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素质培养

2024-06-18

语言素质培养(精选十篇)

语言素质培养 篇1

一加强主持人语言定位意识

有观点认为,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对环境的适应程度。脱离了它的特定的语言环境, 就没有得体不得体的问题。主持人语言定位不清, 后果不堪设想, 往往使主持人及其支持的媒体系统事倍功半。因此, 对主持人定位是主持人形象塑造的一个关键部分。在主持人语言定位中, 要注意四个要求, 即受众的要求、节目的要求、主持人个性的要求、媒体类型和播出范围的要求。

1. 受众要求

“受众是传播的终端, 也是节目效果的体现者, 是下一级传播的主体”。传播学者认为, 在人际传播中传播内容的同时, 也能播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关系的信息, 即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亲疏度关系, 这种亲疏度对传播内容起一定作用, 如果形成了“自己人”效应, 就缩短了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因此, 主持人要在穿着打扮、身体语言等方面尽量贴近目标受众。

受众是一个大的范畴, 它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新闻实践中, 我们要注意目标受众的年龄层次、注意目标受众的知识层次和结构、注意目标受众所处的文化背景。

目标受众的知识层次和结构直接影响他的接受能力、接受方式等等。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的目标受众, 就是有一定知识, 对现代企业的运营有一定兴趣和了解的人。这个节目的话题通常是站在世界的范围来思考的。我们在这个节目中经常可以听到CEO、团队精神、平台等白领中通行的词汇, 这些词语如果放在别的节目中就不大合适。

2. 节目要求

节目风格是一个节目的灵魂, 语言是风格的附属物。如果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李咏把那种诙谐、幽默运用到一场救灾晚会, 其结果会不堪设想。

从某种程度上说, 节目要求是一种基调, 它确定了节目的主旋律, 所以语言得围绕它展开。《对话》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2000年7月推出的一栏演播室谈话节目, 每期60分钟, 是央视目前推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对话》栏目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该栏目整体切入点是时代前沿的思考, 重量级嘉宾, 创造性的表现方式。

该栏目确立谈话的语言方式是:人际间的直接交流;营造谈话的“场”式传播, 保留谈话的完整性和动态性;充分张扬个性化的表达。

而实际上, 《对话》在离制片人所期待的尚有一段距离, 在该栏目对北京三大高校 (北大、清华、人大) 收视受众调查中所反映, 《对话》的剪辑痕迹太重, 整体形式感觉不新颖, 主持人机智不够。

所以, 以节目为中心, 以语言为半径是一个栏目的整体需要, 如果在这方面大做文章, 收获一定会很大。

3. 主持人个性的要求

个性是一个人气质的表现, 个性话的语言是模仿不了的。个性化是要求在节目主持中运用技能技巧, 体现智慧学识的同时, 突出主持人性格气质的因素。

这类节目最成功的莫过于王志的《面对面》, 他以平易中不乏尖锐的个性吸引了中上层知识分子。《社会纪录》里的那个阿丘, 从长相就可以看出具有一种调侃却见智慧的个性色彩, 主持的社会问题说起来嬉笑怒骂, 却见痛见血。

个性气质不是表面的, 不是可以表演的, 这是一种长期历练熏陶出来的, 似乎无法言传, 但却清楚地表现在谈吐里, 动作中, 因而成为节目的气质。

王志憨厚相貌下隐藏的犀利的追问、步步紧逼的质疑是长期的记者生涯的历练和熏陶而产生的“平视”意识的体现。

现在有些电视台的“个性主持人”往往是扮成类似的风格, 操着同样的口气, 做着相似的手势, 重复着雷同的词汇, 千篇一律地主持着不同的节目。有的甚至以模仿港台语言为荣, 但不可忽视的是, 这类节目正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接受, 根据“存在即真理”的“原则”, 这类节目及其语言能否竟经得起考验值得我们重视。

4. 媒体类型和播出范围的要求

在我国, 媒体类型很多, 但作为报纸和广播来讲, 主要是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因此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用语要平和, 即使有错误, 也应该采取帮教的语气。因而在语言使用方面, 我们一定要有平民意识、参与意识、听众意识。

有的主持人面对受众, 心态不够平和, 有居高临下的教化意识和智者说教的展现意识, 这种心理定位所产生的语言, 绝不会受到受众的喜爱, 不可能与受众有平等的、坦诚的交流。

水均益说:“我经常在自己主持的节目中, 想到这是在和母亲谈话, 告诉她波黑又出了什么事了, 在聊天中讲出自己的观点。”靳羽西也同样认为:“虽然我主持节目时知道自己是同几百万的观众见面, 但我却把它看作仅仅是在同一老朋友谈话。”

