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体系调查与研究

2024-07-01

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体系调查与研究(共8篇)

篇1: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体系调查与研究

非税收入进行了初步规范和整顿。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对现在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区分不同类别和不同情况,采取“一清、二转、三改、四留”的措施。笔者认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治理整顿有助于改善国内居民的收入状况,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是及时而有效的,但同时这次税费改革的力度仍是不够的。本文从理论及实际操作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政府非税收入 税费制度 收费项目

政府非税收入的现状分析政府非税收入是指政府用收费、基金、罚款、摊派、赞助等方式筹集的用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收入。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存在着大量的收费、基金等非税收入,在政府全部的公共收入中(不仅局限于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对微观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当前上至中央各部门,下至农村乡镇政府各机构,乱收费、摊派等屡禁不止,结合现状可简单地概括为“多、乱、难”三个字。具体问题有:(一)执法部门多,项目繁多,收费环节多,数量庞大,政府对总体情况把握不够 政府非税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三部分收入: 1财政预算内的非税收入。包括(1)国有企业上缴利润;(2)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3)各种专项收入,如教育费附加收入;(4)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5)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6)事业收入、公产收入;(7)罚没收入;(8)行政性收费收入。这部分预算内非税收入在项目、数量、管理上都比较规范。从统计数字来看,其在整个政府非税收入中比重不大,小于10%。

2财政预算外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1)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计委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2)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财政、计划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据财政部1995年统计,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共369项(272项纳入预算外,97项纳入预算内)。省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收费和基金项目则更多,据估计项目达千余个,金额达2000亿元。

3游离于财政之外的政府各部门的收费和集资、摊派。据湖南省涟源市人大不久前对全市个体工商户的税费抽样调查,涟源市156个副科级以上单位中,执行收费的单位和部门有144个,收费项目竟达1230个。该笔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外,其项目及数量不明确,据有些省的调研表明,我国中部地区乡镇政府的收费和集资已超过其政府财力的1/3。后面两部分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主体,也正是这两项收入造成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混乱状态。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预算外资金中只有为数较少的税收附加和零星的收费收入。1953年,预算外资金只有891亿元,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42%。改革开放后,预算外资金的规模开始迅速膨胀起来。1978年全国预算外资金为347亿元;1992年为3855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977%,其总量增加了10倍。1996年,全国开展预算外资金的清理检查,共查出1995年预算外资金3855亿元,约为1994年查出的27倍。1996年预算外资金决算数为3893亿元,仍相当于财政收入的一半。

(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混乱,地方政府越到基层,收费和集资行为越缺乏约束,收费主体多元化严重在中央和省两级政府上,预算外和财政外的非税收入的设立管理上较严格,近几年中央公布许可收费的项目只有130多种,而地方上执行的收费项目多达1000多项。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其非税收入设立管理约束力逐渐弱化,特别是乡一级政府,农村分配关系基本上处于多头管理的无序状态。乡镇统筹资金制度从管理权限和体制上没有理顺,农业部规定乡镇统筹资金由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财政部规定由乡镇财政管理,实际上是乡镇财力实行乡镇财经所、乡镇农经所、乡镇其他机构的多头管理。实行“一事一费”,没有一个专门部门实行数量控制,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缺乏监督。分散管理之中,贪污腐败不可避免,浪费流失更是严重。

(三)财政和物价部门对收费项目的管理尚处于规范和整顿过程之中目前政府对收费及基金的管理基本上明确了项目的批准权限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和物价部门分管项目审批和收费标准。收费和基金的实际收支、支出使用情况,都没有经过立法形式确立管理体制。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定》,明确了预算外资金国家所有的性质,规定各预算外资金应交财政专户储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13项大基金纳入预算,对大部分收费和基金要求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这些制度规定在落实过程中困难很大。今年初的税费改革首先从交通、房地产等方面入手,其目的是降低汽车、房屋的价格及其使用价格,以配合政府拉动国内需求。我们知道,消费决定于收入,只有全面地清理整顿不合理的收费与基金,从而提高居民的真实收入水平,才能带动消费。税费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的税费改革和税费管理问题,在同一领域也同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调整和制度建设。(一)加重了企业负担企业是承担各种费用的主要对象,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的发展,企业用于购买各种服务的成本支出必然不断增长,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趋势。在服务与货币的交换中,如果遵循的是自愿和等价原则,企业自然会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佳的服务与价格组合,从而增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现行的收费却远远超越了正常交易的范围,使企业不堪重负,效益受损。据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的不完全统计,1991年向有关部门交纳的费用和基金10多项,共计4685亿元,比1985年的13952亿元增加3289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24%,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由1985年28%上升到1991年的41%,这还不包括名目繁多的社会收费和集资摊派。全国乡镇企业目前负担的各种费用超过200余项,涉及60多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有46;4%属于不合理负担。河南省淮阳县个体私营企业1993年交纳的20多种费用占全年经营额的9%,是税收的33倍。生产经营者的交费负担不仅超过了其纳税负担,而且由于这些收费大都硬性摊派、强制征缴,而不管企业是否实现了销售收入和利润,因而使困难企业更不堪重负。无奈之余,生产者或是面临亏损,或是采取转嫁负担和以费挤税的方法以减少费用的影响。其结果是物价上涨,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严重时企业干脆停业,经济发展受阻。江苏南化集团公司1984—1994年11年间因利转费而多支出21亿元,致使该特大型国有工业企业陷于亏损12亿元的困境。乱收费行为已直接损害了我国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微观基础,巨大的收费规模已构成对税基严重的侵蚀。中央政府实行税费改革不仅是当前内需不足的要求,也为国民经济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必需的制度环境。

