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课外阅读

2024-06-18

小学的课外阅读(精选十篇)

小学的课外阅读 篇1

一、充实资源, 确保学生有书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首先要解决“书”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从源头抓起, 挤出资金添购新书, 为学校图书室增添新鲜血液。另外, 每个班级要建立“图书角”, 由班主任每周向学校借书若干册, 放入班级“图书角”。同时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 可以多捐, 并登记编号, 设专人保管, 互相借阅,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加强引导, 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培养:

1. 榜样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 对学生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学生介绍周恩来、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在习作训练中, 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 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故事激趣。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讲故事, 以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教师讲, 在讲到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戛然而止, 激起学生欲知详情想看原文的欲望。也可以叫学生讲, 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给予的魅力。还可以采用媒体讲这种声情并茂的朗读, 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 会把学生带入美妙的艺术境界, 从而引发阅读原著的欲望。

3. 课文延伸。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十分贴近生活, 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在语文课上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时, 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目,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学生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就介绍学生去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赤壁之战》、《将相和》等历史故事时, 就介绍学生去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名著。还可以充分利用与课文配套的扩展阅读, 让学生读儿歌、童话、科普知识、历史故事等。

4. 营造氛围。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可以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在教室里, 墙壁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教室里专辟介绍古今“名著一角”, 把学生喜欢的书摆在教室的图书角, 让学生随时可以翻阅。另外, 在图书角旁边摆放一盆小金鱼, 养一盆吊兰, 无形中增添了学生读书的情趣。

三、教给方法, 培养阅读习惯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 对于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 应精读;童话、故事一类, 可略读;报纸、信息资料就可以浏览。教给学生方法后, 还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 读中积累, 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让学生在读书时勾画出好词佳句, 边读边想, 记下心得体会, 日积月累, 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2. 保证时间, 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学校每天要安排20分钟的阅读时间组织学生看课外书, 并做好15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当做家庭作业来完成, 教师坚持检查监督。

3. 鼓励家长进行“亲子阅读”。

每周一向全班同学提供一篇文章, 让学生带回家在父母的指导下共同阅读, 反复讨论, 第二天与同桌合作在《班级采蜜集》上写上各自的体会, 最后全班交流心得。回家后再与家长交流学习成果, 达到亲子互动, 共同提升的目的。

4. 勤于动笔,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每周要求学生记两篇读书笔记, 记清所读的书名、主要内容, 摘录重要句段, 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 或给文字配上插图促进学生多读、多思、多积累。

四、开展活动, 展示读书成果

儿童的表现欲是天生的, 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被肯定。所以, 教师要搭建一个平台, 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 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1. 三分钟演讲。

每天上课前, 我安排1个学生上台演讲, 交流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人事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也可介绍一本好书, 简述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还可以说一句名言、谚语, 或背上一段优美句子等等。这样就极易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做一个有心人。

2. 召开读书交流会。

教师在开学初让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 摘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并对自己的摘录本进行编辑。每周利用课外阅读课开展一次展览, 让全班学生互相阅读, 互相评议, 交流读书的乐趣。这样, 把学生个体的读书行为变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读书交流活动有很多种, 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辩论赛等等。通过展览摘录, 定期交流, 触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3. 评比激励。

小学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妇孺皆知的。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课件,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所见。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老师,我家没有书可看。”“老师,我不知道买什么书好。”“老师,我忘了看。”——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屈指可数。针对此种现象我常常在思索 :在阅读教学中做些什么呢?寻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出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我不断的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低年级学生的思

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该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课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二、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小木偶的故事》,我就向学生介绍《小木偶奇遇记》《小木偶历险记》。学了《蟋蟀的住宅》,我就向学生介绍《昆虫记》〃〃〃〃〃〃经过一

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三、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示台”、“手抄报”、“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的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这么多的课外阅读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才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里我就针对怎样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谈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课内带课外

在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二、指导读书方法

利用“课外阅读”这一阵地,向学生系统的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天总阅读时间不

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掌握一般的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

