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

2024-06-08

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精选十篇)

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 篇1

1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 实行浮动汇管制度对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两种类型的企业在面临同样的外汇风险的时候, 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路径来规避相应的风险, 而中小外贸企业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利润由于人民币升值而被汇率风险吞噬。所以, 这就需要中小外贸企业应该对外汇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以便更好地加强管理和防范此类风险。

1.1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内部管理现状

在我国, 中小外贸企业要想良好地生存, 首先其内部的管理机制一定要非常完善。在汇率风险中, 中小外贸企业的内部管理好坏情况, 是造成企业亏损的重要因素。但是, 目前就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来说, 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外汇风险管理上无所作为, 遇到问题的时候毫无办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外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实行汇改以来, 我国外贸行业的中小企业一直面对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非常稳定的局面, 根本不存在汇率波动风险的问题, 所以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的问题, 这么多年来这些企业一直没有考虑过外汇风险规避的问题, 所以, 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而言, 无论是在应对汇率风险的经验上还是专业人才储备方面, 中小企业都没能及时去适应汇率改革带来的种种新变化, 甚至有些小企业都还不知道外汇风险的管理问题。

(2) 没有很好地重视培养外汇风险管理型人才。对于任何企业来讲, 避免汇率风险都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技能的工作, 所以, 企业必须要有专业的外汇风险控制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 还要了解国际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要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良好的洞察力, 仅仅熟悉某一个方面知识的人才已经不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需要。所以中小外贸企业要想准确地判断我国对外币汇率变化某些趋势,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对外贸易中的外汇交易风险, 必须要引进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相关人才并培养多方面专业知识人才。

(3)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汇率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建立完备。由于我国外币汇率水平的变化趋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讲, 在其内部建立一套能够预测汇率走势的风险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一旦通过各种影响因素建立起相关的预警指标体系, 利用所建立的预警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我国对外币汇率的走势, 那么企业可以根据预测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外汇风险, 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损失。

1.2 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外部环境现状

从当今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看, 国际经济贸易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 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更加严厉;同时我国自身内部经济发展冷热不均都使得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在逐步减少。再加上国外很多势力逼迫中国人民币不断升值, 使得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更是少得可怜。再者, 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资源型产品存在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国际一流品牌等问题, 使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与低价的资源优势的价格来争取国外订单。虽然近几年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各种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但是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只追求短期的利益, 缺乏战略眼光, 使得国家各种好的政策都无法落实到企业中。再加上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 企业的融资渠道少之又少, 大多数企业还是依靠银行的贷款来解决内部的各种经济问题。所以, 对于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 其所面临的外汇风险的外部状况, 并不乐观。

第一,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断地打压中国制造的产品。最近几年, 我国各种产品的负面消息不断增加, 在国际几大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进行大肆报道和大肆渲染, 通过这些媒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对中国制造的产品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究其原因, 就是中国贸易顺差不断增加, 给西方发达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恐慌心理, 他们开始对中国产生恐惧感, 因为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 而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人力资本和原材料价格高而失去了竞争优势, 进而失去了市场, 在竞争中屡屡受挫, 所以,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各种理由和借口打压中国制造的产品。

第二, 我国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中小外贸企业无法获得关键信息和政策资源。我国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宏观调控措施, 但中小外贸企业无法像国有大型企业那样能够提前获得相关信息, 只能通过地方政府部门的通知来调整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样就造成了时滞效应。中小外贸企业永远跟不上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步伐, 这样不仅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方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者对未来的判断力。

第三,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尚不完善, 贷款难, 融资难。其实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早已显现, 融资渠道缺乏是主要的原因, 决策层对此问题一直没能拿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在中小外贸企业中, 由于资金有限, 向银行贷款的需求也比一般的国有企业要多。但是在当前的经济背景和环境下, 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无法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 我国银行更愿意把钱贷给大型企业。

2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措施

有许多专家学者在我国加入WTO之前就提到过汇率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很多企业都无视这种风险, 只看到贸易开放带来的巨大商机。入世以后, 我国有很多中小外贸企业都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但是中小外贸企业若想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 就不能不重视外汇风险, 就必须紧跟汇率的走向。

2.1 中小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应该大大加强

中小外贸企业必须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注重影响汇价变动、关注贸易国具有影响的经济突发事件以及贸易国央行的政策法律法规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应积极应对。在国外, 企业对外汇风险管理非常重视, 但在我国许多中小外贸企业还没有汇率风险控制概念, 缺乏足够的避险意识。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出口环境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这就需要中小企业的决策层具有战略眼光和发展规划, 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有着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

2.2 中小外贸企业应调整自身发展模式

当前, 我国产品普遍存在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国际一流品牌等问题。而在汇改制度下,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改革的步伐, 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 增强自主创新, 才能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我国中小企业要想真正在世界上立足, 就必须要有国际一流品牌,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 不再仅靠以廉取胜。大力改变经营模式, 多渠道寻找产品市场,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抵御外汇带来的风险。

2.3 国家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国家政策的扶持对中小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无论是在宏观政策还是在微观政策方面, 国家政策影响到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走向。国家政策应在税收和财政补贴方面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这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减轻由于成本不断上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 国家还应该加大地方金融部门对中小贸易企业的资金贷款力度, 为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2.4 中小外贸企业应减少与汇率变化波动大的国家贸易, 增加扩大内需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 规避汇率风险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减少与汇率变化波动大的国家发生贸易往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该踏踏实实地立足于我国国内市场和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轻的国家, 比如非洲、南美等国。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扩大国内需求, 因为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有效地消化中小外贸企业的供给。二是通过与金融危机影响较轻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既可以保证较低的风险系数, 又可以开拓新的市场。

2.5 具有专业知识的金融人才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阐述过多种因素、方法、手段之后, 本文特别指出, 只有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金融人才, 才是在当今我国的汇改制度下, 有效防范外汇交易风险, 实现中小外贸企业在汇率风险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 中小外贸企业需重视具有专业知识的金融人才, 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原有的经验决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 不能用专业的眼光来进行管理和发展, 不能适应现今的经济发展步伐。所以企业要用理论来武装企业, 用专业知识来发展企业。在这次汇率改革和全球金融危机中, 也有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依靠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方面的优势, 减少了外部因素带来的损失, 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速度, 这是值得广大中小外贸企业决策者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 加强对金融人才的高度重视, 大力发掘培养专业型的金融人才, 是中小外贸企业解决汇率问题的一条捷径。

其次, 具有专业知识的金融人才要抓住机会, 着眼于未来发展, 不以企业大小论英雄。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每年不断增加,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贸易也不断增加, 虽然中小外贸企业规模小, 但它比大型企业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小企业易于管理, 易于创新和变革, 更有利于金融人才发挥其专业知识水平, 也是帮助中小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一个重要方法。

最后, 政府部门要创造有利于金融人才发展的条件和优越的政策, 鼓励发展金融人才, 扩充人才储备。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中小外贸企业的专业化, 也为中小外贸企业科学规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结语

在我国这次汇改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由于应对外汇风险经验缺乏, 管理意识不强, 致使自身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小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自身如何调整发展战略和有应对外汇风险时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政策虽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注重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只有在政府、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的通力合作下, 中小外贸企业才能更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鸿燕.浅谈我国企业面临外汇风险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济, 2010 (08) .

企业风险分析与规避风险 篇2

1、技术、产品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风险:企业的长足发展不仅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还必须有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否则会被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和产品利润下滑。

规避:公司必须坚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科研投入,并且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来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与规避

风险: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是公司能长期保持技术优势的保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石油化工等一些行业的迅猛发展,业内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能否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盟,关系到企业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未来的行业竞争力。

规避:公司不仅要提高技术人员薪酬和奖励并且还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并将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吸收为公司股东,实现了利益共享,并要为技术人员提供出去学习的机会,将知识融合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市场竞争分析

风险:在价格方面,传统的建筑材料的价格相对更加低廉,泡沫玻璃优势不足。与当今流行的同行业泡沫玻璃公司相比,两者同时掌握了泡沫玻璃的制成技术,部分厂商甚至更早进入该行业,对我公司来说,在市场竞争上处于劣势。

规避:需要从多方面来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价格上要形成竞争优势,质量上是要更高要求地做到精益求精,最重要的是要从产品更加人性化和注重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企业间联合协作,建立企业合作联盟。

管理风险分析

决策风险:由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主客观原因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决策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并造成了一些损失。

质量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和产品质量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佳,效益滑坡,必然会对资产造成损害,损失股东的利益;企业产品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若监督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会导致在市场上产生不良的影响,动摇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减少订单,质量问题会导致需求方的索赔,还会承担经济赔偿或是诉讼风险。

我国出版企业外汇风险的识别与规避 篇3

[关键词] 出版企业 汇率 外汇风险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2) 06-0044-04

[Abstract] In the RMB exchange rate floating condition,three kinds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which are transaction exposure, accounting exposure and economic exposure, are wide existence in the publishing enterprises foreign trade activities. Publishing enterprises shoul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the management exchange rate risk, and control foreign exchange risk by varies measures. Three suggestions as following: avoiding foreign exchange risk by sales transact and various financial tools, adjusting the global trading arrangement, and seeking the policy support.

