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说

2024-05-26

效果说(精选四篇)

效果说 篇1

一、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因素

1.方言的影响使得语音不标准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很多学生的普通话都不是很标准, 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 因此地方口音及英语基础都对英语口语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这其实也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英语教育有关, 大部分基础英语教育的老师由于轻口语重语法忽视了学生在讲英语这一能力上的培养。因此, 由于缺乏英语口语方面的锻炼和训练, 导致在课堂上不愿意开口。在进行口语练习时, 很多学生怕出错, 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 更不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导致大部分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仍然操着一口中国式英语, 甚至是“哑巴英语”。

2.母语思维使得的口语表达不地道

几乎每个的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 都会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听到英语再翻译成汉语进行理解, 然后用汉语思考出要表达的内容, 最后翻译成英语说出来。显而易见, 这样的思维过程, 一定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如果始终以这样的逻辑思维来讲英语, 永远不会说出地道的英文, 而是说成中国式英语, 即使学习英语多年, 词汇量再大, 在口语表达上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缺乏信心羞于开口

由于缺乏信心而羞于开口, 尽管许多学生已经意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并且知道提高口语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张开嘴, 勇敢地说出来, 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克服恐惧、害羞的心理。其实在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是很渴望有锻炼的机会, 但由于基础差, 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 怕发音不标准, 表达不准确而被人嘲笑, 因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总是沉默是金。所以, 这些学生直到大学毕业, 英语口语水平仍然没有得到提高。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作为一位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 深切感受到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水平还是较差的。有很多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学习英语, 如果老师不点名基本上都不会主动发言。近年来, 随着各个高校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视, 以及多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大胆尝试及应用, 大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英语口语人才。但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言堂的形式广泛存在, 缺乏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氛围。口语教学往往是教师机械操练, 缺乏师生间情感、思想、信息方面有意义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去运用语言和培养交际能力。

2.语言环境的缺乏

有人曾经说过, 在国内学十年英语不如在国外待一年。可见英语的语言环境和氛围是多么重要, 而现在中国就缺少这样一种自然的英语环境。而所谓的外教课和双语教学也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3.僵化的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有些学校不单独开设口语课, 口语属于听说课的一部分。许多班级人数在五十人以上, 甚至超过七十人, 使得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不均等。

4.凌乱的口语教材

英语能力的提高应是“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彼此相互作用, 相辅相成。受以前教学模式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制也缺乏口语练习的内容, 主要以语法、阅读为主。

三、“视听说一体”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改进口语教学和培养学生口头交流能力

人类的语言是从听说发展起来的, 我们幼儿时学习母语也是从听说开始的。在日常交际中听与说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有输入也有输出, 这才形成交流。只有通过输出, 才可以对输入结果加以验证, 学生的理解才会在自己的输出中得到确认、修正、补充和完善。大学英语把听说分别设置成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两门独立的课程, 往往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1.“视听说”口语训练有利于强化中国人口语

据国外学者实践研究证明:在阅读中我们只能记住30%, 只听能记住20%, 通过其他方式:触觉、味觉、嗅觉、肢体语言等记住其他的50%。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英语方面阅读能力较强, 口语听力较弱, 而“视听说”口语教学方法首先以视觉为引导, 带动我们的听觉神经, 全方位调动每一个细胞学习英语。“看中听、听中写、听中说、说中学”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通过大量“英语广播、电视、电影、歌曲、名人访谈、脱口秀 (talk show) ”等实战场景, 使学生将语言、技能与文化融为一体, 全面系统地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实用能力,

