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

2024-06-13

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精选十篇)

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 篇1

1支架的定义

“支架”一词最早使用于1300年, 由建筑业引用而来, 它原意是在建筑行业中为建筑工人所使用的“脚手架”, 即工人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能够为他们建造材料提供的暂时性的平台、柱子等。 (1989,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支架” (scaffolding) 用来比喻暂时性的辅助话语, 通过搭建支架, 新手在较为成熟的专家或同伴的帮助下发展新的技能、观念或者更高层次的理解能力。 (李丹丽, 2012)

2支架的分类

2.1认知支架

作为建构主义的一支“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建构主义有两方面含义:其一, 对于新信息的理解需要借助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经验, 并超越其本身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起来的;其二, 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的相关信息也需要按实际情况进行逐步建构而不是简单的提取。他们认为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需要具有开放性, 对于新概念的理解应该以丰富的背景经验作支撑。这样, 当学习者面临新的情境时就能超越新信息表面传达的意思, 获取更深层次的理解。

2.2情感支架

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这种影响作用通常表现为活动的动机形式。人类行为活动的动机来自人的各种需要, 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超越需要等。而情感是伴随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 它可以激励人的行动, 改变人的做事效率。同样, 情感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

2.3能力迁移支架

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在认知结构中不断引发认知冲突、同化、内化新的知识结构、激发思维在解决新的问题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我们把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工具叫作能力迁移支架。通过能力迁移支架, 激活、重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使学生的视野开阔, 发展创新与分散思维。这时学生把同类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不断重组, 从而形成树状图和回路, 找出问题的循序渐进的层次和相关点进行认知的重组。

2.4元认知支架

元认知支架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评估和自我反思的头脑过程, 这类支架可以是学习者自身提出的一系列简单的提问或提示。通过这些提问或提示不断回答找到自己的差距, 并促使自己去反思或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最终达到对知识结构的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的建构。元认知支架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 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支架在教学中的应用

3.1教材支架

应慧兰、徐慧芳 (2001) 认为英语阅读教材的设计应针对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阅读材料要具有真实性、使用性、多样性。在艺体阅读材料中要体现出真实性和多样性, 艺体学生是学艺术、音乐、体育的学生, 在课堂上抽象的阅读内容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 艺体学生好动, 多样变化的阅读材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第二, 所选的阅读材料应与读者的语言知识水平相当。艺体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通常来说, 英语阅读材料的英语句式难度 (长难句) 和词汇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第三, 阅读习题设计多样化、趣味化。艺体的阅读习题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这样对艺体学生来说较新颖, 使学生喜欢阅读的同时可以引起学生对做题的新鲜感和积极性;第四, 在教材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艺体学生而言, 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可以将学生逐步引入一个贴近真实语言环境的外语教学中, 采用视频、语音、艺术字等多媒体进行知识的传播, 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调动艺体学生感官活动的各种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更符合艺体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特点。

3.2学习环境支架

本研究认为一些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环境都可以成为学习环境支架, 如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问题支架, 范例支架以及教学中所用到的工具支架和图表支架等。在一般情况下, 学习者获得知识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 借助外部环境 (如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 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同化学习者头脑中知识的构造, 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英语阅读的过程中, 学习环境也可以成为学习者的支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 提倡任务型教学。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设定一个个子任务达到对整个问题的解决,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性支架,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方向;第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在授课之前应给学生关于阅读文章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 激发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兴趣,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相关主题利用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或文本展示给学生, 同时将所展示的内容和阅读材料联系在一起, 这样在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搭建桥梁, 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三, 教师话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交流时使用平和、鼓励的语气, 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架以增加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用话语提供支架时应考虑到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提供简单、易懂、循序渐进的话语支架, 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

3.3学习者支架

吴和贵 (2013) 认为学生在自我建构支架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学会了建构支架, 同时这种建构支架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并内化为学习者头脑中新的知识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学习支架, 这包括情感支架和学习支架。首先是情感支架, 学生在情感上给予自己信心、自我暗示和激励, 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所设定目标;其次是学习支架, 艺体学生虽然英语基础很薄弱, 但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支架, 需要什么样的支架, 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有大概的了解和判断, 通过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小的目标达到向大目标的跨越, 若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通常来说, 这种支架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效果的, 学生确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通过他人给予的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支架, 达到对新知识的融合。

3.4同伴支架

支架式教学倡导合作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交往对于学习非常重要, 因为它是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 更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和心理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这种情况, 学习者遇到不会的问题通常喜欢与同伴交流, 因为之间处于相近的最近发展区, 同伴有时会遇到同样或相似的问题, 同伴会以更简洁更贴近学生思维方式的语言去讲解。通过同伴之间互相提供的建议、问题或范例等支架更容易起促进作用, 使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水平相互提高。

3.5教师支架

教师支架强调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好的“帮助者”“促进者”“设计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支持者, 这种支持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便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情境, 与此同时, 还应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辅助工具。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处理学习资料, 并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主动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应采用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帮助也起到了支架的作用。

4支架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建构主义理论是以认知发展学派、行为主义理论学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该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模拟真实情境中学习者之前通过协作互相学习。近些年来, 支架式教学法逐步引起广大英语教师们的注意, 其理论基础逐渐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各个学科的争相研究使得建构主义理论不断成熟, 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作为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支架式教学”的研究也日趋成熟, 形成其体系。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而提出来的, 强调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帮助 (教师本身作为支架, 教师的帮助也是一种支架) 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 待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后撤去支架。

