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对语言作用

2024-06-17

经济对语言作用(精选十篇)

经济对语言作用 篇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口译这一综合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跨文化交流, 信息传播等多学科理论的复杂语言活动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 关于口译的跨学科研究蓬勃发展。美国哲学家皮尔士 (Charles S.Peirce) 曾经作过论述:社会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为的因素, 而是取决于事物本身积极的存在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 取决于它的功能发挥、功效发挥和它在社会历史、文化进步的进程中所起的实际作用。

口译, 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 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技能, 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口译的观念、方法、形式、标准、风格, 无不与时俱进。当多元文化社会高度发达的时候, 口译因积极参与主流文化的良性富集和发展受到空前的重视, 口译传播的整体质量将有极大的提高和增长, 口译的参与功能将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口译涉及不同的语言、民族、文化、历史、环境等等, 各民族之间又存在着共识文化, 不同的民族的语言里又都会有相同的概念蕴涵, 因此, 我们认为在口译及口译研究中, 语言哲学观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语言哲学思想对口译的指导作用

1. 语言哲学思想对口译研究的导向性作用

根据维根斯坦理论, 口译是一种“语言游戏”。语言游戏的特征是参与, 只有通过会话人的参与才能使口译成为“语言与活动的交织而组成的整体, 在维根斯坦看来, 语言游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语言游戏规则反映人类的生活行为的基本方式:普天之下的人的“普遍的参与”。普遍参与带来的是全体参与者的全程互动、合作与默契, 这是任何游戏包括语言游戏的普遍特点, 口译当然也不例外。口译中A说一句或一段, 接着B说一句或一段, 如此轮流, 直至结束。这种循环并非简单的重复, 而是不断的提升过程,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环节紧扣, 实现更高平台上的互动性合作。支配人类言语行为的“复杂概念化”能力, 即意指能力在日常多维互动的语言经验中, 经过三个平面 (意义意向、审美感知、逻辑校正) 相互交织的分析综合加工、积累而形成。从理论上讲, 口译经验产生于口译感知, 即口译行为认知过程中的初始活动, 又高于口译感知;口译经验的积累在于提升、优化和提炼经验, 而不是停止于经验;口译的经验的积累也并不意味着口译经验的终结。在普遍原则推动和指导下的口译行为将产生新的经验, 新的口译经验又需要进一步得到提升、优化和提炼, 再通过理论化上升到新的认知平台, 使普遍原则得到检验、调整和修正, 从而构建出新的普遍原则, 进入到更高理论层级。新的普遍原则会推动人们在新的原则指导下, 面对 (观察、分析) 新的口译现象, 实施新的口译行为, 从而推导、推衍、发展出高一级平台上的更新的普遍原则。这样, 就避免了口译中的唯心主义和唯先验论。

2. 语言哲学思想对口译研究的辩证性作用

语言哲学观不仅承认语言的共性, 强调语言、文化的特性, 更注重二者的辩证与统一。一方面, 人类的语言应该是统一的, 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统一体, 个人与个人、民族与民族有共通之处;所有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 语言是“自动、自发地”从人类的内在本性中产生出来的, 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反映了人类统一的存在本质。另一方面, 语言是一种民族现象, 各民族的语言在结构形式、意义内涵上有所不同, 一定的民族语言与一定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相维系。人类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关系, 是一般与个别或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跨文化语际传播不是自我封闭的系统, 它总处于开放的状态。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不同地域的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交往日益频繁。每个民族都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和深层结构, 每个人都有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遗传, 决定着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乃至行为走向等。由于各族的语言都有其相当悠久的历史, 它们负载了大量有关民族思维方式、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学典籍等方面的独特内容。形成的文化接触, 势必会造成更多的共识文化语义, 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语言、文化冲突。因此, 尊重差异, 增进共识, 消除误解是实现最佳口译语际传播效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 我们得出:口译是一种“语言游戏”, 也是一种“生活的形式”。人们通过口译语际传播行为相互认识、相互沟通、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也随之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风貌、个性来。因此口译呈现了语言哲学观的主要思想, 语言哲学思想对口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是口译研究的主要哲学基础。以语言哲学观为指导, 我们在进行口译研究时, 不仅要强调口译“语言游戏”的规则性, 更要注重“规管游戏的自然法则”即“语言游戏”规则的辩证性和相对性。以语言哲学思想为指导, 对口译翻译行为作深入的探究和阐释, 我们就必须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心理背景及其差异, 遵守口译语用的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 通过口译翻译行为来增进共识、消除误会, 减少冲突, 从而达到最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8

[2]戴元光等.传播学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3]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肢体语言对幼儿英语教学的作用 篇2

一、肢体语言的概念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态势语言,就是指综合运用人的手势、眼神、身姿、面部表情、间距、触摸等肢体语言来达到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肢体语言用以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感情,是人类沟通的重要方式。

二、肢体语言的特点与功能

1.肢体语言可使对方能同时多方面、多渠道地接受多种信息。一个人的眼神、服饰、手势、身姿、距离、音调、节奏等都可以同时传输。

2.恰当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使交谈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能增进师幼之间心灵的交流,是教学中口头语言有效的补充手段

