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教学高中数学

2024-06-08

合作学习教学高中数学(精选十篇)

合作学习教学高中数学 篇1

1.高中数学教学者对合作学习认识不到位

在高中这个高压的学习环境中,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很有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采用了高中教学中公认的“题海战术”法进行教学.“合作学习”这个教学方法成了教学的口号.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能为学生简单地按区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但上课模式还如以前一样, 学生各自学各自的.部分教师根本没有用到“合作学习”.由于高中数学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到位, “合作学习”成了一句空口号.

2.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分组不合理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如何给学生出好题目的工作中, 减少了投入对合作学习小组划分的精力.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与方便, 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时更多的是就近原则.随意地将前后桌或是临近桌的学生划为一组.这样的划分忽略了学生掌握资源的分配不均匀.有的小组是数学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多.有的教师为了不打扰学习好的学生, 便刻意把数学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分为一组, 让数学知识掌握得差的学生一组.这种不合理的分组不仅不能顾及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 甚至还会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合作学习中出现学习任务分配不均匀的现象

教师在分配合作学习小组的任务时, 往往存在任务分配下去了, 让组内人员自己解决问题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会引出另一个问题.如出现了“撑死会做题的, 饿死不会做题的”现象.掌握了知识的学生会在组内为其他学生讲解题, 不掌握知识的学生会出现“反正有会的, 我不去研究也行”的心理.这是一种对他人依赖而非主动去学习的心理.

二、对高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建议

1.为高中数学教师设置“合作学习”专题培训

“合作学习”首先要引起学校的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给教师设交流课堂, 让高中数学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理解.给教师在交流探讨会上陈述个人观点与建议发言的平台, 同时对教师学习模式的运用进行不定时的走访查询, 督促教师将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2.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 实现合理分配

在分配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合理的搭配.每个组都要有知识掌握得扎实和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让数学成绩优、较差的学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中.让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几何函数”学得较好, 有的学生“概率统计”学得较好等, 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讲解疑难, 让教者与学者同时进一步巩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帮助他人解题的同时也认可了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 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掉队的现象.

3.合作成员间分配任务时做到定时、定量

“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终要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方案时做好调控和监督工作, 在学生进行组内自主分配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进行适当的调配.在小组内展示学习时, 不但要让知识点掌握得好的学生去讲题, 也要适时让知识点相对掌握得较差的学生讲题, 避免学生的依赖性.同时教师要对各个小组加强观察力度, 尊重学生的合作意愿, 适时进行小组人员的变动.教师在进行定期的学习检测时, 不仅要检测讲题的方式, 还要从实际的卷面成绩中看“合作学习”的成果.检查在“合作学习”方面调配得是否合理.

总之, 合作学习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总结, 对“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与推进.让“合作学习”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帮助发挥淋漓尽致的作用.

摘要:“合作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 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调能力.为了使“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正向作用, 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进行浅层面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左泽方.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5 (2) .

[2]张贤军.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 2014 (2) .

合作学习教学高中数学 篇2

1、引言

选题的目的: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地球村”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人际交流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个体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日见重要。因此,合作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合作中求生存,谋求发展。具有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必然成为人们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品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也意味着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不应只是关注教给学生多少固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生存的本领,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由此,人的合作精神将成为21世纪的时 他人的合作能力,是时代前进、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要求。

选题意义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教师往往依赖经验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数学演练,而忽视了数学的人文因素、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及学生创新实践的体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必然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化,只能凭借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的、直觉的操作活动,只关注学习的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难以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而难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务院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提及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给予高度重视,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普通高中数学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论述明确了开展合作学习的教改方向,也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措施。合作学习改变课堂中的一些沉闷的、乏味的知识授受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团体协作精神,创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创新、竞争等现代思想和公民意识,焕发课堂 的生命活力。

选题背景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有些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的直接结果就是遏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种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教学活动,使得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迫切地感觉到陈旧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觉得有必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了解,让其在教学中发挥优越性,给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我课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2、正文

