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肾肿瘤

2024-06-18

局限性肾肿瘤(精选五篇)

局限性肾肿瘤 篇1

资料与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患者68例,并按照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4)。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患者年龄36~71岁,平均(54.12±0.24)岁。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患者年龄35~71岁,平均(54.11±0.2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价值(P>0.05)。

方法:指导两组患者禁饮禁食,做好清洁肠道的准备,预防性静脉注射抗生素。为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麻醉后侧卧位,在患者腋中线髂嵴上行2~3 cm处切口,将患者肌层与腰背筋膜钝性分离,将气囊防治在近侧腹壁和腹膜后,实施扩张,保持5 min[1]。在患者腋前弓下缘和腋后线第12肋位置分别做小切口,腹腔中置入10 mm与5 mm Trocar,压力13 mm Hg。清理周围的脂肪组织,逐渐分离患者筋膜、肾包膜以及肾脂肪囊之间的疏松区域,细致观察患者的肿瘤发展情况[2]。阻断分离各血管,将肿瘤由正常的组织中分离出来,止血并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在患者患侧腰部位置第12肋下实施切口,和观察组患者手术方式类似。

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各项资料的对比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采用(±s)表示,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征对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4%(1/3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71%(5/3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见表2。

讨论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方式,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3]。王先龙等采用腹腔镜实施肾部分切除,患者在治疗后随访中普遍肾功能正常,没有出现肿瘤局部复发以及转移的现象,临床治疗效果相对比较理想[4]。

在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中,结合数据对比研究结果能够看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手术切口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7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数据研究证实了腹腔镜辅助下的肾部分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

在实际的手术治疗活动中,患者需要记录肾血管阻断的时间,从阻断的方式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热缺血与冷缺血,冷缺血的操作性相对较差,故而尽量采用热缺血的方式[5]。肾脏耐受时间最高长达30 min,高于30 min则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较大伤害,故而在临床治疗活动中,需要详细记录患者肾血管阻断的时间,科学开展各项手术治疗活动,为局限性肾肿瘤患者术后的机体全面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相较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局限性肾肿瘤手术治疗方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梅傲冰.腹腔镜下肾前筋膜间平面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3):256-260.

[2]王林辉.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适应证选择及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7(34):719-726.

[3]洪涛.后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5(20):922-923.

[4]王先龙.老年患者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性及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5(36):1122-1124.

肾肿瘤治疗方法 篇2

2、要量力而行,劳作有度,房事有节。这样才有助于养肾护肾精。

3、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4、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5、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6、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局限性肾肿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诊治的8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体格检查、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术前通过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对肾功能进行评估,通过超声检查、CT、MRI三维及多平面重建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及肿瘤与集合系统的关系。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组(NSS组)和开放肾癌根治术组(ORN组),两组研究对象各为40例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肿瘤位置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NSS组采用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切除肿瘤:采用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于11肋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推开腹膜后进入腹膜后间隙,切开肾周筋膜及脂肪,保留肾癌周围肾周脂肪,游离肾动静脉,阻断肾蒂后冰屑降温,切除肿瘤后缝合肾脏创面,开放肾蒂,放置肾周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ORN组采用开放肾癌根治术切除肿瘤:采用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于11肋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在肾周脂肪外分离,完整切除患肾、肾周脂肪和肾周筋膜,同时清除区域淋巴结及脂肪组织,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1)手术时间、术中肾蒂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天数;(2)手术前后血清肌酐;(3)生存质量: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FACT-G)进行评价,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等四个领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NSS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均显著高于ORN组(P<0.05)(表2);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血清肌酐均显著提高(P<0.05),NSS组术后1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血清肌酐均显著低于ORN组(P<0.05)(表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表4);术后随访3年提示两组患者在复发、远处转移、复发+转移、肿瘤致死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表5)。

2.2 生存质量对比

N S S组和O R N组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P<0.05),NSS组患者术后生理状况和情感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ORN组(P<0.05),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显著高于ORN组(P<0.05)(表6)。

3 讨论

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疗效受到广泛认可,一直被认为是肾癌外科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其切除范围包括肾周筋膜内的肾脏、肾周脂肪及肾上腺,导致肾单位急剧减少,残存对侧肾出现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的代偿性血流动力学变化,残存肾单位出现蛋白尿和高血压,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5,6]。随着局限性早期肾癌和同时某些肾癌并发对策肾脏炎症、结石、血管病变等导致对侧肾脏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增加,施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肾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保留肾功能成为手术考虑的重要因素[7,8]。随着对肾癌发病机制和侵袭范围的深入研究及手术技巧的提高,保留肾单位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优点在于最大限度保留了肾单位和肾功能,减少术后肾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保留肾单位手术与根治性肾切除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均显著高于肾癌根治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年提示两组患者在复发、远处转移、复发+转移、肿瘤致死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与国内外研究基本一致,表明保留肾单位手术较传统肾癌根治术术式复杂,对手术者技巧要求高。对局限性肾癌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监测及生存质量比较,术后1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血清肌酐均显著低于肾癌根治术组(P<0.05),患者术后生理状况和情感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肾癌根治术组(P<0.05),而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显著高于肾癌根治术组(P<0.05),表明保留肾单位手术能更好地保留肾功能,该优点导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肾癌根治术组。