2.“视听说”口语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通过听课、观察、模仿等方式学习。而现代英语口语教学中, 为适应外贸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必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在特定环境中熟练自如地运用口语进行沟通的技能。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开展主题突出、情境真实的互动情景教学。如指导学生观看真实的口语交际场景, 鼓励学生组建小组, 对视频材料进行模仿和创新。课堂上, 就材料中所出现的问题向学生提问, 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话交流, 引导他们自然地进入真实情境, 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同时让学生就所扮演角色, 畅谈自己体验和感悟, 进行分组讨论, 使每个人都参与口语实践活动;还可让学生就热点话题进行辩论, 让学生自由组合, 现场发挥, 激发他们提高口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愿望;布置“任务型”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课后延续训练, 鼓励学生听广播、读报纸、查阅有关资料并积极参与课外英语口语活动, 如英语沙龙、英语演讲等。

四、结束语

学生口试成绩优秀, 听力水平也大大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学得活, 记得牢, 用得上;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也与日俱增。同时, 英语口语教师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 还必须努力钻研教学, 熟练驾驭教材, 才能使口语教学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

参考文献

[1]贾冠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 2001, (2) .

[2]苏远连, 张耀冰.西方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研究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 2003, (3) .

[3]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奇妙的效果说课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北京出版社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奇妙的效果》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初步学习油水分离的知识,了解油水分离作品的特点,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② 学习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能巧妙的利用油画棒等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欣赏探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基本掌握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感受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创造性地使用绘画工具。

教学难点:油画棒与水粉色的巧妙结合。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油画棒,毛笔,调色盘,水,画毡,水粉色。

二、说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联想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认识油画棒与水粉色的巧妙结合(2)交流合作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让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成长。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导入新课: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谈话方式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①通过小组讨论,引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回答。

②老师补充问题答案,传授新知识。

③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和回答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增强记忆。

4材料运用

四、学情分析

(1)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感受油水的奇妙变化。让学生们用油画棒画出简单图形,并在图形上涂抹水粉色,发现油画棒与水粉色之间产生的变化。

2、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能分析变化的原因吗?回答发现的现象:油画棒与水粉之间产生分离。

分析变化原因:油与水不相溶

这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油水分离的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我先用激

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根据自己带的材料讲解自己的制

作想法。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

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

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大胆创作

1、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利用油水分离的表现方法大胆作画。

2、辅导要点: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主体突出、线条的疏密。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制作。制作同时,播放欢快的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块解决问题,这样还能培养小组的团结合作精神。完成以后,在教师的带领下交流制作方法和感受。

(3)展示欣赏 评价学生作品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出自己作品的名称,并说出设计思路。

2.教师简评: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学生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并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自己。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小结

激励学生回去寻找更多的绘画方法。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绘画方法?激发学生用更多的方法美化生活。

板 书 设 计

奇妙的效果

1、方法:油水分离

效果说 篇3

为了充分利农村的资源,今年我参加了秸秆气化炉培训班,现在家里的沼气池和秸秆灶同时使用,优势互补,烧水、炒菜、做饭方便多了,与使用液化气没什么两样,沼气池产气足的时候用沼气,产气不足时我就用秸秆灶,彻底改变了做饭烧柴的传统习惯,使我家的厨房真正告别了乌烟瘴气,解放了劳动力。

现在我们村使用秸秆灶的人是越来越多,大家都说:"比较起来,真正经济实惠的还是这秸秆气化炉呢!"

编者按:读了读者这封来信,我们感到很欣慰,能为广大读者及农民朋友做点事情,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请相信: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励,搞好培训。同时,努力为广大读者及农民朋友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和技术!

本刊举办的秸秆气化炉制造技术培训班,采取灵活办学方式,随到随学。炉具制造技术简单,半天即可学会,提供详细施工图纸。

学费:480元/人,向学员赠送一套气化炉专用喷嘴及灶具,同时向学员长期优惠供应灶具(凭身份证和学费收据购买),以此保证学员的利益。

承诺:本广告如有不实,退还学员全部学费,并由我们承担学员往返路费。欢迎学员自带谷壳、锯木屑、细碎秸秆等现场试烧。

报名咨询电话:0791-85103548515577邮编:330002学习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原半边街168号,江西师大附中附近)。

花生喷施皇嘉天然芸苔素效果好!

