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学

2024-05-19

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学(精选十篇)

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学 篇1

1.绿 色化学

美国化学会(ACS)针对环境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绿色化学”。现今,“绿色化学”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绿色化学,就是设计研究没有(或尽可能小的)环境副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产品和化学过程[1]。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课程自身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包含科学对于社会的影响,所以中学化学课程中强调STS教育。但随着环境、能源等问题的日趋严重,STS教育进一步发展为STSE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教育[2],凸显了环境教育及绿色化思想教育。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应对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给予重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必修课程的设计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让学生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选修课程“化学与技术”中,则让学生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并在“实验化学”中明确指出:形成绿色化学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3]。同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一项课程目标是逐渐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4]。

2.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2.1主动创设 情境 ,善于利用 教材素材。

教师在教学时, 应以主动创设的或者教材中的生活化情境或问题为中心,通过主动探究式教学,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绿色化学理念, 比如可以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在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3节“硫的转化”的第三课时是酸雨及其防治[5],并在这一课时中给出酸雨的一些资料和酸雨腐蚀的图片。教师应该正确对待教材中的素材,结合教学情况,利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间,进行关于酸雨的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应用刚刚学完的二氧化硫的性质,解决酸雨问题,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能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又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在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的作用, 讨论其可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学生经常了解及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热点,从而提高其深入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防止污染、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2.2立足实验 ,渗透绿色观 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绿色化思想的重要手段。

中学化学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量化,都是用“适量”、“几滴”等笼统的词语限定,而中学生做实验时好奇心比较重,无法准确地把握实验药品的实际用量,所以造成药品的损失,甚至可能造成污染。二是实验的产物有毒。所以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调整,要定量,实验室明确告诉学生药品的用量情况,这样既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又可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基础,更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三是让学生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探究针对该种物质如何进行回收与处理。

对于实验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优化和处理,使得实验更绿色化。例如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溴的挥发性强,毒性大,而碘的毒性较小,可以将四氯化碳萃取溴水改为萃取碘水。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 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当实验结束时可以及时将铜丝取出,减少空气污染。演示白磷和红磷着火点对比实验时,该实验反应发生时燃烧物易爆溅并且燃烧时有大量白烟产生且有毒等,实验时在铁片上方罩个玻璃罩,取用的药品也要尽可能少。

由此可见,在实验时,要确保实验的安全及环保问题。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污染环境、不吸入有毒烟雾及安全和便于观察等角度出发讨论、分析,共同改进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及绿色化理念。

3.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评价

对于学生绿色化学的形成,要对其进行评价,可采用纸笔测试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纸笔测试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及对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上,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如让学生比较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各种能源的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活动表现评价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6]。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具体情况,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实践,从感性上体验和感知环境污染,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形成绿色化学思维。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活动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度、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及对绿色化学的迁移能力进行评价。

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融合论文 篇2

一、改变使用装置,优化实验效果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适当的重新设计安排部分的化学实验,以期望达到节俭药品、减少污染、缩短实验时间、优化实验结果的目的。尽量在维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实验无毒的安全性高的药品与实验装置。

例如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气体的反应的实验装置的改进。这两种气体都是有毒害的气体,反应中尽量不泄露气体,它们的制取方法都是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需用到盐酸。按照传统方法分别制取这两种气体,然后混合,势必会造成气体的泄漏。

若用一个空塑料瓶,其中放入小试管,在塑料瓶和小试管中分别装入FeS和Na2SO3,迅速加入盐酸,挤压塑料瓶,排出里面的部分空气,使瓶子瘪掉,然后再塞进橡皮塞。观察实验现象会看到,开始产生的H2S和SO2,使得塑料瓶鼓起来,随着反应的进行又瘪了下去。加入氢氧化钠,吸收过量气体同时中和未反应的盐酸。这样观察到了实验现象,避免了气体的`泄漏。在实验中不要拘泥于书本中安排的现成的实验方案,多动脑子,寻找规律,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多采纳利用别人的好经验,这样很多会产生毒害物质的化学实验都能变成绿色实验。

