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2024-05-22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精选十篇)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篇1

关键词: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建议

1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概述

1.1 高校专项经费的概念与特征高校专项经费是高校上级主管部门为支持发展高校事业、实现特定目标与效益, 由财政部门统一安排拨付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高校专项经费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专项经费具有特定的用途, 专项经费是财政部门为支持高校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事项或工作, 根据高校做出的项目申报, 进行特定的评审后批复的专用资金。二是高校专项经费有明确的类别, 专项经费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划分为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教师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教育教学发展等类别, 财政部门根据不同类的项目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1.2 高校专项经费的管理要求财政部门对高校专项经费的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项目立项申报要做到科学论证、合理配置。高校对申报的项目应进行充分的论证, 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与任务, 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二是要实行全过程管理、追踪问效。高校应对项目的申报、执行、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并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追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反馈纳入管理过程。

2 目前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立项缺乏科学性很多高校只是为了申请更多经费而盲目立项, 在立项时只考虑到上级单位下达的指标额度, 缺乏对项目申报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论证, 一是造成资源分配与学校事业发展不匹配, 二是申报的项目即便拿到财政专项资金, 却无处可用, 预算资金根本保证不了支出进度, 有些经费存在大量结余而被财政收回, 有些则迫于支出进度改变资金用途, 违背了专项经费的使用原则。

2.2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目前很多高校在编制项目预算时是以如何能顺利获得经费为目标, 以想当然的方式列出各项预算, 至于如何安排支出, 则等到经费批复之后再说, 这样就很可能出现项目执行时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不符, 既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又造成项目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2.3 预算执行缺乏规范性因为专项经费按年划拨, 结余部分会于年末收回, 而很多高校存在项目经费支出与项目执行过程脱节的情况, 又因为项目经费能否执行完毕是项目结题考核的关键指标, 因此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比较明显, 有些项目组以执行项目的名义, 而实际将专项经费挪用于其他用途, 更有甚者虚构不真实的业务将专项经费转出而留作他用。

2.4 绩效考评缺乏有效性目前, 根据财政部门对专项经费的管理要求, 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对专项经费的绩效考评工作, 但大多数的绩效考评还仅仅是形式上的, 并没有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评审的指标, 这样便无法达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另外, 目前多数高校并没出台针对专项经费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因此也就无法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考评的机制。

3 优化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建议

3.1 科学申报项目第一, 转变对专项经费的错误认识。高校应认识到申报专项经费的重要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摒弃“伸手要钱”的看法。只有从思想上根本改变, 才能在实际管理中做到质的改变, 最终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第二, 统筹规划, 科学立项。高校应建立项目库, 将项目组申报的项目按类别、重要程度、绩效评价结果等指标分类管理, 由学校制定评审委员会, 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对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评审并进行优先级别的判定, 科学地确定所需申报的项目。第三, 加强对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论证。一方面项目组应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 给出合理的立项依据, 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 制定详细的项目绩效目标、实施计划和预算支出内容。另一方面评审委员会应根据项目申报书进行客观分析, 判断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2 合理编制预算首先, 应加强对预算编制人员的培养。从对项目需求和规划的了解程度角度来讲, 项目预算的编制由项目组人员编制比较合理。另外, 应细化预算编制流程与要求。专项经费预算编制应以预期产出成果为导向, 采取零基预算的编制方式。项目组或部门单位完成预算编制后, 应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再向管理专项的职能处室申报, 对预算数额较大或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 由职能处室通过采取专家评审或中介机构评审等方式, 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

3.3 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控制与监督第一, 建设完备的专项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对专项经费支出的有效管理应当以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为基础, 只有具备了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 才能保证财务部门在项目支出与报销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第二, 增强专项经费的预算执行力度。项目实施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执行, 不得擅自变更经费的使用用途。财务部门应通过信息化的手段, 分项目、分预算进行控制与核算。第三, 加强对项目执行的监督。财务部门应与审计部门相联系, 定期对项目开展审计, 检查项目进行状况与取得的成果, 将支出进度不合理的情况及时与项目组反馈。对于重点、可疑的支出应采取追踪或调查的审计方法, 查清资金的来龙去脉, 核查有无对资金挪用、截留的情况。

3.4 做好绩效考评工作第一,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高校应本着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绩效相关的原则制定一套完备的专项经费绩效考评办法, 对绩效考评的程序、方法、标准以及结果做出明确的规定, 为绩效考评的实施奠定制度基础。第二, 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高校应当根据不同类别专项的自身特征分别制定考评指标, 指标既要包括直接反映项目成果的产出指标, 又要包括反映项目社会价值的效益指标, 同时要兼顾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做到既能在实际中予以应用, 又能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第三, 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对绩效评价结果建立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对于绩效好的项目, 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绩效差的项目则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参考文献

[1]孙静.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浅析[J].教育财会研究, 2011 (3) .

