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评价管理

2024-06-15

语文学习评价管理(精选十篇)

语文学习评价管理 篇1

一些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艺术类教师, 像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课程, 由带语文、数学老师兼职任课。部分教师对科学、美术、音乐等课因为不想上或上不好, 就用这些课的时间来加强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的学习。有的领导还夸奖这样的老师敬业。实际上他们只是为使学生在检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自己的教学成绩更好点。细看他们的教学, 考试内容反复训练, 讲解细致明了;不考试的内容犹如走马观花, 或是置之不理。作为考试内容的部分教师讲的教的都不会有大问题, 可不考试的内容就因人而异。

这样教学好吗?成绩高了, 学生、学生家长、老师、领导皆大欢喜, 可到了能力运用时, 学生就困惑了, 为什么自己拥有优秀的成绩, 可能力很差啊?这就是教师为应付学生考试而进行的片面训练导致的后果。

不少乡镇依然不顾上级教育部门的制度, 实行每学期期末联考或统考, 用考后的成绩给教师排名次, 给学校排名次。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校领导不得不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 制定出以考试成绩进行奖罚的管理制度;教师在这样的制度下, 也不得不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就因为这样, 语文课堂上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学生不去认真学习理解, 而是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后学生去死记硬背。练习写作变成记忆作品, 部分语文老师这样教学作文:每个单元的作文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符合条件的例文, 老师检查合格后就由学生把该作文抄在作文本上, 之后的任务就是学生把该作文背下来。这样老师批改作文也就容易多了。领导检查作文, 看到的全是高质量的作文, 自然能受到高度评价。另外, 检测考试大多是在单元作文里面任选一篇, 检测考试的作文成绩依然出众。开阔视野的内容变成删除内容, 比如口语交际、资料袋、课外书屋等, 这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就被丢弃了……就这样, 语文课成了记忆课, 成了记忆大赛场, 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得索然乏味。

在一次统考阅卷中, 我有幸批阅作文。我是喜欢看学生作文的人, 可看着那些学生的作文, 我快晕倒了。许多作文内容一样, 主题一样, 看着就头疼。这就是背诵作文的结果。升六年级接班时 (农村有些学校无法实行循环制) , 我也遇到过背诵作文死背笔记的班级, 上课很少有学生发言, 大多数学生目光呆滞, 等待着我给他们写笔记, 上课积极思考的当然也就少之又少了;作文课上亦是如此, 课堂上不写, 课后抄袭作文, 就连日记也全是摘抄的。这样的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无, 被动地等待着抄写背诵, 连简单的句子变换或是词语的选择运用都要在书上找原句或原短语, 否则就无法完成。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发展埋下祸根。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几乎没有,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因为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后机械的背诵任务而磨灭了。

检测教学效果最好的手段就是考试, 结果明了清楚。也就是说考试成绩是自古至今领导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学生自身的素质和一些先天的东西不是教师能人为改变的。教师所带的学生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地域环境、校风教风、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整体水平、学生的基础、教学设施等也影响着教学质量。但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老师的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人格力量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灵活多变, 用一种模式去完成几年的教学任务是不合适的。

农村教育对教师评价机制的陈旧性和局限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发展方向, 教师是教育的前线工作者, 直接主宰着教育的落实和开展。而直接主宰教师的则是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当今素质教育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而对教师的“素质评价”却迟迟不见推进。在农村教师评价机制中, 教师的教学成绩高低仍然是评价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成绩”原本包涵着广泛、多样的内容, 而在农村教育评价制度中, 教学成绩则“专指”学生期末时在语、数、英这三门功课的考试成绩和相应的排名情况。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黑猫”还是“白猫”, 则是看成绩, “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于是教师们为了把握自己的命运, 提高教学成绩, 就要加倍增强工作“责任心”, 利用音体美等课程抢抓考试分数。这种陈旧的、极具局限性的评价指向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处于这种评价机制下的师生都要继续钻研语数两门“专业”课程。这种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评价导致教师不敢、也没有必要从应试里走出来, 走进教育研究中去。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行动上仍处于被动状态, 教师参与课程研究, 要么是为了个人的发展, 要么是领导的硬性安排。因此, 农村教师进行教研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教育研究与教师的行动表现就因评价机制的“无视”而处于低层次的行为动机。同时农村教育忽视了学生心理需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农村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被忽视了。

