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2024-06-15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精选十篇)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篇1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经营管理能够整合与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也不断变化, 企业的旧有经营管理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市场经济竞争体系,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网络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 互联网思维、云计算、分享经济等新型理念的不断提出, 企业的发展方向也不局限于实体经济与传统行业, 经营管理策略的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方向转型, 多方面发展。当前社会注重技术创新, 知识转变为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 不同企业面对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方向转变, 只有调整企业管理策略, 才能紧跟市场动态, 抓住发展机遇, 不断壮大。

二、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复杂, 机遇与挑战并存, 企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问题, 阻碍了企业发展创新, 使得企业故步自封, 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在企业的发展理念、规章制度与自身凝聚力这三个方面尤为突出, 而这也是我国当前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理念不尽相同, 这就使得经营管理者在经营企业发展中管理理念不尽相同, 而企业的发展理念受到新型经济形势的制约影响较大。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本土企业受到外来企业产品的技术与价格冲击,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基本政策的前提下, 本土企业面对国际企业冲击的市场趋势, 本土企业应对能力较弱, 旧有发展思想受到冲击, 不能很好地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致使企业发展滞后, 不利于企业的改变创兴, 使得本土企业难以生存,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型互联网思潮的冲击, 传统企业与电商之间的身份转变不彻底, 传统发展理念滞后, 旧有经济发展理念不适应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阻碍企业创新发展。

(二)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旧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适应当前经济环境。

面对不断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与政府政策,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单一性与陈旧性弊端日益显露, 企业的监察制度缺陷、规章不合理性导致企业发展方向受到约束, 甚至畸形发展。面对市场环境变化不相应改变自身经营管理模式, 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 造成企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相脱节, 导致信息不对称, 使得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部署不具有科学性依据, 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 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三) 企业自身凝聚力差, 执行能力弱。

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掌控力不够强, 是我国当前中小型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当企业进行重大项目实施与不可预知的企业危机时, 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如同散沙一般, 没有规范的制度制约与统一的企业指挥, 群龙无首, 不能很好的团结起来面对挑战, 而企业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缺陷, 不重视知识技能人才, 不能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 致使企业人才流失与综合素质不高, 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创新能力。致使企业在当前知识经济体系中, 竞争能力下降与缺失。

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一) 把握企业正确的经济发展理念。

与时俱进的企业经济发展理念, 是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 指引企业不断前进的明灯, 是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与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保证与关键因素, 面对国内外产品技术的双重压力, 企业应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改变自身发展理念、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引进外企先进经营管理技术, 与本土环境相结合, 寻找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制定本土化的经营管理策略。扎根于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 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企业尽早实现电商与传统企业的身份转变, 把握互联网经济, 改变自身发展方向, 拓宽企业发展道路, 实现企业转型, 使得本土企业与产品走出去, 面向国际化市场。

(二) 调整企业管理模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可以保障企业在当前新型市场环境中的平稳发展。

企业只有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 才可合理的协调企业各部门工作, 科学分配与执行任务, 提高企业的协作效率。制定符合自身企业需求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使得经营管理有章可依。加强企业的执行能力, 面对政府政策改变,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调整企业制度, 有利于企业的本土化发展, 减小企业发展障碍。奖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切实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 实现企业的制度化管理。

(三) 强化企业的控制力, 制定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监督体系。

企业的执行能力强弱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速度, 良好的企业执行能力可以使得企业更快的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份额, 加快速度发展建立强有力的企业经营管理监督体系, 确保企业活动的有序进行。对于企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有力监督, 可以使得企业运行有序, 企业资源配置合理, 建立以财政控制为核心的内容模式贯彻落实企业决定, 使得企业凝聚力增强, 执行力增加。变相提高了企业应对位置风险的对抗能力, 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 尊重技术与人才。

人才的发现与任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创造能力, 还会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在当前知识经济体系下, 知识转变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 企业要以人为本, 从员工角度出发, 改变以往以物为主的陈旧管理模式, 多一些人文关怀, 尊重员工人格, 理解员工心理, 满足员工合理需求, 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提高员工待遇, 加强员工联系, 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 发掘人才, 适才适用。寻求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点, 创造双赢局面。

(五) 企业领导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发展。

企业决策者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的改变, 规章制度的制定, 与企业人事组织变动有着决定性作用。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企业领导者需不断充实自身管理知识。在当前新型市场经济环境中加强与企业员工的联系, 提高自身影响力, 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家形象, 以身作则。规范企业领导层的作风, 起到表率作用。加强与决策执行者们的联系, 使得决策得以贯彻落实, 适应当前市场环境, 慎重对待管理层人员的聘任与选拔。使他们能够切实执行企业战略目标, 做到令行禁止。

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以创新为指导原则, 认清我国当前新型市场环境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以人为本才可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中, 为自己的企业谋得一席之位, 长久发展。当前的市场环境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机遇, 也是挑战。面对全球化经济与互联网思维的双重影响, 以及本土与出口、虚拟经济与传统企业的不断转变, 企业要认清自身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调整自身发展理念, 懂得变通, 依据市场与政策的不断转变, 把握变化核心,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与监督制度, 强化企业的执行力度与企业的内控力使得企业有章可循, 让企业合理有序的发展下去, 增强对人才的重视, 提高员工福利,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管理者应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摘要:面对新形势, 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与监督制度, 强化企业的执行力度与企业的内控力, 使企业有章可循, 让企业合理有序的发展下去, 增强对人才的重视, 提高员工福利,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管理者应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关键词:企业经营,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许娟, 刘军燕.浅析创新管理快速发展成功之道[J].现代科技信息, 2009.

[2]刘光耀, 冯凡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研究分析[J].现代商业信息, 2010.12.

