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部门

2024-06-28

基层水利部门(精选十篇)

基层水利部门 篇1

1 共性与个性——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分析

通俗地讲,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有时特指那些有正常智力,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者,它将人看作一种资源,都有其共性,但因地域性和行业性的区别,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力资源又各有其个性。要实现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蜕变,前提是必须对管理对象——基层公路部门人力资源特性做深刻的透析,并对症施治方能达成理想的管理实效。

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人力资源也存在同样的共性。①人力资源具有逐利性,而且利益的需求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利益。②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力资源潜在能量的发挥,取决于内在动机被激发的程度与效力的强弱。③人力资源具有动态性,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性即素质的可变性;二是人力资源行为的动态性,即人力资源行为是可塑的;三是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性,当人力资本不能获得预期回报时,逐利性会导致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

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人力资源有其独特的个性。①行业特性。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是集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为一体的事业单位,是知识、技术、智力等密集型行业,人才对推动行业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是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②地域特性。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高,炎热潮湿,雨季时间长,公路水毁情况每年都比其他省区严重,给公路建设和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考验。同时广西作为我国通向东盟国家的国际枢纽,也使广西公路建设面临更多的挑战。

基于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的共性与个性,如何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采取何种对策和措施体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基层公路管理部门自身的发展与壮大,是摆在基层公路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2 弊端与不足——正视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弊端

从宏观上看,目前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模式,通过硬性的管理方式来管理职工。这种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公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公路发展的需要,其固有的局限性、僵硬性等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公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公路部门需要的技术人员进不来,进来后因待遇差不能留住人才,而不需要的人员退不出去,造成人员老化。有的县局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比例达到1:1,由于论资排辈思想的影响及用人机制的问题,一些只有初、高中文化的职工充当公路养护管理第一线的骨干,他们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随着公路行业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不能适应科学养路的要求。

2.2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从人员结构层次上看,各级公路部门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公路部门表现得更突出。这样的人才比例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路部门的进步和发展,更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例如,广西龙胜公路管理局2000年在任的19位管理人员中,只有1人为全日制本科学历,大专学历4人(其中3人为在职函授或自学取得学历),中专和高中学历4人,其余均为初中以下学历。一线养护站职工中,大专学历为零,高中学历也凤毛麟角,其余均为初中以下学历。时至今日,该公路部门只在2004年和2010年招收大中专生毕业生3人。

2.3 人员进出渠道不畅

国家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新进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原则上只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和择优照顾本系统职工子女,导致无法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急需的各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从而造成了实际工作所需的人员难进来,进来后难留住;同时,又没有建立退出机制,职工除退休、辞职等因素外,只进不出,尽管实行了劳动合同制管理,但是只要职工不犯大的错误,单位一般不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造成人员沉淀、老化的恶性循环。

2.4 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从某种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在于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只要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才能不断增值。但目前公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迟迟未能落实,公路部门职工待遇普遍比公务员差,导致近2年来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2009年从广西公路系统调走的高级工程师就有14名,2010年又调出16名。

3 对策与出路——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选择

3.1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要结合公路部门实际,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把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牢固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敏锐的识才观、紧迫的育才观、科学的用才观、宽宏的容才观和严格的管理观,按照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着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将所有职工都作为待开发利用的资源,把人的开发、利用和培训视为管理的重心,注重完善竞争机制,挖掘人的潜力,以体现重视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这样才利于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发掘基层公路管理部门有限的人力资源。

3.2 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个性化水平

多年以来,广西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主要负责档案管理、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今的公路养护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职工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改变观念,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策略,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规划组织的长远目标,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战略措施,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根据部门单位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岗位或职务调整,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要创造一种能使每位职工都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在使用、培养、考核、选拔、定薪、奖励、约束、淘汰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出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用好人才,使个人在发挥聪明才智的同时,达到与单位双赢的目标。

3.3 与时俱进,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一是建立柔性的人才管理模式。基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立场,发现他们的需求,致力于建立一种把人的因素同部门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的机制,透过这种机制,力求在部门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力求在职工和职工之间、部门与职工之间达成双赢的协作关系。二是以人才开发战略为核心,构建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建立具有公路特色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针对公路行业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职工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教育培训应坚持“脱产培训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以业余学习为主;集中办班与分散组织学习相结合,以分散学习为主”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管理,建立起科学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增强竞争力,为部门发展增添后劲。三是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部门内部人才资源的共享程度。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工作。当前广西公路部门实行职工上挂、下挂、横桂及外挂等挂职方案正是一个好的尝试。四是依法建立新型的劳务合同制度。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要求,深化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规范用工行为,对各部门的职工构成情况进行彻底调查,对现有人员数量、分布岗位情况、工作能力,甚至是员工年龄、性格、适合的岗位等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适时对岗位、等级进行调整、充实,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情况,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全面实现劳动关系规范化、法制化和契约化。通过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达到职工个人的成长与单位的和谐发展相统一。