深层次参与节目的主持人才能在节目中处于主创地位, 才能把话说得简洁、准确、鲜明。对节目缺乏真正的投入, 与节目处于隔膜状态, 只在最后阶段依赖采编拟定的问题出镜提问或靠背串联词主持, 这种主持语言干而无味, 因为它没有节目的感觉, 游离在节目之外, 仅是一个说话的机器。广播电视节目, 是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监制等精心构筑的语言框架内的节目产品, 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感悟和语言, 组织、构造了使受众注意节目画面的同时又感染到语言的力量。

二、注重平时训练

1. 语音、语气、语调训练

平时要加强语音、语气、语调训练, 真正做到丹田运气, 要注意语音的声、韵、调, 语流的停连、音变、语气和节奏。真正做到发音标准、吐字清晰, 在语义的传递上要简练、准确、完整、流畅。因而, 最起码必须练好普通话, 记得赵忠祥老师说过:“有一次在金话筒颁奖晚会上, 曹山同志在答题时说, 目前有些主持人的毛病之一是模仿港台味儿。其实, 这个问题是很大的, 我在汽车上听广播, 有时真以为是港台广播呢!我真佩服那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竟能说一口香港普通话, 以假乱真。我不知道他怎么会以为大家都爱听, 久而久之我就怕他不知道肉麻了。

2. 写作训练

写作思维是语言思维的基础, 良好的写作能力能使语言艺术锦上添花。一般情况下, 加强写作练习能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赵忠祥老师就认为, 写作能力差的主持人, 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主持人。

3. 口语即兴表达训练

主持人不但要有语言机智, 而且主持的话要说得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能说服人和打动人, 并激起参与者的谈话欲望和深度表达。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现场的组织和串联, 是产生观众与节目, 场内与场外的情感互动共鸣的重要条件。在急场的时候, 还能化险为夷。即兴口语训练可由以下训练完成:

(1) 翻译古文。经常翻译, 反复训练, 可以提高即兴表达能力。

(2) 听一段广播, 将主要内容在脑海中记忆, 加工, 然后复述。

(3) 观赏并分析精彩节目的选段, 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对主持人的语言加以分析和点评。

(4) 接龙练习, 包括故事接龙、诗词接龙、名句接龙、成语接龙、词语接龙。

(5) 记忆训练

4. 思维训练

谈教师语言素质的培养 篇2

关键词:语言;素质;教师

如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就要成为教育研讨、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的专业工作者。在此,笔者就新形势下教师应具有的语言素质及其培养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应该具有的语言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的素质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二是文化科学常识素质,三是教书育人的才能素质,四是心理本质素质,五是身体本能素质。相对于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讲,笔者认为还应该增添一条“语言素质”。这恰是当前教师所缺少的。有人说“语言素质是语文教师的事”,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不管教学哪个学科,都应该具备语言素质。

毋庸讳言,目前大多数教师几乎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学作品,他们所写的教育教学论文中也有不少语言问题。大家都在忙于教学,阅读语言作品的时间几近为零。因此,教师必须要下大气力提高语言素质。教师的语言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

1.明确,规范。教师必须语言规范,吐字清晰,使用普通话教学,应把每一个字清清楚楚地送到所有学生的耳朵中。吐字清晰,给人以流畅、明了、优美的感觉,不然会令人感到生涩、厌烦。我们可以借鉴声乐的“吐字”要求,力图说话时先把字头咬准,并依据需要将字身引长,并且再把字尾收清,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因此,教师说话和授课时要做到“发音规范,字头咬准,收音要清”。

2.准确精炼。语言的精度是教师语言修养的基础,要使语言准确精炼,教师必须具有准确的政治观点、广博的业务知识和思维的深刻性。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和展现事物的实质及其内部规律性,才能“言之凿凿,一语破的”。

3.合乎逻辑。教师说话、授课必须言之有理,这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影响。此外,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使命之一。教师的语言合乎逻辑,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4.富于启发和感染力。教师只有用语言启发和感染学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情感。

5.幽默风趣。教师的语言需要有一定的幽默感,但也要有一定的分寸,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舒畅的氛围中陶冶情操,但又不失掉课堂教学应有的严肃性。

二、教师语言素质的培养

培养教师语言素质要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断汲取和更新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充实语言资源库,使自身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资源。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掌握专业知识,还应该懂得相关的知识,在“专”的前提下向“博”的方向成长。教师要钻研专业知识,博览群书,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资源库。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只有多去阅读,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

第二,下大气力推广普通话,营造规范语言的校园氛围。普通话必须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不管课堂教学还是日常攀谈,师生、同事之间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变为一种语言习惯。

第三,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只是应用语言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加强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发音、用声和修辞技巧。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向语言诙谐幽默风趣的人学习。

第四,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教师在备课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理解并容易接受、乐于接受。那就要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对课本做深入钻研和详尽剖析,搞清要讲的知识的前因后果。

