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心得

2024-06-13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心得(精选十篇)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心得 篇1

(一) 改变教育观念, 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 要注重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克服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育。新课改后高中教材难度明显降低, 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目的是不仅要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 还要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的可持续发展。

新的高中化学课改教材中具有丰厚的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哲学思辨、社会热点、科学思想等优良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正如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他们才可以学的更好, 才会更有效率。

(二)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1. 精心的导入和美妙的结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 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 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 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 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 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 良好的课末设计, 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 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因此, 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 使它像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 能够紧紧的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 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 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2. 组织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的提问艺术和语言艺术是提高学生参与不可忽视的两个主要环节。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 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 有的学生也会出现走神现象, 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 把学生的困倦的情绪激活起来, 即设计提问, 把学生调动起来。设计问题要反复推敲, 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 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 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 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

教师美的言语是影响学生心灵的重要工具,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 教师言语应体现出直观形象美, 语言的直观生动形象, 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 能使深奥的讲得浅显, 能变枯燥的成为风趣。

其次, 教师言语必须准确明晰、简明扼要, 这是教师言语的一种独特的魅力。教师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 努力将锤炼字、词、句、意四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力求达到这种境界:讲课中句句有用, 字字精确, 没有一句废话, 没有一字多余, 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语言, 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 幽默睿智, 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 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老师, 从而也喜欢上了化学。

3. 好的板书和教态是课堂教学的添加剂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 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教学板书要书之有效, 就得书之有方, 讲求构思与设计, 做到明确要求, 书之有用;抓住重点、书之有据;精选词语、书之有度;确定形式、书之有格;排列先后、书之有序;留有余地、书之有节。这样, 教学板书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

课堂教学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 在教学时教师将之恰当配合、灵活运用, 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 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实践证明, 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情绪生活。所以, 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 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研究也表明, 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的辅助作用, 在课堂中以表情姿势辅助说话, 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 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学生方面

(一) 改变学习方式, 化被动为主动地学习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 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在高三的应试训练中, 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 比较有感觉和经验, 但是现在的信息、情境题越来越多, 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 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 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 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 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 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 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 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所以, 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如主动编题, 看书上的资料也能有编题的可能性。比如, 曾经有一道高三化学知识背景的反应, 又是高炉炼铁原理的实验室设计, 它包括了气体的净化、检验、酒精灯的点和熄顺序等。

(二)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以前经常听一些化学课, 整堂课从表面看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但课堂效率并不是很高。教师根据课本随便设计一些问题, 学生读读书就可以找到, 然后画上, 或者在书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就等着, 反正会有一个两个聪明的学生会说, 实在都不会说, 老师也会讲, 学生的思维懒惰, 依赖性强,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没有了思维, 没有了联想, 不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于是就成了看客和观众, 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

因此, 在高一的初高中衔接教学中, 我们就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 进行合理的补差。例如, 我们学校, 是一所普通高中, 学生的基础非常差, 学习习惯也不好, 不会学习, 并且思想很懒惰, 求知欲望也不强, 他们不敢回答问题, 也不敢提出问题。第一步, 教师首先要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让他们“当家作主”。教师可以有计划的设计一些基础的习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找回曾经失去的自信。第二步, 要让他们在课堂里活跃起来, 开动起思维的机器, 在课堂上给出一些有梯度的问题, 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 让他们思考, 并且适当的给予评价和激励, 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步, 开始设计一些和生活有关的实际情境, 使之充满情趣而有富有探讨价值和吸引力, 让学生去探究, 去设计方案, 去发现问题, 学生感觉到积极去思维这是自己的需要, 是一种享受。这样坚持一学期, 学生们逐渐养成了独立、细致、敏捷、深入全面的优良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 在课程改革中, 我们如果更新了教育理念, 吃透课程标准, 并且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当成主体, 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转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 教师和学生同发展, 共进步。那么, 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要: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化学课堂教学, 实行新课改之后, 高中的化学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发现高中化学课堂改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从而推动高中化学教学, 推动新课改的实施。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心得。