基层水利 篇2

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自治区、市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为深入推进基层水利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推广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基层水利推广体系作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水利综合能力,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合理布局国家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技术推广活动,为水利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促进我区现代水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

我区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贯彻上级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有关规范和标准。负责水库、海河堤坝(闸)以及其它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实施管理和维护;组织协调水资源管理监测、保护、节约;实施水事案件查处,维护正常水事秩序;组织实施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工作,对水利水电工程防洪安全进行行业管理,为全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维护农村饮水安全;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技术推广;组织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服务;实施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布局指导、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服务等。

(二)合理设置机构

1、区(县)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

按照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基层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结合我区水利发展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与上级基本相对应的机构,具体为:

(1)保留“防城区水利局水土保持海堤管理站”、“防城区水利局水利工程管理站”、“防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防城区水政监察大队”和“防城区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站”。

(2)将“防城区水利局勘测设计施工队”更名为“防城区水利局农田水利站”。

2、乡(镇)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

乡镇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统一采取由区级水利主管部门向乡镇派出机构的方式设置。根据我区的实际,每乡(镇)设置一个,乡镇机构名称定为“防城港市防城区水利局××乡(镇)水利站”。

(三)理顺管理体制

区级水利主管部门加强对基层水利技术推广工作的管

理和指导,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区级派出到乡(镇)的人员、业务经费和资产由区级水利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在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时充分听取所服务乡(镇)政府的意见。

(四)科学核定人员编制

根据基层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职能和各乡镇的自然条件、水利工程分布和现实需要,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乡(镇)水利站人员编制原则保持现在编在职人员不变,按编制总额不少于现有编制数,全区乡镇水利站总编制人数为25人,其中:

①扶隆水利站4名;②那梭水利站3名;③那良水利站3名;④茅岭水利站3名;⑤防城水利站2名;⑥大录水利站2名;⑦江山水利站2名;⑧华石水利站2名;⑨滩营水利站2名;⑩垌中水利站2名。

为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确保在一线工作的水利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区水利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水利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的标准,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不允许其人员在编不在岗或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岗混编。

(五)实行竞聘上岗

这次改革,区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由于编制和人员不变,不需要开展竞聘上岗。乡镇水利站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程序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乡镇水利站所需人员由

原乡镇水利站在编人员在全区统一通过竞争上岗形式产生,区水利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竞争上岗方案并组织实施。参加竞争上岗的在编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学历,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原在编在岗水利技术人员,仍不满编的可向社会招聘,并优先聘用长期在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的编外人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水利技术推广队伍。竞争上岗考试内容,专业知识所占比重不应低于80%。

(六)保证经费来源

要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列入财政全额拨款,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目前我区乡镇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均为86%差额拨款单位,改为财政全额拨款,切实保证基层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有效供给。

(七)改善推广手段

水利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项目资金支持,在整合现有资产及设施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更新设施装备,完善推广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对现有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要根据新机构的设置情况妥善处置。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区级主管部门会同乡(镇)政府进行处置,原则上应按上一轮机构改革前原权属划分。要严

格按照资产管理规定,界定产权,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八)妥善安置人员

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人员安置工作。此次改革中,实行竞聘上岗,不参加竞聘或者竞聘不上乡镇水利技术推广站岗位的人员,列入待分流人员进行安置。要依法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工作,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三、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组织领导

探讨基层水利建设管理 篇3

【关键词】基层水利;建设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0.前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水利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基层水利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农业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所以,加强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是我国建设新农村迫在眉睫的问题。

1.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乡镇水利管理机构人员少、任务重,难以全身心投入水利建设管理工作

多数乡镇水利管理机构一般5人左右,管理上实行乡镇人民政府和市水利局双重管理模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人事权和财政权,经费由乡镇财政统一支付,工作业务由市水利局进行指导。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乡镇水利管理机构每年除了要完成上级水利部门下达的水利建设任务外,还要承担乡镇政府安排的大量政务工作,难免顾此失彼,无法将主要精力用于水利建设管理上来。

1.2工程施工粗糙,质量达不到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多数项目规模小,工程点分散,由于基层水利管理机构人员少,近年来工程建设任务逐年增多,施工过程中技术指导人员分身乏术,施工质量控制不得不依靠当地群众监督和施工人员自律,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到技术指导人员“巡视”发现问题后,返工整改又造成时间和物资的浪费,轻则延误工期,重则影响来年春耕生产。

