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课程教学

2024-06-01

会计课程教学(精选十篇)

会计课程教学 篇1

1. 相对于会计其他专业课, 会计理论课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课程。

会计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课, 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主要讲述具体业务的账务处理, 即让学生谁知道怎么做。会计理论课程则不同, 它能够使我们在一个较高的视角了解会计目标、对象、本质、职能和规律。比如通过对会计目标的学习, 让学生知道会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财务报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再如会计要素的讲解, 在实务课程中只是简要交代它们的概念, 至于其来龙去脉、各个要素的概念变迁、内在的相互关系则很少涉及, 我们可以称之为“形式的掌握”。而会计理论则将各要素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概念变迁、经济含义与会计含义详细地进行讲解, 让学生真正理解各个要素的本质, 做到“实质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跳出一般实务的浅层次视野, 对于真正理解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在实际工作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具有实际意义。

2. 会计理论将会计学与财务、经济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于会计实务课程讲解时采取的方式是轻理论重实务, 大量地灌输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给学生的感觉是会计学很实用, 但是没有太多的理论基础。学生可能会认为, 学习会计只要记住会计科目, 知道编制会计分录即可。实际上, 这只是表面现象, 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也赋予了会计学更为广泛而又深刻的用武之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众多的财务金融理论如MM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相关学科理论为现代会计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 会计理论的学习是将会计与财务经济理论融合的过程。

3. 会计理论有助于学生透过实务的表面认清背后的实质。

通过会计理的学习, 使学生通过大量同类业务处理的现象看到背后的本质。债务契约假设、经理报酬计划、政治成本假设三大假设的学习会使学生领略到会计上最新的实证会计理论的奥妙。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还可以学会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理解企业为何在某一时期选用某种会计政策和程序,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会计远远不是仅局限于核算的范畴, 它更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 使我们对会计的理解从纯技术的角度上升到社会和政治的角度, 以便让学生应对将来错综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自2007年1月1日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理念基础、指导思想、体系设计、内容安排、技术指标等融为一体, 整个体系逻辑严密、首尾一贯。具体而言新会计准则发生了以下变化:

1. 着眼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 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强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为核心, 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 应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减少信息不对称。

2. 着眼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 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 限制企业短期行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 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3. 着眼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与价值相关的信号。

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 强调了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 除继续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确保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外, 还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遵循公允列报的要求。

4. 着眼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在成本核算方面, 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 按照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改进了成本核算项目和方法。

5. 着眼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

在信息披露方面, 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著改进, 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会计报表的概念。

三、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会计理论教学

1. 会计理论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与国际接轨, 又要兼具中国特色。

就世界范围而言, 权威的准则制定机构有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他们制定的会计准则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遵守和执行。随着我国发展日益融合于世界,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不例外, 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国际化的成分相当浓烈就是明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部分, 除了讲解其背后的理论知识, 更要对理论知识所涉及到的背景资料多加搜集和介绍。另外, 在注重会计准则国际化大趋势的前提下, 还要提醒学生我国出于实际国情, 对会计准则所做的一些创新和调整。这可以看成是中国特色的成分, 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相对成熟, 而我国是新兴的资本市场, 制度环境与国外差异较大。

2. 会计理论在教学思想上要贯穿信息观。

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高质量的主要特征是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这就是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反映到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求学生坚持遵守会计准则的原则性, 同时还要有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的灵活性。尤其要注意不能假借遵照准则条文行违规之事, 美国安然公司恶意理解会计准则进行舞弊的行径对我们提供了太多的警示。因此, 像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的思想理念一定要坚实地嵌入学生的脑海, 努力提高学生的业务素养。

3. 会计理论在教学方式上要形式多样, 富于变化, 努力从看似枯燥的理论中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理论教学并非大段地引经据典、语言晦涩、枯燥无味。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课堂上学生走上讲台阐明观点、引发大家讨论、老师总结归纳这一系列程序, 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 无论从形式到效果都会大有收获。当然, 这一切也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 人民出版社, 2006

会计课程教学 篇2

关于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有效的实施

李巧璇

摘要:在介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基础新课程应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也对教学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有效教学;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作者简介:李巧璇(1976-),女,广西北海人,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讲师、经济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02-0044-0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赋予的含义除了传统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培养外.还进一步强调了职业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领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改革在于内容的选择、知识呈现的方式和序列发生变革,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笔者为此作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强.动手技能要求较高。、笔者过去的教学经验表明:相比其他财经类课程,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学习难度大,抽象难懂.一个典型事例是:在完成了整门课程的讲解,并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后.学生们对各种业务类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已经得心应手.但当笔者给出几张原始单据.要求学生以会计员的身份进行业务处理时,学生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笔者不由得陷入思索:为什么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没有了以题目为形式进行的业务类型讲解和说明.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们不知道这几张原始单据表明发生了哪一类型的经济业务。该事例说明传统会计课程教学让学生习得的知识可迁移性较差,没有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

为什么传统的课程会计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原因在于大多数职教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景.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以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为出发点.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

8月份.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新教材,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会计基础是指会计基础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

1.以培养学生的初级会计职业能力为目标。

2.初级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通过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任务”.初级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

3.通过行动导向以围绕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如何完成来展开学习。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在职业情景和引导性问题下“做中学”,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初级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4.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在会计领域的职业成长体验。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孤立地获得会计职业知识。

2.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有效形成初级会计职业能力。基于对会计职业工作内容有感性认识,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因而技术与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具有必要性.

三、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探索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会计七大核算方法并应用借贷记账原理编制分录。

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新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熟悉会计整体工作流程,辨识和填制常用会计单据并理解会计单据反映出的业务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在简单业务巾的应用.理解会计数据来源并学会阅读简单会计报表.初步养成会计工作思维及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

(二)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重点教授内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中仅呈现少量的原始凭证样式.几乎不提供相应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填制原始单据。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会计基础课程新课改的关键点.应从会计实务工作出发,重视向学生呈现会计职业实践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依会计工作各环节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据岗位或经济业务类型划分子项目任务。教学模块中尤其应加强原始单据的辨识与填制这一内容。辨识与填制实际工作中的单证、账表,是建立会计工作经验的关键环节。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上.会计基础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在呈现方式上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予以呈现。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通常是开篇就介绍理论性较强的会计意义、会计假设、会计原则或复式记账法.而将会计凭证的填制置后,导致学生初学时感觉很抽象.所学与原有经验以及工作实践无法相联系,降低了教与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在内容序列上首先呈现简单的会计职业基本认知,优先让学生动手完成与实际工作直接接轨的会计单据填制,然后才学习借贷记账法原理.并深化应用,,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内容序列,有利于先建构学生的感性认知经验.为借贷记账法原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上.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分层选择教学内容,分层提出学习要求。中职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组织带来了困难。应该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分层提出要求。这种分层的教学要求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分层组班来实现。分层组班常常会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成本控制上带来困难,也容易带来操作的机械化。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动态变化.分层作出学习指导与要求.

