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

2024-06-29

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精选十篇)

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 篇1

1.1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现状

东北及内蒙古等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分布地带, 同时也是我国的重点林区, 是我国发展的基础、主力, 直接关系着我国林业建设的命脉。当前国有林区森林的现状是: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但是有的林地面积在不断的减少, 森林覆盖不断降低, 树种结构趋向不良;可以采购资源近于枯竭, 成过熟林在明显减少。以黑龙江省地方国有林场为例, 森林树种达100余种, 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老爷岭等主要山脉和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地区, 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华北地区农业的天然屏障。

造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森林资源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森林资源结构仍不合理;经营机制不到位等。

1.2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1.2.1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科学的优势, 使用高新技术手段, 促使经营过程更加科学, 准确和高效。

1.2.2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的历史比较悠久, 因此, 在制定经营管理规划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森林经营的沿革,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和规划。

1.2.3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在经营管理中要考虑在天然林生态系统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生产木材和其它林产品,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优质、高效速生用材林的培育和开发。

1.2.4 在国有林业森林资源区域内, 由于人类在森林内活动较为频

繁,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 因此, 为了使规划能在实际情况下顺利实施, 每隔一定时期对规划方案进行一次更新或修订。

2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培育对象及其有效措施

2.1 人工造林:选择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林地, 应该采取人工植苗方式增加森林面积, 以便加快森林植被恢复, 并提高森林覆盖率。

2.2 对于需要特殊保护的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和原生性低效林, 不得行任何形式的森林改培活动。

2.3 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以采取补植补造。

2.3.1 林间空地和“天窗”分布较多, 造成大面积林地浪费的林分。

2.3.2 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 目的树种较少, 林分结构单一, 林地生产力低下。

2.3.3 覆盖度较低、分布不均的低效灌木林。

补植补造可采用均匀补植或块状补植的方法。补植主要是以红松、水曲柳、胡桃楸及大青杨等树种为主;大兴安岭林区补植可以以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等为主。有一点就要尤其注意的:补植补造后要适时进行抚育管护。

2.4 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还可以进行改造培育。

2.4.1 林分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相同树种 (组) 平均水平低30%以上的林分。一次性间伐强度不得超过原林分蓄积的20%。

2.4.2 郁闭度0.6及以下, 其中目的树种组成比重占40%以下的林相残破林分。一次性间伐强度不得超过原林分蓄积的20%。

2.4.3 遭遇到严重的火灾、病虫害、旱灾、雪灾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死亡木 (濒死木) 比重占株数20%以上的林分。

一次性间伐强度不得超过原林分蓄积的30%。

改造培育要按照补植为主、伐除林木为辅的原则, 选择全面、块状改造或综合改造方式。采取清理老龄过熟木、倒木、枯立木、病腐木、霸王树、散生木的方法, 并采用割条、伐除、补植、调整等改造方式, 及时调整林分树种, 有效的为补植创造有利条件。

3 今后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培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分类经营, 发挥出森林资源综合功能。

3.1.1 分类经营, 因场施策。

按照森林所处的区域、作用、用途和三大效益发挥的效果, 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 可以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 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适应的经营和经济政策。

3.1.2 集约化发展高优商品基地。

依靠科技进步, 根据定向、速生、高产、优质、稳定和高效目标, 协调好人、地、树相互之间的关系, 做好资源的有效调控, 提高经营水平。

3.1.3 改革传统的资源培育管理措施。

强化森林生态功能, 资源培育管理模式也要从以生产木材为中心向培育森林生态功能为主转变, 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此外, 还要降低对林地的干扰强度, 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

3.2 制定好相应的规划, 实现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

为了制定好国有林场发展规划, 我们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森林资源自然消长的内在规律, 从整体的需求出发, 确定出有林场的经营模式与经营目标。在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时, 也要最大限度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在林种结构方面, 应该合理的配置生态公益林, 保护天然林;在树种结构上, 要适度限制针叶林的发展, 保护和发展阔叶林和混交林。只有严格的实施林业规划方案, 才能促进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 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森林资源经营体制

3.3.1 规模管理, 发挥优势。

充分发挥国有林区的独特优势, 吸纳周边的国有、集体林 (或林地) 参与发展, 充分发挥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培育管理的规模效益。

3.3.2 实行扶持政策, 减轻税费的沉重负担。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和基础产业, 需要执行优惠的和信贷政策, 简化林政手续, 提高管理效益。

3.3.3 提高实效。

当前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要限制对森林的采伐, 做好森林资源的培养管理。一般来说, 关于私有土地上的森林, 很少有政策法规管理。在国有林区森林区域中, 人工林仅为一部分, 尽管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但是它能减少工业及人类破坏对森林的压力。

近今年来, 在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培育管理方面我国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总的趋势就是要合理规划和利用森林, 高度重视起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 可以认识到我国正处于一个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日千里的变化, 这些给森林资源的培养管理既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就要使以原和保护地方为基础的森林工业向其它地区获得原材料, 并参与到大范围的市场竞争的森林工业转变。此外, 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下, 人类必须要重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促进林业得到更快的发展。

摘要:目前,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培育管理已经成为了森林资产评估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对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不仅要考虑近期的情况, 还要重点考虑长期的发展情况。我国的国有林区森林占森林总面积的40%, 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做好森林资源培育管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培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刘东升, 杜晓燕.试论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及实践[J].林业资源管理, 2008 (11) .

[2]赵慧.大兴安岭地区数字林业的应用技术分析[J].林业科学, 2009 (6) .

