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办学资源

2024-06-06

内部办学资源(精选六篇)

内部办学资源 篇1

一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高校内部办学经费分配额应以可实现收入总额为限。二是重点突出原则。高校内部办学经费分配应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并保证国家政策性支出的支付。三是责权利相结合原则。高校内部办学经费分配办法应纳入院系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将院系办学经费使用情况与其责任相结合, 保证财权与事权的对等。四是效益优先原则。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院系和教职工, 资金分配平均主义制约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因此, 高校内部经费分配应向效益好的院系倾斜, 真正体现重实绩、重贡献, 充分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院系办学经费的构成

高校经费支出项目主要有:1.人员支出, 主要是在职人员工资、福利及奖金支出。2.社会保障支出, 主要是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和在职人员“五险一金”支出。3.公用经费支出, 主要是保证日常教学、管理、后勤工作所必需的支出。4.设备购置费支出, 主要是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办公设备等方面的支出。5.基本建设支出, 指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基本建设所发生的支出。6.其他支出, 不能纳入以上支出项目的各项开支。

院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局限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部, 因此, 其办学经费构成应该是除离退休人员生活、福利费, 基本建设支出, 学校管理、后勤、教辅等支出的部分, 主要包括:1.人员经费, 指院系在职、兼职人员经费, 包括:在职人员档案工资、校内津贴、福利费、五险一金支出、超工作量补贴、内部奖励, 兼职人员兼课费等。2.教学业务经费, 指院系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发生的各项支出, 包括:实验、实习费, 设备维护、维修费, 教学差旅费, 教学资料费, 教师进修费等。3.学生活动及管理经费, 指院系开展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 包括:学生活动经费, 学生管理经费, 学生勤工俭学、奖学金、特困生补助等。4.公用经费, 指院系开展公务活动发生的支出, 包括:邮电费、报刊杂志订阅费、印刷费、宣传费等办公费用。5.设备购置经费, 指院系购置新设备的支出, 包括:购置教学仪器设备、行政办公设备等支出。6.其他经费, 指院系发生的成人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三、院系经费分配办法

(一) 可以分配的收入项目。

包括:全日制教育学费收入, 成人学历、非学历教育学费收入,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收入。

(二) 分配比例。

院系经费按实际收取款项的一定比例计提, 各项收入的具体提取比例应根据该项收入院系、学校承担工作任务多少和学校有关政策确定。

(三) 分配办法。

1. 全日制教学办学经费分配办法。

全日制学费收入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是院系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 该办学经费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基本办学经费和绩效办学经费。 (1) 基本办学经费。基本办学经费是保证院系工作正常开展所必需的办学经费, 主要用于支付在职教职工档案工资、校内基本岗位津贴、社会保障支出, 内外聘人员课时津贴, 维持正常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购置、设备维修、设备维护费用, 维持正常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实验、实习、办公等费用以及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所必需的费用等。基本办学经费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某院系应提基本办学经费=该院系实收全日制学费×基本办学经费提取率×系数。其中:实收学费根据账面记录确定, 基本办学经费提取率由学校根据各年收入扣除学校层面必须支出确定, 某院系系数=某学年某院系承担教学课时总数/该学年该院系教学课时总数 (公共基础部门系数=1-某院系系数) 。 (2) 绩效办学经费。绩效办学经费是根据院系办学效益计提的办学经费。一所高校的社会认可程度有特定的衡量指标, 主要是省级及省级以上办学成果和奖励, 如教学成果、科技成果奖, 品牌、特色专业, 教学名师, 优秀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等, 而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实施单位——院系的工作, 所以学校应对效益好的单位给予经费支持。院系绩效可以采取计分办法, 即分别规定不同成果和奖励的分值, 然后运用以下公式进行绩效办学经费分配:某院系绩效贡献率=该院系绩效分/学校各院系绩效分之和, 某院系绩效办学经费=学校实收全日制学费×绩效经费提取率×该院系绩效贡献率。

2. 成人学历、非学历教育办学经费分配办法。

对成人学历、非学历教育的管理, 学校主要委托专门部门负责, 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院系办学经费:某院系成人学历教育办学经费=该院系实收成人学历教育学费×院系成人学历教育办学经费提取率-该院系成人学历教育占用学校资源费, 某院系成人非学历教育办学经费=该院系实收成人非学历教育学费× (1-税率) ×院系成人非学历教育办学经费提取率-该院系成人非学历教育占用学校资源费。

