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患者的护理制度

2024-06-19

结核患者的护理制度(精选十篇)

结核患者的护理制度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精神异常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即实验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实验组:男20例, 女15例;年龄20~62岁, 平均年龄 (43.5±5.3) 岁;肺结核病程:2~7年, 平均病程 (3.5±1.2) 年;精神异常类型:抑郁型8例, 意识障碍12例, 狂躁症15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4例;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 (44.3±5.2) 岁;肺结核病程:2~7年, 平均病程 (3.4±1.1) 年;精神异常类型:抑郁型7例, 意识障碍13例, 狂躁症15例。在一般情况对比中, 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入选标准:

根据《肺结核临床诊疗指南》及胸片检查确诊;无精神疾病史, 但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导致了精神障碍;均应用链霉素、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治疗;对本次研究知情, 并签定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脑部肿瘤。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当出现精神异常后, 马上停止抗结核药物, 并给予催眼、镇静、维生素B12、B6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与培训, 向其发放教育资料, 不断参与交流与讨论, 增加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服务意识, 转变传统被动的服务理念。 (2) 无陪护护理。每例患者的护理工作均由本院护士完成, 全面实行责任护士为主的护理模式, 对精神异常者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危急状态护理干预。a.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取得其信任, 尽量满意他们的要求, 并对其不合理行为进行劝解, 需要注意的是, 沟通时应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避免激怒、刺激患者。b.安全护理。精神异常者在症状发作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许多极端行为, 护理人员应强化病区管理制度, 了解每名患者的病情, 加强巡视,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c.危急状态护理。制定危急状态应对方案, 当患者发生精神异常行为或肺结核发病时, 及时为其提供抢救、约束、护理等措施。

1.5 观察方法:

(1)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及症状改善时间。 (2) 通过Kolcaba舒适状况表对两组在院期间的舒适程度进行评估。该表共设有4个维度, 28个项目, 即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满分共计112分, 分值越高说明舒适度越佳。

1.6 数据统计学:

通过SPSS15.0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来表示, 组间对比以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率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实验组共有33例患者精神异常症状得到改善, 改善率为94.29%;对照组共有30例患者的精神异常症状得到改善, 改善率为85.71%;两组精神异常症状改善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为 (3.1±1.6) d, 对照组为 (5.7±2.3) d,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在院期间的舒适程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护理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异烟肼是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之一, 疗效确切, 然而由其所致的精神异常也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备受临床学者的关注[2]。目前, 异烟肼所造成的精神异常反应还未有明确的医学解释, 这给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在对此类患者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外, 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其异常情绪, 避免病情恶化, 是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的重点。

随着我国优质护理在临床的广泛开展, 这使得结核患者的整体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4]。我院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完善每名护理人员的职责, 做到分工明确, 确保了护理工作可以稳定、连续、安全的执行, 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 无陪护护理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家属的负担。此外, 优质护理还强化了对精神异常患者的安全护理意识, 重点实施了危急状态护理及心理护理, 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显著提高了患者身心的舒适程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为 (3.1±1.6) d,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5.7±2.3) d (P<0.05) 。实验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护理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果可见, 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快结核药所致精神异常者症状的改善时间, 提高患者的就医舒适度, 强化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适于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结核药所致精神异常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精神异常者70例, 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精神异常症状改善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为 (3.1±1.6) d, 显著低于对照组为 (5.7±2.3) d (P<0.05) 。实验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护理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快结核药所致精神异常者症状的改善时间, 提高患者的就医舒适度, 强化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药,精神异常,护理

参考文献

[1]徐艳芳.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8) :566.

[2]张小兰.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6) :122-123.

[3]何仪.肺结核患者化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11, 32 (34) :1053.

