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髓内钉内固定

2024-06-20

PFN髓内钉内固定(精选九篇)

PFN髓内钉内固定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5年—2000年收治55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 男40例, 女15例, 年龄25岁~70岁, 平均年龄47.5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0例, 交通事故伤20例, 下肢行走不稳伤10例, 群体斗殴伤5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伴发颅脑损伤1例, 骨盆骨折2例, 血气胸2例, 肋骨骨折2例, 胫腓骨骨折1例, 参照Seinseimer分型, Ⅱ型骨折10例, Ⅲ型骨折30例, Ⅳ型骨折15例。

1.2 治疗方案

患者入院后,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血象检查, 通过胸部X线、心电图、腹部B超了解肝、脾、胸腔情况以及各项生化检查, 下肢胫骨结节牵引, 对患者能否耐受麻醉和手术, 尤其对老年人及复合伤患者做系统的风险评估, 在确定可以手术的情况下, 尽早行手术治疗。麻醉最好采用硬膜外腔或硬膜下腔阻滞麻醉, 必要时做全麻。骨折均在骨折牵引床上牵引复位, C形臂X线机透视机监视下完成手术。

1.2.1 动力髋钢板 (DCS) 组

将患者置于骨科牵引床上, C臂机透视下牵引复位, 取髋关节外侧切口, 于粗隆处用95°度角定位器定位, 钻入1枚导针, 保持前倾角, 导针以位于股骨颈中央最为满意。根据导针长度钻孔攻丝拧入拉力螺钉, 对于老年患者及有骨质疏松倾向的不使用攻丝直接拧入拉力螺钉, 尽量减少骨量丢失。套筒板呈180°反转安放, 缝合伤口, 并常规放置引流管。对Seinseimer分型Ⅲ型、Ⅳ型骨折后内侧皮质有缺损者酌情行植骨填充, 术后1 d~3 d酌情拔除引流管, 12 d术后伤口拆线。拔除引流管后鼓励患者床旁行垂腿、伸膝锻炼, 辅助患者翻身锻炼, 防止有扭曲应力, 1个月后拄双拐下床活动。

1.2.2 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 组

所有患者均采取闭合复位, 术前根据骨折情况做骨牵引, 床头摄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 择时进行手术治疗。同样将患者置于牵引床上, 在C臂机透视下, 根据术前情况, 再做适度复位。确定下粗隆顶端, 以手指触摸大粗隆侧位中轴线与顶点相交, 在其稍前方做一容纳食指尖小切口, 并直接切至骨面, 在手指尖引导下找准位置, 扩孔直接插入髓内钉。同时在C臂机监视下调整复位骨折断端, 满意后迅速完成穿钉, 在股骨颈表面插入1枚导针与股骨颈前倾角保持一致, 以此为标准调整导向器, 钻孔, 股骨颈内拧入锁钉, 骨折远端拧入锁钉, 注意手术不做断端间切开复位, 在闭合复位下完成手术。对Seinseimer分型Ⅲ型、Ⅳ型骨折后内侧皮质有缺损者不做植骨。如果断端移位较大, 仅做小切口撬拨复位, 不做断端间剥离。

2 结果

55例患者骨折断端愈合, 无死亡病例, 平均随诊时间21个月 (6个月~3年) 。DCS组骨折愈合时间8周~14周, 平均11周, 无骨感染发生, 优12例, 良1例, 差2例, 优良率为86.6%;PFN组骨折愈合时间7周~13周, 平均10周, 优38例, 良1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5%。经各项标准评定, 优良率PFN组明显高于DCS组。

3 讨论

DC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已成为一种标准手术方式, 临床应用广泛, Ⅰ型及Ⅱ型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 但对于粗隆下Ⅲ型、Ⅳ型骨折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来说, 常常得不到良好的疗效。临床实践中, 我们发现粗隆处安放DCS钢板与皮质贴附保持颈干角, 取得近骨折断端的牢固固定常不尽如人意, 部分患者在随诊过程中, 由于过早活动, 导致一定的颈干角丢失。尽管DCS其特点是结构牢固, 抗弯曲强度高, 不易折断, 能有效地对抗髋部的内翻剪切力, 而对于老年性骨折疏松及严重粉碎性骨折, 近端固定常难以牢牢把持, 不能获得坚强固定, 那么术后自然有髋内翻畸形发生, 亦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下肢不等长、跛行以及活动受限。本组有13例患者, 经术后随诊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干角丢失, 形成程度不等的后遗症。再者属于Ⅲ型、Ⅳ型骨折的患者, 存在断钉、断板的风险, 本组有1例患者就出现了钢板折断。