3.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经费分配办法。

办学资源联盟工作方案 篇2

为充分发挥实验小学学段窗口、示范和辐射引领作用,创新机制,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乡镇校际之间办学资源联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市实验小学办学资源联盟工作方案,以利办学资源联盟工作制定化、规范化、持续化,更好地达到开发、利用、共享办学资源的目的,真正促进联盟双赢,促进办学水平的整提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盘活优化存量资源,激活生成新生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资源联盟机制,落实联校共建,实现联盟校智力、人力、物力共享,并达到激活生成增量资源的目的。

2、建立联盟机制。搭建资源联盟工作平台和互动机制,实现联盟校干部和教师流动,学生和管理互动,教研和课程联动的目标。

3、提升办学水平。通过资源共享和联校活动的开展,探索义教均衡发展的新机制,实现联盟校办学水平的新提升。

三、任务及方法

1、办学资源共享。一是挂牌,联盟校挂“松滋市实验小学联盟学校”,共享实小品牌资源。二是引领,通过专题研讨,把脉问诊等形式,将实验小学的管理模式、办学思想、校园文化与联盟校有机结合,实现办学品质的提升。三是共享,将联盟校视为办学共同体,在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件硬件设施使用和社会资源利用上与实小同等对待,最大程度支持联盟校。

2、人力资源互动。一是跟岗。联盟校每学期可派领导与教师到实小跟岗学习。二是开放。实小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均向联盟校开放,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联盟校相关活动纳入实小统一安排。三是互动。实小每学期根据联盟校要求组织1—2次送课到校,并与联盟校教师进行业务互动,可根据联盟校要求组织力量在教研活动、教师教学竞赛中进行指导与帮助。四是客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实小可根据联盟校要求组织学科教师实行走教,带动联盟校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

3、学生成长结对。一是活动互动。两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观摩;组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二是结对成长。可在两校学生中开展“结对成长”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层交流。

4、校际携手共进。一是定期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为借鉴,注重生成;专题研讨,提升水平。二是总结经验。要探索总结并建立和完善“资源联盟”工作机制,实现资源联盟工作效益的最大化,为全市义教均衡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范本。

四、组织与保障

1、成立“松滋市资源联盟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此项工作由分管政工办公室工作的副校长牵头协调,相关处室配合。

2、此方案为实小资源联盟工作总体方案,联盟校每学期确定一项工作重点,制定一个计划,分年突破,力求实效,一般一届“资源联盟校”时间为三年。

内部办学资源 篇3

一、注重班子队伍建设,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学习

学校的发展,师资是关键,学校要发展,一要有凝聚力强、服务意识浓的管理队伍,二要拥有教育理念超前、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我校始终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前提。

1.注重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任何单位都难以发展。一直以来,我校行政领导率先垂范,从不脱离课堂,与教师比业绩,与教师比品格。干部与教师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教学工作挑重担,教学研讨作标兵;管理学生走在前,服务教师用真心。形成了一个榜样型的领导集体。现有21个教学班,有5位班子成员担任班主任工作,大多数成员担任语、数、外、物理、化学主课的教学。班子成员坚持做到学习经常化、廉洁自律化、办事效率化、决策民主化、关系和谐化,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和亲和力,给广大师生树立了可直接效仿的标杆,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点。

2.强化学习研讨,促进教师队伍发展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坚持开展“三爱三养”教育活动:“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和“道德修养、理论修养、专业修养”,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确立“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

其次,经常性举办师德演讲赛,开展“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来促进教师的发展。

最后,注重教师培训和对外交流学习。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去过很多学校交流学习。为督促教师认真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学校制度规定对获得优秀学员的给予奖励,对未拿到合格证的教师各种培训费用自理。教师通过交流和培训更新了观念,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学校的内部管理提高了效能。

二、制订可操作易执行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准则

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只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作用,要想能执行下去,制度内容就应具体,可操作性强,易执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其长效性和广度,要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杜绝朝令夕改,做到令行禁止,通俗地说,就是要让我们的学校管理有具体条框可依、执行起来有明确的尺度。师生可以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可以用制度保障教育教学有序运转,用制度促进教师积极教学教研,用制度强化学生管理,用制度强化环境治理。

