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的常用方法

2024-05-15

植物配置的常用方法(精选七篇)

植物配置的常用方法 篇1

1.1 美学原则

美, 什么是美。有些美是约定俗成的;有些美是特别的;有些美是优雅的, 等等。对于园林植物来讲, 美就是讲求植物与建筑、植物与硬景小品、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均衡、韵律, 不喧宾夺主而又独当一面。

1.2 艺术构图

常用的方法就是建立在黄金分割基础上不等边三角形。黄金分割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 即将整体一分为二, 其比值为1 ∶ 0.618 或1.618 ∶ 1, 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而不等边三角形则是3 个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应用在植物配置中可分解为平面构图与立面构图, 如下图所示。

1.3 相关规范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对于植物来讲也是一样。通常参照的规范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绿化植树工程施工规范》、《城市绿化条例》、《垂直绿化技术规程》、《大树移植技术规程》、《园林植物栽植技术规程》、《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植栽规范说明》、《行道树栽植技术规程》等等。不能选用的苗木, 不宜栽植的方法, 即使用在设计中也会在后期的施工中替换掉, 影响效果不说还会影响工期进度, 所以在种植设计之前要熟知相关的规范。

1.4 弥补设计缺陷

植物之所以称只为软景, 是因为它和硬景最大的区别在于枝条开展而又富于变化。硬景主要是满足通行、停留、休憩、集散等功能上的要求, 很多都是平面的铺装构图。软景则在立面上架构空间, 在弱化建筑硬质感的同时, 给人或开敞、或密闭的空间感受, 同时强调优秀的节点, 弥补设计不足, 可以说是依附于设计而又高于设计的一种园林设计手法。

2配置形式

总的来说分为规则式种植、自然式种植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式种植形式。下面详细介绍规则式和自然式2 种种植形式。

2.1 规则式

规则式种植, 强调线条感、仪式感, 多用在法式园林、入户口、道路两侧等。常见的种植形式有对植、列植、条植等。

2.2 自然式

“源于自然, 而高于自然”“虽有人造、宛自天开”都是用来形容园林景观的。自然式种植就是师法自然的一种不规则的种植形式。

2.2.1 单一品种

运用单一品种植物做的自然式的点植和林植, 给人以疏朗、豁达、壮观, 仿佛忘记身处喧闹的城市, 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受。多见于公园、大型绿地以及办公区域的配置中。但需要注意的是, 植物的规格要求差异性小, 大小不均往往给人以杂乱的感觉。

2.2.2 非单一品种

非单一品种的自然式种植, 常常会用到无组织的点植以及有组织的七重景观。

2.2.2.1 点植

如下所示, 2 个项目都用点植的植物, 自然的种植在草坪上。这种种植方式对植物的个体形态要求比较高, 而且临近搭配植物在高度、品种和距离上要和谐统一, 突出重点, 不能过于融合。常常用在大型绿地和绿带中, 小型绿地中要适当降低植物的规格。

2.2.2.2 七重景观

现在很多项目最常用的种植方式就是七重景观。所谓七重就是将品种、高度上有所区别的植物合理的栽植在一起, 从立面空间上形成多个层次, 通过合理的构图以及品种间的搭配, 形成一个组团。

一重:构架空间, 支撑整个组团的骨架。材料上选用高度10m以上、胸径在20cm以上的特大型乔木。一般苗圃中存量很少, 使用前应先明确树种, 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就使用量来说, 1~2 株为佳。常见品种如五角枫、蒙古栎、水曲柳等。

二重:填充空间, 增加天际线的圆滑度。选用5~9m高的中等乔木。常见品种有红皮云杉、冷杉、青杄等。

三重:遮蔽视线, 增加郁闭度, 同时作为连接高大乔木的载体。材料选用3~5m高的亚乔木。比如说果树, 部分丛生乔木等。

四重:增加围合感, 提供丰富的季相。选择大灌木, 高度在1~3m区间。数量上不宜过多, 因为大多数灌木的生长比较快, 容易破坏整个组团的层次界限。品种选用紫丁香、连翘、红王子锦带、四季锦带、天目琼花等。

五重:体现精致感, 材料上选用耐修剪的, 高度在0.8~2m的球形植物。数量上需根据组团的大小来确定, 因其会增加管理难度, 所以也不宜过多。常用的品种有水蜡、黄杨、小叶丁香、珍珠绣线菊等。

六重:增加亲和力, 最近人尺度的一个层次。选用1m以下地被、小灌木来表现。一些高度较高的花卉也在其中, 品种如金鸡菊、鸢尾、蓝花鼠尾草等等。

七重:提供开阔亦或是丰富色彩的大空间, 材料上如草坪、低矮的花卉都属于这个层次的。数量上花卉不宜过多, 除非特殊要求的, 比如花海。

3配置空间分布

3.1 空间类型

配合道路、广场、绿地等不同的景观形式, 通过植物立面上的或围合, 或退后, 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那么空间是怎么形成的呢?来看一个空间从无到有的示意图。