结核病患者康复护理与自我保健 篇2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提高全社会对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水平,增强结核病的预防意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护理和自我保健教育,对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控制、消除有着重要的意义。云南省大理州疾控中心对1987例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进行随访,帮助患者提高对结核病的治疗水平的同时,做好康复指导和自我保健知识,使其早日康复。

结核病是长期威协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倍受世界关注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已成为世界成人的主要致命疾病,目前我国受结核菌感染的人口占世界感染人口的1/3[1],受结核菌感染人数已超过4亿,每年约145万人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死亡人数约15万人,是我国所有传染病中引起死亡最多的一种病。云南省有肺结核患者20万人,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约8万多人,因此提高全社会对结核病的防治水平,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康复护理与自我保健意识,对结核病的发现治疗、控制、消除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04-01/2009-12-31,大理州疾控中心对1987例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进行随访,帮助患者提高对结核病的治疗水平的同时,做好康复指导和自我保健知识,使患者早日康复。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04-01/2009-12-31,大理州疾控中心登记治疗管理的1987例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

1.2 方法

每季度随访1次,采取知情同意、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避免因访视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用关切的态度询问病情,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生活等情况,以便密切医患关系,了解、掌握干扰患者坚持规律治疗的影响因素。

1.3 访视内容 询问患者确诊前出现症状、就诊等情况,询问目前治疗情况、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了解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和对坚持规律抗结核治疗的认识,利用访视的机会,对患者进行宣教,强调坚持规律治疗的重要性等。2.结果

通过坚持规律抗结核治疗和生活保健指导,1987例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有1828例治愈,治愈率为91.99%。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结核病是慢性病,病程长,花费较高[2],而且是传染病,患者担心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这些都能使患者产生压抑感,挫折感,自卑感,从而会情绪低落,悲伤、恐惧,思想压力大,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必需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讲解疾病的防治常识,使患 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身保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用药指导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如不规律的治疗,将非常容易引起抗药菌株的产生[3],,使以后的治疗更加困难,所以规则、足量、全程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护士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人的心理,开展有效的心理沟通,同时还要向他们宣传足量、规则和完成全疗程的必要性,不完成治疗的危害和传染性教育,消除其不正确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收到完好的效果,早日治愈。

3.3 生活指导及保健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肺结核咯血患者106例,其中男78例,女28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6岁,全组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咯血治愈99例,效果不佳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6例,死亡1例。

2 咯血量的评估

一般咯血量小于100 mL为少量咯血,100~300mL为中量咯血,一次咯血量大于300mL或24h咯血量大于500mL为大咯血 。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及抢救,肺结核咯血是呼吸系统的危重症,常危及生命。近60%的肺结核咯血患者都有咯血先兆,如胸闷、气紧、胸痛、胸部感觉有响声,自己可以闻到血腥味,出血部位或咽喉部发热、咳嗽等,继而出现大咯血,一般发生在午夜和天亮前后。原因:① 夜间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激素水平低,相应机体应激能力降低,防御功能也低;②夜间肺活量减少,肺静脉压高。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夜间咯血高发时段。认真仔细地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生命体征,咳嗽的频率,节律及咯血的顺应症状等。了解咯血患者病史,合并症,并告之患者注意事项。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等各项抢救准备工作。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和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掌握常用止血药如垂体后叶素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给药速度过快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胸闷、恶心、腹痛、便意等,应立即减慢滴速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准确记录咯血的量、色、性质的变化,床旁置监护仪,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测等。根据病情适当输入新鲜血,补充血容量、凝血因子、血小板。确保患者安全。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咯血时协助患者采取头低患侧卧位休息,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对剧烈咳嗽者、可适当予镇静药,但禁用吗啡,防止呼吸抑制。鼓励患者轻咳嗽、咳痰,尽量将血咯出勿吞下或憋气不咯。痰多时,可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并采取体位排痰,必要时吸痰。大咯血时极易发生窒息。应严密观察咯血的量、色、性质,观察患者神志、意识、呼吸等窒息先兆,如患者大咯血突然停止或终止、随即出现胸闷、极度烦躁、表情恐惧、精神呆滞、呼吸浅快或骤停、面色青紫、目瞪口呆、大汗淋漓、双手乱抓、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窒息发生、立即置患者头低脚高位、并拍击背部、迅速有效地排除呼吸道阻塞的血液、血块或坏死组织,对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撬开牙齿,挖出咽喉部血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并予高流量吸氧6—8min,纠正缺氧状态。

