立“事件管理”模式,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流程化的事件用事件管理模式进行记录,事件相当于一个记录容器,可多级嵌套,每个事件及其子事件都可记录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并可单独设定查看操作权限,每个事件都可记录其从发生、发展到处理结束全过程的信息,较好地实现了信息的痕迹管理,方便信息纵向管理;文件管理基本函盖了主要用于办公自动化管理(OA),包括:收发文、文件报送、大事记、内部邮件等各种文件流转方式和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监理大纲、各类声像文件等的管理。其中内部邮件指利用系统用户帐号进行文件交流,利用它,不需任何E_mail帐号,不需任何其它邮件服务器,可在系统用户间极方便地实现私人文件流转交流。日程管理:包括会议管理和工作安排,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安排日常工作,记录日常事务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日常事务的信息痕迹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合同的跟踪管理,包括合同执行的进度、质量、费用和竣工资料跟踪管理,其中费用跟踪包括:概算管理、计量支付、竣工决算及审计跟踪,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痕迹管理。资产管理:本模块是基于Web的网上仓管系统,所有参建单位利用一套软件在统一网络平台下,系统地管理本单位的资料和财产,包括资产的入库、领用、借用、报废、赔偿及库存盘点平衡等,所有操作基于单据管理、均有单据记录,实现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网上仓库管理系统。系统管理主要应用于系统初始化、用户帐户新建删除、用户权限设定更改、密码维护等。

五、建设工程信息集成化系统设计

1、网络软件,在实现信息的远距实时共享的同时,又通过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方的每个使用者进行权限设置,精密划分(读、改和删)和描述(可见和不可见)不同用户使用权限;可追溯能力—— 运行日志;通过科学的数据信息库的结构,合理地对采集和经过加工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建立备份及灾难恢复机制等 3 项措施,实现档案资料管理和使用的安全。

2、实现数据统一集成管理。系统管理对象为工程建设各管理过程中参与各方产生的一切文档、图纸和相关数据,且兼容不同格式。

3、丰富的表格集成,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度自动化。系统集成了近千张各类表格,覆盖工程建设和管理各个阶段用表,由于基础数据库的存在,各种表格中的基本信息可从该库中自动导入。系统还集成了工程管理所必须的各种数据自动汇总、统计和可视图表自动生成功能,能实现诸如混凝土、砂浆等试验结果的自动计算判断与汇总,建筑物沉降曲线自动生成等。

4、历史数据回朔功能。项目进展过程中经常发生类似与设计变更、计划调整等事件,有时要记录这些变化的前后过程,为此在集成管理系统中设置了数据信息管理指针,详细记录历史情况和变化轨迹,以便日后进行历史追踪查询。由此使得集成管理系统具备了数据按工程进度回顾分析的能力。

5、系统可为系统中声、像、图、文、数据各种信息内部或两两相互间的内在关联关系(只有这种关系存在),为关联查询提供支持。

6、系统提供层次化直观查询功能—— 即“资料”查询直观巡航器(或称电子地图)。系统既可按目录形式归类和查询各类资料,又可按资料间存在的互联关系,建立其相互间的动态链接,构筑逻辑结构图式(或其它图式),实现了数据、图、文间的两两关联,查询时便可直观分层展开模式。“导航”资料查询,或相互交叉、关联查询。或通过鼠标点击关联点,能快速访问相关数据内容或转向相关的图纸和文档等。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篇6

一、地市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地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主要包括: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土地利用规划与耕地保护、土地交易、矿产资源管理以及窗口限时办公及业务流转、信息发布等。根据工作内容可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如下几大类:第一类,为适应业务流程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由窗口收件,地籍、用地、土地监察和矿产资源等进行业务流转管理;第二类,办公自动化系统所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管理维护的系统。该类系统能对各类业务属性和图形数据进行综合的管理维护,能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辅助办公,如征地服务系统、土地储备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第三类,进行信息综合提取、利用的系统。在前两类系统基础上进行信息综合提取,形成信息发布等,如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二、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系统的设计应有前瞻性,符合技术的发展潮流,系统同时要具有可扩充性,以便进一步发展和扩充,更好地满足应用。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GIS(地理信息系统)与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