参考文献

[1]刘俊,郭宏骞.局限性肾癌的外科治疗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5):397~400

[2]黄兴,王蕾,石洪波,等.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附96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73~2074,2076

[3]项明峰,刘飞,赵为广,等.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5):333~335

[4]梁涛,蔡明,李州利,等.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20例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2):140~142

[5]倪泽称,张宇,胡岚亭,等.经腹肾癌根治术并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肾细胞癌临床分析(附136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5):307~309

[6]马潞林,赵磊,黄毅,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并发症7例总结[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13(8):745~746

[7]秦自科,杨建安,张钉钻,等.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分析(附63例报告)[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3):209~211

[8]张彤,杜林栋,吕文成,等.影响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后肾功能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4):235~238

[9]胡波,王涛,刘继红,等.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5):324~327

局限性肾肿瘤 篇4

关键词:肾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为肾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系统,占肾肿瘤80%~90%,其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位列第二。肾癌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治疗方案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目前治疗肾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为肾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和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局限性肾癌的检出率逐渐增加。Winfield等[1]于1993年报道了首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历经20余年发展至今,相较于开放手术,此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愈加广泛。通过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已在国内多个泌尿外科中心熟练开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1月-2016年7月诊治的44例局限性肾癌患者,44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癌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35~76岁,平均(56.2±18.6)岁;左侧17例,右侧27例;肾肿瘤直径1.0~5.1 cm,平均(2.8±1.3)cm;肿瘤位于肾上极17例、肾中部12例、肾下极15例;影像学上肾肿瘤以外生型为主;术前患者肾肿瘤TNM分期:T1N0M039例,T2N0M05例;患者术前行B超、CT或MRI检查,均无癌栓形成,未发现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者均无患侧后腹腔手术史;术前检查心、肺、肝等器官功能均未见明确手术禁忌证;其中41例患者为体检发现肾肿瘤,3例为腰部不适来院就诊发现肾肿瘤。

1.2 手术方法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健侧卧位,升高腰桥。在腋中线髂棘上2 cm(A点)切开皮肤约2 cm,用血管钳交替分离各肌层至后腹腔,以食指探入分离后腹腔,推开腹膜后于该切口放入自制手套气囊,充气600 ml,维持时间约5 min,扩张后腹腔,取出气囊。在A点置入10 mm Trocar,缝合并密闭该切口,置入腹腔镜,灌注CO2,压力调至12~14 mm Hg(1 mm Hg=0.133 k Pa);在腹腔镜监视下再分别于腋后线肋缘下(B点)、腋前线肋缘下(C点)穿刺,分别置入10 mm和5 mm Trocar,置入相应腹腔镜操作器械。进镜后用超声刀分离并扩大后腹腔,清理腹膜外脂肪,于肿瘤相应位置切开肾周筋膜及脂肪囊,暴露肿瘤及周围肾实质。于腰大肌表面向深处游离至腰大肌内侧缘,在腰大肌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间隙内找到并游离肾动脉。在阻断动脉前10 min快速静滴甘露醇及肌苷,用Bulldog血管夹阻断肾动脉并开始计时,以腹腔镜剪刀配合吸引器距肿瘤边缘0.5~1.0 cm肾实质处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如集合系统被剪开,则以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集合系统创面。外层肾实质创面的缝合,18例采用2-0倒刺缝线连续缝合,26例采用2-0可吸收线配合Hem-olock连续缝合,每一针出针后收紧缝线,以Hem-o-lock紧贴肾实质表面固定缝线。缝合完毕后松开Bulldog血管夹,降低气腹压,检查肾脏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后,以取物袋取出标本,于B点切口处留置腹膜后引流管,缝合切口。

2 结果

4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85.6±25.3)min,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15~38 min,平均(23.2±6.9)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10.3±45.8)ml,术后住院天数5~15 d,平均(8.4±3.2)d。1例患者术后出现漏尿,经继续留置肾周引流管、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及导尿管8 d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迟发性出血,经绝对卧床休息后好转。术后标本切缘均阴性,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38例,肾乳头状腺癌2例,肾嫌色细胞癌4例。术后随访1~42个月,平均(20.5±5.3)个月,常规行胸片、腹部B超及CT检查,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3 讨论