3.3 心里护理:肺结核咯血尤其是大咯血,一般来势凶猛、发病突然,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和悲观失望情绪,至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流加快、肺循环血量增加,不利于止血;高度的精神紧张还可以反射性的引起喉头痉挛而窒息。医护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①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素质、年龄、职业、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②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热情周到地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 及时清除血迹,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新鲜的环境,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问,保证病员安静休息。④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发病的原因、传播途径、并发症及治疗用药的作用、不良反应、隔离意义、方法、营养及休息对疾病康复的作用,说明咯血的量与愈后无直接关系,并列举成功病例,让已治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強病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以平衡的心态配合隔离治疗。

3.4 休息:肺结核咯血患者应取患侧卧位休息,减少患侧肺部活动,以利健侧通气,止血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采取半坐位或自动舒适体位,半坐位可减少下肢和腹腔血液回流,降低肺循环压力,使肺血管收缩止血。指导患者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避免做上肢伸展活动,翻身时动作要慢、要轻,特别是大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不宜搬动,咯血停止后,帮助患者床上进餐,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咯血停止1周后,可适当室内活动。少量咯血患者,应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咯血停止后,继续休息5—7d,再逐渐增加活动。

3.5 饮食:患者在大咯血时,暂禁食,咯血停止后,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温凉饮食,并少量多餐,禁忌浓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过热的食物,避免引起咯血。同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良好的进餐环境,增进病员食欲,鼓励患者多吃含维生索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保持大便通畅。

3.6 消毒隔离:将痰涂片检查阳性的患者安置在一室。指导病员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VI鼻,纸巾集中焚烧或将痰吐在加盖的痰杯内,经消毒后倒入厕所下水道,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对病员血液污染的被服应用1:2000~50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60 mm后,再清洁消毒处理。体温表每人固定一支,用后用l:20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再用冷开水冲洗晾干后备用。病室用紫外线灯照射,患者床头柜、椅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抹布擦拭2次/d。接触病员应戴N 95口罩并4 h更换1次,如有潮湿及时更换。病员出科检查时应予病员戴好口罩,病员出院或死亡后,做好终末消毒。

总之,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咯血先兆,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和护士应具备丰富的 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熟练的抢救技术,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是抢救肺结核咯血患者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

[2] 谭琼.肺结核咯血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4,5(8):91—92.

[3] 吴建华,徐艳荣.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1):290.

[4] 杨海军,张爱民,崔兆芹.肺结核患者咯血时问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0,5(2):140.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4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护理

1 进行疾病宣教讲解有关消毒隔离的知识

向患者介绍目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有20多种,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也有十几种, 对结核病的治疗疗程可缩短到6~9个月, 只要患者能听从医生的指导, 进行合理治疗, 95%以上都会治愈, 并不会传染给他人, 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2 消除咯血患者的恐惧感、增加安全感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肺结核了解程度不够, 往往把出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联系在一起, 咯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有些患者一看到血即开始紧张, 医护人员应向其说明咯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就咯血本身来说, 及时处理并没有多大的危险, 告知患者咯血时, 不要紧张, 不要屏气。取侧卧位, 轻轻把血咯出, 以免血液在气管中凝结, 阻塞气管, 引起窒息。患者明白了这个道理,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对咯血的恐惧也就消除或减轻。咯血时, 医护人员尽可能守护在患者床前, 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患者看到医护人员在身边, 紧张程度明显下降, 恐惧心理消除。因此, 沉着冷静并及时处理咯血患者是对患者最好的安慰。

3 强调规律服药的重要性

目前肺结核治疗, 疗程都较长, 一般都需要9~15个月, 短程化疗也要6~9个月, 很多患者没有足够的耐心, 对长时间巩固治疗的认识不足, 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说明联合用药坚持规律用药的重要性, 只要能够采取合理的联合化疗, 就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由于体内的结核菌处于不同状态, 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全部消灭, 只有坚持用药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结核杆菌, 消除体内的复发因素, 才能达到根除的目的。经反复向患者说明以上道理, 患者才能坚持规律全程服药, 也消除了患者对复发的恐惧感。

