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2024-06-14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精选十篇)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篇1

近几年的寒暑假, 学校都组织教师下乡家访, 发现“留守儿童”不少。 统计分析, 大部分班级“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30%, 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 据调查, 到目前为止, 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还只是较少一部分, 更多人还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 (因为到城市读书面临着许多门槛) , 形成父母和孩子分离的情况, 这部分孩子脱离父母的关爱和约束, 要么由祖辈管理, 要么投亲靠友……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表现出很多不适应。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难点。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护不力, 对儿童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据调查, 目前 “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隔代监护, 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 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 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方式比较多。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 监护者多采用溺爱、放任自由的管教方式。 更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 而较少精神、道德、行为上的管束和引导———“多吃少管”, 容易形成儿童自以为是、亲情观念淡薄、不懂感恩等不良性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 观念不一样, “代沟”明显, 无法与孩子沟通; 三是在生活方面, 由于爷爷奶奶一辈子节俭惯了, 没有顾及孩子的营养搭配问题, 造成很多孩子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缓慢;四是老人大多年岁大, 精力不济, 文化水平较低, 不能与时俱进, 基本上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容易造成男孩子成群结党、为非作歹、打架斗殴和女孩子早恋、寻找精神寄托等现象。

二是上代监护, 即把孩子托付给叔、婶、姑、舅等亲朋好友。 上代监护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管教方式, 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 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 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 容易使儿童产生居无定所、没有安全的心理。

2.缺少父母关注和呵护, 容易引起严重的 “亲情饥渴”。 心理咨询中发现, “留守儿童” 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 情感丰富而脆弱, 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及个性、心理发展异常, 从而产生“亲情饥渴”, 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 学习受到影响。

“ 留守儿童” 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 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 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留守儿童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导致性格孤僻, 行为怪异, 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往, 使他们胆小懦弱, 内心封闭, 行为孤僻, 缺乏爱心和主动交流的需求。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 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一方面, 外出务工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支付能力, 另一方面, 外出务工引起的家庭教育缺位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心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如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现象日趋严重, 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的高度重视。 全社会应齐心协力, 用爱心帮助他们, 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接受教育, 健康成长。

1.充分发挥监护人的主体作用。 首先, 家长应努力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 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 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就可以了, 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优劣, 则由老师们管教。 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明确子女教育是自己的应尽之责,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 与“监护人”、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主动、定期与学校联系沟通, 了解孩子的发展变化, 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 做到 “打绳两头紧”, 才不致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盲区。

其次, 选定好“监护人”, 慎重考虑被委托人在教育程度、身体素质、经济水平、道德状况等方面是否具备生活和学业等方面的监护能力, 监护人最好是有较高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孩子的亲朋好友, 既不要娇惯孩子, 又不要让孩子干过多家务、农活, 保证孩子有充分的学习时间。

第三,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及亲子间的联系沟通。 一方面, 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 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 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不能怀有“一托了之”的思想。 另一方面, 应采取多种方式, 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沟通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如 “每周一谈”, 保证动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及心理变化。

第四, 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建设。 规范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的管理, 加强对 “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 不断创新家长学校教学方法, 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家庭教育水平。 如我们学校每年都利用春节家长返乡时间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 优秀家长教子育子经验交流等活动。 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微信群”等加强家长与儿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通过“校讯通”平台宣传家庭教育理念, 让家长互相学习、互相教育, 让家长与孩子、学校保持定期联系, 使家长在外务工放心, 学生在校学习安心。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加强管理, 倾注关爱。 (1)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学校通过寒暑假下乡家访等渠道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 建立成长档案和联系卡。 同时摸清“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的基本情况, 建立家校联系卡;学校根据“联系卡”情况变动, 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 加强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 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 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 动员和组织学校教职员工、社会爱心人士 (和单位、机构) 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 帮助解决孩子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老师、爱心人士或单位要定期家访, 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得到关怀和帮助。

(3)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学校将寄宿制学校宿舍建设、“留守儿童” 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和教师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 动员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努力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学习、膳食、住宿问题, 让他们吃得好、睡得香, 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如我校坚持开展“文化进宿舍”活动, 组织学生把宿舍创建成温馨的家, 使宿舍这个“家”成为学生精神栖息的港湾, 成为学生交流、生活的乐园。 开展食堂建设“志愿者服务”活动, 让学生参与食堂建设, 对卫生、膳食、 用餐秩序等方面进行管理, 架起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感受温暖。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 “留守儿童”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等问题, 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开展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 化解心理压力, 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校定期定人跟踪帮扶, 通过 “心理咨询室”、“心路导航”等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3. 构建全社会共同关心 “ 留守儿童” 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系到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 关系到外出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定、稳定。

