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

2024-06-07

在家上学(精选八篇)

在家上学 篇1

北大爸爸的在家上学实践

北京回龙观的一幢居民楼里, 47岁的张乔峰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一间家庭学堂, 取名“龙学园”。两间卧室被放进6张床, 一个大厅被分隔成两部分, 一半是孩子的图书馆, 摆放着《哈佛家训》、英语名著等书籍, 以及一张供孩子涂鸦的小桌子;另一半则是一个大圆桌, 那是孩子们的课桌, 也是吃早午晚餐的饭桌。

一年半以前, 北大毕业的张乔峰辞了职, 决定把在私立学校读一年级才1个多月的儿子张洪午接回家来亲自教育。“孩子报兴趣班时拍了张一寸照, 照片里孩子双眼无神, 无精打采。他说自己不快乐。”这成了张乔峰决定让孩子在家读书的原因。

一年半以后, 另外两名同龄孩子在看到媒体报道和张乔峰的博客后, 出于对他理念的认同, 也把孩子送来“龙学园”, 和张洪午一起上课。

在上午时间, 张乔峰教三个孩子语文、数学以及英语。他站在一块小黑板前讲课, 孩子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听课, 原先还都坐在椅子上, 一会儿就有人坐到地上, 还有人钻到课桌底下。“我要上厕所”、“我肚子饿, 想要喝早餐奶”, 课程时常被孩子的“意外”打断。

在数学课上, 张乔峰出了一道算术题:“小明在灯下作业。家里停电后, 他按下开关五次, 来电后, 灯亮着还是暗着?”张洪午立马跑到自家大厅, 把电灯开关按了又开, 思考答案。

在阅读课上, 张乔峰在网上找到一篇励志短文《飞翔的蜘蛛》, 让三个孩子轮流读一遍, 各自分享感受。“我觉得蜘蛛很小心, 懂得保护自己。”张洪午回答。“它很执著, 坚持不懈。”另一个男孩答说。“是呀, 只要脚踏实地, 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张乔峰总结说。这次张洪午默不作声, 想了几秒钟, 突然指了指茶几上的鱼缸。“你可以, 我可以, 那小鱼可以吗?”

按照张洪午现在的年纪, 应该在传统学校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课程, 但张乔峰却没有按照传统教材来教。他自己为孩子选择读物, 出数学题, 英文教材采用的是台湾东西出版社的Easy to Read以及美国苏斯博士双语经典故事。

“之前的一年半属于过渡期。我计划下学期开始在外来教材基础上加入传统课本学习, 一学期可以学完学校一整年教材。”张乔峰信心满满地说, “我计划让孩子10岁小学毕业, 12岁初中毕业, 14岁高中毕业, 接着周游世界后考取美国名牌大学。”

目前, 张洪午的学籍挂在北京一所私立学校, 张乔峰跟学校达成“默契”, 孩子不用去学校读书, 但有时候, 他会把学校的考试试卷拿回家, “孩子总能拿90分以上。”前不久, 一位北京记者拿着北京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课本让张洪午阅读, 结果他毫不费力念了出来。《外滩画报》记者也让张洪午阅读了一段苏斯博士的故事书, 发现他字正腔圆, 美音很重。

每天下午, 张乔峰带着孩子参加“男孩子俱乐部”, 向专业老师学习游泳、跆拳道和手工等技能。如今, 张洪午已经取得跆拳道黑带。

张乔峰说, 他本身就是半个体制外的野路子:福建农村毕业, 因数学竞赛保送北大物理系, 其间主动提出休学一年泡北大图书馆, 读唐诗宋词、名人传记, 之后从北大社会学专业毕业。“我想通过张洪午的例子证明, 另辟蹊径是可以成功的。”

不过, 在跟张乔峰接触的过程中, 记者也发现了他的局限性, 比如他的英语还是20年前在北大学的那些知识, 还带点口音。“现在原版英语教学材料很丰富, 可以跟着MP3学。”张乔峰对此并不担心, “学习就像多米诺骨牌, 一旦脑筋开窍了, 掌握了学习的规律, 十二三岁之后靠自学也可以。”

“自然而然”教学法

相比“龙学园”自由松散的教学环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家上学的“小石头”则对课堂氛围更加熟悉。

“小石头”的母亲张冬青是北京一所高校的语文老师, 父亲王晓峰曾是杂志社的一名资深编辑。2006年, 他们为小女儿“小石头”找了好几所小学, 但发现都不尽如人意, 于是和其他三个家庭开办了一所学堂, 取名“日日新”。“我们把它定义为家庭互助式学堂。既然是学堂, 就需要规范。”张冬青介绍说, 当时四个家庭出钱在一个居民楼租了一室户, 聘请专业教师给孩子上课。

日日新学堂的教学理念是用“自然而然”的教育,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创办人要求学校每个学生都学习武术, 这不仅可以用来防身, 更重要的是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六年过去了, 日日新学堂的迅速发展超过创办人预期。如今, 它在北京家庭教育圈颇有名气, 一共吸引240位学生以及70位专职教师。在北京北郊沙河水库旁, 一栋红砖建筑出现在小沙河村村头, 孩子们的嬉闹和古典音乐声一同传出。建筑门口, 是一大片果树林, 种着樱桃、苹果、柿子、山楂等十多种果树。

王晓峰从杂志社辞了职, 全职担任日日新学堂校长, 孩子见到他都特别亲, 称呼他为“大车老师”。走进日日新, 随处能感受到一种愉悦和自由的气息。一、二、三年级, 每个班有三个班主任, 四五年级有两个班主任。日日新教师平均年龄二十六七岁, 更像是孩子的知心大哥哥大姐姐。

