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模块教学研究

2024-06-23

高中物理模块教学研究(精选十篇)

高中物理模块教学研究 篇1

1 现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1]

目前我校大学物理实验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开设。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测量、力学、热学、声学、电学、磁学、光学和近代。由于学生人数多, 而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有限, 这些实验项目被分散在4-5个实验室里。因此同一时间段上课的学生就分别在这4-5个实验室, 可能有的学生先做力学实验, 有的就有可能先做电学或磁学实验等。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最开始做的并不是最基本的实验。接受训练和培养的不是最为基本的实验理论、基本的实验方法、基本的实验技术和简单实验仪表操作技能。这样学生进入实验室后, 主要依赖老师的讲解, 对实验原理理解得不够透彻, 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因此对各层次的实验不加区分的混合教学, 以及学生课前的预习不理想, 都使物理实验教学难度加大, 学生实验的效果不理想。

2 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设置

为了使实验项目的开展顺序更符合学生的实验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的递进性, 我校决定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育模式主要有“MES”和“CBE”两种流派。

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模块式技能培训) , 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 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 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能力本位教育) , 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 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 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 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 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模块的设置采用CBE模式, 侧重能力培养。它由四个模块组成。

2.1 基础性实验模块

基础性实验模块包括长度的测量、三线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量、电表的改装与校正、直流单臂电桥测量中值电阻、双踪示波器的使用、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2]。

基础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理论 (包括误差分析及估算、有效数字概念、数据处理方法等) 、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基本仪表使用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等。

2.2 综合应用性实验模块

综合应用性实验模块包括声速的测量、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光栅衍射参数的测量、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

综合应用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 理解和熟练掌握两种以上实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多单元物理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校基金 (XM2011002) 。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2.3 设计创新性实验模块

必做项目:设计与组装简易万用电表

选做项目一:修理MF500型万用表

选做项目二 (24个中任选1个) :物体密度的测量、黑箱探谜、双踪示波器测量相位角、示波器测量超声波衰减曲线和压电换能器转换效率、单臂电桥辞了电压表内阻、替代法测量线性电阻、补偿电压法测量电阻、UJ31型低电势电流电位差计校准伏安表、UJ31型低电势电流电位差计测量低电阻及材料的电阻率、最小偏向角测量光波波长、二极管特性的研究、三极管的应用研究、三极管放大倍数测试仪的设计制作、转动惯量的测量及研究、反射光偏振性的研究、旋光性溶液浓度的测量、动态法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干涉法测量金属的热膨胀系数、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交流电桥的研究及应用、利用p-n结特性测量玻尔兹曼常量、电介质相对介电常量的测定、温差电现象的研究、太阳能电场基本特性的测定。

选做项目三 (8个中任选1个) :光学多道分析器、光的色度研究、单光子计数实验、激光拉曼、磁共振、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光拍法测光速、半导体激光器。

选做项目一是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碰到的各种问题诸如仪器故障、线路故障而设计出来的一个项目。主要训练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仪器故障进行判断, 并对所确定故障进行维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做项目二有24个课题, 涉及面广,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一个。该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物理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方法开展创新性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

选做项目三难度较大, 与前面实验项目采取单人单组的实验方式不同, 选做项目三采取了一组多人合作型学习研究的方式。这些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 并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

2.4 演示实验模块

选做项目四 (24个可任选1个) :刚体转动综合演示仪、锥体上滚;逆风行舟;听话小球;流速与压强;大型辉光球;法拉第楞次定律 (开闭口环) 演示、法拉第—楞次定律;无电刷直流电机、脚踏发电机;范式起电机;能量转换轮;磁悬浮地球仪;磁场对电流的演示仪;磁阻尼摆;环形驻波、水波演示、鱼洗;白光反射全息、帘式皂膜;激光综合光学实验仪;偏振光现象组合、光的衍射演示仪;激光传声;叶片热机;地动仪;超声雾化器;滚摆、记忆合金弹簧;声控喷泉;无源之水;导光水柱、梦幻时钟、错觉画。

演示实验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和生动。该实验模块的项目设置与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该实验模块的设置寓教于乐, 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实施

本次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在电信科学类专业成立了课改试点班。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进行各模块的实验。

3.1 开放实验室

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学生可在实验室开放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预习。由于能够看到实验仪器, 比以前只看教材预习来得更直观, 预习效果好。

3.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3]

大学物理实验采用现场教学的模式, 因此其教学方法也不是单一的, 可采用组合教学法, 比如讲授、讨论、实验、学科研究法等综合运用。基础性、综合应用性实验模块主要采用学生预习、教师讲解 (或学生讲解) 、教师设置故障、学生按步骤独立完成的方法;设计创新性实验则由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进行方案设计, 以单人或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教师只负责答疑引导;演示实验模块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动手组装并进行仪器调整和现象观察, 最后写出开发报告。

