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体育

2024-06-17

社区老年体育(精选十篇)

社区老年体育 篇1

一、加强舆论宣传, 正确认识老年体育活动的意义。

老年体育工作除了促进老年人健康快乐、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提升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外, 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老年人在各级老年活动中心这个健身健心、益智益寿、晚景愉悦、晚节飘香的群体中, 摆脱了孤独感、寂寞感和“夕阳西下”的沧桑感, 进入了“夕阳红”的又一个精彩世界;老年体育队伍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已经变成了对各行各业、各类人群的广泛影响, 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了一份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老龄化现象已成为21世纪新的趋势, 随之而产生的各种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体育运动是增加“健康人生寿命”的最佳途径, “生命在于运动”换成“健康在于运动”, 那就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愉快, 更有意义, 就应该科学地去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 这对老年人更为迫切和需要。也是老年体育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长远发展的形势所趋。

二、整合资金资源, 保障体育活动经费到位。

1、经费是老年体协组织正常工作和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重要保证。我们现在的老年体育经费, 主要来源于退休职工的管理活动经费, 而管理活动经费相对来说, 又是企业提留给老同志的很少一部分管理费用, 体育经费在财政上是没有单项支出的。我们想开展老年体育活动, 就要向行政领导伸手, 只有靠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 才能获得。只此, 老年体育活动经费要坚持财政为主、社会资助的办法, 多渠道筹集老年体育活动经费。同时, 社会各级领导要争取把老年体育活动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的增长逐步增加, 才能保证老年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特别是重要活动和重大赛事要安排专项经费。

2、整合资金资源。也可以采用社区老年事业所需经费, 随着社会发展, 老年人在身体健康允许的条件下, 很高兴发挥自身的余热, 创造新的财富, 我们从中可以提留部分资金做为老年活动体育经费使用。另外, 申请政府扶持一点, 社区支助一点, 驻区主营单位和个人捐助一点, 老年人自筹一点等多元化的方式解决, 多方面筹集资金, 为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 做好坚实的后勤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老年体育的几点要素

(一) 社区老年体育工作的组织模式。

1、从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网络入手, 探索建立良性的工作机制。

大力培育和完善社区老年体育组织, 当作社区老年工作的载体和抓手。由专职领导分管老年体育工作, 由社区老年管理中心为核心, 以各级老年活动中心为中轴, 社区各级老年站为服务部门, 形成领导、老年管理中心, 老年活动中心, 老年站等成上启下的组织运作网络, 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依法自治阶梯式工作机制, 为社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社区老年体育工作应该处处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 围绕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去开展。充分发挥社区老年人自身的作用, 依法参与自身的管理, 成立老年人自己的组织, 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长效机制。

(二) 根据老年人不同特点科学开展体育活动。

1、遵循因人而宜的原则。

老年体育的项目很多, 根据不同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应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爱好、运动基础的实际情况, 选择不同的项目。体质较好, 又有一定运动基础的, 可以选择跑步、柔力球、健身舞、乒乓球门球等项目, 而体力弱、基础较差的可以选择徒步走、健身操等简单的项目。

2、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运动健身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不可操之过急。任何项目, 都必须坚持由简到繁, 由慢到快的过程。以跑步为例, 开始跑步, 会有呼吸不畅, 腿脚酸痛的感觉, 这就要做到步子小一点, 速度慢一点, 距离短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 体力会逐步增强, 呼吸会比较通畅, 腿脚酸痛感会减轻、消失。这时就可以适当加快速度, 增加距离。经过这样一个周期, 常会感到身体轻松, 也就是达到了运动的预期效果。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量力而行, 切忌过大, 以策安全。从主观感觉来说, 合适的运动负荷应该是锻炼后睡眠正常、食欲良好、精神振奋、情绪愉快。

3、科学运动, 持之以恒。

日本科学家曾观察到, 让受试者每周3次进行步行锻炼, 15周后最大摄氧量增大到12%;然后中止运动6个月, 最大摄氧量恢复至和锻炼前相似。人的组织器官是“用进废退”的, 坚持经常锻炼, 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使肺活量加大, 心血管功能加强。如果长期不锻炼, 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消退, 体质也会逐渐衰弱下去。因此, 坚持经常锻炼是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时间安排上可每天进行, 也可每周不少于3~4次。

4、做到娱乐健身并举。

中老年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时, 要考虑既调节精神, 又丰富文化生活的体育活动。不要长时间只参加某一项目, 或只锻炼身体某一个部位。如大家所知的, 胜中社区的柔力球队, 已实现了全国五连贯, 但前期运动比较单一, 有部分运动员就造成了西关节受损, 不能在上运动场了, 接受经验教训后, 我们现在的柔力球训练, 采取多方面的运动方式, 既取得了好成绩也保证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因此要选择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娱乐性较强的项目, 提高自己参加活动的兴趣, 在快乐中得到锻炼。

5、健全健康档案。

中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中, 要经常检查身体, 防止潜藏着一些平时未曾发现的因素, 对自身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平时要经常检查血压、脉搏、体重等变化, 定期到医院查体;要有良好的生活制度, 作息时间要规律化, 体育锻炼要与自然力锻炼相结合, 以确保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和身心愉快。

(三) 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

1、加大对老年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的投入, 目前社区的老年体育活动场所, 与社区老年人数的比例, 相差比较大, 就目前的场所来看, 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室内活动的需要, 但现在社区在改造社区居住环境的时候, 多方面考虑到居民的活动场所问题, 也就相对的解决了部分活动场地的难题, 因此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社区建设规划, 通盘安排, 确保资源配置科学合理。

2、城市里的公园、小区里的广场和休闲绿地等, 都应留有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和必要的健身设施。广泛开展老年体育活动, 努力吸引和凝聚老年人,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体育文化生活。

(四)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老年体育辅导员队伍。

加强老年体育铺导员队伍、裁判员队伍和健身示范队伍建设。社区老年管理中心应根据社区的职能部门管辖的小区, 培养一批热爱老年事业, 热心参加, 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导员、裁判员或教练员队伍, 符合条件的, 由体育主管部门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使各种活动项目都有一批水平较高、能胜任工作的辅导员、裁判员队伍。

四、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 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联合国提出, 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我认为体育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态:有氧运动让老年人身心轻松、思想开朗;有氧运动让老年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有氧运动让老年人的思维变得敏捷、意志变得坚强;有氧运动让老年人豁达大度、心情愉悦、内心充满阳光, 从而在现实面前保持乐观情绪, 消除因年龄逐年增大而引起的焦虑和自卑心理。通过体育运动, 老年人看到了自己的剩余价值, 激发了他们的内心活力, 他们将重新设施自己的生命蓝图。

社区老年体育工作总结 篇2

**镇**社区位于县城西部,人口9678人,党员217人,辖区3.2平方公里。现有离退休党员17人,其中离休干部6人,退休干部11人,社区55岁以上的人口逐年增加。近年来,**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社区建设为核心,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全面推进社区老年体育工作发展,不断创新老年体育活动开展形式,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丰富了全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全社区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随着老干部“双高期”的不断延伸,怎样帮助老同志保持愉悦、平和、快乐的心态,身心健康地过好晚年生活,是党总支开展老年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完善领导机制,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为更好的组织并指导社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社区成立了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总支书记为组长的,辖区福园、财源、乐园3个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抽调专门人员全力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