29岁的美术老师孟祥伟, 身材魁梧高大, 中国人民大学油画本科毕业。上课的时候, 孩子们要求他担任模特, 给他画像, 还要求他“一动不动”, 下课后, 孩子们见到这位老师, 热情地扑上去, 有人抱腿, 有人拽胳膊, 嘴里高兴地笑着叫着……

24岁的王桃荣毕业于燕京华强大学外贸英语专业, 毕业后曾当过半年外企白领, 之后应聘来学校。在和孩子的相处中, 她找到了快乐。孩子们称她“桃子”, 一位塞浦路斯女孩是她班上的学生, 做游戏时一直喊她“老公”——原来前不久学生戏剧节, 女孩扮演朱丽叶, 而“桃子”则扮演了罗密欧。

厦门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的杨代盟是“小石头”的数学老师。“小石头的数学概念很清晰, 存在建模的思想。而从传统学校转学过来的孩子套题思想很严重, 总希望我给他公式, 然后设法往里套。”杨代盟告诉《外滩画报》记者, 他发现有些从传统学校转来的孩子对老师很恐惧, 自信心产生很大的动摇, “当我经过时, 他们用橡皮遮住自己的答案。这种对老师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

在“日日新”, 虽然二年级以上会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但老师们不会强化考试结果, 也不会对孩子的成绩排名。逐渐的, 孩子就会把考试当成自测, 坦然面对。

学校的课程设置借鉴了许多国外的学校, 既有20、30分钟的短课, 也有1小时、1.5小时的长课。学校把语文课、品德课、社会课综合成“人文课”, 另增加3门综合课:“博物通识”的任务是了解自然和科学, 包括做实验;“综合实践”的任务是认识社会, “生态教育”的使命是将前两者结合。

在家上学的未来

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表示, 当下有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不信任, 一小部分家长勇敢地独辟蹊径, 使“在家上学”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但这方面目前还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更多人仍处在困惑彷徨中。

记者调查发现, 大众主要的困惑集中在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学习成果还缺乏统一的检验标准, 此外, 在家上学的孩子若是转到传统学校是否存在困难, 也是一大疑问。

国外经过长时间的实践, 在这方面已经有良好的政府系统支持。在美国马萨诸塞等州, 学生在家上学需要得到政府审批, 在“全时在家上学”系统中注册后, 父母可以免费领到教材。家长们会定期组织活动、聚会、交流和讨论, 一旦感觉教不下去, 孩子可以随时回到学校。而中国显然还缺乏这方面的官方系统支持。

目前中国家长们通过一个名叫“在家上学联盟”的网站交流信息, 共享资料。该网站创始人徐瑞金是一名义乌商人, 早年在瑞典生活, 有两个孩子, 本身就是一位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父亲。根据徐瑞金统计, 目前网站共有会员5000多人, 真正在家上学人数为1000多人。

在网站首页, 有一系列媒体相关报道, 记者看到那些较早实践在家上学的家庭, 有的孩子已经成年, 并且开始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自己。

著名儿童作家、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属于知名度最高的一个, 如今, 他成功创办“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任务是“开发”郑渊洁。

美国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有位来自成都的女孩蓉榕, 她用3年时间在家学完小学课程, 之后进入成都国际学校。2011年蓉榕被美国多所一流大学录取, 最终选择南加州大学, 如今她非常适应大学生活, 全部成绩为A。

2007年, 广东陈女士创建了一所全日制中英双语私人书院。目前该书院共70多名学生, 18位不同国籍的老师。陈女士的大儿子Michael是书院里年龄最大的孩子, 2012年, 他拿到了具有南方哈佛之称的埃默里大学录取通知书。作为Michael的母亲兼老师, 陈女士给埃默里写去的推荐信中, 介绍了儿子4个闪光点:中英文双语优势、博闻强记, 对人生的使命感, 以及作为家中长子的担当和责任。

“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体察人生旅程的意义, 寻找到自己的梦想, 并为此付出努力。”陈女士说。

关于孩子们的未来, 张乔峰告诉记者, 他的打算是让孩子以后上美国大学;日日新学堂的张冬青则表示, 学校打算逐年建设初中部和高中部, 目前她的女儿“小石头”就读6年级, 是学校年龄最大的学生, 之后“小石头”会一直跟随日日新成长, 直到高中毕业。“一旦有学生想要中途退出, 考普通初中和高中, 我们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些集中的应试辅导。”张冬青表示。 (来源:果壳网, 2013-03-22)

在家无聊想上学的说说 篇2

在上学的时候天天盼着放假,在放假的时候天天盼着上学。,人总是这样矛盾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无聊想上学的说说,一起来看看吧!

1.我滴大脑100%处于无聊阶段

2.我 在 等 待 一 個 人、可 是 那 個 人 到 底 是 誰 呢、

3.一个人看一堆小丑表演。

4.无聊的时间多了,慢慢的就习惯了。

5.ァλ類ぬ無聊啊,邡jīa糋寰葽考試。ヤ

6.曾经删说说删到手抽筋,感慨了一句,我以前真够无聊。

7.冇埘堠兂窷菿爆,髮嗰說說呮媞ゐㄋ刷①丅洊恠感證明涐の洊恠。

8.『伱岢苡買①塊精致の裱,岢媞埘間還媞照樣兂窷。』

9.好无聊,其实好想写写暑假作业什么的,可我就是没有。

10.这个夏天,无聊了就看书吧!看累了就写作业吧!写累了就睡一觉再继续看吧!

11.暑假就是每天都呆家里,不知道该干嘛;特无聊,还老被爸妈唠叨,时不时听骂声。

12.无聊的时候,只能发说说刷存在感。

13.寒假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宁可无聊至死,也不写一点作业。

14.万里路人于我终是海,爱你是三万里程的孤单。

15.在医院挂水,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瓶250毫升的水,竟然要滴3566滴。

16.无聊啊,在学校久了想放假,放假久了又想回学校,诶。﹏

17.—━╋う這梩有τíǎo狗,嘸聊宬狗dě狗。╋━—

18.我不会再有期望。真诚的感谢你曾经给过我的最美的时光。

19.无聊,空虚的外现而已!