3.3 能力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采用模块化教学后, 教学目标明确,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通过基础性实验模块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数据处理方法, 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综合应用性实验模块涉及多个知识点, 提高了学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设计创新性实验模块需要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提出设计方案和创新点, 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方法,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演示实验模块则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评价体系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普通班采用平时考核 (占50%) 和期末考核 (占50%) 相结合的方式。而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试点班期末考试单独进行, 采取公开答辩的形式进行。答辩的内容由学生自已选择实验项目中的任意一个, 准备PPT, 讲解实验的过程、关键技术、结果分析和可能的改进措施等。教师在学生答辩过程中, 可针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设备的选择、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原因及生活应用等方面提出问题, 最后综合学生PPT的讲解及回答问题的表现, 给出成绩评定结果。

综上所述, 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设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高级的层次递进排列, 符合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的规律,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 认真参与实验, 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当然我们也看到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在试点班中进行的, 如果能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 扩大试点面, 必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更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摘要:本文根据我校现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从实验模块化教学的设置和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办法及模块化教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 (3) :82-84.

[2]徐滔滔.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高中物理模块教学研究 篇2

关键词:模块化拓展;教学相长;社会价值

一、前言

为了在这次变革中突出物理实验课程特色,本课题采用调研的方式,跟学生、教师深入交流、了解情况。然后,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分析问题和明确任务,以弹性化、适应性地解决问题,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如以前物理实验课都是非专职教师来上,现在应该适时调整,集中培训教师,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就进一步完善了教学体制,拓展了教学相长的功能。

二、项目概括和意义

本项目以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实验专业知识为依托,采取了分步调查、分模块的形式完成。

采用弹性模块的模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系统掌握知识。采用重点突出的方式,突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合理分配重难点实验和简单实验课的时间,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以实验报告的完成为检验标准,检查物理实验的完成效果,以达到本项目教学相长的核心目的。

该项目的意义在于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新颖别致的方法,迎接学校3+1模式的变革,突出大学物理实验的特色,使学生越做越有兴趣。实验做完后,学生还能对电学、力学、光学、声学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迎合改革新方法

1.两个模块

为了更好地迎合“3+1改革”,笔者探究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在传统模式中突出物理实验特色,这主要体现在迎接变革的模块化设计中。笔者采用了调研的方式,根据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这次调研分成2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主要是挑选出几个能干的人参加笔者的教学研究项目,每人所在的部门都有具体的分工。第二个模块是具体调研模块化,统计出目前我校四个专业中所有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遇到的问题,包括具体实验项目、课时安排、开设内容、师资条件、实验室资金利用等,笔者负责从中找出问题,并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同时,根据目前各类软件比赛、电子大赛赛题方向、企业生产技术等适时更改实验内容。最后,采用弹性模式,对两个模块进行协调,任务责任到人。把人员安排往任务安排上靠,灵活调节并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实现教研目标。

2.三个问题

为了解决重难点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实验课讲课内容无重点的问题,我们采用如下解决措施。在调研学时方面,根据实验课难易程度,采用听课和自己实际教学体验的方式,对每个课程做出难度评估。然后与系里负责人交流,根据耗时长短重新分配实验时间,做到明晰细致,使每个物理实验时间合理到位。在课程重点方面,采用量化的形式,对讲解的内容和顺序,做出一个合理的实验大纲,保证每个教师讲的重点一样,可以随时进行教学调控。为了照顾周全,我们将大纲分得很详细,本科和专科都不相同。同时,由于教物理实验的教师都不是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因此应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网络课堂培训,使代课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引导大家进行大学物理实验。

在调研的过程中,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响应学校号召,节省资金。资产部对于资金的使用都有严格的控制,会多次审查资金使用情况。笔者曾经为学校节省过20万元资金。由于设备更新,近几年实验室都买了不少实验设备。我们电信分中心,每人所买的设备都在20万以上。笔者仔细分析了大学物理实验室所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项目,发现大学物理实验项目是由一个个实验部件组合而成,而这些部件较容易修理。即使部件损坏,仓库还有备品,只要自己勤于检修,与资产部沟通修理,可以避免申购20万元以上的实验设备。所以在申购中,笔者只买了急需的、易损坏的单个设备。这样不仅为中心节省了20万元的资金,而且由于在实验中跟教师多沟通,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实验中还有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不主动预习实验。学生必须预习实验,才会对实验有一个很详细的了解。笔者用网上发布视频、学生观看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笔者专门把物理的12个实验拍成视频,然后上传到优酷,让教秘通知学生上课前看视频。视频观看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接受的方式。每个人用笔记本电脑上优酷看 20分钟。从实验仪器介绍到实验内容讲解,再到读数过程,笔者都讲解得很详细,再加上上课中教师的深度讲解,二者进行互补,就能圆满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体现出了教学相长功能的正面效应。