3、领悟读书要求

(1)要“眼到、心到、手到“(2)要不懂就问,善于思考。(3)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4)要持之以恒。

三、指导写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

a、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语文课上常用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

b、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是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

3、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总之,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

小学的课外阅读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类型 指导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类型

1.积累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阅读任务是积累,这里的积累主要包括积累词语、词汇和句式,或者是文章中的一些常用修辞、写作方法等。积累性阅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果小学生把积累阅读做到位,那么他们以后的阅读或写作能力都会提高一个层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积累性阅读。

2.理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的年纪小,接触的新事物少,因此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就必须让他们多阅读。在小学阶段虽然有自然科学等科目,但是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很远,为了让学生提升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理解性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充实自己。

3.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美文的篇章是比较少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评价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甄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阅读一些评价性阅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像课外阅读《三个小金人》就是评价性阅读,它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因此,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消遣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主要是一种休息方式,它能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这类文章的时间和机会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更不会阅读这些,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这类阅读比较适合成年,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可以缓解压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1.以身示范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课下教师一般没有陪伴学生读书的时间,但是可以选择一些课上时间完成,比如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书,就是静静地看书,彼此不打扰。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就可以现场给予指导,如果学生的阅读比较顺畅就应该指导学生记录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只有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阅读、爱上课外阅读。

2.读书笔记法。读书笔记法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在读书笔记法中学生有三方面的内容要积累:一是积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指向理解性阅读材料,对于这类文章学生们记住主要的内容即可;二是积累优美的篇章、词句。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都比较弱,但是我们不能揠苗助长,而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三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常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确实是这样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如果看过一些文章而不写一写自己的心得,那么文章就白读了。

其实,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读书,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读书卡,从而规范学生的读书行为。我们举个例子看看读书卡的制作和应用。

有了这样一张读书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记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尝试。

3.阅读指导法。学习内容都是有法可循的,同样,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也是这样的。到了六年级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逐渐增加了一些议论性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阅读起来感觉很吃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时,首先要追根寻“理”。因为议论文的阅读着重点在于透过这个表面现象,探寻作者的真正意图,即作者从这个内容中引发出怎样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找到这个“理”,其次要延展悟“理”。要找寻到文章的“理”,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思绪从文本中延展开去,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并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积极思考汇总,加深对“理”的认识和感悟,并由此产生独特的感受,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才能抓住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4.读书活动法。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师应该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读书演讲、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板报展示、读书竞赛等。在课堂上,我常用的方法是故事法和朗读比赛,因为这两种方式容易控制,学生也容易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外阅读的成果,还拓宽了视野,真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刘志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李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实效 篇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 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然而在农村小学, 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极少, 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陈旧, 教学中“题海战术”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 不少学生无书可读, 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均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读大量书籍浪费时间, 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 教师强迫学生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 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 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 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从而扼杀了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 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 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大多数农村学生家庭条件差, 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 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 而且仅有班级图书角, 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 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 阅读量相对不足, 达不到预期效果。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 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 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 但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 受益不深, 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为了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我根据实际情况,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实践尝试, 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 获得了一些经验。

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积极阅读。而且, 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 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榜样激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奋力争先的心理。平时, 我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高尔基、毛泽东、老舍、叶圣陶、冰心;同时在班级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 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 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从而鼓励学生热爱书籍, 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活动激趣。我经常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 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学生能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比如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 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 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 摘录好词好句, 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 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 以课外促课内, 相得益彰, 体验收获的喜悦;比如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 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 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成果激趣。小学生课外阅读, 既渴望有所得, 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 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 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 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 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 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 使每个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供课外阅读的材料

家长配合。我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通常, 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 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阅读。选择读物要做到: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 阅读面要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 建立家庭书橱, 督促孩子读书, 检查读书情况, 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 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保证孩子有书读, 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学校完善。我充分挖掘学校各种有利的条件, 以保证学生有书可读。首先启动阅览室功效, 对室内的读物进行大量调整,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同时, 建议学校补充购买了一些新课标推荐的读物。其次,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因特网搜集大量的名家名篇、唐诗宋词、童话寓言、科普知识等, 建立相应的文件夹, 供学生进行电子阅览。