1.3基层水利建设权责不明确

很多人认为水利建设是生产性投入,其主体是农民,至于谁受益谁投资,政府能做的只是引导鼓励。也有人认为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是政府。中央和地方对待权责时,中央认为应按事权划分,财政投入应该由地方负责,而地方则认为中央应承担更多责任。因为职责不明确,很多乡镇、村的基层小型水利工程多长期无人管理,导致设施年久失修或提前劳损。所以,水利建设一般口号喊得多,但实际行动少。尤其近年来种粮效益较低,导致农民对种地的热情日渐减少,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

1.4基层水利建设的政策管理体制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水利建设管理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及大中型灌区工程管理权责不明,有人用但没人管,最终的结果就是设施年久失修甚至报废,很多地方都存在这种现象。乡镇基层水利建设体系不健全,技术装备差,设施维修维护缺乏保障,人员素质不高,各级水管单位的人员管理费及工程维护费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水利单位入不敷出。还有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利益,把水库承包出去,来搞网箱养鱼和旅游开发,因为承包,导致干旱季节时,农田急需灌溉而水库不放水,雨季不再需要水時却又放水。水库的功能本应是蓄水抗旱,现在这样的功能却被排在了后面。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真空脱节,使得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及技术指导。农村水利建设是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及发展农村的重要支撑,但是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制定一部关于基层农村水利建设的法规,基层水利建设和管理使用没有完备的法律支持和法规保障。

2.基层水利建设管理的解决措施

2.1改革管理体制,充实基层水利管理机构

现行的基层水利机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政事不分的模式。水利管理单位人员是从事专业技术活动的,却担负着基层政府安排的过多政务工作(有些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甚至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在编人员全部从事与水利无关的政务工作),使他们无法将过多精力用于专业技术方面的钻研和学习,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无法提高,部分基层站所负责人甚至连基本的水准测量都无法完成。这种“专业人员不专业”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当地水利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只有改变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现行的多重管理模式,真正实现政事分开,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基层水利专业人员全身心从事水利工作,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2.2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施工质量

优质的施工质量是今后工程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当前部分工程施工质量不高,例如该深埋的管线没有埋下去,管线安装不平滑不顺直、上下起伏又没有辅助排气措施、渠道走线不合理、漏水严重等。提高施工质量,要从施工队伍选择、原材料选择等方面把好质量关,采用切合实际的现场施工方案,工程试运行不能走过场,而是要真正做到发现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好不予验收,不将施工中的产生的问题遗留到今后的运行管理中去,为工程正常运行奠定基础。

2.3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中央水利部门应尽快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推动基层水利建设及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基层小型水利设施产权。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职责明确、利责一体、产权明晰的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建立多种形式的基层用水合作组织,明确工程设施所有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使管理主体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管理制度健全,推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

2.4提高基层水利队伍素质

各乡镇水利工作人员应纳入市水利部门统一管理,落实基层水利单位人员编制,安排业务能力高、责任心强的年轻同志补充基层水利队伍。优化水利队伍,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素质,竟争上岗,择优录取,上岗前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培养岗位责任心。逐步改善基层水利单位的办公环境及条件,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有助于引进和留住高级专业人才,以提高技术人员比重,改变现有水利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

3.结语

总之,加强基层水利建设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同时也是和谐农村建设的前提,关系着我国新型农村建设的进程。其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国家资金及人才培养的支持,也需要基层群众提高自身对于水利建设的认识。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及确保经济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加宁,吕天伟.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

[2]王小文,镇方栋.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

基层水利部门 篇4

1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控存在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一般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部门合作共建,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 都有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来保证工程的严格实施。但是,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 往往存在建设、监理、施工、设计都是由同一单位实施的情况, 因为工程规模小, 不符合招投标的要求, 因此, 同一单位就自己组织工程建设的各个质量监控体系, 甚至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是同一个单位负责, 工程建设完成后, 补交相应的工程资料。因此, 工程建设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中, 存在问题主要如下。

1.1 基层单位技术资质低

基层水利部门由于相关技术力量薄弱, 技术人员少且缺乏培训和实际锻炼, 因此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中, 资质低甚至无资质的情况比较常见。而且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少培训、缺乏锻炼, 因此技术水平提升有限。设计单位由于工作相对较少, 先进设计技术和理念难以在设计中体现, 所以设计漏洞比较多;施工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 因此没有提高施工技术的积极性, 粗制滥造蒙混过关的情况依然存在;监理单位由于监理发展相应比较迟缓, 监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技术水平不高而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由于整体技术资质不够, 导致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产生工程质量不高、工程技术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存在致使小型水利工程在实际使用中问题不断, 存在修修补补, 无法顺利使用的情况。

