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4-06-26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精选6篇)

篇1: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关键词:

读书氛围读书内容读书方法读书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1、开设“阅读课”。本学期,我校各班均在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旨在结合课堂阅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辅导,是课堂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我根据需要利用每周一课时的阅读课,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并利用这堂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或让学生汇报读书成果等,逐步把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

2、设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发动学生每人至少捐献三本好图书,建立本班的图书角,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最后一角,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随时借阅。有了这样一个班级图书借阅角,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读好书,实现了学生图书资源的共享。

3、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我利用家长会,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同读书,共成长”,对家长进行阅读宣传,向家长推荐书籍,发动家长给孩子购买一部分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同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到图书馆办一个借书证,扩大阅读的范围,号召家长跟孩子“同读书,共成长”。让学生和父母在家中也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我在阅读课上,和学生同读一本书。我坐姿正确,读书投入。我的学生,活泼好动的学生,当然也包括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也用心的读着,教室里鸦雀无声。此后的阅读课上,我都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读同样的书,然后共同交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总是刻

意手拿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到教室里认真阅读,记读书笔记,并定期向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情况。对于好的文章,我还会直接读给同学们听。师生共读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一起阅读,探讨精彩的章节。同学们下课时总爱凑在一起聊书中的内容,或是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还时不时地过来考问我几个书中的问题。我发现与学生的距离拉进了,师生共读成了我们的共同乐趣。

4、保证阅读时间。本学期,我校各个班级统一制定了读书计划。结合学校古诗文诵读活动,我们班早上利用晨读背诵古诗词,放学路队也坚持诵读古诗;中午安排至少20分钟自由阅读,读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流,介绍自己读书的内容,谈谈收获等;晚上进行适当的亲子共读。鼓励学生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动画与图书相结合。作为语文老师,我还鼓励学生看精彩的动画片、内容丰富的少儿节目,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并由此因势利导,告诉他们这些内容其实书里都有,只要你看书,打开书本,你就可以读到无穷无尽的故事,那可比电视上看来的,老师讲的更精彩,而且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从而把学生从爱听故事、爱看电视引向爱读课外书,并扎入阅读天地。

这样,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在宽裕的阅读时间保障下,学生们课外阅读兴趣盎然。

二、精心选择读书内容。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我们怎样做人。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的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1、低年级,要阅读大量优秀的童话和儿童小说,我向学生推荐了:《唐诗三百首》、《中国神话》、《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夏洛的网》、《极地特快》、《昆虫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哈里.伯特》、《十万个为什么》、《蓝毛淘气三千问》、《人与自然》、《我们爱科学》等。

2、到了四、五年级,把科学、神话、历史、人物传记等引入到孩子们的阅读范围中。如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毛泽东传》《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名人传》等;古今中外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光名胜,经济物产、文史人物等方面的书《上下五千年》《史记》《富饶的山东》等;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生活小常识》《老人与海》《鲁宾孙漂流记》等;贴近儿童生活的读物《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快乐星球》等。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1、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应有不同的方法。我指导学生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在教学时告诉学生:记叙文(特别是小说、故事),抓住主要情节,了解重点人物,体会其思想情感;诗歌,着重学习遣词用句,进行综合感受;知识性文章,了解知识要点,作摘记;议论性文章,抓主要观点;古文,除疏通字句了解

文意,还要能对文中涉及的人物、事件作出粗浅的评价。我结合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通过多体裁的阅读,学生掌握了多种阅读的方法,在小说的真情世界里感受到真善美,在传记人物的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根据文章内容,确定阅读方式——精读、选读、略读。

文章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不一样;阅读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会不同。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我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法,为学生“搭路铺桥”,促使学生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

精读——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时,不仅要求按照顺序,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还要求对文章的语句、篇章和主旨作深入思考。例如:教材中的课文,就使用精读。这样在反复阅读中积累语汇,逐步掌握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语感,形成阅读的经验和习惯。