**社区通过在全社区内进行网格化管理,在摸清社区概况的基础上,由福园、财源、乐园3个党总支,及下属的15个党小组,将社区内居民按照分区的办法划片,分为3个居民责任区,下设18个责任片,具体负责组织全区老干部、老年人的活动。并联合属地内的机关、企业、学校、新型社会组织等参与活动,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完善基础设施,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托。近年以来,**社区先后投资100余万元,为老年人体育服务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建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广场、棋牌室、台球室、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专门的活动场所,并配齐了腰鼓、棋牌、台球、运动器械等设备,社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也向老同志们开放。在社区自身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与驻社区的兴蒙学校、赛博学校等单位进行共驻共建,实现资源共享,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随着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日渐完善,为我社区开展老年人体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自各种活动场所、设施开放以来,社区积极组织各项适宜老年人参加的活动,并鼓励社区内的老干部、老年人自由参加。由此老干部、老年人能够更加主动、更加自由、更加多样的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受到了老年朋友的热烈欢迎。

三、完善服务体系,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有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我们又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社区党总支先后成立了老年体协,制定了老年体协章程、老年体育工作人员规章、服务人员守则。每年社区党总支都在广泛听取老干部、老年人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当年的活动计划,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的进行修正,每年还组织老干部们在附近的景点进行旅游,以使举行的活动满足老年人的要求。

社区对每名服务人员的服务范围、服务时段进行了详细的划定,建立了规范的服务机制。要求每位服务人员都主动与老同志联系进行摸底,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和特长,组建各类老年文体组织,积极开展门球赛、象棋赛、文艺展演、自我保健知识竞赛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今年我社区的老年人腰鼓队、合唱团还参加了由县里组织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广场艺术节,他们的演出在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社区老年体育 篇3

摘 要 完善社区老年健身服务体系,是社区服务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证有限的社区体育健身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老年人体育健身水平的有效措施。本文从管理、资金筹备、宣传、活动组织、场地等几方面研究,提出完善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几点建议。

关键词 厦门市 社区老年体育 健身服务体系

本研究通过观察、问卷、访谈调查的方式,较全面的对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的基本情况和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议,希望以此促使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系统的管理

(一)加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

我国目前城市社区管理上存在行政化倾向,表现为政、社不分,这样就导致社区管理组织和基层政府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上“都在管,都不管”的局面。因此要加强政府管理领导作用,明晰政府、社区各类体育组织角色定位,是避免社区体育组织化运作过程中出现越位与缺位现象,保证有序、高效运作。具体就是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核心作用,注重强化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功能,为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同时引导健全以社区老年体育协会为核心,以老年活动中心、晨晚练指导站为基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老年体育活动负责人为骨干,以社区广大老年人为主体,社区内各种体育健身场所为依托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系统。

(二)吸纳部分有用人才参加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组织管理

社区老年体育活动除了由政府牵头组织外,还有些是由居民小区内的老年体育健身爱好者和具有体育特长的人自发组织进行的。他们具有社会公益观念、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对社区公共体育事务有责任意识,因此吸纳这些社区人员进行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组织指导工作;鼓励和支持低龄、健康老年人参加志愿者队伍,例如:通过建立老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和“时间银行”系统,开展低龄、健康老年人义务服务时间存储与使用试点工作,倡导老年人之间的互助活动。激发社区老年人体育参与的自我管理、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意加强对他们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增加其专业服务管理能力。

二、完善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机构和活动的筹资机制

完善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机构和体育活动的筹资机制打破社区经费来源单一的现状,开拓经费来源,增设融资渠道,为社区老年体育发展提供经费支持与保障。经费是保障社区老年体育持续发展的前提,缺少经费是导致老年体育健身设施缺乏和无法保障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经费主要靠政府机构和上级体育行政机构拨款及辖区单位出资。这样仅依靠行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社区老年活动的需求,因此,除了依靠政府机构和上级体育行政机构拨款及辖区单位出资之外,努力争取社会赞助,或者依法积极开展经营创收活动,等多渠道经费来源。做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加强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健身氛围

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协调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机构、影视戏剧界等,制作、演出、出版、创作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进一步办好市老年网站,为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舆论环境,扩大媒体宣传对社区老年体育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构建社区老年体育多元化信息服务宣传平台,方便社区老年人获得体育服务。

四、组织开展特色多种多样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

首先,积极利用社区居委会和各级老年体育协会等社区老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并且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使且成为经常化、制度化。

其次,利用厦门市有利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以及各方面已有的条件,开展有厦门特色的老年体育活动,并带动各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五、改善社区老年体育活动环境、设施、场地条件

社区老年体育活动环境、设施、场地条件是发展社区体育服务的基本条件。政府在制订城市规划时应增加经费投入,采取各种办法,为社区修建体育活动场所,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设备并注重管理维修;在已建成社区范围内,努力挖掘潜力,在闲置土地和楼群间合理布局,新建简易的体育场地设,开避健身场所,安放常用健身器材使老年人就近就便参加体育活动;新建的社区和小区,必须按要求规划、建设好体育场地设施。

要充分利用驻区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乃至个人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建立密切联系和沟通,实现资源共享。调查发现,现在大部分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场地设施还没有对大众开放,因此要加强社区、政府、单位多方面沟通,发挥区内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已有的体育资源,协调共建体育场地,保证在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前提下,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老年人开放,为老年人健身提供充分的体育设施。

六、加强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指导人才的建设

科学健身是获得良好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证,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社区体育的指导服务是科学健身的前提,这就要求有大批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人才来投入到社区进行服务工作。

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健康调查 篇4

2009年8月26日, 全国18个城市老年大学第10次工作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专家指出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 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人。

有关数据显示, 2008年甘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99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7.58%, 老年人口迅速增长, 这就为西部老年体育工作提出新课题。近年来, 甘肃老年体育工作本着“促进城市, 拓展农村, 重在基层, 面向全体”的指导方针, 全面有效推进老年体育工作。无论是活动次数还是参赛人数都逐年增长。近年来, 老年体育工作重点为力争到2010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50%。笔者采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问卷及实地调查等方法, 分析研究甘肃省主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状况。

1 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

截止2010年, 甘肃省15~64岁人口为1 882.56万人, 比2000年增加143.87万人, 增长率为7.64%, 占总人口的73.61%, 比2000年上升5.61%, 呈逐年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0.57万人, 比2000年增加82.73万人, 增长率为39.29%, 占总人口的8.23%, 比2000年上升3.23%, 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全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不断改善, 人均寿命在不断提高, 老年人口逐渐增多, 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 (见表1)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转变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由于人口转变模式不同, 不仅老龄化速度有快慢之分, 而且老龄化程度也有较大区别。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 进一步加重了家庭赡养和社会经济负担, 对养老保障提出了新挑战。