3.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具有连续性和变化性。交谈者的一举一动、面部表情的变化等,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着信息;交谈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所处的位置都在不断变化着,这些变化都可以通过视觉引起交流者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肢体语言对幼儿英语教学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对语言等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过多次实验,最后得出—个非常有趣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 =7%的文字 +38%的有声语言 +55%的态势语言。由此可见,肢体言语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英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幼儿对英语几乎是陌生的,渴望从教师的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中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姿、间距、触摸等肢体语言,烘托英语教学内容,使英语教学达到声情并茂的新境界,这样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手势。它能以各种不同形态的造型,描摹事物的复杂状态,使幼儿便于理解教师传递的信息。例如,在活动中教师手心向上表示“stand up”,向下表示“sit down”。在教“Monday,Tuesday...Sunday”或“one,two...ten”时,教师可出示手指的个数来代表星期几或几个。这种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所以,幼儿教师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手势语言。

2.眼神。眼睛是心灵之窗。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目光不仅可以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还有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组织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根据情境的需要,巧妙地将眼神环视和注视结合起来。环视可使每幼儿感觉到自己已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与教师互动。注视可用于表达启发、批评、赞许和鼓励等情感。教师的眼神可以使幼儿得到暗示或警告,对于注意力分散的幼儿,教师的眼神可以使其停止不良行为。另外,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眼神,及时捕捉反馈信息,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以适时调整教学形式。

3.身体动作。是指运用身体的运动来表达情感。幼儿多以直观感觉学习英语,教师运用身体动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例如,幼儿教师在教“walk”和“run”时,可用身体的走和跑来表示。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幼儿自身也特别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英文儿歌“You have one, I have one, two little children see a fat man;You have two,I have two, four little children go to the zoo;You have three, I have three, six little children climb a tree”,教师要求两个幼儿对着拍手唱,在唱到“see a fat man”“go to the zoo”“climb a tree”时,幼儿作出相应动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轻松愉快,理解和记忆得很快。

4.面部表情。由眼、嘴、颜面肌肉等的变化而显现脸部的情感体验,一般是随意的,自发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教师在幼儿英语教学中,面部表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吸引幼儿的主意,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应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给幼儿以鼓励和信心, 给幼儿以轻松自如。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下,教师传递的信息就易于被幼儿接受和理解,就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另外,在讲授一些情感类的英语单词时,如“happy,sad,cry,laugh...”,也可以借助面部表情来表达,便于幼儿直观体验和接受。

5.沉默。沉默无声也是肢体语言的一种。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当活动秩序混乱、幼儿喋喋不休时,教师突然沉默并注视吵闹的幼儿,混乱的秩序就会

好转,幼儿将注意力投向老师。

6.触摸。幼儿特别喜欢教师的触摸,也特别愿意在同伴或父母面前说“××老师刚才抱我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上述儿歌中,教师解释“climb a tree”时,把自己当成a tree,让幼儿来爬。幼儿特别喜欢这一情节,也特别愿意在老师面前示范。

参考文献:

经济对语言作用 篇3

【关键词】英语语言文学 交际能力 整体素养

任何语言的产生都有其也有的发展史,而了解语言发展史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语言文学,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必须要认识到英语语言文学的作用。开展英语语言文学课程,能够使学生理解英语这门语言,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语言的机会,避免死记硬背的情况出现。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听力能力,其中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翻译能力都是输出能力;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是输入能力。概括来讲,语言能力就是交际能力和整体素养,下文中,笔者从交际能力和整体素养两个方面,分析英语语言文学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评价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能不能够流利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能不能够与他人顺畅自然的交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都较为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忽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是外在的,而语言文学是由内而外提高语言表达的一种途径。通过调查,当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文学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兴趣不高,认为英语语言文学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到表达的重要性,且要主动进行表达。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语言,用怎么会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呢?二是,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处于基本层次,这定会在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语言的理解程度。通过英语语言文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在讲授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之前,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就是理解清楚语言结构,掌握语言要传达的信息与含义。

中级阶段。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生生交流、师生探讨,明确语言要素,且能够准确的定位文学作品的风格,同时还要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高级阶段。用心体会文学作品蕴藏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开展英语语言文学课教学,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体会到文学的丰富性。英语语言文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养,但是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情感上对语言有一个认知,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情感评价。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英语语言文学教材涉及的作品都具有代表性,同时理解起来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学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强调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认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舒服,将“以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落实到实处,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培养。

英语语言文学作品是多重价值的结合体,它并不是单一的反映学生所需要的某一种类型的脚趾需求,而是有内在开始的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外在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始终将语言文学的篇目学习摆放于首要位置,认真完成对语言文学的理解和学习任务,从而逐渐提升到语言交际运用的层面,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否则会使语言与文学之间产生嫌隙,失去开展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而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语言,且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学提升到语言交际运用的层面上。英语语言文学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确实其他任何教学资源部能够替代的,因为英语语言文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利用英语文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时,要避免单纯传授语言技能,而是要结合英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掌握和理解文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郭金秀,周卫军,周霞.大学英语文学导入课对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J].孝感学院学报.2009(01).

[2]张薇.加强英语语言文学学习 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15).