3.一个新模式

中国现在有一个把实验成果转变为社会价值的新模式,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把实验教学成果做成项目,转变为生产生活中的专利及技术,同时把这种转变做得有效率也是我们要研究的。把实验教学成果做成项目,具体解决措施有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自己的成果:我们平时应与厂家、维修人员多沟通,学习维修方法。根据装置改造,提出并申报自己的专利。笔者曾有个电桥的改造,与厂家维修人员沟通后,也改进了自己的电路,拓展了其功能,正在申报科研项目。第二部分是学生方面:根据物理电学实验内容,适当引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做出成果,并提高他们的能力。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推荐到合作的公司,根据所做项目给予相应报酬。这对于还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激励方式。然后根据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不考研的话可以安排到公司工作。笔者就推荐过2013级的学生到以前做铁路信号设备的公司工作,完成了单位的项目,最后得到公司领导赏识,提前签订了录用合同。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校企合作的过程。笔者先带一两个学生和企业合作,一起做项目。完成之后和企业深度合作,做到这里,所有参加电赛的学生企业都录用了。实验做出成果并及时申请专利,然后利用专利,收取费用,这是一种核心技术转让模式。

四、总结

高中物理模块教学研究 篇3

江泽民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重传统、轻创新;教学内容上, 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质量上, 重知识、轻技能的状况与现代科技革命对人才的要求极不适应, 因此, 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理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近年来, 笔者所在课题组结合中医药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胆进行了物理化学的模块教学法尝试, 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本文就我们的一些教改体会与同仁商讨。

1 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化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 物理化学原理和知识已经渗透到药物研究的各个领域[4]。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从事的是新药的研发、制药工艺的优化设计以及药物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因此药学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其应用在药物研究和新药开发中。近年来, 物理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但仍存在不足。 (1) 不仅仅是中医药类院校, 物理化学是大家公认的所有高校课程中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 理论抽象、公式繁多,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2) 教学时数大幅缩减, 课程信息量大。我校药学相关专业物理化学授课时间原为108学时 (理论78+实验30) , 课程体系改革后现为87学时 (理论60+实验27) , 有的专业甚至减至81学时 (理论54+实验27) , 而课程信息量没变, 教师必然要加快进度, 增大课堂容量。 (3) 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感, 与其他课程存在重复现象。课程内容虽经多次调整和修订, 但很多内容与当今化学学科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 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等内容在课程中体现不足。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物理学等内容出现交叉重复, 诸如:物理化学中热力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等章节的部分内容与无机化学出现重复现象, 表面现象、大分子溶液等章节内容与物理学的部分内容有交叉重叠, 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了困扰, 影响了教学时效性。 (4) 教学基本上仍沿用理论“满堂灌”, 实验“照方抓药”的传统模式, 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种模式降低了物理化学课程的吸引力, 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2 模块教学法实施方案

2.1 模块课程的构建与开发

模块课程的开发是实施模块教学法的基础和关键, 模块课程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模块教学的质量, 因此教学模块的开发至关重要。模块课程的开发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几门课整合为模块课程的开发, 二是单门课重新整合的模块课程学习包的开发。模块课程内容应不拘泥于章节限制, 按不同领域整合成大的模块, 每个大的模块又细分为若干子模块, 某些模块就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我们课题组首先从单门课程物理化学的模块课程开发入手, 采用全体参与、专人负责的策略, 通过集中讨论, 群策群力开发了物理化学模块课程内容, 详情及学时安排框架表见表1。

2.2 分工合作、扬长避短实施模块教学

俗话说,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熟悉和精通的科研领域, 若让其重点负责自己专长领域相关模块的教学任务, 才能更有效地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与药学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我们课题组由6位教龄均在6年以上的教师组成, 每位教师对课程内容了然于心, 且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科研方向, 为模块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鉴于此, 我们实行“分工合作, 扬长避短”的原则实施模块教学。每位教师重点负责自己专长模块的教学工作, 尤其是与自己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模块, 平行班级的相同模块由同一教师授课, 授课过程兼顾理论和实验的统一和融合, 力求保持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从事药物合成研究的教师重点负责化学热力学模块的授课任务;从事天然中草药功效成分研究的教师负责相平衡模块教学工作;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模块由从事计算化学和分子模拟方向研究的教师承担;表面和胶体化学模块主要由从事纳米材料和药物新剂型研究的教师承担。此外, 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 参加自己感兴趣模块的相关研究, 并计入考核成绩。

2.3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全面评价教学效果

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客观公正反映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而且能激励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课题组制订了“形成性成绩+终结性成绩”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用物理化学的行话就是从始态出发, 沿着学生的学习途径到达终态进行系统的考核, 力求全面、客观、公正、真实地评价教学效果。从课堂讨论、作业、文献查阅、论文撰写、阶段测验、期末考试等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考核,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 使其更加注重学习过程, 在获得各项成绩的同时真正提高其技能和综合素质。

