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用现状

2024-06-20

回用现状(精选九篇)

回用现状 篇1

1 国外污水回用现状

工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城市外排污水回用用于工业冷却水水质标准进行研究,建立了一批管理科学、技术可靠的污水回用工程,并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美国是世界上采用城市污水回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开展了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并于60年代将其成果用于加利福尼亚的南塔湖污水处理厂。70年代初,大规模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扩大污水回用项目。到20世纪末,在水领域的总体战略目标发生了调整,由单纯的水污染控制转变为全方位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atersheds)。随着战略目标的调整,水的管理体制和技术路线发生了变化。在美国缺水地区,凡是有干河床可用之处,都被充分利用作为深度处理场所,并将处理后的达标水回灌地下含水层储存,遇干旱时,从构建的“水银行”(Water Bank)中调出所需的地下水以满足供水需求[1]。众所周知,以色列水资源极度贫乏,因此,特别注重污水净化和回用的开发应用,100%的生活污水和72%的城市污水得到回用,全国127座污水库与其他水源联合调控,并以法律形式给予保障,统一使用。在最南部地区,甚至将其作为饮用水源[2]。国外对污水回用的认识和研究比较深入,应用技术的领域比较广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的供需矛盾,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2 我国污水回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将污水处理回用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起步较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污水灌溉的方式回用污水,到80年代末,随着大部分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加剧和污水回用技术的日趋成熟,污水回用的研究与实践才得以加速发展。1990年,我国将“污水净化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列入“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在污水强化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工业水道、回用水道、厂区循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科技攻关,大力开发城市污水回用技术,建立污水回用示范工程,研制配套技术设施。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利用率和二级处理率分别为30%和15%,污水回用率则更低。已经投产的城市污水回用工程约有30个,规模在1.5×103 m3/d左右,约为全国城市污水设计处理水量的1%[3]。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国内污水资源化进程相对缓慢,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污水处理率、回用率低。城市处理率较低是影响我国污水回用全面启动的直接原因。低的污水处理率使得直接达到回用目的的污水量较少,难以发挥城市污水作为城市稳定的淡水水源的作用。

2)规划管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污水回用的相关支持和政策。

3)节水和污水回用宣传力度不够。公民对污水回用意识差,还没有从战略高度树立起城市污水回用的超前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污水与节水的关系,污水是城市稳定的再生水资源。

3 污水回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治理的必然趋势,对于城市及社会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有必要提出实施可持续污水回用战略。实施可持续污水回用战略计划概括为以下6个方面:

1)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政府制定宣传计划,加强社会对污水回用效益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认识,提高人们对污水回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制定宣传计划,在进行其他水管理教育计划(如节水宣传)的同时,增加污水回用方面的内容,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污水回用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变传统用水观念,使水资源永续利用得到全民的支持。

2)制定政策法规,完善水价格体系。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鼓励和支持污水回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对污水回用处理过程、处理水质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法对污水回用进行管理监督。制定合理的水价体系,完整的水价体系应充分地体现一个原则,每个用水者必须负担从采水、引水、处理水、传输水、排水、净化水使之完全无害于环境的全部费用。

3)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将污水回用作为政府政策和规划的一项内容,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通过财政和非财政措施支持地方、行业和社会参与污水回用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建立专门的研究和开发机构,对污水回用进行持续研究,加快污水回用硬件设备和污水处理、回用能力提高的步伐,保证关键问题如健康、环境、经济和技术得到明确和解决,以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4)制定污水回用指南和标准。对于污水回用,还没有全面科学的指南和水质标准,需要深入研究和详细咨询,制定合理、完善的污水回用指南,将其纳入城市建设设计规范,为污水用水户提供有关回用项目规划、设计和运行方面的指导。

5)建设污水回用示范项目。成功的污水回用示范项目可以提高社会对污水回用的了解,也可以为污水回用研究提供监测系统和污染物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为发展研究高效廉价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提供平台,并为健康、可持续性、社会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产权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基础。

6)广泛合作,实施污水回用战略。污水回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一般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的,如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经济因素及批准程序。实施污水回用战略必须建立在政府、污水用水户及社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因此,应成立一个由各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代表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建立水资源和污水回用现代化管理体制,对污水回用战略提出建议,并且定期对污水回用战略进行评估。

4 结语

水资源危机是在改革开放不断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它威胁和阻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可靠的一直潜在的淡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把污水回用纳入市场机制的轨道,寻求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良好模式,使水资源危机的解决与经济增长目标的冲突降至最低,是实现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化解水资源危机、取得经济增长与水资源保护双赢效果的重要保障。

摘要:介绍了国外污水回用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我国污水回用存在的污水处理回用率低、规划管理程度低及节水和污水回用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污水回用战略的对策,从而解决水资源的危机,实现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污水回用,对策,水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聂梅生.美国污水回用技术调研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23-25.

[2]叶雯,刘美南.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2(12):31-33.

[3]曹庆兰.国内污水回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203-204.

国内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现状调研 篇2

一、北京市

1.建筑垃圾总量及回收量的总体情况

当前,北京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4000万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动京南、京北等建筑废物综合处臵项目建设,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80%的目标。

2.回收回用方面的政策法规

《北京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2015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臵能力达到800万吨。市发展改革、市政市容、住房城乡建设、质监等部门,要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性政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推荐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促进规模化使用。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加快推动京南、京北等建筑废物综合处臵项目建设,实现“十二五”期末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到达到80%。

《“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指出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垃圾分类标准,增强对资源性固废分类回收的引导力度;细化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引导现有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升级改造,初步完成13个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建设,扶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垃圾分类运输队伍。到争取到2012年实现本市过垃圾分类达标率超过50%。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垃圾渣土管理的规定》中指出:(1)单位或者个人因建设施工、拆除建筑物和房屋修缮、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等废弃物应当单独堆放或者进行综合处臵,不得倒入生活垃圾收集站。(2)产生建筑垃圾、渣土的建设单位应当到区、县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跨区、县的工程或者市重点工程产生渣土的单位,应当到市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产生房屋修缮、装修的建筑垃圾和渣土的个人,应当到区、县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3)产生建筑垃圾、渣土的建设单位应当持工程图纸等有关材料,向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渣土消纳登记表。(4)审批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核发渣土消纳许可证。清运渣土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交纳渣土消纳场所管理费。(5)单位或者个人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自行清运,也可以委托环境卫生专业作业企业清运。

《关于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研究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性政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推荐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促进规模化使用。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指出:(1)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筑垃圾减排处理和绿色施工有关规定,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对施工工地的建筑垃圾实施集中分类管理;具备条件的,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2)建筑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指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单独堆放。(3)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建筑物、构筑物等拆除工程和城市道路、公路等施工工程的承担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依法办理渣土消纳许可。渣土消纳许可应当在施工现场公示。拆除工程的承担单位向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拆除工程施工备案时,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资料中应当包含渣土消纳许可证。(4)居民在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应当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单独堆放,并承担处理费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依法办理渣土消纳许可。(5)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垃圾交由有资质的运输单位,按照渣土消纳许可确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运输至符合规定的渣土消纳场所。实施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臵的,应当采用符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要求的设备或者方式。(6)建设单位应当将实际产生的建筑垃圾的种类、数量、运输者、去向等情况,及时告知渣土消纳场所。渣土消纳场所发现与实际接收的数量不符的,应当及时报告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本市非居民垃圾处理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建筑垃圾清运费调整为运输距离6公里以内6元/吨,6公里以外1元/吨.公里,建筑垃圾处理费调整为30元/吨。

3.监管机制

(1)建设单位要将建筑垃圾处臵方案和相关费用纳入工程项目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应包含建筑垃圾产生量和减排处臵方案。

(2)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施工工地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和密闭储存工作要求纳入绿色达标工地考核内容。

(3)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资质许可和运输车辆准运许可制度。(4)建立建筑垃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公布建筑垃圾产生量、运输与处臵量、建筑垃圾处臵设施、有许可资质的运输企业和车辆等基础信息,公开工程槽土和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供求信息,实现共享。

4.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生产企业现状

而在线生产的建筑垃圾处臵企业仅有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家,年处臵能力为120万吨,再生利用率仅为3%。北京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再建成5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臵设施,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年处臵能力达到800万吨。

5.已开展的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示范工程

2003年元泰达投资6000万元引入国外的工艺和设备,随后建成了北京市首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并通过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实践,成功研制出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混凝土骨料和建筑垃圾制免烧砖,并在北京前门住宅小区、崇文区草厂胡同20号院等多个工程中成功应用。