20.爱 情 、 终 究 敌 不 过 时 间 的 摧 残

21.无聊的最高境界就是我想写作业了。

22.乏味的生活,无聊的爱情。

23.我们现在是谈生意,不是谈恋爱。

24.击破一个人的心,很简单,只是需要一句 呵呵。

25.无聊到再看一遍甄嬛传估计也只有我了。

26.自从放了假,过着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我终于知道猪也会无聊。

27.﹌侑sんI候説洎魢恠潕聊,萁實恠等某辷個亽,亱牠卻⒏zんì噵。

28.暑假还真是无聊,寻寻觅觅、隐隐藏藏、吃吃喝喝,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可悲啊......

29.ァλ類ぬ無聊啊,邡jīa糋寰葽考試。ヤ

30.你的个性签名,就是我的签名

31.妳掌心華麗的情色線條糾結進了誰的城池裏歡聲笑語。

32.不开心的时候吃点东西开心下,开心的时候吃点东西庆祝下,无聊的时候吃点东西打发下。

33.⒐因ゐ太閑了,所以才冇精カ失眠,所以才冇忄思矯情。

34.让自己stay cool的结果就是无聊到想刨地皮。

35.他清早的问候,他深夜的短信,他送来的礼物,不是因为他爱你,只是他无聊至极。

36.我忘了你有很多人找,所以你并不会无聊,不像我。

37.这日子太无聊了,一点点风吹,我就想草动。

38.无聊就是无话可说,也无事可做!寂寞就是无聊时,耳朵塞着耳机……发呆!

39.在这个无聊的时间,无聊的地点,无聊的我问你一个无聊的问题:“你无聊吗?”

40.青春撞到了无聊的怀里,无聊把她抱的很紧,感觉要窒息……

41.无聊的生活,无聊的自我,无聊的心情,无聊的思索。无聊的日子把一个无聊的我紧紧的束缚。

42.浪漫无处消磨,无聊伴着生活。

43.手机对我来说是药品,可以有效缓解孤独,尴尬,无聊,没有安全感等症状。

44.放假好无聊,我想做今年的`寒假作业了。

45.无聊到再看一遍甄嬛传估计也只有我了。

46.于是我一个人喝酒,一个人踱步,一个人走在这无聊的街头。

47.憮聊de溡鯸,赱茬街菿中καη着帥ɡē挖鼻屎。

48.想告别这无聊的日子,又讨厌无用的自己。

49.有时候我很羞涩,不过这样的时候几乎没有

50.无聊的最高境界,开着电脑,按着手机,嚼着零食,望着电视。

51.无聊的日子无聊的过 只希望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狠洒脱

52.这一天一天过的跟复制似的。

53.憮聊de溡鯸,赱茬街菿中καη着帥ɡē挖鼻屎。

54.我无法形容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寂寞无聊空虚乏味,没爱没恨没心情。

55.這種閑著沒事幹兒的滋味,比窮困潦倒更不恏受。

56.当你真的无聊时,才发现原来真的可以依靠的人少的可怜。

57.生活总是那么无聊,在你不愿意做什么的时候,无聊既是精神空虚也是身体寂寞。

58.有一种病叫做无聊,总会有那么几天是我一个人呆在宿舍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守闺房,而是心甘情愿似地品味孤单。

59.在无聊的日子里,天空是黯然失色的,眼中的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生活变得毫无意义,生命变得了无生机……

60.謊話,崾怎樣ォ卟傷透亽吢,亽吢,崾怎樣ォ卟侢說謊話。

61.世界太小,到哪都能碰到无聊的人。

62.我讨厌任何人在无聊的时候找我,我会觉得我是多余的。

63.这个七月「夏天」真无聊_ 是不是因为想你才寂寞迷恋

64.我又这样的无聊了,毫无征兆的,但我十分开心,真心的无聊总是难得。·☆

在家上学的国际案例 篇3

高中生瑞贝卡为何逃离学校?

“在学校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总会让你感到压力,从来没有时间坐下来想一想‘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瑞贝卡对记者这样解释。而在家中,她可以和她父母讨论学习计划,然后通过网络学习课程。“通过网络确实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虽然这种学习方式违反传统,但我学到的东西比在学校要多。”

俄亥俄州图书馆也是瑞贝卡常去的地方,在成年人纪实图书区,她会选择一本感兴趣的书,然后花几天时间钻研。最近,瑞贝卡迷上了暗物质。“在学校里做任何事情都是浅尝辄止,很难深入。”

遇到难题,瑞贝卡会打电话咨询老师。当然,如果对答案还不满意,她就抛却杂事专心思考这一个问题。每周一,瑞贝卡会到附近一所小学教艺术,闲暇时则去旅行或去附近小学做义工。在她看来,旅途、与小学生的交流也是在学习,因为“处处都是学校”。

如今,瑞贝卡已经提前高中毕业,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她特意多修了几门选修课,思考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同时,瑞贝卡还在学习斯瓦希里语和西班牙语,还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学古希腊语和意大利语。“或许家庭学校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它使我能够自主地制订教育规划,给予我更多的呼吸空间,以及现在的教育体制无法提供的很多东西。”

美国这种在家上学的学生已经有150万人左右,年龄大多在5岁至17岁,占美国学生总数的2.9%。数据还显示,美国一些最优秀的大学常常接受家庭学校的孩子入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在家上学的孩子更成熟、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性,对大学的准备更充分。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各州陆续出台一些相关法律,确认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1993年秋季,“在家上学”在美国50个州全部实现合法化,但每个州规定各不相同。有些州将家庭学校纳入私立学校类进行管理,考试成绩、教师资格都有明确规定;有的州则要求家庭学校满足所有普通学校规定,定期向学校或地区教育局报告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进度,参加州统一考试;有的州只要通过当地教育部门承认的学校考核就行了。