浅谈艺术语言对绘画的引导作用 篇4

关键词:绘画引导,材料语言,空间语言,色彩语言

艺术语言是绘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途径,主要区分为材料语言、空间语言、色彩语言三大类。

一、材料语言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入了绘画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材料是绘画表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媒介,研究和认识材料属性, 充分发挥其在画面中的功能,对探索在绘画中寻找自我艺术语言、创造自我艺术风格、表现深刻的情感思想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因为作画之前的意向、表达欲只是浮现于绘画主观脑际里的虚幻影子,自然它就是绘画表达艺术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

绘画的过程由特定的材料语言固定下来,任何艺术家要在创作中传达或呈现他的情感、观念与认识则须借助于某种物质材料的媒介。也就是说,一个画家无论他观看的对象与体验的情感有多么深刻,倘若无法通过绘画材料在画面上加以实现,则一切都是空谈。材料性能的不同,相互的表现技法就各异,由此而产生的线条、色彩、笔触、刀痕等肌理符号就会呈现不同的形式感。对物质材料性能的熟悉程度, 对创作过程来说是绘画与绘画材料对话的过程,在创作时在于发掘材料的潜能,熟练地掌握和灵活运用绘画的材料, 从而畅通无阻地与之交流,能够帮助绘画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但是否做个画家就是要无限制地研究绘画材料的潜能呢?显然这是不可行的,且也有背于艺术本质,因为失掉画家内心真实的意向只会使材料变得不值一文,好的作品必须做到思想性与绘画性的完美统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二、空间语言

绘画本身就是通过中介才能反映出来的可视艺术。人类的心灵世界是复杂的,其潜意识就是用具象形态的艺术语言表现,此时空间语言就可以因其与心灵贴得更近,而成为更理想的抒情和表达手段。空间中各个元素的方向、粗细、浓淡、深浅、快慢等不同,造就了绘画内心各式各样的艺术语言。达·芬奇偏爱柔和的天窗侧顶的光线,灵活地运用由明到暗渐次变化的规律和细腻柔和的空间语言变化,艺术语言丰富而朦胧,创造出简约、和谐统一且气质高雅的画面。版画家坷勒惠支以她那强烈浓重的明暗空间描绘人物抗争的情绪,明暗粗犷有力,加强了绘画表现内心意向的空间语言深入性。绘画的创作过程是绘画者对于空间语言的熟悉把握和运用程度,而掌握空间语言则是绘画自身语言能得以表达的载体。绘画的创作必须与空间进行畅通的交流,才能使自己的想法在画面上被清晰地呈现出来。于是,绘画的创作力与空间语言的潜能之间便有了密切的关系。从艺术语言的角度来说,对于空间语言的发掘,能够体现绘画的创造力和其自身对客观对象的领悟力。

三、色彩语言

绘画中不同色彩及其组合会给读画者传递不同的信息, 引发他们不同的联想,为读者进一步了解绘画作品给予信息传递的结果,为艺术家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思维方法。在艺术语言中,油画是最能体现其色彩语言的门类了,很明显地,油画的画面处处带着色彩语言的影子,它是以色彩见长的艺术种类。色彩语言也就可以说成是油画艺术的生命 , 它能够更直接、更明显地表达绘画的色彩情感 , 也是油画艺术进入到我们视觉的第一个信号。西方油画艺术色彩的瑰丽之美,如艺术家高更的色彩语言有着沉着的情感,色彩往往是极少的集中颜色搭配,直接击中读画者的心里感受,透露的信息仿佛就是在阐述人本身就是经历这样一个历程。在创作中,颜料显然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作画材料,它已经变成艺术家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一个心灵感受的目的,这是艺术语言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色彩 , 传承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色彩音韵之美。意象油画中 , 画面的色彩语言主观性强,但又不失色彩语言应有的生动性,色彩语言或壮丽淡雅 , 或强烈委婉。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作品大多表现江南水乡,偏爱减法式的色彩语言,他的色彩是在具体的在不断实践中积淀,用色简约,减化了江南色彩的微差, 以单纯的色块构建江南风景的空间感。这是通过色彩语言手段,通过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经济对语言作用 篇5

【摘要】传统的语言领域教学,是教师教,幼儿跟学,或只是用几个符号、几张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把生活的实景搬到课堂,让幼儿更快地进入角色,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幼儿教育领域,是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应用;幼儿语言教学;作用

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从我园建园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市级示范园,我能感受到设施设备对一个园所发展的重要性;从教师们从教零基础,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我更能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技术给教师带来的进步。我园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幼儿教育领域已有五年的时间,从小班的牙牙学语到大班的熟练用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蜕变,真正体会到多媒体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把我们幼儿园保教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

一、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幼儿对语言表?_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接受的家庭文化教育程度也截然不同,出现了两极分化,内向的孩子问而不答,外向的孩子滔滔不绝……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素材,只有几张图片等简单教具,孩子们兴趣点会很低,甚至各做各的事,在有效的时间内孩子们的收获甚低。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化解这个不和谐的现象。

在小班的语言教学活动“学说方位词上下里”中,我设计了PPT“光头强的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学习方位词,通过对家中物品的摆设感知物品的方位。第一幅画面,我问幼儿“蜂蜜在哪里”,幼儿能很快地说出“蜂蜜在瓶罐里”,然后不断变换地点,幼儿能很快说出“光头强在沙发上”“肥波在桌子上”“苹果在篮子里”“饮料在冰箱里”……幼儿在多张画面中学习,交流,表达,注意力时间比较长,兴趣也很高。我想,这正是幼儿的兴趣所在。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纲要》指出:“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理解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方式,只有理解才能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幼儿在有意识倾听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对语言、语调和语义内容的理解水平。”由此可见,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枯燥的鹦鹉学舌学习方式会导致幼儿的持久力会很短,注意力分散快,更谈不上认真倾听。所以从小班入园起,我经常利用多媒体百变的声音辅助教学,让幼儿聆听大自然各种美妙的声音,如淙淙的流水声、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蝉鸣、鸟叫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汽笛声)等,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发展语言能力。记得在执教中班的活动“学学小动物”时,我播放了各种动物的叫声音频,孩子们能听辨出动物的声音,还会说“小鸭子嘎嘎叫”“小青蛙呱呱呱”。最后师幼一起创编了小韵律:“我爱我的小动物,它是谁?怎么叫?――我爱我的小动物,它是小青蛙,呱呱呱。”孩子们也会换不同的动物来创编韵律。在大班,我通过录音机和小小的磁带,让幼儿安静和耐心地倾听故事,鼓励他们尽量能够复述故事的内容,并且经常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儿歌,让幼儿学会倾听,掌握一些词句。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动机