通过植物与植物、植物与景墙相互之间的不断围合, 一个空间就逐渐形成了, 从开始的空旷开敞, 到之后的有所依附, 再到最后的几乎完全封闭。这个空间区分了外部空间, 给人以身处自然的感受, 不管外部环境为何。就植物来讲, 根据其高度、分枝将空间分为3 种类型, 即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

用一个简单的立面来解释一下植物是如何构造空间的。

开敞空间, 顾名思义, 视线范围没有阻隔, 一直看到边界为止。植物配置中, 为了营造这种开敞空间, 往往放低植物高度, 甚至留出大面积草坪。

如种植其他低矮的植物, 当其高度和水平视线的交角<14°时, 空间不封闭, 都是开敞的。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 开敞空间使人愿意驻留, 不妨在草地周边增加休憩座椅, 以满足其休憩、停留的功能。半开敞空间是期间的一个过渡, 交角范围在18° ~27°之间。

而其交角>45°时, 空间趋近封闭。封闭空间会引导视线向前, 从而减少停留时间。小径是最好达到这种封闭空间的种植形式。其两侧的绿地种植枝态开展的灌木及亚乔木, 甚至是大乔木, 前面配以灌木球、地被植物来修饰。这种高密度的种植方式, 起引导视线的目的, 同时最易与前面的风景形成视觉冲击, 小径尽头以开敞草坪为最佳。

3.2 空间位置分布

下面来看一下具体的平面布置, 总的植物种植平面分布来说, 要做到疏密有致,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正是形容这种植物分布的。应该密闭的位置应增加种植密度, 该开敞的地方尽量开敞。不同的空间类型应相互交错, 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具体如下平面所示。

比较合适的空间分布位置见下表, 特殊情况除外。

综上, 在遵从配置原则的大条件下, 应用不同的种植形式, 来构架为人们所喜爱的、舒适的、高度自然的合理的空间构架, 营造人们乐意溶于其中的城市居住环境。更多的形式还需要园林工作者不停地深入研讨。如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摘要:景观行业是一门新兴而又有历史渊源的行业, 过去它依附于建筑, 属于附属行业。但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自然的奢求与渴望, 景观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逐渐的独立出来。而园林景观的重中之重则是植物。植物是有生命的, 它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长高变化。植物与植物之间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生命与生命之间有着说不清的联系。很多朋友都对植物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特别是植物搭配方面需要许多经验借鉴。本文就植物配置的常用方法进行浅显的介绍,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配置的常用方法 篇2

1 杭州地被植物应用现状

杭州地处东经120°10′, 北纬30°1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湿润,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有关资料显示:杭州已有的地被植物种类85种, 隶属于35个科, 其中草本类有20种, 灌木类有18种, 藤本类有8种, 新型地被植物33种, 在本地生长良好的优良品种13种。此次调查研究在查阅有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 选取绿化水平较高的杭州市各类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样点进行调查, 具体包括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太子湾公园、西湖南线、西线。

调查中, 像花港观鱼、太子湾公园、杭州植物园等一些传统的绿地中, 以应用吉祥草、麦冬等传统的地被植物种类为主, 且成片状的大面积栽植, 虽也有一些新优地被植物的应用, 但数量还不够多, 应用还不够广, 多呈零星的点缀布置[2]。而在西湖西线等杭州新建绿地中, 在保持杭州传统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特色的前提下, 已经推广应用了大量新品种, 如佛甲草、矮紫薇、花叶锦带花、金边麦冬、花叶蔓长春花、银边六月雪、过路黄等,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 杭州地被植物应用的配置方法

杭州地被植物的配置手法有很大的创新, 出现了一些新的配置形式。如在西湖西线等新建绿地中, 一改传统绿地大面积的单一植物片植的配置手法, 将性状相近的植物混植在一起, 形成独特的色彩缤纷的植物配置特色。

通过对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太子湾公园等地的实地调查分析, 地被植物大体上有如下应用手法:暗示空间边界, 划分不同形态的地表面;利用色彩或质地明显对比的地被植物并列配置来吸引注意力;利用自然、单纯的地被植物来烘托主景或焦点物。

2.1 空旷地上地被植物的应用

在空旷开阔、阳光充足的地区, 成片紧密种植, 单独成景, 可以随地形的高低起伏采用自然式的布置, 通常采用单层种植的形式, 这种应用方式常见于大型的绿地、公共建筑出入口、广场、街头绿地等处, 有自然的花境、规则的花坛、模纹地被等形式。在自然式的环境中, 则以一些植株高低错落、花色叶色多样的种类搭配, 使群落呈现自然活泼的野趣。这种应用形式多以阳性地被植物为主, 如太阳花、孔雀草、金盏菊、一串红、矮石竹、羽衣甘蓝、香雪球、白花三叶草、红花三叶草、银叶菊、匍地柏、爬山虎、长春花、过路黄、彩叶草、蝴蝶花等。