[Key words] Publishing house Exchange rate Foreign exchange risk Risk control

外汇风险是浮动汇率制度的产物。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化,给参与国际经贸活动的经济实体带来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就产生外汇风险。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进入浮动状态,波动幅度加大,波动频率加快。尤其是2010年重启汇改后,人民币兑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化更加明显,一方面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幅度扩大,另一方面双向波动弹性增强。这使得国际化程度日渐提升的中国出版企业面临的各类外汇风险水平陡增。但是,我国多数出版企业对外汇风险缺乏认识,不了解汇率变化对出版业务有何影响,与企业利润与价值有何关系,更不熟悉外汇风险的规避工具与途径。显然,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出版企业“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我国出版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培养和强化出版企业的外汇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

1 出版企业对外贸易外汇风险的基本类型

外汇风险指外币价值改变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包括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产生主要基于企业以外币结算的进出口业务、以不同货币运营的海外分支机构及其资产负债平衡表。

交易风险是进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外汇风险,一般源于企业以外币计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在结算或清偿前因汇率波动而遭受的损失或影响,普遍存在于企业的对外贸易、国际信贷与国际投资活动中。比如,在商品进出口贸易中,在货物装运后到费用收支时这一期间,如果外汇汇率升值,进口商要承担支付增加的风险;如果外汇汇率贬值,出口商要承担收入减少的风险。同样,汇率波动也可能使企业在国际借贷期满后、债权债务清偿时,承担作为债权人收入减少或作为债务人支付增加的风险;在国际投资期满后,承担股息、红利等收益汇回及资本收回时收益减少的风险。

折算风险也称会计风险,指汇率波动使企业资产负债表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性。当跨国企业将国外子公司以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换算为本币表示的相关项目时,汇率变动可能导致折算差额,从而给企业带来会计意义上的账面损失。

外汇风险中的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可能对企业的产品价格、销售量和成本产生影响,从而造成企业未来收益改变的一种风险。如果企业的产品价格、销售量或成本对汇率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强烈,企业面临的外汇经济风险就大;反之,外汇经济风险较小。换言之,企业的外汇经济风险与其产品的价格弹性、海外销售渠道、有无替代产品密切相关。

随着出版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国际图书贸易日趋频繁,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外汇风险也普遍存在于出版企业的各项对外贸易活动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以来美元疲软使欧美出版业对外贸易遭遇的困境。由于美元兑欧元、英镑汇率走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图书出口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也使许多出版商陷入“卖书容易买书难”的境地,进口欧洲国家图书与版权的业务变得很艰难。而且,外贸成本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如2008年美国出版商参加伦敦书展的费用较2007年增长5%[1]。欧洲国家虽然享受了由于欧元、英镑升值带来的进口方面的实惠,却也不得不面对由此造成的美国图书市场上欧洲图书价格上扬、销量减少、利润降低的不利局面。采取调整结算货币等各项措施应对汇率波动造成的种种风险成为欧美出版商的明智选择。

2 人民币升值后期及汇率双向波动条件下我国出版企业外汇风险的主要表现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七年来,人民币兑主要国家货币基本呈上升态势: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看,总体呈单边上升趋势,从2005年7月21日的8.11到2012年9月28日(下未注明的,汇率取值期间同美元)的6.3410,升值幅度约28%;从国际清算银行实际有效汇率看,从2005年7月末的84.59变化至2012年6月末的108.65,升值幅度也为28%[2]。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更是在2012年9月28日触及汇改以来的最高点6.2856。而根据彭博社2011年8月对28家机构的调查,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2年会达到6.04[3]。人民币兑欧元七年间从9.9914到8.1885,升幅约22%;兑英镑从2006年8月1日的14.8833到10.2924,升值约为45%。截至2011年末,人民币兑加元的升值幅度也有8.7%。七年间,仅人民币兑日元总体呈贬值状态,从7.3133到8.1684,贬值幅度远小于对其他几种货币的升幅。第二次汇改以来,虽然人民币汇率上升空间在收窄,但双向波动却更趋明显,波幅加剧。以2011年为例,除美元兑人民币的最大波幅为5.46%外,欧元、日元、澳元、英镑、加元兑人民币的最大波幅均超过10%,其中欧元与澳元分别达到19.43%和19.47%[4]。目前,多数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周期已经进入后半段,升值步伐放缓,短期内会出现与美元等货币涨跌互现的状况。

人民币汇率这种仍有一定升值可能且双向波动幅度扩大的状况,不仅会给我国出版企业带来贸易收入下降、利润率降低等风险,而且使出版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版权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我国出版物对外贸易基本采用美元等主要外币结算的情况下,外汇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存在较大的放大概率。

2.1 进出口贸易汇兑损益不确定性增加,出口收入减少概率加大

汇兑损益(也称汇兑差额)是汇率波动的结果。我国图书进出口业务在贸易结算上,一般做法是按销售当月的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折算或套算为结算外币对外结算。但由于从销售日到应收账款实际收回,通常存在3—9个月不等的赊销账期,因此,如果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判断汇兑损益究竟是增加企业收入还是减少企业收入就变得较为困难,从而不利于图书进出口企业控制销售成本,核算销售收益。举例来说,假如某图书外贸企业出口一批价值5000美元的图书,销售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6.4305,结算期为3个月。如果3个月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值为6.5401,那么该企业实际收入的人民币会增加548元;反之,如果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为6.3411,那么该企业实际收入的人民币会减少447元。人民币汇率的这种波动对报刊出口影响更大,因为我国报刊出口业务一般采用征订方式,征订目录报价汇率依据当年六七月人民币汇率确定,有效期从当年10月至次年9月底,整个期间固定不变。显然,汇兑差额在所难免,不确定性更强。

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汇率波动大大加剧了我国图书进出口企业出口收入减少甚至亏损的风险。举例来说,如果我国某出版企业2011年6月1日发生一笔5000美元的出口交易,结算期3个月,那么,由于期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6.4837跌至6.3859,该企业的实际出口收益会减少489元。换言之,这意味着在该结算周期内,企业每出口1美元图书就会损失人民币大约0.10元。实践中,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图公司)2007年出口收入1000万美元左右,汇兑损益就达400万元人民币[5];若按专家对2012年人民币升值幅度2%—3%的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避险措施,1000万美元因汇兑损益产生的损失也会有20万—30万元人民币。有人研究过汇率波动与美国制造业公司利润的关系,发现美元升值1%,制造业利润降低0.6%,海外业务利润降低0.94%[6]。虽然我们无法数据化汇率波动与出版企业利润的关系,但人民币持续升值必然造成以美元结算为主的图书进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2.2 成本上升压力加剧,出口出版物价格竞争力下降

长期以来,低成本是我国出口书报刊的主要竞争优势,尤其是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文图书市场,大陆书报刊一直因物美价廉备受读者欢迎。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出口书报刊成本提高,这种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出口书报刊的价格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目前汇价上涨并未明显导致我国出口书报刊数量减少和金额下降,甚至在2011年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创出新高,但必须清楚这是由于当前国际图书市场对中国图书的需求正处于上升时期的结果。在区域市场如亚洲华文图书市场和台湾市场,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如果不加干涉,价格优势的丧失很可能造成我国出版物海外市场萎缩,出口规模降低。

合作出版、代加工、代印刷业务明显感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种压力,除了来自因账期导致的汇兑损失,还源于汇兑成本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增加造成的产品成本上升。以我国专业出版社与国外出版商的贴牌出口业务为例,分别按2011年9月28日和2012年9月28日的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6.3623和6.3410计算,定价人民币50元的图书,2011年换算为美元定价是7.86美元,2012年是7.89美元,仅汇兑成本每册就上涨0.03美元。代加工、代印刷等来料加工业务,受国内工资上调,以及纸张、油墨等生产资料价格和包装、运输成本持续攀升的影响,成本上涨幅度更大。成本上涨一方面会使我国图书进出口企业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成本压力很可能导致国外出版商转向其他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或地区,使我国出版企业失去相当可观的一个收入来源。尤其在人民币升值导致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贬值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3 我国出版企业外汇风险规避策略

面临不断加大的多样化的外汇风险,出版企业需要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综合采用金融外汇策略及非外汇策略防止和规避外汇风险。其中包括贸易融资、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以及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

3.1 运用贸易合同与金融外汇工具规避外汇风险

运用贸易合同和各类金融外汇工具规避外汇风险是指利用贸易合同条款、外汇交易、贸易融资、衍生金融产品及财务手段来降低或避免外汇风险。这是企业防范外汇交易风险的有效手段。

合理约定贸易合同的价格与支付条款是出版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直接途径。一是支付期限。若人民币预期升值,出版企业应尽量避免签订周期较长的成宗交易和独家经销合同,同时调整长期批销合同的赊销账期,缩短出口收汇账期,延长进口付汇期限。二是支付货币。“收硬付软”是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以美元结算实际上是过去贯彻这一原则的结果。但在美元弱势的情况下,可以更灵活地选择结算货币,或者采取进出口货值软硬币搭配计价的方法,使买卖双方都不至于因汇率变化过大而遭受损失。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出口贸易中,长期批销合同一定要明确约定支付币种,避免付汇方在付款时根据美元与本币的汇率选择对其更有利的结算货币,加剧我方的损失。三是加列保值条款。由于目前我国出版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议价能力不高,很难通过调整产品价格分摊汇兑损益。因此,可以利用一种硬币或多种货币对合同计价货币保值。对于账期较长的合同,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减少计价货币价值波动幅度、分散外汇风险的作用。

贸易融资是银行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或应收款等资产对进出口企业提供的融资或信用便利,如进出口押汇、保理、福费廷等。由于不了解贸易融资且贸易额偏小,过去鲜有出版企业开展这些业务。随着贸易规模扩大,以及人民币升值后汇兑损益不确定性增大,也有出版企业开始尝试贸易融资。2008年,安徽华文国际经贸有限公司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信实业银行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在中信保的信用险限额内,华文国际的出口贸易可在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交单议付后充分享受融资的便利,当华文国际未能收到国外货款时,由中信保直接向银行赔付所融资的货款[7]。贸易融资有利于出版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增加贸易机会,扩大贸易规模,降低经营风险。需要提醒的是,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出版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利用此法可以有效规避外汇风险,但一旦人民币贬值,此法便不再适用,而应选择其他融资方式。

运用财务手段与外汇交易也能帮助企业有效控制外汇风险。在我国出版物对外贸易中,可以考虑的财务避险手段主要是提前或延期结汇,即通过改变结汇时间来避免损失或获得更多收益。简单来说,在征得合同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如果外币呈升值趋势,出口应争取延期收汇以获得更多人民币收入,进口应争取提前付汇以避免付出的人民币增加;反之,如果外币呈贬值趋势,出口应提前收汇,进口应延期付汇。此外,还可以借助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等各种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不过,前提是出版企业要有高素质的专业金融人才。

3.2 重新进行海外布局,构建受外汇风险影响较小的经营体制

虽然利用贸易合同和金融外汇工具可以有效控制外汇风险,但也必须意识到,这种途径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如果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实力不强、处于弱势地位时,要通过这种方式避免损失、获得好处难度很大。因此,从增强企业竞争力入手,创新出口产品,调整企业的海外布局,构建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经营管理体制,才是出版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根本性策略。比如,国图公司从2008年开始,就通过推行本土化战略、加强驻外机构建设、多语种出版、多渠道销售等措施,以减少人民币汇率升值给企业出口业务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图公司有六种外宣期刊在莫斯科、开罗、墨西哥城、首尔、东京、纽约实现本土化运作,每年出版600—700种外文图书,在美、英、德、日等国家设立子公司,推出具有网上阅读、网上借阅、销售及按需印刷等功能的中国多语种图书数据库[8]。