幼儿是在交流和表达中发展语言的。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是相当重要的。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具有立体信息的动态情境,能直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在大班教学《春天来了》儿歌时,我使用电脑播放视频后,孩子们都尖叫起来了,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随着逼真形象的音响和富于动态的情景,幼儿情不自禁地想说乐说,很快地进入到活动中。整个活动结束,幼儿还兴致未尽,强烈要求再看一遍。由此可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课件中动态的信息,因为更富有真实感而能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使幼儿不只是将它单纯地作为某一知识去理解,而是在积极运用已有的经验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时,产生好奇和疑问,促使幼儿积极质疑:“春天为什么在柳树枝上?”“春天为什么在鸟的嘴上?”“春天为什么在风筝尾上?”“春天为什么在桃花瓣上?”等等。当部分幼儿提出问题后,另一部分幼儿马上积极解答问题。与此同时,教师用鼠标器控制画面,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通过交流,表达,更充实地把握了故事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利于幼儿语言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幼儿的思考点,激发幼儿的思考兴趣,引导幼儿思维,从而在幼儿语言与思维的整合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在教学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时,整个情节都围绕着蛋糕怎么样做才能唱歌而展开。为了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我将原教学视频进行重新编辑――先按原来顺序呈现小熊吃蛋糕肚子发出生日歌,再提前显示最后外婆吃的生日蛋糕也发出生日歌,接下来再显现大家讨论如何做才能让蛋糕会唱歌。这样重新编辑,目的是设置悬念,让幼儿猜测小熊、小羊、小狗、小猪想了哪些办法来让蛋糕唱歌。当幼儿猜测成功后,教师再回到前一幅画面,让幼儿展开想象,待幼儿充分想象后,再取消暂停,显示动态的有声画面。这样不但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达到完美整合。

五、有利于幼儿积累词汇发展口语,为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

学前阶段成人如能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口头组词、组句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现想现说,有条有理地说,就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均可为孩子入学后学习书面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班《想飞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模仿说句子“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我截取蛇、老虎、狮子和小象的对话视频,让孩子们反复观看,看着看着他们也能跟着说完整的话了。在活动延伸学说句子时,他们也能说出自己的本领:“我不会飞,可是我会自己吃饭。”“我不会飞,可是我会画画。”“我不会飞,可是我会做操。”幼儿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

六、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语言潜能和表演能力

《纲要》指出:“教师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表演故事是锻炼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语言活动。农村的孩子比较羞涩,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表现自己的很少。但对于敢表现而又不会的孩子来说,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的多媒体就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好引子。

如在“矮婆婆的树皮小屋”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幼儿结合课件分角色表演的环节,在引人入胜的立体动画和声音中,激起幼儿的表演欲望。在表演活动中,很多幼儿都能真情投入,对矮婆婆、高婆婆、胖婆婆、小娃娃等人物的表情、动作情不自禁地进行模仿和创编。通过表演,幼儿保持着对这个故事浓厚的兴趣,既巩固了故事中角色的对话,表演能力也在语言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七、有利于幼儿拓展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创造性

现代多媒体技术有进行定格放大,反复显示画面,同时提供视听刺激,将视听形象结合,把看、听、说统一起来的功能。这对于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的幼儿来说,将有助于促进他们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如在童话故事《灰姑娘》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善良、互助、感激、报答”这些词难以理解。我通过操作鼠标反复显现画面,帮助幼儿理解:

1.灰姑娘把食物分给小动物们,小动物们也很喜欢,喜欢和灰姑娘亲近就像一家人一样的场面,让幼儿知道了动物们的“感激”之情。

2.小?游锩前镏?灰姑娘制作参加舞会的晚礼服的盛大场面,体现了动物们的“报答”之恩。

……

由于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释疑,幼儿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些词,有的幼儿能够用这些词语联系身边的故事说句子,说一段小故事,这是意外的收获。

八、有利于幼儿理解语言活动的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幼儿培养了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作品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个故事的道理一目了然:诚实最可贵。但孩子们未必懂得这个道理。我引导幼儿认真听熊日说的话:“我把种子种在花盆里,用心浇水,可是花怎么都不发芽,我只好捧着空花盆来了。”国王说的话:“这就是全国最诚实的孩子。”“你们种出的花虽然美丽,可是我发给你们的种子都是煮熟了的,根本开不出花的。”这动态绚丽的画面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化解了活动的难点,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诚实是什么?”――不撒谎,不骗人,实话实说。

多媒体已然成为教师们的好帮手,好处不胜枚举,但我们更要基于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慎重选择多媒体教学资源,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语言教学,更能寓教于乐,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增强语言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使幼儿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幽默语言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篇6