[2]吴嗣翀.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15 (12) .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篇2

关键词:高校;专项经费;财务管理

一、高校专项经费的来源组成

按照资金分类,高校专项经费可分为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财政性资金主要为各级财政预算内拨款,它是大部分高校专项经费的主要来源。非财政性资金是预算外非税收入拨款,包含用于高等教育的经费、个人和社会捐款、与财政资金配套的学校教科研事业专款等。预算内拨款专项经费主要有反映对教师师资力量投入的教师培训专项、名师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青蓝工程等专项,反映对教学科研力量投入的科技经费、教改经费、精品课程经费、重点专业群经费等,反映国家对贫困学生、征兵学生等补助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应征入伍士兵学费补助等,反映房屋修购专项的维修经费、基建经费等。

二、高校专项经费的管理过程

任何一项专项经费,必须历经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项目考核四个环节。项目申报是取得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首要步骤,项目负责人根据上级相关部门发布的项目申报通知目录的研究方向,以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标,经科学的论证和评估,编制项目开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向管理专项的职能部门进行申报。项目评审是审查和评价项目计划,一般组建专家评审组或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修正、批准。项目实施是根据审批立项后的项目计划,着手项目研究,按项目进度和项目预算使用项目经费。项目考核是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科学的评价,并及时地监督、控制与追踪,不断提高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高校专项经费的问题现状

目前财政部门对专项经费的监管主要集中体现在项目评审和项目实施两个环节上,而项目申报、项目经费使用及项目考核环节则相对较薄弱。

1.项目申报过程中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不匹配,进度不一致,资金未按预算使用,或是预算编制本身存在问题,使得专项经费的使用游离、脱节于预算之外。许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为了更顺利地申请到项目,争取资金的筹集,普遍重视项目的立项申报,但在编制预算时过于粗放,缺乏细致的调研,往往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导致预算执行不严谨,特别涉及到大型设备采购问题,需要在财政预算中纳入政府采购计划集中采购,项目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财政政府采购科室要统一协调、沟通,保证资金的正常使用,设备的顺利到位。

2.专项经费财务开支不规范,内部控制不严格。

(1)专项经费一旦立项批准,立项人即可按费用预算合理使用经费,着手项目的实施。仍有少部分申报项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生很大变化,如更改费用的用途,延长项目研究期限,项目组参与人员发生变更等等。发生变更后,未及时调整预算及立项内容,导致费用与经济业务内容不匹配。

(2)高校对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未形成统一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细则缺失,使用较随意;或形成统一的规定了但缺少整体的考虑和科学的论证;或财务对专项经费报账不重视,依旧沿用本校基本经费的管理办法进行财务报账,专项与基本互相混淆。

(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在使用专项资金时,需按照用款计划向财政部门申请用款额度,经审核同意后,采用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方式支付,这样操作会延迟付款时间。通常专项经费会在每年下半年下拨给各预算单位,而在下拨前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前期支出,对于这部分支出,有的单位先从其他账户垫付,而财政部门规定不允许账户间划转,使资金的使用更为复杂。

(4)绩效考评不全面,监督机制不健全。项目支出进度与实际开展进程不同步,实施时间与申报计划约定的时间存在较大偏差,专项经费种类繁多,高校财务人员发挥了财务记账和核算功能,没有体现出监督作用。上级部门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力度不够,仅仅是流于形式的“审查”,对专项经费使用过程未责任到人。

四、高校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

1.虽然财政部门有明确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出台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办法,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费用能支出,什么费用不能支出,财务部门没有统一的专项经费报销规范。高校迫切需要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为立项人合理使用经费提供科学的指导。管理办法及细则不仅包括专项经费的支出范围、审批权限、审批流程等内容,而且应对相关问题予以明晰化,使之有据可依,有规可查。

2.严格执行预算,严肃专项经费使用途径。专项经费下达后,各负责人、各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专项经费管理规定在项目规定完成期限内执行预算,如各类费用的百分比,特别涉及到三公经费方面的“差旅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等,必须依据省市财政相关法规制度在可控范围内列支,财务人员对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专项开支和超过限额的开支,有权拒绝受理;特别要求严格审核资金用途申报与经济业务是否相符,杜绝假发票、不真实经济业务。