(二)分散了国家财力现行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少数纳入预算内管理,其他大部分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是构成预算外资金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预算外资金以“滚雪球”之势迅猛膨胀,呈现一种不可遏止的增长惯性。据调查测算,目前全国预算外资金的规模实际超过了3000亿元,其中收费和基金收入2600亿元左右,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45%,更甚者则已超过了预算收入。这些预算外资金一方面调动了各单位、部门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却分散了国家财力,加剧了固定资产和消费基金的急剧膨胀。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由1979年的284%降至1987年的184%,再到1995年的107%,几乎以平均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下降,而生产者却并未感到负担减轻。

(三)加剧了社会的分配不公,败坏了社会风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劳动创造价值”,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劳动报酬应与贡献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率的激励机制。而现今许多行政部门利用管理中的种种弊端和漏洞谋取收费资金,以达到优越的办公住房条件、高额奖金津贴,这部分收入并非取决于财政分配和经营能力,而是主要取决于其垄断优势和收费能力,各企业应交费用的多少还受企业自身与政府的“谈判”能力。按照收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每项收费所取得的收入均有具体的使用途径和支出方向,必须专项专用,然而现实中却成了各单位、部门的“小金库”。收费规模与单位的利益正相关,这就形成了各部门间的收费攀比,这正是乱收费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如果收费制度的框架设计使收费所得与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相联系,必然造成人们致力于谋求权力和扩大自己的权力。(四)加重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现状经济学理论认为:税负高低与经济增长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高税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低税则有利于经济增长。就我国而言,如果单纯从减轻税收负担看,当前税收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已经很低,无甚潜力可挖。但是,在我国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已与税收作用相当,因而我国居民的税赋负担不能仅以税收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应加上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等的收费作为基准。我国国内消费、投资不足有很大一块是由于负担过重的原因,所以,税赋负担的降低,主要是针对收费这一块,必须对现今的各项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据估计,目前企业负担中,税、利息、费各占1/3,如能有效规范各种收费,遏止各种乱收费,就能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乱收费极大地挤出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山东省济宁市1991年全市农民负担总额80884万元(不含农业税),远超过了全市当年财政总收入,人均负担135元占上年农民纯收入的19nbs p;5%,农业税人均仅43元,因而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可大大增强广大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强农村市场对城镇已趋饱和的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吸纳能力,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归同一部门单位所有的管理体制带来的利益驱动是目前收费混乱的主要根源。税费改革的重点应是使政府部门的收费使用权和收费所有权相分离,具体有如下建议:(一)建立统一的财政体系,将一切履行政府职能的收支全部纳入该体系政府各项职能的支出都必须采用财政预算的方式,经过法律程序由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改变原来财政预算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取消预算外范畴及其管理办法,建立财政预算内多种预算方式和管理办法的新体系。将所有的政府收入完全归于财政税务部门管理,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切断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与收费供给之间的直接联系,将收费使用权和收费所有权相分离。(二)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加强对政府财力的全面法律约束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制才是约束政府财力分配的最有力手段,我国政府财政也只有从法制建设入手建立各项切实可行的税收立法、行政法规,明确各种合理收费基金的征收标准、程序及管理办法,并用法律程序约束财政分配,达到严肃财政纪律的目的。

(三)采取复式预算的组织形式,设立多个专门预算会计帐户,对不同性质收支分别实行不同的预算管理办法实行统收统支和收支两条线预算办法的部门,由于收入要集中,支出需财政预算部门审批方能拨款,财政预算对各单位预算和总预算的执行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而对于实行收入完全或绝大部分来自收费的收支一条线预算管理办法的单位,由于其预算自收自支,自行管理,因而应要求其建立严格的财政制度,加强财政部门对其财务的全面监督和检查。

(四)建立专门的收费监督部门,该部门不受同级政府机关领导,而直接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上一级政府部门负责将政府收费置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之下,不允许有不受监督、游离于预算之外的政府收支,对那些政府以明令取消的不合理收费予以坚决取缔,对民众反映强烈的收费项目及时、全面地反映至税费改革、管理部门。在具体操作上可实施领导负责制原则。(五)加大税务部门的执法力度,完善现有的税收体系,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将税收收入水平提到政府收入的主体地位统计表明,1980~1993年我国的税收收入平均有86%来自国有企业;到1994年,各种非国有经济成份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204%上升到659%,但其承担的税收仅占总税收的30%;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占gdp的比重达665%,而个人所得税却仅占整个工商税收的24%;税制结构中,1997年服务于效率目标的商品税占整个税收的70%,服务于公平目标的所得税仅占149%,与近年来向个人倾斜的分配原则相违背。因而,我国税收体制改革仍具有很大空间,完善税收体制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预算内收入,政府财政困难问题将有所减少,预算外收入的动力减弱,各种乱摊派、收费会相应有所减少,而财政上的困难更会加重乱收费现象。同时,财政收入的增加可以使政府有一定的财政力量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给予大量下岗工人生活上的保障,使其具有基本生活用品之外的消费能力,有助于缓解国内市场的消费不足。(六)年初的税费改革首先从房地产及汽车销售市场开始,其目的之一是启动并促进这两个市场的消费但笔者认为,这两个板块的启动对国内消费需求促进有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是太大。据有关方面调查,不考虑国有资产,国内50%的资产属于10%的个人,由此可见,国内买得起住房、汽车的人毕竟是少数,许多买房的人也只是短期行为(由于房改的原因),这种促进消费是以挤出远期消费为代价的。用税费改革的方法促进消费从根本上应从减轻农民和工人负担着手,这二者的基数大,乘数效应也大,因而这两个主体的税费改革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我国如果不对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即使较短期内消费不足问题得到缓解,但长期必然会面临一个轮回消费不足的怪圈。