(三)重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

在学科课程模式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以教师理论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分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其核心是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开展和组织教学,“边干边学”,体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案设计.目的是建立起学生的工作思维。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环境,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讲授、讨论、游戏等多种方法。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

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下的学业不良者.在学习上通常表现出注意力较难长时间保持.自我控制力较弱,以至于对教师长篇大论的理论讲授难以保持注意.但由于学生个体的智歹发展是多元的.他们动手干的能力却有可能不错,所以“边干边学”的学习方式更适合于这一学习群体。

笔者在学习完成“出纳员填写单据”这一工作项目时.主要是按照“教师引导确定工作任务项目――学生讨论查阅完成任务――成果展示――教师讲评――学生反思自检”这一流程来组织教学:先列举若干种实际工作情景,引导学生确定了出纳员工作中需要填制哪些种类的单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制定学习方案.完成仿真工作资料中出纳员所需填制的单据:学生完成了工作任务后进行项目成果交互展示:教师讲评:学生对照自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时,教师应该要注意组织好小组团队的合作和讨论,进行必要的资料查阅指导,了解和监控好学生的进展情况:成果展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肯定或修正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经验的正确形成,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进一步形成更持久积极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要注意做到公正客观.正面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错.但要注意引导其进行学习反思。

2.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_[作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工作经验,培养工作思维很有帮助.因此也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本课程教学中,对于“采购业务处理”部分.可将学生分组成为5人小组团队.分饰某食品公司的会计员、出纳员、业务员、仓管员和供应商等角色,然后再自主完成仿真业务的各处理环节。值得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法教学组织上花费的时间较多,难于常态化.而且有时候场面上的活跃不等于思维的活跃。必须注意有效引导学生将获得的工作经验融入会计理论框架中。

3.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是建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会计职业实践,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联系起来。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根据企业财务中心实景布置仿真的会计I作场景.并设计合理的会计工作岗位以便于学生进行工作过程的角色扮演。但此教学法往往需要专门的物质环境模拟实训场地――“情景教室”.在缺乏实训场地的学校这一方法较难得到真正的`应用。

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是教师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实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扮演一位很有学问的知识传授者。例如在编制利润表的教学中:某企业要求工人将应得工资的一部分采取报销费用的形式取得.这是否会对企业利润的形成产生影响,要求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术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分析。经过讨论分析.同学们普遍对企业利润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受到了一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5.讲授法的应用。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严密、系统、深刻的特点。

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发了不少人对讲授法的否定观点与态度。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讲授法是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的.不应简单地将其划归为填灌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中也可恰当地嵌套采用讲授法教学。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而间接知识与经验的获得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整理、归纳与讲授。恰当应用讲授法是使学生高效率吸收间接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奥苏伯尔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巧妙地综合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接受。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发现与接受两种学习模式并不互相排斥.而应该相互结合。

有效讲授的关键点在于有效地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引领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将间接的知识与经验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之中。会计基础课程中.在向学生介绍借贷记账法这一会计领域的基本游戏规则时,讲授法是比较合适的。

讲授法可灵活与情景创设结合使用,、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吻合的情景.这样学生就会建立学校的“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经验”的联系,从而“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此外,讨论法、游戏竞赛等方法也可灵活运用。适当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单一不变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合方式.以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会计基础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在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的传统重点内容方面.新课程模式下的实验班与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下的对照班相比.能力更优。在教学时数及教师相同的情况下.笔者选取了六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分别为:区分会计要素、筹资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生产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经营成果核算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完成测试题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班。

(二)实验班相比对照班,综合职业能力更优。实验班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准确填写、书写的规范性、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等方面。笔者选取了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检测:根据简单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格式的准确性、根据采购业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费发票判断业务类型并填制付款支票和收料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实验班完成测试的成绩更优。学生们在会计模拟实训的总结中写道:“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做实训时可以不看题目,根据原始凭证就会填记账凭证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的能力是形成工作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班被试者的学习体验更愉悦,态度更积极。当被问到:“一学期的学习中,你是否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成功”,实验班约47.50%表示“是的,我愉快学习,有成就感”.这一数据相比对照班的14.29%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实验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合作更和谐。新的课程模式下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建设.而生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经历也有利于生生关系变得更密切.使得学习氛围更浓郁。

五、教学实施中应关注的问题及反思

(一)容量与效率

新课程教学承载了更多的内容.例如原始凭证的填制等内容是新增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而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考虑两方面的措施:其一,由于中职学生自学能力稍差.教师可在课前将学习要点细化后再布置给学生.即通过具体的学习要点起导学作用:其二,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单纯依靠一门课程一位老师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建议学校将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对该课程形成兴趣与学习动力。促使形成兴趣的着力点在于:其一,学习内容源于生活与经验,教师应尽可能做好两者之间的链接:其二,懂得所学内容的应用意义而产生理智性的学习动机;其三,在课程学习中因探索成功而产生动力,教师应多作正面评价与鼓励。

(三)学业评价

新课程理念及模式下.应相应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学业评价.职校学生的评价不需要具备选拔与甑别的功能,所以评价功能应侧重发展性目标。新课程模式下,项目教学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等等.都要求学业评价应更多地体现发展性教学评价.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而不再象过去那样简单地将平时成绩、期中考成绩、期末考成绩加权平均。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给予教师更大的评价自主权。

(四)教学监管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带来教学监管的变化。比起传统的课堂.新课程教学秩序可能就不再看起来那么井井有条.教师需要把控好活跃的度,及时监控学生的情绪变化。而监控的难易是与班级规模密切相关。在当前班级人数偏多的教学现实中,这对于教师是一大挑战。

(五)教师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更加凸现出重要性。学生的自主探索可能会经常犯错或偏离方向.这需要老师对不同的学生作个性化指导及释疑。此外.学生的学校学习除了通过动手获得(仿真)直接经验外,间接经验与知识的获得也非常重要.它与直接经验在学习者知识结构中相辅相成,有机统一。间接经验知识的获得有助于直接经验知识的系统化,而间接经验及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老师的传授及指导来获得.正是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才更容易将(仿真)工作经验纳入会计理论体系中。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强化了。

(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并非必需通过课堂教学作为唯一途径来体现与实现.更重要的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外的交流与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延伸至课堂以外的生生交流与合作才是更重要的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新课程开展有效教学的举措在于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6-9.

[2]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会计基础(实验版)[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3]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260-266.

[4]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147.

[5]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7:267-269.

[6]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一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4―31.