为此,学校主要领导翻阅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教师代表讨论,参阅其他学校的相应成型资料,本着以学校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修订、重建、完善了学校制度。制订了以“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为纲目的系列制度。制度考核做到向班主任倾斜,向第一线教师倾斜,现在“重过程、看结果、讲付出、比质量”成为学校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办学活力。

三、抓好教学中心环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当前,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生源大战不断升级。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意识明显增强,教育市场正由学校选择学生向学生选择学校迅速转变,学校的教育质量成了留住生源的硬指标,农村中学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我校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抓实教学常规,注重过程管理

学校工作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教育质量,我们始终坚持教学中心环节的过程管理,学校对于教师备课、作业批改、下班辅导、听课学习等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督查,教师听课必须真实,有听课记录,每听一节课教务处都有记载,杜绝造假行为,教务处对每节课都巡课,并建立了常规教学登记档案。

深入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评教活动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抓,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采取问卷、座谈等形式,由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每次将学生评教结果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对评教中所发现的问题,教务处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师针对学生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融洽了师生关系。

2.重视毕业班教学管理与研讨

首先,学校每年秋季开学伊始就成立毕业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蹲点到班,与班主任一道,以班为家,经常下班听课,全面关心学生,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士气,树正气,排解心理上的苦闷,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其次,学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设立了会考奖,将各层次硬指标按比例分解到各班级。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会议、毕业班班主任专题会议,对毕业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会诊,及时采取应对办法,加强复习教学交流,为教师整体把握复习思路和方向;注重初三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纪律管理。我们经常利用班会、读报课、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中考誓师大会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我们狠抓毕业班学生的课堂和就寝纪律管理,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狠抓学科竞赛、教学研讨及培优辅差工作

我校每个学期都定期开展包含音、体、美在内的学科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上进。为了激励教师钻研业务,积极投身教研教改,我们设立了学历提高奖和教研成果奖,对取得高学历、教学比武、指导学生获奖等,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开展教师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和教学反思评选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的艺术,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培优辅差工作,我校实行专人结对负责,促使学生各科能平衡发展,全面提高,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学校各年级各科成立了兴趣小组,安排专任教师利用每周星期二、星期五下午活动课时间进行培训,培养尖子生,近两年,我校有20多位学生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endprint

四、坚持不懈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1.抓学生“三个三”教育活动

一是抓“三个好”教育(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少年)。二是抓“三个习惯”教育(即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三是抓“三全育人”体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2.榜样引领,环境育人

为激发学生讲规范、讲正气,我们坚持对学生开展“三礼”教育活动:礼仪、礼貌、礼节,在全校开展各类“校园之星”“文明班级”“温馨寝室”评选活动,弘扬正气、树立优秀典型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新生入学养成教育,对染发烫发、乱丢乱扔垃圾等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狠抓规范训练,加强检查、评比。如,对学生寝室每天一次小检查、一周一次大评比,纳入班级工作考核,要求每个寝室墙壁和物品做到“三面光八条线”,促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寝室内务和自主管理的良好习惯。

3.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体艺节活动,体艺节活动内容广泛,包括书法绘画、手抄报比赛、普通话演讲赛、趣味运动会、乒乓球单项赛、拔河比赛等;学校每周精选一首好听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在每天上课前播放给全校学生学唱,陶冶学生情操,还有每天的35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含体操、广场舞、手语操、跳绳)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抓好安全管理常规,确保教学秩序

我们按照“广宣传,重教育,明责任,强监管”的工作思路抓实学校安全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经常利用集会、校园广播、宣传栏、读报课等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定期开展全校性的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竞赛、举行学生疏散演练活动等。

2.全员参与,做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

一是分解、细化安全工作,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网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支书具体负责,职能处室直接抓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健全“一岗双责”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和责任环节。三是加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校内安装了监控设备,学校组织成立了护校队。

3.健全制度,加强督查,及时整改,营造安全环境

近年来,我校不断地完善各种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制度》等一整套安全工作制度,定期对校内各设施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近10年来,我校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强化后勤管理,全面保障教育教学活动

一是学校选配了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后勤管理人员。

二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批字原则,成立了财产清算小组,轮流由教师代表参加,对学校财务实行每月一小清,每学期一结算,学校财务做到了公开、透明。

三是做好校产校具的管理。所有校产都要建立账卡或登记簿,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杜绝流失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是建好物资购买台账,加强物资进出监管,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集团化办学内部运行机制设计初探 篇4