效果说 篇4

一、媒介转换带来的叙事时空转换

媒介指的是让人与人、物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 其实质就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载体。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实际上是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媒介下的传播, 前者使用的是文字, 而后者使用的是音响、语言、光等传递信息。尽管是传播方式的改变, 但是实际上却对传播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麦克卢汉所说, 媒介即信息。看起来麦克卢汉的理论有些不符合逻辑, 但是他在提醒研究者我们应该注意在信息技术时代对媒介自身的研究。在传统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将研究对象停留在媒介的内容上, 也就是对电影的内容, 或者是小说到电影改编过程中内容的变化进行研究。而在麦克卢汉理论的影响下, 我们应该注意到, 媒介本身形式实际上就正在传递着信息, 媒介拥有自己的力量, 它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播意义, 并且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

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的本杰明的一生, 从出生到慢慢走向死亡的过程, 对于时间而言, 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故事, 而对于周围的人们来说却是异乎寻常, 他拥有着矛盾的年龄和外貌, 他的出现颠覆了身边所有人的世界观, 就连同他的父母也感觉到他的怪异, 他们想方设法地给这个孩子染头发、剪胡须, 逼迫本杰明·巴顿喝牛奶, 玩玩具, 不过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无济于事。他们对这个孩子的出现感到一种恐慌、害怕。而在电影中, 整个故事却笼罩在一种温情之中, 不免让人颇为感动。同样的故事, 却因为讲述故事的方式的差异, 却带来了决然不同的效果。

小说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 是一种时间艺术, 以语言作为符号, 适合表现部分或者是整体在时间中的持续运动的事物, 而对于电影而言, 是一种空间艺术, 以形体和色彩来展现一种空间。而在这个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 电影却大大的发挥了自己的媒介作用, 将时间艺术巧妙地转换成为了空间艺术。

电影在一开头以将要走到生命尽头的黛茜躺在病床上静静的听自己的女儿给自己读信, 这是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 而整部电影也就是在这个物理空间中开始和结束。黛茜的女儿给黛茜读信, 于是封闭的物理空间之下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旅程, 关于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在一战时, 本杰明巴顿出生, 他的出生并没有给自己的父母带来欣喜, 后来这个被遗弃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收养, 当他长大到11岁的时候, 结识了黛茜, 17岁远离家乡, 开始闯荡, 当二战爆发的时候, 他参加了战争, 中年的本杰明·巴顿已到中年, 当他历经了人生的悲欢之后, 于是选择了与黛茜结婚, 当他们准备共同抚育自己的女儿长大, 最终还是选择了浪迹天涯, 当他再次回归家庭的时候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 最终他的生命在黛茜的照顾下走向了终点。故事发生的空间在那个看起来现代化的医院, 结束在这家医院, 整个故事在这个物理空间中开展叙事, 叙事空间因为回忆而使其逐渐的完整, 叙事空间整合统一于物理空间之下, 这其中还不断的通过一些闪回的方式, 甚至女儿的询问打断叙事空间叙事的完整性。换句话说, 电影以空间叙事感知媒介, 而将历时性的故事有意的破坏置于物理空间之中, 有意识地通过制造打断、交叉甚至省略的方式中断或者推进或者延缓情节发展。如果说, 小说是将各种本杰明·巴顿所经历事情的物理空间统一在时间之内, 用本杰明·巴顿一生这样的时间线索串起零碎的物理空间从而形成统一在时间之下的叙事空间的话, 那么电影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之内将时间统一于其中。当代视觉文化在改变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和感受的同时, 导致了地理学家们所描述的“时空凝缩”。1

二、时空转换对叙事效果的影响

小说《本杰明·巴顿》和电影《本杰明·巴顿》的故事虽然没有变化, 但是由于时空安排的差异却发生了质变, 前者看似比后者拥有更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而事实恰恰相反:读者和观者在电影所设置的封闭空间之中反而看到了比小说更为深远、更为广阔的时间, 因为时空凝缩呈现为种种时空障碍的消解, 其实从另一个层面上看, 恰恰又是人的视线延伸。2这种视线延伸使观影者对自我生命进行反思, 同时也拓展了故事的情感空间。它以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眼光, 赋予了文本新的内容。

