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平台架构

2024-06-18

云计算平台架构(精选十篇)

云计算平台架构 篇1

(1) 业务受理、开通、计费功能;

(2) 网络节点配置和控制功能;

(3) 需求信息采集、存储、计算、服务信息展示功能;

(4) 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集成。

园区云计算平台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园区服务运营平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以下几个方面显现出了云计算特征:

(1) 对资源有大规模、超量需求;

(2) 资源负载变化大;

(3) 以服务方式提供计算能力。园区云计算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针对园区服务运营特征, 基于云计算平台, 主要包括:

(1) 云基础设施

通过引入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 使得园区服务平台上不同服务应用的不同客户间的资源 (存储、CPU等) 实现共享。例如不必为每个客户都分配一个固定的存储空间, 而是所用客户共用一个跨物理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池。

提供资源需求的弹性伸缩, 例如在数据智能分析处理进程间共享计算资源, 或在单个客户存储资源耗尽时动态从虚拟存储池中分配存储资源, 以便用最少的资源来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 减少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引入服务器集群技术, 将一组服务器关联起来, 使它们在外界从很多方面看起来如同一台服务器, 从而改善运营平台的整体性能和可用性。

(2) 云平台

这是园区服务云平台的核心, 它实现网络节点的配置和控制、需求信息的采集和数据计算处理功能, 在实现上采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技术, 实现对巨大量数据的分析处理, 以满足大数据量且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数据处理要求。例如可采用Hadoop的HDFS技术, 将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块, 保存在不同的存储节点上;采用Hadoop的MapReduce技术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多个任务, 分布执行, 然后把处理结果进行汇总。在具体实现时, 需要根据不同服务应用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将应用中的计算功能从其业务流程中剥离出来, 设计针对不同的计算模型, 然后包装成服务提供给云应用调用, 这样既实现了接入云平台的应用接口的标准化, 又能为不同应用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

(3) 云应用

云应用实现了园区服务应用的业务流程, 可以作为园区服务云平台的一部分, 也可以集成第三方应用, 但在技术上应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 实现多租户, 让一个或多个园区应用的多个不同租户共享存储、计算能力等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运营成本, 而多个租户之间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又相互隔离, 保证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对于园区, 可以把类似工具的”工具云”, 和基于license模式的应用采用浮动license的云模式来提供给企业公用;同时对于园区的门户宣传, 教育培训, 测试应用以及协同开发和交易创新等共性而且易于实现的平台开始云应用, 逐步实现智慧的园区。包括涉及物联网的智慧楼宇, 智慧能源, 智慧交通等应用。

(4) 云管理

由于采用了弹性资源伸缩机制, 用户占用的资源是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因此需要平台支持按需计费, 例如记录用户的资源动态变化, 生成计费清单, 提供给计费系统用于计费出账。另外还需要提供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服务水平协议 (SLA) 等功能。

基于园区的公共服务云计算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3:

为了有效整合园区内的软件、硬件及技术资源, 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承接单一企业无法完成的高端服务, 园区公共服务的云计算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 将物理上分散的各个计算能力进行融合和共享, 以最低的成本造价实现最高的效益回收, 将各个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智力资源、政策资源、金融资源等应用共享与融合, 加速信息等资源的高速流通, 提高从技术与环境上的服务能力。

同时, 智慧园区的应用平台建设方案采用基于SOA架构的部署模式, 提升智慧产业园的服务能力灵活性、快速反应性及可扩展性。

云计算平台架构 篇2

随着国际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以博客、内容聚合、百科全书、社会网络和对等网络等为代表的Web 2.0广泛应用,使得网络数据量和网络用户数高速增长,网络服务的数据处理能力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通过互联网将海量的存储与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互联网服务更加敏捷和随需应变,云计算融合了分布式计算、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及效用计算的优点应运而生,并且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云计算有许多特点,如低成本、灵活性、可伸缩性、安全性、可靠性、多租户、自适应性和提供服务等级协议SLA等。

云计算已被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接受和使用,针对云计算平台和架构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文献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技术和面向服务架构SOA的云计算架构,文献[CS]描述了云计算和SOA之间的联系,对云计算平台结构和云服务应用进行了分析,文献口」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服务的云计算服务体系,但仅对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层Sans进行了说明,未体现云计算的其它两个层:即平台即服务层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aas。

针对云计算平台和结构的研究还很多,但大多都是提供一个虚拟的云环境,用户还得根据需要重新定义服务和需求。提出一种云计算服务统一的架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的基于智能体服务的云计算架构,能充分发挥Agent智能体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采用事件驱动和基于语义的方法能够实现混合云的功能。引入了基于本体和策略的方法能为公有云和私有云提供运行框架。

1Agent技术及其应用

Agent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计算机学家和人工智能学科创始人之一Minsk提出来的,最初源于人工智能领域。针对Agent的定义很多,特别是来自人工智能界的研究人员认为:Agent除了具备自治、自主等基本特性外,还应具备一些通常人类才具有的能力,即Agent就是具有某类知识,且具有能力和愿望并可做到其能做成的事情的“计算实体”。

Agent不断完善信息服务的方式、质量和内容,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信息服务中引入Agent技术,能够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Agent技术应用方面:如美国的密歇根州大学曾将数字图书馆和三种类型的Agent用户接口Agent、中间Agent和收藏Agent)进行融合,能够根据读者个人喜好的文档实现传送和呈现贮存的信息。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都把Agent技术运用于网络信息服务中,开展个性化服务,并获得了成功。

2基于Agent智能体服务的云计算架构

建立的基于智能体服务的云计算架构共分为五层:基础设施即服务层laas、平台即服务层sans、软件即服务层sans、运行环境层和智能即服务层。其中智能即服务层是整个架构的核心。

2.1运行环境层

该层是虚拟层,整个架构通过平台即服务层和基础设施即服务层提供虚拟的运行环境。用户可以拥有多个运行环境,每个运行环境可以是一个云,或者是用户定义为云的其它事物。各运行环境之间建立了某种关系,这种关系通过用户编写的XML文档生效,用户还可以通过XML文档设置访问权限。

2.2软件即服务层

运行环境层通过该层可以访问各种应用和服务,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金融服务和其它任何通过该层可以访问的软件服务。每个运行环境拥有各自的软件即服务层,这两个层一起能够实现云计算的多租技术。

2.3智能即服务层

该层在整个架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智能体感知到了响应,相应的任务就会被调用,最终提供相应的服务。

(1)事件控制智能体

工作流程:事件感知器感知到状态变化或其它Agent的任务请求时,首先查询策略库,查找是否存在与该任务情况类似的服务策略。若存在该策略,则直接送交给服务执行智能体进行执行;若不存在该策略,则经过事件转化器和任务规划器,尝试新的规划并将记录结果保存至知识库,再经过任务规划器重新规划,生成规划序列并送至服务执行智能体。事件控制智能体包括以下智能组件。

事件感知器:是Agent与外界的接口,负责发现和接收运行环境的状态变化或其它Agent的任务请求。事件转化器:根据事件处理网络EPN中预先设定的处理程序,负责转化事件,包括事件合成、分解、协调等。