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加大新闻宣传力度, 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重视, 调动全社会力量, 发挥有关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 寻求解决办法和途径,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 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其次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在大中城市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投入, 降低农村儿童的就学门槛, 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 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 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 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 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最后必须加快农村当地经济发展, 努力发展支柱型产业和乡镇产业, 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 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 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具体到我镇来说, 这些年先后引进了闽发、 固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创办了其他一些私营企业, 如欧丽雅卫浴公司, 很好地实现了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消化, 解决了外出务工问题, 有效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和教育中存在监护不力、缺少父母关注和呵护等问题, 要通过发挥监护人的主体作用、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构建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等方式, 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思考,实践

参考文献

[1]家长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学苑出版社.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计划 篇2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有关单位:

当前,已到农村留守儿童权益易受侵损的暑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给全县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现就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xx〕xx号,以下简称《意见》),阐明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意见》是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为切入点的第一份系统性地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国务院文件,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大制度创新,为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制度,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遵循。各乡镇、县有关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按照《意见》精神,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意见》贯彻落实,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严格履职尽责

各乡镇、县有关单位要按照《意见》精神,准确把握各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要求,严格履职尽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村(居)民委员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要为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支持;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县级民政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要对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的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

教育部门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会同公安机关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妇联要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活动场所,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及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残联要组织开展农村留守残疾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民政等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依托学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财税部门要依法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三、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一)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强制报告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属于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两种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人民政府。

(三)健全评估帮扶机制。乡镇人民政府接到公安机关通报后,要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居)民委员会、中小学校、医疗机构以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四)强化监护干预机制。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对于监护人将农村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无着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县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四、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有关单位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教育、公安、司法、卫生计生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民政局要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报送机制。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督促有关方面落实相关责任。要加快推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和各方职责,特别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二)加强能力建设。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场所设施,满足临时监护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寄宿制学校合理分布,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需求。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儿童活动场所,提供必要托管服务。县财政局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三)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完成督查机制,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督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对关爱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和跟踪问效,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篇3

要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及学生间的均衡发展,我们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何教育好这批孩子,是值得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严重问题。今年我对四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及父母和监护人做了调查,52名学生中。有18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4.9%。父母每年回家1次的有14位,两三年回家1次的有2位,有两位外出七八年也没有回家。90%的父母回家只呆几天或十几天,关心的也只是孩子的身体和学习,不知道或根本不懂得关注孩子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监护人中,年龄在70岁以上有11名,60岁以上6名;有9名是文盲,5名半文盲。15名监护人属祖父母辈。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人格上的缺陷和心理、生理的不健全。他们大多表现为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承受挫折能力差。有的自由散漫,拉帮结派,我行我素,自制力差;有的性格内向,感情脆弱,情绪消极,逆反心理强;还有的好逸恶劳,享乐主义,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采取了开好三个会、办好三个活动的措施;

开好三个会

1开好留守儿童监护人会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在家庭教育孩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这些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与孩子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代沟,导致监护人教育水平的浅层次化。他们要么是不管不问,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大多是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他们能做到的只是关心孩子的安全与身体健康,其次才是学习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向孩子父母交代)。对于良好品行和习惯的形成,只能是顺其自然。鉴于这种情况,我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首先对监护人讲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会对孩子产生终身影响。所以,儿童应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共同生活能为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提供理想环境。他们的父母不能做到这点,就需要监护人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利影响。

怎样营造这样的环境呢?一是监护人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关心孩子的安全和身体,还应从精神上、心理上关心孩子,遇事和孩子商量,多和孩子沟通,知道孩子想的什么,让孩子有话愿对自己讲,充当好父母的角色。管教孩子要宽严适度,既不能溺爱娇宠,也不能放任自流,该管的,坚决要管(如不良习气、沉溺网络游戏等);不该管的就不管(如孩子的个人隐私等)。监护人确实不好把握的就要和老师商量。有个别父母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又相对优越,而与孩子长期分离,因没尽到父母责任而内心愧疚,就想用金钱补偿感情,结果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在同学中摆阔气。甚至整天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养成不良品行;他们还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像父母那样外出打工照样挣钱。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以部分孩子因金钱而犯罪的事例教育监护人,让他们明白,这样做对孩子不是爱,而是害。父母从小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懂得乱花钱的害处,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因此,监护人一定要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

二是每过1-2周,让孩子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自己这周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及时和父母沟通,开展亲子互动;每个月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信,谈理想,谈人生,谈道德。父母也要及时回信,积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给孩子正面教育,真正关心孩子,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监护人也要和孩子父母通话,真实介绍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家及在校的表现,尽量多谈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少谈缺点和失误;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及时通知老师和孩子父母。

三是监护人至少每周到校一次和老师交换情况,或者与老师通电话;既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也把孩子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告诉老师,出现问题与老师共同商量解决。

四是请个别家教成功的监护人谈经验和教训。现身说法,教育其他的监护人,让监护人之间相互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采取的教育措施。

2开好留守儿童会

每月末,我定期在班上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让他们每个人畅所欲言,谈自己这个月的家庭生活情况,学习上取得的进步。以及和父母通话、通信的内容。如果有谁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及时提出来,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出主意帮助他解决。

3开好留守儿童父母会

利用重大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体返乡的机会,召开留守儿童父母会。我首先在会上介绍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讲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明白,自己有权利把孩子生下来,就有义务把他养大。父母挣钱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还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即使挣一座金山又有什么意义?

