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收入

2024-06-20

政府补助收入(精选十篇)

政府补助收入 篇1

关键词:政府补助,账务处理,财务报表

一、政府补助收入的概述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获取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根据政府补助的定义可以看出政府补助收入的特点主要包含两方面:无偿性与直接取得资产。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 首先应当区分是否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2006) 规定的范畴, 然后再按照适用的准则做出正确的账务处理, 这是保证财务报表信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关键。

二、政府补助收入的账务处理

对政府补助收入进行账务处理时, 需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 政府补助收入的金额;第二, 政府补助的分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2006) 规定:政府补助可以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第三, 根据政府补助收入的分类选择准确的账务处理。

(一) 政府补助收入金额的确定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收入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对于货币性资产, 企业一般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对政府补助收入进行计量, 除非有特殊情况表示企业能够收到相关政府补助时, 企业才可以按应收金额进行确认, 比如企业取得的按照粮食储备量给予的粮食保管费补贴等。对于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如果公允价值不可靠取得时, 企业应当按照名义金额1元进行计量。企业应当按照正确的计量方法确定政府补助的金额, 不得少计也不得多计。

(二)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构建或以其他的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自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起, 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以后各期损益。若企业资产提前被出售、转让或者毁损的, 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因此, 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为:企业实际取得补助时, 按照实际到账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在对相关资产进行折旧或摊销时, 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至损益科目, 借记“递延收益”, 贷记“营业外收入”, 当资产发生报废或处置时, 将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金额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递延收益”, 贷记“营业外收入”。

【例1】2011年12月家企业收到国家2400万元的政府补助用于购买管理用固定资产, 假设该资产的使用寿命为5年, 并且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无残值, 那么该企业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分录为: (单位:万元)

1.2011年12月实际收到政府补助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2400

贷:递延收益———政府补助收入2400

2.2012年末———2016年末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进度分摊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政府补助收入480

贷:营业外收入480

(三)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进行处理。首先,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者损失的, 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且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计入当期损益;其次,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为:企业按照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 应当按照应收金额, 借记“其他应收款”, 贷记“递延收益” (或“营业外收入”) ;其他的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取得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递延收益” (或“营业外收入”) , 涉及按期分摊递延收益的, 应当借记“递延收益”, 贷记“营业外收入”。

【例2】甲粮食企业在2008年度实际粮食储备为5000万斤, 根据国家政府的相关规定,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按照企业实际的储备量给予每斤0.6元的粮食保管费补贴, 并且每个季度初支付, 2008年1月15号, 企业收到政府实际拨付的补助款, 那么, 与企业的政府补助收入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1.2008年1月1号, 企业确认应当收到的政府补助收入时:

借:其他应收款3000

贷:递延收益———政府补助收入3000

2.2008年1月15号, 企业实际收到政府拨付的补助款时:

借:银行存款3000

贷:其他应收款30003.2008年1月至3月, 每月末企业应

当确认的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政府补助收入1000

贷:营业外收入1000

三、政府补助收入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企业在对政府补助进行确认时, 首先应当区分是与收益相关的补助收入, 还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收入, 这二者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 因此, 企业应当选取合理的账务处理方式, 更加准确的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企业的净利润。

(一) 政府补助收入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政府补助收入对当期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 政府补助收入金额等于资产增加额, 也等于所有者权益增加额,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取得的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并且用于补偿企业已经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 那么, 银行存款等资产项目的增加额就等于企业未分配利润的增加额;第二, 政府补助收入的金额等于资产增加额, 也等于负债项目增加额, 企业本期所取得的政府补助收入全部计入“递延收益”, 本期不进行分摊,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取得的可能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也可能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那么银行存款等资产科目的增加额等于企业递延收益科目的增加额;第三, 政府补助收入金额等于企业资产增加额, 也等于企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二者增加额之和,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收入一部分在本期进行分摊计入当期损益, 一部分在以后期间进行分摊, 那么, 企业银行存款等于资产增加额, 也等于递延收益及未分配利润二者增加额之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政府补助收入最终都会反映在企业未分配利润中, 只是计入的期间不同。

(二) 政府补助收入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收入对当期企业利润表的影响可能分为三种情况:第一,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收入全额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并且用于补偿企业已经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第二,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收入部分计入营业外收入;第三,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收入对本期营业外收入没影响。在第二及第三中情况下, 企业取得的可能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收入, 也可能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收入。因此, 企业政府补助收入对企业当期营业外收入的影响不确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政府补助收入最终都会反映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中, 只不过是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期间存在差异。另外, 政府补助收入属于企业的非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属于营业外收入事项, 不影响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

(三) 政府补助收入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由于企业现金流量表示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编制, 只有在取得相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才会影响现金流量表, 因此, 政府补助收入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仅有一种情况。无论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收入何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企业在实际取得政府补助收入的当期就应当全额反映在企业现金流量表中, 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量, 从而增加企业当期的现金净流量, 而对企业取得政府补助收入的其他期间的现金流量表没有任何影响。

(四) 政府补助收入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

政府补助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通过其对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影响可以反映出来, 只有政府补助收入影响当期营业外收入, 才会影响企业当期的所有者权益。因此, 政府补助收入对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主要分为三种:第一, 按照政府补助金额全额增加当期企业所有者权益;第二, 按照政府补助金额部分增加当期企业所有者权益;第三, 对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没有影响。然而, 无论当期政府补助收入对企业是否有影响, 最终政府补助收入都会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 只不过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期间不同。

(五) 政府补助收入对报表附注的影响

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下列信息:第一, 政府补助的种类与金额;第二,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第三, 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因此, 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准确的披露政府补助收入相关内容, 让决策相关者获得更加充分的财务信息, 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闫春喜.浅析政府补助准则的会计处理[J].中国科技财富, 2011 (3) .

[2].李瑞娟.我国《政府补助准则》浅析[J].管理工程师, 2011 (6) .

[3].胡天雨.政府补助的财税处理[J].会计之友, 2011 (27) .