3.专项经费一旦由预算下达,要求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执行,不得擅自变更。确因客观原因导致预算需调整,应履行规定的专项调整手续;因客观原因要延长结项时间,需报请相关部门审批,严格按照调整流程执行,经审批后的项目方能延长项目研究时间。对于延期项目,项目负责人应重新修正预算,使费用结报与预算内容一致。

4.实习项目库管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库,专项经费管理部门将项目立项、执行计划、经费预算等信息录入信息库,财务审核部门将专项经费使用要求、执行情况等信息录入信息库,通过信息库资料内容的整合,及时了解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状态,反馈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分析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进度。

5.完善绩效问责与奖惩制度。首先高校应实行项目责任制,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精神,做到各负其责,明确学校、系部、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责任;其次通过结项综合验收等考核方式,对考核优秀的项目给予奖励,对考核差的项目实施退出机制,对未结题完成的项目规定项目负责人自申报日起几年内不能再次申报。

6.由于专项经费从“立项―预算―拨款―实施”过程花费时间较长,历经的层次、部门较多,从项目拨付至项目结题时间较短,特别是下达预算批复文件接近年终,为避免财政专项资金的结余,项目实施人会集中在年终突击花钱,不利于项目的有序开展。管理部门应把握好专项经费预算的执行进度,防止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行为。

7.加强财务管理,财务部门在申报前期介入监控,在预算支出过程中介入调整,项目完成时对项目经费进行清理和调账归零。对年终未使用完毕的资金,根据预算计划进行年终结转。财务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积极稳妥、勤俭节约”的原则管好专项经费。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经费管理;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59-2

0 引言

在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高校的科研实力也在不断升级,2009年高校到位经费超过10个亿的高校就有10多所,清华大学的到校经费在35亿元左右,高校科研工作和成果取得长足发展和重大的突破,研究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有很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现实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高校规模和质量同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就成了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经费问题是高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对于普通存在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学、不规范,预算不准确,导致高校资产流失严重等,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1.1 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违纪现象较严重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为了提高高校声誉,高校各级领导、科研人员存在些偏见,工作项目管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认为科研经费管理是实行项目负责制,科研的经费使用完全就是科研项目组的事,学校其他人员无权过问,造成经费开支的随意性。高校有的科研项目的经费申报、使用、管理过程监控不严格,经费开支方面的数据也不真实,擅自挪用的现象经常发生[1]。在对各高校科研经费的审批过程中,就发现很多高校拼凑发票报销的情况,使用票据不规范,或者虚开发票来套取科研经费,挪用、套用或者脱离学校财务管理的现象较普遍,有的高校科研费用管理相当混乱,导致一些虚假名单套领劳务费,逃避个人所得税,有些科研人员甚至拿着经费报销家庭日常开支和子女学费等。

1.2 预算不准确、科研经费支出不严格

在经费收支的过程中,有的预算不准确,有的浪费经费,有的使用低效等现象。目前经费审核预算使用管理主要由科研项目主持人负责,财务部门只负责费用收支记账,与项目主持人对账结账,财务对科研费开支惯例是见票即付。有的项目负责人经费申报时宽打预算,加大开支额度,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项目是自己争取来的,享有自主分配权和所有权,不遵守经费的管理规定,把经费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2]。高校的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违法行为,没有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用公款违纪消费吃喝等,支出的金额超过预算的标准及范围。报销个人用车的燃油费、礼品等个人支出。还有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假发票上,用假身份证套取经费劳务费,用假身份证将到账的研究经费转到和自己有关的人或者以采购的名义拨到自己或以亲属名义开立的公司账上去套现,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预算不精准,经费支出审核程序不严格所导致,所以科研经费预算开支不当,项目结算时支出的经费与预算的差距较大,造成高校财务信息不真实。

1.3 核算不精确、经费使用的效率不高

高校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条腿,两腿都要硬,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教师有的奖金和补贴有一部分在这些经费里支出,高校中的各项公共资源,例如,图书科研情报信息资料、体育馆、研究实验室、网络中心、测试中心、实验设备等都无偿对各类科学研究提供支持,高校所有设备的更新都是由经费中预支的,图书馆和相应的研究用房都是无偿使用的,造成高等教育的用房需求无限扩大,其他科学院所经常为实验用房争论不休。高校大部分科研经费的支出过程都是项目负责人向财务直接申请开支,出现教师财务报销不分材料消耗和设备购置,有的设备列耗材,没有经过入库验收入库和出库登记,有的也只是应付,只签票据不验实物,项目负责也不过问经费的主要用途,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真实反映,只管把费用花完而不管费用支出与取得成果是否相关和配比。从而影响经费的使用效率。

2 经费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高校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但有财务上管理的问题,而且在思想上也存在问题,同时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认识不足