现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中主要是针对空间信息,特别是针对地籍图及相关信息的管理,侧重点在空间图形数据管理或者在满足制图要求的层面上。要建立经济实用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要求,即建立一个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在技术实现上,要求空间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有机的结合,形成内部统一的系统,即GIS与OA实现一体化。

要实现GIS与OA的一体化,首先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平台,在数据管理上,最好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于统一的数据库系统之中,现有的大型商业化数据库系统都能实现图形与属性的统一管理。在开发工具和客户端GIS软件的选择上,采用流行的可视化开发软件和组件式GIS软件是实现GIS与OA一体化的理想工具。

(二)工作流技术

为了适应办公业务流程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调整,增加系统的灵活性,系统开发有必要采用工作流技术,开发工作流管理软件,达到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系统业务流程的管理和调整的目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业务流程的定义、监控与维护,动态表单的设计与调用,人员角色的定制与分配,业务字典常量的维护与管理等。采用工作流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系统应用的灵活性和系统开发的效率。

(三)多源信息管理技术

在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多源数据的问题。主要有多时空性数据、多尺度性数据、不同来源的数据和不同格式的数据。因此,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建设十分困难。系统应采用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技术,能够直接访问、导入和管理多种格式的数据。

(四)历史数据管理技术

在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历史数据,而历史数据对国土资源管理而言是必需的,而且其与现状数据存在某些继承与变更关系。对历史数据的管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例如在地籍管理中对历史宗地的处理,包括转让、分割、合并以及共用宗的管理是地籍信息系统的技术难题,国内的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方案。普遍比较认同的方案是:理论上,宗地是一个有生命的空间实体,宗地图形的创建到图形的变更,构成了宗地的生命周期。宗地图形的变更,意味着父宗地的消亡,子宗地的产生,父、子宗地分别存放在历史和现状宗地数据库中,父、子宗地关系是多对多关系,通过历史与现状宗地的关系表记录父、子宗地的关系和变更时间,由此可以回溯宗地的历史变化过程和任一时间点的宗地历史情况。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如系统中的点状、线状、面状要素处理,地理编码方案的一致性与元数据管理,数据的动态更新技术以及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等,这些技术都会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产生影响,需要充分考虑。

三、系统建设的整体思路及策略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地市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找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路子,确立正确的系统建设的思路。

(一)以需求为向导、以应用促发展、分步实施是系统建设的方法

整个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应用而展开的。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方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

结合地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是系统建设的有效方法。根据国土资源业务办理和管理的特点,可首先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其次充分利用已有的专业系统(如地籍管理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系统、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系统、土地利用详查系统、数字测图系统等等),充分利用和融合其数据资源,建立各业务管理子系统;最后建立各类信息发布和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二)数据及系统结构的总体规划是系统建设的基础

进行全面的数据总体规划和整体系统体系设计,是整个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是一种面向应用目标的设计,立足国家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把着眼点放在所有各项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工作所应用的数据上,建立明确的需求目标,逐层分解,逐层描述出国土资源管理业务过程和数据流程。endprint

只有建立在数据总体规划之上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才是一个可以有效实施的技术方案。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好的总体方案是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它可以减少建设过程中的人为决策失误,使分期建设的各个子系统,设计风格一致,相互之间有可集成性。

(三)标准化、规范化是系统建设必须遵守的原则

任何信息系统的建设首先都需要进行标准化研究,统一标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标准化。要规范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必须规范业务的操作规程,标准化业务中的表格、图表、图件等内容,形成《国土资源业务规范手册》,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化。严格执行国家和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建立系统建设中的术语、分类与编码、图式、数据字典、表结构、元数据、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等标准体系。

(四)开放式、组件式的软件平台选型是系统建设的策略

根据地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用于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有限的实际情况,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采用开放式平台;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少、业务管理面宽、各个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之间跨度大的特点,在软件开发上采用模块化、组件式设计,然后进行软件集成的策略,可以降低开发难度,实现分步实施的整体设想。但每个子系统的设计,必须建筑在整体数据规划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之上。