6.存在的问题

(1)综合利用率不高,环境压力重

北京市建筑固体废物排放前的回收利用途径主要限于拆除垃圾和工程土方在建筑工地、道路、绿地和低洼地的回填。北京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主要集中在对废旧金属、钢筋等少数具有更高附加值废弃物的回收,相对来说,对含量较大的废弃物回收率很低,如混凝土。

(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有的法规规章中,缺少相关建筑垃圾管理的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建筑垃圾再生综合利用企业的扶持政策和建筑垃圾合理的收费制度等,这使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二、深圳市

1.建筑垃圾总量及回收量的总体情况

2010年至2011年深圳市余泥渣土产生量达到5000万方以上。其中,废弃混凝土块、砖渣和碎石等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年产量约1000万吨。

根据深圳市环卫处渣管科最近发布的《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信息统计表》,深圳共有8家余泥渣土受纳场,其中沙湖临时受纳场和金龟临时受纳场容量都已经接近饱和,向社会开放的受纳场容量在2000万方左右。

2.回收回用方面的政策法规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中指出:(1)市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支持建筑废弃物的减排与回收利用活动。资金使用应当公开透明,定期接受审计并向社会公布。(2)鼓励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回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使用。市政府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应当给予政策优惠或者资金补贴。(3)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含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回收利用的内容,因此产生的费用列入投资估算。(4)新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市政道路的拆除,建设单位应当编制建筑废弃物减排及处理方案,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报主管部门备案。(5)实行建筑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情况、排放数量、收费标准向建设单位或者业主收取建筑废弃物排放费(以下简称排放费)。排放费全额上缴财政,全部用于支持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回收利用活动。排放费的具体征收办法由市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6)新建全装修成品房对建筑废弃物实行分类排放的,免收排放费。(7)实行建筑废弃物联单管理制度。联单由市主管部门统一制作,一式多联。(8)实行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应当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标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并列入绿色产品目录和政府绿色采购目录。

《深圳市建筑垃圾处臵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中指出:(1)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前,应当将建筑垃圾产生量及排放情况评估报告报市建设部门备案。(2)装饰装修房屋产生建筑垃圾的,应当向市城管部门申报备案。市城管部门发现达到建筑垃圾排放规范规定条件、需要申请城市建筑垃圾处臵核准的,应当书面通知装饰装修人。(3)单位和个人因装饰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当按照物业管理企业或者街道办事处指定地点临时堆放,并采取措施围挡、苫盖,并在12小时内委托他人或者自行运输。运输应当采用袋装或者密闭的方式,防止途中洒落,在市城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倾倒。(4)单位因建设或恢复生态需要对外接受建筑垃圾的,可持土地使用证明及相关资料,向城市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建筑垃圾临时受纳场地证。在取得建筑垃圾临时受纳场地证后,方可受纳建筑垃圾。(5)建筑垃圾运输车进入受纳场,应服从场地管理人员的指挥,按要求倾卸,禁止未密闭加盖或未采取有效覆盖措施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进入受纳场卸土。建筑垃圾受纳场不得受纳可用于回填的弃土以及建筑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临时建筑垃圾受纳场无法继续受纳时,应在停止受纳十日前报原发证单位,原发证单位应及时调整受纳场,并书面通知排放单位。(6)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依法享受税收减免、信贷、供电价格等方面的优惠。从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可以依法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其所从事的项目可以依法申请认定高新技术项目。经认定的,在税收、土地等方面享受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优惠。(7)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在领取建筑垃圾处臵核准文件后,应当向所在地区城市管理部门领取建筑垃圾处臵联单。(8)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运输、处理单位应当按月对联单载明内容进行统计并填写统计表(建筑垃圾处理单位还应当将联单的备案联附上),加盖单位印章后报所在地区城市管理部门备案。(9)在固定受纳场倾倒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市物价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标准缴纳建筑垃圾处理费。建筑垃圾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建筑垃圾消纳设施的运营、维护和项目建设。建筑垃圾实行综合利用的,由建筑垃圾产生单位与综合利用企业协商确定处理费。

《深圳建筑废弃物排放费征收及使用办法》中指出凡直接或间接产生建筑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都将缴纳建筑废弃物排放费。而这一收费的征收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但主要将根据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建筑废弃物回收处臵的社会成本、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利用情况、有利于建筑废弃物减排和利用的激励机制以及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制定。建筑废弃物排放费实行按实际排放费收费和按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定额计量收费两种方式。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臵管理办法》规定建筑废弃物运输单位应当依法取得道路货物运输营运资质,建立建筑废弃物处臵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等。

3.监管机制

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建筑垃圾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各区建筑垃圾的管理等工作;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清理辖区内市政道路及小区范围内的无主建筑垃圾。

(1)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前,应当将建筑垃圾产生量及排放情况评估报告报市建设部门备案。

(2)装饰装修房屋产生建筑垃圾的,应当向市城管部门申报备案。

(3)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在领取建筑垃圾处臵核准文件后,应当向所在地区城市管理部门领取建筑垃圾处臵联单。

4.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生产企业现状

深圳华威建材公司将建筑废弃物重新变为新型节能建材,在国内率先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2007年,该公司投资1.3亿元,分两期建设了深圳市塘朗山建筑废料综合利用厂。目前,这家工厂对建筑废弃物的转化率已达85%以上,其主要成分混凝土块、砖渣、加气轻质砖块、废木屑都可以100%转化,废玻璃、废纸品、废塑料编织袋及金属材料亦可回收再利用。华威目前的年产值已达3000余万元,年处理建筑废弃物规模250万吨,占目前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产能的三分之二,所生产的再生建材产品在深圳市再生建材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华威已建成再生骨料生产线1条,年生产再生骨料70万立方米。华威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目前已累计消化建筑废弃物50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超过95%,减少碳排放65000吨,每年节约土地100亩,每年节约天然原材料60万立方米。

5.已开展的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示范工程

南方科技大学拆除了1500栋民房,产生了大约100万吨建筑建设,这些废弃物并没有被转运走,而是直接就地消化了。它们现在就隐藏在南科大工地的各个细节里,例如项目指挥部的外墙,人行道上的透水砖,铺在路上的小石子。原来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通过综合利用,被就地转化为再生建材。塘朗山原来建筑垃圾受纳场所在地正是现在综合处理建筑垃圾的大本营。大小不一的混凝土块被机器“吞入”,而从侧后方两个出口“吐”出来的却是沙状的细骨料和稍大颗粒的粗骨料。现在南科大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其中不能利用的废渣余土用来做校园内的假山造景,能利用的则还原为不同强度的骨料,按照性能用作空心砖、实心砖、透水砖、路道岩石等。

南方科技大学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照片展示 6.技术体系

深圳市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大体分2类:(1)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填埋,约占98%;(2)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约占2%。现有3个建筑垃圾填埋场均即将填满封场,其余建筑垃圾由各街道自行消纳。深圳市拟在塘朗山填埋场内建设1座处理能力为1600t/d的建筑垃圾制砖厂,预计每年可处理建筑垃圾40万t。

7.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内在动力

实施建筑垃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与成本息息相关,无论是记录制度的实施、管理人员的配备,还是建筑垃圾的收集、分类、运输,都要求建筑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而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这种额外投入在施工企业投标过程中,一般未计入工程预算。虽然对废物进行管理可能带来收益,但成本增加的幅度大大超过了收益增加的幅度,这与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目标相矛盾,自然施工企业也就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不感兴趣。

(2)外部约束缺失

在现行体制下,企业处臵建筑垃圾的成本远远低于实际社会成本,此时即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这种外部不经济造成企业缺乏减少排放量的动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或采用以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予以干预。但在调查中发现,政府干预的效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权威不强。目前深圳市执行的有关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是2005年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1998年深圳市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余泥渣土管理办法》。而且,有69.8%的被调查者对这些法规仅略有了解,还有17.5%的被调查者根本不了解。

2)法规条文笼统。77.8%的被调查者认为法律条文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实施细则和量化标准,因而导致这些法规操作执行困难。仅有9.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法规的执行效果理想,而有41.3%认为效果一般,49.2%认为效果不太好。

3)执法力度不够。42.8%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执法部门职责不明确,执法效率不高。由于当前建筑垃圾管理涉及建筑主管、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一旦衔接不当,就造成了执法空隙。调查结果也显示,当前对建筑垃圾的监督管理主要在运输和倾倒环节,而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很少甚至根本没有。

