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

2024-07-03

虚实结合(精选十篇)

虚实结合 篇1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虚因实而更显得抽象,使读者在想象中获得更好的艺术享受;实因虚而更显得具体,使直接的描述更气象开阔,意蕴丰满。虚实结合,可以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复杂的生活事件;可以有效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使景物意境深邃,给人无限美感;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增大思想容量。

一、实写为主,虚写增色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描述性的文章, 无论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还是描写景物,作者大多喜欢具体地直接地描述人物的言谈举止、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景物的特点与变换,而把抽象的想象、联想等内容点缀其中,使形象更丰满,情节更丰富,画面更生动,意蕴更深刻。老舍《济南的冬天》写小雪覆盖的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在实写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描写幻觉,为画面增添了无穷意趣,给读者无限的美感。

二、虚写为主,实写铺垫

描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采用此法,如描写音乐、舞蹈等,写人的也有。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其他方面的描述来表现要描述的主要对象的特点。刘鹗《绝唱》中描写王小玉歌声的美妙:“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是从味觉的角度写声音的甘美;“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贴”,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声音让人无比的舒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是从视觉的角度写声音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运用通感手法将声音与人的各种感觉沟通起来,能将不见形影的声音有形化,让你可见、可触、可感、可品味,获得美的享受。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也以虚写为主,主要通过环境、采桑的工具、首饰、衣着和行人的反应来进行烘托。

三、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写作时如果所谈论的话题比较抽象,就设法使它具体些、形象些,用实化的手法写出它的意境情感、语势来,话题含义、内蕴就显豁了。如“创新是什么?创新是古猿第一次从森林走向草地的勇敢,是只身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的胆识,是鱼儿第一次跳出水面的惊喜,是鸟儿第一次穿越云天的快慰。”创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将其化为“古猿走向草地”“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鱼儿跳出水面”等具体意境,以“勇敢”“胆识”“惊喜”“快慰”等心理品质或感受加以阐释,其含义就实在了。相反如果所表述的对象比较实在、具体,就设法使之虚化,写出它的意义来,写出它的韵味来,写出它的情趣来。如“儿女是父母的一部作品,不求妙笔生花,只愿质朴天成。”儿女是实在的,可感的,将之暗喻为“一部作品”,进而推出“妙笔生花”和“质朴天成”的评价,如此虚化,使语意升华,情趣、韵味显现了。

四、妙用比喻,捕捉物像

空虚的愁思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情,它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但它的确存在,压在人的心上沉甸甸的。自己能够真切地感受,却难以向别人言说。如何将心中愁思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呢?于是,高明的作者就运用比喻了。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多少愁,不知道,你看看那一江春水吧,它滔滔东流,无休无止,顿时让人觉得愁思无穷,绵绵不绝。无独有偶,北宋词人贺铸写道:“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满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一连串举出三喻,将满腹的闲愁化为满地青草、满城飞絮、漫天梅雨,无边无际,不可胜数。愁思之浓,溢于言表。捕捉物像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设法将人物虚拟的心情具体些、形象些。如一同学在《遗憾》一文中写道:“遗憾是楚霸王乌江自刎的鲜血,是文天祥在零丁洋里的叹息,是李自成在九宫山的殊死搏斗,是陈玉成那永不瞑目的双眼,是蒋介石在沙滩上那一行由深到浅的脚印。”作者把抽象无形的内心情感化为具体有形的实体,便于描写,促发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比较联想,得到美的享受。

五、烘云托月,侧面作笔

烘云托月就是借鉴作画中的手法,通过描述主要对象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来突现主要对象。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有一段文字:“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时候,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也并不觉得远……”这里没有一处直接写小芹的美,而是从侧面来烘托渲染,村里人处处、时时想和小芹接近,小芹之美就间接而又被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虚实结合教案 篇2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作品,学习鉴赏虚实结合这种表达技巧。学习难点:掌握鉴赏方法,梳理结题思路,形成规范答案。

三、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作品-----提出问题-----探讨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情况,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流畅度及准确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题思维的形成情况,并及时跟进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课堂提问、探讨交流、表达评判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答题思路,能流畅表述,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但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最终入选的画作,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为什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