国外研究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目前这一策略己被广泛应用于美国、西德、荷兰、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的中小学课堂,因此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流派众多,各派合作学习理 论表述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有: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甘(S.kagan)博士领导的合作学习中心提出的“合作结构法”;

2美国约翰逊兄弟(Davidw.Johns。andRobertT.Johnson)领导的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小组设计的“共同学习法”和“小组教学法”;

3.美国斯莱文(Rober七Slavin)教授领导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小组创设的“小组分层计分法”和“小组活动比赛法”;

4.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育心理系的沙伦(5.Shara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创第1章绪论造了“团体调查法”。

5.德国R。IfBiehler等主编的《数学教学理论是一门科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的第三章“课堂里的相互影响”揭示了重视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的潜在意义,并指出了课堂里数学交流形式对于构建数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展示了一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

6.代钦、葛斯勤著的《论日本信息教育改革及其意义》(甘肃教育学报,1998年第2期)论述了日本信息教育的新发展一CCV教育。由日本横地清教授组织发起的CCV教育系统研究,是一种能够相互提高学习水平和促进相互理解或国际理解的协同学习,学生通过通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同时学习同类内容,学生通过电视屏幕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互相对话,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实验项目。这项实验研究已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教育实验,编写出版了两卷几百万字的实验研究报告论文集。今后在日本进一步扩大教学实验范围,同时,也筹备着和德国等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实验。

7.代钦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育学报,2006年第4期)结合广岛大学附属中学井上芳文老师的初中二年级“平面图形性质的利用”的课堂教学实例,详细阐述了日本的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其中更是侧重于第三阶段的“学生独立或小组学习,分组讨论”,该内容完整地展示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国内研究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浙江、山东等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学习理论的发展和本土化,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浙江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交往与合作研究”、江苏的“合作教学初探”等全国有影响的一些重大课题。但真正的推广,乃是在新课程之后。国家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许多教育工作者极力评价国外优秀的合作学习策略和案例,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治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良方法和策略而被推崇和盛行,愈来愈多的一线老师尝试着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实施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经验论文不断出现在各类课程改革的刊物之中,如:

1.沈康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实施的设计策略与研究》(((数学通报》,2007一一一一一卫塾些坠丝燮坠丝文

年第3期)该论文简要论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采取的三种实施策略以及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形式整合得到实施设计策略,但没有具体案例。

2.孙名符、温建红的《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4年第4期)。该论文指出了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没有对合作学习的其它相关理论展开讨论。

3.伏奋强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数学教学,2001年第5期)该论文提出“主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及其实施方法。4.金小进的《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浅探》(数学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该论文对合作学习的定义、理论依据、意义、实施原则、方法等方面列出了要点,但没有展开讨论。

5.白春元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中的合作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主要论述了数学合作学习及其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探索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但对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历史发展和理论依据只作了简略介绍。

6.吴智敏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西南大学,2008年)主要针对小学数学的开展条件、影响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开展的因素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除以上论文外,还有一些著作也涉及到该研究。如:

1伍新春、管琳主编的《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是一部对合作学习深刻研究的专著,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到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再谈到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最后对合作学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高向斌主编的《走向合作性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论述了新教学形态合作学习的操作步骤,结合案例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以上这些研究一方面主要是理论层面对合作的价值等问题进行宏观的论述和探讨,但这些操作成果在操作性、适应性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很难为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但是对这些成果缺乏理论的升华和提炼。

合作学习的界定

迄今为止,合作学习已有着几十年发展与研究的历史,合作学习的实践也已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这一基本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一个关于合作学习概念的统一认识。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斯莱文的定义。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2)约翰逊兄弟的定义。合作学习研究的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研究中心(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re)的约翰逊兄弟俩(Johnson,D.W.&Johnson,R.T.)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3)沙伦的定义。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Sharan,S.)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4)嘎斯基的定义。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合作掌握学习”(Cooperative masterylearning)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嘎斯基(Guskey,T.R.)对合作学习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heterogeneous group)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

