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交流

2024-06-18

博客交流(精选五篇)

博客交流 篇1

1.1 博客

“博客”是“Blog”的中文译音。Blog始于美国, 全称是Web log。《网络翻译家》给博客的定义是:“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 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 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1]写Blog的人称作Blogger, 是使用特定的软件, 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或者其他作品的人, 中文称为博主。

博客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与生活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博客成为一种被公众普遍接受和使用的网络交流方式, 并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博客根据其所记载的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许多博客的内容或者是作者的所思所想, 或者是个人的学术见解, 或者是一个团体基于特定主题的集体创作等等。博客可以链接、发布、评论、访问和订阅等, 通过博客, 我们可以很快的寻找和发现网络领域专家学者所关注的内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 通过相互学习借鉴, 达到学习的目的。

1.2 知识交流

知识交流是指借助于某种符号系统, 围绕知识进行的一切知识加工与知识交往的活动。[2]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知识交流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网络信息基础环境逐步取代印刷型为主的传统信息基础环境占据主导地位。收录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数据库和各种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为知识的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Email、BBS、MSN、QQ等网络交互媒体的广泛运用创建了新型的知识交流模式。交流环境的变革, 一方面为知识交流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首先, 它引起了交流方式的转变, 这种交流是网络上的虚拟交流, 区别于传统的纸质有形交流方式, 为人们在交流、传递和获取知识时提供了更多更广的选择空间;其次, 它扩大了交流的时间、地域和交流人群的范围, 由传统型的有限传播转向信息资源的无限共享。另一方面, 交流环境的变革也是对知识交流的考验与挑战, 在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下, 要适应其与传统知识交流的不同并努力开拓创新。

2. 基于博客的知识交流

博客就是一个个人知识交流的平台系统。知识的价值在于它的获取和利用, 这一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知识的交流。可以说, 知识交流是知识管理中获取知识价值最大的部分。

知识管理的价值在于知识的共享、利用和创造。博客的网络化管理, 可以使每个人的知识成为社会的公共资源, 得到共享。同时博客的自由回帖发言, 可以增进博主与博客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这样的交互式交流, 可以使个人的知识得到积累和拓展。知识交流是促进创新、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的一个基本要素, 是知识储存量增长和知识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 知识交流主要是由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三个部分组成。

2.1 基于博客的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指的是组织内或组织间跨越边界的知识共享, 即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组织或个体之间的转移或传播。知识转移是转移主体为了缩小知识差距、进行知识创新, 借助于某种传播信道进行的知识发送、接收和反馈过程。知识发送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知识势能的差距是产生知识转移的动力。[3]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博客成为用户发布、传播、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知识传播的过程, 必然存在知识的定向流动。博客中的知识交流是一种自发性的直接交流行为, 其具有网络信息交流方式所特有的交互性。

博客有其自身特点, 基于博客的知识转移是从知识发送者主动获取所需知识开始的。一篇博客的知识转移需要经过至少四次知识转移的过程:首先, 知识的发送者需要某种信息, 就会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进而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并且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需求对筛选后的知识进行吸收、消化。这就是一次知识转移的过程, 知识发送者在这一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知识需求, 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 知识发送者作为博主, 会将其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发送到博客上, 供他人分享和学习, 这又是一次知识转移的过程, 即将知识从知识发送者转移到博客这一网络平台上。再次, 博客用户在浏览和检索的过程中, 发现并学习了博主发布的文章, 从中获得了所需要的知识。并且将这一知识和自身的知识储备相结合, 提出了不同于博主理解的新的知识点。这也是一次知识转移的过程, 在这次知识转移的过程中, 博客用户是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进行知识转移的。最后, 知识接收者在进行知识的自身融合后, 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 并将这一思想观点通过对博文进行评论、分享等方式发布到网络上, 和博主进行知识探讨或者研究。这是一篇博客中的知识转移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次知识转移的过程中, 知识发布者和知识接收者都收获了知识, 知识面和知识储备都得到了扩展, 知识接收者对博客的评论和研究, 也会使知识发布者的知识层面得到提升, 收获自己没有思考到或者忽略掉的部分知识。如果知识接收者发布了一篇新的博客, 基于这篇博客的知识转移, 则是一个新的过程。

