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2024-05-12

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精选十篇)

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篇1

关键词:政府舆情信息,图书馆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也随之变化。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民众民意的重视, 图书馆开始向政府部门提供“舆情”信息服务, 本文旨在研究图书馆如何对政府提供的舆情信息, 以及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加强舆情的信息服务。

1 图书馆舆情信息的概念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 随着对民主执政的要求不断提高, 要求政府更多的了解“舆情”来更好地制定大政方针。众所周知, “舆情”即民意情况, 是公众对某个问题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或情绪反映, 也就是社情民意。网络、手机、微博、论坛等多种高效通信手段的飞速发展, 舆情的传播与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今大多数公司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公共关系管理部门, 负责处理牵涉到企业的相关舆情, 尤其是对一些恶意信息的舆情处理,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对于政府来说, 舆情体现了亿万民众的意愿, 如何正确处理舆情又与群众密不可分, 如何评估舆情显得格外重要。舆情评估和管理对政府了解社会民情民意, 引导舆论以及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舆情的处理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收集、筛选、归纳、总结、利用相关信息, 而这也是限制了政府了解舆情。有学者认为, 高校图书馆在政府舆情信息工作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 可为政府舆情信息工作提供辅助服务, 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服务社会与公众的目标[1]。

中共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决策根源于对社会民情真实全面的掌握。构建和谐社会, 要求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政府舆情信息需求是指政府部门对舆情信息当前利用和对舆情信息开发中舆情信息内容、采集、加工、综合开发、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服务以及相关理论支持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这就要求政府作为国家管理者, 必须及时了解民众的意愿, 加强与百姓之间的良性交流与互动, 注意协调多方矛盾。而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 自古以来就具有为决策者提供资料、信息的功能, 新时期以来, 新型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就是为我国党政机关做出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图书馆充分利用相关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 积极开展舆情信息服务, 建立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 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舆情的总体态势及主要动向, 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领域, 它对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巩固坚实的群众基础, 提高党的科学执政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图书馆舆情服务模式

政府之所以产生对于舆情信息的需求, 主要有几个原因, 集中在政府舆情信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舆情信息庞杂、缺乏管理等。首先是人员素质不高, 许多政府单位中从事舆情工作的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 属于“代职”性质, 对一些舆情信息的接受、处理、运用缺乏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 由于错误或者不及时的处理舆情信息, 往往会事倍功半, 影响政府舆情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其次是舆情信息庞杂, 准确性等问题。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 人口众多, 舆情信息相对较多, 另外政府服务部门少, 职能服务相对不完善, 这也就造成了我国舆情的特殊情况, 即舆情信息量大, 信息类型多样, 信息的影响差异较大, 所以, 在实际掌握民众信息时, 由于对舆情信息的筛选、处理不当, 就会使一些虚假的、不良的舆情信息影响了政府形象与政府工作。许多地方政府需对舆情做出筛选、归纳、总结, 从而由评估结果来合理科学的做出相关决策, 更好地促进政务公开透明, 服务群众。所以, 面对海量信息,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 相关理论知识与指导不足, 吸引政府把寻求高效的舆情需求的视线投入到图书馆, 而图书馆确实具有专业人才, 单就这一点来看, 高校不仅具有图书管理与情报专业的高素质服务人员, 他们对于“舆情”处理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比拟的优势, 另外, 高校学科具有多样性, 具有一大批精通各专业知识的教师与专门人才, 例如社会政治学、国际政治等专业, 面对舆情, 都能快速做出响应, 为政府提供建议与相关决策支持, 而这些快速的响应是一般政府办公人员所不具备的能力, 而这正是高校最重要的优势。另外, 高校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 拥有专业的搜索引擎、专业检索式等技术来有效的舆论信息检索与收集, 大量的纸质、数字文献有等先进的技术等优势, 所以, 图书馆的舆情服务才日渐兴盛起来, 而一些已有的经验又说明政府与图书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群众。

以吉林省图书馆对政府舆情信息的处理为例, 吉林省图书馆作为吉林省内重要的信息务机构, 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咨询服务。2011年以来, 在借鉴其他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海外资源, 注意对舆情信息的采集、处理, 为促进领导者科学决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尤其是在舆情监测以及把握舆论走向等方面, 具有重要贡献。获得了许多表彰, 也提高了自身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为国内其他图书馆做出了如何为政府提供舆情服务的榜样。除此之外, 一些发达地区的有益尝试也说明图书馆对政府提供舆情信息正确性以及服务模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浦东新区图书馆开发的《网络舆情专报》。

总之, 在图书馆为政府提供舆情服务时, 并不是局限于一种模式, 不仅包括舆情信息处理与决策, 还包括舆论导向等多重模式, 对多种模式的探索对于我们拓展图书馆的舆情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3 如何加强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

既然, 图书馆为政府提供舆情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办公与服务群众水平, 而且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深化图书馆的影响力,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 如何加强图书馆对政府部门舆情信息的服务水平, 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我们准备从加强与政府的交流、建立独立的舆情系统、深化服务层次、采用数字化的服务方式等入手, 加强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 互利共赢。

3.1 加强与政府间的交流

首先, 要明确政府部门对舆情信息的需求, 要清楚把握政府部门的特点及相关信息, 只有这样, 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开发方案, 增强信息产品开发的目的性。图书馆可以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供舆情服务的简介与说明、做相关的演讲和报告, 树立舆情关注、舆情处理的意识。另外, 可以就一些社会热点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作出一些舆情报告专题, 例如:留守儿童舆情报告、外出务工人员舆情报告、官员贪污腐败舆情报告、百姓住房舆情报告等, 可以采用纸质报告与电子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提供给本地政府部门, 以使政府部门多认识了解舆情服务, 引导和挖掘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需求, 加强与政府部门在舆情服务方面的合作。图书馆要树立锐意改革的精神, 提升自身能力, 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发挥自身优势, 帮助政府提高执政能力。

3.2 建立独立的舆情系统

图书馆在为政府提供舆情信息分析时, 也要照顾到日常工作, 为了合理安排人员, 提高利用效率, 可以设置专门独立的舆情系统。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 抽调一些即具有情报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 又了解政府工作的专门人才组建舆情小组, 建设专门的数据库, 以求更好地组织和存储数据, 同时建立查找的信息搜寻系统, 注重对信息的分析, 从中挖掘敏感的、有联系的信息, 形成舆论报告, 对政府的舆情工作提供建议。实际操作中, 图书馆对舆情的理主要集中在可以与决策咨询机构合作提供知识服务, 对一些热点事件, 通过提供舆情的监控统计, 给出权威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将舆情信息服务嵌入到政府决策过程中去, 帮助政府科学执政。此外, 图书馆与宣传媒体相结合, 还可以对社会舆情起到导向作用, 确保社会舆论的正确走向。