1.2 基层水利实施单位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

一般小型水利工程, 由于工程投资小、规模不大, 因此在工程建设前期, 不会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 往往是随方就圆, 遇到情况时随时解决。因此, 工程建设就会出现不符合要求或者规范的情况, 尽管水利部出台了很多关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法律规范,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得到彻底实施, 各种工程建设环节中的质量监控体系都是徒有其表, 没有做到真正的监管。还有就是小型水利工程采用国家投资和地方自筹相结合的筹资方法, 所以在工程建设中, 资金比较紧张, 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各个环节就会对自己能省则省, 尽量节约有限的资金, 得过且过, 只要工程能够使用, 就不会提出更多的要求。

1.3 工程质量监控手段落后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 质量监控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同时由于工程建设规模小, 各种质量监控的仪器、检测设备缺乏。因此, 在质控过程中, 很多质量监控人员靠眼看等各种直观方法确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这样就使得无法精确检测到工程的各个环节, 出现很多漏洞, 这些漏洞在工程使用过程中逐步显现, 严重影响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2 提高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控的基本措施

2.1 加强培训, 提高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素质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 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 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 尽早培养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 并能统揽全局, 承担起相应的工作。

2.2 提高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思想认识, 建设优质工程

俗话说“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 虽然一次投入较少, 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 使用寿命短, 结果并不节省投资, 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 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 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 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 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2.3 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 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 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 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 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 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 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首先, 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 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 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 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 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3 结语

基层部门考核鉴定意见 篇5

小学校同志,中共党员,2006年11月到XXX公司XXX部门工作,负责智能化等工程建设。后因公司发展需要调至设备科担任维修技术员,从事医疗器械安装维修保养工作。工作以来,不断钻研学习业务技术知识,精益求精,工作认真负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全面的医疗器械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基础。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拥有了独立开展工作和解决医疗器械技术故障的能力,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理论新技术。单位综合考核优秀,同意其专业资格申请。

浅谈基层气象部门预算管理 篇6

【关键词】气象;预算管理;完善

一、引言

气象部门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近年来,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稳定,基层气象部门财务管理环境有了很大变化,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资金规模日益增长,项目资金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变化都对基层气象部门的预算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新环境下如何把握机遇,深化预算改革,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资产和财务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气象财务工作的基础保障、综合协调和决策参谋的作用,已经成为基层气象部门财务人员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基层气象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预算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深入实施,我国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推进综合预算、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加强绩效管理等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气象部门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对预算管理的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气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重编制,轻控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首先,有些单位没有充分认识推行全面预算的重要性,认为预算管理就是成本控制的“变异”,实质和以往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资金预算、财务预算等观念相对薄弱,简单的认为预算就是成本控制;其次,部分单位把预算当作是对生产的限制,没有站在确保完成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高度去统筹安排生产经营工作,使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经营目标;第三,由于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对预算管理的职责不清晰,“管生产”的不“管经营”,“管经营”的不能有效的主导经营成本,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偏离轨道”,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没有形成合力。

2.重分配,轻管理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基层气象部门仅仅把预算作为财务工作的一个环节,忽视了其重要性和作用,容易造成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另外,基层气象部门预算通常由财务人员编制,而基层财务人员对单位的整体情况了解不够,不能合理预测下年收支,只能依据以前年度的预算及其执行情况进行预测编制,易造成预算数据的不准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主观性较强,这些都易导致预算数据的准确性不高和预算执行结果的偏差性较大。

3.编制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难以保证质量

每年让基层气象部门编制来年预算的时间仓促,甚至一下申报未来三年的预算,编制的很多基础性工作难以完成,预算收支也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导致人为主观因素在预算编制中占大部分,难以保证预算质量。

4.执行缺乏规范,支出流程庞杂

因基层气象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难以对预算收支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基层单位预算与实际资金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采购的流程要求不一,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规范,加大了支出流程,容易造成预算执行困难,导致预算执行率低,在实际执行中改变预算资金用途和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削弱了预算控制的作用。

5.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忽视激励作用。绩效评价是全面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影响企业预算目标不能充分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考核与奖罚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有效的做到全面预算管理。但是目前,部分企业“权责利”不明确,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预算执行只有罚,没有奖,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和预算监督机制。 基层气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习惯将工作重心放在预算执行进度和资金日常监督方面,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而忽视了对绩效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关注不够。

