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教育

2024-06-19

当代世界教育(精选七篇)

当代世界教育 篇1

目前, 草药在世界各地的使用非常普遍, 并且基于文化习俗、传统药品的供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性质的不同而有着显著变化。近几十年来, 正如同在许多发达国家一样, 草药广泛应用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其流行性持续上升。西方、亚洲和土著人中草药的使用, 反映人们在这一地区的文化多样性。Joanne Barnes等描述了草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群中的使用情况, 以及其在一系列健康问题上应用流行性。重点阐述了草药和其他天然健康产品在这些国家的监管框架, 并考虑了未来可能的发展。

1 草药在澳大利亚的使用

补充辅助药物, 包括草药, 在澳大利亚非常受人们的欢迎。2004年, 南澳大利亚州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52%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曾使用至少一个非医学规定的辅助疗法, 超过57%的受访者报告曾使用了其保健医生知识外的补充疗法, 同时50%的人报告在同一天服用常规药物, 表明了传统常规与补充药物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已观察到这样的趋势, 在过去二十年中, 草药的使用率显著增加 (见表1) 。最近澳大利亚全国药物使用快照调查显示, 46.3%的参与者使用了补充药物, 这些人中又有87.4%的人同时使用常规药物和补充药物, 也表明了草药与常规药物交互作用的潜力。

澳大利亚的一项涉及2 500多名参与者的研究报道了最常用的草药, 如芦荟、大蒜、绿茶、洋甘菊、紫锥菊、姜等。澳大利亚人口组成具有文化多元性, 包含欧洲、东南亚和越来越多从非洲大陆来到南亚的移民, 文化的多样性反映了草药在澳大利亚使用的模式, 即植根于每个移民的传统和文化组成。西方、中国、阿育吠陀草药使用模式正是反映在这种混合中, 对中国传统医药强烈的需求包括许多中草药的使用, 这些药物是从传统到主流的过渡。在澳大利亚, 这包括挑战与发展西式证据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调查报告显示人们使用草药的原因复杂多样, 对传统西医疗法及从业者的失望、草药使用简单且易获得、对补充药物的期望、预防衰老和自主权等是人们选择草药的主要原由。一个对787名澳大利亚人开展的电话调查表明了类似的原因: (1) 对医疗结果的不满, 包括常规医学明显无法成功治疗许多疾病; (2) 医患关系紧张; (3) 出现一套新的价值观和信仰———“后现代哲学”, 调查发现人们青睐补充药物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健康相关的价值观和信仰, 包括相信自然的补救措施, 以及树立一个整体对健康消费和个人责任的信念。有趣的是, 这项调查的结果并没有表明医疗结果或医学遇到影响了人们使用草药的态度。这些报告的作者强调, 澳大利亚卫生政策有必要考虑兼顾价值和社区内的文化变革。

2 草药在澳大利亚原住民中的使用

澳大利亚原住民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其具有使用植物作为治疗的传统药物, 以治疗健康问题和进行文化仪式的悠久的传统。在澳大利亚, 人们越来越关注使用严格的科学研究结合理解口述历史和原住民使用的传统植物及草药来确定潜在的治疗药物。感兴趣的是, 许多土著居民使用传统药物主要是局部使用或系统性效应, 口服摄入相对较少, 有些是通过“熏”作为传统使用的一部分。研究这些传统药物发现, 这些土著居民使用的本地草药具有抗菌、抗炎和镇痛属性。然而, 相对较少的原住民使用的药物进入大众使用, 尽管这些本土植物在澳大利亚社区占有很重的地位, 最明显的是从茶树 (白千层属灌木) 和桉树 (桉树属) 派生的精油, 用于抗菌和呼吸道问题。

3 草药和其他天然健康产品在澳大利亚的监管

在澳大利亚, 大多数草药是非处方药物, 并受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监管。澳大利亚有两个层次的监管框架, 补充辅助药物通常被定为低风险或高风险药物。低药品风险归类为“登记”产品, 高风险则是“注册”产品。这两大类药品分别携带“L”或“R”标签, 且有资格列入澳大利亚注册治疗用品 (ARTG) 。有很多被归类为“免税”产品的草药不包括在ARTG内。澳大利亚有超过12 000种辅助药物制剂在ARTG登记, 其被称为“登记”产品, 约200种辅助药物为注册药物。多种因素决定了一种草药被归类于登记类、注册类还是免税类。登记类和注册类草药都由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监督管理售后调节活动, 包括不良反应的报告、制造商的审计、产品的实验室测试, 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辅助药物的广告是由“2005治疗用品广告守则”负责监管。许多行业内的协会 (澳大利亚自我药疗产业协会和澳大利亚补充医疗理事会) 通过实践自律守则也开展广告监管控制。法律规定治疗用品广告需公平、真实, 以促进药物的使用质量, 鼓励澳大利亚消费者对于需要专家意见的健康问题不要进行自我治疗。对于那些用于严重健康问题 (如艾滋病毒感染、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癌症) 的广告产品是禁止的, 特别是在需要合格的卫生专业人员确诊的时候。补充辅助药物的标签也被严格监管, 在澳大利亚草药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的具体要求。草药产品的标签信息产品需用英文, 指明产品的名称、适应症、推荐剂量、使用说明、所有的治疗活性成分、草药所使用的植物部分和剂量或干重等效剂量等, 还必须包括正常使用剂量在某些群体的禁忌, 例如怀孕或哺乳期女性。

4 草药在澳大利亚的使用安全性

随着草药在澳大利亚社区使用越来越频繁, 有很多安全问题和预防类似事件的重要机遇随之产生。消费者、临床医生和赞助商被鼓励报告所有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特别是草药。这些报道包括穿心莲引起的过敏反应、摄入黑升麻引起的肝损伤、中草药产品使用引起的肾病。澳大利亚消费者也经历了污染或变质草药带来的相关伤害, 通常是进口的草药产品。