PFN为新型的股骨粗隆下骨折内固定材料, 治疗粗隆下骨折疗效甚佳。其能有效改善近端骨折碎片的稳定性, 并且在插入髓内钉时不需要扩髓, 继承了Gamma钉力臂短、弯矩小、滑动加压的优点, 同时还增加了防旋螺钉使股骨颈内双钉承载, 大大加强了骨折断端的防旋、抗折及抗压能力[1]。闭合操作, 创伤小, 保留了骨折断端的血运, 对于老年人来说术后可尽早翻身, 早下床。在骨折的愈合时间上, 愈合后骨折牢固强度上明显优于DCS组患者, 对于Ⅲ型、Ⅳ型骨折内后侧皮质丢失失去支撑的患者, 无需植骨。本组有1例患者疗效差考虑是置入颈内锁钉时位置偏上, 难以完成双钉固定, 导致近端固定不稳, 颈干角丢失, 愈合差。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使用动力髋钢板 (DCS) 及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 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55例股骨粗隆下骨折, 给予DCS固定15例, 给予PFN固定40例。结果 DCS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8周14周, 平均11周, 无骨感染发生;优12例, 良1例, 差2例, 优良率为86.8%;PFN组骨折愈合时间7周13周, 平均10周;优38例, 良1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5%。结论 PFN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牢固而有效的内固定方式, 具有创伤小, 固定坚强有效, 防旋, 防止髋内翻的优点, 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早期下床, 避免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按Seinseimer对粗隆下骨折分析[王亦璁, 刘沂.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15.], 对于Ⅲ型、Ⅳ型骨折, PFN固定无需内后侧植骨固定, 更加凸显出其优越性。

关键词:股骨粗隆,骨折,DCS钢板,PFN髓内钉内固定

参考文献

PFN髓内钉内固定 篇2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多与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迟钝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之高能量损伤因素的增加,这一疾病的骨折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早期短重建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并能显著降低病死率。由于老年患者通常并存其他系统的疾病脏器功能低下,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围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岁。术前并存有糖尿病3例,高血压4例慢性支气管2例。

1.2 方法 手术呈非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组织损伤小,创口出血小,麻醉时间短,具有闭合整复固定的优点,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1.3 结果 通过科学、正确、有效的护理,37例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均无发生并发症,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老年人骨折多为意外所致,发病突然,加上老年患者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如反应迟钝、易怒、固执、悲观等,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绪,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老年人思想负担重,担心拖累家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并重视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同时调动其社会支持系统,指导家属朋友向患者提供有效支持[1]以消除减轻患者紧张及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2.1.2 生活护理。老年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差,突然卧床活动减少,食欲较差,应叮嘱患者避免进食生冷,刺激,煎炸食物,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及维生素食物,待食欲好转后,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有利于钙吸收的食物。

2.1.3 卧床期间的皮肤护理。老年患者皮肤感觉迟钝,对痛不敏感,皮下脂肪少,汗腺萎缩,皮肤干燥,多褶,皮肤营养缺乏,弹性及抵抗力差,加之老年患者骨折后,由于疼痛不愿变换体位,极易造成皮肤破溃而形成压疮。因此,解除受压是预防压疮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准备糜子布袋,放入患者受压处,并给与定时按摩等处理。无一例发生压疮。

2.1.4 积极治疗合并症。老年人骨折如伴有其它疾病会增加手术的风险性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前要积极治疗合并症,针对疾病做好各种相应特殊检查护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体位与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体位的要求,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如避免侧卧位,应取平卧或半卧位。术后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保持外展中立位[2]防止屈曲内旋,注意不盘腿,防止患肢内收造成拉力和防旋螺钉的退出,注意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主动进行踝关节和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

2.2.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预防肺部感染,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用力咳嗦,咳痰。每天给予叩背以促进排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髋关节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3]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肢皮温,颜色及肿胀程度,协助患者适当抬高患肢,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处按摩患肢,嘱病人多饮水,避免血液高凝状态。③预防压疮。注意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定时协助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④预防泌尿系结石。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饮水量不少于2500ml/d。

2.2.3 术后饮食护理。老年人骨折术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卧床,易致便秘等问题。加上生理代谢降低,胃肠道吸收功能减弱,应适当凋整饮食结构,做到营养齐全,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应适当补充钙质,依据个人口味,飯菜应可口,易消化,注意少食多餐,以利于消化吸收,防止便秘。

2.2.4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锻炼以主动活动全面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耐受切不感疲劳为度,术后6h指导患者进行小腿和踝关节活动,术后1d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均为5s,10~20次/组, 3~5组/d。不愿或不能主动活动者做肌肉按摩,踝关节屈,术后3d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患肢直腿抬高和足底蹬力锻炼,活动范围<20°。

3 出院健康指导

出院后仍需要加强营养,补充钙质,以促进伤口愈合,骨痂生长。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出院计划,不但要加强患肢的功能练习,而且更要加强健侧下肢的主动功能练习,8~12周后,复查骨折愈合满意,可扶拐下地活动。

4 小结

通过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措施,并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加强围术期护理,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可有效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旭芳,宣彩君.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舒适护理.护理与康复,2009.8(4)2318-319.

[2] 全常群.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全科护理,2009.7(18):1657-1658.

