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2024-06-11

就业形势的新特点(精选六篇)

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篇1

从国际环境看, 当前受欧美债务危机冲击, 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市场信心普遍动摇, 大宗原材料价格起伏跌宕、世界经济增速下降;欧元区以及欧盟的主要大国, 救危机无良方, 前景叵测;尽管最近美国、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但基础尚不稳固, 缺乏近期复苏的可持续性。综上所述,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政治周期、商业周期与地区动荡三者叠加, 多种矛盾及利益冲突不断升级, 日趋白热化。二是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 在世界经济形势可能趋于恶化的背景下, 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 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难度加大。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与短期政策目标存在明显冲突。发达国家政府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 难以有效实施重大结构性调整。与此同时, 受信心缺失和去杠杆化的影响, 发达国家继续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 发达国家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尚未真正启动, 新能源和低碳、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进展缓慢, 制约着经济复苏的步伐。

从国内环境看, 2012年受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加突出等诸多因素影响, 出口增速将明显降低, 不排除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内需增长虽然由政策扩张刺激开始向市场主导转变, 但基础还很不稳固, 内需弥补外需任务仍然艰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短期难以根本转变, 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明显降低。与此同时, 货币供给总量仍然偏大, 加之成本推动、输入性等因素影响, 通货膨胀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因此, 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针对2012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我们应加强防控风险的准备,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及时应对和化解各种冲击, 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的关键就是要统筹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

“稳增长”, 一方面要防止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滑坡, 另一方面要特别防止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速。要把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 既不能在内外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盲目追求高速度, 又要避免经济增速出现持续回落;同时努力化解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

“调结构”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和关键所在, 是培养竞争新优势, 形成增长的新动力, 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增大了结构调整压力, 也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时间窗口, 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 下大决心推进结构调整, 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稳增长、控物价为调结构创造必要的、宽松的条件, 通过有效的调结构、促转变、提效率、增效益, 真正从根本上营造能够较长时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景。

“控物价”首先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物价稳定, 居民的生活稳定就有了基本保障。“控物价”与“稳增长”有密切联系。经济增长比较平稳, 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 物价总水平就不可能大幅提升。最近一段时期, 物价涨幅已有回落, 但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2011年11月末, M2余额超过82万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名义GDP的2倍左右, 明显高于2008年的1.5倍。表明相对于社会生产流通的总规模, 货币供给仍然明显偏多。同时中国已进入资源要素价格普遍推高阶段, 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将持续加大。随着美欧经济困难增加, 美元、欧元要寻求宽松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输入性涨价的压力有增无减。此外, 理顺国内比价关系, 完善资源、能源等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也会影响物价上涨。因此, “控物价”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已有成果, 防止物价涨幅过高;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国内、国际经济的现实环境及条件, 把握好“控物价”的目标与经济发展规律对物价必然作用的统一, 适当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 为价格机制改革预留空间。这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营造良好宏观环境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 只有统筹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 才能在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的同时, 增强自主增长内生动力, 为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当前, 国际国内经济态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但从中长期看, 我国经济发展有两个趋势可以基本确定: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已开始小幅下降;二是物价上涨的内外压力交织并将较长时期存在。应对经济增长速度低一点、物价高一点可能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从长期看, 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变幻莫测, 关键在于准确、辩证理解和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一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 稳是基础, 进是争取;一味求进, 大局难稳;只稳不进, 机遇错失。稳是为更好地进, 进是为长远的稳;两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稳, 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把握好稳中求进, 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 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压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 牢牢把握机遇, 深化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调整经济结构,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夯实经济社会得以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调整需求结构, 着力提高社会最终消费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功能, 要充分激发和尊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大力推进体制改革, 优化创新环境。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 中国能与世界主要国家同步迎接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当前尚属首次, 这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们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在内需中的比例。要尽快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解决居民住行困难和消费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在经济发展基础上较大幅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 要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加快解决制约城镇化的瓶颈问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开拓国内消费投资增长的广阔空间;要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引导作用,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要根据长远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在调整、转型中科学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 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科技振兴之路。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 篇2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基本经验。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必须要牢牢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党员干部良好的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关键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

做好新形势的群众工作,要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一)群众工作的复杂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呈现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等特点,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二)群众工作的艰难性

现在吃、住、穿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需求又出来了,物质的问题解决了,精神上的需求就出现了。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因发展带来利益的调整,群众的利益需求从单一化趋向多样化、从普遍化趋向差异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利益群体统筹群众工作。