(五)自身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建设的保证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必须有相应的人才来支持,在整个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对自身人才的培养。一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他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是与先进办公能力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尽可能地把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同时,应该习惯使用计算机中的丰富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统计分析,使之服务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二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者,他们负责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系统的更新和数据的维护。只有做好对自身人才的培养,才能保证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建设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必由之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融现代管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GIS技木、数据库技术等多种应用技术为一身,代表了现代国土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未来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依托。为此,需要我们理顺思路,明确系统建设中的正确技术路线和正确建设方法,按照所确立的路线和方法进行系统建设。

建设工程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研究 篇7

建设项目中对于各个环节的活动信息都需要全面的掌控, 而范围管理、时间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融合在一起也构成了建设工程信息的全部。目前,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建设工程信息的内容中包括了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两部分内容, 其中静态信息主要是指成果性的、结论性的相关信息,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一些验收记录、材料检验报告等相关信息资料都属于静态信息, 其中静态信息的内容通常都是不变的, 对于工程检查验收以及如后的维护管理也都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左右。而动态信息主要是指一些具有阶段性的、时令性的相关信息, 比如发函、通知以及进度质量的顺时结论等, 这些信息内容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与管理方内部、内部和外部沟通、决策、协调也都能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设工程信息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来说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建设工程信息除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外, 也包括了一些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点:一是建设工程信息的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很多建设工程中大多都是由多专业、多部门来共同完成的, 因此其信息的构成也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二是信息是来源存在着广泛性的特点。工程项目中可信性的报告研究、决策以及施工设计等相关内容所涉及的内容都有着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三是建设工程信息的阶段性。建设工程在前期、中期以及后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信息, 而这也是信息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四是建设工程信息有着延续性的特点。建设工程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 前期所产生的信息也会一直延续到工程的后期竣工以及维护等阶段。五是建设工程信息的类型和载体的多样性。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步设计等相关内容都存在着一定的可存储性质, 而信息的类型也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的媒介来进行存储和使用。六是建设工程信息使用的频繁性。在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信息都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所有的信息资料也必须具有关联性。七是信息管理的规范性。信息管理需要参照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的规范以及标准作为基础, 同时也要保证以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整制度来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要求。

2 传统的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的缺陷

传统的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以手工为主, 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存在缺陷:

2.1 信息传递方面。

由于工程管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众多, 传统的方法如开会、发文等方式, 信息传递的效率很低, 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更显得十分困难。应该说大部分的问题, 首先出在沟通方面;从一般意义上讲, 业主对工程项目最关心的是进度、投资、质量和合同, 其实, 最首要的是信息的沟通问题。

2.2 信息加工方面。

工程项目的有关进度、投资、质量、合同等数据, 量大而且不停地在变化, 手工操作难以及时汇总, 使得参与各方往往感觉难于把握。工程的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 量大而且一般以纸面的形式保存。往往随着工程的进展, 很多宝贵的资料就不知丢到了哪里, 有些资料是参与各方共同拥有和使用, 因此参与者各方与后人都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 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

2.3 信息使用方面。

建筑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必然产生海量的信息, 而各自为阵的局面必然产生信息孤岛, 信息不能共享, 自己调用查阅也十分不便, 效率低下。

3 建设工程信息集成化管理的主要目标与要求

作为一个高效实用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必须要采用专业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 并为各种信息提供一个共用的平台, 同时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要求和规律, 建立科学和规范的施工资料体系, 以实现对工程建设过程所必须的处理的大量表格、数据及图表等的信息化处理。

具体来说, 一是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建立了以业主、监理、承包商为实施主体, 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的工程项目管理协作模式。

二是为建设工程项目建立一个“户口簿”, 应该是建设活动的历史真实记录, 也应该是一个包含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信息的完整的记录。

三是建立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 这样也能更好的做好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求, 让工程信息能够真正完整反映工程建设过程的真实情况, 从而帮助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有关负责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工程质量和进度, 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四是设计更友好的使用界面, 具备高度集成化、智能容错、智能帮助和基础表格数据自动导入, 各种表格智能选择功能, 将繁重、杂乱的资料编制、整理和查询工作变得简单、轻松和有序。同时, 通过集成强大的数据汇总、统计和计算评定等功能, 大大降低信息资料管理工作难度,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要求项目数据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中央项目数据库和各项部门分布数据库。

五是通过采用internet以及移动存储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料的网上或异地传输。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 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 进行有效地组织, 实现充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