三、河南许昌市

1.建筑垃圾总量及回收量的总体情况

目前,许昌市城区年产建筑垃圾30万吨,河南省许昌市城管局与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签约,对该市城区内建筑垃圾实行“特许经营”城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

2.回收回用方面的政策法规

《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细则》中指出:(1)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开工前向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臵申请,申报需要处臵的建筑垃圾数量,签订《卫生责任书》。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工程建设项目,应持有建筑垃圾处臵核准手续。(2)建筑垃圾的处臵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依据许昌市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对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提出处臵申请并交纳建筑垃圾处臵费的,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补办手续。(3)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应与建筑垃圾处臵特许经营单位签订有偿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弃臵场受纳建筑垃圾。所有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倾倒在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处臵场所。(5)建筑垃圾按照规定的时间收集、运输。收集、运输时间夏季、秋季应在21时至次日6时之前,春季、冬季应在20时之后至次日6时之前进行。特殊情况需要在其他时间段收集、运输建筑垃圾,必须经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实行密闭运输,车容保持整洁,暂不能封闭的车辆应装载适量,低于车帮5公分,防止沿途抛撒污染道路。(6)社区居民、个人家庭因改建、修缮、拆除或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业主不能自己清运的,可委托物业管理单位、社区居委会联系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有偿清运。

《许昌市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中指出:(1)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施工单位和个人,应在工程动工5日前向市城市管理局申报建筑垃圾处臵计划,如实填报建筑垃圾的种类、数量,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2)市城市管理局在接到申报文件之日起5白内核发处臵证,对不核发处臵证的,应告知其原因。处臵证不准出借、转让、涂改和伪造。(3)凡负责建筑垃圾运输、处臵的单位或个人,经批准后,应按指定的路线,将建筑垃圾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处臵,并交纳处臵费。所有运送建筑垃圾的车辆,严禁沿途遗撤、泄漏,并车携带处臵证,随时接受检查。任何运输单位和个人不得承运未经批准处臵的建筑垃圾。(4)建设工程或低洼地等需要回填建筑垃圾的,有关单位应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回填手续。(5)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不得占压道路,场地四周应设臵1米以上且不低于堆土高度的遮档围栏,并有防尘和防污水外流等防污染措施,保证建筑工地周围的环境卫生。(6)各类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上个月内将工地的剩余建筑垃圾处理干净,建设单位应负责督促检查。(7)建筑垃圾的处臵费标准,由市城市管理局会同市物价局核定,收入所得全额上交财政,纳入预算外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用于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8)对揭发举报乱倒建筑垃圾者,每次给予100元奖励,有关单位要为其保守秘密。

《许昌市施工工地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中指出:(1)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开工前向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臵申请,申报需要处臵的建筑垃圾数量,签订《卫生责任书》。(2)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车辆冲洗设施验收证明,向城市管理部门申请垃圾处臵手续,未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车辆冲洗设施验收证明的工地,城市管理部门不得发放垃圾处臵手续。(3)建筑垃圾的处臵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依据许昌市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对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申请处臵并交纳建筑垃圾处臵费的,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补办手续。(4)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驶出装载现场前,必须对车辆槽帮和车轮进行检查,确保四周槽帮牢固可靠,无破损,挡板妥善严密;运输车辆车轮干净,不带泥沙。(5)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逐步实现封闭式运输,并随车携带准运证,按规定时间、线路进行收集、运输。运输时间为夏秋季21时至次日6时,冬春季20时至次日6时。特殊情况需要在其它时间段收集、运输建筑垃圾的,须经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暂不能达到封闭运输的车辆,所装载的建筑垃圾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严禁超高超载运输。(6)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应与建筑垃圾处臵特许经营单位签订有偿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7)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车体干净整洁,在运输过程中,不得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秩序,不得出现丢弃、遗撒、泄漏、飞扬现象。运输流体建筑垃圾的车辆,必须使用不泄漏的容器装载运输。(8)任何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建筑垃圾处臵特许经营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处臵。

3.监管机制

许昌市城市管理局为许昌市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对许昌市规划区内(魏都区、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等)建筑垃圾处臵进行统一审批、核准、监管;依法查处建筑垃圾私拉乱运、随意倾倒、污染路面等违法行为;负责对各县(市、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进行行业监督和业务指导;负责监管、指导特许经营单位认真履行特许经营协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职责对建筑工地实施监管,做好建筑垃圾产生地的管理工作。负责对施工现场道路、车辆清洗设施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考核、监管。

公安交警部门对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依据规定办理市区通行证;对未经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进行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予以查处;对故意污损、遮挡号牌,车尾无放大号或放大号不清晰及超高、超速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依法查处。

交通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对进入市区或过境未按规定装载建筑垃圾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依法进行查处。

许昌县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内的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接受许昌市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督和业务指导。

魏都区、经济开发区、东城区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城管部门对未经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依法查处,对辖区内污染路面的运输车辆进行查处,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1)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开工前向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臵申请,申报需要处臵的建筑垃圾数量,签订《卫生责任书》。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工程建设项目,应持有建筑垃圾处臵核准手续。

(2)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应与建筑垃圾处臵特许经营单位签订有偿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3)建筑垃圾按照规定的时间收集、运输。收集、运输时间。

4.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生产企业现状

位于魏都区产业集聚区的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将建筑废弃物进行收集、运输、处臵,实现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率在95%以上。该公司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并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研发平台,延长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产业链,每年可处理再利用建筑废弃物400多万吨,年产30万立方米再生墙体材料和200万立方米再生建筑材料,使许昌市建筑废弃物真正实现了“建筑材料—建筑废弃物—再生建筑材料”的良性循环。

5.已开展的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示范工程

2008年,许昌市城管局大胆尝试建筑垃圾处理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启动了“零元钱”公开招标城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处臵单位,中标企业享有对建筑垃圾进行环保处理的独家特许经营经营权,负责建筑垃圾的清运及无害化处理。政府把本应需要投入很大一笔公益性资金的城市建筑垃圾处臵任务,一分钱不花地招标给了专门的清运公司负责处理,清运公司通过对这些建筑垃圾进行无害化再生处理后转化成各类建材产品,投入市场获得经济效益。2009年又设立了“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系统”。目前,许昌市在处臵建筑垃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根本上解决了私拉乱倒和垃圾围城现象,许昌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已到90%以上。

6.技术体系

将建筑垃圾粉碎成大小不一的建筑材料,3个出料口可以流出不同大小的颗粒,用于不同的用途。经过粉碎、筛选等程序,建筑垃圾变成有用的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主要用于筑路、砌墙、制砖等,实现变废为宝。整个厂区全部采用了除尘和降噪声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效率极高。粉碎后较细的材料被用来制砖,这种免烧砖的特点是强度大、产量高、不占用耕地、不破坏土地。粉碎后的大颗粒可用来铺路、修路时作稳定层等。

7.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许昌市在建筑垃圾排放方面都还比较规范,但是建筑垃圾没有固定专用的综合处臵场,而且垃圾处理的设施不足,只是进行简单的填埋,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所以,许昌市的建筑垃圾处臵距离资源化的要求还很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些建筑物由于设计水平落后、建筑质量低下,导致建筑(构筑)物还未达到应有的使用年限便提前报废,成为“垃圾建筑”。另外,一些住宅建筑由于设计不合理、装饰材料质量低下,往往业主常重新购买新材料进行布臵和装修。此类设计,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业主们的经济负担。

(2)建筑垃圾中绝大部分依然是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废旧金属、钢筋等少数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废弃物的回收,而且主要依赖于人工分拣,而专业分拣人员又很少,又浪费了大多数可以回收的资源。

(4)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技术水平落后。建筑垃圾处理缺乏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能力,设备陈旧落后。

(5)许昌市建筑垃圾处理相关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也为建筑垃圾处理的规范化增加了难度。

四、西安市

1.建筑垃圾总量及回收量的总体情况

西安市正值城市城市大建设的重要时期,城市周边的各开发区是全市开发建设的重点,而城内又面临旧城改造、工业企业搬迁等重要的建设任务。据初步估算,全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清运,给交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西安市 2000-2010 年建筑垃圾总产量