2.2 林下地被植物的应用

乔、灌木层基本郁闭的树丛或林下种植的地被植物。通常以高大乔木作为主体植物, 小乔木和灌木植物在主体植物下填补空间及增添色彩, 而地被植物则作为整个空间的底层, 起到统一的作用, 形成了较完整的复层人工植物群落空间。这种配置方式可营造丰富的多层次园林植物景观, 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 是乔、灌、草多层植物合理搭配的一种重要形式。林下增加地被植物, 不仅保持水土, 利于林木生长, 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群落分层结构和植物配置的自然美, 同时由于其深绿的色彩, 能够起到加强林内深度感的效果。由于林下荫浓、湿润, 一般应选用阴性地被, 如虎耳草、玉簪、八角金盘、桃叶珊瑚、杜鹃、紫金牛、八仙花、万年青、一叶兰、麦冬、吉祥草、活血丹等。

2.3 林缘、疏林地被植物的应用

在林缘地带或稀疏树丛下栽培地被植物。使乔木与草地之间交接自然, 起到过渡作用, 增加景观深度感。林缘地带、行道树树池、孤植树冠幅正投影下、疏林下往往处于半蔽荫状态, 可根据不同的蔽荫程度, 选用各种不同的耐荫性地被植物, 如十大功劳、南天竹、八仙花、爬山虎、六月雪、雀舌栀子、鸭跖草、紫鸭跖草、垂盆草、鸢尾、红花酢浆草、常春藤、蔓长春花、鹅毛竹、菲白竹等。

2.4 坡地地被植物的应用

坡地是进行垂直绿化的重要地段, 对该地段的绿化、美化, 有助于形成丰富的景观立体效果, 另一方面, 坡地地被主要可以防止坡地直接被雨水、洪水等冲刷, 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如公路边坡绿化是近年各地进行绿色通道建设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 应选择抗性强、管理粗放、根系发达、能迅速蔓延、常绿、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小型灌木或藤本植物。如薜荔、常春藤、蔓长春花、山茶、十大功劳、栀子花、雀舌栀子、小叶黄杨、瓜子黄杨、扶芳藤、匍地柏、杜鹃、八角金盘、金银花等都是很好的护坡材料。

2.5 岸边地被植物的应用

耐水湿的地被植物配置山、石、溪水, 构成溪涧景观。在小溪、湖边配置一些耐水湿的地被植物, 如石菖蒲、筋骨草、蝴蝶花、德国鸢尾、石蒜等, 配上游鱼或叠水, 溪中、湖边散置山石, 再点缀一、两座亭榭, 别有一番山野情趣。

2.6 假山、岩石地被植物的应用

从景观的角度来看, 假山、岩石质感生硬, 缺少生气, 而地被植物覆盖在其表面或配置在它们边缘可软化硬角, 增添自然气息;正所谓“石因树而华”, 在山石旁点缀地被植物, 可增加景色美感, 使画面具有诗情画意。在假山、岩石上配置矮竹、蕨类、藤本等一些地被植物, 构成假山岩石小景, 既活化了岩石、假山, 又显示出清新、典雅的意境。在水池边、石缝中、岩石上布置一丛或几丛蕨类植物, 如贯丛、铁线蕨、凤尾蕨等, 别具风格。在假山园、岩石园中, 配置茎秆比较低矮、养护管理粗放的矮竹, 如菲白竹、箬竹、鹅毛竹、凤尾竹、翠竹、菲黄竹等, 则可显出“日出有清荫, 月照有清影, 风来有清声, 雨来有清韵, 露凝有清光, 雨停有清趣”的意境。

2.7 草坪与地被植物的完美搭配

在草坪上配置其它一些地被植物和山石等物, 不仅能够增添和影响整个草坪的空间变化, 而且能给草坪增添景色。草坪的边缘可用乔木或灌木或低矮的地被植物包围起来, 形成闭锁草地或半开阔草地。这些植物可以是观叶的, 也可以是观花的, 如栀子花、大叶黄杨、桃叶珊瑚、月季等;在草坪上点缀种植水仙、鸢尾、石蒜、葱兰、韭兰、红花酢浆等草本和球根地被, 可布置成不同的形状, 形成高山草甸景观。

2.8 路径地被植物的应用

在城市道路旁的基础绿带及各类绿地的园路旁栽植的地被植物。在规则式园林中, 或在主园路的两旁, 为了实现景观协调统一, 往往将地被植物修剪成各种几何图形, 或柔和的曲线。或者有时为了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园林主景, 也会将植物修剪成其他各种形状。如在连续的道路旁用不同色彩的小叶女贞、紫叶小檗、金丝桃等按一定间距进行基础地被栽植, 能形成优美的韵律效果。为了达到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 结合园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变化, 选用一些花色鲜艳或者常绿的宿根类地被植物, 如葱兰、鸢尾、沿阶草等, 沿着园路的曲折走向成片群植, 或仅在路缘栽种, 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叶形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 与周围景物衔接起来。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 对地被植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也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总体来说, 杭州城市绿地地被植物的应用, 从还是以传统种类为主。所以要大力开发新优地被植物并提高新优种类应用的普遍性。杭州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在造景手法上虽然有很大创新, 但还不够丰富, 就使得地被植物在整个景观中季相变化、色相变化没有很好的体现, 造成景观层次单调。