在当期人民币汇率仍具有一定上升空间的情况下,扩大海外投资总量,调整海外投资结构,是我国出版企业化解外汇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的汇率变动虽然降低了我国出版贸易价格竞争力,却为出版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创造了良机。因此,我国出版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优化价值链,建立全球化生产经营体制,从产品出口走向跨国经营。在货币贬值国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利用其廉价的出版资源和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低成本收购欧美相关企业及品牌,快速融入欧美出版市场,获取市场份额;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促进出版物生产销售本土化,树立中国出版物品牌形象;延揽海外有潜力的作者及有经验的编辑与营销人才,建立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从历史经验看,一国货币升值会促进该国的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因此,一些业内人士提出,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方向转型应该成为我国出版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思路。一方面,应加快数字出版技术研发,并利用人民币升值,加强与欧美出版企业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合作开发与技术引进;另一方面,应加快出版业信息标准化建设,促进出版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数字内容的国际在线销售奠定基础。同时,要强化出版产业的服务定位,从出口出版物产品向出口出版技术、出版服务转变。

毋庸置疑,只要我国出版企业抓住机遇,实现国际化、数字化转型,建立起有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体制,无论未来人民币汇率如何浮动,都能有效防范或转移外汇风险。

3.3 寻求政策扶持,弱化外汇风险的不利影响

在当前我国出版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不足、抗击外汇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寻求政策扶持,也不失为一种防范外汇风险的短期举措。

我国对出版物进出口贸易一直实行税收优惠政策,2006年后,书刊等商品可以获得11%的出口退税,电子出版物分别为11%和13%。但由于出版物进出口贸易具有品种多、批量小、批次多等特点,有时进货与发货单票不能保证单单对应,因此导致部分交易不仅不能办理出口退税,反而需要缴纳内销流转税。这无疑不利于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应有的效应。所以,出版物外贸企业应将出版物对外贸易的特殊性和遭遇的困难反映给上级主管部门,推动相关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更充分地发挥出版物外贸政策的效用。此外,还可以呼吁设立出版物对外贸易专项基金,对出版物外贸机构参加对外书展、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等活动提供补贴。

必须强调的是,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降低出版物外贸企业经营成本,从而间接增强其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因此,寻求政策扶持只能作为出版物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边缘性、暂时性策略。

4 结 语

外汇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放开,已成为日益国际化的中国出版企业必须面对的一种常态风险。出版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外汇风险的类型、成因及对出版企业的影响,认识外汇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掌握防范与规避外汇风险的各种工具,以降低外汇风险的不利影响,并利用汇率变动获取利益。

注 释

[1]吴雨珊.汇率变化冲击美国图书进出口业务[N].出版商务周报,2008-07-01

[2]人民币汇改启动七年:国际化迎来汇改新契机[OL].[2012-08-17].http://forex.cngold.org/rmbhl/c1268001.html

[3] http://wenku.baidu.com/view/ad70038ba0116c175f0e48b5.html

[4]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OL]. [2012-08-17].http://wenku.baidu.com/view/48c3dad733d4b14e85246855.html

[5][7][8]马莹.当出版业遭遇人民币升值[N/OL].[2008-06-16].www.cbbr.com.cn

[6]王华兰.新汇率机制下出口企业规避风险的对策[J].学术交流,2008(12)

新汇改政策下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 篇4

2010年6月19日我国宣布进一步推进新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从“盯住单一美元”到“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 这意味着人民币未来的走势将更紧密地与多种经济体相连。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较高,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 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外贸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 已成为外贸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外汇风险类型及特点

从事涉外和国际经济活动的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一般有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 其中, 会计风险主要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并不真正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只造成账面上的损益, 所以企业一般不会花人力、财力专门规避这类风险;经济风险虽然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未来价值, 但由于其具有长期性和难以确定性等特点, 企业可以实施国际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多元化, 使有关方面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相互抵消, 从而避免或减轻这类风险损失;交易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现金流量, 而且对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巨大, 因此, 此类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二、防范外汇风险的入市时机选择

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先决条件是锁定成本汇率, 它是企业达到预期利润目标的换汇成本, 是企业衡量保值与否的尺度。如我国国内的美元卖出价长期以来维持在USD1=RMB6.8399左右, 则1:6.8399就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购汇成本 (即成本汇率) 。当国内进口企业预计未来汇率朝不利方向发生变动时, 即购买美元的汇价超过6.8399, 便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预期利润减少甚至被侵蚀。以此预测, 企业应作出外汇风险防范的相关决策。

三、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在外汇风险防范中的运用

目前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很多, 但却存在着种种弊端:以本国货币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要求本国厂商居于优势地位, 且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采用贴现业务, 一旦承兑人到期不能支付票据, 出口商即要承担被追索的风险;出口收硬、进口付软和调整外汇收付时间, 这两种方法须建立在对汇率准确预测的基础上, 前种方法是将汇率风险转嫁他人, 后种方法是调整结算时间, 带有投机性质;进出口配对中使每笔收付完全配对难以实现。20世纪70年代起, 我国逐步引进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以防范汇率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推进, 这些兼有套期保值和投机功能的金融创新工具, 必将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得到蓬勃发展。金融创新工具, 又称金融衍生工具, 常见的包括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金融远期不仅具备衍生工具由基础工具衍生、价格根据基础工具决定等特点, 它还是其他衍生工具的基础。其余的三种衍生工具均可认为是金融远期的延伸或变形。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是对金融远期这一衍生工具的良好运用, 是企业为规避或减轻汇率变动风险而实施的一种远期外汇买卖行为, 它以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为手段, 将未来时日将要交割的外币性资产或外币性负债锁定在约定的固定汇率上, 创造一个与外币流入 (或流出) 相对应的, 日期相匹配的外币流出 (或流入) , 以达到消除外汇风险损失的目的。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 使进出口商的结算汇率能事先确定下来, 从而可以确定出交易业务的成本和利润。因此, 它是当前国际上使用较为普遍, 且行之有效的防险避损方法。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在实际运用中, 按其具体目的的不同, 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的套期保值:

(一) 以外币计价购销商品 (或劳务) 而形成的应收、应付款事项进行的套期保值。

它是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购进或销售业务而货款尚未结算的情况下, 企业通过向银行买进或卖出与货款等额的外币, 从而避免结算日汇率变动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 这种业务保值的特点是商品交易已经发生, 债权债务关系已经成立。在企业从国外进口商品的情况下, 合同规定在若干天 (月) 以后用外币支付货款, 如果该种外币走势看涨, 则企业在未来付款时就会发生由于汇率提高带来的汇兑损失, 于是企业可以购入同期、等量的远期外汇而避免遭受汇兑损失的风险。

(二) 约定外币付款的套期保值。

约定外币付款的套期保值是交易双方购销合同已经签订, 货款以外币计价, 商品所有权尚未转移, 即商品将在合同约定日期交货并结算货款, 是一笔将来生效的远期约定。由此可见, 远期契约比应收、应付外币账款交易事项跨越的时间更长, 风险程度更高。

(三) 对国外投资的套期保值。

又称对外币投资净额的套期保值, 是跨国企业对其国外子公司的外币净资产 (或净负债) 可能遭受外汇汇率风险, 采取远期外汇合同等套期保值措施, 部分或全部抵消子公司暴露于汇率风险之下的投资净额。

如一家中国控股公司在加拿大设有一子公司, 母公司拟为其子公司在20×9年12月31日的预期年末对加拿大净资产额CAD200 000进行套期保值, 因此于20×9年11月1日与某外汇经纪银行签订为期60天应付200 000加拿大元的期汇合同。有关汇率如下:

20×9年11月1日即期汇率:CAD1=RMB6.6478

20×9年11月1日远期汇率:CAD1=RMB6.6508

20×9年12月31日汇率:CAD1=RMB6.6383

企业在11月1日签订外汇合同时, 账上记的应付加拿大期汇合同款是1 329 560元人民币 (200 000×6.6478) , 与应收人民币期汇合同款1 330 160元 (200 000×6.6508) 之间有600元人民币的升水损益, 12月31日由于加元相对于人民币汇率上升, 只用1 327 660元人民币 (200 000×6.6383) 就偿还了负债, 从而获得了1 900元人民币的汇兑损益, 此项套期保值业务让企业共获利2 500元人民币[200 000× (6.6508-6.6383) ]。

(四) 从事外汇投机的套期保值。

是指企业纯粹为了获取一定利益而利用远期外汇合同, 配合对汇率变动趋势的预测, 从中获取由于汇率变动而形成的利益。例如当预测到某种外币的汇率将会上升时, 投机者可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以较低的远期汇率买进这种外币, 待汇率上升后再卖出外币, 收回本币, 由此而获得收益。

例如我国A公司与某外汇经纪银行于20×9年12月2日签订了一项期汇合同, 即以人民币兑换100 000欧元的60天远期合同。有关汇率如下:

20×8年12月2日:EUR1=RMB9.2813 (即期汇率)

20×9年1月30日:EUR1=RMB9.2853 (即期汇率)

60天远期汇率:EUR1=RMB9.2793

企业签订期汇合同时约定用927 93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出100 000欧元, 但60天后由于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贬值, 当日用928 530人民币才能兑换等值欧元, 相当于企业获利600元人民币[100 000× (9.2853-9.2793) ]。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篇5

一、入职程序:

(一)核实求职者与原单位是否已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存在竞业限制

1、招用劳动者时,要求其提供与原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2、在无法提供证明的情况下,可要求入职员工签订《入职声明》,内容明确写明“乙方保证在签订该劳动合同时已与其他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同时不存在与其他用人单位的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若因该问题引起劳动纠纷,由乙方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二)核实求职者是否提供真实的个人材料

1、要求劳动者在《入职申明》中签字确认:本人充分了解学历证明、资格证明、工作经历等资料真实是公司聘用的前提,如有虚假,公司可立即解除合同,并不予经济补偿,由此造成的后果和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要求劳动者出示证件原件,留复印件,要求劳动者入职时在个人简历及相关的复印件上面签字确认;

3、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可将简历虚假等认定为“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二、有关试用期的相关规定

(一)有关规定试用期期限

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风险分析:

公司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违法约定的试用期无效。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这里要指出的是,赔偿金并不能代替正常工资的支付,也就是说,在单位承

担赔偿金的同时,还要支付与该员工约定的试用期满后的正式工资,即用人单位最终将承担该员工试用期满后约定的工资标准的双倍工资。

此外,赔偿金的承担是以已经履行超过法定试用期限为前提,也就是说,如

果对于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劳动者没有实际履行的,单位就无须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以下两个标准:

(1)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这个是《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须格外注意。

(2)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有关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1、对于劳动者而言,不需任何理由,只需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2、单位单方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方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的员工不管员工是处于医疗期还是处于