4 主要功能特色

4.1 网络软件, 在实现信息的远距实时共享的同时, 又通过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方的每个使用者进行权限设置, 精密划分 (读、改和删) 和描述 (可见和不可见) 不同用户使用权限;

可追溯能力———运行日志;通过科学的数据信息库的结构, 合理地对采集和经过加工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建立备份及灾难恢复机制等3项措施, 实现档案资料管理和使用的安全。

4.2 实现数据统一集成管理。

系统管理对象为工程建设各管理过程中参与各方产生的一切文档、图纸和相关数据, 且兼容不同格式。

4.3 丰富的表格集成, 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度自动化。

本系统集成了近千张各类表格, 覆盖工程建设和管理各个阶段用表, 由于基础数据库的存在, 各种表格中的基本信息可从该库中自动导入。系统还集成了工程管理所必须的各种数据自动汇总、统计和可视图表自动生成功能, 能实现诸如混凝土、砂浆等试验结果的自动计算判断与汇总, 建筑物沉降曲线自动生成等。

5 关于建设工程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体会

5.1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要与工作流程重组结合, 如此项目才能获得成功。

5.2 从应用的情况来看, 建设工程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还应再细分、强化和扩充。

形成办公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以模块化结构面向市场, 实现定制化生产, 满足不同单位和部门不同层次和要求的需要。

摘要: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增多,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建设工程信息特点的分析来详细说明建设工程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 以供参考。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篇8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以组织战略竞优、提高收益和效率为目的,同时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操作。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组织加快产生效益的运作方式,管理者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在组织中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因此各级管理者渐渐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自己所在的部门或领域,形成了各类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事务繁杂,包括住宿管理、房源管理、设备设施的管理等,存在数据量大、内容多的特点,传统管理方式下需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数据很难做到准确、安全,也不利于数据的共享。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随着数字化校园和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不断普及,国内高校开始探索建设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如清华大学持续多年建设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天津大学的学生宿舍管理系统,一些成熟商业化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产品也纷纷涌现。

2 系统建设目标与现状

高校学生公寓的核心功能是住宿,住宿保障和日常管理服务是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部门共同的责任。随着高校在校人数的持续增加,学生公寓的住宿学生规模和房源规模也相应增加,在原有传统管理模式下,学生住宿分配和房源管理主要依靠工作人员手工操作和利用Excel表进行简单记录,每年的新生住宿分配往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时间完成,还存在床位重复分配、记录不准确等问题,更不能做到日常管理中实时准确的掌握房源和住宿数据状态。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即是为了提高住宿和房源管理的效率,实现住宿分配、住宿调整、退宿处理、住宿信息查询等的自动化管理,因此住宿管理和房源管理模块是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

具体实现过程中,因高校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不同,系统功能、数据结构及输入输出设计会有所不同。以新生住宿分配功能为例,有些高校采用逐一分配学生床位的传统形式,有些高校采用系统自动分配的形式,也有一些高校已实现了学生自主选房的功能。另外,随着MIS建设一些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在不断创新,多所高校已引入图形化呈现方式,实现了房源的图形化、可视化管理。

除了住宿和房源管理模块外,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会根据各高校业务重点融入其他管理模块,如设备设施管理、宿舍卫生管理、收费管理等模块,但由于当前国内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和业务重点存在较大差别,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存在非同一性的特点,各高校需根据自身需求量身打造适合的系统功能结构。近年来,许多高校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已经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较完备的系统体系结构,有效提高了学生住宿管理、房源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等核心业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例如清华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实现了住宿、房源、设备设施、卫生成绩、公寓违纪信息等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还通过与学校学籍信息库、校园一卡通数据库、门禁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与学校核心业务的数据共享。