注:数据来源: (1) 2000—2009年《甘肃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http//www.//luqyu.cn/zhuanti.asp?zid=46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市级数据公报

全省14个市、州,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平凉市最高, 为8.84%;其次为兰州市、陇南市、庆阳市和定西市, 分别为8.77%、8.71%、8.68和8.65%;最低的甘南州只有5.06% (见表2) 。

注:数据来源于http://www.luqyu.cn/zhuanti.asp?zid=46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高级数据公报

全省各市、州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 (1) 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生育水平降低, 少儿人口比重下降, 引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 近年来,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在提高, 人口预期寿命普遍延长, 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3) 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 对部分市、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也较大。

2 甘肃老年体育现状

甘肃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热情较高。市区内的广场和公园都是老年人锻炼的主要场所。在兰州市区内的广场, 老年人自发组织的锻炼队伍, 形式多、时间久、活动丰富。据统计, 老年人已占晨练和晚练人群的70%以上。

近年来, 甘肃省体育局为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先进者颁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2002年9月, 第12届亚洲老将田径及第5届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上, 甘肃省参赛的32名老年人取得亚洲锦标赛3枚金牌, 2枚银牌, 5枚铜牌;取得全国锦标赛4枚金牌, 11枚银牌和6枚铜牌。同时, 老年群体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老年体协组织的老年人网球赛、健身球比赛、太极拳等活动, 更是调动了老年人锻炼热情。笔者在老年人健身时间、内容、场地、消费特点等方面展开调查, 以了解甘肃老年体育现状。

2.1 老年体育活动的时间、时段和频度

据调查, 老年人每次活动一般在30~60分钟左右, 个别可长达2~3小时;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的老年人最多, 达89%。此外, 老年人活动坚持性较好, 72%的老年人能每天活动, 常年坚持。坚持2~4年的占75%, 5年及以上的占41.20%, 10年及以上的占27%。虽然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可随时参加体育活动, 但调查显示:早晨、下午、晚上是城市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的主要时段, 其中, 早晨最多, 晚上次之。如兰州、天水、定西3地, 晨练的老年人占78%, 晚上锻炼的占14%, 下午锻炼的占8%。每周活动1~3次的老年人占26%, 每周活动4~5次的老年人占72%。这与我国城市老年人以短间隔型人数最多的统计数据基本相符。

2.2 老年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与形式

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内容与形式带有明显的年龄与地域特征, 同时受职业、兴趣、习惯、运动能力、体质、性别、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多选择一些活动量相对较小的项目, 如散步、快步走、打太极拳、打麻将等。一般老年人选择的活动项目主要有散步、跑步类, 武术类, 体操、舞蹈类, 乒乓球等轻型球类, 门球、保龄球类, 棋类。其中前3类是城市老年人较为青睐的活动项目。如兰州、定西、天水3地的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选择散步、跑步者占54%, 选择武术气功者占26%, 选择球类者占11%, 选择交际舞者占6%。总的来看, 单独锻炼、全家人锻炼、自发组织、社区组织这4种形式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全省举办的老年体育赛事上, 2007年仅兰州市内举办的全市大型赛事就有18次, 参赛10 000多人次;天水市全年共举办7次大型赛事, 参赛达6 000多人次, 而且以城市老年人经常锻炼的项目为主。

2.3 老年体育活动的健身场所

目前, 城市社区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主要有公园、家庭院落、公共活动场所、学校场馆、单位体育场馆、收费场馆等。一般老年人选择活动场地遵从就近原则, 如高校退休知识分子和学校附近小区老年人多选择学校体育场地;社区居民多选择小区物业提供的活动场地或邻近公园、空地等, 农村居民多选择自家庭院或村委会提供的锻炼场地或活动中心等, 选择收费场所的老年人较少。调查表明:这个群体中34%选择公共体育场所, 33%选择家庭院落, 12%选择学校场所, 11%选择公园, 6%随地进行, 1%选择收费场馆, 2%选择其他。与发达城市活动人群多在场 (馆) 内活动相比, 存在一定差距。

2.4 老年体育活动的消费特点

调查显示, 我国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消费内容单一[1]。甘肃省中型城市老年人有71%从未有过体育消费。调查表明:无论从宏观社会条件还是从自身的微观社会条件来看, “花钱买健康”都以经济为基础。此外, 在家庭体育用品方面, 甘肃省老年人拥有家庭体育用品的占79%, 没有家庭体育用品的占22%;在拥有家庭体育用品的老年人中, 85%是自己购买体育用品。但这些体育用品以体育服装和运动鞋为主, 表明老年人体育消费还停留在最基本的体育物质产品消费上。

3 甘肃省老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整体来看, 我省老年体育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方面还不完善,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室外活动场地不足, 室内活动项目单一

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集中于广场与公园等地方, 人员流动较大, 设备不齐全, 室外活动场地缺乏, 致使老年人在不安全场地进行活动。不仅健身效果不佳, 还会对老年人安全造成危害。室内活动场地近年来逐步增多, 但多以棋牌、麻将为主, 健身锻炼形式单一[2]。甘肃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 虽然近年来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有所增加和改善, 但同发达城市社区老年体育设施建设相比较存在明显不足。老年体育工作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老年体育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3], 目前各级各类部门对老年体育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 投入力度不够。因此, 做好老年体育工作必须从两个关键点入手:改善体育硬件设施和提高体育认识。

3.2 有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够, 老年人缺乏体育活动知识

本地媒体很少有老年体育报道, 老年人锻炼场所中很少见到健康知识的宣传, 很多老年人缺乏有关专家的指导, 活动方法不科学,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选择健身项目不适合, 甚至活动时经常会出现意外情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定和老龄工作方针、政策, 甘肃省切实加深对老年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对老年体育工作给予了重视, 但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 老年体育宣传力度不够。因此, 必须将老年体育工作政策及时宣传到位, 并加强针对老年体育锻炼知识的宣传与介绍。

3.3 老年人活动坚持率不高, 自身锻炼意识不强

老年人由于受家庭、疾病、气候等的困扰, 参加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很难保证[4]。虽然调查发现有一定比率的老年人能坚持体育活动, 但坚持锻炼比率不高,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身染疾病后才想起体育锻炼;许多亚健康老年人没有体育锻炼习惯, 严重缺乏体育活动健身意识。有学者提出:老年体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对老年体协的发展[5]。大多数县 (市、区) 直属单位和行业系统建立了老年体协组织, 不少地方已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全省各老年体协组织新增47%, 老年健身辅导站新增35%。广大老年人走出家庭, 为增强身心健康, 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目前, 全省经常参加科学健身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140多万, 占老年人总数的37.65%。许多老年人以充沛的精力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余热, 取得利国利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解决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建议