肾根治性切除术一直是临床上治疗肾癌的金标准,随着局限性肾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近年来针对局限性肾癌的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术式保留了正常的肾组织,保护了患者的肾功能,降低了患者术后短期和长期出现肾功能减退的可能性[2]。最初阶段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的适应证为: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肾,行肾根治性切除术将导致肾功能不全或出现尿毒症;相对适应证为:肾癌患者伴有其他有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的疾病或对侧肾存在某些良性疾病。Zorn等[3]研究显示,对于局限性肾癌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和肾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可以取得同样的疗效。Tan等[4]通过随访研究,认为对于患有早期肾癌的老龄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长期生存率高于行肾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现已逐步替代了传统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en partial nephrectomy,OPN),成为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推荐术式。与开放手术相比,LPN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的优势,其长期临床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

2014年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提出治疗T1N0M0期肾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为肾部分切除术,同时指出肾部分切除术与肾根治性切除术在治疗T1bN0M0期肾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5]。Lifshitz等[6]研究表明,治疗T1bN0M0期肾癌时,LPN安全有效,但因术中切除肾实质较深以及缝合难度较大,热缺血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治疗T1aN0M0期肾癌有所增加。Badalato等[7]对11 256例T1bN0M0期肾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1047例患者接受肾部分切除术,10 209例患者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术,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3和41个月,两组患者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8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肾癌治疗指南及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UA)肾癌治疗指南推荐肾部分切除术用于T1bN0M0期肾癌。

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有经腹腔和经后腹腔两种手术路径,国外习惯采用经腹腔路径,而国内多采用经后腹腔路径。经腹腔路径操作空间大、解剖标志较清楚,容易辨认和掌握,术中干扰腹腔内脏器、引起术后继发性腹腔感染和肠黏连、导致术后肠麻痹等是该路径术式的不足之处。经后腹腔路径抵达肾更为便捷,比经腹腔路径更容易处理肾蒂,符合泌尿外科后腹腔手术的操作原则,同时也不受患者既往腹腔手术史及感染病史所引起的粘连限制,但手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Fan[8]等通过分析研究认为:除了经后腹腔路径手术时间较经腹腔路径短外,两种术式在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后肾功能变化、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认为对于手术操作熟练术者,各种不同路径手术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术者对相关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选择手术路径。本组手术笔者所在医院均采用经后腹腔路径。

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肿瘤不复发的重要保证是切缘病理阴性,目前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建议行肾部分切除术时肾实质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0.5~1.0 cm。欧洲泌尿外科协会2010年肾癌治疗指南指出:只要能完整切除肿瘤,切缘厚度对于肿瘤的局部复发并无影响[9]。Thompson等[10]随访观察134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研究提示:在总的10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方面,切缘阳性组(77例)和切缘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阳性手术切缘并未增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本组病例手术时,均在距离肿瘤边缘0.5~1.0 cm处进行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对于阻断血管的肿瘤应选择冷剪刀而不用超声刀或电凝钩等热切割设备切除肿瘤组织,因超声刀或电凝钩等设备具有热效应,切割时会使创面形成焦痂,难以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肾组织的界限。术中使用冷剪刀操作时配合使用吸引器,边切边吸,可以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解剖层次清楚,有利于辨别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更多的肾实质,同时也缩短了热缺血时间。

LPN手术操作中的关键是在尽量短的热缺血时间内完成有效的腔内缝合,在最大限度保存患肾功能的前提下,避免术后肾实质创面出血和集合系统漏尿。熟练的腹腔镜下缝合技术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方法,笔者所在医院采用2-0倒刺缝线连续缝合或以2-0可吸收缝线配合使用Hem-o-lok进行连续缝合。前者采用倒刺线缝合肾实质创面,不需要打结,术中也不需缝线保持持久张力。后者为免打结的LPN缝合技术,次缝合方式易于操作,简便快捷,疗效安全可靠。在阻断肾动脉前准备好线尾打结处带有Hem-o-lok夹的2-0可吸收缝线,缝合时在第一针出针收紧后紧贴肾脏表面在缝线上夹一Hem-o-Lok夹,缝合第二针时,将缝线收紧后再同样夹一Hem-o-Lok夹,照此循环操作,最后再将线头与线尾打结。Hem-o-Lok夹的应用降低了腔镜下缝合及打结技术的难度,加快了缝合速度,缩短热缺血时间,在保护肾脏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贯穿“8”字缝合方式,同时也使缝合更加可靠,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降低了术后出血风险[11]。如肿瘤较大且靠近集合系统或血管,术中无需强求0.5~1.0 cm的切缘距离,只需保证肿瘤包膜完整切除,尽量避免损伤集合系统及血管。笔者的经验是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基底部与肾脏集合系统或肾内血管的界限,如果肿瘤基底部接近集合系统或存在较粗血管时,用Hem-o-lok夹闭血管或集合系统,以冷剪刀剪切,切除肿瘤后血管或集合系统不需要进行缝合,这种方式既降低了术中术后出血和漏尿的风险,同时也缩短了热缺血时间。对于发现集合系统有裂口,或肾实质创面内较粗血管出血,以4-0可吸收线缝合。本组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迟发性出血,3例患者集合系统被切开,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漏尿。