[3]耿双军.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 2014.3.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篇2

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传统市场日趋开放。

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法和生产经营方法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改革创新,以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优化。

创新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方法,它能帮助企业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与时俱进。

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主导地位,企业要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应当不断寻求创新手法,通过创新使企业在不断加强的经济管理中得到发展壮大。

二、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现阶段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管理理念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虽然大多数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中对经济管理创新重要性逐步有了深刻体会,但是在经济管理方面,如何结合企业现状,主动运用创新策略,科学地进行经济管理创新却知之甚少。

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市场的了解,管理水平要求逐渐提高。

如果企业的经济管理不能跟上企业发展速度,可能会造成企业形成一种不健全的发展形势。

其次,企业的内部管控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也有很大影响。

我国企业的一个通病是企业内部没有规范的管理体系,指挥协调差,人力资源配置混乱,财务资金结构不合理。

结合当前市场状况来分析,企业的经济管理不能单纯地看成一种成本控制手段,这样的做法容易造成企业经济管理隐患和企业财产的损失。

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1.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理念主导了人的行为。

所以,对企业经济管理进行创新,首要条件就是要以观念的创新、思想的转换为切入点。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管理理念仍然是很多企业经济管理的障碍。

我国的企业经营者有很多依然固守传统经营观念,缺乏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阻碍了企业经济的的创新发展。

因此,进行理念创新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理念的创新能及时纠正落后的、不符合时代特点的管理方式,同时指导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使企业不断发展前行。

2.管理组织的创新。

企业的管理需要一个能突破复杂竞争环境,带领企业实干创新的管理组织。

企业管理组织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创新,通过建立优化高效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强化各组织结构工作效率。

3.管理制度的创新。

企业都需要一套具有约束力的企业制度,制度的完善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制度的制订,首先应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对员工进行管理,激发员工积极性。

其次,要设立一些具有约束性的制度,奖惩制度分明,并做到严格贯彻实施。

通过建立激励体系使企业运营充满活力,通过惩罚制度监督员工尊重企业文化。

再次,注重民主、鼓励全员参与。

通过不断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提高制度的制约与掌控能力,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的形成。

4.管理技术创新。

在信息化、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的高低,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尊敬知识与人才,合理有效进行产业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技术创新能有效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实时掌握行业讯息,合理利用资源,提升行业竞争能力。

5.以人为本创新管理。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优待员工,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同时,还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掘员工的潜能。

针对不同个体综合能力,合理安排能发挥能力的工作岗位。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是一种柔性经济管理的体现。

只有将以人为本的观念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中的主体,不断吸引人才加入,重视岗位技能培养,营造积极工作氛围,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不断创新提供保障。

总之,企业要实现经济管理创新,应结合自身实际,灵活选取创新方式。

找准企业发展的动力,打破传统思想,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理念。

做到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技术、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

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在企业经济创新这条发展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创新策略 篇3

如果说低成本策略是中国跨国公司国际化的阶段性策略,那么这种策略只适应于国际化的初步阶段。因此,国际化策略的演进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鉴于此,在利用比较优势的同时,中国跨国公司有必要采取一些新的策略。

利用低成本发展民族品牌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刘易斯·威尔斯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权威,在其开创性成果的著作《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中,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是一种特殊优势,这种特殊优势与母国市场特征紧密联系,而母国市场规模与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市场规模的相似性,确保了这种特殊技术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东道国投资过程中的比较优势;此外,民族特色产品也可以获得比较优势,如中国的丝绸、茶叶、中药等具有民族特有的优势。在我国,有一些颇具实力的企业以此为理论指导,开始了以品牌为核心的经营。比如,鄂尔多斯集团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制造中心,占有世界市场羊绒制成品的25%份额,又由于羊绒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鄂尔多斯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上又有明显的优势。在此情况下,鄂尔多斯集团致力在全球内树立品牌形象,其战略措施有:加速营销网络国际化,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品牌的专卖店,大力推进本土化营销战略;实施以创新为导向的品牌提升战略,加大产品结构调整,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大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具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完善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与鄂尔多斯集团相似,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也在摸索一条以“品牌为主”的跨国经营之路,发挥同仁堂在医药行业的品牌优势,以绿色药品为切入点,坚持特色发展,实现了在美国各大超市销售的目标。

由低档逐渐向高档过渡

一般来说,中国跨国公司可以把中低端市场当作进军国际市场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同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水平、工艺水平等因素决定了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能处于中低端市场;由于国际分工的细化,许多发达国家都是中低档产品的进口国,这就为中国企业以中低档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空间;我国产品在中低档市场因质量较好、价格较低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然,低成本低价格并非是低质量,相反,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的灵魂,没有质量,品牌就如“无水之源”,失去了立足点。优秀品牌的显著特征就是能提供更高的更可依靠的质量。

产品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过渡,逐步树立高档形象。从中低端市场着手,并不意味着放弃高端市场。中国跨国公司在品牌国际化初级阶段实力较弱,可以从中低端市场入手,通过中低端市场积累经验,逐渐发展中高端品牌,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轨迹。日本和韩国在品牌国际化上,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他们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时,开始时候产品采取低价,但并未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反而给消费者带来低档、低质的印象。后来,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并提高产品价格,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韩国的三星就是典型代表,在几年前,它还被看作廉价低质产品,但通过逐步向高档产品过渡,最终摆脱了低档产品形象。中国跨国公司完全可以借鉴日本、韩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教训和经验,采取产品由低档到高档、价格由低到高的策略,并不断推陈出新,树立品牌的高档形象。海尔的营销策略,就是借鉴了日本和韩国品牌的教训和经验。如今,在纽约的大型商店,海尔的产品经常和美国最大的电器公司——通用电器的产品摆放在一起,两者的价格一分不差,树立起来了高端产品的良好形象。