3 模块教学法的效果与特色

模块教学法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新模式, 目前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 但实践证明, 现行方案比较切合实际, 知识体系清晰, 内容科学可行, 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符合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近两年来, 跟随教师进行相关模块研究的学生中, 其中2个团队参加了大学生挑战杯活动, 分别获得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可喜成绩, 5个团队申请了我校大学生创新性学习项目, 均得到了额度在1500~4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 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热情和动力。

模块教学法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我们课题组尝试的模块教学法没有局限于模块教学的原始内涵, 而是借鉴这一教学模式, 通过不断创新, 力求开辟一条适合各个领域、各门课程的“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能够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深刻变革, 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的教与学形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扬长避短、分工合作的模块教学实施原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把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放出来, 使教师能够集中精力,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及时将个人科研成果和本领域前沿研究及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而且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在相关研究领域纵深发展, 有助于促使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和延伸, 从而形成良性的螺旋式发展趋势。课题组也将对我校物理化学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结合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构建了模块教学模式, 改革探索初显成效。

关键词: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模块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高丹.模块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6) :111-115.

[2]肖兴宇, 杨柏青.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模块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18-22.

[3]黄敏文.构建五模块化学教学论的高师教学模式化学教育, 2008 (4) :46-47.

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实践 篇4

一、重视歌唱感受,培养歌唱兴趣

教师应特别重视高中生歌唱模块的第一节课,与学生一起倾听音乐,一起演唱歌曲,一起弹奏乐曲,一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兴趣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音乐的激情,充满生命的活力。比如第二单元《赞美祖国》中的两首作品《祖国颂》《啊!中国的土地》都是学生熟悉的,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歌曲。每个小组选派歌手演唱,另几个小组提建议、进行歌唱指导,然后比赛。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高度尊重学生,凸显主体作用

深入挖掘教材,深化教学内容。高中《歌唱》模块每个单元由欣赏、知识、实践、拓展与探究四部分内容组成。知识容量大,内容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可分两个部分完成教学任务,即欣赏和实践。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欣赏和歌唱实践中,在欣赏和实践中掌握、巩固和提高知识和技能。如第三单元《芳菲田野》,欣赏曲目为《渔歌》《春之声圆舞曲》,知识和技能为“合唱艺术的种类”“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实践曲目为《踏雪寻梅》。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的风格特征、文化背景艺术表现力。聆听《渔歌》,判断其演唱形式,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或课外自主学习,了解合唱艺术的种类。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则在《踏雪寻梅》的歌唱实践中学习、体验并掌握。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如学唱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课前让同学们下载两个以上版本的《槐花几时开》视频,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反复观看、倾听、欣赏、学唱,感受歌曲的故事性,生活气息和自由爽朗风格;然后按学习小组交流倾听的感受和学唱的体验,并讨论歌曲中衬词“哟呵”“哟喂”的演唱方法;最后全体同学研究这首山歌的节奏、旋律特点及其艺术表现力。

三、注重技能训练,培养歌唱技巧

在歌唱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富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引导学生学习歌唱技巧非常重要。比如视唱乐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识谱能力好的同学带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既提高学生整体视谱能力,又学会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小组合作。技能训练中,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等,都要结合歌唱实践活动来展开。如在学唱《故乡的亲人》一曲时,练声曲即为歌曲本身。歌唱该作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和分析歌曲的主题(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亲人)和情绪(怀念地、伤感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境。如“我的故乡在斯瓦尼河畔,多么遥远”这句歌词,“遥远”一词的情绪是伤感、惆怅的,要用缓慢的速度、较弱的力度和暗淡的音色来歌唱。

四、拓展第二课堂,突出歌唱实践

第二课堂歌曲演唱的学习重点是感受与体验,要以演唱的歌曲为线索,适当渗透演唱知识。第二课堂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演唱兴趣,而不是系统学习演唱知识。所以,在第二课堂要以演唱的歌曲为中心自主活动。例如,我们排练《木叶吹呀吹》,作品和声丰富,大量衬词要求口齿伶俐,演唱灵巧精致,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新颖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要让学生学会用原汁原味又不乏现代气息的技巧来演唱作品。我们在排练这首歌时,让学生反复听录音、看录像,模仿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第二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歌唱活动的主人,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演唱的歌曲、以及演唱形式,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演唱风格,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特点。第二课堂也给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几个喜欢独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分析歌曲内容、曲式结构、演唱方法,设计不同的演唱风格,在反复演唱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几个同学也可以合作演唱,比如小合唱、对唱、重唱等形式,自己组织,自己导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高中物理模块教学研究 篇5