孕期、产期或哺乳期,只要是员工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公司提前三天通知,都可以辞退,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对于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试用期要解除该员工的劳动合同,首要前提是试用期必须合法约定;

(2)用人单位制定有针对该员工的明确的录用条件要做到录用条件的尽量量化;

(3)用人单位曾向该员工公示过该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可在其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中针对岗位要求规定录用条件,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对某一岗位的录用条件进行明确约定。在招聘时或录用后,向劳动者明确“录用条件”,并言明将其作为试用期的考核标准。在此,用人单位要做好必要的签收手续,要员工在相关文件上签字。

(4)用人单位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并在试用期内对该员工进行了考核;

(5)该员工的考核结果必须告知员工;

(6)将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送达了劳动者;

(7)时间上需注意,在试用期内通知该员工;

(三)有关试用期缴纳社保问题分析

1、风险分析:

试用期属于合同期的一个部分,也应当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不缴纳社

会保险的风险主要如下:

(1)试用期不交社保,属于《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用人单位违法行为。一旦员工以此为由提出辞职,公司就要付出巨大的工龄的经济补偿成本,一年工龄折合一个月的补偿;

(2)试用期内如果员工发生工伤,因为社保没有办理,所以社保机构是不

进行任何理赔和补助的。这部分损失,就将转嫁到企业身上,由企业承担员工所有的工伤待遇和赔偿。

2、风险规避:

由于我公司的行业特点,员工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员工在试用

期没有缴纳保险的情况下发生工伤事件,损失就会有单位承担,为了减少损失,同时对员工也有一个保障我公司是否可以考虑为新入职员工在试用期内缴纳意外伤害保险。

三、有关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须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部分职工,采用的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在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周期内,具体某一天、某一周等的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等。但是,在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周期内,平均日和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它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企业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需符合法定的条件并经过审批。

风险分析:由于我公司工作的性质特殊,一线员工的休息时间不能严格保证,所以我司可以采取以上两种工时制度,规避用工风险,但要注意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需符合法定的条件并经过审批。

四、有关企业规章制度规定方面的风险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针对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于规章制度的公示可以采取培训的形式告知:

1、制作一个签到表;

2、写明入职培训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内容等

3、在打印出来的会议记录上让培训员工签字确认、如果页数很多,可以采取每页纸的下方都保留培训签到人员签字的地方,第一页签不完可以在第二页上签字。

五、有关员工主动提出辞职公司需注意的问题:

(一)公司应与劳动者明确约定其离职交接的义务,并约定员工未依法辞职、交接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范围,如招聘费用、其他直接经济损失等。

(二)员工辞职时,公司应当要求员工提交书面的辞职信,并且应当要求员工本人在辞职信上签字;同时,公司也可以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口头辞职、电子邮件辞职、手机短信辞职等行为无效,必须按公司规定以书面形式提交辞职信,并签字确认方能生效。

(三)有关涉密岗位的风险分析:

针对涉密岗位的员工,用人单位可以与员工约定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期,该提前通知期可以超过一个月,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脱密期不能与竞业限制同时约定。针对这种涉密岗位员工约定的提前通知期在法律上称之为“脱密期”。脱密期是用人单位用来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常见手段,在《劳动合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禁止性规定。

脱密期是指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在离职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

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届满,员工才可以正式离职,在这段时间内,用人单位可以将员工调换至不需保密的工作部门,以确保员工不再获知新的商业秘密。因此,脱密期又被称为“提前通知期”。

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六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用人单位也可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

六、有关公司辞退员工需规避的风险分析: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上述四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属劳动者有过错,劳动者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企业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也不需要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一)员工严重违纪:

用人单位因员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而解除其劳动合同关系的,必须要有明确的、合法的规章制度存在。其所谓“明确的”要求是:用人单位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对严重违纪的情形一定要做明确定义并做具体列举,这种定义及列举同时还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符合人之常情。此外,还要确保制度的制定程序是合法的。

(二)用人单位以员工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关系,必须符合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员工有严重失职行为,二是该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失职一般是指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没有按照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违反其忠于职守、维护和增进用人单位利益的义务,有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所谓重大损失,用人单位还得举证证明单位遭受了经济损失,这个经济损失需要单位来算,然后单位还要有依据能够证明这个经济损失已经到了重大的境地。多少属于重大损失,单位可以规定,单位没有规定的,由仲裁机构来裁定。

(三)公司实施解除行为需向员工出具书面文书,告知解除决定和理由,并让员工签字确认收到。如果员工拒绝签收,公司可以邮寄送达,并保留邮寄凭证。

七、有关劳动合同终止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一)用人单位决定续签的,或者在劳动合同到期前续签完,或者发现双方无法就续签事项协商一致的,应当果断地在劳动合同到期前决定不续签。否则容易造成事实劳动关系,致使额外的成本支出。

(三)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终止合同的法定条件何时出现;

2、须依法或依约决定是否提前、提前多长时间将终止合同的意向书面通知员工;

3、合同期满或终止合同的条件出现时,即行办理终止合同手续,包括为员工出具终止合同证明书;

4、违法或违约未提前通知员工的,依法、依约承担相应责任。

(四)《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于特殊情形、需要特别保护的员工一般会有一个强大的倾斜保护,体现在劳动合同终止环节,如果出现这些特殊情形,劳动合同不能终止,否则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女员工处于“三期”、员工处于医

疗期的,等等,劳动合同不能终止。但前提是,员工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

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 篇6

一、外币业务记账方法介绍

(一)复币记账法

复币记账法,也称外币统账法。在这种记账方法下,应选择某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其他各种非记账本位币的经济业务,均应在业务发生时按一定汇率全部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后入账;非记账本位币金额在账户上只作为辅助记录,外币性存款和债权债务等在账上均以记账本位币金额统一反映。由于我国企业原则上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故在复币制下,当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则一般按人民币统一设账,外币业务的金额均要换算为人民币金额后入账反映,同时要设立不同外币币种的二级辅助账户,登记反映外币资金和外币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以作为一种补充资料。复币记账法可分为历史汇率下的复币记账法和现行汇率下的复币记账法。

复币记账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账面记录科学、完整,但是如果外币业务量较大,则显得比较麻烦。

(二)单币记账法

单币记账法,也称“分币记账法”。目前,我国各准则、制度及专著都尚未对该法作出明确规定,但根据对一些大型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的调查了解,现将其在实务中单币记账法的主要方法归纳如下。

在这种方法下,应采用外币与人民币分别设账计算。外币业务发生时,凡是有人民币市场汇率的,都直接按原币记账;没有市场汇率的,折成美元记账,而无须按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入账。如果发生涉及不同币种的交易,则设置“货币兑换”账户作为两种账户之间的桥梁,分别与原币的对应账户构成借贷关系。期末,将各币种账簿系统中的“货币兑换”科目的余额分别乘以各该币种的期末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过入人民币账户中的“货币兑换”科目,然后进行借贷方总的轧算。如是借差既为汇兑损失,贷差则为汇兑收益。在会计期末,还应按一定的汇率将各种外币账户已记录的业务金额均换算为人民币编制报表。但换算的特点是“表折账不折”,即只在报表上进行外币折算,而账上并不进行。采用这种记账方法应将人民币和有关外币分别设立账户,平时均按外币业务和人民币发生的不同币种分别填制凭证和登记账薄,并使外币账户和人民币账户分别取得平衡。

二、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方法

(一)折算汇率的选择方面

关于外币报表折算汇率的选择,目前还尚未形成一致的国际惯例,主要使用以下四种不同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1.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区分流动与非流动法,是指将资产和负债项目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划分为流动与非流动两大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的方法。其中,流动项目分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为母公司的报告货币。非流动项目包括非流动资产项目和长期负债项目,则按取得各该资产或承担该负债时日的历史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上的实收资本项目,按投入资本时的当日汇率折算,留存收益则为平衡折算的数额,无须按特定的汇率折算,可倒挤确定,其公式为:

折算后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折算后的资产总额-折算后的负债总额-折算后实收资本总额

对于收益表项目,除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应按取得有关资产时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外,对其他所有费用项目和收入项目,则由于形成费用和收入的交易是经常而且大量地发生的,可以按整个报告期间(年度)的平均汇率(简单平均或加权平均)折算。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是早期普遍使用的方法。

2.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

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首先将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成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两大类,据此选用不同的汇率折算。货币性项目包括现金以及表示将在未来收到或支付一笔固定的外币金额的权利或责任的应收或应付款项(包括长期和短期)。其特征是:它们的价值是按外币(子公司所在的东道国当地货币)的固定金额表示的,汇率一有变动,其相应的母公司报告货币等值就会发生变动。因此,凡货币性项目,应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将其外币金额折算成本国货币等值。非货币性项目的当地货币等值,在按取得日的汇率折算为本国货币等值后,就与今后的汇率变动脱钩了,从而,国外子公司报表中的非货币性资产项目的当地货币金额也就按取得日的历史汇率折算。

3.时态法

时态法,又称时间度量法(temporal method)。是指依据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量属性分别按历史汇率或现行汇率折算。无论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或现行成本计量模式下,现金总是按照资产负债表日持有的金额计量的,应收款和应付款则是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可望在未来收回或偿付的货币金额计量的,这是货币性项目的属性。因此,按照时态度量原则,对它们应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然而,对非货币性项目,如存货与投资等,当这些非货币性项目以历史成本表述时,应按取得该资产或承担该负债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当这些非货币性项目以现行成本表述时,应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当然,对于公司的实收资本仍应按股份发行时日的现行汇率折算,留存收益依然是折算的平衡项目。理论上,对于外币损益表上的收入与费用项目应按交易发生日的实际汇率折算,但如果该收入或费用交易或事项是大量的,那么,为简化起见,通常用加权平均汇率折算;对折旧费与摊销费等来自有关资产成本的分期转销的费用,应按有关资产取得日的历史汇率折算;而对销货成本应按“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计算得出。其中,“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的报告货币等值的期初数与期末数;“本期购货”是按本期购入存货的外币额与购入存货时日的历史汇率的积或乘积之和。

4.现行汇率法

在现行汇率法下,对所有外币资产与负债项目均按现行汇率折算,而对所有外币收入与费用项目,理论上,应按确认这些项目时的现行汇率折算,但如果外币收入与费用是大量的、经常发生的,就可以用加权平均汇率来折算。这样,对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实际上就是用一个常数去乘所有外币资产与负债或所有收入与费用,以便得出它们的报告货币等值。

