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课

2024-06-26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精选十篇)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 篇1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课,考试改革,教学建议

一、引言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考试是检查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课考试有很大改进, 如在日常课堂中进行小组考试或小组答辩,考核由老师与全体学生参与。此时,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比较、欣赏、区别,体会到公平和民主,从心态上向教师靠近,从行为上向教师学习,在自我评价和评价别人中成长和提高,真正成了教和学的主人。但是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大多数专业课主要依赖传统考试手段,即闭卷或开卷考试方式。

尽管传统考试形式操作简单, 但它存在许多弊端:(1)考试形式单一,理论考试多,但技能、实践能力考查少,因材施考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考查学生的突击记忆能力,不仅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学生也不能从考试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清晰的认识。 (2)考试内容注重书本知识和课堂笔记,考试题型较少,较少根据课程的性质设计考试内容。(3)考试制度陈旧。传统考试管理包括命题 、监考、阅卷、补考和总结等,不仅对能否有效地评价教学质量存在疑虑,对能否真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作出贡献更是不得而知。

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学专业课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促使学生建立结构合理、实践应用强的知识技能体系,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 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2011级 ,2012级和2013级学生 , 共108人 ) 进行调查 , 结果发现,对学生最期望的专业课考试方式进行分析,总体看,选择“理论笔试”这一考试方式的课程较多 , 有17门课程。其次是“理论笔试+口试 (就课程内容进行面试 )”,共有5门课程。选择将“项目研究+答辩”作为考试方式的有5门课,选择“学习论文”作为考试方式的课程最少,只有心理学概论这一门课。

以《教育和心理统计》为例的考试方式改革,以期中考试为例,将传统的闭卷考试转变为三种方式:半开卷考试,学生自己出题同学答,上机。在考试前一周,介绍考试的方式,并针对学生提出的复习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结果显示,全班42名学生均为“半开卷考试+学生自己出题同学答+上机”的考试方式表示满意,其中1名学生表明不满意,追问其原因是自己没有好好复习到位。对于今后学习是否有帮助,全班43名学生表示将有帮助。

三、教学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从专业课考试方式和《教育与心理统计》的考试改革中分别得到以下启示和教学建议:

1.在对学生对专业课考试的期望方式和帮助程度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大多数课程都选择理论考试这种方式,但评价这个方式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帮助不大, 为什么会有这些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二:第一,学生对考试的认识有偏差。学生普遍的想法是通过简单的方法考个好成绩,取得较好的成绩绩点。如果考试方式需要他们花更多的时间,那么他们宁可选择较为简单的方式。第二,传统考试方式已经执行很多年,很多其他专业也在使用,为什么要改变呢? 因此,这个结果或许也反映了学生不想改变的态度。但是对有些课程,他们提出了较好的考试方式,并认为有帮助,比如说实验心理学采用“理论笔试+口试”的考试方式,这可能是由于一些课程的考试方式正在改革,学生的接受度正在增加。因此,完全根据学生的自主性而选择考试方式显得不可行。在今后的专业课考试方式改革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对考试改革的认可度,同时改变方式,提高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接受度。

2.根据学生的期望考试方式 ,结合教学特点和文献研究 ,对《教育与心理统计》期中考试进行改革探索。我们发现学生对其改革的方式较满意, 都认为会对今后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这说明学生都是知识的追求者,期望掌握、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提示,只要改革有效,学生的接受度就会不错。此外,还应该在考试前做好考试动员和复习指导工作,让学生不因为考试方式不一样而感到焦虑或抵触。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做好改革准备。

3.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课考试实施现状 , 根据课程特点和借鉴国外经验,对专业课考试进行改革。在考试改革中,根据应用心理学的学科特色和实践要求,以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本质,建立考试评价体系,制定和执行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在今后的考试改革中,针对课程性质,可以将考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考试过程作为教育过程,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活动的检查, 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更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人生的成功。

四、结语

应用心理学专业排名 篇2

应用心理学专业排名

分布院校:

【北京市】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天津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原名天津商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省】河北大学、石家庄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唐山师范学院 、保定学院

【海南省】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山西省】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长治医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科技大学

【辽宁省】沈阳大学

【吉林省】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211工程)、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安徽省】安庆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巢湖学院、淮北煤师院

【福建省】福州大学(211重点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集美大学、泉州师范学院

【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井冈山师范学院、南昌大学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潍坊医学院、烟台师范学院、济南大学、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临沂师范学院、青岛大学

【河南省】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许昌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体育学院、长江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湖北中医学院

【湖南省】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广州大学、肇庆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医学院、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

【重庆市】西南大学、渝西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

【四川省】西南民族大学 泸州医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贵州省】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

【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陕西中医学院、商洛学院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大学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医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

【新疆】石河子大学

推荐报考院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青岛大学

主要工作去向

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在正式咨询时,再问到更细的专业层面。应真正了解专业方向的内涵,包括研究些什么、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社会需求怎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在同行中的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现有哪些名师等。其中,录取分数线情况应掌握近几年的数据,参考其趋势变化。

四.2011年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都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在到对业务的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六.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过环保产业的从也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有8万人,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 篇3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问题;模式