实施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

由于品牌依托于产品质量和技术,品牌定位从低档走向高档,必须以产品的技术含量为基础。因此,技术创新是

中国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步伐,完善产学研结合等各种技术创新手段。此外,中国跨国公司直接在发达国家投资,特别是采取与具有最新技术的企业合作或合资,雇佣当地管理和技术人才,购买当地或世界市场上的先进设备,有可能直接获得许多在国内得不到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如: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气、与法国汤姆逊合资,不但可以利用其销售渠道,还可以得到其技术和专利的使用。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进行营销创新。创新可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基于向竞争者学习的营销创新。不少学者认为,跨国公司适应市场环境是其成功的首要原因,只有追求适应——创新的公司才能长青。可口可乐在中国20年的本土化和安利(中国)的转型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跨国公司可以借鉴这个经验。另一方面基于实践的自我创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适应创新,昭示中国跨国公司同样可以自我创新,而中国跨国公司的实践证明了自身具有自我创新的能力。现代市场竞争的瞬息万变,使“以速度冲击规模”是中小企业应对大企业的一个策略。以洗发水行业为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商业经营业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零售业态迅速演变,在这场企业应变能力的挑战中,宝洁高度程序化的管理体系暴露出了弱点:一是宝洁在很长时间内漠视了零售业态的变化,二是宝洁未能察觉消费者购买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巨大变化,过于看重既往的成功以及带来的巨大收益,坚持撇脂定价策略,失去了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满意,给了国产品牌成长的机会;国产品牌抓住“船小好掉头”的速度优势,和宝洁展开竞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洗发水市场的竞争格局,甚至在后来使成都宝洁成为了纳爱斯的OEM工厂。宝洁公司的润妍品牌经过3亿美元的市场开拓之后黯然退出市场,舒蕾等中国洗发水品牌的演进,都说明了中国公司基于本土的优势,可以创造新的游戏规则。由此,一些中国式的营销手段引起了跨国公司的注意和仿效。中国持续了约8年的低价策略正开始对国际产生新影响。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中国产品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在上升;另一方面,在中国式降价冲击下,跨国公司也一反常态,开始更多地采用降价策略。

新阶段下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从生产看,是产品低档向中高档过渡的过程;从竞争战略看,是从追随者或补缺者到挑战者甚至是领先者的过程;从营销策略看,是从无到有的品牌创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跨国公司利用其特有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塑造民族产品的特色和优势赢得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实现从品牌的低端过渡到高端,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竞争。

物流企业创新管理策略 篇4

随着市场经济和国内外市场的迅猛发展, 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这给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 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步比较晚, 还没有提高到战略的层面上来, 因此, 还有很多因素成为制约物流创新管理的瓶颈,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理念落后, 缺乏创新思维。目前, 依然有很多企业对物流只是停留在浅层次认识水平上, 没有认识到现代化的物流是企业节能减耗、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还包括现代管理理念和高新技术等。

(2) 物流设施落后, 严重缺损。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现代化战略管理起步较晚, 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政策扶持依然不足, 交通运输、配送中心等发展还比较慢, 对物流设施及管理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物流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落后, 很难发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3) 由于体制和物流模式转换的原因, 旧体制形成物流部门的自我封闭体系, 难以形成真正的社会化大物流系统, 物流专业化程度较低, 物流现代化推进的速度仍然较慢。

(4) 由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物流企业经常会出现配送延时的责任风险、货物丢失或者损毁的风险以及业务合作的风险, 还可能遇到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以及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骗货”和“骗取货款”的诈骗风险, 会给物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突破制约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瓶颈的策略

针对上述制约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制约瓶颈,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予以突破:

(1) 创新思维, 树立现代物流观念。物流企业必须站在经营和发展的角度, 改变以规模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思想,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从服务角度, 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原则, 重视供应链管理, 充分认识到物流不只是单纯的产品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 而是根据需求端客户的需求, 在兼顾分销商、顾客、供应商的基础上, 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运作, 开展适合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新的服务模式。

物流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起着关键的支柱作用, 物流供应链环节的运行速度决定了能否满足顾客的需求和能否有效的占领市场, 决定了企业所需的生产原料能否及时送达、企业的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企业的商品销售能否及时进入市场并被消费者获得、售后服务能否适时提供、能否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企业的产品能否实现快速增值等。

(2) 运用战略眼光, 提高管理水平。物流企业实施正确的战略管理既是顾客需求差异化的需求, 也是物流企业自身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我国物流企业要真正意识到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审时度势, 大力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 构建企业物流战略, 整合优化供应链管理, 提高供应链活动的效率, 完善物流战略管理技术。

政府和物流相关部门都要进行物流规划, 也可以通过一些著名的咨询服务公司结构化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规划,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 使物流企业的决策处理到物流配送的全过程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物流企业要提高服务水平, 运用新思想和新方法加强物流管理, 要制订成本领先战略, 加强物流成本与费用的控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成本, 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物流企业要利用采购、生产和销售全球化的机遇,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考虑商品消费后的循环物流, 尽量减少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实现绿色物流战略。同时,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进行网上采购和配送, 全面准确的掌握消费者需求的综合信息, 更周到及时的安排产品的生产和运送, 减少物流各个环节的库存, 降低交流沟通成本,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回报率。达到减小成本、增强市场销售的能力和增加企业利润的最终目的。

(3)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技术。物流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企业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中, 建立物流责任管理制度, 把领导责任和物流成本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完善企业核算制度和方法, 加强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监督, 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 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 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不定期地调整标准体系, 要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组织协调好物流运作, 以减少物流成本, 有计划、有步骤的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