(1)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 和谐进步的老年体育工作指导思想, 老年体育工作者要为老年人健康服务,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努力。全面贯彻“促进城市, 发展农村, 重在基层, 面向全体”老年体育工作方针。工作重点在基层, 城市抓社区, 农村抓乡、镇、村, 面向全体老年人开展各项健身体育活动。各级老年体协要在同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在继续抓好城市离退休干部健身体育活动的同时, 抓好城市和小城镇退休职工、老年人以及农民的健身体育活动, 努力扩大老年体育人口数量, 提高老年体育人口占老年总人数的比例。要重点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村老年体协组织网络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城市社区建设中把老年体育工作纳入社区服务范围统筹安排, 在组建社区时适时建立符合社区特点的老年体协组织。农村乡镇已建立老年体协组织的, 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尚未建立的, 要加快组建步伐;乡镇撤并的, 要及时调整或组建老年体协组织机构。行政村老年体协组织要在乡镇老年体协组织指导、辐射和带动下培养典型, 以点带面, 积极推进, 加快发展, 在实践中探索和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老年人健身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工作后, 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健康锻炼工作能看得见, 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6]。

(2) 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人次, 年均增长达到3.28%, 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 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 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 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将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37%[7]。做好该阶段老年体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3) 要不断改善开展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的条件。老年人开展健身体育活动经费尚未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 按要求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并随着经济发展要有所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也要按上述要求, 适当支出开展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的经费。要把老年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当地体育设施建设中。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改造中, 应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修建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和设施, 将老年健身体育场地建设纳入规划。文化、体育、民政等部门在社区建设中, 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做到资源共享, 因地制宜, 兴办适用、方便的活动场所, 努力实现李岚清副总理提出的要求, 即“争取一两年内基本解决老年人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

(4) 在老年体育工作中, 应加强主导作用, 加强公益性行政服务。加强对老年体协的领导, 关心和帮助其搞好自身建设。老年体协组织是党和政府关心老年人健康长寿的桥梁和纽带, 要在体育部门指导下,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努力把老年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成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阵地。

摘要:对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进行调查, 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室外活动场地不足, 室内活动形式单一, 体育观念与老年健身知识缺乏, 自身锻炼意识不强。提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谐进步的老年体育工作指导思想, 为2001—2020年甘肃省快速老龄化阶段打好基础, 不断改善开展老年健身活动的条件, 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主导作用, 加强公益性行政服务。

关键词: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

参考文献

[1]钟天朗.小康社会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需求特点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6) :39~42.

[2]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3]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 2003 (5) :5~9.

[4]康顺岐, 柳若松, 李立健, 等.西北革命老区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现状调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35~37.

[5]陈仁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活动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56~58.

[6]康帆, 钟全宏.甘肃农村全民健身体系现状和构建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 :115~117.

社区老年体育 篇5

老年体育“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2013年xx区老年体育工作在市老体工委、市老年体协的精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滨区老体工委、老年体协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重点抓好老年体育“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现将创建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区是三门峡市唯一的市辖区,也是三门峡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全区共xx个乡、x个街道办事处xxx个社区(其中社会社区21个,企业社区14个),xxx行政村。全区xxx岁以上老年人口xxx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老年体育人口xxx人,占老年总人口的xxx近年来农村老年体协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老年人活动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老年健身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体育人口不断扩大,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渐明显,城乡老体工作一体化网络基本形成,区老体工委积极为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谋福祉,搭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平台。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构建老年体育示范村(社区)建设新体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体育工作,区长xxx、区委副书记xxxx,区委常委组织部xxx、副区长xxx等领导总是在百忙之中亲自过问并定期听取老年体育工作汇报,共同研究老年体育工作,并把老年体育示范村(社区)建设列入2013年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老年体育活动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2012年,区两办印发了《关于创建老年健身活动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乡(街道)领导也十分重视老年体育示范村(社区)建设,逐步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其中80%行政村建立了老年体育组织,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各乡、街道的老年体育组织网络,为示范村(社区)创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大投入,建设场地设施,努力为老年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xxxx以xxxx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争取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6套,实现了全区农村一场两台(一个篮球架、两副乒乓球台)全覆盖,城市健身路径8套,总价值达72万元。另外在坚持城市体育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还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修建体育场地设施,许多效益好的单位、企业在自己的办公场所、生活区周边修建了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场所,购买安装了健身器械。目前,全区有100%乡、街道和70%以上的行政村(居、社区)完成体育设施建设(农村以村文化大院建设为基地,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等),配备各种健身器材3800件。11月初,区老年体协和教体局在全区开展老年体育示范村(社区)验收工作,对验收合格的示范村(社区)配发总价值6500元音响13台,为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奠定了场地基础。

(三)、树旗帜,抓试点,全面完成市体协下达的示范村(社区)创建任务。

区老体工委采取了抓试点领导分包、聘任老年体育指导员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为创建老年体育“示范村(社区)”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在把握区情创建工作中,我们多次召开会议,两次培训人员,根据“先易后难、先城后乡、先近后远、先大后小”的原则,实施一个乡一个试点,并以点带面在城区实施一街一面旗帜,以点促面来管理。

三是聘任老年体育指导员,扩大指导员的服务范围和权限,保障示范村(社区)创建质量。选拔聘任老年体育指导员,充实加强对老年体育的管理工作。过去老年体育指导员仅限于技艺方面,这已不能适应目前老年体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评聘指导员时,更需要多面手,强调既有专业性,又能担负管理责任,既要思想好、热爱体育事业,有专业辅导能力、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威信,又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会做思想工作的人聘为老年体育指导员。他们的职责主要是根据中央、省、市、区有关老年体育法律、法规去指导本区、乡、村(社区)的老年体育工作;按照各项活动项目规划去辅导老年体育队伍的技能技艺,让各项老年体育项目规范化、标准化;根据各级老体组织的工作要求,结合市、区乡的考核标准对区域内各个老年组织及队伍进行评估考核督导。

(四)、加强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为创建示范村(社区)培养农村老年健身骨干。

目前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加,老年人孤独无依,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迫切需要科学健身,迫切需要融入健身队伍中。提高老年体育健身运动整体水平,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的重点在骨干。今年区老年体协加大了农村老年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培训农村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xx人。目前农村老年体育指导员达xx余人,农村健身队伍约40余支。今年全区组织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别参加了国家、省、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市老年体协组织的“佳木斯快乐舞步”培训、区老体协联合区文化局组织的广场舞培训,共培训xx人。目前,全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xx余人。这些骨干在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一大批老年人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每天早晨、傍晚都有很多老年体育爱好者活跃在全区城市(农村)活动广场上,成为湖滨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以赛代训,积极组织并参加省、市、区各级体育活动,不断扩大老年体育人口。

一年来,全区组织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影响、有创新、有亮点、参与面广的老年体育活动,从而提高了全区老年朋友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参与热情,体育人口迅速增长。

一是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老年体育活动。湖滨区老年体育工作可谓是硕果累累,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项大赛荣获大奖。,为xxxx赢得了荣誉。

二是立足区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区老体工委、各乡、街道、村、社区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老年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参与人数近万人。今年九九重阳节,区老体协与市教育局、市老体协、市老龄委联合举办了xxxxxx年老年节健步走活动,来自全区各社区、村委会的队伍达xxxxx名老人参加了活动。9月xxxxxx广场举办了“健身广场舞大赛”活动,来自乡11个村的300余名老年朋友参加了节目展演赛。5月xxxx也举行了“健身广场舞大赛”,来自各村的老年体育爱好者参加了健身活动。10月xxxx联合党委与网格支部金盾小区举办了“xxxx业杯”老年体育比赛。另外全区各社区各村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健身秧歌、广场舞、气功、柔力球、门球等等。