毕业实习是高校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体验职场生活的新开端。加强对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快速推动大学生就业,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但是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实习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学生实习效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的构建。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体系中涵盖了毕业实习内容,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忽略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与毕业实习的结合,这就会导致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很多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主要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没有多少实践课程,这就使得学生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无法准确定位。高校在毕业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上造成了脱节,忽略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二)实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对某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调查数据中显示,所有心理学专业学生都对毕业实习充满期待,总是幻想可以将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可以大展拳脚。但是当学生步入实习企业后,大多数学生都被安排到基层岗位,都必须要从基层做起,要听从单位领导的安排,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与自己的毕业实习设想存在较大差距。

二、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的途径

(一)使毕业实习有助于毕业论文的完成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写作主要包括论文主题的确定、论文方向、设计方案、撰写、答辩等多个环节。许多高等院校都会为学生留出半年的时间来准备毕业论文,虽然时间看似很长,但是在这半年内学生要抽时间找工作、进修,这些都需要占据大量时间,所以就会使毕业论文的时间较为紧迫。学生在毕业前,应该早点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这样就可以避免时间较为紧张,也可以更好地为论文撰写做准备。对此,高校可以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紧密结合起来,毕业论文题目可以从实习实践中确定,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结合在学校内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实现对毕业论文的创作。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针对心理学类和理工科类已经开始实行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一体化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解决毕业论文时间紧迫的问题,可以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利用毕业实习促进大学生就业

毕业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必经之路,也是连接学生就业的重要通道,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让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能够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这是学生过渡到社会生活的重要契机。高等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要寻找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大学生毕业实习基地,要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之间的合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积极性的提升,要鼓励学生分散实习,培养学生们的独立能力,让学生更为清晰的对职业进行定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完以后都留在了实习单位,即使离开实习单位,这段实习经历也会对学生的今后生活起到帮助。

(三)使毕业实习增强学生适应现实的能力

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毕业实习增强学生适应现实的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实习方式,可以是与用人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学生在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时,主要是针对的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課程的安排,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采取置换职员的方式来增强学生适应现实的能力,这种形式多见于职业技术学校或师范教育类专业,心理学专业则可以效法,置换从业的心理咨询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人力资源师、培训师、各类基层管理人员等来大学强化心理学专业知识,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加强对各种资源的合理优化

由于当今社会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许多人都出现了一些心理疾病,但是社会上对于应用心理学学科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其实这是错误的。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下乡支教,到一些贫困地区开展心理教育,将应用心理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知识相联系,深入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帮助更多的人消除心理困惑,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毕业实习的机会,回报社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现状,提出多种改进措施,加强对高效能模式的构建,实现毕业实习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路平,赵滨宁.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问题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4)

[2]周庆元,包文姝.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李艳玲,毕作庆.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 篇4

一、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虽然也有不少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教育工作者提出, 应将实验教学定位于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但是教育观念和现实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还是习惯于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将其置于次要地位, 起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

(二) 实验教学条件匮乏

除了极少数名牌高校外, 大部分设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受办学经费的制约, 心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匮乏,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设备少且实验条件简陋, 学生上实验课时需要轮流分组实验, 实验时难免互相干扰;二是多数学校的心理学实验室种类、功能单一, 心理学实验室几乎完全等同于基础心理学实验室, 主要为完成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服务。

(三) 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

受心理学学科特点影响, 长期以来, 心理学专业没有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主要依附于实验心理学课程中, 虽然有部分学校在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中设置了少量实验项目, 但是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并无根本改变, 而且无论在哪门课程中、实验项目中, 基本都是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项目极少。

(四) 实验教学师资不足

大多数高校中, 应用心理学专业没有设置专门上心理实验课的实验员, 心理实验教学主要由理论课教师完成, 一个老师同时指导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

(五) 实验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在以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心理学实验教学中, 许多时候都是教师先按实验指导书讲一遍实验操作过程及方法, 然后学生在实验指导书的帮助下对实验项目进行被动模仿和机械重复。

(六) 实验评价方法滞后

因为心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存在, 所以对学生做实验的结果也不单独设置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学生来说, 实验进行完毕后, 主要以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理论学习的内容作为实验成败的标志。对老师来说, 主要以学生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来评价实验的结果。对实验本身的评价和反思几乎没有, 这也使得很多同学即使做了很多实验, 写了很多实验报告, 却无法自己设计并实施实验。

以上诸多因素综合一起, 使得心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实验教学效果较差。以上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 如何真正做到加强实验教学, 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处于同等地位, 还是应从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入手。

二、增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 对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重新定位

心理学自成立以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特点的学科, 心理学专业各分支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因此, 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来说, 学生在复演心理学家们的经典研究时, 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以后的实际工作生活中更好地灵活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心理实验的学习形成的求知态度、探索未知的方法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技能, 也会迁移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因此, 应用心理专业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 切不可厚此薄彼。

(二) 适当完善相应实验教学条件

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条件, 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校中, “高精尖”的实验仪器不能配备齐全也无可厚非, 但基础实验条件应该齐备, 尤其要利用心理学实验计算机化的特点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配备适量的心理实验台和实验教学软件, 满足基础心理学类课程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 要大力提升与自己专业方向一致的实验教学条件, 如心理测评工具、团体心理辅导工具、沙盘治疗用具、生物反馈仪、音乐治疗仪、人力资源实训软件等, 以期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 科学设计实验教学体系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很多课程中是有重叠的, 心理实验也如此, 在设置实验项目时,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从整体上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实验项目, 科学设置实验项目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一大关键要素。此外, 应用心理学专业还应根据自己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协调设置实验项目, 突出基本实验, 增加综合实验和应用类实验的比例。