语文教学的天地是广阔的,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说话、电视、生活、环境、交际、想象……各种活动无不在语文的陪伴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如果将课堂教学孤立起来, 则教学效果显然不会理想。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而要给学生一桶水, 就必须教给学生找到水源的方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当然授之以渔并不是一件易事, 因而绝不能纸上谈兵。有人说学生头上三把刀, 即信心、习惯和方法, 我很赞同。可以说“授之以渔”就是培养学生的信心、习惯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关键莫过于良好习惯的培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一种态度有时只能一时受益, 而良好的习惯则可受益一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 更重要的是以知识、能力的教学为载体, 加强学习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教背诵、教记忆、教理解、教想象……通过类比、比喻、联想等让学生自己理解和运用。尊重差异、照顾差异, 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跳一跳, 够得到”的原则指导下, 对不同情况的学生的要求与目标要有所不同, 让每个学生都有奔头, 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中小学管理评价一书学习心得 篇2

龙城镇黑龙王庙小学

马自民 2015.4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学习心得

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编的《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填补学校管理评价空白的应时求实之作,为各级政府管好教育、社会第三方科学评价教育提供了准确参鉴,对于加强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工作、切实推进管办评分离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指导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读本、开展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行动指南。

我仔细学习研读此书,认为该书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体现了教育改革方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政府“管”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办”学的规范性、社会第三方“评”价的科学性,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评价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评价作为管办评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改进政府教育管理和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具有引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学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中小学管理评价工作普遍存在着专业研究不深入,国家政策把握不到位,对中小学办学实际缺乏了解,评价人员“评”的能力有待提高等不足,甚至出现个别评价机构追求功利性的短期目标,评价工作背离教育根本宗旨的问题,给教育的改革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让各方了解中小学校教育实际和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提升社会第三方的评价能力,成为一件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事情。评价作为一种方向性的评判和指引,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特别要求客观、科学、公正。要做好评价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评什么”、“怎么评”,即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这是评价能否客观、科学、公正的前提。对于这些专业问题,《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给予了科学的解答与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该书的每个章节都牢牢把握住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二,阐述了管理评价内容方法,系统性指导性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管理无大小,处处皆管理。中小学管理是复杂、多元的,只有从生态、立体的角度来加以审视,才能避免以偏概全。《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不仅在总体构架上覆盖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学校治理结构、学生管理、课程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考察、评价中小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而且每个章节都深入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内部各个环节,使人们对中小学校管理评价能够有全方位的了解,做到“胸中有丘壑”,有效避免了“盲人摸象”式的片面评价。

教育法律法规是中小学办学治校的法律基础和政策基础,是规范和引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对涉及中小学管理评价的具体内容,给出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出处及具体相关条文,使读者在评价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既省去了烦琐的查经寻典之苦,又不知不觉地习得教育法律法规之要义,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三,提供了大量案例,鲜活生动可学。每个学校都是鲜活而具体的,都有特殊的校情、学情、师情。真实的办学情境远没有教科书所描述的那么简单和潇洒,任何一个管理事件背后都包含了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对学校的管理评价,既要考虑共性,也要考虑特殊性。为此,《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增加了大量的鲜活案例,每个案例都包括“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既有详细的案例呈现,也有案例所带来的启示,可以使读者在案例的剖析中加深对中小学管理的理解,提高管理评价能力。

语文学习评价管理 篇3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习质量评价基于工作过程

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工作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含义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日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诊断。这种评价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科学测定,更是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考核。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大都照搬了普通高校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即以学科本位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只测试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的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现行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探索符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一、目前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学生评价实际上是解决评价什么、谁来评价和怎么评价的问题。

首先,从评价什么来讲,学科本位的评价体系主要着重于以书面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内容以教材知识的掌握为主,学生只需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即可,甚至有很多老师在考前已经划定了考试内容,学生只需复习老师给的范围就行了,这种考核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评价的主体较单一,成绩的评价仅是任课教师的主观标准,这就导致评价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

第三,从怎么评价来讲,传统的评价方式强调的是结果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又大都采用笔试的测验方式。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三年的学习当中,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到酒店实习。两年的在校学期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在17门专业必修课程中(不包含实训课程)有11门为考试课,达65%。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本位评价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方法,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其中职业能力是指能过目标明确地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自己的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对获得的解决方案予以评价,并继续开发自己的行动能力,具体可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是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考核的依据。