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5)赖特和梅瓦里克的定义。英国著名教育学者赖特(Light,P.H.)和以色列著名教育学者、合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Mevarech,Z.R.)女士根据斯莱文的上述定义,提出了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6)宇的定义。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7)定义。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8)傅的定义。我国台湾学者林生傅在论及合作学习理论时,直接将合作学习称为合作教学(Cooperative instruction)。他指出:“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

从上述专家和学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来看,主要有如下两个共同点:第一,强调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载体的;第二,强调合作学习是以完成共同任务为目标的。但本人认为,他们的这些定义仍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第一,没有强调合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使我们无法将合作学习与教学合作区分开来;第二,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我们无法将其与传统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被动学习区别开来。

我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作如下界定: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利用教学系统中的各种动态因素,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并以小组成绩为评价依据,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良好心理品质和情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数学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情境下的具体应用。

3、结论

合作学习存在的困难: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尤其是在我国普遍班额较大,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长期养成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这一现实状况下,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可以说是步履艰难。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 开展 ;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25-0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全面的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此外,合作学习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有利。

1.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工作非常重要,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合作学习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进步[1]。②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③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非常的被动,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实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科学的开展合作学习,以不断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最佳的数学教学效果。

2.1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作学习目标的设定。一般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应设定的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确保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最大化[2]。教师通过科学的设定合作目标,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2.2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非常关键。教师分组的科学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教师应该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调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一般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应将上述3个层次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中至少有30%的优等生,40%的中等生以及30%的后进生。通过优等生带领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3]。再次,教师应该对小组学生的分工进行合理的划分,教师应对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学习,进而确保将合作学习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以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3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指导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教学知识难度非常大,加之有很多的抽象知识,学生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的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成为旁观者,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当学生在合作學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的帮助学生,以便于学生更加顺利的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实现最佳的合作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4]。

2.4合理选择合作学习内容以及合作学习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还应该合理的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及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在合作学习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①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中。由于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如果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任务难度过大的话,将会影响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②合作学习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是所有数学知识都适合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的。因此,教师应该科学的把握合作学习的针对性。科学的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确保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其次,在合作学习方法方面,很多学生不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进而也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的方式,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采取科学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取长补短,积极的学习其他同学的科学学习方法,以便于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实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高质量的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汉珍.如何发挥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J].新课程(上).2014,12(04):113-114.

[2]张千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功能,努力打造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4,05(14):221-222.

[3]林凡红.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2(30):141-142.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分析 篇4

提到合作学习, 我们通常理解为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划分, 给学生们布置同一个竞争主题, 由组内成员共同完成, 最后以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判, 这样不但可以抑制个人主义的恶性生长, 反而可以培养当今学生的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而真正的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涵义并不是单一的小组学习讨论, 当然, 合作学习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习方式, 但是合作学习也可以是精神层次上的共享学习资源, 同样也可以是共同学习以此来激励自己学习的一种动力, 不同的人对于合作学习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 笔者所理解的合作学习, 即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提出一个研讨主题, 将学生划分讨论小组 (亦或学生自行寻找小组组员, 但不提倡) , 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该研讨主题的学习, 并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发表, 师生共同学习, 最后教师针对小组展开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方式

1.激发讨论热情, 培养合作意识

若要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来,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让同学们切实的感受到讨论问题的吸引力, 主动的参与到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去, 可以创设现实生活中比较有趣的实际场景, 让同学有亲身的感受;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消除个人主义, 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并在实际的合作中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最大效益。

2.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寻求最大效益

如何合理的组建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是否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尽量避免学生因个人情感倾向而自主划分的合作小组。在划分小组成员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素养问题, 将成绩较好及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互补性的划分在同一小组内, 并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动成绩较差的同学, 取长补短, 同时也要相对平衡的划分小组, 使各小组水平相当, 各司其职, 使得合作学习可以有序的进行, 最高效的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