现行汇率法是1967年英镑贬值后英国首先采用的一种方法。此法的理论是:国外的子公司是独立的经营单位,其经营活动的情况与成果也应得到关注与反映。因此,尽管子公司所在东道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与惯例和母公司所在本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与惯例不尽相同,但在折算前无需对其间的差异进行调整,以保持作为国外实体的子公司的外币报表所表述的财务结果和比率关系,并同时揭示汇率变动对母公司在国外子公司的投资净额的影响。单一的现行汇率不体现会计政策,不改变报表性质,只改变表述形式,正好符合以上目的。

(二)外币报表折算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外币报表折算损益的会计处理也是外币会计中争论最多的难题之一,在国际上存在不同的见解,主要观点有以下两种。

1.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主张将外币报表折算损益计入损益表。理由是,利润被定义为净资产价值的增加,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不同于其原先的价值,则利得(或损失)便会产生,并应作为当年利润的一部分而计入收益表;汇率变动是不可掩盖的客观事实,汇率变动已引起资产和负债折算后价值的改变,从而使资产净值发生变动;因此,将折算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是符合稳健性会计原则的,这种方法也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反映汇率客观变动的真实信息。但是,反对这种方法的人认为,折算损益只是将按一种货币表述的财务报表重新按另一种货币表述这一转换过程的产物,它并不影响国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将其计入当期损益会歪曲该子公司的收益信息,令人费解;而且折算损益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如果将折算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会在利润表中引入一个随机变化的因素,对于拥有大量子公司的企业集团来说,可能会导致收益的剧烈波动和财务成果失真,使读者产生误解。

2.作为递延处理

主张采用递延处理方法的人认为,外币折算损益不仅是母公司以本国货币重计国外子公司账项时所发生的未实现损益,也是账面上的损益。这种损益并没有真正实现,要等到国外子公司停止营业并将资产分配给母公司时,损益才能实现。另外,外币汇率变化无常,本期表现为外币折算收益,到下期则可能转变为外币折算损失。在汇率大幅度变动而引起巨额折算损益时,如果将它计入当期损益表,必然会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产生一定的误解。因此,主张将折算损益予以递延。但在递延的具体方式上,又存在不同的观点或方法:一是将外币折算损益直接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项目内,作为股东权益的一个单独的调整项目,并予以累计递延;二是将全部外币折算损益计入准备账户,并用以累计或抵销以后时期的折算损益;三是基于稳健原则,对未实现的折算收益予以递延,而把未实现的折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四是将外币折算损益予以递延并在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寿命期内摊销。如将在长期外币债务上形成的折算损失看作是利息费用的调整,从而在债务的有效期内摊销。

三、关于外汇风险规避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内部选择,合理选择交易中的货币

当某家对美同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既有美元支出也有美元收入时,可以在同其进行贸易时,直接以美元报价、结算,用出口收入的美元直接支付进口中的美元货款,无须涉及货币的兑换。但是这种方法只对那些有贸易国货币收入的企业有效。目前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让大量拥有美元存款的企业备受损失。因此,企业在对外出口贸易中应尽量争取采用硬货币结算,以此防范因汇率变动引起的外汇风险。

(二)选择合适的外汇交易品种

1.远期外汇买卖

它是指外汇买卖的双方根据外汇买卖合同约定的日期,按约定的汇率进行交割,它是国际贸易中最传统的以固定进出口成本来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通过进行远期外汇买卖,进出口企业可以事先将某一项目的外汇成本固定下来,一方面便于成本核算,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达到外汇保值的目的。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防范汇率波动风险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它也有较明显的缺点。企业采用这种交易方式时要求在签订外汇买卖合同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外汇的金额、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其合同一旦签订,就需按时按量进行交割,这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基本特点。

2.掉期外汇买卖,分货币掉期和利率掉期

货币掉期是在某一个日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即期,同时又买回甲货币、卖出乙货币远期。实际上是即期货币和远期货币进行对调。此项业务的好处一是可以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进行远期外汇买卖后,因故需要提前交割,或者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期交割,需要延期时,都可以通过续做外汇掉期买卖对原交易的交割时间进行调整。二是既有进口也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掉期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比如企业有一笔1个月后的美元收汇和3个月后的付汇,企业可以选择相对应的掉期业务来规避汇率风险,进口商也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进行套期保值。

3.外汇期权交易

即在金融市场上以相对固定的代价获得在一定期限内以约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额的某种外汇的权利,一般分为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前者有按合同约定的汇率行使购买某外汇的权力,后者则有按合同约定的汇率出售某外汇的权利。在合同有效期内,期权所有者既可以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行使买或卖的权力,也可以放弃买卖的权力。

(三)分析和预测外汇汇率变动趋势,重视外汇的操作

外汇的正确操作也是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那些进出口额较大的企业。面对国际外汇市场的风云变换,如不采取应对措施,自己手中的外汇可能就会贬值,给企业带来损失。当然,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外汇市场的波动、发挥外汇汇率这把双刃剑好的一面,就可以取得丰硕的利得。

例如:2004年8月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为9.9521:1,某公司在此时购入了100万欧元,用于日后信用证到期付汇,之后由于汇率变动,节约了采购成本14.89万元。再如,2005年7月22日人民币升值前办理进口押汇1369万美元,至到期日则可多取得汇兑收益220多万元。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如能将满足进口付汇需要之外的外汇收入以现时汇率结汇,就能防止因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汇兑损失。

(四)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外汇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 篇7

一、相关概念

(一)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 (Foreign Exchange Risks) , 即汇率风险 (Exchange R isk s) 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 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对具有外币资产与负债的企业来讲, 外汇风险可能有两个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按照外汇交易发生的时间, 经济主体所面临的外汇风险可分为三类即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1]

(二) 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 (trade financing) , 是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境外贸易融资业务, 是指在办理进口开证业务时, 利用国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资额度和融资条件, 延长信用证项下付款期限的融资方式。

二、我国贸易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现状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在企业中凸显出来。在国家实行管理浮动值的背景下,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次次跌破底线, 这对于外贸企业出口而言, 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能否合理的规避外汇风险, 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状况而言, 有效的防范外汇风险仍然任重而道远, 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企业自身防范意识淡薄

外汇风险管理活动在国际领先企业中早已开始进行, 早在1993年, 对前500强企业且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 对外汇风险管理比较重视的企业就占85%以上, 它们并对风险采取了某些措施。而在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前, 我国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 这种优异的环境给绝大多数的企业一个错觉, 使它们无法对风险管理提起重视, 甚至有些企业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没有加强创新, 仍然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 并且还觉得很好, 没有一点风险意识, 长期这样, 促使它们形成一些错误的想法, 如外汇风险基本由国家来承担等。而当国家采取管理浮动汇率制后, 人民币在外国货币的冲击下, 不断的呈现出升值的趋势, 特别是近两年, 更是呈现持续快速升值趋势, 这对于外贸出口企业而言, 无疑是当头一棒。安逸的汇率零风险环节没了, 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外汇损失转嫁到出口企业自身头上。[2]

(二) 相关体制的制约

首先贸易融资渠道有限, 且手续繁琐。就目前我国比较盛行的贸易融资渠道, 包括出口押汇, 打包放款, 保理, 福费廷等, 申请执行起来, 手续繁琐, 条件多, 很多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法通过融资银行或大金融机构的审核。而且, 在我国参与外汇市场的主体并不是很多, 仅有的几家还都是国有银行, 这样垄断了外汇市场。到目前止, 按照交易双方意愿来完成外汇交易, 在我国还是比较困难的。其次, 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有限。

三、贸易融资方式及其运用

在中长期的国际支付活动中, 利用适当形式的国际信贷, 不仅可以使企业加速资金的周转,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外汇风险。目前, 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的贸易融资方法有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信贷、福费廷和保付代理等。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深化, 这些贸易融资方式将更加完善, 交易也更加活跃, 对外汇风险的规避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一) 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银行在信用证、跟单托收和出口保理项下的购买相关单据给以出口商融资的方便。在信用证项下, 出口押汇的具体做法是出口商在货物发运后, 将单据交给银行, 银行在审核单证相符, 单单相符等之后, 向出口商付款。之后, 议付行再向开证行寄单收款, 收回垫付的资金。在跟单托收项下, 出口押汇的具体做法是, 委托人将托收申请书连同有关单据一起交给托收行要求收取货款, 托收行经过审单, 若认为单据合格且付款人信用可靠, 即以单据为抵押买下委托人的汇票, 按照汇票的票面价值扣除垫付日当天与付款日之间的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委托人。出口押汇实际上市出口商提前收汇, 并避免了汇率风险的一种方法。出口商到银行押汇, 实际上就等于把外汇转嫁给了银行。[3]

(二) 打包放款

打包放款 (PACKING FINANCE) :又称信用证抵押贷款, 是指出口商收到境外开来的信用证, 出口商在采购这笔信用证有关的出口商品或生产出口商品时, 资金出现短缺, 用该笔信用证作为抵押, 向银行申请本、外币流动资金贷款, 用于出口货物进行加工、包装及运输过程出现的资金缺口。由于打包放款期限短、周转快、使用率也高、可以帮助出口商解决信用证项下出口资金不足的困难, 也就是说, 银行为出口商提供了短期融资的便利。从出口商的角度来说, 打包放款等于出口商把货款提前借出来, 收汇风险也缩短了。

(三) 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 增强国际竞争力, 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 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 (或其银行) 提供利率较低2的0贷13款年, 以第解6决本期国中出旬口商刊资金周转的有困难, 或满足国外时进口商代对 (本总国第出5口1商9支期付) 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出口信T贷i名m称e的s由来就是因为这种贷款由出口方提供, 并且以推动出口为目的。[4]由出口商所在地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贷款称为卖方信贷。由出口商所在地银行对外国进口商或进口地银行提供的贷款, 称为买房信贷。

1. 出口商利用卖方信贷规避外汇风险。

一般做法是:出口方银行以优惠利率向本国出口商商提供中长期贷款, 再由出口商以分期付款或者赊销方式, 将成套设备卖给进口商, 然后由买房分期偿还货款, 出口商在得到出口货款以后, 若预测将来利率变动对自己不利, 便按当时利率降外汇贷款卖出, 换成本币以补充企业流动字资金, 加速资金周转。该项贷款用进口商陆续支付的外汇货款偿还。这样, 出口商的外币负债为其外汇资产所扎平, 消除了外汇风险。这样, 即使得到出口信贷后, 市场汇率不波动, 出口商仍无外汇风险。甚至所借外汇贷款的利息支出也可用提前兑换的本币在国内的投资收益加以弥补。

