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电教教学

2024-06-28

高中数学电教教学(精选十篇)

高中数学电教教学 篇1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调查, 在高中阶段,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浓厚, 尤其是女生.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不同, 导致他们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比较吃力, 慢慢就对数学不感兴趣, 甚至讨厌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首先从教学手段入手.传统的教学都是封闭式的, 再加上学校的硬件设备较差, 导致教学非常单调化, 课堂内外完全脱节.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 我积极探求适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模式,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我尝试将电教媒体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 利用电教媒体的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 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例如, 在教学《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一节时, 课本表述其基本定理是“有向线段的要素:起点、方向、长度.长度为零的向量为零向量, 单位向量为一长度单位.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为平行向量”.该知识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为此, 我利用PPT制作了一个课件, 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把这节内容动态化.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 收到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非常值得师生共同探索的课程.教师应悉心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之美, 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思考、研究, 继而拓展、延伸, 体验创新学习的过程.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 教师要在吸收传统教学精髓的基础上, 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利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创设一个开放性课堂,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 我在教学《空间四边形》这一章节时, 一开始, 仅向学生展示学校配备的立体模型, 让学生观察, 然后要求学生在平面上画出空间图形.虽然学生画出的图形有空间的视觉效果, 但他们细致看后, 总认为有些边是相交的, 这种错觉让学生难以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为此, 我采用PPT制作了一个可以转动的空间四边形, 并让学生在上面添加线条.在播放“空间四边形”动画的过程中, 学生全身心地感受图形的运动效果.这样的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为后面《异面直线》的教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体的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能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深奥的知识简单化, 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较难理解和掌握的规律、定理, 较难发现的数学奥秘, 较难想象的数学现象等, 教师都可通过电教媒体实现各个突破, 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从而增强学生获取数学技能和经验的基本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例如, 在教学《二面角》这一节时, 寻找二面角是本节的重点, 也是难点.有些二面角根本难以寻找, 同时, 学生对求二面角的方法也是难以理解与掌握.于是, 我采用动画呈现的方式, 一一让学生归纳求二面角的方法.在电教媒体的辅助下, 学生归纳的求法有六种, 分别是定义法、垂面法、射影定理、三垂线定理、向量法、转化法.今后, 学生再遇到求二面角的题目不仅不会慌张, 而且胸有成竹.这充分体现了电教媒体具有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功能,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电教媒体在为我们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较难解决的难题同时, 也给予我们数学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教学毕竟是双边活动, 当我们固化了自己的设计, 也会限制我们的生成效果.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电教媒体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决不能本末倒置.因此, 教师要继续探索如何更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为教学服务.

摘要: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 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根本性的改变.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优化教学手段, 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一个尝试.将电教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可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电教优化数学教学课堂 篇2

清镇市太平小学:陈朝刚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少年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以前的课堂,学生往往只有视觉参与,很少有视、听觉各方面都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得不到调动,效果往往是不大理想。多媒体教学的投入,给教学带来了无穷的魅力。那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更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一、巧用多媒体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呈现信息,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师开展教学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例如:在做小学数学“转盘”一题的练习时,先让学生想想、说说,指针停在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谁的可能性大,再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检验其分析是否正确,通过2~3次演示,反复刺激,既加深了对新知的认识,又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化静为动,让图像说话,突破教学难点

形象生动的图像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实际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由模糊变清晰。

例如:“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老师出示例题:张华和李成同时从家里相向而行去学校,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成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他们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读题后,老师开始操作、演示。屏幕首先出示一条线段,左端闪动两下,用黄色三角表示张华家;右端闪动两下,用蓝色三角表示李成家;学校用一面红色小旗表示。教师一声令下,两人同时从家向学校走来,张华走过的路用黄色线段表示,李成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走了1分钟后,两人停了下来。教师提问:张华、李成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走了多少米?用了多少时间?接着老师又发令,两人继续走1分钟后,又停了下来,教师又提问:现在张华、李成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走了多少米?用了多少时间?教师再发令,两人继续行走,直至相遇而停。提问:两人共走了多少米?即路程是多少米?通过屏幕上线段的动态演示,学生逐步理解了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相遇问题”中的求“路程”应用题两种解法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学会了正确的解答方法。可见,通过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黑板、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同时也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教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课件:一个家庭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小明。妈妈回家,带回来13个苹果。首先,妈妈拿出1个苹果,让小明平均分成3块,每人1块;接着,又让小明把剩下的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也是每人1份。全班同学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两次如何分?(2)在两次中,分别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3)如果用分数表示,两次分配中什么是相同的?(4)用分数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是多少?等等。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巧用多媒体视听结合调节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感觉和知觉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大门,小学生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即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还要避免走入误区