选读——有选择性的读。根据教学和学生成长的需要,选择学生课外阅读中有益和有用的篇目进行选择性阅读。

略读——就是简略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较长书籍,例如:《水浒》、《三国演义》等。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而且作品故事性强,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在阅读书籍时,这三种阅读方式要灵活运用。

3、特别强调诵读。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指导学生读书时,我提倡学生将遇到的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摘录下来,反复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例如学习《太阳》一文时,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太阳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学生肯定会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课题感兴趣,他们肯定会积极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脚。

课文教学完了,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外阅读作业,也能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如,教学完《三顾茅庐》后,告诉学

生,这个故事引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读了这本书,你能够认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你还会从中学到不少做事的谋略。肯定会有不少学生饶有兴趣,找来《三国演义》进行阅读的。虽说仍有障碍,但一旦学生领略到书中内容的奇妙,自然而然的就会沉浸其中。

四、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1、学有所悟,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读书离不开思考。在读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圈点勾画。即用横线、曲线、圈等不同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将认为优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看不大懂、有疑问的用曲线,好的词语圈出,这些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2、学有所得,引导孩子从读物中汲取营养,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资料。学生阅读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积累好词佳句;也可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阅读感悟的能力。读书笔记包括以下内容:

(1)读书时间:

(2)书名:

(3)作者:

(4)学会的生字:

(5)摘录的好词:

(6)摘录的好句:

(7)主要内容:

(8)读后的感想:

摘抄精彩词语,优美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

3、学以致用,进行再创作。

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学习《绝招》后,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进行续写练习;读了《三国演义》后,引导学生对《草船借箭》进行缩写等。

这几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中年级写读书笔记、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的好

习惯。

五、开展各种阅读延伸活动。

书,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我们不仅要开展大量阅读活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延伸活动。

1、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竞赛,读书交流活动。如:“课本剧表演”、“阅读大王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表演、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展示等。这样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活跃读书气氛,激发读书兴趣。

2、开展读书导读活动。

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等,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后,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争吵》的教学,引导学生读《爱的教育》,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教学《太阳》,引导学生读《我们爱科学》一类的书籍„„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阅读,做到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

再就是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空间开辟专栏,介绍新作,导读佳作。如开辟“介绍一本好书”专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一本老师推荐的读物,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解剖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利用双休日并结合各种纪念日,如:劳动节,母亲节,端午节等,让学生办一张手抄小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共同完成,通过自己动手办报,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和展示,还能激发学生的大胆创新和奇思妙想。

六、以评促读,完善评价体系。

《新课标》指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为了使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得以交流,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展示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如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上写:你真棒!你真会读书!等,短短几句话,激发了学生更深的读书欲望。还设立了“读书笔记优秀奖”、“读书笔记进步奖”、“优秀手抄报员”、“小书迷”等奖项,学生在获得成功,受到表扬后,会坚持更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当然,评价只是手段,以评促读才是目的,所以激励和引导应该是阅读评价的主旋律。

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日积

月累,就没有学生丰厚的语文功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习惯,让阅读浸润他们的生命。让我们带着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尽情畅游吧!

参考文献:

1、图书:

 马芳亭.教育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报刊:

 蔡祖泉.让读书美化人生.小学语文教学,2008,(4)

 王善胥.坚持写日记.读写算,2008,(5)

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快乐学语文,2008,(5)

3、图书:

 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4、报刊:

 李景升.以说带写,提高作文能力.校本教研,2008,(5)

篇2: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作者/ 钱文佳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兴趣,打开通道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小学生模仿力强,具有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所以,我常肯利用课前5分钟和周五的阅读课给他们讲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显然是不能低估的。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热衷读书的表率。每周五的阅读课,我都会提前做好准备,把想推荐给孩子读的书带到班上,先有声有色地读上一段,并从中挑一个有趣的能较好地激起他们阅读期待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觉得老师读的书很有趣,再水到渠成地把书推荐给他们。这时,很多孩子便会争相跟我借阅,并以借到老师的书为荣。