3.积极对合作小组展开科学评价, 树立学生信心

在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完毕后, 教师应及时的对每个小组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予以肯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并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有益之处, 同时也应提出在合作学习中所体现出的不足, 让学生自我反思, 总结经验。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也应对小组以及小组合作中表现优异的个人分别进行评价, 对集体成绩肯定的同时, 不忘每一名优秀组内成员的功劳。而对于相对成绩较为落后的小组, 则加以鼓励, 为其树立自信心, 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

三、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形式化严重的现象

目前,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是刚刚在各个高校中实施, 处于起步阶段, 合作学习模式的存在往往都是形式化, 在教学展示中开展,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并未真实的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 这样形式化严重的合作学习形同虚设, 完全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来组织合作学习, 可以播放公开课的视频以供教师借鉴, 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益处。

2.分组不科学的现象

在分组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分组不均衡的情况, 小组内无法做到取长补短, 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反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对此,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要对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优势互补, 将成绩较好与较差的同学分到同一组内, 同时做到性格互补, 可以将学生的意见作为参考, 但不要让同学完全自主分组, 以免造成分组不均衡。

3.分工不明确的现象

在分组后的实际进行中, 往往存在组内成员分工不明确, 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现象, 无法真正的互相辅助、彼此配合。

针对此现象, 教师可采取组内角色互换的方式交替进行角色扮演, 不要只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当组长的角色, 使每位学生均衡发展, 取得进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虽已展开多年, 但却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 分别是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涵义,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方式,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重点针对后两点展开分析与讨论, 来体现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教育仍旧是应试教育, 如何真正的教授学生知识, 培养学生的能力, 帮助学生性格养成才是当前教育的重点。积极的展开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这也是当今社会的必然发展要求, 作为学校和教师, 应切实的实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以此培养更多的合作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

[2]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M].农民教育出版社, 2010.8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5

杜 莹

(辽宁省大连市十一中学)

长期以来,以集体授课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缺乏人际交流,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束缚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模式尊重学生个体,弥补了大班授课的缺陷,更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更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显示学生的个性。

本人在高中数学所教层次为文科C层,学生存在一些问题,(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手高脚低;(2)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不会听课,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4)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不好好做作业。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

一、分组

将学生前后桌分成一组,4个人为一个小组。前后桌一组,更加方便学生的讨论、学习,而且要保证每一组都有数学好的同学,尽量做到1强1中2差,方便交流,同时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课前预习、作业检查

要保证每天检查作业,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成ABC三种情况。完成加分:A加2分,B加1分,C不加分,并要给学生公布,让学生有组内危机感,想为提高小组成绩而奋斗。每天开课前要表扬作业完成最好的小组,小组长的尽责使得每个同学都能高效完成作业。

三、课堂活动

上课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上黑板讲,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我做得有趣味性点。在习题课上,留出基本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在黑板上右边写好题号,如:1――(5)2――(8)3――(10)*2(因为本班就8个小组,所以就8道题)至于每个组讲哪道题,就看自己的运气了。我准备了一个笔袋,装8支笔,笔上贴有标签1-8。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来抽,抽到第几题就讲哪个,抽完题目学生还要在黑板上写好第几组派哪位同学讲。例如,抽到2的话,就讲这张卷纸的第8题。*2是这道题有点难,抽中3的话,讲对了就加双倍分。这样激发学生的参与乐趣。组内同学要先预讲一遍,看能不能给小组的同学讲明白,然后再到黑板讲。如果不会的话就弃权,其余小组可以抢题,直接冲到黑板上补上自己小组的名称即可。不会还可以求助其余小组,不过要分一半分给对方小组。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告诉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声音要洪亮;(2)字迹要工整,要有重点,要适当运用彩色粉笔;(3)要利用教棍,面对学生讲话,不要背对学生;(4)要跟学生有互动,不能自己一味地讲。学生讲完以后,要适当评价和鼓励,如果不对的话,其余小组可以补充。课堂让课代表统计得分。