二、进行微型化实验,减少排放

微型化实验,是指在不改变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技术的前提下,实验中尽量的使用小容量的仪器。减少药品的用量,反应产物减少了,同样造成的污染也能减少。一方面较少了药品使用量,节约了经费,减少污染,缩短了反应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在实验时,可以借助点滴板、小试管等微型化的仪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实验进行重新的设计与探索,在保证实验现象的前提下禁令减低反应浓度,组合实验,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三、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室的化学实验有时会产生有害的物质,污染环境,危害师生的健康。应该用生动的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来替代那些操作性差、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容易爆炸以及操作难度极大的课堂演示实验。另外一些课堂实验,不是性质实验,不需要记住实验现象以及过程的化学反应完全可以用视频录像来代替。

现在,绿色化学研究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而绿色化学的教育更是处于萌芽阶段。绿色化学实验的全面普及更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一方面需要学者对绿色化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需要从事实验教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为化学教育,除了要在课堂上讲解、宣传绿色化学知识,很多的工作要做。

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学 篇3

一、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保等联系极为紧密。学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了解绿色化学这一理念,并根据绿色化学理念进行实验操作,以此降低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树立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教学中,分析传统工业的发展,虽给人们带来了经济财富,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科学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资源枯竭、气候变暖等诸多问题迫在眉睫。而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其环保意识关系着未来世界环保行为,所以,对青少年普及绿色环保意识,建立绿色化学理念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措施

1.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用化学实验与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做教案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本知识与环保知识、绿色环保理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理论知识对化学这门学科知识进行思考。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空气的组成成份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例如,生活中的汽车由于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的臭氧层破坏,产生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化石的燃烧、废弃物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形成,不仅污染水资源,土壤酸化,还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等,这些化学课能够让学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何要让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而不是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相混合制取氧气,教师将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向学生进行产物分析,让学生通过学习得知原来前一个反应物分解的产物只有氧气和水,不会出现副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后一个反应就会产生副产物高锰酸钾,如果不对副产物进行相关处理或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污染环境。化学教师以教学知识作为讲解,对学生环保意识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学理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重视化学实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化学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又是最为紧密的,所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对绿色化学的意识是最好不过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化学物品多数都会带来一定的污染,因而,教师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遵循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原则,对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或有毒物质在使用后进行有效的处理。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实验三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原理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些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的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并按照化学实验原理规定进行适当地处理,重视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严格指导学生按照实验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化学实验材料的浪费及不必要的副产物生成。

化学这门学科是很多初中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因而一些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实验三废”以及浪费化学实验材料、随意丢弃等现象不怎么重视,因此,教师要注意在试验教学时利用绿色化学理念来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学生对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的认识。

3. 增加课外活动与实践教学,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师通过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学生提出化学知识与环保相互依存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资料收集,小组调查等方式探究此问题。初中生的自我表现和展现意识都比较强,丰富多样的比赛活动是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环保日组织学生进行与环保日相关的比赛,如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等,通过环保日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将教学知识联系生活、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渗透绿色化学,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合理地运用化学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创造更好的生活。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 篇4

一、开展绿色化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 是向学生传播绿色化学理念的主要场所。由于当前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绿色化学思想较为隐匿, 作为教师, 应充分挖掘化学教材, 吃透教材, 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从反应原料、工艺过程及溶剂、催化剂等方面开展绿色教学。首先, 可充分利用环保教育素材。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环保素材有很多, 如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环境的三大污染源以及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 在介绍这些概念时可从减量或减废等方面介绍资源再生及其催化剂等, 向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其次, 教师可利用有机物的知识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当前全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而有机化学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如白色污染、臭氧层空洞等。因此, 在进行这些有机物的教学过程中, 应将绿色理念融入教学中, 让学生采用辩证的方法去学习有机物的相关知识, 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如学习“醇、酚”等有机物时, 让学生充分了解甲醇及乙醇的毒害性, 同时指出饮酒对人体的危害, 在课堂中劝诫学生不要饮酒, 并向学生介绍甲醇可作为无公害的新能源, 可变废为宝。最后, 利用化工生产工艺融入绿色理念。如学习“硫酸工业制法”的内容时, 可设计“为什么要将硫酸铁矿粉碎”“硫酸工业生产包括哪几个环节”等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明白硫酸化工艺生产中的绿色思想。