[关键词]幽默;英语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如何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设法使英语课堂充满情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

就英语而言,其幽默的表达方式极为丰富,因此,学习英语,必不可少地要了解交际中的幽默要素。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幽默的表達方式,将其内化于人格成条的过程,既可达到增强学习者交际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学习者适应社会、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又是增强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体验幽默、领会幽默、掌握幽默,最终建立起一个幽默的身心与主体。如何读出幽默场景中人物语言的幽默效果,最需要教师仔细揣摩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心理,及其与环境之间的不自觉冲突。

一、幽默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幽默的英语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启迪心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教育和教学更富有成效。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英语课将变得单调枯燥、压抑沉闷,而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之效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体现教师的机智和俏皮。幽默风趣,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

2.增强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进一些幽默,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作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幽默是在教师和学生们之间保持一种轻松、友好、开诚布公、相互体谅的气氛的奇妙策略。当笑声来自温暖、同情和爱时,这种幽默就是好的;当一群人一起笑时,这笑声就似乎用一种团体感、集体感温暖了人们共享的空间。有益的幽默使人们更加亲近因为他能放松人们之间的气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种幽默感。充满幽默感的老师永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帮助摆脱窘况,增进师生感情

教师的幽默又常常是一种内心情绪的表露过程。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教师可用喜剧化的方式来制造幽默,缓解教学矛盾,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本身的幽默,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每当人们因心中喜悦而开怀大笑之后,常常会感到精神振奋,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充满信心。幽默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新的眼光去看生活。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愁眉不展时,教师可以亲切地说:“Don’t worry. It’s a piece of cake.”学生会因为老师的鼓励而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如,有个学生郎读时声音总是放不开,于是教师做出倾身侧耳细听的样子,并用手贴在耳背,这种幽默的姿势逗笑了同学们,那位同学也笑着放声朗读了。这种幽默的教育机智淡入淡出,意趣高雅,常常能反映出教师高尚的人品和师德。

二、如何将幽默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

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幽默是枯燥的。巧妙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

1.使教学幽默化的方法

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幽默的语言不仅具有生动风趣、含义深刻、感染力强等特点,而且能使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活泼。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课堂上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死授教材内容,就避免不了使教学方法显得刻板单调、枯燥乏味,让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会产生厌烦、畏难乃至抵触情绪,从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一位英语教师如果在组织教学与讲解教材重难点的同时,充分利用语言的幽默艺术,便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下面是使教学幽默化的常见的几种方法: 利用比拟手法,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利用比喻手法,使教学语言清新别致,用口诀方法,使教学语言简洁意赅

2.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英语

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英语。新课标英语课本生活化味道浓郁,但往往还是“纸上谈兵”,如能在课本的基础上多穿插一些“活生生的英语”,则英语教学的生活化味道会更浓,学生的学习劲头也会更足。如在教授初中生单词时,往往可以适当地与“生活英语”挂钩。在讲到有关饮料的生词时,可罗列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词汇进行讲授,如:Coke(可乐)、Spirit(雪碧)、Sunkist(新奇士);在讲到服装、鞋类方面的词时,可穿插:Giordano(佐丹奴)、Nike(耐克);讲有关电器词语时,可穿插:Toshiba(东芝)、Panasonic(乐声)、Sumsung(三星)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引导学生多观察一些商店或单位的标牌,如BANK OF CHINA (中国银行)、CHINA MOBILE (中国移动通讯)。这些做法虽然简单,但却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就在生活之中,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这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会渐渐地被培养起来,才能使得教学更加幽默化,生活化。

将幽默研究与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研究相结合,从认知学角度探讨了幽默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将幽默融于英语教学中去,降低语言学习的焦虑度,活跃气氛,和谐师生关系和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来增进教学效果。用幽默的力量来促进教与学。

参考文献:

[1][3]胡范铸.幽默语言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87-94.

[2][8]张锐,万里.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9-47.

[4][7]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27-136.

[5]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33-36.

[6]郑荣馨.语言表现风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77-79.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双刃作用 篇7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学语文教学,教学利弊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 它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 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事, 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然而, 网络上特有的语言也在生活中迅速流行, 在可能接触网络语言不久的初中生, 更有可能普遍流行, 这就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

广义上来说, 网络语言一是指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 如主机、硬盘、宽带、病毒等;二是指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 如网吧、网虫等。狭义上来说, 即是指网络参与者在网上用来交流的文字、符号、图形等。而我们在这所说的对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冲击的网络语言仅指狭义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流传的。网络传播具有不受限制、交互性强等特点。与传统的语言相比, 网络语言具有时尚新颖、简单幽默、经济简洁、直白易懂等鲜明的特点。这也是它能得到网民的青睐并且迅速流行的原因, 而网络本身的特点就造成了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双刃剑”作用。

一、网络语言对初中教学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有幽默、与时俱进的特点, 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 而且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好的影响。

(一) 网络语言有利于增强初中教学中修辞的丰富性。网络语言的出现很多都是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段, 如谐音“大虾:指网络中的高手, 大侠”, “斑主:指网络中的管理人员, 版主”;还有叠加、比喻、仿拟等。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修辞现象给初中生学习提供了材料, 也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生动、新鲜的语料。而这些网络语言的流传使初中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了生动、活泼的特点,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创新的能力。