高校科研经费的争取除了高校学研项目负责人的科研水平外,还有学校学科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主要影响力是学校声誉和资源,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在申报的项目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跑项目跑经费跑合作单位,不仅增加学校的收入还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名校负责人也认为凭自己能力能增加学校声誉[3]。学术名气和个人人际关系等争取得到的额外收入,所以,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使用和支配权应属于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通过立项后,所取得的经费由负责人说了算。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招聘、岗位升级、年度考核等,科研项目的级别和成果的确认起到关键作用。科研项目做的越好,项目级别越高,作用越大,同时普遍存在一些误区鼓励,在这种误区下对科研经费管理采取的政策相对宽松,不利于经费的有效管理。

2.2 对科研经费管理方法简单

高校经费的来源渠道很多,但是在如何规范管理上还有很多不足。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有横向经费和纵向经费两大类,纵向经费是有明确的管理方法,对资助单位有明确的要求,横向单位是指由合作单位所研究的项目,虽然有些制度但是约束不严,监控不力。高校对于横向来源费用管理原则不强,灵活有余,使经费管理缺少科学性,对纵向管理的方法也带有随意性。一些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不单独专人管理核算,由校财务处管理,尽管一些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研究能力很强,但是科研经费管理经验不足,造成有的项目已经结束了但还要很多经费结余,有的项目正好相反,财务部门对这方面的进展和结果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很难形成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这就是产生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与支出不一致。

2.3 对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不健全

科研经费至今没有完成有条理的管理模式和财务制度,就高校而言,难以建立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操作过程中项目人员随意性比较很大,财务的核算也无章可循,所以财务和项目人员也经常发生意见分歧,就是管理的缺失和不完善,让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显得很无奈。

3 解决问题的措施

3.1 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高校管人管财意识,为全面提高办学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提供人力和财力的保障。必须规范管理科研经费,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察检查,努力提高学校科研能力和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科学的评价科研经费水平,既要充分考虑科研的自主性,又要严格按照科研法规办事,把科研经费列入绩效考核内容,不仅要看科研项目的数量,如论文类,获奖类杂志的检索数,而且要考核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定科学的科研立项经费评价审批制度,建立合理可行经费开支控制办法,规范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审批程序,确保高校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3.2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为了保证科学研究顺利进行,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切实加强监管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经费的管理制度要科学,经费的使用要合理,确保科研项目有成效。尽可能的避免经费管理上的鼓励奖励误区,把学校拥有的一切设备由学校统一管理、调配和使用,严格执行设备购置、验收、入库、领用、管理、报废等审批手续和审批程序,避免重复购置、闲置科研资源造成的浪费,增强科研团队的协作能力,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4 结语

在高水平的研究活动下科研的成果也提高了,避免科研上去了,人才下来了。在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科研经费、有效地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横向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的人财资源作用,在实现科研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效科研事业和教学质量同步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校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 余永恒.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03):27-29.

[2] 吴秀梅,翟慧霞.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8,03(04):26-29.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篇4

1 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管理观念不强

预算管理在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当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前高校以及相关利益单位只重视专项的争取, 却忽视了预算管理。高校的事业经费当中, 有很大比例来源于财政专项资金, 但是大多数只重视如何争取到资金, 却不重视如何管理这些资金。对于专项经费普遍存在重取得, 而不重视使用的问题。预算管理意识非常薄弱, 尤其是项目申报时预算编制做的不科学、不合理, 对项目的可行性缺乏科学的论证与评估, 调研工作做的不到位, 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

1.2 信息化与协同性不够

预算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信息时代预算管理更多的是采用信息技术以及会计软件来完成, 这对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在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控制、评价以及考核阶段, 都需要信息技术来加以完成。此外高校还应就专项经费的管理建立各部门协同作战、共享财务信息的平台。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分配以及动态情况, 应该及时的让相关部门以及人员了解到这些信息, 充分的提高高校专业经费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程度, 这样可以减少人为腐败现象以及专款滥用的现象发生。

1.3 预算管理监督功能弱化

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内部展开审计, 分别为外边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的外部审计由于其对专项经费的使用信息掌握不够, 信息严重的不对称, 导致其外部审计无法甄别经费使用的到底是否合理、科学。高校内部也要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以确保经费的使用以及管理是按照预算管理的内容来执行的, 但是由于高校即使经费得到受益人又使监管人, 显然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内部审计背景是无法做到监管到位, 监督有力的。由于预算管理监督功能弱化, 导致内部利益冲突的矛盾更加凸显, 使的专项经费的使用有时候成为了平衡内部利益各方的工具, 因此对于专项经费监督一般只停留在是否合规层面上, 对于专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执行效率却难以起到监督作用。

