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警察学院

2024-06-27

湖南警察学院(精选四篇)

湖南警察学院 篇1

关键词:后勤维修,综合管理,湖南警察学院

高校的创办与发展必须具备相当的条件, 其中校园、校舍无疑是高校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校园、校舍基本建设完成之后, 为使其能长期有效地服务教学、科研以及生活, 就必须对之进行妥善的维护、修缮。基于此, 本文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 对高校后勤维修综合管理展开实证分析, 以期为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提供些许借鉴。

一高校维修管理工作的特点

1. 经常性

除了个别新办院校外, 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具有一定的历史, 办学时间比较长, 一些年代已久的建筑和设施已经非常陈旧, 维护和修缮任务繁重。同时, 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高校, 其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教师学生住房、体育馆、学生实习厂房、食堂等的水、电、门窗和内外墙等部位都存在一定的使用年限, 需要定期维修或更换。因此, 对于高校后勤维修管理部门来讲, 维修工作已成为了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2. 时间约束性

高校相关设施的维修与教学周期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教学的需要, 高校维修工作中的施工阶段大多安排在寒暑假期、国庆长假等时间段进行, 这对高校后勤维修工作提出了时间要求。

同时, 校园里面时常会有停水、停电、失火、触电等突发性事故发生, 突发事件引发的突发性维修工作同样也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因此, 高校维修管理工作的时间约束性特征非常明显。

3. 育人与审美相结合

校园与校舍建筑能够参与教育活动, 而维修则使校园、校舍的教育活动参与长期化, 这是维修工作的育人功能。高校的建筑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可带给校园一种特定的氛围。好的校园氛围, 置身其间容易让人感受到和谐、静谧之美。特别是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校园, 其文化底蕴深厚, 能让人感受古朴、久远的美, 引人对有关的校园人文进行追思与遐想。这就要求高校维修管理工作能保证校园经过若干年的变迁, 还能保持较为鲜明的、前后一致的风格。因此, 这就使高校维修管理工作具有了育人与审美相结合的特征。

二湖南警察学院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改革前, 湖南警察学院的后勤是一种“小机关, 多实体”的模式, 即学校设总务处, 后勤服务交由多个实体 (如食堂、门店等) 共同进行, 并实行独立核算。那时, 作为规模较小的本科院校, 后勤管理相对比较简单、清晰, 其社会化的程度、自由度就要高一些, 可采用的市场化的方法和模式就会多一些。

2006年以来, 按照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基本建设框架, 湖南警察学院将学校后勤逐步改成“小机关, 无实体”的模式。学校设立总务处, 后勤服务全部交由社会力量去完成。湖南警察学院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推行了一系列举措, 先后将学校食堂和校园物业进行托管, 让社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以全面提升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同时, 湖南警察学院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的监管体系, 设立了服务监管科、物业管理办公室 (常设总务处) , 以便更好地维护广大师生、学校和经营者等的合法权益。

从2010年以来, 湖南警察学院后勤服务提出了“提高效率、挖潜节能、及时快捷、优质服务”的目标, 进一步加快其后勤服务的改革步伐。2015年是该校的质量提升年, 在学校顶层目标的指引下, 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三湖南警察学院后勤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后勤维修管理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 虽湖南警察学院后勤部门出台了多份后勤维修管理制度, 但一方面这些制度之间的衔接性不强, 甚至互相冲突;另一方面, 部分制度的出台年限已经超过10年, 与校园实情脱节严重。与此同时, 湖南警察学院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社会竞争意识不强, 参与意识比较淡薄, 工作中往往固守僵化的制度文本, 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从而使服务工作相对滞后。

2. 后勤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

因为许多后勤工作的基层人员是跟随家属而进入高校的, 具有照顾性质, 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较低。而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 后勤工作同样要求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 所以大多数后勤基层人员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具体而言, 湖南警察学院具备后勤专业知识的人员占整体人员的比例只有30%左右。而且, 专职后勤工作者中部分员工年龄偏大, 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这些人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难以继续提高。特别是既精通信息化管理又深谙后勤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湖南警察学院比较稀缺。职称结构方面, 湖南警察学院后勤工作者中的高级职称比率与其他部门相比, 特别是与教学部门相比, 明显较少。