Porpiglia等[12]通过随访研究提示,LPN中WIT在30~60 min时出现肾功能损害,术后随访发现肾功能损害仅得到部分恢复。Margerber等[13]研究表明,WIT超过30 min,肾小管细胞就会开始变性。Thompson等[14]对比分析WIT<25 min的患者与WIT>25 min的患者术后发生终末期肾病的概率,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明显降低。关于LPN下的WIT的报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当WIT>30 min时所引起的肾脏损伤即为不可逆,故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都要将WIT控制在30 min以内。国外曾报道多种术中降低肾脏温度的方法,降低因热缺血导致的肾损伤,例如肾盂冰水灌注,肾动脉插管灌注冰0.9%氯化钠注射液,用冰屑降温等,但是冷缺血的低温处理技术增加了手术步骤及手术难度,也可能会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5],在临床实践中均有一定的难度,实用价值并不很大。笔者认为,为了降低肾脏热缺血所造成的损伤,了解肾动脉分支、走行及变异等情况,指导术者术中安全有效处理肾动脉,术前应常规行肾动脉血管CT成像(肾脏CTA),远离肾门游离肾动脉主干,以免进入肾动脉分支,在阻断动脉前10 min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及肌苷,不仅能减轻细胞水肿,降低肾内阻力,还能在肾脏供血恢复后产生渗透性利尿,防止热缺血所导致的肾功能损害。T1b期肾癌由于肿瘤体积大,位置深,热缺血时间较T1a期肾癌长,这也要求术者必须具备熟练的腔镜下操作技巧。本组患者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为24 min,其中2例T1b期肾癌患者肾动脉阻断时间超过30 min,阻断时间分别为33、36 min,2例患者术后分别随访9、12个月,无肾功能不全发生。

局限性肾肿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7年8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2例, 女9例, 年龄35~70 (47.3±3.7) 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 右侧12例;给予患者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11例, 女10例, 年龄36~71 (46.9±3.8) 岁;其肿瘤位于左侧8例, 右侧13例;给予患者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选取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CT平扫、增强及B超等检查, 均确诊为局限性肾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用于临床比较。

1.2 方法

1.2.1 开放性肾癌根治手术

给予患者全麻, 取健侧卧位, 将患者的腰桥升高, 在12肋下或11肋间选择手术切口, 在腰肌与肾周筋膜之间将肾脏游离, 然后将肾蒂与输尿管分离并结扎, 将整个肾脏、肾门淋巴结及肾周脂肪完整切除[2]。

1.2.2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给予患者全麻, 取健侧卧位, 在患者腰部建立三个套管操作通道, 中线分离患者的筋膜后层及腰大肌筋膜。如果肿瘤位于右侧, 要首先找到患者的腔静脉, 如果肿瘤位于左侧, 要首先找到输尿管及生殖腺静脉, 将上述部位作为解剖标志, 然后将其向上分离, 将肾蒂找出;然后将血管鞘与肾蒂周围结缔组织分离, 游离肾动脉, 并将其剪断;游离肾静脉及其属支, 夹闭并剪断肾静脉, 将肾周筋膜及肾脏前臂分离, 并分离输尿管, 然后采取双重钛夹将输尿管离断。最后在自制标本袋内将肾标本装入。如果患者肿瘤位于肾上极, 将肾上腺素连同肿瘤切除[2]。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 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存在差异, P<0.05;具体情况如附表所示。术后给予患者1.5~26个月的追踪随访, 观察组没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 术后存活率高;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因为肿瘤转移死亡。

3 讨论

由于我院技术限制, 1997~2009年只能给予局限性肾癌患者开放性肾癌根治手术治疗, 疗效差, 因此, 收治的病例数较少。2009年后,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院引进了该技术, 应用腹腔镜给予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 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且术后追踪随访中, 采用该治疗方法的患者存活率高, 因此, 前往我院治疗的局限性肾癌患者例数不断增加。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等优点, 但使用该手术治疗, 手术医生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及完善的解剖知识[3], 观察组患者采取该手术方法治疗, 无论是手术效果还是术后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 充分说明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摘要:1997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 给予患者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 给予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 但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存在差异, P<0.05;出院后给予患者追踪随访, 观察组无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为肿瘤出现远处转移死亡。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比较,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 术中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疗效显著, 不失为局限性肾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局限性肾癌

参考文献

[1]朱宇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 (3) :165-167.

[2]龚小新.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J].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 (1) :245-246.

上一篇:混合智能方法下一篇:行动中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