例如在评价内容的设定上,要依据职业岗位群关于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相关描述,来确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使评价内容体现出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以酒店总机岗为例,该岗位描述为:1.接听电话;2.把进店电话接转到客房和相关部门;3.向宾客提供对客服务信息; 4.回答酒店内举办各种活动的有关问讯等。该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1.熟悉工作流程,能准确按流程完成业务;2.熟悉本酒店内部组织机构,熟悉本酒店内主要负责人和各部门经理的分机号码、姓名和声音;3.熟悉市内常用电话号码。该岗位应具备的方法能力有:1.熟悉电话礼仪,能顺利和客人沟通;2.掌握安全文明的操作规程。该岗位应具备的社会能力有:1.坚守岗位、忠于职守,耐心细致,讲求效率。2.对客人的询问要热情、礼貌、迅速地应答;3.自觉遵守通讯保密制度。依据该岗位应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在设定评价内容时应把三种能力都列为考核的对象,实行“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而评价的主体也应多元化,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开始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的“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模式。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本位评价体系构建

1.指导思想

教学评价应采用量化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为酒店管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最终达到课程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一是要针对每一岗位工作过程,采用现场实景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二是要针对不同岗位的综合技能要求,采用综合模拟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此外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即酒店管理各岗位综合业务测试和能力测试等。课程评价的内容要体现学生为本理念,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课程活动的结果,也评价课程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同时,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机制,把教育教学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交还给学生,推动学生独立、自主和探索性地学习实施等级制过程考核,从制度上用等级制代替百分制。从过程到结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进行全面的测量和评估,督促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学和实训过程的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等教育层次和职业教育特点的技能型人才。

2.考核依据

(1)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职业岗位(群)技能和职业能力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制定专业培养标准、课程考核标准、训教项目考核标准以及竞赛成绩裁定、课程设置的依据。

(2)专业教学标准

根据某一职业从业人员必须的能力和知识、技能结构而制定的专业培养的标准化和定量化目标体系,是课程设置和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3)学习领域标准(大纲)

根据专业培养标准和课程内容特点制定的,对各门课程的学习结果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和评价的质量要求体系,是进行实训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考核学生的依据和尺度。

(4)职业证书考试大纲

是国家制定的取得从事某一职业活动的准入证书的考试大纲和标准。

3.考核形式

(1)考勤和学习态度评价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纪律性和积极性方面的考核,一般以学生出勤记录和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考察为依据。

(2)书面考试

对于基础知识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卷面考核的方法,以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实训类课程中的常识性内容,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3)操作技能测试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效果的测试,评价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程度。

(4)过程作业

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回答提问的情况和完成过程作业的情况,确定该课程的成绩。

(5)项目成果和报告

对于项目训教,要根据项目成果和项目报告确定考核结果,项目考核相关事项参照学院项目训教相关规定执行。

(6)技能证书

对于国家有相应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技能,套用技能证书考核过程,以证代考并取得相应等级。

(7)竞赛获奖证书

对于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根据技能掌握的要求和相应训练科目的相关规定,确定相应等级。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因此高职学生质量的评价标准必须进行改革,取消单一“理论知识”评价标准,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语文学习评价管理 篇4

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而我国的课程评价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实际上都是以考试为主要形式,在教学方法的实践改革上缺少针对性。本文旨在探索针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师在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实证研究

笔者在参阅大量的有关文献后,将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考虑在课程学习评价中的短期学习和长期学习效果之间,在外部评价(老师、专家等)和内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之间,在学习成果和学习动因(过程与方法)之间,在强调客观性测量(考试)和强调主观性测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对此进行全面系统评价。

1.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设定

对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查阅,再结合本专业的学习,以及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初步总结,笔者设计出如表1所示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每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和评价形式。

2.评价的形式

(1)知识与技能维度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情况,是否有本专业所要求的沟通表达能力,可以通过理论考试、案例讨论、主题演讲的形式来评价。

(2)过程与方法维度主要评价学生遇到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解决,能否做好笔记。复习时是否注重知识梳理,是否拓展学习范围。跨领域综合学习,是否可以发现自己学习方法的问题并改进,是否敢于探异求新、尝试新的方法和领域,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维度可以通过观察法、谈话法、试卷分析法或举办班级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评价学生上课专注度,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是否有健康合理的兴趣爱好并能主动展开多领域课外学习等,可以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进行评价。