三、完善基层气象部门预算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重要性认识

预算管理涉及面广,基层气象部门应加强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预算管理不能只有财务人员参与,而应与多部门沟通协调,特别是单位业务部门应大力配合、积极参与,结合基层气象部门的事业发展需要,认真预测分析可能发生的重大支出需求,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预算控制约束力,提升统筹集约水平。

(二)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树立全新的预算理念,第一,企业成员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将企业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区别开来;第二,企业要明确的长远战略的指导思想,加强预算管理的计划性,实行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第三,要改变传统的认为企业预算管理只与财务人员和部门相关的错误观念,明确企业预算管理是各级企业成员的共同职责;第四,明确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人员因素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决定作用,在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发展。

(三)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基层气象部门不但要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还要注重预算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在资金使用监管过程中,单靠财务核算中心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单位监察、纪检、审计、业务主管部门参與到资金使用监督中来,利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等风险控制方法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能促使基层气象部门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明确绩效目标,按照重要性、相关性原则,结合基层气象部门的业务特点,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五)建立严格而完善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

完善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企业应当及时将各业务机构及所属各级企业重点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各预算执行单位则应当将分解下达的年度财务预算指标细化为季度、月度预算,层层落实财务预算执行责任。同时,企业要严格执行经核定的年度财务预算,切实加强资金调度、物资采购等重大事项以及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明确超预算资金追加审批程序和权限,并应对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分析预算执行差异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总之,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它对于规范企业的行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从经营机制和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确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战略导向和组织体系的保障下,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保障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宁.浅谈气象部门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2008(14).

浅析基层水利工程管理 篇7

目前, 我国的基层水利工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在进步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基层水利工程在运行时间上一般都比较长, 部分基层水利工程的直属地区相对贫困、财政无法支撑水利事业的修缮等, 导致这些地区的水利工程事业的河道、路网、基础设施等存在一定的隐患, 影响了基层水利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 对于基层水利工程一定要加强管理, 尤其是对一些年久老化失修的基层水利工程, 对他们进行维修、加固、改造, 从而保障基层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发挥他们的基本职能, 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2 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 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基础资源。现阶段, 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因而修建水利工程意义重大, 尤其是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 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为生产生活的需要提供基本的水资源支持。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村的发展尤为重要, 其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 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 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因此, 相关部门要重视对基层水利工程的修建, 加强对基层水利工程的维修与保护, 在日常的工作中, 认真负责, 加强管理, 做好基层水利工程的相关工作。

3 关于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要想进一步做好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一定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首先要明确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3.1 基本思路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现阶段的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也要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 由传统的闭塞的管理模式转化为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开展相关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在进行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相关管理部门要全面深化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改革, 宣传新技术、新方法, 帮助基层水利部门建立现代化的基层水利管理体系, 以期实现基层水利管理由传统闭塞的管理模式向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促进基层水利工程事业的更快、更科学的发展, 实现其基本职能, 发挥社会效益。

3.2 具体目标

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具体目标应该以进一步深化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主, 通过深化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 对基层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系统的梳理。建立相关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进而实现基层水利工程事业的现代化管理, 形成一个高效的、实用的、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 对基层水利的现状、工程进度、使用情况等进行实时评估, 为相关的水利管理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更好地为基层水利工程的运行服务。

4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建设的过程中, 一定要明确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设施与手段, 下面做具体分析。

4.1 管理体制方面

一定要深化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明确基层水利管理的相关任务, 完善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不论是在水利管理部门内部还是外部都要进行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 在管理方式与方法上大胆创新, 充分调动合理的人力与物力, 推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全面提升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 为基层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4.2 管理制度方面

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有关的相关制度, 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参考国家水利部下发的与水利工程管理相关的文件及考核标准, 与此同时也要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的、成功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程, 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一套符合基层水利管理的、符合本单位自身需求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 为基层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管理设施与手段方面

在管理设施与手段方面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首先是管理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基层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这类人才不仅要精通管理知识, 还要明确基层水利的相关知识, 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是一种复合性人才。相关的基层水利部门要注重对这方面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水利管理人才队伍;其次要建立安全评估体系, 合理完善的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处理庞大的工程管理数据和信息, 对基层水利工程的监测与评估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都十分有利;第三, 要建立相应的监视系统, 对基层水利工程进行监视管理, 查看基层水利工程的状态以及运行情况, 监视系统的建设能够节省相应的人力和物力, 达到资源的合理的优化配置。在进行监视系统的建设的时候, 一定要保障监视系统的布局合理、信号清晰、监视全面;第四, 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 用以监测基层水利工程的状态, 将基层水利工程的状态实时的反映给管理部门, 尤其是在遇到故障等情况时, 可以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 进行抢救、减少损失;最后, 要注重维修养护巡检系统的建设, 水利工程的养护与维修也是基层水利工程维修人员的相关工作, 在工作中, 应该建立相应的养护巡检体系, 这样才有利于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养护维修工作。在进行养护巡检时, 一定要加强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确保养护工作的科学合理, 推动维修养护工作的正确规范。