1.4 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

由于缺乏全面的预算管理, 导致高校专项经费的管理在宏观上不能做到监督有力, 监管到位, 而在微观上往往是项目脱离实际需求, 要么是资源闲置, 要么是重复建设, 造成浪费。如高校在实验室项目经费申报购置仪器设备时, 往往是脱离项目实际, 一味的求好, 导致仪器购买来了, 却无人使用。而且高校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共享机制, 一些设备和一仪器本可以共同使用, 但是却是各自申报各的, 各自购买, 造成重复建设, 资源浪费。

2 提升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管理效率的对策

2.1 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战略管理工具它自身包含了多种预算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例如弹性预算、滚动预算以及零基预算等, 将这些预算方法应用到高校专业经费管理当中可以极大的提升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将全面预算管理引入到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当中, 是将控制的思想与手段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了事前控制、事中评价、事后考核的思想。对于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来说, 就是要在在事前注重经费申报的控制, 在事中注重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和监督, 事后要积极的考核资金使用的效果, 以不断改进专项经费管理的方式, 提升管理的效果。

2.2 推进预算协同与信息平台管理

高校专项经费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 必须注意预算协同与信息化管理。协同是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与科学性, 为了更好的规范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 来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性。高校的预算委员会要向全面负责专项经费的领导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回报相关进度及工作情况, 而下属的专门的专项经费预算委员会则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其他重大事宜。要在各个部门或领导的主持协调下, 有效推进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 信息化落实各个部门的工作任何和要求, 做到各负其责, 充分交流, 密切配合。

2.3 建立全面的预算、跟踪、分析和考核体系

加强专项经费预算的事前、事中监控, 建立高效、功能齐备的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指标体系, 项目负责人可凭项目代码和密码登录财务系统, 进行项目经费查询, 了解项目经费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具备这些查询功能的财务核算管理软件。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专项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符的问题, 财务部门还必须采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就是通过项目申报书上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数据的对比分析, 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进度进行实时监控, 实时交换同步数据, 支持预算项目与核算科目的对应。

2.4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高校针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在内部应该针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要注意每个细节的预算分析, 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 而且注重每个部门的协作。在外部高校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切实的利用高校之间的合作, 信息共享、设备共享可以极大的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3 结语

总体来看, 引入全面预算管理, 将使高校专项经费的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尤其是在预算编制、控制以及考核环节, 这些环节效率的提升, 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专项经费的利用水平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雪芹.对构建高校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基于“绩效预算”的视角[J].会计之友, 2009 (7) .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篇5

摘要: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兴起,国家投入到高校科研项目中的经费也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管理这些经费是财务部门首要的职责和任务。但是目前高校的财务部门对于管理科研经费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科研费用在使用上比较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科研项目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还会因为经费下发不到科研项目组,造成科研项目暂停等等,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管理好高校科研的经费在整个科研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的管理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 问题 建议 管理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进步,科研工作也变得更加的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尤其是高等教育学校的科研工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奉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国家对于科研项目更加的支持和鼓励。但是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却是漏洞百出,科研经费管理不当,对高校的科研项目就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本文就对高校科研经费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失

在整个高等教育的科研项目中,经费是由财务部门进行保管和支配的,而科研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把项目所需要的费用向财务部门进行报备,才能获得经费进行科研工作。对于科研部门来说主要的就是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能够有效的做出科研项目的成果才是最主要的,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并没有做到细节化,不是每一笔经费都要进行记录的,所以在经费进行报销的时候,就会和财务部门出现误差,经费的报销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科研部门在经费的使用上,没有办法向财务部门提供具体项目的信息和资料,财务部门就没有办法了解经费的支出了,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财务部门和科研项目部门因为经费使用信息不对称,使得科研经费的效益没有发挥到作用。这种问题的发生就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缺失,这样的问题发生会导致整个科研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

(二)科研项目经费缺乏严谨的成本核算

很多高校在申请经费的时候,没有把经费具体化,就是说只是对以后所用到的经费进行了一系列的预算,并没有实际的去计算以后会用到多少,预算费用是科研部门项目申请人直接进行申报的,而后期的管理才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的。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把以后所用到的经费进行比较细致的划分,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就是与科研项目没有直接关系的,比如说科研过程中所用到的水电费,网络产生的费用,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行政管理费,等等。都是和科研的过程和结果没有关系的,但又是不能忽略的,除此之外,还有和科研项目有着直接关系的费用,比如说科研人员的工资,科研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书籍,科研设备等等。这些在科研结果上有着不可忽视作用的,但是目前在高校科研经费上的利用并没有这么的细致化,也没有特别的严谨,很多时候就是哪里需要经费了就直接应用上,并没有考虑清楚一定的比例,这样就会造成在经费用完的同时再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整合时,发现经费在其他地方的开支要比在科研项目上的经费多很多。或者在科研项目没有结束之前,科研所需的经费早已经用完。只有能够控制好科研的成本才是关键所在。