4 对患者的食欲及睡眠障碍进行生活指导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对疾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要加强营养,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教育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不吸烟、不喝酒, 保证每日有足够的睡眠, 劳逸结合,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 护理工作者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细心观察患者的举止、言谈, 以了解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 病情的由来和经过, 抓住患者的心理特点, 作出相应的护理, 满足病情的需要。同时根据心理特征做好出院指导。出院患者, 一方面因病愈而高兴, 另一方面担心出院后没有良好的修养条件而使疾病复发, 又怕把肺结核传染给家人。护士应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出院指导, 普及肺结核知识, 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状态, 并能遵医嘱积极主动进行合理、全程化疗, 使患者能早日恢复健康。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5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佩戴手腕识别带,穿病员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合适的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于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栏、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给药。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洁”,使病人清洁舒适。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7、保持大小便通畅。

8、保持各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标识、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老年肺结核患者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篇6

【关键词】老年人;肺结核;化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47-01

根据卫生部最新相关调查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为每年130万人,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6.8%,位于全世界耐多药结核病流行国家前27名,患者规则服药率低至59%,缺乏服药依从性。我国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肺结核老年患者人数逐渐上升,老年肺结核临床上非常常见。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60岁的结核患者,其不规则服药率仅为61.4%,反映了老年结合患者的依从性存在较大问题[1]。然而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在于遵医嘱,若依从性较差,影响到正常治疗,就会导致耐药和慢性排菌增加,不仅造成患者自身病痛,而且会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本文主要对影响老年患者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和干预措施,以期对提升老年患者依从性提出可靠的参考意见,从而提高结合化疗的疗效。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176名老年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120名,女性患者56名,年龄在61至87之间,平均年龄为72.4岁。医嘱遵从性较差,有不按医嘱服药或在没有医师允许的情况下用药减量、停药等行为的患者有66例,占37.5%,将其设置为非依从组;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患者有110名,占62.5%,设置为依从组。

1.2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随机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项:a.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工作、文化背景、经济条件、记忆力、听说能力等;b.用药情况,包括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服药剂量和疗程、非医嘱停药时间、化疗不准医嘱原因等;c.医学常识掌握情况,包括持续服药的重要、漏服药后果等;d.治疗病史,包括疾病症状、时间、并发症等。进行问卷调查时与被调查患者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后要求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进行填写,可征得患者同意见后代写。本次研究中所发出的176份问卷调查均为有效问卷。

1.3患者化疗依从性评估标准

依从患者:能够根据医嘱严格按照剂量坚持疗程用药的患者;非依从患者:没有根据医嘱进行服药,并出现在疗程中超过3天没有服药情况超过两次的患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2]。

二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年肺结核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表

三讨论

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水平低、化疗毒副作用和合并症、住院时间长、经济情况差等。由于抗痨药物易发副作用,而且老年结合患者的身体器官开始衰退,肝脏的排毒功能逐渐减退,更加大中毒几率,加加之很多老年患者往往会伴发各种慢性击毙鞥,多种疾病同治,不同药物同服,加重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化疗的毒副作用是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关键性因素,对用药造成直接影响,导致化疗方案无法按计划进行。由于老年患者的记忆力较差,往往会出现漏服和错服药的现象[3]。连号的护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若护患之间缺少沟通,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等情况不了解,护患之间缺乏信任,护士也无法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跟进,严重对患者服药依从性造成影响。由于肺结核病程长,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加之病情反复,家属的探视受到限制,若家庭没有给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经济支持,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被遗弃心理,丧失挑战疾病的动力和决心,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也对服药依从性造成严重影响。