物流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 增强竞争忧患意识, 要放眼世界, 构筑全球化战略, 参与国际化竞争。制定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战略规划与设计, 使企业的物流系统的各构成部分协调运转, 发挥最大效能。掌握使自己的物流能力与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相匹配的艺术, 考虑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物流活动的有机结合, 推行综合性的专业配送, 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和改进, 发挥自身优势节约物流成本, 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强化对物流技术的改进, 特别是质量监控测量技术, 可以利用条码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 远程控制各地的仓储活动, 实现对产品的追踪管理。还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加强组织成员间的联系, 使不同区域的成员通过网络构建虚拟工作小组解决质量和服务问题。同时, 还要重视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实现信息共享, 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降低组织管理和培训的成本, 提高培训和学习的效果, 从而不断推动企业物流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4) 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物流现代化。政府必须通过财政支持和经济政策引导以及法制和行政的强制, 加快物流体制改革, 革除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管理经营方面的条块分割现象, 重新调整管理权限, 重新配置资源, 努力提高物流管理和物流科技水平, 重视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 发展国民经济大物流, 促进物流走专业化和集约化的路子。

国家和企业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积极建设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要在各中心城市之间建成高速、超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 建设高效能的机场和港口, 发展集装箱运输, 在建设中国信息高速路的同时要着力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发展现代化产品市场分销系统, 不断融合现代物流的新思想、新技术, 实现产品分销系统与物流系统的高效互动, 最终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物流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实现信息化, 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和信息, 实现物流信息及功能的共享, 拓展业务和市场,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 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努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运输手段, 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为制造商、供应商和零售商实现“零库存”。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 完成全部流通流程, 大大缩短运转的周期, 减小运作的成本,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 物流企业只要能不断更新管理经营理念, 强化人才培养, 提高管理水平, 降低经营成本,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就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物流企业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但是很多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手段依然比较落后, 业务流程依然没有优化。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探析物流创新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物流企业,创新管理,物流成本,物流技术,风险防范,员工培训

参考文献

[1]汪鸣, 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2]程国平, 刘世斌.基于服务质量的物流绩效模糊评价方法及应用[J].价值工程, 2005.

[3]谭清美, 冯浩, 葛云.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研斌[J].现代经济探讨, 2003.

[4]桂华明, 马士华.企业提高物流能力的途径及外包战略[J].物流技术, 2005.

[5]塘纳德.鲍尔索克斯, 戴维.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社, 1999.

[6]艾伦.哈里森, 雷姆科.范赫克.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7]裴慧杰.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论文 篇5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观念落后

思想观念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方向。现如今,许多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认为经济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对经济管理工作并不重视。而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需要经济管理作为坚强的后盾,只有在先进的管理观念的指导之下,进行有创新性、战略型的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才能够应对新形势之下经济市场中的种种挑战,才能够使企业有足够的力量去预防和应对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与危机。

2.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经济管理制度是实施经济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而目前,许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经济管理工作方面很难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使得企业发展程度与经济管理制度不在一个层面上,经济管理不但未能发挥指导企业发展的作用,反而抑制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二是企业所制定的经济管理相对比较完善,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监督,这就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面对经济市场中不断变化着的局面,企业必须进行有力的经济管理,才能够应对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和危机。目前,许多企业为了防止企业资金被浪费或流失,而采取财务审计作为最主要的内部控制手段。然而,在实际的内部控制工作中,由于财务管理的权利有限,无法做到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这就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足,企业经济管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企业中依旧存在物质和资金的流失,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措施

1.转变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要想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就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重视经济管理工作。针对于目前我国企业领导者对待经济管理的态度,必须要转变企业领导的管理观念,使企业领导能够认清新形势之下经济市场的现状,树立起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2.明确企业经济管理方向

明确企业经济管理方向指的就是要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并且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局势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依据,紧抓发展机遇,快速提升企业实力。在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就是在为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奠定基础,因此,企业要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向,以发展性的眼光,掌控整个市场的经济发展动向,以更强的.实力应对市场中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力的地位。

3.调整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

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要摒弃传统的垂直管理的组织结构,从而减少企业经济管理涉及到的层次,从而使企业管理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二是要建立更具有灵活性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破除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所带来的束缚,使管理组织具备更高的灵活性,能够更快地适应经济市场和企业内部的管理环境;三是建设具有虚拟性的组织结构,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企业经济管理的各项数据录入网络数据库,执行数字化、自动化的管理,更快地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4.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性动力。如何通过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来实现更优人力资源配置,成为企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形势之下,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从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尊重员工的劳动,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并且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多接受培训与深造的机会。

三、结语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推动企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经济管必须进行创新,摒弃陈旧的经济管理观念,树立明确的经济管理目标,制定创新性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才能保持企业始终走在市场的前端,增强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谋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浅谈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篇6

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c)-0174-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企业正逐步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在我国市场中也逐渐进入了其他国家的企业,这样巨大的竞争压力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领域,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的效果。企业管理者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经营管理的创新对更多收益的获得以及更大价值的创造是非常有用的,创新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等,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1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信息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是企业经济管理要注重的,企业经营决策的重新梳理和更新需要决策支持系统,使浪费行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得以减少。网络化是知识经济的特点,能够对企业的组织层次予以减少,组织结构予以优化,传递信息的速度予以加快,使企业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企业经济管理者要以人为本来管理,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使员工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企业经济管理要紧跟国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对工作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企业性质,使企业成为市场中竞争的主体,工商业企业要以市场为核心导向,改变传统的粗狂、封闭的企业管理方式,建立以人为本、自主、开放、集约的经济管理模式。产品质量和经济附加值的提高、产品结构的优化、成本的降低等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点,使我国经济的集约发展得以实现,并健康有序的发展市场经济。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竞争和压力由于外部环境开放的影响而变得越来越大,新形势新环境带给企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这就要求企业采用最先进的经济管理方式,在经济管理上下功夫,使之得以不断的强化,并向国际的管理方式靠拢。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自身不断的发展壮大,都需要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并立足于国际市场。