5 澳大利亚草药使用的质量

澳大利亚国家药品政策的目的是改善和通过提供维护澳大利亚消费者的健康获得高品质的、安全的、公平和有效的药物, 维护一个负责任、可行的药品行业。一个重要方面是药品使用的质量框架, 确定三个主要的步骤来实现药物 (草药) 高质量使用, 主要集中于教育澳大利亚消费者适当、合适地使用草药: (1) 选择明智的管理; (2) 选择合适的药物; (3) 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一旦选择, 至关重要的是, 药物的使用方式是确保其不仅有效而且安全实现最佳的健康结果的关键。选择正确的剂量和剂量形式, 如合适的给药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治疗,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有害影响。

6 澳大利亚关于草药和其他天然健康产品的担忧

对于草药的不恰当广告的担忧及支持疗效的有限数据, 致使最近的一项关于补充药物法规颁布 (2015年完成)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澳大利亚一些消费者认为, 赞助商是为草药法规及更严格的评估要求利用基于风险的系统。2015监管审查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着力提高补充药物调控信息有关的透明度, 包括明确这些产品成分。重要的是, 审查小组推荐一个更全面的对登记类药品的售后监测计划, 包括草药产品,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现在正在考虑这些建议实施的可能性。

2015的法规并不是澳大利亚第一个关于补充药物和草药监管的法规, 2003年, 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做了一个重要的监管干预, 即暂停了Pan Pharmaceuticals Limited (澳大利亚一家公司) 持有的草药和补充药物生产执照, 因为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 致使1 200多种草药、补充药物、非处方药物被召回。主要的问题是在澳大利亚风险系统依赖质量和安全的间接证据, 但在用户付费监管框架下 (如TGA应用的) , 仅有有限的资源来系统筛选或审查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当一系列产品与过度的药理作用相关及批与批之间的问题被认定, 于是就被曝光了。撤销执照的决定备受争议, 也是法律挑战的主题。尽管如此, 这一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对监管体系的长期变化, 澳大利亚第一次关于补充药物和替代药物使用及监管的重大审计已启动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就澳大利亚社区补充药物使用质量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建议。简而言之, 专家委员会的结论是, 补充药物和草药既然是“药”, 那么在澳大利亚的国家药物政策下, 药品使用质量的现有框架应同样适用他们在社区的使用。这些建议包括了质量和安全性问题, 以及确定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必要的研究。这些建议支持和扩展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努力成果, 即呼吁补充药物的使用质量。

7 专家的评论

草药应用的快速增长和高度的流行性导致澳大利亚社区中关于其适当和合理使用的担忧。报道突显了澳大利亚监管系统对于草药面临的一些挑战。在衔接草药临床相关证据和合理使用间隙中, 面临着一些问题。关于草药和其他天然健康产品使用的最主要顾虑是其中一些质量较低, 特别是不受监管的天然产品、缺乏一般功效的产品、草药和常规药物具有潜在不良的相互作用漏报与使用天然健康产品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等。这依旧是未来的优先考虑的因素, 同时, 给予消息灵通的消费者提供严格的建议、公开披露信息和认真的临床监测仍然是在澳大利亚社区确保草药质量及安全使用的基本要素。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模拟卷(一)答案 篇2

(一)答案

课程名称: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 得分

适用专业:

考试学年:

考试学期: 考生年级:

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长度

分钟

出卷教师审核签字: 李贵希

教研主任审核签字:

一、单项选择题

1----5:BAAAA

6----10:BDBCB

11----15:BABCB

16----20:ABDCA

21----24:BCAD

二、填空题

1、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相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示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2、从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可以发现,比较学前教育具有区别于教育学科其他分支学科的特点,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点:即,跨学科性、开放性、可比性。

3、比较教育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__借鉴__,以促进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这是比较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理由。

4、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描述阶段、解释阶段、并置阶段、比较阶段。

5、德国的学前教育主要有四种形式:普通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班、_特殊幼儿园。

6、德国培养学前儿童教师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类:技术学院、大学、培训学院。7、1881年,法国通过《费里法案》,提出国民教育的三个原则是:免费、义务、世俗化。8、1990年,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通过了《学前教育构想》,强调幼儿期的重要性,指出要根据当代教育科学成果来改革学前教育体系,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使学前教育机构呈现多元化。

共 8 页

第 1 页

9、意大利最初的幼教机构称为幼儿收容所,第一所幼儿收容所是由阿波蒂1829年在克雷莫纳创办的。

10、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二是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教育就是对这二个目标持之以恒的追求。

11、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包括三要素:有准备的环境、教师、教具。

12、在瑞吉欧课程中,社区的参与有两种形式:幼儿学校的社区管理模式、公立学校中的咨询委员会。

13、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审议会公布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全国教育制度改革方案----《教育结构计划》,将3----6岁的幼儿教育第一次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

14、在德国,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教育事务的重要手段,从与各国比较的角度来看,这是德国教育管理体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方面。

15、在英国幼儿学校的教学组织中,最有特点的是所谓开放教学。

三、名词解释

1、区域研究____是指以国家或地理划分为单位,研究不同地域、国度的学前教育特点、现状,并加以比较。

2、问题研究____是指以问题为单位,着重研究同一性质的问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表现,以便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3、贝雷迪“比较四步法”____这是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提出的一种经典比较教育的方法。贝认为:比较研究有四个步骤或阶段,即: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

4、学前教育研究的比较法____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异同点,以揭示各国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5、英国“学前教育中心”____这是英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之一。学前教育中心为父母及儿童提供良好的设备,有些还成立妈妈娃娃班、游戏小组和其他一些非正式的托儿班。他们提供看护和养育的服务。

6、蒙台梭利“儿童之家”____1907年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在这里她将最初使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7、法国“流动车”____这是法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之一。对偏远地区的儿童,利用流动车,实行送教上门,服务到家。

共 8 页

第 2 页

8、感觉教育____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且最具特色的部分。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教具来完成。