父母的爱可以为儿童营造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而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则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所以,父母应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努力创造条件,教育好子女。父母有条件的,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在打工地上学。如果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最好想法留一个在家里。即使双方都要外出,也要尽可能安排有文化、懂家教的监护人。假期里,尽量安排孩子到父母那里住一段时间,感受一点父爱和母爱。

办好三个活动

1办好主题班会活动

一是针对个别留守儿童不理解父母、怨恨父母的思想,我在班上举办了“感恩”主题班会。教育孩子首先要感谢党,是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的父母也才能外出挣钱。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其次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生命。虽然,你们现在暂时和父母分离,但要理解父母,哪个父母不想和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他们辛辛苦苦养育儿女,还不是想把子女教育好,希望子女们长大后能成才。他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吃尽苦头,是为了改变家庭环境,为了儿女们茁壮成长。所以,为了让父母们放心在外工作,你们在家要安心读书,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同学们也纷纷发言,谈理想。谈父母打工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

二是对部分学生和家长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举办“读书有用吗”主题班会。请返乡的外出打工人员,以切身体会谈打工生涯的艰辛,谈在外没有文化的难处,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打工的收入。绝大多数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子女长大后成为打工仔。个别成绩较差,有这种想法的留守儿童当即表示,即使将来长大了要像父母那样成为打工仔。现在也要努力读书。

三是针对个别留守儿童自理能力差的特点,举办“我是家里小主人”主题班会。教会孩子自立自强,学会做家务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监护人不在时,能自理生活;农忙时,还要帮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2办好课外活动

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学校的各种兴趣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讲一个好故事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也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学校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淡忘亲情的欠缺,消除孤单,以热情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3办好“手牵手”活动

针对个别学生有歧视留守儿童的思想,消除留守儿童心理上的自卑感,我发动班上的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结对子”,交朋友,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除了采取以上几种方法外,在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时,我首先把贫困留守儿童列为考虑对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备课、上课。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尽量照顾留守儿童。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篇4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人格上的缺陷和心理、生理的不健全。他们大多表现为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承受挫折能力差。有的自由散漫,拉帮结派,我行我素,自制力差;有的性格内向,感情脆弱,情绪消极,逆反心理强;还有的好逸恶劳,享乐主义,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采取了开好三个会、办好三个活动的措施;

开好三个会

1.开好留守儿童监护人会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在家庭教育孩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这些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与孩子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代沟,导致监护人教育水平的浅层次化。他们要么是不管不问,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大多是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他们能做到的只是关心孩子的安全与身体健康,其次才是学习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向孩子父母交代)。对于良好品行和习惯的形成,只能是顺其自然。鉴于这种情况,我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首先对监护人讲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会对孩子产生终身影响。所以,儿童应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共同生活能为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提供理想环境。他们的父母不能做到这点,就需要监护人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利影响。

怎样营造这样的环境呢?一是监护人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关心孩子的安全和身体,还应从精神上、心理上关心孩子,遇事和孩子商量,多和孩子沟通,知道孩子想的什么,让孩子有话愿对自己讲,充当好父母的角色。管教孩子要宽严适度,既不能溺爱娇宠,也不能放任自流,该管的,坚决要管(如不良习气、沉溺网络游戏等);不该管的就不管(如孩子的个人隐私等)。监护人确实不好把握的就要和老师商量。有个别父母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又相对优越,而与孩子长期分离,因没尽到父母责任而内心愧疚,就想用金钱补偿感情,结果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在同学中摆阔气,甚至整天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养成不良品行;他们还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像父母那样外出打工照样挣钱。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以部分孩子因金钱而犯罪的事例教育监护人,让他们明白,这样做对孩子不是爱,而是害。父母从小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懂得乱花钱的害处,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因此,监护人一定要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

二是每过1~2周,让孩子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自己这周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及时和父母沟通,开展亲子互动;每个月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信,谈理想,谈人生,谈道德。父母也要及时回信,积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给孩子正面教育,真正关心孩子,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监护人也要和孩子父母通话,真实介绍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家及在校的表现,尽量多谈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少谈缺点和失误;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及时通知老师和孩子父母。