其次,因为深知儿童好胜心较强,我还采用向学生借书的做法,让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书借给老师读。这时孩子们往往表现得非常踊跃,就连班上语文成绩一向落后、少言寡语的同学也争着把书借给老师。一旦我借了他的书,孩子脸上就会写满自豪。当然,借了学生的书后,我必定会认真阅读,并挑其中精彩的章节在班上朗读,讲讲自己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其实,这也是在无形中为孩子们做好榜样,因为孩子们会渐渐感觉到,老师借我的书读得那么认真,我借别人的书也要认真读。

二、指导方法,由辅到放

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我十分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是教会学生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童话寓言时,如何抓住情节道理;阅读神话故事时,如何透过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情节去感受神的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阅读写人文章时,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情及内心理解人物形象;阅读写事文章时,如何把握前因后果,弄清事情的经过,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等等。

其次是对选文方法的指导。读一本好书,等于和高尚的人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对所读图书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孩子的阅读方向及阅读品位。我主要从六个方面来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一是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报,特别是利用好人手一份的《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二是选择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三是选择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四是根据节选的课文选择原文;五是选择与习作练笔有关的`文章;六是选择内容健康、深浅适度的其他读物。

最后是对阅读习惯的指导,结合我班实际,我主要进行四种习惯的培养:一是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二是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边读边作记号、批语或写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三是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读书计划,每天的课外阅读不少于多少时间。最后是讲究阅读习惯,如注意姿势、与书本的距离等。

三、衔接课堂,厚积薄发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阅读的东西越多,则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的智力背景就越广阔。”因此,课外阅读最终要与课堂衔接,才能巩固阅读成果,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那么,如何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链接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课文编排的主题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 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走进名著”为主题,我们在带领学生开展本单元课文内容学习的同时,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阅读诸如《西游记》《水浒传》《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等课外读物,向教材中同类文章扩展或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如学习《嫦娥奔月》之后,我就向学生推荐《希腊神话故事》。在教完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就给学生推荐了《呼兰河传》,教完了施耐庵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就向学生推荐了原著《水浒传》。这样做既延伸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更全面透彻地把握了节选课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使课内外和谐衔接。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充分发挥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互补作用。

篇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使之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众所周知,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 采珠拾贝呢?

1. 课内引趣。

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 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也常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 以此激趣。学校开设了读报课, 我经常以读报课读报为切入口,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读报是一项花费少、受益大、教育意义深的课外阅读活动。

2.故事引趣。

小学生最爱听有趣动人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 个个精神抖擞,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大结局之际, 教师戛然收声, 欲知后事, 请自读全文。

3.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 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 进行对比、教育, 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 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使之会读

汉语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 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佳作精品, 更是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 读起来荡气回肠, 令人震撼, 令人陶醉。学生阅读时, 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实用功能, 又要注意它的熏陶感染功能, 感受其中的精华和思想情操, 这就有一个方法的问题。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 而且会读。

1. 课内外结合,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 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在课内阅读中教给学生读书“六字诀”, 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 读。读内容, 知其概要。 (2) 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 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 (4) 摘。摘抄好词佳句。 (5) 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 (6) 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2.同时又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 (1) 抄读法。每读一篇优美短小的文章, 先把它抄录下来, 然后反复诵读;或者一边抄一边读, 抄好了校对时又读几遍。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 能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 打好语言文字基础,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 (2) 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 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 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 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到读音、标点符号, 都要弄懂弄透, 细细品味。精读, 重在质量, 汲取知识的精髓。 (3) 浏览法, 又叫略读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 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 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 开阔眼界, 对于一些故事性强, 情节曲折的文章, 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浏览, 重在广博, 知其大意, 拓宽知识面。 (4) 跳读法。读一篇文章 (或一本书) 时, 有选择地读, 与自己有关的重点读, 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 重在“为我所用”, 又保证读的数量。课外阅读, 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 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 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推荐好课外读物, 使之有选择地读