研究森林培育技术现状及管理措施 篇2

作者:佚名时间:2010-11-18

摘要:重点对森林培育技术现状进行分析,讨论科学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森林培育技术;现状;管理措施林业站应做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1.1做好宣传工作。1998年洪水之后,国家开始进行天然林保护工作的试点,2000年正式启动了天然森保护工程,随着工程的实施,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在工程实施之初,部分群众对天然保护工程的目的,意义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尽快提高林区群众对该工程的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掌握国家机有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我们要紧紧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欢迎的形式,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深入扎实地宣传,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2健全护林队伍。天然林保护工程是非曲直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性,政策性强,林业站建在农村,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熟悉辖区内的民情、社情和林情。为打牢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础,林业站应在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专门护林队伍,健全护林网络。

1.3管好护林员队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制止乱捕滥猎行为;配合做好防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的采砂,采土,采石等行为,制止非法征占用地林林行为,配合查处人、畜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因此,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针对护林员工作地点分散,时间自由度大,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林业站应在护林员的公开选聘,学习培训,目标责任,考核兑现,淘汰解聘等环节强化管理。

1.4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站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管好,一是狠抓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站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积极配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林用材的烧材的采伐管理,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进制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征、占有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工程区内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查处,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是要强化林权管理,林业站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证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2 育种阶段

我国林业育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在一些重要树种的育种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杉木子代测定,杂

交试验,种子园建设,多世代改良等,目前已进入第3代育种阶段。我国在杨树育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近20年已选育出许多杨树优良新品种,平均材积生长量提高10%~20%以上,木材密度提高3%以上,纤维含量增加2%以上,我国桉树育种工作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并辅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其中又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通过近20年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优树选择,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无性系测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育苗程序

3.1育苗程序。美国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明尼苏达州公司在脂松容器育苗的控制上就是参考了这一育苗程序,并经过多年实践和生产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苗程序和技术。他们将脂松容器苗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和木质化期3个生长时期。在种子催芽,育苗基质制备,容器的选择,播种与覆盖,浇水与施肥,基质PH值及盐渍化控制,苗木封顶控制,炼苗,育苗环境控制,出圃或再培养等环节上都做得非常细致,获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培育的脂松苗木规格整齐,活力旺盛。

3.2种子处理技术。近年来国外推出了一项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在低海拔地区耕地以外低产的农田上经营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增加休闲用地面积,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木材。许多学者对欧洲白蜡、英国栎、欧洲甜樱桃等乡土树种种子的发育特征,休眠特性,贮藏特性,萌发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细致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出了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体系,从种子采收时间,贮藏条件,处理时间和方法,种子处理环境控制,播种时间,萌发环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准确而又规范的技术。

3.3体胚苗生产技术。美国惠好公司具有完整、系统的针叶树体胚苗生产技术,他们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3.4苗木施肥技术。据美国爱达荷大学苗圃技术人员介绍,他们对容器苗的施肥采取精准的苗木鲜重控制机制,经过多年的分析测定,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苗木生长状况与营养供应关系的数据,这样可以通过定期测定某种苗木的鲜重,根据不同时期该种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3.5灌溉水质控制。美国的林业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质控制做到了精准化,他们会定期对灌溉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苗圃灌溉用水需要对水质进行过港滤和相应处理,我国林业苗圃对于灌溉用水水质缺乏了解,绝大多数苗圃对灌溉用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一无所知,更谈不上采取措施来调节灌溉用水的质量。整地

泰国桉树人工造林整流器做得十分细致,对于地势平坦造林地以机械全垦整地为主,整地深度为30cm,杂草及枯枝落叶翻入土下堆腐,然后按设计的密度配以穴状整地,穴为圆形,直径30~50cm,深度为30~40cm,如果造林地形起伏较大,一般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规格为(40~50)×(30~40)cm,在我国,海南

省制定了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规范,对整地时间和整地方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产造林技术规范,在整地时间和整地方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产丰产林培育中得到了整地的精准化。5 栽植措施

我国惠好公司在速生丰产林培育过程中就十分重视对栽植密度的控制,培育纸浆林,造林密度每公顷为2000株,25年采伐时每公顷为1000株,纸浆兼用材林,轮伐期为35年,造林密度与纸浆林相同,但16年时每公顷留500标,用材林以30年为轮伐期,造林密度每公顷750标,最后保留密度与兼用林相同,泰国桉树人工林造林密度严格以培育目的,立地条件,间作农作物等三个因素为决定,以赤桉人工林为例,若培育纸浆林,一般认为密度为3×3m最好,不仅有利于桉树第一茬的生长,同时也为今后几代萌生林的培育有适宜的农药间,且有利于机械作业培育薪材林以2×2株行距为宜培育大径级建筑材以4×4m株行距较好。林分管理方法

6.1林地土壤养分管理。美国南方在培育火炬松等针叶树种人工林时,对林地土壤分状况定期进行监测,同时定期对树木体内的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综合土壤和树木的营养状况决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国内对杨树,桉树,杉木,毛竹等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措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本做到了林地土壤养分管理的精准化。

6.2林分凋落物及采伐剩余物管理。美国南方工林培育过程中,林分凋落物严格保护,采伐剩余物经机械破碎后经1次或几次全部归还到林地,对维持林地较高的生产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WESTVACO公司为了准确掌握凋落物归还后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控制,特意设置了不同归还量和归还方式的试验。我国以往对人工林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的管理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地长期生长力的维护。

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 篇3

关键词 森林;分类经营;培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通过对森林的科学分类,可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林农、林业企和事业管理者应当依据森林资源实际情况,合理地改变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同时,在森林经营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森林功能多样性作用,确保森林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此外,在森林培育过程中,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构建适宜的培育模式,不断完善现有林业生态体系,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1 森林经营分类原则及经营管理

1.1 森林经营分类原则

1.1.1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森林分类经营,需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此情况下,不仅需要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还要建立健全的林业生态与经营体系。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作用,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1.1.2 全民参与原则

要想促进森林经营的良好发展,必须做好其宣传工作,以提升人们对森林重要性的认知,全面调动人们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真正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才能够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进而确保林业资源持续、良好发展[1]。此外,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为森林分类经营提供政策支持,并要积极鼓励农户与林业企业发展林业资源。当然,要积极实施有关制度,确保森林经营与管理的有效性。