三是监护人至少每周到校一次和老师交换情况,或者与老师通电话;既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也把孩子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告诉老师,出现问题与老师共同商量解决。

四是请个别家教成功的监护人谈经验和教训,现身说法,教育其他的监护人,让监护人之间相互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采取的教育措施。

2.开好留守儿童会

每月末,我定期在班上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让他们每个人畅所欲言,谈自己这个月的家庭生活情况,学习上取得的进步,以及和父母通话、通信的内容。如果有谁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及时提出来,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出主意帮助他解决。

3.开好留守儿童父母会

利用重大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体返乡的机会,召开留守儿童父母会。我首先在会上介绍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讲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明白,自己有权利把孩子生下来,就有义务把他养大。父母挣钱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还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即使挣一座金山又有什么意义?

父母的爱可以为儿童营造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而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则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所以,父母应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努力创造条件,教育好子女。父母有条件的,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在打工地上学。如果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最好想法留一个在家里。即使双方都要外出,也要尽可能安排有文化、懂家教的监护人。假期里,尽量安排孩子到父母那里住一段时间,感受一点父爱和母爱。

办好三个活动

1.办好主题班会活动

一是针对个别留守儿童不理解父母、怨恨父母的思想,我在班上举办了“感恩”主题班会。教育孩子首先要感谢党,是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的父母也才能外出挣钱。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其次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生命。虽然,你们现在暂时和父母分离,但要理解父母,哪个父母不想和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他们辛辛苦苦养育儿女,还不是想把子女教育好,希望子女们长大后能成才。他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吃尽苦头,是为了改变家庭环境,为了儿女们茁壮成长。所以,为了让父母们放心在外工作,你们在家要安心读书,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同学们也纷纷发言,谈理想,谈父母打工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

二是对部分学生和家长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举办“读书有用吗”主题班会。请返乡的外出打工人员,以切身体会谈打工生涯的艰辛,谈在外没有文化的难处,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打工的收入。绝大多数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子女长大后成为打工仔。个别成绩较差,有这种想法的留守儿童当即表示,即使将来长大了要像父母那样成为打工仔,现在也要努力读书。

三是针对个别留守儿童自理能力差的特点,举办“我是家里小主人”主题班会。教会孩子自立自强,学会做家务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监护人不在时,能自理生活;农忙时,还要帮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2.办好课外活动

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学校的各种兴趣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讲一个好故事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也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学校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淡忘亲情的欠缺,消除孤单,以热情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3.办好“手牵手”活动

针对个别学生有歧视留守儿童的思想,消除留守儿童心理上的自卑感,我发动班上的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结对子”,交朋友,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除了采取以上几种方法外,在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时,我首先把贫困留守儿童列为考虑对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备课、上课,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尽量照顾留守儿童。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篇5

三县教育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发挥我市三县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养护工作的意见》(皖教基〔2011〕8号)精神和市民生办的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三县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三县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所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维护工作,对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水平,促进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3月,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合教〔2010〕42号),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市辖三县建立765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分3年完成全部配套建设任务。2010年,全市首批建设255个留守儿童之家,其中肥东90个、肥西85个、长丰80个。至2010年12月,我市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检查验收,首批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2011年,我市继续在三县中小学建设255个留守儿童之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以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扎实工作,在机制建设、领导组织建设、硬件投入、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创造了很多新经验,相继涌现出肥东县“留守小队”、肥西县“代管家长”,长丰县“全关爱、全服务”体系等关爱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妇联陆续在肥东县、肥西县和长丰县召开现场会,合肥经验成为我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亮点。与此同时,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在建设、管理和使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项目学校认识不到位,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缺乏正确认识;有的留守儿童之家仅有省级配套设施,缺乏相应投入;有的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不到位,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仍需加强;有的留守儿童之家使用不到位,利用率不高,日常活动开展不够等。

三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以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凸显活动、争创特色为重点,强化日常管理,创新活动开展,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家的氛围,促进留守儿童幸福健康成长。

二、强化管理,重在维护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各地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

(一)规范设施设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设施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日常维护,保障设施设备完好、功能齐全,提高设施运行效率。

(二)建立财产登记保管制度。三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档案,项目资产纳入学校资产进行登记,由学校统一管理,并落实具体管理人员和职责。

(三)做好设施设备日常维护。各项目学校要妥善保管器材,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防止丢失损坏,保障其功能完好和有效使用。校长为留守儿童之家项目使用和管理第一责任人。

(四)强化日常管理制度建设。重点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工作制度、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活动制度等。

三、开展活动,争创特色

(一)开展德育活动。坚持德育为先,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文艺汇演、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锻炼活动。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的接触面,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和参加其他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要组建一支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四、强化检查,以评促建