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 而课外读物又是良莠并存,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选择读物要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关。对小学生来说, 最好结合教材, 指导选择课外读物。比如结合夏明翰、江姐等英雄人物的课文, 推荐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革命题材小说《红岩》等;结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赤壁之战》等课文就推荐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2. 选择读物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 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 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 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

3. 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 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

四、组织各种活动, 检查阅读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总结阅读的收获, 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查。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 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篇4: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82-02

课外阅读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和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每接触到一种新的文体,我们首先应根据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精心赏析一两课,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快速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自主阅读。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这一类文体的阅读方法。方法一旦掌握,不光可以应用于课内,还可以应用于课外阅读,可谓举一反三。

二、兴趣碰撞,积少成多

善用课前五分钟

低年段学生也开展课前五分钟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多让孩子讲故事或者谜语,激发孩-参与学习的兴趣,而高年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为广泛,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经过过去几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在课前五分钟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于让学生自己来推荐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知识。在学生推荐介绍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同学共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阅读实际上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阅读行为是学生从读物中汲取营养的脑力劳动,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独立自主的阅读,把自己归纳总结的阅读方法应用到阅读中去,快速准确地把握课文,明确内容要点,应是每个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必须做到的。所以,教学第一步,我要求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完成对课文的初步了解。这一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扫除字词障碍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基本面貌,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章,并进行探讨,就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在指导学生感知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做好圈点批注,对课文中感受深的地方进行点评,将阅读所得和疑问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做得比较完善的学生,教师要加以表扬,然后把他的方法和经验加以推广,以促进其他学生阅读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四、训练能力,提高效率

新课程既有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又有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要让学生的阅读水平真正提高,仪仪是让学生课外广泛阅读是不能达到的,必须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各种类型的文章的阅读技巧如卜:

1.写人类文章阅读。这类文章主要以人物描写为主的记述文,虽然“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但是写人的文章与写事的文章有着不同,写人类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人物是主要描写对象,写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因而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理清文章的层次。

2记事类文章阅读。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录卜来,让读者重新感受这些事情,领悟其中的道理。阅读这类文章一要着眼于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要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三要抓住文章叙述的重点。

3.说明文的阅读。说明文是以通俗的形式来介绍某种事物或形象,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囚及其功能和作用等的文章。阅读这类文章要掌握一定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方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即事物的概念、特点、构造、作用等等相关知识。其次,要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文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作者在对说明事物进行介绍时,会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如卜定义、做解释、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等来说明事物特点。阅读时体会这种种表达方式,对我们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4.诗歌阅读。诗歌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诗人正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把不相干的多种事物,通过某一主线连缀起来,并赋予一定的感情,从而产生诗歌。因此我们阅读诗歌不能按正常思维进行阅读。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诗人的提示,把诗歌描绘的图景展现在脑海中。其次,诗歌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阅读诗歌时,要细细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通过各种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时有意识的关注文章中的这些重点信息,加快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讨论合作,突破疑难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阅读知识较少,受理解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一定会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然后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对课文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或者有独到见解的地方,师生可进一步探究,以使他们获得对文章更深刻地认识。学生在讨论中还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作为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疑问,科学地设计问题,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篇5: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教案

东关小学 徐晓霞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学习为图书编辑目录的方法,在实践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拓宽阅读面。

2、指导学生通过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心得,化为己用,促进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选择学习名人读书方法,提高自己阅读水平。

4、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培养他们对阅读优秀作文的兴趣。

5、课前准备 :(1)参观图书馆

(2)搜集一些名人读书的心得和方法。

(3)制作“优秀作文”奖牌。

教学过程:

(一)编辑图书目录

1.教师摆出一大堆图书,并要求一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出所要图书。

2.组织学生交流在找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混乱难找。

3.提出课题:试问今天才这么些书,如果有一个图书馆那么多书,也能这么找吗?