1.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确保两者利益关系的协调,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分类经营工作,需做好以事项:1)对具体的经营机制进行全面的考虑,以确定经营产权主体;2)通过有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为森林经营效益的获得提供有效的保障;3)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对策,以更好地培育、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从而在充分利用森林效益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1.1.4 分级负责制原则

在采用森林分类经营工作之后,需要严格遵循分级负责制原则,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需要对森林经营单位进行严格的管理与合理的协调,还要坚持统一管理原则,确保森林经营单位经济效益。此外,需制定并真正落实分级负责制度,以确保森林经营各项作业的有序进行。通过分级负责制度的构建与实施,不仅可以明确责任制度,还能够明确管理者与领导者,从而对森林经营日常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协调。

1.2 严格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类型进行培育与管理

在划分森林经营分类过程中,应当对不同森林培育目的进行充分的考虑,一般包括公益林经营与商品林经营。通过落实森林分类培育措施,可为森林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从而更好地经营森林,这就要求根据森林培育具体趋势,采用适宜的森林培育措施,适当运用林地资源,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林业区域的良好发展[2]。

在森林分类经营全部结束之后,还需对其中包含的公益林进行公益事业化管理,并大力培育混交林,确保森林生物多样化,促进森林综合功能的充分发挥。其中,对于商品林经营,必须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要对林种、树种及材种进行及时的、合理的调整,以适应市场对林产品的大量需求。

2 森林培育措施建议

2.1 选用合理的集材方式

在森林培育采伐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集材方式,都是对生态与环境保护存在紧密联系的生产作业模式,会对伐后迹地的自然更新、保留木与林冠下幼苗等相关林木的人工更新。通过运用合理的、科学的采集方式,不仅能够高效地保护森林植被,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还能够有效维持林地生产力。基于此,对于森林培育集材方式的选用,应当尽可能选用畜力集材模式,即为将木材在迹地上拖拽,以增加天然下种与地表接触面积,此种集材方式可有效提高天然更新频度与天然更新的可靠程度。

2.2 合理的确定采伐强度

通过确定合理的采伐强度,不仅能够有效调节森林生态环境,还可促进森林内幼苗、幼林良好的生产发育。主要原因在于林木生长环境会随着采伐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导致林木营养空间出现一定的变化。同时,通过对砍伐强度进行合理的确定,还可有效增加林木光照面积及其根系吸收水分、营养面积,可促进有关光合效果与蒸腾效果的提升,大幅增加林木生长速度,缩短其成林期限与生态效益发挥时间。此外,通过分析林木分类类型、林种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在对采伐区域进行调查设计时,需要在全面分析林分结构、平均胸径等因素,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运用相对应的、合理的采伐强度。

2.3 及时更新植物年龄梯度分布

对于森林砍伐作业,需对新树木培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针对森林培育事项,森林管理部分必须建立合理的勘察分队,仔细统计森林覆盖植物种类与实际情况,然后通过有关资料的查阅,对林木生长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3]。通常情况下,应当在日照时间较长或是雨水较多的降雨季节进行林业栽种。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需对森林种植年龄梯度分布进行充分考虑,在进行森林植被砍伐与种植时,需遵循有效结合壮年植被和幼年植被的原则,以降低水土流失等灾害发生概率,为当地动植物生长预留充足的空间,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此外,在森林培育过程中,要积极聘请专家提供适宜的建议与指导,科学规划与利用有效种植面积,不断提升森林使用面积,为将来提供更多的、更优质的森林储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想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森林分类经营及培育工作,这就要求在充分考虑培育区具体情况、功能与规律等差异性情况下,选用适宜的森林经营与培育方式,建立能够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趋势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构建健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以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舜祯,刘勇.关于江西省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15-17.

[2]杨卫星.加强造林管理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思考[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3):176-176.

[3]王立新.浅谈森林分类经营与森林培育的有效途径[J].科技与企业,2013(12):168-168.

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篇4

1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基础性概念, 也是基础性工作对象之一, 是林区林地内各种有机体、无机结构、自然因素的统称。在林业具体实践中, 森林资源主要包括:林木、野生动物、林下植物、土壤微生物、水系微生物、自然因子、环境因子等等, 是各类重要资源的总称, 也是林业工作的根本基础。

2 森林资源的培育方法

2.1 全方位保护

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应该做到全方位覆盖, 要将科技元素和经济建设更好地融入森林资源的培育过程中, 通过科技力量来加大森林资源的增殖与保护效果。要做到对林区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要对传统林业经济结构展开调整, 切实优化林区三个产业的占比与构成。在改造林区传统产业的同时, 培育林区新兴产业, 使林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增加产品结构的合理性, 以战略性发展为途径, 提高林区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 要将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做到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价。要转变只顾经济效益而弱化社会效益、轻视生态效益的固有落后思维, 以生态效益来提高森林资源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以经济效益增长, 来保障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不断增值, 以社会效益来为森林资源经济与生态效益找到提升空间。

2.2 抢救性保护

要坚决制止森林资源脆弱区域的开发工作, 建立森林资源保护重点区、核心区, 通过退耕还林、积极保护的措施, 使森林资源得以恢复, 达到对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的目的。要根据森林资源的状况, 做好保护规划与设计, 在维护森林资源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生态平衡。建立起森林资源抢救性保护体系与机制, 以宣传、法制、行政、经济等手段, 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总体保护。在保护森林资源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资源价值的开发。应该利用森林资源, 对水资源、气候、生物圈的积极作用, 展开各方面的开发工作, 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在价值, 在保护的基础上, 实现对森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3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基本要点

3.1 建立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机制

建立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 在积极进行森林资源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基础上, 为日后的森林资源管理决策和管理工作, 形成可靠的管理体系基础。

3.2 实施森林资源的分类管理

森林资源管理中, 要根据不相同种类, 必须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法。重点林区, 必须严格进行管理。普通地区, 不能放松管理。进行整个林区集中管理, 重点抓住设计管理与检查调查工作, 对于虚假的信息与问题, 必须重点分析, 尽最大可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与职业道德, 提高其技术能力与现实操作能力, 以配合森林资源管理实际工作。