(七)对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改革应具体落到实处,按收支内容区别其不同的性质,为日后不同性质收入对应不同性质支出打下基础特别是农村的税费改革,农村的“三提五统”按收支内容分为政府行政收支、社会公益性事业收支和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三类,用于第一类的收支应改为税收,后两类的收支可采用费的形式。第一、二类的收支由乡镇政府财政统管,纳入预算,第三类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管理,财政实行监督,并定期向村民公布资金使用情况,由于农民本身参政、议政意识较差,这一点必须强调。

参考文献:①伍世安等:《中国收费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②曾令华等:《个人收入分配比较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③李爽:《消费的陷阱》,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④何帆等:《为市场经济立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⑤《中国财经报》1999年4月各期。⑥张伦俊:《我国税收弹性低及其原因》,《经济研究资料》1998年第6期。

篇2: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体系调查与研究

(江西省永丰县财政局 彭远东)

对于预算外资金管理是由来已久的话题,大多数单位领导和同志们都已基本接受,但对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之说,则有较多方面的认识还不尽一致,加之该方面的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较滞后,全局统一性不够,影响宣传解释工作,导致政府非税收入整体存在管理不规范、运行效率偏低等普遍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在当前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之际,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做些初浅的探究。

一、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面对现状

1、思想观念陈旧,资金运作效率低下,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形成的预算外资金“部门所有”、“部门使用”的观念和做法还很有市场。90年代国务院曾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根据政策规定推行“收支两条线”后,收入虽然都进入财政专户,但由于受到部门利益驱动,从财政专户拨出使用,由于一直未有一个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一些地方现还是维持在80年代专户储存的意义,造成地方领导误认为财政还有预算外融资信用放款职能,与财政退出竞争领域的信用放贷政策相违背,特别是近年来财政借款的呆帐死帐不断增加,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对部门单位仍然没有完全打破预算外资金“谁收谁用,多收多用”的分配格局,有的单位把预算外资金看成“自留地”,借财政专户之路经过而矣,预算外资金仍处于失控状态,出于部门单位利益普遍还存有维持原状的陈旧想法。

2、原预算外专户会计核算不统一,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政府非税收入政策贯彻落实和结算专户的设臵。长期以来预算

1资金管理和核算政策各地各具特色,五花八门,有实行政府比例调控的、定额上缴的、综合预算直接定额抵支的、下达收入任务指标高比例返还的等等。这些政策执行结果是:单位打着财政的幌子,捞取自身的利益,最后只能出现乱收滥罚,群众怨声载道。由于政策的具体执行不相统一,缴入专户的资金项目范围也不尽统一,财政专户核算也难找到标准的范例。对于单位会计来说,还是唯单位利益而动,97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早已将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归为国家,但一些单位会计就是不按制度核算,收入不进财政专户,而记作单位收入直接坐支。现改革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结算专户如何规范核算未有统一模式,与原预算外专户如何衔接帐户,这些问题还必须面对。

3、原预算外资金使用不规范,收支不平衡,影响政府非税收入的支出管理。根据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目标要求,各地只对“收”这条线研究得多,制度规章也比较健全,但对“支”这条线,尤其是涉及到预算外资金开支范围、标准以及相关会计核算尚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规范,存在着收紧、支松的现象,导致财政专户成了过路帐户,部门和单位前收后支、收多少用多少的情况相当普遍。有的单位将预算外资金视为单位建房、买房、购车、发放奖金福利的主要来源,甚至从事股票、期货交易活动;政府则利用仅有的间歇资金也作信用基金借出去,只管借出不管回收,形成呆帐死帐,造成专户收不抵支,无法平衡。这样不仅预算外资金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且使部门之间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同时还不断增加政府的债务风险。现改革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在未全面纳入国库之前,结算专户资金与国库资金管理如何做到相互统一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此,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转变为非税收入管理,需要进一步拓展管理领域,树立改革管理模式的新理念,且必须从陈旧的管理方式阴影误区中走出来。

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从发展到现在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这一概念来看,最先是由单位部门自收形成的归单位部门所支配的预算外收入,96年国家形成统一认识后,重新界定了预算外资金的权属问题,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归国家所有,但没有从名称上根本地改变过来,大部份收入仍归单位支配,造成政策贯彻落实不深不透的模糊认识,以致增加现在的改革工作难度。

从原预算外收入管理政策执行的变数性和惯性来看,我认为其主观随意性太大,每当出台收费项目时,稍有不慎部门单位就有空子钻,可以说各级部门单位几乎都是上行下效,见利而忘义,收得越多越好,一些领导也“只唯数效,不唯是想”,结果是乱收乱罚屡见不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者还得实惠,现改革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就是要限制变数,逆制惯性。

从政府非税收入收取及缴款方式,监管手段来看,要管理好这块资金,大家都知道需要实现“票款同行、以票管费”,但由于受技术发展限制,十几年来各业务职能管理部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没有找到最根本的管理办法。在现阶段,目前尚未全面开发政府非税收入网络征管系统,各单位的微机资源无法得到很好的整合使用。我认为现阶段财政部应统一研制出政府非税收入网络征管系统,在加以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这一系列问题就应刃而解了。