摘要:调查了杭州绿地中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 分析讨论了杭州绿地中地被植物的配置特色, 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地被植物,应用现状,配置方法

参考文献

[1]胡中华, 刘师汉.草坪与地被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植物配置的常用方法 篇3

杭州地处东经120°10', 北纬30°1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湿润,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有关资料显示:杭州已有地被植物种类85种, 隶属于35个科, 其中草本类有20种, 灌木类有18种, 藤本类有8种, 新型地被植物33种, 在本地生长良好的优良品种13种。此次调查研究在查阅有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 选取浙江省绿化水平较高的杭州市各类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样点进行调查, 具体包括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太子湾公园、西湖南线、西线。

1 杭州地被植物应用现状

调查中, 像花港观鱼、太子湾公园、杭州植物园等一些传统的绿地当中, 还是以应用吉祥草、麦冬等传统的地被植物种类为主, 且成片状的大面积栽植, 虽也有一些新优地被植物的应用, 但数量还不够多, 应用还不够广, 多呈零星的点缀布置。而在西湖西线等杭州新建绿地中, 则是一些新优地被植物的聚集地, 这些新建绿地在保持杭州传统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特色的前提下, 已经推广应用了大量新品种, 如佛甲草、矮紫薇、花叶锦带花、金边麦冬、花叶蔓长春花、银边六月雪、过路黄等,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地被植物的配置上, 更讲究丰富的色彩与层次, 彩叶地被植物日益受到园林界的重视, 观赏价值较高的地被植物已经在园林中大量应用。

2 杭州地被植物应用配置方法

地被植物的配置手法有很大的创新, 出现了一些新的配置形式, 在一些传统的公园绿地中, 常可以看到大面积的单一植物成片布置, 如沿阶草在林下成大面积的片植, 造成植物品种单一, 景观效果差, 群落结构层次不丰富;而在西湖西线等新建绿地中, 则一改传统绿地大面积单一植物片植的配置手法, 在品种间的搭配上, 将性状相近的植物混植在一起, 形成独特的色彩缤纷的植物配置特色。在西湖西线可以看到大面积的八仙花、十大功劳在林下密植, 八仙花在广玉兰和鸡爪槭所组成的疏林下面长势良好, 而且上下两层的高度搭配非常合适, 这在以前传统绿地的配置中是很少见到的。

色叶植物比起一般的绿色植物除了能创造出更五彩缤纷的色彩景观外, 还比一般绿色植物更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因此, 在杭州城市绿地中, 使用了大批的较高观赏价值和较强适应性的色叶地被植物, 形成较为强烈色彩对比。

2.1不同地段的配置方法

地被植物的配置, 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也就是把美的地方装饰和衬托得更美, 形成美丽的景观, 对瑕疵和不足之处要加以修饰, 使其达到尽善尽美。在园林绿化实践中, 为了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 需要乔、灌、草多层植物的合理搭配。据研究报道, 在生态效益上, 乔、灌、草三层的片林结构比乔、灌两层的片林结构要好, 在片林群落的局部地段移去生长不良或过密的乔、灌木, 按一定比例栽入耐荫灌木和耐荫地被植物可组成稳定性好、外观优美、季相丰富的多层混交群落以美化环境, 更好地提高城市生态效益。

通过对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太子湾公园等地的实地调查, 分析杭州地被植物的配置特色及存在的问题。从调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从大体上来说, 地被植物有如下应用手法:暗示空间边界, 划分不同形态的地表面;利用色彩或质地明显对比的地被植物并列配置来吸引注意力;利用自然、单纯的地被植物来烘托主景或焦点物。地被植物的另一个较为实际的功用是稳固土表, 由于许多地被植物具有优美的叶丛和优良的耐荫性, 在内景装饰设计中亦能取得独特效果。

2.1.1空旷地上地被植物的应用。是指地被植物在空旷的绿地上成片紧密种植, 单独成景, 在空旷开阔、阳光充足的地区, 可以随地形的高低起伏采用自然式的布置, 通常采用单层种植的形式, 这种应用方式常见于大型的绿地、公共建筑出入口、广场、街头绿地等处, 有自然的花境、规则的花坛、模纹地被等形式。在自然式的环境中, 则以一些植株高低错落、花色叶色多样的种类搭配, 使群落呈现自然活泼的野趣。上述应用形式多以阳性地被植物为主, 如太阳花、孔雀草、金盏菊、一串红、矮石竹、羽衣甘蓝、香雪球、白花三叶草、红花三叶草、银叶菊、匍地柏、爬山虎、长春花、过路黄、彩叶草、蝴蝶花等。