[7]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会计美学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会计美学 会计课程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10-02

一、会计教育需要美的教育

会计美学源于西方的“会计艺术论”,会计之所以美,是因为会计源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又创造了美。会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但是如果从艺术角度来看,会计是用标准化的商业语言解释五彩缤纷的经济世界的一种艺术活动。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是技能教育。而会计教育应培养既具有过硬的技术功底,又具备美的内在思想品质的会计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就需要有职业认同感,会计美学在发现会计中的对称美、谨慎美等美感时,也给予会计人员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美,进一步认同会计工作,自觉树立高尚的工作情操,积极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站在美学的高度上要求自己,提升自我。这种力量有别于法律法规的约束,这种美的力量从会计工作人员的内因发挥作用,更有利于会计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净化。因此,会计专业教育应该从学生入校开始,引导学生发现会计之美,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自身、从学科源头捕捉会计专业的美,感受会计工作的魅力,由此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会计工作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如果引入这种会计美育的教学目标则将对会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会计基础和技能教育的同时,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会计美学,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体验到会计学习的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有利于塑造“精神美”、“道德美”、“行为美”的会计后备人才。

二、会计美学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教师语言运用美。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特别是初学者对会计理论的把握不得要领,久而久之对会计课程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能带给学生以学习的美感。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更能提高教师的威信。但是要将晦涩难懂的会计专业知识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美的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语音标准、用词准确。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且声音清晰能带给学生听觉上的美感,加之精炼的话语、准确的运用专业术语、授课知识点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等,可以让学生从语言上感受会计工作的魅力和会计工作者的干练,体验会计工作者的精神美。第二,提炼知识、把握精髓。会计知识繁杂、教学系统性很强,环环相扣,如果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提炼,很难使学生在短时间的课堂教学中掌握重难点,更谈不上教学的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知识的积累基础薄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提炼重难点知识,将其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读上去朗朗上口,既能把握精髓,加深学生印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之美。第三,适时幽默、调节气氛。会计课堂教学任务比较重,因为知识的严谨性也使教学过程略显严肃紧张,这样的气氛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整个课堂教学都在这一种气氛下进行难免会令教师和学生都疲惫。于是,很多富有语言艺术特长的教师会适时选择一些类似小品语言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使严肃紧张的会计课堂轻松一下。在笔者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课用语幽默,这样使教师更具亲和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运用美。第四,加入双语、能力双赢。在会计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使用汉语教学,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英语或者是会计专业英语词汇。汉英两种语言在会计课堂中的运用能增强会计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专业英语词汇,达到会计技能和外语能力提高双赢的目的。当然这种英语语言应用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在课堂上占据大量的时间。

(二)教学方法多样美。会计学科教学内容理论多、计算多、操作多,在会计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讲授法,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带给学生以美感。一是设置情境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设置会计工作情境,由学生扮演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有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会计工作的严谨美。二是课堂分析与讨论。教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授课需要设置的问题,也可以是以往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使他们体验会计工作的逻辑美。三是理实一体化。会计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采用从生活到理论的授课方式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但高等教育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于是在实践教学后仍需回归和上升到理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从而塑造出有技能、有理论的人才,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会计工作的层次美。四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查找、分析学习资料的习惯,从而提高追求知识和积极探索的能力,(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0页)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者。在运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多、学习气氛浓、互动效果好是突出的特点。该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鼓励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生日后进入工作环境作了良好的铺垫。这种方法让学生体验会计工作的合作美。五是多媒体演示。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繁杂的会计知识用形象的图示或动画演示出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更有条理、更系统性地展示会计知识,让学生体验会计工作的形象美。

(三)教学气氛和谐美。教学气氛的和谐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应努力营造会计课程教学和谐的气氛,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会计学习的美感。第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硬件设施,配备较先进的软件。学习离不开教学场所,建立现代化的教室、实训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向往会计工作。适用、先进的软件可以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使学生的眼界更宽,同时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第二,精心选择教材。会计课程教学除教师和学生要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即教材。好的教材除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外,还应该有其自身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内容前沿,形式新颖。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快,一本好的会计教材应及时更新知识,着眼于会计理论的前沿知识。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切忌盲目选择,否则在日后的教学中会阻碍正确知识的传授,更无法体现出会计教学的美感。一本具有美感的会计教材,在形式上应有所创新,不再是满篇的文字,而是诸如各种图、表、相关知识链接、实际案例等多种形式的存在,这种形式上的美更直观地带给学生以美感。第三,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构建师生之间沟通和谐的架构,课堂上教师多鼓励学生,使他们获得愉快的学习情绪,信心百倍地学习。另外,需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双方温馨的心理环境。在这种温馨的气氛下,教学过程顺畅、愉快,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第四,组织和谐的课堂。教师对课堂要有操控性,这种操控应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一是授课内容安排科学合理,让学生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学习。二是授课时间安排合理,教与学的时间要符合课程特点分配,既不能教师满堂灌,也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第五,教师注重形象、心灵美。会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自己的形象,授课中注意和规范言谈举止,带给学生感官美。另外,教师不能区别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传授、耐心辅导,从言传身教上让学生感受到美。

【参考文献】

[1]赵丽生.关于我国会计美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四川会计,1994(12)

[2]崔亮.会计美学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作者简介】李 凌(1978- ),女,四川内江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

新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课程教学 篇4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理论,教学

一、会计理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功用

1. 相对于会计其他专业课, 会计理论课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课程。

会计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课, 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主要讲述具体业务的账务处理, 即让学生谁知道怎么做。会计理论课程则不同, 它能够使我们在一个较高的视角了解会计目标、对象、本质、职能和规律。比如通过对会计目标的学习, 让学生知道会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财务报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再如会计要素的讲解, 在实务课程中只是简要交代它们的概念, 至于其来龙去脉、各个要素的概念变迁、内在的相互关系则很少涉及, 我们可以称之为“形式的掌握”。而会计理论则将各要素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概念变迁、经济含义与会计含义详细地进行讲解, 让学生真正理解各个要素的本质, 做到“实质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跳出一般实务的浅层次视野, 对于真正理解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在实际工作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具有实际意义。

2. 会计理论将会计学与财务、经济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于会计实务课程讲解时采取的方式是轻理论重实务, 大量地灌输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给学生的感觉是会计学很实用, 但是没有太多的理论基础。学生可能会认为, 学习会计只要记住会计科目, 知道编制会计分录即可。实际上, 这只是表面现象, 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也赋予了会计学更为广泛而又深刻的用武之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众多的财务金融理论如M M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相关学科理论为现代会计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 会计理论的学习是将会计与财务经济理论融合的过程。