一、基础实验模块

学生做基础实验主要是学习对物理量的测量, 并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对这部分实验, 教师应提供比较详细的实验指导书, 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基础性实验可以按基本内容、选做内容和小课题分层次编排, 以满足不同实验基础的学生需求。通过基础性实验的训练, 使学生提高对基础实验操作能力, 掌握实验的测量方法与手段。

二、近代物理实验模块

基础实验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重要环节, 基础既是相对稳定的, 也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些以前认为属于近代物理范畴的实验现在已是基础实验, 如低温、真空、光谱等。此外, 随着传感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广泛应用, 单纯的力热电光实验已经与计算机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力热电光实验与计算机的融合, 使得物理专业基础实验与近代物理实验课程重组与融合已成为现实。我们在完善基础实验的同时, 为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应添置一些近代物理仪器设备, 如光纤器件实验平台、半导体激光刻蚀机、电子衍射实验仪、光学精密隔振平台等, 这些近代物理实验本质上也是光电类实验。

三、演示实验模块

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 形象生动, 有助于讲清物理概念,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光电理论中概念和规律很多, 有些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如果做一些演示实验可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比如在光的偏振教学中, 学生对光的颜色和光的强度有感性认识, 而对光的偏振则难以理解, 觉得比较抽象。如果教学中做一个演示实验, 教学效果会很好。教师可准备两块偏振片和一个普通光源, 普通光源可以是手电筒, 让手电筒的自然光先垂直通过其中一个偏振片, 以光线方向为轴, 连续转动偏振片一周, 要学生注意观察透射光的变化。然后将另一偏振片放在第一偏振片的后面, 即让自然光连续通过两个偏振片, 再以光线方向为轴, 转动第二偏振片一周, 让学生观察透射光的变化。教师可以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的印象会很深刻, 对光的偏振便不会感觉抽象了。

四、开放实验模块

教师设计一些应用性和研究性实验, 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要求和相关的仪器设备, 运用所学基础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 自行设计方案、制定实验步骤、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在设计性实验中, 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实验, 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应用性和研究性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积极采用新仪器新方法, 这样会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二是要努力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课题;三是以教师正在研究攻关的课题为导向, 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起到加强研究力量, 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作用。开放实验后, 由于实验内容增多, 需要添置新的先进的仪器设备, 因此实验费用远高于传统实验的费用。为保证实验正常运行, 还需要大量耗材。学校应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 解决好仪器及耗材经费问题。

五、仿真实验模块

物理仿真实验是利用软件设计虚拟仪器, 建立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在这个环境中模拟真实的实验过程操作仪器, 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实验技能, 更好地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有些实验仪器设备耗资大, 仪器操作要求高, 普通院校难以开出, 仿真实验可弥补这一缺欠。仿真实验能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实验内容有机融合在一个界面上。仿真实验借助于三维动画可将仪器内部部件展示在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了解仪器的内部结构。在物理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操作, 克服实验过程中出现随便应付或者盲目操作现象, 使学生在仿真实验中受益,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摘要:针对物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改革实验教学模块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 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专业,光电类实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小权, 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4) :107-109.

[2]刘海燕.电工与电子实验课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南科技, 2010, (12) :71.

[3]储春华, 李有军, 翁绍捷.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8 (4) :382-384.

[4]栾亚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2) :122-123, 131.

高中物理模块教学研究 篇6

1 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

中本贯通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 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分工明确, 并且相互融合, 中职3年重点培养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 积累操作经验, 本科4年重点学习专业理论基础, 由实践到理论, 再到更高层次的实践能力。

首先, 中本贯通比以往中高职贯通再专升本的“3+3+2”学制有一定的优势, 时间缩短了1年;其次, 中本贯通和普通本科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中本贯通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 普通本科院校专业口径比较宽, 培养模式比较全面, 但并不专注于考生技能的培养, 多年来形成了大批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第三, 中本贯通最大的优势是它并不影响考生的能力与学历, 考生通过7年的学习生活, 不仅能学习到文化知识与操作技能, 毕业时也可以拿到两张证书, 一张是本科文凭, 另外一张是技术从业资格证。

2 研究背景和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 当前职业教育还处在以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为依托、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阶段,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实践与理论脱节, 同时“重知识理论、轻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难以满足“今毕业立就业”的需求。

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一专业技能, 形成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因此, 在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理论够用为原则, 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促使职业教育由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努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 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中本贯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使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医用物理学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一门交叉学科, 同时又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基础学科, 教学内容较抽象, 学习难度大, 学生应具备高中物理基础和相关医学知识。此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 学生只有初中文化基础, 存在认知水平的局限、生活经验的匮乏和医学知识的贫瘠等问题, 要进行医用物理学的中本贯通教学难度很大。为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科学地编排教学内容, 把“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引入医用物理学课堂中去。