三是精心组织,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峡市第七届运动会。全区共选派村(社区)300余名老年组运动员参加了市第xx届运动会的健身秧歌、柔力球、健身球操、气功、门球等项目的比赛。健身秧歌、柔力球、气功分别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团体和个人累计获得金奖8个、银奖2个、铜奖3个,xxx体育代表团荣获优秀组织奖,为区中老年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进一步推动全区老年体育示范村(社区)创建奠定活动基础。

(六)、着力加强引导,强化优势品牌带动,营造老年活动浓厚氛围。

为更好地推动老年体育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区老体工委加大了宣传力度,抓特色、创品牌,让更多更好的老年人加入活动中来。一是加大老年健身活动宣传力度,针对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各乡、街道、社区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标语等载体,宣传体育锻炼科普知识,老年朋友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二是抓特色、创品牌。

1、健身秧歌项目。健身秧歌项目目前在我区得到了广泛普及,健身秧歌队伍有20支约500多人。为了继续保持这一项目的领先水平,我们又重新组建了秧歌队,选拔了一批年龄较小、个子高、舞蹈基础好的中老年朋友充实到队伍中来,xxxxx带领下全年坚持训练,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项健身秧歌赛。xxx年xx月参加全国第xxx届xxxx会,xxx老年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其他县(市、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极个别部门对老年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社区之间、城市农村之间老年体育工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下一步xxx将继续在市老体工委、市老体协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全面建设开放富裕和谐宜居新湖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贯彻落实市两办[xx]xx号文件精神,实现全区老年体协组织全覆盖。二是贯彻落实区两办《关于创建老年健身活动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号)文件精神,并以此为抓手,全面推动老体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晨晚练点的管理,把老年健身场所打造成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窗口。

四是进一步抓好健身项目尤其是对第五套健身秧歌、健身腰鼓、柔力球等项目的培训和普及。

五是进一步打造xxxx的老年体育品牌,尤其是健身秧歌项目。

老年餐桌进社区 篇6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落实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北京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功能,切实将社区老年餐桌这一助老养老模式落到实处。据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北京市通过多种形式,目前设立养老(助残)餐桌4583个,2010年1月1日起对52.7万老年人、残疾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现已发放养老(助残)券9.4亿元。社区老年餐桌这一年轻的民生事业给北京市老年人带来了便利。

三好餐桌

“我和老伴几乎每天都来吃,挺满意的。”北京市羊坊店街道普惠南里社区老人潘大年对老年餐桌赞不绝口。老年餐桌的“顾客”们眼中的老年餐桌有三好,分别是环境好、菜品好、服务好。

素白墙壁,洁净地板,摆放着褐色木质饭桌、黑色靠背椅的就餐室宽敞明亮。餐桌上配备了盒装餐巾纸,房间配置了暖气、空调,就餐环境十分安静。

普惠南里社区提供就餐餐厅,金盛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配餐、送餐。在双方共同推动下,老年餐桌开张以来,每天都有三四十位老人前来就餐。6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持社区餐券便可在老年饭桌就餐,老年饭桌还提供免费的环保餐盒,老年人可将饭菜带回家吃。

4月17日,普惠南里社区老年餐桌的菜谱是:竹笋玉米鸡块、肉丝豇豆、木耳西葫芦三道菜,主食玉米馒头、肉馅饼、米饭,另外有红薯蒸点和玉米棒碴粥。

潘大年告诉《经济》记者,老年餐桌的食物不仅好吃,而且种类丰富,“每天的菜谱都不一样,软硬也适合我们老年人。”社区居委会主任方梅说,菜谱经过征集老年居民意见,开代表会几个环节才最终投票确定。

除普惠南里社区老年餐桌,北京市通过签约餐饮商,开办了不同风味的老年餐桌以满足老年人口味需求。比如朝阳门街道乐派家餐厅、团结湖街道富润泽餐厅及宏状元粥店等连锁快餐企业。服务商的共同特点就是菜品营养健康、口感松软、味道可口。

这么好吃营养的老年餐,价格会不会很贵呢?

“15块钱,我觉得物有所值。”潘大年告诉《经济》记者,“省了不少事儿,这么多菜要是我们自己在家做,得忙活半天。”王淑英老人说,她一个人住,因为做饭不方便,每天只吃两顿饭,有时还要坐公交车出去吃饭。“现在把剩下的主食带回家,晚上就不用做了,相比路边的快餐店,15块钱我能接受。”

菜品味美价廉是老年餐桌的根本,另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一些服务商为老人提供免费的送餐服务。乐派家餐厅是东城区养老(助残)定点餐桌,不管订餐数量多少,还是价格高低,餐厅都为朝阳门街道的老人免费送餐。“90%的老人都选择电话订餐,只有10%的老人在餐厅就餐。”餐厅经理徐昌鸿说。

“社区的工作人员轮流来老年餐桌值班,”方梅告诉《经济》记者,为了能及时帮老年人解决问题并且与老年人形成良好沟通,居委会每天都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午餐时间来餐桌值班。

两大难题

老年餐桌倍受老年人认可,一片叫好的背后却隐藏了两大问题,一是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二是个性化服务有待完善。

老年餐以低价供给老年人,老人对老年餐的价格满意了,然而商家却面对尴尬。不重复的菜谱,种类丰富的食材,普惠南里社区的老年餐每份的成本要达到13元左右。餐桌经理郭志权告诉《经济》记者,目前老年餐的利润微乎其微。“现在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送餐成本太高,给其他人送餐,一次送四五份,给老年人送就送一份,但是送餐成本是一样的。”徐昌鸿说。

相对面向社会的经营来说,老年餐获利较低。薄利经营使服务商缺乏积极性。另外,老年服务的风险性也使一些餐饮企业望而却步。老年人腿脚不灵便,餐厅地面光滑,有一定的危险,餐厅服务商不愿接待。

慢性疾病、行动不便,老人们干不动家务活儿、出不了门、上不了街,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显现。“餐厅的炖肉很烂,但是我希望炒肉可以做的再软些。” 居民刘先生说。“服务商应该细化服务,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北京市羊坊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周爱军说,老年餐桌应该本着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出发,比如注重食物的低糖、低脂肪烹饪。

《经济》记者从乐派家餐厅、老街坊餐厅、宏状元粥店等养老(助残)餐桌定点单位了解到,目前老年人服务需求以送餐为主。

但是,目前很多老年餐桌面临送餐难题。对于免费送餐的乐派家餐厅来说,送餐人员不足是一大难题。《经济》记者来乐派家餐厅时,餐厅门口正张贴着招聘小时工的启示。徐昌鸿说,目前乐派家餐厅给老年人送餐次数占餐厅送餐总次数的三分之一,每月针对老年人的送餐次数达到1400次左右。社区胡同多,路不好走,老人行动不便,员工等候的时间稍长,有时给老人送餐用半小时。新员工刚刚熟悉路线,往往因为太辛苦就辞职了,新人很难招到。