创新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在现实中, 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人意, 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 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 我主动和家长配合, 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让学生学会读书, 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实际教学中, 我做到:定书, 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 就一定要读完, 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定时, 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选择读书的时间, 不能想读就读, 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 同时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 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作为“自由阅读”时间;定量,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 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 我和家长经常提醒, 督促检查。

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 我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一读, 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利用工具书查阅, 弄懂了再读。划一划, 想一想。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 精彩片断, 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抄一抄, 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 摘抄好词好句, 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 还可以练练笔, 写下心得体会, 或者做一些迁移性练习。如演课本剧、改写、写片断、评价等。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 (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 和创新意识, “重视以点辐射, 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 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 还给学生,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 想一想, 问一问, 说一说, 做一做, 写一写, 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 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 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不仅能激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 锻炼语文能力。如: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 语文开心辞典, 成语典故, 巧接诗词, 名著导读, 读书心得交流, 读书笔记展评, 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 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使学生发现不足, 寻找差距, 从而促进内需,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切实提高阅读兴趣。

此外,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 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 让学生交流, 从课外阅读中获取最新的信息;召开“故事会”, 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 相互交流, 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 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能力。

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 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收获。一是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工作中我积极争取家长配合, 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为此, 我专门设置了表格, 请家长填写。二是建立了读书报告制度。每天抽出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 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 还能借同学之口, 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三是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能让老师了解到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 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 明确努力方向。

树立了“终生学习”的理念

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计划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不但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基本需要,也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素质。

二、活动口号: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三、活动措施: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提出打造书香校园的号召,也为了使班级每个孩子能读好书,好读书,让孩子们快乐地遨游在书海中,收获知识,欣赏美景,学会做人。特采取以下措施:

1、开学初,根据区教研室必读书目推荐精挑细选,列出符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

2、积极建设班级图书角,让孩子在课余暇闲时间,翻看好书,收获知识。

3、认真完成区推荐古诗文和校国学背诵任务。前者要求会背,会默,会运用,后者能够熟读成诵。利用国学课进行指导和检查。

4、利用每日早、中、晚三次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尽量向学生推荐对他们有帮助,能启迪心灵的书,读后及时写读后感,作好读书笔记。

5、分阶段召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谈感受,谈体会,说心得,交流读书方法及收获。

6、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在读过的书中找出各类题目,以各种形式,作为参赛内容,如可以设填空、问答、抢答、合作答等。以次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7、定期开展 “ 读书笔记展评”(草叶集)活动。以此来激励那些写笔记较差的学生。让全体同学参与进行比较找到与别人的差距。让各组组长共评,评出一、二、三等奖,在班上宣布,对优秀的读书笔记,推荐参加校里的读书笔记的展评。

8、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在读中交流,促使共同成长,共同收获。

9、开展“好书推介会”活动,让同学们把自己觉得好的书推荐介绍给其他同学,在推荐的过程中是自己对该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一些思考 篇6

关键词:阅读体验;阅读能力;阅读需要

崔峦先生曾说,推进儿童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如何开启阅读的大门,领着孩子们一起进入书籍的世界,去畅游、去体验、去感受、去闯更大的空间?我们可以思考一点:源源不断地寻找阅读的激活点。

一、丰富阅读体验,点燃阅读欲望

我们一直先着手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无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再往前思考一步,兴趣怎么来呢?有了快乐的体验,切身的感受,是否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所以,我认为当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自己首先要先读、先体验、先感受,然后再去点燃学生阅读的欲望。

1.利用故事巧设悬念。我坚持用语文课最后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故事。学生最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就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学生:“时间有限,故事情节较长,后面更精彩,如果你关心故事中的人物,想知道更精彩的内容,就去读这本书吧!”有时候,卖个关子,不仅促进了阅读,还管好了课堂纪律,因为读书就像看连续剧,表现不好不“播放”。