4.1国外支架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Clark, Kathleen F和Graves, Miahae (2005) 以小学两个英文范文进行阐述, 他们认为支架式教学使得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积极踊跃, 善于思考, 同时支架提高了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Lutz, Susan L, Guthrie, Jone T和Davis, Marcia H. (2006) 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取两个班级。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都有所提高, 除此之外, 教师对任务的设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Cole, Ardith D. (2006) 以一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认为与流利阅读者相比初学阅读者应经历更长时间的支架式教学, 学生们需要被表扬和肯定, 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随时提供支架。

4.2国内支架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蒋大山 (2011) 认为想要提高学生英语的阅读的综合能力需要要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来催化此过程, 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者在实践中积极的主动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探究有利于自身学习的方式并且持续不断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部分重视支架情景的设置、意义的建构、同伴之间的协作学习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规律的认识以及学习心理的认识将有助于实现英语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徐荷宝 (2014) 把支架式教学观念引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 他认为支架式教学法对高职英语教学起着重大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法循序渐进, 将知识点有条理地进行逐层解析, 知识的展现由浅及深, 结合真实生活的情景支架和问题支架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断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同时, 支架式教学法应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改变传统教学的机械模式, 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

5小结

本文将支架式教学法中的支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呈现方式分享给在高校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 其目的在于引起广大英语教师, 尤其是艺术类英语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的关注, 使其领会支架式教学服务于实际教学的实质, 理解并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低水平学生外语学习的需求, 不断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水平,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成绩。支架式教学可以成为广大的英语教师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同时, 支架式教学也将为从事支架式教学的研究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Clark K F, Graves M.Scaffol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text[J].The Reading Teacher:Practice and Research, 2005, 6 (58) :570-580.

[2]Cole A D.Scaffolding beginning readers:Micro and macrocues teachers use during student oral reading[J].The ReadingTeacher, 2006, 5 (59) :450-459.

[3]Lutz S L, Guthrie J T, Davis M H.Scaffolding for engage-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reading instruction[J].The Journal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6, 1 (100) :3-20.

[4]袁宗金.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9 (3) :39-41.

[5]应慧兰, 徐慧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J].外语研究与教育, 2001, 41 (5) :55-56.

[6]蒋大山.支架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论坛, 2011 (11) :268-269.

[7]李丹丽.英语课堂话语分析与“支架”式教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8]吴和贵.支架式教学:有效教学的生长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

[9]柳淑瑛.支架式语言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 篇2

1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1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大多以教材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统一的教学进度、内容和计划,这不仅会让成绩好的学生难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还会让成绩差的学生无法跟上学习进度,甚至出现厌学心理。

1.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状态下,学生很难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的热情。

1.3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的热情不高

第一,学生缺乏扎实的英语学习基础,他们没有充足的英语学习信心,从而不敢参与课堂活动。第二,学生缺乏对课堂活动的认知,不利于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第三,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大多数是敷衍了事。

1.4评价方式过于陈旧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实证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生;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

本文系省级规划课题“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課题组研究成果

在中职学校,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教师难以攻克的瓶颈。根据我校承担的湖南省规划课题《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调查发现:在全省200位中职英语教师中,58%的教师认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1%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口语的强度根本不够。在全省1500名中职生中仅有44%的学生对学好英语有一点自信;大多数学生怕“开口”,羞于“开口”。2008年12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当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坚持服务为宗旨、改进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在缺乏英语语境的客观条件下,英语口语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为了提高口语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中职英语口语课堂中尝试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证性研究。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一个术语“支架”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由父母、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来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这些由社会、学校和家庭提供给学生,用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各种辅助物,就被称为“支架”。一旦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支架,会被逐渐撤离。用“支架”来命名语言教学模式,是因为这一模式具有脚手架的基本特征:结构相对稳定且容易拆装,具有辅助作用且不断向上推进。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采用师生双方共同建构的动态支架,创新地把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串成了五步教学流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支架。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话题情境,围绕当前话题捕捉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进行交际的“支架”线索。

第二步:自主探究,建构支架。教师依据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独立探索,主动获取信息,对信息加工和处理,逐步建构“支架”,掌握交际要点。

第三步:合作学习,完善支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加强对相关句型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运用,互补信息差,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四步:效果呈现,淡出支架。教师提供难度略高于单元话题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沿“支架”继续攀升,从而脱离“支架”的扶助,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五步:评价反思,回顾支架。通过学生在口语操练中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对小组口语活动成果的评价,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与收获。

通过第一阶段(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我们进行阶段性教学效果总结,以获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二、教学试验

(一)实验假设、实验对象、变量

实验假设:中职英语口语教学采用支架式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英语听、说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水平。

实验对象:选取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11级两个班的93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设学前教育1102班为对照班(46人),学前教育1109班为实验班(47人),均学过三年初中英语。

自变量: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

因变量:阶段性测试成绩

(二)实验工具

采用口试的方法,试题为自行设计,(信度系数为0.82),达到试题的评价标准。

(三)实验控制

入学时两个班为随机分班,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实验前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前测结果见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相同的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基础英语》第二册,教学时数、教学进度皆一致。

两次口语测试的考官都不是受试学生的任课教师,且口试的评分由双人进行,采用等级评分,通过对两位教师的评分进行等级相关计算,其等级相关数为0.60,属于“0.5-0.8”范围之内,是显著正相关,评分结果可靠。后测结果见表2。

表1两组学生实验前考试成绩统计(前测)

考试成绩

组别n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以下

实验组47414722

对照组46591121

表2两组学生实验前考试成绩统计(后测)