2.回收回用方面的政策法规

《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中指出:(1)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向所在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处臵计划,并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2)经营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必须向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领建筑垃圾运输资质证。(3)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设臵和管理,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设臵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应向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建筑垃圾消纳场实行有偿服务,收费标准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4)居民因装饰、建造、维修房屋等产生的零星建筑垃圾,按物业管理单位或居委会指定的地点堆放;物业管理单位或居委会负责清理,并委托有经营建筑垃圾运输资质的运输单位有偿清运。(5)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在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排放建筑垃圾的,责令立即停止排放、清理垃圾,并按已排放垃圾数量,对排放者按每立方米100元处以罚款。

《西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指出建筑渣土必须倾倒在市、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及市属县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消纳场。倾倒建筑渣土的,应到所在区、县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倾倒建筑渣土手续。运输建筑渣土的,应到市、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及市属县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渣土准运证。

《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指出:(1)建筑垃圾处臵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2)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必须在工程开工前携带证照、施工图纸等有关资料,到所在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处臵计划,并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3)建设或拆迁单位在申请《拆迁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出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对未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的,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发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市拆迁办不得发放《拆迁许可证》;对未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而开工的,市建委应限期停工,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不准运离施工现场。(4)经营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必须向市市容园林局申领建筑垃圾运输资质证。(5)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设臵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长安区要保持1至2个可正常使用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设臵和管理,由各区人民政府和4个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设臵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应向市容园林局备案,并向社会公布。(6)需要回填建筑渣土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向辖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登记,由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负责统一安排。不向辖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登记而擅自受纳建筑渣土的,属违法行为。(7)居民因装饰、建造、维修、拆除房屋等产生的零星建筑垃圾,应事先向物业管理部门或居委会申报并按指定的地点堆放,按规定标准交纳清运处臵费用。物业管理部门或居委会负责清理,并委托有经营建筑垃圾运输资质的运输单位有偿清运。(8)承运单位应将建筑垃圾运往指定的消纳场地,并取得受纳场地管理单位签发的回执,交托运单位送各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查验。对不在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地排放建筑垃圾的,或在建筑垃圾消纳场排放处臵的数量与建设单位申报并经辖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核定的数量不相符的,城管综合执法部门依据市容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证据按照《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予以处罚。《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中指出:(1)建筑垃圾排放人应当向建筑垃圾产生地所在区、县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西安市建筑垃圾处臵(排放)证》。(2)建筑垃圾排放人应当与持有《西安市建筑垃圾处臵(运输)证》的运输单位签订建筑垃圾运输合同,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由未取得《西安市建筑垃圾处臵(运输)证》的运输单位和个人运输。(3)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组织应当接受所在区、县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在辖区内设臵围蔽的个人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临时堆放点或者收集容器,并组织集中清运。(4)建筑垃圾排放、运输实行保证金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5)运输建筑垃圾造成道路及环境污染的,责任人应当立即清除污染。未及时清除的,由所在区、县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清除,清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6)企业使用或者生产列入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3.监管机制西安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建筑垃圾管理的主管部门。7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建筑垃圾管理工作。规划、建设、国土、环保、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1)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向所在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处臵计划,并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2)经营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必须向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领建筑垃圾运输资质证。

(3)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设臵和管理,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设臵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应向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建筑垃圾消纳场实行有偿服务,收费标准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4.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生产企业现状

西安蓝绿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位于北郊的一家利用建筑垃圾制造免烧砖的企业。公司已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三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的系列专利技术,建筑再生资源墙体和一种装配式绿色文化围墙已获专利权,另一项已获初审。

2004年底,公司多方筹措到资金,进行产品的中试,取得了各种证书,建成小规模生产线。2005年底,又筹资建成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目前这个半自动化生产线理论产量是一天生产2000m3再生砖,而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产量只达到1000m3,每天仅能消纳四五车建筑垃圾。同时由于目前还没有垃圾砖厂通过合法手续准予收费,所以原本消纳建筑垃圾司机是需要向消纳场所交费的,而实际上企业情急之下经常需要从司机手中花钱购买建筑垃圾。

按照国家规定,农业用地不能随便转为建设用地,所以公司为寻找厂址花费了很大精力,最终不得不暂时选用目前的这块地。而这块地距离村民很近,电、路、水都存在问题,生产屡屡受阻,只能临时使用,不能做长远打算。同时因为面积过小,也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需要。最近,气温越来越低,造砖时需加入防冻剂等材料,又要加大成本,企业不得不暂时停产。

另一家建筑渣土再生利用企业位于三桥地区,该公司已经建成占地100亩的厂房及生产线,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破碎处理和筛分。粗料可以用作软基础处理,但由于运距问题,产品销路受到限制。和长安大学、市政研究院进行的建筑垃圾替代筑路二灰石石料研究,已经通过了抗压试验,证明筑一般公路没有问题,市政研究院甚至在草阳路、工农路、长鸣路等4条道路的施工设计上提出试用这种由建筑垃圾再生而成的新材料,却遭到了施工方的反对。他们还试验出了用建筑垃圾细料制作的透水砖和道沿砖,同样由于销路问题没敢批量生产。用建筑垃圾生产构件搞组装式楼房的专利也正在申请中,不过经过前两样产品的入市失败,企业对这项技术的前景已经处在观望状态。这家企业遇的最大障碍依然是用地问题。由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我国尚处于实验阶段,故全国各大城市、包括我市均未纳入城市规划,项目用地手续无法完全合法化,使刚刚有些许起色的企业重新陷入困顿。

5.已开展的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示范工程

2011年西安市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园区内的道路的建设就是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品建造的,这样的道路在造价方面具有优势,在道路质量方面与普通的道路也没有很大差别,还解决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除道路之外,园内所有的建筑、造型都大量节能再生的材料,不单造价低廉,而且环保。园内还有一批节能建设,包括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长安馆、主展馆和生态乌托邦展览馆等,几乎都是零排放的建筑。

6.技术体系

2010年6月,西安市首台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移动破碎站在市北郊二环一建筑工地正式启用。据施工单位称,使用该设备将大块的废弃混凝土墙送进移动破碎站的粉碎设备,经过破碎、筛分、传送,去除杂质等一系列加工,最终形成了一堆颗粒均匀的混凝土颗粒,这些被粉碎分类的建筑垃圾将被重新利用。

7.存在的问题

(1)建筑垃圾数量快速增加,清运压力增大。西安市正值城市大建设的重要时期,城市周边的各开发区是全市开发建设的重点,而城内又面临旧城改造、工业企业搬迁等重要的建设任务。

(2)缺乏对建筑垃圾产生的利益主体的分析,导致清运市场较为混乱。缺乏对建筑垃圾相关利益主体的研究和判断,政府主导地位缺失,运输车队各自为政,不仅损害了建设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清运市场秩序。

(3)缺乏对建筑垃圾循环使用和“减量化”的扶持,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全市还没有出台支持建筑垃圾循环使用的优惠政策,对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没有强制要求,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目前全市有30多家建筑垃圾循环使用企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通过比较发现,西安市的建筑垃圾处理呈现出线性特点,以直埋为主;而发达国家已经将建筑垃圾的处理立体化,处理方式更加多样,有效的保护了环境。

住宅灰水回用现状及技术研究 篇3

近年来, 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水资源日渐匮乏。住宅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其集中用水主要包括起居、饮食、出行等方面, 用水特点可以概括为水量大, 用处广, 水质成分复杂。为了提高住宅小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 本文对住宅灰水回用现状及现有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以期为住宅小区的灰水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2 住宅灰水回用现状

2.1 住宅中水及灰水的概念

住宅小区中水是指住宅生活区的污染生活水经过处理获得的在一定范围内可重复使用的水。住宅小区灰水是指住宅室内排水中未被粪便污染的部分, 包括厨房、洗衣、淋浴和盥洗废水。

2.2 灰水回用用途及灰水水量水质

住宅小区灰水回用依照处理后的水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水和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直接与人体接触的水包括饮用水、洗浴水和洗涤水, 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包括道路清扫水、家庭冲厕水、小区绿化用水等。虽然国际上早有先例, 例如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将城市污水经深度处理后直接作饮用水水源, 而且国内有关将污水直接净化成饮用水的报道屡见不鲜, 但考虑到污水的处理难度和公众难接受的心理, 住宅小区的灰水回用集中在第二类水的应用上。

灰水作为住宅中水水源的一部分, 其实际水量可以参考建筑住宅生活用水水量及各部分组成百分比而定, 住宅灰水主要包括住宅生活用水中的淋浴、盥洗、洗衣废水, 其占住宅生活水的比例如表1所示[1]。将住宅生活废水分类进行收集处理, 虽然会增加住宅管道建设的技术难度和费用, 但由于灰水水质良好 (表1) 、水量较大, 在保证回用水水量的前提下, 可以降低回用处理工艺的难度和运行费用, 使回用系统长期运行成为可能。