可以说, 基于博客的知识转移中的知识发布者和知识接收者之间存在着角色互换。与社会学中的六度理论不同, 六度理论认为, 社会中的任何人之间只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建立联系。而在博客网络中, 通过搜索寻找, 任意两个博客之间可以直接建立知识连接, 或者加以关注。这样一种传受一体的交流方式, 不仅有效的促进了知识转移主体间的交流, 还大大提高了知识转移的效率[4]。

2.2 基于博客的知识共享

博客是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 知识共享是知识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博客体现出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 在与博客用户的知识交流中, 达到一种知识、思想共享的境界。博客不仅是记录个人的思想认知,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别人自己认为精彩、值得让他们学习、谈论和分享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 不仅包括显性知识, 而且包括一些隐性知识, 甚至是个人的创新等等。从博客的这一特性上来看, 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的共享精神。

博客中的知识共享, 从发布博客开始。博客中发布的内容, 是针对整个博客用户群的。博客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索引找到自己有需要和感兴趣的博客内容进行阅读和评论。这是对整个博客用户群的共享, 构建了个性化和主体性的交流空间。在博客知识共享过程中, 知识发布者的知识被知识接收者学习到, 同样, 知识发布者也能知道和链接到知识接收者的博客, 通过链接和评论, 双方可以形成知识共享, 从而加强知识交流。通过这种博客知识的共享, 可以将很多有共同需求, 共同知识的人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知识群落。这些有共同知识和需求的人相互间的知识交流, 可以更好的促进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的扩展。

3. 基于博客的知识交流的创新

博客具有评论功能。评论为知识发布者与知识接收者提供了沟通的桥梁, 提供了交流渠道, 彰显了博客的交流价值。与传统的书面交流相比, 博客评论的这种网络交流方式更加直接、及时。而博客的评论者既可以是注册用户, 也可以用匿名状态进行评价。用注册名称进行评论的博客用户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 促进知识群的形成。而匿名评论的用户, 可以更加开放和直接的评论。这种匿名的博客评论, 可以促使更多的用户进行交流, 提升博客用户的知识创造热情, 交流的内容也更加的开放和透明。但是, 这种匿名评论容易滋生垃圾信息与人身攻击。

知识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高效利用。这要求我们在进行个人知识积累和知识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对知识的总结与反思。通过知识反思来把握知识内部更深层次的内涵, 发现知识之间的新联系。同时, 这种反思也可以改进自身的思维方式, 以便更好的实现知识的高效利用。但是由于受到我们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 我们很难从内部发现自己思考的漏洞, 很难更改固有的方式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运用知识, 无法达到预期的有效反思和知识利用。

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知识的高效利用, 在利用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最终导致知识使用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对个人积累的知识进行时刻的反思, 通过反思来把握知识内部的原有联系, 捕捉发现知识内部的新联系, 同时洞察、改进自身的思维方式, 以期达到高效使用知识的目的。但是, 由于我们受到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 有时无法从多角度、多层面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以致无法达到对知识的有效反思和评价。博客的出现, 摆脱了这一现实的局限性。博客作为一种开放性的交流平台, 在为我们提供海量知识的同时, 更为知识的交流、共享和评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在博客中的分享与评价, 能够让博客用户很及时和方便的收获到大量的有创造性的建议。在博客的知识交流中, 知识交流者之间有着相似的知识层面, 相似的兴趣方向, 因而能够轻易的碰撞出知识的创新火花, 能够从新角度和新层面来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反思。这样不仅扩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还可以激发出具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杜军.Blog与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 2001 (4) :45.

[2]翟杰全.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的知识交流研究[J].科研管理, 2002 (2) :6.

[3]谭大鹏, 雷国庆.知识转移一般过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01 (3) :11-56.