3.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档案管理, 亦称档案工作, 是指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以档案为中心,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查找、维护等工作。档案可视为一种信息资源, 它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 一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在当前的信息化年代, 它的特殊性质使其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和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湖南警察学院的后勤维修管理工作中, 许多维修工程因工期较紧, 出现了开工无图纸, 施工无监理监督等现象, 造成了维修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情况, 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 没有及时做, 多数在事后补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此可见, 湖南警察学院后勤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

4. 部门衔接机制不畅通, 维修效率低

这里的衔接机制是指, 高校维修管理部门与基建部门、监察部门等建立起的、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制度。湖南警察学院的大型改扩建和新建工程由学校基建办专门负责, 维修管理部门所在总务处基本不参与, 总务后续的接管和维修机制不畅, 新建后的工程经常因维修产生部门矛盾。学生宿舍零星维修归物业公司负责, 总务、学管、物业三方职责不够明确。因部门衔接机制不畅, 维修质量和效率也往往不高, 学生对维修的满意度也比较低。

四湖南警察学院后勤维修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

1. 加强后勤维修部门的制度建设与创新

一个单位的制度就如同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 一个国家没有严明的法纪是不能把国家治理好的, 同理, 一个单位缺乏严明的规章制度也是管理不好的。首先, 湖南警察学院后勤维修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学校的特色, 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 强化管理工作的力度和规范程度, 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其次, 管理人员要对那些已经跟不上时代, 明显滞后的制度进行一次统一的梳理, 将不合理的部分清除, 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部分新的内容。最后, 基层后勤维修人员要改变过去那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服务方式, 在实践工作中, 要主动、积极, 富有创新精神。

2. 提高后勤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知识经济时代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后勤维修管理工作必须加快现代化步伐, 与新时代接轨,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后勤维修管理工作, 提高后勤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首先, 湖南警察学院要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步伐, 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后勤信息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其次, 要加快后勤维修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建设, 通过购买或自行开发相关软件, 实现后勤维修管理信息的网络化。最后, 要将后勤维修管理信息公布于校园网上, 促进相关工作的公开和透明。

3. 加强后勤维修部门档案管理

高校后勤维修部门档案的管理工作不是靠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整个后勤维修部门每个人员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第一, 湖南警察学院后勤维修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 积极推动档案管理的建设工作, 并招聘专业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第二, 在实际工作中, 每一项维修改造任务立项后, 都要求建设单位进行详细的设计, 拿出施工图纸交由后勤维修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存档。第三, 要尽量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随意改动图纸, 万一有所改动, 施工方应立即做出变更, 及时交由后勤维修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归档。

4. 建立部门沟通机制, 提高维修效率

部门沟通机制是指各个具有工作联系的部门之间所建立的沟通平台及其工作方式, 湖南警察学院要提高维修效率, 必须尽快建立起部门沟通机制。首先, 维修管理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加强与基建部门、监察部门等的联系和沟通, 建立起顺畅的协调机制。其次, 应该在校级领导的统一协调下, 让总务处参与新建、改扩建项目, 并共同做好竣工验收后资料的交接工作, 以保证后续的维修工作能顺利展开。最后, 后勤维修管理部门内部要合理组织各个层次的人力、物力、财力, 发挥整体效能, 以便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相关维修任务。

参考文献

[1]顾锐、吴如周.浅述高校后勤维修工作[J].学园, 2013 (16) :42~43

[2]卢艳丽、杨林书.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天地, 2014 (10) :43~44

湖南警察学院合作邀请函 篇2

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我校希望能与贵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邀请您加入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进行更好的合作。

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是教育部为进一步提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水平,加强供需信息互通共享而组织力量设计研发,并在全国重点高校中推广的。该系统专为用人单位的招聘和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在教育部、省市和各个高校就业网站上,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一站式注册,求职、招聘信息定向发布和精准配送,并提供功能强大的线上招聘系统,轻松完成交流双选。系统具体特点如下:

1、一站注册,多点共享:只须在我校就业网注册并通过审核,可向任一站点发布招聘信息。

2、定向发布,精准锁定:可根据招聘需求和目标高校,在各就业网中选择性定向发布需求信息。

3、手机短信,即时接触:可向应聘的学生发送手机短信,告知笔试、面试相关通知,提高招聘效率。

4、建立专属人才库:可收藏人才简历,建立用人单位专属人才库。

5、全国生源数据库查询: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生源数据库,用人单位可快速检索到全国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为招聘人才提供帮助。