1 集团化办学内部组织与管理机制设计

职教集团的建立决不是成员的简单叠加, 而是从资源、组织结构到制度的集成创新, 它是职业教育增长方式的一个根本性转变。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因此, 集团化办学组织只能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 设置组织机构, 规范各机构的岗位职责, 合理设置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执行、协商、调解等工作机制, 以及履行职责的行为过程流程和操作规范。

当今为实现集团化办学的各项功能而组建起的各型职业教育集团是比较规范与相对完善的集团化办学组织形态。由于集团化办学是以契约形式组织起来的多元化法人集合体, 自身无法取得法人资格, 以职业教育集团形式组建的合作模式只能在自主、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点上, 体现市场化驱动实现双赢。内部组织与管理机制是围绕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这项公益事业, 以《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为根本准则, 在增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处理好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利的关系。根据管理的层次、幅度和授权决策次序, 制定和完善职教集团基本制度和具体管理办法。

从产学研方面着眼, 建立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引入行业标准建设课程, 完善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 包括《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专业条例》、《校 (院) 长与企业厂长 (经理) 联席会议制度》等规范落实;建立校企“共享”的师资培育管理制度, 落实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机制, 提高企业员工文化技能水平, 并联合对外开展培训服务。包括《集团内专业教师参加集团内企业锻炼的有关规定》、《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通过《企业技术骨干聘为教师考核办法》、《校企合作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度》落实合作实施专业课程教学, 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践课程、实训课程的教学;在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上, 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议》, 健全校企“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平台将课堂搬进生产性实践基地, 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考评办法》、《顶岗实习发生意外处理办法》以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共同负责顶岗实习管理。建立《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办法》、《职业教育集团学分互认暂行规定》等管理文件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建立《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促使联合开发新项目、新产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为校企产业与专业深度融合拓展空间。

在人财物方面, 需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人事、劳资制度》形成竞争、开放、流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集团化办学财务、财产管理, 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效益分配制度》, 使集团的各种收益在集团成员间根据在具体项目中承担的责任、贡献的大小进行合理分配, 实现校企利益共享。

事实上集团内部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都可在主体间签订的契约或章程的约束下, 根据集团内运转的实际情况并参照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进行创建与修订, 不存在固定不变模式。

2 集团化办学内部工作及责任制度设计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种新的组织形态, 它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 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 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 促进专门人才培养效益的最优化, 以此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流传下来的职业教育与企业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的脱节问题。

从我国集团化办学实践看, 职教集团的治理结构按照校企深度融合的要求, 集团组织应搭建理事会组织机构 (由地方政府牵头, 整合行政区域内的职教资源, 组建的职教集团成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理事长 (董事长) 负责制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东决策制的执行层也可参照) 。集团办学理事会由理事长单位、常务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和秘书长单位组成。理事会各成员单位按照理事会章程签订合作协议, 在理事会章程与合作协议中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以确保合作的长效机制。集团的管理与运作机制包括会商机制、决策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等, 是加强“政、行、校、企、研、其他组织”之间合作, 确保集团活动常态化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鉴于校企合作是以专业为纽带, 在职业学校 (院) 办学设置专业行业超过2个以上时, 实质性的教育培训任务是以专业系、部、室的学校二级单位具体承办的, 而企业则也可能是以企业人力资源部、处、科牵头与之实质性对接。因此其内设机构与职能如图1所示。

3 集团化办学内部监督与评价制度设计

要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序发展并具有活力, 我们可以把愿景勾画为:一是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形式多样、优势明显、纵向连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二是增强各办学要素的内在潜能、组合效应和辐射作用, 提升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所形成的教育与行业、企业相联系的载体-职教集团, 将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企业等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结起来, 使学校和企业在统一的课程计划下, 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有效地保证学习者从“学习到工作”或“学校到生涯”的平稳过渡, 内部监督与评价制度设计就需完美。