任务规划器:负责建立中短期的行动计划,是一个局部的规划。局部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每个Agent根据自己对世界和其它Agent的认知模型、自身的状态、目标集合,及以往的经验规划自身的行为,而不是由某个Agent的全局进行规划并将命令分发给其它Agent。第二,Agent并不需要对它的目标做出完全的规划,而只要生成近期的动作序列即可,因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很多情况无法预测,长期规划可能会因为情况的变化而失效。

任务规划器需要从世界模型、其它Agent模型、目标集合、经验库和自身的状态等数据结构中提取信息,经过局部规划器,产生近期的动作序列,提交给知识库系统中的决策器。任务规划器总是试图在经验库中找到与当前情况最为类似的前提条件的范例,再参考其它规划和结果做出新的规划。如果找不到前提条件和当前情况的差异小于某个闽值的范例,则任务规划器只能尝试新的规划并将记录结果保存在知识库中,方便以后查询和使用。

(2)服务执行智能体

工作流程:服务执行智能体接收事件控制智能体发送来的任务规划序列,经过访问智能体将任务序列进行划分,再将任务序列逐个送至决策智能体,进行服务策略匹配。最终将匹配的服务结果经由访问智能体传送给执行智能体。服务执行智能体包括以下智能组件:

访问智能体:负责接收由事件控制智能体发送的任务规划序列,并将规划序列进行划分,逐个发送给决策智能体。并且接收由决策智能体最终确定的服务策略。

决策智能体:负责接收由访问智能体发送的逐个任务规划序列,通过服务查询智能体和知识库确定最佳的服务策略,并将结果发送给访问智能体。

服务查询智能体:针对每一个任务请求,查询知识库中的任务服务库,找到最佳的服务策略,为决策智能体提供服务决策。并且将每次找到的最佳服务策略存储在任务服务库中,方便以后查询。执行智能体:负责接收来自访问智能体的任务服务策略,并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执行服务。

2.4平台即服务层

(1)策略库:保存Agent根据感知信息和当前状态做出反应的服务策略,包括用户分组、用户类别、用户信息、用户认证和安全策略等。每种环境都对应一个策略,当Agent感知到事件发生时,首先遍历策略库,若有最佳的服务策略,则反应器做出动作;若没有合适的策略,则信息被送到规划器和决策器进行推理和决策。

(2)任务服务库:存储执行过的任务服务策略信息,方便事件控制智能体和服务执行智能体执行服务。

(3)本体库:存储各种本体文档,包括事件模型和事件处理网络文档、事件与任务之间的关系等文档。

(4)SLA库:存储用户注册的服务等级协议信息,服务查询智能体通过用户的SLA信息查询最佳的服务策略。

(5)服务注册:注册一些服务描述信息及其服务质量信息,企业服务总线通过注册的信息,查询和选择服务策略。

(6)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和服务总线。数据总线用于云内部各库之间的数据传送,服务总线与服务注册相关联,实现了不同服务之间的通信和整合。

(7)云代理:与运行环境建立关系,可以实现与各种软件系统或其它云的融合。

(8)管理入口:超级管理员通过该入口不仅可以使用各种开发工具对云环境进行配置,而且可以设定每个用户所需的服务等级协议。

2.5基础设施即服务层

该层提供了虚拟化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并且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资源的动态分配。相对于平台即服务层和软件即服务层,基础设施即服务层所提供的服务都较偏底层,但使用更为灵活。

目前,有关Agent智能体算法的应用很多,如:遗传进化Agent算法、多Agent协同强化算法、基于蚁群的多Agent算法等,都可应用于本文提出的云计算架构中,通过多Agent智能体之间的协同算法,可以实现云计算中服务的协同和调度,为云计算提供智能化服务。

3结束语

云基础架构平台 篇3

然而,数据中心虚拟化涵盖的范围很宽泛,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应用、数据等多个技术层面。ESG认为,VMware vSphere 5所支撑的VMware智能虚拟架构,为云计算提供了一个能实现技术堆叠、透明管理的高度虚拟化的平台。

VMware vsphere 5具有的以下特性,为云计算提供了可动态扩展、安全高可用、策略驱动的、自动按特征配置资源、具有高效虚拟机保护机制且灵活的虚拟化平台。

扩展性和性能:VMware vSphere5使VMware的客户能够更轻松地实现100%的虚拟化。VMware vSphere5能够最多支持1TB内存和32个虚拟CPU。这使得其更适用于层1应用,如Microsoft Exchange和SQL服务器、Oracle 11g数据库和SAP。这种“超级虚拟机”支持对资源具有严苛要求的应用,也支持网络吞吐率超过350K IOPS的应用。并且,VMware vSphere 5还支持精简的架构(144 MB vs.2 GB),这不仅提高了容量利用率,也简化了应用的部署和配置。

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对于层1应用而言,能够确保计划内和计划外停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VMware vSphere5采用新的高可用性(HA)架构,能够简化集群的安装和配置,实现更为卓越的监测、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新增的Site Recovery Manager 5.0能够为数据保护和数据迁移提供自动化复制和故障回复功能,以及为小型企业设计的新款vSphere存储应用,能够有效发挥vSphere HA和vMotion的效益。

智能策略管理:VMware vSphere5基于策略的管理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安装、配置和持续管理的效率。VMwarevSphere 5的三个新自动化增强功能可提供云敏捷性,以帮助IT部门更迅速地响应业务需求,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这些功能所提供的智能策略管理包括:属性驱动存储和Storage DRS特性,在性能层上增添了策略管理和自动化的存储资源负载均衡;在SLA上捕捉虚拟机的存储要求,然后映射到存储层并进行分配,以加快存储规划和配置,并提升资源利用率;vSphere自动部署使IT管理员可以界定图像和主机属性,然后将它们部署到每个vSphere主机的活动内存上,实现即时的主机部署以及补丁管理。

资源的弹性:建立在扩展的资源池之上的云,可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利用率和快速配置。vCloud Director 1.5(能够实现私有云的自我配置)增加了链接克隆功能,这样从模板就能够对新的虚拟机进行分配,而无需复制整个图像。此举加快了配置的时间并减少了存储资源的消耗和成本。

灵活的混合云管理:VMwarevSphere和vCloud除了能够帮助客户搭建私有云之外,公有云的服务提供商也能使用该技术。因此,应用能够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进行迁移。VMwarevSphere 5增加了混合云管理,web浏览者和iPad用户都能够从任意浏览器进行vSphere管理。

针对云的统一的安全性策略架构:在vCenter管理架构下,vShield 5.0为主机、网络、应用、数据和终端提供了全面的安全性服务。

云计算环境下云审计平台架构与实现 篇4

一、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模式

根据权威的NIST定义,云计算主要分为三种服务模式,而且这个三层的分法主要是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的。这三种服务模式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 (Infrastructure as 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 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软件即服务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如图1所示:

Iaa S层的主要作用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以及相关软件。它是三层架构的最底层,是指企业或个人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来远程访问计算资源,包括计算、存储以及应用虚拟化技术所提供的相关功能。无论是最终用户、SAAS提供商还是PAAS提供商都可以从基础设施服务中获得应用所需的计算能力,但却无需对支持这一计算能力的基础IT软硬件付出相应的原始投资成本。