5 实现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5.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越来越重视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尤其是近几年, 国家针对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 为基层水利工程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但是, 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管理方面相对缺乏的问题十分严重, 因此, 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领导, 提高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意识, 落实相关的管理责任, 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责任进行了解与落实, 以确保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2 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就决定了人是管理工作的主体。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也一样, 在进行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同时, 一定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促使整个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除了管理能力要加强外, 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全面培养其综合管理能力。

5.3 继续深化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改革

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 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调动一切与之有关的积极因素进行管理改革, 以促使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发挥职能, 推动我国基层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元文.防汛抢险与工程维修[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2]王书贞, 胡同涛, 李庆柱.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和途径[J].科技信息, 2009 (29) .

农村基层水利建设的探讨 篇8

1 我国农村基础水利建设现状及其必要性

近年来分布在农村的河流、湖沼、池塘等污染状况越发严重, 重金属、氨氮、总磷、大肠杆菌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在农村大部分集镇都可以见到周边河流被污染的现象。“我们村里的沟啊、渠啊和水闸, 都是30多年前修的, 现在里面的淤泥能有一两米厚, 基本上都和田平齐了。”湖北洪湖市洪林村党委书记叶昌保代表近年来一直在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事担心。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目前, 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两工”取消后, 有些地方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甚至由过去的“冬春大干”变成了“冬闲春眠”, 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由此可见, 农村水利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和保障, 而一系列的“掣肘”现象也在提醒人们, 建设新农村, 水利要先行。农村基础水利建设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何加快农村基础水利建设,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提到我国人大会议上, 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施。

2 农村基础水利建设实施要点及重要性分析

2.1 加大投入, 改善农村基础水利现状

农村基础水利建设关键在投入。长期以来, 农田灌排、乡村河道整治、饮水等工程与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样, 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投入不足。传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靠农民自己出资进行建设。这种依靠群众集资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能是杯水车薪。以修一座泵站为例, 动辄需要投资十几万、几十万元。对收入普遍不高的农民来说, 是个沉重的负担。而且这样没有专业人员介入的建设, 其工程质量以及工程设计并不可能完全适应农村水利的需要。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饮水工程、农田灌排工程、农村水环境整治工程等一系列的农村水利建设也应享受到公共财政。目前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通过逐年加大国家财政投资, 整合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 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入, 逐步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等措施,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 加强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

2.2 农村基础水利建设实施要点分析

2.2.1 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加快农村水利灌溉发展。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 农村基础水利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 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 以利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2.2.2 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 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防洪除涝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加强防洪除涝工程的建设管理十分重要。农村基础水利建设中防洪除涝工程的建设首先, 要解决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管理的资金来源, 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其次, 防洪除涝工程是公益性工程, 工程管理单位必须精简高效, 经费来源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搞好工程管养分离, 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 减轻管理单位的经费负担。

2.2.3 加强节水灌溉推广, 促进节约型社会发展。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当前社会用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增加农业产量, 发展农村经济,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田灌溉发展从粗放到集约、从外延为主到内涵为主, 实现增长方式历史性转变的需要。实施节水灌溉也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措施。

2.2.4 加强农村基础水利部门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水利建设能力。

根据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岗位的特点, 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 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脱产与在职相结合等办法,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水利专业队伍。乡 (镇) 水利站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行业指导, 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 负责本乡 (镇) 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管理, 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等。通过制度建设, 争取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管理单位的业务骨干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 普通人员也要经过专业培训;水利合作组织中应至少配备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 使乡 (镇) 水利站真正成为组织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主力军。

3 关于农村基础水利建设管理的分析

搞好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 必须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 进一步丰富建设内容, 提高建设标准, 拓宽服务范围, 将当前问题最突出、影响最大、群众最盼望解决的问题优先加以解决。要创新规划思路, 统筹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等问题。创新建设管理体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实现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创新投入机制, 拓宽政府主导、市场筹资、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渠道。要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宣传发动, 抓好督促检查, 迅速掀起冬春农村水利建设新高潮,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4 结论

农村基础水利建设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发展, 同时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其有效的实施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一方面需要国家在资金和专业人才的支持, 另一方面也需要农民对于水利建设认识程度的提高。通过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加强农村基础水利建设, 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坚实的基础保障。同时通过节水灌溉等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建设节约型、持续发展性社会做好基础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政策的不断深入,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农村原有水利建设的问题, 导致农村水利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为此, 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开始大力发现农村水利建设。文中就农村基层水利建设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农村,基层,水利建设

参考文献

[1]赵祈.农村基础水利建设实施[M].北京:农业水利出版社, 2002, 3.