集团化办学要在标准建设、资源整合、系统服务和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 为集团内部的各项工作进程和教育培训质量进行评价, 而建立起一个组织、行政、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体系, 并通过强有力的方式组织实施, 确保整个集团知识品牌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升。第一、制定集团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指导集团内部各个个体拟定年度工作目标, 并在月度工作计划中体现出来, 成为集团考核工作质量的依据。第二、确定集团内每个工作部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 通过质量标准和系统服务来实施对各成员单位的管理。第三、按照企业、社会和学习者的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评价, 有效组织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并通过资格认证等手段认定学习成果。第四、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第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实施督导、反馈与奖惩条例, 并对质量进行过程管理和适时评估。集团化办学内部运行机制与制度体系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会随着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会不断完善, 更新的制度设计将使集团化办学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本文旨在为这种制度创新过程做个垫脚石, 便于专家们更深刻的研究。

摘要:为保障集团化办学组织内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必须完善办学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与制度建设, 全方位进行内部组织与管理制度、内部工作及责任制度、内部监督与评价制度创新设计, 规范并细化集团化办学组织内部管理, 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增长方式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内部,运行机制,设计

参考文献

[1]湖南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方案.

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办学理念 篇5

一、外造人文景观,内强师资研修

学校文化标识是学校文化的积淀、凝练与概括,是学校形象的表达和诠释。基于此,在学校建设方面,可以以知识景观为框架,建构精致的人文景观。如在我校的景观设置中,参考了多所大学的知识氛围构建,打造了八大景观:一场——行知广场、一路——行知大道、一石——天问石、一树——柿树、一渠——半亩方塘、一池——鉴湖、一园——开心农庄、一馆——生活科技馆,并借助新课改的春风,以“学陶师陶”活动为载体,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出“新生活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围绕读书活动、阳光体育、艺术生活、科技之光,构建了一个以外在景观塑形象,内在核心铸精魂的新知教学体系。对于师资的整合,我校设立名师研修班,设立了“一道门槛”:必须是区级以上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且近两年来有2篇以上市级获奖论文或者1篇文章发表。具备这些条件,研修班的大门随时敞开,从而吸纳了一批爱读书、有底蕴、想上进的老师。这样做是让走进来的老师,感觉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幸福,收获一种成功的愉悦。

在量化和实效的管理制度下,每位老师每个月都会精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交一篇论文或教育随笔,研修中心也会邀请专家学者给予指点,然后再根据文章的特点集中投稿。管理实效很快有了分晓——短短的两年时间,这个团队已发表文章32篇,在区级赛课中13人获一等奖,3人获市级一等奖,在区基本功竞赛中有10人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被评为市名优教师,10人被评为区四优教师。

可见,内外双修的校园管理策略,是有效的校园文化传感器,能够开拓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二、铸造艺术亮点,开发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门类,在当下素质教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从这个方向多加努力,借此开启学生求知的幸福之旅。管理者可以将体育、艺术等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结合学校及地域要素,进行管理。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要加强身体锻炼。为贯彻这一理念,我校将“每天锻炼1小时,幸福工作50年,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乘着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的东风,着力打造阳光体育之亮点,每天的课间操,师生做广播操、武术操、健美操等,大家乐而不疲,成为师生的向往。

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校本项目。以我校为例,开发了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打陀螺、推铁环等校本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组建健美操团队,并且在全国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小学组团体一等奖,以朴实的功底展示了一所农村小学特有的帅气、智气、神气。

在艺术方面,学校管理者要狠抓落实,进行基础性的文艺推广和普及。这里要进行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建设,二是加强训练。我校提出了师生“人人会演奏一种乐器”的口号,做到“三固定”,即辅导时间固定、辅导教师固定、辅导教材固定。我们聘请校外人员作指导老师,在去年暑假里就对全体老师进行葫芦丝、陶笛器乐的吹奏培训。开学后,我们向每位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动员家长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发动他们为孩子配备乐器,督促孩子在家认真练习。一学期下来,中高年级每个孩子都能吹奏10多首曲子。在学生家长会,学校汇报了特色成果,家长们为之震撼。特别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器乐的演奏展现已是一种规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三、创造科技品牌,营造浓郁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长新,不能发明之则长旧。”为此,学校在新生活教育目标的引领下,提出了生活科技教育的“三化”追求,即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自然化——因时因地因人因环境教育;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创造化——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儿童化——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为了营造学校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学校注重校园科技场景的创设。开辟了科技种植园,里面有蔬菜、水果、花草……投资建设了新生活教育科技馆,通过科技馆鲜活的示范与体验,让学生了解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新生物科技、新能源科技、新物质科技、空间与宇宙对人类以后生活的影响。学校成立了航模小组、电子百拼小组、陶艺小组、气象观测小组、机器人小组等兴趣小组,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定期开展活动。如:“许娃乐”——种植园里乐呵呵,“许娃乐”——漫游天宫身为客等。