(四) 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不能像理论教学那样集中实施, 所以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更迫切, 尤其是心理学专业各课程实验方法又各具特色, 万能实验员显得几乎是不可能。因此, 理论课教师全部掌握实验技能就很有必要。尤其对于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的理论课教师, 要采取外出培训等多种方法提升教师实验指导的能力。

(五)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多数经典心理学实验都带有基础实验的性质, 实验材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加上单调重复的实验操作过程, 部分同学在经历了最初对心理实验的好奇之后, 很快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 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可以一方面创新实验材料, 调整实验参数, 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践,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增加非实验室实验项目。这样一是可以避免学生只能在实验室照搬实验步骤, 从而激发其学习心理实验的兴趣;二是也有助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参与设计和评价实验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实验中揭示的心理学原理。

(六) 改革实验评价方法

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 首先, 要明确实验在每一门课程中所占的成绩权重;其次, 要注意全面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效果, 特别重视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能力;再次, 提高对实验本身评价的重视程度, 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充分重视;最后, 要及时、规范、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 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三、结语

实验教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以上多方面重新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设计和规划, 对显著增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效果将很有帮助。

摘要:加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 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为突破口。具体而言, 从分析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出发, 指出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

应用心理学专业求职简历 篇5

资 料

姓 名:

应届毕业生网站

性 别:

民 族:

籍 贯:

出生日期:

政治面貌:

学 历:

婚姻状况:

毕业学校:

专 业:

学 历:

联系电话:

E-mail:

个 人

技 能

教 育

培 训

经 历

年月

学校/机构

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

软件工程

主 修

课 程

工作经验

/7— /7:XX医疗有限公司[2年]

所属行业:   医疗/护理/卫生

临床心理治疗门诊  心理健康调研究员

1、针对大学生来访者进行电话咨询,当面访谈,协助主医师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咨询治疗;

2、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编制问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重点咨询、完成报告等系列工作;

3、协助康宁医院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的日常诊断和治疗工作;

4、与多名患者家属及患者进行详细访谈,对数据运用心理统计学整理分析。

语 言

能 力

/12 大学英语六级

/12 大学英语四级

社 会

实 践

公 司:XX电子有限公司

行 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职 位:心理咨询课课长

获 奖

情 况

自 我

评 价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 篇6

关键词:模具教学 高职 心理教育

引言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 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授课教师是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者,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如何积极应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成长特点,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是专业技能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1-4]。在模具专业专业教学过程中如能有效应用心理学,对专业教学效果和质量,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名模具专业技能课教师,结合本人近几年模具专业教学一线工作经验积累和思考, 针对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以资探讨。

1.积极看待学生的缺点,教学工作态度要积极

通过几年的模具专业专业教学经验让我感触很深的是,高职模具专业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成长群体,其群体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学习目标不明确,理想缺失,浮躁好动,混日子的多;2)集体观念和遵规守纪意识淡漠;3)违反校规的事情时常发生;4)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力较差;5)基础课底子不好,学习动力不足,内在潜能懒于发挥。

据几年的教学观查,学生中真正是自己主动愿意、且有充分的学习预期,决心通过刻苦

学习,争取学有所成的并不多。所以, 模具专业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导致了课程教学和管理的复杂性[5-6]。但是,从模具行业发展对人才技能要求来看,模具专业高职学生或多或少的缺点并不能阻碍他们成为模具行业和工厂有用之才。有缺点的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决不能岐视他们的缺点,教学过程中抱有似乎在改造问题少年的消极念头。其实,学生的缺点换个角度来看或许也是优点。2011年我所带的一个模具专业班有这样一个男生,逆反心理极强,浮躁、好惹事,偶尔还酗酒,经过多次深入接触后,我发现他之所以逆反性很强的原因是这个学生还在停留在对高考成绩的愤懑,人有点聪明,但心高气傲,不屑于做具体的细节事情。心高气傲虽是缺点,但反过来说,说明他对做事情是有要求的,有自己的想法。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时还抄袭,作为专业教师,给他讲了日本企业中企业员工从点滴小事做起、做好的故事,并引申到专业课程学习和个人成功的道理上来,从此,这位同学的专业课都学的非常认真,还主动积极做了班级的班委,毕业两年后成了余姚某模具公司的业务骨干。所以,不鄙弃,不放弃,将学生的缺点变为优点,对专业教师做好模具专业教学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职模具专业学生,积极地看待他们的缺点,善待他们的缺点,并正确加以引导,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模具行业的有用之才,绝不能消极地让学生得过且过。

2.积极自我转变角色,做情感的疏导者

做情感的疏导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同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每一次接触都能激发他们心灵的热情,这件事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学生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仅需要专业技能的学习,更需要人文情感的呵护。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任课老师,就会喜欢这门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运用以情感、民主平等的原则来教育我的学生,以至于有些学生不叫我老师而变成了“哥”“叔”“私房闺蜜”,有了这些称谓,我就可以在各种角色中来实施我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质上的投入,首先在于其心灵上的认同,教师首先应做学生心理的疏导者,其次才是施教者和管理者。