第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增强语言修养方面的练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增强语言锻炼。利用互相听评课及学生评教的反馈意见调整自身的音量、节奏和表达方法。还可以细心聆听自制授课录音,找出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并改进。总结经验教训,扬自身语言之长,使教学语言日益完美。

总之,教师唯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修成文化素养精深的大成者,才能造就学识宽厚的大智者,才能率领学生从学习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才能从平庸走向杰出,从一般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语言素质培养 篇3

一、创设交流机会,在一日活动中训练语言

《指南》指出幼儿语言能力培养:“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幼儿语言学习搭建交流平台,能够激发幼儿表达主动性。

1.设置语言交流区角。

现代教育理念主张幼儿语言学习要在具体情境之中进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系列性语言学习情境,让幼儿在具体交流中解决问题,自由发挥语言潜质,形成语言能力。首先要设置较为固定的语言活动区角,让环境因素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其次是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幼儿语言存在个体差异、年龄差异,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内容选择时,要注意照顾幼儿实际,主要从幼儿生活用语、活动用语出发,还要让幼儿有广泛接触,特别是通过喜爱的图书介绍,给幼儿打开更宽广的认知天地。

2.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

幼儿语言学习离不开多种集体活动, 教师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集体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展开多元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语言能力。集体活动能够快速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并有效传递多种语言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唱歌曲等集体活动,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材料,给幼儿以视觉、听觉冲击,提升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监督作用,对学生提出一些规范要求, 鼓励幼儿要敢于表达、敢于表现。特别是一些艺术类展示活动,如演唱歌曲、朗诵、 故事会、童话剧等,都可以为幼儿历练语言表达提供机会。

二、运用多种媒体,让幼儿倾听中感知语言

《指南》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和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幼儿语言塑造时,需要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着手,这也是幼儿语言成长规律的必然体现。因为幼儿倾听力强弱,将会给幼儿学习造成重要制约,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为幼儿语言学习创造先决条件。

1.培养幼儿倾听兴趣。

幼儿语言成长有自身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幼儿语言学习兴趣,为幼儿高效学习语言奠定基础。教师要根据幼儿心理需求选择语言传播媒体,如讲故事,教师可以自己讲故事, 也可以用视频音频录音给幼儿播放故事, 幼儿都会有倾听的欲望。多媒体进入幼儿教学之后,为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幼儿自然是特别喜欢,如果教师能够给出一些提示,让幼儿关注画面的同时,也能够对画面中的角色语言产生兴趣,这样的观看活动就会有品质的提升。幼儿关注力集中时间很短,教师要注意变换多种媒体形式,对幼儿产生持续不间断的刺激,这对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启发幼儿积极发问。

培养幼儿语言能力,需要让幼儿学会倾听,更要启迪幼儿积极参与到语言互动之中。让幼儿提出问题,这是幼儿语言培养的重要激发手段。在具体活动过程中, 幼儿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这当然是最有效的语言训练活动。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无论幼儿提出多么幼稚的问题,都是其思维运动产生的结果,教师的圆满解答,可以激发幼儿思维正能量。 如果教师对幼儿提问不理不睬,幼儿主动交流的积极性就会受挫,这对幼儿语言训练极为不利。

三、巧设语言游戏,让幼儿参与中自塑语言

根据《指南》相关精神,教学需要为幼儿设计更多适宜语言性游戏,让幼儿在具体参与中形成良性语言交流。语言游戏设计要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教育性,突出培养目标,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1.选择合适游戏内容。

幼儿游戏选择需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和大班幼儿游戏关注度有差异, 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知。小班语言游戏要注意情节不能太复杂,而且有较强互动性,这对提升可操作性有一定帮助。中班幼儿要注重表演性,体现个性化,而且要在互动中完成游戏。大班语言游戏要体现生动性和多元性,儿歌、歌曲应该成为重要选项。如《三只小羊》的游戏,比较适合小班幼儿活动,教师要注意合理分配游戏角色,设计适度角色语言台词,为幼儿顺利操作游戏创造条件。

2.创设适宜游戏环境。

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周围环境气氛要和谐安详,与游戏活动内容形成关照, 这对激发幼儿语言主动性有促进作用。如音乐背景渲染,能够促使幼儿尽快进入游戏角色,并结合游戏内容展开多元交流活动。教师要结合幼儿园教学条件实际, 精心设计有效场地、器材和各种挂饰,营造适宜活动背景,幼儿进入其中自然会生发活动的冲动。如“好玩的手影”,教师将教室内的窗帘都拉上,打开多媒体视频,播放手影表演,幼儿自然会有模仿的冲动。教师安置好投影灯光,幼儿就会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并在参与中形成自然交流互动。