2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做好战略创新,明确经济管理的方向。企业的竞争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的根本出发点,这就是企业经济管理战略创新,并且要充分考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及时把握外部环境,要适时抓住适合企业发展的机遇。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体现,要重视制定的发展战略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与企业发展不符的战略,会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全局性和前瞻性是制定企业战略时一定要具备的,企业的生产力是在战略创新时要考虑的,以企业市场份额的提高为目标。企业品牌价值的培养和市场宣传力度的提高是战略创新需要入手的两个方面。

(2)做好理念创新,对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予以贯彻。管理理念创新是观念和思想上的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理念要在企业内部得以贯彻,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得到创新。管理理念是能否取得很好的经济管理效果的主要原因,对于先进的思想有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和管理者是鄙视的态度,致使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对缺乏。在企业面临复杂的情况时,企业管理人员还是依据原有的方式进行,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及时的更正与社会发展不能相适应的理念需要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视角来进行。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自身素质进行不断的提升,在企业经济管理上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在以后的发展中使企业取得更好的成绩。

(3)做好组织创新,对组织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不能承受竞争上的压力,创新组织结构来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得以改善,扁平化处理原有的组织结构,使管理层次得以减少,使企业的管理幅度得到增强。管理的束缚通过组织创新慢慢减少,出现灵活多样的管理结构。

(4)做好制度创新,使经济管理制度得以完善的构建,制度创新是企业在经济管理创新时需要注重的,激励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在企业内部进行,诸多风险不会因为企业过于开放而存在,企业的发展也不会因为过多的限制和约束而受到阻碍。另外通过约束性条款的制定与使用,内部团体框架的建立是企业在自负盈亏中进行的,企业这个经济团体的高效运行,需要具有活力的企业产品开发、规划和控制协调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有效组织、计划、控制和激励企业的经营过程,促进企业全方位的制度管理局面的形成。

(5)做好人本创新,经济管理理念要实行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高效的企业经济管理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实行,需要以人为本,做好人本创新。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改变过去以物为主的管理理念,正确选择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经济管理。人是企业经济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键,企业要提供人文关怀,并尊重员工,营造温和的人文环境来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才能吸收人才,提高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只有人本管理更好地进行,工作民主氛围更好地营造,员工工作潜力更好地挖掘,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在员工心中形成,才能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保障。

3 结语

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体现,要重视制定的发展战略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与企业发展不符的战略,会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体现只有通过经济管理来实现,才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企业更大的利润得以实现,企业内部凝聚力得到加强,随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鲜的血液注入企业方能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这对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何利民.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科技风,2012(5):260.

[2]张颖,任贵宏.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2):46-47.

[3]李巍.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J].品牌:P理论月刊,2011(5):46,50.

探析企业成本创新管理策略 篇7

1.1 管理观念落后, 缺乏全面的效益观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 在对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成本管理中过分重视生产成本管理, 主要通过规模效益和把成本转移给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方式降低产品成本, 而忽略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 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 这样就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 使企业失去很多好的合作伙伴。另外, 还有相当多企业管理者因偷逃税款、牟取私利或受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的驱动, 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以成本为基础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效能也随着降低, 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1.2 管理主体地位缺失, 管理环节不完整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 认为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只是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的职责, 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 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没有参与成本管理的权利, 没有将成本指标分解到每个部门、车间、班组和员工, 没有构建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这导致企业员工成本意识淡漠, 缺乏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企业由于失去广泛的管理群而导致浪费现象极其严重。没有在生产的全过程实行成本控制, 没有在工作流程上实行全过程优化。

1.3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方法较落后

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各种控制成本的管理制度, 例如, 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多层责任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激励制度等, 这样就不能警示决策者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应该进行包括成本在内的可行性研究, 深入考虑决策结果对成本的影响, 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成本控制的力度, 从而保证成本控制措施的贯彻实施, 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1.4 人力资源成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当前,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数额不断增加, 有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物质消耗成本的速度职工的工资、福利、奖金、津贴和各类保险的费用不断增加, 这都是很大的支出。因此,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必须得到有效地控制, 规范用工, 留住优秀人才, 充分利用人才优势,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确保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的策略

2.1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成本管理新理念

企业管理层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引导员工高瞻远瞩, 坚持科学发展观, 真正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主体, 使降低企业成本的工作真正得以落实。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 对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竞争战略。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 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通过研究成本管理方法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 构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要扩大成本管理研究的范畴, 把研究的范围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 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

2.2 实行全员管理, 完善管理过程

企业要增加宣传力度, 向全体员工宣传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 实行全员控制成本, 实现自主管理成本。同时, 要强化成本管理的完整性, 建立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因为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它涉及企业的所有人员和全部生产过程。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和生产的全过程, 每个部门、车间、班组和员工都属于成本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在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时, 企业要注意合理的培养和使用人才, 经常举办成本管理培训班, 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将成本控制的费用分解到每一个职能部门, 各个部门再把成本控制的目标层层分解, 最终分解到每一位员工, 并且将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考核, 把考核作为发放薪酬和奖励的依据, 从而在全体员工中建立成本意识, 调动全体员工节约成本的意识,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3 健全管理制度, 探究管理方法

为切实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制度。首先, 要建立成本指标分级管理制度, 将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单位进行管理和控制, 明确各级单位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努力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其次, 要建立多层责任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根据内部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特点、业务流程等情况建立多层次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 将各部门、各环节、各班组等建成控制成本的责任主体, 使成本控制建立在责任控制基础之上, 实现责、权、利相结合, 调动职工降低成本的参与意识。再次, 建立成本控制激励制度, 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着手, 本着增强工作热情、把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员工的职业生涯有机结合的原则, 对不同层次人员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 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确保成本控制措施的贯彻实施, 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企业要群策群力, 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一般可以通过下列途径降低成本。