2.1.2林下地被植物的应用。乔、灌木层基本郁闭的树丛或林下种植的地被植物。通常以高大乔木作为主体植物, 小乔木和灌木植物在主体植物下填补空间及增添色彩, 而地被植物则作为整个空间的底层, 起到统一的作用, 形成了较完整的复层人工植物群落空间。这种配置方式可营造丰富的多层次园林植物景观, 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 是乔、灌、草多层植物的合理搭配的一种重要形式。林下增加地被植物, 不仅保持水土, 利于林木生长, 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群落分层结构和植物配置的自然美, 同时由于其深绿的色彩, 能够起到加强林内深度感的效果。由于林下荫浓、湿润, 一般应选用阴性地被, 如虎耳草、玉簪、八角金盘、桃叶珊瑚、杜鹃、紫金牛、八仙花、万年青、一叶兰、麦冬、吉祥草、活血丹等。

2.1.3林缘、疏林地被植物的应用。在林缘地带或稀疏树丛下栽培的地被植物。使乔木与草地之间交接自然, 起到过渡作用, 增加景观深度感。林缘地带、行道树树池、孤植树冠幅正投影下、疏林下往往处于半蔽荫状态, 可根据不同的蔽荫程度选用各种不同的耐荫性地被植物, 如十大功劳、南天竹、八仙花、爬山虎、六月雪、雀舌栀子、鸭跖草、紫鸭跖草、垂盆草、鸢尾、红花酢浆草、常春藤、蔓长春花、鹅毛竹、菲白竹等。

2.1.4坡地地被植物的应用。坡地是进行垂直绿化的重要地段, 对该地段的绿化、美化, 有助于形成丰富的景观立体效果, 另一方面, 坡地地被主要可以防止坡地直接被雨水、洪水等冲刷, 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如公路边坡绿化是近年各地进行绿色通道建设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 应选择抗性强、管理粗放、根系发达、能迅速蔓延、常绿、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小型灌木或藤本植物。如薜荔、常春藤、蔓长春花、山茶、十大功劳、栀子花、雀舌栀子、小叶黄杨、瓜子黄杨、扶芳藤、匍地柏、杜鹃、八角金盘、金银花等都是很好的护坡材料。

2.1.5岸边地被植物的应用。耐水湿的地被植物配置山、石、溪水, 构成溪涧景观。在小溪、湖边配置一些耐水湿的地被植物, 如石菖蒲、筋骨草、蝴蝶花、德国鸢尾、石蒜等, 配上游鱼或叠水, 溪中、湖边散置山石, 再点缀一、二座亭榭, 别有一番山野情趣。

2.1.6假山、岩石地被植物的应用。从景观的角度来看, 假山、岩石质感生硬, 缺少生气, 而地被植物覆盖在其表面或配置在它们边缘可软化硬角, 增添自然气息;正所谓“石因树而华”, 在山石旁点缀地被植物, 可增加景色美感, 使画面具有诗情画意。在假山、岩石上配置矮竹、蕨类、藤本等一些地被植物, 构成假山岩石小景, 既活化了岩石、假山, 又显示出清新、典雅的意境。在水池边、石缝中、岩石上布置一丛或几丛蕨类植物, 如贯丛、铁线蕨、凤尾蕨等, 别具风格。在假山园、岩石园中, 配置茎秆比较低矮、养护管理粗放的矮竹, 如菲白竹、箬竹、鹅毛竹、凤尾竹、翠竹、菲黄竹等, 则可显出“日出有清荫, 月照有清影, 风来有清声, 雨来有清韵, 露凝有清光, 雨停有清趣”的意境。

2.1.7草坪与地被植物的完美搭配。在草坪上配置其它一些地被植物和山石等物, 不仅能够增添和影响整个草坪的空间变化, 而且能给草坪增添景色。草坪的边缘可用乔木或灌木或低矮的地被植物包围起来, 形成闭锁草地或半开阔草地。这些植物可以是观叶的, 也可以是观花的, 如栀子花、大叶黄杨、桃叶珊瑚、月季等;在草坪上点缀种植水仙、鸢尾、石蒜、葱兰、韭兰、红花酢浆草等草本和球根地被, 可布置成不同的形状, 形成高山草甸景观。

2.1.8路径地被植物的应用。在城市道路旁的基础绿带及各类绿地的园路旁栽植的地被植物。在规则式园林中, 或在主园路的两旁, 为了实现景观协调统一, 往往将地被植物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 或柔和的曲线。或者有时为了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园林主景, 也会将植物修剪成其它各种形体。如在连续的道路旁用不同色素的小叶女贞、紫叶小檗、金丝桃等按一定间距进行基础地被栽植, 能形成优美的韵律效果。为了达到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 结合园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变化, 选用一些花色鲜艳或者常绿的宿根类地被植物, 如葱兰、鸢尾、沿阶草等, 沿着园路的曲折走向成片群植, 或仅在路缘栽种, 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叶形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 与周围景物衔接起来。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与方法 篇4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 遵循生态学的原理, 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 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 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 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实现良性循环, 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 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 能够美化环境, 创造宜人自然景观, 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 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 调节小气候, 防风降尘, 减轻噪音, 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净化空气和水体, 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 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设计要点