政府补助收入 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税法规定了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税法规定了财政拨款、实务中理解偏差较大。目前政府为了实行其职能,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常常会给企业一定的资金和实物帮助,既有无偿的也有有偿的,不少企业都理解为财政拨款,列入不征税收入项目,侵蚀的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也给自身带来了税务风险。为此笔者认为应当不可小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税法规定了不征税收入。

不征税收入税法规定了财政拨款、实务中理解偏差较大。目前政府为了实行其职能,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常常会给企业一定的资金和实物帮助,既有无偿的也有有偿的,不少企业都理解为财政拨款,列入不征税收入项目,侵蚀的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也给自身带来了税务风险。为此笔者认为应当不可小视。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准则),谈谈政府对企业补助收入如何进行走账,结合税法进行纳税纳税调整,汇算清缴以纳税人为主,企业纳税人做好纳税调整。目前尚未实行准则的企业,建议涉及政府补助收入的核算,走账时可参照使用,因为在准则前的相关会计制度和通则,对政府补助收入涉及极小,不适应当前会计核算的需要。

企业取的财政拨款,是和事业单位不同质的,应根据具体情况确认收入,同时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以下税法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对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皆应按照税法规定的其他收入确认收入,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例1:A企业仓库,20×8年实际国家储备粮油糖储备量1.2亿斤。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门按照企业的实际储备量给予每斤0.001元的粮食保管费补贴,于每个季度初支付。20×8年1月10日,A企业收到财政拨付的补贴款。

A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8年1月1日,A企业确认应收的财政补贴款:

借:其他应收款 120000

贷:递延收益 120000

(2)20×8年1月10日,A企业实际收到财政补贴款: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其他应收款 120000

(3)20×8年1月,将补偿1月份保管费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

借:递延收益 10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0

20×8年2月和3月的分录同上。

例2:C企业是客运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公共广场部分不征税,该企业的适用土地使用税先征后退政策,经计算按实际缴纳先征后退70%。20×9年1月,该企业实际税额152万元。20×7年2月,该企业实际收到退还的土地使用税额106.4万元。

C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税额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 064 000

贷:营业外收入1 064 000

以上例子都是企业已经发生了费用支出,政府对发生的费用给予补偿,例1中,发生的保管费用已在营业费用扣除,企业计算利润总额已扣除;还有财政贴息,发生利息费用已计入财务费用,企业计算利润总额已扣除;例2中,企业支付土地使用税已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企业计算利润总额已扣除;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税法规定确认原则,配比原则规定同一项支出,不得将未发生的费用进行扣除,企业发生的费用,得到政府的补偿,一笔支出,加上取得的收入,两项一加一减,差额计利润总额,无需再进行纳税调整。如果单纯地认定财政拨款作为不征税收入,从收入总额中扣除,违背了配比原则,从而也违背其他四项原则。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例3:20×7年12月,某化工园区一公司,经环保部门整治,需购置一台环保设备,预计价款为500万元,省财政可给予补助,按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补助210万元的申请。20×8年3月1日,政府批准了甲企业的申请并拨付甲企业210万元财政拨款(同日到账)。20×8年4月30日,甲企业购入不需安装环保设备,实际成本为480万元,使用寿命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设无残值)。20×9年4月,甲企业出售了这台设备,取得价款12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8年3月1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2 100 000

贷:递延收益2 100 000

(2)20×8年4月30日购入设备:

借:固定资产4 800 000

贷:银行存款4 800 000

(3)自20×8年5月起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月末)计提折旧,同时分摊递延收益:①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40 000

贷:累计折旧40 000

②分摊递延收益(月末):

借:递延收益17 500

贷:营业外收入17 500

(4)2015年4月出售设备,同时转销递延收益余额:

①出售设备:

借:固定资产清理960 000

累计折旧3840000

贷:固定资产4800000

借:银行存款12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960000

营业外收入240000

②转销递延收益余额:

借:递延收益420000

贷:营业外收入420000

是政府补助形成企业当期的资产,不应在当期全部确认收入,如果在取得收入当期取得收入,直接计入收入总额,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有失公正,会导致两种情况的发生,第一,企业当期有应纳税所得额,再加上直接计入的政府补助收入,会加大企业的纳税负担,第二,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红字较大,并在以后五年内有应纳税所得额,会导致各年税收收入不均衡,甚至有被抵消的可能。例3中,企业应分期确认政府补助收入,在做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不再做调整。如果当期政府补助收入补助给企业拆除的资产,作为财产损失的减项,超过政府补助收入部份的财产损失,按照国家税务总局13号令和相关税法规定,报税务机关审批扣除,未超过则作收益。

不论是补助费用和资产也有例外事项,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就企业取得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第一、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第二、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三、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重新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符合财税[2009]87号规定第一款规定的,在会计账务上应作“营业外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作为不征税收入;根据第二款规定在后续计量中,发生的与其相关的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从法定扣除费用中扣除;第三款规定是对前二款的特殊处理,直接根据实际发生情况,依具体情况,在会计核算中做相反核算,应纳税所得额也作相反核算。

(三)减税、免税和其他政府补助收入

这里所讲的减税、免税是除企业所得税以外的其他他所有税费的减免。企业收到的增值税返还与资产无关,也不是为了未来发生耗费取得的补助,故在取得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准则中规定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政府补助。此说法再计算应

纳税所得额时,笔者不与其苟同。应根据不同的税种和企业的核算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调整。其他政府补助收入,是上述以外政府给予企业的补助收入,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例4:某软件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适用增值税即征退政策,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退还70%。20×8年1月,该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额200万元。20×8年2月,该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140万元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A.借:银行存款1400000

贷:营业外收入1400000

企业收到的增值税返还与资产无关,也不是为了未来发生耗费取得的补助,故在取得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例5:某企业2008年转让使用过的小轿车,原价30万元,已提折旧5万,现以35万元售出。

取得转让收入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25

累计折旧 5

贷:固定资产30

借:银行存款 35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33.654万(35万÷1.04)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346万(35万÷1.04×4%)

②交税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346万

固定资产清理 8.654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0.673万

-----——转让收益 8.654

银行存款 0.673万

从个例可以看出,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政府补助。不符合相关的税法规定,背离了会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的可靠性原则,没有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和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不能保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例5中,如果直接按税率的4%的一半计提应缴增值税,虽然不会影响当期就纳税所得额,但不能完整反映此项销售业务的全过程,有悖会计核算的原则,也不能反映国家减免税的根本宗旨。如果企业对直接免税的不计提,也不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不利于税务机关有效地进行税收管理。如果是应计入相关费用和损失的价内流转税和财产行为税,更应确认应税收入,这样有效防止企业重复扣税。

例6:某县为了支持企业出口创汇,规定年度内每出口收现汇1美元,给予企业0.01元人民币的奖励,ABC轴承公司2008年度收现汇9000万美元,当地县政府给予90万的奖励。与当地财政结算:

借:其他应收款 900000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900000

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900000

贷:其他应收款 900000

此项收入企业既不形成一项资产,又不发生费用,是政府给予的一笔额收入,应列入收入,如企业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应作纳税调整。但也要注意例外事项,如:.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

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政福利企业享受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的账务处理应该和例5相同,在企业所得税汇清缴时,应列入不征税项目;企业取得政府其他收入,如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人民政府有指用途,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的账务处理应该和例5相同,在企业所得税汇清缴时,应列入不征税项目。