(1) 勤俭节约, 严格控制费用开支。企业应坚持勤俭办企, 遵守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标准, 压缩非生产费用, 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和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度。 (2) 提高效率, 降低消耗, 提高质量。要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技改投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发挥技术优势。改进生产组织形式, 合理使用和调配劳动力, 搞好定员管理, 压缩非生产人员, 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材料第一成本关, 狠抓原材料、燃料等的材料节约, 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节能降耗严把质量关执行操作规程, 健全质量检验制度, 减少废品损失, 提高产品合格率, 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降低采购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企业要认真分析供货市场, 调整采购策略。尽量避开原料需求高峰, 避开高价采购时间。通过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收集市场信息, 查询实时价格, 及时指导采购成本控制工作, 调整成本控制指标。在生产过程中, 原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材料采购的多少。因此, 企业必须厉行节约, 实行限额领料管理制度, 严把材料消耗定额关, 杜绝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跑、漏、滴等现象, 通过层层把关大大降低材料消耗和材料成本, 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

2.4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成本效益

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时, 不仅要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绝对数, 更要在相对数上下工夫, 它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缴纳保险、分享股权等方式千方百计吸引高水平的人才, 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 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丽娜.成本控制有效方法的探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3 (1) .

[2]王炳荣.加强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费用[J].经济师, 2006 (3) .

[3]欧阳清.成本管理理论方法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企业管理创新策略探究 篇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高科技的不断发展, 要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站稳脚根, 拥有一席之地, 企业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它的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企业管理的创新主要包括在企业的观念、制度、组织、战略、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它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互相联系, 互相影响, 因此, 对企业管理进行研究, 探究其创新的策略, 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管理观念创新的策略

管理观念是企业的思想基础, 是企业各种行为活动的先导。因此, 企业管理的创新, 首先应该是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对企业管理观念进行创新, 它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认识清楚企业日前所处的形势地位, 是否是企业观念创新的时机。因为企业创新的活动只是一定时期内的短暂的“维持”, 而企业思想观念的创新应该是不断的、与时俱进的, 它应该在企业最辉煌的时候, 由企业本身的管理者主动进行, 并不断的强化整个企业内部各层员工观念创新的概念, 为之后的创新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企业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策略, 其次主要是管理者要不断的关注各种最新的企业管理观念, 并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 引入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新的管理观念。在更新企业管理观念的过程中, 管理高层首先要对新的企业管理观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然后通过培训、讨论等一系列方式来灌输给企业的各层管理员工, 在制定企业的管理的方针、目标及实施方案时候, 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科学的、创新的企业管理观念体系。最后, 由于企业的中下层管理者直接参与到企业各种实际的管理活动, 所以企业的高层管理都要善于倾听企业中下层管理者的声音, 重视中下层管理者的经验,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来鼓励中下层管理者基于企业管理实际需要的观念创新, 然后集思广益, 整合规划, 对企业管理观念进行创新。

在实施企业管理观念创新策略的时候, 要注意善于吸收各种新兴的企业管理观念, 不要太过于依靠过去成功的经验, 因为目前世界上的、国内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 竞争状态已处于白热化, 过去成功的经验放在现在很有可能是行不通的。另外, 还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 因为观念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成功的。从企业寻求新的管理观念, 到企业至上而下完成管理观念的创新, 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方法, 像过去的创新激情和冒险精神在当今的时代中已经不再适用了。

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策略

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为企业管理创新的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方向和方法, 是进行企业管理创新行为与活动的依据。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是企业分配制度的创新和人才开发制度的创新。企业的分配制度主是衡量企业各个员工的对企业的贡献并以此确定维持这种贡献需要付出的报酬。企业的分配制度在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分配制度的创新则是主要是在贡献与报酬方面不断的追求更加合理、更高层次的平衡。因此, 企业分配制度创新的策略主要是往“刚柔并济”的方向发展,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一个员工的贡献进行衡量, 然后确定报酬, 充分的发挥每个员工的作用和潜能。

在企业管理的活动中, 人是主导因素, 传统的通过金钱和升职的奖励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员工不断进步的要求, 因此要对企业的人才开发制度进行创新, 从引入人才、利用人才及培育人才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在引入人才方面, 要大范围的广泛吸取人才, 由于企业的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多, 它要求引入的人才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素质, 拥有比较全面的知识, 所以企业有引入人才时, 不能只局限于某个专业、某个行业的人才, 而应该要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引入。在利用人才方面, 主要是对激励制度进行创新, 充分调动企业各层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企业创造价值。激励制度的创新策略, 不仅可以在传统的奖金和升职制度方面进行创新, 还可以从企业的产权出发, 大胆地尝试“老板+职业经理人”的高层管理者方式, 对于企业普通的广大员工, 可以在适当的时候, 优惠出售或奖励一些企业的股份, 让广大的员工树立企业主人翁的观念, 拥有主人翁的态度和激情。在培育人才方面, 企业可以改变一下传统的对新引进的人才进行岗前培训等方法, 在人才塑造期间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对人才进行培育。企业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 与一些高校进行合作, 根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种类对潜在的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育, 还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研究项目, 培育企业需要的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三、企业战略创新的策略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 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的整合配置, 以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企业的战略, 应该是具有稀缺性、价值性和短期内不能被完全替代和模仿的资源。它包括企业的技术战略、营销战略和服务战略等各个方面, 对企业拥有的人、物、财和信息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 企业的战略创新, 要立足于全球, 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制订具有较高差异性性和较低流动性的企业战略, 捕捉企业发展的机遇。

企业的战略创新, 可能通过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方法手段来实现。比如在技术创新方面, 除了传统的依靠技术人员自主创新下, 还可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创新。另外, 纯粹的技术创新较为困难, 还可以采用模仿创新的方法, 即对行业领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来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在营销方面, 可以通过扩大营销的视角和范围, 对营销战略进行创新。比如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单个的推销员进行推销来进行产品的营销, 在当今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下, 可以对其进行改革, 依靠整个团队来制订合适的、不断变化的、将传统管理职能与营销职能有机融合的营销战略。在服务方面, 可以通过改革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服务的创新。比如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采用先进的、专业化的软件和系统, 丰富企业服务的手段和方式等创新的服务战略。