(三)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

由于在科研项目经费的规定上不是那么的具体化和细致化,在整个科研经费的支出和使用上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并且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在经费的运用上也没有一定的规范,最终的结果就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完全是混乱的,太过于随意,这样随意的支出,对于经费的支配比例就会完全打乱它的顺序。支出的结构不符合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经费使用很混乱,很多高校在申请到经费进行科研的同时,并没有把经费用在科研工作上,甚至有些人会去开假的发票进行报销。在经费的运用上,花在和科研工作不相关的事情上的经费很多,真正去购买科研设备的钱用的却是少之又少的,有些科研项目中,实际用在科研材料上的费用甚至都达不到10%。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经费的支出,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这样对经费在科研项目的利用上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以及对策

(一)加强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并强化科研经费管理

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位,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套科学化的并且完善的、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科研项目来说,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整个科研项目中,并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对科研经费来说,所以制定一套具体化的制度是首要的任务。管理制度最主要的就是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上进行制定。通过制定的制度对科研项目所用到的经费起到一个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这样制度的制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科研人员对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性。让每一位科研人员都能在根本上明确国家的法律法规,避免在使用经费上出现任何问题。

(二)制定科研奖惩规定

在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的一切收入,目前都在科研人员的手中,而科研人员可能会利用这些原本属于学校的收入进行一系列私人的使用,所以一定要对科研项目盈利部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和监管,要明文规定,只要是科研项目所盈利的费用都需要交到学校的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支配,在此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对为学校争取到利益的科研人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奖励,除了对学校盈利有帮助的科研人员之外,对科研过程中节省开支和有结余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嘉奖,有奖就要有惩罚,对那些私自挪用学校科研经费进行私自应用的、对盈利不上交的科研人员,一经发现就要进行严厉的惩罚,这样才能在管理经费上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三)加强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使经费预算科学化、合理化

对于高校科研项目的预算来说,通常都是没有什么依据可言的,科研人员向财务部门进行申请时也没有具体化到具体的项目,只是一个大概,财务部门也习惯了这样的申请,也就宽松了很多,但是这样的情况在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对整个高校的科研项目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要在科研项目的预算上进行一定程度上严格的把控,最主要的就是科研人员在向财务部门进行申请预算的时候,要把项目的标题、具体用到各项用处的名字和经费的多少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全,要由项目的负责人进行签字,在此基础上才可以下发经费。除此之外,还要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注意对经费的使用把控,要把每一笔经费的用处写清楚,方便以后对财务部门进行报备。也要对经费的使用做到透明化,管理者和负责人员也要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监控,这样才能保证经费的高效的使用。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研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好,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法和建议,只有对科研经费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起来,才能更加的有利于整个科研工作的完成,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的利益,只有一个好的管理方案才能促进整个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

[2]吴晓莉.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篇6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问题解决

随着近年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已经逐渐由人才培养基地向以人才培养为主,技术开发为辅的综合性、科学化校园发展,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高校占据总科研成果比例的95%以上,而在其他与教育事业关系不大的领域的科研成果综合比例上来看,高校在这些方面的科研成果占到总科研成果的百分比也超过了50%,可以说,高校已经成为了我国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然而,在关乎到高校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是否能够实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最大化的经费管理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如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经费滥用等问题。在当前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及我国科研工作的瓶颈所在,解决高校经费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刻不容缓。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存问题

1.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的产生可以从经费划拨来源及经费划拨后期分配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1)从经费划拨来源方面来看。高校在科研工作上的重大贡献是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及高校业务范围逐步扩展之后带来的结果,但我国对于高校扶持的重心并未随着高校内部变化而发生改变,国家及地方教育部门对于高校的经费划拨仍然以高校教育为主,日常管理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为辅,而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并未随着高校在科研工作上的巨大成就而增大比例。高校经费划拨不足,直接约束了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没有经费划拨,科研工作寸步难行。

(2)从经费划拨后期分配管理方面来看。结合我国现阶段高校经费管理现状来分析,高校科研经费不足问题的产生,与高校经费后期分配管理不善有着直接的关系。信誉好一点的课题承担单位,上级批多少钱干多少事,信誉差一点的课题承担单位,课题经费一到,就用于补充单位经费不足、用于人员开支、购置固定资产、改善办公条件等与课题无关的支出。