[2]张利民.农村水利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农业科学学报, 2004, 3.

[3]吴晓丽.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提高[J].农业咨询, 2004, 9.

[4]赵夕.我国农村基础水利建设现状分析[J].科技前沿, 2005, 7.

[5]王海峰.农村水利发展[J].水利科学杂志, 2005, 8.

基层水利防汛现状及措施探究 篇9

1 防汛工作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防汛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要对国家的水灾状况进行详细地掌握,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 有重点地对水灾进行防控。一般来说, 我国的水灾现象出现的比较频繁, 而且破坏性相对较大。基于以上特点, 我国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较大, 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还是在支持的力度上都高于同类型的工作。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 我国在进行防汛工作的过程中, 主要是以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主, 辅助以私人的投资形式。另外, 政府部门在另一方面还不断加强人才和技术的投入, 主要表现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使得防汛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后, 防汛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进行保护, 将人们的根本利益放到首位。从某种程度上看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虽然我国的防汛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减少了经济损失,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恶劣的天气问题。这是客观问题, 但是对于防汛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给防汛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现如今, 由于我国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气温上升或者是地表植物贫瘠的现象比较常见, 这就给水灾以可趁之机。可见, 工作人员要想对水灾进行防控, 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降低恶劣天气的影响。

2 目前我国基层水利防汛的现状

2.1 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

近年来, 国家对基层水利建设工程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升, 投入量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水利水电的相关工程提供了发展的时机。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规模相对较大, 竞争环境比较恶劣。在进行水利防汛的工作中, 应该不断对工程的找来给你安全问题加强重视。

如果水利水电工程企业采取低价格的方式竞争获得工程建设资格, 那么为了增加企业的收益, 企业必然会最大限度的减少建设施工成本, 这将会使得水利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2.2 物资的储备数量问题

防汛工作的开展往往具有极强的突击性, 因此充足的物资储备是有效开展防汛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当前各基层水利站的情况是物资登记上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但实际上却没有实物上的足额储备, 物资储备仅仅体现在数量上。物资储备不充足, 当出现灾情的紧急情况下, 无法及时有效的开展防汛工作, 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2.3 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基层水利站的负责人往往只注重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问题, 认为质量好就可以有效地进行防汛工作。然而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只是开展防汛工作的一个前提和保障, 为了更高效和稳固的进行防汛工作, 还必须加强管理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多数基层水利站的工作规章制度和经验标准都比较落后和传统, 对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2.4 防汛人员的技术培训不足

目前许多基层水利站的防汛人员的技术能力都仍存在提升的空间, 防汛人员是防汛工作中的主力军, 其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整个防汛工作的效率高低。但是目前许多基层水利站不够重视防汛人员的培训问题, 无论在技术技能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达不到要求, 这不利于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做好基层水利防汛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严格把关水利建设工程基础设施的质量

政府除了对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投资外, 还要组成相关的小组单位对市场上的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进行考察和分析, 通过对比和考核选择最佳的企业承包工程建设项目。在水利建设项目开始之前, 要通过制定一系列详细的协议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

3.2 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防汛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预防工作之外, 更重要的是洪灾发生时的紧急防汛工作, 此时需要大量的防汛物资, 因此, 在防汛物资的准备上, 平时就应当做好储备工作。首先是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物资购买, 要定期对物资进行清点和维修, 还要寻找适当的物资资源后备, 为大型的临时的防汛工作的物资支援提供保障。

3.3 时刻保持洪灾警惕

洪灾的突发性极强, 因此, 应当时刻对防洪工作保持警惕状态。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 要加大防灾意识的宣传,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和派发宣传手册等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此外, 还可以通过防灾预警演练, 检查是否有效落实防汛工作, 并锻炼工作人员在突发情况下的准备工作, 增强警惕性。

3.4 加强防汛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基层水利防汛工作中, 基层防汛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决定了防汛工作水平的高低。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 还要加强对基层防汛人员的培训。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在基层水利防汛单位通过一些途径邀请在业内具有权威性的专家来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 来全面提升防汛人员对防汛工作的认识水平。第二, 基层防汛部门可以在本单位内部开展一定的绩效考评来激发防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还可以采取竞赛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的增强其防汛技能。另外, 若有条件, 最好定期开展防汛演习, 以提高防汛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 在现代基层水利防汛工作中, 相关部门必须要充分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并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和防范这些问题。因为基层防汛工作在保证基层农业发展和基层人员生活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提高防汛人员的业务能力, 才能使整个基层防汛部门保持较高的警惕性, 做好基层防汛工作。

摘要:现如今, 社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增加, 各项公共事业都得到了高效的发展, 尤其是我国基层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因此, 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要对基层水利防汛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文章中作者主要对基层水利防汛现状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水利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水利,防汛,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怡红.基层水利站建设与管理[J].科技传播, 2014 (16) .