9、档案支持____意大利瑞吉欧的课程方案具有独树一帜的特点之一。档案指的是对教育过程及师幼共同工作结果的系统记录。这些记录对教师把握儿童的发展轨迹以及总结、评价已完成的活动和制定下一步活动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10、法国“母育学校”____母育学校与其他国家的幼儿园相似,是法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主要形式,也称“幼儿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受教育部或地方当局管辖。

11、比较学前教育____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相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12、学前教育研究的“分析法”____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资料进行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分析,去除无关的现象和因素,从而达到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实质性认识的方法。

13、项目活动____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所谓项目活动,是指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大家感兴趣的某个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探讨,在共同的研究、探讨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

四、问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特征。

从比较学前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来看,它具有区别于教育学科其他分支学科的特点,其特征归纳为三点:(1)跨学科性

比较学前教育需要运用学前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一名比较研究者对各方面的知识越多,方法论素养越高,他的工作就越有成效。”(2)开放性

其开放性表现在:它研究的空间是开放的,不是仅仅研究某一国家或文化的学前教育,而是跨国界的、跨文化的,是研究若干国家和不同文化国家的教育;它研究的时间是开放的,不仅关注正在进行之中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也关注一定历史时段内的演变过程,也关注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的新动向和新课题。(3)可比性

比较学前教育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同一种性质的问题进行比较的,具有对等性。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1)不同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过程当代

共 8 页

第 3 页

(纵向研究)

(2)外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

(横向研究)

(3)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4)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变化及趋势 3、19世纪上半叶,德国各邦幼儿教育政策与其他国家的明显不同点是什么?

明显不同点:

(1)将幼教机构视为私人或团体的慈善设施而予以鼓励设立,并加强监督管理。

(2)在幼儿学校及托儿所中加强对贫民子女的宗教、道德教育,把这作为抵制当时革命运动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3)认为贫民幼教设施不应像英法的幼儿学校和托儿所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正规学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给予幼儿家庭式的照料和安排,开展室外游戏以保持身体健康。这些总的政策倾向是“控制但不援助”,与英法等国的“控制但援助”的政策形成了反差。

4、德国学前教育的四种主要形式有哪些?(1)普通幼儿园

(2)学校附设幼儿园

(3)学前班

(4)特殊幼儿园

5、联邦德国的四级教育行政体制包括哪些?

联邦利国的教育行政体制主要分为四级:联邦德国政府教育机构;各州教育部;地主行政公署及其所辖教育处;县市教育局或教育科。

6、英国主要的学前教育机构有哪些?(1)幼儿学校和幼儿班

幼儿学校是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由教育部门举办,招收2-5岁的儿童。幼儿班附设在小学里,招收3-4岁的儿童,进行1-2年的学前教育。

共 8 页

第 4 页(2)托儿所

(3)日托中心

(4)学前教育中心

学前教育中心为父母及儿童提供良好的设备,有些还成立妈妈娃娃班、游戏小组和其他一些非正式的托儿班。

(5)学前游戏小组

大多数学前游戏小组是由家长资助、装备和负责的。它为儿童提供游戏的伙伴、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为儿童家长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6)家庭保育

家庭也可以开办保育机构,这是英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

(7)联合托儿中心。

7、英国幼儿学校的课程形态包括哪些内容?

(1)幼儿学校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无不配合儿童的需求,并且提供完整的机会让儿童发展和学习。

(2)幼儿学校没有正式的教学大纲,儿童可以利用教师那里的多种材料开始学习简单的读写算和参加各种活动。

(3)在英国幼儿学校的教学组织中,最有特点的是所谓“开放教学”。开放教学提倡儿童的自由活动和探索,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8、在英国,家长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1)父母联系卡(2)父母屋(3)布告栏(4)参与家庭教育讲座(5)成立家长委员会(6)参与学校的工作(7)参加各种辅导班

此外,在教师的帮助下,居住在附近的几个家庭组成一个邻里互助小组,大家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克服教育孩子方面的困难。

9、法国幼儿教育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1)教育性:提供儿童有系统的教学经验,促进其心智发展,指导数的概念并做语文方面的基本练习。

(2)社会性:使儿童有参与团体活动与社会学习的机会,并为白天工作的职业

共 8 页

第 5 页 妇女提供照顾子女的适当环境。

(3)补偿性:对家庭教育环境不足的儿童提供补偿教育的机会。

10、法国幼儿教育有哪些原则?

(1)自原性:依父母意愿决定其子女是否入学。

(2)免费性:幼儿教育机构多数是公立的,否则,就接受社会福利基金的津贴。(3)教育性:幼儿教育师资必须具备小学教师资格,母育学校与幼儿班均属于教育系统的机构。

(4)非宗教性:幼儿教育机构不得实施宗教教育。

11、法国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哪些?

(1)母育学校(2)托儿所(3)幼儿班(4)温和过渡班(5)小小俱乐部(6)保育室(7)流动车(8)儿童假期中心和休息中心(9)微型托儿所

12、法国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有哪些?

(1)发展和谐的人格,促进幼儿情感的成熟和社会化。(2)促进身体的发展。

(3)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启发思维、想像力和好奇心,并拓宽其视野,养成初步的分辨和鉴赏能力。

13、1996年,俄联邦颁布《俄联邦教育法》后,俄罗斯教育和改革的新动向有哪些?

(1)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扩大教育的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2)鼓励多种形式办学。

(3)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经费资助体系。(4)采取措施,保障公民和学生的教育权利。(5)实行优惠政策,稳定教师队伍。(6)加强道德教育。(7)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

14、俄联邦学前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

共 8 页

第 6 页(1)游戏活动(2)自由活动(3)教学活动(4)特殊活动(5)交往活动

15、俄联邦对学前儿童家庭指导的明显特点是什么?(1)重视发挥祖辈家长的作用(2)考虑幼儿家长的兴趣和需要(3)有机地结合儿童发展的情况

16、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包括哪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1)日常生活练习(2)感觉教育(3)语言教育(4)数学教育(5)文化科学教育

17、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要素?(1)有准备的环境(2)教师(3)教具

18、瑞吉欧的课程方案具有哪些特点?