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 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 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 进行良性人工干扰, 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 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 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 对于冬季寒冷时, 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 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 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 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 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 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 满是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 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 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在设计前必须要行实地准确的勘查测量, 充分掌握实地的气候条件, 许根据不同的绿地功能需要, 突出设计特色, 本着适地适树、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在植物材料的配置上不能过分追求自我、新鲜、奇特, 应做到植被的比例搭配, 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效益, 创造舒适自然的生态环境。

3 生态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的问题

有的设计作品考虑当地的地形、人文、气候等客观因素, 不能做到因地制宜, 在植物选择上不能允分考虑其生态性, 使园林建设在耗费了物力、财力后, 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有的不考虑吏地位置及周围环境, 采用“拿来主义”, 照抄照搬;有的设计植物品种没有特色, 缺乏创新意识, 造成植物景色千篇一律, 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观念的需要;有的设计人员对设计作品的思路、布局未进行认真、清晰的分析, 对植物布置的原则、比例及生态作用未仔细的思考和研究, 导致设计不符实际, 布局不合理。

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式

4.1 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

4.1.1 孤植。

单株树孤立种植, 孤植树在园林中, 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 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 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4.1.2 丛植。

一个树丛由3、5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8、9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 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 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 符合艺术构图规律, 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 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4.1.3 群植。

1、2种乔木为主体, 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 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 以表现群体为主, 具有“成林”效果。

4.2 规则式配植

4.2.1 行植。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 呈单行或多行的, 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 叫作行植。

4.2.2 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网在交义点种植树木, 株行距相等。

4.2.3 三角形种植。株行距按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4.2.4 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型, 其特点为行距大于株距。

4.2.5 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 可有1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

4.2.6 带状种植。用多行树木种植或带状, 构成防护林带。一般采用大乔木与中、小乔术和灌木作带状配置。

摘要:本文结合园林工程设计实践, 从生态园林的定义、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式等方面做了简单地介绍, 并对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设计问题,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浅谈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篇5

1 城市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公园是城市中的公共绿地, 也是面积相对较大, 服务对象较多的绿地类型, 体现了一个城市园林水平和艺术水平。公园绿地主要考虑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要有适合老年人散步休憩的疏林小路, 又要有符合儿童喜好、色彩鲜亮的观色植物, 还要有适合青年人运动的围合空间, 以及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安全、噪音隔离。在植物配置上, 设计要大气, 物种选择上要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 使其不仅满足人们对景观艺术的要求同时还能发挥其生态效能, 还可以按照科、属、种配置专类园进行科普教育。在总体布局上要协调, 同时考虑四季景色变化, 合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植物配置总体效果, 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 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 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 远近观赏效果。街头绿地是临街建筑和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地带。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一般为敞开式, 即使有围护, 大多由低矮、通透的材料构成, 因而是城市的共享绿化空间, 可谓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小品。根据城市街道情况, 合理的对各种乔灌草进行布局, 宜树则树, 宜草则草, 草树结合。草坪作为背景, 树木花卉、乔木灌木, 互相点缀衬托。对于老城区和建筑密集区, 绿地配置中应做到见缝插针、适时适地, 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应结合城市特色, 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应该有它的特色和风格, 如新会—葵城的蒲葵;福州—榕城的小叶榕及厦门—英雄城的木棉都是成功的典范。而北方城市不能象南方那样常年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因此要作到适地适树, 近量选择一种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体现城市的特色。应系统规划, 符合自然生态规律, 进而创造生态效益, 遵循生物多样化原则, 尽可能保持乡土物种, 力图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 进而来搞好植物的配置工作。居住区作为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 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室外活动空间, 其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为居民着想, 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以宅旁绿地为基础, 以小区公园为核心, 以道路绿化为网络, 使小区绿化自成体系, 并与城区绿化系统相协调。充分利用垂直绿化, 增加绿

2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式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 秋季变红叶的槭树、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 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 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 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 浅绿色的梧桐, 深绿色的香樟, 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 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利用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相创造“四季景观”, 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 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 常绿的比例占1/4~1/3较合适, 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 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 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 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 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如木绣球前可植美人蕉, 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堰柏, 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 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物具有生命, 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使植物正常生长, 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植物时应注意:以乡土树种为主搭配部分已适应本地区环境的外来树种;考虑植物的景观性, 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应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配置适宜的树木;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时, 宜选择松柏类, 给人以庄重的感觉;在幼儿园绿化设计, 选择色彩丰富的树木, 带来活泼气氛;考虑植物的经济效果。另外, 还要注意选择无毒、无刺、少花粉、无飞絮的树木。

总之,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 应在遵循生态学和美学原理的基础上, 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 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 以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 服务于人类。

摘要:随着全国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结合多年园林工程设计实践, 阐述了城市园林及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园林,生态园林,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陈道明.园林植物育种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方法 篇6