3.3 提高服务层次与水平

图书馆向政府提供舆情信息服务, 应该在了解舆情的特点的基础上展开, 政府对舆情有着全面客观、准确、及时的要求, 而舆情自身却具有时效性、庞杂性的特点, 一般图书馆由于相关经验不足, 都关注社会热点、敏感话题, 未来图书馆要提供高效的舆情服务, 必须试图探究分析舆情的演变规律, 考察对象的变化以及背后潜在的动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对于社会矛盾潜伏期预警、爆发期告知、扩散期协调、消退期反思的目的。所以深化舆情信息的服务层次、提高舆情信息的服务水平才是今后工作的重心与发展的新方向, 也是决定舆情服务是否具有广阔前景的关键。

3.4 采用数字化的服务方式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与网络技术得到普及, 图书馆的舆情服务的水平, 获得了大幅提高。但是, 图书馆在获得社会先进技术时并不占优势, 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舆情服务发展, 所以, 在当今的网络化环境下, 首先要加强对相关软件硬件的投入, 改善基础条件, 为更好地提供舆情服务打下基础, 其次, 图书馆应该充分重视舆情数据库建设构, 努力构筑信息化服务平台, 将舆情产品加工制作和发布过程数字化, 在舆情收集、分析、加工、传递等各个环节中体现时效性, 采用数字化的服务方式, 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总之, 图书馆运用自身人才、技术优势帮助政府采集、整理、分析舆情, 有利于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社会, 同时探究图书馆对政府提供舆情信息服务也有利于探索未来图书馆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艾新革.政府舆情信息需求理论初探[J].图书馆论坛, 2011, 4.

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及创新研究 篇2

【摘  要  题】信息服务

【关  键  词】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篇3

一、图书馆的意义

(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因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才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二)开展社会教育

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图书馆走入平民百姓当中,担负起了对社会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了更多的教育职能。

(三)传递科学情报

传递科学情报,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信息社会,图书馆的科学情报功能将得到加强。

(四)开发智力资源

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处理,是对这种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图书馆将这些图书资料提供利用,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换言之,图书馆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职能。

(五)提供文化娱乐

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另一种功能:文化娱乐,满足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在信息服务模式上,绝大多数图书馆已经从购书、借书、还书、阅览等单一的信息服务管理模式逐渐发展为科技查新、文献传递、通借通还、用户参考咨询以及新书通报等具有本馆特色的多样化信息服务管理模式。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主要为文献提供和信息咨询类服务,其中传统的文献传递仍旧是信息服务的重点,只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手段和信息载体方面有所改进。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管理创新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现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多以人工服务、室内自给为主,辅之以网络信息服务。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代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广阔,且日益广泛化、多样化、实时化,现在的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代的需要。人工服务往往出现效率慢、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也就是说,需要在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读者必须凭借个人有效证件向图书馆管理处借取实质的纸质的图书以供参考,并且图书馆也有其固定的工作时间,这就造成了服务盲区,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四、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的意义

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希望通过对现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找到当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问题和弊端,并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最大作用。同时,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使之更趋现代化、便利化、亲民化。

五、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方案设计

(一)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的主要思路

圖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的开展必须要从当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开始研究。在充分认识了解当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调查分析社会人员对于信息服务的需要和他们在享受信息服务时遇到的问题,了解社会各方面对于信息服务的需要。对当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和社会需要这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二)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的方案设计

一是信息服务建设的原则应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一般工作人员,因此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都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二是更新信息服务观念,深化信息服务建设。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信息时代,应更新服务建设观念,深化信息服务建设的更新与利用。三是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四是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信息服务质量。

六、结语

图书馆是社会的信息中心,是社会读者学习和科研的重要信息源,也是政府行使教育职能和传递信息职能的重要机构。在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日益重要。图书馆以其丰富的储藏和可靠的信息服务系统为社会读者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有力的保证,并帮助科研人员迅速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更多、更快地创造出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成果。

书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 篇4

关键词:书评,读书,交流,服务

书评, 是以“书”为对象, 兼有图书的评论和介绍, 有导读的特征, 读者可以通过精炼, 富有见解的语言直观地了解一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高校图书馆通过书评方式能够让现今大学生快速寻觅到他们所需的资源信息, 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书评活动中来, 形成互相教育、持久参与、具有探索氛围的良好渠道。

1 读者书评的方式及意义

许多人读了好书之后想要评论几句, 也许是评论是随意的, 口头评论一下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也许是书面的, 用语言来书写内心激情的澎湃或是感伤, 也可通过网络, 互联网让你畅所欲言地公开发表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书评激活了大众读者的读书热情, 通过书评的内容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读友, 读书不再是单一的缄默式的个人行为, 努力使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因为参与书评而更有兴趣读书等于赋予书本新的生命, 图书馆也不仅仅是管好书, 藏好书, 促使图书馆变成“交流馆”、“评论馆”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2 高校信息服务中的书评特点

高校图书馆拥有为数众多读者——高校学生, 他们来自不同专业、学历层次相当, 具有不同兴趣爱好, 年龄差距相对较小, 相对稳定的高校读者群, 书评形式采用的语言要具有内涵性, 见解独到, 兼有图书的评论和介绍, 有导读的作用。高校图书书评要具有客观性, 通过简短的文字能够反映出原书的真实内容, 展示图书内容思想内涵以及学术价值, 激发读者的对原著作的好奇心, 起到阅读导读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书评可以采取多种多样既有的形式进行, 既有严肃的学术书评, 又有活泼的演讲书评;既有宣传栏式的书面评论, 又有沙龙式的口头书评。书评的趣味性、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读者在乐趣中读书、寓教于乐。高校图书馆书评还应向读者提供了包括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作品内容以及作用价值在内的书的信息。

3 书评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作用

3.1 培养阅读兴趣, 提升服务品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发的时代, 传统的纸质文献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多口味的阅读需求了。图书馆要积极开展书评的信息导航作用, 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 阅读优秀图的同时建立有读后思考的思维习惯。及时而准确地评价新书, 可以向广大读者迅速传递新的信息, 让读者了解新观点、新信息。通过书评, 指出精华和糟粕, 是大学图书馆工作中服务育人的生动体现。通过书评导读, 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分辨社会是非, 人情冷暖、以及美德传承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品质。

3.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优势, 开展有价值的书评服务。书评活动是面向广大读者的, 通过对书评论, 使读者和图书馆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 书评可视为架设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

邀请各专业优秀教师对教材以及参考书等相关著作进行阅读指导, 做出有专业内涵具有指导性的书评。同时, 利用各种途径邀请知名作家、学者撰写具有独特见解, 含金量较高的书评, 不仅推动校园的文化建设更能从中汲取学术性的指导意见。