(一)强化监督检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我市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和健全检查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对各项目校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检查考核结果要在本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开展评比活动。三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各项目校广泛开展示范留守儿童之家、先进工作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比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通过评比活动,营造关爱氛围,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工作水平。

(三)做好工作总结。三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认真总结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经验,不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

三县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总结性材料,请于2011年9月20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朱伟红同志处。

电话(传真):3505161,邮箱:jjczwh@126.com。

合肥市教育局

二○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养护工作的意

见(教民生〔2011〕21号)各县市区教体局:

为切实发挥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水平,促进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养护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提高认识,规范管理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所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以规范管理、改进服务、提升内涵为重点,强化日常管理,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狠抓常规,注重养护

1、规范设施设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设施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日常维护,保障设施设备完好、功能齐全、正常使用,提高设施运行效率。

2、建立财产登记保管制度。各县市区教体局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档案,项目资产纳入学校资产进行登记,由学校统一进行管理。各项目学校要明确具体人员进行管理,强化管理职责。

3、加强设施设备日常维护。各项目学校要妥善保管器材,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排除,保障其功能完好和有效使用。校长为留守儿童之家项目使用和管理第一责任人。

4、强化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各项目学校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制度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工作制度、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制度、留守儿 童教育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活动制度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信息报送制度等。

三、创新活动,丰富内容

1、开展德育活动。坚持德育为先,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德育资源,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传统节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主题德育活动,积极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和文明之心。

2、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组织留守儿童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开展读书竞赛、编排文艺节目、练习书法绘画、弘扬传统文化、兴趣小组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等活动,寓教于乐,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3、开展体质锻炼活动。切实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营养知识等讲座。根据留守儿童不同年龄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类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开展球类、田径、棋类、趣味体育等体育比赛,培养体育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的接触面,组织留守儿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自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和参加其他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5、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活动。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要强化措施着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把心理疏导与生活关怀、学习辅导、活动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沟通,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强化监督,总结评比

1、强化监督检查。市教体局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各县市区要建立对辖区内项目学校检查考核制度,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

2、做好工作总结。各县市区对取得明显成效的留守儿童之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校园网、简报、宣传栏等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切实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篇6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课外阅读 农村寄宿制学校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在加紧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国民阅读已经不仅关乎个人修养与素质,而且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留守儿童因为远离父母,更需要精神关爱,而阅读则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心理补偿,农村儿童本来远离父母,就缺乏精神关爱,加上乡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比较贫乏,没有博物馆,没有游乐园。用书本陪伴儿童不仅为孩子打开了大千世界的一扇窗,而且充当起了陪伴者的角色。另据2015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调查显示:课外阅读时间对农村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并通过学习成绩对多种情绪状态产生间接影响。课外阅读好的学生其成绩相对也较好。因此,阅读不是留守儿童的奢侈品而是必需品,从留守儿童的精神成长及以后升学就业来说,都应该把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当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

儿童阅读教育一般由三个部分完成:社会、家庭、学校。对于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文化设施和阅读条件的限制,公共图书馆每年开展的儿童阅读活动很难惠及到他们;如果父母双双外出,连基本陪伴都无法做到,更别提阅读指导;在家的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本身没有阅读习惯,意识不到阅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家中少有藏书,因此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社会阅读教育和家庭阅读教育是缺失的。虽然有学者意识到儿童阅读活动的推广应该“提高覆盖面,让广大农村儿童受益”,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一美好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有效加强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应该以学校教育为突破口。尤其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24小时待在学校,一般都是封闭式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相对单调,阅读时间充裕,老师作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更适合陪伴他们阅读,比起外出的父母,他们具备陪伴时间,比起文化水平,他们更有学识,能够指导儿童阅读。

1.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

1.1学校图书馆质量不高,真正适合留守儿童读的不多。当前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拥有的图书有的是本校配备的,有的是企事业单位捐赠的,内容杂乱且不能及时更新。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占我国儿童人口半数的城镇儿童,拥有童书资源的88.9%,而另外一半的农村儿童,只拥有童书资源的11.1%。现在大城市里的孩子普遍阅读绘本,农村孩子可能连绘本是什么都不知道。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不重视图书室建设管理工作。有的学校图书馆虽然配备图书管理员,但更多时候并不开放,不能有效对图书进行管理和利用。图书馆的设置更像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1.2学校及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升学压力使他们唯考试分数至上,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养成不够重视。农村中小学由于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学生考上大学的竞争更激烈,教师对学生的考试分数更看重,甚少有精力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养成更是关注度不够。