三、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1、重塑主体,成立专门的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承担起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主体职责。目前,许多省市都已开展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率先设立了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主要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的征管,计划的编制、执行,决算的审核、汇编,以及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执收稽查,并对下进行工作指导。为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改革,应自上而下成立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并正确处理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与其他执收部门的关系,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征管权限收归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所有,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实现统一征收、依法征收,提高征收效率。在机构重塑中,对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的性质及其权责作出统一规定,切实增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的权威性。同时,也要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征管主体与受托代征单位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加快法制建设,强化政策宣传,扩展普遍共识。一方面,要加快法规的立法进程,制定相关法规,就政府非税收入的性质、范围、分类、立项、征收、成本补偿支出等管理范筹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各地逐步走上正轨的基础上,国家应制定相对统一的规定和管理办法,各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具体制定实施细则。另一方面,要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需要,对现行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正补充、或废止,以形成包括立项制度、审批制度、征收制度、预算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制度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与此同时,还需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制度的宣传力度,由于非税收入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涉及现有各方面利益格局的调整,又涉及到政府职能部门和职责的重新划分和界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通过各种培训班、各种传媒,向社会各界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之得到各方面的广泛支持,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3、建立适应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高新技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以“金财工程”收入管理系统为依托,根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内容,兼顾与其他财政业务管理系统相衔接,设计开发出以政府非税收入监管子系统为核心,银行代收子系统为前台,票据管理子系统、会计核算子系统、单位执收台账子系统、单位对账查询子系统为辅助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即采取非税收入上线管理办法,利用《手工收据》和计算机打印的《电子收据》收费。《电子收据》发给代收银行,《手工收据》发给经批准的现场执收单位。明确缴款程序:缴款人持执收

单位开具的《缴款通知书》,到代收银行网点缴款,银行收款后打印《电子收据》给缴款人,信息即时传给非税收入管理部门数据库,资金存入财政专户,缴款人持《电子收据》到执收单位办理业务。同时实现电话随时查询资金到帐情况。在方便执收单位方面:代收银行每收一笔款,用计算机打印一张《电子收据》,要将该张《电子收据》的全部信息即时传到非税收入管理部门收费信息数据库。执收部门和单位可通过上网到代收网络数据库中,随时查询本系统各单位各收费项目资金收入情况;对收费时间集中、缴款人多的单位,代收银行上门收取;对部分缺乏执收手段或附近没有代收银行网点的执收单位,准许进行现场执收。

4、推进三项改革。一是票据管理改革。针对现行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种类繁多的状况,改革票据使用种类和使用办法,建立起以票证合一的“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为主体、专用票据为辅助的新型政府非税收入票据体系,充分发挥票据的源头控管作用,实现“以票管收、以票促收”,督促单位依法收取。二是收缴管理改革。进一步清理银行账户,统一财政专户管理,由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开设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专户,取消单位收入过渡账户,从账户管理上堵塞执收单位转移截留政府非税收入和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的漏洞。同时,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要求,创新征管方式,大力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办法,实行票据使用与执收项目相结合,票据发放与专户管理相结合,票据管理与稽查相结合,切实做到“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分离”。三是预算管理改革。按照“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原则,完善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体系,制定政府非税收入成本补偿预算管理办法和计划,改进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编制办法,细化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收支项目,强化部门预算和完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逐步实现政府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的统一预算编制、统一预算安排、统一预算执行,提高政府非税收入使用效率。

5、健全管理体系。一是健全项目体系。对现行所有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项目,对依法存在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重新登记,对各部门、各单位需要继续执行的执收项目重新审批,并重视核定征收标准、征收范围和明确执收单位,造册公布。从中长期看,要根据“分流归位”的思路,对符合税收性质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进行改革,进一步规范税收与政府非税收入的关系,构建起以税收收入为主、必要的政府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体系。二是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在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主体确定以后,要根据政府非税收入从立项到监督管理的各个流程,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与财政部门各内设机构的管理权责,形成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三是健全监督检查体系。积极采取听证、论证、公示等办法,强化事前监督,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效果。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发挥财政、审计、社会中介组织等专职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起严格规范、运作高效的,融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为一体,经常性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严厉查处乱收乱罚行为,确保政府非税收入依法征收、依法管理。四是健全统一分析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收支分类,改革统计分析方法,健全政府非税收入指标体系,对政府非税收入的规模、结构、负担和收支运行情况进行科学测度,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绩效进行科学考核,切实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水平。

篇3: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体系调查与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7月-2007年7月在本科收治的28例青年宫颈癌患者, 年龄28~40岁, 文化程度:小学4例, 初中7例, 高中以上17例。均处于性生活活跃期, 有性生活史。术前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癌[2]。按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1995年的临床分期标准分期, 其中宫颈原位癌11例, Ia期8例, Ib期4例, Ⅱa期3例, Ⅲ期及以上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26例, 宫颈椎切术2例。

1.2 方法

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采用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3]。具体方法如下:

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 认真进行护理体检, 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

诊断:根据患者个体评估、护理问题、心理问题等, 制订适合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按照健康教育计划分阶段进行, 以确保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评价:结合护理质量控制及对计划的实施进展, 健康教育质量分析评价, 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再进行教育效果的全面评价, 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1.3 目标教育内容

1.3.1 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家庭背景特点及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知识灌输和行为的训练两个方面[4]。知识灌输的重点是:宫颈癌的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麻醉及手术相关的知识要点。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说明手术治疗对疾病的重要性, 术后身体状况的可恢复性, 以及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并让同种手术患者现身说法, 从而清除患者紧张, 恐惧的心理。行为训练的内容主要有与手术相关的适应行为的训练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行为训练。由责任护士一对一的进行讲解及指导。

1.3.2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健康教育是术前健康教育的继续,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病人术后的配合能力, 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教育内容包括: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及配合要点, 疼痛的表达方法, 术后营养、饮食, 早期活动或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并灌输一些性生理, 性心理有关知识, 术后可以恢复性生活时间;虽然切除子宫, 但保留的卵巢仍具备内分泌功能。夫妻只要多交流, 交换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促进情感融洽, 减少冲突的发生。

1.3.3 出院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出院健康教育要针对病人恢复情况有的放失地实施。其目的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 促进机体康复。教育内容包括:疗效介绍, 病情现状, 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 指导正确用药、饮食、复查、性生活恢复时间, 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告知患者及家属:随访时间一般为治疗后最初每月一次, 连续3个月后每3个月一次, 一年后每半年1次, 第三年后每年1次或电话联系, 嘱出院后患者若出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 结果