3.3 书评的独特魅力

书评是揭示馆藏文献的深度的侧影, 许多最有时代厚重感的读物, 并不广泛为读者熟知, 通过书评更好地展示了他们的存在, 透射出他们的艺术光彩。让大学生在“速食”阅读的过程中稍做停留, 懂得文化的沉淀、岁月的蹉跎的意义。通过厚重感的读物指引大学生放下浮燥, 懂得聍听和思考。让大学生有所成长。在指导读者阅读上, 比书目和文献更具优势。通过书评, 不仅可以向读者及时报道新的信息源、让图书馆众多隐身于“角落”的好书, 成为争相借阅之书。

3.4 进一步利用好虚拟馆藏

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购买了可供下载的数据库软件平台, 为读者不再拘泥于有限的纸质图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最新的图书更新情况同时弥补由于阅读热潮纸质图书复本量不足的缺憾。所以书评不仅仅局限于馆藏图书, 还有许多网络热销书, 社会热点事件相关图书, 第一时间向读者提供阅读点, 阅读节奏紧扣时代步伐。

4 图书馆如何开展好书评工作

4.1 打造图书馆自身书评队伍

书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部分, 图书馆可根据自身人员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划分相对应的书评范围, 要求对专业信息内容能够深入研究、分析;能够准确提炼出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中的专业更新情况以及特色知识信息;定期进行职业培训, 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以良好地姿态展示图书馆的书评队伍。

4.2 构筑读者书评平台

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在学生中开展书评活动, 可联合“读书协会”、“学生会”等组织共同制定书评开展计划, 开展方式可通过就读某一经典著作或某本热门书籍撰写书评, 利用书评来宣传新到的图书文献, 激发读者读书热情, 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号召学生“以文会友”, 用大学生独立的思想, 独立的精神, 畅写优秀书评。通过书评活动能让当代大学生将文学与人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让大家多一些人文情怀、文学素养。学生组织能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开展书评活动, 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书评活动的开展方式,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3 建立书评数据库

书评可通过高校图书馆网页、论坛、微博等方式发布书评, 为了更好地检索和利用好书评, 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应集中整理书评资源, 统一管理, 建立书评数据库。收录各项书评活动中的优秀书评, 通过网络筛选出适用的名人或专业学者的书评, 通过出版商与作者联系, 获取其自写书评, 吸引读者眼球以增加图书的推广性。在图书馆网页上可开辟专门的书评数据栏目, 将所收录的书评进行分类, 方便数据检索, 配合馆藏图书增强书评的服务功能。

4.4 各发展时期书评工作的开展方式

在书评工作的起步阶段, 不一定要求开展大规模的书评活动, 先营造出良好的书评氛围, 如使用数字显示屏播报新到图书信息, 配以简明的介绍形式的书评使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图书内容;直观的板报形式, 以活泼的书评语言渲染现代图书馆的文化气氛, 营造图书馆的视觉亮点。书评活动开展相对成熟时, 筛选出由学生撰写的能够突出图书优秀价值的评价性书评, 同时加强对图书馆自身书评人员的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发挥学科馆员的优势撰写高质量的书评。为寻求书评工作的突破性发展, 聘请专家学者加入书评工作中来撰写权威性的书评, 同时图书馆应不断加强书评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提高整体书评质量。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 书评以一种新的文本形式, 以其自身简明便捷的优势承担着一种新的文化传播的方式。利用书评可充分体现出馆藏文献图书特色, 引导读者借阅图书, 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而书评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更是将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两大模块的紧密结合, 进一步深化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内涵。

参考文献

[1]沈颐.建阅读社会从书评开始[J].图书馆论坛, 2006 (1) :35-37.

[2]陈琳.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书评工作[J].现代情报, 2004 (6) :122-123.

[3]包常青.大众阅读与图书馆书评事业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7) :48-50.

[4]施强.论图书馆书评功能[J].津图学刊, 2009 (4) :72-74.

[5]杨木容.图书馆网络书评服务的开发与利用[J].晋图学刊, 2007 (2) :46-47.

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篇5

张会田

采编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E-mail:zhanght72@126.com

摘要

探索科学有效的业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农村图书馆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从农村图书馆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应用模式及功能设计等方面,研究如何构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开放性、集成化的农村图书馆业务综合管理与读者服务平台,从而使处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图书馆(室)、农家书屋能够共享同一个系统平台,实现基本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以最小化的管理成本赢得最大化的服务效益。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 城乡一体化; 管理信息化; 图书馆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G250.7 1 引言

自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之后,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相继实施了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等。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开创了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截至2009年6月已建成农家书屋9.2[]万余个,到2010年初将会建成24万个到30万个,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1。我国农村图书馆服务系统已形成一个多头并进、协作共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建设格局。

总体而言,有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环境建设初见成效,形势喜人。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自然条件、农民生活模式、文化意识形态等差异较大,农村基层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是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体系,缺乏懂业务技术的专职管理人员,往往会造成图书资源配置与管理缺失、资金浪费、图书资产流失、借阅率低、运行困难甚至难以维系等问题,从而导致党和政府的“惠民工程”不能正常发挥其社会效益,甚至成为形象工程而虎头蛇尾。因此,网络信息时代,农村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工作需要统筹城乡,构建城乡一体化模式下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实施图书馆绩效评价,提高办馆效益,促进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概念界定

“基本概念”是界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逻辑起点”,决定着一个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学术特征和发展方向。本研究选题涉及以下三个需要阐明的基本概念。

(1)农村图书馆:我国学术界通常对于省市级以下的图书馆有不同的称谓,如:基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农村图书馆(室)、乡镇图书馆(室)、乡村图书馆(室)、村级图书馆(室)、社区图书馆(室)等,其概念的界定也比较模糊。一般认为,基层图书馆是相对上一级馆而言,如省级馆相对于国家图

[]书馆、市县馆相对于省级馆来说均可称为基层图书馆。习惯认为2:省市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即属于基层图书馆;乡镇图书馆是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乡镇一级的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在农村的延伸和发展;乡村图书馆(室)是为乡村农民服务的民办图书馆;农村图书馆是指所有建立在农村地理区域内的,与农业人口生产、生活和学习有关的所有图书馆(室),是否包括县级图书馆,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将“农村图书馆”这一概念界定为: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举办的,受政府管理和控制,为农村人口服务的公益机构,不仅包括县、乡级公共图书馆,还应该包括县、乡镇各类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街道图书馆(室)、村落图书馆(室)、农家书屋以及农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等。

(2)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本文的“城乡一体化”是指以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地县级、乡镇级、中小学校图书馆甚至农家书屋为成员馆,构建统一的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在专业人才培养、馆藏资源建设、图书馆管理与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城乡统筹协作发展模式。

