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厂技术发展

2024-05-25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精选四篇)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 篇1

工厂化育苗, 作为近现代的名字, 因其可控性强的特点, 这些年在诸多地区的推广实践中, 经反复尝试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2 工厂化育苗技术

2.1 特点

工厂化育苗, 就是利用各类温室, 在不同材料的容器中, 使用机械化手段完成基质装填、播种等工序, 在温室中生长。科学定量地施入植物营养, 从而持续不断地培育出大量标准化苗木的育苗方式。工厂化育苗有以下特点:

1) 节约育苗土地, 单位面积产苗量高。

2) 育苗周期短, 苗木栽植成活率高。因采用适宜的容器, 生长环境良好, 养分和水分供应充足, 苗木生长迅速, 缩短了育苗周期。

3) 集约化管理, 可利用机械操作甚至于自动控制来进行日常的施肥、灌溉等作业, 节约劳动力。工人劳动强度低, 劳动生产率高。

4) 温室内便于人为控制温, 湿度等环境条件受外界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小, 可在室内提早播种, 提早出苗, 延长生长期, 并且出苗整齐。为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 培育壮苗创造了良好条件。

5) 精确播种, 用种量少特别适宜于繁育种子来源困难、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稀有树种。

2.2 问题

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推广示范, 大大降低植株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次数, 控制栽培作物体内的药物残留。而且, 此项技术改善栽种环境, 减轻环境污染面积, 顺因生态发展的社会要求。但是, 在苗木嫁接过程中, 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随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 劳动输出占有的成本支出将逐年上升。尤其, 农忙季节, 急缺技术熟练的嫁接操作工, 很大程度上限制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前景

今后随现代农业的发展, 工厂化育苗, 以其高产、优质、省工、省力等优点, 将逐渐凸显出巨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蔬菜、园林、花卉等产业中, 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现代化农业育苗的发展导向, 工厂化育苗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获得更好的劳动收益。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国内工厂化育苗尚且处于起步阶段, 育苗技术的推广示范与推广及蔬菜秧苗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生产等方面, 与种植业繁盛的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必须以借鉴学习的态度不断吸取新的技术与方法、拓宽技术团队知识层面, 加强实践工作、积累实战经验, 不断创新尝试新的内容。

3 工厂化育苗的发展对策

在现在育苗技术运用中, 工厂化育苗相对来说已接近成熟。而且, 在很多发达国家中, 工厂化育苗技术的使用, 已得到很好的发展, 非常值得我们去尝试借鉴。

3.1 加大投入力度, 搞好基础设施

就国内实际而言, 工厂化育苗尚处于起步阶段,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今后抓好工厂化育苗, 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政策引导、贷款补贴等多种形式, 将硬件配置提升到应有的水平。总之, 工厂化育苗的建设, 务必落实到实处, 经各项惠民扶持政策, 实现促进民众增收, 确保工厂化育苗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重视宣传和示范, 转变传统种植观念

国内基层种植户主, 普遍文化水平不高, 传统的种植模式多数不愿放弃, 对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种植认识更是不足。但是, 就市场经济而言, 市场决定着生产, 没有市场的生产, 即使耗费再大的人力、财力、物力, 也难以获得丰厚的收益。在此, 加大开拓工厂化育苗市场, 进行必要的宣传和示范至关重要, 让民众骨子里认识到工厂化育苗技术就传统育苗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3 育苗设备力求自动化, 提升育苗智能化水平

现代的育苗设备, 多数为半自动机械式。不追求革新的话, 很难大大提升今后育苗的自动化水准。在此, 建议创新思路, 可将汽车、数控等加工设备引入育苗中去, 综合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气动微电机技术等, 更好融合到育苗工作中去, 提升设备工作精确性, 简化传动机构设备。

3.4 资源优势互补, 重塑行业标准

工厂化育苗发展, 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集科研与企业优势于一体, 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注意关键设备开发, 增强设备操作可靠性。制定工厂育苗行业标准, 配套技术设备的通用性。注意降低生产的成本投入, 生产适合标准的国产设备, 降低前期硬件设备的投资, 确保种苗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发展, 同样需顺因市场发展需求。在市场经济体系下, 确保工厂化育苗技术走的长远, 遵循市场规律是必不可少。在此, 在生产实践中务必增强市场经济意识, 摒弃传统的种植业思路, 向专业化的种植业发展, 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管理, 重在培育龙头型企业, 建立大型的育苗基地, 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棉花工厂化育苗喜获成功[J].农业知识, 2004, (19) :7.