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总结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品鉴运用的效果。

(二)温故知新 温故:

先让我们来回顾以前学过的诗句,诗句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指出这些诗句属于实写还是虚写,概括虚实的内容。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通过温习,说说你们对诗歌中虚实的认识。知新:

思考归纳,知识小结:

什么是“实”和“虚” 诗歌中的“实”是眼前所见; 诗词里的“虚”是指主观想象。

(三)链接课本,探讨答题模式

1、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下面诗歌的景物描写: •

雨霖霖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答案示范:

本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本诗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一种凄凉的气氛,强化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扬州慢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答案:

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讨论总结解题模式 • 答题步骤:

• ①点手法:点明是什么技巧。

• ②叙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③析效果:点明关系,说清效果 • 虚实之间的关系:

•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四)点击高考,提升解题能力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第一步:点手法

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叙运用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 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第三步:析效果

渲染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参考答案: 上片

第一步:点手法

上片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第二步:叙运用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第三步:析效果

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用梦中的相见反衬现实中的孤独。下片

第一步:明手法

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

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第三步:析作用

虚实结合,用想像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作者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五)课堂小结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虚实结合 篇3

一、虚抓卫生,实促班风

通过多年观察,我发现新班级的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心理态势:1. 具有表现欲,想展现自己的能力;2. 具有强胜欲,想引起别人注意;3. 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为此,我选择了卫生这个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的“软柿子”作切入点,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借此加强班级规范化管理。

开学后的前两周,我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声不吭先围绕教室巡视一周,然后走上讲台,对巡视结果进行不点名通报——“哪儿哪儿地面有纸屑”,“哪儿哪儿地面有果皮”……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两周坚持下来,班级再也没有乱丢乱扔现象,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班级也先于兄弟班级走上正轨。

从表面上看,我是在抓班级卫生,其实抓卫生那只是“虚”,形成良好的班风才是“实”。通过这一“虚”,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连卫生都如此重视的班主任,学习怎能也不如此……

二、虚表扬,实立标

班级纪律好转了,可怎样学?学什么?部分同学内心产生了迷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他们都具有不甘落后的潜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只要有合适的参照物,他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于是,我采取典型引路的做法,为他们建立导航的灯塔。

刘同学热情开朗,乐于助人,而且学习成绩突出,在师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我就把她树为典型,大加表扬。由于她自身的出色表现,加之班主任的表扬、器重,同学们很快就凝聚在她的身边,言谈举止以她为榜样,向她看齐——班级团结、争先的风气开始形成了。

班主任应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只要学生在某个方面有了进步,就要及时予以表扬。表扬时,不妨“虚”一点,对其进行适度的夸张、放大甚至升华。这样虽“虚”了个别学生,却对整个学生群体却起到导引指向作用,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健康心态的培养。

三、虚拉拢,实转化

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刺头”——自身缺乏自制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在班级中却有一定影响力,总有部分同学围聚在他身边。开学后,我观察宋嘉(化名)正是这样的角色。牵牛要牵牛鼻子,先拉拢这位“大人物”吧。我主动与他家长通电话,介绍我的管理思路、措施,了解家长的情况、要求,掌握宋嘉的爱好、特长。坐在操场边,我俩开始了交谈。看到班主任主动向自己了解班级情况、征求治班方略,宋嘉有些受宠若惊,与我有了几分亲近;等我随意提到他小学三年级把500元压岁钱捐献灾区的“伟大壮举”时,宋嘉有些洋洋得意,与我又添了几分亲近;当我聊到他姨夫与我哥是表亲,我俩也是亲戚时,宋嘉激动了,紧紧抓住我的手。亲戚,在孩子眼中可是大事!接下来,他的那几个“小兄弟”自然也成了咱的“自家人”,一个“不良”小团体就这样解散了。

“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如果班主任轻易放弃一个问题学生,接着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所以,对于问题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班主任更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爱心、诚心、耐心做钥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打开他们的心锁,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四、虚权力下放,实建章立制

现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思想活跃、有个性、参与意识强。如果班主任只凭个人意愿单方面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与参与度,则他们中有的人会对这些规章制度不认同,以至于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有的人虽然表面认同,内心却并(下转 92页)(上接 49页)非心甘情愿地遵守,为班级管理埋下隐患,所以班级的规章制度最好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制定。