(1)弹性计划(2)合作教学(3)档案支持(4)小组工作(5)深入研究(6)图像语言

19、欧洲五国在学前师资培养方面的共同点有哪些?

(1)各国学前教师培训的课程主要是在低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课,在高年级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课。

(2)各国在重视向学生传递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安排教育实习。

(3)各国还重视教师的在职学习和提高。各国各有其举措。

五、论述题

1、试论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并谈谈对我们的启示? 法国学前教育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为儿童设计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使儿童在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基础上,能认识、尊重、接受外国同伴的文化。

(2)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与人、物相互作用,增长知识,增强认知技能,发展交际能力。

(3)深入研究儿童的计算机教育问题。更好地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挖掘儿童的潜力,为今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4)广泛开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家长的教育目的、教育期望、教育态度、教育行为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促进儿童的成长。

(5)重视研究残缺儿童的教育问题。注意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残缺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启示:结合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去发挥。最好结合上面的几个方向分别作一下发挥。如:我们国家在发展学前教育时,就应注意为儿童创设丰富的环境,共 8 页

第 7 页 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又如:为了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也为了教育的公平,我们就应大力研究家园教育一致性的问题;又如,我们国家应充分关注特殊教育,促进残缺儿童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等。切记,同学们发挥时,一定要能展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2、论述德国幼儿教育课程的新思路。

德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幼儿教育的改革也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或课程大纲。目前的课程特点或思路如下:

(1)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加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并进一步挖掘其个性特征。孩子应该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一种家庭式的补充式的设施,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与快乐的气氛。

(2)混合编组而不是按年龄分组。通过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孩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3)加强幼儿的积极性和生活经验。强调在游戏和运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课程设计的重心是创设幼儿生活体验的活动空间和环境。

(4)强调保育员是孩子的伙伴。保育员应特别有耐心,鼓励儿童的自主活动和学习,强调家长的参与。

(5)课程应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即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锻炼其尝试的能力。

3、试论法国的《幼儿学校教学大纲》中反映的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精神,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1)开放的大课程观(2)丰富的经验性课程(3)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4)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观(5)结构化学习

认识部分自己发挥,也就是简要地评论一下,这些精神的好或不好之处。

共 8 页

当代世界死刑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废除死刑;限制死刑;死刑改革

当前,有一组数据显示,世界上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有96个;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就是说虽然在法律当中还保留死刑,但在近10年却没有执行过死刑,有34个国家;只对特定的罪犯,比如说战争犯适用死刑的国家,有9个;剩下保留并执行死刑的国家,有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58个国家。所以,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得知无论是法律上废除还是事实上废除,废除死刑的国家占了大多数,特别是欧洲大陆,整个欧洲大陆,除了白俄罗斯,白俄罗斯曾在2010年的时候对两名恐怖分子执行了死刑,其他国家都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除了死刑。特别是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有的18世纪就废除了死刑,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就是,死刑太残忍、太不人道,是对生命权的极不尊重,所以在一个文明社会、一个文明欧洲就不应当有这样的执行方式存在。就算是一个外国人杀了一个自己国家的人,这个外国人如果是判死刑的话,也会在这些国家引起强烈的抗议。

那这个价值观反映在政治运作上,就形成了一种欧洲价值。首先欧洲这些国家只要想加入欧洲的组织,无论是欧州委员会还是欧盟,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必须要废除死刑,所以,死刑在欧洲就成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经贸、外交来往的绊脚石,所以,欧洲的这些国家为了能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都相继废除了死刑。不仅如此,欧洲的这些组织还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不断向欧洲以外的死刑保留国去施加一些压力。希望从“一个没有死刑的大洲”变为“一个没有死刑的世界”。像欧盟就曾经公开表示:“欧盟所坚持的一项政策观点就是要全世界逐渐废止死刑,为此,欧盟将会在与第三国的对话中提出死刑的问题。”所以,在死刑这个领域,很多国家在与欧洲各国的外交活动中面临着巨大的外交压力,比如说“死刑犯不引渡“的原则。这个原则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与欧洲这些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因为我们知道,国家之间签署引渡条约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国家法律对同一种犯罪行为规定的刑罚相近才可引渡。欧洲大多数国家早就取消了死刑,而我们却有死刑,所以,这就意味着,这些犯罪分子只要能跑到这些国家,因为没有引渡条约,那就可能会因为无法引渡而逃过我们国内的法律制裁。在这一方面,我们建国以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比如赖昌星的案子。为什么赖昌星逃到加拿大12年,没有被引渡回国,最后他是以非法难民的身份被遣返回来的,这当中除了法制、文化的差异以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加拿大没有死刑,按照他们国家的法律,他们是不和有死刑的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所以他们就没有这个义务给我们引渡回来,而赖昌星最后能被成功的遣返回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承诺了不判处他死刑的。所以,我们国家的死刑政策,特别是大量的经济犯罪仍然存在死刑,这对于我无论是们签订双边引渡条约也好,还是要求有关国家及时的遣返犯罪嫌疑人回国,都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所以,我们为了缉拿外逃的罪犯,06年,我们国家与西班牙签订的引渡条约、07年与法国、葡萄牙、10年与意大利签订的引渡条约,都包括了“死刑犯不引渡”条款,这也是我们国家对这一趋势趋同的一个重大的表现。