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策略

企业的组织结构就是企业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互相作用的联系形式或方式, 它的目标是合理地、有效地将企业成员组织企业, 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这个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 它决定了企业对市场信息和国家政策的反应敏锐度和速度。从历史上来看, 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即从简单结构向U型结构和H型结构的转变;从U型结构和H型结构向M型结构的转变;从M型结构向网络型结构的转变。而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它的主要创新策略就是从组织的正式框架、分配系统和沟通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在创新前, 首先要明确不同组织类型, 比如直线型、矩阵型以及网络型等的牲以及适应的环境条件, 然后通过科学的指标来分析现存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规划, 来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

五、企业文化创新的策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的全体员工所遵守, 所认同, 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风格、企业精神、发展目标以及道德规范的总和, 它是一种企业员工固定的价值观念, 用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的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 具有将企业各种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有机的整合, 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它可以将整个企业的员工拧成一股绳, 然后在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一起使劲, 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企业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特点, 所以对企业文化也要进行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策略, 首先是企业经营领导者观念的转变。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 将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人才开发战略相结合, 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建立学习型的组织, 在不断的学习中与时俱进, 不断的更新企业文化。另外, 在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 可以采取潜移默化, 慢慢渗透的策略, 将企业新的文化不断注入企业中, 并逐渐形成企业的特色。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的文化创新应该是根据企业特色来创新的, 照搬其它企业文化创新可能并不符合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另外, 企业在进行文化创新时要注意吸收企业内部各种小团体的文化, 提升整个企业的凝聚力。

六、结语

企业管理创新可以保证企业抢占市场的机会, 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机整合与配置,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它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 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持续不断地创新, 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管理创新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企业管理的几个方面出发, 分别探索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符亚男, 李大鹏.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1, (06) , 26-29

[2]李晶.试论提高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创新策略[J].价值工程, 2012, (11) :126-127

烟草企业管理创新策略探究 篇9

1目前我国烟草企业的管理现状

1.1管理理念落后

虽然烟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我们还需要看到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当前的部分烟草企业中, 存在管理人员因循守旧, 不能有效根据我国现今的经济发展形势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1]。进而使得烟草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执行力不强、企业内部无法协调配合等现象。管理理念的落后使得烟草企业无法有效抓住发展机遇, 整合内部资源。进而导致了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从而阻碍了烟草企业的做大做强。

1.2缺乏监督机制

由于当前的烟草企业属于国有企业, 因此, 烟草企业在采购、销售与进出口管理等方面, 很大程度上需要受到我国烟草总公司的影响。所以很多烟草企业的业务部都会在总公司还未下达年度工作方针及发展计划前, 忽视了对自己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进行整理, 也没有有效开展业务预算编制工作, 进而导致企业的各项管理流程都处于表面应付状态。在烟草企业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就会使得相关管理人员疏于管理, 甚至是流于形式。这种现象会降低企业的发展活力, 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也会影响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 进而阻碍企业升级转型的步伐。

2创新烟草企业管理模式的策略

2.1转变管理理念

转变烟草企业的管理理念, 首先需要烟草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强化企业员工的执行意识, 转变传统烟草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保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进行有效配合。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保证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转。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让企业发展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进而促进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2建立监管机制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能够忽视监管工作,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有利于将烟草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纳入到既定流程之中。进而通过有效监管来保证员工的认真仔细, 杜绝散漫慵懒, 将工作失误率降至最低。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有利于烟草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并能够及时制定相应符合企业现实标准的经营战略。从而使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 充分保障烟草企业能够执行顺畅, 内部高效运转。

2.3强调长远效益

烟草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分析程序及运算方法, 充分研究企业的长远发展效益, 不能鼠目寸光, 只顾眼前的利益。重视长远利益有利于企业高层人员能够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并将各个部门的职责落到实处。让企业工作人员能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通过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强化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让烟草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创新烟草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有效提升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 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使企业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不断研究在烟草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 从而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浴锋.加强烟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23) :60-61.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现代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一个崭新和重要的领域, 是研究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录用, 制定并创新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政策, 通过对员工的招聘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其中,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努力做好的非常的重要工作。

科学合理地进行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可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树立前瞻性思想, 以人为本、大胆创新, 更有效地寻找到社会、企业与技术人才利益, 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平衡结合点, 迅速与国际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接轨, 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顺利实施。

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可以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 可以稳定企业内部组织, 公平、公正、合理地确定企业内部每一个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 还可以与企业绩效管理挂钩, 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薪酬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和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笔者认为, 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高, 就可以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效果, 吸引和留住人才, 造就一支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 则会使企业缺乏竞争力, 从而导致技术骨干、优秀管理人才流失, 造成企业在不断招收新员工以满足运作需要的同时, 老员工又不断离职的恶性循环, 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 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绩效管理就是按照一定标准, 采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进行综合检查和评定, 为员工的薪酬调配、晋升、培训、辞退和工作生涯管理工作提供真实依据。在企业内部, 科学、合理地考核员工业绩, 对员工、部门进行奖励和惩罚是改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 实施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

众所周知, 绩效管理关系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工作节奏越来越快, 岗位竞争也随之愈加激烈。使得许多企业的员工与中高层管理人员出现了心情紧张、精神压抑、信心丧失等不良状态, 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士气低落、事故频频出现、生产成本上升等局面的出现。所以, 绩效管理的提高对于企业的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创新策略