3.将学习的主动权回归给学生

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倾向,主动表现自我的心理诉求,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应予以重视[7-8]。在模具专业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到,有时,课堂内容为教师自己所主导,学生参与性不多,学生的主动性被无意的剥夺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主动归还给学生,备写教案时征询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视野去观察、思考、备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地位,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心灵空间,组织学生表现自我,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一次模具专业课中,我给学生的课堂主题是产品分模设计,对同一产品,按照个人的审美观点进行分模设计,结果是,同一产品,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领悟和表现,其模具的设计效果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会不尽相同。可见,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尊重他们的自我诉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他们将对教学的效果将起到较大的放大作用。整个学期下来,产生的效果是课程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意念,以模具设计为载体,表达他们个人内心深处的独到想法。学不须以式,但须以果,这个果,就是学生自我潜能在内心自由的同时,得到最大的发挥。

4.多给学生以赞赏和奖励,培养学生的自信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教育过程横向环节衔接出了问题,学生的每一个所谓的坏毛病都是在生长环境中没有及时纠正,日积月累形成的,到了高职阶段,学生自己也会产生会放弃的心态,越是自暴自弃,家长和周围的人更加会用有色眼镜去看他。哲学家费洛姆认为,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横向教育中不可以盲目的否定学生。没有不正确的思维,只有不全面的思维,不要害怕学生错,而是要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维上去,学生才会真正学会知识。

5.结论

作为模具专业教师,育人的真正目标是培育品德和技能,心理学能帮助教师进行积极的教学,从四个方面可以得到启发:其一、教学工作态度要积极,要本着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观点出发;其二、教师从角色上应根据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而积极地响应转变,首先应做做学生的心理疏导者,其次是施教者;其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好的方式是将学习的主动权回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四、鼓励是最好的心灵鸡汤,多用赞赏和奖励,以培养学生的自信,相信“每个学生将获得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一理念来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葛伟.高职教育实行特长生导师制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8).

[2]李和平.《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J].《中国教师》, 2008年81期.

[3]姜大庆,苏爱梅. 高职特长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第469期.

[4]钱南阳.《从心理学角度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J].《中国学校体育》 2010年10期 .

[5]汪立军.实施特长生导师制提升学生就业力,职教论坛,2007(3).

[6]孙玲,陈珏. 艺术特长生:扭曲的素质教育[J]. 中国报道, 2009,(06).

[7]刘俊,陈志丹. 探索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8,(Z3).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 篇7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校本课程建设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咨询过程和咨询技术的科学。作为一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 咨询心理学在不同学校的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适应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的目标, 其课程设置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必然有其特殊性。探索符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咨询心理学特色课程建设, 是研究者的核心任务。

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

符合中国实践的需要目前, 咨询心理学课程中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多以西方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作为依托, 对心理咨询结果的解释常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西方的理论与技术在应用于中国时, 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 存在明显的局限与不足。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完善, 在咨询实践中, 增加并融入中国文化色彩, 培养出能解决中国人自己心理问题的人才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面向全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 始终坚持服务职教的办学定位, 以特色兴校, 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目标应该服从学校整体办学特色的要求, 面向职业教育, 培养能够在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 在课程实践中, 将服务对象定位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在教学内容上应考虑如下内容:各年龄段职教学生的心理特点, 常见的心理问题, 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成长环境, 适合于该年龄段的心理咨询会谈语言与治疗技术等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从学科性质来看, 咨询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课程, 而且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因此, 从专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 应该改变原先心理咨询课程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 加快培养心理咨询类的应用型人才。从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迅速, 各类人群都面临着极大的社会压力, 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增长迅速。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确立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 加快了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的发展。在社会对心理咨询专业从业者需求旺盛的大环境下, 正是加快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综合内外因素, 课题组认为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是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 把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结合起来, 探索适合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作为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受体,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需要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采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总结出学生两方面的主要需求。首先, 希望改变枯燥的课堂听讲和理论学习方式, 融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环节, 提高心理咨询的应用能力。足够的信息量, 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 提高应用能力, 是该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次, 通过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学习, 能够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提高应对压力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得个人发展和成长, 形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的需求与课程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培养心理治疗师过程中, 自我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 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自我心理, 包括个人心理动力特点、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 应该成为该课程建设的依据之一。

咨询心理学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意图和指向。结合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自身内容与课程建设的四大依据, 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理论和原理, 使学生灵活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 促进学生个人自我发展和成长, 成为面向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能够解决他们实际心理问题的、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心理咨询人才, 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

从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出发, 立足于课程培养目标, 课题组讨论认为咨询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满足三个条件: (1) 除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外, 还应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 (2) 探讨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教学, 借鉴国外咨询理论的同时, 介绍其在中国的应用和本土化状况; (3) 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 重视心理咨询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具体教学内容为:

理论课包括心理咨询概论、心理咨询简史、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与治疗、行为疗法、认知心理咨询与治疗、交互作用分析的心理咨询、来访者中心疗法、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技术、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要求等。此外, 教学内容还增加了日本教授森田正马所创建的“森田疗法”, 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的中国式精神分析疗法“认知领悟疗法”以及对中国人“权威倾向、专家倾向”等思维方式的讨论。

实践课实践课环节主要设置了一些咨询实战及心理游戏体验, 包括箱庭疗法、粘贴画疗法、朋辈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电影赏析、信任练习、破冰练习、交朋友小组训练等。