学校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了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比赛、金钥匙比赛、航模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参赛数量和参赛质量逐年提高,成绩喜人。在2013年江苏省金钥匙知识竞赛中,有5名同学获得了省特等奖,20名同学分获省市一等奖;在省第二届电子百拼竞赛中,有20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总之,要想创新办学理念,就要抓特色,培育亮点,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演绎成一种精神力量,并内化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之奋斗。

内部办学资源 篇6

2013年11月19日至20日,由杭州市教育局主办,杭州市中华职教社、杭州市职教研究室承办的2013年杭甬湖嘉绍五地中职校长论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拉开帷幕,论坛围绕“推进泛都市圈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这一主题展开,来自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五地的10位校长,分别从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职业能力养成、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本校教学改革中的精华,五地职业教育的分管局长、处长以及国家级、省级示范校校长和行业企业代表一百多人共享了这场资源“盛宴”。

现代职校学生均出生在信息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适应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巧用信息化于教学和管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办学的智慧之选。

“植物识别”是该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实训课程,学校教师屠伟伟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了“电子植物园”学习平台,改进了植物信息编写模式,在校内植物上编印二维码,并与网络平台实现对接。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识别校内植物的名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又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上传校外无法识别的植物图片、视频,提出问题后等待老师和同学的回答。教师则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教学指导和评价考核。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平台开展识别考核、竞赛等实践,巩固和提升专业技能。

“这是学校在教学上运用信息化的典型事例,我们学校搭建的这个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五大功能,即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教师在做中教和教中改,实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无缝对接和互动,实现了课程、实训、实践的三位一体,情景感知、三维数字展示、游戏式虚拟仿真教学、生成性混合教学四大教学实训子系统的构建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实现了旅游服务、酒店管理、园林技术、金融事务及商务助理五大专业群跨专业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共用、多维发展的目标。”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校长夏茂忠不无自豪地阐释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还将信息化运用于学校的管理中,相继建立和利用OA办公系统、师生一卡通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努力打造集数字教学、数字资源、数字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得到了湖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毅伟的赞赏,“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备受学生的喜爱,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值得与会兄弟学校学习和借鉴。”

与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巧用信息化办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宁波市北仑区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林绿洋积极开展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不断推进学校的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制度,以早日实现办学的现代化。巧用信息化智慧办学,已经成为很多职业学校校长们的共识。

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以“三改”为切入口,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专业教师带着企业难题进课堂、进实习工厂,学生带着企业问题求知、解惑,既达到了产教研结合的目的,也为校企合作开辟了新的模式和路径。

“三改”即改良工具、改造工序、改进工艺。通过企业“送进来”、教师“沉下去”、学生“想出来”来发现并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拥有三位宁波市首席工人,并以这三人牵头成立了“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师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工作室通过热线接受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求助,专业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在攻克难题时,既可巩固和提升专业技能,还可借机开展技术创新攻关活动。

李善东是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他多年来一直结对象山新港汽配有限公司,并帮助公司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慢慢成长起来,他们研制出的“自制钻模”,帮企业解决了旧设备打孔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学生朱振霖和同学们一起在象山奥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实习时,发现维修师傅在安装变速器输入轴密封圈时遇到了技术问题,后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利用锥形原理将密封圈安装工具做成像漏斗一样的锥形,不仅为企业解决了难题,还成功申请了专利。

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校长韩晓东在介绍经验时说:“以‘三改为切入口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让师生有工具可以改良、有工序可以改进、有工艺可以改造,同时也为企业排忧解难,实现了校企双赢。”

与之不谋而合的是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专业建设,倪国兴校长在深入分析绍兴县域经济的整体情况下,依据绍兴经济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对接地方产业。于2013年上半年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着力打造现代新型纺织专业群,增设了智能纺机、纺织品花样设计、楼宇智能等新兴专业,积极对接企业,以实现职业教育“绍兴模式”的新突破。将论文写在产品上,将研究做在项目中,将成果转化在企业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经逐步向深水区迈进。