1 树种选择

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的能够得到具体体现, 如北京香山红叶 (黄栌) 、杭州柳浪闻莺 (垂柳) , 都是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紧密联系的。在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上, 首先应遵循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 同时还要考虑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城市的骨干树种 (基调树种) 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经过投票选举并经过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 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已上升为当地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如淮北市的梅花代表着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 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名树名木是指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 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稀列级保护的、树形奇特罕见的树木以及在园林风景区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

2 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2.1 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

植物生态美首先要保证植物生长良好, 因此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使植物正常生长, 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植物配置时要掌握每种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如落叶、常绿之分, 慢生、速生之分, 喜阳、耐阴之分, 喜酸性与耐碱之分, 耐水湿、喜干旱等等一系列。水池应种湿生植物如:落羽杉、垂柳、池杉、枫杨等, 墙阴处应植女贞、竹等耐寒植物, 背阴且能略受阳光之地栽杜英、山茶等。杜鹃要求一定的遮荫环境, 一般在大乔木下的杜鹃开花, 生长都较好。

2.2 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 运用植物材料来创造园林意境。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 梅兰竹菊的“四君子”, 红豆的相思, 垂柳的惜别, 松柏的苍劲, 竹之虚以有节, 梅之独傲霜雪, 兰之幽幽清香, 莲荷的吉祥如意等等采寓意造景。选择不同的树种, 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感受不同的寓意, 从观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植物的意境美。

2.3 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和季相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 如针叶林呈蓝绿色, 常绿阔叶林呈深绿色, 银白杨呈现碧绿与银白交相辉映的色相, 掌握不同的种群的色相, 合理配置交换的林相。在我国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 用较多的品种, 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相变化, 按照植物的季相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 使在不同的季节, 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春夏时节鲜花锦簇, 二月兰、山桃、迎春、连翘等。早春竞争花开, 月季、桃花、梨花、樱花等相继绽放。形成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硕果累累, 冬季枝干遒劲, 四季演变的园林景观。

2.4 要根据环保的要求选择树种

在众多的树木之中, 有许多不光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而且分别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 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矿区、居民区配置林木时, 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配置适宜的树木。例如, 在粉尘较多的工矿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青桐、槐树、悬铃木等易于吸带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 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 如广玉兰、海桐、构树、棕榈等树木。

2.5 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

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 根据绿地性质, 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 树木选择常绿树和柏类树, 表示烈士英雄“坚强不屈”高尚品德。在幼儿园绿化设计, 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 红花继木、金叶女贞、十大功劳由红、黄、绿三色组成, 带来活泼气氛。还要考虑不能选择有刺、有毒的树木。如夹竹桃、构骨等树木。

3 植物配置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3.1 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 不同的立地条件以及公园绿地、风景点、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造景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有绿化基础, 合理地选择树种。力求适地适树, 科学地、有机地合理搭配, 栽培成各种类型的植物群落, 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 达到即绿化又美化的效果, 以满足游憩和赏景等多种活动功能的需要。

3.2 因时制宜

植物配置的近远期结合问题:要使远期绿化效果好。就要选用一些寿命长、生长速度慢的针叶常绿树种。要使近期绿化效果好, 就要选用一些速生树种, 还应该注意乔木和灌术的比例。植物配置中的季相变化中的色彩变化最主要。正因为如此秋色叶树种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些树种群体效果好, 个体效果一般。如:黄栌、火炬树、盐肤木等;而另一些树种群体效果好, 个体效果也很好, 如银杏、鸡爪槭、鹅掌楸等。

3.3 因材制宜

植物配置要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点.全面考虑植物在造景时的综合作用。结合立地条件和功能要求合理布置。例如:棕榈的树冠自然整形, 通透性好, 种于水边, 尤其椰子等树干能弯曲的种类, 可在水中形成优美的倒影。

3.4 因景制宜

植物是纯林还是混交, 是孤植、丛植、还是片植、对植、行植、篱植, 都要园景主题的需要而选择。以亭旁植物的配置为例:其配置方法有二:第一种是将亭建在树丛中, 若隐若现, 令人有深幽之感;第二种是在亭旁孤植少数大乔木, 以为陪衬, 同时再辅以低矮的花木。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置。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配置得体, 可收相互因借、扬长避短之效。体现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 使景点变得更为完美;反之, 则相互妨碍。弄巧成拙。

4 结束语

植物配置的常用方法 篇7

关键词:村镇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原则,植物配置方法

村镇道路绿化是村镇的外表, 在人们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美观作用。因此, 要对村镇道路绿化进行合理规划, 科学搭配选择绿化植物种类。但是, 目前乡村公路绿化在树种选择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综合考虑树种的生长所需条件是否与当地环境相适宜, 造成盲目栽树后树不能正常生长;二是配置树种时只以美化为目的, 树木成本高, 造成经济效益低;三是未从整体上考虑绿化, 造成树种不协调[1], 不利于病虫害防治。