3. 会计理论有助于学生透过实务的表面认清背后的实质。

通过会计理的学习, 使学生通过大量同类业务处理的现象看到背后的本质。债务契约假设、经理报酬计划、政治成本假设三大假设的学习会使学生领略到会计上最新的实证会计理论的奥妙。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还可以学会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理解企业为何在某一时期选用某种会计政策和程序,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会计远远不是仅局限于核算的范畴, 它更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 使我们对会计的理解从纯技术的角度上升到社会和政治的角度, 以便让学生应对将来错综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1. 着眼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 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强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为核心, 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 应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减少信息不对称。

2. 着眼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 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 限制企业短期行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 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3. 着眼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与价值相关的信号。

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 强调了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 除继续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确保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外, 还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遵循公允列报的要求。

4. 着眼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在成本核算方面, 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 按照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改进了成本核算项目和方法。

5. 着眼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

在信息披露方面, 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著改进, 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会计报表的概念。

三、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会计理论教学

1. 会计理论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与国际接轨, 又要兼具中国特色。

就世界范围而言, 权威的准则制定机构有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他们制定的会计准则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遵守和执行。随着我国发展日益融合于世界,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不例外, 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国际化的成分相当浓烈就是明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部分, 除了讲解其背后的理论知识, 更要对理论知识所涉及到的背景资料多加搜集和介绍。另外, 在注重会计准则国际化大趋势的前提下, 还要提醒学生我国出于实际国情, 对会计准则所做的一些创新和调整。这可以看成是中国特色的成分, 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相对成熟, 而我国是新兴的资本市场, 制度环境与国外差异较大。

2. 会计理论在教学思想上要贯穿信息观。

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高质量的主要特征是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这就是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反映到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求学生坚持遵守会计准则的原则性, 同时还要有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的灵活性。尤其要注意不能假借遵照准则条文行违规之事, 美国安然公司恶意理解会计准则进行舞弊的行径对我们提供了太多的警示。因此, 像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的思想理念一定要坚实地嵌入学生的脑海, 努力提高学生的业务素养。

3. 会计理论在教学方式上要形式多样,

富于变化, 努力从看似枯燥的理论中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理论教学并非大段地引经据典、语言晦涩、枯燥无味。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课堂上学生走上讲台阐明观点、引发大家讨论、老师总结归纳这一系列程序, 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 无论从形式到效果都会大有收获。当然, 这一切也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人民出版社, 2006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5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不少教师仍照搬高职会计专业本课程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技能为出发点,不分析非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惯性地将账务处理作为教学重点传授给非专业学生,导致学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做账和做分录的学习,最终却因难度大、兴趣衰减而收效甚微,甚至放弃学习。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初次接触《基础会计》课程时,由于专业差异和对会计的不了解,急需专业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给与其正确的引导。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定位是否精准,直接影响着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基础薄弱、重视不够

同是基础会计课程,同样的教师,同样零起点的学生,往往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效果较会计专业学生有较大差异,其中原因,值得深思。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知识、会计信息知之甚少,甚至主观认为会计与其所学专业并无联系,以后也不会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学而无用,从思想上就不重视本课程的学习,自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如若对这种现状听之任之,教师在教学中的安排设计,互动效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教学失败。

(三)课时紧张,缺乏后续课程支持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大多只开设一个学期,周课时2节或4节,学期总课时32或48课时,相比较一般专业课的64课时,有限的时间里要使非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专业术语深入理解,的确让部分学生感觉吃力。而且很多专业后续基本不再开设其他相关的会计类课程,致使学生学习带着走马观花的想法,缺乏学习动力和后劲。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上述提及的专业,大多是32课时,只有市场营销等个别专业是48课时。后续安排相关课程的只有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酒店财务管理和休闲管理专业开设了会计报表分析。课时紧张、课程孤立的局面,让会计思维指导学生自身专业学习的作用发挥有限,也使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陷入困境。

(四)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没有结合到各专业特色,教师对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等缺乏必要的了解,选用的会计入门教材和会计专业的入门教材基本一致,所以安排的教学内容也大体一样。专业覆盖面大、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给进入高校后首次遇到会计专业知识的非专业学生不小的压力。教师对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分录处理、凭证账簿等内容讲解过细,反倒因课时有限,到了最后的报表环节匆匆带过,有关财务信息分析内容根本不提。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安排,使得许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认为会计就是编会计分录,忽略了阅读财务信息、分析财务数据等内容,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单一

会计本身理论性较强,同时受到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制约,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非会计专业本课程的教学中还屡见不鲜。加之在有限的多媒体教室资源分配中,属于公共专业课的基础会计可利用的先进教学手段受限,不能有效充分地运用好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极易出现以黑板和粉笔为载体、以书本为中心的“满堂灌”局面。单一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都无利于调动学生对会计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进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优化教师队伍,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者,教师对保证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观念上改变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不是其专业主干课,随便上上就行的想法。端正教学态度,树立爱岗敬业的师德风尚,从自身重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同时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研究所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色,将教学经验和企业研修实践经验,创新地融汇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研究教学、教法。学院可以从开展优秀课竞赛和师资培训投入方面,给予教师适当的奖励和支持,以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高职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非会计专业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包括:1.理解本专业的经济业务事项如何在会计核算中表现。2.能通过阅读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状况有一定的评价分析能力。这也就指明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刻把握这一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并正确引导非会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需要生产会计信息,而是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

(二)提升学习兴趣,实现快乐学习

非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与自身所学专业的关系认识不清,对课程认同度低,加之入门原理比较枯燥,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抓住最佳时机,在学生对课程建立初印象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关键。把握好第一次课,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身边优秀毕业生、创业者实例,谈谈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不同工作岗位往届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本课程的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还可以拿往届会计专业学生实训的凭证、账簿等实物,给非专业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采用联想启发的方式将会计专业术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如讲到企业固定资产,就可以联系家庭的房屋、家具、家电;讲到无形资产,就可以联系家庭成员的学历、绝活儿;讲到原材料,就可以联系维持家庭生活的柴米油盐学生对专业术语产生了亲近感,自然就更容易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使学生主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三)合理安排课时,因材施教,建立后续课程有效支持

非会计专业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需求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一部分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理解力好,甚至想通过努力考取会计岗位准入的敲门砖——会计从业资格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越深入学习越觉得困难。最终出现一些人“吃不饱”,而另一些人又“吃不了”的局面。最好的办法是因材施教,进行同专业分层次教学,对于想学会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量增加课时,多讲授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提供给他们选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等更多学习会计知识的机会,建立后续课程有效的支持,给他们创造取得第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条件。对理解力有限、学习吃力的学生,教师则可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理论学习,增加动手技能的训练,满足岗位认知要求。总之,教师应从“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出发,合理安排,使学生各取所需。