2.举办活动,你比我赛。形式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尽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对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开展故事会,表演课本剧;对于语言美的作品,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阅读兴趣。此外,还可以定期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分享读书的经验;制作课外阅读手抄报,将自己读书过程中学到的主要内容、精彩情节、优美词句、作者简介等等提炼到手抄报上,进行班级评选、展示等等,不管学生的目的是什么,他们都饶有兴致地走过了一段读书的路,或许路上的某处风景,就是某个学生阅读的激活点。

二、积累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就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还要会读。

1.课内得法、迁移课外。课标中指出要重视阅读方式、方法和实践。如,选读法、精读法、思读法等。我指导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品读感悟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迅速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如学习了《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了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昆虫,我们全班有目的地选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书。如此巩固阅读方法,就能提高阅读能力。

2.选择恰当,开卷有益。老师要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上下工夫。针对不同年段的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选读与他的年段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学习了课文《童年冬阳骆驼队》,我就向他们推荐了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为学生展示原著的精彩段落,改变学生课外阅读动漫化和幼儿化的现象,引导他们读经典、读名著。所以说,丰富的阅读内容,是阅读的另一个激活点。

3.指导方法,提高能力。(1)读书态度要积极,认真投入。我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这样才能内化阅读内容。(2)学会做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3)对于经典著作,提倡学生反复多读几遍,钻得深,悟得透,才能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妙语连珠。越读越会读,越会读越想读,应该是个不成文的规律吧。

三、创设阅读情境,营造乐读氛围

兴趣有了,方法多了,再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情境,形成氛围,他们也就不由地去读了。

1.充分利用图书角。我校给每个班每学期都配备了100本课外书,我制订了行之有效的班级图书管理条例,组织他们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的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2.上好课外阅读课。我校每周一节的阅览课,课前我都要布置好每次读书的目标,每一次阅读的关注点都不同,有时我要求关注所读书的故事情节,有时要求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有时又要关注作者的创作思路……这样每一次的阅览课学生都有一个小目标,带着目标有针对性地读书,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保证阅读时间。我努力做到作业少而精,为学生课外阅读留出空间。允许学生在课间或自习时阅读。每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定为“阅读时空”,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论、辩解、畅所欲言,当然,离不开的是老师的指导和总结,以此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老师为学生所做的这些,也可能小到一句话的理解,却会成为我几次提到的又一个阅读的激活点。

四、形成阅读习惯,成为生活需要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就容易自流。学得好不如教得好,会读的不如能读、能讲、能评论的,所以鼓励学生与人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我布置了“每天读书半小时,讲述感动一个人”的固定作业,对方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同学,并配合以教室墙面上的“读书专项争章台”实现精神奖励,这算作是我激发他们阅读点的另一条渠道吧。

“勤‘读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读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生如此,师亦如此!

参考文献:

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7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外阅读,指导学习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可塑性较强, 对他们进行全方位教育尤为重要, 语文阅读的作用突出, 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关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这一教育理念可以看出教育行业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文学修养, 提升自我思考能力。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实情况

1. 家长对于学生情况的忽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家长的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 父母开始早早筹划孩子的未来, 家长在工作了一天之后还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来监督孩子学习, 这种情况不仅大量地消耗了父母的精力, 更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压力, 也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对孩子的培养更是单方面的, 很难综合培养孩子的性格, 对个人兴趣以及学习习惯有着消极作用。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学生受到应试压力的影响, 学习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一种做法, 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残酷的应试教育更是剥夺了他们活泼好动的童真。现代科技迅速发展, 动画产业的兴盛, 让孩子更加迷恋动画以及虚拟网络, 而不是对于书本知识的渴望, 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受到了一定的家长影响, 据分析, 七成的成年人休闲时间是用做娱乐的, 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 孩子也就失去了读书这一兴趣所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攻略

1. 鼓励孩子阅读

孩子要想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习惯的养成需要不间断的重复, 为了激发孩子的长久兴趣, 需要帮助他们选取一些适合本年龄该了解的书本知识, 这样能保证孩子的阅读质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更要积极深化阅读思想,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监督检查。因为, 孩子在孩童时代的自检能力比较差, 需要教师的辅助。