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 篇4

***小学张***

小学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困惑:小学生从低所级到高年级学过的那么多文质兼优的课文,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句子,可说话、作文却“词汇贫乏”。究其原因主要在阅读教学中重基础知识,轻语言积累。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基础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 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语文教学采和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 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争得深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地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 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 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到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个字。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 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江泽民总书记访日进,主人 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吗?现用教材虽有 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

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习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 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 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1)省编的《小学业生阅读文选》与教材配套,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2)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除要求他们人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优秀作文》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3)结合 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情感 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 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1)每周星期六的语文活动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谭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 擂台赛”等。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 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 目的。因此,俄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

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红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 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俄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解放军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行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 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童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 生就有话可说了。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浅谈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语言素质;必要性;现状;途径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素质表现为人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素质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大学生的素质技能中,语言素质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因为大学生今后无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如科研、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等,都要求具备较高的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语言素质教育工作。

一、提高当代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必要性

1.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社会离不开交际,交际离不开语言。因此,学好语言、用好语言,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大学生赖以立身处世的根本,几乎和水、食物一样不可缺少。正因为如此,研究传播学的人,甚至把“传”(即传播表达能力)列入继“衣、食、住、行”之后的人类生存的第五大因素。足见“传”之功效、之价值。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全球化、政治格局多元化、科学技术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的时代,语言知识是基础。我们必须精通语言,不仅精通那个从社会观点和人类学观点着限深深根植于文化之中的语言;而且要精通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理论。”[1]我国现代化要在21世纪中叶初步实现,首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者良好的语言素质则是科技现代化实现的必要条件。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无非是后人对前人认识成果的继承、革新和发展,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的获得,都离不开语言这一人类最主要的信息载体。

2.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加紧和谐社会的建设,语言和谐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日常交际中推广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取得局部的交际效果,而且有利于长远的全局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互敬互谅、亲切融洽、真诚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其他语言形式难以替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语言文明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必须引起高校教育者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3.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人的一生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而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除了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直接感受外,大量的要通过阅读前人总结的书本知识,这需要一定的语言能力作基础。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舆论就认为,获得成功的三样法宝是;头脑、舌头、美元。今天,我们的社会对未来建设者的语言素质也提出了更规范、更高效、更全面的要求,许多重要场合需要用口语发表意见,而且即兴发言的机会越来越多,如商业谈判,商业贸易,职业职位竞聘,礼仪发言,工作汇报,各种会议等等,语言素质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成为个人才华的集中体现。

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语言修养,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说:“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可见,在中国的传统中,是把语言修养当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来看待的。现代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是由智商的高低所決定的,而80%则是情商所决定的。专家建议培养情商从三个方面着手:A学习批评人的艺术;B学习说出心底的感觉;C从小开始培养。[2]除了C是时间方面的问题,A和B都同语言运用有关。语言修养不仅仅只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问题,也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个性、气质、风度的外在表现形式,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才能适应经济一体化激烈竞争的要求,才能满足个体生存的要求。

二、当代大学生语言现状

语言素质是当代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毕业生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但事实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

(一)语言知识欠缺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虽然学习了十几年语文课,但部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十分薄弱,表现为不会拼音标调,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不能区分错别字;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羞于启齿,言不及义,缺乏技巧,缺乏幽默;书面表达能力差;逻辑混乱,层次不清;不能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词汇与语法知识贫乏 。

(二)综合概括能力差

语言概括能力表现为在解释原文相对复杂的内涵,或介绍原文基本内容时,言简意赅,中心突出,并具有一定感染力。而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出现明显不足。写毕业论文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正文都写好了,但内容摘要概括不出来,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失败。

(三)缺乏对语言的分析理解能力

部分学生对语言的分析理解能力差,理工科学生不理解题意,需要老师讲解;不能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感情作正确地分析,也是许多文科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

(四)缺乏语言审美能力

主要表现为对文学语言的审美感受力钝化,缺乏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联想力,少有深入的思索和审美体验。

三、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的途径

1.课堂教学是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的主渠道

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必要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许多学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对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大学语文》一门课程还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应适当开设一些语言类选修课,如《公关语言学》、《应用写作》、《演讲学》、《交际语言学》、《汉语修辞学》等,给学生构筑一个语言教学平台,让学生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

2.配合所学语言知识,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如坚持课前适当时间的口语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讲话的机会;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普通话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论辩比赛、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比赛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用的实际能力。

3.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

社会语言状况对言语者的语言素质影响很大,父母言语不文明的,孩子很早就会说脏话,并且不以为然,因此社会是语言素质培养的重要课堂,这里还应该包括媒体教育。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有声语言表达,如朗诵、朗读、演讲、辩论、新闻报道、话剧表演等等,大学生会从媒体接触大量的语言,吸取其精华,成为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4.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到活生生的语言事实中去作实地调查和考察

如开展对本地区方言的调查,发现和掌握本地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有利于有效地克服方言的影响,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让学生对街头、报刊、影视、广告等社会用字、用语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对语言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校园流行语、网络语言等,组织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讨论,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研究意识等等。

参考文献

[1]伍铁平.语言是一门领先的科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35.