二、设计绿色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目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是难点内容。通过化学实验可将理论知识实践化,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工艺等过程。实验更需要融入绿色化学理念, 以解决化学实验的“三废”问题。首先, 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实验材料。化学材料直接影响化学实验效果, 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做实验得出的实验效果不同, 且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选择材料时, 应注意选择无毒无害或危害较小的材料, 不仅要达到实验的目的, 而且还能够节约材料, 保护环境。如开展“白磷自燃”的实验活动时, 由于白磷的毒害较大, 并且燃烧后的气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教师就可采用Mg2Si进行水解, 将水解之后所产生的白磷在水平面进行燃烧, 这样就能较好地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其次, 设计微型化学实验。所谓微型实验是指重新安排及调整原有实验内容及其方法, 尽量采用小型化学仪器或装置, 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量, 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如开展有关氯气的实验活动, 可采用少量的漂白液及稀硫酸在较小的器皿中制取氯气, 将生成的氯气扩散到其他器皿中进行化学反应。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达到化学实验的目的, 而且还能够减少氯气对空气的污染。最后, 对“三废”进行无公害处理。实验完成后可能会产生“三废”, 应对其进行无公害处理。对实验残留进行分类, 依据每一种残留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分解、深埋或中和) , 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三、开展绿色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主要补充,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丰富化学教学。通过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绿色化学内容、环保技能等, 可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最为常见的绿色课外活动有演讲比赛、绿色化学知识竞赛、绿色主题班会及绿色黑板报等,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 可多方面培养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兴趣。如:教师可让学生放学回家后留心阅读自家的日常用品的说明书, 像洗衣粉、干电池及灭虫剂等, 尤其是有关原材料成分的内容, 最好详细记录下来, 弄清这些原料的作用、性质等, 并对其进行记录。第二天上课前, 教师可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检查, 了解学生对这些原料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明白哪些产品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哪些是不符合的;若不符合, 该如何解决。也可开展与此相关的讨论活动、辩论赛等, 实现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及共同进步。

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学 篇5

摘要:伴随“绿色生活、健康人生”日益成为人们新风尚,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在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后实践中努力将绿色健康理念灌输其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环保的生活习惯,实现初中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和化学知识的双丰收。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一、绿色思维以及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

作为基本化学知识讲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师要将绿色思维以及教学理念融入课堂的始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各个章节中内容点有关生态健康、绿色化学方面的部分。其次,在具体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注意绿色化学、健康生活等内容的穿插,使之成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再次,在进行具体化学知识授课时,按照既定的前期准备内容进行讲授。最后,在课堂效果评价过程中,例如作业以及测试适当的偏向绿色化学,检验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接受情况。

二、实践过程中严守规范化学操作,融入绿色意识

具体的化学实验和探究性化学实践内容是实践的两大方面。首先,化学实验课堂过程中,授课老师应保障学生的`操作动手过程要严守实验规程,改正其不当的操作行为,对于对环境有污染有破坏的化学物质要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初中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不“绿色”的行为。再次,对于初中化学探究性实践活动,要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在进行化学方面的社会实践调查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调查一下市场上含汞电池与碱性电池的情况,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对比,这两种电池对于生态的破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实践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绿色意识的重要性。

三、让绿色行为成为生活习惯

学以致用是知识传授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除了在学校的学习过程要有绿色化学内容的涉及,也要积极培养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活习惯。比如,大气成分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后,尤其是酸雨形成,雾霾产生的常见环境问题,要培养学生注意硫化物质对于环境的影响,自觉养成在今后化学燃料选择的时候,尽可能选取脱硫程度高的;再比如,通过学习明白了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含磷污水的排放后,在选择洗涤用品的时候尽可能采用无磷产品。总之,绿色化学,健康生活的理念就是这么不经意之间得以体现的。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渗透

绿色化学是一门以传统化学为基础,融合了物理、生物、材料等学科的新兴理论,以绿色环保为目标,降低有害原料的使用,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充分利用可循环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对于这方面的认识还比较薄弱,并没有充分理解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使得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出现了一些问题。

要想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化学教育必须要体现绿色化学这一新内容,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一、在主体知识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绿色化学