2. 具体的教学方法

第一, 选读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 进一步制定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对学生的所需所求有准确的认知, 让学生获取的知识更贴近生活,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如《人与自然》这本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了解许多身边的植物、动物, 从潜意识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概念。

第二, 精读法。精读法的基本含义是对于文章的精华部分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 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作者的意图、情感等。传统的散步精读法, 即为:解一句, 通全文, 这种方式较考验学生对于文章精华语句的把握能力,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教导, 学生可以充分地调动感官, 做到用心、用脑来养成阅读这一习惯。

第三, 速读法。速读法也可被称为默读法, 在小学时代, 学生大多习惯大声地读出看到的文章, 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效率不高, 对于学生把握文章大意也并无好处。因此, 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从有声阅读进步到无声阅读阶段, 这种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 获取更多的信息, 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其阅读修养。

3. 利用故事来诱发学习兴趣

孩童时代最深的印象是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能保留孩子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童真。教师可利用讲故事的方法, 充分调动孩子的课堂积极性, 利用故事情节将孩子带入课堂的学习气氛中。《一千零一夜》这本童话小说, 伴随了一代代人的童年时代, 其中一个个动人的童话故事, 不仅含有丰富的哲理, 更具有可读性, 很适合作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有着深远影响。

总之, 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正确地理解文章情感, 更好地控制自身情感, 对于他们的情商更是有着良性的训练作用, 精神世界的丰腴让学生的文学功底、个人品行、性格塑造都更加全面。因此, 教师的工作更要认真细致, 致力于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1

[2]林丽君.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与途径[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5 (2) :49~51

小学的课外阅读 篇8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一) 较少进行课外阅读

由于应试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影响, 小学生虽然课外时间较多, 但一般课外多会参加文化培训、艺术培训等课程, 即便在农村地区学生很少参加培训班, 却也有很多的课外作业, 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与机会比较少。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出现, 更是占据了小学生的很多课余时间, 使得小学生更无暇进行课外阅读。

(二) 阅读能力较低

小学生接触阅读时间较短, 自身理解能力、对文章的把控能力较差, 阅读经验欠缺,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 常常是抓不住重点, 答不对问题。加之小学生识字量有限, 文章中有很多的生字使学生阅读遇到障碍, 造成阅读兴趣低下, 阅读能力偏低。

二、如何以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延伸,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一) 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目前出版市场鱼龙混杂, 书籍良莠不齐, 小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 如果任其自由选择读物, 长远看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为此, 教师可以推荐小学生阅读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小, 生活阅历简单, 因此可以推荐一些注拼音的绘本, 如《逃家小兔》《100 次跌倒》;高年级小学生理解力有所提升, 然而依然思想单纯, 具有较强的想象力, 为此, 教师可以多推荐小学生阅读一些富有想象力的童话寓言故事, 如《郑渊洁童话选》《伊索寓言》《爱丽丝漫游奇境》, 或者推荐一些励志类书籍, 如《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以及一些科普类读物, 如《昆虫记》《不知道的世界》《世界之最》等。此外, 教师还应积极推荐中外名著让高年级学生尝试阅读, 如《爱的教育》《三国演义》等。

(二) 传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一种自发性的阅读, 学生一般是在课外进行,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学生在阅读方法与技巧方面存在欠缺, 通常是读故事情节、“看热闹”, 甚至只阅读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不感兴趣的或是不读, 或是一目十行。因此虽然一些学生阅读量比较大, 但是效率低下, 阅读能力依然没有提高。为此, 教师应该在平时多注意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使其掌握好科学的阅读策略, 应用于课外阅读谷草中, 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为此,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多读、多品、捕捉语句、体会感情、深入分析, 如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体会邱少云被火包围着作者的心情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假如你就是作者, 你看到自己的战友被火烧死的情形, 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情, 然后再去阅读后面的语句, 就可以了解作者的心情, 也可以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了。这种阅读方法多加强调,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就能学会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理解文章的主旨了。