Paa S层的主要作用是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平台。它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平台,包括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和应用托管,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在这种服务模式中,客户不需要购买硬件和软件,只需要利用Paa S平台,就能够创建、测试和部署应用和服务。

Saa S层的主要作用是以服务的方式将应用程序提供给互联网最终用户。它是用户获取软件服务的一种新形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不需要将软件产品安装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而是按某种服务水平协议(SLA)直接通过网络向专门的提供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带有相应软件功能的服务。

SaaS云服务、PaaS云服务、Iaa S云服务为有效管理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实现信息资源云服务提供了新机遇。

二、云计算环境下云审计系统设计

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运用于云审计系统时,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混合采用,考虑到云计算环境下审计的大数据处理、成本与效益、高效、专业与系统性原则,结合我国国家审计中IT应用的实际情况,以省一级审计机关为单位,构建SaaS、PaaS、Iaa S相结合的混合服务模式云审计服务系统,最终实现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服务共享。该服务系统由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平台应用层、客户端服务层、安全审计平台和外部应用接口构成,如图2所示。

基础设施层Iaa S为审计机关提供了统一的基础设施服务,包括处理、存储、网络、安全防范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下级审计机关无需购买和建设服务器、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安全等基础设施,不需要管理、控制和维护任何云审计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层IaaS服务是PaaS和Saa S服务的重要基础,是实现PaaS和Saa S服务的基本保障。

系统服务层Paa S为下级审计机关提供审计与其他综合服务,包括资源服务中的信息共享、专家经验库的上传和下载审计案例经验、对资源进行调度和安排,实现对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管理服务平台提供综合管理、消息发布和接收,审计BBS论坛的交流和讨论等;应用与维护平台提供资源部署与分发、专业工具和程序段开发、系统应用与维护服务等功能,下级审计机关无需为缺乏维护的专业人员和高昂的维护费用发愁。

系统应用层Saa S是云审计平台的中心,主要部署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审计决策支持系统和审计数据中心。根据国家“金审工程”要求,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实行交互管理,审计数据中心是在云环境下对大数据信息进行集中采集、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的一个中心数据库,中心数据库除了包括被审财务业务数据,还包括审计综合信息数据库、审计专家经验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下级审计机关无需再建设审计实施和审计管理系统,只需要通过WEB浏览器进入云端应用系统,就能方便、快捷、安全、完整地从云审计数据中心获取审计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审计作业。

客户端服务层是各级审计机关用户访问云审计平台的客户端入口。客户端服务层通过用户管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为各级审计机关用户提供审计资源云服务,包括上级审计机关和下级审计机关各种用户都可以通过终端设施从中获取相应的审计信息资源云服务。服务方式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定制的个性化云服务和根据身份匹配的规定审计服务。

安全审计平台是立足于为云计算环境下各主体和客体提供全面的、可靠的统一监测、监督、预警的安全卫士。审计监控对云平台提供全面的异常监控和故障监测,并把检测到的异常信息发送到指定系统,对云平台提供立体化安全策略;漏洞扫描对平台提供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定期扫描、评估和测试平台安全水平,及时发现平台的安全漏洞,给予漏洞修补意见和报警记录;安全预警是对平台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追踪,并形成分析评价指标,当监测到云环境中有未知访问、非法篡改和复制、安全漏洞等情况发生时,及时提供预警,并定期形成预警事件报告和实时响应机制。

此外,为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数据传递、资源共享,系统还设计了对外应用接口与外部机构和其他部门挂接。通过外部接口使审计机关和各级部门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共享主题资源、数据传递渠道畅通。同时还可提供公众信息服务,开通网上公众举报、政务公开、审计结果公开、审计网上宣传、新闻发布、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与开展进程等,以此提高审计透明度,扩大审计影响力,树立审计的公众形象。

三、云审计系统实现方式

在云审计方式下,云审计系统通过审计云数据中心按照审计署统一规划的行业审计模型,统一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模型和方法制作,下级审计机关不再自行采集数据,只需要从云平台审计数据中心直接调出被审数据,利用云平台审计实施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存储。

(一)数据采集由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布局、云平台架构、系统结构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对不同的单位应采取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下面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存储不使用云平台和使用云平台两个方面来分析。

(1)被审计单位数据存储不使用云平台。这种情况主要采用联网报送审计数据方式。在这种审计数据采集方式下,云审计系统审计数据中心通过网络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连接,被审计单位定期、定时向云审计数据中心传递审计所需电子数据。从形式上讲,此种审计数据采集方式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报送审计,只不过在报送资料的形式和方法上产生了变化。此种方式适合电子数据量相对较小的被审计单位。如图3所示:

(2)被审计单位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上。在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在云平台上运行自己的应用系统,存储自己的电子数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一种是云审计平台数据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云平台建立数据接口,云审计数据中心通过该接口可直接访问被审计单位云平台数据库。在此模式下,由于云审计平台直接访问被审计单位云平台数据库,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时时传输,时时审计。如图4所示:

另一种是在被审计单位云平台数据中心嵌入审计软件或软件审计模块,根据审计单位的审计请求,借助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云平台,运行嵌入审计软件或审计模块,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数据分析,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并把审计证据返回给云审计平台,从而完成云审计工作。如图5所示:

(二)数据分析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是指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取得审计证据的技术。在云审计模式下,利用云审计软件服务层的审计实施软件,通过建立审计中间表,运用审计分析模型、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等,实施审计数据分析。按照审计分析需求的不同,审计云平台能够提供一切基于审计数据中心的分析服务,如定制的特殊审计分析服务、常规专业审计项目分析服务、临时性审计分析服务等,快速构建好的审计分析服务,犹如构建在审计专网中的一朵一朵的审计分析服务云,提供给各地市审计机关,发现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

(三)数据存储审计过程中采集的电子数据越来越多,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从而形成海量的审计数据。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不仅要求云数据中心能存储日益增长的数据,合理地管理数据,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数据的存储成为云审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的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采集和转换后的电子数据要经U盘等磁性介质传送,容易丢失,还容易传播病毒。采集来的电子数据一般都保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或本地局域网的计算机上,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共享性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组织和维护,其利用价值也将越来越低,对信息资源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在云审计平台下,数据存储依托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云审计平台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审计数据存储和审计作业访问。采用云存储后,审计数据的使用和输出也变得相当便利,审计人员通过平台应用端口同步文件到本地即可,审计人员只要有一个接收端,电脑、手机、平板等都可以,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审计作业,工作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摘要:本文基于云计算环境下Iaa S、Paa S和Saa S云服务模式特点,探讨了云审计与云审计平台的概念,从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平台应用层、客户端服务层、安全审计平台、外部应用接口六个方面搭建了云审计平台的基本架构,研究了云审计平台架构下的协同审计模式,并分析了协同审计模式的实现方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推动我国未来云审计的深入研究和实务发展提供参考。

如何构建云计算电子政务云平台论文 篇5

【摘要】电子政务工作模式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现在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政府工作内容以及作业模式在持续更新,有必要基于新型技术来建立全新的工作平台,以求更好的适应各种变化。基于云计算来构建电子政务平台,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具有重要意义,确定平台构建内容,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目的,做好各层次设计优化,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电子政务论文范文