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万能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不能盲目依靠多媒体技术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

在设计和使用课件前应该首先思考,有无必要使用多媒体,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教学媒体,从众多的教学媒体中选取更加符合教学内容的、更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媒体,不要不问青红皂白而一味盲目地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易懂得不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就不要去使用,也可改用其他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谈电教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 篇3

一、结合高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高中化学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

教师利用幻灯、投影的特点去揭示矛盾,启发思维,在实验、读书、练习等方面,不断开拓思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由于高中教学目标、教育对象、教材内容和初中教学不同,教师要根据高中化学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创新化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手段,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演示实验所发生的现象。例如电解CuCl2溶液时,运用投影手段,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阴极的碳棒上有一层红色的铜覆盖在表面;在阳极的碳棒上,有气泡放出。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化学投影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中的不足,扩大了演示实验效果。笔者自制了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的投影片三十六框,教学时,结合课堂内容选用投影片。例如,在讲“氟、氯、溴、碘及其重要的化合物”这一节时,结合课堂内容进行“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的投影教学,并举例得出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原子可以置换出化合物中非金属活动性较弱的离子。其置换顺序是:F>Cl>r>I,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就掌握得更牢固了。

此外,还结合课本内容将重点、难点设计绘制成投影片,叠映在实验现象的相应位置上,使演示与板书、讲解有机地结合。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形成了牢固的概念。

二、联系实际,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形成概念,以实验反映物质与化学变化的规律。实验有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手段,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变化的内在规律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真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药品等实验方法,以形成熟练的实验技能技巧,笔者设计制作了常用实验仪器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的投影片二十四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投影二十二框,几种常用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投影片八框。在做实验前,结合学习内容所用的仪器、药品,先演示投影片,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正确使用仪器药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做实验,这样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加强了实验效果。还努力培养学生运用电教手段摸拟自然现象设计实验的能力,使之具有开辟“第二课堂”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组织学生上好实验课,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拟定操作程序并绘制成投影片,在实验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进行放映。在实验中,强调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从化器的安装配套、实验过程的操作训练、实验现象的观察判断、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同时组织学生按中学课本上涉及到化学知识的实验仪器,实验程序绘制成投影片,使学生将来能适应小学自然课教学的全过程。

三、开展课外活动,扩展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处理教学中偶发事件的能力。在CAI化学教学实践中,CAI课件设计比较困难。现在市售的课件,模式单一,价格较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风格不同,课件使教师选择余地较小;教师本人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更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在进行CAI化学教学,要注意展示的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无需都被电脑取代。最后,既要注意画面的设计,不追求过分刺激而忽视教学效果;同时又要注意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片面追求化难为易,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敏捷和深刻性的培养。应在丰富的计算机表象基础上,给学生思维设置一些坡度,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篇4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导入阶段, 教师应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 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 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参与到学习中来, 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为教学的成功埋下伏笔。如教学第十册“质数和合数”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熟知的动画的情景:课件1:森林公园里刚建了一家“蓝猫淘气宫”, “蓝猫淘气宫”分为第一分场、第二分场、第三分场、第四分场;课件2:第一分场的入口处有两个门, 上头分别写着“奇数”“偶数”;课件3:第二分场的入口处有三个门, 左边两个门上头分别写着“质数”“合数”, 右边一个门什么都没写;课件3同时播放配音:欢迎光临, 这是蓝猫淘气宫的第二分场, 请同学们根据你的门票座号按指定路线有秩序地进入本分场。这样借助多媒体形、声、色的动态感知, 自然而然且新颖有趣地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 操作验证, 直观形象

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和表象做基础, 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后, 逐步建立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操作演示,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掌握几何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 我先尝试让学生自己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 提出“你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学生带着问题, 动手操作,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 (如图1) :直观再现学生的转化过程, 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协调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让学生理解透彻,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 整理复习, 脉络清晰