3 建设问题分析

当前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提高了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效率,但建设过程中也逐渐凸显出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3.1“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孤岛”指的是高校信息化中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能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数字应用系统。它犹如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岛屿,信息难以相互融通,无法实现业务协作。“信息孤岛”的出现多是因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基本不交叉,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分别开展,未形成校级的信息资源共享策略而产生的结果。“信息孤岛”现象使高校部门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及时共享,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和正确性,严重影响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是信息化提升效率的重要瓶颈。随着数字化校园在国内高校的引入,近年来,各高校均在通过学校信息资源的整体规划的管理,尽力避免信息孤岛现象。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高校中建设起步较晚的业务系统,信息孤岛现象还较为普遍,学生学籍等基本信息都是通过系统导入的方式实现,信息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而系统产生的许多有效管理数据,如住宿信息、房源信息等数据,也仅用于学生公寓管理部门内部管理和决策使用,学校其他部门无法直接获取数据,大大限制了学生公寓信息系统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应发挥的作用。

3.2 功能设计与实际需求不尽相符

当前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盲目学习或照搬其他已有系统架构,忽视对本校公寓管理需求分析的情况,导致最终上线的系统不符合实际需求。甚至有些学校将购买商业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直接进行应用,而且不根据需要进行单位内部调整,系统使用者感受性差。

3.3 决策支持功能不够

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除了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外,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应该作为决策支持系统存在,目前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偏重作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支持性系统,把管理人员从繁重复杂的住宿数据计算、统计功能中解放出来,也使管理者能迅速、准备的查询房源和住宿等基本信息。但面对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存储记录的丰富信息,如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对管理和决策的支持,是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普遍需要探索或深入建设的功能。

3.4 未跟随组织发展变化而变化

因高校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的特点,公寓内一般很少有专职的信息系统建设或开发技术力量,持续跟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过程,所以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基本上采用委托开发方式或购买现有商业软件的方式实施,集中建设投入使用后即不再进行相应跟进。即使建设之初的需求度百分百匹配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随着高校业务发展和管理模式的转变,由于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未相应调整,信息系统与管理体制冲突问题普遍存在。

4 系统建设对策与建议

4.1 融入数字化校园建设

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是属于重要业务系统之一,应纳入学校信息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实现与学校其他系统数据共享和数据信息资源的集中规划和管理。如果高校尚未进行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应推动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体系,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对于已建成的系统,可以采用统一数据平台或集成技术进行融入,即前端有效利用学校建设的统一业务平台(即通过信息流将学校各部门的主要业务操作集成起来,如门户网站),通过接口开发技术实现与学校信息系统的集成;在后台利用数据共享机制或数据共享平台技术,实现与学校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和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隐患。可以实现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与学校学籍信息库的实施对接,减少数据更新和导入的工作量,确保学籍信息的实时准确,住宿信息、房源信息等数据,纳入学校核心管理数据资源体系,方便为学校管理和决策发挥的作用。

4.2 重视系统需求分析工作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其开发方法和过程必须遵循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要求。以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方法为例,应遵循如下开发过程:开发准备工作,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转换,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由于当前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内容、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不尽相同,所以需根据自身需要做详细的需求分析设计,形成详细的需求说明书,并在系统设计阶段继续细化,形成系统功能结构图、输入输出设计及数据存储设计等文件,以指导系统实施和程序实现,以确保开发的系统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4.3 重视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

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中含有学生住宿、宿舍卫生成绩、门禁刷卡记录、学生社区违纪等重要行为数据,是学校数据资源的重要构成,如对门禁刷卡记录的综合分析,可以掌握学生的作息规律信息。在系统建设时应重视数据积累和存储,如建设历史学生住宿信息数据库,对历史门禁刷卡信息进行妥善记录,为学生社区大数据积累资源,在功能设计时,重视数据分析及统计等报表的设计,包括建设直观的图形化报表,为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4.4 重视持续建设和系统维护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应重视系统运行与维护工作,建设过程应是持续性的。应定期对系统应用情况进行评价,检查系统是否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并根据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为解决部门缺乏专业技术力量的问题,建设过程中建议有效利用学校信息化技术中心等专业技术队伍进行技术指导。

摘要: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建设或引入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文章对照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分析国内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与问题,并为后续建设过程和改进方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生公寓,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干.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与E R P的区别与联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0 0 7,1 7(2 9):1 2 2-1 2 5.

[2]郭晓明,张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公共数据平台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 0 1 5(1 9):6 9-7 2

[3]蒋东兴,陈怀楚,郭大勇,等.大学资源计划理论探讨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 0 0 5(1 1):4-7.

[4]张强,高乐,狄坤.高校学生公寓信息化管理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 0 1 5,1 5(9 3):3 1 5-3 1 6.