PFN髓内钉内固定 篇3

本书在第1版 (1998年) 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基本反映了髓内钉内固定的最新进展。全书共分21章, 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为总论, 主要介绍了髓内钉的进展、生物学, 生物力学及相关材料力学、髓内钉内固定下的骨折愈合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根据十年的临床实践, 对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总论中还介绍了香港髓内钉使用情况和计算机导航在临床的有关应用。第十二章至二十一章为各论, 介绍了各部位长骨髓内钉的使用。除对第1版的胫骨、股骨内容有所增加外, 对肱骨、前臂的内容有明显增加, 另外增加了锁骨、儿童骨折髓内钉固定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中髓内钉固定的专门章节。

本书保留了第1版特色, 配有大量线条图和病例插图, 实用易懂;对一些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和争论的观点有详细阐述。

PFN髓内钉内固定 篇4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PFNA;EPFN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51-02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股骨干峡部到远端5cm间的骨折。股骨转子下应力集中,如果骨折位于此处,治疗相对困难,若使用的内固定材料不合适则可能会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相关并发症。对于内固定治疗的选择,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为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股骨近端膨胀髓内钉(Expandable Proximal Femoral Nail,EPFN)、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等,本文旨在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基于本院的实际情况,探讨PFNA、EPFN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人75例,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2.1±4.5)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3d,平均(5.1±1.4)d;低能量损伤9例,高能量损伤28例。观察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1.8±5.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2d,平均(5.3±1.2)d;低能量损伤10例,高能量损伤28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经X线片、CT等确诊为股骨转子下骨折者;②均为闭合性骨折者;③首次确诊为股骨转子下骨折者;④精神正常;⑤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②开放性骨折者;③精神、智力、听力等异常者;④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⑤因故退出本次研究者;⑥治疗依从性低,不配合相关研究;⑦临床资料丢失者。

1.4方法对照组行EPFN治疗:全麻,在C臂X线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确认复位满意后,在病人大粗隆近端大约3cm位置行纵形切开,往股骨髓腔方向开口并插入导针,于瞄准器上装入主钉,扩大股骨近端后从大粗隆内开口位置插入股骨髓腔;确定深度,空心钻头沿着导针钻孔后小心取出导针、钻头,选择合适栓钉,放入栓钉;接通压力泵,在栓钉头部、栓钉尾部注入生理盐水,主钉瞄准器和套管连接并插入栓钉滑动限制螺丝刀,将栓钉滑动限制器锁紧,再拆除瞄准器、压力泵,将尾端密封帽上紧,冲洗伤口。

观察组行PFNA治疗:全麻,在C臂X线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确认复位满意后,沿着股骨干方向从大转子顶点近端约3~5cm位置向上作一条4~5cm纵形切口,然后沿着肌纤维方向将臂中肌分开;切口继续延伸到骨折位置,用点状复位钳、骨钩等作临时固定,然后环扎固定后内侧大骨块,复位满意,确定大转子顶点位置;在大转子顶点中心处插入一髓腔导针,C形臂透视确认位置后可以将主钉置入;调整主钉位置、深度,近端130°瞄准臂定位,沿着瞄准臂方向小心地插入螺旋刀臂套筒直到股骨外侧皮质,按照套筒方向将3.2mm导针钻入,透视检查位置,确保其侧位在病人股骨颈正中位;11mm空心钻钻开病人股骨外侧皮质,沿着套筒插入相应配套的螺旋刀片,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插入器,将PFNA螺旋刀片完成抗旋转锁定;锁定结束后,将瞄准器拆除,于病人远端锁定孔相对应的皮肤处作一条长约1.5cm切口,在远端处固定锁定螺钉,在髓内钉近端位小心地将髓内钉尾端密封帽拧入,冲洗伤口。

两组手术麻醉效应消失后,可以进行主动肌肉收缩锻炼;术后3~4d,可以进行髋关节、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以及直腿抬高锻炼。

1.5观察指标①手术指标:愈合平均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②术后大腿疼痛例数;③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1]:随访12个月,优即髋部不存在疼痛感,行走不存在困难,能够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良即髋部偶尔存在疼痛感,行走时需依赖手杖搀扶,能够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即髋部存在中度疼痛感,行走时需依赖他人搀扶,无法自理生活;差即髋部存在严重疼痛,无法下床活动,无法自理生活。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大腿疼痛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无大腿疼痛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例(P<0.05)。

2.3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1%,与对照组的86.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股骨转子下内侧皮质和外侧皮质分别属于高应力、张力集中区域,当外力作用时,内侧皮质骨所承受的张力要大于外侧皮质,所以一旦出现骨折,往往内侧骨块出现较多的粉碎性骨折,此外内侧区域由皮质骨组成,在术后可能会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髓内翻畸形、螺钉切割股骨头、内固定断裂等严重并发症[2]。而手术操作技术、内固定选择则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EPFN外形与骨髓腔类似,是新型髓内固定材料,其主体由一合金柱状薄管、四个辐条组成,置入后不需要进行扩髓和交锁,能直接注水到髓内钉,使其膨胀变粗并紧密嵌合髓腔,能够有效地降低因扩髓造成的创伤、并发症;但因在手术过程中,注水速度和压力难以有效把握,若加压时压力过大、注水速度过快,栓钉头部过度膨胀,使股骨髓腔皮质压力出现过高现象,术后容易发生大腿疼痛[3]。PFNA是基于PFN发展起来的一种内固定材料,其显著特点是可将螺旋刀片送入病人股骨头颈部,只需要1枚螺旋刀片就能固定股骨近端骨块至颈骨质、股骨头内;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反复调整操作位置,显著缩短手术时长,且刀片能提高和周围骨质的把持力和接触面积;刀片外侧具备加压锁定功效,对股骨头旋转、刀片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骨折间隙的进一步复位[4]。本研究结果显示,PFNA、EPFN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方法均可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PFNA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大腿疼痛病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EPFN(P<0.05),表明PFNA在病情控制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股骨转子下骨折中,PFNA、EPFN均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PFNA操作更为简便、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文忠.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8):86.