高一化学教学心得 篇2

化学科组吴伟

弹指一挥间,一个学年的时间随着日历的翻新早已飞灰烟灭。回头想想一年过来,虽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但在校长的悉心指导和办公室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使我这个刚走出校园,又重新走进校园,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新教师学会了很多东西,这是一笔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

现把我一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作为一名新教师,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立下志愿:一定要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地把我的学生教好,于是无论多么忙,我都会经常挤出时间去听本校年长有经验教师的课,去听优秀教师观摩课及讲座,并且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从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实际工作中,我代三个班的化学,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后进生,就需要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一些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这样不仅使优生的信心大增,学习更有劲,而且使后进生的成绩也能有所提高,不失为两全其美。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三个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一个班还取得的了年级组第一的好成绩,真是感到很欣慰!

一年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顿涌教师自身形象素质的提高是获得学生钦佩和信赖的关键,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一年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 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上的每一节课。几年下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担任高中化学的教学。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学习、贯彻教学大纲,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探究环境,全员质凝研讨;补充遗缺遗漏,归纳知识要点。

电化学教学心得 篇3

一、原电池

我们在电化学教学中,老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原电池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满足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两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下,先正确地写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反应)并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还原剂一定在负极上反应,氧化剂一定在正极上反应。如果还原剂是金属,则该金属是原电池的负极,且正极与该金属不同,如果还原剂不是金属,则正负电极由其他电极代替且可相同。这样,既可以根据原电池反应判断正负极和书写电极反应,也可以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1.规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一般是负极本身失电子,除外界不断补充的燃料电池)。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一般是溶液中阳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也可能是O2在正极上得电子如吸氧腐蚀或燃料电池,或正极本身得电子)。

2.分类

(1)一般原电池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与金属、金属与石墨碳棒、金属与难溶金属氧化物);

②电解质溶液,至少能与一个电极发生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置换反应;

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且用导线连接,且形成闭合回路。

方法点睛:先分析两电极材料相对活泼性,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阳离子进入溶液;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按放电强弱顺序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析出金属或氢气,正极材料不参与反应。如金属Fe、Cu、稀盐酸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Fe。

但是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如金属Fe、Cu、浓硝酸构成的原电池中,由于Fe比Cu活泼,但负极却是Cu(Fe、Al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继续反应,而Cu可以与浓硝酸反应)。

(2)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大多数是由可燃性物质(主要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及电解质溶液共同组成,虽然可燃性物质与氧气在不同的电极上反应,但总方程式相当于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因为涉及电解质溶液,所以燃烧产物(一般为CO2)可能还要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再写出燃烧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而得到总方程式。

(3)盐桥在原电池反应中起到作用

在教学中常常有学生问,原电池中盐桥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于此问题,很多老师怕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往往就会简单地告诉学生,盐桥是起到导电作用;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这样回答的话,学生往往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可以定向移动而导电,为什么偏偏要把两个半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中间加上盐桥呢?其实盐桥除了上面所说的导电作用外,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是,避免负极材料直接与正极的电解质溶液反应,这样原电池能持续稳定的放电,从而使原电池具有实用价值。另外盐桥的存在可以平衡两个反应容器内的电荷,使得反应能持续进行。其实上述三者的作用又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二、电解池

电解池反应是强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满足形成电解池的条件(电解质溶液导电)下,根据阳离子的氧化性顺序、阳极活性及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正确的写出电解池反应并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还原剂一定在阳极上反应,氧化剂一定在阴极上反应。如果还原剂是金属,则该金属是电解池的阳极(阴极任选);如果还原剂不是金属,则阳极是惰性的。这样,既可以根据电解池反应判断阴、阳极和书写电极反应,也可以将溶液中或离子晶体熔化时不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电解池反应。但要注意的是,惰性电极电解溶液时最后阶段可能是电解水。