2.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

2.1重视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和馆藏条件建设,并变藏为用,做好藏书利用工作。如2013年,河南省濮阳的“十分有爱”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由于图书配置高标准,包括古今中外最优质的800~1000册儿童读物,其中至少100本是精美绘本,吸引了很多留守儿童。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图书馆来说,精选图书馆的同时应该加强图书馆(室)硬件条件建设,把馆舍布置得相对整洁、典雅、舒适以吸引读者。设置专人专岗管理图书馆(室),确保农村寄宿制学校晚上、周末及寒暑假的开放。

2.2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中,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同时请一些阅读专家对农村语文教师进行专门的阅读指导培训,使他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更具有专业水准。如华润怡宝组织的公益活动——全国首场乡村儿童读书会,听说有城里的专家培训,全校老师都积极报名,即使没有座位,也愿意站着取经。可见培训课程对农村教师有很大的吸引力。

2.3竭尽所能地多举办一些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专门为留守儿童编制适合他们阅读的辅导课程,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和儿童心理,经常性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如阅读节气、阅读经典、绘本阅读、漫画阅读等,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举办图书评选活动,评出学生心目中的好书排行榜等。

参考文献:

[1]邓倩.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11).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篇7

一、建立档案, 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

学校建立并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 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和研究, 调整教育措施, 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校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家访, 摸清留守儿童的数量, 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心理、言行等现状, 登记存档。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等信息。并将这些详细资料建立成家长联系卡, 班主任经常与父母及监护人联系, 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 定期通电话家访, 跟踪思想教育。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普及心理知识

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将心理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尤其要激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 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参与的快乐, 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 培养他们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确保教育落到实处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 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通过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 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 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 良好的意志、性格等。如在美术课、科学课上安排各种有趣的活动, 鼓励留守儿童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在交流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培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让每个留守儿童都得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使他们不断发展自我、找到自我, 树立自信心。

四、建设校园环境, 营造健康的心育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尽可能地体现“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 让校园墙壁、名花异草、板报、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使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如我校在校园四周的墙壁上张贴校训、学风、名言警句、古诗、交通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二十四孝图等, 让留守儿童在校园生活环境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环境的熏陶。此外, 学校要通过开展书法书画比赛、体育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 活跃他们的身心, 让他们在活动中收获, 在收获中成长, 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环境。

五、实施结对帮扶, 真情关爱留守儿童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让关爱之情充满校园。各班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帮扶对子, 每位教师与一名“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关系, 给予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结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 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等情况;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 在班级开展以“互相关爱”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 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 多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与“留守儿童”本人、“留守儿童”的父母、“留守儿童”的代管人沟通, 帮扶“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困难, 使他们切实感受学校和家庭的温暖, 在教师、同学群体中健康的成长, 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引导他们走出自卑、自闭和孤独的阴影。

六、设立心理咨询室,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场所, 学校依托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原则为指导,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成长关键期心理辅导, 开展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呵护, 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更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及时地输导。心理辅导教师应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卡, 留意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 并作详细的记录, 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 正确引导、矫正。此外, 心理咨询室还设立“心语信箱”、电话咨询、周记沟通、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推荐咨询、辅导老师访谈、团体辅导等形式, 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个性和共性的心理问题进行帮助解决,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倾心交谈, 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正确对待客观存在的困难, 寻求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 接受生活中的挫折, 学会与别人合作, 以轻松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以微笑面对人生。

七、对家庭教育进行心理保健指导, 实现家校共育

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定期对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向他们传授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识, 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 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 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 充满欢乐和信心, 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 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动员留守儿童的家长,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 学生的父母尽可能地有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的生活,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健康地成长。如果条件不允许, 父母要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 选择好合适的代理监护人, 外出之后尽可能地用短信、电话、书信等方式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总之, 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 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 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学校要充分协调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氛围, 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人格, 快乐而幸福地成长。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需要学校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建立档案,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建设校园, 实施结对帮扶,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对家庭教育进行心理保健指导, 实现家校共育。

关键词: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2 (1) .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篇8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 2016 年2 月14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意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 建立健全了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环节在内的救助保护机制, 规定了强制报告情形, 确定了强制报告主体和受理主体, 细化了应急处置措施, 明确了评估帮扶主体, 强化了监护干预措施。要求各省 (区、市)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国务院将适时专项督查《意见》执行情况。

来源:《人民日报》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篇9

一、恨其不争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如下一些情况:

1. 养成教育差, 自理能力弱。

2. 缺乏亲情关爱, 陷入情感饥荒。

3. 迷恋网络游戏, 沉溺于青春早恋。

4. 不思进取, 人生理想普遍不明。

5. 成绩普遍较差, 性格孤僻乖张, 逆反心理强, 厌学情绪浓, 辍学现象严重。

6. 不守法纪, 不务正业, 拉帮结派, 成立团伙, 逞强称霸, 犯罪倾向比例较大。

这些现象的产生, 分析其具体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父母大多不在身边, 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 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 也缺乏教育的能力, 这使得那些留守学生在监护管理上存在一个巨大的“盲区”。