[2]赵海生,徐耀增,王贵贤,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22(48):8368-8373.

[3]李光,陆晴友,潘玉涛,等.EPFN 与 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20(6):890-892.

[4]杨文彬,杨珂,王峰,等.PFNA 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5,12(7):643-645.

PFN髓内钉内固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共100例, 其中男68例, 女32例, 年龄20~70岁, 平均 (38.8±4.9) 岁。其中胫腓骨骨折62例, 左侧33例, 右侧29例, 均为新鲜骨折;其中AO分型为A型33例, B型20例, C型9例。股骨骨折20例, 左侧11例, 右侧9例;其中AO分型为A型9例, B型7例, C型4例。肱骨骨折18例, 左侧7例, 右侧11例;其中AO分型为A型12例, B型4例, C型2例。100例患者的受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伤55例, 打砸伤30例, 摔伤15例。患者在受伤后进行手术的时间为2 h~10 d不等, 平均 (3.2±2.5) d。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对于长骨骨折的相关诊疗标准[2]。

1.2 治疗方法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 闭合性骨折患者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 对其进行扩髓处理后静力交锁;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后对其进行有限扩髓与静力交锁。术后第1天开始对患者进行膝关节恢复训练, 术后第3天使用拐杖进行下地训练[3]。对于股骨骨折患者, 闭合骨折患者采取牵引复位后, 于C型臂透视下进行扩髓与髓内钉固定操作;开放性骨折患者在进行彻底清创后再对其进行复位与固定。术后第1天对患者的髋关节与膝关节进行活动训练, 第2天使用拐杖进行负重训练[4]。对于肱骨骨折患者, 开放性骨折患者于清创后进行复位固定;闭合性骨折患者在C型臂透视下采取闭合复位与髓内钉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对患者进行肩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训练[5]。需注意的是, 对于长骨干骺端骨折患者, 因置入髓内钉容易导致位置不佳, 故在其锁钉的基础上加用Poller钉进行固定, 以防止造成角畸形, 并增加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相应的解决措施。

2 结果

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100例患者骨折愈合率为95.0%, 愈合平均时间为 (15.9±2.0) 周, 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 (16.2±1.8) 周, 股骨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 (18.7±1.0) 周, 肱骨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 (12.3±1.7) 周。骨折患者在愈合后取钉时间为1~2年。

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0%,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骨折不愈合:6例患者在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情况, 其中4例患者通过对其更换髓内钉后逐步愈合, 2例患者植骨后3个月愈合。 (2) 感染:共8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感染, 均为开放性骨折患者, 通过更换固定架、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疗、清创冲洗后患者在3周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脂肪栓塞:共2例患者发生脂肪栓塞, 早期发现其栓塞情况并积极地采取对症治疗后, 未发生死亡病例, 患者均痊愈出院。 (4) 断钉:共2例患者发生断钉, 其中1例患者于更换锁钉并采取植骨术后5个月断面愈合, 1例患者断钉取出后使用石膏对患处固定, 4个月后断面愈合。

3 讨论

长骨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类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 该方法具有适用面广、患者耐受性佳、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但同时也会引发一些并发症, 如骨折不愈合、感染、脂肪栓塞、邻近关节疼痛等[6,7]。对于这些并发症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解决: (1) 骨折不愈合:通常对于此类并发症采用动力化处理或植骨治疗, 并可更换加粗髓内钉进行固定; (2) 感染:在长骨骨折研究早期, 通常将开放性骨折作为进行髓内钉固定的禁忌证,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医学事业的发展, 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可采取髓内钉固定法, 一旦患者发生感染, 即对其进行药敏试验, 并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 即可缓解症状; (3) 脂肪栓塞综合征:在对患者进行扩髓时, 应尽量避免用力过猛与粗暴操作, 对于患者发生原因不明的血小板下降与发热, 医生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 对于长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疗效显著、适应证广、患者耐受强、术后愈合快,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该方法的适应证相关规定进行治疗, 对于患者在术后的生命体征与不适反应等具有警觉性, 一旦发现异常应即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 以避免耽误患者的愈合时间。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共100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法, 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统计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95.0%, 并发症发生率为18.0%, 主要为骨折不愈合、感染、脂肪栓塞、断钉等。结论:对于长骨骨折患者采取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具有治疗效果佳、适应证广、固定可靠、创伤面小、患者预后恢复快等特点, 可以作为该类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长骨骨折,固定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并发症,适应证

参考文献

[1]Indrekvan K, Lekven J, Engesaeter L B, et al.Effects of intramedullary reaming and nailing on blood flow in rat femora[J].Acta Orthop Scand, 2010, 62 (1) :61-66.

[2]荣国伟, 王满易.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0:208-209.

[3]钟彪, 潘姚, 罗从风, 等.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9, 6 (2) :1109-1111.