咨询心理学的教学模式

归纳国内外多种心理课教学模式, 可以总结出两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即认知模式与体验模式。认知模式是以传授学生心理学知识, 发展学生心理能力为目的, 根据心理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确定教育内容, 主张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则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注重情境的感染力和榜样的作用, 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育。深入分析咨询心理学课程特点, 课题组认为, 综合利用两种教学模式, 将两种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中, 取长补短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 确立学生在咨询心理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暴露真实想法, 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不仅包括学生心态的开放, 而且包括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咨询心理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安全的课堂, 学生的心态应该是开放的, 不受压抑的, 用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同样, 教学内容也不应拘泥于课本知识, 而应该立足课本、高于课本, 关注一些现实的心理问题, 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活动性原则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 更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活动性原则正是契合了咨询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最好的学习。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咨询心理学课程设计时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 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充分开发学生潜能,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反思性原则反思性原则要求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做到边学习, 边反思, 辩证地看待, 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与观察的学习方法。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 即围绕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 将咨询过程进行情境再现, 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咨询过程。使用角色扮演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时, 首先应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 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计划;然后, 由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咨询师和来访者, 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咨询”结束后, 咨访双方可进行反馈, 由全体学生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做出必要的总结和指导。每次演练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 与一般咨询时间相同, 力求做到与真实场景相仿。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 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撰写案例等方式增进成员之间的对话, 引发参与者省思, 增强实际练习的经验, 以及引导学习者使用某种特别的思考方法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在教学中援引案例, 一般包括案例原始材料的收集、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几个过程。

讨论、辩论法讨论、辩论法也是心理咨询课程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在班级进行, 班级成员根据资料与经验, 对大、中、小学生中一些共同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如分组讨论、陪席式讨论、论坛式讨论、论辩式讨论等。在学生论辩时, 教师最好不要参与论辩, 静观其变, 最后可做一些总结, 但总结应是开放式的, 没有最终答案。

行为训练法当前, 大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人际交往不良、自信心不足及考试焦虑等问题, 因此, 心理咨询课堂上可以针对大学生这些常见问题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如系统脱敏训练、自信训练、交友训练、信任训练等, 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没有威胁感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开放自我, 克服不良心理, 完善健全人格。

朋辈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 提供一种心理咨询功能。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虽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尚未达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 但可以尝试同学之间进行朋辈心理咨询, 尽可能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咨询知识互相咨询, 互相帮助, 在共同学习的同时促进彼此心理发展。

团体咨询法团体咨询或称集体咨询, 是心理咨询的一种重要形式, 即咨询工作者帮助一类人 (两人以上至几十人) 解决其存在的共同心理问题的形式。在咨询心理学课程中创设出一种支持性的氛围, 引导学生共同体验、探讨、训练, 解决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让学生之间互相交往, 互相启发, 增进大家咨询实践体验的同时, 促进个人及团体的发展。

咨询实战法本着实践中学习的原则, 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创造各种咨询活动的机会。如可以让学过心理咨询课程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助手, 协助咨询教师为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可以联系中职院校学生做心理辅导, 担任兼职心理辅导员, 进行学习或工作;或者到学校的实习基地, 进行实地学习与观摩等。

具体到咨询心理学课程中, 研究者将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具体见表1。

注:教师会介绍有意愿的优秀学生担任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教师助手, 参与咨询实战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3 (2) :23-26.

[2]孙越异.心理咨询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成长[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9) :186.

[3]林慧莲.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教育报) , 2005, 25 (1) :4-6.

[4]杨敏毅, 鞠瑞利.对拓展型心理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08, (8) :81-85.

[5]杭荣华.角色扮演法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4) :750-751.

[6]张建平, 马希荣.案例教学及其在《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7 (3) :34-36.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 篇8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培养模式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的培养现状

1.人才市场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 强调以人为本, 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毕业生由于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 顺应管理科学发展的要求, 在人员招聘、人才测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 由于目前高校的培养方向与企业要求不相匹配, 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 相关法律知识也不完备, 同时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 因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手较慢, 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2.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培养模式的不足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受过严格心理学专业训练的, 面向社会各行业开展智能鉴定评价、人力资源鉴定评价及开发管理、就业指导等专门性工作的专业心理学工作者。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虽然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较好, 但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不足或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是在培养目标方面,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的从属、兼顾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长期以来,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主要设置在师范院校的教育系中, 培养目标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心理学教师, 而少数非师范心理学专业, 培养目标比较模糊。这种培养模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产物,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

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数量有限且缺乏系统性。除了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必修课外,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课程仅有人力资源管理、公关心理学等课程, 且多为选修课。同时, 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这使得学生对心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尤其是应用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缺乏足够的了解, 直接制约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是在师资力量方面, 从事该领域教学的教师数量有限, 大多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 且没有进行必要的在岗培训。同时, 师资力量整合不力, 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相关课程的院系很多, 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四是在教学方法的手段方面, 虽然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但教师长期以来普遍使用的是“填鸭式”的讲授方法, 学生只是熟记了一些应用心理学方面的名词以及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结论, 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而缺乏实验支撑的应用心理学理论又过于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和消化, 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形成, 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五是在教学实践环节, 还没有建立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的实习基地, 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实践性较强, 学生良好的素质、技能和实践能力必须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才能养成。该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职业现场, 也离不开该学科应用领域行业的支持和参与。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完善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培养模式

(一) 结合专业特点, 预测未来专业发展趋势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和发展动态, 未来的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的人才培养将呈现以下趋势。