美国学生在家上学的学习方式非常灵活,他们由家长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并选择教师。家长们或自己授课、或聘请家教、或与其他的家庭联合,共享教师资源和学习资料。同时,大多数家庭学校的孩子每周都有时间到附近的正规学校上学、参加考试等。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拒绝把孩子送往学校,美国的教育学家们开始担心,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会使社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儿童多来自有兄弟姐妹及父母双亲为白人的家庭,学习效果与家长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有直接关系。

教育专家认为,在家上学的孩子的教育主要依靠父母,如果家长缺乏教育经验,教育方式不当,再加上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批评者指出,在家上学缺乏美国联邦级别的监控,师资水平也无统一认证标准,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一些州在监控在家上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能否大规模推广此类教育方式,还是未知数。

俄罗斯:

卡斯塔涅达太太的选择

纳塔利娅·卡斯塔涅达家里有两个孩子,孩子们都没有去学校上学,而是在家接受教育。如今大儿子已完成了四年级的课程,小女儿完成了一年级的课程。卡斯塔涅达告诉记者:“这么做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变得健康和快乐。”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很丰富,在音乐学校上课,在武术俱乐部训练,还游泳、画画、玩耍、做早操、吃健康的食物、参与家务劳动……

“学习的时候,并不需让孩子完成教科书上的所有习题,一些可以深入研究,一些则略过就可以了。”卡斯塔涅达这样分享教育心得,“需要灵活处理,这样才能实现孩子的个性化学习。”

1994年,俄罗斯教育主管部门颁布条例为“在家上学”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承认了在家教育经历的合法性,但在家上学必须达到俄罗斯统一的国家教育标准。在俄罗斯,在家上学的孩子必须在普通学校注册。家长可根据需要在小学、初高中任意阶段决定孩子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形式。开始之前,还要写一份申请给教育主管部门,然后由其审核,只有通过审核才允许孩子在学校注册,在家中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和孩子所注册学校还要签订合同,写明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为家长免费提供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学校还要对在家上学的学生进行考核,要求他们按规定参加学校考试。如月考、季考或学期、学年考。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继续在家上学,否则就要回学校上课,而通过学年考试的学生才可升入高一级的年级。如果家长觉得家庭教育吃力或效果欠佳,也有权利在任何阶段决定返回学校接受学校教育。

教育管理部门对在家上学的学生的毕业考试有严格规定,其义务及要求与普通在校生相同。学生必须参加统一毕业考试,合格者才获得相应教育程度的国家证书。

据俄教育部统计,俄罗斯每月花在每个小学生身上的培养费用是500卢布(约合93元人民币),按规定,凡获准进行家庭教学的家长都可拿到这笔补贴,有些地方政府还会额外再给一些补贴。

尽管政府不反对学生在家上学,但选择家庭教育对家长来说并非易事。

一名叫斯维特兰娜的母亲说,支持自己进行家庭教育的人只有丈夫和孩子,其他亲友都坚决反对。“他们恐吓、威胁、责怪、抱怨,甚至怀疑我脑子出了问题,还声称要跟我断绝关系。不过儿子已按照我们给他安排的教育方法完成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考试结果显示我们的教育方式相当有效……我们一定会成功。”

台湾地区:

“学校教育不是我们的菜”

周一下午,当其他同龄人坐在教室里上课时,15岁的慧洁刚刚结束“饥饿十三”大型公益活动,活动是她和几名高一学生一起策划的。

“宜兰的八百个高中生被我们集中起来,十三小时不进食,尽管感觉很饿,但通过体验觉得生活在台湾有饭吃,好幸福噢。”慧洁在宜兰的家中向妹妹分享着活动经验。

陈慧洁的父母在教会工作,闲暇较多,因不希望家里的四个女儿为升学压力所累,陈慧洁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在家学习。她告诉记者,自己会和家人一起规划学习时间,“早上起来念书,写功课。我们家没有固定课表,常以一个礼拜为单位,父母会规定每个礼拜要读完什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看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学期我还常去大学演讲,讲自学的经验和主办公益活动的收获,所以念完功课的话还会准备演讲的材料。”

在台湾,和慧洁一样在家上学的学生约有2200人,年级在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之间,他们不进入学校系统,依靠家庭教育及社会资源进行学习。

1997年,4个来自台北的学生家长向教育部门申请,希望让孩子在自家上学。次年,“在家上学”开始在台北试行。1999年,在家上学在台湾合法化。按照规定,适龄学生可选择在家学习的方式完成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课业。

按照规定,如家长希望孩子在家完成教育,要根据学生户籍所在学区进入学校编制,让他拥有学籍。每年开学前,学生以及家长要向学籍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并向教育部门指派的评鉴委员提出该年度教学计划和目标,经审核通过才可在家自学。学期结束前,自学学生要有“成果发表”,要定期接受根据教育部门课程大纲为内容的“自修学力鉴定考试”。

陈慧洁介绍,每个学年开始前先拟定本年度学习计划,再交由父母讨论。出于对公益事业的兴趣,每年她都会参与主办一场大型公益活动,事后会写成报告和学习功课的心得体会一起交给学籍所在学校,学校会根据她的报告给她评分。

慧洁说,很多人会认为在家上学的学生比较“宅”,不太会与其他人相处,但每年组织公益活动让她有接触其他人的机会,除学习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她认为自己和在校上学的同伴们没什么不同。