(四)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非会计专业应区别于会计专业,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形成教学特色。会计教师在了解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针对专业需求,合理地整合添加设计与其专业相关的行业处理特色的会计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也不应该再放在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的内容上,而是要让学生熟悉基础地位的会计规范,着重分析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增强学生借助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尝试打破传统章节结构,设计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模块一:解析会计学基础原理。介绍会计基本前提的工作规则后,直接进入六大会计要素,解释各要素间的勾稽关系,引出两大会计等式,提前引入以六大要素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模块二:简要掌握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全世界通用的记账方法,要理解会计实务,必须明白借贷记账法。本着“够用”原则,将初学者认为非常难学的借贷符号结合不同会计科目的变化部分进行简化教学,围绕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等环节做基本的业务介绍。模块三:凭证、账簿技能模块。让学生着重理解凭证、账簿的处理流程,以及其与报表编制之间的关系。运用实务票据加操作业务案例的形式,让学生生动形象地认识会计岗位实操技巧。模块四:把握财务报表分析。首先是财务报表编制,注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主表结构的把握;其次是财务报表分析,通过报表案例展示,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如何利用会计信息的思考。

(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浅探 篇6

【关键词】会计教学;能力培养;会计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36-01

随着近年来各种层次会计教育的大幅度扩张,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中等专业学校会计教育要找准定位,在适应市场需求上下工夫。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很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会计工作经验和安全性。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理论课程来完成,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会计教育必须要在学生的能力上、素质上下大功夫,要让学生在尚未参加工作之前,在学校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岗位的“实战演习”,进行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以及会计核算。而。实战演习”与“强化训练”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充分挖掘出来;让每位同学接触各种经济业务,充当各种业务角色,培养其认真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良好的素质。因此,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尤为重要。

1 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很多学校“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十几门会计课程,理论课程完成了,实际操作课课时数很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2 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1.3 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課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

1.4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但缺乏实践经验。

2 课堂教法

直观的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由不懂到懂。会计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专业技能上来,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教学中做到“四个尽量”。

2.1 讲授的内容尽量做到精讲。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范围较广,在讲授时尽量把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难点内容尽量分配较多的课时,讲解时力求做到逻辑关系清晰,使学生容易听懂又便于记忆。针对一些实际业务问题,要组织学生讨论。精简教学内容,增加课外活动时间,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造了条件。

2.2 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实际工作的模拟资料。如在讲授存货内容时,由于存货的收、发、存等计价方法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把事先印好的模拟原始单据、增值税发票、材料收料单、材料领料单及多栏式明细账发给学生,教师利用挂图讲解,学生用这些原始单据,根据业务内容,首先填制原始单据,然后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一方面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课程理论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又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获得实践知识。

2.3 尽量让学生去归纳总结。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尽量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通过提问和设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一些课堂质疑和解答。有目的的对整个授课内容进行分析,对一些难懂和关键问题进行质疑和解答。在讲课必要的时候,向同学们进行提问和设问。能使松散的课堂气氛变得严肃,会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通过质疑和答疑,达到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大实验环节力度,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程序

会计实验要在整个学生学习阶段不间断地进行。从基础会计的简单业务中巩固学生的基本业务技能,使学生能熟练规范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进一步复杂的经济业务中使学生掌握胜任繁杂实际工作的能力。毕业之前的综合实验、会计电算化课程,提高学生对所作业务进行财务分析,提出管理建议的能力。学生的实验要在各门专业课中进行,经过不断的会计实验、模拟实际的会计工作,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程序。

3.1 会计实验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会计课是一门理论性、实务性强,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处理实际问题技能的学科。学生仅仅是通过学习教材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全面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只有通过会计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增强实际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与方法。

3.2 会计实验是会计理论与实践全面、迅速结合的有效方法。当前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很务实,要求应聘者一经录用立即从事工作。因此,开设会计实验课,通过模拟、仿真的财务资料学习操作,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快速地掌握各部门生产经营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教学时为学生指派角色,演示原始凭证的制作、传递、记录等,不但能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的兴趣。体会会计记账的精妙之处,还能强化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关系的认识。

3.3 会计实验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会计实验教学改变了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的枯燥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发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3.4 会计实验是检查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试模式是二张试卷,学生为考试去死记硬背,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考试的试题对那些实践性、主观性较强的内容往往回避了,而恰恰这些回避的内容才是实际当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太适用于检查会计课的学习效果,而应把会计实验作为考核学生会计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

会计课程教学 篇7

现在, 每个国家在会计实施上都有各自不同的法律和准则进行规范协调, 各国国情也大相径庭, 而且会计的国际协调也尚处在不成熟阶段, 这就导致中美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有很大的不同。而英语会计又是设计给高职院校的高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对于会计知识不是全然不知, 相反他们对于会计知识、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并且对系统的国内会计制度也了解颇深。所以单纯地向学生介绍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美国的会计核算方法, 强行让学生灌入另外一个国家会计的专业词汇、术语和核算方法, 要求他们学会去阅读美国公司的财务报告, 但不告诉他们中美会计差异为何而来, 只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导致在之后的实际应用中一头雾水。所以为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该门课程原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应该有所突破, 从原来的只掌握英语会计术语, 读懂英语会计报表转变为要求学生掌握英语会计报表的编制, 并要了解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

2 准确到位的课程定位

2.1 顺应市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公司涌入中国, 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导致考各类国际会计证书越来越盛行。为满足广大学生对国际类会计证书的报考需要, 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地开展英语会计这门双语课程正顺应了社会的市场需求, 将为市场上国际类会计人才的缺口提供良好的人才供给。

2.2 充分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

由于英语会计是高职学生的一门能力提升课, 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应的基础学科, 像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以及财务管理都已经学过了, 所以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而英语会计的教学内容并不太深, 和前面这些课程都是相互关联的, 甚至有很多相同之处。差别更多地存在于不同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方法的选择。所以这门课的开设是对之前会计教学的一个巩固和延伸, 也是对之后的双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之前学过的课程要有相关的了解和认识, 在上英语会计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主次分明, 重复的内容做为巩固和强化, 新的内容要详细讲解, 真正让学生前后知识衔接恰当, 融会贯通, 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2.3 强化与国际接轨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外会计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量借鉴国外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实战案例, 同时还需要中外教师多进行交流探讨, 通过实际交流了解实际操作上的差异, 为之后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中美会计处理差异时更有理有据。而且外国各高校网上也有很多教学内容资料可供参考, 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更早更快地了解和更新相关领域前沿知识, 在之后教学中也可以帮助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信息为英语会计的学习锦上添花。