从亚洲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是保留而且执行死刑的,但是从近几年的执行情况来看呢,总体上也是朝着废除死刑、暂停执行死刑或者是限制死刑的这个趋势来发展的。例如韩国,截至到2011年,已连续14年没有执行过死刑,按照国际上“连续10年没有执行过死刑就归入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的标准,韩国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再比如印度,印度这个国家的死刑比较特殊,因为司法体制的原因,每年实际上有很多死刑的判决,但却没有死刑的执行,因为他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主张保留死刑,而他的执行机构对死刑保持沉默,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案件,包括前一阵子女大学生在黑公交上被多人强暴的案子,也是被告人判了死刑而一直没有执行的情形。所以,从2004年执行最后一次死刑以后,至今印度实际上也没有再执行过死刑。还有新加坡,众所周知,新加坡的刑罚是非常严厉的。像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都要罚几千到几万块钱,有时还要被起诉。而且,到现在他们还保留着古老的鞭刑。所以,在这样一个刑罚严厉的国家,过去他的这个人均死刑执行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按照每一百万人口来计算的话,他的年度执行率能高达13.3%,这在世界范围也是很少见的。但从2004年开始,新加坡的死刑适用率也是在明显下降。从2004年至2009年,新加坡年均执行死刑数为仅6个。

中国也是死刑保留国,为什么?在这样一种全球废除死刑的背景下,我们仍要坚持死刑的适用?除了我们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重大刑事案件常发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意。虽然我们国家从来没有正式的进行过关于废除死刑的全民调查,但是从网上的一些调查和一些网民对一些重大刑事案件的反应来看,绝大多数人是主张保留死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我们历史上就是一个“重刑轻民”的国家,老百姓已经习惯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以命抵命这是再公正不过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自己安全的担心。因为如果废除了死刑,那些杀人放火的顶多就判个无期。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无期徒刑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身监禁,所以很多人对这个无期徒刑是有疑虑的,觉得他还是有可能会跑出来危害社会的。所以就是在现在这样一种刑事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民众还没有达到那种充分尊重生命权的程度,那我们作为一个民主法治国家,你这种制度的改革就不能完全不考虑民意。脱离了民意,就脱离了中国的现实状况,改革能不能进行下去就会有疑问。那相反,如果我们一味的去顺应民意,我们的改革也会裹足不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我们政府、学者、包括媒体,多方面的、去引导民意理性的发展。

所以,很多人说,在中国,废除死刑是一个百年的梦想。现在的工作重点只是如何来限制死刑的适用。为此,我们这几年也做了很多的改革。

比如说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死刑的核准权,这个死刑的核准权是1983年严打的时侯,最高法院下放到各个高级法院的。但是因为我们适用死刑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罪,因为各省的法院认定的轻重程度不同,实践当中可能会出现,在这个省会判死刑,在其他的省不判死刑的情况,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公平的事情,07年的时候,最高院就收回了这个死刑的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来断生死。这在中国死刑改革的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亮点。因为,正是收回死刑的核准权,我们国家的死刑判决才会大幅度下降。因为死刑的核准权收回最高院了,所以各个中院和高院对于死刑的判决就会严格掌握和严格控制,因为判了还要报到最高院,最高院如果打回来的话,这里面还会有个考核,你办案的质量还要受最高院的监督,所以能不判死刑的就不会再判。这是我们死刑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 篇4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意义

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辨析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指导价值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 马克思就立足于现实, 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 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科学地预测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 从而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1.1为我们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提供方法论依据

从生产力角度来看, 世界历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交往普遍发展而引起的。正是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及其所造成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才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 使各国相互依赖, 相互联系, 从而使整个世界的生产和消费连为一体。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 虽然世界历史的形成就其直接表现来说是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 但是资产阶级之所以拼命开拓世界市场主要是由于资本的无限增值和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 资本的本性是对剩余价值——货币的追逐, 因而在资本的概念中, 已经包含着对市场的开拓, “到各地追逐黄金使一些地区被发现, 使新的国家形成”, 从而, “把遥远的大陆卷进交换和物质变换的过程……..并把交换的范围扩展到整个地球。”因此, 创造世界历史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

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来考察世界历史的方法, 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从生产力角度来讲,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客观进程。一个国家如果拒绝全球化就可能被甩出世界历史文明发展的轨道。“总结历史经验, 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质上就是要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 它是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积极的实在的回应。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化。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才有可能在国际社会中有我国的发言权, 也才有可能谈得上赶超发达国家。

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讲, 经济全球化既然是由资本的运动引起的, 那么,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经济全球化并非只是机遇, 更大的其实是挑战, 因此,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条件和机遇的同时, 还必须警惕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1.2为我们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提供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认为, 世界历史是由资产阶级开创的, 从本质上说, 是资本的无限增值和扩张本性的外在表现。另外, 马克思又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 虽然资本主义社会是世界历史的起点, 但世界历史的未来并不属于资本主义, 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发展观对我们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现时代来看, 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结果来看, 必然是共产主义的胜利实现。也就是说, 全球化的发展虽然从目前来看,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从最终趋势来看, 却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因此, 我们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要树立信心, 积极推动全球化向更公正、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并可能逐步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使其向着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把西方国家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过程变成融解西方中心主义的过程。

2对当代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的启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工具。通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利弊相间的“双刃剑”, 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 我们要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和观察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把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 同时还要采取措施, 合理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2.1把握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首先,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给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市场的扩大使比较优势拥有更多的实现机会, 要素的流入使闲置资源得以利用, 直接投资有利于加速发展中国家先进产业的形成。

其次, 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 可以增加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能够更好地争取国际社会发言权, 在修订国际规则、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制约发达国家恣意妄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我们用世界眼光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博采众长,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完善;可以更好地与世界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合作, 大量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从而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进一步准备了条件。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垄断特征和掠夺本性。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进一步积累和加深, 并且扩展到全球范围。不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社会分化和贫富悬殊,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为少数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经济全球化将使资本主义的扩张达到地域上的极限, 今后缓解矛盾、延长寿命的手段将越来越少, 面临的冲突和危机会越来越多。可以说, 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准备了客观条件。