(三)群众工作的不稳定性

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大量潜在不稳定因素,现实中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大多都是不能及时处置,经过发酵、发动、表达、对峙、破坏等各个演变阶段,增加了调处的难度。出现这种不稳定性。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群众的要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沟通、诉求机制还不健全,民意得不到充分有效表达和释放。

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新形势下的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的群众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个方面也一直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出了示范,形成了表率。比如毛泽东的“鱼水论”、邓小平的“最高准绳论”、江泽民的“血肉论”、胡锦涛的“无小事论”、现阶段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二)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

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为人民做事情,是职责所在,即使群众对有的工作比较满意,也不该让群众感谢,更不值得到处炫耀。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充分满足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常抱愧疚之情才能不用扬鞭自奋蹄,倍加努力地做好工作。

(三)始终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

党的群众路线,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站稳的政治立场。在工作中要坚持“两要、两不要”。

1.要深入到群众之中,而不要骑在群众头上。党员干部首先是群众中的一员,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汲取智慧和力量,带领群众共同前进。

2.要站在群众的前面,而不要成为群众的对立面。在社会矛盾凸显、工作任务艰巨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必须站稳群众立场,不能因为局部利益和一时冲动,站到群众的对立面,要真心实意地接受群众监督,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腔的热情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1.做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生老病死、上学就业、住房行路、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琐碎,实际上是民生大计,要高度重视,尽力办好。

2.做好帮扶困难群众的事。多些雪中送炭,少些锦上添花,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3.做好惠及广大群众的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切实办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载体。要适应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重大工作部署,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和文化道德水平。

2.找准解决实际问题的着力点。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

依法办事是政府管理社会的手段,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群众工作才更有效果。

1.坚持严格执法。要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对于那些滥用权力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依法查处。

2.坚持以理服人。严格执法决不是对群众“冷、横、硬”,带着感情做工作才能更好地依法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遇到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群众心悦诚服。

3.坚持宽严相济。对于大量个体纠纷尽量采用调解的方法处理,对群体性事件多做息争罢诉的工作,对多数不明真相群众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对少数带头闹事的坏人依法给予打击。

(三)把提高工作能力与真诚服务群众结合起来

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才有保障,才能做好真诚服务群众的工作。

1.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通过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呼声,真实掌握基层实情,群众工作才有目的。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2.努力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要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努力提高和群众沟通的能力。结合新时期群众工作矛盾,要求干部既要敢于、善于做群众工作,而且对群众过激的言辞和行为,还要讲韧性、有气度,具备良好的心态。

4.努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及时化解矛盾的能力,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必须从源头抓起,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四)把提升干部公信力与接受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提升党员干部的公信力,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大决策中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才有现实的支撑。

1.提升干部公信力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一要改变作风。干部作风好,政府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二要公心处事。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公正公平。三要清正廉洁。党员干部要警钟长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以党性自律。

2.落实群众民主决策的参与权是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保证。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普遍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深入听取群众意见。

(五)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加强领导结合起来

把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各种机制与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才有组织保证。而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机制显得尤为突出。

1.建立健全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政法机关的作用,逐步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充分发挥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常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建议。

2.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对群众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化解,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要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认真分析各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事件的发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建立应急预案。

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就业率;全员参与就业

1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

分析看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有市场经济的原因、社会结构的原因以及高校和學生自身的原因。

一是,经济转型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文化和教育的差距,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与此同时,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对毕业生就业势必造成巨大的冲击。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也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会指向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但是大城市的吸收能力是远远低于毕业生的数量的,因此,会造成大量的毕业生争夺某一个职位的现象。

二是,社会结构的影响。目前,城乡的差别比较明显,大部分的农村人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城市之外,而大学都设立在相对比较富裕的中心城市,毕业生就业的地域也往往会选择大城市,而非是回到农村,所以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纷纷地想尽办法能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此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难就成为了很好理解的事情了。

三是,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造成就业压力。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近些年来,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到了高等教育,进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享有的教育平等的权利。同时,高校扩招使得教育产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高校扩招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如硬件设施跟不上、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矛盾尤其是学生就业竞争加剧等问题,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大发展和继续发展阶段,高等学校毕业生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毕业生也将成为新增劳动者的主力军。