[2]付亮, 宫殿凯, 何娜.辽宁地区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及问题[J].农业科技通讯, 2016, (7) :168-171.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 篇2

毕节卷烟厂为了改变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工艺设备水平, 在厂内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活动, 主要从技术、管理、业务和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的。毕业卷烟厂在经过几年创新工作后其发展开始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此外, 在创新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依靠以技术升级改造为主的方式实现创新, 在技术升级改造这个载体的帮助下, 企业不断进行创新, 且创新工作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升级改造。

因此, 对技术升级改造和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认识, 对技术改造在企业创新中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进行研究, 这对完善企业创新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创新与技术升级改造的概念与卷烟工厂企业现状

1.1 企业创新与毕节卷烟厂创新现状

企业创新主要是针对技术和产品进行创新, 根据创新目标选出最有的创新方案并给予实施, 以此方式降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在企业长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创新内容和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毕节卷烟厂中, 目前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合理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且创新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这些成果对毕节卷烟厂的发展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毕节卷烟厂的创新工作涉及的领域较多, 如技术改造、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文化管理等。目前在毕节卷烟厂中技术的升级改造速度较快, 但其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结合和行业中不断处于增加状态的需求是不相符的, 如厂中引进的技术、先进的机器和设备对相关工作人员在技能上有着十分高的要求, 相关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和了解各种领域的知识与高超的技能才能对企业的创新工作进行适应。因此在毕节卷烟厂中, 依靠技术改造而实施的技术、管理、业务等方面的创新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1.2 技术升级改造与毕节卷烟厂的现状

技术升级改造是指以当今先进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对企业中较为落后的技术进行改进, 将企业中落后的机器设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代替, 并对现有的一些设施、工艺等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造, 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合理利用和配置企业现有资源。

毕节卷烟厂是从2007年开始对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卷烟厂中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卷烟厂:卷烟厂产量不断在提升, 已从之前的40万箱提升到现在的60万箱;在新建成的联合工房中, 其湿度、温度等都是自动根据环境进行调节的;制丝设备也得以升级, 目前使用的是现代化的制丝生产线, 这种生产线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卷包设备在数量上也在原来12台的基础上增加了4台,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还新建了针对条烟的两个自动系统, 负责条烟的封箱和传输工作, 此外, 还有高价物流系统、自动化的安全系统及污水处理设备等。这几方面的技术升级使卷烟厂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提高安全工作,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具有复杂程度较高、系统化的特点, 在进行技术改造时, 除了涉及到相关技术和设备外, 企业的内部机构、管理模式等领域也有涉及。目前在毕节卷烟厂中, 技术升级改造和企业业务创新联系的比较紧密, 但在和战略与管理两方面的创新上的联系还有待提高。

2 技术升级改造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但是这一特点也使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因此当前各企业中一直将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目标之一。

特别是生产型企业, 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经济实力, 就不能只是重视销售一个环节, 必须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重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 创建自己的品牌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品牌等都离不开技术, 因此就需要对企业中原来较为落后的技术进行升级, 使用更为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再在对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使企业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管理创新中最为主要的一点是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降低企业成本,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企业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首先技术的升级改造是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的, 可以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配置。其次技术升级改造后可以充分地对原材料进行利用, 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最后技术改造后的机器设备很多具有自动化的功能, 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人工, 使人力资源得到节约。

一个企业在其内部实施技术改造后, 就会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改造,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的生产效率。各种机械的使用就要求行业内的人员提高其自身素质, 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使用, 这样也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素质水平。另外, 在资本趋利性的角度考虑, 技术改造在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效益后, 资本就会发生转移, 向更高收益率的部门发展, 这就使得一些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去进行更多的投资活动或自主研发, 在很大程度上就促进了产业的转型。

3 结束语

企业要发展、创新, 就必须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 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兰英.浅谈技术改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J].天津冶金, 2000 (4) :52-53.