3 教学内容需深入挖掘

原先的英语会计课程重在向学生讲授美国会计原则和实务, 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美两国存在的差异分析和系统的比较更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会计英语的精髓, 同时为将来学习两国的会计实务差异奠定扎实的基础。我国和美国不管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程序以及准则的具体内容与范围上都不尽相同, 其一, 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 是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 属于政府管制模式。而美国强调行业自律, 较少依赖法律和政策, 所以政府对会计的监管很有限。其二, 美国在会计上制定的是概念框架, 用这个概念框架来指导和规范整个准则体系的结构性纲要。而我国使用的是《企业会计基本准则》, 这个准则只是会计概念框架的雏形, 在会计要素的定义和范围上均与美国制定的规定差异较大, 并且美国更强调相关性, 而我国更关注可靠性。其三, 实务中的具体会计准则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范围上都千差万别, 例如存货, 借款费用, 固定资产, 收入确认, 项目中的销售收入确认,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事项等等。

4 教学方法及学生参与度的重新探索和大力创新

4.1 充分做到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有所获得

由于英语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颇多又是英语授课, 教学内容多, 时间又紧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教材的所有内容一一讲解, 而只能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这就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 只有他们按照要求做好预复习工作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在教学中, 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 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一些不太难可以自行掌握的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 然后以开卷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检测, 用这个方式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个方式, 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均有大幅提高, 为他们之后自己学习需要的东西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4.2 多方位探索学习渠道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是需要大量借助国外教育资源, 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好国内外的网络资源去进行课外学习, 拓展和加深课内所学。现在网络的便利让许多学校愿意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经验, 特别是美国很多大学都十分青睐于网上分享资源, 鼓励学生教师进行互动, 这样一来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学生到国外大学网站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 进行知识的扩充。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利用这些珍贵的国外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事先把相应的网站告知学生, 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自己获取相关信息, 然后进行网上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 大多学生会在一学期学完后越来越适应自己去探索和利用国外网络教学资源, 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谓大有帮助。

会计课程教学 篇8

1 中专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标的模糊

不少的中专学校把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目标与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目标相混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 目的主要是能看懂财务报表, 而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 必须要系统全面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技能。由于不同学生的定位不准, 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深度不够, 绝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套方法, 以不变应万变, 实行无差别的会计教学方法, 这样的会计教学模式, 会计老师是比较省事, 但学生则受苦受累, 还学不到有用的会计知识和技能。

1.2 教材内容的不足

我国中专学校采用的《基础会计》教材大多采用会计理论阐述、会计制度解释及会计方法说明的模式编写, 既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内容, 也不利于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和掌握。不少的《基础会计》教材不仅前后章节内容交叉重复, 而且内容过时, 与会计实践脱节严重。

1.3 道德教育的缺失

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由于课时的限制, 大多数会计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 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导致一些学生就业后不自觉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反会计法律制度规定, 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

1.4 教学方法的单一

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 不少的会计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老师在讲台上满堂灌, 学生在课堂下面被动地听课或干自己的事儿。由于师生没有互动, 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 甚至厌学, 学习成为一种负担。相当多的老师既不善于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又不会把问题探讨、案例教学和会计理论教学融为一体, 更没有想方设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不愿学, 教师自己也觉得乏味。

1.5 实践教学的弱化

目前中专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行为。由于不少会计老师是从学校走向学校, 没有在企业或单位的会计工作经历, 会计的实务能力有限, 缺乏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在手工会计实验室或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会计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实际业务训练, 往往只是局部会计业务的操作, 更没有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 导致学生只学到一些皮毛的会计理论知识, 根本不会独立完成整个会计工作。

1.6 考核结果的失真

目前我国中专学校《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都是采用书面闭卷形式, 而且是以期末最后一次书面闭卷的成绩为评分依据, 并不考虑平时成绩和实践动手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既忽视了对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培养, 考核结果又不够客观真实, 造就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 违背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2《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明确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能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工作上会记账、算账、报账, 能熟悉整个会计流程, 并能实际操作和分析财务报表。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 《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会计”, 有会计思维方式, 能理解和应用财务信息。能看懂和分析财务报表, 是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主要教学任务, 而不是具体的会计核算。教师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 应转变教学思路, 适当减少具体的会计核算内容, 增加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决策的内容。

2.2 创新教材内容

《基础会计》的教材应该根据会计业务的流程来编写, 这样更符合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际工作。《基础会计》教材的会计理论只要够用就行, 不要深究, 着重强调会计的实际运用与操作。《基础会计》的教材要与时俱进, 随着会计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制度变化及时更新调整内容。《基础会计》的教材编写应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把趣味性、知识性、操作性融为一体。

2.3 注重职业道德

在会计课堂教学中, 要把会计法律法规与现实生活中会计违法乱纪的典型案例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会计违法乱纪人与事的处理, 教育警示学生, 使遵守会计法规, 恪守职业道德, “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坚持原则, 不做假账”落到实处。教师在讲会计知识和业务的时候, 自己始终要有职业道德这根弦, 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潜移默化中养成关心法律法规的习惯, 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如果会计老师都没有会计职业道德, 要求学生具有会计职业道德是不太现实的。

2.4 改进教学方式

相对大学本科以及大专的学生来讲, 中专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 这种客观的现实就要求会计老师更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会计教学质量。会计老师应该多采用互动式教学, 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减轻老师的讲课负担, 还会活跃课堂气氛。会计老师在讲课时, 不妨在先抛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 学习之后, 请同学回顾总结, 老师再进行点评。在讲课中, 教师也可以采用有奖征答的方式提问, 用平时成绩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讲作业也可以请同学到讲台上来讲, 如果讲错了, 再请其他同学来分析或者由老师引导学生来思考怎么做。这样的讲课方式既给学生压力和动力, 也给学生一种满足感和学习的愿望。

2.5 强化实践教学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会计实验室的利用, 另一方面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会计实习基地。在校内上《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时, 要尽量采取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法, 是学生既能了解会计过程某个局部的业务操作, 又能掌握整个会计流程的业务。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足够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接触会计实务的机会。有条件的话, 可以采取在企事业单位顶岗做会计, 既能学到真实的会计业务操作, 又能得到会计就业的机会, 可以说是一石两鸟, 一箭双雕。

2.6 改革考核机制

课程的考核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必须改变单一用期末纸质闭卷考核的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中, 既考虑学生平时课堂回答问题、平时课后作业、上课出勤的情况, 又考虑学的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还要考虑学生期末纸质闭卷考试的结果, 每一个部分都给出适当的比例, 最后算出每一位同学的《基础会计》的综合成绩, 既能使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真实、客观, 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适应中专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立足中专学校会计教学的实际情况, 指出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教学目标、教材建设、职业道德、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 有针对性地提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俄文昕.《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浅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6 (2) .