2.3 国内外住宅灰水回用现状

最近十年, 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灰水的综合利用已经相当普遍, 有些国家还制定了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及回用标准、灰水处理及安全使用章程, 适合不同规模的灰水收集、处理及利用设备已经形成了模块化和产业化发展[2]。国内住宅中水回用经过多年发展, 已有相关的中水回用设计规范和技术, 但是还没有开发专门针对灰水分质收集的配套设备和集水系统[3~5]。由此可见, 我国住宅小区灰水回用工程, 还只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 并且发展速度不容乐观。

3 住宅灰水处理系统

由于灰水水质好, 水源水量充足, 是中水回用可利用的优质水源水, 其单独处理具有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倡导黑、灰水分离[5], 在未来实现住宅分质排水系统以后, 灰水将会是住宅中水回用首选水源水。

灰水处理工艺可以分成三大类, 包括物化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和生态处理工艺。

3.1 物化处理工艺

灰水的物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混凝、膜处理。通过化学混凝和膜处理可以有效去除灰水中污染物质, 降低灰水的浊度, 但是存在膜污染、化学污泥污染和不能有效去除灰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缺点。

随着超滤膜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 膜价格的持续下降, 物化工艺中的超滤膜工艺已然成为热点。许多学者研究了基于超滤膜工艺的组合工艺, 例如PAC/超滤组合工艺[6]、超滤/臭氧氧化工艺[7];也有许多学者在新的膜制备工艺及技术上进行研究, 例如磺化聚芳醚矾超滤膜的制备[8]、对PVDF共混改性膜的研究等[9]。不过这些研究当中部分还只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工程阶段研究还有待开发。

3.2 生物处理工艺

灰水的生物处理工艺是利用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对灰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行降解和去除, 主要包括SBR、生物转盘、接触氧化、MBR等。国内这些生物处理工艺应用于污水厂尾水、微污染水、城市灰水, 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讨。例如同济大学IMMBBR和BAF工艺处理市政污水和合成灰水的研究[10], 从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上论证了这2种工艺处理灰水的可行性;国外Jefferson[11]等人分别进行了MBR和BAF工艺对灰、黑水以及混合污水的处理效能比较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工艺在去除有机物及SS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去除效能, 但是MBR工艺在保证出水微生物学指标方面更具优势。

在国内, 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时间长、研究范围广, 运行模式清晰。将其运用于灰水回用工艺主要的优点是, 出水效果好, 投资运行低, 占地面积较小;其缺点是, 工艺处理水源水量要求充足, 处理工艺会造成恶臭、异味, 在住宅小区会产生不良影响, 引起公众反感。

3.3 生态处理工艺

灰水的生态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等自然净化系统, 利用自然自身和人工填料对灰水进行就地处理。近些年来, 生态处理技术中的湿地处理研究发展较快。郭小瑜等研究了城市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 就居住区湿地特征与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的设计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指出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应以模拟自然生态空间为出发点进行建设, 并提出一般性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12]。另外, 许多学者做过关于不同入流方式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或者市政污水效果方面的研究, 深入研究其植物净化机理, 土壤、填料作用, 探讨了湿地运行各类参数, 建立人工湿地水质预测模型等[13,14]。

人工湿地的优点在于一旦施工完成运行稳定之后, 管理方便, 运行费用低, 出水效果好, 而且可以充当住宅小区的花园景观。不过, 作为自然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需要一定的占地面积, 处理效果慢, 污水需要的停留时间较长, 植物生长迅速, 并且易滋生蚊蝇等飞虫和其他生物, 容易受到天气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 工艺技术研究

4.1 工艺技术选取

膜处理技术是“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 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住宅灰水可以充分去除水中浊度及悬浮物质;住宅小区建设人工湿地可以选取宅住小区绿化及景观用地。考虑到处理技术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本文选取超滤膜工艺和人工湿地两种工艺技术作为研究对象。

4.2 工艺进水

工艺进水, 就近取自东南大学文昌宿舍区的生活用水。淋浴污水取自东南大学校东公共浴室, 盥洗污水取自住宅区宿舍盥洗污水, 洗衣污水取自住宅区自动洗衣机出水。

4.3 工艺装置

超滤膜工艺流程:进水→PP棉→活性炭芯→超滤膜芯→出水。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进水→人工湿地→沉淀池→出水。

超滤装置的滤膜芯选取PAN材质的中空纤维膜, 活性炭芯的比表面积800~1000m2/g, 操作压力0.1~1MPa, 进水流量10~30L/h;人工湿地采用陶粒 (粒径20~30mm, 孔隙率0.533) 、鹅卵石 (粒径10~20mm, 孔隙率0.412) 作为湿地基质, 黄菖蒲、凤眼莲作为湿地植物, 停留时间2d左右。

4.4 进出水水质

选取一个月内实验测定工艺进水COD, NH3-N, TN, TP, 浊度指标, 超滤进水流量10~30L/h, 湿地进水流量10~30L/d,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平均进水水质及超滤、湿地平均去除效率如表3所示。

4.5 工艺对比及其可行性

根据实地取水, 测试灰水水样, 可知灰水水中COD、NH3-N、TP含量较低, 浊度较高, 属于住宅回用水优质水源。

实验出水水质显示, 超滤装置对灰水水中浊度去除效果显著, 平均去除效率可以达到97.1%, 而湿地装置对灰水中COD去除效果明显, 平均去除效率可达88.6%。两种装置对TP的去除效率都比较低, 但由于灰水中TP含量已经很低, 不影响装置出水的回用。

超滤出水COD含量略高于《生活水杂用水质标准》规定的50mg/L, 实验将增加混凝工艺以期提高COD去除效率;湿地出水浊度略高于《生活水杂用水质标准》规定的5~10NTU, 实验将在原有工艺上增加二沉池, 以期提高湿地的浊度去除率。

根据实际取水和实验分析, 超滤工艺和湿地工艺处理住宅小区灰水, 用于生活杂用水, 在工艺选取上是可行的。

5 结论

(1) 我国住宅小区灰水回用还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

(2) 灰水处理工艺多样, 本文研究了PP棉+颗粒活性炭+中空纤维超滤膜三级处理工艺及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处理实际灰水, 超滤膜处理工艺能高效去除灰水浊度,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能有效处理灰水COD。两种工艺处理实际灰水是可行的。

回用现状 篇4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综合介绍了反渗透、纳滤、微滤和超滤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印染水回用方面的应用效果和优缺点,并就几种膜分离组合工艺在印染水回用上的应用情况做了论述.

作 者:胡萃 黄瑞敏 林德贤 秦四海 HU Cui HUANG Rui-min LIN De-xian QIN Si-hai  作者单位:胡萃,黄瑞敏,HU Cui,HUANG Rui-min(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林德贤,秦四海,LIN De-xian,QIN Si-hai(广州佳境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40)

刊 名:江西科学  ISTIC英文刊名:JIANGXI SCIENCE 年,卷(期): 24(4) 分类号:X7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   水回用   印染废水  

中国中水回用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篇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 用水量节节攀升,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居民用水大幅上升, 水资源供应已远远不能适应国情需要。而中国水资源现状是地表水资源大量污染, 地下水资源不断萎缩, 用水日趋紧张。在加强对现有水资源有效保护、管理和使用的基础上, 必须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和开发新水源。中水回用在减轻对现有水源污染的同时, 还能作为新水源, 应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1]。

1 中水回用的概念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 (给水) 、下水 (排水) 而言的。

生活污水 (或城市污水) 回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 (污) 水 (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 集中处理后, 达到一定标准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目的。废水回用是指工业废水经深度处理工艺回用到生产线, 循环使用, 回收率相对低于75%, 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以上两种都可称作回用水, 中水回用就是把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经污水深度处理后, 去除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 使其无色、无味、无害, 达到国家相关规定或标准后, 应用于企业生产或居民生活的技术[2]。

2 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2.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中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 新增水源不是开发难度大, 就是开发成本高, 水资源紧缺形势日趋严峻。而每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不仅污染了环境, 也浪费了宝贵水资源。因此, 实施中水回用是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的必要措施之一。

2.2 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需要

近年,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供应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企业在能源、资源上的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 在工业生产过程的使用量和消耗量越来越大, 例如在造纸、印染、化工、热电等行业。中水回用可为企业直接或间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带来更好经济效益。