1.规律

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可以是溶液中阴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也可以是阳极电极材料本身失去电子)。

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阳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

2.放电顺序

(1)阳极为惰性电极如石墨或Pt时,只需考虑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阴离子的放电,电极本身不参与放电。

(2)阳极为活性电极如Fe、Cu、Ag时,则活性电极本身失去电子生成相应的阳离子。

阳极放电顺序:活泼电极>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

(3)阴极的电极材料本身不参加反应,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Al3+>Mg2+>Na+(注意Fe的两种离子和H+的位置)

3.电极反应书写

首先看是否有活泼电极做阳极;然后看溶液中有哪些阴离子和阳离子;最后看哪种离子先放电。

对于学生在学习原电池时提出的诸多问题,往往涉及大学里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因此不适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应该在课后针对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释。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心得 篇4

真正决定课程的不是书本上的各种观念和规定, 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 不论专家们对教学课程提出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 一旦到了课堂, 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新课程改革纲要,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 在过去化学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 教师有自己固有的方法, 这些方法帮助一代又一代学生升学考试, 但是这些方法是不是真正适用于每个学生, 真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长远的帮助, 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课堂上现在仍有老师实行满堂灌的方式, 有的按照自己的经验, 复杂的讲述着问题, 显得老师很有水平, 然而这么有水平的教师, 是不是能够教出优秀的学生, 或者真正能够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

1《化学能与热能》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曾经在实习的过程中, 听过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评课, 他说:“如果能够通过很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知识, 那我们何必绕那么多弯讲得那么复杂, 讲得复杂不是水平, 能够简单明了地说出知识的道理, 让学生愉快地接受, 这就够了。”其实这种想法也是有很大挑战的, 因为有部分教师是按传统思维进行教学, 用复杂的理论去理解另一个理论, 显示了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 这样讲课, 也是最安全的讲授方法, 但是如果大胆尝试, 用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释我们的化学知识, 也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下面以《化学能与热能》中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来讨论怎样利用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释化学理论。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 教材是用物理学中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来说明能量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学生本身对物理中的这个知识点理解得就比较吃力, 现在用这个知识点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中另一个比较抽象的现象, 就会出现比较混乱的状态, 在实习期间部分教师都是这样讲解, 学生根本分不清, 到底怎样是放热怎样是吸热, 就算通过死记硬背暂时记住, 做题过程中同样会出现混乱状态。而作者在这节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类比的方式, 把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气球充气、放气的过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气球里充的气相当于能量。反应物能量高, 相当于大气球, 生成物能量低, 相当于小气球, 大气球变成小气球是放出能量的过程, 那么反应物能量高, 生成物能量低也是放热的过程;反之, 则是吸热的过程。同样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会凭空产生, 也不会凭空消失, 只会从另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也可以解释“能量越低, 物质越稳定”:充满气的气球能量高, 它会很容易爆破, 表现得不稳定;相对瘪的气球能量低, 不容易爆破, 变现得较稳定。通过这样的讲解, 很多同学都记住了怎样通过能量守恒来判断化学反应时放热的还是吸热的, 对这部分内容也有了很好的理解, 相比传统的讲解方式, 学生更容易接受, 理解。

这样在教学中, 通过学生的反馈, 不断反思, 不断去发现, 就会发现什么样的授课方式适合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不一定要显得多么高深, “浅入浅出”也不失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把知识贴近我们的生活, 让知识活起来, 变得生动, 更容易接受。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2) 的要求。传统重视知识本身, 而忽略知识产生的过程的学习方式, 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会学”比“学会”要更重要, 知识产生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远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学会学习就等于拿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转变学习方式就是从知识的产生、推导的过程着手, 让学生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 把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