3“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

MES (模块式技能培训) 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 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 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 (能力本位教育) 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 以从事某种工作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 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模式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 其区别是CBE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 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 突出强调工作任务胜任力;MES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 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是在借鉴双元制、CBE、MES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实际研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 强调为学生的发展打基础, 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转换和职业适应能力。“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所培养的学生应是一名中高级技术人员, 同时具备继续学习的潜力[1]。

“宽基础”是指按现代职业技术要求, 所设课程不是针对某一职业, 而是针对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基本技能,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着眼于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 着眼于专业技能的训练, 着眼于就业能力和转岗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公共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模块课程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来构建, 强调专业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 应以“适度、够用”为标尺, 不能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博, 同时应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基础教育的最大效益[2]。

“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 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 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组织教学内容, 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活模块”涵盖了一个职业群中的几个甚至更多的职业所对应的知识和技能, 以市场调研结果和行业要求为依据, 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 制订相应的专业“模块”。另外, 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到专业特点、就业实际, 又要兼顾到终身发展的需要。学习内容既考虑就业方向, 也注重学生个性, 更着重对应职业资格标准的强化训练[3]。

4“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在医用物理学中的实践

首先将医用物理学教学内容分成教学模块和补充知识两部分。教学模块由17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直线运动、力和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机械波、功和能、分子动理论、流体力学、气体的性质、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光的本性、原子物理与核物理。这17个模块覆盖了高中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部分医用物理的内容, 其中直线运动、力和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恒定电流为所有医学类中本贯通必选模块, 其余的为“活模块”, 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或课时的不同而灵活组合。如护理专业可以选择机械振动、机械波、流体力学等;检验专业可以选择流体力学、光的本性、电磁感应等;医学影像专业可以选择光的本性、原子物理与核物理等。

补充知识由阅读材料和专题知识两部分构成, 每个模块后面都有阅读材料, 主要是模块知识在人体或医学中的应用, 包括人体的平衡、人体的机械运动、人体运动系统、人体能量、影响血液流动的因素、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心电图等。这种安排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使授课内容具有了实际意义。

专题知识有多普勒效应、肺泡的物理特性、半导体生物传感器、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X射线、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等, 属于拓展性阅读。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 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为出发点, 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 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 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提升自我修养。

综上所述, “宽基础, 活模块”教育模式是把传统的各类课程归类于不同的模块之中, 课程的主体内容仍然是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的, 真正地实现了“做中教, 做中学”, 但关于依据什么选择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按照什么标准和方式进行组合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

摘要: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学生的基础, 根据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 结合医用物理教学实践, 阐述中本贯通医用物理学“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中本贯通,医用物理学,“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典型模式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3) :52-55.

[2]蒋乃平.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能力内涵——“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九[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4) :45-49.

高中物理模块教学研究 篇7

自新课程改革后,化学教材分为了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实验化学”模块也出现在高中化学的教材中,作为选修模块存在. 实验作为学习化学的手段和途径,可谓是化学学习的精髓所在,那么可想而知,“实验化学”模块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实验化学”模块的境地却十分尴尬,大多数学校根本不开设该选修模块,开设的学校也不能完全把握“实验化学”模块. 这主要是由于两种因素引起的,分别是学校实验课时安排不合理、实验条件匮乏等外部因素,还有,例如,教师对于课程的评价不合理造成学生的错误归因以及“实验化学”模块自身的特点等内部因素.

二、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的标准,对实际的教学质量进行的评定. 不同的教学评价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案,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 适当的教学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热爱学习. 所以有效而恰当的教学评价对于实际教学非常重要. 在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以实验探究为主要理念的“实验化学”模块教学中,更应该灵活运用教学评价,优化教学.

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实验学习过程. 布鲁姆将评价分成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实验化学”是以化学实验为主体、以化学理论为指导、探究为主线、以绿色化学为追求的模块. 所以应该选择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仅是在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把握上,而且对于一些细小的方面,例如学生积极记笔记、实验后将仪器归位、积极与学生探讨发表自己的意见等都应该及时予以评价. 可以通过直接表扬,也可以树立榜样为强化物,对学生不断正强化,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概率. 例如在做酸碱中和滴定时,已知盐酸的浓度c1、体积V1和待测Na OH溶液的体积V2,求Na OH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上述计算十分简单,但是要想得到正确前提是要知道该反应原理,方程式计算,最重要的是测得反应所需的数据,所以在关注测得c( Na OH) 的数值是否正确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整个过程的评价.

注重学业成就评价,突出成功体验过程. 学业成就评价是指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由于“实验化学”模块包括不同的实验主题,实验主题中又包括不同的实验课题,每一个实验课题也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实验部分. 所以在“实验化学”教学中,要将其细分为不同的小部分,根据不学生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任务难度: 力求成功的学生要设置新颖且较高水平任务难度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严格评价,以激发学习动机; 而对于避免失败的学生,要设置较低水平的任务难度,而且要安排在少竞争的情景下,多鼓励,每完成任务中的一小部分就要及时加以表扬强化,评价时也要放宽,并且尽量避免在人多的情况下指责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实验化学”模块的动机.