医师用药时要对患者全程指导监督,多关心鼓励患者,反复对患者强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来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化疗的依从性。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重点观察患者对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及时采用措施解决。抗痨药物会造成肝脏功能损坏,所以要加服保肝药物,并定期对肝肾功能进行复查,密切观察各种药物间的作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对症处理,以提升化疗的依从性为目的重新调节化疗方案。老年患者心理总会直接影响治疗进展,医护人员应实时掌握患者思想,因人而异给予特色心理开导,强调结核病的可防治性,只要坚持治疗,心态保持良好,就能够治愈,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列举治愈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毅力[4]。多种基础慢性疾病会使患者抵抗力降低,要提高依从性,就要重视各种并发症的治疗。要重视患者的营养摄入,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抵抗力的提升,从而降低并发症得发生。

综上所述,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化疗依从性直接影响了肺结核治疗效果,详细了解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因素,并通过强化健康指导,有针对的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对患者用药的毒副作用现象严密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重视心理干预,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从而控制和减少耐药性,进而使结核病的临床治愈率的都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静,王征艳. 60例老年肺结核病人的护理体会[J]. 中国伤残医学,2013,01:149-151.

[2] 孙冬梅. 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化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5:7-9.

[3] 杨霞. 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药的观察与护理[J]. 吉林医学,2013,26:5471-5472.

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7

关键词:脊柱结核,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23~54岁,平均34.6岁。病变在胸椎35例,胸腰段22例,腰椎18例。患者均有背痛,低热,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31例有脓肿,13例手术前有窦道,不全瘫15例,有16例患者曾在院外行手术未愈,来我院治疗。病程2~24个月,平均5~4个月。术前患者红细胞沉降率都有中度以上升高。

1.2 方法

本组行单纯病灶清除术15例,自体骨值骨加植骨内固定60例。

2 结果

经过精心的术后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

3 护理心得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多经济情况较差,并且常常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相应的手术、麻醉机内固定器材费用相对较高,几次手术不愈后,更是悲观绝望;同事该病程较长,抗结核药使用时间长达1~2年,用药过程中科出现不良反应[1]。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里特点,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安慰,通过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治疗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监护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

脊柱结核术前用药要求正规抗结核治疗3~4周。因患者急于手术,所以需向患者解释清楚,讲明术前抗结核治疗的重要性,以免引起医患纠纷,使患者主动服用抗结核药物。

3.1.3 休息。

适当休息,使机体代谢降低,消耗减少,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1.4 加强营养。

本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加强营养支持对手术的耐受及疾病的恢复都至关重要。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加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术后组织的修复能力。

3.1.5 术前常规护理。

术前进行常规检查,督促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使股四头肌锻炼,做扩胸运动[2],每日清晨扣背,用力咳嗽,多喝水,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

3.2 术后护理

3.2.1 体位

术后应保持脊柱水平位,平卧于硬板床上,翻身时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3.2.2 生命体征检测

术后每隔30~60 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大部分患者体温高达39°以上,血压偏低,主要是由于术中病灶清除脓液、毒素吸收所致,要积极观察体温变化,采取物理降温。必要时术后即用消炎痛12.5 mg口服,2次/d,以防止体温过高,过多消耗体力。另外,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加之本病为消耗性疾病,术后应及时检测血常规,尽早输血,以促使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

3.2.3 引流管护理

认真检查各管道位置,标记准确,注意观察引流物颜色及量的变化,防止引流管压迫、扭曲、脱落。切口引流管于术后24~48 h拔管,而病灶引流管于24 h后更换一次负压吸引器,一般于术后5~7 d引流量少于5 ml/d颜色呈血清色即可拔管。

3.2.4 营养

大部分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较慢,术后2~3 d有腹胀、恶心等,因此早期静脉补充营养、补充电解质,以预防电解质紊乱。

3.3 并发症的预防

3.3.1 预防压疮

这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所在。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机皮肤清洁,骨突处垫气圈,定时改变体位,每2~3小时翻身1次,并要讲究翻身方法。