电子政务模式的建设与实现,可以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满足此项转变需求,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政务平台,作为各项工作展开的基础。以云计算技术作为核心,构建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各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电子政务模式的创新,提高应用支撑服务能力,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效避免了各自为政以及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发生,可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1电子政务云平台构建分析

1.1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即通过宽带网络连接,利用“云”基础部分、与其连接数据中心网络和操作部分实现。并且按照服务资源所处基础层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既服务、软件既服务等服务。用户无法在本地实现云服务,而是需要将宽带网络作为媒介,与“云”可靠连接后在数据库内获取各项资源,同时云内地各节点之间也需要内部网络作为媒介进行连接。并向用户提供快速且具有弹性的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相应的.资源,并依托需求对资源进行扩展。

1.2云平台优势

1.2.1财政控制基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电子政务云平台,可以实现对各类电子设备设施的高效整合,不仅可以为政府工作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为新业务系统的创造有利条件,避免资源重复应用,进而可以节省更多成本费用,提高财政管理效率。1.2.2系统运行以云计算为代表各项新型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工作的效率,能够向应用系统双机热备以及系统冗余提供有力支持,避免因某部服务器宕机对政府业务产生影响。并且,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系统部署速度,提高电子政务作业智能化水平,更好的应对各种问题。1.2.3均衡发展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实现,可以满足各项基础功能实施的要求,为各部门提供针对性服务,实现各地方区域之间信息的共享,尤其是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区域与部门,通过电子政务云平台,可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以免因为信息断层而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效果,实现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的均衡发展,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2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云平台构建中设计要点

2.1基础设施层

2.1.1服务器虚拟化对网络基础层进行设计,要在保证硬件配置高效化的同时,灵活应用虚拟化技术来将政府部门所有业务数据上传到云网络内。最为常见的服务器虚拟化,可通过抽象分离技术,来对实体物理机进行虚拟化,减少硬件配置的同时实现更多资源信息的存储与应用。对于服务器虚拟化来讲,对比传统物理机虚拟化后服务器可以存储更多资源,同时一台物理机还可以与多台虚拟机连接,但是相互之间保持相互独立,用于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将其应用到电子政务平台的构建中,可以提高资源信息以及物理机运行效率,节省更多运行成本,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动态部署和分配各项资源,充分发挥出各类资源具有的功能性。2.1.2交换机虚拟化应用云计算技术来架构服务器,可以应用虚拟化构建方案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比传统网络结构中的多层结构运维难度大特点,此种构建方案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可以对多台进行组合管理,然后利用一个逻辑点来对该组设备进行统一配置,能够最大程度上来实现网络架构的简单化设计,定义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结构模式,为平台构建提供一个新标准,提高了平台架构的灵活性,对优化资源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2.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为电子政务云平台构建的要点,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服务交付能力,通过建立集群应用,可以有效整合系统内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达到数据高效率存储以及业务高度访问率目的。基于市政业务作业要求,系统设计时应就医疗卫生、地理信息系统、人口基础数据库等子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整合,获取内部相应数据信息,作为市政业务平台数据共享的基础。同时,还应科学规划市政各部门高性能数据库集群分区,为各类政务系统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常见的设计方法为分布式存储,对同一份数据进行多个副本存储,并将存储设备作为系统设计核心,对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等进行高效集合,同时配置各项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数据访问、应用服务。

2.3平台服务层

平台服务层可以提供用于开发、测试以及运行功能,基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系统,为不同应用服务构建提供支持。利用平台服务层所具有的服务访问功能,组成各类硬件资源,形成虚拟数据中心,并且个虚拟数据中心均有唯一独立的自服务门户。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来定义任何应用系统,正常访问配备虚拟机或虚拟机组实现相应业系统虚拟机角色与功能的归类和设定。

2.4信息安全管理层

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平台构建的要点,同时也是限制云计算技术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满足电子政务对信息安全性的要求,在平台构建时,需要重视安全性要求,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出发,实现系统平台功能的完善。保证平台全生命周期运行的安全性,将安全理念贯彻到云计算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整改、评测、运维每个环节,满足各应用系统运行安全性需求。可应用安全模块设计方案,利用一台安全模块对连接所用安全区域进行统一安全防护,常见的为多虚一和一虚多两种安全虚拟化技术。一虚多即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对网络节点设备上融合的安全设备对各安全防护区域提供安全保护。

3结束语

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平台的构建中,能够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提高资源配置高效性,整体上提高电子政务工作水平。就需要确定云平台构建要点,对不同层次设计要点做好控制,争取实现平台功能化与安全化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宁.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构建探析[J].黑龙江档案,(05):104.

[2]李思瓯.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云计算技术实现多业务云的架构设计 篇6

前言

这几年,云计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人们给予了云计算极大的关注,所以说云计算必然会代替旧的算法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一些人们的大肆宣传云计算被人们放大成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而且是无所不在的万能的技术。所以对于云计算的描述出现了一些浮躁跟炒作的嫌疑。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云计算模型以及它的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对云计算的概念跟云计算这门技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什么是云计算

在互联网的技术条件下提供了云计算的一种技术形式,云计算可以提供动态变化的能够伸缩的并且可以虚拟的计算模式。云就是一种比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是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在起作用。以前的云都是电信网现在才应用于互联网和基础设施等比较抽象的表达。

通过云计算把大量的数据都放在计算机上,这个计算机不是指本地的计算机或者是远程的服务器,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计算机的存储系统进行访问,企业可以把大量的信息资源都转换到客观应用上去。也就是说,计算机现在像水电一样作为一种商品在流通,这样不仅费用低而且利用起来也方便。因为它是按照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的。

二、云计算系统的组成

前端包括用户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以及云计算系统登陆程序。不同的云计算系统具有不同的用户界面。以网络为基础的邮件系统一般都借助IE或Firefox等网络浏览器登陆。其他云计算系统具有各自不同的登陆程序,用户可以运行登陆程序接入网络。

在讨论云计算系统的时候,可以把云计算系统分成两个部分,比如说前端跟后端,这两者之间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连接的。前端指的就是用户的计算机跟用户的客户端后端指的就是系统中的计算机群也是云。

三、云计算的技术分析

3.1编程模型

通过编程模型的实现可以简化分布式编程和高效的任务调度,对于编程人员来说可以将精力放在程序的本身,这样使云计算环境下的编程变得十分的简单,通过Map程序将数据分成不相关的区块,这样就可以分配给大量的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一种分布式运算的效果,然后再将结果进行输出,通过这个过程就可以对许多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而且速度还非常的快。云计算本身是一个灵活高效而且成本低并且可以节能的信息运作的一种新型的方式。通过编程的模型可以得出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把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分拆成无数个比较小的子程序然后再进行数据处理。

3.2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

云计算系统通过采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来存储数据,可以通过冗余的存储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云计算系统可以广泛的采用数据的存储系统。通过分布存储技术可以提供容错的功能,并且可以给大量的用户提供一个总体性比较高的服务,对于主服务存储数据文件系统所有的元数据,包括一些名字的空间和访问的数据信息,可以从文件到块的映射以及块的当前的位置,而且还控制了系统相关的活动的范围。