2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遇到学习障碍, 告诉学生不要恐惧, 借助权威人士的成功事例帮助学生获得信心。如果仅仅去给学生灌输一些鼓励的话语, 肯定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权威人士的方法, 来告诉学生成功人士, 都是通过某种方法获得了成绩。此外,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充分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 总结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实自己, 使自己有能力做到“寓教于乐”, 在课堂当中才会更加游刃有余, 不仅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还能提高科学素养, 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 做到学以致用, 热爱学习, 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摘要:有些化学知识已经不能用旧的教学方法去讲授, 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不断地去发现, 推陈出新, 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面对高标准的教学要求, 更加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钻研,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对知识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不仅能够把知识讲得井井有条, 还需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本文通过个别事例简述作者的教学心得, 并且讲述在其他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提高学习成绩的想法。

关键词:教学活动,浅入浅出,贴近生活,自信心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 (试行) [Z].2001.6.

②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402-403.

化学教学心得 篇5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及教学经验的积累,在课改的引导下就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进步,浅谈以下几方面的感受。在如今的教学中,自己逐步改变这种“霸王”条款。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我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导员”。如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前阅读预习每节课,让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同学上图书室查阅资料,自己把握书中的疑点、难点,然后利用我的知识深度辅导学生解开这些疑点、难点。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中既有兴趣去挖掘书中的疑难点,又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前,我们的实验器材缺少,一般只能由教师演示使用。现在就不同了,能在保证全体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分组演示实验。它比以前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对知识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初中化学教材由于受到知识点少的限制,往往在设计时会出现一些不足。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追求迎合教材的思路,就会出现讲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如在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中,就谈了只要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以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这时就有学生提出来一氧化碳可以吗?对于这样的问题讲了有点儿多,不讲既打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又对教师教学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的方法告诉学生一氧化碳的一个重要性质毒性。然后,让我改变了这种错误认识。评价体系变得多样化:平时学习的态度,回答问题的正误,实验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有多少独立观点的表达,甚至道德要求,都被我充分利用到考核中。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我组织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这个课题时,我让学生们分工合作,把收集到的资料按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做分类整理,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们不仅体验到对知识的感知,雅》中有“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之句;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谓以酒言志的突出之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李白斗酒诗百篇”,仅仅是因为李白的潇洒狂放吗?其实,这是一种慢性酒精中毒的症状。因此,酗酒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青少年更是不宜饮酒。在讲到粤教版化学第二章第三节《构成物质的奥秘》有关张青莲院士的贡献,以及第八章《常见的盐》中的侯德榜的贡献和我国的四大发明时,就主动为学生讲解我们国家的科技史,让学生能了解近现代我国落后的根源,既能激发他们学习报国的思想又为这些先贤的贡献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让学生对祖国的发展建设立下目标理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建功立业。

以上就是我近几年的教学心得。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学习,我在初中化

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心得 篇6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要以有趣、有用、易做为原则。

1、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问题所涉及的情境对学生而言不能太难,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各种结论。如例1: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 最富于创 造性的中心学科 ,请你举出一项对当今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化学研2、设计容易出错的问题。针对历年来学生认为不难,却又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 在分析中纠正错误,化学中有些概念、规律的使用学生易模糊、忘却,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牢牢记住这些规律。如例3: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它还有防癌作用,从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即该化学式的涵义)?要求至少写出三项,这一道开放性问题,理解化学式的涵义,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可写出获得的化学信息,也可从“质”、“量”两个方面小结有关的化学信息。

3、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种形式的课外作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化学问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类作业很有趣,学生很感兴趣,如我在教授酸、碱、盐时叶国强同学就结合实际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家门前的小溪原来清澈见底,但现在不知被某种物质所污染,恳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污染物,并进一步验证。结果同学兴趣很高,做出多种假设并真正拿来了溪水到实验室进行验证。概括如下: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被酸性物质污染 测PH值(或滴入紫色石蕊)PH<7(紫色石蕊变红)证明被酸性物质污染