会计课程教学 篇9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

要想掌握基础会计知识,首先要把握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基础会计课程无愧于“基础”二字,它是会计、财务管理、管理类课程基础中的基础。冠以“基础”二字的课程都具有以下特点:(1)有大量的具有独立特色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2)知识相对比较繁杂,内容较多;(3)往往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和信息充斥其中;(4)有独特的思路和想法等。

基础会计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要素概念,需运用与正常思考方式截然不同的双向思考方法。在《基础会计》教材中基础会计的概念有:会计假设、会计六要素、会计质量特征和复式记账法等,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明细账到总分类账,最后得到会计报表,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无不说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并不轻松,学生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学好,都会导致不容易接受后面的内容,因此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最基本的教学思路构建,即不论是否受到会计信息化的影响,都应该明确学生接受会计知识要符合逻辑及遵循严谨的推理过程,知识点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层层深入、反复强调回溯,并辅以多次的练习,帮助初学者在一开始就形成一套专属于会计的思考方式,建立独特的思维体系,这对学生未来接触相关的延伸课程,或者从事会计相关工作,都有好处。所以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逻辑在于结合理论衔接和逻辑性的同时,让初学者有一个反复接触和接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比较清晰的教学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基础会计课程中有一些内容应该明确强调,而有一些内容则应当适度弱化,毕竟对于大多数接触会计的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要进行足够的了解和认知,而在这之后才能更进一步地明确会计各个环节的内容,更进一步地知道会计的具体细则和信息。根据学生对会计的需要与了解,可以将会计的重点知识大致划分为四个类别:(1)需要具体掌握的,了解其基本规则和内容;(2)相对次要的,要明确理解其含义,必要时可以翻查书籍并作答;(3)需要有一定了解的,能够有大致的印象和记忆;(4)需要有一定认知的,要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对重要的内容反复强调和提及;对于相对次要的内容重点讲解和练习;对于适度了解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与说明;对于需要认知的,要进行概括性讲解,穿插在教育教学环节当中。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环节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环节大致可以分为:背景介绍和理论框架部分、实践教学部分、成果形成部分、会计整体概括部分。背景和理论框架部分应当包含诸如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的要素和等式、会计的质量特征、计量体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等内容。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包括诸如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填制与审核等与未来从事会计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以及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内容。会计的成果形成依托于会计的报表制作和会计的核算验算过程。而会计的整体概括则应当用会计的核算组织程序概括整个会计体系。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对会计理论部分的内容都应该反复引导,使之加深记忆和理解。而对于实践教学部分、成果形成部分,学生往往可以通过其他的专业课或者实验课去加深记忆和理解,不需要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更大的篇幅来侧重讲解。事实上,很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未来也很难接触到实务,大致上有所了解和认知就足够他们对会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了。

会计理论不随着时间或者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大的改变,这是会计学的立论之基。虽然基础会计的很多细节会随着会计体系的变更与发展,不断进行微调或者变动,但是复式记账法这一核心不会轻易改变。在复式记账原则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就等于掌握了会计的精髓所在,如果能对此部分有较为深刻的记忆与理解,学生就不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自我完善和建立自己的会计体系。

在会计理论框架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会计恒等式。这个公式非常简单,《基础会计》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字数和篇幅都非常少,但是其包含的内容却贯彻于整个会计学始终,即会计是在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简单地通过诸如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等就对整个会计体系有直观的认知和了解,更不用说需要死记硬背的定义了,而会计恒等式无疑要“亲和”的多。而且,基础会计的许多理论都可以从会计恒等式中引伸出来。所以,一方面,要强调会计恒等式本身,另一方面要在未来的教学环节中,明确整个教学次序,让学生通过一步步深入、一步步学习来加深理解,使本来生涩的定义和要素因为结合实例而变得丰富生动。

三、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侧重点分析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因课时、教学要求和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往往会有较大区别,但是从本质上讲,会计理论框架部分是最重要的核心所在。根据专业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侧重一部分知识的讲解和进行专项练习。

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适当引入财务管理的简单指标,并重点讲述指标代表的含义,为何选取样本数据等,让学生对后续的课程有比较直观的印象,学习起来更加主动。还可以将管理学的一些常见的理论与会计知识相结合,比如管理学中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常用到计分卡制度给员工打分或者考核员工工作量,以及工资管理的层级设置,此部分如果运用会计知识处理,就可以基于基层数据,通过对比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找到异常的工作状态,进而把握个人的情况;又或者通过会计的量化考核,进行相对简单的数据收集。不论是什么管理制度,基础数据都是管理的基础所在。

对于经济、金融专业的学生,不妨增加会计报表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讲解(4课时左右),让学生对会计报表有最直观的认识,也让学生对金融专业后续课程的报表原理和报表数据来源等有一个直观的体会。这对学生未来形成属于本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决定性的帮助。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讲解,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轻易地把握基本面分析法和对比法的一些非常专业的金融知识,而经济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深刻认识所学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来源,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财务会计的学习者,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软件类课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未来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利用会计高效地采集和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拆分与汇总,这无疑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

此外,许多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大量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某种程度上说明会计的适用性远远超过学科的限制,而学好会计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意味着可以对研究、对行业有一个全局的认知,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立足点。

同时,会计本质上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生活中的许多环节都与会计相关。不论是凭证(尤其是原始凭证)、账簿,又或是报表等,都应当结合实际的物品,让学生尝试触摸、认知、了解,并通过教学结合到知识体系中,这样才能使会计不脱钩于实践,在教学中联系实践,也让很多偏重于理论的学科可以结合会计回归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四、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展望

会计不同于大多数学科的最关键一点是,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理论体系。会计本身是一种双线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贯穿于会计的始终。会计本身自有一套理论框架,结合会计恒等式,以货币为尺度,较为客观地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通过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设计,笔者认为可以将基础会计理论框架提炼出来形成简单的模版,非会计专业学生通过这个模版可以将自己所学的大部分知识融为一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也是笔者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一种创新。当然,由于笔者对非会计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并不能把握到其他学科的全部特点,希望能与其他专业的教师研究与配合,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制作不同的简单会计模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会计知识,以便与其专业知识更好的融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相信必然会更加出色,更加全面,更具有发散思维能力和联想力,能更好的学以致用。

摘要:文章以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为核心,从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环节分析、侧重点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思考,以指导课程教学为目标,精心设计课程,并结合信息化时代和不断进步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索,提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设计,非会计专业

参考文献

[1]吴顺祥.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

[2]初国清.基础会计教学内容重构及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1).

[3]张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调研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2,(21).