(3)农村图书馆服务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

[]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3。实现农村图书馆服务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符合国家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创新性工程。其基本含义是:构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开放性、集成化的农村图书馆业务综合管理与读者服务平台,从而使处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图书馆(室)、农家书屋能够共享同一个系统平台,实现图书采购、分类编目、查询、借阅等基本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以最小化的管理成本赢得最大化的服务效益。为便于表述,本文将统一使用RLMI(Rural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代替“农村图书馆服务管理信息化”这一概念。RLMI建设的基本目标、内容和特点

至20世纪末,我国省市级以上的大部分图书馆都已通过引进国内外商业化的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采编、流通、馆藏查询等基本业务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产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采用成熟、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形势下,以“农家书屋”工程为发展龙头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正在迅速发展壮大,农村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与服务效果评价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用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管好、用好农村图书馆,是当前农村图书馆工作的核心问题。我国已基本完成“村村通电话,乡乡通网络”的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瓶颈得到了很大改善,接下来是加强以资源和服务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服务软环境建设。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实行农村图书馆服务管理信息化(RLMI)的必要性,开发出适合我国农村图书馆实际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RLMIS”),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模式,有效提升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农村图书馆数量多、规模小,RLMIS的研发设计应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可动态配置、易于扩展、高效实用的系统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信息时代普遍倡导的“开放、共享”理念和农村图书馆实际应用环境,突破传统管理系统基于本地、停留局部的服务局限,采用集成化的管理服务平台,分布式、开放性、易扩展的网络应用模式,将一个地区(城市)中心馆的管理系统根据需要延展至县、乡、村地区,实现整个地区各级各类图书馆对中心馆软件、硬件、数据、人员与技术、服务资源的共享,实现办馆效益最大化。

在应用功能方面,RLMIS的设计应简洁、实用、易操作,除了具备现有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基本的、成熟的编目、流通、读者管理、公共检索等功能模块和MARC格式数据存储标准以外,应重点突出以下功能特点。

3.1“一站式”的新书书目信息整合及在线订购服务 图书采访是图书馆最基本、最重要、技术性和实践性最强的业务内容。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用有限的经费购置读者最需要的图书,是采访工作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超过

[]27万种,其中新版图书约15万种4。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采访工作中新书书目信息获取、图书选购、数据查重等问题,对于提高采访工作质量和效率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成熟完善的书目信息平台,新书信息服务供给秩序混乱,从而使图书馆在为读者选购图书过程中书目信息获取困难或书目信息供给不完整、不及时,图书选订工作效率低,并且很容易漏订一些读者喜好的高质量图书。目前较有影响的书目信息服务网站主要有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网上书店(当当网、亚马逊等)以及豆瓣网等,对于图书采访人员获取基本的图书出版发行信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图书馆、经营商等集团用户的网上选购、数据导出、批量发订等基本业务的支持还相差甚远。理想化的书目信息平台是通过国家宏观政策及各相关机构的联盟协作,引入市场调控机制,建立能够囊括各种渠道的书目信息,面向馆配市场、网上书店、图书营销等业务发展需要

[,]的全国性的书目信息综合服务门户网络56。

通过RLMIS的研发应用,搭建面向农村基层馆配市场的“一站式”书目信息服务平台,能够使图书馆、馆配商借助此平台实现备选图书类目定制、图书评介、在线选购、订单输出、浏览新书排行榜、灵活方便的个性化定制等多种业务功能。

3.2“即插即用”的多用户接入服务

农村图书馆涉及类型多、数量大、规模小,人员素质、经费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实力相对薄弱,管理信息化建设采用系统单馆独立引进模式肯定不现实。农村图书馆需要的是一种应用简便、功能完善、便于管理、安全可靠、易于扩展、高效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实施方案。RLMIS拟采用多用户网络集成管理系统模式,支持无限用户数扩充,实现“即插即用”式的用户接入服务,高效率、低成本、易实施。具体来说,各个成员图书馆(室)以系统平台租用模式,构建各自相互独立的、虚拟化的业务管理空间。成员馆只需通过相关的正式用户注册审批程序,获得中心馆(一般选定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地区中心馆)系统的登录许可帐户,即可顺利实现本馆馆藏书目及读者借阅等基本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各成员图书馆(室)的系统数据由中心馆服务系统中央数据库集中存储管理。除非是主分馆模式,各系统成员馆只限于对本馆有关的书目数据、馆藏数据等进行存取,各馆在系统中彼此“看不见”,如同独立使用一套完整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3.3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定制系统应用模式

现有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应用模式通常只限于单馆模式或总分馆模式,即通过中央服务系统设定不同的文献馆藏地或分馆,系统自上而下控制各个用户终端的系统使用权限,实行文献采购、编目、典藏、借阅等业务的集中化管理,各馆藏地或分馆的文献信息隶属于总馆,彼此透明可见。RLMIS应能够支持灵活方便的系统管理应用模式定制,即按照系统使用管理协议,成员馆既可以被定制为中心馆分馆,也可以被定制为独立馆。如果是以独立馆模式使用系统,则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要灵活定制书目检索范围、借还许可馆范围(如本馆、部分临近馆或全部成员馆)、借还读者范围、业务操作权限等。

3.4成熟完善的统计参考功能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优势也在于它能够轻松完成各种复杂、庞大的数据统计任务。图书馆工作涉及许多值得掌握和关注的统计数据,如:馆藏图书、报刊等各类文献的累积种/册数,年度新增种/册数,外借文献种/册数,遗失文献种/册数,持证读者人数,年度总借阅量,单种/册图书借阅量,书刊年代、学科分布数量,借阅排行榜等等。这些统计项目对于科学管理馆藏资产、了解馆藏利用状况、调整书刊采购策略具有非常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现有的许多图书馆系统统计功能设计并不是很理想。因此,RLMIS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单个成员馆系统、中心馆系统对各种统计项目的功能实现。RLMIS结构、模式与功能设计

4.1 基于B/S的系统结构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基于Web的信息发布和检索技术、Java计算技术以及网络分布式对象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很多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从C/S(Client/Server)结构向更加灵活的B/S(Browser/Server)多级分布结构演变,使得软件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跨入一个新阶段。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eb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端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种模式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负 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是RLMIS最为适合的结构模式。

4.2 系统应用模式设计

农村图书馆工作信息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面向采访业务的新书书目信息综合服务和图书馆业务管理信息化。因此,RLMIS的应用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层面:

(1)采访业务协作共享模式

建立面向农村图书馆采访业务的书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RLMIS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借助该平台,最新出版的图书目录数据可随时导入采访书目库,形成各馆选购图书的信息门户。同时该平台能够对导入的目录数据进行查重,虑去重复数据;支持多用户在线新书选购、最受关注图书排行、订单生成等。另外,成员馆可以通过书目信息平台相互了解各馆的图书选购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适合本馆的图书采购;多馆也可以组成统一采购联盟,集中书目订单,实行联合采购招标、统一图书配送。