在台湾,“在家上学”包括在家自学、团体自学或机构自学三种模式。许多在家上学的人都会通过网站、社会团体等途径寻求志同道合者来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各地也建立了不少“在家上学联盟”。台湾保障教育选择权联盟发起人陈怡光的一对儿女也一直在家上学,他认为“学校教育其实不一定不好,只是不是我们的‘菜’。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是迫不得已,因小孩在学校被欺负,或因学习压力太大对身心造成伤害。”

台湾教育模式灵活,“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办法”已正式出台超过十年,“在家上学”的学生年满十八岁时,就能以同等学力进入大学。目前,台湾大学入学有学校推荐、个人申请以及统考三种渠道,而台湾考试中心拟在2015年加入第四种——特殊选才。陈慧洁表示:“考大学目前不太担心,特殊选才为我们这些在家上学没法得到学校推荐的学生提供了新选择。如在公益方面继续努力再取得一些成绩,上大学应该没问题。”

陈怡光则认为,在家上学团体应争取更多权益。他15岁的女儿陈明秀在自学高一课程的同时,还担任新北市电视节目主持人,对影像艺术特别感兴趣,她拍摄制作有关花样滑冰的影片也在多个博览会得奖。

但在台湾,大学入学不能通过作品申请,而要看统考成绩,这令陈怡光担心。“特殊人才虽即将成为升学的新选择,但特殊人才的具体标准尚未确定,还需跟教育部门进一步沟通和协商。”

(文据《环球》)

美国“在家上学”孩子更优秀 篇4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放弃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 而选择在家学习。前不久, 美国教育部公布的报告《2009年美国教育情况》显示, 2007年美国约有150万名5岁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家上学, 占所有受教育学生的2.9%。虽然比例不高, 但趋势正逐年增多。

报告还显示, 在家上学的学生多出现在白人、富裕或父母有较高学历的家庭。此外, 女孩比男孩多;双亲家庭比单亲家庭多;家里小孩在3个以上的, 比1个或两个的多。

家长选择“家庭学校”多出于以下考虑:21%担忧孩子受公立学校不良风气的影响;17%对教学质量表示不满;14%是出于其他原因, 如时间、财力人力等。在家上学的学生年均开支仅400美元, 远低于任何私立学校的学费或公立学校的平均费用, 即6993美元。

对“在家上学”应包容看待 篇5

消息一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争论的焦点,第一个在于“在家上学”是好是坏,利弊几何;第二个在于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是否违法。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如果教条来看家长不让孩子去学校读书,国家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缺失,的确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上个世纪50、60年代,甚至一直到80、90年代,一些电影等文艺作品所反映的,就是孩子读书心切,但家长出于省钱或者使用劳动力的目的,不让孩子上学,然后党员干部如何不辞劳苦,去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

显然,现在时代已经变了。1.8万名学生为何在家上学?《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显示,家庭选择在家上学前四位的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70%),均与学校有着密切关系。

今天,1.8万名孩子不去学校,不是贫困,也不是家长意识落后,反而更多是出自高收入高学历家庭,是出于追求更好教育而主动选择在家上学。“在家上学”可以视为一种另类教育模式。在这里,家庭是主要的教育场所,教师通常由父母担任或者另外聘请家庭教师。

由政府组织,建立起完备的义务教育体系,在我国其实时间并不长。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国民的教育,主要就是在家庭或者宗族或者一个经济群落内完成。大家都知道古时候的私塾,由家庭聘请教师单独授课,或者家长亲自上阵,而目的都是一致的:給孩子传道授业解惑,为社会培养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持续了上千年。

教育主要由政府承担,并以法律的形式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在中国不过几十年。如今,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观念多元,许多家长或者有了新的想法,或者对体制内的教育不满意、有意见,而让孩子在家上学,只要不违背孩子的意愿,或者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家庭单位应该有这个权利和自由。

况且,今天的社会个体,体制内生存的只是部分,因此进入社会也好,就业也好,对于所谓“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的硬性要求,也只是部分。越来越多的经济组织由私人建立,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会有着个性化的要求,他们的经济体量也足以容纳其子女的就业。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体制外生存的人群,他们可以依靠一技之长为他人提供服务,也可以自主创业,总之,他们并不需要国家颁布的那个“本本”。况且,“在家上学”只是极少数家庭的自主选择。

知识就是知识,没有必要苛求必须从哪个途径得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应该允许部分人不走寻常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家长素质的普遍提高,这才为“在家上学”打开了机会大门。“法”,根本是用来保障权利的,而不是限制,只要家长经过慎重考虑,只要孩子愿意接受,选择教育的方式与有关法律之间,应该并不抵触。

责任编辑 王海

俄罗斯:“在家上学”发展迅速 篇6

小姑娘阿丽萨早餐过后,就开始在本子上抄写单词,这是她的习字课。妈妈检查阿丽萨抄写的单词和她的握笔姿势。1小时过后开始阅读。今天根据计划,她应该读几页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维塔利·比安基的《森林报》,读书后是早操。下午,妈妈带阿丽萨到动物博物馆去,小姑娘可以好好看看比安基笔下那么有趣的鹌鹑、松鸡和小雀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工作日博物馆里人很少,这堂生动的自然科学课程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干扰。

阿丽萨身体很健康。她不去学校是因为妈妈为她挑选了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家上学”,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完全符合现行《教育法》的要求,同时符合新版《教育法》中的要求,父母有权为子女选择教育方式。

在美国,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超过2亿。根据调查显示,在家里接受教育的孩子和去学校上学的孩子相比更加成功。很多名人都是在家接受教育的,其中包括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烈·萨哈罗夫、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等等。

阿丽萨的母亲介绍,她可以把女儿的家庭生活和学习安排得非常妥当。比如说,如果早上游泳池人很少,和女儿一起去游泳比较合适,那么她们就会这么安排,游完泳再回家完成学习任务。在工作日博物馆参观者很少,她们可以仔细地参观展览。阿丽萨按照她舒服的节奏学习知识,不需要赶着完成任务,这是人为地减速。