业内同行都很清楚, 有效的薪酬管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那些技术过硬、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人才。因此,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一套有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薪酬管理体系, 这样才能将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引入企业之中, 使企业不断增添新鲜血液, 保持企业的勃勃生机。要想创新企业的薪酬管理, 最好的策略就是让薪酬管理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管理, 让员工的薪酬动起来。因为静态的薪酬管理会使物质指数与企业盈利变化相脱节, 最终导致企业的薪酬管理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员工等诸多活动中表现乏力。企业的薪酬管理只有在经济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 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而企业有了大批优秀人才的加盟, 才会迅速发展壮大。企业的薪酬管理创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 根据市场经济与企业内部变化随时调整员工薪酬。

企业人力管理部门要密切关注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内部利润变化。首先, 关注市场经济变化。通过对市场薪酬的调查, 了解各个企业内部关键岗位的薪酬水平。关键岗位是指研发技术人才、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和企业特定发展阶段的稀缺人才等。其次, 根据物质指数升降调查企业内部的薪酬水平。当物质指数上升时, 原定的薪酬水平购买力就会降低, 这就需要调整员工薪酬了。如不及时调整员工薪酬就会使员工收入降低, 而员工收入降低后就会让企业骨干跳槽或另谋出路。最后, 根据企业发展调整员工薪酬。当企业利润上升时,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员工薪酬, 通过调整薪酬将企业的盈利与员工共同分享, 这样就会提高员工的战斗力;当企业亏损时,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适当下调员工薪酬, 在下调前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的亏损是暂时的, 只要全体员工与企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企业就一定会扭亏为盈。这样, 员工就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 根据企业员工绩效、职位、能力、工龄调整员工薪酬。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 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职位、能力、工龄及时调整薪酬。一是对企业生产类、销售类的员工, 通过绩效调薪, 使绩效与员工的薪酬直接挂钩。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先进获得嘉奖, 后进受到鞭策。二是对职位价值发生变化的员工薪酬进行调整。有些员工因工作业绩突出晋升职位了, 那么他们的薪酬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使员工所负的职责与薪酬挂钩。这样做可以使员工心情愉快地为企业做贡献, 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原则。三是根据员工工作能力及时调薪, 有些优秀员工经过自学获得学位或经过培训取得技术等级等荣誉,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及时给予调薪。这样做能更好地激励员工积极进取, 还能稳定员工队伍。四是根据工龄长短进行调薪, 根据工龄长短调薪可以鼓励员工安心为企业服务, 但这种调薪一般幅度不宜过大。

3. 根据薪酬结构纵向和横向进行调整。

笔者认为,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领域进行薪酬结构调整是非常正确的。横向和纵向薪酬结构的调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加薪酬等级, 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内部的各种职位、岗位之间的差别进行细化, 使全体员工明确按职位高低、岗位是否重要付薪的原则。二是减少薪酬等级。这种方法就是将薪酬类别减少后, 使每个类别包含更多的薪酬等级和薪酬标准。减少薪酬等级是目前薪酬管理创新的一种流行趋势, 它的先进性是:能使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调整不同等级员工的薪酬结构。它的目的是:通过调整降低薪酬成本, 增强薪酬管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度, 加大对员工晋升和激励范围, 有效激励员工为企业尽心尽力地工作。

二、企业绩效管理的创新途径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职能, 在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诸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就职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经常阅读国内外绩效管理的成功案例并与业内同行共同探讨绩效管理的创新途径, 深深感到,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环境变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企业的绩效管理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才能适用市场经济要求, 才能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上一层楼。因此笔者认为, 绩效管理的创新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以人为本, 建立人性化的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大部分员工都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通常都具有挑战环境和挑战自我的强烈愿望。但随着网络技术化、全球化、组织变革的兴起, 企业员工的工作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自己的工作业绩也迫切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承认和认可。因此, 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的绩效考核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 在规定一年一次考评的基础上坚持不定期地进行绩效考评。在年度综合考核中, 可将一年一次的绩效考评分数占60%, 不定期绩效考评分数占40%作为总的考评结果。

(2) 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这样做既能提高绩效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又能做到考评工作的公平和公正。

(3) 设立择优录用、末尾淘汰的竞争机制。考评中对那些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能力强、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的员工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并优先安排到关键岗位;对吊儿郎当、好逸恶劳、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员工要调离工作岗位, 实施末尾淘汰制。

(4) 设置考评结果反馈制度。将考评结果反馈到员工中, 由考评组成员代表企业领导对参加考评的员工进行面谈, 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让每一位员工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绩效考评。

2. 创新绩效管理, 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实施绩效考评时应尽量避免员工敏感问题, 以稳定人心为前提, 不要给员工增加思想压力。业绩考评指标要具体, 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首先, 考评方法要得当。考评前要向员工讲清楚绩效考评的意义和目的, 宣讲绩效考评的方法和步骤, 并深入到员工中征求、听取员工对考评工作的看法和意见, 所制定的考评方案应得到70%以上员工的认可。其次, 在考评中要依据《企业目标管理法》、《评价量表法》、《自我考评法》、《综合考评法》等法规,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然后, 通过绩效考评建立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实施绩效考核后, 企业领导应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来设计员工的发展计划, 把员工的职业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设立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机制, 让他们“天高任鸟飞, 海阔任鱼跃”, 充分发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企业和员工一起为企业的未来奋斗、成长。

综上所述, 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创新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 是科学、合理的创新之举, 而这种创新之举又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笔者希望业内同行通过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创新, 凝聚人气、鼓舞士气, 彰显科学管理特色, 进一步激活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凝聚力、竞争力, 与企业一起迎接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栾海霞.让薪酬动起来, 新浪财经, 2007.3.22

[2]齐旭高.基于过程模型的创新导向型绩效管理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 (1)

[3]杨国华.探析国企实施员工绩效管理问题及改革创新策略.品牌 (理论月刊) , 2011 (3)

上一篇:教师积极反馈下一篇:反思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