(二) 网络语言有利于建立初中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更加生动鲜活, 它不讲究文句的修饰, 所构成的简单的语句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它的时尚、流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而这往往能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一来, 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三) 网络语言能激发初中生学习汉语的创新性。网络语言因其简洁、形象、传神的特点, 能使学生在交流时尽情表现自己的个性追求和想象空间, 从而天马行空, 不受束缚, 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

(四) 网络语言能加强初中生使用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生渴望交流, 又能在隐性的网络中实现交流的时候, 他们在使用语言时会极尽自我所能。轻松的聊天方式便成了锻炼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 而聊天时是否被关注取决于聊天者的语言是否诙谐幽默, 这就大大刺激了他们追求严谨的逻辑思维。

二、网络语言对初中语言教学的冲击和不良影响

现代汉语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语言,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中学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这一时期学生不论是在理解能力还是在认知上都处在在不断提高的时期, 规范的汉语言教学能让他们打下很好的现代汉语基础, 并从学习语言中领略、掌握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而他们在规范的汉语言尚未学好的时期就过早、过多地受网络语言的影响, 必会影响到其语言知识的学习, 阅读能力的培养, 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和对母语的认同, 会对语言审美的形成产生负面的作用。目前看来, 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言教学产生的冲击和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 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规范语言的学习。

网络语言有谐音、字母加汉字等构词方式, 这就使得它具有不合语法、不合逻辑规范性等特点, 而如果初中学生长期使用这样的语言往往会把规范的语言忘记, 把它作为规范语言使用。不少网络语言是把错字当对字来用的, 比如“非常”写出“灰常”, “奋发图强”写出“粉发涂墙”, “的”变成了“滴”等。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错字, 就像谎话说了千遍就成了真理一样, 错字也会被当成对字来使用, 非常不利于初中语言教学的规范化。

(二) 网络语言不利于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感性直白、浅显易懂, 而用规范语言来写的文章一般比较含蓄、凝重、典雅。对初中生来说后者就会显得枯燥乏味, 深奥难懂。如果长期接触的是网络语言, 他们会不自觉地远离有深度的文章而追求浅显的文字,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阅读有深度的文章的能力, 甚至会不自觉地扭曲经典, 颠覆经典。比如说网上广为流传的《大话西游》, 备受网民的推崇。如果是那些还没读或者是阅读不下去原著的初中生, 往往就会以为《西游记》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 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网络语言比较口语话, 而且其中还用有很多字母来替代文字, 使用时有多用短句、少用长句等特点。这类语言往往缺乏逻辑性, 结构松散, 很难经得住推敲。受到这样的影响, 初中生往往在作文等需要使用书面表达的文章中出现口语化、逻辑性差, 甚至用字母代替汉字和错别字连篇等问题。有个初中学生甚至在作文中写道:“偶今天下楼买东东, 知道了一件非常寒的事情。原来邻居家青蛙GG是我非常稀饭的一本IN时尚的主编。”类似这样的句子普遍出现在初中生的作文中, 情况令人堪忧。

(四) 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语言审美品位。

网络语言中有很多的庸俗废话, 其中不乏下流、肮脏的垃圾语言。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自身规范化语言还没真正形成时期, 好奇、模仿心强, 理性思维辨别能力差, 再加上网络的自由传播与迅速流行等原因, 使得很多初中生把这些网络语言奉为圭臬。这些粗俗浅薄、低级下流的网络语言使得初中生的语言素养下降, 败坏了他们的语言审美品位与能力。比如“我靠”, “TMD”, “WBD”等这样一些粗俗没有内涵的词语势必影响初中生学习规范语言的热情和能力。而这样的网络语言不仅仅影响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 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利有弊, 教师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 而不能一味批判, 禁止使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网络语言, 融入到网络语言中去, 而且要善于利用网络语言活跃课堂,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取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温朝秀.网络语言利弊说.素质教育论坛, 2007, (2S) .

[2]张文丽, 李志.浅谈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教学探索, 2007, (9) .

浅谈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篇8

一、传统的英语学习环境的弊端

在我国,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 学习者是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传统的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 教学模式一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学习, 分听力, 对话, 阅读, 写作四大板块。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精讲为主, 学生多练为辅。课下, 教师大多会留练习题。作业的内容仅仅局限于英语教材的狭隘范围, 或是应付各类考试的题型练习。实际上, 这正背离了英语学习的目的, 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学习者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会感觉周围根本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 学到的词汇或者是表达课堂上是无生命力的, 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能动性。

二、多通道构建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1、学校中英语环境的构建:

学校是最初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 是学习者掌握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及英语运用能力的最基本环境。

(1) 校园英语环境的构建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能够营造出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努力将校园环境建设成为丰富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校园建筑、和室内外布置均用英语做标识牌。班级黑板报要求有生动活泼的英语板块, 校园广播、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歌曲, 介绍西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在校园环境中随时、随地、随处都能感受到英语的氛围, 不知不觉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而使学习者在校园轻松, 愉快的氛围里主动学习英语。

(2) 课堂英语环境的构建

英语课堂中语言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我们有必要优化改善英语课堂语言环境, 使其更加有利于语言的学习。构建一个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是激励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主要媒介。课堂英语学习应直观具体、生动形象, 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更富魅力。改变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师的作用是在引导学习进入到一个真实的交际情景中,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通过互动与交际, 运用语言并最终掌握语言。在课堂上,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随着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 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将声音、视频、影像与学习内容结合, 使课堂语言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习者接受学习内容也活跃了学习的气氛。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基础教程”教学软件, 提供了新鲜有效地教学手段和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中英语环境的构建