[2]刘振亚.技术进步与企业的文化建设—从烟草行业的技术改造看技术进步在企业中的作用刘振亚[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7) :214.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 篇3

1 页岩气“井工厂”技术研究现状

国外页岩气开发先后经历了直井、水平井、分支井、丛式“井工厂”的发展历程,现已广泛采用并形成较成熟的页岩气“井工厂”开发技术。作为美国最先开发成功的页岩气藏,Barnett页岩气开采综合了水平井钻完井、水力压裂和“井工厂”技术,减少了井场占地面积、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成为美国单井产量最高的页岩气藏;美国西南能源公司已将“井工厂”技术普遍用于Fayetteville页岩气开发[4,5,6,7],采用工厂化作业模式,用电驱动自动化大型钻机先后完成同一井场所有井的直井段、造斜段、水平段钻井,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美国Marcellus页岩气田,受地处山区的地理环境限制,存在水资源匮乏、地面交通运输不便等问题,传统直井开采已不能满足其开发需求。采用“井工厂”模式后,该区勘探开发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加拿大Groundbirch页岩气[8,9,10,11,12]开发区,通过采用丛式“井工厂”技术、运用及优化学习曲线等,实现了钻井大提速、开采大见效。

2010年,我国开始探索应用“井工厂”技术。最初是海洋平台丛式钻井理念,而后将“井工厂”技术用于陆上非常规油气开发,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中国石化自2011年起,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及胜利油田盐227区块等地[13,14,15,16]进行了“井工厂”开发作业,改善了开采效果,并为该技术在其他区域的应用积累了经验;中国石油自2012年以来,依次在苏里格南合作区、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及威远-长宁页岩气示范区等地[17,18,19],通过结合各区特点,制定了符合各区的“井工厂”模式,进行了“井工厂”开发技术的探索与应用,收效甚好。其中,苏里格南合作区“井工厂”作业模式[20]的应用最为成功与成熟。

2“井工厂”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2.1“井工厂”技术概念

在借鉴美国为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作业效率而将大机器生产流水作业模式用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做法的基础上,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首先提出了“井工厂”技术概念[21,22,23,24,25]。探索实践表明,该技术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源与设备利用率、缩短建井周期、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对页岩气及其他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井工厂”技术指,在有限区域内集中布置大批相似井,采用大量标准化技术装备与服务,以生产及装配流水线方式高效实施钻完井作业的一种低成本工厂化开发模式。具体而言,即在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条件、材料供给、电力供应、人力物力情况下,采用“群式布井、集中施工、流水作业、资源整合、统一管理、远程控制”方式[26,27,28,29,30,31,32],按工厂化组织管理模式把各工序衔接起来,并按相应标准进行批量化施工与流水作业,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2.2“井工厂”技术特点

通过集成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探索建立了一套以“井工厂”技术为核心的“八化”技术特点[33,34,35,36,37,38,39,40,41]:

(1)工程技术整体化。“井工厂”技术是一项把各类学科知识、人力物力资源、操作技术技巧、创新实践、组织管理模式等众多要素集合成整体的大规模系统化工程。

(2)方案设计最优化。根据最优化原理和方法,综合“井工厂”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机配合方式或用“自动探索”的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半自动或自动设计,以选出“井工厂”钻井流程中一种最好的设计方案。

(3)生产作业批量化。“井工厂”技术采用移动式模块化钻机进行批量钻井(依次钻开不同井的相同井段)。同时,也可对压裂施工进行批量化操作,即将各压裂设备布置在一中央区,对相距数百米至数千米的井进行压裂。批量化作业能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4)作业规程标准化。“井工厂”作业为钻井、完井、压裂、试气等作业队同时作业,为确保生产作业的安全,增强作业的规范性,提高作业效率,制定了相关作业规程。通过将地面工程设施、井场部署、井组设计、施工流程等标准化,按各工序统一标准进行施工,实现作业全过程的精细操作与控制。

(5)施工作业流程化。移植工厂流水线作业模式,把油气勘探开发过程分为若干子过程,非相关子过程间并行作业,相关子过程间实现无间隔衔接作业,实现全过程有条不紊的高速进行。