阿丽萨妈妈的话并不意味着“在家上学”是毫无标准的,有时也需要强迫孩子做些事情。“在家上学”也有学习计划,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计划规定的内容。总的原则是,正如阿丽萨妈妈所说,做的不能比预定的少,而是做得更多,而且按照舒适的节奏去做。

“在家上学”是很复杂的,自主教学不仅仅要给孩子安排任务,还要给自己布置工作。这比把孩子送到学校复杂很多倍。家长要有责任感,而如果送孩子去上学,这份责任感就会和老师一起承担,但孩子“在家上学”,家长就要自己负担起全部责任。

家长在独立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寻求一些来自专业人员的帮助是很必要的。因此,俄罗斯一些师范院校为爸爸妈妈们开设了一些专业课程。现在莫斯科人文教育学院正在开展类似规划的推介会。专家们愿意为家长提供远程支持,并在线解答问题。

至于“在家上学”的弊端,反对者谈得最多的是孩子社会性学习的缺失。被封闭在家里的孩子也许很难融入以后的社会生活。莫斯科城市心理教育大学教育一体化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叶莲娜库捷波娃认为,“在家上学”的危险性在于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社会技能。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里孩子能够培养起和其他孩子及成年人的关系,而在家庭条件下,这些关系很难形成,这是家庭教育的很大不足。

库捷波娃认为,“在家上学”的孩子虽然能够经常和一些圈子里的人见面交流,但这是另一种关系形式,这种关系比较容易建立。当然,这些交流对孩子来说也是有益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交往。但是对于责任的理解,她认为,只有在学校的教学条件下才能形成。

在家上学 篇7

“在家上学”(homeschool/home educatio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在教育史很长的时间里这是自然而然的。而“在家上学”之所以被称为“异类教育”(education otherwise,alternative education),主要是与各国普遍实施的义务教育制度中的“强制入学”产生了冲突。这一冲突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但经过各国“在家上学”的实践者与支持者的努力与推动,“在家上学”在一些国家逐步获得了合法地位。

在中国,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活跃在中国大陆的‘在家上学’群体规模约为1.8万人”。[1]尽管规模不大,但“在家上学”却引起了社会关注,成为舆论焦点问题,“在家上学”的合法性问题成为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考察“在家上学”的实践与学者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我国“在家上学”已经有走向合法化的趋势,2然而,对于如何走向合法化,或者说法律如何对“在家上学”进行调整尚不清晰。在寻求中国的“在家上学”合法化过程中,放眼世界,借鉴域外经验成为很重要的一个视角,其中,美国的相关法律制度被谈及最多。3已有研究提供了对美国“在家上学”立法的大致情况的认识,但仍有众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本文以法律渊源为切入点试图更加细致地分析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状况,以期有益于我国“在家上学”相关法律的建设。

二、概念界定

(一)“在家上学”

在美国,19世纪后期各州都通过了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根据法律要求,适龄儿童的父母必须将其子女送入学校(最初仅为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父母如果不从,则可能被以民法或刑法的规定起诉而受到惩戒”。[2]因此,本文的“在家上学”,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某一阶段或全程)不进入学校,而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据美国学者研究,2010年,美国“在家上学”的儿童近200万,约占学龄儿童的4%,且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3]虽然“在家上学”的儿童绝对数量并不多,但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家上学”不仅对义务教育制度中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冲击,更是对义务教育制度体现出的国家教育权提出了挑战。美国“在家上学”的发展就是父母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博弈历程。

(二)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指“法的效力来源,包括法的创制方式和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4]本文探讨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即是分析在美国有哪些法律对“在家上学”做出规范与调整,以及这些法律是由哪些机构创制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法律”取广义上的涵义,涉及美国整个教育法体系,而美国“教育法体系由宪法条款、成文法、行政规章政策和普通法构成”。[5]鉴于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法律体系的特点,以及部分“在家上学”实践者牵涉有宗教因素等问题,因此法律渊源颇为复杂。

三、美国“在家上学”法律渊源概述

目前,全美50个州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都承认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存在状态,但依据的法律并不相同。据美国家庭学校法律辩护协会 (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HSLDA) 统计,目前已经有40个州明确承认“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依据的法律类型有:《在家上学法》 (Homeschool Law)、《私立学校法》(Private school Law)、《教会学校法》(Church School law)、联邦与州宪法修正案以及判例。[6]其他各州的教育实践者则是通过《父母权利法》、《宗教自由恢复法》等其他法律来主张“在家上学”的权利。本文根据立法的层级、立法的形式等的不同,系统阐释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

(一)联邦宪法与州宪法1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宪法是其根本法律, 各州又有各自的州宪法。美国联邦宪法并未涉及教育,因此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教育,更不涉及“在家上学”。各州根据州宪法的相关规定负责管理教育,各州宪法也没有对“在家上学”的直接规定。仅有俄克拉何马州的宪法修正案所规定的“其他教育手段”(other means of education)[7]被“在家上学”实践者直接援引。在各州的教育管理中, 州与地方学区、校董事会制定的法律、制度并不相同,但不管是哪个部门制定的教育法律,以及教育实践都不能与联邦宪法产生冲突;各州的教育法律制定与实践也不能违反各州宪法。“在家上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联邦宪法和州宪法必然是“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而且在实践中,也确实有依据联邦宪法、州宪法争取“在家上学”的案例。《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反对无理由的搜查和扣押),以及《联邦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保障正当程序与平等法律保护权利)是常被援引的条款。