四、课后活动

对于C层的同学,复习相当重要。所以我会每天下午自习课时抽考学生,题目就是上课讲过的类型题,也按照小组给分,答对的话,加1分或2分,后进生多加一分,还有较差的同学主动出来应战的。这样,通过部分学生的答题,基本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知道哪部分比较薄弱,明天上课可以继续加强训练。而且也能督促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抓紧时间复习。第二天上课还要总结,这样会给那些拖小组后腿的同学当头一棒,也会让组内成员督促他们学习。

五、活动奖励

只有评比没有奖励是不行的。必须要有适当的奖励使学生有继续活动的兴趣。本人的经验是两周一评比,最好的两个小组有奖励,最好的个人也要表扬两人,规则由各个学科老师自己掌握,适当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经验之谈,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想出解决一些问题的办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利大于弊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共事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成绩,也能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仍然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分析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一、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涵义

提到合作学习,我们通常理解为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划分,给学生们布置同一个竞争主题,由组内成员共同完成,最后以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判,这样不但可以抑制个人主义的恶性生长,反而可以培养当今学生的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而真正的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涵义并不是单一的小组学习讨论,当然,合作学习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习方式,但是合作学习也可以是精神层次上的共享学习资源,同样也可以是共同学习以此来激励自己学习的一种动力,不同的人对于合作学习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笔者所理解的合作学习,即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提出一个研讨主题,将学生划分讨论小组(亦或学生自行寻找小组组员,但不提倡),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该研讨主题的学习,并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发表,师生共同学习,最后教师针对小组展开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方式

1.激发讨论热情,培养合作意识

若要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让同学们切实的感受到讨论问题的吸引力,主动的参与到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去,可以创设现实生活中比较有趣的实际场景,让同学有亲身的感受;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消除个人主义,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合作中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最大效益。

2.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寻求最大效益

如何合理的组建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是否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尽量避免学生因个人情感倾向而自主划分的合作小组。在划分小组成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素养问题,将成绩较好及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互补性的划分在同一小组内,并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动成绩较差的同学,取长补短,同时也要相对平衡的划分小组,使各小组水平相当,各司其职,使得合作学习可以有序的进行,最高效的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

3.积极对合作小组展开科学评价,树立学生信心

在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完毕后,教师应及时的对每个小组进行科学的评价,对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予以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有益之处,同时也应提出在合作学习中所体现出的不足,让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小组以及小组合作中表现优异的个人分别进行评价,对集体成绩肯定的同时,不忘每一名优秀组内成员的功劳。而对于相对成绩较为落后的小组,则加以鼓励,为其树立自信心,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

三、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形式化严重的现象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是刚刚在各个高校中实施,处于起步阶段,合作学习模式的存在往往都是形式化,在教學展示中开展,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真实的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这样形式化严重的合作学习形同虚设,完全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来组织合作学习,可以播放公开课的视频以供教师借鉴,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益处。

2.分组不科学的现象

在分组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分组不均衡的情况,小组内无法做到取长补短,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反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对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优势互补,将成绩较好与较差的同学分到同一组内,同时做到性格互补,可以将学生的意见作为参考,但不要让同学完全自主分组,以免造成分组不均衡。

3.分工不明确的现象

在分组后的实际进行中,往往存在组内成员分工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现象,无法真正的互相辅助、彼此配合。

针对此现象,教师可采取组内角色互换的方式交替进行角色扮演,不要只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当组长的角色,使每位学生均衡发展,取得进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虽已展开多年,但却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分别是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涵义,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方式,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重点针对后两点展开分析与讨论,来体现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教育仍旧是应试教育,如何真正的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性格养成才是当前教育的重点。积极的展开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当今社会的必然发展要求,作为学校和教师,应切实的实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以此培养更多的合作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M].农民教育出版社,2010.8

合作学习教学高中数学 篇7

一、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国教育家Ellis曾说过:“教育如果不以合作学习为主,那么也应把其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新课改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所接纳,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这一学习方法,获得了初步的成功.笔者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取得了学生的积极配合,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希望能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1.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科学、合理的分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发言与倾听的习惯,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团队精神,实现以优带差.因此,科学、合理的分组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分组主要应遵循“异质搭配”和“男女搭配”的原则,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维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便于后期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估,也能有效促进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的组织引导、监控调节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任务

小组活动前,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案例1】教学:学习“函数”一课时,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每人各负责一个问题,然后小组内部探讨,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问题如下:

(1)判定某个函数具有奇偶性,那该函数的定义域满足怎样的条件?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与各段定义域和值域是什么关系?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若一个函数为奇函数,则一定有f(0)=0吗?