考试成绩

组别n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以下

实验组47122474

对照组466101020

本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及查表法对两组学生实验前测和后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建立“检验假设”,假设前测和后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成绩相同。我们通过使用X2值检验以对所得的分类分等的计数资料与理论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推断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是否符合我们的假设。如果“实验假设”能接受,实际数与理论数之差就不会太大,也即X2值就不会太大;如果计算结果X2值很大,就要拒绝“检验假设”。表1显示实测X2值等于(n=93,按照X2=n(A2/nRnC-1)的公式计算,根据自由度计算公式得到自由度df=3,查X2值表,X2(3)0.05=7.81,比较这两个数,查表进行结果判断,P若>0.05,则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接受“检验假设”;若P<0.05,则差异非常显著,因此拒绝“检验假设”。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地差异,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三、结果与讨论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中职英语口语教学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搭建支架),学生主体(建构支架)的作用。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采用支架式模式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水平,备课量和备课难度加大,且对教师掌控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在构建支架的过程中总依赖同伴,收获甚微。但从整体来说,老师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口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意识”逐步增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及现场交际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符合国家提出的培养中职生应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要求,值得大家借鉴。

参考文献

[1]欧阳前春“支架”的魅力—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微探[J].教育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12).

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 篇4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大多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 教师作为课堂的讲授者, 学生则扮演被动的接受者, 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几乎为零交流。这种长久性的、一味的知识灌输, 致使学生很难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 从而影响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 这种枯燥的知识型传授, 会让本来思想积极活跃的学生产生懒惰感和懈怠感, 渐趋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加之我国在英语能力评判的标准上存在偏差, 我国大多以学生期中或期末的一纸试卷成绩作为英语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 而对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与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是相左的。殊不知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型的语言学科,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因此, 高职英语学习不仅要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 更要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2“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支架”这一词汇的渊源是建筑行业, 它源于工人在建造或修葺建筑物的过程中, 利用脚手架等作为支持性的平台或工具。布鲁纳等学者将此理论引入教学领域, 用以喻指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以此来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以及英语学习。目前对“支架式教学”见仁见智, 有的学者将“支架式教学”界定为:“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的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 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多数将“支架式教学”分为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

3“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策略, 逐渐将教师变成课堂上起辅助作用的角色, 而将学生作为课堂真正的中心主体, 接下来我们从“支架式教学”的五个环节来逐一探讨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 搭建学习支架

“支架式教学”模式启动的第一步就是搭建学习支架, 也就是说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首先搭建一个概念框架, 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在高职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搭建学习支架就是教师在进行一个新的教学单元之前, 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些本单元的相关参考资料, 使学生在接触新知识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不至于开门见山、毫无准备地传授知识致使学生一头雾水, 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节奏。例如, 教师在进行本单元之前可以布置一些课前任务, 即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语法及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交代给学生, 之后由学生通过课内课外书籍、工具书、网络等进行查阅, 并在课堂上互享资源, 相互交流讨论。与此同时, 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查阅到的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添加到教师的教学课件中, 以此来丰富教师的教学课件。

3.2 创设情景语境

“支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这一观点同样投射出了情景式学习的重要性。传统的英语教学将书本作为课堂学习的唯一参考资料, 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这种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必将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语境, 使其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英语学习, 这一学习方式完全打破了枯燥的学习气氛,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师在教授本来干瘪枯燥的词汇时, 可以截取相关图文资料甚至视频, 将此种词汇所具体应用的情境现场模拟或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使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语境中完全理解词汇的含义及具体用法。另外, 还可以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赋予教学课件多样性、动态性, 呈现图文并茂的体现形式。

3.3 培养独立探索

高职英语学习不同于小学启蒙阶段及中学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的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但中国学生一般习惯于有教师进行大方向的指导或督促, 再按照具体要求逐步完成。培养独立探索的学习能力不外乎课堂上及课堂外两个环节。对于课堂上的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完成之前将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 例如布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制作Power Point, 由组内学生分工完成, 并在课堂上由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通过多媒体共同将学习成果展现给老师及同学们。至于课堂外的独立探索精神的培养面更广一些, 但这也需要教师提供大的方向性的意见。建议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英语相关报刊杂志、收听英语新闻、参加英语角以及观看英语电影或戏剧表演等。

3.4 进行协作学习

有效的协作性学习同样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和进一步理解过程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协作作用更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交互性的协作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习更加全面、准确。但此协作学习的范围应限定在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主题之内。具体说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 将学生分为几大组, 各组中的语言水平都相当, 由教师设置相关话题,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讨论, 大家集思广益, 最终将各自的讨论结果共享, 并在组与组之间的交换思想的过程中进行协商, 最终达成一致。

3.5 注重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在教师付出一定的教授努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付出一定努力的前提下, 对最终所取得效果的有效评价机制。“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效果评价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评价机制, 它不仅注重最终的结果, 同时关注过程, 即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里的终结性评价多指期中、期末等考查形式, 通过卷面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作简单评判, 对相对完整阶段的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略作总结。形成性评价则主要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监察, 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及技能的积累情况。学生学习水平大多在平时表现得较为明显。

4 总结

面对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教育工作者们正一步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教授方法。随着英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高职院校呼唤一种全新的、高效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本文中尝试性地探讨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中的应用, 以期为更加高效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提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刘杰.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孟艳华, 唐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 2014.