[4]Coles R E, Clements F M, Lardenoye J W, et al.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in quantification of emboli during femoral nailing:reamed versus undreamed techniques[J].J South Orthop Assoc, 2010, 9 (3) :89-90.

[5]刘威, 成传德, 闻亚飞, 等.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11, 21 (5) :317-319.

[6]Court-Brown C M, Gustilo T, Shaw A D.Knee pain after intramedullary tibial nailing:its incidence, etiology, and outcome[J].J Orthop Trauma, 2009, 11 (2) :103-105.

PFN髓内钉内固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共有78例, 所有患者都已经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骨骨折。其中男性患者有42例, 女性患者有36例, 年龄16.5~69岁, 平均年龄为46.5岁。其中闭合性骨折有61例, 开放性骨折有17例;按照骨折类型可分为:斜行骨折32例, 粉碎骨折19例, 多段骨折11例, 螺旋骨折16例, 骨折位于下段1/3的有34例, 位于中段1/3的有18例, 位于上段1/3的有26例。根据受伤原因分类可分为:其中交通事故骨折47例, 摔伤性骨折有15例, 重物压伤骨折有16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胫骨骨折患者大多数是由于意外损伤所致, 患者往往会因为剧烈疼痛以及部分活动能力丧失等原因而出现恐惧、焦虑等多种心理状态。因此, 术前要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 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主动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胫骨骨折的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主要方案及注意事项[2]。另外, 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帮助其消除内心的恐惧不安以及抑郁悲观等心理特征, 同时还要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前皮肤准备:由于进行手术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 所以加强胫骨骨折的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皮肤准备非常重要, 对降低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以及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 胫骨骨折患者的术前备皮范围从下方的足趾端到上方的膝关节处, 首先要采用3%的肥皂水清洗, 再依次采用碘酒和80%左右的医用酒精擦洗一遍, 然后将已经备皮的范围用无菌方巾包扎起来[3]。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首先要配合医师采取清创缝合处理措施, 然后进行加压包扎创口尽量减少渗血的出现。

1.2.2 术后护理

(1) 术后病情观察:手术之后要加强患者病情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定时做好巡查, 耐心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 同时要做好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以及有无压痛状况的判断, 如果发现有异常状况, 要及时向医师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 还应该做好患者患肢的严密观察, 如果出现皮肤苍白、肢体肿胀、发绀以及加剧性疼痛等临床症状时, 要注意是否为骨筋膜室综合症并做好相关处理。另外, 为了减少疼痛, 可以给予患者适量的止痛药。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 术后一定要控制好输液的速度, 不可过快, 避免输液过快致使患者心功能不全或者心衰的出现。 (2) 切口感染的预防:手术之后要做更好患者切口敷料的观察与护理。特别是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 首先应严密观察患者伤口及切口部位敷料渗液、渗血状况以及软组织部位的颜色、张力和肿胀变化情况, 并且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了避免感染, 伤口处敷料要保持干燥并及时更换;患肢的包裹不可过于严实, 以便保持空气的流通, 也将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术采用的穿钉直径非常小, 容易因为金属断裂以及固定不够牢固而增加感染发生的可能性[4]。手术之后, 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者体温变化的监测工作, 注意每2h测定一次体温。如果患者的体温不低于38℃, 要让患者服用降温药以及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体温过高或者服药期间没有明显的改善, 应及时报告医师。 (3)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伤势严重无法活动的患者, 造成血液流动不够通畅, 长期卧床和保持同一个体位容易出现褥疮, 因此应当使患者的床铺保持整洁, 及时更换其床单和被罩;定期检查胫骨骨折患者的受压情况, 并定期帮助患者变化体位和活动关节, 避免局部受压过重。另外, 如果患者出现褥疮, 应该在受压部位采用酒精加红花擦拭, 以助于患者血液的循环;生活上应给予患者高能量、高营养的饮食, 从而促进患者皮肤的快速恢复以及褥疮的愈合。

1.2.3 早期功能训练

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能够进行早期的功能训练和快速恢复。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早期功能训练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肢肌肉的萎缩和促进患肢血液的循环, 还可以促进患肢功能的快速恢复, 另外对缩短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5]。很多患者因为畏惧疼痛而不愿进行早期的功能训练, 此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训练的益处, 还可以请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以帮助克服心理障碍。在患者术后的前2d, 应该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胫前后肌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伸缩, 每天3次, 每次10min左右;胫前后肌特别是股四头肌的等长伸缩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患肢血液循环以及肿胀的消退。其具体步骤:让患者伸直膝关节, 进行直腿抬高的练习。术后第3天, 可以为患者更换较薄的敷料, 以便于膝关节的活动, 并且重复前两天的训练, 仍是每天3次。术后第4、5天, 应当协助患者手扶拐杖下地行走, 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确定训练时间, 一般每次20min, 每天2次;此后至出院, 护理人员每天都应协助患者进行扶拐下地行走练习, 训练时间也应该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适当延长。

1.2.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 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及家属应当在1个月、3个月、半年以及1年时到医院进行复查[6]。出院后患者也应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 患者的功能训练应当循序渐进, 逐步加强。