1 村镇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原则

1.1 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

根据村镇不同的土壤、水肥等立地条件, 选择适合不同土质生长的树种[2]。如杨树可栽于土壤疏松、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 而刺槐等耐旱瘠薄的树种可栽于土壤黏重、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区[3]。此外, 选择树种综合考虑树种是否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 且要求其适应性强, 易成活、成材, 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如水杉、香椿、楝树、泡桐、刺槐、银杏等乡土树种。根据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条件, 应选择稳定性好、抗性强的树种。

1.2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速生树种的优点是早期绿化效果好、易成荫, 缺点是部分速生树种寿命较短, 若仅种植速生树种会导致绿化效果差;慢生树种虽然绿化效果表现得较慢, 但是其寿命长, 能更持久的维持绿化效果[2]。因此, 绿化时要采取以速生树种为主、慢生树种为辅的绿化模式[3], 同时要逐渐远近结合, 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用慢生树种替换速生树种, 这样才能使绿化景观效果长久。

1.3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乡村公路绿化选择树种时要综合考虑绿化效果和经济效益。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选择杨树、泡桐、水杉、刺槐、白榆、国槐、七叶树、楸树等速生用材树种, 或银杏、辛夷、板栗、柿子、大枣、油桐、杜仲、核桃等经济树种, 既能起到绿化美化作用, 又能获得用材、果实、油料、药材或香料等副产品, 可增加其经济效益, 一举多得。特别是乡村机耕道路沿线长、量多, 更应考虑其经济效益[3,4]。

1.4 生物多样性

乡村道路绿化同样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切忌树种过分单一化, 如在同一个地方全部栽植同一种树, 既不美观, 也不利于病虫害防治, 因病虫害可沿着公路迅速传播蔓延。如近几年江苏省苏北地区村镇道路的杨树, 大面积发生美国白蛾病害。如果树种多样化就不会如此大面积发病, 相对损失也会较小。

2 村镇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方法

2.1 主要道路绿化

在村庄主要道路, 或交通性道路, 以乔木型树种列植作行道树, 或采用乔灌混植的方式。行道树一般可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相对较少的杨树、枫杨、榉树、水杉、池杉、栾树、马褂木、楝树、国槐、合欢、朴树、柳树、落羽杉等高大乔木, 如在江苏省乡村道路绿化, 用柳树、国槐作行道树使得道路显得飘逸清新, 适用于徐州、盐城等淮河以北村庄的道路绿化, 还可以应用栾树、重阳木、薄壳山核桃、楸树等乔木;用分支点高的乔木作为行道树, 在农村通行较为重型的货运车辆行车视野佳, 凸显道路景观效果好, 适合苏南村庄的道路绿化。落羽杉、水杉等树种通直, 有一定的耐水性, 适合里下河等易水涝地区的村庄绿化。村内道路绿化, 采用冠幅较开展的树木, 能给村民提供充足的遮荫处, 采用香樟乔木树下配植大叶黄杨绿篱的形式, 显得村内道路整齐、干净, 绿树成荫。村中道路尽头可成片种植乔木围合空间, 选用当地乡土树种。如枫杨、银杏、刺槐等, 在村中形成节点地带[5]。

2.2 次要道路绿化

次要道路由于通过行人少、道路两侧种植空间较小, 除可以有乔木和小乔木以树池的栽植方式作行道树外, 可采用花灌木加宿根地被的形式, 以增加观赏性。比如行道树下可配植紫薇、木槿、桂花、山茶棣棠、笑靥花、迎春、紫荆、南天竹等花灌木;或者配以红花檵木、含笑、红叶石楠、龟甲冬青、海桐、金边大叶黄杨等灌木球增加植被层次, 实用于提升整治层次村庄的绿化。另外还可以配植粗放管理的地被, 比如油菜、麦冬、野菊花、马兰头、蒲公英、二月兰、地肤、马蔺等, 增加野趣、乡村气息[6]。在农户与农户相连的地带可以用爬藤型的植物连起一个绿廊, 如牵牛花、何首乌、栝楼、凌霄、爬山虎、木香、蔷薇等, 或应用农家喜爱的作物如丝瓜、葫芦、南瓜、扁豆、佛手瓜等, 更加贴近生活[7]。

参考文献

[1]李小红.浅议河西地区乡村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原则[J].甘肃农业, 2011 (4) :50-51.

[2]崔同林, 马献良, 缪永新.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J].林业建设, 2005 (1) :38-39.

[3]赵联伟, 孙智勇.乡村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原则[J].河南林业, 2000 (1) :30.

[4]赵秀成, 轩春利, 王秀芳.浅议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乡村公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J].防护林科技, 2007 (6) :62-63.

[5]胡宗庆, 谢芳.福建省农村园林化规划与建设初探[J].华东森林经理, 2006, 20 (1) :54-57.

[6]徐恒心.城市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探讨[J].南京农专学报, 2007, 23 (4) :36-39.

上一篇:矿山测量现状与管理下一篇:新闻传播中的反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