3.指标量化及数据处理

本文在建立好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后,将在西安翻译学院进行初步的实证。本文选择了该校诒华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3级的学生进行实证研究。

(1)评分方法:极差标准化法

考虑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的实际情况,对于评分结果的数据处理需要易于操作又直观明了,能像考试成绩的得分一样,清楚反映结果,又能便于一定范围内个人与他人之间的比较及个人不同时期的比较,因此,在课程学习评价中的各项评分采用极差标准化法。所谓极差标准化法就是以被评价学生所在班级的数据为依据,剔除奇异数据确定行业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对被评学生各项指标原始值采取极差标准化处理,使其取值在[0,1]之间,根据该项指标的权重来计算得分。例如原始指标值为X,如果X≤0,则该项指标为零分,如果X≥0,则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该项指标的标准化取值为:

X'=(X-X min)/(X max-X min)

其中X min表示班级最小值,X max表示班级最大值。

(2)指标量化

根据表2,对知识与技能维度一级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如下:

基础理论知识标准化值=(8.7-6)/(9-6)=0.57

沟通与表达能力标准化值=(7-6.5)/(9-6.5)=0.2

即可评出A同学知识与技能得分=(0.57*0.8+0.2*0.2)*0.6*100=29.8

根据表3,过程与方法维度一级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如下:

自学能力标准化值=(8.6-5.5)/(9.5-5.5)=0.78

应用与拓展标准化值=(8-6)/(9.3-6)=0.61

反省与反思标准化值=(8.3-5)/(9-5)=0.83

发现与创新标准化值=(7.2-5)/(8-5)=0.73

即可评出A同学过程与方法得分=(0.78*0.3+0.61*0.3+0.83*0.2+0.73*0.2)*0.3*100=21.8

根据表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一级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如下:

学习态度兴趣标准化值=(9.1-6.5)/(9.4-6.5)=0.9

理想追求标准化值=(8.8-7.5)/(9.8-7.5)=0.57

人生观与价值观标准化值=(8.6-5.5)/(9.5-5.5)=0.78

即可评出A同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分=(0.9*0.5+0.57*0.2+0.78*0.3)*0.2*100=16,然后可以算出该同学的最后得分=29.8+21.8+16=67.6

依次类推,可以对其他同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学习评价,为教师的授课方法和课程改革做参考依据。

实证分析结论

1.多角度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关键信息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涵盖了三个维度的内容,在每一个维度下都有不同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用所获得的实际数据经过评价体系的计算,教师可以对得出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相比较,特别是在应用和拓展、学习态度和兴趣方面,仅凭一份人力资源管理试卷是很难全面考查到这些内容的,因此传统的“一卷定终身”式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很难完全反映一个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真实综合水平。而本评价体系的构建,弥补了这一缺陷。

2.拓展课堂教学宽度,注重过程教学

三个维度的评价包含了多项指标,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众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这种以数据为基础的定量分析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获得的信息量越大,越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比较,也可以是对所有学生在某一知识点或能力上的比较。对于课程考试成绩排名高于综合评价排名的同学,教师可以考虑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既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又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3.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导课堂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当学生知道对其课程的考核是综合评价时,为了使自己的评价分数更高,也会对自己的要求提高。基于内在的驱动,学生会用综合评价指标来要求并激励自己,使其有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而本课程的综合评价也是建立在多种评价形式基础上的,有一系列的评价活动,如分组讨论、主题演讲、小组辩论等形式。这些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展示、自我认知与自我反省。丰富的课程实践教学,注重过程式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课程综合能力提升。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对其未来就业和工作实践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三个雏度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分析,以求准确、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评价结果辅助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金梯、王钢:《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11页。

[3]郭玉锋:《终身教育理念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6期,第28-29页。

语文学习评价管理 篇5

管理制度:

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由小组长负责监督检查组内成员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事务。如作业完成及交作业情况,中午就餐及午休情况,清洁卫生打扫情况等。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监督。

评价制度:

优化作文评价,深化语文主题学习 篇6

传统的作文批阅方式是学生只管写,教师只管改。讲评角色错位,讲评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很低,作文评语反馈太迟,学生失去作文修改热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美国课程理论家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随着潍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我校的深入实施,我校自主设计了作文纸,以便修改和及时张贴、展示,创建“写作之星”评价机制,策略如下:

策略一:速度之星

过去部分学生在作文课上磨磨蹭蹭,一节课结束,有的学生还没有成文,有的甚至才写了一半。

我们的做法是:限时作文。如在写《与父亲之间的感动故事》一文时,比一比谁最早表达出对父亲的心声。计时结束,尹强同学抢到了首先发言权,讲述了初二时腰部跌伤,父亲鼓励自己学会勇敢面对挫折,字里行间里充满了真情、感恩与感动,他的话一结束,其他学生深受感染,争相发言,随之写作时间提前了十分钟。这样,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就被评为“速度之星”,此评价引导学生竞相快速构思成文。

策略二:精彩之星

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学生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

我们的做法是:用赏识的眼光发现作文的亮点,少则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多则一个段落或几个段落。例如,一个动词用得传神到位,一个比喻句用得恰到好处,结尾的抒情句子真切感人。这样,每次作文都有几位同学荣获“精彩之星”,有时超过了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

策略三:创意之星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对身边的事物都有独特的看法,很多学生能从司空见惯的事件中写出新意来。

我们的做法是: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多角度评价事物。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我们会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写。

如一次材料作文,材料提供的信息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大部分同学都认可良好的环境能够成就人才,恶劣的环境会阻碍人的发展的观点。游晓婉同学提出“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观点,并列举了事例来印证,令全班同学耳目一新。同样一个话题,避开一般的立意,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构思作文。

策略四:点评之星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思维平等地评价学生,更能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感情世界。

我们的做法是:学生的评改代替教师的讲评,改变了教师的话语霸权,把评改的权利分配给各小组,小组介绍本组作文批改简况及个人作文体会,并将本组最具代表性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作文评改,每个人都阐述评改意见。如《我的叔叔于勒》续写,李杰同学写的是菲利普夫妇良心发现,主动认了亲弟弟于勒,并把他领回了家。代瑶点评:“此改写没把握住原小说的精神,歪曲了菲利普夫妇惟利是图的性格特征。而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代瑶被评为这节课“点评之星”。

策略五:修改之星

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作文的评语就是一篇作文生命的终点,学生匆匆看看作文评语就没了下文,除非教师特意叮嘱,学生进行修改,再次成文。

我们的做法是:二次作文,增加了矫正和提升的环节。针对本次作文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或者部分学生针对存在的共性或个性问题,用同一个作文题目进行二次写作,从而了解学生修改的情况,让学生加深理解,养成作文修改的习惯。二次作文,真正成为写作水平提高的起点。

策略六:成长之星

写作是一个生命历程的成长,写作文就是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历,写我情。一两次作文看不出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与否,但一学期、一学年下来用心写作的学生一定会有进步。

我们的做法有二:一是注重个体差异,对优生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差生,应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此做法一定是纵向比较,也就是拿学生的“今天”和“昨天”比较,不拿学生一次作文和其他学生相比。另一种做法是:鼓励孩子的成长。一是让学生的优秀作文带回家让家长阅读,让家长分享孩子的成功,見证孩子的成长。二是发表在学校的校刊《新芽》上。三是向刊物报纸投稿。我校成立了《全国语文教学教法研究会会报阅读与写作》小记者站,使学生的作文获得更高层次的交流、评价。有部分学生作品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在报纸上发表。

上述六大策略,每周汇总一次,及时表彰,评选出“周之星”“月之星”;学期综合每月的评比,评选出学期的“写作之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写作之星”评价机制的实质就是以赏识唤起自信,以成就推动成功。

三、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评价时学生走到台前,教师走到台后。写作技巧指导尽量放在学生写作后,针对本次作文写作目标和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让学生有的放矢。

2.降低评价的标准。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体验去评判学生的作文。只要学生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和情景就行。

3.小组评改要按照批改流程进行,批、说、议、改四个步骤缺一不可。

4.切忌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再差的作文也不是毫无可圈可点之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作文。