“名,即产品必须要有名字;特,即产品生产后要有企业的特质;优,即产品的生产过程要优化学生的素质。”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贺陆军以“名、特、优”三个关键字,精炼概括了学校“产品导向,技术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服装研发入手,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量力而行确定研发产品,以研发促教学。由于男式衬衫的款式、面料相对稳定,工艺要求适中,所以将研发产品确定为男式衬衫。产品选定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市场调研,确定衬衫的主题策划,进行面料缩率的测试实验,根据面料缩率确定各部位的规格参数。当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教师就要带学生到企业学习,系统学习品牌开发的操作程序、衬衫设计流程、衬衫专用设备的选用、生产流水线的设计、设计任务书的编写、数据库的建立等技术。并在企业内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学区”,专供师生研发和生产之用,让学生在“实战”中体验生产过程。endprint

“产品导向,技术主线”的教学过程,没有了40分钟一节课的概念,没有了“长9米、宽6米”的教室环境限制,教师来自校企双方,教学内容融合了课本和实际工作情况,让学生在“实战”中巩固专业知识。

湖州市教育局金毅伟副局长指出:“‘产品导向、技术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于精准的市场分析和对技术进步的判定,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产学研高度集成,从生产实践到设计研发,主动对接‘工业设计、机器换人的现代制造业人才培养需求。”这与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陆志松校长提出的以“首岗胜任,多岗适应、终身发展”为培养目标的“锐蓝领”职业人培养模式,及湖州市职教教研室吕永城主任所分享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不在于培养的固定法则,不在于考试的分数高低,而在于慢慢开始从培养一技之长的专门化人才向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展。

什么是职业的教育?什么是技术的教育?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引发了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思考与实践,校长黄桂众说:“成功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全面关注学生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教育,而职业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应当是对学生就业负责,即获得技术成长和职业发展。”基于此,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走出了“四点共圆”的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之路。

“四点共圆”的理论来源于杜威“做中学”和泰勒“经验学习”的课程理论,是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重构、整合,建立“文化基础课—专业课程教室—专业实训室—能力训练中心”的四点共圆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适应实际生活、生产需要的理实一体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品质。

在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践探索中,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于2011年提出了“信校人”“职场人”“社会人”三大模块和16项能力的训练体系,即“3-16”体系。“信校人”是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是全体学生的必修科目;学校建设了“弘毅职业能力训练中心”来培养“职场人”的核心能力和“社会人”的通用能力。训练中心现有通用技术、解决问题、创新发明、创业等13个工作室,各室配备2名指导教师,实施“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的训练和“能力为重、作品为果、创新为优”的评价方法。

创新发明工作室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地”之一,曾进行过很多有创造性的有趣课程。如“一枚鸡蛋从10米高空自由落下,如何使鸡蛋保持完整?请设计一个方案并完成操作。要求:允许包装,但包装后能看到鸡蛋;包装最大尺寸不得大于20×20×20厘米,落地后垂直位移小于50厘米,时间为3课时。”在课堂上,学生三四人一组合作进行,共产生了5类方案,经过比赛,多面体型获得一等奖。

通过这些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技术能力成长与职业能力发展交互作用,融合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最终实现“四点共圆”的职教梦想。

中职学校要培养一流的技能型人才,什么样的老师才能胜任?

绍兴市职教中心基于这一思考,对职业学校的教师做了全新的定位:是知识传授的“人师”、技能传授的“技师”、职业指导的“军师”、心理健康的“导师”和职教科研的“大师”。校长钱金星说:“我们要打造的是五项‘全能型的教师,这需要拥有突出的教学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职业指导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扎实的职教科研能力。想要培养一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全能型的教师队伍做后盾。”

在分析学校师资现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绍兴市职教中心构建了“一核两翼三维四径五项全能”的“全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一核”是以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为核心;“两翼”为教师技能领雁工程和学生技能领雁工程;“三维”是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即专业理论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径”则指教师培养的四个路径,即教育教学能力工程、校级名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梯队工程和教科研能力提升工程。

绍兴市职教中心培养五项“全能型”的四项工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对教师的培养层次逐渐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工程是根本,从加强德育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实战演练等方面进行培训,学校为教师提供或创造培训的条件,让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更上一层楼。如创新教学园,按照“企业出题、学校接题、教师解题、学生破题”的模式,做到专业、教师、教学、实践的无界化。教师在接到企业项目时,要与真实的市场技术同步,了解真实的企业需求,选择专业细分方向,并形成教学案例用于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新的校企合作做好协调。

上一篇:活化英语课堂下一篇: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