政府对企业间的债务豁免,准则中政府补助收入未作规范,在准则债务重组中,对企业和企业间的债务重组,规范了债务重组收益的,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原则: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营业外收入”。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原则: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坏账准备的多提额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上述纳税纳税调整的立足点一是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一(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进行论述的。也可依据账务处理结合以上论述税法规定,运用计算公式二(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增加额:超范围、超标准、未计少计;纳税调整减少额:不纳税、免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增或调减。二是本文采用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和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不涉及地方性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综上所述.政府补助是无偿的。税收返还属于政府补助,应根据的具体账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切不可僵化,盲目性理解税法规定的不征税项目。

政府补助收入 篇3

【关键词】浅议;医院、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随着2013年1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所属的医疗卫生行业也属于事业单位,但医疗卫生行业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于2010年12月31日发布实施,其早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这样致使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收入费用表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下面将解析二者报表勾稽关系。

收入费用表既反映医院的各项门诊收入、住院收入以及相应的成本费用等,具体来讲 ,对应总账上的医疗收入—门诊收入、住院收入会计填列,同时填列报表时 要将财政基本补助收入也要纳入进来统一进行核算,也就意味着医院收入包括四大板块:即住院收入、门诊收入、药品加成收入、财政基本补助收入。但与之相对应的医疗业务成本也要按照会计上的配比性原则进行核算,特别注意的是,运用财政项目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资要剔除在外(具体要通过待冲基金账户进行过渡处理)。避免财政资金、科教项目资金支出形成的成本费用纳入医疗业务成本,致使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看病成本不具有可比性。所以收入费用总表中设计的医疗收入加财政基本补助收入形成总收入(要特别注意剔除科教项目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收入)。但与之对立的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中还包含有财政补助基本支出形成的成本费用,因此医疗结余中还包括财政补助基本收入,又包含财政补助支出形成的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考虑到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补助政策以及事业单位结余分配不能够用财政资金的相关规定,必须对财政补助基本收入、财政补助支出形成的医疗业务成本形成的财政补助基本结转从医疗结余中剔减出去,方能进行医院的结余分配。

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来看,分为两项内容,一是财政(一定是本级财政)给予医疗卫生部门的基本补助支出,另外是财政给医疗卫生部门的项目补助支出,结合收入费用表;二者的勾稽关系必须一致。但从两张表来看,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相对来讲比较好对应,而财政补助基本支的收支余额(即财政补助基本结转)在收入费用表中的医疗收入和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中列拓,因此本期医疗结余中包含财政补助基本结转,必须予以剔除,从而真正反映医疗卫生部门真正的收入、成本费用、结余,对此医疗卫生部门结余才能进行结余分配,计提相应的专用基金,最后余额转入事业基金。

对于财政基本补助收入,减去本期财政基本补助中用于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中的余额,形成财政补助基本结转,留待下期继续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当地财政部门不能予以统筹。而对于财政补助的项目支出,运用当期收入减去当期支出,余额形成财政项目结转,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财政部门统筹资金规定精神,超过两年的要予以统筹本级财政。对此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当中没有说明,因此从二者报表架构来看,显然收入费用表的内容包含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内容,但是二者报表的属性又不尽相同,收入费用表属于月报,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属于年报,因此两张报表的勾稽关系平时对不上,也只有等年末时收入费用表的年报才能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才能产生相对应关系。这是特别注意的一点。

收入费用表中的数字逻辑关系也是清楚的,大体上分为四个内容:财政补助的基本结转、财政补助项目结转、医疗卫生部门收入减去费用(不包含财政基本支出当中形成的医疗业务水平、管理费用)的医疗结余、科教项目结转。在这四个内容中,财政补助项目结转相对取数容易,只需要查阅财政补助项目收入、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的明细账即可得知;科教项目结转报表项目只需要查阅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即可得知。比较难以取数的是医疗结余、财政补助基本结转,因为二者混淆在一起,用医疗收入加上财政补助基本拨转收入形成总收入,然后减去总的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形成医疗结余,此时医疗结余中含有财政补助基本收入支出所余的结转部分,但由于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对医疗结余的分配只能限于自身收入、支出之差额进行分配,而不能对纳税人形成的公共财政资金余额搞分配,因此要把医疗结余中含有财政补助基本结转要剔除在外,这也是整个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这也是《预算法》的精神。

而对收入费用表最终反映的结果又进一步对应了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项目:财政补助结余(含基本结转、项目结转)、科教项目结转、事业基金等,也符合这次会计改革中的资产负债表观点。因此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隶属于收入费用总表,而收入费用总表又隶属于资产负债表,这是两报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参考文献:

[1]《事業单位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医院财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浅谈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 篇4

该企业为农场型企业, 投资成立了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苗木种植、种业、食用菌等子公司, 耕地4万余亩, 主要经营农产品种植、苗木种植销售、种子加工销售、生猪和水产品养殖销售、菌类生产销售等, 几年的发展和建设中, 以农业生产工厂化、农业产业化为目标, 取得长足的进步, 实现销售收入近5亿, 净利润0.5亿元。2010年、2011年从中央财政、市级财政获得的资金近亿元, 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5亿元之巨。涉及标准化畜牧场、标准化水产项目、现代化猪场、农业综合开发、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有机肥补贴、惠农补贴等多个项目, 相关单位有公司总部及多个子公司。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和资金的补贴到位对该企业积聚力量, 谋划更大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财政补助收入管理现状

2012年, 按照市财政局、财政监督局的统一布署, 该企业组织了本企业内部对财政补助收入管理和核算的自查自纠, 并且接受了财政局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经自查和接受审计, 发现该企业财政补助收入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一) 会计核算不规范

有些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未按企业会计准则进行, 主要表现在:收到款项或工程完工时, 未及时按规定结转或分期结转营业外收入, 长期滞留在专项应付款或递延收益科目内, 或者不结转收入, 作冲减营业成本或费用处理;对已经形成资产的, 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不规范, 有的按照以前制度或行业规定, 一次性计提全部折旧或不计提折旧;对用于建设资产的财政补助未达到专户储存专户核算的要求。

(二) 财务收支程序未按规定执行

款项支付未按规定的工程单位申请、监理审核并出具支付令、建设单位审核、财务审核、相关领导按权限审批严格执行;有些款项支付的收款人与工程合同签定单位不一致;有些批核超出制度规定权限;有些未按合同条款中的期限和数额支付;审核不仔细, 对不合规的发票、手续不合规予以入账并支付款项等。

(三) 配套资金不到位或不按规定到位

该企业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 各种投资行为占用大量资金, 资金的紧张可以理解。有些企业配套资金不按规定的时间和数据划拨到位, 甚至挪用、挤占财政补助款。国家对用于建设资产项目的财政补助项目配套资金的时间、数据有着很严格的要求, 配套资金不到位, 拖延支付工程款项, 必然会影响后续财政补助的及时拨入和项目验收工作。