电网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篇9

随着政治及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网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建成以交直流特高压网架为主体的电网架构, 大型输变电项目的相续核准, 意味着电网工程建设又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的到来。面对遍地开花式的工程建设大潮, 如何对工程建设的过程进行高效的管控, 是每一个决策者、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从某典型电网工程建设的事例出发, 化烦为简, 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电网工程建设中起的革新推进作用。

1需求分析

信息化管理系统指采用集成信息化管理手段对诸如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资本管理、产品管理等的业务进行全面控制, 从而进一步提供团队优化决策、结构、流程、规范、沟通、控制、时间、成本管理的手段, 最终以提升内在驱动力和运营效率为目标的管理系统。

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主要分项目前期和项目实施2大阶段。项目前期的基本工作内容主要是:电网系统的规划、工程选址、可行性研究、土地预用地审批、环境评价、维稳专题等相关支撑性文件的落实, 同时需要编制工程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等。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在上述支撑性文件落实后且项目经发改委核准后开展的相关工作, 包括工程设计 (同时设备招投标) 、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结算及工程投运。每个阶段的各项工作环环相扣, 即有串联工作的部分又有并联工作的部分, 且各项工作还有很多分支小项需要落实和处理。与常规工程相比, 电网工程建设专业性更强, 涉及专业更多, 需审批协调内容涉及各个部门渗透在各个环节, 且工程整体在策划-管理-设计-采购-施工等一条线上密不可分, 互相制约。此时, 为促进电网行业的产业化、标准化, 保持各重大工程的持续加速推进, 并在工程实践的各条线上严格管控进度及费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以某典型电网工程为例, 针对当前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任务繁重、文件办理流程长、过程繁琐及各专业衔接不紧的现状, 确定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 覆盖电网项目工作全过程, 界面友好, 操作简单。

(2) 具有能提取、整合各相关系统信息的集约化管理平台。

(3) 可通过流程化管理, 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作。

(4) 能反映各业务部门、各基层单位的分工情况。

(5) 各项业务处理透明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6) 能实现电网项目工期分析与预测。

2建设流程

规范从项目前期至工程结算各阶段节点流程、工期, 并将电网工程建设实际流程转换为管理系统的任务节点。以某220k V输变电工程为例, 将项目分为32个任务节点, 由于各任务节点所需前置条件不同, 部分任务存在先后关系, 需串联开展工作;部分任务节点存在同时开展的可鞥, 可并联开展工作。

对上述任务节点进行进一步梳理, 分析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及条件、串并联关系等, 以某220k V输变电工程为例, 绘制了电网工程任务全过程图 (见图1) , 条状部分为各任务节点合理工期。

3信息化管理

3.1系统构成

电网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包括建立以工程数据库为基础, 工程全过程管理为重点的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以管理数据库为基础, 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经营、生产计划、科技质量、综合办公和项目管理为重点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以工程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为数据源的、面向上级公司及本公司应用的数据仓库, 并为整个电网系统的集团层和社会层应用提供信息化成果。截至目前为止, 已基本建成企业集成管理系统, 实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的信息贯通:拓展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支撑总承包业务发展, 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夯实信息安全体系架构, 配合上级公司实现行业内信息系统的集成、共享和协同。以下笔者将着重就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在电网工程中的建设和应用进行介绍和分析。

3.2工程信息管理平台

3.2.1概述

工程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并分析各种数据信息, 实现工程信息的上下游在线共享, 对项目各任务节点进行有效跟踪、监督及全过程进度控制。

目前, 按照上级公司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已配置电网规划系统、电网前期管理系统、基建管控系统、ERP系统等。为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平台通过提取以上系统已发生的数据信息, 实现数据协同共享。

3.2.2明确项目流程, 实现建设全过程计划管理

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建设性质的电网项目流程不同。为此, 制定了9个管理系统标准项目模板。如500k V项目模板可分为500k V输变电项目模板、500k V扩建项目模板、500k V新建项目模板等, 规范了各标准项目的流程、节点工期、责任单位等。该系统一旦发现新项目后, 可根据配置的标准项目模板, 自动为新项目提供标准的项目流程、工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类型的项目自动匹配相应标准项目模板后, 管理系统根据项目投产时间, 自动编制项目从前期计划至竣工结算各任务节点的计划时间。项目实施过程中, 若出现某个工作节点提前或滞后情况, 该系统可根据实际进展, 自动重新编制后续节点的工作计划。