[2]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8.

作者简介:穆廷云(1967-),女,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礼仪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语言素质培养 篇6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但是, 词义往往因各民族文化背景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很大差异。如果人们对词义不能相互了解就难以准确地表情达意, 当然也就不能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例如:英语中peasant (农民) 与汉语中“农民”所体现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peasant有一定的贬义, 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教养不好的粗鲁人。在中国peasant (农民) 含有正确的积极的涵义, 但对许多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来讲, 却有某种反面的、消极的意味。有一些词在一种语言的常用意义中有贬义, 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贬义或只是中性词, 例如:ambitious (“新视野”Book 2, Unit 2, A) , 对母语为英语的人它是指有雄心、有抱负的。中国人常把ambitious与greedy (贪婪的) 或ruthless (残忍的) 联系在一起, 理解为“野心勃勃的”。又如, intellectual (“新视野”Book 1, Unit10, B) 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大不相同。在中国, “知识分子”一般包括教师、大学生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过去在中国农村的许多地方, 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而在欧美, 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 不包括普通大学生, 所指范围小得多。此外在美国, 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 有时也用于贬义。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与本民族文化内涵相似的词汇比较容易掌握, 却常常忽略了该词所具有的其他文化内涵。如中国学生在学习trespass一词中, 容易根据英汉字典上的释义理解这个词为“未经许可进入私地, 非法侵入”, 但不理解有人没有敲门就进入你的房间, 也是一种trespass, 没有事先通知就进入别人家的花园捡回掉进去的羽毛球也被认为是一种trespass。由此可见, 这个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中国人较注重集体的观念, 个体与周围环境尽量追求一种和谐与统一, 讲求人际关系的完美。敲门进入朋友房间往往被认为是外道, 有意疏远, 而不敲门直接进入才是关系好、亲密的表现, 与之相反的是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 注重个体的发展及privacy (隐私) 的不可侵犯。因此, 赋予trespass一词不同于中国文化的更加广泛的内涵。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语中几乎没有与汉语完全对等的词, 即使有一些英文词汇概念意义和中文一致, 也可能是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因此, 教师在传授学生这方面词汇时应特别注意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 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类词汇在英汉意义上的区别, 避免日后实际应用时出错。

语篇的语义结构是由意义内容决定的, 而语篇的内容却是通过人的逻辑思维组织起来的。由于不同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其语篇组织结构也会因文化而异。对外语学习者来说, 尽管掌握了目的语的语法规则, 但因缺乏对目的语语篇组织规律的认识或敏感性, 常会无意识地把本族语的语篇组织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中去, 因而造成语篇结构的差异, 导致交际失误。

中国人写文章往往表现出既要把思想发散出去, 而又要将其收拢回来, 落到原来的起点上, 习惯于绕弯子, 常常避开主题, 从宽泛的空间和时间入手, 从整体到局部, 从大到小, 由远及近;往往把诸如对别人的要求、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意见等主要内容或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或含而不露, 这是一种逐步达到高潮的一种方式 (climaxing) 。常用表示因果、条件、让步等为结构特点的语篇方式, 大体是这样:Because A, andBecause B, and Because C, Therefore/So D或If..., then, Although, ..But/yet...。

西方人谈话或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 直切主题, 把话题放在最前面, 以引起听话人或读者的重视, 他们习惯“果”在前, “因”在后, 与中国文化的“因”在前, “果”在后形成鲜明对照, 是一种“逆潮式” (anticlimaxing) 的语篇结构特点, 中国人这种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的迂回作法会使西方人感到扑朔迷离。这种不正面阐明谈话的目的或要求使美国人会问:“Well, what’s on your mind?”或“Please get down to business.”与中国文化的归纳式篇章结构相反, 西方文化偏爱演绎式。以下面的段落结构为例: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or so, some un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increased their food production.Their populations, however, have at the same time grown faster, and so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hasn’t improved.What’s more, their increase in food production has been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using up marginal lands.As a result, there has been no gain in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 labor.首先, 这个段落有一个明确的段落中心, 即围绕同一话题, 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次, 四个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三个过渡词合乎逻辑地组织成语义完整的严谨的段落结构, 形成一个直线流动的实体。

在“新视野”系列读写教程中, 就有六种典型的段落结构模式:cause and effect,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time sequence, a set of sequential actions, a general point supported by details/examples/a list of things, a problem-solution等段落模式。