博客工具交流分享 篇2

一、你认为博客(Blog)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应用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那么blog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哪些作用呢?我认为:

1、博客可以作为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料电子档案库。教师可以对博客日志进行合理分类,如开设原创评论、教学设计、读书笔记、教学反思、资料备忘等栏目。

2、博客可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网络平台。利用博客坚持每天写一点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读书笔记,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博客可以作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教师与学生甚至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博客的开放性功能,吸引广大专家、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参与,在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中成长。同时,博客也可以作为与学生心灵交流的平台。

4、博客可以作为网络教研、互动评课的平台。通过博客可以发布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视频录像等,让大家通过博客的评论功能进行评课、教研,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二.你认为如何使用博客(Blog)来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

答:协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尊自强能力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空间。

我认为可以这样来开展基于博客的协作式学习:

1、博客应首先充实完善协作学习的教学资源库,把相关的一些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源上传到博客,为下一步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提供了基础。

2、组建网络学习协作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电脑应用水平等组建若干个同组异质协作小组。并且明确小组共同目标、成员分工(包括负责人、督促者等)。

3、提供团队交流互动平台。博客本身也有交流的工具,如短信、留言板等,还可以通过投票、评论等功能进行互流。

网游是非与《博客上的交流》 篇3

社会热点

我们从媒体可知, 学生玩游戏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甚至引发种种社会问题, 如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 抢走8000元;贵州一名21岁男子因网游账号被盗杀人, 庭审称不后悔;四川合江一名20岁的青年, 在网吧玩网络游戏后, 回家将熟睡中的父亲砍成重伤等。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技术的课程, 但是除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外, 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三者是平衡发展的, 缺一不可。本节课除了传授博客交流、熟练搜索信息外, 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课堂现状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表面上看兴趣盎然, 但不少学生一到机房就痴迷游戏, 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置之不理。低中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玩网游的现象。

基于以上对社会现象、课程教育现象和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 我们的团队选择了这节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的信息技术课。本节课有三难:一难, 没有作品生成;二难, 思辨能力要求高;三难, 对师生要求高。

教材分析

该教学内容选自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博客上的交流》。在此之前, 学生已学了《搜索网上信息》、《网络与生活》、《QQ空间》等内容, 这些已知内容为本课时的知识与技能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并作简单整理;能够使用博客发表日志和评论;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过程与方法:关于网络游戏引发分歧, 进行辩论, 博客发表观点, 制作倡议书, 形成健康网游的共识;通过网络搜索信息, 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通过开展辩论活动, 明辨网游是非;通过博客交流,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发表观点;通过制作倡议书, 形成绿色健康网游的共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索信息, 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辩论活动, 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了解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体会信息技术的作用, 感受信息技术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利用博客发表日志和发表评论。

难点:通过网络搜索信息;辩论时的语言组织和表述;博客发表日志和发表评论。

教学媒体

(1) 平台开发环境:Apache、PHP、Mysql。

(2) 平台开发技术:PHP脚本、HTML代码、Javascript脚本。

(3) 系统核心模块:倡议书、评一评。

(4) 应用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自主开发的学习平台。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线索包括:技术线: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方法线:提出观点—搜集资料—辩论思考—提出建议;德育线: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意志。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有玩网游的经历。那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网游存在争议, 引入本课主题。)

师:今天咱们一起探究网游是是非非。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看看别人怎么说?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 视频导入, 提出网游的利弊, 明确本课时探究的问题。

环节二:思辨结合, 探究问题

提出辩论

师:网络游戏争议不断, 有的人爱它, 爱到天昏地暗, 因为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有的人恨它, 恨之入骨, 因为他毒害青少年;事实, 不说不明;道理, 不辩不清。今天咱们以辩论的形式来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师:赞成正方观点的同学举举手。赞成反方观点的同学举举手。咱们现场分组, 交换位置, 赞同正方观点的同学坐在老师右边, 赞同反方观点的同学坐在老师左边。

正反双方势均力敌, 小声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辩论主题, 并根据正反方观点进行分组, 为辩论做好准备。

任务一:搜索信息

师:为了使辩论更有效, 我们通过网络搜素信息。

教师出示PPT, 说明搜索操作步骤。

学生搜集基本观点、相关的事例、数据等能够说服别人的资料, 来证明自己和反驳对方的观点。

设计意图:搜索相关事例、数据信息, 对网游利、弊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感受, 为辩论顺利开展做准备。

任务二:辩论

师:我们一起看看辩论要求。 (出示PPT)

(1辩论时间5分钟;2双方可轮流发言, 也可连续辩驳对方;3在规定的时间内, 能够说服对方的一方胜;4辩论结束后, 评出辩论赛“优秀辩手”。)

师:辩论现在开始, 首先由正方发言。

生1:我认为网络游戏利大于弊, 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话音未落)

生2:我不同意, 我认为网游弊大于利, 难道你没有看到多少沉迷网游的学生, 荒废学业?