利用多媒体技术整理复习数学知识, 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这样直观地教学, 吸引、启迪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 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知识。例如:复习第十二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时, 由于复习涉及三角形、四边形、圆及各图形的主要特征, 知识面广且分散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学段, 学生对知识是片段的记忆。针对这一问题, 我引导学生先分组讨论交流, 什么是三角形、四边形和圆, 它们又有什么特征?并巧妙地借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常见这些图形, 让学生联系实物回顾平面图形相关知识, 后引导学生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 课件出示网络图 (图2) 。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知识进行“梳理”, 这样整理使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4. 突破难点, 揭示规律

小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利用多媒体逐步降低思维难度, 成功实现由具体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教学第九册“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 求“两人所走的路程和”, 用速度和乘时间是一个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 这时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逐一演示, 开始时, 出现两人处于起始位置, 后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经过4分钟, 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后用线段图闪动两个各1分钟所走的路程, 再求两人4分钟所走路程的和, 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 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线段, 即速度和, 走4分钟就有这样4段, 它们的总路程也是两人走的路程和 (如图3) 。

此时, 教师无需更多言语, 只需借助多媒体, 出示直观形象的图像, 便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这样相遇问题的“速度和×时间 = 总路程”的数量关系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晰而牢固的表象。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篇5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数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从而优化数学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图形展示,创设生活情境,缩短教学和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能将录象、图片、动画等展示出来,比较直观的反映客观现实,给学生具体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认知的动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播放动画片要:《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米老鼠在圆柱形滚筒里四处奔跑、滚动、嬉闹的滑稽画面。使学生认识到圆圆和柱子可以滚动,所以米老鼠躲在这种形状的小屋子里跑得特别快。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设计在课的开始便吸引了学生。

二、按动鼠标,闪烁关键内容,突出未知和已知联系,减低学生的学习起点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复习巩固时可以用多媒体把干燥的回顾内容变成直观生动的演示,为学习新知识作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回答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某个面或某个棱时,按动鼠标,使面或棱闪烁。这时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或棱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因为这个认识是与新课的内容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三、显示动态,增加动感效果,突出重要和疑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构建立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动画和声音相结合,迎合学生求新、求美、求乐、求奇的心里特征,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中和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四、演示课件,刺激大脑反应,重视体验和理解过程,凸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展示为辅,学生常常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大脑刺激反应,动画最佳,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用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形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件显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 想想,分别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将会提到什么几何图形?在学生展开想象,作出加答后,课件作旋转演示得以验证。让学生看屏幕产生动态的情景。这样的演示,逼真、形象、直观、有趣,达到了其它教学媒体很难达到的效果。

五、屏幕媒介,优化信息反馈,处理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讲例题时,可以借助屏幕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做题。集中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解题过程。答对后,课件配以掌声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巩固练习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直接将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这种练习评析生动具体,节省时间,效率高,同时,由于有错及时纠正,留在学生头脑中的错误的痕迹比较短暂,获得下确信息更加深刻、牢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巧用电教媒体 辅助数学教学 篇6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教育教学中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老师难以表述,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知识结构等,多媒体可以充分发挥三机一幕的优势,通过影视播放、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可以解决。它在教学中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就充分显示了它的强大功能。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而计算机的应用恰能针对这个认知特点,协助教师创设导入情景,用活泼有趣的学习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的缺陷,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和枯燥乏味的学习。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首先让学生观察车轮都是圆形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行驶场面,接着让学生观察将车轮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的行驶场面,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摆头,最后换成椭圆形的行驶场面,同学们都说:“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啊。”教师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这时 ,教师再讲新课,效果很好。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有的重点、难点知识光靠老师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清楚的。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再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掌握。从而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轴对称图形》教学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上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多媒体的运用,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直观,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发思考、激活学生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主要教具都是实物,课本插图,由于学生不能看知识形成的变化过程,便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变为动态图,学生可以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教学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课件:一个家庭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小明。妈妈回家,带回来13个苹果。首先,妈妈拿出1个苹果,让小明平均分成3块,每人1块;接着,又让小明把剩下的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也是每人1份。全班同学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两次如何分?(2)在两次中,分别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3)如果用分数表示,两次分配中什么是相同的?(4)用分数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是多少?等等。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德育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数学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也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却很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要使德育教育融入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例如《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时,可以利用录像对比建国初期和现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建国60多年我国工农业取得了伟大成果。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再如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通过对祖冲之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高中数学电教教学 篇7

一、完善教学课件

高中英语知识大多比较乏味, 久而久之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设备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电教媒体中插入一些图片或播放相关影片, 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课件的目的。一个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降低高中英语的学习难度。因此, 教师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着眼于整本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张弛有度, 环环相扣。同时电教媒体设备中的音、形、画要与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相结合, 使教学过程科学合理。