开学的第一天,我郑重宣布班级的班风由学生自己制定。学生一听,这可是新鲜事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经过两周的引导,我感觉时机到了,就利用第三周班会的时间,提议学生着手制定班风。他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团结、守纪、争先、创新”八个字。看着新班风,我心中窃喜,和我心中设计的大同小异。“啪”,我用黑板擦轻拍讲台,故意大声问道:“班风是大家自己制定的,能不能遵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这声音怎么向你形容呢?套用宋丹丹小品的话就是:这声音那可是相当洪亮,相当坚决!

虚实结合 篇4

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虚实结合, 使诗歌妙趣横生。

先说动静结合。一首诗如果只有静态的景物, 而无声响与活动, 不免显得死寂沉闷;反之, 静中有动, 便会生趣盎然, 气韵流动, 满篇皆活, 充满生机和活力。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因有了闲, 夜静, 春天的桂花便落地无声, 才被人觉察到了, 诗人的闲静, 环境的幽静, 无声无息,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所以才有下文的动, 才有了月出而惊动静鸟, 才有了山涧中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月出而惊鸟, 实在是达到了静中的最高境界, 而又用动把它渲染描绘出来, 这种春夜、空山、明月、鸟鸣的典型环境和诗情画意能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前有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后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姑且不论社会背景如何, 其意境之动静相映, 便足以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再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后两句以动写静, “护”, “绕”二字用得妙, 情趣出于“护”字, 动态出于“绕”字。山能推门而进, 把青色送入门中, 实在是想象奇特, 这两句写静物, 全用动态。

王维《书事》有“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把颜色与浓度写得照人眼目;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一静一动, 动静相映, 更显出秋夜的幽静, 天已冥, 有明月当空, 花已谢, 有青松如盖, 上有月光, 在松间泻下, 下有清泉, 潺潺流淌于山石之间, 多么幽静明净和自然美啊!两句诗, 一幅画, 妙趣无穷, 幽趣无穷。

再说虚实。实写指的是叙写描写眼前之景, 眼前之事, 眼前之人, 虚写指的是回忆、想象、联想到的景物。

古代一位画家要他的学生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第一位学生画古寺全貌, 周围是崇山峻岭, 第二位画崇山峻岭中古寺一角隐隐现出;第三位学生没画古寺, 只画一条小径通往深山, 一和尚在山下小溪边挑水。第三位学生的画受到老师的赞扬, 他在“藏”字上下了功夫。让读画者由和尚和山中蜿蜒而出的石径想到深山中藏有古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画便有了韵味, 有了余味。

白石老人年轻时跟老师学画, 老师命了一个题叫“蛙声十里出山泉”。有的画深山泉水, 一群青蛙, 个个两腮鼓个大泡子, 老师不满意。齐白石画一高山, 山中流出清泉, 泉水中三五蝌蚪, 幽然戏水。白石在“出”字上做足了文章。

这两个例子都是以实写虚, “藏”自然不见, 要表现不见而知其藏。“出”的声音, 眼自然也见不到, 通过发声的物写声, 而声又从山中传出, 又不见发声物, 怎么办, 以蝌蚪代青蛙, 由蝌蚪而让人想到山中有蛙, 这全是以实写虚, 化虚为实。

贾岛《寻隐者不遇》可谓以实写虚的绝纱之作, 写隐者, 写寻而不遇, 实在是个难题, 寻而不遇有什么话可说呢?然而贾岛不愧是名家, 他简直是信手拈来, 举重若轻: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故事的情节不能再简单了, 而极平凡的故事后面却有着简朴而隽永的无穷情趣, 给读者想象品味的空间, 崇山峻岭白云深处, 青松挺立, 花草丛生, 一白须老者葛布袍巾, 肩背药篓, 手执短铲, 或摘实, 或挖根, 正在采集草药。从诗中见不到, 从诗中想得到。这便是古典诗词以实写虚的佳妙。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篇5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

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四、当前之景为实,已逝、设想之景为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去描述此时不在眼前,却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用已逝之景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自己