3.3虚拟化技术

对于虚拟化技术来说,它是云计算的核心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将各种的计算及存储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并且可以高效的利用。从云计算的特征来说,主要体现在虚拟化和分布式以及动态的可扩展性,云计算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环境的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产生就出现了虚拟化的技术,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的核心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为数据中心的部署和管理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的方式。

四、云计算在当前多业务云的架构设计的重要性

4.1计算云的设计

业务的部署主要包括计算资源的分配和调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从计算和存储之间不论脚本或者是API是否有标准的接口都可以通过脚本和API来进行关联。所以,对于多业务云的构架设计可以考虑把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分开。

在计算云的过程中,关于业务处理的关键是模块,需要人们进行快速的部署和动态的加载,可以考虑灵活的伸缩。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业务处理仅仅是一个执行者,计算云真正核心的内容是管理中心和调度的中心,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的项目是设备的管理、业务的管理、以及在线升级的管理,对于调度中心来说,需要根据系统的CPU、内存以及磁盘的空间和话务量这些资源,在一定的控制能力下,可以进行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调度,对于云计算来说,它里面的资源是公共的,但是从调度中心和管理中心来考虑可以知道资源是私有化的。这就体现了厂商需要提供一定的技术水平,可以用来考验设备的稳定性。从逻辑上来说,管理中心和调度的中心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但是从物理上考虑却是可以合成的。

云计算还有一种设计方法是这样的,对于语音类的业务来说,它对实时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在计算资源建设过程中解决网络的传输带宽,并且考虑处理流程增加方面带来的影响。对于数据类业务来说,更加接近于互联网的业务,对于设备的利用既不能过于均衡也不能充分。这种情况下就更加需要云计算技术,为了更好的利用云计算技术首先需要尽量的实现业务跟逻辑的分离。并且在引入分布式和分布式的文件系统之后,需要进一步的考虑各种应用的模块的独立性和并发性。对于分布式的物理数据库来说,这并不是所需要包括的一部分。

借助云计算技术进行业务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利用多台的低端设备联合起来进行业务的实现,而且对于每一个层面来说,都需要考虑众多处理节点的横向以及可收缩性,这样从系统的模块来说,就可以随意快速的进行缩小或者是放大。对于多业务的总体的实施需要考虑到虚拟化的应用,虚拟化的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程序跨平台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对系统的快速的部署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使计算资源的弹性和无限的镜像得以实现,可以考虑把计算的资源进行虚拟化。

4.2存储云的设计

实现多业务云的架构可以考虑在构件存储云的时候,做好预期,是希望可以像磁阵一样对外提供标准的存储接口还是希望像数据库一样对外提供标准的SQL。对于这两者进行最简单的区分就是存储云是否包含分布式数据库。通过以上的分析,由于一些应用需要运营商来进行提供,而对于应用的二次开发来说,则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

比如说电信业务,可以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云计算的处理技术对日志进行相关的处理。对于统计报表来说,由于统计源具有多样性,而且统计的数据跟时间也是紧密结合的,考虑到当前这个阶段不适合用云计算来实现了。

五、结语

在云计算技术实现的多业务云给人们带了了许多的方便,使用者逐渐的增加研发的领域,希望找到更优化的算法。通过对云计算模型的广泛应用,确实解决了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云计算技术实现的多业务云的构架的设计可以解决在实际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有效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和个人带了比较多的受益和方便。

参考文献

[1]欧阳新志,管天云,李世亮等.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多业务云的架构设计[J].电信技术,2009,(12):85-88.

[2]何晓东.浅析云计算技术及其在企业信息工作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3,(2):154-157.

[3]袁丹丹.针对云计算技术的安全问题进行相关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4]庞伟伟.简述计算机“云计算”技术的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8):172-173.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架构 篇7

虚拟化技术, 可以把一个物理单元虚拟成多个逻辑单元, 这样, 一个物理单元就可以运行多个应用。这对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并且各种资源的管理也更加方便。目前云计算模式主要分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无论是哪种云, 其目标都是整合资源为客户服务, 系统资源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成为了必然要求。

目前, 传统处理器的利用率普遍低下, 很大部分资源都被白白浪费, 哪怕最昂贵的处理器的利用率也仅在20%左右。面对这一问题, 虚拟化技术应运而生, 有效的解决了服务器处理能力的利用率问题。虚拟化技术包括:内存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硬件虚拟化、软件虚拟化等各项技术。本文研究的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主要实现了服务器的虚拟化, 将一个服务器当成多个服务器使用, 大大提高了处理能力。

比如说, 一般的服务器, 3个独立的物理服务器可以运行3种不同的应用, 但是在采用服务器虚拟化之后, 这3种不同的应用可以运行在3个独立虚拟的服务器上, 而这3个虚拟化的服务器只需要用一个物理服务器来托管。由此可见, 服务器虚拟化大大提高了服务器处理能力的利用率, 节约了大量资源。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虚拟化技术分为全虚拟化和半虚拟化, 研究表明, 虚拟化的特性为云计算平台抽象了硬件资源。这样, 云计算平台的弹性设计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便利, 基于SOA的云计算平台的可扩展性也大大增强。针对全虚拟化来说, 采用的是DBT技术, 在虚拟机运行的时候, 在敏感指令前插入指令将执行陷入到虚拟机监视器中,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代码的转换是动态的。本文中提出的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就是采用全虚拟化技术构建的, 而且是采用全虚拟化的KVM。

2 服务器云的构建

云计算平台的功能实现和子系统运行都要依赖于服务器云, 因而, 服务器云对于整个云计算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 计算机逐渐从大型机向微型个人计算机过渡, 但是用户对于获得异构类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仍然比较困难。目前来说, 用户在轻量级的设备上选择应用比较茫然和混乱, 难以得到完善的服务。云计算平台依托其自动性, 可以为用户对服务的选择提供极大的便利。虚拟化技术使得底层差异封装为统一的应用接口, 用户在使用时, 只需要通过云计算平台选取自己需要的服务即可。这大大方面了用户, 也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

3 云计算模式的特性研究

与分布式计算和网络计算相比, 云计算具有其他两者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云计算具有超大的规模。以Google为例, 目前的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了100多万台服务器, 超大规模的基础模块决定着云计算无可比拟的计算能力。IBM、微软、Yahoo等的云计算平台也拥有海量的服务器, 平均达到了几十万台。

其次, 云具有扩展性。云计算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计算资源、存储能力和负载均衡这三个方面。而云计算平台构建所采用虚拟化技术, 不仅满足了云计算平台的扩展, 更大大提高了平台的处理能力, 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同时, 针对用户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 云计算平台可以通过规模的动态伸缩来满足。在进行复杂的工作时, 云计算能够将负载分成小块, 并将工作分配到可逐渐扩展的云计算中心, 这个过程所需要的管理费用几乎为零。

云计算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其处理计算能力上, 管理上的自动性也使得云计算优于其他类型的计算。在应用中, 不需要云计算平台管理员的干预, 用户可以通过用户接口按照自己的需要申请计算资源和应用, 方便的建立起资源环境。