一个对策

目前北京市开办的社区老年餐桌服务形式多样,有的签约餐饮公司,也有的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合作,或者依托养老机构等。

不管以何种模式经营,老年餐桌这一民生事业都离不开政府引导,从而提高餐饮企业积极性,提升个性化服务。即政府加强倡导提升老年餐桌服务,出台相应有效率的激励政策。合作餐厅毕竟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企业,需要利润驱动。

“我们希望,政府给点额外补助,依据我们送餐的数量,收到的养老(助残)券的额度,按比例给奖励。按比例给,这样更合理,我们也会比较有积极性。”徐昌鸿说。

根据上一年度考核结果,今年北京市将拿出7700万元,以奖代补资助约5000家社区养老(助残)餐桌、托老(残)所。市、区两级财政直接奖励2011年培育的500家规范化养老(助残)餐桌每家5.2万元资金。

周爱军认为,老年餐桌依靠政府长期财政补贴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实施差异化奖励,把好的服务商作为典型突出奖励,按绩效奖励,这对提高服务商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

老年餐桌作为民生事业,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投影,敬老爱老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倡导老年餐桌的同时,企业和公民也应提高为老服务的观念和意识,这才是最本质的和谐。

社区老年体育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贵阳市11个社区为主要调查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政府机构、铁路、邮政和社会商品房等5大类社区)共发放调查问卷93份,其中有效问卷77份,占82.8%,男性占25人,女性占52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且为离退休和下岗职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本课题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1.2.2 调查访问法

被调查的样本中,年龄段主要分布在50~79岁间有68人(占91%),80岁以上者有9人(占9%),剔除了50岁以下及在岗职工。问卷发放后对部分调查者进行了相关的访谈,取得了深层次的信息资料。

1.2.3 专家访谈法

对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社区负责人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咨询,从中进一步掌握第3方论证问题的思路与认识。

1.2.4 数理统计法

样本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 1 社区活动中心老年志愿者的基本特征

2.1.1 老年志愿者持续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态度

一个人是否喜欢体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体育的认识动机,也影响到志愿者的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有37人(占48%)“很喜欢”体育活动,21人(占27.2%)“比较喜欢”体育运动。显然“不太喜欢”体育运动的老年志愿者比例较少。我们在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很喜欢”体育和“比较喜欢”体育的老年志愿者在年轻时对体育运动就有一定的兴趣,到退休后为了自己的健康,同时也是为了助人为乐,所以他们都愿意加入老年志愿者的队伍,而一小部分“不太喜欢”体育的老年志愿者他们的感受是因为年轻时没有体育基础,也有的人是因为本社区体育志愿者的人太少,出于社会责任感而参加了志愿者的队伍。社区负责人反映,这些年由于政府及个人的原因,自愿地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老年人总体上工作是比较积极的,但持续的时间参差不齐。

2.1.2 老年志愿者的兴趣与服务的关系

我们在调查老年志愿者服务类型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志愿者喜欢体育健康保健类的服务项目,对待其他专业的咨询、讲座、指导类的志愿服务工作不太感兴趣,所以在问卷题“您除了体育活动外,其他也乐意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有哪些”时,回答人数顺序依次为“舞蹈艺术”“音乐艺术”“书法艺术”等,其他专业服务类的志愿工作没有很多人愿意去做。在对社区负责人的访谈中得知,各个志愿服务工作岗位对老年人的参与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许多老年人不喜欢参与专业服务类的志愿工作,这主要是受到文化、健康精神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主要是对门球、太极拳、体育舞蹈、腰鼓、木兰扇舞、棋牌等项目的志愿服务特别感兴趣,有老者认为这是“为”中有“乐”,“乐”中有“为”,这在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和谐社会的有机融合。

2.1.3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具有多元性

老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关于这项研究,国外学者将参与的动机主要划分为2类,即“为己型”和“为人型”。[1]我们在调查中发现,100%的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动机属于上述2种类型兼有的心理,访谈中还发现,老年志愿者既有奉献社会的精神、志愿帮助他人的愿望,更有与社会同龄人交流、度过休闲时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还有来自社会鼓励的影响,即单位社区的号召或受家人及同事邻居的影响。所以说老年志愿者有着多元性的参与动机,无论是调查问卷结果以及访谈都显示出他们的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具有复合性。当然在多项选 择题中, 回答频率 最高的是“ 丰富自己 生活内容 ”( 占100%),其次是“帮助社区该组织做些事情”(占97%),再次是“实现自我价值”(占95%)。这些情况充分地表现了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动机具有多元性。

2.1.4 老年志愿者公共体育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群体

老年志愿者服务的对象是自愿选择的,根据调查发现,老年志愿者在为某个项目群体提供服务时,他们更愿意为同龄的老年群体服务,这占100%的老年志愿者的心理想法;其次是年龄较大的下岗职工。在深入分析了解到,老年人更愿意帮助老年人和下岗职工的理由是:“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所以一方面互相之间所处的社会地位他们都能认同,了解对方的需要;另一方面,服务对象也理解老年志愿者的服务行为,双方的包容性较强,相互之间便于沟通,共同语言比较多。另外还可以尽量消除一些合作上的障碍,在体育活动中相互之间都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便于经验交流。

2 . 2 社区对老年志愿者公共体育服务的作用

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通常是由组织的行为,组织化是当前志愿活动的特征之一。我们的研究认为:社区老年志愿者的公共体育服务行为一般是依托社区组织而开展的活动,社区在老年志愿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扮演着管理主体的角色。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有71人(占92.2%)回答他们主要是通过社区的宣传进一步了解了本社区的志愿者相关服务,而回答“听邻居介绍”“其他民间组织介绍”“看到有人在做,吸引了自己”的人有6人(占7.8%);另外,有72人(占93.5%)是通过正式手续办理了志愿服务,没有办理正式手续而在社区从事公共体育服务的老年人比例较少,且均为女性,其服务的观念与能力相对比较差,持久性服务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调查还发现,有65人(占84.4%)希望社区多组织一些相关的文体娱乐活动。为此,社区为当今城市老年志愿者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了重要平台,老年志愿者也依托社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2 . 3 老年志愿者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自我评价

2.3.1 老年志愿者公共体育服务作用的评价

社区是每个人学习和工作生活休息的共同家园,有着不同年龄群体的居民在此居住,自然也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对于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来说,社区有着宽广的公共服务发展空间。因此,老年志愿者从事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见图1)。

2.3.2 老年志愿者的公共体育服务与生活满意度

国外有人认为,老年人退休之后应尽快有新的生活活动安排,这对老年人的心理适应过渡有着重要作用,志愿服务益于这种活动。[2]我们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理论的可靠性。具体结果是:100%的老年志愿者从事公共体育服务后提高了生活满意度。以老年志愿者公共体育服务能“促进邻里关系”来说,这是和谐社会倡导的原则,邻里互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活满意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年志愿者的公共体育服务成为了社区老年志愿服务的首选内容。社区要尽量倡导并组织、鼓励与安排老年志愿者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其深刻的蕴涵不仅仅只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2.3.3 老年志愿者公共体育服务参与的主观感受