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 篇5

会话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当前的现状是:学生能够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在口头表达方面显得比较笨拙,显得有点“有口难言”,不知说什么、从何说起。会话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优化英语会话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小学英语;会话教学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普利斯里(Pressly,Hogan,Wharton-McDonald,Mistretta,Ettenberger,1996)等人为“支架”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某种程度上这种形象的比喻迎合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发展成为今天的“支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显然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 1

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法的最直接理论基础源至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第一水平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帮助学生就可以独立完成的已有的知识水平;第二水平就是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他人的合理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二水平以外区域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也不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完全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这里的合理的帮助就是指教学中在最邻近发展区所做的工作——搭建恰当的支架。

二、支架式学习设计五环节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搭建学习支架

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阶段。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其次,教师要围绕当前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再次,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提供反馈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应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

2、设置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创设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即问题情境必须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相联系,并能够促进新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在本阶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探索问题的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开始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越来越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就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

倡导合作学习,并通过讨论,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还可不断地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以利于各种观念的梳理和重组,获取对新事物更全面的理解和建构能力的提高,同时这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锻炼了学习者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学习,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发出反馈信息对学生加以引导。

5、效果评价

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这种评价依然是与问题探索过程融为一体。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

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

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Primary English Students’ Book)(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B Let’s talk为案例,说明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会话教学中的运用:

Teaching aims:

1、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let’s talk;

2、能使用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I like„best./ My favourite season is„.Why do you like„? Because„? 来询问和回答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let’s talk;

2、能够使用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I like„best./ My favourite season is „.Why do you like„? Because„..来询问和回答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3、能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爱家乡、爱我们生活的环境。

(一)设置情景

师生围绕季节进行日常交谈,然后跟随着视屏,进行Chant:Spring

is green with flowers and songs.Summer is hot and the days are long.Fall is golden and farmers are busy.Winter is white and the year is gone.分析:围绕“季节”进行日常对话交流,复习已学知识,然后全班一起唱四季歌谣,歌谣不仅提示和帮助学生回忆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活跃气氛。

(二)独立探索

老师抛出问题:What’s zhang peng and sarah’s favourite season? And why? Listen and tick.Talk about sarah’s favourite season and learn let’s talk:What’s Zhang Peng’s favourite season? Can you gues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form.分析:谈论自己和学生最喜欢的季节,然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完成听力练习。谈论答案的同时,引出let’s talk的内容,在呈现Let’s talk的内容前,有一个让学生预测的活动,让学生活跃起来,大胆猜说,然后带着问题独立完成听力表格,一层一层,从易到难。好的引导与预测能够提供说的氛围,让学生活跃起来,大胆地说,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三)协作学习

1.Act as sarah and zhang peng to talk their favourite seasons.2.And then make a new dialogue.3.Make a survey:利用重点句型进行采访“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 do you like„”把采访到的信息用表格形式进行

记录。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角色转换,同桌两人轮流用第一人称来复述课文内容,从这一活动上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同桌两人合作编新对话,把新旧知识进行重构。最后,采用任务型活动,学生先看老师做示范,接着让学生用采访的方式操练本课重点句型。采访后,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用口头的形式把采访的内容进行报道,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搭建学习支架

1.Talk about the four seasons, including the scenery, the weather, the colour, the activities, the clothes„.老师引导学生小结四季的情况,包括景色、气候、颜色、活动和穿着

2、老师谈论自己的家乡的四季,然后呈现文章,学生朗读

3、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的四季

分析:前面的第一和第二步骤都是为了第三个步骤作铺垫。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了四季总的概况,帮助学生整理了有关四季方面的知识,老师还给出了范例,老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架:情境支架和词语支架,帮助学生把已学知识进行滚动。这样,学生知道了如何说、从何说、该说什么,所以学生能谈的东西就会越来越丰富,而不会仅仅局限于本课的主要内容。

(五)效果评价

在课堂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用口头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采用小组竞赛的评价方式,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小组整体或者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比较出色,每次得1分;小组纪律好的、能够团结合作的,老师也随时为小组加分。本节课小组所得分数将纳入一周的小组得分里面。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而且便于老师管理课堂。

总之,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利用得当的话,中等生和优生能更出色,后进生能向前迈一大步,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教学设计中如何搭建支架[J].英语教师,2009(2)

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支架式教学法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几方面的技能。其中,“写”是要求较高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写作却一直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往往是“投入多、成效低”。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作文往往不尽人意,存在用词不当、句子成分缺失、思路不清、内容贫乏、篇幅短小、书写不规范等现象。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交往互动中通过给学生提供“支架”,以此来减缓英语写作教学难度,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策略,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特点分析

“支架式教学法”是建立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和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支架式教学法”借用了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一词,形象地把儿童比作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建构知识、完善自己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目的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支架式教学理论(Conceptual framework)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伴的帮助下,以分解任务进行探究为主要方法,教师通过营造情境式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整体感知与运用的能力。该理论体现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和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思想,该理论主要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①整体合成性,即以一定的学习任务为教学要求,体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要求;②建构生成性,即以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③探究自主性,即在支架理论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对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来说,“支架教学理论”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围绕英语书面表达的结构要求,运用支架式理论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优化组合课程资源,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技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将“支架式教学法”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这种写作教学方式,要在学生写作的准备阶段、写作过程以及文章修改阶段为学生提供“支架”,换言之,教师要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起写作的“脚手架”,提供必要的、适时的点拨、支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主动进行写作。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借鉴了“支架式教学”理论,设计并实施“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独立写作——合作批改——知识迁移”五个步骤组成的“支架式写作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譬如,执教七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笔者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指导学生练习写一篇描述人物的短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笔者告诉学生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为主要叙述对象,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个性特点。写人时要让自己所写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有的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人物的长相、体态;有的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根据不同的目的各有侧重点。在写人时要想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思想、品质和个性就要做到: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来写;所写的人物要形神兼备;所写的人物要给人以教育意义。在学生了解了写人文章的注意事项之后,笔者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布置了如下的写作任务:“你有一位姐姐,她美丽善良,把她介绍给大家认识吧!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以为题写一篇短文。”笔者以表格的形式给学生作了如下的提示:

当学生阅读提示之后,笔者又要求学生对所给的要点逐一陈述,但可适当发挥;书写端正规范,词数在80左右。在笔者提示下,学生开始“独立写作”。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My sister》:

This is my sister,Kate.She likes music and basketball very much.