根据小组成员探讨的结果,也可以让每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增强结果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小组合作学习就应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做起,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2)监控合作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并没有因此沦为“旁观者”,对于某些需要运用技巧性的知识点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让小组成员互相探讨交流.

【案例2】教学:“△ABC中,sinA+cos A=1/2,求cos2A的值.”解题时,有的学生想不到解题方法,而有的学生由于无法准确把握角的范围解出了不止一个答案.基于此,笔者没有立即给予指导,而是设计了如下环节,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1)每位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独立解题.

(2)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答案,讨论正确性.

(3)解题错误的,小组间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4)小组总结三角函数解题的注意点,锻炼学生挖掘隐含条件.

由于学生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以优带差的形式,督促水平较低的学生努力学习赶上小组进度,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对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发现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具体如下.

1.教师经验不足,教师在课前不能充分全面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只能参考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尝试摸索,这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绕回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赶回到传统教学框架中.

2.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上课初始,教师给出问题后,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足,小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后半段发现时间不足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草草了之.时间久了会养成学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怠于配合.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 篇8

一、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 重点性原则。即所选课题内容必须是中学的重点内容、核心知识。

2. 价值性原则。

即所选课题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 实际应用问题等。

3. 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科学思维的起点.合作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 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4. 主动性原则。

即所选合作学习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 以学生为主, 所选内容使学生有较大的参与度。

二、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

1. 创设情境。

2. 小组合作。

这个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立刻热闹起来, 各组同学各抒己见。教师巡视课堂讨论情况, 适时点拨、引导, 教师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3. 集体讨论、展示成果要求。

每位同学认真听取他人的计划, 研究一下各组的设想与收益计算有无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4. 讨论与反思。

通过知识模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计划, 总结收获。

三、合作学习课后反思

1. 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的前提。

2.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3. 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有效调控。

4. 全班交流———合作学习的关键。

总之,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也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以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 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 以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 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唤醒沉睡的潜能, 开启幽闭的心智, 增加信息的交流, 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 锻炼组织管理的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 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教育理论, 转变教育观念, 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 时刻把握以学生主体发展这根主线, 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交流, 学会合作,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改革和创新.

合作学习教学高中数学 篇9

1. 按学习水平分组、明确分工、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皆有所获。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当前合作交流学习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1)热闹有余,成效不好。大多数教师并不明确什么是合作交流,更不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以为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就解决问题了。这种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实际上劳而无功。(2)分组采用优差搭配,甚至有人把优差配成一帮一。表面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实质把教师的责任分给优生,妨碍优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合作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但合作交流是有前提的,没有分工哪有合作?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立的见解哪有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何谈交流?因此,要进行合作学习先要学会或安排分工计划,要进行交流先要发动大家独立思考,不然就把教师讲变为少数学生讲了。

合作交流应以学习水平同层面的学生分组为宜。我们认为优差搭配是不恰当的。互助精神应该提倡,但一对一硬性去帮,不是优生在学习上的义务。如何让优生学得更好,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才是教师需要更多地考虑的问题,妨碍优生取得更大进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帮助学困生的任务主要应由教师来负责。在社会上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必然是爱好、水平、工作性质相近的个体的组合,为何班级中的合作交流学习不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所以,笔者认为,由4至6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并且每小组分组要同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做法,更有利于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明白只有最有效地完成作业才能夯实基础、使自己取得最快的进步。让学生自觉、积极配合地完成分层次作业,且作业布置宜少不宜多,既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作为教师,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必须用心,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当打开学生的作业本时,会发现有部分学生的本子上除了生硬的对错号和日期外,别的什么都没有,试问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期望值还会很高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时刻在关注着他。为此,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倾注热情,把我们对他们的鼓励、信任、理解传递给他们,用我们的爱滋润他们的心田。为了更好地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千万不能忽视一种力量———作业评语。