②被碱性物质污染 测PH值(或滴入紫色石蕊)(或滴入无色酚酞) PH>7(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证明被碱性物质污染

③被盐酸污染 ① 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② 测PH值 ① 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 PH<7 ① 证明含clˉ② 证明含H+证明被HCl污染

④被硫酸污染 ① 滴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② 测PH值 ① 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 PH<7 ① 证明含SO42ˉ② 证明含H+证明被H2SO4污染

⑤被NaOH污染 ① 测PH值② 进行焰色反应 ① PH>7② 火焰为黄色 ①证明含OHˉ②证明含Na+ 证明被NaOH污染

⑥被CuSO4污染 ① 观察溶液颜色② 插入铁丝 ① 呈蓝色②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证明被CuSO4污染

二、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1、掌握开放性化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开放性化学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五类:条件开放型:即问题条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结论开放型:即在给定条件下,结论不唯一;策略开放型:即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不唯一;综合开放型:即条件、结论、策略中至少两项是开放的;设计实验型:需要进行计划性的预测和规划。如例4: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71%,通常每1000克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所以海水是咸水,但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运用理化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水是淡水而不是咸水的方法有多种,请列举三种,此题就属于策略开放型题目。又如例5:进行下列3组实验如图: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盐酸 稀硫酸

生锈的铁钉 氧化铜 铁片 钼片 镁条 锌 石灰石 氯化钡溶液

(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归纳而得出结论(至少答3条)

(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 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至少3条),此题就属综合开放型。以上这些题目都具有较大的开放度。问题不限于化学,还与数学、物理、语文、生物等学科综合,同一问题可用化学、物理、生物等不同角度做解释,教师要勤于思考,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

2、把握开 放性问题教学的时机,开放性问题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而提出的,不能简单地取代常规性练习,当学习材料中含有开放性的要素,适于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可考虑引入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本身的不确定因素使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需要的教学时间也将相应延长,因而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不宜集中使用,像例 1:这样的题,可在绪言课提出,而例5可放在总复习时布置。实践证明,适时、适当地穿插开放性问题,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 训练。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的模式,有的问题先前经验即可解决,有的则须多加思考和深入探究才能有结论,但 无论哪类问题都离不开实验、观察、估计、分类、类比、假设、归纳等基本的方法要素。如以上提到叶国强同学的问题即用到假设又用到实验。在教学中应针对题目对学生写出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科学方法的引导和训练。

4、在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开放性化学问题迁移了学生各方面的乐趣,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自信和兴趣 。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形成了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改变了学生以个体为主的单向训练模式,出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关系,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境,一起讨论和补充。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从中寻找方法、规律,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做”中懂,在“应”中尝,全方位地提高素质。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心得 篇7

一、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主要是提取、分离、鉴定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教材中各个实验尽管提取方法、分离手段、鉴定方法内容不尽相同,但操作方法往往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地掌握各个实验环节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主要有回流提取、过滤、萃取、薄层层析、柱层析等一些基本的操作构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提前演示标准的操作方法外,还要根据实验的进展环节加强实验室的巡视检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从实验的初期阶段就要养成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例如,回流装置的安装和拆除,减压抽滤的基本操作,萃取的操作,薄层层析和纸层析的注意事项, 旋转蒸发仪的使用,硅胶柱层析的装填等[1]。实验的安排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各个不同的实验章节有侧重点地安排学生练习各种操作方法, 夯实基础,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现象记录和数据,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各种操作技能。通过基本操作的训练和强化, 不仅能够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充分体会到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的乐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准备充分,认真细致,善于动脑,勤于动 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耗时长,步骤繁琐,操作琐碎。实验讲义除了论述了实验的目的、原理外,还详细说明了操作步骤。这就让许多学生养成了照本宣科、照方抓药、只动手、不动脑的习惯。比如有些同学做萃取不知道要上层还是下层溶液,做抽滤不知道要溶液还是沉淀,甚至把需要的部分倒掉了,后面做实验出现状况了才发现前面的操作有误。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撰写实验预习报告,从而让同学们对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在课前就充分消化理解,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求同学们不但能做实验,而且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这样同学们就有个清晰的思路去做实验,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实验效果会更理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端正态度,抓住本质,课堂做好原始记录, 课后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的本质目的是让同学们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在实验中得到验证,以理论指导实验, 反过来再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实验课的培训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在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2]。但有些学生为了追求实验与理论相符合以获得高分,过分在意实验的结果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本质目的,忽视了实验操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甚至有个别同学有篡改实验原始记录,伪造实验结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端正态度,紧紧抓住实验课的本质和目的,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实验现象要认认真真做好原始记录, 客观科学地反映实验现象。做到不篡改,不疏漏, 忠实于实验现象。同时教师要督促抽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实验报告要求不能有篡改原始记录的现象,按照要求认真撰写,既要自己能看懂, 也要让别人看的明白。