4.回忆参观时的印象,板书课题。

5.学生情况导入,发现问题。

6.回忆参观情况,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7.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出编辑图书目录的方法:类别、编号、书名。8.进行尝试练习,各组为组内带来的图书分类并编号入册。

9.组织交流。

10.小结方法和心得。

方法: ①确定类别及类别号。②把书分类。③给书编号。④登记,贴书号。

11.学生讨论交流在图书馆时所见到的编辑图书目录的方法 类别:理论、文艺、科技、工具、……

注意:大类别中还可以分小类别:如文艺可分小说、散文、戏剧、寓言、童话…

编号:类别号+书号类+书名。

(二)读书的秘决

1、出示《李平心五勤读书法》

李平心的读书方法有五勤,即勤阅读、勤摘录、勤记心得、勤分类和勤编写。在他的居室,无论是从书房到卧室,还是从书房至床头,甚至沙发、茶几、厨房、厕所等处,凡要可到达之地,都有存放着纸片的小盒子。是他平时投放读书的笔记、摘录的“聚宝盒”,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归类、整理研究,写成了《甲骨文、金文扎记》

2、交流读文体会:

阅读要有恒心、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3、介绍方法

(1)教师介绍鲁迅读书的秘决:

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名人的读书方法。

(3)教师补充一些阅读秘訣如

“四勿一高”读书法

“五勤”读书法

“十目一行”读书法

阅读四法:一.扩大阅读面

二.勤于思考

三.勤于记录

四.善于运用

4、组织交流汇报

(1.学生交流名人读书方法。

(2.讨论理解名人学习方法。熟记一到两种读书方法(3.交流汇报。

5、交流学习心得。

(三)优秀作文的阅读

1、引题“优秀作文的阅读”

2、引导交流:小朋友,你们喜欢读优秀作文吗?说说什么是优秀作文?阅读优秀作文有什么好处?

3、小结激趣:优秀作文是我们小朋友写的作文,贴近我们的生活,读起来亲切,认真阅读对我们提高阅读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好处。

优秀作文: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标点符号。

好处:拓宽思路、丰富写作材料,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4、出示优秀作文《保护蜻蜓》

5、指导学生小组内交流作文内容及阅读方法。阅读方法: ①读题,猜内容,看题目好在哪里。②读文,想内容,理层次。③思文,文章的特点和学习、借鉴的地方

6、小结:我们通过阅读实践,明白了阅读的方法,下面我们就自己来读一篇优秀作文,并做好读书笔记。

布置作业: 回家为自己的小书柜建立一份书目档案。

2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并作卡片摘录。3回去选一篇自己喜欢的作文,运用学到的方法。

篇6: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嘉定区江桥小学 金小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学会运用恰当有效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陶冶高尚情操,为自身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建议中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的延传,不就向我们证实了“多读”的神效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付诸实践,探索有效的培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中的“课外阅读”是指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而言,可以是课间、午间、放学后、休息日的阅读。从方式上而言,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网上。从内容上而言,不仅限于语文材料,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的、健康的书籍。另有一种意义指教材以外的阅读。而“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素养。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培养阅读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了解它,在了解的过程中会专心致志,会有持久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1.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扑塑迷离的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各种有形无形的干扰,学生更是无暇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首先,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张贴字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列出图文并茂的“新书推荐”内容,拿出自己所买的书籍和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趁热打铁,在教室中设立了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报刊书籍,让学生阅读之心蠢蠢欲动。

2. 有目地的提供读物,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从学生的借书卡中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年级以上以图书儿歌为主,二年级以故事为主,三、四年级以成语故事、寓言、神话为主,五年级除故事外,还爱看传奇的惊险小说等。男女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区别,女学生一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大于男孩,而男孩的兴趣更广泛些,对科幻类、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大一些,我们根据广泛的爱好,为学生提供读物,学生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是最好动的,也是最有活力的。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保持阅读的持久性。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推荐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会随着电影的情节而道出情节发展内容,时而情绪悲愤;时而神采飞扬;时而嫉恶如仇;时而拍手称快。那瞬息万变的神情真使人忍俊不禁。同时,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班中举办读书漂流和交流活动,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声情并茂地推荐给对方,同时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兴致盎然地沉醉于书的海洋。