作业评语是师生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

2. 教师的组织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的组织工作。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分学习小组,一般是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的人数不宜超过六人,人数太多教师就难以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会低下。在分组时,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心理素质等,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选择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最后为了让课堂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讨论之前,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不要盲目跟从,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争论,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还要踊跃发言,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最后形成整组的统一意见,让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都有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

3. 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1 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3.2 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其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3 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有其独特的魅力,实际上学生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他们希望与老师进行这种纸上的交流,渴望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因此,我们应关爱学生,挖掘其闪光点,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与课改同行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要在学生的“疑”处“启”、“惑”处“导”,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课改同行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时刻铭记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入兴.用学生的“亮点”,点亮学生的智慧[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0(6):10-13.

[2]马进.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巡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1(1):9-11.

[3]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7-9.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王海娟

(河北易县中学,河北易县

目前,高中数学仍然把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基础,着眼发展,让所有的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现就高中数学教学应重视的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1.关于立体几何的入门问题。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可以这么说:只要学好了立体几何,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困难。

如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证明问题呢?

首先,对课本中的公理、定理、定义推论等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弄明白这些命题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弄清题设和结论。只要做好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应用定理。

其次,把课本中的定理牢记在心,这并不是说要把定理的语言文字牢记在心,而是要把它的意思牢记在心,一般来说这一过程需要多练题,反复巩固记忆。

以上两点是我们学好立体几何证明的必备条件。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证明题。我着重从解决证明问题的三种思维模式出发阐述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妨叫它三步思维模式:

(1)从结论出发寻求证明依据(依据一般定理、公理、推论)。

(2)从条件出发得出某些相关结论,建立结论与条件的联系,寻找所需要信息。

(3)条件不足,创造条件,达到目的(创造条件一般就是作辅助线,构造特殊图形)。

上述三点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模式,牢固掌握好这三种思维模式是学好立体几何的根本出发点。

针对以上三点,我需做些补充说明:(1)对于要证明的结论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加以证明;(2)寻找所需信息,寻求和本问题有联系的信息;(3)条件不足,创造条件就是在条件与结论联系不够紧密,经过上述两种思维模式思考后,还难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借助辅助线,构造一些特殊图形,以此建立条件与结论的联系;(4)后面所讲的定理一般指的是包含公理、推论、定理等命题,是广义上的定理;(5)第一、二步其实就是数学上的分析法和综合法,这里我仅是将其具体化而已。

困难学生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给出解决办法。

4. 有效“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要素。

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教学效果体现在达到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判断“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效果的依据是它对于学生内在需要的达成度。

4.1 积极互赖

体现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积极互赖创造了小组内部成员间的一种承诺,视别人的成功如同自己的成功。这是合作学习的核心所在。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中的积极互赖主要体现在目标的积极互赖、资源的积极互赖、奖励的积极互赖、角色的积极互赖等方面。

4.2 人人尽责

体现为“每人都必须对小组有所贡献”。成员都必须有看得见的行为表现,而且这种行为表现对促进全组成员合作学习是有效而必需的。

4.3 同时互动

体现为“自主地为同伴的学习提供积极的、促进性的影响”。

2.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用“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数形结合的意义。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从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基本的数学概念,亲身探究定理、结论产生的背景及应用等方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使数的问题借助形去观察,而形的问题借助数去思考,这种“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称之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即“以形助数”、“以数赋形”两种处理问题的途径,体现了转化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数的结构特征,构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几何图形,并利用图形的特性和规律,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3.注重学生对数学精神的理解。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开展数学文化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深化学生对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相关研究表明:教师普遍认识到不断提高自身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很重要,但是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又认为“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体会、理解和创造数学美”,“通过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给学生介绍数学的广泛应用”这些最容易被忽略。数学文化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当学生欣赏了数学的美,就会产生情感、热爱数学;当他们了解了数学创新的历史,就会产生激情、钻研数学;当他们知道了数学的价值,就会获得动力、学好数学”。