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应用自行设计的宫颈癌相关知识 (包括宫颈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分期、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用药知识、活动时间、疼痛表现方法、术后恢复性生活、术后随访时间等10项, 每项10分) 书面调查问卷进行测试, 由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共同参与评分, 得分80分以上为好, 60~80分为中, 60分以下为差。健康教育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具有科学性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特别强调护理需要重视家庭和谐与健康, 重视家庭成员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参与者[5]。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其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 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 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6]。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使护士能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有效地克服了单一的卫生知识宣教, 单向传播, 随意性大, 对象广泛化, 不注重效果评价等缺陷, 使教育活动更具有科学性, 为提高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其健康教育内容、目标、教育方式均为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 教育是融洽护患关系, 患者和家属对教育内容特别容易接受,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这种方法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3.2 以家庭为中心健康教育具有灵活性、个体性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灌注”式的讲解方法[7], 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家庭背景, 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 既有讲解指导又有示范, 重点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个体性, 护士有针对性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因人施教, 并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 使教育计划不断完善, 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3.3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重点突出家庭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作用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和家庭情感调节与应对, 充分发挥亲情的支持辅助作用是最为重要的。患者得到的是来自家庭成员的尤其是配偶的支持, 会感到很满足。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能调动患者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协助患者进行躯体恢复的同时, 还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性生活改变, 及时发现影响患者健康的不良因素, 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指导, 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性功能、婚姻及生命质量, 使患者适应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 心理, 社会文化, 家庭背景等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 通过电话随访调查, 28例青年宫颈癌患者对日常生活充满信心, 夫妻生活满意, 获得良好的预期目标, 提高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及其教育内容是科学有效的。

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40岁以下的青年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8例青年宫颈癌患者和家属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 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保证了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促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家庭和社会适应能力。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及其教育内容是科学有效的。

关键词:宫颈癌患者,以家庭为中心,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乐杰, 主编.妇产科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14.

[2]黄浸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1) :676-677.

[3]王明香.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有效方法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 2004.3 (2) :137-139.

[4]黄浸芳, 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29.

[5]何萍萍, 徐丽华, 沈宁, 等.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认识[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2) :885.

[6]黄浸芳, 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20.

篇4: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体系调查与研究

1、分成项目繁多。当前政府非税收入分成项目之多,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准确说明白。主要的如防洪保安资金、排污费、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城市公用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乡镇煤矿维简费、公路养路费、交通重点建设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公路通行费等等。

2、分成办法各异。目前,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办法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就地缴入同级国库,年终与上级结算。如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分成办法为各设区市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按规定使用一般缴款书,缴入同级国库,作为同级财政基金收入,上缴省财政20%部份,年终单独结算。

就地缴入上级国库,年终与下级结算。矿产资源补偿费分成办法为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应当及时全额就地缴入中央金库和省金库,交入省金库部分年终结算返还设区市50%。

通过征收部门上缴上级主管部门,纳入上级财政预算。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则由各级人防主管部门负责收取,按收取总额的10%上交上一级人防主管部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各级财政部门设立专户,上缴上级财政专户。防洪保安资金则在各级财政部门设立“防洪保安资金”专户,各级地税、工商、土地、财政部门代征防洪保安资金,全额缴入县(市、区)财政防洪保安资金专户,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按其征集的防洪保安资金扣除业务费后,将余额的50%直接缴入省财政厅防洪保安资金专户。

上级统一征收,按规定比例与下级分成。如公路规费征收执行统一征收政策,统一票证,统一管理,所征规费按照分成比例,省与各设区市分成部分实行月度划拨、年度审计。其中公路养路费在扣除公安交警经费、水利建设基金、林业养路费、稽征征管经费、省公路部门管理费计13.43%后,各设区市按不同比例分成;交通重点建设费在扣除水利建设基金、稽征征管经费计9.5%后,各设区市按不同比例分成;客货运附加费在扣除水利建设基金、稽征征管经费计9.5%后,各设区市按不同比例分成;通行费(不含高速公路)在扣除水利建设基金、稽征征管经费计9.5%后,根据不同性质确定不同比例实行分成使用。

3、结算的随意性。由于结算的复杂性,各级财政部门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复核和检查,导致了在具体结算过程中的随意性。有的主管部门为图省事,随意改变分成办法,把总量分成变成了包干上缴,有的主管部门随意减免甚至口头同意减免下级应当上缴的收入,有的征收部门由于各种原因,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收入,而财政部门却由于既无精力也无相应的措施,使上下级政府非税收入结算的随意性较大。

4、增加管理成本。由于结算的多样性,无疑会增加管理的成本。由于有的结算办法过于烦琐,可操作性不强,结算过程中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核对。比如像育林基金,结算办法规定要区分集体育林基金、国有育林基金,因此主管部门要投入大量人力,花费大量时间去逐笔核对票据。同样道理,也增加了检查成本。财政、审计等监督检查部门如果要计算分成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复算、验证,否则就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

二、改革分成管理办法,规范分成管理体制的设想

改革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就地缴款、分级缴库、及时结算的原则,简化结算办法,由当地财政部门通过非税收入财政汇缴户定期划解、结算,杜绝拖延、滞压、隐瞒、截留和挪用。具体措施是:

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明确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征收主管机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征收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由法定执收单位征收;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可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也可以由财政部门委托的部门和单位征收。财政部门要按照既有利于及时足额征收、方便缴款人,又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征收成本的原则,确定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方式。除暂时难以实行收缴分离的少量零星收入和当场执收收入可实行集中汇缴外,其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都要实行收缴分离方式。