二.以指导阅读方法为手段。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增加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往往是一字一句地,既费时又费神,而且有碍于阅读量的提高。

因此,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就县得尤为重要。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扫读、跳读、猜读等等。扫读是速度的基础,要求学生一边用眼扫视文字,一边迅速接受信息、整理信息,明白文章讲了些什么内容。训练时,要求学生用垫板辅助,看一行,移一行,这样避免了因速度过快而出现漏行现象。速读光有速度不够,关键是质量,我还设计了是非题来检测学生的速读质量,同时还安排了一个反馈方式——说,并为他们提供了说话提纲(如:1.介绍阅读篇目 2.介绍主要内容3.介绍“我”的感想),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最后请其他学生依据说话提纲来评一评,亮一亮分。

2.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质。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可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的。(1)设置积累本,指导学生记什么。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词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精辟议论,好的开头结尾等;记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趣闻;记名人的事、语录、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2)设置写话本(即写读后感)指导学生怎样写。我重点作了以下指导:A 读懂原文 B 叙述原文要精练 C 要有感而发,联系实际 D 要善于联想,丰富读后感的内容。

三.以提供充裕时间为保证。

学生每天要上课,课后还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时间所剩无几,尤其是贪玩的学生,课外阅读更是得不到保证。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时间,我除了一节阅读课外,还把晨间和晚托的时间充实进去,这样使学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进行阅读。

四.以拓展阅读区域为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各种好书的同时,应注意拓宽学生获取书源的途径,让学生多读书。

1.根据教材内容和作者,为学生提供拓展读物。例如:依据五年级教材中的《一棵小豌豆》,我们提供《安徒生童话作品集》作为学生的拓展读物;根据《天上偷来的火种》推荐《希腊神话故事》,根据《林海》推荐老舍《猫》、《四

世同堂》、《骆驼祥子》等的作品。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使阅读范围更广泛。在教师为学生选择读物的同时,还要逐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学会选择读物。开始时亲自带领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向他们介绍图书室有什么书,是怎样分类的,建议他们可选择哪些书,同时指导选择方法:如怎样查阅目录,怎样了解书的内容——“阅读内容提要”,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章节„„然后每周安排一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学校图书馆自由借阅。班级图书角也是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的好去处。图书角的书源来自每个学生,品种繁多,班级图书管理员,经常在学习园地上推荐好书,出墙报介绍个人阅读体会。班级图书角成为学生爱去的地方。

五.以加强阅读评估为保障。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考查和评估,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立读书记载卡检查学生阅读的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量是基础,通过建立相应的“读书记载卡”抓检查落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标。“读书记载卡”内容为:时间、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老师或家长签名。

2.批阅“积累和写话本”评价学生阅读的质。能否根据要求,做好摘抄和积累,写下读后感想是衡量学生是否看懂读物的重要标志。因此每次检查后,我都适当评分并写一些“你真是个小才子(小才女)!”“你真会读书!”等语言对学生鼓励。如果发现学生积累的语言过于简单,对提高自身语言素养的价值不大,我会客气地附上一句:“老师发现,你的语言水平已经超过了你今天积累的语言!让你的语言的积累成为你语言发展的目标!”,激励性的批语,让我每次批阅都会产生来自于学生进步的惊喜!

3.开展活动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定期通过创设活动平台,开展经典朗诵赛,成语典故荟萃,名著导读,积累本、写话本展览,创编童话、寓言故事,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一分钟信息交流等活动,并进行“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评选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展现阅读的能力,提升阅读的品位,形成阅读的持久性和良性阅读循环

方式。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堂兴趣教学方法的研究下一篇:运动会园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