我们诚邀贵单位注册我校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招聘更多人才。

您可登入湖南警察学院就业信息网(http://hnpolice.ncss.org.cn/rec/login),进入就业一体化系统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注册。

更多详细信息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

电话:0731-82791709

传真:0731-82791709

邮箱:jyzdk@126.com

湖南警察学院 篇3

1.1射击技术是警务射击能力的基础

射击技术包括射击到出枪、据枪瞄准、击发、手枪入套以及更换弹夹等动作。射击技术高必然能提高警务射击的效率及准确度。 而熟练、快速、规范的动作是提高射击技术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射击教学中应侧重于射击技术的培养,为警务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意识是警务射击能力的灵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必须增强学员的用枪意识,贴近实战。用弹效率意识及防卫意识是警察用枪的意识的两个主要方面。 用弹效率意识的建立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熟练掌握,防卫意识是指在警务实战中,考虑到不出枪就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而果断的出枪,首发命中,一枪毙敌。

1.3心理素质是警务射击能力的关键

在警务射击中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掌握警务射击技能的保障,只有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发挥平时的训练水平,高效率高效益的确保警务射击能力,更有效的制服犯罪行为人,以及确保自己的安全。在教学中,教官必须培养学员特别是女学员的过硬的实战心理素质,使他们不畏惧枪声,进一步贴近实战环境,模拟各种现场进行教学训练。

1.4戒备养成是警务射击能力的安全保障

枪支戒备动作的养成是警务射击能力的安全保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戒备意识以及正确的戒备养成动作, 能大幅度的提高枪支使用的安全性,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注重掌握出枪、低戒备、高戒备、平肩戒备、腹前戒备及开关保险的动作,确保警务教学与警务实战的绝对安全。

2公安院校学员射击能力的现状

为了取得真实的数据,我们从2012级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员进行了两个项目的射击考核。第一个项目25米胸环靶精度射击,考核及格标准为25环以上,良好标准为32环以上,优秀标准为40环以上,射击时间30分钟,考核结果达到及格等级的为50人,良好等级的为15人,优秀等级的仅为8人;对同一批学员还进行了利用掩体速射的测试,测试要求学员在20秒内,在15米的距离上进行立姿射击5发,然后迅速更换弹夹,跪姿射击5发(考核标准为命中5发合格)。考核结果只有15名学员能够合格,其余85名学员均不合格,其中12名学员完全脱靶。这样的成绩,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不能满足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公安院校学员射击基础匮乏

公安院校学员的招录,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高考提前批志愿填报,在高考分数达到投档线的基础上,通过体能测试、面试、政审、 体检后,可以进入公安院校就读,在进入公安院校之前没有接触过枪支,更谈不上他们自身通过其他途径取得射击能力,所以他们的射击能力基本为零。归根结底是警务射击知识结构的先天欠缺。

2.2公安院校学员警务射击意识不足

经调查发现,公安院校学员多数对警务射击能力认识不足,认为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尤其是刑事科学技术(电子取证方向)的不少同学认为,他们是搞计算机的,与枪械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下, 学习的积极性更不高了。

2.3公安院校学员警务射击课程安排不合理

公安院校学员警务射击能力的训练没有引起教务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把提高公安院校学员警务技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整个学校学习阶段,用于射击的时间只有短短的78个课时,这对于掌握警务射击技能、提高实战能力是远远不足的。大部分公安院校学员对枪械及其安全操作动作非常生疏,没有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些学员甚至连最基础的握枪、据枪、瞄准方面的知识都有些模糊,更加谈不上贴近实战的快速射击。

2.4公安院校学员警务射击能力训练的场所建设水平有限

在警务实战中的射击是千变万化的,在教学和课堂上尽可能的模拟各种应用射击,教官要尽可能的贴近实战保证学习训练必须达到的要求。而事实上,射击场的配置是达不到要求的。比如寻找掩体的射击训练课程就是因为射击场地内缺少掩体的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装备不齐全而无法开展。因为场所装备、器材的限制,导致了实战教学课程内容与警务实战相差甚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学员从警之后,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面对没有训练过的场景、 陌生的情况,学员在用枪的过程就会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即在实战中即使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应当用枪的情景,也因为没有受到过类似的射击训练情形而不敢甚至不会使用手中的武器,致使战机的贻误。