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实现以“票”管“收”。财政票据是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源头,也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的核心手段。财政部门应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印制、发放、结报核销、检查及其他监督管理工作。除另有规定外,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必须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按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并将缴纳税款后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部门要通过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发放、结报、核销、监管等手段,确保国家有关政府非税收入政策的贯彻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乱收乱罚问题,从制度上规范部门和单位的收缴行为,监督各项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规范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是实现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继续清理预算单位尤其是非税收入执收部门和单位的银行账户,取消现行各执收单位开设的各类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对保留的银行账户要建立银行账户档案,完善银行账户验审制度,对预算单位未经审批擅自开设的各类账户一律予以取消,要通过加强对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设立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汇缴专户,建立政府非税收入清算制度。政府非税收入零星分散,执收单位多,资金性质不同,来源复杂,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的难度较大,为满足政府非税收入核算和稽查的需要,应设置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汇缴专户,并实行资金清算与核算制度。政府非税收入要先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财政部门根据票据核销和资金结报情况,对已缴入汇缴专户的政府非税收入进行集中清算,扣除相关征收成本和按规定应上解下拨的收入后,要及时将真正构成政府可用财力的部分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管理。同时,建立收入征收汇缴专户会计核算制度,按单位和项目分别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管理。

建立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应收尽收。非税收入同预算外资金相比,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财政部门要在原有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考核办法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对各执收部门和单位非税收入征收情况的考核,要根据执收部门和单位的征收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必要的奖罚措施。要通过绩效考核,增强征收部门的责任感,自觉规范征收行为,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乱收”。

规范收入减免制度,实行收入减免申报、公示。执收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对政府非税收入严格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不得擅自减免。一是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减免制度。即属于中央的收入由中央及其授权单位审批减免,属于地方的收入由地方政府及其授权单位审批减免。二是要建立政府非税收入减免申报制度。凡需要减免政府非税收入的单位或个人,应向同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机构提出申请,并报拥有减免权力的财政部门审批。三是建立收费减免公示制度。执收部门和单位应定期将收费减免情况在适当场合公开,使收费减免真正做到公开、透明。

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分成管理政策。根据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凡涉及中央与地方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其分成比例应当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规定;凡涉及省级与市、县级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其分成比例应当由省人民政府或省财政厅规定;凡涉及部门、单位之间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其分成比例应当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报财政部或省财政厅批准。未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各部门、各单位不得擅自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分成,也不得集中下级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非税收入的征收和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分成比例,及时划解政府非税收入,并建立相应征收台账,加强非税收入核算管理。对涉及省(含中央)、市、县分成的非税收入,实行按季度通过财政系统上解下拨的管理体制,取消以往由上下级主管部门之间垂直上解下拨的做法。对省(含中央)、市分成的市级非税收入,由各执收单位根据分成比例规定,向本级财政部门提出资金上划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将分成收入从本级财政专户划缴给中央、省级专户。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为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效率,应进一步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健全财政监督机制。财政部门要在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日常检查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年度稽查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开展政府非税收入年度稽查和年审工作;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审计部门依法对政府非税收入进行审计;三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级政府应编制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向社会公布。同时要督促执行单位做好收费公示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四是要加大查处力度。对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和处分。

篇5: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探析

鉴秀霞

关键词:政府非税收入、财政收入、征管新机制、国有资产运营机制

摘要:本文首先从概念和特征上介绍了政府非税收入。一一列举出非税收入所包括的范围,说明了它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然后总结出目前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非税收入征管新机制,并给出了改革非税收入管理的几点建议。最后又着重提出了建立新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运营机制,进一步壮大政府非税收入。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于平衡财政收支,遏制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非税收入管理应紧紧围绕“和谐”二字,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重点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整,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一、政府非税收入基本概念。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行政管理、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时弥补所占用的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政府正常运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目前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有关规定,狠抓“收支两条线”管理,为规范收费行为、治理经济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已明显滞后,使财政对非税收入的管理职能、分配职能、调节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突出表现在:一是非税收入多头征管。现行地方收费主体主要有地方财政部门、交通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公安、司法、检查、城建、环保、教育等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收费名目,而且一个部门收取多种费,同时管理上职权分散,乱收费的现象较为严重。尽管经 过了多年对收费项目的清理、减并、撤销,2006年全国性的收费项目仍有325项,其中仍不乏不合理和欠规范的收费项目。此外,更严重的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向企业和居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仍然屡禁不止,有的地方和部门的收费罚款甚至没有基本的标准,由具体执行人员掌握,收多收少、收与不收弹性大,随意性强。再有,尽管有关收费对收入的用途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监管上的疏松薄弱,许多费用存在收用不符现象。二是资金管理不到位,政府难以统筹调控。从宏观角度上讲,非税收入是合法前提下的政府财政收入,在本质上和税收收入相同,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这些非税收入却长期被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占为己有,被这些部门和单位领导视为自己的自留地,被一些职工视为发财致富的源泉。尽管政府再三强调非税收入的所有权归属政府,但仍有一些单位通过非法渠道、利用非法手段将政府的非税收入变为自己的收入,所以笔者不是十分准确地称这些收入为部门非法收入。正是有了这些非法收入,有些部门才变得财大气粗,造豪宅、购豪车,摆盛宴;有了这些钱,这些部门的工资高、福利高、气焰高;有了这些收入,有些单位领导就有了腐败的基础,跑官要官,送礼行贿,其所挥霍的资金全由此而出。因此,如果让部门拥有了这样的非法收入,就会害了这些部门领导,就败坏了党风,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就会让“三乱”不止,就会使腐败盛行。由此看来,根除部门非法收入是十分必要和十万火急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三是法制不健全,监督缺乏约束力。四是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没有行政执法权和处罚权,管理职能弱化。