内心复杂的情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虚实结合自成高格 篇6

运用想象与联想来达成虚实相生。

1.运用想象与联想再现虚境,以实托虚,以虚染实,提升境界。

名家佳作链接——琦君的《下雨天,真好》

那一年回到故乡,坐在父亲的书斋中,墙壁上“听雨楼”三个字是我用松树皮的碎片拼成的。书桌上紫铜香炉里,燃起了檀香。院子里风竹萧疏,雨丝纷纷洒落在琉璃瓦上,发出叮咚之音,玻璃窗也砰砰作响。我在书橱中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

这个片段中虚实相染相生。重返故乡,物是人非,往事只可追忆,琦君用“雨”为线索,串起一幅幅和“雨”息息相关的画面,可是一切的实物实景浸染的何止是雨意,悄然浸渍而上的是她淡远无形的怀旧浅愁,随即又通过想象与联想来再现“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的“父亲的音容”,这是一笔虚写。故人依稀可见,让人心底霎时间升腾起一股暖意,这暖意如雨花绽开。

运用想象与联想来再现虚境,是一种独特的暗示艺术!艺术(在此指文章)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因而这种“再现”还应发乎情、合乎理,写作时要有真情实感,不应生拼硬凑,否则弄巧成拙。

2.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无”中生“有”,创设虚境,丰富文章意蕴。

名家佳作链接——季羡林的《二月兰》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侯,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支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

此片段前面以老祖“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的搜挖荠菜的实事为基点,运用创造的想象与联想,延生出“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的虚写——这样的“无”中生“有”,借助想象与联想拓展了表现的空间,创设出一种意境,情味浓浓;后面化虚为实,运用数量词“一支”与动作描写“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把“我的”无形的“目光”变成有体有形——这样借助想象与联想“无”中生“有”,使形象的特征鲜明,使情境内涵充实,情味浓浓,如余音未了。

“文艺是一种慰情的工具,所以都带有几分理想化,艺术家不满意于现实世界,才想象出一种理想世界来弥补现实世界的缺陷。”朱光潜先生的这番话揭示了创造的想象对现实的弥补修善的作用。从某个角度说,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无”中生“有”,创设虚境,可以弥补修善实境,从而丰富文章意蕴,更好地满足作者表情达意的需求。

运用想象与联想来达成虚实相生的过程中,常常离不开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

朱光潜先生在谈创造的想象时谈及“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托物’”。物变成人或人变成物并非人与物在形体上的异化变形,而是指把一方的情感移到另一方身上去,无论是由我及物,还是由物及我,都是要人情化或人格化。

由此可见,运用想象与联想来达成虚实相生的过程中,常常离不开比喻与拟人等手法。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划线部分是在想象与联想的基础上运用比喻与拟人,表现小山的可爱与慈爱温情。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海尔:虚实结合的营销之道 篇7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8万多名员工、2011年营业额高达1509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且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的海尔,其成就绝非在一朝一夕之间。那么海尔究竟是依靠什么策略取得了今天的地位,其营销之道颇值得玩味。

虚实结合的个性化营销

就外界反响以及海尔自身的看法,海尔最成功的营销案例,莫过于2011年9月在其网上商城针对互联网人群推出的“用户定制”功能。通过该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己想要的家电,同时可以直接到海尔商城实现下单购买。如此一来,不但让客户体验到了互联网时代完全个性化的定制乐趣,也让海尔实现了与网友的实时互动。而在海尔自己眼里,“用户定制”并不能简单看做海尔的网络营销模式,而是海尔在互联网时代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一次战略转型。海尔希望通过用户定制,快速了解用户的需求,同时促进海尔模块化企划、模块化制造等全流程的升级,以虚网驱动实体的竞争力提升。这一点,与网络营销的根本出发点——建立“客户核心体系”不谋而合。

国外企业的网站大多都是客户中心,涵盖了从客服、产品推广、有奖调查直到客户社区等众多的服务功能。而国内家电企业的网站中却只有16%有独立的客户社区,大多数只是把客服部的信息搬到了网上。这些结果说明中国家电企业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互联网网站建立客户关系的重要性。那么在这个时候,建立一套拥有“客户核心体系”的网络营销策略,成为制胜的关键。海尔显然棋高一招。