另外, 云计算模式基于SOA的架构, 动态的分配共享的计算资源, 具有高灵活性、高可用性以及虚拟性。在物理层面上, 云计算平台可以支持的硬件包括:PCServer、PC机和小型机等。

总结以上几点云计算的优势可以看出, 云计算跟网络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相比, 更加具有商业性和适应性, 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云计算的这些功能要实现, 理论上来说需要高性能的服务器来支撑, 这需要高昂的设备费用。但是,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保证云计算平台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前提下, 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 使其能更好更广泛的服务于客户。

4 云计算平台总体架构

本文研究的服务器云的主要构成为:硬件服务器HP、IBM3650、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操作系统和KVM。通过Red Hat云计算平台管理软件, 将所有的服务器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器平台, 然后把统一的硬件资源抽象出来, 这些硬件资源包括CPU资源池、memory资源池、network资源池和storage资源池。根据需要, 任意云都可以在统一的资源池中获取硬件资源并运行。

5 结论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 能够为面向市场的资源管理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 目前的云计算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云计算系统的耗能太大。因此, 如何减少能耗,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建造高效的冷却系统是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此外, 为了更加方便的创建云计算应用, 拓展应用范围, 开发出更容易使用的编程环境和编程工具也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 云计算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确定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要深知云计算, 特别是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的成熟, 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的研究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勇.基于虚拟机的虚拟计算环境研究与设计[J].软件学报, 2007.

[2]肖云鹏, 刘宴兵.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展望[J].数字通信, 2010.

云计算平台架构 篇8

1 云计算平台及后勤指挥

1.1 云计算平台

正如上文所述, 云计算平台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逐渐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应用方式, 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云计算平台也称为云平台, 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以及计算机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在现实生活中, 这三种方式的应用都非常广泛, 而后勤指挥则偏向于第三种类型。云计算平台的构建, 可以分为显示层和中间层两种, 前者主要是用于展现用户所需的内容, 并结合中间层提供的所需要的多种服务;后者主要担负一些承上启下的工作, 它在下面的基础设施层提供的资源基础之上提供多种服务。

1.2 后勤指挥

所谓后勤就是指对后勤指挥对象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权威的过程, 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军队的运行过程之中, 主要提供一些基本物资保障, 是后勤指挥员及后勤指挥机构对后勤保障和其他后勤工作的组织领导活动。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逐步提高, 云计算平台的逐步建立, 后勤指挥逐渐与科技呈现密切联系的关系。当今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 如何能够有效的促进云计算平台在后勤指挥中的作用,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物资供应的稳定性, 增强军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3 发展现状

正如上文所述, 后勤保障作为现阶段军事应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部门非常重视, 所以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而云计算平台不仅仅对于军事后勤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还渗透在商业竞争、科技竞争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各个行业, 所以发展更是势如破竹。然而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起步均晚于西方发达国家, 甚至由于基础条件的限制, 还不足于和先进国家抗衡, 技术方面存在些许不足, 网络环境的管理也相对疏松, 结构模式也不尽合理, 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之中阻碍云计算平台在后勤指挥信息系统的构建, 下文将作出系统论述和分析, 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2 云计算平台的后勤指挥信息系统中的不足

2.1 技术层面的缺失

就我国现阶段云计算平台的发展现状而言, 相比于先进层面的技术方面, 还存在些许欠缺, 而技术作为促进云计算平台后勤指挥信息系统构建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能持续发力, 将使其发展逐渐疲软, 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例如:为了保证云平台用户数据的存储安全, 防止因为某些客观因素出现泄漏, 引起巨大的财产和技术损失, 保证存储设备的高效利用, 一些较为先进的企业开始采用数据编码技术, 如果不能正常的进行解码工作, 将无法获取特定信息,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储存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 然而笔者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 我国在该领域的应用还略有欠缺。

2.2 网络环境的管理

众所周知, 网络环境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之下, 计算机云平台才能够正常的发展, 然而现阶段我国网络环境还不甚合理, 一些暴力的信息充斥互联网各个角落, 行业之间的各种不正当竞争也开始依托互联网予以实现。鉴于此, 必须严格规范网络环境, 虽然相关监管部门每年都举行不同程度的净化工作, 但是总是未能收到预知效果, 在军事后勤保障中, 也必须严防这种现象, 否则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2.3 结构模式不合理

云计算平台按工作内容分类主要涵盖显示层和中间层两个方面, 然而通过有关数据资料的显示,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云平台的结构模式还不尽合理, 不仅不利于存储信息的安全, 还妨碍工作效率的提高。鉴于此, 必须锐意革新, 大刀阔斧的予以改革, 转变传统的结构模式, 建立起安全、高效的新型结构模式。

3 促进云计算平台的后勤指挥信息系统构建的对策

3.1 促进技术升级

就我国技术层面欠缺的现象, 不妨通过向先进国家进行技术引进,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 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云计算平台, 为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信息存储尽可能的实现人性化发展要求, 才能够使其占据市场, 使其具备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便于更多人对其进行研究, 促进技术的繁荣与升级;此外, 还可以建立和高校之间的联盟, 使学术方面的技术一经突破, 就能立刻应用, 也是促进技术升级的有效手段。

3.2 加强网络环境整治工作

正如上文所述, 我国互联网的整治工作比较频繁, 但是却收效甚微, 究其根本, 还是由于治理的力度不够。目前, 由于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呈现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很多相关人士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 往往会投机取巧, 对于互联网犯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个人认为必须建立起严格的互联网管理制度, 并坚决落实, 对于犯罪行为必须严惩不贷。

3.3 改变云计算平台的传统结构模式

传统的发展模式也许曾经辉煌一时, 但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 个人认为应该不断的监视自身发展的不足, 并及时予以妥善解决, 加强云计算平台的转型;此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数据存储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必须通过技术的更新换代增强显示层的数据存储量, 管理层方面, 也要不断加强数据的加密、备份和容灾工作。

4 总结

云计算平台的发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后勤指挥信息系统的更好构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其变化。有鉴于此, 必须锐意革新, 为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促进更好的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 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共同致力于云计算平台的更好发展。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科技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 所谓云计算平台就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技术,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 云计算平台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 其发展也具备了相应的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发现, 云计算平台凭借其自身优势, 为后勤指挥信息系统的构建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 所以, 越来越多相关的专业人士逐渐投身其研究工作。笔者结合工作经验, 就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旨在促进其更好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平台,后勤指挥,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陈杨, 朱卫国.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后勤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通信技术, 2014 (3) .

[2]李昭锐, 吴学智, 何如龙.浅析云计算的军事应用[J].通信技术, 2011 (9) .

[3]杨倩茹, 黄梦醒, 万兵.基于云计算的农村电子政务架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1 (10) .