正反双方就网游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激烈辩论。

师:我们的辩论告一段落, 在辩论过程中, 同学们非常踊跃发言,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胜负难料, 咱们听听双方辩论总结。

正反双方各抒己见, 总结网游利弊。

设计意图:思辨结合, 通过语言碰撞, 制造情感冲突, 深入探究网游利弊关系,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网络游戏利与弊。

环节三:制作倡议书, 解决问题

任务三:博客交流

师:时间有限, 很多同学们还没有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观点, 今天老师提供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 创建了我们的班级博客。咱们利用博客来交流。同学们先浏览课本21页, 第五课, 博客上的交流。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学习如何登录博客、发表日志及评论。

师:打开自学网站。我们通过博客发表日志及评论。

学生登录博客, 对网游是非发表观点及评论。

设计意图:提供网络平台, 学生通过自学网站学习博客, 并发表日志、评论, 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 进一步探究网游的利与弊。

任务四:制作倡议书

师:网络游戏有利, 也有弊, 那我们该怎么做, 才能去弊存利。关键在于把握度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制作一份倡议书。

学生进入自学网站, 制作倡议书。

设计意图:基于辩论、博客交流, 形成健康网游的共识, 倡导学生提高辨别网游是非的能力, 绿色网游。

环节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是非引起的争议, 一步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终, 我们形成了共识, 制作了一份倡议书。

学生参照评价表, 对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评价,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进行知识回馈并总结。

依据教学环节的构思设计, 提供本课时教学网站, 并分为五个模块。

首页:通过动画的形式, 形象地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网游利弊:提供网络游戏利弊的观点。

博客交流:提供网络平台, 学生通过自学网站学习博客, 并发表日志、评论, 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进程中, 进一步探究网游的利与弊。

倡议书:提供平台, 学生形成健康网游的共识, 在倡议书中发表可行建议。

评一评:通过学习评价,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进行知识回馈并总结。

教学反思

综观整个教学设计, 始终贯穿一条现实性、活动性、思考性与趣味性的主线, 力图体现教与学的统一, 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统一。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几方面的特点。

(1) 本节课有别于传统信息技术课, 整节课围绕网游是非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辩论、博客交流、制作倡议书, 让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教育。

(2) 笔者前期调查了解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爱玩网游, 危害不知;甄别信息, 能力薄弱;语言组织, 有待加强;思辨能力, 逻辑不清。以此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

(3) 本课的板书是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思维的碰撞、共同构建课堂的结晶, 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层次分明, 架构清晰, 重点突出。

(4) 本课围绕三条教学线索进行教学, 技术线 (知识与技能) , 方法线 (过程与方法) , 德育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整个教学环节分为三个环节:提出问题, 激发思考;探究问题, 辨析利弊;解决问题, 达成共识。

本课教学内容跨度大, 上完这节课后, 笔者做了一些思考, 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 辩论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 部分学生欲言又止, 可结合班会课, 进一步深入讨论。

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博客文稿 篇4

大家晚上好!我是初中二年级14班的班主任——印芳。金秋十月,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言,感谢领导给予我这一个多月以来班主任工作的肯定。但当蔡主任通知要我发言时,我想过退缩,因为作为一名新老师,又是一名新班主任,我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而能够与各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交流的却很少。所以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踏入淮阳之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心里准备。没想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到了会有困难,却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困难。例如:学生打架、吸烟、喝酒等事件层出不穷。但对这种.种的状况,我没有退缩。在学校领导以及杨曼霞主任和各科任老师的帮助下,我慢慢适应了淮阳的生活,我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想到这些我就更加坚定了信念。接下来我就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我这一个多月以来的班主任工作获得的感受。

第一个方面是向我看齐。我理解的班主任工作就是当65个孩子的爸妈,就是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着孩子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还记得开学第二天,我忘记定闹钟,是杨主任的电话使我从梦中惊醒,告诉我我们班十几个孩子迟到,我冲到教师后,杨主任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还挨了板子,这时我的心很痛,因为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自己也迟到了,所以没有任何立场再去批评他们,对此,我主动要求与学生们一起受罚。竹板子打在手上很疼,但是很值得,因为我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他们要勇于承担。之后别的老师告诉我,这群孩子说以后打死也不会迟到了,他们果然没有食言。