会计课程教学 篇10

(一)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1会计课程教学课时设置不够合理

对于非会计专业来说, 会计课程不是他们的主要专业课, 再加上自身专业课程比较多, 为了避免冲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 多数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课时较少, 以淮阴工学院2007届经济管理学院非会计专业必修课中会计课程设置为例, 具体情况为: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中, 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仅为4.6%,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比例为2.7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只占2.0%, 从调查情况看课时数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2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据对我院相关专业的调查显示, 81.38%的学生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其中42.6%的学生指出最主要的问题是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有些会计学科的教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这些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研究方向和侧重点缺乏必要的研究, 致使非会计专业所用教材在结构、内容甚至要求上与会计专业都基本相同, 按照统一的教材讲授, 无法体现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不同要求, 从而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3会计课程教学难度较大

经对我院相关专业的调查, 我们发现64.54%的学生表明他们所学的会计课程难度主要体现在会计专业性太强。由于现在的会计教材还是主要针对会计专业编制的, 没有将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严格区分开来。对于会计专业而言, 他们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 会计是一门专业课, 他们需要深入学习会计知识, 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分录的编制、报表编制和阅读, 以及会计信息分析和应用等, 他们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完善的知识体系, 能够较快吸收会计技术和创新, 因而对他们的专业要求比较严格, 教材自然要具备一定的难度。而非会计专业主要不是研究会计, 他们学习会计的目的是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阅读会计信息, 进行最基本的分析, 强调的是会计知识在管理中的应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管理人才, 其重心是管理, 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 与会计专业不同, 所以他们使用会计专业教材的话会觉得有一定难度。

4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小

因为非会计专业主要课程不是会计, 因而很多高校对其会计课程教学没有给予很高的重视, 虽然非会计专业也设置了会计方面的课程, 但这些课程主要是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等, 对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这些知识涉及较少。而在工作后仅有会计学原理的知识不足以胜任相应工作, 据调查, 毕业生中有67%的人认为他们在校学习的会计知识不能完全胜任其工作, 有些专业在工作中甚至用不到基本原理, 需要的是其他会计知识, 所以现在的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有待扩展, 需要引入更多的会计课程。

(二)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1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 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占主导地位, 课堂上的主角仍然是教师,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现在多数高校采用合班教学方式, 学生过多很难实现有效的讨论, 因而多数学生只能接受理论知识, 缺少主动思考, 师生间缺乏信息交流, 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消失、兴趣减弱。

2教学效果的评估手段有待完善

据调查, 14.54%的学生提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效果评估手段单一。现在大多高校的教学评估主要根据平时成绩 (依据学生上课表现、作业完成的质量等) ,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估, 这种理论知识考核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 但这种评定成绩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被动学习模式, 致使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 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限, 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向上的学风, 而且考试期间可能由于监管不力, 给学生可乘之机, 抄袭现象很难避免, 达不到真实评估会计课程学习效果的目的, 因而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估手段需要改进, 或与其他的考核方式相结合。

3会计教学模式枯燥单调

根据调查, 我们发现有83.16%的人认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模式一般, 不具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教学模式逐渐被各类高校采用, 比如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教学, 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现在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和网络, 很少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不同的教案, 而是利用网上资源, 直接下载相关教案不做任何修改, 或者将所有讲课的内容输入电脑, 上课时按照课件上的内容讲授, 只是纯粹地讲授, 不加入其他形式的教学模式 (如演示实验、动画演示等) , 整个课堂枯燥无味, 学习效果降低。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进

对我院相关专业的调查结果表明, 73.72%的学生认为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有必要针对现状进行改革, 其中60.21%的人认为要强化非会计专业人才会计实践能力培养, 20.42%的人觉得需要完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结构。

(一) 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进

1改善课程设置体系

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 要想避免因课时少而无法完成全部课程或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会计课程的课时数, 或教师在课前针对专业特点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选取与专业密切相关、对该专业非常重要的内容, 保证教材内容能够按时按质讲授完毕, 同时也实现会计课程与专业特点结合的目的。

2选择合适的会计教材

根据调查的结果, 53.42%的在校生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到的会计知识是会计报表的阅读, 29.48%的人认为他们需要进行成本的核算, 而毕业生中有67%的学生工作中需要阅读报表, 由此看出非会计专业需要应用到的会计知识浅显易懂, 因此他们只需要了解基本的会计知识, 掌握其知识结构即可, 不需要像会计专业那样深入研究、全面掌握。因而教材难度应该比会计专业的要小, 教材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突出的重点内容是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 并且引入会计报表分析内容。所以非会计专业的教材难度不应太大, 教材难度和专业性要能让学生接受。

3完善讲授内容

现在高校的非会计专业学习课程主要是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 对其他会计知识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涉及甚少, 而且现行的会计教学主要重视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技术, 而轻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针对会计课程的教材范围在学生中做了相关调查, 调查结果为分别有38.78%、33.42%和28.83%的学生认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 应该成为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必修知识, 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中应该引入补充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教学, 方便学生日后在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 同时还应包括财税、支付结算和报表阅读等方面的内容, 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他们的会计知识。

(二) 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

1结合个人投资, 提高学习兴趣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投资感兴趣, 很多人从大一就开始研究股票、证券, 想在这些方面进行投资。投资者是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 他们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了解被投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会计信息分析能力, 往往无法准确判断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 投资时遇到很多困难, 甚至投资失败。所以一方面他们需要学习较多的会计知识辅助他们判断行情, 另一方面会计教学的枯燥却令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无法运用基本的会计知识进行基本的分析。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将课程教学与个人投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教学生如何对投资对象进行财务分析, 从而判断其投资前景。这样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2丰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例如将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 互相交流意见, 典型的方式就是小组讨论、教师点评。例如, 教师可以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呈现一个上市公司的报表, 课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查询相关资料, 利用已经学过的会计知识分析该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周转能力等, 根据分析结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课堂上采取讨论的形式, 分组讨论, 派出代表阐述意见, 最后教师点评。当然这个答案不是绝对的,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可以给学生一个参与讨论的空间。这其实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让他们了解会计知识是管理者必备的知识, 会计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优势。

启发式教学的典型应用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研讨, 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和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但其效果仍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完善。

3加强实践环节

据调查, 毕业生中69%的人认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一样重要, 甚至还有18%的人觉得会计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所以在强调理论教育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学。会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和会计实习。

4理论与实践考核一体化

据前所述, 14.54%的学生提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效果评估手段单一。因此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丰富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合并考核考试方式能更准确更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 对促进会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 应改变理论知识以考试为主、实训课以考查为主的考核方式, 两者应兼顾, 巧妙结合。非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考试可以适当转向撰写案例报告, 通过网络查询一个具体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 对财务数据分析比较, 尝试发现其中不足, 对其经营进行预测, 既可以丰富考核方式又可以强化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晓凤.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探讨[J].财会与税务, 2008 (1) .

[2]王如彩.高职高专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 2007 (2) .

[3]海涛.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财会月刊 (理论) , 2007 (1) .

上一篇:事故启迪法下一篇:设计中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