(四) 预算控制乏力, 较大幅度超出预算

有些项目超出预算一定范围, 除了建材市场、人力成本波动因素, 有些则是在申报项目时, 测算工作量与定额不够准确, 不符合实际, 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较大的差异。有些是项目设计时不完善和全面, 导致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 招投标程序不符合规范

国家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有着严格的流程要求, 对财政补助项目的要求更严, 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而有些项目未按国家的规定流程组织招投标工作, 主要表现在:招标公告范围不够;存在围标现象;投标人之间的串标;评价指标不够科学等。

(六) 制度建设不完善, 内控不健全, 执行制度有折扣

制度建设不完善, 存在着漏洞, 不能覆盖财政补助项目实施全过程, 不能实现项目建设中风险的全面有效管控;或者有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致使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在实际工作中, 操作人员为了各种目的, 有目的选择执行制度, 绕开制度, 导致制度不能被百分百执行。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种种存在问题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对国家而言, 违背了国家集中资金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的初衷, 严重影响了财政补助资金的效率与效果, 导致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对该企业而言, 首先存在上述问题将会影响财政资金在企业内部使用的效果, 滞后了本企业的基础建设, 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降低该企业作为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而且影响到财政后续资金的拨入与期后其他项目的继续申请, 因而对该企业的影响是深远和持续的。探讨与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 主要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指导思想

企业内部存在重申报, 轻实施的思想。以为财政项目申报成功, 财政补助一旦下拨, 便万事告成, 忽视项目实施过程。而项目申报成功, 收到财政补助收入只是该工作的第一步, 后面还有更纷繁复杂的工作要做。

(二) 人员素质

一方面, 财政资金建设项目政策性强, 相关制度要求也高, 相关实务操作人员对政策、流程的不熟悉, 相关的专业培训不足, 导致项目实施未按规定流程、制度进行, 导致较高的违规风险。另一方面, 该企业涉及的财政补助收入项目多, 有关业务指导部门多, 一些流程、具体操作规定不一致, 操作人员有些无所适从。

(三) 制度、流程建设与执行

如前所述, 有关财政补助项目制度不完善或缺位, 执行中被打折扣;操作流程缺乏可操作性, 不清晰;评价、考核、问责制度的缺失等是各种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承建单位、人员缺乏制度约束与奖惩, 工作随意性强, 造成项目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

四、加强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的主要措施

我们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 治标治本, 切实改变指导思想, 转变工作作风, 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确保好事做好, 把财政资金项目打造成安全、高效的项目, 达到建一项工程, 培养一批人的目的。

(一) 梳理、检查制度和流程, 健全制度, 优化流程, 强化制度和流程的执行

本企业应该检查已有的制度, 查漏补缺, 力求使财政补助收入管理制度覆盖从项目资金的可行性研究、立项、申请、招投标工作、实施、资金收付、验收、后评估的全过程, 实现风险可控、结果可预期的目标。制度建设应能做到与时俱进, 对已不完善、不符合现时国家有关政策的要及时充实和完善。

制度的关键是执行, 不能为了制度而制度。在各项制度执行中, 严禁那些规避制度和流程约束的事件的发生。如招投标制度的执行,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限额, 预算200万元以上工程、100万元以上机器设备购置、50万元以上勘察设计监理项目要进行公开招投标, 对符合条件的经有权限机构批准后方可采取邀标或不招标方式进行, 严禁将项目化整为零, 逃避招投标。招投标过程中, 要防止围标、串标现象的发生等。只有严格按制度和流程执行, 才能保证程序的公平, 保障结果的公正合理。又如粮食直补的财政补助收入, 按制度要求, 应补贴给农业种植者, 那么总公司受到上级转来的补贴收入后, 应及时、足额拨给直接从事种植业务的子公司, 不得截留、挪用。子公司到后应即作营业外收入处理, 而不得为了完成考核任务等其他目的, 作冲减业务成本、费用或其他业务收入等处理。

(二) 注重人员素质提高, 打造专业队伍

人是一切制度执行的主体, 企业内部各级承办财政收入补助事项的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因为如前所述, 财政补助收入往往涉及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工程审价、审计等多个领域, 政策要求强, 承办人员若不熟悉业务和办事流程, 没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很多项目会难以为继, 即使建成, 也难达到预期设计效果。必须注重相关承办人员素质的提升, 关注其工作作风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 关注现场管理, 加强现场管控能力

财政补助收入很多是涉及资产建设的, 那么加强项目现场管理, 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施工质量便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有关豆腐渣工程的报道屡见报端。企业作为项目的建设单位, 其责任不言而喻。应加强项目现场管理, 主动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 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力量, 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不人为压缩工期、赶工期。企业应加强与监理单位的沟通, 杜绝监理力量不足, 监理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

(四) 建立健全严格、可行的财政补贴资金评价与考核体系

首先, 建立健全严格、可行的财政补贴资金评价与考核体系是外部的刚性制度要求。其次, 建立健全严格、可行的财政补贴资金评价与考核体系是农场内部的现实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严格、可行的评价与考核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具体做法可为以下几步:1.建立农场内部的财政资金评价与考核制度。2.尝试建立可行的、科学的评价指标。3.认真有序地推行评价与考核。农场应自上而下有序推行财政资金项目评价与考核制度。规范项目建设, 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达到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并且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不断调整评价与考核工作制度和指标等。

摘要:政府补助收入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某农场型企业为国内一知名大型集团公司旗下企业, 自2009年以来, 获得多项政府补助收入, 本文将以该企业为例, 浅谈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

关键词:财政补助,制度建设,制度执行

参考文献

政府补助收入 篇5

为贯彻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促进我市房地产健康发展,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根据《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洛发〔2009〕12号)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洛政〔2008〕60号),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我市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方式在实行实物供应的基础上,尝试实物供应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第二条: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对象。洛阳市城市区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且自愿放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转购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或个人。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补贴对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90平方米以内部分,每平方米补助400元,其中市财政每平方米补助340元,商品房所在区财政每平方米补助60元。

第四条: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原则。实行即购即补、不购不补。以购房合同签订日期为准,有效期为2009年6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五条: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办理程序。

(一)有意向在2009年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申请人,持身份证、户口簿、婚姻状况证明、住房现状证明、收入证明等资料到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住房办)进行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申请登记。住房办采取询问、查证等形式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对审核符合条件的拟补贴购房对象在新闻媒体公示后无异议的,确定为补贴购房对象。住房办将建立洛阳市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档案,并向购房对象出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资格证明。

(二)补贴购房对象持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资格证明,在有效期内自主选择购买本市区内面向社会销售的普通商品住房一套(不含二手房)。

(三)补贴购房对象携带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资格证明、加盖有“享受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购房”字样买卖双方签订的购房合同和首付款交款凭证等资料,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领取货币补贴款手续,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通过银行卡向补贴购房对象发放货币补贴。