第二个方面是制度管人。寝室纪律是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他们就寝迟,不安静,但我发现男生寝室十分缺洗头膏,总喜欢去别的寝室借,所以我宣布寝室纪律和卫生一周一评比,表现好的寝室可以得到我出资买的洗头膏,现在已经有点作用了。同时,进行及时总结,每天六点,准时召开一天的总结大会,从纪律委员对班级纪律的总结,到寝室纪律与卫生的总结,再到个人总结。我跟他们说吾日三省吾身,同学们就把自己每天的行为记录下来,不断反省、改变与提高。

第三个方面是细节落实。开学第一个月,学校抓卫生以及仪容仪表,我们班男生的头发和指甲普遍太长,我直接拿着剪刀去寝室,剪了二十几个头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又多了个职业——理发师。从那以后,剪头发的事,我再也没有操过心。大家看我自己的发型就知道我做到了以身作则。对于寝室的卫生,也是一个大难题,但是我和陈老师齐心协力,首先教他们做,如叠被子,各种物品的摆放,然后初二两个班级的寝室我和陈老师每天去查,一个星期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班主任工作就是要细致,要落实到方方面面。同学们做操懒懒散散,我就在旁边跟着做,还将及个别不认真的同学留下来,最后他们做操也进步了。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由于一开始不了解班上的情况,我的有些方法不太适用,但是从和同学们的聊天当中,我慢慢调整,直到找到适合我班的方法为止。

第四个方面是活动育人。首先每周一的班会我都尽量采用适合班会的主题形式。如第一周的你的行为谁买单,我采用的是寝室分组表演的形式,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最终理解你的行为必须自己来买单。这个方法是从粟荣老师上次发言中借鉴到的。第二次的淮阳申示塑形象,我采用的是演讲的形式,他们慷慨激昂,要为淮阳代言。上周的班会我采用了辩论会的形式,到底是为了自己而读书,还是为了家长、老师而读书?一开始他们有点胆怯,但慢慢地他们放开了,许多同学的逻辑思维非常强,最后一个同学总结——是为自己而读书,同时也是为了给爸爸妈妈更好的生活。

再次在英语教学上,我也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如单词竞赛,英语歌曲,以及小组比赛等。我觉得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当他们的注意力在学习上时,我的管理工作也会顺利很多。

最后要注意的是活动的公平性和全民参与性。还记得上次舞蹈社团选人,我直接给了一段音乐,看看谁跳的最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他们就帮我选出了适当的人选。表演社团的就更简单了,直接表演喜怒哀乐,有一个女生竟然一分钟就哭出来了,人才呀!扔铅球的就更简单了,掰手腕就选出来了。这样既全班参与了,又保证了活动的公平性。

各位同事,作为新班主任,我知道我的班主任工作离学校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且管理中肯定有失败之处,但我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的勇气。可是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因为我知道我可以从失败中成长。

现在,虽然班上的同学有所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相信只要我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把14班变得更好更强更团结。

博客交流 篇5

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有机部分, 也是其学术性的具体体现。这几年来, 博客不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博客用户人数的持续、迅速增加以及博客规模的不断扩大则令人们惊呼博客时代已经来临, 博客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乃至各个角落。尤其是这两年利用博客的人数呈爆发性增长。据人民网报道, 有人预测2007年中国的博客将超过一亿。博客已成为一种盛行的网络沟通工具, 并且成为一个网络化的知识信息聚集地和交流场所。对博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已日益引起各方面专家的关注。图书馆界的同仁、专家们更应强抓机遇, 顺应潮流, 就如何利用博客这一崭新的知识和信息传播交流工具, 来创新开展图书馆工作进行大胆探讨。为了探寻博客在学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 我们必须从博客的传播学本质出发来加以研究。

2. 博客 (Blog) 定义和特点: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 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 让自己学到很多, 让别人学到更多。

2.1 内容的个性化

博客内容的个性化是指其内容的个性表达, 同时博客也是个体性和公共性的结合, 其精髓不是主要表达个人思想, 也不是主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 而是以个人的视角, 以整个互联网为资源来展现个人的知识视野和知识积累, 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