因此,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化, 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 利用国外的资金和资源, 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世界市场吸取和占有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 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 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 促进自身发展和构筑向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过渡的物质基础。

2.2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虽然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 但是不能否认, 全球化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和斗争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 也带来了许多“全球问题”, 如南北经济差距问题、东西方关系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文化发展与人的问题等等。因此, 我们要采取措施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首先, 全球化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到目前为止, 全球化进程仍然还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资产阶级总是利用这种主导地位力图向全球输出其生产方式, 安排对其有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实现其狭隘的资产阶级私利。全球化进程中的这一残酷现实决定了全球化必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一面。少数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科技和资本优势以及跨国公司的实力, 通过不平等的交换,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取廉价资源, 推销其剩余产品, 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 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 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做出的结论。

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 还要敢于同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作斗争, 维护国家主权。只有通过斗争, 才能获得全球市场资源的合理再分配, 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和份额, 从而维护本国的权益。只有同国际资本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抵制国际资本独霸全球市场的企图, 我国才有可能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弱势地位, 获得真正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 应采取各种对策、利用多种渠道、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 积极呼吁和推动清理、修改过时的、不符合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规则;修改不公正、不合理的规则;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新的谈判, 订制新的游戏规则。只有积极参与改革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进程, 才有可能改变由少数发达国家单方面主导谈判进程的局面, 争取更多的发言权, 使国际规则能更多地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其次,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过程。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它们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 以帮助和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为借口, 试图把它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以达到世界“西化”的目的。

因此, 我国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 要审时度势, 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 谋求最大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分工与合作, 又要在思想、政治、国家安全等领域保持独立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但全球化的发展终究不能代替主权国家的发展。面对全球竞争格局, 能够根据本国国情, 制定出既能推动本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又能融合外来文明和一切先进的积极因素的发展战略, 是我国加速发展的重要课题。凡是对我们有利的, 我们就根据自己的消化能力尽量地加以吸收;凡是损害我国利益, 特别是损害我国根本利益的要求、条件和做法, 则应坚决加以拒绝。

另外, 全球化也带来了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等全球性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其一, 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不少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为避免国内环境污染, 借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之机, 把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这极大地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其二, 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依然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 发达国家依仗其有利的贸易地位进行生态掠夺, 肆意挥霍发展中国家的原料和初级产品, 导致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环境恶化。

因此, 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应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人口的关系问题,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口问题是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核心, 而当今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因此控制人口是发展中国家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还要通过环境立法和环保教育, 强化国民的环保意识, 提倡有利于生态稳定的消费方式, 同时鼓励发展科学技术, 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尽可能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在国际经济交往方面, 发展中国家要重视环境安全问题。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 限制外国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的进入。通过国际组织加强在环境问题上对发达国家的制衡与合作, 督促经济发达国家停止无休止地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材料并进行大肆挥霍的做法;在缔结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时, 对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的歧视必须予以坚决反对;并反对某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公害出口”行为。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环境外交, 试图以自己的实力影响有关环境问题的国际会议和协定, 掌握国际环境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一致、统一立场,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谈判中的力量, 使各种国际环保协定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40.

世界著名大学之我见与当代教育反思 篇5

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著名大学历史发展过程的概括和其办学理念与使命的阐述,提出中国当代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怎样改变现今中国教育模式与理念提出的自我见解。

关键词:大学 教育 真理 自由 使命 文化

1.大学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人类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实质上是人类文化,思想的积累,继承,发扬和创新的过程。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在不断探索自然规律,认识宇宙万物。在西方,最早的大学雏形,我个人认为是源于古希腊时期,公元前400——300年是希腊文明最鼎盛的时期,希腊人在埃及建立亚历山大图书馆,同时在雅典兴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学堂—雅典学院,该学院的主要授课老师由于当时最有思想的一些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给希腊文明创造辉煌的成就,开创了古典主义哲学的先锋。一直影响欧洲整个中世纪和现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中国同一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也兴办了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此时正是诸子百家争

鸣的时代,思想开放,各家畅所欲言。孟子荀子曾经就是“稷下学宫”的主导。其实,中国更早还可追溯到中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不过当时没有多大的规模,只是在家里或杏庭授课。雅典学院和稷下学宫的出现为中国,希腊及世界文明的传播和发扬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标志人类办学授课的开始!

而后,欧洲中世纪时期,为了宣扬教会与神学理念,与现在大学体制相近的“大学”得以诞生,当时的学生很少,教师讲的基本上宗教和神学。所以,后起的欧美著名大学大多与神学和宗教有关,1167年牛津大学诞生,而后由于学生捍卫自由于真知与当地政府起冲突,部分学生转到剑桥,剑桥大学诞生,此时法国巴黎大学也开始创办。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美国人为了让本民族能够不再英国“本土”学习也能享受同样地条件和资源,美国最早的一所大学,哈佛大学诞生,而后由哈佛的毕业生创办耶鲁大学......世界著名大学相继诞生。

2.世界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使命

欧美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基本上概括为寻求真理,光明,捍卫自由。如耶鲁大学提出他的基本使命是,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文化。加州理工学

院的使命“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充人类知识与造福社会”,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些大学无一不是在追求真知,光明和传播思想,这才是大学的精髓.3.何谓大学?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之,明理之,慎思之,笃行之。。。也就是说大学作为一个传授知识和真理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做到博览群书,明晓事理,谨慎思考,亲身实践去探寻真理,追求光明和爱,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应当树立良好的德行,要礼仪天下,亲民,爱民,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前任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并不在于大学校园环静多优美,而是看是否有大师。读大学,并不是读大众,也不是读大楼,而是读大师,同时还要有大爱。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践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

4.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现状?

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对教育倾注无限热情的大师,学者,但中国大学教育为何依旧是混乱不堪,在我看来,中国当代大学教育有几个严重弊端!