图1 RLMIS系统应用结构模型

(2)分布式、多用户网络集成管理模式

RLMIS采用高可用性集群(Cluster)技术搭建统一的、网络化的业务管理服务平台,支持多馆在同一个系统平台下执行各自独立的数据库管理和业务应用。市、县辖区的成员馆只需配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即可实现本馆书目建库、图书借还等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分布式、多用户的网络集成管理系统模式。该系统模式下成员馆既可以以主分馆模式、也可以以独立馆模式接入系统。如果以主分馆模式登录系统,则用户(成员馆)进入的系统空间与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分馆模式类似;如果以独立馆模式登录系统,则用户(成员馆)进入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虚拟的工作环境,各馆在系统内彼此不透明。系统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4.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发展应用趋势以及农村图书馆业务管理的实际情况,RLMIS应具备以下七大基本功能模块:

(1)采访:RLMIS书目信息平台应支持所有注册用户(图书馆)按照基本学科范畴、书目更新批次等方式灵活订制各馆自己的新书采购目录库,支持成员馆订购书目共享、友情荐购、在线选书、在线订单组织与发订、采访数据查重、到货验收、标准Marc书目数据智能化转出转入等业务功能。

4(2)编目:RLMIS完全支持集中编目,并对不同级别馆赋予不同编目权限,应用模式与CALIS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成员馆新书在执行验收时,馆藏库记录对应字段自动加注了本馆对应的RLMIS用户ID号,这样系统在执行馆藏信息输出、借阅控制、统计等任务时将以此ID号做为判断本馆馆藏记录的唯一标识。

(3)期刊:与现有主流管理系统基本类似,本文不再赘述。

(4)借还:借还模块包括借书、续借、还书、借阅到期提醒/催还、借阅管理五个子模块。其中借阅管理主要包括读者借阅日志查询、批量/个别借阅临时延期、遗失赔偿/逾期罚款处理、图书催还、到期、预约到书等信息的输出等功能。

(5)统计:统计模块分为中心系统项目统计和成员馆系统项目统计,分别用于实现所有或某一个成员馆的馆藏文献累积种/册数,年度新增文献种/册数,外借文献种/册数,遗失文献种/册数,持证读者人数,年度总借阅量,单种/册图书借阅量,书刊年代、学科分布数量,借阅排行榜、图书借阅比率等。中心系统统计项目还包括系统成员馆总数、各馆藏书总量及排行、各馆借阅总量及排行等。

(6)公共查询:可根据查询需要灵活设置检索参数,执行对全库范围检索或仅对本馆文献的关键词检索、按学科类目、按主题、按出版时间顺序等方式的导航浏览、读者借阅信息查询、图书预约/续借等。

(7)系统管理:分为针对中心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全面管理和控制系统的超级管理和各成员馆系统管理人员使用的普通管理。超级管理主要包括:中心系统数据安全备份,系统基本代码的设置与管理,成员馆系统开通注册,成员馆级别及系统操作权限管理,读者库数据批量更新,采访书目批量更新,馆藏书目库维护(记录批量增加、删除、修改指定字段、子字段等),提供MARC数据的多种形式的批量导入、导出等。普通管理主要包括:系统参数设置(如:读者借阅权限控制代码设置、借阅政策设置等),操作员帐户管理,馆藏书目库维护,借阅日志管理等。

另外,根据农村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读者借阅认证完全可采用读者身份证号,这样可简化办借阅证的程序。RLMIS后台读者信息库的数据更新可通过政府干预途径,由系统所覆盖的辖区户籍管理机构定期提供辖区读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的数据库导出文档,再由RLMIS以增量更新方式导入系统读者库。RLMIS后续功能扩展及应用前景

RLMIS的研发应用,实现了农村图书馆基本的业务管理与书刊借阅、查询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农村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集中管理、监督与绩效评价,为“农家书屋”工程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及用户服务理念的快速发展,RLMIS尚存在许多值得探索、尝试的新思路、新方法。例如:(1)建立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服务支持,使读者能够借助手机动态获取新书信息、到期催还信息,完成图书续借等;(2)建立完善的协作共建机制,实现新书采购业务统一发订、集中配送。(3)馆际互借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及互借图书快递服务网络的形成。(4)扩展RLMIS平台服务功能,实现面向农村网民的数字化阅读、网络化教育等数字资源整合服务。(5)嵌入公开透明的资金利用情况和财务帐目管理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 中央今年划拨近14亿元建农家书屋.中国农家书屋网,[2009-2-15] http://

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篇6

关键词:4G 高校图书馆 信息服务

一、引言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的技术产品。4G技术的传输速率是3G的50倍,是2G的1万倍。4G可向下兼容并集成多模式的移动通信技术,如2G或3G网络、WLAN、蓝牙等室内网络,接受广播电视讯号等。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4G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快的速度并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2013年12月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正式进入4G时代。处于信息服务前沿的高校图书馆面对4G时代的到来,需要对传统的信息服务体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将庞大的4G用户吸引到图书馆来,利用4G网络的高速率传输优势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推送与利用,以满足广大师生读者对图书馆丰富文献资源的需求。

二、4G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1.利用4G技术开发移动图书馆多媒体资源。3G用户最主要的活动在于访问WAP网站,通过网站获取信息已成为3G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3G网络资费相对较高以及数据传输速率较慢等缺点,使得用户对WAP网站的访问仅限于普通的网页文字浏览,而图书馆提供的多媒体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高校图书馆可利用4G网络技术将本馆多媒体数据资源上传到WAP网站供用户下载或在线浏览,从而使馆藏资源得到全方位利用。

2.开展面向4G用户的文献信息推送服务,即图书馆定期将本馆的文献资源变动情况、图书馆各种与读者交流的讲座会议及图书馆其他活动信息等以短信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读者的移动终端上。其中,文献资源变动情况主要包括新书预告、数据库更新、馆藏文献入藏地的调整、馆藏文献的新增及注销等,这些信息对读者合理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图书馆的各种活动的举办有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有利于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充分认识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

3.利用4G的可视通话业务开展咨询服务。传统的图书馆咨询业务是读者到馆与参考咨询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读者的咨询量。当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起了4G用户的协议服务模式后,读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与图书馆之间进行咨询活动。对于较为简单的咨询活动,如馆藏图书不同类别的收藏地、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等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图书馆的短信平台,由咨询员将咨询短信从平台中调出给予解答并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读者的手机上,从而完成咨询。手机短信咨询以其方便、灵活、费用低廉、回复形式多样等优势深受读者喜爱,但因其短信长度限制,传输延迟等缺点让读者容易产生不信任感。4G的可视电话业务引入到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中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使交流更加直观、生动、准确,促使读者与馆员之间远距离交谈的效果和面对面交谈差不多,即使相隔遥远,也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准确地传达使用者的意图。方言也不再成为障碍,语言交流不通,可以通过图像交流,还可以通过视频为聋哑读者服务。对于内容较多且涉及深入课题研究的咨询活动,咨询员与读者之间则采取可视电话的形式开展咨询,这与面对面的咨询是相同的效果,并且节省了读者往返图书馆的时间。