在人教版的化学教材中已经加入一些和绿色化学有关的内容,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教师可以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学习金属和金属性质的部分中,教材对常见金属的性质进行了阐述,并在本章末尾对铝的危害进行了简要介绍。但对于绿色化学的内容来说这些介绍是不够的,教师需要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细致和深化。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废旧金属先进的回收方法。教师要结合绿色化学的相关内容,向学生阐述废旧金属产生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与绿色化学的哪一部分原则相悖,让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绿色化学的影响,将绿色化学的概念深入学生的每一堂课,使其与教材深入融合。

二、在化学实验中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对于实验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将绿色化学理论引入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是化学教育的关键。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和气体有关的化学学习中,制氧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是教学重点,传统的制氧实验原料是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但为了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这几种制氧方法进行比较和总结,找到最节省资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培养知识的总结与归纳能力,又可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对废物的处理是体现绿色化学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废气,废物处理与绿色化学的关系,让学生在每一次实验中都按要求操作,使得“绿色化学”这一理念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根深蒂固。

三、在课后作业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要想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只从课堂的结构和内容上下功夫是不够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学生课后作业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内容,例如,学生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化学中“人体内最重要的化学物质”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习题:油炸食品被称为垃圾食品,他们的生产过程也十分不卫生,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油炸食品本身也还有许多对身体有害的致癌物质,这种致癌物质称为丙烯醛,它的化学式是C2CHO,根据它的化学式回答:(1)化学式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利用这样的习题既可以巩固学生上课所学的知识点,又可以随时随地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概念,使学生意识到绿色化学并不遥远,它存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四、通过课外活动渗透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渗透这个理念,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到绿色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参观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化学应用的真实场景,例如可以让学生参观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述,让学生将上课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场景一一对应;或者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周围生活中绿色化学这一理念到底是以何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与环保,绿色化学有关的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这一理念带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理念,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这一思想灌输到初中化学课堂上,使得这种思想在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就根深蒂固。那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入绿色化学理念。只有在学生化学学习的各个阶段,每个方面都注重绿色化学的延伸,学生才能真正接受这一理念,并运用到未来的研究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周加锋.关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4(17).

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篇7

一、绿色化学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肥和农药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农业产量在不断的增长,各种工业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进步。化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污染。农药使用的残留、化肥过量使用对土壤的破坏、工业废气的污染和雾霾的加重,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提倡绿色化学刻不容缓。

我国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中对绿色化学的关注程度也达到空前的程度。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可使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普及、宣传绿色化学理念,使绿色化学意识成为广大中学生潜在的环保意识。而且让年轻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十分必要的。

二、绿色化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课堂也应该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化学课堂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意识责无旁待。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以促进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

1. 理论教学中感悟绿色化学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教材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绿色食品、绿色蔬菜已成为生活中最时髦的健康代名词。

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安排一定的绿色化学教育,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教材的编写和要求中,都明确提出要突出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绿色化学的环保内容在现行的化学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在《保护空气》《爱护水资源》等章节突出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教育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和教材内容的学习认识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绿色化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和化学实验中。

如,新教材中实验室制氧气使用的化学原理是用过氧化氢来做催化进行分解,我们也可以给学生一系列能生成氧气的反应,让学生分析判断哪种最好,为什么。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在制取任何所需物质时都要从原料的来源及价值、生成物及其废弃物有无毒害、耗能状态等角度综合考虑,尤其应该注意生产必须是清洁的、对环境友好的、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

2. 化学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

(1)在做学生实验时,要防止资源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另外,大部分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就将所得产物或用过的溶液全部倒掉,造成浪费。部分没有反应完的物品如锌粒、铜片或者铝条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规范实验操作、实验反应条件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如认真检查制备气体装置的气密性,规范实验操作以免有毒气体泄露。再比如,闻气体时,采用打开一条小缝,用手轻轻扇动来闻气体的方法,而不能直接用力的吸,防止吸入过多的有毒气体,也不能敞开容器口,免得气体泄露太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来实现实验的绿色化。比如有毒气体的性质实验,我们可以对常规装置进行改革、创新,采用微型实验,尽量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通过规范操作、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真正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3)许多化学实验都会产生有毒气体或废液,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我们要对产物进行合理的处理,特别是尾气的处理要合理,从而实现实验产物的绿色化。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教育学生爱护环境,把化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绿色意识和环保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摘要:中学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一门环保课程。在教学中,应结合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根据教学内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育学生爱护环境,把化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绿色意识和环保能力的重要途径。

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学 篇8

绿色化学是指运用化学相关的知识生产对环境没有污染的产品或者降低现有工业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是预防污染的有效手段,让工业生产和消费实现零污染和零排放,具有以下特点: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 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 可以循环利用; 具有“原子经济性”[1].