3.3 依法进行森林资源管理

依法管理森林资源, 是整个森林资源的基本战略, 充分挖掘整个部门作用, 将职能落实到位, 更好进行管理工作。就征占的林地来说, 必须有整套的审核手续, 发现非法占用林地与毁坏林地的行为, 必须严厉制止。

3.4 优化森林资源管理方式

优化管理方式, 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 做到做好整个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检查与监督, 避免超量的采伐及超强度大面积采伐, 实现对森林资源科学管理。

3.5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要点

将管理方式与运行方式作为整个经营性管理的方式, 将责任、权力、利益相互统一, 将主题与整个管理方面进行有效分离,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重点放在整体改革与创新中, 认真贯彻落实。必须处理好动植物管理与森林保护区之间的关系, 协调好生态自然资源与森林、动物等之间的关系。增强森林防火意识, 加强森林防火教育, 普及每个人。针对山区等地进行森林防护工作的开展,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 进行防护, 将森林火险降到最低。

4 结语

森林资源需要全面而科学的管理, 这样才能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这两项重要职能, 才能落实林业工作的主旨与核心。当前, 应该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 结合我国环境状况、林区基本情况、森林资源实际, 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要通过意识的转变, 来为森林资源管理创建基础。要通过林企工作的改革, 来营造森林资源管理的氛围, 真正为森林资源管理, 找到一个坚实、广泛、稳定的基础, 更好地为林业发展服务。

摘要:本研究从森林资源的概念描述入手, 对于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了全方位培育、抢救性保护等方法, 提供了当前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完善机制、分类管理、创新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管理,机制,分类,创新,保护

参考文献

[1]吴来胜, 叶磊.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 2008, (04) :32.

[2]杜天真, 郭圣茂.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是森林培育的永恒主题[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 (04) :92.

[3]孙玉玲, 吴秀丽, 娜仁.海拉尔地区公益林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及防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10) :32.

[4]雷广东.森工企业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9) :36.

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 篇5

2010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08年底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建立。实验室围绕国家商品林、生态林、能源林以及特种经济林建设工程对林木良种的重大需求,针对林木良种培育技术研究与转化水平落后的突出矛盾,为我国林业产业和生态工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凝聚和培养创新技术人才,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对外合作交流平台。

开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及部分科研课题面向国内外的全面开放。在这一原则下,实验室鼓励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人员和信息交流,尤其欢迎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意识突出的研究人员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或利用本实验室研究基金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研究。

一、本实验室的研究基金重点资助课题范围 1.商品林与经济林树种遗传改良

主要以我国重要商品林和经济林树种为对象,研究内容包括:林木遗传改良的基本理论;重要用材和经济树种遗传变异及育种潜力评价;用材与经济树种基因资源收集、保存的理论与技术;树木优良基因资源引种及利用;用材树种优良种源及优树选择;优质高效经济林木良种定向选育;种子园优化配置技术及促进开花结实技术;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理论与技术;树木幼化机理及优良无性系规模繁殖技术,良种的区域化试验示范及产业化技术;林木遗传测定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等。2.抗逆性植物材料良种选育

研究目的是引进并培育抗逆性(包括抗病虫、抗旱、抗寒以及耐盐碱、耐瘠薄等)强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乔灌木树种,为我国广阔的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环境及经济建设服务。研究领域包括:抗逆植物材料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抗逆性植物材料引进;植物抗逆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植物抗逆性遗传及控制技术;特殊立地条件植物材料选育技术;植物与病虫互作机制与调控;抗逆基因定位、分离、克隆、鉴定;抗逆基因导入及转化技术;转基因抗逆境林木新品种测定技术;优良抗逆植物基因型扩繁技术等。3.细胞工程与良种高效快繁及产业化技术

主要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进行林木优良种质的选择、微体快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以及基因转化再生系统研建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木本植物无性繁殖的机理;林木良种组培快繁技术、体细胞胚状体发生诱导技术和人工种子研制;林木的细胞突变体的筛选、原生质体培养;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良种高效快繁及产业化技术等。

4.基因工程与分子辅助育种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林木为对象,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分析技术;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建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关理论及模型;植物生长、发育调节与控制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性与调控;植物基因对环境的应答过程以及生理生化基础;逆境应答基因表达的调控与分离;植物生殖与系统演化;林木目的性状基因克隆及改造;植物外源基因遗传转化与检测等。5.林木特异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对我国主要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包括生态树种、用材树种、经济树种等,进行遗传多样性以及生长、品质、抗逆等目标性状的系统评价;建立准确、高效的特异种质资源评价体系;筛选高产、优质、抗逆的种质资源。

二、2010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与审批程序

1.凡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同意实验室开放基金设置的相关要求,且申请项目与本指南中所列领域相关的科技人员均可申请。而具有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学历的科技人员,如有两名具高级职称的同行研究人员推荐,也可以申请本开放研究基金。

2.申请者的研究课题应符合本实验室的开放基金指南,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并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创新性研究思路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等。申请者可以申请本实验室已明确的课题,也可以自己拟订课题。

3.申请者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2010开放基金申请指南》要求,填写《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申请需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签署意见。

4.本开放基金申请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21日。申请者需提供申请书一式三份(包括原件一份),经实验室秘书验证申请资格以及申请书格式合格后,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实验室主任办公会议根据评审意见及当年经费总额择优批准。

5.本开放基金的支持经费额度为1-3万元。如有创新性明显需特别支持的项目,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认定可行,可加大资助力度。

6.本下达的实验室开放基金执行期限为1-2年。项目批准后,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三、联系人与方式 联系人:龙萃 电话:010-62336232 电子信箱:treebreeding@bjfu.edu.cn

四、受理时间安排:

1、《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2010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发布时间:2010年5月5日。

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 篇6

【关键词】分类经营;森林培育;途径

引言

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它要求对不同种类的森林,按照不同的功能、特点和规律,采取不同的经营方法,构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基本原则