(6)资源利用综合化。生产物资材料的批量准备和每道工序的批量施工作业是“井工厂”的主要特点,最大程度地节省了时间,重复使用相同的设备与材料,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

(7)经济效益最大化。“井工厂”技术必须紧紧围绕全过程“降本增效”[10]这一主旨进行各类作业以达效益最大化。

(8)队伍管理一体化。参加项目施工的队伍,无论来自哪个单位,一律进行项目统一管理,增强了生产指令和专业配合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建立“项目-工程驻井-施工队”的技术指挥管理网络,以及反向的信息反馈,形成技术难点的快速准确解决机制。推行精准工厂化管理模式,实现各道工序标准化施工,精准化衔接,降低无效工作时间。

3 页岩气“井工厂”开发关键技术

3.1“井工厂”整体部署

作为页岩气开采作业开端,合理的“井工厂”整体部署是后续各工序高效进行的前提。总结国内外应用页岩气“井工厂”开发技术的经验教训,得出:在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条件、材料供给、电力供应、人力物力情况下,结合地震资料、钻探资料等,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学习曲线法则等,宜使用最小占地面积的开发井网覆盖目标储层,以实现页岩气储量动用程度最大化、开采效益最大化[42,43,44,45](图1)。

3.2 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在直井收效甚微页岩气区,水平井开采效果较好,它减少了地面设施,避免了地面不利条件的干扰,提高了与页岩储层裂缝接触的可能性,增大了与储层气体的接触面积,产量是直井的3~5倍[46,47,48,49,50,51]。

3.2.1 井眼轨迹

设计井眼轨迹时要注意防止井间相碰。通过理论设计、数值模拟、实地操作和观察、及时调整与更正等,得到合理的井眼轨迹。水平段应采用三维井眼,并应与地层最小水平主应力重合,以在压裂中沟通页岩层的天然裂缝与次生裂缝,使裂缝网络复杂化。

3.2.2 高造斜率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采用高造斜率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对井眼的造斜段进行滑动钻进、水平段进行旋转钻井。可实现直井段、造斜段、水平段一趟钻,并减少了井碰,增加了井筒与油藏的接触面积。

3.2.3 裸眼完井方式

由于采用套管井会造成裂缝的随机传播与不可预测性,故在2001年,一种新型的页岩气藏裸眼完井方式被提出。该方式在页岩气区的应用表明,裸眼完井能大大发挥页岩天然裂缝和节理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量和采收率。

3.3 水力压裂技术

页岩气储层低孔、特低渗,属于纳米孔喉系统,必须通过大规模压裂方能达到工业油气流标准而进行投产。现常采用水力压裂技术。

3.3.1 压裂液

为形成复杂的裂缝体系以达高产,从2000年起[52],开始将减阻水压裂技术用于页岩气层的压裂施工。由于水是减阻水的主要组成成分,故又名清水压裂。减阻水中的降阻剂能使水以高排量形式快速进入地层。该技术能改善页岩气藏渗透率、减轻对地层的损害。

3.3.2 支撑剂

为降低施工压力、提高裂缝导流能力、达到增产效果,普遍需加砂进行压裂,并且常采用小直径支撑剂以得到可观的裂缝导流能力。

压裂液的回收及处理:常规压裂施工中,一部分压裂液残留在地下无法排出。“井工厂”应最大程度实现压裂液的回收、处理与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应采用配套装置对返排水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处理,如哈里伯顿公司研制的Clean Wave水处理装置[53]。

3.3.3 压裂形式

采用水平井同步压裂、多级压裂等压裂形式,缩短了压裂时间、提高了压裂设备利用率。

3.4 裂缝监测技术

为观察、评估及改造压裂效果,页岩气“井工厂”开发过程需对储层压裂效果进行监测。现普遍采用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54,55,56,57,58,59],即通过地面或井中检波器接收的弹性波信号得出裂缝特性参数,如缝长、缝高、缝走向及分布等,从而实现对裂缝的远距离监测,不断调整与优化压裂方案,以保证压裂效果。