3.2.3实现电网项目建设工期的分析与预测

进行项目进展、项目统计、项目预测的分析, 以图形方式给出分析结果。项目进展分析实现对项目开展情况的查询及分析。通过查看各电网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实际开始时间、实际结束时间等, 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并对各项目节点工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展示。 项目统计分析提供各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延期情况的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主要以饼状图、柱状图、雷达图等方式展示。项目预测分析包括进展中项目预测分析及项目虚拟化预测分析。进展中项目分析允许以项目当前已完成的任务节点为起点, 对后续任务节点的工期进行模拟、推演;项目虚拟化预测分析则允许新建一个虚拟化项目, 并对项目各任务节点及工期进行模拟调整、推演。据此预测项目实际进度能否满足工期要求, 有利于实现项目按期投产。

3.2.4强化过程监控, 实时督办管理

根据管理系统设置的预警模型和监测的电网项目动态数据, 分析电网项目进度的提前、正常、延期情况, 分别以蓝、 黄、橙、红色区分显示, 并通过协同办公发送系统警报提示相应项目成员, 实现对输变电全过程各工作任务的实时监控与提醒。

3.3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3.3.1防篡改企业门户

截至目前为止, 公司内外网门户已建立了企业统一的认证中心, 实现了应用系统的单一登陆。根据上级公司的要求, 外网门户与上级公司的外网进行了链接, 并增加了集团要闻、企业文化、党政建设、社会责任、交流反馈等栏目。出于安全考虑, 公司对内外网实行了隔离, 同时增加了网页防篡改功能, 极大地提高了网站的安全性。

3.3.2统一通讯、邮件系统

企业邮件系统采用微软的EXCHANGE2007。

企业内统一沟通平台的建设。经易用性、经济性、二次开发集成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后, 公司最终选用了腾讯公司的企业即时通讯RTX产品, 进行了RTX与域帐户、邮件系统、综合管理系统任务、消息的集成, 已在企业全面推广使用。

3.3.3综合办公、电子签名

综合办公管理包括公文管理系统 (行政公文) , 工程公文管理、传真管理、会议管理、订餐管理、电话管理、车辆管理、内外门户信息发布管理等功能, 实现了日常行政管理事务的网络化协同办公模式。

工程公文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流转模式, 由项目经理按项目组进行文件分发管理, 同时兼顾职能部门的管理要求, 实现了文件的扁平化处理, 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文件的流转速度, 现工程收文已全面在系统中运行。

电子签名采用将个人签名图片与数字证书绑定, 生成个人电子签名样本文件的方式, 解决了企业办公地点不固定, 工程文件审签的难题。

3.3.4市场经营管理

企业市场经营管理已成为市场经营的工作平台, 形成了项目招投标管理、项目立项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合同管理等功能。

3.3.5人力资源管理

实现了员工基本信息的管理。

3.3.6财务管理

完成对薪酬管理子系统的升级, 具备网络化运行的条件 (目前出于安全性考虑, 仍以单机版方式使用) , 增加了奖金管理、报表自定义、权限管理、日志记录等功能。

3.3.7视频会议系统

建设了基于POLYCOM硬件和V2 CONFERENCE软件2套视频会议系统。

3.3.8工程数据库

利用中间数据交换层, 已初步实现了工程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的集成。通过对工程设计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之间的集成, 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生产之间快速协同的目标, 以及应用工程设计数据库为辅助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等。

3.3.9管理数据库

管理数据库目前主要分为系统管理数据库、市场经营数据库、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库、综合办公数据库、 科技质量管理数据库、档案管理数据库、信息技术管理数据库、 门户管理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已经统一至同一平台, 实现了管理数据库的集成共享。

4结语

电网工程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全程严格管控电网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 同时采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执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扁平化管理, 2者有效整合, 从政策及技术层间对电网工程建设的产业化、标准化起推动作用, 对电网建设者在工程总进度控制及总费用控制中的相关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项冠.施工项目如何进行信息化管理[N].建筑时报, 2014-04-28.