如何加强基层水利档案管理 篇10

(一) 对档案工作重视还不够, 档案意识薄弱。水利部门是业务单位, 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甚至领导人认为抓好水利工程建设是重点, 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日常事务性工作, 干的好坏不影响单位成绩和年度考核, 只要收集保管好就行了, 思想上引不起足够重视。

(二) 专业人才缺乏, 业务素质相对薄弱。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还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档案人员要有较好的专业素质, 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受机构编制限制, 机关事业单位存在人员结构老化, 新生力量缺失的现象, 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多是兼职, 缺乏档案专业知识, 业务水平不高, 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 疲于应付其他事务, 没有时间和精力安下心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加之档案人员因业务不精, 导致在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和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上不够准确, 档案不按时立卷归档等情况时有发生。

(三) 基础设施不健全。水利档案是对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发展演变的一个真实反映, 档案管理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寿命和利用价值。由于受办公经费和办公场所限制, 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 库房面积达不到标准要求, 档案保管设施不能及时更新, 仅能满足一般的保管需求。档案数字化设施老化, 配备的计算机、扫描仪等也需更新换代, 缺乏处理多媒体档案的编辑设备, 纸质档案、照片档案数字化比例偏低, 不能满足今后存储全文数据 (包括纸质档案扫描、电子照片等) 的要求, 办公自动化、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四) 收集、整理不及时。对年度内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不完整, 特别是有些散布在各科室的重要的业务档案, 收集、整理不及时, 不按时归到综合档案室进行分类归档, 而是放置在各职能科室。客观上讲, 水利行政执法档案、重要业务档案放置在职能科室可以方便查阅利用, 归入档案室保管给调阅利用确实造成不便, 但按照档案管理要求, 不符合档案法规定。并且由于收集归档资料不齐全, 不及时, 很容易出现档案资料缺失, 致使不能很好地利用, 查阅不到原始资料, 给工程建设、业务开展、领导决策带来难题,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二、对策及建议

(一)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归档工作的好坏, 虽然主要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认真程度和工作态度, 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受全员档案意识的制约, 只有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了, 档案意识增强了, 才能主动做好工作, 这就是认识的能动作用。如果领导干部的档案意识增强了, 就会自觉地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认真帮助解决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广大干部职工档案意识增强了, 就会积极主动地积累和保管好各自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并积极主动地进行移交;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增强了, 就会更加甘于平凡, 乐于奉献, 认真负责地做好归档工作。

(二) 加大专业档案人才的培养力度。面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档案人员必须以业务素质的提高为抓手, 加强对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 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 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 掌握档案管理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能, 使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尽快掌握档案立卷归档工作流程和档案目录输入规范, 促进档案工作效率的提高。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开展行之有效的理想教育, 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 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单位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职责, 建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 各科室负责人和专 (兼) 职档案管理员为成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 摆上议事日程, 要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 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 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 建立建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责》《保密工作制度》《档案查阅利用制度》《档案接收制度》《档案登记制度》《档案资料征集制度》《档案检查工作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并上墙公示, 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推进。

(五) 做好收集管理工作。作为档案人员要注重平时档案收集工作, 了解有关本单位各科室档案收集、立卷归档及工作动态规律, 争取档案收集工作的主动权, 以便及时将有关科室形成的档案立卷归档, 统一管理。采取措施, 加强对零散文件的归档。虽然我们落实了严格的档案立卷归档制度, 但仍会出现有些文件不能及时归档的情况, 特别是未经办公室收发文登记以外的文件, 在收集时容易遗漏。因此, 档案工作人员要认真细心, 确保零散文件也能齐全归档, 确保档案种类、内容真实完整。

(六)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档案资料保管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寿命, 档案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档案保管标准要求进行。要加大对档案保管资金的投入, 搞好基础设施配套, 改善档案库房存贮环境, 不断完善档案室的保管条件, 尽可能地改变档案室杂、乱问题, 做到档案室统一整齐规范。

档案本身是一种历史的记录, 对于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好水利档案的管理工作, 将有利于推动水利事业大发展, 基层水利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提高档案利用率, 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 为水利建设服务。

摘要:本文论述了基层水利档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及加强基层水利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上一篇:管理环节下一篇:应急储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