四、改进完善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

实验课的成绩往往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基本都以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这就有意无意地导致了一些学生不把心思放到实验的操作和过程上,而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上,为了获得好的成绩不但出现疏于做实验的现象,个别的同学还投机取巧,篡改实验结论甚至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对于这种情况除了从思想上引导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比如改变过去仅仅把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作为评价标准的办 法,把课前预习、课堂回答问题、实验过程的操作规范性等必需的实验环节也作为评价的标准。教师要勤于巡视实验室,观察各个小组的实验现象并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并提出问题,对各个小组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对该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评价时斟酌给分[3]。通过这种办法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实验过程上来,从而杜绝了那种投机取巧的现象,为整个班级营造一种良好的实验氛围。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课仅仅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操作,学生只是按照实验讲义被动地完成实验,很难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尽早加入各个老师的科研小组,提前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甚至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通过这些锻炼,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另外也了解了科研的艰辛和不易,为将来进一步有可能深造做好思想准备。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以上是笔者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有用人才。

摘要: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从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心得 篇8

关键词: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合格的专业型医学人才是医院和社会不断需求的。目前,医院内普遍存在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衡,导致人才市场出现护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目前十分迫切和重要的问题。

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学习的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和医学知识相联系,不仅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还为学生熟悉和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护理学院是文科生和理科生共同上课,并且以女生居多,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对于学习医用化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 因材施教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护理专业是文理科混班教学,而文科生在高中时就基本放弃了化学课程的学习,化学基础较差,对于医用化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上完课时,有些学生会反映讲课速度太快,还没来得及理解,就已经讲下一部分内容,还有一些反映高中时就已经完全放弃化学,再次面对化学,担心学不好,心理压力过大,害怕考试不能过关,更加影响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这也给任课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扰,由于课时有限,任课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过于照顾基础差的学生,放慢讲课速度,详细讲解,一些学生又会反映进度太慢,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降低。此外,大部分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使用的是《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本教材,化学理论成分偏重,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接受较难,应该选用一本更适合于护理专业学生所用,内容与医学相联系,与护士的临床工作联系密切的一本教材。

因此,根据以上问题,我们教研室教师共同编写了一本《医用化学》教材[1]。这本教材删减了一些较复杂的理论推导和化学计算,如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和配位平衡的计算;增加了化学与医学的联系和应用,如配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可以作为抗癌药物,抗病毒和消炎药物等。