例如在对苏教版必修二Unit2教学时, 可以根据第一课中Introduction的相关知识进行引入和延伸, 从现有的描写抽烟、吸毒的危害性进行展开教学。Reading中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一是吸毒者和他的故事, 二是使用可卡因的危害, 为了有效串联两部分的知识, 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设备的优势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下事先准备有关毒品或吸毒人员的图片或视频, 在正式教学前利用电教媒体设备进行播放, 用最为直观且深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毒品的危害。不仅能够完善教学课件,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突出教学重点

高中英语知识较为庞杂, 知识点众多, 一个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能明确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有限的课堂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从全局出发, 在众多知识点中抓住教学重点, 尽量讲解一些与本课堂有关的背景知识, 不应随意对知识进行扩展而使课堂变得无序且混乱。此外,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降低学习知识的难度, 教师尽量多准备一些例题和例句, 例题例句要有典型性, 如果能适当的增加点图片或视频进行辅助则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相关知识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设备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回顾, 以达到突出重点、回顾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对Behind beliefs这节内容进行讲解时, 应该抓住整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中心, 所有教学内容都从It comes from a story in the Bible, where a son returned to his family after……这句重点句入手。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交流技巧。教学内容结束后借助电教媒体设备将in other words、among other things、by and by这些重点词汇进行细致讲解, 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只有借助电教媒体设备突出教学重点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时才有重点,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热情。

三、课堂情趣化、多元化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互动, 教师一直处于主导位置, 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长此以往不仅教师没有教学的激情, 学生也会觉得十分无趣, 不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一个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应该是双向的, 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 而是扮演倾听者和倾诉者的角色, 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新时代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让高中英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 同时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多次交流, 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 教师要合理利用电教媒体设备, 利用电教媒体设备将一些生活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引入至教学当中, 活跃课堂氛围,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在对苏教版必修一Unit3, welcome to the unit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抓住“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这一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查找相关教学资源, 主要借助网络或电影了解当下人类的健康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和沟通自己查找的资料, 协作学习, 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较为统一的结论。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 小组内排出一名成员上台利用电教媒体设备进行讲解, 主要阐述组内有关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通过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乐于写作、勇于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使学习生活变得多元化, 课堂情趣化, 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此外, 还能锻炼上台讲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 网络信息时代下信息良莠不齐, 许多不良信息不利于高中英语的学习, 因此教师要发挥好指引者的角色, 提高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 让网络信息真正服务于现代化教学。

利用电教媒体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篇8

1. 创设探究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多动好动, 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 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 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 都要使它化为兴趣。兴趣促成了习惯, 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 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 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 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 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 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 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 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 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 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 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 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 “他们叫什么名字啊”, 通过对图形的认识, 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 不但起名字, 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 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 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 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 开阔学生的视野, 再现直观的场景,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 从上课开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 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 到最后一关时, 已经索然无味了, 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 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 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 而不是光看表面。

2. 用直观演抽象培养空间想象力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 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 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 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 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 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 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 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 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 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 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 因此, 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 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 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依据思维亮点激活思维灵感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 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 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 学生通过学习, 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 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 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 学生们还得出, 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 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 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 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 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 组织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 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 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 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 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 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 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 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 让智慧闪耀光芒。

4. 媒体中展示美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 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 进行审美化的教学, 充分揭示数学美, 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 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 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 说明角无处不在, 有了角, 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 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 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 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 如“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赵州桥”等, 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 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 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 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 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 触发智慧的美感, 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电教媒体,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电教媒体具有趣味、形象、直观、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能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学习过程也变得积极愉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调动学生情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如何巧妙的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果。结合近几年来使用电教媒体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使之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习的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学习,主动参与。例如,一年级讲解“时、分、 秒”的认识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实物钟表生动、逼真的画面,再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具体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渲染课堂氛围,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富有激情地学习数学,并且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对比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认真探索。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一下子得到了提升。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能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学得真真切切,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精彩纷呈,趣味盎然。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单纯的讲述,有时很难让学生轻易地掌握。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借助电教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通过形象化的画面向学生展示,这样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感知奠定基础,既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时,电教手段具有较强的作用。它往往能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学时,在两张纸上各画一汽车,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两地出发,通过投影的抽拉进行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弄清速度、相遇时间和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教师变口授为演示,演示教学能紧扣教学重点,从而顺利地突破了一堂课的教学难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突破了难点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解答相遇应用题就会得心应手。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和机会,教师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利用进行达标练习,加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设置练习题时应注重基础,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力求变化,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增加了学习密度。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学习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在让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又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做半圆周长时有些同学通常出错。误以为半圆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因此我设置了相应的练习题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思考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有什么区别? “半圆周长是也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并且展示半圆图片( 弧长和直径) ,通过抽拉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丰富素材,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学们也深刻理解了半圆周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再加上直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通过巧设练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知识的拓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电教媒体丰富的表现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眼界大开,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广开思路,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同学们想象一下: 我们平时见到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 是否见过其它形状的车轮? 假设将圆形的车轮设计成椭圆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我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再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展示了其它形状与圆形的对比的情境,使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认识,通过电教媒体的形式, 令学生耳目一新,让学生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给学生以新鲜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篇10