目前,许多的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致环保意识薄弱. 如在学校、电影院等公共场合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花草等. 所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概念,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养成爱卫生的良好习惯,科学认识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所有的教师的教学内容. 加强对学生的绿色化学教育是必要的问题. 绿色化学教育必须从小抓起,才能被大众易于接受和理解. 中学化学是化学教育的起步阶段,如何把绿色化学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之中,这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二、绿色化学教育的措施

1. 基于课堂讲解,教学绿色化学的相关内容

首先,把教材和绿色化学融合一起教学授课. 中学是学习化学的最初阶段,是积累化学的关键时间段. 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利用化学教材,全面思考教材当中环保概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环保理念. 例如,在介绍某一种化学物质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学生的绿色化学的知识. 其次,将绿色化学与练习结合. 在练习习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绿色化学”融入习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以致用和充分意识到绿色化学的意义. 有很多高考题目考查绿色化学,如1999年考查城市里面为什么不能采用含铅汽油; 1995年上海考查了“光化学烟雾”,这些题目事实上发挥高考的引导作用,教育学生关注环保. 近年来,化学考试更加贴近生活,侧重应用,因此,教师应该关注绿色化学的渗透,提倡学生学习绿色化学,将教材的理论应用实际生活中. 最后,生活中联系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在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有深入研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如,用溶剂替代有机物.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模拟污染大、危险的化学实验,生动、逼真展示给学生[2].

2. 基于实验操作,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第一,规范化学的实验步骤.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步骤,正确利用药品,科学设计实验装置,改进方法. 比如,实验室应该尽量使用通风装备,防止有毒气体对学生伤害. 实验结束后对“三废”进行适当处理,洗干净实验装置,整理桌面. 第二,正确处理“三废”. 大多数的化学实验侧重学生的操作实验的能力,几乎很少有关“三废”的处理知识. 这极易让学生陷入化学污染环境是不可避免的误区. 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三废”. 例如,制造氯气、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实验,重视尾气处理的意义. 另外,教师应当讲授将大量废水倒入水管道的后果: 重金属盐类特别是三大有毒金属盐类对水质的污染. 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三废”的回收、转化和循环利用,避免实验中有害的物质污染环境. 第三,稀释实验药品的浓度,注重效果,降低对环境的伤害. 在操作化学的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当采用减少实验药品使用数量、处理废物、装置实验仪器等方法改善实验,这样不但能够减轻对环境污染,而且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保的意义.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树立了绿色化学的意识,指导教学工作,尽量稀释实验药品的浓度,减少对药品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用绿色化学的理念不断改善实验方案,最大限度减轻对环境污染[3].

3. 基于课外活动,强化绿色化学的意识

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概念,不仅课堂教学,而且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外学习绿色化学的内容,全面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一方面,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所在地的污水处理厂、水泥厂等化工工厂,了解工厂对排放污染物的状况.另外,化学教师还应当指导中学生测量河水和空气质量的方法,让中学生在身边学习绿色化学的内容,使其真正领悟绿色化学的理念,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情做起爱护环境. 另一方面,开展墙报、讲座等宣传活动强化学生绿色环保的意识.

总之,绿色化学是人类主动预防环境污染的一次意识的进步. 通过化学课程内外结合的各种方式渗透绿色化学和环保的知识,可以大幅度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师还应该时刻关注绿色化学的发展动态,指导中学生了解绿色化学,为中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好榜样.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绿色化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化学的目的是通过现代化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解决环境问题,最大化减轻环境污染.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的理念都应当从小抓起,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中学化学的情况,探究怎样对中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提出教学中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学 篇9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育,环保意识

一、引言

化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化学又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产生的大量废物和有毒物质日益侵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环境,破坏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亟须解决这个大问题,绿色化学这一理念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绿色化学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化学教育的实施者,有必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将绿色化学的特点和性质与新课程内容相融合,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化学的功与过