1. 指导思想的时代化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是一门高度专业化和社会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知识更新速度很快, 而时代发展对人才又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因此将来的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将侧重于培养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必须进行调整, 以更有利于业务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 课程设置的系统化与综合化

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的课程体系将向综合化发展, 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既要拓宽口径、文理渗透、强调专业核心课程的协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 又要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与断然分开, 同时课程内容将依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而设置。

3. 教学内容的实用化

用人单位衡量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就是看他们掌握的本专业的实用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 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 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加强实验基地与实验室建设,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4. 教学全程的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而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的培养模式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从业人员加速知识的更新, 所以,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要致力于培养科技型和知识创新型人才。

(二)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一般来说,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掌握信息技术方法、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而通过对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的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 该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方面不适合市场需求。因此,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三) 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下, 完善设计课程体系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的课程设置及调整应根据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需求来进行。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模块:一是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法律基础、计算机等工具类基础课;二是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三是专业核心课程, 包括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专业课;四是专业拓展课程。

(四) 结合课程结构, 调整培养方式

1. 教学计划的协调与匹配

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是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保障, 教学计划的制订要把握“基础、精简、实践、衔接、并行”的方针,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 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进行衔接或并行安排, 构造学生网络式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较早接触与组织运行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环境。

2. 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 高校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 在课堂教学上, 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同时运用体验性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培养其专业能力。其次, 在教学手段上, 要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最后, 要重视专业实践教学。

(五) 结合培养目标, 努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是一门适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新专业, 技术操作性较强, 因此要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研究中, 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外, 还要加强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的工作力度。

(六) 围绕专业培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教师相对薄弱的现状, 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例如:鼓励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 参加有关科研课题的研究, 参与相关学术会议等。除此之外, 学校还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 如职业规划师培训、KAB创业教育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张威.应用心理学就业升温[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4) .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 篇9

应用心理学作为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新兴专业, 自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全国9所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以来, 打破了只在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设置的局面[1]。目前, 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短, 行业发展不成熟。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医学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它既需要解决与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似的共性问题, 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难题, 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并将其转化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是关键所在[2]。

1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培养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能掌握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学科人才;能在医疗单位、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从事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组织培训、行为策划与运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有两个特点:第一,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要求其基本知识结构必须具备医学和心理学两大门类;第二, 突出和拓宽服务技能与服务领域。这是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区别于非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色[3]。

然而, 结合目前高等教育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现况来看, 培养目标单一、培养规格不明确导致课程庞杂、零散, 难以形成完整体系;专业方向设定过于宽泛、模糊;学生专业方向定位不明确, 与社会需求和期望尚有很大的差距[3]。

1.2 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措施不合理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是由医学和心理学两个完整、成熟的专业体系构成。在4年的时间内, 学生既要完成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又要完成传统心理学专业课程。由于开设课程较多, 负担过重, 时间与精力不足, 再加上课程间缺乏整合, 导致学生对各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

另外, 由于医学和心理学课程分属于不同的教学单位授课以及学科专业的定位, 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存在认知上和行动上的偏差。教学内容陈旧零散, 脱离社会现实需要, 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设备滞后, 与当前社会需要脱节, 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3 专业知识、技能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医学和心理学是两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基本理论和具体技术的教学, 以应用为目的, 以掌握核心知识、强化应用技术为教学重点。但很多本科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仍然沿用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 过分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缺少足够的实践实训场所和时间, 在应用心理学教育教学中忽略了人才培养的专门性、技能性和应用性。总之, 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技能的趋势十分明显, 最终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着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缺乏相应专业技能、科研能力低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问题。学生毕业后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 在医疗机构没有就业优势。

2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构想

针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应有的独特发展空间, 在继承传统院校优良方法的同时, 还需有别于非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 充分挖掘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可以考虑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2.1 根据社会需求确立培养方向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这是由教育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要据此确定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社会的需求, 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 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它要求现代的医生不仅掌握生物医学的知识与技能, 还需要懂得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方法与技术, 更好地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全面需求。然而, 目前临床中却很少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治疗, 仅仅单纯运用生物治疗模式。

2.2 结合专业特点构建课程体系及内容

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确定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应高度重视。应用心理学专业要努力改变目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 以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为核心, 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 确定符合社会需要且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体系, 使学生达到学习、科研一体化, 尽量减少验证性、单学科的实验, 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以及具有举一反三的迁移性实验。学校也应相应地增加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教学设备, 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 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4]。

2.3 构建培养模式, 完善专业建设

应用心理学专业适应医学院校多学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 并且心理学与医学的交叉既能够对心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补充或贡献, 又可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在专业建设层面上, 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并最终转化为医学生的就业优势极其关键, 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

2.3.1 依对象进行培养

对于学生, 在以职业道德培养为基础的前提下, 提高其专业理论素质, 使其系统掌握心理学科和医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既有一定的与专业相关联的文化知识框架, 也有专业理论知识框架, 具备基本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能力。以心理学应用技能培养为支柱,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 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学专业素养。对于教师, 应提高教师的跨专业素质, 更多地培养具有医学和心理学双学科背景的医学院校教师, 适当地发展其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因材施教, 实施个性化培养, 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取向的学生, 确定不同方向与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学校, 合理利用资源,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 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系列化的科研活动, 还应加强心理学科与医学学科授课教师的联系, 让其共同探讨教学经验, 交流教学体会,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综合地把握学生动态。同时, 学校也要突出心理学的主体地位, 发挥医学的辅助作用, 不断深化两门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5], 培养出专业知识全面、素质过硬, 能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所需的、具有竞争力的心理学应用型高级人才。