云计算平台架构 篇9

目前,由于具有网络资源共享、用户使用、安全性与生产成本、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云计算已成为多个行业中应用广泛的新型计算方式。在我国,物流的发展正在逐步转型,不断地向现代化发展,将区域性的建设作为重点的研究项目。从本质上来说,物流信息平台是从整体上对物流过程进行调配和统筹,从收集资料、整合资源到流程化的服务与数据交换,都克服了单个物流公司的服务弊端,提供完整齐全的服务工作,最大程度地实现资金流、物流、商流与信息流的统一。

现阶段的平台研究中,业务层是主要的研究内容,国内外都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所涉及的领域行业、具体的功能及服务作为侧重点。而本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结合云计算进行以互通互联、整合资源、技术规划为内容的研究。云计算作为新兴的技术与计算理念,将会带动物流信息的发展,呈现更为灵活、风险度低的系统服务平台。

1 云计算的分类及体系架构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资源扩展的一种计算方式,主要涉及互联网中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以互联网的使用和基础设备作为硬件条件。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资源的应用、存储和计算,从而以商品流通的形式估算计算能力的价值,是一种即架构、负载与研发的新型商业运作模式。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使用和交付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特有模式,更包括了其他各类服务的使用与交付。

1.2 云计算的分类

云计算的分类和定义根据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结果,若以利益作为分类依据,则可分为公有云计算和私有云计算,若以提供的服务类型作为分类依据,则可以分为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基础设施及服务。无论是何种分类,都是为了更好地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挥信息平台。

1.3 云计算的架构体系云计算最为典型的功能运作

就是服务的集合,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因此针对的管理体系也不相同。以惠普公司为例,依据服务对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根据传统意义上的分类,则分为软件即服务(Saa S)、平台及服务(Paas)、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在多项服务层中,应用最广泛的是Saas,主要的用户对象是终极客户,即最后的用户。通过Saa S的使用,用户可以按需付费,针对特定的需求。同时,软件即服务还分为管理型服务和工具型服务。管理型服务可以进行在线PM、在线OA、在线网络营销、在线客服、在线进销存、在线HR、在线ERP和在线CRM。Pass是整体系统的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主要用于中间件、数据库、企业网站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在线运营平台、在线测试平台和在线开发平台。Iass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资源的存储,将其应用于数据中心和网络硬盘中,保证计算能力与服务质量。

通过多层次的架构体系,云计算保证了灵活性高、结构清晰、工作独立的工作过程,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组建与保护维修。

2 云计算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

物流业是将储存、运输、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处理、配送等过程有机结合的实体流动过程,涉及多个领域,对于经济增长起到带动作用的综合型服务产业。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业逐步向工作流程标准化发展,逐步缩减物流行业的成本。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的物流业中,物流费用的比例为百分之五左右,欧盟国家的比重占到8%,美国平均水平略低为9%,而中国的物流费用支出最高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与世界平均水平相距甚远。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各行业内部的不断改善,物流的发展正在逐步转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最终实现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要求,从而为行业带来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物流行业的逐步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辅助,因此新型的借助互联网为载体的物流信息平台呼之欲出。只用将现金的技术灵活应用,才能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有机结合,才能将互联网的成熟发展精准应用于物流行业,从而进行资源的共享,推动行业的建设与未来发展。

2.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云计算时代之下的特征

为了保证云计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高效运作,必须要清晰了解云计算之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特点:

信息需求量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不仅仅包括政府部门所采用的诸多信息系统,还包括了多个物流企业的系统。只有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备份、统计、拆分和汇总才能及时进行服务跟踪,才能大规模地进行服务能力的计算。

负载资源变化频率高。最典型的活动时期即结算业务、网上等,在此类活动期间,平台的实时负载会与正常负载产生较大的差距,在一些时间段内会呈现周期性或随机性的变化。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并不能局限于国内,更是要通过互联网的交换进行全球化的交流,因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的所有数据都会经过EDI相关代码和标准体系的严格规定。

虽然云计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缺陷,例如国内许多物流企业建立的信息平台面向的资源较少,不能及时与其他的大量资源信息进行交汇,进而造成资源孤立的情况。此外,不仅仅是物流平台的孤立,很多中小型的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无法设计独创的信息平台。尽管不同的公司面临的情况不一,但是整体的物流行业发展较为稳定,整体的需求差异不大。此外,从运营的角度考虑问题,需求并未完全影响功能,因此客户只要达到指定的要求就可以享受到物流公司提供的多项服务。

2.3 公共信息平台的架构

通过云计算特征的总结,更为有效的运行方式就是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云计算相结合。通过二者的结合,最大程度地完成了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缩减了成本和支出。目前,物流公共信息的设计遵循分层的模式:

基础层:由于引入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此分层可以实现信息平台多数使用者的硬件资源共享化,这样一来,所有客户共用一个跨物理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池,节约了存储空间,并且按照需求分配这些共享资源,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减少了运营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从而,大量的物理服务器由于采用服务器集群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而关联起来,形同一台巨大的虚拟服务器,改善了整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整体性能的同时,更提高了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坚固性。

平台层:该分层采用分布式存储、计算技术,实现了物流信息的采集、计算、统计、共享等功能,并且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了处理大量物流信息数据的效率,是物流公共平台的核心。如Hadoop的HDFS技术,可以在不同的存储节点上保存一个大数据文件分割而成的许多小文件块;一Map Red Uce技术对一个任务分解成的多个子任务进行分部执行并处理结果进行汇总。此分层提供了一种行业应用的高性能计算能力,主要原理为:在平台实际设计部署时,建立物流行业的计算模型,并从业务流程剥离出计算功能,为上层的云应用调用提供已经包装而成的标准服务,实现接入平台层的行业应用接口标准化。

应用层:该层的基础并仅仅局限于集成第三方物流(Three party logistics,3PL)企业应用服务,而是转化为第四方物流,进而实现物流业各种应用的业务流程,同时也为了应用虚拟化技术,统一各方应用服务,同时实现多租户共享计算能力、存储等资源。以此使得运营成本的降低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还进行了隔离保护,将多租户共享资源与安全隔离并存来保护客户的数据。云管理采用弹性资源伸缩机制,所谓弹性资源伸缩机制即是指各用户占用的硬件和应用资源都是变化的。此机制由平台支持根据不断变化的资源占用比例和应用的租户订购,以按需计费的方式,提供计费系统。另外,数据交换、消息管理、服务水平协议、安全管理、用户管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2.4 云计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显著功能

由于云计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计分为三个层面,因此每一层的设计都需要特定的产品进行设计辅助。基础层的设计可以借助Windows Azure这一类基础架构服务,平台层可以借助VMforce这一类作为辅助产品,最后的应用层则可以向绿色物流方向发展,借助环保低碳等新兴节能方式。无论选择何种产品作为设计的辅助应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开放化、共享化的资源信息。云计算作为规模庞大的一种综合性运算,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资源查询、企业名录资料、法律法规咨询、行业新闻、市场动态、人才招聘等各类信息,此外,公共信息平台还设计有会员管理服务、CA证书认证管理和申请、ISP服务、权限管理、单证管理等。云计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使用,让数据与资源的控制、管理、反馈、发送、中转、评价、分析、存储、标准化、加工等步骤更为简便预和精准。

3 结论

云计算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仅仅是业务协同平台,同时跨平台、跨区域。云计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可以将物流运作的整体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还可以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物流资源的共享以及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信息整合。从以下两方面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未来展开预计:第一,横向的融合与联网。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各个区域性公共物流平台正属于发展阶段,接下来将各独立平台进行融合和连网,通过统一标准业务、接口和数据,并且数据交换中心提供路由、备份、转发等功能。第二,对云计算的潜力进行纵向的分析,为平台用户提供ASP形式的Saa S~JE服务封装。由于ESB技术强大并且完善的交换数据功能,使得数据时效性控制等问题得到解决,数据传输能够及时确认。因此这是一种更可靠安全的数据交换技术。

本文主要探讨了云计算之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是借助了云计算的技术优势从而缩减了公共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同时也为物流企业带来优惠,帮助企业更快发展。云计算架构之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行业中资源的交互与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跨国度、跨区域以及跨行业的新型现代化物流。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云计算之下工作的具体特征,本文以云计算技术架构的整体作为起点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云架构并详述了其工作原理,最后通过前文分析展望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云计算,架构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云彤,吴焱,常强,贾莹.基于云计算的WebGIS系统构建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08.