(二)成文法

美国学者弥尔顿·盖舍尔 (Milton Gaither)认为,“在家上学”取得“胜利”,归功于美国家庭学校法律辩护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通过游说 州议会通 过了许可 的法律(homeschool statutes or regulations)。[8]通常这些法律是由州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statutes),但在马里兰州、纽约州和俄亥俄州是由州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法规(regulations),在康涅狄格州是由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方针”(guidelines)。[9]在实践中,家长可依据《在家上学法》,或《私立学校法》,或《教会学校法》来主张“在家上学”的权利。有些州同时拥有这三种法律,但有些州并没有《在家上学法》,“在家上学”者通过将“在家上学”认定为私立学校或在教会学校注册来实施“在家上学”。

(三)普通法(判例)

美国属于普通法系,法院可以创设有关法律规则,并适用于今后的案件,即为判例。联邦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和州最高法院(Higher Court)均有相关判例被“在家上学”者援引作为法律渊源。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各州起诉“在家上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诉讼已经非常少见。

1.联邦最高法院

192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皮尔斯诉姐妹会 (Pierce v. Society of Sisters)[10]一案中,依据《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关于正当程序的条款确立了父母的教育选择权。

1972年,威斯康星州诉约德案(Wissconsin v. Youder)[11]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依据《宪法第一修正案》关于宗教自由的条款判定阿米什人(Amish) 可以依据其宗教教义获得义务教育的部分豁免。

2.州最高法院判例

有6个州的最高法院判决州的义务教育制度中的“强制入学”是违反州宪法的,因为这些规定太模糊了(强制接受义务教育不一定就等同于强制入学)。相关案例包括:佐治亚州的勒姆希尔德 (Roemhild)诉州政府、[12]威斯康星州的州政府诉波普安茨(Popanz)、[13]明尼苏达州的州政府诉纽斯特朗姆(Newstrom)、[14]密苏里州的爱丽斯诉奥哈拉(Ellis v. O’Hara)、[15]艾奥瓦州的团契浸信教会诉本顿 (Fellowship Baptist Church v. Benton)、[16]宾夕法尼亚州的杰弗瑞诉奥唐奈(Jeffery v. O’Donnell)。[17]

在没有专门关于“在家上学”成文法的新泽西州,法院的两个案例1认定只要父母给予孩子的指导达到了与公立学校“等效”(equivalent)的要求, 父母就获得了使其子女“在家上学”的权利。[18]

除了直接与教育相关的判例被“在家上学”实践者引用作法律渊源外,在州法院还有关于宗教自由的相关判例也被援引,后文再述。

以上所引案例均支持了“在家上学”的请求, 但并非与“在家上学”相关的案例都支持了实施“在家上学”的要求,事实上也存在一些法院驳回“在家上学”请求的案例。例如,约翰逊诉查尔斯社区教育委员会(Johnson v. Charles City Community Sch. Bd. of Educ.1985),汉驰诉格尔克(Hatch v. Goerke,1974)。

(四)父母权利法

“在家上学”虽然是适龄儿童接受教育,但更多地表现为父母的教育选择权。除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外,密歇根州、堪萨斯州和得克萨斯州通过了《父母权利法》(Parental Rights Acts),保障了父母教育(train)孩子的权利。三州的规定略有不同, 但都认为“抚养、教育孩子”(care,teaching,upbringing)是父母“自然的、基本”(natural,fundamental)的权利。[19]

(五)《宗教自由恢复法》

美国有16个州已经通过了《宗教自由恢复法》2(religious freedom restoration acts,RFRA),8个州的最高法院通过了等同于宗教自由恢复法的判例。如果这些州的父母是出于宗教原因秉持“在家上学”的信念,他们不能遵守义务教育强制入学的法律,父母可以使用《宗教自由恢复法》作为防御被指控违反义务教育规定的起诉。通常,为了推翻父母的诉求,政府需要提供“明确而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提供给适龄儿童的是“必要的”教育,且是可“实现利益的、限制最少”的方法。也就是说,父母援引《宗教自由恢复法》来坚持“在家上学”的诉求并不一定会得到法院的支持,还要看政府提供的证据。而且,最高法院确实有不支持家长依据《宗教自由恢复法》提出抗诉要求的判例(521 U.S. 507.)。因此,家庭学校法律辩护协会特别建议,在使用这一法案作为辩护依据前,父母应咨询法律顾问。[20]

(六)《儿童虐待防治法》

《儿童虐待防治法》(The Child Ab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ct,CAPTA)并不直接涉及“在家上学”,它意在规范联邦提供资金给州用于支持保护、评估、调查儿童免受虐待的行为。2003年,国会通过《儿童家庭安全法》(Children and Families Safe Act)之后,有22个州颁布了类似《儿童虐待防治法》的法律保障文件。但这一法案同时被支持与反对“在家上学”受到政府监管的双方援引。支持政府对“在家上学”进行监管的理由之一,就是“在家上学”实践者的可能不当行为会使儿童遭受虐待。 [21]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可依据此法案来调查家庭中的(父母)对儿童的忽视与虐待问题,当然包括“在家上学”行为。而《儿童虐待防治法》中规定的父母在接受儿童保护部门调查时拥有的权利,以及对儿童保护部门的人员培训、调查内容、工作程序做出的严格规定,[22]又使得“在家上学”的实践者可据此类法律来拒绝州教育官员对于“在家上学”的巡视、检查。

四、美国各州“在家上学”法律状况

以上论述的是美国“在家上学”法律渊源的整体状况,由于50个州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法律渊源在各州的表现情况并不相同。例如,有些州拥有“在家上学”的成文法,而有些州并没有;拥有成文法的州,具体内容也并不相同。本文对各州的“在家上学”法律状况进行了整理,重点分析了各州的“在家上学”法律渊源具体有哪些,以及对“在家上学”的具体规定。对“在家上学”的规定主要可以分为:对“在家上学”批准(父母是否要告知相关部门或经过批准)、对教育者资格的要求、对学生评估的要求和课程要求。详细内容见下表。

※括号中所注时间为法案通过时间。资料来源:Home Schooling in the United State:A Legal Analysis[DB/OL]. http://www.hslda. org/laws/ Summary_of_Laws.pdf,2014-05-20.