注重综合评价,突出全面发展观. 根据评价的范围,可以将评价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对于“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在对学生小部分任务的完成中予以单项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的小点进行评价,这里面不仅包括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手法熟练度等还要包括学生的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等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对于实验中安全的把握以及学生实验的态度是否端正等各个方面都融合在一起予以综合性的评价. 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化学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训练,提高了化学科学素养,而且对于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解决问题的方式、面对突发事件的态度等多个方面都能得到培养.

注重个体内差异评价,突出学生的个体发展.“实验化学”模块之所以处于一个被冷落的境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该模块相对于其他选修模块,的确存在一定难度,学生不愿意去选择[3]. 对于这种较有难度的课题,教师在把握学生主体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之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跟学生原有水平做比较,并给予评价,这样就使得在任何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变化,激发学习动机,进而愿意学习. 例如硫酸亚铁的制备实验中,Fe SO4量的计算问题:

设Fe和Fe SO4质量分别为m1,m2,可得:

综上所述,对于“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评价,一定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价,并且及时予以评价. 让学生想学习“实验化学”模块,热爱学习“实验化学”模块.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实验化学”选修模块实际教学的尴尬地位为基础,从教学评价策略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能优化“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

浅谈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 篇8

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歌唱模块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上好一节歌唱课, 首先要把握学生, 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趋于完善和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 自我意识强, 面对这样年龄特征的学生, 音乐歌唱教学环节中, 应始终以平等、合作的地位协助学生, 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从而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 在曲目的选择上不再硬性指定歌曲范围, 而是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去选歌、收集资料, 主动去分析、探索歌曲难唱之处。由于学生在歌唱基础技能方面程度参差不齐, 对于个人难以歌唱的, 可采取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协作、研讨, 强调合作学习, 从而让各种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 促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练习的时候, 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讲台上走下来, 以普通演唱者的身份融入学生当中,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合作。

引导学生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如何才能唱好一首歌呢?这其中其实包含了两个教学任务:欣赏和实践。只有对音乐理解了、听懂了, 才能真正用真情去歌唱。

一、欣赏美的环节

高中学生的思维已发展到依靠理解力把握对象的阶段, 如果不理解就没有反应, 就一片茫然。因此要想唱好一首作品, 首先要深入地去理解欣赏作品:先从“声音”中的各种要素 (节奏、曲调、音乐、力度、速度、调式等) 入手, 把握音乐内涵。

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会主动分析音乐、理解音乐。再引导学生学会从多层面来解读音乐。

要解读音乐作品中的精神, 仅仅从音乐形式上分析音乐的各种要素是不够的, 更应从音乐所属的国家、民族文化视角出发, 通过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美学、文学以及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等多层面的学习, 才能让学生把握音乐的精髓。

二、表现美的环节

音乐是表现艺术, 无论怎样的演唱形式, 仅能理解歌曲内涵, 却无法用动听的歌声表达出来, 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因此, 在歌唱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具备表现音乐能力, 用“美”来歌唱。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来歌唱, 做到歌声美,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不能单纯地从技术上把握, 更重要的是从情感入手, 以情带声, 作品的情感内涵、审美意蕴就体现出来了。

三、创造美的环节

在艺术处理时, 引导学生讨论, 确定最佳艺术处理方案, 并有表情地展示演唱,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 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造潜能。

高中模块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体能 篇9

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教学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学校充分尊重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求高中阶段以模块(一个模块由某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进行系统教学。那么如何结合模块项目的教学来发展学生体能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要分析模块项目的特点,把发展学生体能贯穿在模块教学计划中

为了满足学生选项学习的需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水平五和水平六的运动技能中各设立了六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等)中相对完整若干内容组成。那么学校在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好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模块内容后,我们制订模块教学计划时就要对各个模块的项目内容进行分析,即这一项目对学生哪方面的体能有哪些要求,将对学生哪方面的体能发展有帮助,然后根据项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统筹递进的安排,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后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体操项目在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柔韧性以及肌肉力量方面比较有优势,而田径的跑、跳、投项目在发展个人的速度、耐力、肌肉力量方面相比球类就更有优势,散手则是速度、力量、反应能力、爆发力、耐力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在安排模块教学时,就要考虑如何教学才能兼顾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