My sister is very lovely.She has smiling eyes and she always wears a smile on her face.She has short hair.She is taller and slimmer than me.She is kind and helpful.She often gives seats to the old on buses.She is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 and is a member of the Basketball Club in our school.Every morning,she does morning exercise.

She would like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when she grops up.I believe she will be one of the best basketball players in China.

短文的第一句話点明了写作的对象——我的姐姐;接着从她的外貌、品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条理清晰;最后一段简洁地叙述了她的未来计划,说明了她的理想。短文中还运用了本单元所学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说明了该同学具有一定的活学活用的能力。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位较优秀的同学的习作,对于中下等生的习作,笔者接下来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小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照本次习作要求和所学过课文中的知识,合作批改每个人的习作,使习作更加完善。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支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支架”,在写作中不断构建知识,形成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英语写作应遵循从词、词组、句子段落到篇章的作文写作顺序,依据“支架式教学理论”,并综合运用其他写作教学策略,分阶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大幅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唐琼.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年第07期.

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 篇7

一、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搭建好结构支架

拿到一篇写作题目之后,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先不要急于下手, 而应该先从文章的结构方面入手, 定好所要写的文章的具体框架, 也就是说, 在第一环节, 教师应该有效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搭建好结构支架。具体来看, 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确定好每一个学生的框架, 并将自己的框架进行课堂展示, 之后再由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帮忙修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便在大脑中形成了清晰的写作思路, 并能在接下来的写作环节中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效率的目的。比如, 对于高职英语教学中“how to be the good English learners”这一话题, 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You are required to decide your writing outline for the first step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framework of the structure.Thus, now, you can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try to write the outline by yourselves.Then, some of your structures should be presented on the PPT for us to correct and evaluate.”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差, 对于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把握不准, 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之前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文章结构模式以及基本的文章布局, 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该环节的任务。

二、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搭建好内容支架。

在帮助学生搭建好结构支架之后, 教师便应该从文章的内容入手, 帮助学生搭建好内容方面的支架。这也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具体来看, 教师可以把该环节分成几个小的部分, 如词汇方面的支架, 句型方面的支架等, 并安排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 学生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 思考所学过的与写作话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等, 并由教师或者各组成员板书到黑板上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参考。比如, 对于“how to be the good English learners”这一话题的作文,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Boys and girls, just now, we set up the framework of the structure of this article.Now, we should set up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ents.Thus, you are firstly required to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have a brain-storming to think about the words that are related with this topic.Then, you should also brainstorm the sentence patterns that are related with this topic.After that, these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 would be presented on the blackboard to help your writing.”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在引导学生搭建支架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小组的讨论一步步地实现支架搭建的过程, 而不是由教师替代。这样,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三、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展开实际写作

根据本文的研究, 在实际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帮助学生搭建好结构支架和内容支架的基础上, 便可以引导他们展开具体的写作过程了。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在学生的具体写作过程中, 虽然在前两个环节已经帮助他们搭建好了相应的支架, 但是也不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 并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2) 待学生完成习作之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所需要提高的地方, 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互换文章, 并由小组成员进行批改。当然,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教师还可以将几篇典型的习作打在幻灯片上, 由全班学生共同批改。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In order to help you improve your writing skills, now, you are required to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try to correct your articles.Of course, if you have some difficulties, you can ask me for help.”

总之, 在实际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先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据本文的研究, “支架式教学”模式便是一种适合这类学生的较为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通过该模式的应用, 学生能够在写作之前从写作的框架到写作的内容都有基本的铺垫, 并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具体的写作过程。这样的话, 他们在提笔写作的过程中便会少了很多拦路虎, 同时, 学生也会慢慢地形成正确的写作思路, 这对于提高高职英语的写作教学效率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岸.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性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5) .

浅析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8

一、支架式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进行。

1.搭建支架。搭建支架, 为支架式教学法的深入应用奠定基础。在搭建支架过程中, 教师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浏览文本, 激发学生的思考, 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 教师创设情境, 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针对英语词汇而创设情境, 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中, 以更好开展教学活动。

3.使学生对英语词汇独立探索。该阶段中, 教师可以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 但不可过多干涉, 给予学生以充足的自主发挥空间, 使学生围绕词汇进行探索, 既增深学生对词汇的认知能力, 又加强学生记忆。

4.加强协作学习。在自主探索过程中, 学生可能存在着歧义。在此基础上, 教师不可急于断定谁是谁非, 而是鼓励学生之间围绕问题而讨论。该过程中, 学生能够对自己观点进行详细分析, 并且与同学共同得到解题方法。

5.有效评价。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是支架式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最后步骤, 其评价的有效性, 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英语词汇, 进而提高学习能力。所以, 该阶段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以鼓励性、激励性的语言评价, 增强学生词汇学生的自信心。