2.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 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 在孩子的物质供给上通常都很大方慷慨, 这使得部分留守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

3.学校在留守儿童的管理方面, 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困境中。由于这些学生的实际监护人多为祖辈, 平时缺乏与学校老师的交流;而父母又远在他乡, 和学校也缺乏配合, 因此根本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齐抓共管”。而家长对学生的衡量, 也最终简化为学生的成绩单, 从而不能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子女作出评价, 更谈不上什么合理的指导。评价尺度和标准的不一致, 导致了留守儿童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

4.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模式, 不能适应学生在新的条件下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和需求。由于祖孙之间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结构相差悬殊, 因此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出入很大, 相互之间容易产生意识摩擦和人格冲突, 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情愿留宿校外, 也不愿意回家或上学, 逃避家长, 躲避老师, 并由此产生本不该有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 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从而迷失自我, 误入歧途, 甚至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5.留守儿童的自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已成为一大不容忽视的隐患, 他们不仅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一般安全问题, 而且还面临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严重安全隐患。

(1) 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 多数农村孩子上学都比较远。很多学生上学和放学都要走好几公里崎岖难行的山路, 而且又没有家长护送, 路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实在令人担忧, 特别是女学生极易受到性侵犯, 因此很多学校不得不在周末提前放学。

(2) 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监管, 留守儿童独自一人住在家里, 十分危险。强奸、盗窃、拐卖、火灾、洪水, 已成为这些学生思想上的额外负担, 使他们的神经长期处在紧张、害怕中,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学习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疾病, 在学校里, 也许除了老师的关心和问候外, 回到家里, 恐怕则是“无人问津”。有很多学生就因为在生病期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 最后不但加重了病情, 而且还耽误了不少的课程, 不得不辍学回家, 或打工, 或另谋生路, 从而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6.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家打工, 得不到足够的亲情关爱, 所以生活的自理能力非常差, 生活习惯不良, 缺乏必要的个人卫生常识和习惯, 衣服脏兮兮, 头发乱蓬蓬, 一周不洗脚, 半月不洗头的现象, 对很多学生来说, 早就习以为常。特别是对于女生来说, 家庭在“青春期”这一问题的教育上可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女学生对自己生理特征的变化, 感到紧张、害怕、茫然, 而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大多为男教师, 对此事也不便多提。

长久以来, 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目前在校的留守儿童, 其精神状态和学习处境, 实在令人担忧。打架斗殴、吸烟酗酒、谈情说爱、上网赌博、旷课逃学……各种突发的状况, 令学校、社会、家长束手无策, 茫然无措, 很多班主任则更是无所适从。我们学校初中二年级的陈诚同学的父母在他两岁多时就双双外出打工, 最初两三年回来一趟, 后来父母离异, 各奔前程, 到现在为止, 已有六年没有回家了。陈诚同学从入学时的逃学、小偷小摸, 发展到伙同他人入室盗窃, 把一个老太太的4500元钱偷了。派出所立案调查属实, 但是, 陈诚同学早就不知所踪了。

这些就是我们农村教师心中的恨。

二、痛己无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 无疑是一个社会难题。一方面, 任何发展中国家, 在其发展初期, 城市对农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处在发展初期, 城市的配套设施还很不完善, 还很难容纳这么多的老人和儿童, 说得不好听一点, 这叫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作为一个普通教师, 面对这些留守儿童, 我深感自己没有尽到责任, 痛恨自己教育的无力和苍白。

面对社会现实, 我们教师虽然不能完全改变它, 但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多方管护, 增强责任感, 培养爱心, 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稳定儿童情绪。对于爱犯错误的留守学生,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 得不到应有的亲情呵护与关爱, 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 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 比别的孩子更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因此, 作为老师, 我们不要一味地对其批评斥责, 更不能把他们视为异己, 在课堂上进行无情地讽刺和嘲弄。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 用爱心和真心去对待他们, 不仅要在学习上给予帮助, 还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 做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 并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改掉自己也许还没有意识到的那些所谓的“小毛病”。我们还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单独谈话, 了解情况, 沟通思想, 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将那些不安全或非正常的现象和行为, 尽早杜绝在萌芽状态。