3提高公安院校学员警务射击能力的方法

3.1强化警务射击动作训练

要掌握好警务射击技能,正确的射击动作训练是前提。基础的警务射击动作主要有拔枪、握枪、据枪、瞄准、击发等各种射击姿势,验枪、更换弹夹、行进间射击、射击完毕后枪口朝向等方面也是训练的重要方面。针对大部分学员在第一次实弹射击因情绪紧张以及轻度的焦虑而导致射击动作的变形,射击教官不但要强调集中精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控制准心与缺口的平正关系上,更重要的是要适时的纠正学员错误的动作,并督促多加练习。学员自身也要刻苦训练,记住正确动作,反复强化练习,已达到盾力定型。

3.2强化警务射击知识学习

要提高公安院校学员射击水平,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对枪械的基本了解,常用的警用枪支的基本结构,枪支操作的基本动作以及枪支的维护保养方法等。另外教官要加强对学员在警务教学训练中有关使用枪支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人民警察法》、《枪支管理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使学员在法律的规范下正确的使用枪支。

3.3强化警务射击心理素质的练习

良好的射击心理是一个合格射手所必须具备的它能帮助射手自我的情绪控制,自我暗示,保持精力集中,身心和谐,动作和感觉一致。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公安院校学员所极度欠缺的。在平时射击训练中,学员心里较为放松,干扰因素较少,所以基本都能完成任务,而不论从实战对抗中还是从一些已经毕业了的学员反馈的信息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有些学员在平时训练时射击成绩优良,而在实战中很难正常发挥,有些甚至紧张到无法完成最基本的射击动作,导致近距离多次射击也不能命中目标,所以我们要从实战出发,吸收实战经验以便更好的为实战服务,提高心理素质训练教学质量,以便能发挥出学员自己的正常水平,在日后工作中不失时机的圆满完成警务实战任务。

3.4科学安排学员警务射击课程

公安院校学员警务射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靠夯实基础、苦练基本功,领导应重视公安院校学员的警务射击技能的培养。足够的经费投入是必须的。至少要保证100课时的课程安排以及足够的实弹射击训练。具体用弹量的多少可以参考外国的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国情决定。只有在足够的经费投入,训练用弹量不打折扣前提下,学员的警务射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5加大投入增设警务射击教学训练场馆

目前公安院校的射击场馆内设备与实战差距明显,为了保证学员警务射击训练效果,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建设场馆。一方面,根据警务实战需求,安装各种设备,比如增设固定掩体、活动掩体、各种靶环等。另一方面,要把握枪支射击训练发展趋势,采购一批前沿武器投入到教学中来,比如拐弯枪、非致命性武器等。射击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根据模拟警务实战环境进行的设置,以利于更加贴近警务实战,从而提高公安院校学员的警务射击能力。

4结语

在日常训练中,公安院校学员在警务射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都一览无余的暴露出来了,并且问题的本身具有普遍性。射击基本功不扎实,实用性警务射击技术缺乏以及实战中用枪意识欠缺等问题最为突出。针对以上学员在警务射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警务射击教学改革,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射击馆的射击训练条件;一线教官也要积极行动,强化警务射击知识的灌输,严格规范学员在日常训练中的射击动作,切实提高公安院校学员的警务射击能力,为公安事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摘要:警务射击能力是警察重要的基本实战能力之一,主要包括:基础射击、应用射击和战术射击,是公安院校学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在对公安学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根据警务射击能力的构成,结合学员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为公安院校提高学员警务射击能力服务。

湖南警察学院 篇4

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搬迁工作从2010年6月初即开始着手准备,2011年3月9日正式开始搬迁至2011年9月22日最后一次搬运物品,前后共15个月,其中搬运整理6个多月。

1 基本情况

2010年6月图书馆账上图书约66万余册,其中,新校区约23.5万册,北校区约42.5万册。北校区又分为可流通图书、下架的呆滞书、基藏书、数据不符不能流通的书几部分。搬到新校区后,拟将全部图书重新整合后,分为2个流通库、1个样本库、1个工具书艺术书库、1个期刊合订本库和1个呆滞书库,并将全部图书清点一遍,处理因数据不符不能流通的图书。

2 图书馆搬迁前的准备工作

图书馆往新校区搬迁工作已于2010年6月份开始着手准备,馆长多次召开支委会和部主任会,研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尽量减少对教学、科研服务的影响,并借此次搬迁为契机,对全部藏书进行一次清点。