语文学习评价管理 篇7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可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能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本人探索尝试建立一套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的科学、全面的学习过程积分评价办法,试图改变职业学校教学评价无标准或有标准难落实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积极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健康成长的快乐,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彻底改变不愿意学、不会学的现状。该办法从中职学生实际和差异出发,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积累,采用过程学分的积分办法,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上交、单元检测四部分。每节课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对所教班级的每个学生进行考核,每个项目满分100分,考核结果按规定时间报系部,班级以课堂学习积分为主,以学生日常德育积分和特长积分为补充,将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表现结合在一起,每周公示,系部每月汇总。学生的学习过程积分直接与评优树先、双证发放、升学、就业、入伍等挂钩。

学习过程积分评价办法从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通过积分的方式不断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调动学生从参与学习到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引导教师用好学生学习过程积分评价这个抓手,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改变课堂难组织、教学效果较差的状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班级管理体系;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建立以学生学习过程积分评价为总抓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积分评价办法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重拾自信。该办法坚持激励性原则,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利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设置、激励机制的建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克服因初中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不好带来的自卑,重拾自信。

学习过程积分评价办法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使管理效能最大化。学习过程积分评价办法要求教师必须从评价对象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中做出正确的评价,看到被评价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综合全面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真正参与班级管理,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规律。同时,通过积分评价学生,给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一个抓手,有利于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学习过程积分评价办法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衔接,促进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发展。学习过程积分评价办法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注重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从企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来看,目前大部分企业更看重职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才是知识和技能。

学习过程积分评价办法彻底打破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学习和素质成长的单一评价模式,它把学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针对性,为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质量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学习过程,积分评价办法,中职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语文学习评价管理 篇8

一、有效评价活动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1. 有效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活动的实施将激活学生的个体因子。当学生做作业感到困惑时, 当学生上课走神时, 当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小点进步时, 老师一个恰当幽默的评语能唤醒学生心底潜在的学习因素, 从而变得喜欢你和你所教的学科。

2. 有效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生与生之间的互评, 其优点在于极大地推动学生的交往能力, 从而认识自我, 建立学习信心。

3. 有效评价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评价活动多数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掌握好评价的时机, 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轨迹, 帮助学生尝试成功,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有效的语文学习评价包括的几个重要方面

1.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行为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

2. 对学生学习中的思维过程的评价。

不仅考查“认知”层面, 而且关注行为“表现”层面, 如通过加大写作命题的开放度, 增加学生对自然、社会问题的观察、分析和处理能力的考查, 以体现课改精神要求的体验、感悟、过程、合作、实践能力的评价, 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要特别关注学生语感的形成等。

3. 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包括考查他们能否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否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否清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 随时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互动性、自信心、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和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意识。

5. 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况的评价。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而不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过分的技巧性要求。

三、对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有效方法

1. 课堂观察。

在课堂观察时,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且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课堂观察可采取随时记录一些重要信息的方式, 也可运用课堂观察记录表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通过课堂观察, 教师便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给予鼓励和强化, 或给予指导与矫正。如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学生争星夺旗记录表, 把学生在课堂的听、说、读、问、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奖“☆”的方法记录下来, 一段时间后将累积的“☆”换算成小旗, 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凭各人的小旗数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成长记录。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 可以采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的方式, 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经历, 增强他们学好各门学科的信心。成长记录的内容可以包含学期开始、学期中和学期结束三个阶段的学习材料, 如写得漂亮的一次作业, 一个精彩的答案的复印件, 一篇与前次相比进步很大的作文, 有自己独特视角的日记等, 材料要真实并定期更新, 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也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改进教学, 因材施教。成长记录的材料应让学生自主选择, 并与教师共同确定。让学生参与建立成长记录的整个过程与其中收录的内容同样重要,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这种记录袋可在学期结束时让学生带回家去展示给家长看, 并做好自主保存。

3. 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的呈现有定性与定量两类方式。不同年段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呈现。在第一学年段应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为主。在第二学年段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以定性描述为主。在第三学年段应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语言, 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 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呈现方式包括评分或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等。

4. 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

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自问自答, 培养问题意识;在习作评价上改变以往的教师“独揽天下”的局面, 实行小组评价、自评和交换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另外, 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 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能力、意志、情感均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5. 为了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 要完善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如增设语文听力测试、读和说的考查、课外阅读或活动的考查等。改变过去以一张试卷定终身的传统做法。通过这种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激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华, 为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后进生语文学习评价策略 篇9

乐章一:有一种作业, 令人叫“绝”

[案例呈现]