第六条: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家庭或个人购买的补贴住房,购房合同禁止撤销、变更。登记发证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证书中载明“享受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购房”及货币补贴材料一并进入产权档案。

第七条: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家庭或个人购买的住房,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未满5年上市交易的,须全额退还按政策享受的补贴款项;所购房屋产权满5年后为完全产权。

第八条:实行退出制度。已享受过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家庭或个人,不得再次享受保障性住房优惠政策。

第九条: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住房情况,骗取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申请家庭或个人,适用国家、省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本暂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09年12月31日,补贴购房对象到住房办申请办理期限截止到2010年1月31日。

从现在开始,洛阳市实施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补助政策:凡洛阳市城区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且自愿放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转购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或个人,可享受最高3.6万元的资金补助。

据洛阳市住房办负责人介绍,此次补助对象购买的必须是普通商品房(144.5平方米以内)。补助标准:90平方米以内部分,每平方米补助400元;低于90平方米的,据实补助。

洛阳市此次发放的住房补助是一项阶段性工作,以购房合同签订日期为准,有效期为今年6月1日至12月31日,购房补助对象申请办理期限截至明年1月31日。新政策中对申请者购买普通商品房区域也有明确限制,即在有效期内选择购买洛阳市城区面向社会销售的普通商品住房。政策规定的普通商品住房不包含二手房。

政策实施过程中,洛阳市所有享受补助的对象,都要通过社区和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骗取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助的申请家庭或个人,或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以及相关人员,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洛阳市民弃购经适房最高补3.6万 补助住房5年不能卖

11月24日,洛阳市住房办全面启动实施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补助政策:凡洛阳市区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且自愿放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转购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或个人,可享受资金补助3.6万元。

□今报记者 李娟娟 通讯员 聂天宇

●每平方米补助400元

“按照补助办法和资金规模,补助对象最高可获得3.6万元资金补助,可以补助900多户。”洛阳市住房办经济适用房开发科销售负责人张玉安说,此次补助不包含购买二手房。

此次补助对象,购买的必须是普通商品房(144.5平方米以内)。补助标准:90平方米以内部分,每平方米补助400元;低于90平方米的,据实补助。目前,洛阳市政府配套的1821万元补助资金,已全部到位。

据悉,洛阳此次发放的住房补助以购房合同签订日期为准,有效期为今年6月1日至12月31日,购房补助对象申请办理期限截至明年1月31日。

●补助住房5年内不能卖

“政府出钱补助中低收入人员买房子,5年内这个房子不能出卖。”张玉安说,为防止有人虚假领取补助资金,洛阳还出台了多项限制性规定。

根据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家庭或个人购买的住房,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未满5年上市交易的,须全额退还按政策享受的补助款项;所购房屋产权满5年后为完全产权。

政策实施过程中,洛阳市住房办将邀请市纪委监察局、市民政局等单位全程参与、监督。所有享受补助的对象,都要通过社区和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申请补助须符合3项条件

张玉安说,申请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购房家庭或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条件;二是自愿放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资格;三是在限定时间内购买了符合条件的普通商品房。

与此同时,申请人需要提供以下材料:《洛阳市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补助申请审批表》、身份证、户口簿、住房现状证明、婚姻状况证明、收入证明、经房管部门备案的商品房购房合同和购房发票等。申请人有工作单位的,在提供住房和收入证明时,要由单位和市纪委派驻机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的社区和办事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相关新闻

郑州每平方米补600元,开封补200元

记者从开封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获悉,昨日起,城市低收入且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购买普通商品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的,给予退还土地出让金的补助,按照每平方米200元标准执行。开封市住房办主任李均戌介绍,凡同时具有开封市市区城市常住户口(1年以上)、家庭人均收入属低收入水平(政府确定的人均收入700元/月)、无房户或住房建筑面积人均低于20平方米的家庭,购买普通商品房在90平方米以内的,均可申请补助。

李均戌说,申请退还土地出让金补助的家庭,携带有关证明和资料向开封市住房办提出申请,住房办审核确认后,将审核确认意见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复核、公示后直接退付给购房家庭。

李均戌也提醒申请者,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骗取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助的家庭,3年内不得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对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浅析政府补助准则的会计处理 篇6

关键词:新准则政府补助 确认 计量 会计处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履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有关承诺,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支持主要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环境保护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比如,对粮、棉、油等生产或储备企业给予的定额补助,这些生活必需品其价格往往不能随行就市,售价低于成本造成的损失需由政府来弥补。再如,为了环境保护,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返還的税款专项用于环保支出。

一、政府补助的计量

1、初始计量

应根据政府向企业提供补助的性质、补助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如政府拨款等,应按照收到的和应收的金额计量,即按照确认资产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或“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即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的公允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等,贷记“递延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2、后续计量

(1)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后续政府补助。根据准则的规定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根据准则规定,应区别情况分别处理: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和损失的,应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和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需要返还的政府补助。根据准则规定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应区别以下两种情况处理:(a)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应冲减相关收益的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b)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所谓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所谓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收益法又有两种具体方法:总额法与净额法。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费用的扣减。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所补偿费用的扣减。政府补助准则要求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以便更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补助的相关信息。并在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要求通过“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和“递延收益”科目核算。“递延收益”科目就是专为核算不能一次而应分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而设置的。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与资产相关或与以后期间收益相关的,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然后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只所以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是因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政府补助,形成经济利益流入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是无偿的,又不符合销售收入或提供服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因此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或者通过“递延收益”科目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1.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全额计量,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不确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涉及按期分摊递延收益的,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某公司20x6年12月申请某国家级研发补贴。申报书中有关内容如下:本公司20x6年1月启动数字印刷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60万元、为期3年,已投入资金120万元。项目还需新增投资240万元(其中,购置固定资产80万元、场地租赁费40万元、人员费100万元、市场营销20万元),计划自筹资金120万元、申请财政拨款120万元。

20x7年1月1日,主管部门批准了某公司的申报,签订补贴协议规定:批准某公司补贴申请,共补贴款项120万元,分两次拨付。合同签订日拨付60万元,结项验收时支付60万元。

某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x7年1月1日,实际收到拨款60万元:

借:银行存款600000

  贷:递延收益600000

(2)20x7年1月1日至20x9年1月1日: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分配递延收益(假设按年分配)

借:递延收益300000

  贷:营业外收入300000

20x9年项目完工并通过验收,于5月1日实际收到拨付60万元:

借:银行存款600000

  贷:营业外收入600000

2.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说,这类补助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时,相关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自相关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让、报废等),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在很少的情况下,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也可能表现为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长期非货币性资产,应当在实际取得资产并办妥相关受让手续时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如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不大的,应当以有关凭证中注明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如没有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有活跃市场的,应当根据有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