2.1 充分调研并合理布局

新校区图书馆尚未建设,学院将新校区的新教学楼一楼和临建房2号楼整栋共3层分配给图书馆,作为临时馆舍。因此,只能根据现有条件,尽量做到布局合理。由于新教学楼的地面承重只有200千克/平方米,考虑承重问题,给学院建议用新教学楼的南区调换临建1号楼的1层,这样可以尽量多的存放图书,而且与临建2号楼的书库临近,便于管理和借阅。

建议上报院领导得到同意的批复后,馆长带领部主任和有关人员实地考察测量,结合馆藏数量和服务管理模式对馆址进行合理布局。考虑到学院的实际情况,拟将临建1、2号楼的1层作为书库(流通部),临建2号楼2层作为报刊阅览室(阅览部),3层作为电子阅览室(技术部),教学楼1层北区除开设名师展室、书画艺术展室、工具书阅览室、报刊合订本阅览室外,还设有信息部、服务部和馆办,采编部设在教学楼一层中部。

结合各部门的房间布局、面积,测算各室的藏书量、所需书架、阅览桌椅等,合理计划每个房间的具体功能。根据学院分配的图书馆房间位置,划分出图书馆的功能区,并据此绘制出《新校区图书馆房间及功能分布图》详细的房间分布图,为图书馆各部门提供搬迁地点的依据。同时,与厂家联系,按照书库房间布局绘制的《各房间书架安装图》,安装新购置的564组书架和196组密集书架,并与总务处协调新校区图书馆房间、电源的改造。

2.2 统计物品数量并起草搬迁方案

对新校区图书馆的布局及功能规划好后,开始对资产进行清点,起草搬迁方案。资产统计主要包括图书馆家具、设备和馆藏图书的统计。

2.2.1 家具设备统计

对全馆所有的办公家具、书架、期刊架、阅览桌椅、电脑等进行核对统计,对需要搬走的设备,按类别统计数量。不需搬走或不能用的设备等搬迁完毕之后,协同国资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移交或报废等手续。

2.2.2 馆藏图书的统计

对馆藏图书进行分类统计,明确每大类图书的册数,计算大概的架位。

2.2.3 起草搬迁方案

根据馆舍布局和需搬迁物品统计,起草搬迁计划,2010年7月7日报请相关领导审批。主要包括可用家具的数量,新校区还需添置的书架、计算机等设备的规格、数量以及馆藏图书清查的方式方法,以及搬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进程衔接等。

2.3 全馆动员统一思想

图书馆搬迁是图书馆的一件大事,需要全体馆员积极参与,共同完成。组织部主任多次讨论、论证搬迁计划。并召开全体馆员会议,进行动员,统一思想。要求全体馆员都要准确领会自己具体的工作及要求,顾全大局,从思想上有高度的认识,做到职责明确,各负其责。

2.4 图书下架准备工作

由于新校区馆舍面积有限,需下架部分图书作为呆滞书打包存放,图书下架前对架上所有图书进行排架检查,并对流通量小的陈旧图书按类顺序下架、打包。

2.5 搬迁招标

由于图书馆搬迁工作量浩大,依靠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完成,经学校领导同意,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专业公司承担这项工作。

2010年6月开始接触有关公司,沟通情况,商谈搬迁方案和招投标事宜。

2010年7月21日向国资科提交图书馆搬迁招标要求,8月19日进行了公开招标。同时,也对书架购置进行了招标。

由于缺乏经验,对投标公司考察不详细、招标要求中未说明需清点数据、搬迁后还要进行数据整合、调整等原因,造成中标公司弃标。通过与学院国资科、财务处以及中标公司、投标公司、财政厅、招标公司等单位和部门反复协调、沟通,最终确定承担图书馆搬迁工作的公司,并尽快地办理了相关手续。幸未给搬迁工作造成大的影响。

小结

图书馆的搬迁是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因此,在图书馆搬迁准备工作中要详细计划,多次论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按计划完成搬迁工作。

3 具体实施阶段

3.1 组织领导和组织动员

图书馆搬迁绝不是通过馆员自身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人力、物力和一定的财力保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馆长为组长的图书馆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部室主任组成,一起组织协调搬迁各方面的工作,规划、统筹搬迁的全过程,包括安排馆舍布局、指导搬迁准备和指挥搬迁过程等。

召开全馆动员大会,全馆人员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全力以赴。事实证明,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实施搬迁