2 结果

本组行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的胫骨骨折患者共有78例, 经过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与指导以及功能训练后, 其中显效47例, 有效23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高达89.74%。

3 小结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骨折, 根据最近的研究数据显示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5%左右。胫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或者间接暴力所致, 由于人体的整个胫骨都位于皮下, 通常情况下其变形多为四边形, 胫骨的皮下肌肉组织比较薄弱, 另外该部位的血液供应也较差, 故此交界处容易发生骨折, 并且患者的骨折端比较容易穿破皮肤造成开放性的骨折, 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采取精心的护理对策非常重要[7]。采用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术已经逐步在临床上应用,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精湛的手术技巧之外, 同时还需要加强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康复训练护理与指导的实施, 这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次临床研究中, 首先要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 以便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还应该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尤其是皮肤准备;手术之后还要认真做好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 并且尽量保持敷料的干燥和及时更换, 做好患者伤口及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明显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注意及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 避免褥疮的发生。此外, 早期功能训练不仅是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最大优点, 也是促进患肢恢复的关键, 因此加强患者的早期功能训练非常重要。

总之, 加强胫骨骨折患者的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还可以明显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快速恢复, 另外对减少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产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行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术前、术后及早期功能训练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8例胫骨骨折患者经过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的护理与指导, 其中显效47例, 有效23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高达89.74%。结论 加强胫骨骨折患者的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还具有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快速恢复重要作用。

关键词:胫骨骨折,护理,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

参考文献

[1]农增波, 赵丽敏, 赵茂盛, 等.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9) :2212.

[2]薛福珍, 薛丽, 刘霞, 等.交锁型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护理[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41 (25) :267.

[3]王宗仁, 罗先正, 刘长贵, 等.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附43例报告) [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15 (6) :435-436.

[4]唐三元, 王旭升, 王素伟, 等.交锁型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 (2) :129-130.

[5]唐三元, 徐永年, 郑玉明, 等.交锁型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并发症原因与处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3 (9) :249.

[6]徐晓燕, 周智.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6) , 253-254.

PFN髓内钉内固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6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17例, 女性14例。年龄22~61岁, 平均37岁。骨折至就诊时间约为2h~4d, 平均12h。其中骨折类型:横形骨折15例, 斜行骨折10例, 粉碎性骨折6例, 均为新鲜骨折。按照致伤原因:交通车祸致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撞击伤5例、平地跌伤7例。左侧胫骨骨折12例, 右侧胫骨骨折13例, 双侧6例。按照胫骨骨折部位:胫骨上段骨折11例, 中段骨折9例, 下段骨折8例, 多段骨折3例。合并颅脑损伤6例, 肋骨骨折2例, 脾破裂1例, 肝破裂2例。对照组男性16例, 女性15例。年龄20~60岁, 平均32岁。骨折至就诊时间约为3h~5d, 平均16h。其中骨折类型:横形骨折14例, 斜行骨折12例, 粉碎性骨折5例, 均为新鲜骨折。按照致伤原因:交通车祸致伤11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5例、撞击伤6例、平地跌伤3例。左侧胫骨骨折13例, 右侧胫骨骨折11例, 双侧7例。按照胫骨骨折部位:胫骨上段骨折12例, 中段骨折11例, 下段骨折6例, 多段骨折2例。合并颅脑损伤5例, 肋骨骨折3例, 脾破裂2例, 肝破裂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至就诊时间、骨折类型、致伤原因、骨折部位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嘱患者取仰卧位, 消毒, 铺巾, 抬高患肢打止血带, 延迟手术者予以骨牵引治疗, 抬高患者制动, 开放性骨折常规清创, 带锁髓内钉均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观察组:在胫骨结节与髌骨下极间做一纵行切口, 作为常用切口, 长约4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纵行劈开髌韧带, 向两侧牵引, 注意保护近侧关节囊, 沿髌韧带额内侧缘, 将髌韧带牵向外侧, 显露胫骨平台下胫骨结节斜坡样结构, 选择入钉子位置, 于平台下lcm处定为进针点, 透视下将圆头导针送入骨折端, 保持胫骨髓腔中心轴一致, 手动扩髓, 将第二根导丝插入扩髓器尾端, 由细到粗, 依次扩髓, 稍遇阻力, 即可往返扩髓, 最后一次扩髓暂留髓腔扩大器透视, 了解骨折复位情况, 确定髓内钉长度、粗细, 在无阻力的情况下, 插入的髓内钉的最大直径就是最佳髓内钉型号。采用非扩髓髓内钉时, 透视确认骨折复位良好, 检查骨折端对位满意后, 根据锁钉长度及位置拧入尾帽, 拆除远端导向器, 冲洗伤口, 逐层关闭切口, 冲洗, 缝合。对照组:在C型臂透视下做一小腿前侧切口, 纠正旋转、成角、短缩移位等, 显露时不要作皮下分离, 安装钢板螺钉, 以保持小腿皮肤和骨折端的血液供应, 安装完毕后在C型臂透视下检查钢板螺钉位置及骨折位置, 逐层缝合切口, 加压包扎。所有患者术后依据不同的创伤情况, 给予抗生素治疗3~5d, 术后抬高患肢, 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行主动肌肉收缩锻炼, 鼓励患者第1天则开始活动踝、膝关节, 第2天开始进行小腿肌肉及股四头肌收缩及关节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骨折部位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3d可在陪人的保护下扶双拐下地, 术后7d进行扶拐不负重行走锻炼, 术后2周拆线, 扶双拐下地活动。术后3周后行负重练习, 增加负重应按循序渐进。不稳定骨折患者适当延迟负重时间, 定期做X线检查, 比较治疗后胫骨的愈合情况。