1.1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各地要将森林分类经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正确处理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与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关系,注重生态建设又不忽视产业发展,提高林业生产力和整体产出功能。

1.2全社会办林业原则

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大力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通过各种方式依法参与森林分类经营及管理工作。

1.3可持续协调发展原则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产权主体、经营效益、经营机制和管理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生态、社会与经济三大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必须注重森林三大效益的协调性、统一性、科学合理地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努力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

1.4分级负责制原则

正确处理政府、部门与森林经营单位的关系,坚持由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和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和组织社會力量参与,推动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2、森林分类经营的产生

2.1森林的多样性是森林分类经营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

森林是地球陆地上以乔木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由于地理的、历史的原因,以及森林群落形成过程的独特性和环境的差异性,自然界的森林表现出千差万别、多种多样。森林除了具有面积广褒(曾达到陆地总面积的22%)、林木寿命长(台湾的红桧、北美的巨杉可逾千年)、再生能力强、生产力高等特点外,森林的结构异常复杂。森林内既包括有生命的成分,也包含无生命的成分。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繁多;光、水、热、风、土壤作用和功能复杂,结构层次复杂多样。这就使得人类即便是要认识森林,也需要对森林分门别类。而要详细、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森林的生长、演替规律,更需要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假定森林只是构成事物的一个简单要素,譬如是一辆汽车的部件,则分类的条件和必要性均不存在了。由此可见,森林的分类研究是由森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如果森林不够复杂,则不必分类研究;但如果只有复杂性,没有多样性,纵然有分类的必要,却无(或难有)分类的可能。若森林不能分类,则分类经营无从谈起。由此得出,森林的多样性即可分(类)性是使森林可分(类)的充要条件,是森林分类经营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

2.2森林的多效性是森林分类经营的根源和必要条件

森林的多效性来源于森林功能的多样性。作为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具有多种多样的效益。主要表现为三大效益,即:提供林产品,包括木材(竹材)及多种其它林产品的经济效益;提供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提供人们旅游场地和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社会效益。森林的多种功能按其性质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功能和人类生活环境美化功能,另一类是提供木材(竹材)等多种林产品的功能。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降低噪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对维护陆地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森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降雨量、降低风速等能有效调节气候。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历史资料表明,森林能有效地防止、抵御和减轻各类自然灾害。森林以其庞大的根系吸收土壤深层中的水分,减少水分流失,固定沙丘;同时以其枝干降低风速,直接抵挡流沙的移动,因而在防风固沙、治理荒漠化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森林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生活、繁殖场所,是植物生长繁殖的积聚地。

3、采取正确的集材方式

在森林的抚育伐作业生产中,采取什么样的集材方式,是保护生态和环境致关重要的生产作业方式,它不仅对伐后迹地的天然更新有很大影响。而且对保留木及林冠下幼苗、幼树及林冠下的人工更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对森林植被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林地生产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选取皆伐作业方式的小班应尽可量采用畜力集材,通过木材在迹地上的拖拽,可以增加天然下种与地表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大天然更新频度,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

4、合理的确定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的大小不但可以调节森林的生态环境,而且对森林内的幼苗、幼树及保留木的生长发育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采伐强度的变化使林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林木的营养空间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合理的抚育砍伐强度,使林木的光照面积及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的面积相对增加。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也就相对加强,进一步加速了林木的生长,促进其提早成林,尽早地发挥其生态效能。反之,若采伐强度确定的不合适,则会造成林木的营养空间不足,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低,导致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其生长;或者营养空间过大,光照过强,则叶绿素遭到破坏,致使林木枯死。因此,依据分类类型、林种、林分类型、树种、林龄、立地条件等因子的不同,在伐区调查设计时。要根据林分结构、立木的公顷蓄积量、生长状况、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等因子,本着采伐量不大于林木生长量的原则,在充分维持好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采伐强度和合理的采伐强度。

5、及时进行幼、中龄林抚育

在更新跟上采伐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森林后备资源的培育和管理,对于已经成林的人工和天然幼龄林及过去的大龄、被压的幼中龄林应及时进行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伐除林内的被压木、病腐木、枯立木、三级木及生长不良木,保留目的树种,增加其营养空间,促进其提早成林,使其更与、更快、更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玉林.我国林业经济体制转型的现实制度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7(02)

[2]黎平,陈建成.论我国生态林业建设方略[J].绿色中国,2005(02)

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篇7

分子生物学既有的进展, 打破了旧有的育种途径。森林培育关涉的多样技术也吸纳了生物技术这一范畴新成果, 更替了遗传改良特有的培育目标。最近几年, 培育出来的梧桐树, 某地段内的杨树及桑树, 都用到了带有原生质体的独特植物。转基因这一范畴的新技术, 也增添了原有的林木数目。然而, 常常用到的培植技术是新近更替的微繁技术。现代时段内的智能温室, 让林木幼苗原有的培植范围正在快速递增, 有着延展的前景。组织培养关涉的快速繁殖, 涵盖了容器架构下的育苗技术。这样的新途径, 为惯常见到的改良品种, 无性系数目预设的繁殖供应了可查验的根据, 也缩减了培育时段。

2 育种及关联的育苗

2.1 初始的育种时段

比对发达国家, 国内既有的森林育种起步时点偏晚, 却有着快速延展的倾向。最近几年, 杨树育种特有的新技术取得了高层级的成绩;新培植出来的杨树种类, 平均态势下的生长量超出了10%。木材原有的密度, 木材潜藏的纤维含量也凸显出递增的倾向。桉树依循的育种流程仍旧带有常规育种的特性, 同时吸纳了分子遗传关涉的新技术。无性系范畴的育种, 新颖的抗性育种也预设了可用的规划。选取出最优树种, 经由杂交培育, 建构了面积偏大的母树林。无性系特有的种子园地, 桉树必备的基因库也陆续建构出来。