 老师非专业化,学校制度不合理

现在的大学老师已经很难像民国或70、80年代那些老师,他们做学问很不严谨,自我底子很薄,并不专业,且教授课程根本就是照本宣科,更有甚者不来或叫研究生来上课,自己忙于各种项目或评职称,发表论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老师,怎能担当起培养祖国新一代的历史使命,同时学校制度不合理,逼老师搞项目,拿课题,发表论文,有限制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自由,很多有志之士都因此而埋没,学术和行政挂钩,毫无自由,难于孕育出新的思想和培养出创新的人才。

 受社会的负面影响

大学本应该像西方著名大学一样,与社会,国家,行政完全独立开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完全自由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但当代中国大学教育根本就无法独立,学生忙于毕业以后的出路,难于精心学习。老师忙于行政和商业,已无心教学。同时社会的物质化,商业化对学校的影响最大。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不是市场贸易和升官发财的地方。

 学生没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高中拼命读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考取大学,往脸上贴金,以后的目标是什么?根本就不清楚,也没想过,也不愿去想。大学是学生自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阶段,而这个时候我们却很迷茫,大学有很多时间,但我们却不知所措,拼命的玩游戏,看电影,玩物尚志,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意义何在?

 学生思想匮乏,精神空虚

当代大学生有多少人有自由的思想见解,有多少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多少人能做到饱读诗书,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品读经典?《四书五经》,《西方哲学史》,《老子》,《周易》,《史记》有多少人翻过?当代大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急功近利。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丧失诚信理念,更别谈人格完善,这就是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整天行尸走肉,庸庸碌碌,碌碌无为。

 当代大学生缺乏终极关怀和历史使命感

爱因斯坦有言:“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们必须尽

力的以同样地分量来报答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而我们呢?我们现在只为自己,为房子,为车子,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命运联系起来?我们总是问国家能为我做什么?而不问我能为国家是什么?谁还能说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谁还能喊出,为中华之崛起,为社会谋福利,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没有了终极关怀和历史使命感,我们没有信念。

5.中国大学教育改革之我见

针对中国当代大学教育的弊端,我个人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 倡导精英教育

大学教育无疑是精英教育,回首过去,五四运动时期,那时的大学生才是实至名归,有饱满的思想,有独立的人格,终极关怀和历史使命感,这些精英才是国家的栋梁,名族的希望,世界著名大学无一不是精英角逐的地方。兵不在多而在精,只有那些有思想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开辟出一条通天大道,大家在一起奋斗,共同进步,社会才会向前发展。所以,应

扎实做好深化教育改革,倡导精英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 完善和更改教育体制

大学是探求真知,开创文明,提升思想的地方。应当像其他世界著名大学一样,讲学术与行政,社会和国家完全独立,给以一个自由的环境,同时效仿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将学术与教学“真正”结合起来。

 加强人文教育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应当真正做到传到授业解惑,努力切实做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思想开放,兼容并包。让学生更多的思考宇宙,思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努力探寻真理,丰富学生思想,健全学生人格。大学可以多开一些讲座,普及中国传统文化,鼓励学生阅读经典。这对学生的人生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发展方向解析 篇6

一、复苏时期

2008年全球的经济老大哥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为全球金融带来了明显的衰退, 带来的严重性显而易见。许多国家都相继出台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和经济刺激计划, 在全球各国共同努力下, 才将经济继续衰退的形势稳定下来。

金融危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复苏, 从2010年开始, 全球经济才以很小的百分比呈现复苏的迹象。这个时期各个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都带有一定的金融保护主义性质, 这也是为了再次出现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恶性事件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资本的流动产生了限制, 大量资金从新兴经济体流向发达国家, 这也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在这个时期, 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措施给经济全球化会带来阻力, 更多地合作都只是出现的小规模的双边或者区域性地合作中, 大规模的战略经济合作很少。与此同时, 国际组织方面在努力地说服这些国家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放弃这种保护主义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 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过奉行多变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国家还是占据着主流市场, 20国峰会上各国元首也一致决定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并且反对贸易保护措施, 各国在生产、市场以及贸易和投资等各个领域中依旧是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 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更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可以说当前世界经济在复苏中继续推动全球化发展方向。

二、新能源及绿色产业有望引领产业转型

能源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很多国家的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 但是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减少可枯竭, 许多国家开始寻求新能源以及绿色可持续产业作为主要产业的发展方法, 所以新能源以及绿色产业在近些年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主角, 从另一方面来看, 这也是经济危机下催生出的新产业链。

各国发展新能源及绿色产业一方面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本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当前世界经济中新能源以及绿色产业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核心, 各国都在努力抢占未来技术进步的先机, 并能够很好地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如果这个产业链形成全球化的合作, 产生庞大的产业集群, 势必将能够带来全球产业链结构的重组。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 发达国家虽然对此有所重视, 但还是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传统的金融、信息、技术以及服务业等方面, 战略方针依旧是将生产制造业保持在具有成本和市场优势的亚洲及部分非洲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新能源和绿色产业中投入了大量精力, 希望通过这种无前人涉及的产业的快速发展占据市场, 在未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从整体来看, 发展中国家虽对此比较垂涎, 但是在技术条件上还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在世界经济的分工中仍然会处于下风。

三、国际贸易重新活跃

在经历了一场全球经济的寒冬之后, 对国际贸易额度以及跨国投资方面有很大影响, 2009年出现了10%的巨大下降, 很多跨国贸易公司陷入困境。但是经过几年休整之后, 国际贸易已经重新活跃起来, 未来几年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会较经济危机前有所下降。

四、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制约性加大

在经济的发展中, 我们必须考虑给我们家园带来的危害。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各国均在全球环境回忆中予以承诺节能减排等保护环境的措施, 这也使得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多了一个制约的因素, 而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 这种制约程度将会在未来继续增加。

五、美元地位下降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美元, 在美国给全球带来严重经济危机之后, 其国际地位将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尽管美国政府给予各种各样的承诺, 但是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的信任度势必将有大幅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 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带来美元汇率的严重波动, 面临的贬值压力也十分巨大, 所以其作为各国储备货币的地位将大大削弱。