3.3.2 预防尿路感染

清洁消毒尿道2次/d,保持导尿管畅通,注意尿色及量的变化。能自行排尿者嘱患者喝500~800 ml水,放3~4 h尿后拔除导尿管。

3.3.3 预防肺部感染

脊柱结核术后患者往往因疼痛,不愿意咳嗽,对于开胸患者,尤其应尽早开始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多咳嗽,定期扣背,使痰液易于排出。鼓励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术后第1天级开始雾化吸入2次/d,以利于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

3.3.4 预防便秘

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常发生腹胀和便秘,严重影响食欲。应指导患者多饮水,吃高纤维成分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 讨论

深刻的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明了疾病 (并发症) 产生的机制,根据不同的损伤,提前、可预见的针对并发症,做好相关准备,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及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红英, 赵军, 崔萍.胸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肺科杂志, 2003, 8.

结核患者的护理制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最为护理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29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6±8.54)岁,病程在2周~3年之间,平均病程(1.15±0.68)年;观察组60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28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02±8.45)岁,病程在3周~3年之间,平均病程(1.20±0.70)年。120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畏寒发热等,通过临床症状特征和X射线片剂胸部CT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两组患者病情分布基本均等,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治疗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加强护理干预。

临床护理路径基本护理措施:

①生命体征护理:对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体温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或进行护理措施的调整。对于体温居高不下的患者适当进行物理降温,避免脱水状况的发生。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当注意抬高床头,尽量让患者保持半坐位,如果患者呼吸极度困难则应进行鼻导管输氧,并注意鼻导管的清洁与畅通。出现严重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的患者应当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②心理护理: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疾病病情发展缓慢,治疗过程也比较长,而且较大的疼痛感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为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阻力。因此医患人员对患者要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在护理期间采用温和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察言观色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帮助患者减轻或者解除焦虑、抑郁、暴躁、恐惧等不良负性情绪。向患者介绍有关自己疾病的一些基本医疗常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减轻一定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

③疼痛护理: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过频繁剧烈的咳嗽之后往往会导致胸痛的现象,疼痛的存在为患者的身体心理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疼痛护理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降低患者因咳嗽而引起的胸痛,第一种是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咳嗽,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呼吸道的损害;第二种是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比如播放一些美妙的音乐,用音乐治疗的方式暂时让患者忘记一部分疼痛。如果患者病情过于严重,咳嗽剧烈不止,疼痛护理很难起到作用,可以考虑使用止痛药,使患者采取侧卧位,减轻胸廓扩张而引起的疼痛。

④用药护理:患者在康复期间的药物治疗需要坚持早期用药、连续用药、适量用药、规律用药和全程用药控制五项基本原则。如果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药物停用、药物错用或者药物不科学使用等现象,均会对患者后期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患者整个药物治疗过程需要采取严格的监督控制措施,避免不科学不合理的用药。

⑤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后的护理:保持置管处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取半坐卧位休息,以利于引流,引流中课适当做体位的变换,活动时,注意防止导管脱落。进食热量、蛋白、维生素较高且易消化的饮食,钠盐需适量摄入,少量多餐。重视导管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保证其畅通性,避免挤压扭曲,合理控制引流速度。定时进行夹管,缓慢引流,如因积液黏稠堵塞导管引流不畅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引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每周用0.5%活力碘消毒导管周围皮肤三次,并更换3M透明敷贴和肝素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痛症状,预防感染,如出现局部感染,需及时拔除导管。

1.3 护理效果评判标准

主要考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平均数()形式展示,对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6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50±3.3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5865.25±452.32)元,观察组6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24.±1.4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4123.75±108.42)元;对照组护理满意患者例数为39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0%,观察组护理满意患者例数为56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3 讨论

根据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在本次临床护理对照研究中采用了临床护理路径加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3]。主要临床护理路径有生命体征的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用药护理以及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手术护理,分别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中心理护理与疼痛护理是两项重要的护理方式,在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以及胸部疼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次研究护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节省医疗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收获较高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薛丽娟,施海涛,杨慧敏.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268例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临床护理,2013,11(01):125-126.