数学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趣,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蕴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文化对整个人类文化的促进和贡献,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许他们在今后的工作每位成员都表现出可见的学习方式,如“讨论”、“写”、“讲”等。

4.4 合作技能

体现为“拥有合作意识、掌握交流技能”。学生学会先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4.5 组内自治

体现为“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教师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将有利于实现组内自治。

5. 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教学高中数学 篇10

应该说通过在数学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互动、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中, 体验学习的成功, 对于我们增进教学效果,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下面几个环节:

( 1) 合理创设情景. 由于高中数学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 创设情景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与实际有关的问题情景展示给学生,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及已有的数学知识, 从直观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引发思考, 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比如在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的教学中, 直接去研究这个公式并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我从学生以前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入手: cos ( α - β) =cosα - cosβ是否成立, 向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举例发现并不正确, 从而提出猜想: 两角差α - β的余弦可能和α角、β 角的正余弦有关, 但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顿时很有兴趣来研究. 合理创设情境,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要提出明确的落实目标. 在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分组合作, 动手制作圆柱、圆锥和圆台, 共同研究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公式. 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但是由于在合作前没有明确要求合作的重点是得到几何体的表面积, 学生的大部分兴趣集中在了几何体的制作上, 没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目标. 应该说提出明确的目标, 可以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 提高课堂效率.

( 3) 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的开展, 往往跟课堂的内容、课堂的需要以及课堂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是息息相关的. 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被当成公开课的一种展示形式, 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都拿来讨论, 大多数注重形式的热闹, 这样的合作是缺少效率的. 对于教师来说要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是否进行合作学习. 如在课题引入处、在重点难点处、在迷惑混沌处、在一题多解处、在深化拓展处、在反思小结处等适时地采用合作学习形式, 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产生的价值, 真正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 4)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很多情况下, 为了教学的方便, 教师总是让前后左右相邻的4名同学组建合作小组.可是发现如果4名同学成绩比较好, 则一般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如若大部分是较差的学生, 有的则是敷衍了事或是根本在谈论一些无关的事情,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我觉得在分组时,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绩、性格、才能、表达等多方面的差异, 让每个小组里的成员既保持一定的差异又能够互相信任, 互助合作, 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 这样能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中等生得到锻炼, 后进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 5) 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比如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教学中, 由小组选派一人上黑板解题代表本组成绩, 其余同学自己完成. 结果我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同学解题时较为懈怠, 认为自己做的正确与否与小组成绩关系不大, 有的同学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解题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等等, 虽然课堂活跃, 但有效性不高. 在去另一班级教授同样内容时, 我改变了方法, 增加了以下规则: 1组内同学若能指出错误并改正, 不扣小组分; 2组内同学若发现并改正其他组的错误, 可以给本小组加分; 3如果有不一样的解法也可以得到加分等. 从而不仅气氛活跃, 而且大家都投入到解题和纠错中来,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看到新规则增加了公平性和互助性, 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错误, 但同组同学可以帮助改正, 这样给做题目的学生减轻了压力, 增添了合作的愉快, 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同时在对错误解法的纠正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对于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知识的强化. 在这样的合作下, 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帮助, 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而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愉快, 教学更有效率.

( 6) 要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小组合作”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在小组活动期间, 教师要进行巡视, 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比如出现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 有偷懒现象; 有的学生合作中出现分歧而出现争吵; 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等. 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在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 在小组合作结束后, 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 都要对学习成绩及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 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进行总结, 能让学生对整个内容有个总体的把握, 提高课堂效率.

( 7) 进行效果验收. 最后10分钟, 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2 ~ 3道验收题, 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它让每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并从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分享成果, 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我们不能让这一方法流于形式, 应该切切实实让它成为有效课堂的重要形式, 造福于学生.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22 (3) :45-47.

[2]林革.试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3) .

上一篇:商务通的凤凰涅磐下一篇:装备生产企业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