化学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候, 自从人类无意中发现火之后,便开始食用熟食,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从此进入文明时代。在逐步了解和利用一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陶、冶炼,以后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技术,制得了对人类而言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化学这门学科得以壮大, 并成为与其他很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大学科,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被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可非议,化学确实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尽善尽美的,化学也一样,它在给我们带来贡献的同时,也在侵害着人类健康及地球环境,并且受到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农业方面,人们利用农药防治农业害虫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 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还污染水土资源及空气,并且使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增强了;塑料给人类带来了方便, 同时存在困扰, 塑料回收分类时很困难,且极易燃烧,产生的气体既有毒又污染空气;酸雨和温室效应不容忽视。为此,早在1991年就有有识之士提出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1]。

三、什么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现代化学理念,适用于各种化学领域。它提倡从源头就采用消除或减轻污染的科学手段, 充分利用资源、能源,采用无害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并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能被产品消纳, 实现“零排放”,从而使整个过程和终端实现化学污染防治的一种基本方法。利用绿色化学理念有益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对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科学依据及方法[2]。而作为化学教学的组织者,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渗透绿色化学思维,突出绿色化学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贡献,如防治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改善土壤、水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途径

1.先从教师自身做起

化学教学的实施者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3]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维理念, 教师自己必须先深入了解绿色化学,如它提出的背景、概念、性质特点及它对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等。只有教育者本身了解并接受绿色化学相关知识及理念,才能对受教育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停地补充新知识,积极参与到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培训活动中, 如各学校之间组织的绿色化学交流会等,树立较强的绿色意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环境信息和环保知识;其次,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善于发现教学内容中与绿色化学息息相关的线索, 并积极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最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端正教学态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实验操作,做到以身作则、言行统一,试想,如果教师都没有像自己教学中要求学生的那样进行实验, 那么又如何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呢?

2.将绿色化学思维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连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最有利的途径, 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延伸,将相关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其中,不仅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这连贯、富有逻辑的讲解更深入人心,使学生印象深刻。

在讲到必修Ⅰ《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选修Ⅰ《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这两节内容时,进一步补充重金属元素及过量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如镉镍电池制造业、合金制造业、玻璃业等化工厂在生产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品时产生的镉、汞等重金属,排入水中造成大量水生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而被土壤吸收造成庄稼减产,不但如此,人喝下这样的水,将引起重金属中毒,轻则呕吐、腹痛、呼吸困难,重则危及生命。另外作为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也不是多多益善的,如锌元素如果补充过量, 则不但会影响人体内其他微量元素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而且可能引起身体组织的损伤;而铁元素摄入过量将引起肝硬化和糖尿病的发生, 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通过提供这部分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如高锰酸钾检验不饱和烃、氰酸钾检验三价铁离子、铜与浓硫酸等涉及金属离子的反应和其他化学反应时, 不要将实验后的化学试剂等废弃物随意倾倒,而是转入指定容器内统一处理回收。

必修Ⅱ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介绍了几类电池, 在学习电池原理的时候, 不如介绍一下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铅、镉等重金属。据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而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4]。然后建议学生不要乱扔废旧电池, 在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将它们送去废旧电池回收站进行回收处理。

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 很多有气体生成的实验都是有毒的,如氨气、二氧化硫、氯气的制备与它们的性质实验,铜与稀硝酸、浓硝酸分别反应生成有毒的一氧亚氮、二氧化氮气体的反应等,但它们又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对于这类实验,教材上在这些实验装置末端加了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的装置, 生成多余氨气用稀硫酸吸收。而酸性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则是用氢氧化钠或其他碱液吸收。在讲到这些内容时,提出“书上为什么这么‘多此一举’”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说明这些气体对环境及人体的不良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及环境保护意识。

除此之外,为了遵循绿色化学思维理念,进一步减小实验给学生及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在做所有化学实验时应该培养学生不浪费药品、严格按照教材要求的剂量做实验的好习惯,力求用最少的实验剂量得到最佳实验效果, 做到从源头上减小污染[5]。