政府补助准则探析 篇7

(一) 政府补助“无偿性”诠释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此处“无偿”范围很广, 易造成一般企业误解为均有申请政府补助的权利。实际上, 政府补助属非互惠交易, 企业需达到一定条件才可申请政府补助。故此类相关规定应规范文字表述, 或明示哪类情形可获得政府补助。在制定该类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 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 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详细阐述, 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

(二) 获得政府补助必须附有条件

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政府向企业提供补助属于非互惠交易, 即政府对企业提供补助是国家的一项政策, 只要企业达到一定条件便可申请政府补助, 并且这种补助普遍不需要企业偿还。政府虽然对企业提供了补助, 但并不因此而享有企业所有权。这里“政府”有多个角色, 它既是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者, 又可以是企业的所有者或参与者。虽然政府补助普遍不需企业偿还, 但企业在获得政府补助后, 应该按规定用途使用, 不能改变申请政府补助时申请事项中的内容。

二、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注意问题

(一) 不同形式“政府补助”会计处理

第一, 财政拨款形式政府补助会计处理。不论补贴形式如何, 企业应在实际收到补贴款后, 或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相关文件后, 方能确认“营业外收入”。科技专项拨款类的补助, 一般在拨款同时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 使用结果有可能形成相关长期资产, 也可能附加资金返还条件。对于与资产相关的转向拨款, 一般在取得时贷记“递延收益”, 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 将“递延收益”数额在该资产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配并结转至各期的“营业外收入”科目 (各期平均分配数额与该资产各期摊销数额可能存在差异) 。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 其尚未转销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全部转入该项资产处置当期“营业外收入”科目。对于与收益相关的专项拨款, 应按准则相关规定计入相关期间“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1]2001年1月1日, 政府拨付给A企业1000万拨款 (同日到账) 用于购买大型科研设备1台, 并规定如有结余, 留给企业自行支配, 2001年2月1日, 设备买回 (假设不需安装) 实际成本为960万元, 使用寿命为10年, 2009年2月1日A企业出售了该台设备。则A企业的会计处理为:

(1) 2007年1月1日, 实际收到财政拨款应确认政府补助:

(2) 2007年2月1日, 购买设备后:

(3) 在该固定资产使用期间, 每月计提折旧和分配递延收益:

(4) 2009年2月1日出售该台设备, 先对固定资产进行转销, 然后再转销递延收益:

第二, 财政贴息会计处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贷款企业;二是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 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 受益企业按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因此, 企业收到政府拨付给企业财政贴息后, 即应确认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若企业取得优惠利率贷款, 事实上并未直接收到政府贴息的补助, 则受益企业只需按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利息费用, 不需另行确认“政府补助”。

[例2]2008年6月, A粮食企业为购买储备粮需向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贷款4000万元, 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6%。自2008年7月起, 财政部门于每季度初, 按A企业的实际贷款额及利率计算、拨付给A企业贷款利息, A企业在收到财政部门利息后再支付给银行。A企业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08年7月, 实际收到财政贴息时:

(2) 将2008年7月收到的利息费用补贴计入当期收益:

第三, 税收返还会计处理。税收返还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 (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对于属于“税收返还”形式的政府补助按补助准则的规定, 企业只有在实际收到返还税款后确认“营业外收入”科目。除上述“税收返还”政府补助外, 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但此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给予企业, 故不属政府补助范围, 不需按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二) 政府补助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政府补助核算口径发生变化。原会计制度对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 即计入损益和计入资本公积。如收到增值税返还, 计入补贴收入, 对接受的专项拨款在构建固定资产完成时转入资本公积, 新准则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 将政府补助一律计入损益, 可能计入当期损益, 也可能计入以后期间损益。由于按照原会计制度, 将部分政府补助计入资本公积, 而按新准则将全部计入损益。因此, 执行新准则核算将使企业收益增加, 利润增加。

第二, 政府补助核算中分配与摊销的注意事项。根据配比原则, 企业在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 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 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递延收益的分配起点是“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 这应理解为, 对于政府给予的补助, 应当在相关资产开始使用时起计算, 即以资产开始使用为折旧或摊销的起点。二是递延收益的分配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可理解为, 当该项资产使用寿命达到规定年限, 则递延收益的分配意味着终止;或者该项资产虽未达到使用年限, 但提前处置, 如出售、转让或报废等, 那么它的分配终点也应该就出售当月一次性将递延收益转入当期收益, 以后期间不再递延。

三、《政府补助》准则完善及其对我国企业影响

(一) 《政府补助》准则的完善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补助的披露中应该增加披露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占当年企业净利润的比例以及扣除政府补助后的净利润等情况。因为我国新会计准则政府补助中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只有: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等。而我国获得政府补助的企业中特别是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在当年的净利润中所占比例较大, 所以其企业所披露的信息应该更加详细。根据现行准则, 政府对企业的所得税减免和债务的豁免又分别适用所得税准则与债务重组准则。而所得税准则中对于政府补助向企业所给予的所得税减免没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给予企业政府补助中债务豁免在债务重组准则中也没有提及。这使企业在获得政府补助后对于其所享有的权利得不到有效行使, 使准则之间的相互矛盾时有发生。所以笔者认为为保障政府补助的有效实施, 必须对与政府补助相关准则或相关准则操作指南做出明确规定。

(二) 《政府补助》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政府补助的出台, 使很多达到条件允许申请政府补助的企业可申请政府补助以扩大企业规模, 提高生产水平, 并因此研究出更多先进、高技术的科研设备、产品等, 从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在经济市场中起到调控作用。政府给予的补助不论是援助性质, 还是在援助的基础上附加条件, 都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政府补助的目的是鼓励企业发展, 有了政府补助, 企业会更着重完成申请补助时所注明的事项。目前, 企业对政府补助的核算一般采取收益法, 即将政府补助列为收益处理, 核算时要慎重采用方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 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将会越来越重要, 在经济生活中的各个主体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因此政府补助会计核算要对实际发生的经济补助业务真实、客观地予以反映。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政府补助的财税处理 篇8

一、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政府补助, 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计入当期损益,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1:甲企业于2008年1月收到政府拨付的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 000万元, 用于扶持甲企业3年内的生产经营发展, 补偿各项费用支出。甲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若甲企业在2008年至2010年发生的费用支出分别为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

分析:因本例中的政府补助和收益相关, 扶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补偿甲企业3年的相关费用支出, 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应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计入当期损益。账务处理如下:

(一) 2008年收到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借:银行存款10 000 000

贷:递延收益10 000 000

(二) 2008年按发生的费用支出, 计入当期损益:

借:递延收益3 0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3 000 000

(三) 2009年按发生的费用支出, 计入当期损益:

借:递延收益4 0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4 000 000

(四) 2010年因发生费用支出大于递延收益余额, 故按

递延收益余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递延收益3 0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3 000 000