四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就业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时候,不能向用人单位很好的主动地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来赢得竞争、赢得岗位,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家庭,甚至消极等待,无所事事,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挨等心理严重。有的毕业生将工作的稳定性看成是择业的唯一标准,将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或是与专业相对偏离的工作都排除在外,就使得部分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同时,看好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缺乏创业或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些调查表明,毕业生选择发达地区的占70.7%,而愿意到落后地区的只有29.3%。而在就业行业上,大学生们又都普遍向往早已"人满为患"的机关、事业、大企业,而对需要人员多的基层、服务业或是集体、私营企业不感兴趣,这种心理也势必会造成就业问题和人才分布格局的不合理。

2 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作为高校又当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努力提高就业率,提升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呢?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总结日常的工作经验,将做好就业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梳理如下。

2.1 潜心了解行业知识,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作为辅导员,要想带好一个专业,首先就要了解这个行业,针对自己所带专业,认真学习研究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而对行业有个感性认知。

第二,多与专业老师沟通请教,了解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以便自己更好地根据专业要求来开展日常工作。

第三,走进企业,深入企业,准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为专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同时可以与企业员工零距离接触,不仅可以深刻的了解了企业,更收获了一份友谊。

第四,"梦想"盒子,助力成功。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职业规划,大一侧重于指导确立目标方向,大二侧重激发专业兴趣,教育学生塑造和完善自己,建立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进入毕业年,侧重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明确未来的职业选择以及生涯发展,增强就业的主动性,指导就业技巧及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理,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过程中,针对大学生缺乏目标性这一普遍现象,班会上,让大家写下自己在一学期的小目标,放进写着"梦想"二字的盒子里,在下一学期初,看有没有达到自己当时制定的目标,这样的活动收到不错的效果。

2.2 利用第二课堂,与专业教师合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这里,所理解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开发,将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本领,而这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专业课程学习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需要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通力合作。

第一,实践与专业相结合,合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在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专业下一步培养更加适合实际工作的人才提供了依据。

第二,恳请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专业技能能力训练。就业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人职匹配问题,胜任一份工作,就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引导学生注重专业技能能力的提高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组织学生活动时,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开展关于求职简历、应聘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担任评委做现场指导,活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效果良好。

第三,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这种大环境下,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做创新创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3 用心培养成熟心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进入毕业年,可针对学生在专业理想、坚持诚信、调整就业期望及增强就业的主动性等方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合理定位,調整好心态,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第一,引导先就业再择业。小李同学在实习的时间里,给许多的大公司、大企业投了很多份的简历,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甚至有些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我们了解情况之后,帮他分析了优势和不足,用榜样去激励他,让他重新振作,引导他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优势去赢得一份工作,通过先就业,接触外界,扩大视野,为择业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同学进行自主创业,来拓展就业渠道。将国家鼓励青年创业的利好政策告知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去创业。

第三,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引导毕业生报名西部志愿服务,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也是很好的做法。

2.4 关爱实习学生,完成从实习到就业的转化。

当学生从学校走向实习岗位的时候,他们仍然少不经事,刚刚进入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老师,我们主管总是看我不顺眼,经常冲我发火;老师,我们住在地下室里,而且还很潮,我皮肤过敏,起了一身湿疹;老师,我不小心把头磕破了,您看看怎么办啊?老师,老师,咱们同学被客户揍了;老师,我都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半年了,就是不给我调岗;老师,我们签订了就业协议、劳动合同之后,户口和档案怎么办啊?"类似这样的电话会有很多。

此时此刻,学生们需要老师的关心与帮助,可以采用各种新媒体和现场指导,用心地去了解学生工作、生活情况,与企业一起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用爱心和责任心鼓励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实现从实习到正式就业的转变。

学生就业工作是老师们的共同事业,老师们用爱和责任共同来照亮学生的就业之路,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梦、创业梦,圆满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王倩,魏俊玲.高校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河北企业,2011(10).

[2]朱志萍.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J].软科学,2008(6).