1.3 骨折愈合评定标准[2]

(1) 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 骨折部位有骨痂出现, 骨折线消失, 术后4个月内, 患肢无畸形、无假关节活动, 患者活动没有疼痛, 膝踝关节活动不受限, 患肢可负重, 步态正常。 (2) 延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端愈合, 但骨折线尚存在, 4~8个月内, 对抗力量明显受限, 跛行步态, 中等疼痛, 患肢难以负重, 伴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3) 不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间隙增大、骨折端硬化和髓腔闭塞。8个月以上, 骨折愈合延迟或不连, 患者活动出现明显疼痛, 且有畸形, 患部有假关节活动, 步态跛行, 患肢不能负重, 可伴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1.4 观察项目

对两组患者行常规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 大小便常规, 肝、肾功能, 血型、凝血测定、心电图、X线等, 同时,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9%,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约为100%, 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约为83.88%,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伴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逐渐增多, 胫骨骨折在骨科骨折中也较为多见。目前, 临床治疗胫骨骨折有多种方法, 主要有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有加压钢板、单臂外支架、解剖钢板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等。近年来, 随着生物力学在骨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带锁髓内钉是一种弹性固定, 它在保持肢体长度的同时, 通过螺钉将钢板与骨连成一体, 控制旋转功能从而增加了断端之间的稳定性, 最大限度的克服了偏心固定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3], 有利于钢板对骨折部位的控制, 刺激骨痂生长, 促进骨折愈合, 对骨折断端软组织干扰小, 不影响血液供应和骨膜的生长恢复, 符合患肢尽早活动等内固定标准, 降低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 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原理,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约为100%, 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约为83.88%,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 创伤小、骨折愈合快, 内固定强、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是胫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少龙, 张文斌, 颜海波, 等.解剖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 2009, 12 (2) :200-201.

[2]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92.

PFN髓内钉内固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8月于本院骨科进行胫骨骨折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3±4.5)岁,交通事故所致19例、跌倒所致11例、砸伤所致7例、坠落所致4例。研究组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38.6±4.7)岁,交通事故所致21例、跌倒所致9例、砸伤所致5例、坠落所致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方法,微创经皮钢板:手术先行胫骨远端前内侧弧形切口,长约3cm,显露深筋膜,将患者骨膜与软组织剥离,建立潜行隧道。待C型臂下闭合复位后,以锁定导向器将钢板于骨膜外自下向上插入胫骨,近端与钢板的近端顶空分别作小切口或做纵向约3个钉孔长度的切口,锁定钉固定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缝合切口。研究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交锁髓内钉:持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床单,贴无菌手术膜。C型臂下复位,待骨折线对位良好后,在髌韧带内侧作一3~5 cm长切口,向外切开髌韧带或与髌韧带中央切开髌韧带,暴露出胫骨平台。在胫骨结节近端用尖锥插入髓腔进行扩髓之后置入远端、近端配套螺钉。生理盐水冲洗后缝合切口。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服用抗生素1周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1年随访中骨折愈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82.5±9.8)min、(112.5±14.7)ml,研究组分别为(61.8.15±8.6)min、(75.3±12.1)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的随访中,对照组28例正常愈合,13例延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9.4±1.4)周,研究组36例正常愈合,5例延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8±1.2)周,两组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胫骨骨折以经皮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为主。其中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操作复杂,需将骨折处完全暴露,然后在将软组织和骨膜剥除,再将钢板紧贴胫骨置入,最后用螺钉将钢板与胫骨固定,整个手术过程中创伤大,出血量大,对胫骨的血运影响较大,不利于术后的康复,此外,部分年纪大的患者由于骨密度下降等原因,术后易发生螺钉脱落[2,3]。交锁髓内钉是近年来骨折固定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领域,其在标准髓内钉上横向打孔并插入横向螺丝钉,将骨折近端或远端与髓内钉锁在一起,用于控制骨折的短缩和旋转等移位,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且增加骨折端之间的稳定性,使之能够传导骨折块间的生理应力,以利于骨折愈合[4]。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扩大了手术的适应人群。手术中不会损害骨膜,不影响胫骨血运,同样利于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等特点,临床应用前景广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宏歧.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14,22(5):71-72.

[2]李茂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2):601-602.

[3]成晓波.对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有效性.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695-2696.