[2]陈博,戚佩娟.分析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J].吉林医学,2013,10(28):5892-5893.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卧床期间的护理 篇9

1临床资料

28例患者中, 腰椎结核27例, 胸椎结核1例, 男19例, 女9例, 年龄18~65岁, 平均38岁。术前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痰涂片及培养排除开放性肺结核。结果术后Ⅰ期愈合23例、Ⅱ期愈合5例。术后患者易出现高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但经治疗全部愈合。

2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为一种消耗性疾病, 病程长, 患者焦虑, 对治疗信心不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 安慰、鼓励患者, 详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手术治疗的有效性, 并请同类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 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抗结核治疗与加强营养支持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2周以上的规范抗结核治疗, 以改善全身症状, 同时指导患者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贫血的患者适当输入血浆或新鲜血, 待结核中毒症状减轻, 食欲增加, 贫血改善, 血沉呈下降趋势时进行手术。

2.3 限制活动与床上排便训练

脊柱结核患者需绝对卧硬板床休息, 并定时轴线翻身, 以减轻椎体压力, 防止脊柱变形及神经受损, 使病灶局限。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教会如何翻身, 为术后卧床做适应性准备。

2.4 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 以增加肺通气量, 利于痰液排出, 同时督促吸烟者戒烟。

3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全麻未清醒者, 每15~3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 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者改为每1~2 h测1次;注意体温的变化, 高热者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同时注意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 加强呼吸道护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痰液堵塞呼吸道可影响肺通气功能, 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术后应常规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和配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3.3 饮食护理

进食不宜过饱, 应少量多餐。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食物的色、香、味, 以增进患者食欲。鼓励患者多进食奶类、豆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维生素食物。宜进食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之品, 如甲鱼、乌鱼、排骨、牛羊蹄筋等, 忌食辛辣、海腥发物, 如公鸡、春笋、蟹等[2]。

3.4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引流管, 应妥善固定, 避免扭曲、打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 并间断挤压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注意观察创口敷料渗血情况, 及时更换敷料。

3.5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体位要保持舒适, 四肢置于功能位。置引流管的患者应多采用健侧卧位与仰卧位休息, 以减少因患侧卧位引流管易被压迫而致引流不畅, 同时压迫创口导致疼痛加剧。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在一轴线上, 避免扭曲及旋转[3]。

3.6 并发症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 在拔除引流管后, 仍需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防止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加强皮肤护理, 高热患者及时擦干汗液, 更换衣服,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定时翻身, 预防压疮;对截瘫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 要鼓励多饮水以达到自行冲洗尿道的目的, 并教会患者定时夹管排尿, 进行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 以尽早拔除尿管。

3.7 康复指导

一般术后2 d, 可指导患者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四肢各关节的运动, 以增强心肺功能和四肢肌力;练习直腿抬高、髋关节伸屈、外展、内收及膝踝关节伸屈等运动, 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活动量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以不疲劳为度, 如患者在活动中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疼痛加剧、病情加重等应暂停锻炼[4]。指导患者在床上锻炼的基础上同时在支具保护下离床锻炼, 逐步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康复训练。

3.8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结核药1~1.5年, 术后定期复查。用药期间有耳鸣、口麻等应及时复查。出院后卧床休息3个月, 半年内避免弯腰, 禁止脊柱旋转运动。1年内避免负重, 不提重物。少取坐位, 减少胸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佩戴支具时相对限制活动, 只能从事一般活动, 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5]。骨愈合后弃支具下床活动, 避免弯腰、负重。卧床期间注意预防并发症, 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张丰平, 唐磊.脊柱结核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当代护士, 2008, 10:40.

[2]时华凤.脊柱结核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13 (9) :1292-1293.

[3]徐淑红, 曾丽雯, 李燕容.脊柱结核手术后病人使用躯干支具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全科护理, 2010, 4 (8) :1043-1044.

[4]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592.