基金项目:本文章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之部分成果。

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篇4

一、用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去引导学生

我在日常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学生觉得所学课程内容与他以后的职业生涯联系不大,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 深受各位主讲教师的启发:要完成好第一课、绪论部分的讲授, 在绪论部分多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技术资料和图片、案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清楚虽然这门课的学习会有一些难度, 但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就会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打好基础并对他们的就业理念产生正面的指导。

同时也要求任课教师多下工夫, 了解所指导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特点及就业岗位要求, 尽可能地使学生觉得在以后的择业、就业中能给学生以指导。也可以以生活中的案例, 让他觉得就业指导课程非常有用, 能对他们的就业理念及就业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 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可以通过讨论、分析, 培养学生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己本身的基础有很大关系, 班里总是会分成基本上的三拨:接受能力强、积极性高的同学;接受能力一般、比较认真的同学;基础薄弱、干脆自我放弃的同学。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状况, 在授课、批作业和讨论环节上, 要有针对性地去处理。授课环节以保证课堂纪律为主, 注意观察大多数学生的反应, 以调整自己讲课的进度和详细程度。批作业环节, 认真批改, 对于雷同的作业不批, 但在作业上要有鼓励性的话, 并且适当时候找个别同学单独谈话。讨论环节, 以学生讨论为主, 但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增加师生互动, 通过一些提问和讨论,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 多举一些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实例, 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二、努力搞好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教师的引导作用

就业指导课要搞好课堂教学, 关键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互动性。

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

讲解, 让同学们多做讨论, 以平时成绩做奖励, 也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做到在授课的过程中, 用设问

的方式引导学生跟上自己的思路。

3. 关于搞好课堂教学, 我的感受是增强互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开拓思路。

4. 多联系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找到生产实践存在的实际

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为学有所用, 目标明确了, 学习动力就有了, 教师下工夫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5. 借用各种教学方式, 多引导, 多举例, 多与学生沟通。

6. 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

放开对学生的管制,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或者是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当然, 这需要教师上课前能将学生可能说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7. 互动, 这一点尤其重要, 不管你使用什么办法, 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多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咨询

做就业指导教师以来, 我始终认为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顺利走入社会岗位的关键性指导, 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验证。除了正常的就业指导课以外, 还大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讲座。仅今年, 就联合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展专项就业指导4次, 与学生管理部门联合召开指导2次, 邀请校外企业专家指导2次, 面试技巧指导500多人次, 每次面试前的集中指导600多人次。

另外, 我还深入到班级亲自去了解学生动态,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就业分析和定位。比如对双困生, 我着重在推荐的过程帮助他寻找工资等后期待遇多一些的岗位, 如能够供吃、住等, 从而暂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 有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学生身份主体、职业人身份主体的合理转化, 使一部分同学对社会充满着恐惧和不认同。他 (她) 害怕就业, 逃避就业, 不想和社会去接触, 不想把自己转化为职业人在去年的工作中。针对这种现象, 我开始剥离普通的个案指导和就业咨询的工作中心。一个是侧重于就业意识形态和就业技巧上的指导 (普通的个案指导) ;一个是侧重从心理上的转化指导 (就业咨询) 。从就业状况观察来看, 效果还是明显的。

作为一名就业指导教师, 每天站在讲台上, 面对几百人的学生, 既是责任, 也是压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积极性很高, 求知欲也很强。作为一名教师, 希望能竭尽所能将学生应该获得的知识用最适合的方法传授给他们。所以, 教师要采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前沿的知识、先进的教育手段, 这是现在的就业形势对就业指导教师所提出的最新要求, 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实践。

摘要:高校扩招等因素,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 我们的责任更重, 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更多。

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篇5

一、抓基础,聚合力,发挥群众工作平台作用

八道沟镇从发挥群众工作平台作用出发,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切实解决好、实现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是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站室前沿作用。镇党委、政府以“树形象、提效率、上水平”为切入点,加大群众工作平台建设力度,依托群众工作站,推行矛盾纠纷排查、民生实事代办等群众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保证了矛盾纠纷在一线摸排、在一线化解;民生实事在一线登记、在一线办理。14个行政村相继成立了群众工作室,形成了镇村“齐抓共管、层层负责,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半年来,镇群众工作站先后接待群众8批65人次,受理并解决信访问题15起,代办民生实事90件;群众工作室排查矛盾纠纷11起,为村民代办事项38件。

二是充分发挥服务窗口主阵地作用。在办公用房和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房间、挤出资金成立了群众工作综合服务大厅,配齐了办公设备(桌椅、档案柜、电脑等),建起了五个服务窗口,每个窗口负责四个具体事项的办理。综合服务大厅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办结时限,将群众信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农村政策咨询、民政救灾救助等便民服务工作的办事流程与工作人员姓名、照片、分工情况制成桌签,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让来访群众一目了然,更加方便了群众,真正做到群众“诉求找得着门,办事找得见人”。半年来,群众工作综合服务大厅接待群众来访72人次,调处矛盾纠纷6起,发放农村低保3万元,提供各类政策咨询87次。