互联网发展到如今,不管社交网站还是电子商务,都在向着个性化营销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而是能否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降低成本,追求利润。个性化营销就是这样一种营销手段。抓住了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将每一个顾客看作一个细分市场,通过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带来口碑相传的效应,以虚网带动实体的营销战术就此得以顺利展开。

而个性化营销的优势在此处亦显露无疑。

首先,个性化营销能更好得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推进产业创新之时,还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借助于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海尔可以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沟通。顾客登陆海尔的相应系统,提交自己的特殊需要,只需七天,海尔就能把相应产品送到顾客手中。在宣传品牌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忠诚的消费群体。而消费者,始终是让企业更具竞争力的一大砝码。

其次,个性化定制营销是以需定产,几乎不会存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常见的库存问题。定制营销在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使企业摆脱生产的盲目性,这样就使得企业不需要有过多的库存,甚至可以使企业做到“零”库存。运用海尔自己的理念,就好比是企业原来是在打固定靶,而现在则要打飞靶。因为用户的需求在不断改变,企业就像打飞靶一样,是动态的;子弹要跟着用户的需求移动,子弹在靶子飞到的地点同步到达。这样,企业所有的流程都要重新改变,从“为产品找客户”,变成“为客户找产品”。如果“为产品找客户”,企业就是卖库存,而“为客户找产品”,则是真正的卖服务。通过互联网的“虚网”,带动物流网、营销网、服务网的“实网”。

与此同时,个性化营销带来的双向沟通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为企业可根据顾客的意见直接改进产品,有效避免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盲目性。但是不可否认,个性化的定制营销也存在一定的难点。

定制营销对于消费者的市场细分,固然可以使得顾客的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但是也带来了营销工作复杂化和营销成本增加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具备一系列软硬件条件,而且,还需要企业充分重视顾客的需求尤其是个性化需求。而大规模的定制营销,必然是建立在顾客个性化需求与成本、速度三者平衡兼顾的理念之上,如此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

注重情感的心理营销

企业卖产品,表面上看,价格好像是主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而事实上,价值因素才是消费者真正关注的内在驱动因素。面对其它同类产品的降价压力,为何海尔鲜有跟随,却还能始终处在行业领头羊的位置,运用心理战术增加其价值因素是主要原因。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营销加速了市场环境的变化节奏,其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也更广泛。一切正面和负面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的速度也更为便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就不再只是一个经营者,而是必须依靠价值观才能生存。当营销和价值观融为一体,单独强调营销或者价值观都无法取得成功。而海尔在网络营销中一直都相当注重企业的价值观营销。利用SNS、豆瓣、微博等新兴媒体向受众传达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满足互联网时代受众的“碎片化”需求,这是海尔进行网络营销的不二法门。

当年张瑞敏抡起大铁锤,砸碎瑕疵冰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商界故事。砸冰箱事件之所以让人们津津乐道这么多年,就在于海尔点石成金的营销手段——注重情感营销。而售后服务的细节化、专业化,又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海尔的好感。实际上,很多国际品牌的进口家电返修率极低,基本是零售后。而海尔售后服务的常态化,本身就说明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但是,海尔却能将他们的售后服务政策,服务品质,服务细节和服务故事讲述的生动而感人,有效化解消费者投诉,也让消费者的感念之情油然而生,对海尔品牌更加趋之若鹜。除此之外,海尔还提出了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唤醒消费者的民族意识。既卖掉了库存产品,又再次为自己树立品牌造势。

同样,运用心理营销战术为企业做营销,也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海尔当初以其动人的售后服务传说来号令市场的时候,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秩序开始混乱,商业骗局横行。恰逢天时地利人和之机,让海尔的诚信售后服务有了用武之地。若是这样的现状出现在西方发达地区的市场,习惯零售后免打扰模式的消费者,也许根本就不需要体验海尔带来的售后感动。

除此之外,营销成败更多取决于思路,而非产品。营销市场向来有一流产品三流销量,三流产品一流销量的营销悖论。而海尔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会比其它企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营造附加在品牌之下的价值体系。在避免雷同的营销手段同时,还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将缺点转化成优点,甚至化腐朽为神奇,创立并持续维护了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得不说,这也是海尔对价值因素的重视所致。