2.3.2 分阶段进行培养

第一阶段 (本科一年级) 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采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课前给出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材料, 采用问题启发式、类比讨论式、内容专题式等教学方法, 积极促使学生对概念和原理进行准确理解;第二阶段 (本科二年级) 进行研究性学习, 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 (本科三、四年级) 进行建构性学习, 第三年开始接受应用技能类课程的学习, 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 而是主动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 以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来建构知识的意义。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教学, 激发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6]。

2.3.3 按模式进行培养

目前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两种:三年制专科和五年制本科, 而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医学院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 在这4年间, 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并不现实。近几年, 一些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也对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贵州中医药大学提出“4.5+1.5”的培养模式, 即4.5年医学课程学习加1.5年心理学课程学习, 6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和心理学双学位。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 毕业生就业情况得到改善。但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国家学位办没有六年制学位授予制度, 学生要在第7年才能拿到学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毕业生正常就业。有临床心理学家建议, 心理咨询这一领域最好采用“3+2”的培养模式, 即3年医学院校基础知识学习加2年心理学科的训练与实践[7]。

综上所述, 在采用医学和心理学简单相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虽然理论上具有很多的优势, 但实际办学效果却不理想。考虑到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以及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可将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四年制, 即医学院校现行的培养模式, 医学课程与心理学课程平行开课, 学生学习4年, 毕业后授予心理学学士学位, 并有资格考取心理咨询师证, 有机会成为心理咨询师;另一种是五年制, 前3年开设医学课程与心理学课程的比例为4∶1, 中间1年医学课程与心理学课程比例为1∶4, 并要求这一年里学生所学的课程都是偏实践性的。最后1年进入相关医院实习, 并适当地开展素质拓展培训等实践活动。第二种制度5年里所学的课程内容包含3年的医学课程和2年的心理学课程。两者围绕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 横向沟通, 纵向整合, 确立具有内在联系的新课程体系, 每一模板中又包含不同层次的课程。模板化和层次化的课程体系改变了过去孤立、割裂的课程结构, 有助于学生构建一体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从而有利于把一个领域推广到另一个领域。学生学习5年, 毕业后建议国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并有资格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 有机会成为心理医生。当然, 除了以上两种制度, 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条件, 采取同时修学两门专业, 毕业时授予心理学学士和医学学士双学位,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 构建新的培养模式是为了学生在针对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条件选择受教育方式时有更多的参考, 避免了因不适应社会需求盲目变换专业的问题, 同时也打破了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学生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传统。这无疑发挥了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有别于其他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优势, 并使其转化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 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为完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阴山燕.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9) :818-820.

[2]吕航, 杜文东.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6) :981-983.

[3]胡丽萍.社会转型期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7) :105-106.

[4]车宏生, 姚梅林.关于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6) :46-50.

[5]马利军, 张静宇.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3) :66-68.

[6]李燕, 董湘玉, 陈瑶.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六年制双学位特色专业建设[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 (7) :88-89.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 篇10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

有调查显示,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培养目标过于单一、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轨。导致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后, 难以胜任其工作岗位, 实践能力薄弱。对于知识的掌握仅限于理论, 不能很好地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就是说, 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各职能部门所需的素质不匹配, 致使许多大学生无法正常就业, 而公司又缺乏人才。目前,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性较强、实践性和技能培养环节薄弱。

当前, 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心理学应用技能, 尤其是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调查得出, 40%的专家学者对于当前我国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训练状况不满, 专家们普遍反映他们缺乏实践技巧和经验, 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上述两个问题是当前我国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这一弊端直接影响了我国培养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原因

(一) 固有模式的桎梏

长期以来, 我国心理学专业只设立在师范大学或者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中, 医学院校从2001年开始才有部分院校引进该专业, 教学内容的设置受教育学科影响较深, 理论性培养环节较多, 忽略了心理学专业本身的实践性和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新增该专业的学校的培养方案大多与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大同小异, 尽管大多院校根据自身学校的特色申报不同师范院校的心理学专业, 根据新申报专业不同于传统心理学专业师范类和教育的特性, 强调应用型和技术型, 但其培养方案的制订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

(二) 师资力量薄弱

现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 一个老师要同时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还有很多医学院校直接外聘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师。况且高校应用心理学教师的学历背景大多受传统心理学教育培养模式影响, 其自身的运用实践能力不够, 也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良好的引导。而年龄较长、职称较高和资历较老的教师的学历背景大多来自其他专业, 属于半路出家, 虽然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但是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专业技能薄弱, 能给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多拥有博士学位, 具有较为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但是往往教学经验欠佳, 能够给予学生的实践知识少。虽然新老教师的搭配可以形成互补, 但是整体较弱的师资状况限制了应用心理学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发展。