三是充分发挥宣传监督的支持保证作用。充分发挥政务、村务公开栏作用,做好群众工作站室、综合服务大厅各项群众工作进展情况的公示,并设置意见建议征集专栏,收集群众对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党政副职定期驻站进室制度,对群众工作站和各村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通过宣传和适时公开工作情况,使群众随时了解事关自身利益的事务办理进度,拓展了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渠道,提升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保证了各项便民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半年来,全镇群众工作公示12次,副职领导开展工作督导6次。

二、配人员,强队伍,完善群众工作机制

加强群众工作各项体制机制建设,从配强干部队伍入手,深入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完善群众工作各项机制。按照市县文件精神,八道沟镇建立健全了领导包案制度等群众工作十项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创新推广了群众工作例会制度、信访排查员制度和服务大厅接待制度。建立群众工作例会制度。镇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周五召开由党政副职、包村干部和群众工作站室人员参加的例会,公布本周群众工作各事项处理结果,研究工作新动态,并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这种“周压周”的例会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不留盲点,增强了工作的连续性。完善信访联络员制度。由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和村老党员担任信访工作联络员,对各村矛盾纠纷进行摸排,对摸排情况每周上报一次,对于有信访倾向的及时上报镇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服务大厅接待制度。在做好工作日接待的同时,安排一名村官作为值班人员在周六、周日值班,随时接待群众,解决群众反映事项。

二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研究新特点、解决新问题,镇党委、政府按照县群众工作办公室《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第二阶段的意见》要求,结合镇推进方案,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帮抓基层组织;送服务,帮促重点工作;送温暖,帮办群众实事”为主题的“三送三帮”蹲点调研活动,每名领导干部到村开展不少于一周的调研,并且认真写好蹲点调研手记和调研报告。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了解了农村一线情况,使干部群众的鱼水感情得到升华,而且充分调动了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一线、深入“三农”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深入开展互动交流活动。结合各股室与大厅窗口的服务功能进行职责分工,抽调了5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和股站长驻站进室入服务窗口开展工作,坚持边实践服务、边学习互动,各站室工作向前站位的同时,干部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

三、抓重点、破难点,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在做好全镇矛盾纠纷排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稳控重点人员、突破难点问题”的工作目标,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锁定重点人群,做好稳控疏导。对民办教师、涉军人员、电影放映员和农行信贷员等重点人群进行稳控疏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做好这些重点人群的稳控工作。

二是直面信访难点,寻求突破良方。镇党委高度重视信访问题,把信访问题作为重点突破对象。在各村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全面掌握信访总体情况;强化责任意识,责任到人,将重点信访案件分解落实到党政班子成员、各村书记和包村干部身上;采取分情况处理的办法,突破信访难点,对于合理诉求,快接、快办;对于复杂信访问题,做好解释工作,逐渐寻找政策依据;对于缠访闹访的,做好稳控疏导工作。

半年来,全镇共摸排稳控重点人员40人,解决群众合理诉求8件,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抓项目,助增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八道沟镇以助农增收、促进农民致富为落脚点,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路,积极跑办,狠抓落实,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群众致富的积极作用。

一是跟踪信息抓实项目。紧盯省、市、县工作重点,抢抓政策机遇,促进项目落实。豆腐磨至博岱花西部富水区域沿线的5000亩膜下滴灌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全镇共落实膜下滴灌面积1万亩,老虎山1100亩土地整理项目已动工建设;今年新增水浇地1000多亩,累计达到2万亩。这三个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村民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促成项目。在风电产业方面,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征占地、输电线路、塔基建设等工作,花尔台风电场48MW工程、4.95万千瓦南石塄风电场一期、二期已开工建设;在蔬菜种植方面,把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推广与冬暖式大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蔬菜设施园区在去年试种3个冬暖式大棚的基础上,今年通过多元融资的办法将已开槽的27个大棚全部完善并投入使用;在后号投资100万元建设温室大棚50座,不仅延长了蔬菜种植期,而且为蔬菜区解决了育苗问题。以蔬菜的优良品质提升种植效益,引领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家庭增收致富的实践中;在特色养殖方面,投资150万元在七甲山建设2万只蛋鸡孵化现代化养殖场,并积极帮助德宝特种养殖场发展野猪养殖,带动全镇养殖业向高端市场迈进;在旱作农业方面,积极超前运作,与张北博天糖业公司合作,落实订单纸筒甜菜3195亩,推广张杂谷子132亩,同时,筛选耐旱优良玉米、马铃薯品种试种100亩,积极实验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生态旅游项目上,投资3000万元,在察哈尔私人牧场建设藏传佛教崇德寺,该项目已获民政部门批复,一期投资1000万元,建大雄宝殿等庙宇群落。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特点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特点