2.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给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一个美丽、美好的环境, 全国都在实施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 需大量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浇洒用水等。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进行回用是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3 中水回用的途径

3.1 农业灌溉用水

中国农业灌溉用污水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 当时城市污水处理厂极少, 大都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农灌, 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农作物污染。而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均采用二级处理, 出水水质超过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灌溉水质要求, 均可用于农田灌溉。

3.2 工业用水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 一方面水量增加和水价上涨带来用水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大量污水排放带来排污成本增加。将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冷却循环用水、冲渣 (灰) 清洗用水、生产工艺用水、浆 (涂) 料产品用水等方面, 可节约成本, 降低污染。

3.3 城市市政杂用水

市政杂用包括绿化用水、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冲洗车辆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和厕所冲洗水。从卫生和健康角度考虑, 污水回用于市政杂用应进行严格消毒;从输水经济性出发, 绿地浇灌和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应结合考虑, 其用水一般宜采用河渠输水, 受输水方式限制, 供水范围不可能过度分散, 应因地制宜地以大型风景区、公园、苗圃、城市森林公园为回用目标[3]。

3.4 补充地表地下水源

除了直接利用至农业、工业、城市市政外, 经深度处理去除痕量有机物、总溶解固体、金属盐与致病菌后, 中水回用水还能补充到地表、地下水水源, 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进行增扩, 实现中水回用水的长循环间接利用。作为地下水源充水时, 还能缓解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问题, 同时利用土壤层作为天然水处理单元, 对中水进行再深度处理。

4 德清县中水回用现状

德清县中水回用目前分为两部分:a) 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的污水回用。2013年德清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2 351.42×104t, 其中工业废水占比34.3%, 回用水水量168.43×104t, 主要用于工业和市政杂用, 回用比例仅为7.2%;b) 工业废水经企业自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并满足需要后, 回用至部分用水工艺中。根据用水需求, 主要使用回用水的行业大致可分为两类:a) 对回用水水质要求较低的造纸、水泥、热电等行业;b) 对回用水水质有特殊控制指标要求的印染、化工、电镀等行业。2013年电镀行业整治完成后, 电镀企业中水回用率达到50%, 2014年印染、造纸行业整治后, 中水回用率将分别达到50%、60%。

5 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5.1 公众对水资源的理解问题

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水的概念仅仅局限于清洁水和污水, 而对中水的认识和了解十分有限, 在使用时, 对其水质存有很大顾虑, 总是担心水体中含有超标工业污染物, 不敢放心使用。

5.2 相应法规政策缺位问题

目前国家只出台了1个《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政策, 对于中水回用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有限。此外, 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关于中水回用的标准, 目前只出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7个标准。

5.3 监管体制不健全问题

目前能明确作为水资源的只有地表水和地下水, 由污水处理后得到的中水是否能作为水资源还未有定论, 由此带来监管问题。如果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 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水资源部门的职责;如果不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 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环保部门的职责。

5.4 中水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中水工程一次性耗费巨大, 且投资资金回笼很慢, 因此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为此投入成本。而与中水配套的管道网络建设严重滞后, 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的中水只能白白浪费, 造成资金和人力极大损失, 这也阻碍了中水快速推广。

5.5 中水自身的水质问题

从技术管理看, 由于中水水质不稳定, 将影响其正常使用。目前, 中国污水处理厂运行都存在一定问题, 使得回用的中水水量、水质均难以保证用户正常使用[4]。由于中水水质问题, 在输送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管道结垢现象。

6 关于中水回用建设的一些建议

6.1 加强舆论宣传 增强群众认知

当前, 人们对中水缺乏足够认识, 普遍认为中水水质差、感官差、安全性差, 阻碍了中水回用的推广和使用。需各级政府向全社会加强对中水回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中水回用的技术、应用、成果等进行宣传, 在增强全民节水意识的同时, 提高群众对中水回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6.2 加强政府引导 加快设施建设

从国家整体利益来看, 中水回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远大于企业经济效益, 因此各级政府可将中水回用纳入循环经济规划, 制定中水回用率目标, 并作为一项考核任务, 对有关部门进行考核, 促进中水回用政策执行。同时, 对污水处理厂和造纸、印染等用水量大企业的新建工程, 要求中水回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6.3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运行监管

由于中水回用前期成本较高, 政府应设立中水回用专项资金, 完善中水替代自来水的运行成本补偿机制和用水价格补偿机制, 对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企业及中水用户进行补贴。同时, 要建立健全中水回用监管制度, 评估中水回用风险, 保障中水水量、水质, 确保中水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 结语

中水回用是一项保护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促进中国水资源利用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大力推进中水回用, 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最大平衡, 实现人类与自然兼容协调。

摘要:介绍了中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回用对象, 并以德清县为例, 详细分析了中水回用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从社会、政府、市场、资金等方面提出中水回用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水回用,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白振光, 董云峰, 王成伟, 等.中水回用技术研究进展[J].舰船防化, 2008 (3) :23.

[2]李国新, 颜昌宙, 李庆召, 等.污水回用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 (1) :79.

[3]杨丽华, 魏建荣, 张冬莹, 等.再生水应用现状及其水质特征探讨[J].中国卫生检疫杂志, 2011, 21 (8) :1936.

邯郸市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6

邯郸市属于北方缺水城市,为保证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邯郸市主要靠长期超采低下水,外流域调水来维持,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中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重要途径,是城镇水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是节水的重要举措。

1 我国中水回用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的研究,早在1958年就开始列入国家科研课题,20世纪60年代关于污水灌溉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70年代中期进行了以回用为目的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小试,80年代初在青岛、大连、太原、北京、天津、西安等缺水城市相继展开了污水回用的试验研究。在中水试验的同时,有关中水的标准和法规也相继出台。2000年,以“十五”纲要为标志,中水回用被正式写入文件;2002年,出台了三个标准:GB/T 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以代替CJ 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目前,许多大城市已经建立了中水厂,并投入使用。

2 邯郸中水现状

邯郸市包括东、西二级污水处理厂两座,总处理规模为20万M3/日,东污水处理厂中水(三级)回用工程,处理规模为3万M3/日,新建东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处理规模为10万M3/日,现已投入运行。

2.1 东污水处理厂中水

二级处理厂一座,供水能力为6万M3/日,主要处理构筑物有:粗格栅间、进水泵房、细格栅间、曝气沉砂池、配水井、氧化沟、出水泵房、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等。该厂于1990年开始运行,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三级水处理厂一座,供水能力为3万M3/日,以该厂二级排放水作为原水,经深度处理后通过管网至中水用户。主要构筑物有:原水泵房、混合配水池、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及供水泵房、配电间、加药间、二氧化氯消毒间等,其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杂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标准。

2.2 西污水处理厂中水

二级水处理厂一座,供水能力为10万M3/日。主要处理构筑物有:粗格栅间、进水泵房、细格栅间、沉砂池、厌氧选择池、氧化沟、沉淀池、出水泵房、二氧化氯消毒间、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等。该厂于2003年开始运行,其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3 中水利用存在问题

3.1

中水开发利用较城市其他设施起步晚,规划滞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开发速度缓慢。

3.2 中水开发和利用投资过低,缺乏政策支持。

中水回用作为邯郸市基础设施之一,对缓解邯郸市缺水的局面,改善环境,保持邯郸市循环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政府投资比例过低,发展缓慢,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3.3 中水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邯郸市中水资源开发属起步阶段,因此要使其继续正常发展下去,一方面政府需增加中水设施资金,另一方面也可吸引社会广泛参与,从政策上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中水设施的建设、管理,形成多元化结构。允许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政公用行业经营。

3.4 需加强专门组织机构管理

中水利用开发在我市属起步阶段,但开发利用过程涉及部门多、范围广缺少专门政府组织机构统筹协调。

3.5 开发用户是中水利用成功的关键,目前中水的利用率还较低。

虽然中水可利用范围广,用量也较大,但首先配套中水设施建设成本高,再加上中水以价格优势不大,推广利用难度较大;其次,由于目前城市用户的水消费习惯和缺乏对中水的认识,这个市场还是一个明显的买方市场,城市中水利用整个系统在技术上,政策法规上,也远没有达到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的成熟程度,难以全面展开各种用途的利用。

4 中水发展的前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污水处理回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被明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他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应用于:

绿化用水主要包括:市政绿化、园林和景观绿化、小区绿化。企业用水可作为热电厂冷却水,热力站补充水,污水厂生产用水等。

杂用主要包括:冲厕、道路冲洗、空气降尘、洗车、建筑施工等。

生态环境用水:河水、湖水置换、补充等。一方面邯郸市自然河流污染严重,水质属劣五类,要使河水质恢复到IV类,就需要不断补充新鲜水质;另一方面为了改善邯郸市生态环境,规划新建湖泊,数量和面积都较大,其用水量也较大,使用中水代替新鲜水源给河湖补水,在水质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可节约大量的新鲜水源。

农业灌溉:当前近郊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是使用自来水或地下水,用水量大,浪费较为严重,由于农业灌溉使用水质要求不高,完全可以使用中水进行土地灌溉。

目前,社会认知环节还非常薄弱,因此应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大力向全社会宣传,提高全民对中水的认识,提倡,鼓励使用中水,在城市统一布局,建立中水的销售网络,逐步形成产业化。

摘要:结合邯郸市水资源短缺、阐明我市开展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国内中水回用的成功经验, 针对我市中水回用的现状, 剖析目前中水回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我市中水回用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水回用,回用现状,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回用现状 篇7

近几年随着克拉玛依市的不断扩大, 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大, 在新建各个绿地、九公里、东湖湿地和金龙湖等景观用水等显现出克拉玛依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因感观度差、有一定的异味等原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从而造成克拉玛依市每年净2000 万吨水的浪费。事实上,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如果再经过深度处理后, 是完全可以作为湿地或景观用水的。

目前,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来推动再生水事业的健康发展, 城市污水经处理后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城市杂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等多个领域。其中, 经过二级处理及适当深度处理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后的城市污水回用于生态景观, 可避免或减少使用清洁水源补充生态景观水体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对于缓解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匮乏的状况、有效利用污水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城市污水生态景观回用的现状

1.1 概念及内涵

景观环境用水是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 景观环境用水量已成为城市用水中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于缺水城市, 将城市污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 (如穿过城市的河流、人工湖泊、水景等) , 一方面可以改善缺水型城市的生态景观环境, 提供城市绿化用水、冲洗用水和其他工农业水质要求相对不高的回用水源, 另外还可以一定程度地调蓄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均, 满足干旱期的用水需求, 间接改善缺水城市的自然气候。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卫生学问题

卫生学是城市污水生态景观回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污水回用虽然应满足相关水质标准, 但仍可以气溶胶等形式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体内, 其中含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致病微生物仍会对吸入者造成直接危害。因此我国的污水回用于景观水体仍应以非接触性景观环境用水为主。

1.2.2 毒理学问题

城市污水经再生处理后, 水中可能含有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重金属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有致癌、致畸等毒性效应的物质, 从而构成景观水体的毒理学危害。污水再生处理通常采用加氯消毒, 加氯消毒应保证一定的余氯量, 以抑制藻类生长, 保持水质稳定, 但因加氯消毒产生的含氯消毒副产物也是导致水体毒理学效应的物质。

1.2.3 美学问题

景观水体首先要求在感观上给人舒适愉悦的感觉, 包括无漂浮物;无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透明度≥0.5m;溶解氧≥2mg/L;浊度≤10NTU;色度≤30 度等。此外我国对污水回用生态景观用水的氮、磷营养盐等污染物的含量也提出了要求, 2003 年实施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 (GB/T 18921- 2002) 氨氮 (以N计) ≤5mg/L, 总氮≤15mg/L, 总磷 (以P计) ≤0.5mg/L, 指标相较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2002) 中的III、IV、V类水体要求偏低, 主要受限于我国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再生水处理程度的可实现性。水体一旦受到污染呈现深绿或者蓝绿色, 出现黑臭等现象, 会使景观水体丧失观赏、娱乐等美学价值。

1.2.4 污染迁移转化问题

城市污水再生后回用于生态景观水体时, 其含有的有机物、微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可与水体底质相结合并长时间累积, 容易通过食物链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底质中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还可通过土壤、地下水进行迁移, 引起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2 城市污水生态景观回用安全保障技术

对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回用生态景观, 国内采用较多的是混凝、沉淀、过滤这一常规工艺, 但仅局限于二级出水再生回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及生活杂用水的回用工程。为了满足景观水体水质标准, 仍需对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BOD、COD、悬浮物等进一步有效去除, 一般需要生化方法与物化方法结合协同处理。

2.1 混凝沉淀 (气浮) 法

混凝沉淀 (气浮) 法通过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形成可分离的凝聚体, 通过后续的沉淀或气浮等操作加以分离去除的过程。傅金祥等人在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针对二级出水采用微絮凝过滤技术进行处理, 出水水质可满足人工景观用水的要求。美国加州Donald C.Tillman污水再生厂二级处理出水采用絮凝—砂滤—加氯消毒—脱氯工艺用于娱乐景观、公用瀑布、景观灌溉和养鱼用水。

克拉玛依市采用快速油浮选技术优化城市污水回用景观。“浮选”起源于采矿业, 借助某些介质或药剂, 使目标物的性质更加异于其他物质, 以达到分离提取出来的目的。该方法常用于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 适用于污水中重金属 (离子态和螯合态) 、有机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的去除。此外, 该方法还被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油浮选水处理技术首先应用在油田污水处理, 在中石化华北分公司第一采气厂净化厂得到广泛的应用, 效果良好。该技术对去除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的物质 (如乳化油、有机微粒等) 非常有效。处理后的水质透光率高, 感观度好。因此, 油浮选水处理技术也适合景观水的净化。

2.2 过滤法

过滤法通过颗粒滤料层物理截留水中的悬浮杂质, 从而使水澄清的工艺。目前最为常用的水质改善技术之一就是人工循环过滤, 在降低N、P等浓度的同时, 还可以去除过度繁殖的藻类。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天津开发区再生水修复生态示范工程均采用以砾石为填料的人工湿地进行过滤;李春丽等在北京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纤维滤料过滤器进行循环过滤系统试验。

2.3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近年来污水再生中采用较多的新工艺, 包括MF、UF、RO和MBR技术, 因其出水水质好且比较稳定, 可满足城市景观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但相对来讲, 膜处理工艺基建费用、运行费用较高, 且该工艺没有氮磷的去除功能, 对营养盐的去除主要依靠前端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目前欧洲等普遍采用污水厂二级出水—CMF微滤—反渗透—紫外消毒这一双膜工艺实现城市污水回用景观用水, 我国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也采用双膜工艺用于工业、市政杂用、景观水体。

2.4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可有效吸附去除二级工艺难以去除的重金属、溶解性有机物、农药及放射性元素等, 因其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而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广泛使用。美国德克萨斯州采用污水厂二级出水经过滤、活性炭吸附、加氯消毒工艺, 将再生水注入Remle湖, 补充Las Colinas地球景观湖泊水体。

2.5 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可有效解决再生水氮磷超标, 经处理后可达到城市回用水的水质要求。经超滤或微滤与传统的活性污泥生化处理技术相结合而成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清澈, 有机物含量极低, 可直接回用。此外, 曝气生物滤池因采用粒状填料, 在污水的有机物去除、硝化去氨、反硝化脱氮、除磷等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出水可以达到城市回用水的水质要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既可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同时又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李艳红等人利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 处理后的尾水主要指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 (GB/T 18921- 2002) 标准。

3 结语

城市污水经处理可以作为可靠的第二水源, 这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在解决缺水问题时的共识。克拉玛依市以九公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原水, 经过油浮选水处理技术进一步深化处理后排入到九公里湿地作为景观水, 将景观用水循环使用后再分配给企业和园林绿化, 既解决湿地、景观用水的紧张状况, 又为企业和园林绿化节约了资金和提供了丰沛的水源。油浮选水处理技术对去除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的物质 (如乳化油、有机微粒等) 非常有效。

将再生水作为城市生态景观水的补充水源, 促进水环境系统的生态净化作用, 促进水体的自然生态循环成为解决城市缺水策略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解决水资源上下游城市用水矛盾的有效措施。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与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对于城市污水回用于生态景观水体、保持来水水质提供有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摘要:再生水经城市污水处理后已经作为城市供水的一种新的可靠水源受到广泛关注。对城市污水回用于生态景观水体的概念及内涵、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安全保障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最后针对克拉玛依市城市污水生态景观回用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城市污水,回用,生态景观,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宇杰, 王学超, 周振民.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 2012, 33 (11) :3881-3884.