(三) 办学条件跟不上实际需求

心理学专业实践性强, 对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的要求比较高, 而学校对于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少, 达不到需求。医学院校由于开设应用心理学时间不是很长, 对该专业的重视度不够, 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 当然优先考虑医学专业的学生利益, 使得心理学更加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况且新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多为地方本科院校, 受地域限制, 本身条件不足, 资源有限, 实验设备数量不足, 只能采取多组学生在一起上课的实验方式, 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很多开办心理学专业的地方院校购置的实验设备性能差, 只能满足于演示实验, 不利于学生探索和独立设计实验, 达不到让学生亲自体验的标准, 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四) 不够完善的教学体制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忽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不足, 大学期间只要相应学分达到标准就可以, 对学生的实践学分没有相应要求。教学内容的设置中, 理论记忆多于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自身动手需求少, 找不到成就感, 久而久之会对本专业失去兴趣。

(五) 学生自身缺乏实践精神

从应用心理学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分析, 心态浮躁, 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相关调查显示, 在国家扩招的大背景下, 学生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注重外在荣誉的包装, 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缺乏。目前培养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考核而学习, 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素质培养, 在实践能力运用方面严重不足, 属于完全的高分低能型, 这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心理学专业, 也是大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一)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中心, 与理论知识相匹配, 注重学生成长的规律,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块, 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体系中应该多以探索性、综合性的实验为主,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要将校内教学与校外见习相结合。

1.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1) 专业素养方面。根据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 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应该以基础知识加专业训练为主。基础知识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扩展课程, 是培养专业素质的基本途径, 专业训练要求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 激发学生的创新与运用能力。 (2) 专业技能方面。应用型人才要以心理学应用技能为基础。设置专业技能课包括心理辅导训练、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干预技术等, 实践教学环节如心理咨询实操训练、心理测验的应用等, 同时学校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以及朋辈咨询员和校外心理辅导等。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验开展方面。学生应该掌握本科课程的基本教学实验手段、方法及技能, 能熟悉运用基础实验, 构建综合和创新实验。结合各科课程的先后, 适当增加独立实验课的数量。实验课程应当适当增加,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只有在实验以及实践过程中方能将所学理论知识消化, 变成自己的东西。实验课程既有利于记忆, 也有利于需要用的时候得心应手。 (4) 实习实训方面。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加专业知识为目的,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 专业课程增加实习实践环节, 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合理分配, 增加可操作的实践环节学习, 支持学生在学习阶段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加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见习活动, 通过实践教学, 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形成综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5) 毕业论文方面。在学生大四的实习阶段,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实习阶段, 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研究课题, 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去最终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选择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研究课题。 (6) 职业化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增强就业竞争力, 包括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职业综合素质和专项能力。职业素质包括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通用素质包括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书写与表达能力;专项能力主要包括个人特长的训练,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扩展学生的就业范围。 (7) 科研创新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鼓励在校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参加教师的课题组。通过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将学生的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参加课题纳入学生创新学分管理, 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 专业技能的提高。

(1) 加强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作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应该加大力度建设与完善实验室。实验室是见习、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 高校应该制定实验室开放制度、开放项目, 除了正常的实验教学之外, 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进行探索性、设计性实验, 保障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 还可以将校外资源整合到实验室开放项目中, 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合理开展心理学研究。 (2) 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服务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 建设一支服务能力突出、行业分布合理的实践基地, 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基地场所, 如精神病院、监狱、劳教所、中小学教育机构、心理咨询门诊, 人才测评与咨询机构, 如人才市场、公司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使学生的见习、实习得以保障, 了解心理学应用的不同层面和机构, 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3) 校内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 还需要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 需要经常更新自身的实践技能。校外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技能, 他们了解社会市场的需求, 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4) 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问题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 情境模拟体验:学生根据案例角色的特点, 进行角色扮演, 模拟人物活动, 体验并分析其心理特点。 (2) 行为体验: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双主体学导式教学观, 将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通过行为再现形式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 (5) 提升科研实践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室开放、本科生导师制等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 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 从中学习科研的选题、设计及撰写方法, 从而培养科研思维。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兴趣科研项目, 并配以导师, 通过导师对学生的指导, 提升科研实践能力。

(二) 设计并开展校园特色和创新性主题活动

首先, 通过前期调查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社会市场的需求特点, 根据不同年级和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 通过主题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 以“体验生活、心理感应”为主题, 开展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分析。

2. 以“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 以“我爱我, 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周活动。

4. 以“增强团体协作意识、提升团体辅导技能”为主题, 开展心理拓展活动策划及实施大赛。

5. 以“理解角色、扮演角色”为主题, 开展心理情境剧汇演。

6. 以“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为主题开展模拟招聘活动。

此外, 还可以考虑研究型实践教学。学生在本科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前期调查、研究设计、统计分析、论文撰写等科研训练过程, 可以提升科研实践能力。指导高年级大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 在导师指导下, 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 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及学术性会议, 并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性、基础性、特色性的工作, 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精神、自主的科研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摘要: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 应用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因此应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对实践性、应用性要求突出, 实践能力是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对应用心理学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 找到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原因, 进而探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最后提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开展校园特色和创新性主题活动, 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希望可以对应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过程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崔光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6) .

[2]李国强, 王旭红.应用心理学业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的建构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 .

[3]张素玲.关于高校实践教学创新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 2011, (10) .

[4]庞爱莲, 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8, (7) .

[5]高立群, 彭聃龄.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5) .

[6]莫雷.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2) .

[7]辛勇.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 (高教研究) , 2007, (4) .

[8]吴真, 李洁, 鲁迟.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为例[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4) .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下一篇:预防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