经过前期的准备,2011年3月9日正式开始搬迁。

图书馆的搬迁是复杂、琐碎的。从工作量来看,图书馆的藏书搬迁是图书馆搬迁工作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艰巨、最细致的一项工作。藏书搬迁,要求图书馆搬迁各个环节的协调有序,盲目无序的搬迁不但浪费人力和物力,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拖延工作进度。藏书搬迁应严格要求藏书有序,正式搬迁前图书的下架打包与搬迁后图书的上架、排序工作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其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1]

由于没有大规模搬迁的经验,在搬迁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车辆的调配、人员的配合、搬迁的顺序、场地的安排、架位的调整、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等等,都需要及时的解决,否则,将会影响整个搬迁工作的进度。这就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经过2个月零7天的紧张搬运,5月16日,北校区需搬迁图书搬运完毕,全面进入整理阶段。

3.3 并库和上架整理

在搬迁过程中,有两项工作量最大、要求最细致的工作:

一是核对数据。以此次搬迁机会为契机,对馆藏图书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点。馆藏清点应是一项定期进行的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建馆30多年以来,从未进行过馆藏文献的清点工作。为此,利用图书馆搬迁这一契机,对馆藏图书进行一次彻底地清点,将长期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清理。对所有馆藏图书逐册扫描、核对数据,发现有问题的图书,放在指定位置,待集中处理。最后对数据不符、无数据不能流通的书进行修改或回溯建库。使全部馆藏图书达到数据明晰、典藏准确,可随时上架进入流通的状态。

二是两个校区图书的并库工作。每一类图书经过核对数据,按新的藏书布局并库后分类上架。这项工作最为繁琐,由于新校区图书馆均由教室作为临时馆舍,只能本着同类图书尽量放在一个房间的原则,按类别排出各类图书的上架位置。虽然根据两个校区藏书总量和书库房间布局绘制了《新校区图书馆图书架位表》,为各类图书提供相对准确的上架依据,但由于藏书空间的不足,架位表只是大概的估算。还是经常出现需要倒架的情况,不但费时费力,还要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和场地。这些都是由于藏书数据不准、新校区藏书布局改变和馆舍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3.4 及时恢复服务

由于图书馆整体往新校区搬迁,从2011年3月9日开始闭馆,影响到了师生的图书借阅。为了将图书馆搬迁对读者借阅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在闭馆之前的3月5日,就在新教学楼一楼南区,利用3间教室,开设140座位的自由阅览室。同时,图书馆尽快地将比较容易搬迁的阅览室搬迁到位。3月26日新校区阅览室设备调试完毕,报刊阅览正式开放。为能早日满足师生的图书借阅需求,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图书馆和搬迁公司密切配合,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先将1号楼书库整理完毕。于2011年5月3日上午10点,举行简短仪式后正式开放,迎接读者借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读者强烈的借阅需求。随后,其他部门也相继搬迁到位,及时开展业务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8月29日,新校区图书馆各业务部门全部对读者开放。

小结

通过对藏书清点,统计出当时馆藏图书实际总数为62万余册,与图书馆账上66万册相差4万册。说明建馆30多年来,共损失图书约4万册,包括遗失赔偿、破损、调拨和丢失的图书,低于预期数字。说明图书馆在图书借阅管理上还是较规范的。清点后的数据为:呆滞书159 769册,样本书72 782册,工具书和艺术类样本书9 788册,上架流通图书381 881册,共624 220册。

4 经验和不足

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以前经历过5次搬迁,这次是第6次搬迁,也是规模最大、难度最大、问题最多、最难组织协调的一次搬迁。通过此次搬迁总结出的经验是:如果要顺利完成图书馆搬迁工作,必须有一个好的组织领导者和一个完善、科学的搬迁方案。全体参与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配合,才能有效实施;充分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按照工作计划和方案进行,才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圆满完成任务。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搬迁进度。

虽然最终完成了此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但在搬迁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磕磕绊绊的事情不断出现。这主要是由于没有经验、馆舍面积不足、数据掌握不准确、人员之间的配合有脱节、藏书布局大面积调整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对整个搬迁过程的回顾,可以看到,图书馆的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

总之,此次搬迁,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和锻炼,体现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馆员之间的凝聚力,检验了馆员之间、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并且通过对馆藏的清点和重新典藏,准确掌握了馆藏数据和典藏数据。从藏书总量、典藏地点理顺了全部馆藏数据,不但为今后提高藏书质量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还为将来搬入新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其他工程下一篇: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