2.2 信息的多样性

博客的个人性导致博客上发布的信息呈现出多样性, 可以是心情感悟, 日常随想, 也可以是工作经验, 人生经历甚至国家大事, 学术争鸣等。由于写作博客的个人有不同的偏好, 导致了博客上信息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令博客的信息呈现出丰富但离散分布的特点。

2.3 交互性

交互性是博客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人们不仅仅可以阅读博客还可以对博客发表评论, 对博客文章进行转载, 与传统门户网站上用户的"留言板"功能不同, 博客的写作者与评论者的身份更加平等。传统门户网站的"留言板"起到的作用是"反馈", 新闻本身更为重要。而在博客上评论留言有着与博客文章同样的地位, 在某些时候甚至更为重要。此外, 个人博客上对其他博客的链接实际上也是博客交互。

2.4 充分利用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是博客文章内容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运用超级链接, 可以拓展文章的内容, 实现与其他博客的联系, 博客的未来在于使自己成为一种发掘网络无限链接能量的力量。

3. 博客在图书馆学学术交流中的作用:

博客的这些传播学特性使得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同。同时也令博客深深地渗透进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包括学术交流领域。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在信息服务、图书情报学理论等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要人们去探索去研究。另外馆员对知识需求的质与量明显增强, 希望自我价值能够得到社会认定的意愿非常强烈。

在非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员的学术交流的模式主要是以图书情报学的刊物为主媒体、学术会议为辅的科学交流模式, 这些途径对于了解国内外图书情报界的动态、学习新的理论和先进经验无疑有巨大的作用。但他们也有一定的缺陷, 一是刊物或会议发言人数有限, 而且大多数都是专家、学者级的理论与观点, 大多数馆员很难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是间隔时间长, 所谓最新动态也往往是相对而言, 并且缺少双向交流。而由于受图书馆经费、论资排辈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对于时间成本和差旅费用比较高的研讨会模式的学术交流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馆员, 同时由于工作范围和学术交往的局限性, 对于最新资料很难通过非正式交流方式在正式报道之前从其他研究人员那里得到。

在网络环境下,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学术信息在产生、交流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图书馆员可以通过网络, 利用FTP、TELNET、WWW等工具及时、迅速、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和传递各种信息资源。馆员还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的使用, 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信息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交流受时空限制、交流范围狭窄等缺点, 使难以扩散或无法积累的有用的信息通过网络计算机广为散发或海量贮存, 也使学术交流模式趋向既自由松散又层次多样化。

3.1 开拓视野思想共享

网络论坛为馆员之间的交流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它快速便捷、价廉的特点, 降低了馆员参与学术讨论的经济成本, 消除了城市、地区以及国家之间的有形边界, 使得各地相同目标、兴趣相近的馆员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这种思想共享的形式把馆员们带入了一个更加宽容与开放的世界, 使馆员及时了解图书情报界的动态, 扩大了视野, 也开发了创造性, 从而跳出自己环境的小圈子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进行相关论题的学术研究。

3.2 信息的及时性和交流的有效性

有了博客这样一个平台以后, 作为图书馆学界各项活动, 事件亲历者的博客们, 往往可以提供比传统新闻媒体更新的、更接近真实的、基于自身体验和观察的第一手资料, 如"国图事件"等。博客的出现令图书馆学界的各种信息能得到更为及时有效的传递, 从交流的角度来说, 博客提供了一个更有深度的交流平台。与QQ, BBS相比, 人们在博客上发表的信息往往是经过深入思考的结果, 更加正式也更有深度。同时, 在博客上所进行的交流又有"即时性"的特点。只要环境允许博客可以在任何时候对博客上的文章进行评价或者对评价作出回应。对于图书馆学学术交流来说, 博客的这种即时交流特性让更多瞬间的思想火花成为了即时的智慧碰撞, 这对于新思想的诞生有很大的意义。

博客的出现, 为图书馆学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本身所具有良好的平台。由于博客的自由性、开放性, 为学术传播的平民化提供了机会。这也意味着在图书馆学这样一个学术领域之内, 只要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就有机会发表, 就能找到"观众"和"听众"找到"批评者"和"支持者", 也找到"指导者"和"交流者"。只要你的想法有深度、有新意, 就会赢得关注。这毫无疑问为图书馆学的推陈出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3 学术研究的博客