虚实结合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8

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好阅读课的教学呢?笔者认为, 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实”与“虚”的关系。何谓阅读教学中的“实”与“虚”?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曾说过:所谓“实”, 指的就是字、词、句、语法等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 还包括基本技能的教学;所谓“虚”, 指的是学生的个性思维及情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把握好“实”与“虚”的教学, 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夯实语文基础, 注重“实”的教学

1. 基础知识要“实”

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 基础知识的教学尤为重要。基础知识之于语文, 犹如基石之于大厦, 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在新课程实施之后, “双基”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一些语文教师头脑中淡出, 很多课堂成了追求形式的“典范”, 尽管学生畅所欲言, 却难得看见学生动笔去写, 有的老师认为, 课堂上注重字、词、句的教学是落于俗套的, 尤其在公开课上。基础知识是让学生受用一生的, 因此, 我们必须在阅读课中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正字音, 辨字形, 遣词造句, 弄清句子的前后联系等, 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扎扎实实掌握的,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去落实的, 而不能仅以表面上的热闹取宠。

2. 基本技能要“实”

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包括很多, 包括“看、听、说、读、思、写”等很多方面。课堂上每一项基本技能的训练都要扎实有效, 而不能流于形式。要善于进行综合性训练, 读、写结合, 读、思结合, 听、说结合, 听、写结合, 看、说结合, 等等。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形成一定的语文基本能力, 才能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激发思维情感, 关注“虚”的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虚”, 是学生个性思维与情感的发展, 是内在的东西。关注“虚”的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1. 以问题促生长

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 一定不能忽略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这个环节, 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学生接触了文本后, 教师要提出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阅读。每个学生对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 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思维在不同程度地运转, 思维的结果也是存在差异的。当学生表达了他们自己的观点后, 教师再给予点拨, 给予评价。学生的个性思维会在自我的思考与教师的点拨对比中逐步得到发展。

2. 以想象促发展

我们知道,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有省略的部分或意犹未尽的结尾, 这些就是艺术的空白点, 教师要善于以此为切口, 启发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想象, 推测出当时发生的事情, 或想象将来发生的事情。这样的细节, 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3.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已成为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因此, “虚”的教学也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上

三、明确“实”与“虚”的关系, 实现“实”与“虚”的结合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所能体现的“实”与“虚”, 而且要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

1.“虚”的教学建立在“实”的教学基础上

“虚”不代表敷衍了事, 要在“实”的基础上强化提高。比如, 学生对文本流露出的思想境界的感悟, 需要建立在阅读与分析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关键是阅读感受要“实”。听过很多语文公开课, 课堂上, 老师用或深情、或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 学生也或深情、或激情地阅读。有的学生情感的表达听起来确实是真实的, 有的学生则是虚浮的, 是“套用”别人的情感, 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我想主要原因是我们教师的阅读引导不够到位, 没有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实际出发, 未把学生的真实情感激发出来。所以, 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视野”出发, 使学生的视野与文本的视野达到融合。

2. 化“虚”为“实”

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 要充分组合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 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或观察图片, 或欣赏音像资料, 去充分感受, 填补学生认知的空白, 再阅读文本时, 对字词句的理解就会更真切了。

高考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手法例谈 篇9

在诗歌鉴赏中, 实与虚是相对的。“实”, 是诗歌中真实而具体的描绘, 是诗歌中直接展现给读者的客观世界中的实情、实景、实事,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虚”, 是诗歌中指虚拟的景、物、境, 它是诗人主观想象的产物。虚实结合就是把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回忆、想象等结合起来。其中, 虚与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根据我们的理解, 诗歌里的虚与实可以做如下简要分析。

1、当前之境为实, 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 就是作者经历过的, 或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事件。诗人把虚景写入诗歌, 大多是要通过与当前的实境构成某种关系来共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 诗人把往昔的繁华生活 (虚写) , 与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 (实写)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虚实结合, 以虚衬实, 表达了诗人梦醒后浓重的悲哀。