[2]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等.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电信科学,2009,(12).

[3]张建勖,古志民,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

云计算平台架构 篇10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已步入全面发展阶段。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构建的网络教育系统成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重要平台[1,2,3]。云计算因能够提供海量数据存储和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而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在云计算环境下实现网络学习资源的全面共享,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4,5]。如何将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更好地用于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对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服务质量,促进网络学习资源有效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网络学习平台系统架构,可为推进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网络学习与云计算

网络学习也称在线学习,是通过在网络教育平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网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局限,能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连接学习资源和学习者的载体,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学习者通过学习平台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实现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然而,目前我国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资源分布不均匀、共享程度较低、网络计算方式较落后[6,7,8,9,10]。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热备份冗余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11]。云计算的出现为我国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解决途径。

不同于传统网络学习系统开发,云计算网络学习平台更重要的是如何基于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来构建系统,使得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提供更为全面、实用、高效的服务[12,13]。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平台应该满足以下几点需求:①充分利用网络计算资源,降低系统建设成本;②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学习者能够了解更多课程相关知识;③充分利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轨迹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平台用户习惯,为其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学习建议。

2 总体目标与需求分析

已有关于云计算学习平台的研究主要关注云计算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平台的结构设计,忽视了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14,15]。而需求分析是应用软件开发的前提,是一切应用研究的基础。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核心服务是提供网络学习。基于管理工程的研究思想,学习平台设计和管理的核心目标可以用6个R表示:即将正确的学习资源(Right Resource),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给准确的目标用户(Right Learner)。同时,出于成本考虑,还应当综合管控整个学习过程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花费。

在此核心目标的基础上,按照“信息通透、交流方便,功能务实、系统健壮、应用灵活、结构开放”的基本原则,设计系统功能目标如下:①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实现网络自主学习;②有机组合多种功能模块,实现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在线练习测试以及多人交互;③整合各门课程所需的课程内容,提供教案、知识点、练习题库、测试题库、辅助软件等多种资源;④系统框架清晰,操作界面友好,符合教育学习理论的认知习惯;⑤注重安全,根据云计算平台数据安全需求,从云计算各层全面考虑安全预防和管控措施,增强平台整体安全性。

3 基于云计算的在线学习平台架构

3.1 基于分层思路的云计算应用平台的架构模型

一个网络应用平台通常包含3个部分:①核心基础。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平台软件和支撑功能,如操作系统、存储资源、标准库等;②基础设施服务。指由其它计算机提供的基本服务,如远程存储服务、集成服务等;③应用服务。指封装后的面向服务化的应用,这些应用提供的功能可为新的应用使用。

基于云计算的平台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网络应用平台,其本质是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因此其体系结构以服务为核心。基于分层思路可以将云计算应用平台架构模型分为4层,其中横向三层,分别为应用层、平台层和资源层,据此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云计算能力和友好的用户界面;纵向一层,为管理层,用来实现对横向三层的管理和维护,具体如图1所示。

资源层将分布式系统中分散的资源进行汇聚。平台层首先将资源层的资源封装成通信、存储和计算能力,提供资源描述、分配和调度功能,然后将封装好的资源能力以服务形式展现,提供面向服务和能力的管理和调度功能。应用层由基于平台层提供的系统能力所实现的诸多业务逻辑模块构成,这些模块通过定义好的接口对外提供服务,模块之间的交互通信则通过管理层的各种服务管理功能来完成。

图1系统架构能够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在面向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系统资源汇聚、资源管理和资源调度上的优势,提供高性能、可延展的分布式通信、存储和计算能力。并且因为融合了SOA理念,在系统范围内能够提供数据统一支撑,支持服务的安全管理、生命周期管理、交互管理、可靠性管理和可用性管理,实现系统范围内的架构松耦合。

3.2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网络学习平台的架构模型

根据基于分层思路的云计算应用平台架构模型,结合云计算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的总体需求分析,提出如图2所示总体结构。

学习是平台最主要的服务,所有应用都是围绕支撑学习来提供的。用户终端包括用户和客户端,是整个云计算系统的消费者。应用层、管理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资源层是整个云计算体系的支撑和服务提供者。各种支持学习的应用都是该平台中的一个应用业务,围绕使业务应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来构建应用层、平台层、资源层和管理层。通过实现云计算的分层式架构,更好地反映学习业务应用的基本元素和功能构成,从而满足以功能为目标导向的学习平台应用开发需求。

在此总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基于分层式架构设计思路的云计算应用平台架构模型,按照以学习应用为中心,以功能为目标的建设思路构建体系架构,将分层的思路从单一业务应用的架构中延伸到系统范围,将整个信息系统按照分层的思路统一规划设计,得到如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

以上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多媒体学习平台贯彻了系统架构设计分层的思路,在逻辑上将系统分为:

(1)平台层。包括分布式数据总线(通信能力)、分布式统一存储系统(存储能力)、分布式工作流程和调度引擎(计算能力和资源调度),统一数据管理和访问,统一服务管理框架,统一服务交付框架,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

(2)资源层。学习平台资源层由虚拟化和实体化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和存储设备构成。

(3)应用层。学习平台应用由运行在平台层之上的服务化软件模块构成。软件模块的服务管理和交付都通过平台层提供的服务交付模块实现。如此设计的分层框架能够封装资源抽取和能力,根据上层业务应用需求,方便灵活地动态调整系统中各个支撑模块的组织模式,从而适应学习活动中复杂的学习科目和学科支撑工具对技术上的需求。

该体系架构设计符合以数据流为中心的数据驱动架构理论,在功能构架上将整个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交付等4个关键功能模块。映射平台中数据流动的基本流程,通过分布式数据总线联接各功能模块,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系统整体数据流向清晰,数据交换模式和接口明确。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分布在网络上的众多组件之间的数据流向和顺序,使得即使在网络稳定性不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数据通道畅通、数据交换安全可靠。实现高速、可信、易于扩展和管理的数据交换、传输和存储,满足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平台对实时数据同步、海量数据集中存储、海量数据统一访问的要求。此外,它还具备高效的基于策略的资源调度和管理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自动部署和灵活调度,从而大幅提升学习服务的执行效率和可靠性。

4 结语

上一篇:企业家的内涵下一篇:国有公用事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