从长远来看, 世界货币不会走向多元化, 这将会让国际货币失去其存在意义, 但是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主导的国际货币意见很难达成一致, 所以从当前来看, 国际储备货币很有可能出现由美、欧、中三大经济体共同主导的局面, 而为了降低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带来对经济影响的风险, 很可能诞生国际中央银行来同一货币, 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

六、新兴经济体地位上升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在经济危机中的巨大衰退以及新兴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的强势, 新兴国家将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贡献力量, 这其中中国发挥的作用一定很大。世界各国在去求经济中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大, 发达国家无法再依靠自身的力量恢复金融实力以及保持经济稳定性, 所以, 他们必须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力量通过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七、结语

总之, 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发达国际依靠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以及动力, 加大加深相互之间的合作来达到双赢的目标。从这个层面来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国际环境比较好, 这种发展方向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 我们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张伯里.关于世界经济的四大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论述解读[J].理论探索, 2008 (2) .

[2]杜怀亮.从美国次贷危机看当前世界经济[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 (4) .

当代世界教育 篇7

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课程特点

1.1 学科综合性

从课程名称和内容上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一门学科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内容既涉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世界军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又涉及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正是由于这门课程的多学科交叉性, 才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并在此基础上用独立的观点和视角客观地分析现实热点问题。

1.2 时效性

从时间上来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但课程名称中的“当代”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 时间也一直在向前推移, 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战前的有关部分只作简要回顾,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 重点是介绍现实的发展变化, 并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因此, 除教材中涉及的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外交, 各主要国家对外关系所发生变化的内容以外, 还需要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 尤其是国际社会的一些热点时事问题必须让学生了解。

1.3 政策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也是一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理论课, 除了要讲述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外, 还要分析各国的外交政策, 也包括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 阐述我们党和国家在国际交往和国际斗争中的方针政策, 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政治敏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时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注意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使学生对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有深刻的领会。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 提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任课老师的专业素养

2.1 拓宽知识面

教师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载体, 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依赖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决定了任课教师必须不断进行专业学习, 优化知识结构, 同时还需要拓展知识面, 具有全面而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多关注有关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国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 使自己形成全面而丰富的知识结构, 从而使自己的授课内容更有深度和吸引力。

2.2 把握时事前沿动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时效性决定了任课老师必须把握理论和时事前沿动态, 还要关心时事, 不断地给教学内容提供新的案例和资料。“当代”教师如果死捧教材, 照本宣科,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能及时将国内外最近、最新重大事件融合到课堂中去, 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讨论,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也最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变化态势。因此, 我们在课堂讲授过程中, 不仅要讲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难点, 还需要把握时事前沿动态, 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与当代热点问题相衔接。

2.3 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是一门简单的国际形势课, 它有自己特定的课程体系、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当代大学生又是对新事物、新观点最敏锐的群体。“当代”课程的内容倘若不能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论采用何种先进方法, 都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 教师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当代国际社会问题研究中影响较大的学派、学者和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 另一方面也必须把理论教学的着眼点切实放到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最终能达到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 又增强其分析和观察国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效果。

3 采取多种方式改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3.1 选好教材, 分专题组织课堂讨论

教材是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的载体,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当代”课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教材版本的可选择性也较多。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是冯特君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因为这本教材不局限于讲授当代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局势, 还包括当前主要大国之间国际关系的内容。并且相比较其他版本的教材, 这本教材把美伊战争等近几年发生的国际热点问题补充进来, 更凸显了课程的时效性。另外, 在“当代”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世界局势的思考, 比如采用分专题讨论的方式。专题讨论是对教材的深化和进一步梳理, 有助于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分专题讨论首先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确定专题讨论的主题, 然后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材料、思考问题, 最后是教师按照专题的内容组织课堂讨论, 并在最后进行总结补充。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教学内容。

3.2 以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

热点问题是国际社会现实的重大或敏感的问题, 是国际舞台上的焦点、亮点。针对热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是把“当代”课程理论和现实结合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主体性, 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以有争议的重大问题以及国际热点问题为材料提供讨论的中心, 比如:如何看待普京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如何看待“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然后指导学生分不同的角度去找资料、分析, 写成小论文或发言材料, 按照观点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讨论或辩论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们对现实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

3.3 多用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把生动鲜活的事例带入课堂, 把理论和实际、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代”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采用上要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时代性、新颖性、可读性和知识性的案例;其次教师要把案例教学融入到相关的各个章节, 把有些重点问题作为案例来讲解以帮助教学。比如在讲述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这一章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这一部分的时候, 可以借助被称为“世纪瘟疫”和“世纪杀手”的艾滋病给全世界人民所带来的威胁这个案例来讲解;在讲述冷战后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这一章时, 可以结合俄罗斯的政治现实选取“普京的新政”和“俄罗斯的能源外交”等案例来讲解。教学实践证明,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更能突出课程某些章节的生动性和重要性, 并且可以更深入系统地分析问题。

3.4 借助多媒体资料,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声音、图像、文本、数据图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创造一个直观、生动、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 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代”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资料,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增大知识量和信息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角色的转换, 进而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因为当代课程讲述的重点是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状况, 历史性与时效性都很强。例如, 讲到二战后美国的遏制政策、苏联解体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等重大历史事件, 可以播放相关简短影像资料, 使学生更为直观和生动地了解历史事实。在讲述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等部分的内容时, 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图表和数据资料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这门课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 讲述“当代”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课程的特点, 充分利用教室的课堂教学设备, 借助多媒体资料,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当代”课变成一门能吸引学生眼球的课程。

总之, 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从课程的内容特点出发, 结合课程对象的实际情况, 不断摸索和总结,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争取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的变化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世界眼光, 发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9.

[2]胥莉.如何有效实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100-101.

上一篇:会计递延下一篇:项目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