2、当前之景为实, 设想未来之境是虚

诗歌中, 诗人常把设想的未来之境与当前之景进行对比或烘托, 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 写愁倍增其愁, 写乐倍增其乐。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虚写, 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 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3、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这种写法也是对对方进行设想, 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或反写法。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前两句是实写, 写了自己在过节之时一个人远在异乡思念家乡的亲人;后两句是虚写, 从对方入手, 写了诗人想象自己的兄弟们现在也一定在想念并谈论着远在异乡的自己。这样虚实结合, 沟通了双方的情感, 并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更加深沉, 因而也更加动人。

4、客观之境为实, 主观之景为虚

这里的“主观之景”特指诗歌中所描绘的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 写的是想象中阔大的景象。这种从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虚实结合能够大大丰富诗歌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例如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一二句写诗人除夜在清冷的旅馆里独对孤灯, 心境凄凉不能成眠, 是实写;三四句想象故乡的亲人思念飘流在外的“我”的情景, 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是虚写。全诗虚实相生, 把诗人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虚和实有时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 雄姿英发, 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 实写自己光阴虚掷, 早生华发, “虚”“实”对比, 表达了词人被贬的感慨。

虚和实有时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虚写为实写服务, 进一步突出中心。如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 橘柚飘香, 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 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 虚实相生, 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 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虚实结合往往以“虚”衬“实”, 从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例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句“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 是写实;三句中“想”字是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 即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 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是写虚, 以虚衬实, 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并以此来表现“思家”。

虚拟演播室系统及其虚实结合技术 篇10

关键词:虚拟演播室,虚实结合,技术

我国在20世纪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对于娱乐活动也有了更多的要求,电视机是这个时代鲜明的产物,是绝大多数人的娱乐设备之一,因此也到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在频道还是在电视节目上都有所增加,各大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就要在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成本上下功夫,为电视台的口碑和经济效益做贡献。虚拟演播室技术就是这样环境下的一种技术,它能够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创意,从而获得节目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

1虚拟演播室的发展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节目演播室的布景都是实实在在的,它不光要花费经费来进行材料的购买和维护上,而且有还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场景的布置,这样才能使节目正常录制。但是这样的布景无法灵活进行场景上的变化,并且节目录制结束后场景往往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若是要对其进行更新以适应新一期节目的需要则要花费更多,并且在具体的节目效果上也差了很多。为了提升节目场景的灵活性,电视行业发展了色键制作技术,即在拍摄时用蓝色幕布作为背景,在后期制作时用其他背景将蓝色替换掉,用摄像机所拍摄的人或物图像叠加到背景上去。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场景替换的灵活性,免去了场景布置高昂的费用,但是却使实际的节目效果大为降低,节目图像显得不真实。 这种粗劣的技术在场景的发展中只是起到一个过渡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处理数据的能力更为强大,可以在虚拟中形成三维空间来当作演播室的背景, 它与色键技术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可以与摄像机的移动同步进行,这样就相当于摄像机直接拍摄,使节目效果更为真实,这就是虚拟演播室技术。一般虚拟演播室技术是基于绿箱和蓝箱的环境来进行的,这样的运用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它结合了当今先进的定位技术,使演播室技术更加贴近现实,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再需要蓝箱的协助就可以熟练的运用各种虚拟技术,使节目能够运用各种特效等,如综艺节目、演唱会等都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增加现场气氛,它就是增强现实技术功能的虚实结合技术。

2早期虚拟演播室

上面已然说过,早期的虚拟演播室是将计算机场景工作站生成的图像替换蓝箱作为演播室的背景,为了保证主持人、摄像机与背景三者的一致,需要对三维图像进行变换,使其能够与摄像机同步,这样就不会产生主持人是漂浮在背景上的感觉,使节目更加真实。在计算机工作站的图像与蓝箱进行背景替换时,需要用到光学识别技术和传感跟踪方式,这两种技术在识别和跟踪的敏感性上较高,能够满足替换要求。在实际的背景替换时,由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图像数据流分两部分输送,一部分由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来获取信息的参数,另一部分则要交由延时器以保证计算机三维图像和蓝箱背景的时间同步,然后将主持人的识别标志和蓝色背景去掉, 替换三维图像。