二、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俗话说, “得阅读分者得天下”, 此观点被多数中学学生所认同。可见,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尤为突出。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支架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求教师精选阅读文本。中学英语教材中虽然涵盖了较为丰富的阅读内容, 但是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量需要。所以, 教师有必要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 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富有创意、趣味性浓的阅读素材,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积累阅读解题经验。其次, 应用于教学情境创设中,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 支架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在阅读课堂教学中, 学生之间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能够充分发挥取长补短的作用, 使学生对阅读文本有着更深的理解,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和巩固语法等。第四, 支架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使学生善于倾听同学意见, 对阅读文本有着更深刻的见解。最后, 由于评价是支架式教学的最后环节, 也是重要环节。所以支架式教学促使教师更好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多数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未能开展评价活动,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支架式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有效扩展学生英语思维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对提升中学英语教学效果发挥着积极作用。教师针对写作教学内容, 创建话题, 以搭建支架,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理解, 之后加强学生相互之间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更好理解英语写作内容。

例如:以“My favorite”为标题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其次, 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 使学生理解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再次, 要求学生独立对写作思路进行构思, 并分析可能使用的句式、语法等, 以增强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第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和分析写作中句式、语法运用是否合理, 并交流自己对英语写作的构思等信息。最后, 教师进行有效评价,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支架式教学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结论:总之, 支架式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绩, 对学生终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词汇、阅读、写作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将支架式教学法充分应用于这三部分教学中, 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除此之外, 支架式教学法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 能够促进我国中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智平.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 2013.

[2]蔡晋丹.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支架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

英语写作与英语学习相伴而生, 与英语教学相随而长。中学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语言发展的需要, 是学生内心情感、思想自由表达, 心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写作却一直是中小学的薄弱环节。历届学生中考英语作文不尽人意:书写不规范, 用词不当, 句子成分缺失, 思路不清, 内容贫乏, 篇章布局不合理, 母语思维, 语言不地道, 缺乏文采等, 从中客观地反映出初中生多方面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存在问题。这不仅是学生的困惑, 也是广大英语教师的困惑。究其根源, 主要是学生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作文基本功训练。问题虽在学生身上, 但根源在教师。许多教师在初一、初二只重视语言功能输入, 着重听说训练, 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写作基本功训练。错失了学生用英语语言思维表达的关键期。若要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 将英语写作教学切切实实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

那么, 我们该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早前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一个术语:“支架”, 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 学生可以凭借外力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一旦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 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支架, 会被逐渐撤离。这些借助外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辅助物, 就被称为支架。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其实就是在教师搭建的“支架”的辅助下, 实现从“现有的发展水平”向“现阶段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飞跃。学生是否能够实现这个“飞跃”, 跟教师所搭建的“支架”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 遵循从词、词组、句子、段落最后到篇章的作文教学顺序, 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写作训练, 即从起始阶段侧重单词的记忆及词组运用;接着依托教材, 强调句子的基本语序, 写作真实性、趣味性及各种写作策略体验和语言运用;最后注重篇章整体结构, 作者的思想观点及文章的修改。经过三年的训练, 笔者发现, 支架式教学循序渐进, 步步为营, 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下面谈谈支架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一、支架式教学在起始阶段的写作运用

“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中, 只是起着向导的作用, 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支架的提供者, 是为了给学生以支持和鼓励、提示和辅助。

(一) 写作第一层支架——单词教学

1.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良好习惯

词汇是句子的基本单位, 在入门阶段要注意词汇教学, 尤其是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好习惯。在初学阶段一定要重视语音教学, 使学生把单词的音、形、义结合, 迅速拼读单词;根据读音规则将字母、字母组合与读音联系起来;即具备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基本语音能力。通过语音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及整个英语学习支起了“支架”。

2.运用支架式理论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

英语词汇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系统。量虽多, 但构成单词的语素——词根、词缀是有限的。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单词的基本构成, 且对单词分析并记忆, 这样, 新词记得快、记得牢、记得久, 同时复习大量的旧单词, 大大增强单词的记忆效果。如学习单词unluckily, 告诉学生其词根是luck, 前缀un-, 表反义, 后缀-ly, 形容词加后缀构成副词。如此学生不仅知道了词义、词性, 其用法也理解了, 同时还学习了其他词汇:luck—lucky—luckily—unluckily。与此类似的词汇则会举一反三。词汇积累除此方法, 还可利用同义词、反义词, 如:like, love, enjoy;pleased, happy, glad, enjoyable, joyful;tall, long, short;还可利用拼读规则:right, light, night, might;利用同类题材, 比如天气:rain, snow, cloud, sun, sunshine, storm, thunder, rainy, windy, 等等, 在词汇教学中常用上述方法扩大词汇, 学生不要求全记住, 但记住的可加分, 并把名字写在表扬栏里加以鼓励。学生有了学习支架, 又有了鼓励, 记忆词汇的兴趣更浓, 热情也更高, 日积月累, 学生词汇增多, 学生口语、阅读理解及书面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 短语教学是写作的第二层支架

在进行单词教学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短语记忆及运用, 要记忆、掌握并运用词组, 需要老师们更好的技巧和策略。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单词时, 教师本身要熟练, 而且要总结、归纳。在学了look后, 就可总结:look like, look up, look down (轻视) , look the same, look for, look over, look at, look on...as等;还可对重点及不容易记的单词进行扩词, 如:初学flower易写错, 那就扩词:a red flower, a beautiful flower, my yellow flower等反复运用以加深记忆。