2. 利用买方信贷规避外汇风险。

买方信贷包括出口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 用以购买货款国设备的贷款。其一般做法是:进口商银行与出口商银行签订现汇成交的贸易合同, 并与出口方银行签订贷款合同, 进口商先支付15%左右的现汇订金, 其余货款由进口商已借到资金按现汇付款条件支付给出口商。然后, 进口商按贷款协议分期偿还出口方银行贷款并支付利息。买方信贷不仅使出口商可以较快的得到货款和减少外汇风险, 而且买方信贷中各种费用不计入货价在贷款协议中分别列明, 便于买方与出口方讨价还价。[5]

(四) 福费廷

福费廷 (Forfaiting) 又称包买票据, 是指延期付款的大宗贸易交易中, 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 并按不同的定期利息计息的, 通常由进口商所在银行开具远期信用证 (开证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 向受益人开立的具有一定金额, 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 在指定的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是独立文件, 不依附于贸易合同) , 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商所在银行或大金融公司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福费廷业务实际上转嫁了两笔风险:1.口商把远期汇票卖给银行, 立即得到了现汇, 消除了时间风险, 且以现汇兑换本溪, 也消除了价值风险, 从而把外汇风险转嫁了银行或大金融公司;2.福费廷是一种票据卖断行为, 出口商商把到期进口商不付款的风险也转嫁给了银行, 这也是福费廷业务与其他贴现业务的最大区别。[6]

(五) 保付代理

保理全称为保付代理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 又称承购应收账款、托收保付, 是指保理商承担进口商的信用风险, 进口国的政治风险以及转移风险的出口融资业务。

国际保付代理业务可分为国际单保理和双保理业务。国际保理业务给进出口方都带来了不少好处。 (1) 对于出口商来说, 由于提供了承兑交单、赊销这样的优惠付款条件, 极有利于出口成交, 使企业增加出口营业额; (2) 在收汇过程中, 由于保理合同大多是一种无追索权的合同, 一旦进出口拒付, 保理公司有责任自己承担这笔坏账; (3) 出口商还可以从保理商那里获得部分或全部的资金融通, 提前收到货款, 缩短收汇时间, 避免外汇风险。对进口商而言, 能以承兑交单和赊账方式与出口商达成协议, 使进口商可以收到货物甚至将货物出售的一定期限再付款, 不必动用自有资金从事经营活动, 也无需像开立信用证那样垫付保证金或办理担保及抵押等复杂手续, 降低了进口成本, 加快了资金周转, 减少了中间环节, 迅速适应多变的国际市场要求, 节省结算费用和购货时间。[7]

四、各种方法的比较

(一) 出口押汇与打包放款

1. 两者者相同的是银行一般贷款的额度为70%~80%, 银行收到国外货款后扣除贷款利息, 将余款打入出口方账上。

如果国外不付款, 贷款银行有向受款企业追索的权利。打包放款对出口商外汇风险的抵补与出口押汇类似, 受限期缩小, 外汇风险敞口缩小。

2. 两者不同的是打包贷款的贷款时间长些, 因为信用证未执行Finance就可交银行贷款。

押汇贷款时间短一些, 信用证执行交单后再贷款。与出口押汇相比, 打包放款是在备货时就由银行提供贷款, 而出口押汇不是在货物发运之前, 而是在货物发运之后并备齐单证后, 由银行提供资金融通, 时间也较长。[8]

(二) 福费廷与保付代理

福费廷业务处理的是经过承兑的远期汇票, 而保理处理的是应收账款。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叙做福费廷的信用证交易, 多为180天以上的远期交易, 有的收款甚至长达5年, 10年, 而国际保理业务是基于O/A、D/A等付款方式两者在使用结算方式也有所差别。[9]从根本上来说, 福费廷业务的实质就是无追索权地买入已经承兑的远期票据, 并非应收账款。两者的区别除了处理应收账款和承兑的票据这一实质性不同外, 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追索权这一问题上, 福费廷在买断票据后, 只要不存在商业的欺诈行为。

即将风险全部转移, 视为无追索权;在保理业务中, 保理商的无追索权只针对核准的应收账款部分, 而出口保理商提供的融资则是有追索权的, 因为可能存在进口保理商担保付款后出现争议, 则担保付款可以追回这一情况。

2. 融资期限不同。

福费廷方式可做短期、中期和长期, 适合成套设备、机械工程等大型项目交易的结算, 其金额大、付款期限长。保理方式只能做短期, 适合批量大、金额小、期限短的贸易结算, 国际保理商一般不提供超过180天的中长期保证和融资服务而一般福费廷的融资期限是3~7年。[10]

3. 福费廷是全额贴现, 保理为部分贴现。

福费廷贴现的是汇票或本票, 而保理是对发票或应收账款的融资。

4. 福费廷是银行风险, 保理是商业风险。

担保需求不同。福费廷风险较大, 必须由进口国的大银行为进口商作担保, 而保理控制风险手段是资信调查及赊销额度。[11]

对出口商来讲, 做福费廷收款的保证更大。但要根据客户的贸易方式和竞价能力和市场环境来定, 如果是卖方市场, 出口商能够要求进口商开立信用证, 肯定对出口商有利。如果是买方市场, 进口商不愿开信用证, 采用D/A或O/A的方式, 出口商只能做保理。目前我国保理市场潜力较大, 与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12]

五、企业在选择贸易融资时因注意的事项

近十几年来, 贸易融资为企业进出口提高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然而, 各种贸易融资都有其规定的条件和潜在的局限性, 贸易企业在选择不同的贸易融资方式时, 要认真的查询有关该融资方式的条件, 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例如, 在选择打包贷款的时候, 出口打包的期限通常为3~6个月, 银行提供打包贷款时, 不是一次性支付等, 又如跟单托收单据办理出口押汇时, 押汇的金额一般不超过发票金额的80%。[13]其次, 不同的贸易融资方式使用的企业有所不同, 例如, 国际保理业务通常使用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额交易, 对连续发货或季节性较强的消费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供应商多分期分批出口, 收款期限一般在90~120天, 可实用国际保理业务, 又如福费廷业务多限于中长期的资本商品融资, 期限一般为18个月以上, 最长的可达10年, 一般以5年为多。这些因素, 多是进出口企业在选择应用贸易融资方式规避外汇风险时所必须考虑的。

摘要:民币的持续升值, 外汇风险复杂变化, 带给我国外贸企业越来越多的挑战, 获得贸易融资已成为各外贸企业一项重要的课题。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信贷、福费廷和保付代理等作为贸易融资重要方式, 为我国贸易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 篇8

关键词:外汇风险,外贸企业,收益,国际贸易

1 外汇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

1.1 外汇风险概念

外汇风险是指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当中, 一个经济主体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 (或债权) 与负债 (或债务) 、经营活动中的外汇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以外币计价的现金流的现值, 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引起其价值涨跌的不确定性。

1.2 外汇风险构成要素

本币、外币和时间是构成外汇风险的三个要素, 三者缺一不可。企业从国外进口或对外投资时, 需要用本币向银行购买外汇进而支付外汇;向国外出口或引进外资的时候, 则需要接受外汇, 然后通过银行结汇换成本币, 才能核算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本币和外币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基础要素, 没有外币和本币的兑换关系, 也就没有外汇风险的存在。由于国际贸易信贷的发展及外汇结算方式的特点, 外汇收支结算需要一段时间, 即使是即期交易, 也有两天的时间间隔, 而这段时间里汇率完全可能发生变化, 造成汇率风险损失。时间越长, 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大, 外汇风险就较大;反之, 时间越短, 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小, 外汇风险相对就较小。

1.3 外汇风险分类

根据外汇风险的识别和度量, 我们可以将外汇风险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 交易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或持有的货币性资产负债, 因未预期的汇率波动而引起亏损的风险; (2) 会计风险是指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 为适应报告时需要, 在对会计报表以母国货币进行折算的过程中, 由于报告日和会计报表各项目发生日的汇率存在差异, 必然会出现折算损益, 即表现为会计风险; (3)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预测之外的汇率波动, 使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经济风险大小取决于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等各个企业经营环节的影响程度; (4) 储备风险是指外汇作为储备资产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价值下跌或上升的可能性。大到一国, 小到个人只要持有外汇资产就会面临着储备风险,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完全可能因为汇率的变动而遭受损失, 同样, 汇率的变动也会使企业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

2 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则

2.1 全面考虑原则

全面考虑原则是指由于外贸企业同时从事的多重经营活动可能都涉及外汇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属于不同的种类, 对企业的影响有大有小, 影响方式也各有千秋, 因此企业要综合考虑各类外汇风险, 避免在经营活动中顾此失彼, 造成重大的损失。

2.2 风险最小化原则

在银行与企业经营中, 没有风险是几乎不可能的, 问题是应如何实现风险最小化。因此企业和银行尽可能采用远期汇率、期货期权、抵补套利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减少外汇敞口风险的头寸。

2.3 收益最大化原则

收益最大化原则要求外贸企业或是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精确核算, 在确保实现风险管理预期目标的前提下, 支出最少的成本, 追求最大的收益。外汇风险管理的本质是风险的转移或分摊, 采用远期外汇交易、期货等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都可能支付一定的成本, 以此为代价来固定未来的收益或支出。但是同一风险可能有不同的转移或者分摊方式, 在这些方式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就需要满足收益最大化原则的要求。

2.4 管理多样化原则

管理多样化原则要求涉外企业灵活多样地进行外汇风险管理。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特点、管理风格各不相同, 涉及的外币的波动性、外币净头寸、外币之间的相关性、外汇风险的大小都不一样, 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寻找最适合于自身风险状况和管理需要的外汇风险战术及具体的管理方法。实践中, 没有一种外汇风险管理方法能够完全消除外汇风险, 在选择风险管理办法时, 需要考虑企业发展战略、风险头寸的规模和结构、涉外业务的范围和性质、相关国家的外汇管理政策、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等约束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 外部约束因素会不断变化, 因此, 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也需要相应地更改。

3 规避企业外汇风险的措施

3.1 规避交易风险的措施

3.1.1 选好或搭配好计价货币

一种结算货币的选择, 与货币汇率走势关系密切, 在实际操作当中, 必须全面考虑, 灵活掌握, 真正选好有利币种。一般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措施:选择本币计价、选择自由兑换货币计价、选择有利的外币计价、选用“一篮子”货币、软硬货币搭配。

3.1.2 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出口企业提前到银行押汇, 银行在审核之后, 把与该货款等额的外汇押给出口企业, 实际上就是把外汇风险全部转嫁给银行的一种方法。出口企业到银行押汇就不必担心国外企业什么时候付汇, 甚至是不是会付汇。并且利用这个方法, 出口企业还可以通过取得这笔押汇, 在预测汇率会下跌的情况下, 及时把它换成其他币值更加稳定或是预测汇率会上升的货币。出口押汇给出口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主动权, 对于防范汇率风险很有作用。