在生活中主动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 利用一切琐碎时间练习, 通过想象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将你所背下来的句子用嘴巴通过实际演练出来。环境是自己创造的, 用不向和定向潜能释放练习, 把知识点用想象力连成故事。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英语学习, 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利用原声英文电影及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

(1) 看原声英文电影与英语学习

新东方的杜伟老师曾经说过: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是“Go to the United States”, 其次是“Marry an American”, 这两点对多大多数人来说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大困难性, 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Watch American movies”.可见看原声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这正是因为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最为重要的是, 英文电影让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不仅有利于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有助于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 是学习现代外语的最佳途径。

(2)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internet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 人们已经能够做到足不出户而天下尽知。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交流工具来提高和改善英语学习条件, 优化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学习者主动学习, 通过网络为学习者建立起—种英语学习环境, 进行语境化学习, 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并掌握具体环境下所用的具体语言特征, 有利于学习的同化和顺化, 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意味着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任何你所需要的帮助和材料。而网络跨时空的特性, 意味着可以不受课堂的限制, 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来源。如利用网上词汇语法资源扩充词汇、学习语法;利用网上听力资源提高听力水平, 学习者可自主选择听力内容, 自主选择收听时间,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听力水品;利用在线交流提高英语口语及写作能力。甚至可以到英语聊天室去聊天、结识外国朋友, 与对方进行直接的交流。

结语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英语学习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广大英语学习者应避免传统的僵化、呆板的学习模式和方法, 更新学习观念, 主动选择和构建全面、优质符合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规律的学习环境。在未来发展英语学习环境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多媒体、网络等多通道学习英语。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们应根据英语发展规律, 探索和创建信息时代的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摘要: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 近年来国内学习英语的风气甚浓, 如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英语就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语言环境与英语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大学生学好英语的基本条件, 是提高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重要基础。本文旨在分析语言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其目的是引导学习者去了解什么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如何创造和利用环境来帮助英语学习。

关键词:语言环境,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佘艺玲:《英文影视与英语语言学习》,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0 (01) 。

[2]黄伟波:《基于网络视听说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 2002 (09) 。

[3]张树玲、刘刚义:《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多维课堂外语教学》,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2008 (10) 。

经济对语言作用 篇9

在刚刚结束的“过关课”中, 按照学校课改精神的要求, 我设计了很多的小组合作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有80%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但其中大约有40%的学生占据了整节课的大部分活动时间与资源, 而有一个小组从始至终都不是很积极主动地参与, 而是在我的要求下才进行了一次汇报。每个小组当中也出现了部分优秀学生占据了大部分表现机会的现象。英语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 这种部分优秀学生占据了大部分课堂资源的现象让我发现了我的教学在“面向全体”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何才能将面向全体与小组合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

二、情景与描述

作为一节“过关课”, 我自然是做了精心准备, 我自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很流畅, 很生动活泼, 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每个同学都会踊跃地参与的。可是没想到整节课还是成了优秀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 有少数同学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才发言的, 让我自己倍感失望。但同时, 我也意识到了, 在本次小组合作活动中, 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的课堂不应成为被优秀学生独占的舞台。

三、问题与分析

首先, 我认为在小组角色的分配上要做到角色互补, 平均分配。那个不爱展示自己的小组里有学习、思维都很不错的孩子, 但却都是不太爱表现、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虽然每次活动他们做得都不错, 但就是没有同学愿意将他们的成果展现出来。所以, 我很快将小组进行了重新划分。每一组都由四个同学组成, 分别为1、2、3和4号, 1号我会选择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同学;2号为语言能力强、善于表达的同学;3号为思维活跃、点子多的同学;4号为学习上有些困难、不善于表达的、需要帮助的同学。组与组之间做到势力均衡, 在每个小组的内部也让各个组员之间优势互补、各有千秋, 这样在每次小组活动时每个成员都能有用武之地。有次在上“BUTTERFLY”一课时, 有一个环节让学生表演一下蝴蝶的羽化过程。每个小组都争着来表演, 善于语言表达的同学来扮演蝴蝶、幼虫和茧, 语言上较弱的孩子可以多演少说, 这样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展示了自己。新课标指出, 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弱点,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展现个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快乐, 激发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其次, 教师要及时地运用一定的“过程性评价”, 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在以往的教学中, 学生进行完小组活动的汇报后, 我只是用简单笼统的语言进行评价, 如“Good job”, “great”等, 这样的评价过于片面, 如果能给每个小组成员, 尤其是较弱的成员以简短的、鼓励性的评价, 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 他们就会更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只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每个学生就都会在活动中有所体验, 有所收获。

再次,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上要面向全体, 在平时的活动中要给予指导。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 我会有意识地让每个成员都能发挥其作用。如, 在调查学生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上学的时候, 就不简单地仅仅调查学生个人, 而是由每组的1号来调查每个同学的上学方式;每组的2号来调查每位同学爸爸的上班交通方式;每组的3号来调查妈妈的上班方式;每组的4号来总结、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到各个小组中去进行指导。这样就避免了自由汇报时出现的每组都是由能力强的同学独立调查, 独立汇报的现象, 自然也避免了能力强的同学独占资源, 越来越好, 能力弱的同学得不到机会锻炼, 越来越弱的现象。