3.将绿色化学思维延伸到课外

组织类似《家庭生活污染与环保》这样的讨论会,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如“家庭生活产生的污染要比工业污染占的比重大,前者占到了约60%,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千克垃圾,5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发、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制造200升废水正在污染着河流、大海和土壤”[6]。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周围存在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意识到自己可以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然后通过讨论得到解决方案,决心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使用节能灯;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漱口、洗脸、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 垃圾在丢弃时实行分类原则;拒绝或尽量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用品:筷子、饭盒等;尽量减少个人化学用品,如牙膏、洗发水、洗衣粉、肥皂的使用量;不用含氟利昂的冰箱;出行时尽量选择步行,如果路途远,则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等。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如《当地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和《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利用》等,学生在努力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而且提高对现在环境污染的重视度。积极将绿色化学思维扩展到课外实验,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绿色化学环保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污水处理站、化工厂等,拓宽他们的眼界,并进行实地调查,回来后大家互相交流参观后的感受。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而且能客观地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7]。

五、结语

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学 篇10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一、绿色化学的提出及教育现状

由美国化学会 (ACS) 提出的“绿色化学”, 目前已得到全球各国广泛响应。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20世纪, 化学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并获得社会的认可, 但其飞跃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时, 也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让人们带上有色眼镜来看待化学, 多数人把所有污染问题都归于化学与化工。但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人, 最终还是要靠人们不断提升对绿色化学的认知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我国绿色化学的研究发展刚起步, 绿色化学教育相对滞后。

二、高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绿化学理念在以前的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被提出, 众多教师都知之甚少, 更不用说还处于知识发展阶段的高中生了。以往的化学教学都只涉及物质的组成, 结构, 性质, 应用等, 而很少从环境保护角度去探究如何减少或消除化工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从环境保护角度去学习, 做实验, 探究如何生产绿色化学产品, 避免有害物质产生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国民的环保意识淡泊及工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我国环境污染尤为严重。而绿色化学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利于消除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和偏见,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迫在眉睫。

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结合现行教材内容, 联系现实生活, 利用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教师结合这些知识点来渗透绿色化学知识, 从化学角度出发, 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 使学生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 从原理上知道污染的原因及防护措施。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 化学知识早已融入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活点滴入手在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是让学生意识、感受绿色化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

化学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 是帮助学生掌握及巩固化学知识和基础技能的重要手段。探究型实验试题是高考必考题型, 多半都涉及物质生产途径及有毒有害产物的回收处理等的探究, 而这些都涉及绿色化学理念的运用。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使之贯穿整个课堂, 使学生学以致用, 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二)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 现行初、高中教材有大约60%的知识通过实验引入。要使绿色化学理念能在高中有效的开展, 除了加强绿色化学理论教育外, 很有必要从化学实验着手, 首先改造现行的一些污染较大的化学实验, 使之污染减少或者无污染, 并让学生自己实践, 操作无毒无害实验, 从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意识,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化学实验中, 能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也能使实验中“三废”问题得到较好改善。

1. 以绿色化学理念备课

备有关实验课时, 要设计好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内容, 以及相关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特别是在有毒气体的实验中, 要做好毒气泄漏的预防、处理、吸收及停止实验的方法设计, 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设计等。

2. 常规实验无害化改进或重新设计

不用风险试剂和挥发性有机物, 对转化率不高的实验进行改进, 提高其转化率, 减少副产物。对实验进行改进, 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 使得实验微型化, 这样自然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污染, 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3. 实验产物或残留物的无害处理及利用

化学实验产物多有毒有害, 一般产物经简单处理即可回原状态实现再生循环使用,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一些实验的产物或残留物剩余量较大且有毒, 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吸收、燃烧、转化, 既消除污染又节约能源。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模拟高危化学实验

高危高毒化学实验对师生人生安全和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手动实验。利用计算机模拟出整个实验过程并播放, 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来观察实验现象。这不仅是一种零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 同时对一些时间短暂或现象不明显的实验采取放大或回放技术更利于可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

绿色化学理念应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 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健康、能源环境密切相关, 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机会, 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教育条件, 潜移默化地展开绿色化学教学, 应该为最终杜绝环境化学污染, 实现绿色化学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思思.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改进[J].成功 (教育) , 2011.

[2]张荣.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上一篇:能源应用下一篇:红细胞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