3.1.3 贴现法

贴现法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使用汇款结算的方式下, 出口企业收到国外远期进口承兑汇票之后, 可以向外汇银行贴现, 从而防范汇率风险的变动。虽然企业在进行贴现的时候, 必须要为此支付一定的贴现利息, 但是票据贴现之后, 出口企业可以立即获得现金。企业可以因此获得存款利息收入, 并且减轻货款利息支出。

3.1.4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指在换货的基础上, 把同等价值的进口和出口直接联系起采, 构成一笔商品互换的交易。狭义的易货贸易是指买卖双方各以一种等价值的货物进行交换, 同时成交, 同时付货, 不用支付货币。广义的易货贸易是指双方交换的货物都通过货款支付清算, 双方都存在购买对方同值货物的义务。易货贸易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同为一种货币, 因此可以避免外汇风险。

3.1.5 损益分摊

损益分摊法是指在交易结算的时候, 根据汇率波动的情况, 直接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合同中的价款总额作相应的调整, 实质是交易双方共同承担风险。损益分摊法可以将计价结算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在进出口商之间分摊, 从而达到降低一方风险的目的。

3.1.6 汇率风险保险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 进出口商还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 从而将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 投保者按照投保额的一定比例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 保险公司对投保货币的汇率变动幅度进行规定。如果汇率波动在规定的幅度以内, 保险公司负责对投保者的损失负责赔偿, 对于超过这个幅度的损失, 由企业自己承担。同时, 汇率变动超过规定幅度而产生的收益也归保险公司所得。

3.2 规避会计风险的措施

3.2.1 资金调整

资金调整是指通过调整母公司和子公司的预计现金流量的数量、币种来减少公司当地货币的会计风险。在预测到当地货币贬值时, 直接调整的方法有:以硬通货标价出口、以当地货币标价进口、投资于硬通货证券、以当地货币贷款替代硬通货借款。间接的调整方法包括:调整两个公司之间货物买卖的转移价格、提前支付股利和其他费用、提前或延后子公司之间的账户结汇。在预测到当地货币贬值的时候, 则进行相反的操作。

但是诸如转移价格、费用、股利调整等方法一旦确定就成为公司的一项政策, 就很难加以改变, 所以, 这种方法会对公司的成本和外汇风险管理产生巨大的潜在影响。

3.2.2 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涉及用一种货币的风险抵消同种货币的或是另一种相关货币的风险, 这样就使得企业在一种货币头寸上遭受的风险会被另一种头寸的风险所抵消, 也就是说两个货币头寸所产生的收益或是损失刚好相互抵消。它是关注整个货币风险组合的净收益或损失, 而不是任何两个币种的收益或损失。风险对冲方法比较适用于一些有多种外币头寸或在同一货币上拥有可以互相抵消的头寸的大型跨国公司。

3.2.3 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能够通过创造另一种货币的对冲资产或负债来减少企业的会计风险。这种方法能够使会计风险上的一切风险损失或收益都被远期合约上的相对收益和损失所抵消。但是远期合约的收益和损失都是真实的现金流量, 会计风险的损失和收益只是账面上的, 并不存在真实的现金流变动。

3.3 规避经济风险的措施

国际商贸International Trade

经济风险不仅仅会影响公司的短期盈利, 还会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所以对经济风险的规避需要一个长期的调整。短期的套期保值策略很难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于经济风险的规避,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策略。

3.3.1 营销管理

首先对于进口企业而言, 从货币疲软的国家进口能够明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从货币坚挺的国家进口, 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就会降低。出口企业则应该尽量向货币坚挺的国家出口, 尽量少向货币疲软的国家出口。其次, 如果本币贬值, 出口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国际市场相对价格优势, 企业能够通过提高本币价格保持外币价格不变, 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率。最后, 对于产品策略, 在本币贬值之后的一段时间是推出新产品的绝佳时期, 这时候可能利用价格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3.3.2 生产管理

在汇率变动剧烈的情况下, 企业应该用生产管理来应对外汇风险。在本币贬值的时候, 企业可以将生产基地转到货币疲软的国家, 从这些国家购买更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保持企业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对于没有分支机构在海外的企业, 在向货币贬值的国家出口时, 可能会面临从海外取得的原料和零部件不足以满足单位产品的获利能力的问题, 这时企业则应该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3.3.3 融资管理

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整和生产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 所以为了配合企业的生产调整和营销调整, 企业还应该调整自身的债务结构。一方面, 为能够创造出口利润的那部分公司资产筹措资金, 这就使得汇率变化造成的经营现金流和利润的增加或是减少可以由偿债支出的减少或增加来抵消, 这就降低了利润的波动性。

3.4 规避储备风险的措施

外汇储备风险管理, 是一国金融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储备货币汇率变动同样对其价值影响巨大, 如果储备货币发生货币危机, 则会给以这种货币作为国家储备资产的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失。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 质量管理, 重点在于选择最佳储备货币。基于对主要货币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币值稳定性以及我国的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三方面考虑, 可以得出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的选择应当以美元、欧元、日元以及英镑为主。

(2) 数量管理, 核心是测量出一定时期里一国应持有的最佳储备量。适度的外汇储备还对我国增强国际收支调节能力、购买促进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技术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3) 结构管理, 关键在于对有关储备货币进行有效的组合, 使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多种货币共同占据了世界货币的角色, 之前单一的储备货币结构管理变为多元化的管理,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重要性愈发增强。

(4) 投资管理, 主要设立专门化的经营与投资机构, 依法对外汇储备资产进行投资, 使其尽可能在保值的基础上增值。

参考文献

[1]胡盛梅.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浅谈外汇风险的规避方法 篇9

外汇风险又称为外汇市场风险, 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等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来说, 只要经营或融资中涉及到外币业务, 这种风险就会存在。

2 外汇风险的种类

外汇风险的种类主要可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和外汇管制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这三类风险最为常见, 三者的性质也不相同。交易风险是现时或即将发生的风险, 是会实时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风险, 经济风险是未来的风险, 而折算风险是账面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跨国交易的短期现金流量 (包括货币性资产和债务) 因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风险。交易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交易日发生的汇率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以应收款和应付账为例, 汇率的波动可能为企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即使企业不再有跨国的商业活动交易, 亦会受到汇率的影响。

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使会计报表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金额产生变动的风险。折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决算日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某些科目因汇率的变动而处于不稳定状态, 而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只能用本国货币计价。这样, 企业会计报表就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外币余额折算成以本币计价的余额, 特定的汇率变化将导致报表产生异常波动, 进而导致评价过大或过小。由于折算风险是发生在账面上的过往历史记录, 不影响企业的实际的现金流量, 因此很多企业不会专门规避这种风险, 只是在会计报告中对有关折算汇率和折算方法做出说明。

经济风险。是指汇率变动时对企业未来非契约性的现金流量的影响, 即汇率对企业将来的产销量、价格、成本等生产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企业未来的利润和市场价值。

外汇管制风险。外汇管制主要是指一国政府对外汇的收支、结算、买卖和使用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目的在于有效地使用外汇, 防止外汇投机, 限制资本流出流入, 改善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在严格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 一般采用固定的官方汇率。表面上看来,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汇率相对稳定,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国家在国内往往面对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国际上, 这些国家又经常被其它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指责操控汇率、贸易不平衡。为了舒缓这些来自国内外的经济和政治压力, 这些国家的政府倾向于采用各种行政手段, 如突然改变汇率, 甚至改变汇率机制等。企业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经营业务或投资时, 这种外汇管制给企业外汇带来的风险, 是远高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的。

3 外汇风险的规避方法

对于外汇风险规避, 企业首先要做到———识别风险。企业在对外交易中要了解究竟存在哪些外汇风险, 是交易风险、折算风险还是经济风险等。或者了解面临的外汇风险哪一种是主要的, 哪一种是次要的。其次要做到———衡量风险。即预测汇率走势, 对外汇风险程度进行测算, 外汇敞口额越大、时间越长、汇率波动越大, 风险越大。最后要做到——驾驭风险。即在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控制外汇风险, 避免产生较大损失。

对于交易风险的规避。企业首先应该进行合约套期保值。主要方法有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期权市场套期保值、期货合同套期保值等。不同的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而且不同的金融工具的使用具有不同的利弊, 例如, 货币远期能够对时间和金额提供一个精确的保值, 但是也存在着买卖汇差大和违约风险大的可能性;汇率期权能够确保不利货币的变动, 但是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等。在考虑这些套期保值的方法的选择上也需要慎重, 不仅要考虑控制不利的风险因素, 也要尽量保持有利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利润。其次, 企业还可以通过采取一些特殊的经营政策而使交易风险得以部分规避, 并且这样做的成本小于套期保值法。比如说风险转移,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以本币结算或出口合同使用硬币计值、进口合同用软币结算。

对于折算风险的规避。目前国际上流行有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资产负债表保值, 这种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重新安排会计受损额, 即使企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外币风险资产与外币风险负债相等。二是风险处理保值。是指可以部分或全面地抵补汇率变动风险的各种交易和行为。任何保值交易和行为一般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或代价。因而, 保值实质意味着以现时已知的成本来置换未来的风险。

市场保值。远期市场保值是指如果预期汇率将发生变动, 根据外币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货币种类、数额和日期, 通过远期合同买卖或进行借贷款活动, 用同等金额的同一货币实现在同一时点上的反向流动, 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

调整货币资产负债。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分析与预测, 认为某一国货币将贬值, 则可尽量减少这种货币的资产, 同时扩大这种货币的负债, 这是由于币值下降有利于净借方而不利于净贷方;反之, 如果认为某一国货币将升值, 则可尽量扩大这种货币资产, 同时减少这种货币的负债, 因为币值提高有利于净贷方而不利于净借方。

提前或延迟收付法。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和债权债务直接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下, 实施提前或延迟收付法可直接改变企业的风险地位。提前收回或延迟付出贬值货币账款, 延迟收回或提前付出升值货币账款。对于提前收回的贬值货币, 应迅速兑换为升值货币。与应收应付账款相联系的是在产品销售中尽量缩短订货至交货的日期, 并争取用比较坚挺的货币计价。同时, 提前订购货物, 使用比较疲软的货币计价。