一、创设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认为“数学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 数学学习无方法, 解题缺乏技巧, 等等,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 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我利用电教技术为初中生创设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发挥的空间,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还能够收到快乐。比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时候, 我先利用电教设备给学生播放了庐山风景图片并配上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做新课引导:“同学们, 大自然中的庐山具有唯一性, 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把庐山的美景拍下来, 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庐山相片。像这样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片你还能说出一些吗?”然后我给学生演示在白纸上任意撕一个图形, 观察这个图形和纸上的空心部分的图形有什么关系?经过探究, 最后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称叫全等形。接下来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新课讲解。

二、合理调整数学教学的节奏, 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

应用电教技术改变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依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现象, 而是通过新颖独特的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实现了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合理运用电教技术辅助教学, 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 保障初中生的主体性, 并且合理调整数学教学的节奏, 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究与实践的乐园。比如在讲有理数中的《正数和负数》一节时, 因为初中生已经有了当数不够用时用字母代替数 (非负有理数) 的意识, 所以在教学中数学教师主要应从实际出发, 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负数, 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 从而轻松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为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我利用电教设备给初中生播放了某天的天气预报, 白天和夜间的气温分别为10°C和零下10°C。为了书写方便, 通常将气温写成10°C和-10°C, 然后再引入新课教学, 初中生就很容易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了。

三、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提高师生互动交流的效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实践,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比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 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大屏幕上出现一则通知, 大致内容是明天上午9点30分在教室召开家长会, 要求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 可是班里刚刚调整座位, 还没有画出座位表。教师提问:“同学们你将如何向父母描述你的座位, 让父母快速准确地找到座位?”数学教师可以由此引出有序实数对和坐标的概念, 从而做到活学活用, 灵活掌握。

四、设计个性十足的课堂提问, 巩固初中生的数学基础

实践证明, 具有个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兴趣, 降低初中生对数学的恐惧, 巩固初中生的数学基础。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的时候要做到与时俱进和统筹兼顾, 问题既要联系学生的实际, 又要体现出层次和差异, 这样才有利于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进步。我经常利用电教技术进行教学提问,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还会通过电教技术向初中生渗透创新思想, 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 在引入新课以后, 我利用电教技术首先给学生展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满足条件以及解法等。然后我设置这样的问题: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两个学生的对话, 小李说方程 (x-2) x=3x的解法是方程两边都除以x, 得x-2=3, 然后x=5, 可是小明说小李的做法不对。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小李的解法是否正确, 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五、组织“探究式”数学实践, 贴近生活挖掘数学灵感

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数学课堂要想焕发活力, 就必须积极进行探究式的数学实践活动, 鼓励初中生勇于参与, 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找到学习数学的灵感, 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在设计实践活动时, 数学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并且通过电教手段为数学实践增光添彩。比如在讲《轴对称》的时候, 由于这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 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所以我制作了PPT电子课件, 在课件上我首先给初中生播放了蝴蝶、窗花、奥迪车标等图形, 让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找出规律。通过探究和分组互动, 初中生能够总结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 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然后我在课件中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图形, 让学生去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时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都能够积极地与数学教师互动。

摘要:初中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等特点, 因此初中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有些繁琐和枯燥, 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教手段逐渐兴起, 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不仅提高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还有利于优化课堂氛围,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而培养了初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本文主要探讨运用电教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电教,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范聪才.电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研版, 2015 (13) .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策略下一篇:怎样写好高考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