4.建立4G应用平台的手机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实现的不仅仅是保障图书资源的共享,联采联建,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更多的读者。这其中就包括了读者身份信息的识别与认证、有关文献使用的费用支付、用户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而手机具有良好的信息绑定功能,使用范围广泛,用户无需另外购买硬件,且不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高校图书馆可通过馆际协议将各自的4G平台进行有效连接,在有关的原则协议基础上形成4G图书馆联盟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统一的平台使用标准。各图书馆的读者均依照统一的标准实现对4G图书馆平台的访问与使用,并向相关的服务提供馆支付费用。联盟的建立有利于服务更多的读者,有利于合理而全面的使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有利于节省资源建设及服务费用,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统一。

5.图书馆与信息资源提供商进行基于手持设备平台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就是建立可进行全文浏览与检索下载的移动图书馆系统。移动图书馆系统使得图书馆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最大的亮点是能够基于手持设备对各类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检索和全文访问。移动图书馆由于摆脱了地理和物理限制,无疑能极大地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站在读者的角度看,手持终端的便捷性和保持随时在线的特点,可以使浏览信息变得更加及时和随意。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则使利用图书馆变得方便无比。对于需要精读的文献,读者可以加入收藏或者发送到邮箱甚至下载到支持文献格式的智能3G手机上。对于知识的分享与互动,移动图书馆也能做到更有针对性,比如一名导师检索到某一文献,可以短信群发给自己的学生,提示他们此文有价值、需精读等。据悉,北大图书馆已经在试用“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系统。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新的形式将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得以推广。

6.利用4G设备轻松实现馆藏图书的定位查找。由于现代高校图书馆都形成了规模化,因此,馆藏结构复杂,书库面积大,书架多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读者造成了图书查找的不便。即便读者通过OPAC系统检索到图书,在书库里查找图书也很费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里借鉴3G网络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构建了书目定位系统,首先建立书目位置信息数据库,其基本字段包括书名、ISBN、索书号、图书所在楼层、库室、架位、架层、路线图等。当读者通过4G终端检索某本图书,检索请求通过4G网络发送到图书馆后台业务管理系统的书目定位系统,书目定位系统自动调用书目位置信息数据库中该书的相关信息,包括库室、楼层、架位、架层、路线等相关信息,通过4G网络反馈到读者的检索终端上,帮助不熟悉排架方法的读者快速准确地索取图书。

三、结语

在我国,4G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國的4G才刚刚起步,4G技术在各领域的研究还不广泛。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率先采用4G技术建立起面向4G用户的信息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省读者查询文献资源的时间,有利于馆员将更多精力放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来,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对图书馆向着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毛近菲.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3):122-124.

[2]鄢小燕,李名洋.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2):63-67.

[3]张秀华.3G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扩展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3):112-115.

[5]王惠,王树乔.4G时代到来,图书馆准备好了吗?[J].情报探索.2013(11):125-128.

高职高专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篇7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1、信息资料相对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断加大, 其信息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他们不仅需要学术性文献信息, 同时也需要一些相关报道性文献;不仅需要纸质文献信息, 同时也需要电子文献信息;对于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产品开发的教师, 他们还需要收集有关产品开发、标准、专利、科技政策与法规、招标、市场行情等方面的文献信息。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馆藏文献明显不足, 对较专深的研究文献购买较少, 且复本量有限, 这样使教师觉得在图书馆借不到或看不到他们需要的文献信息, 直接影响到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文献信息加工整理不到位

随着文献信息的激增, 大量文献充斥市场, 一方面文献信息数量较为庞大, 且分布不均, 同时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因此, 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难以查找, 这就迫切需要一些既简明扼要, 又涵盖面大的文献, 如书目、索引、文摘、综述、述评等。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多, 而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由于种种原因还不到位。

二、加强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有效途径

1、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学院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要求图书馆为其作好教学和科研服务工作, 宗旨是:以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重点支持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 使该学科尽快发展, 以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从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方面来说, 图书馆应按照学院规划来确定重点学科文献信息的结构和体系, 以满足各个重点学科人员研究本学科科技发展动态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 学院整体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开展, 始终离不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学科带头人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图书馆应主动了解他们的研究课题, 为他们提供最新的信息服务,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重点学科提供专题书目、索引、文摘、汇编和经过加工整理后的文献信息。并围绕着重点学科建设, 及时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 定期提供信息参考, 情况综述, 直至课题完成。同时在掌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情况下, 结合馆藏优势, 开发课题服务。

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是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只有高品质的、符合学院教学和科研需求的数据库才能为重点学科提供资源保障。因此, 加强网上信息的利用, 开展网上服务, 仅建立数据库还不够, 还需注意收集、整合、开拓互联网上的信息源。

2、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一体化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需求是多层次的, 如教学信息或科研信息;所涉及的信息形式是多样的, 有纸质的、电子版的、或者网络版的信息。实践中, 研究人员在寻找网络版教学和科研信息时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表明科研教学人员在寻找教学和科研信息时需要多方面的帮助, 而学校图书馆在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时, 若能开发出相应的服务平台, 发现这些需求, 挖掘这些需求, 并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这些需求, 这对全面改善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信息环境, 减轻教学和科研人员查找信息的压力, 将大有裨益。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选定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题目和领域, 为选定的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科学研究一般都有主攻方向, 为此要坚持在预定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区域内, 进行长期不懈的信息搜集整理工作, 合则收, 不合则弃。在方法上, 可以先为用户编制参考文献索引, 从关键词入手, 找出近年来最切题的信息资料阅读, 再根据所附参考文献, 找出相关的信息文献。图书馆人员只有深入研究教学科研课题, 或者直接参与课题研究, 才有可能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图书馆人员还应当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研究方向, 及时主动地推荐个性化服务。

3、课题跟踪服务

申报立项, 是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选题工作和课题论证工作, 是提高申报立项成功率的前提。图书馆应对已经立项的教学科研课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各个课题的进展要在信息资源配备上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首先, 图书馆为立项的教学科研人员建立档案, 主动了解他们的科研课题, 为他们代查文献资料, 提供最新信息报道等服务。另一方面, 选定有关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课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深入其中, 从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 自始至终进行跟踪服务。此外还应当主动提供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服务, 并定期检索最新数据库中相关的数据库光盘、磁盘及声像资料, 及时提供最新科技成果的反馈信息。对申报立项的定题跟踪服务, 主要对象是教学科研人员这个较高专业层次的用户群。定题跟踪服务极大地减轻了教学科研人员收集整理文献信息资料的压力。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思考 篇8