4 国内“井工厂”钻井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应用

“井工厂”钻井技术主要是对现场分散作业模式的最大集约,主要运用于国内低渗透、致密油气藏中(图2)。自2012年来[60],我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井工厂”实践与探索阶段有一定建树,其中相继在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及威远-长宁页岩气示范区等进行了“井工厂”钻井技术模式实际运用。

4.1 苏53区大组合平台“井工厂”技术应用

4.1.1 苏53区“井工厂”技术模式

“井工厂”技术的运用使苏53区大组合平台钻井流程化[61]。(图3)它将钻井设备按施工流程模块式摆放,在不甩钻具的情况下,实施整体平移,平台15 m井间距离,3 h即可平移到位;最大平移达60 m,仅用10 h。两部50钻机井架从最初竖立到最后拆装,只经历1次拆装过程,较传统施工方式减少11次中间拆装,节省大量接甩钻具、固井候凝、配泥浆等时间,实现了“井间提速”和“无缝隙施工”[62]。

4.1.2 苏53区大组合平台“井工厂”技术应用效果

2013年,在苏53区块致密气开发过程中[63,64,65],进行了大组合平台“井工厂”技术先导试验,设计了一个13口井的钻井平台(直井1口、定向井2口、水平井10口),结合该区块的实际地质特征,采取“流水线作业、批量化施工、程序化控制、规范化管理”的方式,比计划提前50 d完成平台全部钻井、压裂、试气和投产任务,实现了当年部署井位、当年征地建井场、当年完井、当年压裂、当年试气、当年投产“6个当年”的突出效果。

(1)钻井高效运行。井工厂大平台累计进尺56 695 m,平均单井水平段长932 m,优于设计的856.6 m。B排4月11日开钻,运行213 d,开7交7,进尺30 042 m。5口水平井比计划提前54 d。A排4月26日开钻,运行201 d,开6交6,进尺26 653m。5口水平井比计划提前50 d。

(2)钻井周期缩短。大平台10口水平井,平均机械钻速11.5 m/h时,平均钻井周期30.47 d,平均建井周期34.6 d。在井深和水平段长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与2012年同区块水平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1.3%,平均钻井周期缩短45.2%,平均建井周期缩短44.6%。苏53-82-20H井钻井周期仅为22.2 d[66](图4,图5)。

(3)经济产量提升。平台面积0.06 km2,比常规征地节约70%,管线长度减少6.5 km,供水井减少9口,重复利用钻井液2 100 m3,压裂液残余浪费减少377 m3。按同期价格计算,共节约各项费用800余万元。

13口井全部投产后初期日产124×104m3[67],其中水平井平均日产11.85×104m3,比2012年同期水平井平均产量(10.02×104m3)高18.3%。截止2014年3月15日,累产10 050.17×104m3,其中水平井累产气9 810.28×104m3(图6)。

4.2 威远-长宁页岩气“井工厂”技术应用

4.2.1“井工厂”技术方案部署

根据威204和202页岩气区块的地质特征[68,69,70,71],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建立地质模型,选择富集区(“甜点”位置),优化“井工厂”方案设计,首先准备完成3个平台18口井,建4×108m3产能[72]。

其设计平台在长城钻探工区为:威204区块+202区块[73,74,75,76],200 km2;其“井工厂”设计7个平台(威204区块H2、H3、H7,威202区块H2、H4、H5、H6);已经开钻平台5个(分别为:威204区块H2、H3、H7,威202区块H2、H5);目前威202H4、H6平台正在钻前施工[77](图7)。

威远“井工厂”作业模式的批量施工。采用“三同步,三统一”工作方式[78]:同步进场、同步安装、同步开钻,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作业模式、统一技术规范批量施工。威远204H3井组采用2部70D平移钻机[79],以水基、油基钻井液为批钻分界面;双排6口井,井距5 m,排距30 m(图8)。水基钻进能批量完成单井的一开、二开,然后平移至下一个井位;油基钻进能批量完成三开(定向、造斜、水平段)。

4.2.2 威远-长宁页岩气“井工厂”技术应用效果

“井工厂”技术的运用使得威远-长宁作业区块[80]9部钻机在5个平台开钻23口,中完22口,完钻4口,累计进尺76 670 m。交叉式压裂模式相比于传统单井压裂作业,其提高一倍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重型作业设备的搬迁及重组,试气周期也大幅度缩短。