此外,任课教师还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将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主次分明,重点讲解与医学联系较密切的化学知识,一些比较复杂的公式和反应机理,简单理解就好,不再详细讲解。例如等渗溶液、缓冲溶液、胶体的概念和在医学中的应用可以重点讲解,而且在护理工作中经常会涉及溶液的配制,如消毒液,常用注射液等,因此对于溶液的配制、计算,溶液浓度的单位换算,必须熟练掌握。否则会给病人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醇、糖类、脂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这些与今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较多的知识,需要教师详细介绍,可以联系实际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比如75%乙醇可以用于消毒,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而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原子结构,价键理论,杂化理论等可以简单介绍,某些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如烯烃的氧化反应,反马氏规则等,还有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可以删减掉。侧重于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1 启发式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保证[2],教师可以采用提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第一章《绪论》时,可以多花一些时间介绍化学与医学之间的联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和酸奶之间的联系,三鹿的“毒奶粉”事件与化学的联系,人体的呼吸作用存在什么化学反应。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到一些知识点时,教师都可以将其与医学联系在一起,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渗透压时,可以提出“为什么临床上输液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可以换成其他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吗?”;在讲胶体时,可以提出“肾结石是如何形成的?与化学存在什么联系?”;在讲缓冲溶液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吃醋和喝水没有明显的改变人体的p H值呢?”。通过启发式教学,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案例式教学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添加案例,活跃课堂氛围,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从酒驾获刑,引发学生思考测酒驾的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出有机化合物醇。因为原理是乙醇与硫酸酸化的三氧化铬反应,颜色从红色变成蓝绿色,这一现象可以检查是否酒驾。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植物奶油,经过启发提问,告诉学生植物奶油存在于食品当中,如:蛋糕、饼干、咖啡伴侣等,以及植物奶油的危害: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最后引出油脂相关的内容。在讲到立体化学时,可以引入案例“海豹畸形儿”,这是由于妇女在怀孕期间服用一种治疗妊娠呕吐的药“反应停”,导致孩子出生时是畸形儿,这种药物是一对旋光异构体,只有右旋异构体具有镇静催眠的药效,而左旋异构体非但没有药效,反而会导致胎儿畸形。这就是由于具有立体构型的药物没有拆分,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通过案例式教学,既开阔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又加深了课程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

2.3 开展课外活动增加课外读物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举办一场化学小竞赛,由教师出题,考试内容选择医学化学和生活化学相关内容,尽可能涉及临床护理工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来查阅资料,不仅可以巩固课内知识点,还扩大了学生的化学知识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授课时,不能照本宣科,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加以拓展,给学生多介绍一些专业的最新进展,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等等。比如讲解科研文献,介绍医用化学的研究现状,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几文。既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又扩大了学生的眼界。

3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医用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化学现象和化合物性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职业特点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实验中注重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验内容上,着重选择与医学、护理工作相关的实验,实验内容和目标见表1。如溶液的配制,由于护理工作常常涉及到注射液等的配制,因此从实验操作开始,让学生熟悉溶液配制的计算,单位换算和操作方法;缓冲溶液的p H值测定,该实验可以从实验结果上加深学生对缓冲溶液内容的理解。结合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表1 实验教学内容和目标

4 加强医德教育提高医学人才素质

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每天的工作都要接触到病人,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医学伦理道德教育,例如通过讨论社会上的医学事件,如医疗事故、医患关系等,让学生知道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多么重要。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严格要求,实验结束前后清点仪器和药品,保证实验室干净整洁,废液废品不随意丢弃,详细记录实验现象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严谨的实验态度。

经过两年的护理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较好,学期的考试成绩2014级及格率为93.25%,2015级为94.68%。同时我们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护理专业2014级、2015级本科,调查人数200人(见表2)。

表2 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调查统计表

5 结束语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理论和实验教学的结合,医学素养教育的加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在面对化学时不再恐惧,而且也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医学素养,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今后我们会继续根据学生的反应,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