PFN髓内钉内固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大安市中医院骨科收治股骨粗隆骨折患者37例, 其中男26例, 女11例, 年龄61~90岁, 中位年龄72.5岁, 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分型按Evans分型, Ⅰ型8例, Ⅱ型12例, Ⅲ型7例, Ⅳ型10例。AO分类为A1型20例, A2型8例, A3型9例。受伤原因:跌伤4例, 交通事故伤21例, 砸伤、击打伤等12例。

1.2 术前处理

术前行常规检查, 了解心脏、呼吸系统、脑组织、肝脏和肾脏等脏器的功能是否出现变化, 行床头牵引, 术前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 大安市中医院骨科常规采取患者侧卧 (患侧在上) 在C型臂X线机透视手术床上,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在透视下对患肢立位牵引复位满意后, 起点为股骨大转子上方5cm处, 向远端做5cm直切口, 用手指触摸到大转子顶点。以大转子顶点外侧0.5cm处为进钉点, 在此处用开孔器开孔, 穿透皮质后, 将球形导针放入其中。扩髓后, 放入相应大小的PFN, 将其用手连接器插入髓腔。经C型臂X线机透视如位置满意, 即可安装瞄准器, 注意保持适当的前倾角, 之后将加压螺钉导针打入股骨颈内。在正位X线片上, 导针须在股骨距水平;侧位X线片上, 导针须位于股骨头颈中部。钻入加压螺钉 (螺钉钉尖须在股骨头下0.7~1.0cm处) , 然后利用瞄准器打入防转螺钉, 防旋螺钉的进钉深度以不超过拉力螺钉最近侧的水平高度为准, 尤其要避免抗旋转钉太长而向内穿出股骨头关节面或太短而切割股骨颈[1]。最后, 在股骨远端打入平行锁钉, 拧上螺栓即可。经C型臂X线机透视无误后, 用0.9%的NaCl溶液1500mL冲洗切口, 逐层关闭切口并放置一根负压引流管, 手术即完成。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如果患者的创伤或肿胀较重, 给予甘露醇。术后第2天, 患者即可在床上作CPM关节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运动锻炼;术后1个月, 患者可扶拐下地不负重活动。每月复查X线片1次, 骨折临床愈合后患肢可完全负重。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优秀:患侧髋部不出现疼痛, 功能正常, 颈干角在120°以上, 无外旋和内翻短缩现象的出现。良好:患侧髋部偶尔出现疼痛, 功能基本正常, 颈干角在100°~120°, 下肢轻微外旋, 内翻短缩在1.0cm以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差, (1) 出现继发骨折; (2) 髋部疼痛影响功能; (3) 颈干角在100°以下, 下肢外旋内翻短缩在2.0cm以上。

2.2 治疗效果

手术总时间在40min~2.5h, 平均80min。手术切口长度在7.0~16.0cm, 平均12.0cm。术中出血平均100mL。37例患者经过8~20个月门诊复查X线片, 平均时间为10个月, 均获得骨性愈合。本组病例中, 优秀34例, 良好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7.3%。

3 讨论

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由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骨折后常常损伤粗隆后部和股骨矩, 如果治疗不当, 会导致髋内翻畸形的出现。同时, 如患者长期卧床, 还会引起压疮、肺部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资料显示, 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病死率比手术治疗要高4.5倍[2]。因此, 在无严重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 应早期行手术治疗。采用DHS固定的方法, 对稳定的骨折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但对不稳定的骨折却有较高的失败率[3]。其原因在于DHS为髓外固定方法, 容易发生应力集中, 从而引起内侧皮质的压缩, 使骨折畸形愈合或引起股骨头的切割造成钢板或螺钉的断裂。

与DHS不适用于反粗隆间骨折相比, PFN是一种损伤较小的髓内固定系统[4], 其手术适应证更为广泛。与Gamma钉相比, PFN除了具有Gamma钉的力臂较短、弯矩较小、滑动加压等优势外, 由于增加了防旋螺钉, 使股骨颈内双钉承载压力, 使骨折端的防旋、抗拉和抗压能力得以加强。同时, PFN还具有操作较为简便、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和固定较为牢固的优点, 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来说, 较为理想的固定系统是PFN。Gamma钉的并发症主要有骨折断端的骨组织吸收、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以及主钉远端的股骨干出现骨折, 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达10%。由于PFN的钉体较Gamma钉细长, 较细的拉力螺钉和防旋螺钉有效的减轻了拉力螺钉对股骨头的切出力和主钉远端的应力集中, 增加了骨断端的压力, 这可有效的降低上述Gamma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 由于主钉远端与远端锁钉孔的距离较Gamma钉长, 可以有效的防止内固定后钉端在股骨中上段的应力集中, 防止钉端部位发生骨折并发症。上述两方面的特点, 较好的克服了Gamma钉的缺点。另外, 较细的钉体不需要在髓腔内广泛扩髓, 降低了出血和脂肪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PFN内固定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位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平均为10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 优良率为97.3%。结论 PFN具有内固定牢固、应力分散、防旋转功能强、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 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关键词:股骨粗隆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钉

参考文献

[1]Boldin C, Seibert FJ, Frankhauser F, et al.The proximal femoralnail (PFN) -αminimal invasiv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roximalfractures:a prospective study of 55 patients with a follow-up 15months[J].Actaop Scand, 2003, 74 (2) :53-58.

[2]鲁英, 罗先正.2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1, 6 (1) :7-8.

[3]许继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附438例报告) [J].中华骨科杂志, 1994, 14 (1) :1.

上一篇:不同的存放条件下一篇:教学质量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