“井工厂”模式钻井流水作业,“无缝生产”,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其装备使步进式钻机直接给钻机装上“脚”,使钻机的整体移运由常规的8 d缩短[81]。“井工厂”压裂施工和常规压裂相比,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压裂流程的变化。多井进行交替压裂,节约设备占用,降本增效。

5 国内外“井工厂”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井工厂”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该技术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82,83]:

(1)油基钻井液体系已被普遍用于页岩气“井工厂”技术开发,但其成本较高,且当钻遇天然裂缝发育的页岩气层时,可能引发井塌井漏等钻井事故。

(2)“井工厂”技术压裂施工中,会有部分压裂液残留在地下,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目前,在“井工厂”技术作业区及附近,已出现地下水明显受污现象,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等造成了影响。

(3)工厂化作业方式决定了“井工厂”技术有赖于各大型装备仪器不停运转,由此消耗大量能源、加重了社会能源紧缺现状。

(4)由于尚未制定一套标准的“井工厂”作业健康安全准则,故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未能达到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除上述问题外,就国内而言,大部分页岩气资源储存于山区地段,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安全环保要求高;水源体系复杂,道路蜿蜒崎岖,运输难度大;页岩气管网建设难度大,工程费用高。由于我国正处于“井工厂”技术探索试验阶段,钻井、完井及压裂技术等还不能完全满足该技术作业要求,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井工厂”模式,对丛式井设计、井场个数与分布、井工厂模式及运行管理等还处于探索阶段,故“井工厂”技术在我国的成功应用及推行还面临着严峻考验。

6 结论及建议

(1)树立全过程“降本增效”理念。作为“三低”非常规资源,页岩气单井产量低、开采难度高、资金投入大、投资风险较高。因此,必须树立全过程“降本增效”理念,在气藏勘探、评价、开发方案制定、方案实施与监测、开发调整等环节缩小成本,确保开采效益最大化,促进页岩气商业化开发。

(2)制定页岩气“井工厂”作业的健康安全准则与环境污染评估体系。在开采过程中,应重视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保证页岩气开发的健康发展,同时大力研究和发展“井工厂”配套智能化设备及技术。

(3)借鉴吸收国外成熟“井工厂”技术,总结国内苏里格模式及海洋平台钻井技术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研发“井工厂”配套装备仪器,进一步完善水平井钻完井技术与压裂技术,真正实现流水线作业方式,从而不断优化国内“井工厂”开发模式,形成一套成熟的“井工厂”开发技术。

服装工厂技术发展 篇4

20世纪30年代,运动服装成为成衣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一方面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而当今社会,数字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服装行业也要求加快数字化、信息化的步伐,提高服装行业的科技含量。

运动的普及化是运动服装发展的动因,而科技的发展是运动服装设计发展的基础。运动服装包括正式比赛中的着装和群众体育活动的穿着。前者常常引导着后者的发展,而后者常常是运动服装设计和发展通过市场取得经济回报的对象。目前,服装市场已经开始了从传统走向创新的大变革,服装消费市场对服装设计、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运动服装的产业化设计多是在二维平面上完成的,经验占有重要的比重,这与现代体育运动所要求的立体合身、功能匹配、针对性强等特点的服装相比,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矛盾冲突。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使设计能在三维立体的角度进行,可使运动服装更适合运动员的体型,同时也更符合运动员运动项目的要求。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下,设计者会在不断互动的空间里获得更多的设计理念,使设计更加生动而实用。

1 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它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等,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使用者不仅能够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而且能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条件限制,感受到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其具有如下特点:

1.1 浸入性

是指作者进入由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虚拟三维空间环境,并作为该环境中的一员,参与该环境中物之间的变化与作用。是虚拟现实技术区别于多媒体技术、实时图像处理技术等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任何一个虚拟现实技术系统,其操作者必须能身历其境地观察和参与环境中个各事物的变化。

1.2 多感知性

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仿真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力觉感知,甚至包括嗅觉和味觉的感知。但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器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能感知的只有视觉、听觉、力觉、触觉几种。