二、政府补助的税务处理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 财政拨款为不征税收入。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 财政拨款, 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 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是指企业取得的, 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其采用了相对较窄的概念, 只有国务院才有权确定不征税收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12月发布《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51号) , 对有关所得税政策进行了明确, 并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为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其规定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 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 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例2:资料承例1, 甲企业于2008年1月收到政府拨付的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 因其不属于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所以不能作为不征税收入, 应按规定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即应计缴企业所得税250万元。这无疑给纳税人带来了负担, 本来政府补助意在扶持企业发展, 又要缴纳相当一部分所得税, 导致政府补助振兴经济的作用大打折扣, 影响了扶持企业发展的效果, 显然不够合理。

对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6月发布了《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87号) , 情况有了转机。财税[2009]87号文规定, 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 凡符合以下条件的,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其条件为:

(一) 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 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二) 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 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例3:资料承例1, 甲企业于2008年1月收到政府拨付的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 因其符合规定的条件, 所以按新规定应界定为不征税收入。即甲企业取得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时不需计缴企业所得税, 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也不能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可见, 财税[2009]87号文很好地解决了财政补助企业所得税处理的问题, 避免了左袋进, 右袋出。其宽窄适度, 合情合理, 有利于促进经济振兴。

三、企业在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企业应和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

及时了解国家发改委、财政、税务、科技等部门的最新动向, 获取政府补助的最新信息, 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适时申请, 对企业发展大有裨益。

(二) 企业应及时把握财税法规、政策的变化

财税法规、制度变化较快, 应及时关注最新变化情况, 进行正确的财税处理, 积极应对,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企业应关注政府补助的时效性

财税[2009]87号文规定符合条件的时间段为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 超过时效不能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企业在立项申请相关政府补助时应充分考虑时效性, 即在2010年年底前收到政府补助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 企业应做好政府补助的财税筹划

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 篇9

关键词:准则,政府补助,会计核算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信息的披露做了规范。本文结合具体工作实践, 对政府补助的特征、政府补助的形式和不同形式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论述。

一、政府补助部分的特征

政府补助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政府补助具有无偿性:政府向企业提供的补助具有无偿性的特点, 即企业既不需要在将来以提供服务、转让资产的方式来偿还政府补助, 政府也不会因为给予企业补助要求享有企业的所有权。

2.政府补助是有条件的:政府补助一般是附有一定条件的, 企业只有符合政府补助政策的规定, 才有资格申请政府补助。符合政策规定不一定都能够取得政府补助;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具备申请政府补助资格的, 不能取得政府补助。经批准, 企业获取了政府补助的, 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补助资金或资产。

3.政府给予企业的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政府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给予企业资本性投入, 这些都不属于政府补助的范畴。因为这种投入政府与企业之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关系,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 享有相应的企业所有权, 企业有义务向政府 (投资者) 分配利润。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将政府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 其性质也属于资本性投入。

二、政府补助的形式

1.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政府为了支持企业而无偿拨付的款项, 这类拨款通常具有严格的政策条件, 只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才能申请拨款, 并在拨款时就规定了资金的具体用途。比如, 财政部门拨付农资生产企业的补贴、拨付给粮库的粮食定额补贴等就属于财政拨款。

2.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指政府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 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的发展, 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财政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受益企业;二是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贷款银行, 由贷款银行以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

3.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通过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等办法, 将征收企业的税款部分或全部返还, 这种政府补助的实质是一种税收优惠。

但是, 并非所有税收优惠都是政府补助。例如:政府对企业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的税收优惠体现的是政策导向, 政府未直接向企业提供资产, 不作为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内容。

4.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无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三、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

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二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一) 与收益相关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

准则第八条规定:“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计入当期损益。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将以确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 企业应当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 将应收金额计入相应期间, 借记“其他应收款”, 贷记“营业外收入 (递延收益) ”;对于不确定的政府补助, 应当在收到款项时, 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营业外收入 (递延收益) ”;对于涉及按期分摊递延收益的, 在相应期间内, 借记“递延收益”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1】A企业为国家储备粮企业, 2010年实际粮食储备量10万吨,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财政部门按照企业的实际储备量给予每吨100元的补贴, 于每个季度初支付。2010年1月8日, A企业收到财政拨付的补贴款1000万元。

A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 2010年1月1日, 确认应收财政补贴款:

借:其他应收款10000000贷:递延收益10000000

(2) 2010年1月8日, A企业实际收到财政补贴款:

借:银行存款10000000贷:其他应收款10000000

(3) 2010年1月31日, 将补偿1月份补贴计入当期收益:

借:递延收益3333333贷:营业外收入3333333

2010年2月、3月分录同 (3) 。

【例2】B企业为农业科技企业, 于2008年12月从某商业银行贷款1000万元, 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自2009年1月开始, 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于每季度初, 按照B企业的实际贷款额和贷款利率拨付给B企业贴息资金。

B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 2009年1月, 实际收到财政贴息15万元时:

借:银行存款150000贷:递延收益150000

(2) 将补偿2009年1月份利息费用的财政贴息5万元计入当期收益:

借:递延收益50000贷:营业外收入50000

2009年2月、3月分录同 (2) 。

【例3】C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 生产一种国家扶持的创新产品,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对该产品适用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 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返还100%。2008年12月, 该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额80万元。2009年1月, 该企业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80万元。

C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时, 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800000贷:营业外收入800000

【例4】D公司2009年05月申请地方科技部门研发经费的补贴。申报书中的有关内容如下:本公司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开展××技术开发项目,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 为期1年, 企业自筹资金170万元、申请科技拨款30万元。

2008年8月1日, 科技部门批准了D公司的申报, 签订项目合同书:批准D公司项目计划, 补贴科研经费30万元, 分两次拨付。合同签订日后拨付15万元, 项验目收后拨付15万元。

D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 2009年8月, 实际收到拨款15万元:

借:银行存款150000贷:递延收益150000

(2) 自2009年12月31日, 资产负债表日, 按年分配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150000贷:营业外收入150000

(3) 2010年6月项目完工并通过验收, 于7月5日收到拨款15万元:

借:银行存款150000贷:营业外收入150000

【例5】E公司按照有关规定, 于2010年9月, 为其自主创新的某高新技术项目申报政府财政贴息, 申报材料主要内容:该项目已于2008年1月启动, 预计共需投入资金3000万元, 项目建设期2年, 资金来源全部为银行贷款, 目前已投入2000万元, 银行贷款已经于2008年2月13日入账, 贷款期限3年, 年利率6%, 申请贷款贴息。经审核, 2010年12月政府批准一次拨付E公司贴息资金100万元, 并于2011年1月到账。

E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011年1月实际收到贴息资金100万元:

借:银行存款1000000贷:营业外收入1000000

(二) 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

准则第七条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但是,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在具体实务中, 当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 先确认为递延收益, 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期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不应将政府补助一次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 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递延收益”。

【例6】F企业于2008年5月计划购置一台节能环保的燃气蒸汽锅炉, 预计价款为320万元, 因符合地方政策可以申请财政补助, 于是按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96万元的补助申请。2008年8月3日, 政府批准了企业申请并拨付企业96万元财政拨款。2008年9月10日, F企业以320万元的价款购入该锅炉, 20日安装完毕, 发生安装等费用40万元, 于10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 使用寿命10年,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预计净残值0元) 。

F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 2008年8月3日实际收到财政补助拨款:

借:银行存款960000贷:递延收益960000

(2) 2008年9月10日购入设备:

借:在建工程3200000贷:银行存款3200000

(3) 2008年9月发生安装等费用30万元:

借:在建工程400000贷:银行存款400000

(4) 2008年10月移交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3600000贷:在建工程3600000

(5) 自2008年11月起每个月末计提折旧, 同时分摊递延收益:

(1) 计提折旧: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00贷:累计折旧30000

(2) 分摊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8000贷:营业外收入8000

参考文献

政府补助账务处理探析 篇10

关键词:政府补助,资产相关,收益相关,账务处理

近年来,为了促进企业积极健康发展,政府补助的数额边在逐年增大,我国2013年的政府补助金额达到587亿元人民币,惠及1800多家上市公司,由于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的推进作用不容小觑。现有的会计准则规定了政府补助的使用条件,计量及披露,但这并不能反映企业当期收到的政府补助总额,在信息披露上也没有区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因此,欲了解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必要信息的利益相关者可能就不能如其所愿,本文拟对此进行探析。

一、政府补助账务处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企业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类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应该把所获得的政府补助按照一定的方法统一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其中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就是企业利用“递延收益”科目确认刚获得的补助,随后根据相关资产的开始使用时间和固定使用年限,将计入递延收益的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进行平均分配,最后确认为营业外收入。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一般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来时”政府补助,即用于弥补企业还未发生的有关费用和损失,也就是这些费用和损失发生在未来期间。这一类的账务处理是先递延收益,后当期损益,即在收到财政补助时计入递延收益,在未来期间实际发生费用时再确认为当期的损益;而另一类是“过去式”政府补助,即所弥补有关费用和损失发生在过去期间。对于已经发生的相关费用和损失,企业在收到政府补助时无需事先计入递延收益,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是需要重视的是,与政府补助有关的信息披露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企业有必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各项政府补助信息,其中包括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金额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和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其原因。

在实际账务处理过程中,企业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一般用“营业外收入”下的二级科目“政府补助”来确认,但没有披露计入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因此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上述披露信息来明辨政府补助的类别,更难以了解企业获得的所有政府补助数额。目前对企业实施政府补助优惠政策非常普遍,而且补助规模和金额庞大,因此清楚地反映和披露政府补助的类型、金额以及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利润总额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行会计准则指导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将“政府补助”设成一级科目,再根据政府补助的目的分别在“政府补助”一级科目下设置“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的二级科目,以便明确政府补助的类型和金额。同时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政府补助的各项信息进行披露,包括政府补助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等项目。通过对上述信息的详细披露,信息使用者才能合理分析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各项信息。

二、政府补助业务会计处理实例

[例 ]B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B企业的“政府补助”科目期初余额为零,在2013年6月2日收到了210万元税务部门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6月3日,B企业需要购置一台环保设备,B企业根据国家有关的政策,向政府申请政府补助,并得到了批准。6月10日,B企业收到了6月3日被批准的政府补助240万元。同时,B企业利用该项240万元的政府补助购买了一台环保设备,该环保设备不用安装即可使用,设备的使用寿命是10年,选择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假设无残值。2014年3月2日,由于企业安置职工,按照国家政策申请财政补贴,B企业3月10收到财政补助的资金奖励30万元,6月3日收到对生产设备技术改造的政府补助100万元,且技术改造期预计是一年。

(1)B企业2013年政府补助账务处理。

B企业于6月2日收到的210万元税务部门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应该归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需要按照实收或者应收的政府补助金额确认和计量。首先贷方确认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再将已确认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转到营业外收入中,以显示对当期会计利润贡献的金额。相应的会计分录为(单位:万元,下同):

B企业于6月10收到的用于购买环保设备的240万元政府补助,应该归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即:

6月10日,B企业利用该项240万元的政府补助购买了一台环保设备,该环保设备不用安装即可使用,设备的使用寿命是10年,选择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假设无残值。该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应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因此7月1日,对政府补助摊销金额为2万元(240/10/12)。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2013年8月~12月也应该按照上述方法对政府补助在剩余使用期内平均的分配,在年末编制报表时候,B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政府补助信息应包括:政府补助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等。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当年的政府补助的总额,并反映这些政府补助对当期会利润总额的的影响,并能看出对以后期间的利润总额的影响。2013年B企业的政府补助明细情况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如表1所示,政府补助期初余额为零,说明上一期政府补助不会对本年的会计利润产生影响;政府补助在本期的增加额是228万元,这是由于2013年政府补助共计为450万元;当期减少了222万元,这说明政府补助给当年的利润总额产生了222万元的影响;而期末账户余额为228万元,说明政府补助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将对利润的总额贡献228万元。

(2)B企业2014年政府补助账务处理。

2014年3月2日,由于企业安置职工,按照国家政策申请财政补贴,B企业3月10日收到财政补助的资金奖励30万元,企业需要按照实收或者应收的政府补助金额确认和计量。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6月3日收到对生产设备技术改造的政府补助100万元,且技术改造期预计是一年。需将其归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未来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该生产设备在7月开工改造,需要一年的时间,所以在未来的一年内,应将该改造资金在12月按照相关的费用支出进行分配。如果B企业7月份改造生产设备支出了20万元的费用,那么在7月31日需把20万元的改造资金计入当期的损益,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2014年8月~12月也应该按照上述方法对改造资金的摊销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摊销,在2014年末,假设设备的改造资金一共摊销了60万元。同时在2013年的环保设备的政府补助金额在本年度的摊销金额为24万元(240∕10),即从“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环保设备”中减少24万元,并把24万元转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由此2014年B企业的“政府补助”科目变动情况如表2所示。政府补助在2014年的期初余额为228万元,说明上一期政府补助对本年和未来的会计期间的会计利润将产生影响:政府补助在本期增加了130万元,这是由于2014年收到了政府补助130万元;当期减少了114万元,这说明政府补助给当年的利润总额产生了114万元的影响;而期末账户余额为244万元,说明政府补助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将对利润的总额贡献244万元。

(单位:万元)

上一篇: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下一篇:RSS信息服务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