1 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使传统信息服务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因此, 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是信息服务领域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必然,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信息中枢神经, 也是高校科研的重要信息采集基地, 因此, 必须具备大量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和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 由于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这更能体现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说, 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弊端

要想使高校图书馆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培养人才的需要, 就必须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建设力度, 经过实践证明, 建设高效信息服务也绝非易事,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当今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信息建设发展现状和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具体如下。

(1) 用于投入信息资源建设资金匮乏。在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时, 还要注重信息资源数量与种类方面的增多, 就当今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具体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各高校信息资源建设资金匮乏现象, 当今高校信息服务建设所面临的考验主要是怎样才能有效的利用有限资金来收集学生需要的更多信息资源。

(2) 信息资源检索难度大。由于当今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 并且使用户的数量急剧增长, 同时我国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尚未成熟, 致使用户浏览信息时常常出现网络拥挤现象, 信息资源检索困难。

(3) 信息服务水平不够先进。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只停留在传统模式上, 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落后, 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查询服务和专题信息服务项目。除此之外,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电子阅览室, 然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所提供的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量不足。

(4) 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问题。当今高校信息服务机构中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足、服务态度差、学历不够以及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当前的信息服务团队与信息化服务要求标准上有很大差距。

3 高效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基本创新模式

(1) 开创信息网络化服务模式。当今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纸质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并存的现象, 由于当今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量逐渐加大, 必须要打破这一现象。广泛利用电子信息资源的原因在于网络信息资源丰富, 查阅方便。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的特点得到了用户的喜爱, 此外, 网络信息资源能满足用户实现足不出户就能查阅资料的愿望, 高校图书馆开创网络信息化服务就必须具备先进的网络设施和专业的服务队伍, 还要提高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量, 使用户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全方位学习。

(2) 开创信息开放式服务。高校传统图书馆的工作只被限制在资料的收藏、图书的保管等。主要工作范围只在图书的借还, 因此, 难免导致信息服务模式显得过于被动和封闭, 对此, 应开创开放式信息服务模式, 使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随时向广大用户开放。摒弃传统图书馆封闭形式的服务, 让学生的角色由传统的借书者转变为图书馆的主人, 服务的开放程度是一个图书馆功能的重要衡量标准。当今高校图书馆开设信息开放式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创新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这一方面, 图书馆应加大投资引进先进的信息资源设备, 并培养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信息服务人员, 以保证信息开放式服务模式的顺利创建, 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精神追求和人文精神追求得到满足。

(3) 开创信息服务社会化。高校图书馆通常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向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信息服务和科学研究信息服务, 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 未向社会用户开放, 导致知识信息资源出现浪费。当今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领域发展十分迅速, 已经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有效的联合机制, 例如建立图书馆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 这是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高校图书馆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

(4) 开创信息育人服务。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意义不但在于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还担负着育人的任务, 开创信息育人服务模式是当今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要求高校图书馆保持信息窗口作用的前提下, 还要加强与学校之间的配合, 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得到改善, 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并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学生文化底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都与高校图书馆的育人服务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5) 开创信息服务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对大学生进行培训。虽然当今高校图书馆信息量较大, 但并不能代表学生就懂得如何进行信息检索,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种类多, 致使大学生在进行知识检索时无法准确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开设信息服务培训, 以提高读者信息获取的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建设是当今信息服务领域中发展的当务之急, 其主要原因在于当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使传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然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建设与创新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才可实现。

摘要:传统图书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已经无法发挥作用, 因此, 数字化信息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信息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主要对当今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现状及弊端进行详细分析, 并提出当今高校图书馆创新模式的建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1]郭秀红.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与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

[2]李瑞斌.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刊, 2008 (2 3) .

[3]陈朋.基于机构合作的信息集成服务:传统文献信息服务走出困境的突破口[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 (2) .

[4]刘威, 囯佳.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 .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的探讨 篇9

一、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

什么是移动信息化, 是指在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综合通讯基础平台上, 通过掌上终端、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多平台的信息互动沟通, 实现管理、业务以及服务的移动化、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 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适时可得、电子互动的全方位管理服务。

1、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主要以移动电子设备为载体, 以纸制图书、杂志、期刊和电子图书等知识来源为内容, 它不同于图书馆的阅读模式是新兴阅读方式。

2、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具有收费低、简单易学、方便快捷等特点, 人们通过可靠的无线网络业务, 无需纸和笔纪录, 就能反信息存储下来, 随时随地可查询各种信息, 所以受到师生的欢迎。

3、图书馆通过校园网站来查询馆藏信息、图书检索、图书续借、电子文献查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读书月活动”, 使更多师生走进图书馆;通过定期开展读者培训活动, 让读者更有效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二、移动信息服务的不足

1、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多数高校建成了校园网, 而图书馆网站的服务内容单一, 其主要作用是书目检索、预约、续借等基础性服务, 缺乏多元化信息服务。

2、高校师生对移动信息服务的认知度不高, 图书馆网站只有简单介绍或链接, 向学生宣传推广活动不多, 加上传统的借阅模式限制了信息服务的发展规模。

3、高校图书馆缺乏专业的网络信息的专门人才, 现有的馆员多数缺少这方面知识, 业务能力不高, 缺乏与读者的互动, 不能满足师生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

4、各高校之间信息资源交流不够, 在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信息平台, 但信息只在校内发布, 只依靠本校的信息资源不足给师生提供好的资源, 要通过学习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方法给读者更好的服务。

三、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的形成

3.1加强各高校之间信息资源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电子信息资源的发展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通过各高校之间馆际信息资源共享, 为读者创造了更加良好的信息获取平台。通过资源共享、资源共建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3.2整合高校馆藏资源, 给读者提供特色馆藏资源

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多, 各高校之间多个数据库进行跨平台检索的需求日益增强。不同的电子资源系统采用了各自不同的检索平台和数据标准, 同时数据库之间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复和交叉, 这些因素将导致读者检索的难度不断增加, 需要熟悉不同的检索系统和检索界面, 检索完成后还需将来自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处理。

3.3开展多元化移动信息服务

移动图书馆依托集成的海量信息资源与云服务共享体系, 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信息资源的搜索与获取、自助借阅管理和信息服务定制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它通过设置个人空间与图书馆OPAC系统的对接, 实现了读者借阅证件的挂失、馆藏图书查询、个人图书借阅历史查询、图书续借、咨询服务、移动图书馆检索历史记录、浏览历史记录等个性化自助服务。