经过上面对于虚拟演播室工作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虚拟背景替换的关键是对摄像机、主持人、三维场景的关系进行处理,而在这三者中,主持人和虚拟场景是在可控范围内的,而摄像机为了完成拍摄任务,通常需要完成俯仰、调焦等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动作,所以对这些动作的参数进行实时跟踪就是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关键。

3虚拟演播室系统应该注意的问题

3.1灯光

平时我们可以从各种渠道指导在电视或者其他节目的拍摄中,对于灯光总有着要求,尤其是在电影的某些场景中,灯光师更是举足轻重。在虚拟演播室的蓝箱中, 节目录制时要保证蓝箱上的灯光被照得非常均匀,这样由蓝箱内的多个摄像机抠出的图像才不会有蓝边或者抠透现象。在蓝箱的6个面内,容易在灯光方面出现问题的是地面,所以要在这方面进行重视。除了灯光照在蓝箱上外,还要注意灯光与人体或者物体的接触,有时候因为灯光照射不均匀,就会出现抠透现象。除了上述这些外,蓝箱本身的质量也是影响灯光效果的元素,如蓝箱的材料有问题导致蓝色不均匀或者使蓝箱的拐角处不够圆润,有时因为这些使图像发生抖动。在对蓝箱内的人或物体进行打光时,往往会因为反射原因在蓝箱的对应位置上产生光照,整个需要在录制前进行补光处理。 蓝箱的蓝色明亮度对于抠像也有影响,过于明亮会使相应的前景物体的边缘也较亮,会被系统色键消除,为了补偿消除,需要对物体边缘进行适量的补光。有时候为了表达更明显的真实感,灯光师会利用灯光来在蓝箱内投下投影,使投影进入虚拟空间。

3.2服装

在虚拟演播室的运行中,成像的好坏不仅与灯光有关,与主持人所着服装也有关系,因为抠像的缘故,其服装要避免与背景相似,否则会被抠掉;而一些白色、 浅色、细格子、发光的衣物,也会对抠像结果造成影响。 并且主持人服装与背景的搭配合适与否,也关系着是否会对节目有所增色。

4虚实结合技术

在色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虚拟演播室技术, 使电视节目的录制更为灵活,不必再购买布置材料,也不用担心主持人与背景结合度不够。但是究其原理,虚拟演播室也还是用虚拟的场景来模仿现实的场景,要想在众多的电视台之间脱颖而出,就要在这方面进行革新, 来增强虚拟的现实感,被称作虚实结合技术。虚实结合技术的发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对于图形和可视化技术的控制力逐渐提升的,它可以在现实世界中营造一个虚拟的环境,并与真实世界融为一体,使节目效果趋向于真实。与虚拟演播室技术相比,两者使用的背景不一样, 虚拟演播室的背景是计算机站形成的数据图像,而虚实结合技术的背景则是真实的现实世界。

虚实结合技术根据原理上的不同,可以分为2类: 一类由抠像填充技术支撑,同色键原理相同,将摄像机拍摄的信号输入经色键器将对应颜色抠掉,剩下的信号作为Matte信号填充成为一路键信号,与摄像机的信号合成成为一路完整的信号;另一类由直接键信号技术支撑,它与抠像填充技术不同,不需要色键器,摄像机拍摄的信号直接作为背景信号,并且摄像机运动的映射也被传感器传到虚拟摄像机上,使虚拟摄像机出现各种动作,用渲染引擎渲染三维虚拟元素。这2种不同技术支撑的虚实结合技术分别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前者对于颜色要求单一,可以作为演播室的仿真大屏幕,后者虚拟元素则可以作为场景中的各种物体。

5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目前来看,电视仍将是未来几十年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并且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欣赏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要想在观众心理留下印象,就需要用更为成熟科学的手段来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努力提升节目的质量。虚拟演播室和虚实结合技术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制作技术,它能够更灵活地使用场景,营造一个完美的虚拟效果,来使节目效果最大化。随着虚拟技术的日渐成熟,虚拟演播室和虚实结合技术也必将在其他领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欣叶.虚拟演播室系统的虚实结合技术分析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11(3):120-122.

[2]陈一民,李启明,马德宜,等.增强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4):412-428.

上一篇:管理会计运用下一篇:施工和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