小说《本杰明·巴顿》讲述了一个传奇的人物的一生, 他出生时是耄耋来人, 而当他的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成为了一个婴儿, 这在平凡的生活中看起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我们能在其中看到关于死亡、爱情、生命等等, 但是, 对于电影而言, 将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病房中展开, 物理空间伴随着故事的开始和故事不断的被读信女儿的打断而延缓了叙事, 这样我们在电影和小说里同样看到死亡、同样看到战场上牺牲的士兵, 同样看到奄奄一息的黛茜, 但是, 却带有完全不同的情感。在小说中我们会跟随这个奇遇故事去体验本杰明·巴顿逆向生长所带来的烦恼与痛苦、幸福与快乐, 甚至产生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

然而在电影中, 将时间压缩在空间之中带来了两种后果:第一, 故事因为不断的被中断, 因而减缓了叙事节奏, 而生发出了更多的情感空间, 作为观影者会开始思考。这时候故事本身的奇幻色彩已经成为次要, 观众的接受模式在这样的空间之下受到了冲击, 于是调整, 并最终与媒介叙事本身一起获得情感体现, 引发观影者的思考, 即使在病房中展开的关于死亡的故事, 却丝毫没有恐惧和担忧, 反而观影者会随着这样不断抽离和中断的情节而不断的反观自己, 让自己在故事中, 又在故事之外。可以这样说, 电影作为视觉文化改变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和感受的同时, 导致了地理学家们所描述的“时空凝缩”。

第二, 故事以病房这一物理空间展开叙事空间, 带我们走向了一段人生旅程, 小说中历时性时间变成了一种循环时间, 而这样的时间却使文本独白性叙事转换为了对话关系, 这种对话关系不仅仅是角色与角色之间展开, 同时也在观影者与电影文本之间展开。这段压缩在病房的时间旅程中有充满了生死, 在固定的物理空间中时间流逝辗转, 诉说着生命如同旅程, 有起点, 也有终点, 此时, 生命的短暂与电影角色正在读的信件的永恒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而这段传奇的生命轨迹, 其本身所具有的魔幻色彩、奇幻色彩就弱化, 而更多的引起的是观影者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而观影者也就在这样的关系中获得情感的共鸣,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叙事空间的转换无形之中使一个魔幻的故事转变成为一个带有文学性的故事。

三、结语

从小说《本杰明·巴顿》到电影《本杰明·巴顿》同一个故事, 只是因为传播媒介的不同而造成了叙事时空的转换, 进而影响到表达效果, 甚至对于主题意义的拓展和转换。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媒介转换所带来的后果。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 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 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3在电影《本杰明·巴顿》中就是因为传播媒介介入故事与传统文本的不同而让观影者不断的在故事与抽离故事之中获得对于自身生命的思考。

按照巴拉兹的观点, 电影的诞生并不是闻名的进步与创新, 反而是一种回归。他说, 文字实际上文字并不足以说明画面的精神内容, 它只是还不很完美的艺术形式的一种过渡性工具。4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实际上是一种对其本质的内在精神的重新发现以及回归, 而并不是对于摹本的一种模仿, 恰恰相反, 是逾越文字对视觉图像的复兴。所以, 从这个层面出发, 反而是以图像为代表的电影更能够表现和反映其本身故事的内涵和灵韵, 而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 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3][美]尼克·波兹曼, 娱乐至死[M], 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效果说】相关文章:

法律效果社会效果06-28

视觉效果05-06

传播效果06-15

强化效果05-01

引诱效果05-01

找矿效果05-04

抗菌效果05-05

效果量化05-05

诱食效果05-06

负面效果05-06

上一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下一篇:电视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