参考文献

[1]董顺福.医用化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心得 篇9

一、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实验,营造有趣的化学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乐此不疲的学习。如何激发导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非智力力因素呢?老师不仅要努力挖掘化学课本中的材料,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具体考虑采取何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同学们进入到初三化学学习。在第一节开门课,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会学生用化学知识玩几个魔术。例如,“魔棒点火,茶水变咖啡,美丽的喷泉,福尔摩斯抓小偷等。学生在观察时跃跃欲试。这时,我因试诱导,给学生讲魔术中蕴含中化学知识。只要大家认真学习化学,你也会成为魔术家的。 大家乐不思蜀。在学氯气时,介绍“洁厕剂”和“去污粉”混用的悲惨后果,学到碳及其化合物时介绍温室效应,学到氧族元素,介绍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这些具体例子,加上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感到这是身边的化学,使他们对化学知识和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又如,在初三对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上:学生不容易搞清楚那些溶。那些不溶,我先把口诀和应用的方法给了学生,然后,把班上的男女分作两组,进行比赛。比赛时间为一个星期,每天我在课前就用五分钟的时间抽一个男生和女生上台进行比赛,每天的成绩累计作为比赛的最终结果,学生们只要知道下节课是化学,很自觉地拿出口诀, 都不想输。一个星期去了,溶解性口诀班上95%的同学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全搞懂了。难怪很多学生都说:杨老师的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后来自己想想,自己在教学中也在注重的学生的非智力的培养呢!

二、建立浓厚情感,培养坚强的意志

比如,在讲解化学中的“候氏制碱法”时,可以先介绍此种技术的奠基人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他当时为了摆脱国外技术的垄断,全身心地投入到此种技术的研发工作中,废寝忘食,最终成功研制并将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对侯德榜人物的介绍可以培养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在介绍炸药的组成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下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我们人的一生道路一样,不要害怕,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付诸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三、利用交流合作反思等方式培养良好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内部因素。具备良好的动机,就会有排除万难直达成功的决心。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每个阶段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教师都会心中有数。由于学生个体基础的不同,每位同学对化学教师讲解内容的接受程度就会不同。在教学中,教师挖掘教材中密切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动机激发。帮助同学树立信心,课堂上给予同学鼓励,给学生以信心,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极少发言的同学,应将注意力多投向他们,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基础不太好也不太爱说话的学生,但是他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强,上课的时候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叫他上来做实验。因此,抓住学生的这一强点,对他进行了鼓舞,以后发现他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每次试验争着举手。当然,我抓住了他的学习动机,循循善诱,他的化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在期末考试化学提高了15分。该同学的例子说明了,在教师的鼓励下,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再加之自己的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进步的。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比如,在化学实验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不仅学习效率高,而且还能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还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提高的境界,真是事半功倍,何乐不为呢?又如,每次的考试中,当我开始讲解试卷时,就都会让一些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解典型题的解题思路,写出最后结果。允许同伴互助。并对他们及时的表扬和一些简单的物质奖励,在每一节都会拿5到8分钟对今天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做好笔记。只有知识点记牢了,并让学生学会提问、不断总结,反思。作业的完成的效率才会提高。

关于对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探讨,有不少老师和学生有很多的思考和讨论。其实,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很多,系统分析研究的文章也不是一篇两篇,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摘要:探究有关影响化学学习中的原因,那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关于智力因素讨论已经有很多了。在这里,我着重讨论在教学中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几点心得。在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的同时,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与智力因素同样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它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坚强意志

参考文献

[1]《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一、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 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 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 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 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 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 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 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 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 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 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 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 有时又很集中。例如,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 应是先通氢气, 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 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 要先撤酒精灯, 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 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 使学生很快地掌握, 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4 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 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 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 喜欢动手, 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 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 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 从激发兴趣着眼, 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 学习了燃烧以后, 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 乐意学, 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 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 或者教师放任自流, 学生各行其是, 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 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 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45 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 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 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 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 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 瞄准学习目标, 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激发思维, 扩大密度, 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 既要配合教材内容, 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 带过一般, 设疑破难, 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 练要练到点子上, 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 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 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 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 知识内容庞杂, 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 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 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 区别异同, 进行归纳对比, 形成网络, 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 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 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 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

实验证明, 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精讲多练,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 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开发他们的智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大学语文教育下一篇:曝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