五、美国“在家上学”法律渊源特点

我国现有对美国“在家上学”管理上的研究, 依据州对“在家上学”的管理要求常提到四种管理状态:无要求、低要求、中等要求,以及严格要求。通过考察各州的“在家上学”法律,可以发现,在所谓“无要求”的州实际上同样有规范“在家上学”的相关法律,例如,阿拉斯加州、伊利诺伊州等。也就是说,“在家上学”在美国受到完备的法律保护,笔者认为美国“在家上学”相关法律具有“重权利、多选择、渐进而行”的特点。

(一)重权利

认识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要重视美国的法律文化。谈及“在家上学”相关法律,并非主要指政府依据相关法律对“在家上学”进行管理,而主要指公民依据相关法律争取“在家上学”的权利,就政府依据义务教育制度相关法律强制子女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监管、指控,直至司法诉讼进行“抗辩”。复杂的“在家上学”法律渊源实际上体现了对数种权利的保护,核心权益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既包括儿童受教育权,也包含儿童的其他权益。此外,“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也体现出对父母的教育选择权、国家教育权(国家利益),以及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权益的保障。

从以上对美国“在家上学”法律渊源分析来看,“在家上学”在全美的合法化,在保障“在家上学”权益的同时,保障了父母教育选择权和宗教信仰相关的权益。但是“在家上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利益。无论家长依据哪一类法律规范获得子女“在家上学”的权利都不能侵犯儿童的权益,一旦违反《儿童虐待防治法》,都将受到指控。尽管家长可以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法律来争取“在家上学”的权利,但在有些州并非一定就会如愿获得“在家上学”的权利,而需要举证抗辩政府的相关要求及主张。因此,实践中有法院驳回家长诉求的案例出现。此外,州对于父母教育资格、课程的要求, 同样是为了规范父母行为,保障儿童利益。而相关部门对“在家上学”的监管,除了保障儿童的权益外,同时也是在维护国家利益。

(二)多选择

由上文可见,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丰富,所以为“在家上学”者提供了适用法律的多样性选择。不同州的“在家上学”的法律各不相同,在同一个州,也可适用不同的法律(例如,不少州同时有“在家上学”的法律与私立学校法律可作为“在家上学”的依据),这使得意图进行“在家上学”者, 可以根据具体情形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法律来争取“在家上学”的权利,如果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辩论,基本上采用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这一特点的形成,符合“在家上学”的历史发展。由于“在家上学”与义务教育制度的强制入学相冲突,不能依法将适龄子女送入学校的父母还会受到处罚与控诉,为了获取“在家上学”的权利,父母广泛援引各类法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法律渊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家上学”已经合法化,有些法律渊源虽然依然存在, 但是会逐渐不再发挥原有的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明确有“在家上学”相关法律的州,与宗教相关的法律对“在家上学”的意义逐渐降低。但多选择的法律渊源显然更能充分保障“在家上学”者的权益。

(三)渐进而行

从各州“在家上学”获得合法性的历程来看, 在全美,从20世纪80年代一些州开始通过相关法律到2009年各州均实现“在家上学”合法化,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可见,“在家上学”多样法律渊源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而行的过程。

美国各州基于各自的历史传统、教育实施状况来针对性地渐进解决“在家上学”的法律事项, 而且直到现在也是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显示出法律的严谨性。在这一渐进而行的过程中,对于父母教育选择权、儿童受教育权、国家教育权,以及宗教信仰相关权利的认识逐步得到清晰。代表国家利益的相关部门与“在家上学”实践者早期通过诉讼来完成各自的诉求,而在20世纪80年代,代表“在家上学”实践者利益的“家庭学校法律辩护协会”积极游说各州议会直接通过“在家上学”的相关法律。各方权益通过畅通的诉求渠道充分沟通, 而达到平衡,更好地保护了儿童的根本权益。

成长环境大不同“在家上学”需谨慎 篇8

让孩子“在家上学”,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教育方式。童话大王郑渊洁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先驱者和引领者,他对儿子实行家庭教育的成功让众多对现行教育不满的家长们看到了另一种教育模式,但是家长们也应该看到郑渊洁的女儿选择的却是去学校。看来“在家上学”也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家上学”,表达了家长和学生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现在学校教育同质化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教育方式单一、分数至上理念严重等问题在学校普遍存在;并且一些学校依然存在管理方式粗暴的弊病,某些老师的师德问题也是让家长不信任学校教育的原因之一。要想让学校更受家长的青睐,需要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只有素质教育真正落实,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得以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才能吸引孩子重新走进课堂,才能让家长放心。

但在家上学与在学校上学一样都是有利有弊的,家长们要仔细权衡,慎重选择,不可盲目跟风,否则赔上的就是孩子的一生。在学校上学虽然有各种不足,但是学校的教育方法、教材等都趋向成熟,更为全面和专业。在家上学则对家长的文化程度、时间等要求较高,并且没有集体生活的磨合,孩子容易孤僻、不合群、社交能力差。再者,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亲近感是天性,是家长的陪伴代替不了的,学校生活同样是美好的回忆,哪怕是朋友之间的争吵。家长让孩子留在家中,将孩子屏蔽在群体之外,又何尝不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与权力的剥夺?

另外一些家长模仿了国外的先例,比如美国目前有200万名学生在家上学,且人数还在增长。但是家长们忽略了美国在法律上保障了这种教育方式,各州都有标准,有可供选用的教材和教师指导手册,有专业的执业教师提供咨询。与美国相比,“在家上学”这种形式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下都不成熟、不完善,不能成为常态,家长们岂能拿孩子的未来去冒险!

上一篇:钛合金夹板下一篇:网络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