由于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滞后,一方面财政预算内资金严重不足,一些地方保工资、保机关运转发生困难;另一方面又存在多头管理、大量非税收入使用效率低下、财政管理“鞭长莫及”的问题。形成没有收入的单位“过日子”捉襟见肘,而一些非税收入规模大的单位却存在着乱支滥用、铺张浪费的问题,从而形成部门之间的支出差异过于悬殊,分配不公导致部分干部产生不满情绪。这些不和谐的因素都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和影响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就是要求经济活动运行有序,社会分配公平、公正,正义压制邪恶,产生腐败的源头得到有效遏制。而进行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就要统一思想,真正形成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共识。要从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它作为规范政府收入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财政改革和健全财政运行机制,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建立起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新理念,把思想真正统一到政府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共识上来。同时,我们在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改革中,不仅要树立长远观念,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理顺分配渠道与分配关系;也要树立全局观念,把非税收入改革置于国家财政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衡量,摆正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整体与局部关系,摒弃那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的倾向;还要树立财政宏观调控观 念,做到不依赖非税收入改革来抓财政收入,而是通过改革,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尽可能做到减轻社会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更要树立依法理财观念,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寓于政府经济管理之中,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一是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打破单位对非税收入管理的旧格局;二是有利于增强政府综合财力,做大财政蛋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财力保障。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改革,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四是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和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通过对旧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能够使财政部门对收费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管,更有效地遏制“三乱”,同时将收费资金纳入财政管理,能够防止乱支滥用,确保各项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实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还有利于解决分配不公、缩小部门之间的利益差距,提高和改善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这些方面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努力加快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四、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非税收入征管新机制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基本思路,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科学界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非税收入管理体制,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加强财政对非税收入支出管理,提高非税收入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政府对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罚力度,强化政府调控力度,促进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并提供雄厚的财力保障。

1、科学界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管理。按照非税收入的范围界定和管理要求,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经营权等收入、国有资产创办的各类新闻媒体的广告收入及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等都要纳入财政管理。

2、改进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系。一是加强非税收入项目管理;二是加强票据管理,实施源头控制。;三是完善非税收入缴拨办法,全面推行非收缴分离管理办法。四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改革非税收入支出管理方式,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对非专项的非税收入使用上要按照“收支脱钩、政府统筹、综合预算、效绩考评”方式管理,改变过去做法。

4、合理分配政府非税收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非税收入要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指导思想,体现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用于政府和人民群众最紧迫最需要的方面,特别要用于扶持弱势群体方面,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

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有权力的再调整,也有利益的再分配,实施难度大,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1、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解决认识问题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一是要提高对非税收入所有权及管理权的认识;二是要提高非税收入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2、加强机构建设,强化管理职能。成立专门机构,对税收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或非政府化,是非税收入管理诸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因此,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必须对非税收入的体制进行改革,把管理主体从分散的各个相关部门回归到统一的政府主体上来,实现由同级财政部门总揽政府收入。为此,建议把现有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局改为非税收入管理局,具体负责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监督,从而形成国税、地税、非税“三驾齐驱”的良性局面。使整个政府性收入管理规范统一,分工明确,完善、健全财政收入管理机制,把所有的财政收入由政府集中管理和分配。

3、加强法制建设,健全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尽快结束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步伐,实现依法管理非税收入,为消除“按需取费”和“收费养人”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非税收入管理稽查制度。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支管理稽查制度,对各项收费和基金的征缴情况、票据使用、账户设立以及“票款分离”的实施,资金收取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一年一度的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实现稽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推行收费政策公示制度。利用各种媒体对财政各类票证的式样及相对应的收费性质、收费范围、填写要求进行详细介绍,对不使用财政票据收费、罚款的,当事人可持违规收费票据到财政部门上诉并要求退款,对丢失票据的要严格查处,对乡镇财政票据定期实行清理检查。建立财政票据稽查监督网络机制,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连锁,强化对截留、坐支收罚资金逃避财政专户和金库管理,违规使用票据的监督检查。四是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稽查、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对乱收乱罚或应征不征、应罚不罚、随意减免的违规想像,通过种媒体公开曝光,并依法给予处罚。五是建立定期向人大报告非税收入征、管、用制度。财政部门主动将非税收入的使用、管理情况,认真向代表汇报,征得它们的理解、支持,把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自觉置于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六、建立新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运营机制,消除部门对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益,进一步壮大政府非税收入。

目前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的范围还比较小,市场化配置率还比较低,国有资源和资产的浪费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有偿使用收入流失隐患较多,收入部门化、福利化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全面推进国有资源有度开发、有序利用、有偿使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对土地、矿产处置、海域使用权处置、闲置房产处置、市政公共基础设施运营、客运班车线路、出租车辆运营、旅游资源的运营、垄断性收益的运营重新加以规划,按照政府所有、市场动作的原则,打破部门垄断,统一、公开经营,其收益全部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总之,通过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一方面有效控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消除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努力,有效地筹集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我们要统一认识,快速、高效地做好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篇6:《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包括()。A.国税收入 B.地税收入 C.非税收入 D.社保收入 A B C D

2.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属于()。A.法律 B.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 D.地方法规 A B C D

3.一般公共预算不包括下列非税收入()。

A.土地出让金 B.公安罚没 C.行政性收费 D.教育费附加 A B C D

4.税务机关可以代征非税收入()。A.教育费附加 B.城市维护建设税 C.工会经费 D.社保 A B C

5.非税收入实行()。A.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B.单位自收自支 C.单位存入账外账 D.滞留过渡户 A B C D

6.非税收入的透明原则是遵循()的要求。

D

A.预算法 B.会计法 C.政府采购法 D.宪法 A B C

7.非税收入不包括()。A.社保收入 B.公安罚没 C.行政性收费 D.土地出入收入 A B C

8.非税收入主管部门()。A.国务院 B.财政部 C.人大 D.审计署 A B C D

9.行政性收费标准由()制定。A.国务院 B.区级政府 C.县级政府 D.乡级政府 A B C D

10.《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发布的部门()。

D

D

A.国务院 B.财政部 C.人大 D.审计署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下列属于非税收入()。A.社保收入 B.公安罚没 C.行政性收费 D.土地出入收入 A B C D E