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用药护理 篇10

关键词:老年人,肺结核,用药护理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 病程经过较长, 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等症状。但多数病人病灶轻微, 常无明显症状, 经X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 有些病人突然出现咯血而被发现, 但在病程中常可追溯到轻微的毒性症状。老年患者症状多不典型, 20%以上多无症状, 且病情不宜控制, 并发症多[1]。由于老年肺结核病人年龄大, 常同时合并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 且结核病易迁延反复。本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5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 根据其肺结核的特点, 进行了用药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期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16例, 年龄65~87岁, 平均年龄 (74.5±6.5) 岁, 肺结核病史2~26年;退休工人18例, 退休干部5例, 农民22例;初治肺结核6例, 复治肺结核39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护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娴熟的沟通技巧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提高护理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患者说话的语调, 也为护士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患者的情绪状态是积极的, 还是消极低落的, 以便及早发现、沟通。长期住院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开导、鼓励, 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来自不同阶层, 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所处社会环境及个体性格都存在差异, 我们在护理时要针对这些情况, 判断患者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 评估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严重程度。护理人员应让患者知道必须规律用药, 完成全疗程治疗, 否则就会发展成难治性耐药结核病, 并且肺结核有95%以上的治愈机会, 传染性较差。

1.2.3 用药护理

化疗对肺结核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化疗原则除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外, 还要注意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理老化、各系统功能低下等特点, 该类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能力较低, 并发症较多。护士不但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化疗的意义、用药的注意事项, 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服药情况, 及时发现用药反应, 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避免对患者再次造成药物损伤。过早停药或不规则服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应规范治疗, 争取及早康复。如因初治失败而进入复治阶段, 则复治肺结核病人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初治病人。因此, 用药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避免进入复治阶段,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用药, 药物应放置避光干燥处, 避免潮湿, 同时注意有效期, 了解主要抗结核药的作用及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如有胃肠道反应等。需关心患者,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向患者解释精神紧张不利于恶心呕吐的缓解, 应放松身心, 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 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患者呕吐时应协助坐起或侧卧, 头偏向一侧, 吐后给予漱口,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处理发热过敏反应时, 要对体温的升高给予合理的解释, 告诉患者这是药物引起的, 不是原发疾病没有控制好, 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 并每4小时测体温1次, 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在处理肝功能损害时, 用药后产生的肝功能损害加上有时要终止抗结核药物治疗, 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悲观、愤怒等不良情绪, 引导患者要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转氨酶增高者要卧床休息, 以减轻肝脏负担, 利于肝细胞恢复。

此外, 由于老年患者易并发肺内感染, 应去除过敏因素, 加强并发症护理。如在肺内感染急性发作期, 要控制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 鼓励进行有效咳嗽, 促进排痰, 对于痰多不易咳出时, 按医嘱给予祛痰止咳剂或雾化吸入, 注意哮喘患者, 不宜用超声雾化吸入, 以免雾化液刺激支气管痉挛, 加重哮喘。另外肺心病和咯血这两者是老年肺结核致死的主要原因, 因此严密观察肺心病和咳血的发生与发展尤为重要。

2 结果

通过科学用药及护理指导, 45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 经过相应的治疗和完善的护理, 有42例按医嘱坚持长期服药, 没造成多服、漏服现象, 3例因药物副作用, 没能坚持服药, 但药物副作用得到很好地控制, 所有患者都已痊愈。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本病病理特点是出现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近年来全球肺结核病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 感染肺结核者占世界人口的1/3, 同时结核在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中列第1位[2]。我国结核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 居世界第2位, 我国老年肺结核病是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患的肺结核, 对于老年肺结核病患者更应加强特殊护理。

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 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奉献的精神, 并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 认真恪守慎独精神, 尊重老年患者人格和尊严, 对病人的角色、家庭、环境、文化进行全面评估,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加强健康教育, 增进心理了解, 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 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同时, 要针对药物的其它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服药期间随时密切观察, 一旦有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消除患者恐慌引起的抗药心理, 使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必要性。本研究通过加强用药护理, 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 进行了及时总结, 并形成了正确的处理意见, 以确保服药的安全性, 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和平.结核病防治新进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化工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下一篇: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