(三) 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过程中, 要想真正达到积累知识、拓宽知识面的目的, 就需要记读书笔记。为此, 教师应告知学生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多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 或者写读后感。至于读书笔记的内容, 可以是名人名言、精美语句、人物评论、语言品评、故事情节概述等, 这些内容积累多了,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消化吸收, 也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 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为了丰富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 可以在“世界读书日”之前举办班级、校园读书节活动, 活动可以持续一周甚至一个月, 号召学生积极参与, 积极阅读;也可以举办“读书交流会”, 布置一本书的阅读任务, 然后进行阅读交流;还可以举办阅读主题班会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意义、方法;启动“家庭小书房”建设, 召开家长会等活动, 让每个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样, 学生逐渐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进而形成习惯。

三、结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 能使学生与文学作品产生心灵与心灵的呼唤, 感情与感情的激发, 智慧对智慧的启迪, 从而获得一种对善与美的把握和领悟, 培养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心灵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为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机会, 结合课内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使学生感受阅读的力量, 并且通过阅读更好地学习知识与文化。

参考文献

[1]郑丽.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学阅读指南 (3—6年级) , 2008 (10) .

[2]刘惠芝.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11 (4) .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篇9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 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这一策略在运用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 可操作性。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和僵化的教学模式, 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 要有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 灵活性。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并参照学生的状态, 选择最适宜的内容、形式、方法, 保证指导过程的有效进行, 完成特定的指导任务。这一策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激发阅读兴趣, 增强阅读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方面, 从师生情感的共鸣上激发。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激发学生深层的内心震撼, 使学生产生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内驱力。另一方面, 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上激发。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探究古今中外佳篇妙文, 感受美的存在;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创作故事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1. 作品介绍性鉴赏——引发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作品的介绍, 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利用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 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他们开展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利用课堂阅读牵引出课外阅读, 学了小诗《雨后》, 可介绍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 学习了《鸟的天堂》后, 介绍阅读巴金的《家》《春》《秋》;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愿望, 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读物等。

2. 方法指导性鉴赏——拓展兴趣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读、记、思”套餐式阅读方法, 使学生懂得鉴赏、学会鉴赏, 在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中拓展自己的阅读兴趣, 并借此鉴赏不同类型的作品。诵读式阅读, 在阅读一些抒情性较强的诗歌、散文作品时, 可指导学生采用此种方法, 即在阅读中利用眼、口、脑的协同活动, 使书面语言有声化, 而且是声情并茂地有声化;记录式阅读, 教师可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运用符号标注、卡片摘录、图表再现等方式进行鉴赏性阅读;思考式阅读, 则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逐层深入、分析理解、品味体察、质疑求异、反思拓展等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实现深入的阅读鉴赏。

3. 活动引领性鉴赏——维持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既期求读有所得, 又期望收获明显, 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 从而获得成就感。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 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回馈信息, 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展示方法。如:通过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评、文学作品创编等活动, 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促进内需,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切实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二、培养阅读习惯, 促进阅读动力

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养成的行为倾向。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才能自觉、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实施本课题研究时, 课题组主要通过以下做法加以开展:

1. 定向诵读,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居里夫人说:“书, 就是社会。一本好书, 就是一个好的社会, 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 使人高尚。”指导学生阅读好书, 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 阅读初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 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鉴别能力, 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例如, 课题组就根据香港姊妹学校的阅读评价手册, 经过改编、创作, 编制了一本适合学生、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手册《我阅读我快乐》, 按学生低、中、高年段拟定了各年段课外阅读的目标和具体书目。

2. 以读促写, 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实现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如, 在书中圈点勾画;在空白的地方作批注;利用课余时间写好读书笔记等。根据年级的差异, 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 将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时编提纲、作批注, 在读书后制作读书卡记录读书心得;高年级则在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 能写出有个人见地的书评并进行再创作。课题实施以来, 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 既巩固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 也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3. 家校联动, 创设课外阅读的立体时空