现在高校的不断扩招,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就业都要面临非常严峻形势。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我们向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 共收回287份。在受调查的本科生占92.6%, 硕士生占5.9%, 博士生占1.5%。在问卷调查中, 我们针对不同的学校、专业和年龄段进行的设计, 总体上, 能客观的反映出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你目前在就业过程当中遇到有困难的, 有69.3%的同学认为“无工作经验”就是最大的困难, 还有39.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不理想也是影响择业, 29.8%的同学认为成绩和就业有关, 另有31.8%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来, 目前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多多少少存在矛盾, 在当前这个灯红酒绿社会里, 很多同学都认为托门子找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最近的这些年里, 大学的扩招给就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我们国家里高等教育市场逐步的对外开放, 使各种各样国外的教育机构进入, 由此, 产生了多种类型人才培育机构, 这些机构不仅是人才的短培, 而且还同其他教育机构国内国外的大学进行联合办学, 这种新的人才培养形势, 直接挑战国内各高校人才培养的形式, 所以这些教育机构的出现, 也给我国在校的大学生就业增加了不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首先, 在人才市场里招聘单位, 更加注重好专业和热门专业的人才。其次, 招聘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比大学知名度还高, 那么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招聘单位竞相争要的重点。第三, 在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也直接影响着国内大学生的就业, 这些留学回来的学生, 在外国多年的锻炼, 无论从经济运行、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社会实践的能力和驾驭的能力都是对国内大学生就业的对手。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的参加都是非常的踊跃, 也很热情的参加学校内部的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兼职等等, 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招聘单位的“工作经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增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更好的应对挑战。

二、大学生就业特点

现今从对大学生培养的数量来看, 已经超出了社会需求的量, 从整体就业形势来看不容乐观, 首先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不多;其次就是大学生的薪金是越来越低, 同样这两个也是标志性的数据。最后来看, 不能说大学生培养多了, 而是大学生们在就业观念上出现了问题。一方面看到大学生就业难, 另一方面又有很多的地方都需要大学生, 而他们又不去。所以, 要加强大学生的自身修养, 响应祖国的号召, 到艰苦的地方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样也许能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第一, 关于大学生对择业方向特点

选择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占69.7%, 在自己家乡的占19.7%, 绝大多数为女生, 主动去西北地区的占0.5%, 通过这些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 普遍反映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 有很多的大学生都在想自己能一下就找到理想工作, 要求是这样的:就业单位要工资高的、体面的、不累的、能解决住房等等, 一系列这类要求。有的学生找到的单位不错, 可是没几天感觉和他的理想中差距太大。导致和自己想象中的状态不一致。通常情况下, 在毕业以后, 应该经过几次的职业调整, 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 能够使自己的理论和实际相互结合起来。

第二, 过于强调专业对口特点

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的是对口专业, 在现实中外企、国企和单位在招聘员工时, 看的是大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并不是看你学的什么专业, 有的外企到大学去招聘, 不看你的专业, 主要看的是你有多大的可塑性。

第三, 对薪金要求过高的特点

现在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 把工资看得太重就有问题。比如你可能到一个很大的单位, 今后的发展前途很好, 但起薪非常低, 其实有的时候大学生的薪金是不高, 有的同学就想, 如果我的月薪在2000左右, 要买房子, 买车谈何容易, 家长把我们培养成大学生, 还需要父母来救济, 同学们心里是不舒服的。如果大家抱着这个心态去找工作, 回影响到你以后的发展。

总之, 大学生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首先要调整心态, 并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还有敢创的拼搏劲;同时, 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这是成功就业的关键。所以高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要注重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创新和创业的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学会生存本领, 能够成功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范格劼:《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2年第1期。

上一篇:巧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下一篇: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