1.3 仿真技术

指用户感觉到存在于模拟环境中各物体的真实程度。它表现在能使人造事物能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虚拟现实技术可在计算机中构造出一个形象逼真的模型。人与该模型可以进行交互,并产生与真实世界中相同的反馈信息,使人们获得和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受。其构造的是当前不存在的环境(合理虚拟现实)、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环境(夸张虚拟现实)或构造的纯粹虚构的环境(虚幻虚拟现实),可以取代需要耗资巨大的真实环境,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1.4 互动性

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互动性使虚拟现实世界变成一个可浸入、可参与的世界,并且在里面自由地遨游的设计师可以将他们的设计作品穿着在虚拟模特身上,结合动画和背景环境,进行一场服装秀。

虚拟现实技术的这四个特征,为人们把握和建构实物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手段。很方便地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想象的东西具体化,并且把观察和体验、思考和操作联系起来,使人们可以通过变换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来感受事物发展的本质。

2 虚拟现实技术对运动服装设计的影响

服装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虚拟空间内获得设计灵感、设计风格,同时可以检验设计量是否符合人体穿着的要求。而对于运动服装设计的影响更为重要,因为运动员所穿着的服装不光是要求美观大方、合体舒适,更要满足运动时各种动作的特殊需求。而在运动的每一个过程当中,设计师不可能去定格每一个瞬间来考虑运动服装的舒适性和功能符合性,这时,现实虚拟技术所提供的虚拟空间就提供了有效的设计和检测的方法。

2.1 虚拟现实技术对运动服装设计理念的影响

运动服装设计的开端往往是个抽象的理念,设计师努力对图像进行设计、创造、发展和表现,使设计出的形态和功能都能符合自己原始的设计理念。但事实上会因为一些偏差和某种落后的手段,使运动服装的成型产品没有完全符合设计师的设计要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设计师可以在一个三维立体的虚拟空间里对所设计的运动服装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更逼真地模拟出材料的材质质感,更形象地模拟出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服装的要求,更真实有效地设计出布料及图案的选择效果。正如SPEEDO泳衣(又称鲨鱼皮泳衣)的设计过程,设计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鲨鱼的皮肤为外部表面材料,粗糙的V形皱褶表面可以大大减少水流的摩擦力;在内表面材料上模仿人类的皮肤,富有弹性的同时能与身体有更良好的接触;在接缝处模拟人类的肌腱,为运动员向后划水时提供动力;设计成连体的理念,使人体与水接触更少,大大减少在水中前进时的阻力。设计师在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空间里经设计—修改—再设计,不断地完善设计,终于使SPEEDO泳衣问世了,也给游泳天才菲尔普斯的奇迹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2 虚拟现实技术对运动服装设计风格的影响

当今世界运动的种类繁多,新兴运动和传统运动都有其服装穿着的风格;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对运动服装的风格要求也各不相同;对于细微部分,不同的面料质感、不同花纹图案,不仅能表现出事物的形与色,还可以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人体的透视变化,体现运动服装的设计风格。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设计者提供一个更为真实的背景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设计师可以充分感受到设计的产品风格的样式,更能在这个空间里测试这个产品风格是否符合消费者的着衣风格。与此同时,设计师可以随时更换设计的款式和所选用材料的质地以及相关的花纹图案,随时更改服装的设计风格,从而从不同角度体验各种设计风格的现实效果,以找到最佳的设计风格。虚拟现实技术所提供的系统内设置的完全开放式服装款式库、人体模特库、面料库和图案库等,给设计师提供更多设计素材之余,也给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3 结语

综上所述,虚拟现实技术对运动服装设计师来说,是一种具有深刻影响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手段。当然,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出现至今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存在相当一部分缺陷,比如虚拟现实所需要的设备在技术上要求过高、在价格上过于昂贵以及技术研发上投资不足。如何使现实效果更加真实准确、人机界面更舒适等方面,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该方面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必将发挥不可预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庆, 吴广茂, 刘天时.虚拟现实 (VR) 技术及其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 1996, (3) .

上一篇:电子学生证下一篇:煤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