如:Your school has no professors of Japanese, a language you want to learn before visiting Japan during the coming summer holiday.Don’t worry.Just sign up for the language course offered by a school in another district or city, have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course teaching materials sent to your computer, and attend by video.If you need extra help with a translation assignment or your pronunciation, a tutor can give you feedback via your computer (Para.2, in Book 4, Unit 4) 这是典型的Problem-Solution段落模式, 第1句提出Problem, 第2句问题的解决办法即Solution。

又如:Poor people must also have access to high technology, says another expert.“Such access will be crucial to obtaining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and getting a good job.So many transactions and exchanges are going to be made through this medium—banking, shopping,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that those who have to rely on the postman to send their correspondence risk really falling behind, ”he says. (Para.12, in Book 4, Unit 4) 这个段落以“Poor people must also have access to high technology”为中心开头, 接着给出理由支持该观点。

西方人倾向于把人类活动当作一个“主动去发现答案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他们说话写文章也如此。他们注重得出结论或论证话题的过程的陈述, 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这一解决问题或论述的过程往往以明晰的如同路标 (signposts) 似的连接手段衔接起来 (如:表示因果、对比、附加、强调、让步、举例、结论、顺序和对照等手段) 。这些路标会把读者直接引向作者的意图。句与句之间的黏着性和连贯性是任何语篇形式的特征。

对比分析汉、英语言文化中负荷较重词语的词义和语篇组织结构的差异, 可以解读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宗教传统、自然环境、传统观念、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的差异, 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真情实感、历史的集体记忆、哲学的睿智和宗教的终极关怀, 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培养其文化素质。所以,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通过语言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把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外语教学中。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融入成人英语课堂教学, 为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广阔的优质资源。

因此, 教师应加强自身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 具备用英语准确表达本民族文化的能力, 先化己, 再化人;讲解课文时, 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充分挖掘文章蕴涵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如何通过英汉语言中词义和语篇结构的文化差异对比, 在成人英语教学中渗透语言文化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语言文化对比,成人英语教学,人文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395-398.

[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1526-1527.

[3]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82-187.

[4]胡文仲.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227.

语言素质培养 篇7

1 选择适当的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讲的一种“填鸭式”的教学。现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多种多样, 如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讨论法等方式, 可以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转向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 学生也可根据个人需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形式。由多元化的教学转为学生自主型学习, 以自主型学习为主体地位, 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辅助自主型学习的完成。除了日常教学之外, 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 将教师为主的学习转化为学生为主的学习, 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身的优势, 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1 进行简单扼要的讲解

由于实验课程一般都有配套的理论课程, 所以实验教学不需要详细地重新讲解知识点, 只需要简单扼要地引导学生回顾重要知识点, 通过实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导课时, 可先点评学生上次提交的实验报告, 讲解出现的主要问题, 简明扼要地说明本次课的练习内容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结课时, 讲解在这次课上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普遍性问题,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讲解时, 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自己的风格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1.2 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完成教师讲授为主的阶段后, 就可以转入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辅导答疑为辅的阶段。在这阶段, 实验教师的重点并不在于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具体问题的答案, 而在于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 即“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比如说在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 要多讲解如何去调试程序, 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加以点拨, 务必使其掌握这一方法和技巧。这样, 学生在遇到简单的编程错误时, 通过调试程序一般就可以找到问题并修正;而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 可引导学生学会用合进行项目设计开发。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检查和指导。这一部分的评价成绩可以作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辅助评价。在项目的研究开展中,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加强原有知识, 补充新知识, 通过所学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利用自己设计的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通过这一评价方式, 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同时也便于引导学生从设计思路、设计技巧、程序结构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耕耘和收获的过程, 能使他们获取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也为毕业投入工作岗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践经验。

3 构建课程教学与校企合作一体化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项目的锻炼, 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锻炼方法可采用与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 在学生中成立程序开发工作室, 承接企业来源项目, 引入企业文化锻炼学生, 由任课教师及企业资深工程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 完全按照企业项目要求开发软件, 学生在与同学的相互合作过程中磨练其意志, 提高其水平。

4 从程序设计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要使学生通过较长期的实验实践, 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 并在挫折中成长。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专业素质涵盖的内容很多:

首先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教师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学生要自己动手尝试安装软件、输入程序, 按照格式编写实验报告, 对于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可能存在的抄袭问题, 要仔细调查, 及时指出。

其次是严谨规范的编程风格和高效的编程习惯。实验教师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注意代码的书写规范性、可读性、可移植性, 强调清晰明了的编程风格, 对不符合编程风格的情况及时纠正。养成高效的编程习惯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 比如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快捷键, 优化文件的命名和分类管理, 进行代码的更新和备份, 善于利用一些工具软件等。