博客在学术研究中也能起到信息交流平台作用。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实践工作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门科学知识。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有利于开发工作人员的智力, 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 各图书馆都比较重视自身的科研工作。应用博客, 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科研工作的水平: (1) 图书馆鼓励馆员把自己工作中经验、教训和新的想法写出来, 这些比较零散, 不能正式发表, 但东西可能可以发表在博客上。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不但锻炼了馆员的写作能力, 也为更多的馆员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2) 博客提供了一种匿名回帖机制, 任何人都可以对已张贴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回应, 容易引起学术争鸣。在争鸣过程中, 参与者要么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观点、要么进行更深入研究, 容易营造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具有分享心态的学术交流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 更容易激发出大量的思想火花, 引发更多科研主题, 也有利于改变目前很多图书馆员闭门造车的不良学术习惯。 (3) 博客以超链接的形式可以将更多的业界变化、同行的观点提供给本馆的图书馆员参考, 这样可以使参与者及时快速地分享到其他同伴最新捕获的信息和研究的成果, 也可以及时与同行进行交流, 避免研究内容或过程的重复, 容易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上, 寻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 (4) 图书馆还可以把科研难题放在博客中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探讨、研发。

3.4 互惠与提高

一般而言论坛里有三个不同层次的馆员参与学术研讨, 第一层次为核心发言人及专家们, 他们常常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图书情报学问题来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 。第二层次是带着问题和需求来参加沙龙, 并希望能在沙龙里与他人共同探讨的业务骨干。第三层次仅仅是为了了解一些图书情报界的最新学术信息, 基本上提不出什么问题也解答不了什么问题的部分业务骨可以说这一层次不过是一个旁听者。后两个层次在网络论坛里占了绝大部分, 可以说是网络论坛的最大受益者, , 他们都抱一种求知探索的心态来到网络论坛, 在学术的氛围里感受如何做学问、如何搞研究、如何做工作, 而且很明显, 在交流和探索中, 很多第三层次的骨干经过学习与磨练很快上升为第二层次,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重量级的学者在网络论坛的滋润哺育下成长, 从而带动整个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科研水平。

4. 博客本身存在的问题

当然, 我们也意识到, 博客作为一种特定的传播模式, 也存在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这些弱点, 需要我们在利用博客进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加以注意。

4.1 尚未主流化

博客虽然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但是, 博客依然没有取得主流的传媒地位, 这与博客的个人性特征有很密切的关系。对于学术传播来说, 学术观点能否取得较大的影响, 所刊载的媒体的地位起着很大的作用。而由于博客尚未主流化, 其对于整个图书馆学界的学术观点以及学术研究方向的影响依然有限。

4.2 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

网络学术论坛的公共性很强, 个人性很弱, 因此缺约束, 在发表评论和讨论的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同时信息泛滥、信息垃圾随处可见, 从而导致大量低质、重复冗余、无效的内容浪费了论坛参与者的时间与精力, 他们需要对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甄别。无疑降低了学术坛的权威性, 而这种无序状态也加大了它成为学术主流难度。而作为网络学术论坛的参与者, 一定要摒弃急功利的浮躁心态, 进行扎实、严谨、刻苦的研究和探索有感而发、厚积薄发、言之有物、言简意赅这不仅仅是进学术研究的理想境界, 更应该成为网络学术论坛的公共道德准则。

5. 结语

综合来看, 博客在图书馆学学术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积极。随着博客的应用, 图书馆学的学术交流也更为频繁。这种交流跨越了时间限制, 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强的时效性, 也为图书馆学界的新生代学者与老一辈学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气氛更为轻松、话题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交流更深入的平台。如果发挥好博客的作用, 图书馆学学术领域必将有更多新颖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有价值理论成果出现。

摘要:从博客的定义、特点出发, 概述了博客在图书馆学术交流中的作用, 也分析了博客作为一种学术传播手段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博客,图书馆,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王秀华, 王昭滨博客与图书馆工作之创新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3期

[2].涂颖哲, 钱国富.博客 (Blog) 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图书情报工作, 2004, (11) :53-56.

[3].常红基于网络论坛的学术交流模式探讨现代情报2005年6月第6期

上一篇:写好观后感下一篇:电力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