2.经费滥用现象严重

据中国新闻网发布数据显示,在高校的科研经费支出中,仅有不足40%比例的科研经费被用于科研开支,非科研支出包括与项目无关的会议和个人提成比例过高。造成科研经费滥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从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方面来看,科研成果质量的高低与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目前的评价标准是相关科研成果论文或著作的多少。于是,当上级科研经费划拨之后,目光盯着提成,以各种名义各种会议,把研究经费挥霍一空。在科研成果总结时候,花费部分研究经费,用来购买国际刊物的版面,用发表论文的方式弥补科研工作的实际缺失,这是我国科研工作评价机制的弊端所在。

(2)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监督漏洞。科研经费是我国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其他形式的支出,是纳税人监督义务履行的对象。然而,就我国目前高校科研监督工作而言,监督人主要是上级经费划拨部门及高校个别部门,并没有将纳税人视为科研经费的监督人员。于是,在科研工作人员的内部贿赂,上级瞒混的行为之下,再无监督力量可言,给经费滥用提供了周边的社会环境。

3.会计核算漏洞

(1)从会计账套设置方面来看。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是目前高校的主要工作的两大分支,人们在提及高校作用时习惯将教育、科研合为一体来表示。然而,从会计核算方面来看,二者的分离与否却有着天壤之别,二者一体,则会计核算账目核算时仅需一个账套,而当二者相分离时,则必须同时各自设立账套。但就我国高校经费管理现状来看,仅有少部分高校将科研经费与教育经费分别设立了账套,多数高校则将科研经费与教育经费设置同一账套统一核算,

(2)从会计科目设置来看。高校经费由国家统一划拨,高校对于经费管理缺乏认识,这是造成高校会计科目设置简洁的原因所在。在高校的国家科研经费划拨、分配管理中,高校在会计科目上仅设“代管项目”、“经费支出”等一级会计科目,却没有设置这两个科目下的明细科目,数据归集模糊,会计信息不具有可实用性及真实性,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基本特性,致使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口径不同。

4.科研经费综合效益较低

高校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工作地,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既满足当前工作的需求,又能够兼顾其他方面,为其他相关方面提供便利,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显然,高校作为科研工作基地就是综合效益合理利用的结果。相反,高校科研经费资源也应该合理利用,提高其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带动周边行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就我国科研工作经费管理现状而言,多数高校在经费分配管理方面由科研项目课题组统一管理,科研经费单独针对科研工作支出分配。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工作设备也仅仅被利用来满足科研工作开展的需求,对于其他部门的使用实行“禁”字条例,课题组购进设备成为专用设备,教育事业等其他科研工作周边事业很难实现对于科研设备的共享。甚至于不同课题组的相同工作需求设备也要重复购置,造成科研经费和科研设备的巨大浪费,科研设备综合利用率低下,科研经费问接使用综合效益低下。

二、高校科研經费管理现存问题解决对策研究

1.加大科研经费筹资

加大科研经费投资,应该从国家经费划拨与管理及外部市场经济筹资两方面做起。

(1)加大国家高校科研经费划拨与管理力度。加大国家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投资力度,首先要各级教育部门重新审视当今形势下的高校性质,即将对于高校划拨经费的关注点由教育逐渐转向教育与科研相结合,逐渐加大对于高校科研经费划拨。同时,在高校经费分配管理中,严格管理流程,控制管理分配环节,切实保证高校科研经费落到实处,切实为科研工作所用。

(2)加大外部市场经济筹资。近日,作为世界经济霸主的美国终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事实证明,我国的市场经济现实及市场经济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市场经济客观要求国家各项建设事业都逐步融入到市场经济之中,受市场经济的调节。所以,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筹资也应该实现与市场经济相接轨,不断的引进市场上的流通资本,与企业合作,利用市场经济资本充实科研经费,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筹资活动的市场化运作,解决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2.严格控制经费滥用问题

(1)完善科研评价机制。科研经费滥用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科研工作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以论文取代实际工作作为评价标准,于是,空有论文无实际科研已经成为的高校科研工

作的普遍现象,科研经费自行支配,造成科研经费的巨大浪费。故此,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就要注重对于实际科研工作的评价,而非拘泥于科研论文的发表。

(2)加大科研经费监管。加大科研经费监管,应当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综合监管作用。国家要依法制定并完善相关高校经费管理法规、条例,做到依法治理。行政部门要依法行政,对于科研经费滥用、公报私囊的科研人员,要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高校管理层要加大对于科研经费的监督,经常性的进行实地考察,确保科研经费用在其地。社会公众要发挥纳税人的税收支出监督作用,通过社会监管约束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滥用行为。