其次,精心设计练习方法、手段和次数,把体能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

模块是由某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的,模块教学计划是高于单元计划的一个教学大框架。(因为模块教学计划也可以由若干个小单元组成,如在田径类中我们可以把跑作为一个模块来进行教学,而跑可分为快速跑单元、耐久跑单元、障碍跑单元和接力跑单元,当然也可以进行整合交叉作为整体教学。)很多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不可能一次就设计得非常到位,因此我们的课时教学计划必须在模块教学计划的引领下,进行具体操作层面的设计。在发展学生体能方面也是如此,模块教学计划是根据项目本身对学生体能的要求,通过模块教学,将发展学生哪方面的体能作了一个递进性的安排,具体到每次课我们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练习方法、手段、增加练习次数、延长练习时间等把体能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投掷模块教学(以下教学示例都不能等同于训练)在发展学生肌肉力量,特别是爆发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但在灵敏性、柔韧性方面就显得不足或相对弱一些。因此在课时教学设计时就要适当考虑增加这方面的练习,如在准备活动部分安排一些灵敏性的游戏和肌肉拉伸性的练习等;发展学生的体能要结合项目教学进行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体育课需要一定的体能训练强度和量,但不能上成体能训练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和问题的学生尽量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使他们的技术学习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以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同时要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学生的体能。

再次,安排相关的素质练习补偿项目的不足,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

在体育教学中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均衡发展学生的体能,有些项目中的部分课时对学生体能的发展作用也不是很有效。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类似于课课练的方式来弥补项目本身对发展学生某方面体能的不足。如队列队形训练、体操中的某些技巧类、太极拳等课,我们除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某些失误加上些善意的小惩罚,如:俯卧撑、蹲起、收腹跳、蛙跳等外,还可以在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一些带有灵敏性的游戏或相关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体能。

第四,教会学生科学地发展体能的方法,让学生课外延伸自我锻炼发展体能

学生发展体能仅通过每周两节体育课的教学是有限的,笔者认为体育课的关键并不是发展学生的体能,而是让学生知道科学锻炼的原理,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通过模块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要教会学生科学地锻炼发展体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外延伸自我锻炼,发展体能。如上耐久跑课时可利用跑的间歇向学生介绍心肺耐力的锻炼方法;上武术课时向学生介绍肌肉力量练习和发展柔韧性的方法,同时向学生讲清楚在课外练习时的注意事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外的练习发展体能。

高中模块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体能 篇10

首先, 要分析模块项目的特点, 把发展学生体能贯穿在模块教学计划中

为了满足学生选项学习的需要,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水平五和水平六的运动技能中各设立了六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若干个模块, 每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 (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等) 中相对完整若干内容组成。那么学校在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好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模块内容后, 我们制订模块教学计划时就要对各个模块的项目内容进行分析, 即这一项目对学生哪方面的体能有哪些要求, 将对学生哪方面的体能发展有帮助, 然后根据项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进行统筹递进的安排,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后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体操项目在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柔韧性以及肌肉力量方面比较有优势, 而田径的跑、跳、投项目在发展个人的速度、耐力、肌肉力量方面相比球类就更有优势, 散手则是速度、力量、反应能力、爆发力、耐力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在安排模块教学时, 就要考虑如何教学才能兼顾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

其次, 精心设计练习方法、手段和次数, 把体能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

模块是由某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的, 模块教学计划是高于单元计划的一个教学大框架。 (因为模块教学计划也可以由若干个小单元组成, 如在田径类中我们可以把跑作为一个模块来进行教学, 而跑可分为快速跑单元、耐久跑单元、障碍跑单元和接力跑单元, 当然也可以进行整合交叉作为整体教学。) 很多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不可能一次就设计得非常到位, 因此我们的课时教学计划必须在模块教学计划的引领下, 进行具体操作层面的设计。在发展学生体能方面也是如此, 模块教学计划是根据项目本身对学生体能的要求, 通过模块教学, 将发展学生哪方面的体能作了一个递进性的安排, 具体到每次课我们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练习方法、手段、增加练习次数、延长练习时间等把体能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投掷模块教学 (以下教学示例都不能等同于训练) 在发展学生肌肉力量, 特别是爆发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但在灵敏性、柔韧性方面就显得不足或相对弱一些。因此在课时教学设计时就要适当考虑增加这方面的练习, 如在准备活动部分安排一些灵敏性的游戏和肌肉拉伸性的练习等;发展学生的体能要结合项目教学进行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体育课需要一定的体能训练强度和量, 但不能上成体能训练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不同层次和问题的学生尽量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 使他们的技术学习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以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 同时要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学生的体能。

再次, 安排相关的素质练习补偿项目的不足, 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

在体育教学中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均衡发展学生的体能, 有些项目中的部分课时对学生体能的发展作用也不是很有效。这时, 我们就可以采用类似于课课练的方式来弥补项目本身对发展学生某方面体能的不足。如队列队形训练、体操中的某些技巧类、太极拳等课, 我们除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某些失误加上些善意的小惩罚, 如:俯卧撑、蹲起、收腹跳、蛙跳等外, 还可以在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一些带有灵敏性的游戏或相关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体能。

第四, 教会学生科学地发展体能的方法, 让学生课外延伸自我锻炼发展体能

上一篇:药物序贯治疗下一篇:材料表面处理综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