2.2 设定好的育苗流程

容器苗依循的培育流程有着次序的特性。例如, 选取出来的脂松容器在育苗时段内就依循了这种规程, 创设了培植的新技巧。把某规格下的脂松容器分成幼苗初始的建成期, 接续的高生长时段, 有着木质化特性的后续时段。种子催芽特有的时段, 选取了某规格下的育苗基质, 经由覆土及撒种, 妥善管控这一育苗流程。基质特有的酸碱度, 经由盐渍化的查验, 完善了惯用的细化育苗。苗木封顶特有的规制、炼苗及接续的培育、苗木后续的出圃、再次的培育, 也要管控地段内的环境细节。这样做获取了最优成效, 培育起来的脂松苗木凸显出整齐的规格, 带有旺盛活力。

2.3 种子处理关涉的新技术

海拔偏低的区段, 耕地之外独有的农田都培植了偏多的阔叶林。培植好的这些林木改善了地段固有的环境质量, 产出更多林木。例如对某地段特有的灰色橡木进行解析调研, 针对细分出来的橡木类别, 制备了可用的加工流程、加工技术依循的体系。标准化架构下的培育技术整合了收获时点、苗木存留的环境、种子处理惯用的时段。

2.4 胚苗特有的生产技术

体细胞特有的胚苗生产也要依循设定好的培植技术。林木体细胞这一范畴的调研处在快速延展的时段中, 创设了多样物种。最近几年, 还建构了体细胞独有的生产系统。然而, 规模偏大的、种子包衣惯用的育苗技术还要不断更替及完善。调研结论表明:容器育苗惯常用到的管控技术是查验幼苗的新近重量, 在这样的根基上, 明辨各个时段耗费掉的幼苗肥料、幼苗必备的养分, 并预设最优的施肥。在灌溉水量特有的管控上, 美国依循精密化架构下的管控技术, 定期对存留着的灌溉水进行酸碱度的辨识和查验。这样的查验, 能明辨水体固有的金属离子、灌溉水夹带着的藻类状态, 依循划分出来的水体类别, 选取化解的路径。我国缺失这一范畴的关联调研, 存留着的灌溉水源, 也没能经由酸碱度的查验, 因此, 没能预设水体改善的可用措施。

3 森林管控范畴内的技术

3.1 土体养分的查验

某地段培育了偏多的火炬松林, 特有的针叶林。在培植流程内对土体既有的状态随时辨识并查验。定期去查验植株现有养分, 同时明辨细化的土体类别, 可被管控的肥料量。土壤养分的辨识涵盖了桉树及培植着的杨树、区段中的毛竹林。如上的流程是林地养分辨识的精准过程。

3.2 凋落物的管控

培植流程中要搜集好残存下来的凋落物, 选取预设的机械设备, 经由切割碎裂以后, 把切割好的这些碎叶, 再返回原有的林地之中, 这样做能促动产出成效渐渐提升。为了明辨凋落物特有的生长影响, 预设了收益回报关涉的模式试验。我国要吸纳这一新颖技术, 对人工林存留着的凋落物进行管控和搜集。这种管控手段提升了长时段内的土地肥力。

4 结语

既有的培育技术虽已经衔接了新颖的网络, 但仍潜藏着偏多的弊病。要在培植足量的林木同时, 注重很长时段的持续进展。不应忽视掉林木管控的细节, 要依循苗木增重既有的状态, 确认可用的施肥对策, 增添培育规模。

摘要:森林培育关联的新技术涵盖了特有的效益理论, 近代时段内的森林经营, 可持续态势下的林木运用, 既受国情限制, 森林培育及惯常的林木管控, 也带有不同特性。多元化架构下的培育经营能提升综合特性的模式成效。从现状看, 多效益特有的主导模式涵盖了集约特性的森林经营, 要明辨培育技术既有的状态, 摸索可用的管控对策。

关键词:森林培育技术,现状,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石佩玲.浅谈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4)

论森林培育技术现状及管理措施 篇8

1.1 做好宣传工作

1998年洪水之后, 国家开始进行天然林保护工作的试点, 2000年正式启动了天然森保护工程, 随着工程的实施, 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在工程实施之初, 部分群众对天然保护工程的目的, 意义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尽快提高林区群众对该工程的认识, 使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掌握国家机有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 我们要紧紧围绕“保护天然林, 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 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欢迎的形式, 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 深入扎实地宣传, 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2 健全护林队伍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非曲直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社会性, 政策性强, 林业站建在农村, 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熟悉辖区内的民情、社情和林情。为打牢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础, 林业站应在得到当地党委, 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组建专门护林队伍, 健全护林网络。

1.3 管好护林员队伍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 管护任务, 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 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 制止乱捕滥猎行为;配合做好防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的采砂, 采土, 采石等行为, 制止非法征占用地林林行为, 配合查处人、畜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因此, 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针对护林员工作地点分散, 时间自由度大, 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 林业站应在护林员的公开选聘, 学习培训, 目标责任, 考核兑现, 淘汰解聘等环节强化管理。

2 育种阶段

我国林业育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 在一些重要树种的育种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杉木子代测定, 杂交试验, 种子园建设, 多世代改良等, 目前已进入第3代育种阶段。我国在杨树育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近20年已选育出许多杨树优良新品种, 平均材积生长量提高10%~20%以上, 木材密度提高3%以上, 纤维含量增加2%以上, 我国桉树育种工作仍以常规育种为主, 并辅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 其中又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 通过近20年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 有计划, 系统地开展了优树选择, 杂交育种, 无性系抗性育种, 无性系繁殖, 无性系测定等方面研究, 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 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

3 育苗程序

3.1 育苗程序

美国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 明尼苏达州公司在脂松容器育苗的控制上就是参考了这一育苗程序, 并经过多年实践和生产研究, 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苗程序和技术。他们将脂松容器苗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和木质化期3个生长时期。在种子催芽, 育苗基质制备, 容器的选择, 播种与覆盖, 浇水与施肥, 基质PH值及盐渍化控制, 苗木封顶控制, 炼苗, 育苗环境控制, 出圃或再培养等环节上都做得非常细致, 获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 培育的脂松苗木规格整齐, 活力旺盛。