3.4加强馆员移动信息技术培训, 提高专业技能

移动信息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 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多渠道的宣传推广移动信息服务尤为重要, 首先, 在图书馆网站、馆员个人微信、微博中给师生提供链接地址, 要在图书馆网页醒目位置设置“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栏目链接;其次, 通过QQ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师生。最后要有专门馆员负责在线和离线授课, 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移动信息服务, 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同时又比较复杂的工作, 同时高校在建设和发展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 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结合本校的特色, 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确保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描述, 在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移动信息服务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影响也非常大, 馆员要有创新服务精神, 才能更好的发挥图书馆自身作用和功能, 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移动信息资源,创新,读者

参考文献

[1]陈娟:高校校园移动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电子世界》2013.4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的探索 篇10

社会的变更、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昌盛也使得高校图书馆形成了鲜明的现代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兼容性等特点随着近年来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引进、图书馆网站的建立, 各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虚拟化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工作, 使学生充分汲取知识、开扩视野、完成学业, 同时满足本校科研人员的科研需求, 是值得高校图书馆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探讨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如何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配合高校综合实力的提高。

一、改善服务手段, 做好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长期以来承担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保障的任务。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 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不断发生变化。卡片式的借书方式早已经被网络化的借书系统取代;门户网站的建立, 读者信息查询系统的使用, 方便了读者借阅书籍;数字资源系统支持在线阅读、下载, 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阅资料。不得不承认, 主流的、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几乎可以完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获取。面对日益庞大的馆藏量, 如此多样的信息获取手段, 高校图书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必须主动改变工作方式,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 使工作开展得更加有效率, 更加到位。

1. 开展参考咨询活动, 主动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库, 不仅体现在它拥有大量的藏书, 更体现在图书馆近年来搭建的网上资源平台。电子书籍的在线阅览, 专业数据库的购置, 校外访问的开通, 高校间馆际互借的开通, 极大地方便了全校师生获得信息。如何从繁多的信息资料中获取能为自己所用的、最前沿的信息, 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及科研工作者所苦恼的。我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开设, 教给学生最实用的检索技能。掌握了检索技能就像拥有了一把钥匙, 随时都能打开知识的宝库, 了解一些相关的动态, 查找有关的资料, 避免走弯路, 也节省了大量时间。开展“数字时代--学习与科研”活动, 举办了一系列专题讲座, 向全校师生传授数字时代电子资源使用方法与技巧。内容包括中文电子期刊检索与利用, 各种专业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 高水平文章检索与投稿指导以及研究生论文开题与科技查新。通过开展数据库使用讲座, 师生对学校的数字资源系统加深了了解, 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知识保障。同时请来专家以“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课题创新研究及申请国家基金”为题举办讲座, 就如何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课题创新研究、如何向高水平的期刊投稿以及如何申请国家基金等, 向师生传授经验。

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现状来看, 要求参考咨询工作者在了解所在高校的学科特点后, 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科研院校, 优势学科、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理工科相关专业上。因此, 图书馆引进了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 并注意对各学科的学术活动及学科前沿所研究问题的学习和了解, 希望能对不同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咨询服务, 为科研工作者的开题、立项提供信息保障。咨询服务工作只有走进各院系, 走到老师、学生的身边, 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需要, 也才能更直接地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此外, 要有意识地补充专业数据库, 开展学术调查, 根据所需做好数据库采购。学校采购数据库往往首先基于本校优势学科的发展, 加强学校相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建设, 方便全校各个专业的师生查询电子资料, 有意识地开展学科数据库调查。根据师生的需求在数据库采购时, 要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最适用的数据库。这几年, 图书馆有意识地在化学、管理学、生物医学等方面采购了数据库, 以满足师生的学习需要。

2. 开展馆际互借, 支持学校向综合型大学发展。

高校图书馆受到经费、空间的影响已不可能收集齐全所有的出版物, 甚至用户需求量较多的一些出版物也不能保证全面收集。长期以来, 各个高校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学科、专业侧重点, 所藏书籍往往呈专业性分布。为了配合学校建设综合性大学的需要, 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和学校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在充分利用本馆资源的同时, 要积极与其他兄弟图书馆建立友好联系, 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 增进交流。馆际互借能够互补馆藏,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可以为读者提供便捷有效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

目前,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能提供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联合体馆际借阅证, 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馆际互借证, 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可享受此项服务。同时开展文献传递服务, 帮助大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文献, 从而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帮助校内外读者从国内文献提供协作单位获取文献, 包括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等, 方便了师生从北京市众多高校图书馆获取本校图书馆缺少的专业文献资料, 以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

三、辅助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德育培养工作

细心观察, 现在的图书馆也成为学生课余休闲的场所, 涉猎知识的地方, 扩展爱好的地点。这里不光收藏着各学科的专业资料, 而且包含各种社会、科技、文化书籍;阅览室里期刊种类丰富, 涉及时事、娱乐、军事、文学各个领域, 深得广大同学的喜爱。的确,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信息保障和学术交流的中心, 还肩负着传承知识、传承文化的使命, 更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图书馆通过合理布局和设施的配备, 极大地方便学生的阅读, 室内通过各种宣传、导读、名言、警句衬托出良好的氛围和丰富的馆藏, 为师生精心打造阅读、学习的理想场所, 成为终身学习的理想课堂。在这里, 可以饱览人类文化经典, 借鉴古今治学之道, 汲取当代科技精华, 丰富各种社会技能, 从而达到完善自我、强化社会角色的目的。在这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要获取的知识, 吸取多方面营养, 完善知识结构, 陶冶心灵和人格, 还可以在某一领域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工作人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师生对图书馆的期望、要求。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可以了解到师生对图书馆的期待, 改进工作, 以进一步吸引师生主动来图书馆阅读, 从书中增长见识, 拓展视野。为了宣传学校的传统文化, 举办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文库特藏展, 主要展出由本校教师和校友参与的著作材料, 以及图书馆收藏的与学校有关的珍贵文献和历史资料。希望在与师生分享藏品的过程中, 共同缅怀老革命家, 激励年轻的学子们弘扬延安精神, 树立良好的学风, 在求学的道路上全面成长。

此外, 紧密结合国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 举办了以奥运为主题的书籍展和各种海外书籍展, 加强了其对学生的时事教育。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为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氛、塑造高尚的校园精神、引导正确的学术方向、构造有序的学习环境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的时代发展形势下, 图书馆工作需要结合时代特色, 工作人员更要以一种坚定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坚定的事业追求、正确的职业理念;崇高的社会责任、敢立草头的创新奋进精神;强烈的团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和人性化、柔性化"读者第一"的服务精神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传播教育、文化和文明的家园, 是学生构建精神世界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要的德育阵地。图书馆工作者要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去充分开发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推动学校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宏伟.高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C].北京: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4.

[2]朱春红.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C]北京: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4.

上一篇:最优神经控制器下一篇:四氧化三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