对于经济风险的规避。经济风险的构成因素非常复杂, 其范围涉及到财务、市场和生产各个部门。因此, 经济风险相对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而言不能被准确识别, 这样就没有可供使用的十分具体的市场工具, 对其管理就只能采取一种方向性的、策略性的手段。一般来说, 对跨国公司的经济风险往往通过消除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 利用新的经营机会来进行。

对于外汇管制风险的规避。采用操作性策略来规避外汇管制风险。跨国公司应根据对子公司所在国货币的汇率预期来采取行动, 即在所在国货币为预期升值的货币时, 增加货币资产, 减少货币负债;在所在国货币为预期贬值的货币时, 减少货币资产, 增加货币负债。也可以调整企业的现金流量。但在管理风险的同时也存着管理成本, 主要是利润与利息收入下降、货币利息成本 (机会成本) 上升和对企业形象有负面影响等, 例如出口以所在国货币计价, 销售价格就会低些;进口以所在国货币计价, 购入价格就会高些;延迟收回应收款、提前支付应付款将会损失利息收入;收紧所在国货币信用将会减少销售量导致利润损失;增加所在国货币借款, 货币利息成本通常会高些;延迟支付应付款, 有损于企业信用等等。因而企业需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确地选择使用, 以有效地管理外币持有风险。

结束语:市场有各种各样的衍生工具来管理不同性质外汇风险, 企业必需就其本身情况做出最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对于一些受外汇管制的国家中的企业, 由于国家对外汇的干预, 企业的汇率问题在一定程度受该国对干预外汇政策的保护, 比如说外汇汇率的浮动比其它自由市场少, 这亦会减低企业管理层对货币风险的敏感程度。找到一个适应自身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方式, 是企业降低外汇风险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韩东平.财务管理学 (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J].2007年.

[2]赵惠芳.企业会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J].2007年.

[3]信玉红.国际金融学.中国经济出版社[J].2007年.

[4]胡阳.人民币升值形势下在华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控制[J].亚太经济, 2006年.

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 篇10

所谓障碍期权是指在其生效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的期权。其目的是把投资者的收益或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一种类型的障碍期权为封顶期权, 分为封顶看涨期权和封顶看跌期权。封顶看涨期权是在指数收盘价超过一特定价格时就自动执行的一种期权, 而封顶看跌期权是在指数收盘价跌到一特定价格时就自动执行的一种期权。另一种类型的障碍期权是敲出或敲入期权。敲出期权是指当标的资产价格达到一特定价格时就自动作废的期权, 又可分为下降敲出期权和上升敲出期权。下降敲出期权也叫敲出看涨期权, 给定的价格一般低于执行价格。而上升敲出期权也叫敲出看跌期权, 其障碍一般高于执行价格。同样, 所谓敲入期权是指当资产价格达到某特定障碍时该期权才有效的期权, 它又可分为下降敲入期权和上升敲入期权。下降敲入期权或敲入看涨期权, 其障碍一般比执行价格小, 而上升敲入期权或敲入看跌期权, 其障碍一般比执行价格大。自二十世纪60年代末, 市场上出现障碍期权交易后, 据统计, 1992年以来, 障碍期权的规模以每年两倍的速度增加, 到目前为止, 障碍期权的种类已超过数十种。障碍期权比普通欧式期权价格便宜, 因此受到市场的青睐, 被广泛地用来进行风险管理, 所以, 对障碍期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2. 障碍期权的二项式定价

2.1 鞅测度

如果把期权的投资看成一场赌博。若在初始时刻具有赌资U0, 经过一次赌博, 赌资将变为Ut。由于赌博有输赢, 因此UT是一个随机变量。假如他的期望值E (Ut) 等于初始赌资U0, U0=E (Ut) 那么就可以认为赌博是公平的。一般来说, 若赌徒在第N次赌博时有赌资Un, 如果下一次赌资为Un+1, 在以给前N次赌博所有可能信息的条件下, Un+1的条件数学期望恰好等于原有赌资Un, 即

在数学上, 公平赌博通常用一个多意的英语名词“martingale”来表示。这个词的另一个含义表示一种马具———“鞅”。因此人们把适合条件的赌资 (Un:0≤n≤N) , 它作为一个离散的随机过程称为鞅。在风险中性测度的Q意义下, 对于原生资产S的贴现价格它作为一个离散的随机过程适合等式:因此原生资产的贴现价格过程是鞅, 人们把风险中性测度Q称为与测度P等价的鞅测度。

2.2 二项式模型

2.2.1 二项式模型的假设

(1) “上升”和“下降”的幅度u, d都是已知的, 在多期二项式模型中, 这2个幅度都是常量。

(2) u和d依赖于股票价格的实际波动率, 而不是增长率。

(3) 进行对冲时, 即使对冲比率要不断进行调整, 也假设不发生任何交易费用。

假设资本市场是完全的, 不存在套利机会。在此资本市场上, 只存在有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2种可交易资产。无风险资产以连续复利r>0 (常数) 计算利息。

设风险资产价格{St;t≥0}满足二项分布, Bt是无风险资产, Bt= (1+r) ', St*=St/Bt。二项式模型是以q, u, d和S04个参数为特征的, 其中, 0

根据上述假设, 可给出以下标记:St=S (t) 为标的资产价格;T为期权到期日;X为执行价格;k为障碍价格 (既定的) ;V t为期权的价值。则时间t时的证券价格为

其中, Nt为在t步中上升的次数, t=0, 1, 2, …, T。因此, 由前述可知, 每一个时期存在2种可能性:或由因素促使其价格上升;或由因素导致其价格下降。

2.2.2 定义鞅测度

在鞅测度Q下, 风险资产的贴现价格过程是鞅。可以获得鞅概率为

其中, q是任何时间t给定信息时, 下一次运动为上升运动的条件概率。

由于q<1, 存在鞅测度=u>1+r>d。由此可得, St的概率分布在鞅测度下是由下式给出的。

2.3 上升敲出期权的二项式定价公式

2.3.1 上升敲出期权在t=T时的边界条件是

2.3.2 终值条件求解

设i是S0uiT>K为使得≥k的最小整数。令Ei=是首次达到障碍价格的时间, E i取1, 2, …, T中的一个。如果证券价格永远达不到价格水平K, 那么Ei取无穷大。设n为[t, T]时期内价格“上升运动”的次数。知道条件概率Q{S t=S0uiT/Ei=t}与Q{ST-t=S0uj-iT/S0=K}相等, j

在鞅测度下有

当n= (T-t+j-i) /2为整数, 其中n是在最后T-t时期中的“上升运动”的次数, 以至价格从K运动到, 则

对于j

从上式看, 障碍期权只是标准期权的一部分, 说明了障碍期权的价格低于标准期权的价格。另一方面, 当障碍价格为无穷大时的障碍期权可以认为是标准的期权, 所以标准的欧式看涨期权的二项式公式, 可看作是上升敲出期权的二项式定价公式的一个特例。

3. 障碍期权在规避外汇风险中的应用

3.1 外汇基本理论

外汇就是一国家对外国货币的求偿权。汇率也可以说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这个价格由多种相关因素决定。汇率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即期和远期。交易即期和远期外汇的市场称为外汇市场或国际汇兑市场, 在交易中就是大家所知道的FOREX市场或FX市场。银行、公司、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经常会得到非本国货币, 这些外币要求在以后的某一天或一系列时间里兑换。当存在某种风险的时候, 进行套期保值是谨慎的做法。汇率的波汇动是汇率风险的根源, 这是所有外汇交易者都承受着的风险。对国际企业来讲, 无论是在资本的筹集和运用, 还是在资本撤回或利润回笼过程中, 都必然面临货币兑换问题, 汇率波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效益。对虽不进行国际投资但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公司来说, 汇率波动将影响公司表示成本币的资产和外币负债, 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使是对那些无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其资产负债全部以本币表示, 也同样存在外汇风险。因为汇率波动会影响企业的经济环境和公司相对竞争力, 从而对公司经营产生间接影响。由此可见, 外汇风险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又一新领域。

3.2 障碍期权对消除外汇风险的作用分析

实际上, 对于企业来说, 外债结构所带来的汇率风险是最显著的, 目前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因购买欧洲或日本的设备而背负上欧元或日元的债务, 并且这些债务大都属于长期债务。从目前来看, 由于日元和欧元的相对升值, 造成一些公司长期借款项下的欧元与日元债务按人民币调整时, 将增加数千万元到上亿元人民币的汇兑损失。按照会计准则, 如果设备已投入正常使用, 汇兑损益记入当期财务费用, 致使财务费用的陡然上升冲减了主营业务利润, 如果美元持续下跌, 欧元持续升值, 而企业又没有采取对冲措施弥补的话, 这些账面上的损失将在某个年度中变成现金流实际支出的真实损失, 对企业有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金融风险非常必要。国际上通常使用的主要汇率避险金融工具有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等。

由于对于一个国家的企业来说, 主要是防范收到的外国货币贬值致使企业受到损失。企业可以通过远期即期进行套期保值, 而相对于可以利用障碍期权对外汇风险, 企业的费用比较高。

为了能够清楚地理解障碍期权对于企业在外汇风险中的作用, 假设外汇的初始汇率S0=120;期权有效期T=3;汇率可能上升运动的因子u=1.25;可能下降的因子d=0.8;执行价格X=70;无风险利率r=0.05。求此期权在0时刻的价格。可算得出q= (1+r-d) / (u-d) =5/9;c=58.91。

对于上例, 在外汇价格为180处设置了一个障碍, 即当外汇汇率高于180美元时就敲出, 求此期权在0时刻的套利价格。由S0uiT>K≥0得最小整数i=2, 由 (3) 式计算得出c=26.35。所以可以看出障碍期权的价格低于标准期权的价格。从而会收到更多企业的欢迎。

结语

障碍期权是一种新型的期权, 随着金融改革的进行, 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应用于防范各种风险。本文只是提出利用障碍期权进行外汇保值的想法, 至于具体的实践的效果, 并没有得到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汇率改革进程的加快, 企业暴露出的汇率风险正逐渐加大。而障碍期权是一种受一定限制的特殊期权, 其目的正是减少投资者的风险, 本文将障碍期权定价应用于防治外汇风险。

关键词:障碍期权,鞅测度,期权定价公式

参考文献

[1]姜礼尚.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50-282.

[2]Xu L, Dixon M, Eales B A.Barrier option pricing:modeling with neural net s[J].Physica A, 2004, 344:289-293.

[3]Market M, Market R.Martingale met hods in financial modeling[M].Berlin:Springer, 1998.41-53.

[4]赵湘民, 魏刚.二项分布期权定价模型的一种推广[J].预测, 1999, (3) .

上一篇:公路工程的三项监理下一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