(三) 融词与句, 为写作支撑“支架”

写作应从词句练起, 我们无论是记忆单词, 还是运用短语, 都不能只看课文后的单词表, 把他们孤立开来, 应该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单词。经验告诉我们, 绝大部分单词是学生在各种语境中逐渐学会的, 且对英语单词语义深层加工可增加所学单词的复现频率, 更有利单词的记忆和运用。在平时听写活动中可以较好地落实这一教学原则。并且调动学生感兴趣的、体验过的东西进行发挥。例如:听写单词behind时, 先写behind, 再写Behind the door, 然后再将“在桌子后/在椅子后/在电脑后”翻译成英文, 最后写句子The chair is behind the door.再用behind造句。The dog is behind the cat.等等, 学生多次重复同一生词, 极大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写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有自己的亲身体验, 激发学生对写作持续的积极情感。通过口头、笔头造句练习, 模仿课本例句或做替换练习是巩固记忆的好方法。例如:若以“Talking about School Subjects”为话题进行书面表达, 教师可将词组套入以下句型, 并让学生掌握“I am good at in.../I enjoy.../I prefer...to.../I am interested.../I am going to...this term”。教师应重视教材中的单句练习, 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 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的混用, 直到学生能连贯自如地表词达意。一句多译、句型转换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 如“我最喜欢数学”:“I like math best”;“My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I like math better than any other subjects”。造句时应注意英汉结构比较, 减少汉语式表达错误, 教师可通过对错误句型的辨析、归纳和总结, 帮助学生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立足学生的原有体验, 以说促写

引导学生写作有许多形式, 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以说为支架, 则在写作前要讨论“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 主要学会句子结构, 体会英汉语序不同, 增强语感, 使学生在讨论中, 自主规划文章的结构, 建构地道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在讨论中,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的材料学生乐于参与、合作, 有利于口语交际和表达;启发;鼓励;帮助;评价。例如:在讲授 (Go For It) 8A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后, 在立足学生原有体验的基础上, 笔者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写作教学任务:My Best Friend写作教学课。课堂上, 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What kind of person should be a good friend?”学生在本单元已掌握了一些形容, 如:friendly, outgoing, smart, serious, calm, wild等, 并学了一些表达观点的句型, 如A good friend should be someone who...;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In my opinion, ...;I don’t really care.等句型, 而且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 具有真实性, 学生有话可说, 因此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 很快得出结论。各组学生代表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全班的学生都可以分享讨论的结果, 得到了共同提高。再引导学生讨论:“Who is your best friend?What do you and your friend often do for fun?Why can he/she be your best friend?”鼓励学生说出真实情况。经讨论后, 学生构建了要写的文章的语言素材, 并能很快规划出文章的结构;并用真实鲜活的例子来描述“我”朋友的优良品质以及“我”和朋友间的故事, 写出来的习作内容真实、语言地道, 学生保持极大热情, 期待写作。因此写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语言操练。教师要寻找写作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 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在写作前就明确自己作品的潜在读者, 增强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三、支架式写作教学——以读促写

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聚集地, 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 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 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因此要把写作贯穿于课文教学中, 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技能训练。学生阅读文章时, 要学会寻找文章信息, 并运用文章中的信息、模式等作支架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这种重新编码的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产生着影响与渗透。阅读首先必须把握文章的整体, 然后学会欣赏文体风格和语言特色, 找准文章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实际和写作实际密切联系的交合点, 重在给学生以启迪, 读出与学生共鸣之处, 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例如:在教学完 (Go For) It 8A 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后, 可指导学生仿写 (1) My favorite school trip (2) My vacation (3) My unforgetable experience (4) Making up a story以课文写作活动为基础, 找到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匹配度和关联度, 鼓励学生尽量使用新学的知识点加以表达, 这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以阅读为支架, 写作内容不至于流于空泛, 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因地制宜地进行写作训练。又如:在教 (Go for it) 8B Unit 7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时, 先让学生学习有关词汇、短语和句型, 如:polite behavior, talk loudly, be allowed to do sth. be impolite, keep your voice down, in public, take care (not) to do sth., break the rule, give suggestions, cut in line, drop litter, pick up等, 课文学完后, 给学生设计一道情景写作题:就本校的校规做文章, 平时同学们经常违反哪些校规呢?当你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时, 你认为该怎么做?写一篇英语短文, 并给出个人的观点, 给校园广播室投稿。教师可提示一些现象或出示一系列图片, 要求学生分组或集体讨论。教师可就图片等引出一个或几个相关的话题, 话题大多是开放性的, 容易引发讨论, 引起兴趣。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教学, 同时又锻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支架式教学:自主做事———让学生动手“做”作文

“做事”是指开展调查活动、采访活动、亲身经历等为支架, 使学生在“做”中学, 在“做”中有效地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 并把做的过程或结果整理成文。如教学 (Go For It) 8A Unit 12 Section中3a This article about the school talent show时, 正好元旦演出, 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元旦汇演的才艺表演。who is the funnist actor?What is the most creative music show? Who won the prize?等, 因为学生对这项活动有亲身体验, 真实的话题, 特别是获奖学生兴致更高, 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英语写作运用能力。