老年志愿者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观感受如何,我们的研究发现:有55人(占71.4%)觉得自己在退休后能为社会做新的贡献,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53人(占68.8%)还选择了帮助别人锻炼,“助人为乐,心里很快乐”,同时也有54人(占70.1%)认为“大家在一起锻炼,消磨了时间”;老年人也喜欢听赞美的语言,所以有69人(占89.6%)当平时“听到志愿体育服务夸奖时,心里十分高兴”,访谈中也了解到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感受,是老年人持续参与志愿体育服务的心理动力之一。(见表1)

3 结论与建议

3 . 1 重视老年志愿者队伍的发展

中国已开始逐渐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城市老龄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3%,但可喜的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退出自己几十年的工作岗位后,继续保持身心活跃的状态并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公益性的事业中,用自己的选择充满快乐地从事新的社会活动,以此替代他们原先的谋生事业,因此,他们的志愿服务也是他们一生所积累的才能与技能的再次释放,能实现他们老年的人生价值。

3 . 2 重塑老年人应有的社会地位

老年志愿者在社区从事力所能及的体育服务,这可以逐渐地改变社会对老年人原先的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对于提高老年人社会应有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年人退休后,传统的观念是他们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原有的地位都下降了,因为原先的“权威”角色迅速地消失了,并一统归类到社会的边缘,成为了新的“弱势群体”,被社会视为负担或包袱,甚至被排斥。现实情况是许多身体比较健康的老年人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上重新建立起健康、独立、自强的形象,实现了老者的人生价值,用行动纠正了原先社会的一些错误和片面的看法,提升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

3 . 3 社区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老年志愿者的公共体育服务是社区义工队伍中的最重要组织,是社会宝贵的特殊人力资源,他们与年青人一样,通过志愿服务形式为体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老年志愿者的公共体育服务有着与年青人不同的特征,这就需要社区要根据老年人的一系列特征组织志愿活动。

3 . 4 社会应加强老年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研究

社区老年体育 篇8

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区体育建设逐渐完善加之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老年人对休闲体育高涨的热情。“体育总局等12部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把增强老年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要逐步建成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使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数逐年递增,老年人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1]。这说明,在社会老龄化进程中发展老年休闲体育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体质,延缓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而且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缓解家庭具有促进作用,对构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若以60岁为老龄标准2014年将达到2.03亿,2026年将达到3.04亿,2039年将达到4亿人”[2],老年人人口的增多占据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健康长寿,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切身的愿望,进入老年,正是卸下压力解除烦恼,安享晚年的美好时光,老年社区的功能实现了老年人延年益寿的观念,提升他们生活乐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随着社区休闲体育发展迅捷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休闲体育服务资源匮乏、休闲体育内容与形式单一、社区体育志愿者过少等问题。“2003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对社区体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设施、场地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尚需努力。部分体育设施分布在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内部,如学校内部的体育场馆等,这些设施大多只为本单位人员服务,封闭管理,不对外开放,不能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用”[3]。本文以老龄化为背景,研究我国老年人社区体育休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构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老年人空暇时间,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2 我国老年人休闲体育现状

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由于不能每天有子女和家人的看望,长时间不与亲人交流得不到关怀老年人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躁不安这是患有抑郁症的表现。“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的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其发生率可达50%。”[4]社区体育的休闲功能不仅有强身健体健身功能并且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促进人际交往丰富了精神生活和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根据“老年人的生活时间分配”统计结果(图表1)显示,我国老年人的闲暇时间的休闲方式普遍被电视占有,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没能合理运用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仍然遵循传统休闲文化的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在闲暇活动中,虽然电视、电影等能拓展老年人的视野、排除孤寂,但限制了老年人必要的体育健身,这有损于身体健康;读书、看报学习等能满足精神需求,但健身的功能亦无法体现”[5].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老年社区体育不够重视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专业社会指导员稀缺,公益性体育休闲场馆过少导致老年人远离体育场所。

3 影响老年人体育休闲健身服务体系的因素

3.1 公共体育设施的欠缺是影响老年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问题

体育场地是老年人参与健身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并且也是彰显一个国家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5]尽管与2003年对比每人拥有体育场地增加5.87个,但仍满足不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仅如此,很多公共体育场馆都处于空闲状态,一般情况下禁止进入。有些场馆虽然开放,并非公益性场馆,较高的收费打消了老年人运动的兴趣。并且,对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只能在街道、马路旁进行活动,这样不仅老年人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并且没有科学、计划的锻炼反而损伤身体。

3.2 社区休闲体育相应的配套资源不足,社会指导员质量不高

我国社区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较差,尤其在组织和管理老年人休闲生活方面,缺乏社区管理专业的培训,“周亚琴对6个城市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4个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管理者仅占25.5%,71%管理者由身兼2―3职的管理人员兼任,还有3.5%的管理者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同时还表明,社区体育健身指导者受过专业培训的还不足25%,这与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相比,真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6]。”医务监督水平不高,不能定期的对老年人的医学检查、健康评定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老年人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3.3 老年社区体育休闲管理不够健全

老年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首先,政府供给与老年人体育需求关系处理不当,随着老年人数的不断增多,仅靠政府帮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体育休闲的需求。其次,很多城市已经建立老年街道社区体协,但社区休闲体育形式比较单一,各种晨、晚练活动站尚未健全。另外,目前老年社区休闲体育工作职责中没有明确提出有关管理方面的职责,管理和组织工作没有充足的法律、法规依据,因此老年社区体育的问题得不到重视。

4 促进老年体育休闲发展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为老年人树立科学休闲体育价值观

休闲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生产水平高低的标准,是评估社会文明优越于其他国家的尺度。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大对老年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增强老年人对体育娱乐和健身功能的认识,使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再通过社会指导员的组织和科学的指导,保证老年体育活动正常开展,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不仅能提升我国国民体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并且还能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4.2 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场地和设施有效利用

除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基础的场地和设施增加外,还要发挥体育系统体育彩票收益的经费,动员社区团体、学校和企业单位等一切力量,最大限度的实现老年休闲体育资源的共享。其次,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场地、设施。国家对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投资较大,场地设施比群众体育相对要多,然而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比比皆是很多体育场馆仅仅提供比赛和教学,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这样,既浪费了无力、财力又不利于老年休闲体育发展,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场地管理,对其充分利用。这样不仅减少财政对社区体育的投入,有有利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真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4.3 大力培养休闲体育指导员

现如今我国我国社会指导员人数少,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因此要提高专职社会指导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培养和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奉献老年社区的服务队伍。并且体育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老年体育科研的专业人才,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建议开办科学健身咨询服务和讲座,多途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员,使老年人能够更加科学、健康参与休闲体育锻炼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幸福指数越来越受到关注,社区体育的逐渐完善增进了老年人对休闲体育的兴趣,不仅提高老年身体素质,丰富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并且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然而也让我们认识到社区休闲体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制约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政府要大力开展老年社区服务,提供更多场地设施满足老年人需要,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休闲体育理念,也有利于形成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摘要: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许多体育休闲服务,然而健身器材匮乏、社会指导员稀少、社区体育缺乏组织管理等问题频频出现。本文针对老年人对社区体育休闲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异,分析我国老年人社区体育休闲现状并提出对策,为老年人健康、科学、积极地参与社区休闲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体育,老年人,社区体育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2061573/n2760888/7183951.html.