本着“教育多主体”的理念, 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既为父母提供了一个拉近亲子距离的契机, 又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奠定了家庭基础。为此,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探索:一是, 合作沟通, 搭建桥梁。通过家访、给家长写公开信、召开家长会、个别交流等形式, 向家长推荐教育类书籍, 和家长达成共识, 实现家校共管;通过举办阅读讲座, 指导家如何参与亲子阅读, 指导孩子整理书籍等方法, 让家长学会参与、学会指导。二是, 方法引领, 和谐关系。为家长们设计《亲子阅读指南》, 引导家长初步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三是, 亲子互动, 趣味盎然。开展一系列家庭活动, 如“家庭读书节”“家庭读报”“家庭读书俱乐部”“家庭读书大使评比”等, 促进彼此情感交流, 营造阅读的快乐氛围,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质量和阅读技巧。

三、指导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与点拨, 解决“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做到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 即课堂上教师结合阅读教材的特点, 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课堂外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 促进知识的迁移, 使课内外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坚持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即通过布置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 督促学生对读过的课外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 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 构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基本课型

基本课型包括以下几类。一是, 课外阅读推荐课, 即要告知孩子如何选择好书, 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等多样化的形式加以推介。二是, 课外阅读指导课,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 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批注、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三是, 课外阅读欣赏课, 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 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各种方式, 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积累语言材料, 提高审美能力。四是, 课外阅读分享课, 即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 基本模式是“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课外延伸——综合实践——成果汇报”, 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开展辩论赛、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 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三读法”

教师在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课题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 总结出阅读的“三读法”。一是, 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 可采取浏览法, 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方式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 探求性的速读。利用“东海一览”速读软件, 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 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信息, 吸收尽可能多的资讯。三是, 品味性的精读。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需要静心细读, 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品味妙词佳句, 将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除了“三读法”外, 我们还针对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 设计了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 如:在低年级, 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 加以领悟和解说等。在中年级, 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技巧、语言美感的鉴赏方法;学习针对书中有疑义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高年级, 应学会深入领会语言类型、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浓缩知识的方法等。

四、保障阅读时间, 营造阅读氛围

1. 纳入课程, 强化指导

鉴于新课程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要求与生活中学生阅读表现的极大反差, 学校大胆地尝试改革。2007年9月开始, 在征询语文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有计划、有意识地将课外阅读引入日常的课程计划, 尝试每周把一节语文课调整为课外阅读指导课, 低年级是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中高年级是与作文相结合, 以此督促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 领略中外名著, 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此外, 学校还规定在低年级的口语/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图书室, 中高年级的作文/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电子阅览室/图书室, 既为老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 为量的增多、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 设立快乐阅读时间段

随着课题的开展, 我们发觉高年级的比较好操作, 但时间还是嫌少, 而刚进入学校学习的一年级学生, 识字量低, 限制了读书活动开展。因此, 我们将每周一、三、四的下午2:10-2:30这一段时间定为“快乐阅读时间段”, 每当“快乐阅读时间段”一到, 学生们就会拿出自己心爱的读物开始阅读。在同一时间段, 我们还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 让五六年级每班派出阅读小能手, 到一二年级朗读课外书给低年级的同学听。“快乐阅读时间段”的设立, 目的在于给学生留出时间, 让学生每天保证在校内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 从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经常读书的良好习惯。

3. 共度“读书月”“读书节”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 我们还设置相对固定的月份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 一齐体验、经历“读书月”“读书节”。如我们把每年的十月设为“读书月”, 设立不同的活动项目, 让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既激发了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学习兴趣, 畅谈阅读的乐趣与收获, 又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4. 创建书香浓郁的校园

为了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学校出版的《菩小春苗》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感悟, 让同学们在无意有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还不断完善两级图书管理制度, 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另一方面要求各班建立班上“图书角”, 构建班级读书会。我们希望阅读能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五、关注阅读过程, 优化阅读评价