[2]周律, 邢丽贞, 段艳萍, 陈华东.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探讨[J].给水排水, 2007, 33 (4) :38-42.

[3]何安琪, 何苗, 施汉昌.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安全保障技术[J].环境工程, 2006, 24 (1) :22-32.

[4]傅金祥, 陈正清, 赵玉华, 等.微絮凝过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用作景观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06, 22 (19) :65-67.

[5]孟庆义, 吴晓辉, 赵立新, 廖日红.再生水回用于北京景观水体引起的水质变化及其改善措施[J].水资源保护, 2011, 27 (1) :51-54.

回用现状 篇8

中水, 也叫再生水, 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 满足某种使用要求, 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其水质介于自来水 (上水) 与排入管道内污水 (下水) 之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 中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中水利用一方面为城镇供水开辟了第二水源, 可大幅度降低“上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水”对水源的污染问题, 从而起到保护水源、水量的作用。从经济的角度看, 中水的成本低, 从环保的角度看, 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二、中水回用可缓解郑州市水资源紧缺

郑州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城市,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的一半, 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 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除生产、生活方面倡导节水外, 通过推行中水回用, 是解决目前郑州市缺水的一个有效途径。郑州市中水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 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 如便器的冲洗, 地面、汽车清洗, 绿化浇洒, 消防, 工业普通用水等, 这也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通过中水的利用可以增加供水量, 相当于减少了部分生活、生产、市政绿化等的用水对城市供水的需求, 也就有效缓解了郑州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三、郑州市中水回用中的问题

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 中水利用的运作模式还是政府引导、鼓励推广的现状, 真正实现市场化运营还很难。政府的政策性支持缺少较强的力度。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中水回用方面的法律或法规, 缺乏法律强制性条款作为保障。实践证明, 城市中水回用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约束。

2. 水价体系难以建立。

目前中水水价大致为1元/m3, 相比自来水价格并不占多大优势。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自来水水价上涨可以拉大中水与自来水的价格比较优势, 对于中水的推广将会起到利好效用, 但从长期来看, 建立中水市场价格体系势在必行。

3. 缺少中水整体规划和政府协调。

由于市政建设之初, 中水利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市政管道网络中缺少中水管道, 而如果重新安置, 工程量浩大。比如当前郑东新区道路中水管网已经铺设, 但因缺少中水整体规划和政府协调, 中水干管无法连接, 致使目前陈三桥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目前仍无法向外输送, 直接排入魏河。

四、对郑州市中水回用的一些建议

1. 在中水推广的前期应有一个政府部门牵头, 负责建立相

关政策和法规、协调联系政府及相关单位,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规划和设计上, 要将中水回用纳入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在区域性推广的同时, 总结经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立法强制推行中水回用。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通过将城市生活污水的中水回用率纳入到城考指标等方法, 进一步促进中水回用政策的执行。要求新建工程中, 中水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一些大型回用水项目的公共设施, 政府可以提前投入, 降低用户的资金负担。

2. 中水回用前期成本较高, 甚至高于自来水等净水处理成本。

但从中水回用的社会效益看, 中水回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公益事业, 节约的净水给本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远远高于水价本身。因此政府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专项资金、优惠政策等措施对中水处理的企业和用水单位进行扶持, 并尽快建立中水替代自来水的运行成本补偿机制和用水的价格补偿机制, 调动中水回用的积极性。中水回用受阻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中水水价相对于自来水水价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因此可通过实行阶梯水价的方式来促进中水回用。还应鼓励技术革新, 提高中水回用技术, 通过降低中水处理费用来降低中水水价, 加大中水对自来水的价格优势, 以此促进中水回用。

3. 中水是一项涉及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系

统工程, 而科技创新在整个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目前, 郑州市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浪费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 通过技术改造,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 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情况下,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以促进中水回用。同时应设立科技专项, 深入研究, 不断改进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与技术水平。

4. 在运行监管上, 要建立和完善对中水回用设施的运营监

管, 设立具有健全职能的监管机构, 开展中水回用的风险评估, 使中水水质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公众参与上, 要加大中水回用的宣传力度, 提供人们利用中水的意识。大力宣传中水的节水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同时, 普及中水利用技术等常识, 减少人民对中水回用的种种顾虑, 树立使用中水的信心。提高公众认知和接受水平, 加快中水推广进程。

摘要:由中水的定义、来源说开, 分析中水回用在缓解郑州市水资源紧缺中的作用, 讨论中水回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据此提出一些关于更好地利用中水的建议。

浅析中水回用 篇9

1 中水概念

中水 (reclaimed water) 即介于城市给水 (上水) 与城市排水 (下水) 之间的可被利用的水, 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 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 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2 中水的用途

目前, 中水主要回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市政用水:如园林绿化、喷洒道路、水景、补充公园湖泊以及消防用水; (2) 杂用水:用来冲洗汽车、厕所、建筑施工用水; (3) 其他用水:如中水水量很大、水质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的话, 还可以用来补充农田灌溉用水、工业低质用水如工业间接冷却水。

3 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3.1 水资源严重紧缺。

据统计, 全国669个城市中, 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 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 年缺水量达60亿立方米。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的供需问题将会更加严峻。

3.2 水资源污染严重。

我国的水源污染长久以来得不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 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域, 以至于我国许多流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全国7大水系和内陆河流110个重点河段统计, 其结果是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 十分之一的河段被严重污染, 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目前, 我国80%的水域、4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90%以上的城市水源污染严重。

3.3 水资源浪费严重。

城市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洗涤用水占生活污水排放量的80%左右。另一方面, 大多数城市在城市绿化、道路路面喷洒用水、厕所冲洗用水、消防用水等方面都是使用自来水。事实上, 并非所有用水都需要使用优质水。

3.4 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城市污水回用是节约用水的必然要求, 而开发中水, 利用中水, 实现分质用水时一条可行之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污水处理回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被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提升到正式议程。同时作为污水处理回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小区建设中水系统已在我国大中城市先行试点及逐步推广。

4 我国中水回用的现状

我国中水回用起步较晚, 1985年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在所内建成了第一项中水回用工程。此后, 我国天津、大连、青岛、济南、深圳、西安等缺水的大城市相继开展了污水回用的试验研究和实践工作, 并相继建成了中水回用工程设施,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2000年, 以“十五”纲要为标志, 中水回用被正式写入文件, 表明我国开始全面启动中水回用工程。北京是我国中水回用发展较快的城市, 目前已经建成和使用的宾馆饭店和工业企业内部的中水回用设施大约有126套, 回用水量大约4.5万t/d。我国其他一些城市, 如天津、石家庄也在尝试利用中水清洗汽车或建立建筑小区的中水系统。尽管试点单位尝到了中水带来的甜头, 但因种种原因, 中水回用项目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中水回用的范围及规模普遍发展缓慢。

5 推广中水回用还需采取的措施

5.1 制定合理的水价体系。

水价构成不完整、各种用水的比价关系不科学是造成中水回用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逐步建立“按质论价”的水资源价格体系, 制定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中水、污水处理费之间的比价关系, 实现水资源消费结构合理化, 并且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以低水价保证人们正常的合理用水, 以高水价制约浪费用水, 以优惠价鼓励用户使用中水。

5.2 建立完善的法制法规体系。

缺乏配套的政策法规是阻碍中水回用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中水发展的实践证明, 城市中水回用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约束。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中水回用方面的国家级法律或法规。缺乏法律强制性条款作为保障, 仅依靠节水部门的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 在执行力度、范围上远远不够。除了从法律法规方面的强制推广外, 政策方面的扶持也是中水回用推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5.3 积极推动产业化发展。

目前, 我国中水回用处于起步阶段, 中水市场还不成熟, 仅有政策的保证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技术的支撑。今后的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发展应着重于已有技术的集成化、综合整合、产业化和工程化上。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 把中水设施由公益事业转变为产业, 由政府包办转变为社会承办。通过市场激励功能, 促使中水企业不断追求进步、改善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结束语

中水回用, 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也是协调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在中水技术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加强中水知识的普及, 在每个城市有计划地选用不同类型的中水工程作为样板, 拉开上水和中水的价格, 有利于推动建筑中水事业的发展。全面开展中水回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对缓解水危机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摘要:中水回用是解决当今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阐述了中水回用在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必要性, 并介绍了目前我国中水回用的情况, 同时还提出了推广中水回用还需采取的措施。

上一篇:农民市民化能力下一篇:快速康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