[2]张译戈, 刘冰冰.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 2010 (24) .

[3]刘欣.电网信息化管理开发及关键性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3 (15) .

[4]薛飞.武进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4.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篇10

1 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式

对油田管网三维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式上主要是通过底层开发或者利用三维可视软件进行的开发。在一般情况下底层开发的效率较高, 跨平台效果明显。但是代码量相对较大, 只能够通过开放数据格的方式进行开发应用。VC++和Open GL是典型的开发方式。三维可视化软件具有较强的模拟性, 能够更为逼真的展示出系统的功能特点。但是分析效果较差, 在导入三维模型的时候只能够模拟出三维场景中的导航和效果切换, GIS空间分析功能不明显。还有一种开发方式是利用组件进行的二次开发。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GIS分析功能, 能够为油田管网工作的开展提供显示、查询等功能。但是在可视化效果上较差。油田管网三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选择。

2 油田管网三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2.1 强化对数字油田的理解, 实现油田管网信息化发展

数字油田的实现需要通过技术与理论的创新实践, 构建主体发展目标。在三维信息管理系统技术上科学地开展油田管网工作。将获取到的信息数据通过三维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通过数据属性、图形特点开展双向检索, 查询出油田管网的全方位信息。为油田管网提供辅助性决策。

2.2 三维空间分析与架构的探索

通过对组件的优化组合进行三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更为快速精准的查找到管网信息。利用三维模拟技术统计数据, 分析空间功能, 这在现代化油田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混合架构设计将会实现油田管网信息数据与业务共享, 扩大三维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深度, 为油田管网工作开展制定可行性方案。油田管网工作由二维发展为三维, 这是油田管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趋势。油田管网可视化效果与动态化模型批量管理多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查询和数据管理的。利用Terra Explorer进行显示控件, 整合油田管网的空间能力, 对于判断故障和缓冲区狗将三维地形编辑具有重要意义。

2.3 组件通信与空间数据模型

三维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要进行及时的查询, 能够根据油田管网范围做好三维空间的处理工作。简单进行检测点查询的时候强化分析操作效果, 利用Terra Explorer和Arc GIS Engine进行组件信息的交换。空间数据模型要针对油田管网特点进行建设, 突出三维信息管理系统架构功能。根据空间数据结构组织系统性能的运转, 并且要强化空间数据的编辑效果。数据属性确定和编辑输出可以在显示窗中对不同的图像进行格式的转换。数据以Excel或者Word的形式进行二次开发。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系统的实用性。在集成油田管网业务之后, 需要在后期三维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模型维护, 保证混合结构下的运行成本能够降低, 并且推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在油田管网中的适用。

2.4 特色创新

Terra Explorer和Arc GIS Engine进行的组件优势整合, 能够将油田管网中的数据检测添加到系统当中, 并且实现动态化管理。组件优势整合在三维可视化、隐患预警等方面能够检测出油田管网完整性和验证质量。利用空间数据结构特点进行坐标存储, 既能够进行编辑修改, 同时也将会提升系统运行性能。系统特性在高级接口上开发出持久层, 将会解决系统适应性问题, 并且在数据和业务逻辑编辑中实现资源的共享。

3 结语

油田管网三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优化组件的作用, 实现对油田管网进行三维立体化管理。对于油田业务的开展具有集成化影响, 可视化效果将会进一步体现。工作人员将会发挥生产的辅助性功能。三维信息管理系统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点, 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推动油田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三维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油田管网中的数据属性和图形进行组织上的分析, 完成相应模型的存放, 并且实现对数据模型系统的动态化管理。不同的属性数据在进行中间件操作的时候在系统适应性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 要开展油田基础数据检测, 开展有效的维护与管理。

摘要:随着油田建设开发的持续深入, 对管网进行的建设管理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传统管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油田管理部门要构建三维信息管理系统, 这样能够更为完整的展现出油田管网复杂的空间关系, 对于提升油田安全生产, 高效完成任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对油田管网三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进行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油田管网,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春黎.基于三维GIS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安徽大学, 2015.

[2]惠立.基于skyline油田集输管网数字化与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 2011.

上一篇:农村环境保护法下一篇:不对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