再次是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互帮互学, 这样既可以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 也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 通过一些综合实验项目让学生分组开展, 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构建课程教学与人文素质教学一体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喜欢与电脑打交道, 程序开发者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开发自己认为较好的软件,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及建议, 思想独立。高等学校所有老师均负有育人的职责, 要以身作则, 把思想、道德、品质、人格教育融入到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相互配合的能力。学生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政治觉悟, 课堂严格教育教学纪律。

要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就要严格做到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资料、实训内容等各方面来强化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由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取知识。加强教学监管力度, 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并通过实时指导的方法, 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各环节, 从而培养出专业素质高的程序设计人员。

参考文献

[1]刘美玲, 张刚强, 谢宁新, 汤卫东.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 11) :86-88.

语言素质培养 篇8

一、在语言教学的目标确立上, 要求教师要把握两种水平, 遵循一个原则

一是要把握好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规程中规定发展幼儿语言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 学习说普通话, 丰富词汇,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个目标是国家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宏观要求, 能够理解, 但不宜具体操作, 因而需要教师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转化成若干可操作的微观发展目标。

二是要把握好本班幼儿的现有语言发展水平。由于幼儿的遗传素质、家长的文化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地区文化氛围、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外开放的程度等各种因素的不同, 必然存在着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迥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掌握现有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对他们的词汇掌握量、语言表达是否主动、准确、流畅、富有逻辑性,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程度等做一个“档案”记载, 并揭示出这种现状的原因, 以便为下一步教育单元目标或教育行为目标的调整、确立找到依据。

教师在把握上面两种水平的基础上, 确立下一步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时, 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即目标的确立要略高于幼儿现有语言发展水平, 使幼儿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并具有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 这样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果目标过高, 幼儿经过一定努力也难完成, 幼儿便会丧失信心, 如果目标过低, 不需经过多大努力, 幼儿就能完成目标, 也会降低幼儿的兴趣, 更会使幼儿有一种“飘飘然”感。

二、在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上, 要求教师要把握一个“适应”, 铭记两个“重点”, 体现一个“落实”

“把握一个适应”是指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要相适应。当然, 要做到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相适应, 前提必须是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目标相适应, 因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是为达到目标服务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 同一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 但活动形式的确定是否适当, 对活动的教育效果却有直接影响。

“铭记两个重点内容”是指教师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上要有活动的“重点”内容, 有“重点”地指导幼儿。

“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中, 活动的内容必须有所侧重, 以发展语言为主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就要具体落实到是让幼儿学会某些新的句式, 如“有…还有…”“一…就…”“因为…所以…”等, 还应要求幼儿能用完整的句子, 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 或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情等, 切忌“笼统”和面面俱到。

“体现一个落实”是指语言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质应是注重每一个幼儿, 注重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方面, 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总之, 从语言教学的学科特点上讲, 语言属于一门表现学科, 同时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 教师不仅要把幼儿的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还要加强规范的、系统的语言训练,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蒋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1.

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 篇9

一、全员参与, 强化熟读背诵, 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 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 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 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 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 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 语文教学采用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 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深透, 老师唯有不停地讲, 岂不知讲解得越多, 教学效率就越低下, 其主要症结就在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 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 以熟读背诵为手段”, 采取以下三条措施:

1. 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 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在读中悟, 在悟中读。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工夫, 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工夫, 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一课教完了, 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 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 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从教材来看, 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 意境优美的散文, 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 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 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 每单元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

3. 每学期配套阅读材料均有《古诗文诵读》, 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

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书, 许多名篇熟读成诵, 这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匪浅吗?教材虽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 但数量太少了, 需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 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 学习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个体学习, 抓好课外阅读, 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 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 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 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1. 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1) 省编的《小学生阅读文选》与教材配套, 便于学生迁移自学, 是阅读的好材料。 (2) 订阅少儿刊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推荐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 要求他们人人订阅至少一份报刊, 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 (3) 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 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 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语云:“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 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

●王海泓

三、合作学习, 增加作文密度, 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 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 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 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 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指导学生巧练笔, 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 课课练, 日日练。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外, 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以下四方面:

(1) 练在知能转换处。如教学《月光曲》,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 明确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 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 仿写篇章结构, 仿写过渡句等, 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 练在情感交融处。如教学《示儿》, 学生无不为陆游临终前还想着收复中原的满腔爱国之情感动。读着“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生的声音都低沉下去。在这样强烈的情感熏陶下, 抓住契机, 让学生想象陆游临终的感人画面, 相信百感交集的学生一定会妙笔生花。

(3) 练在思维的发散点。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 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 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 就收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了。

(4) 练在情节的空白处。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 为了加深对英雄雨来品质的认识, 可安排一次扩写练习, 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互相学习, 提供展示舞台, 在赏识中积累语言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 学生增长了知识, 开阔了眼界, 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 并且写出了很多大作, 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就要做一个点燃学生积累语言热情的人, 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具体做法是:

(1) 每周的实践课, 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

(2) 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 专门开辟“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 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习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 以互相交流学习。

(3) 学生好的文章打印好, 制作《我的作文选》, 里面的插图、序、目录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并开展评比。

(4) 组织学生向外投稿。如此一来, 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 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写作的热情。

凭借以上途径, 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 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 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 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综上所述, 诵读、博览、作文、赏识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 再加上多管齐下,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学生的语文素质定能得以提高。

语言素质培养 篇10

关键词:小学;汉语言文学;综合素质

一、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分析

1.扩大学生视野,开发想象力

文学作品内容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也更加贴近生活,这样就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出了感知生活的环境,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自然情景和人物事件,对文学作品阐述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能够有效的丰富生活经历与人生阅历。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学生能够在这些文字的带领下,进入一个全新的想像空间,在想像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释放自己创造的潜力。

2.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塑造完美人格

人格与情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与现代道德观念的人才是重中之重。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将学生的成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学生人格和道德水平的塑造被放在次要的位置。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则能够通过名家名篇的教学,为学生展现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让学生从这些人物形象的行为活动中,感受到美好的思想和情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美的事物,他们对社会与人生的体验和认识在阅读中得到深化和丰富,进而使自己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人格得到完美塑造。

3.提高學生审美能力,实现美育功能

文学的美学特征与小学审美教育的原则十分对应,对小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在文学中认识美、实现美,在文学中感受情感、丰富情感,这是小学生走进文学最自然最诱人的动力,把孩子们引领到文学的美丽殿堂,就等于帮助他们开启最美丽的人生之门。从根本上讲,文学就是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审美需要而存在的。

二、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理念下的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

1.提升教师文学修养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文学修为如何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启蒙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所以,对任何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提升自己的文学修为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首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广泛阅读文学著作并巩固自己的文学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对文学价值观和教育观念有新的理解和发现。语文老师只有在真正理解文学对教育的深远意义,才能运用文学知识去更好地教导学生学习和做人的道理。不过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需要小学语文老师长期坚持下去。而对教育的使命感和对学生的责任感,则是鞭策老师不断向前努力的动力所在。

2.挖掘文学作品的童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是充满童趣的文章,非常适合小学生们学习阅读,比如《珍珠鸟》、《槐乡五月》。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乐趣和童真。

第一,将文章中对主人公的语言对话、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进行详细的剖析,让学生能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比如五年级下册中的《我与祖父的院子》一文,作者主要通过描绘“我”的外貌及语言特点,就把“我”活泼可爱的童真童趣表达的淋漓尽致。第二,可以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主旨之中发现儿童的纯真情趣。比如五年级下册的另一篇文章《水》,就是先描写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的孩子渴望有水,以及下雨之后孩子们无比欢乐的场景。这些描写表达了孩子们对水的向往以及热爱之情,不经意间也将孩子们童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第三,文章中使用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将儿童的意趣展露无遗。如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桂花雨》,作者通过写桂花笨拙的样子,把桂花朴实无华的外表通过拟人的手法展现出来,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但读来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也让文章充满了童趣的意味。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应该多从小学生的视角去寻找和发现课文当中的童真童趣。

3.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文学教授

充满趣味的进行教学方式可以激励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陶冶小学生们的情操,在多个方面激发小学生们对文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教授文学的教师可以根据文学里充满乐趣的文章和色彩缤纷的插画创造课堂情境;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朗读来增加趣味;小学生们正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教师可以运用表演的方式,鼓励小学生们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的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同时依照着课文内容中的人物神态来设计表情和动作。因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文学教授,不仅激励了小学生们对文学的学习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

4.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文学作品

教师要在意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的阅读状况,多多与学生交流文学想法,创造出积极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们对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第一,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阅读条件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方式,可以带领孩子多去书店挑选对孩子学习有帮助的文学作品;第一,孩子家长要多多带领孩子去书店选购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分享阅读感想,和孩子一起度过美好的阅读时光。第二,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外文学阅读状况,要准备各种读书类活动,比如阅读交流或者观看感笔记等活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开展评价,对学生们的阅读量进行评价同时加以鼓励,提高小学生们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小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与阅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版语文教学方法标准在结合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之后,提议语文课程的教学性质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一致,把以往被忽视的文学教育添加上去。在目前的观察来看,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文学教育在众多学校中还未有效的进行。在教育教学制度已经改革完善的现在,对应试教育当前的局面也要加以改善,逐渐提高文学教授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比例,持续灌输教师对文学教育的能力,从而实现文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惠芳.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王俊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李娟.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多晶硅铸锭下一篇:中国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