评价也是一种激励、指导的方式。只有建立常规化、科学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 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鉴赏的水平。我们主要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着手, 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 以评价促发展。

1. 评价原则

在课外阅读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注重评价的有效性、过程性、导向性、激励性, 努力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 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 得益于未来”的过程, 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 我们评价时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 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 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 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 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 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评价内容

为了有方可偱, 有效地评价课外阅读, 我们从课外阅读的读物和数量、课外阅读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 我们每学期为学生拓展阅读的书目, 必读书目近七十本, 选读书目近八十本。我们引导学生建立制订好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名篇名著、报刊、科普读物;时间可分设周阅读、日阅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阅读状况, 在评价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随时调整阅读计划。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 剪贴本、摘抄本的展示考察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情况。我们利用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的活动, 定期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儿童诗的表演朗诵”“编诗歌小报”“诗配画”等一系列的读书专题活动, 用这个办法来督促、激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还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 如好书发布会、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读赛、经典美文欣赏会等。同时让学生编写自己的作品集, 邀请爸爸、妈妈、老师、小伙伴走进自己的“诗意童年”, 分享创作的快乐。

3. 评价方式及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价值取向, 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 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 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可采用自我问卷调查的方法, 进行自我评价。二是, 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可采取多种方法, 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在生生评价这一环节, 课题组的教师们有的采取每周一评, 以三人一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的, 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学习伙伴这一周的阅读行为如实地记录下来,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三是,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课外阅读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 可以说大部分的评价工作都需要教师来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准确使用评价用语等评价手段, 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四是, 家长评价。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阅读”, 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意见, 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五是, 借助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规定的读书篇目和阅读要求制定出考级细则, 以书面测试和口头表达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定量评价,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切实改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10

一、转变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

1. 转变家长的观念。

借助家长会,请有关专家给家长们做报告,介绍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使之转变观念,重视阅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2. 转变学生的观念。

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可以从课外书中获得精神食粮,学到好词佳句,学到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凭课内的篇章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适量的课外阅读。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不至于课余时间沉迷于电视动画片、网络游戏了。

3. 转变教师的观念。

近些年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给孩子减负,留出时间让他们看书。

二、广开门路,丰富学生的课外读物

要顺利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首先是要创造条件,广开门路,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保证书报的数量和质量。

1. 鼓励学生订购书报。

现在有部分学生手头上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要引导学生把钱用在购买书报上。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学校、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或小组订阅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报。

2. 开放学校的图书室。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场所和教育资源库,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图书借阅制度,让藏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号召学生和家长自愿捐书。

要号召学生和家长为学校、班级捐赠书报,充实学校图书室,组建班级的图书角,建立书报交流、轮阅制度,实行资源共享,营造读书氛围。

对一些旧书和过时的报纸杂志,师生可以自己动手,选、剪、贴、描、画,自制课外书,变废为宝。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前提条件。

1. 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

可向学生讲述一些作家、名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他们读书看报的欲望。也可请班上或学校里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读书经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读书看报能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进而产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机动。

2.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体会,讲述读书看报中所得的趣闻逸事等,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 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

经常举办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继续阅读的信心,而且能帮助学生把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要设计、组织一次有趣的、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会,如:背诵诗文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等,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

四、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展知识面。

1. 课内指导,教之以法。要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自学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必要的读书方法。

阅读步骤指导。初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对课文最直接的、初步的印象。精读———把握课文重难点,理解重点字、词、句。诵读———体会文章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阅读方式指导。主要有问题式阅读、超越式阅读等方式,应根据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阅读技巧的指导。要根据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

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要教学生记录什么和怎么记,比如可以记成语、名言、重点句子、描写生动优美的语段等,并根据内容分类记录,注明出处。

2. 课外指导,拓宽引申。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拓宽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数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1)选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课本中的范文,门类众多的报刊都是学生阅读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可以结合教材选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读。

(2)精读。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可向学生推荐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重点章节、段落,让学生读通、读懂、达到会读的程度,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上一篇:《财富》下一篇:锚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