教学内容:《我的舞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

教学片段:课尾的15分钟

师:请同学们先把作业纸上的题目看一遍, 发现有不会做的题目先去看书找答案, 并记在脑子里, 然后把书合上, 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作业。

(一) 填空。

还没出生时, 我的舞台在____里。

刚会走路时, 我的舞台在____。

六岁以后, 我的舞台在____。

(二) 用“____”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即使被挤在厚厚的暮布里, 憋闷的满头是汗, 也兴味盎然。 ()

2.舞台如一炉火, 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

3.那天, 母亲唱完戏, 来不及御装, 就被送到医院, 迎接我的降生。 ()

(三) 写话。

“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 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 抻、拉、压、拽, 为所欲为。”

对于这个场景,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 选择一个人物立场写。

师傅是这样想的:____。

奶奶是这样想的:____。

“我”是这样想的:____。

学生完成后,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反馈作业, 并请同桌交换批改, 表扬全对的同学, 然后再让学生把作业读一遍, 做错的题目订正回来之后读三遍。

[深度反思]

在“轻负高质”的任务驱动下, 教师必须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让学生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 这是我们总结出来的一条教学经验。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合上书做作业, 并立即进行批改与反馈, 这就让学生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学习, 这样, 单位时间的效率就提高了。再者,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让学生课内完成作业, 在学习新知后第一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并反馈纠正, 再加强记忆。这样, 新知识就牢牢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了。

乐章二:有一种考试, 令人神往

[案例呈现]

背景:六 (2) 班53个同学中有8个同学在平时的语文考试中不及格, 他们当中有几个产生了“考试焦虑症”的倾向, 对语文学习更是失去了兴趣。

做法:降低试卷的难度, 让他们也有机会考及格, 乃至考优秀。实行“周周清”, 每周出两份试卷检测上周的学习内容:一份A卷, 所有题目均来自上周做过的作业本中的题目, 供后20%的学生做;一份B卷, 题目稍灵活些, 供中上学生做。80分为合格分, 80分以下的要补考。

效果:后20%的学生也有胆量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成绩了, 并慢慢学会了自我欣赏, 产生一种成就感, 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了。一个学期后, 六 (2) 班在本学区的平均分从排名第八上升到了排名第一。

[深度反思]

对于学习后进生, 我们要怀着这样的心态:不能改变他时帮助他;通过帮助他而改变他。通过一段时间对后进生的充分实验与研究后得出的总结, 面对“顽固生”, 在短暂的时间内改变他的学习态度、生活习惯非常困难, 我尝试从细微入手, 帮助他认识字、完成作业, 回答问题, 让他们发现自己, 突破“原来的我”。我们教师是他们的梯子, 每一个孩子都能超越自我, 实现新的飞跃, 走向成功!

乐章三:有一种评语, 令人期待

[案例呈现]

去年, 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级, 是六年级的。我发现在学习上相对落后的几个学生, 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几乎为零。探其原因, 是他们以前承受了太多的“语言”风雨, 有来自教师的语言攻击;也有来自家长的放松;更有来自同学的鄙视。一次次的打击, 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对生活失去了目标。

于是, 我在开学初就采取了一个新举措,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上个学期的表现, 确定本学期的努力方向, 然后试着站在教师的立场给自己写本学期的期末评语。我说, 如果本学期他们的确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表现符合自己写的评语, 那么到期末的时候, 老师就采用他们自己写的评语。这样, 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热情马上就高涨了, 其中有几个后进生给自己写了这样的评语:

生1:上课总能看到你坐得端正的身影, 听到你清脆的嗓音。学习、工作你总能带着一股认真的劲儿。瞧你, 字迹端正了, 成绩稳定了, 大家也更喜欢你了。

生2:每次打开你的作业本就有一种美丽的享受。能自觉而且认真地完成作业这是你本学期最大的飞跃, 这个飞跃成就了你在学习成绩上有了新的突破。只要努力, 没有什么会办不到, 愿你的明天更精彩!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几个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的确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压力的驱使下, 他们的动力产生了, 目标明确了。

[深度反思]

对于学习后进生来说, 他们长期处在“被遗忘的角落”, 因此他们比一般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更需要目标的“引领”。在开学初, 让他们自己预设期末评语, 此举可谓一举多得:自己定的目标将在无形中转化为教师的一种期望, “教师期望效应”就起作用了;自己定的目标最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最能保证他们如期实现目标;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评价他们自己, 更能让缺乏自信的他们找回自信, 产生成就感。所以, 我们教师就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由内而外地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学习评价管理 篇10