[2]蒋正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求是,2005,(6):41-43.

[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EB/OL].http://www.gov.cn/zwgk/2005-05/23/content_157.htm.

[4]闫芳,李淑然,刘津等.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25.

[5]辛利,周毅.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1,(3).

国外老年社区设计趋势 篇9

从世界范围看, 老年人住宅大致分为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机构式照顾老人住宅和居家式照顾老人住宅。其中, 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在国内被称为“老年社区”, 主要依照社区需要加以规划、整合及运用社区资源, 提供社区老年人所需的长期护理服务。老年社区服务包括居家护理、日间照顾、个人服务、家政服务、送餐服务、电话聊天及其他辅助服务等, 主要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共同为老年人设立。以下几点是目前老年社区最新的设计趋势。

具有宜居环境的老年社区

新设计趋势不仅仅支持老年人独立居住的社区, 而且还支持老少混合型的社区。大多数人认为住宅选择需要多样化, 加上车辆及大型购物中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 因此郊区老年住宅不是养老的适合之地。

具有宜居环境的老年社区就是注重老人生理及心理健康, 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同时对体弱和残障老人给予特殊照顾, 促进老人参与社交活动, 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氛围。宜居环境对于老年社区设计至关重要:便利的交通系统, 适合步行的住宅和商业区, 适合散步、养老的社区住宅选择。社区必须含有无障碍入口, 无障碍浴室和标准的厨房、卧室以及可通过轮椅的门口、走廊。

绿色建筑理念的社区

绿色老年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可以生活的地方、一个接受专业护理服务的地方, 它的风格和设计也要经济可行。设计师除了合理的节能设计之外, 还应充分考虑到老人的生理特点, 在建筑材料选择时, 要考虑其安全性、便捷性。同时还要考虑社区的整体运行的高效性, 结合社区管理的特点进行设计考虑。

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与家庭护理模式相结合

家庭护理模式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 但因为各种规范的限制, 许多护理社区发现这种模式很难将他们想要的社区设计出来。如果将以个人为中心的护理与家庭护理相结合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转变护理站

长期以来, 护理站被护理人员认为是不可缺少的, 但它却成了员工和老人间的重大障碍。老年社区的房间已经没有了公共机构的感觉, 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空间也可以设计成一系列集中的小桌子和壁橱, 与房间或者厨房相融合, 通常只设置一个独立封闭的办公室或小型会议室用于私人谈话, 护理站则转变为可以支持电脑绘图的小办公空间。当老年人的最新数据录入电脑, 呼叫系统可以随时通知护理人员, 这样不需要将所有人员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工作室, 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替代配药推车

和护理站一样, 走廊或餐厅内大的塑料配药推车是一个公共机构护理的标志, 该设计不应在老年社区使用。代替它的, 如药物储存系统, 可以设计成家具的样子, 也可以设计成如储存药物的带锁厨柜放在户主房间。

房间面积越小越好

虽然没有专门的权威机构研究老人住房的理想面积, 事实上经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房子越小, 破坏行为或焦虑的住户越少;住户间的社交程度越大, 使用兴奋药物的剂量越少, 住户、家庭和员工满意度越高, 工作人员压力越小。

优化卫生间

老建筑的浴室通常很小, 空间勉强能容纳卫生间和洗手盆, 这样就没有空间放置一个辅助移动的装置了, 而且通常还是两个住户共享, 普遍缺乏充足照明。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将老年人卫生间的面积加大, 目的一是确保抓握杆设在使用者可以够到的地方, 二是可以容纳一到两个辅助人员。

使用带光抓握杆

带光抓握杆是一种新产品, 可以有效防止老人夜间上洗手间跌倒。当电灯被打开, 灯光亮度的突然改变会让人感觉不适, 同时浴室灯关闭后会造成瞬间性失明。这两种情况都容易造成老人摔倒。一根带光抓握杆可为老人提供足够的光亮找到洗手间, 而不用打开其他照明灯, 同时也易于引起老人注意, 使用更方便、安全。

恰当的转运传输系统

许多疗养院提供各式各样的移动式转运机和传输设备, 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遵循通用设计原则

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 篇10

1 老年人心理、生理、病理特点

1.1 老年人心理、病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改变, 老年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首先出现的是性格的改变, 有些老年人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 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忧愁、自卑, 有些老年人则是性格急躁、易激动、自制力差、易怒、固执。智力改变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多疑、小心谨慎。此外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当得知有人患重病或死亡时, 就会出现情绪低落, 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 精神上承受能力差, 稍有一点精神刺激就出现精神紧张、失眠、心悸、食欲减退等。

1.2 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

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衰退, 生理机能减弱, 代谢减慢, 听力、视力、记忆力、反应能力均下降。因此, 各种老年病都会发生, 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高血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各种骨关节病、前列腺增生、脑萎缩、老年痴呆、骨质疏松及由此带来的骨折等。老年人抵抗力下降, 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受到流感等流行病的袭击。老年人反应能力差, 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如跌倒、骨折、坠床、误服、误吸等。长期卧床的老人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压疮、便秘等并发症。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观察能力, 充分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了解老年病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要有爱心、耐心, 主动热情接近老年病人, 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掌握沟通技巧, 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使病人能够充分相信护士, 愿意向护士倾诉心声, 使护士能充分理解和帮助他们, 解除病人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老年病人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 解除思想顾虑, 减轻心理负担。

2.2 疾病护理

针对老年人的患病不同, 采取不同的疾病护理措施。如糖尿病的病人要加强病人的饮食护理, 协助病人体育锻炼, 指导病人用药;心脏病的病人, 注意病人的心功能情况, 观察病人的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情况;高血压的病人要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合理用药。

2.3 创建和谐的养老环境

环境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 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非常重要, 因此要为老年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 家中要有良好的养老爱老氛围, 居住环境舒适, 家庭关系和谐, 社区要有老年活动的场所, 有老年人活动的设施, 适当组织老年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使社区的人能够经常往来, 相互沟通,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4 健康教育

做好老年人的健康教育, 讲解预防保健知识, 讲解老年常见病的预防、治疗相关知识, 满足病人对自身患病知识的需求, 使病人能够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 更好的配合治疗, 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病人要鼓励他们适当活动, 消除依赖心理, 提高自我活动能力, 促进健康。

2.5 做好家属指导

向病人家属做好宣传教育, 使他们能够掌握疾病的相关治疗护理知识。讲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做到体贴关怀老人, 消除老年病人的孤独、失落感, 帮助老年病人功能锻炼。

2.6 建立护理健康档案

老年人都要有健康档案, 记录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 记录他们的家庭成员及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为未来的治疗护理打下基础。

3 体会

上一篇:口语报告下一篇: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