3.2 种子处理技术

近年来国外推出了一项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 在低海拔地区耕地以外低产的农田上经营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 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 增加休闲用地面积, 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木材。许多学者对欧洲白蜡、英国栎、欧洲甜樱桃等乡土树种种子的发育特征, 休眠特性, 贮藏特性, 萌发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细致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出了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体系, 从种子采收时间, 贮藏条件, 处理时间和方法, 种子处理环境控制, 播种时间, 萌发环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准确而又规范的技术。

3.3 体胚苗生产技术

美国惠好公司具有完整、系统的针叶树体胚苗生产技术, 他们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 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 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 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 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 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 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4 栽植措施

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管理措施 篇9

1森林培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推想

1.1森林培育技术的战略化发展趋势

森林培育技术发展应该结合市场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要将森林培育工作落实在林木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野生动物保护等各种工作的基础上, 为建立市场化和战略化发展的森林培育工作体系建立技术基础。

1.2森林培育技术的集约化发展趋势

集约化是森林培育技术发展方向, 应该突出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效率, 将资源集中在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和开发之上, 使用现代化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 激发森林培育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将森林培育技术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做到对森林培育工作的全面促进。

1.3森林培育技术的定向化发展趋势

要结合市场和社会需求, 定向化地开展育种、育苗、抚育等工作, 突出对不同苗木树种培育的技术重点, 使林区能够尽快满足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要在森林培育中合理划分区域和功能部分, 建立起生态林、商品林、积碳林、公益林等各种功能化区域, 对不同的区域采用差异性和定向化的森林培育应用, 使森林培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2森林培育技术体系的主要环节

2.1育种阶段森林培育技术的要点

森林资源育种在我国林业的起步较晚, 以杉木子代测定技术为代表的育种技术在上世纪末得到了林业的推广, 当前育种技术主要在常见的杨树、柳树等树种有着广泛地应用, 形成了具有优良品质的信息有数和柳树品种。有了育种技术的应用林木的成材率、木材密度、纤维素含量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培养出一大批森林培育的母树, 建立起优质的森林资源基因库, 极大地提升了森林培育的效率和质量, 满足了林业资源的发展和需求。

2.2育苗阶段森林培育技术的要点

一方面, 要科学森林资源育苗程序, 在育苗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基质制备、育苗容器选择、苗木催芽、浇水施肥、种子催芽、播种覆盖等环节, 通过对PH值、盐碱度、电解质的调整, 使育苗的环节得到规范, 以便获得理想的育苗效果。另一方面, 应该强化树种处理技术的应用, 要结合林业资源的需求实际, 从环保和低污染的角度出发, 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树种, 使树种符合具体森林资源培育和发展的需要。在处理树种的过程中要针对生物学特点和繁育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树种种子的采集、储藏和先期处理, 为种子的越冬、贮藏、萌发、催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前提。此外, 做好体胚苗生产技术在森林资源育种和培育中的应用, 据行业的经验, 树体胚苗生产技术主要适用于针叶型树木的育种和育苗, 要在选用优良目标品种的基础上, 对种子的体胚进行处理, 形成具有成熟系统的商业化体胚, 在包衣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形成批量人工种子, 以用于育苗和培育工作的需要。另外, 要做好苗木施肥技术的应用, 苗木施肥过程是一个关键环节。据有关技术人员介绍, 一般对容器苗的施肥应采取精准的苗木鲜重控制机制, 这样可以在定期测定苗木的鲜重过程中, 根据不同时期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与数量, 以有效地掌握好施肥期和施肥方法。最后, 做好育苗阶段的灌溉工作, 林业苗圃灌溉用水控制应该做到精准化。具体的做法要定期测量灌溉水的PH值。主要指灌溉水金属离子的含量。

2.3整地阶段森林培育技术的要点

整地过程中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 在森林培育的整地环节中要突出整地方案的设计, 要对整体的技术环节、机械设备、材料做到全面的准备, 做到科学设计和科学整地。二是, 要规范整地技术的应用, 要结合整地技术规范, 确保技术的完整性、针对性应用, 提高整地的整体质量。

3加强森林培育的管理工作

管理是森林培育的重要环节, 是确保森林培育高速发展和有效运行的关键, 当前森林培育管理中要突出机制的建设工作, 要着眼森林培育的实际, 从机制建立方面入手, 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首先, 建立认建认养机制, 以此为平台, 让社会民众与干部都能树立绿化意识, 激发全民造林、管林的积极性。其次, 构建火烧迹地限期绿化机制。在发生森林山火后的第1个生长季节, 各镇政府、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必须根据相关规定, 针对火烧迹地实施人工造林。最后, 积极探索科学管护机制。针对新型造林部分, 需要通过政府将之纳入地方公益林管理, 认真落实财政资金与管理人员的投入。针对重点造林工程, 要对森林火灾保险进行试行, 做好病虫保险等。

4结语

森林培育工作具有艰苦、长期、复杂等特点, 林区应该对森林培育加强重视, 要在立足于林区和森林培育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着眼于林区建设和林企经济改革的实际, 按照林木生长和培育的规律扎实推进森林培育工作。要利用当前林业市场化和科技化的基于, 应对自然和竞争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 突出森林培育的工作重点, 确定森林培育的步骤与环节, 抓住森林培育的技术重点和实施要点, 在科学而全面管理森林培育工作的基础上, 真正提升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

摘要:森林从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对生产和生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速市场经济社会中, 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频繁, 对森林和环境的破坏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缓解当前林业资源和环境的问题, 应该大力推进森林培育的应用, 加强森林培育的管理。该研究以森林培育工作为基础, 分析了森林培育技术在整地、育种、育苗等环节中的要点, 推想了森林培育技术为了发展的趋势, 提供了森林培育管理的措施, 希望为森林培育工作的加强有所借鉴。

关键词:森林培育,整地,育种,育苗,管理,发展,技术

参考文献

[1]金广库.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 2013 (7) .