案例一:《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一课的教学片段。知识梳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

(1)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2)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会看书”是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数学课上看书这一环节常被忽略, 以至于许多学生除了做作业时打开课本, 其它时间很少去翻数学课本, 学习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本节课是复习课, 且学生已上六年级, 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看书、思考、整理, 形成知识网络。学生独立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会思考”, 交流时才有话可说, 这也是小组交流的前提。小组学习中组员安静地看书、思考, 既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会看书、会思考”如何量化评价?需要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看书时老师察言观色, 组员间相互监督, 以“专注”为最佳表现, 在组内交流时即使说得不够好也不要紧, 习惯的培养是慢工细活, 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在交流的环节中, “会发言”毋庸置疑, “学会倾听”更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保证。越是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发言踊跃的课堂, 越是需要老师做好调控, 组员之间的协作、互补尤为重要。

案例二: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 我创设了“让兔子立正”的学习情境, 课堂上,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活跃——

题目:“一个农场共有鸡和兔120只, 腿300条, 问鸡和兔各几只?”有的学生跃跃欲试, 许多学生一脸茫然。

我发出口令:“全体兔子‘立正’!”

同学们先是一愣, 继而发出会心的笑声。

生1:“老师, 兔子立正时抬起两条前腿, 我们可以把兔子当作鸡来算。这时地面上只有240条腿。”

师:“可条件中是300条腿啊?”

生2补充:“老师, 另外的60条是兔子的前腿, 都悬在空中呢。”

生3迫不及待:“我知道了, 一共少算了60条腿, 而每只兔子少算两条腿, 所以兔子是30只, 鸡就有90只。”

师点头同意, 追问:“噢!看来, 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学数学确实挺好玩!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思考片刻, 小手又纷纷举起:“老师, 我们还可以想象让小鸡张开翅膀当作腿来算。”

……

这节课上孩子们发言是踊跃的, 态度是积极的。但细想一想, 孩子们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如果把节奏放慢些, 让胸有成竹的学生“忍一忍”, 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发言的机会, “学会倾听”、“学会发言”是不是更能落到实处呢?

案例三:仍以《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一课为例, 练习中我设计了“头脑风暴”这一环节:

如图, 想想办法, 你能否求它的体积? (单位:厘米)

1.求出一段木头的体积。

2.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 底面直径是8厘米, 瓶里有酒深10厘米, 把酒瓶塞紧后倒置 (瓶口向下) , 这时酒深20厘米, 你能算出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来吗?

题目具有挑战性, 更能体现“会合作”的重要。我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题讨论解决办法。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团队, 分工是明确的。1号、2号同学悄声轮流发言, 3号、4号同学补充或质疑……, 作为一个“发现者”,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当全班交流后, 我又追问:这两道题在解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很快有新的发现:解答这两道题都运用了转化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领悟了转化的思想。我将匈牙利数学家路莎.彼得说过的话送给同学们:“数学家们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 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 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从合作的过程来看, 学习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学习内容不需合作讨论, 为了合作而合作, 简单地在小组中进行加减分的记录, 就流于形式了。

“作业好”的评价以往也多限于学生个体, 在小组学习中, 每个组员作业书写的工整程度、正确率的高低, 错题的订正都将得到其他同学的评价。组与组之间也进行评比,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作业质量有明显提升。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会活动”。“会活动”不是课堂上的活动, 而是课间活动, 这是很多老师容易忽略的环节。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 提高数学素养也不仅仅是具有数学家的眼光就够了, 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的基础。课间学生“会活动”, 休息好了, 上课精力才充沛, 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课间休息时, 学生要有活动项目, 如跳绳、踢毽子等, 因地制宜, 简单有效。现实中, 每个班都有许多学生不爱活动, 下课了捧本课外书, 爱不释手。时间久了, 既伤身体, 又影响学习。小组的作用非常大, 经常开展比赛, 让不爱动的学生动起来, 更多的情况下, 所谓的学困生在活动中却是积极分子, 他们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 在学习上也会逐渐树立起信心。

上一篇:单级离心泵下一篇:家庭园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