五、支架式阅评鉴赏———“评”习作

对布置的写作任务及时检查、评价。“评”是为了“能力”的提高, “评”也是为了让学生互相欣赏, 让学生获得被人注意和尊重的快乐, 产生源源不断的写作热情和动力。“评”的形式有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阅, 还有典型错误集体评, 用一部分学生的独特之处唤醒另一部分学生心中潜在的体验;归纳学生写作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不会、不知”, 进行词法、句法、语法、篇章结构和写作策略的指导和进一步讲解等。关注个体, 挖掘每位学生作文的亮点, 肯定其为写作付出的努力和取得进步, 并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让每位学生在支架的理论指导下都不断超越原先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六、结束语

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达方式, 它涉及词语基础、造句能力、语法知识、逻辑思维, 作者的思想、观点等。学生要想掌握这门技巧, 必须经过一段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严格训练。一星期至少要练写一篇, 纠正后再抄写于固定的笔记本上。这样日积月累, 经常反思, 实践、整合巩固, 写作能力会逐渐提高。

最后以本人的教育心语作为结束语: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语言的美, 并用这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陈立平, 李志雪.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和实践.1999.

[2]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9.

[3]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 篇10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首先, 我们需要对如今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大致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在长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 且方法太过于陈旧。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师成为了课堂上的中心。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使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了解, 同时也导致了高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状态懒散, 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都严重妨碍了学生英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众所周知, 英语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课程, 它是一种语言, 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因此,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需要充分的实践。所以, 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的实践活动中。为了充分提高我国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改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国际型的新一代人才。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构成

说到支架式教学模式我们首先要提到构建主义。构建主义实际上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构建主义主要以学生为核心, 它主张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认识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的是一个循序引导的过程, 而非知识的讲述者和灌输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进行疏导和帮助, 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对知识进行探索与发现, 对发现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思考、推测, 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出结论。而支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的框架, 对于构建的概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在教师的辅助下, 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将知识逐渐深化。

在介绍过构建主义后, 我们还要来讲讲“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核心理论对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有这样两种划分:第一种, 特指学生的现阶段发展水平, 也就是学生在独自解决问题时的能力;第二种, 特指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可能, 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潜力。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就是我们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应用支架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热情, 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因此, 教师为学生在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搭建一个支架, 形成一个上升的阶梯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职英语中对支架式教学的应用

(一) 搭建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的搭建简单来说就是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 但并不需要将知识从头到尾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 我们可以在搭建过程中试着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 我们在对牛顿进行认识与了解时, 在框架的搭建中, 可以引入这样几个问题, 让学生对知识回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1. 牛顿是什么学家?

2. 关于他的名言有哪些?

3. 他发现哪一个伟大的定律?

这样, 一方面老师对于知识的引入十分自然, 另一方面, 学生对于知识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与归纳。从而使学生发现, 英语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只要按照系统的步骤对知识进行学习, 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好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

(二) 创设情境, 营造积极氛围

在课堂沉寂的学习气氛中, 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长期死板的课堂学习, 只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动机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态度懒散。为了阻止和改善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当适时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这就需要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是其他有利资源, 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 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提问。

例如, 英语教师要上一节与动物相关的课程, 这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显示相关画面:“Today, we will go to the zoo.We can see so many animals.Now, who can tell me what animals we will see in the zoo?”接下来学生们会回答:“Monkey.”教师一边在多媒体上显示出猴子的画面, 一边可以接着学生的思路问下去:“Yes, coud you tell me how to spell‘monkey’?”学生会根据自身的记忆对该单词进行回顾:“M-O-N-K-E-Y.”接下来教师还可以问:“What does a monkey look like?Could you tell me in English?”

像这样为学生创设别具一格的教学环境, 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 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但独立思考并不是完全抛开老师的辅导, 让学生漫无方向地在一片漆黑中探索。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诱导, 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 让学生了解与该内容相关的概念理论, 为学生充分提供在学习探索中所需要的素材与信息, 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在这样一个目标清晰、思路正确的前提下, 再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与思考, 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巩固了知识要点、充实了学生的大脑, 更加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四) 培养学生之间合作模式

支架式教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类似协作的学习模式, 紧密学生间的合作关系。

通常, 学习的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线上学习, 另一种是线下学习。线上学习是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 而线下学习则是学生在课下与同学进行交流。由于学生的想法各不一样, 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因此, 学生在线下的协作式学习中可以分享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长和不足, 所以, 学生们之间相互交流不仅有利于修补在学习上的漏洞, 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由此可见, 学生之间合作式的学习模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五) 相互评价

支架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是评价。经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具备了某种特质。学生首先需要通过自我评价, 分析出自身的优点进行保持, 反省自己哪里做的还有所欠缺, 以便于今后注意与改正。同时, 教师对于学生也要做出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因此, 学生应当重视老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最后,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相互评价, 以便分析得更加全面。

四、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 丰富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而言,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授课, 教师或许能够充分达到将知识“传授”的目的, 但学生却未必有“接受”的效果, 这样不仅浪费教师的辛苦劳动, 而且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单一的教学模式常常让教师讲得很辛苦, 学生学得很吃力。而支架式教学的实施让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变成了多样化, 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 使原本沉寂的旧课堂变成气氛活跃的新课堂。

(二)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探索

支架式教学帮助学生归纳了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 使学习的目标变得明确、方法变得合理。这无疑有效排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接受英语。通过长期有思路的系统的学习, 学生慢慢爱上英语, 并开始主动学习, 积极探索。支架式教学促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不断练习适当拔高的英语题目,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 由于支架式教学的方法十分系统, 所以长期以来也让学生养成了一个有条理学习的好习惯, 同时支架式教学更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使其知识不断扩展,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了延伸与实际应用, 更在原本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总结:

上一篇:价电子基函数下一篇:医疗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