2.《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主要规范费收入()。

A.设立 B.征收 C.管理 D.监督 A B C D

3.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原则()。A.依法 B.规范 C。透明 D.高效 A B C

4.非税收入票据包括()。A.通用票据 B.专用票据 C.一般预算缴款书 D.发票 A B C D

5.非税收入征收部门包括()。A.行政单位 B.事业单位 C.地税部门 D.航空公司 A B C

6.一般公共预算包括()。A.国税收入 B.地税收入 C.非税收入 D.社保收入 A B C D E

7.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直接缴库账务处理()。A.借:应缴国库款 B.贷:应缴国库款 C.借:应缴财政款 D.贷:应缴财政款 A B C D E

8.一般公共预算包括下列非税收入()。A.土地出让金 B.公安罚没 C.行政性收费 D.教育费附加

E

D E

E

D E A B C D E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1.执行单位每年可以下级执收任务指标。()

2.非税收入要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3.非税收入只能由行政单位征收。()

4.住房公积金纳入非税收入管理。()

5.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

6.《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发布背景适应目前的降税清费。()

7.政府部门的利息收入不属于非税收入。()

8.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可以自行改变收费范围.标准。()

9.教育部门收费必须缴入国库。()

10.非税收入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

篇7:政府非税收入业务知识测试题目

一、名词解释:

1、政府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据有关法

律、法规和《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利用国有资源或者国有资产、提供特定服务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资金。

2、政府非税收入的机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负责对当地金融机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结算

业务的管理和监督,并对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机构的归集、记录、结算业务进行监督。

3、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分离制度”:未经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执收单位不得当场收取政

府非税收入现款,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4、政府非税收入“直接缴款”:直接缴款是由缴款义务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持执收单位开具的《安

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直接将款项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5、政府非税收入“集中汇缴”:集中汇缴是经同级财政部门或所属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批准,由执收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将所收现款在5日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汇总开具《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集中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二、简答题:

1、政府非税收入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非税收入内容包括: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性基金;

(三)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五)彩票公益金;

(六)罚没收入;

(七)其他政府非税收入。

2、什么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代理银行?

答: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规定,有代理收付款项业务的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均可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的代理银行。

3、政府非税收入按照哪些规定收取?

答:政府非税收入按照下列规定收取: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部门的规定收取;

(二)政府性基金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收取;

(三)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部门、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收取;

(四)彩票公益金依据国务院或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彩票资金分配比例收取;

(五)罚没收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收取;

(六)其他政府非税收入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收取。

三、问答题:

1、政府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内容是:第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统筹安排使用政府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有法定专项用途的,应当专款专用。第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将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内的资金,按照收入级次和规定的科目类别定期划解国库或者财政专户,不得拖延、滞压、挪用。第三,政府非税收入上下级分成比例,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涉及中央和省级分成的,分成比例按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二)涉及省级与市、县级分成的,分成比例按照省人民政府或者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三)涉及部门、单位之间分成的,分成比例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第四,上下级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由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通过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定期划解、结算,不得滞留、截留。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第五,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核定,并纳入预算,统一安排。

2、政府非税收入的票据管理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非税收入的票据管理内容是:第一,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的具体办法,统一印制和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各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第二,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确定的印刷企业定点印制,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第三,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的,应当向缴款义务人出具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不出具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第四,执收单位使用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领购。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保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安全。遗失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并公告作废。第五,禁止政府非税收入票据使用中的下列行为:(一)转让、出借、代开政府非税收入票据;(二)伪造或者擅自印制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三)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篇8:架起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间的桥梁

一、引导学生研究生活当中的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 到处都充满着数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 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 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 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 然后抽去实物, 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 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 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 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 以获得直接经验.如, 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做20道口算题, 小明做了3/4, 小刚做了3/5, 小红做了2/5, 请你们说说谁做的最多?谁做的最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二、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数学

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 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或许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以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获得了提高.如, 在教学圆周率时, 先让学生测量几个圆形物体周长, 并认真观察自己测量的这几个圆形物体, 思考并讨论, 圆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自然地提出了圆周长可能和圆的大小、直径、半径有关.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圆周长可能与直径、半径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学生从测量的有关数据中不难发现圆周长与直径、半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这时, 学生自然迫不及待地动手测量计算, 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这样学生从测量中体会, 发现并提出猜测, 再进行较为科学的实验, 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再如, 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 可设计开放题:用2个长是6厘米, 宽是2厘米, 高3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 ) , 也可能是 ( ) , 或是 ( ) .这样的题目, 使学生养成一种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在这些尝试中, 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 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总之, 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 , 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也为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 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 我们只要细心观察, 就可以从中找到问题的原型, 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 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 学生易学乐做.我们教师用自己的慧眼, 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了这一原型, 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用生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上.如, 在学习比例尺概念时我这样实施.

师:学生看, 这是教师画的我们班的教室平面图, 谁能够从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

生:我的座位在这里.

生:这是我的座位.

师:你能告诉大家图上的讲桌和最后一排桌在哪里吗?

生:这是我们的讲桌, 这是最后一排桌.

师:教师准备了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想请几位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出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组织学生测量, 然后汇报测量结果)

生:我用米尺量出了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图上距离是30厘米.

生:我们选用的测量工具是卷尺, 量出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实际距离是6米.

师:根据学生测量的结果, 你能自己算出讲桌到最后一桌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几比几吗?试试看. (组织学生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来告诉大家, 你是怎样算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生:我是这样算的, 先把6米化成600厘米, 再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最后结果是1:20.

师:1:20这个比, 我们叫它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最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上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真谛与价值,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就会深深地领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学习数学真的有用.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检查发言下一篇:团队活动游戏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