[2]唐海波.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广东科技, 2010 (20) .

[3]罗志雄.浅析我国森林培育技术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6) .

[4]程岩, 沈垭琢.关于森林培育技术现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2) .

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管理措施 篇10

关键词:森林培育技术,发展趋势,管理,措施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诸多生产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平衡生态环境, 必须加快生态和林业的建设, 进而确保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过程中, 人们对森林培育予以高度重视, 并通过加强森林培育管理力度, 使得森林覆盖率增加, 林业发展战略发挥主导作用。在森林培育期间, 森林培育技术和森林培育管理是十分主要的环节, 所以为了推动林业产业的良好发展, 必须对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加强森林培育的管理, 从而确保森林培育实现规模化。

1森林培育技术的内容

1.1 育苗程序

对于森林培育技术而言, 在培育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 育苗程序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在森林育苗过程中, 将脂松容器苗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和木质化期, 3 个生长时期贯穿于育苗整个过程。在种子催芽时, 选择育苗基质制备和容器, 然后进行播种, 再对森林苗予以浇水和施肥[1]。同时, 控制基质值和盐渍化, 并严格控制炼苗和育苗环境等环节, 从而提高育苗效果。

1.2 种子处理技术

森林种子符合种植条件, 才能确保森林培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农场式林地经营政策的作用下, 需要在低海拔地区培育阔叶树为主的森林, 进而改善生态环境。针对萌发特性、休眠特性等特点, 结合不同树种采取最佳的种子处理技术, 并从种子的采集时间和贮藏条件等方面出发, 控制树种的环境和播种时间, 进而有效控制树种萌发环境。

1.3 体胚苗生产技术

通过优选针叶树种子, 在体胚苗生产技术的作用下, 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性变化, 然后经过严格筛选, 采用体胚苗生产技术, 将体胚制作成人工种子, 进而可以实现在温室内播种育苗。我国林业胚苗还正处于研究阶段, 绝大部分树种的体胚系统正在建设当中, 只是有少数形成了体胚苗生产体系, 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

1.4 苗木施肥技术

苗木施肥技术是森林培育技术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容器苗的施肥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苗木鲜重, 定期测量苗木的鲜重, 然后根据不同时期苗木的增重情况来判断施肥数量和种类, 并采取最佳的施肥方法。

2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确保森林培育技术集约化

森林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类对木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所以森林培育技术需要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所谓集约化指的是人类在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之上, 通过合理和集中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确保积极互动地推动林业的良好发展。同时, 在现代技术和管理模式下,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挖掘森林资源的最大价值。例如, 在短轮伐期工业人工培育技术下, 控制森林密度、立地和地力等, 实现树苗生产周期短、生长速度快, 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森林资源。

2.2 可持续经营战略

当前, 各国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并高度重视森林培育的发展和保护。目前, 我国已经对森林资源结构加以调整, 通过发挥森林固结水土的作用, 从而改善气候。同时, 在未来森林培育过程中, 应该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以免破坏生态结构[2]。此外, 在我国森林资源经营可持续发展阶段, 需要充分发挥生态林业产业模式和生态森林系统经营模式的作用, 尤其注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确保生物和林业具有多样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森林培育定向化发展

在确保森林生态功能的基础上, 还需要发挥其商业功能, 使森林得到良好地发展, 所以森林培育还应该向定向化发展, 保证森林受到保护。因此, 在森林培育技术定向化发展过程中, 应将森林分成商业林和公益林, 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例如, 所培育的商业林能够用于建筑用材用木和纸浆林木等, 进而为大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丰富的树木资源。

3提高森林培育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科学培育树种

为了提高森林培育管理质量, 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 科学培育树种。在培育森林树种过程中, 应该摒弃传统的培育技术, 将分子遗传工程引入到森林树种培育中来, 如一些科学家加大了优质树木的杂交育种和无性繁殖力度, 培育树种基因库[3]。在培育种苗期间, 将幼苗分成不同生长周期, 严格控制种子催芽、育苗和施肥等环节。同时, 给予树木更多的养分和水分, 从而确保树种培育更加科学。

3.2 林地管理

对林地进行合理管理也是确保森林培育管理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有利于树木生长。在林地管理过程中, 应加大养分管理力度, 做好修剪和掉落物的处理。同时, 要严格监控树木土壤情况, 通过正确分析树木内的养分, 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在对我国杉木、杨树等养分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确保施肥管理的精细化, 将凋落物尽量还林, 以提高树木后期的生长能力。

3.3 平整土地

由于平整土地的方式和时间都对树木生长有一定的影响[4]。因此, 提高森林培育管理质量, 需要做好平整土地工作, 要明确最佳的土地平整方式和时间, 在地势平坦的地区, 应该采取机械全垦整地, 保证整地深度控制在30cm上下;对于地面上存在的枯枝落叶, 要通过人工翻埋的方式将其翻到地下, 使其成为树木的肥料。如果土地起伏较明显, 需要采取穴状的整地方式。总之, 平整土地有利于对森林培育管理。

3.4 栽种

在栽种过程中, 应该合理利用森林培育技术, 并严格控制种植密度。对于纸浆林的培育, 栽种量要低于2000 株/hm2, 在栽种期间, 将其密度控制为3m×3m, 按照此密度进行栽种能够保证树木的良好生长和萌生林的培育[5]。同时, 有助于机械作业。因此, 在树木栽种过程中, 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 确保森林培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结语

由于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林业部门一定要加大森林培育力度, 通过对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并做好森林培育管理工作, 从而为树木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广库.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 2013 (7) :215.

[2]樊天佑.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管理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 (上半月) , 2014 (5) :228-228.

[3]宋艳秋.森林培育技术的精准化[J].黑龙江科学, 2014, 5 (7) :94.

[4]彭勇.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管理措施[J].科技资讯, 2015, 13 (7) :114.

上一篇:孩子的第一次下一篇:儿童健康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