经济对语言作用 篇10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 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在此基础上, 从梯度的角度上把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文化、行为文化、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的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主要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 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而成就文化是指艺术成就和文学成就, 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三个层次上的文化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是梯进式的, 信息文化是语言形成的基础, 行为文化是语言运用的准绳, 而成就文化是语言学习的升华阶段, 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对不同阶段的语言学习者的影响各不尽相同。总体而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文化中的地位极为特别, 与文化中的其他方面是对应的, 所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人类正是因为创造了语言, 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而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人类有着更大的进步。

二、语言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逐步地将视线转移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的分析上来, 并有不少分析成果问世。现在的外语教材的编写也开始插入文化的讲解, 但是由于我国外语学习的功利性较强, 外语的学习者大多数都有考研、考级的要求, 使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语法和词汇部分的学习成为许多学习者的全部。应试性的教育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分数便是学生的命根子, 并成为衡量语言能力的唯一标准。这极大地限制了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外语教学活动, 以致许多学生认为外语就是讲语言本身结构的, 而文化内容是文化课程的任务, 殊不知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对文化缺乏基本的认识, 所学习的语言在使用上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说语言的错误仅仅是表层性的错误, 而文化错误则直接造成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三、文化导入应遵循的三大原则

1. 切合性

文化导入的内容必须与学习者所学习的内容相关, 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相关, 并针对学习者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切不可向学习者输入那些抽象的、空洞的内容。只有与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 才可能双向促进学习者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梯度循环性

文化导入的内容应坚持梯度逐步进行的原则, 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以及接受能力, 由浅及深逐步进行, 不能够过早地进入深度化教育, 使学生产生文化教育是高深空洞的认识, 应由表层文化向深层文化逐步推进, 慢慢培养学习者语言的兴趣, 加深对语言所处的文化的敏锐度的感知。

3. 重点突出性

文化不会是静止的, 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 人们的思想观点、交往方式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同时, 还应注意重点突出性原则。信息的挑选是每个教育者都将直接面对的问题, 讲述主流的、前沿性的、有发展的观点,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本质内涵。

四、教学方法及策略

外语学习不是母语的学习, 国与国之间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 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增进相互之间的认识。这必然要求教学者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 培养对所学语言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认识,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文化导入机制:

1. 教材改革

在所用教材中适度加入文化背景的分析, 并且可以在教材中对委婉语、禁忌语和文体中应注意的某些细节进行讲解。让学生说地道的语言是每一位教学者应注意的, 如何学习到接人待物的礼仪和学习语言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在必要的情况之下, 在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互相交往中出现的失误与冲突的小故事, 这样既能增加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对学生学习语言也有着极大地帮助。

2. 课堂改革

(1) 揭示词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语言中的每个词汇都拥有其蕴涵的深层文化背景, 从词汇的来源讲述其使用的方法, 这对学习者而言, 掌握词汇以及词汇的使用方法都会变得容易, 也可避免学习者机械对词汇进行死记硬背。

(2) 加入语言所处的文化语境分析。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 学习者最容易犯得毛病就是语用错误, 这其中涉及到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以及语言所在国的风俗习惯以及礼仪。语言的使用受到时间、地点、双方的感情及其所处的相应的文化背景影响, 所以在我们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对话训练, 但这些对话训练不是简单的说话, 而应鼓励学习者加入相应的文化场景, 加入相应的礼仪, 进入角色表演之中, 从而加深语言的感知。

(3) 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文化信息。现在语言学习所采用的教材选材都极为广泛, 许多内容都涉及到该国的文化风俗, 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一些文学性较强的作品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时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扩宽文化的视野。

(4) 深入语法现象的本质。所谓语法是表达形式的总结, 它揭示了一门语言如何从单词形成句子, 又如何构成文章的整体过程。因文化背景的不同, 语言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如中国人注重语法的逻辑性, 语言的表现形式较为固定, 而日本人的语法结构相对松散, 前后句的顺序不如中文要求的那么固定化, 只有让学习者了解其中的差异性, 防止文化定型, 对于语法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深入, 减少中国式错误发生的频率。

(5) 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 如何实践文化导入, 进行文化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不仅是听者的问题, 更是教育者的问题。而当今外语教学的新背景下,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上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将课堂变为讨论的场所, 为学生收集更多的与课堂相关的文化资料, 引导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关注, 主动自觉地深入语言背后, 了解语言深层次的思想, 老师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一个“讲授者”逐渐向“向导者”转变。建立一个“自由”“合作”“探求”的学习平台。

3. 课外活动改革

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必然有限, 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育, 给学生创造了解外国文化、礼仪的机会。如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大型活动, 针对外国流行的某一时尚或某一事件对其进行讨论, 也可举行戏剧活动, 鼓励学生举行各种有趣的社团性活动, 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交流, 切身体会外国各方面的情况, 从而能更好地去感受外国文化。

总之, 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文化导入机制, 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拓展思路, 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综合认识, 使其不但学习到语言本身, 更是受到中外文化的洗礼, 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对语言不再是机械化的简单化的记忆, 而是通过强调学习者的能动性,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减少学生语言使用上的错误, 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外语, 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将通过对文化定义的解释, 探究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机制建立的原则及必要性, 分析在导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解决方法, 使学习者逐步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及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教学策略,文化导入机制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貌合神离”的词语文化涵义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09) .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范佳程.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盲点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3 (03) .

上一篇:活性银离子下一篇:三阴性乳腺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