第二,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学校的核心工作, 在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 起支撑的作用, 可以说责任重于泰山。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 而且要积极做好德育工作, 因为在学校里, 班主任实际就成了这些留守儿童最直接的管护人。针对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 班主任尤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作用, 从多方面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我认为, 对这部分学生要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要爱不要恨, 要教不要训, 要拉不要推, 要缓不要急。这项工作首先要从亲情入手, 取得他们对自己的信任是关键, 有信任才能激发兴趣, 有了兴趣, 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对那些“双差生”, 开始要与他们谈心, 交朋友, 打开他们的心扉, 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处境, 摸清他们的家庭情况, 看看他们的困难在哪里, 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只有这样, 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不至于在调查中被他们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第三, 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我觉得, 人不只是为了“有用”才去读书的, 读书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首先要让学生明白, 读书不是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一道精神枷锁, 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生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学问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痛苦。即便生活是首诗, 也会有吟不下去的时候, 何况是学习呢?所以学习中遇到的那些困难, 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必大惊小怪。有光的地方一定有影,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他可爱和可恨的地方。正如俗话说“可恨之人必有可爱之处”。没有哪一个学生天生就是笨蛋和蠢材, 每个人都有他内在的美好的东西。这需要我们具有一双有洞察力的眼睛和一颗能包容万物的爱心。

第四, 用理解代替惩罚, 以赞赏取代指责。亲情的过早缺失, 让这些孩子不得不在很年幼的时候, 就开始在家里独担重任, 独自生活, 许多学生过早地出现了明显的成人化倾向。而隔代教育形成的“代沟”, 让这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亲情, 所以, 我觉得在学习生活中, 得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处境。理解, 不是赞同, 而是一种设身处地地将心比心, 是一种满怀宽容的尊重。哪怕在学习上只有一点点的进步和变化, 都不要轻易放过表扬的机会, 最好能及时把你对他的肯定以最优美和最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 让他切实地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和欣赏。是否具有自信心, 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如果一个老师能始终以欣赏的姿态来面对学生, 其效果也许远比斥责要好得多。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 这样写道:“掌柜是一副凶脸孔, 主顾也没什么好声气。”所以, 老师态度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古人云:“泪眼看花花不语”, 倘若易“泪眼看花”为“笑眼看花”, 岂不是青山笑, 绿水摇吗?那些因长年无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的留守儿童, 更应该成为教师特别关心和帮助的对象。

第五, 关注心理健康, 强化法律意识。针对留守儿童暴力倾向和犯罪几率的扩大, 班主任还要着重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首先, 要随时跟踪调查了解情况, 把相关信息及时整理成档案, 上报学校教导处和保卫处, 以备查阅;其次, 还要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密切联系配合,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及时处理解决;再则, 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校或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甚至还可以聘请心理学教师从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调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心理指导。同时, 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 力争为留守儿童创建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和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六, 尽快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制度。近几年, 由于乡村学校布局的大调整,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寄宿学校。而学校在这方面的管理, 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制度也不是很健全, 以至于有部分留守学生没有在学校住, 而是到校外与他人合租房子。这不仅给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而且, 对班主任来说, 也难以尽到监管的责任, 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 学校应尽快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相关管理措施, 以保障学生在校的食宿安全。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篇10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很多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缺失的父母关爱会对孩子的行为、性格、心理和智力发展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长时间不在子女身边,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比较淡薄。其次,由于承担留守儿童教育任务的多半是祖辈,这些长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根据儿童的实际开展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另外,由于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会隔很长时间才会跟孩子联系,无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有的是直接给钱了事,有的不痛不痒地说两句,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教育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师无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不能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1.家长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从留守儿童家长层面注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与老师进行交流。即使不在子女身边,也要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儿童的思想状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与老师进行沟通,掌握子女的学习状态,与教师探讨儿童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其次,留守的祖辈也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不要认为自身的职责就是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而是要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总结等教授给孩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

2.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能够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首先,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落后是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根本原因,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医疗、养老等各项保障制度,发展新农村经济,在改善农村生活状态的同时促进农村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好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其次,稳定和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队伍。根据上文中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缺乏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家长不在身边,优秀教师的缺乏等等人才的缺乏,甚至整个农村都没有完整的劳动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教育。因此,需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施展才华、获取经济利益的机会,让农民更加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3.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支持

首先,在政府和相关职责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给予大力的支持,在人力帮助和人文关怀等方面采取措施,减轻农村留守家庭的儿童教育压力。政府要为农村留守家庭给予一些直接的扶持措施,如为农民工儿童进城提供便利;乡镇、村和妇联单位要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重视起来,建立相关的监管体系。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家长共同研讨留守儿童的教育,共同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相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其中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亟须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政府、相关职责部门和家长、教师要全部行动起来,共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转型与变迁对我国很多的农村家庭产生了深刻影响,大量留守家庭的出现导致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成为当前热点的社会话题。在关于留守儿童的众多问题当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基于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为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2.

[2]袁凤琴,袁真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2-84.

[3]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4):186-188.

上一篇:运输性应激下一篇: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