3.明确会计核算

(1)在会计账套设置上,应该严格区分高校教育经费与科研经费,分别设置教育经费账套及科研经费账套,分别处理相关业务。运用现代会计电算化,实现高校经费处理的电算化运转,针对这两个领域的经费设立不同会计账套,更加快捷、随时的地反映教育经费与科研经费的分配利用情况。

(2)增加会计明细科目。会计明细科目设置的目的在于使所需信息反映更加细致化,使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具体事务更加具体化,更加完整的反映这个经济业务往来的相关程序及资金流量流动状况。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应该更加细致化,使科研成本反映得更加明晰,方便学校财务部门的核查及各监督部门的监察工作,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透明化。

4.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综合利用率

某项综合利用率具体用公式表现为:该资源的目前使用效益/该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时的效益总额。通过公式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如果要想提高某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就必须提高该资源的目前使用效益。高校经费资源如何实现当前效益的提高呢?个人认为,高校经费在使用过程中,要以科研为主体为服务对象,同时兼顾其他事业发展需求,尽可能的在满足科研工作需要的形势下,使其所购置的相关设备能够同时供应于其他事业发展的需求。如,某项化学科学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化学实验室、化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科研小组不应该将这些硬件设施据为己有,應该将其贡献出来,满足化学课程教学的需求,同时提高该项资源的教学利用率,进而提高该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篇7

关键词:高校,经费管理,问题,预算

高校的专项经费是国家为保证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来源, 合理运用专项经费, 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吸收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专项经费的概述

高校专项经费, 是国家政府部门或上级部门拨给高校的, 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的资金。 包括学校的基本建设经费、大型修建项目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专项购置物品的经费等。这笔经费需要高校各个部门提前预算, 即高校校办统计各系部、各机关单位的经费需求, 结合高校的发展方向, 按照学校发展的要求, 合理支配经费开支。

虽然国家财政部等部委颁布了相应专项经费管理政策, 但仍然存在一些与实际财务经济活动行为相脱节和科研活动规律不一致的地方。 如专项经费投入和使用效益低, 无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等问题。

二、高校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缺乏科学性

各大高校在申请专项项目的预算时, 没有重视预算的编制。 在申请项目前, 仅由申报科研项目人员单方做项目的规划与管理, 但就项目和部门之间可能出现的具有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讨。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申报项目经费的结果上, 只关注对于申请项目有利的事项, 不重视对整个项目具体细节的分析, 如对科研课题投入成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市场状况的核算偏差和不熟悉, 因此项目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以及项目对高校未来发展的影响。

(二) 预算执行与预算计划不一致

1. 项目实施不及时

专项经费项目的实施从计划申请到上级部门拨款再到项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 还需要多层次的审核, 并可能会更改已经申请的具体项目。由于有些高校的专项经费申请缺乏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 使得上级部门要求屡次修改各种细节, 在修改后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批等待, 使得项目不能及时实施。

2. 经费使用效率低

大多高校在经费申请前, 对每个部门做了整体的规划, 却没有细化到单位、个人各细节的具体使用安排, 这就使得在得到指定项目的经费后, 财务部门只从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财务规定, 由于对其科研项目管理和规定的不了解和不熟悉, 对使用是否合理、合法无法判断。 各个相关单位和部门却根据情况扩大支出范围, 出现更改预算支出的情况, 破坏了专项经费使用的严肃性。 项目的预算没有细化, 使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过程缺乏有效控制或资金闲置, 导致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低。

(三) 经费管理不完善

1. 未明确经费使用的管理细则

审批专项经费的财政部门并没有明确规定经费使用的管理办法, 由各大高校依据实际情况, 合理分配经费。 但通常情况下, 各学校并没有根据经费的管理使用出台相关的条例政策, 也没有明确经费立项、申报、评审的章程, 缺乏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细则规定。

2. 交叉使用的经费缺乏统筹性

高校的很多专项经费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 通常是多个单位、部门共同使用。 面对交叉使用经费的问题, 缺乏统筹管理, 导致专项经费使用的权限不明确、各交叉单位的权责不统一, 使得经费不能有效的运用。

3. 财务管理不完善

财务部门是高校的重要机关部门, 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多是基本的日常报账, 对于专项经费的使用, 参与性不够。 对于经费的使用动向与具体安排, 财务部门没有及时跟踪核算。加之缺少具体的使用细则, 使得财务人员对于专项经费的工作依然停留在核算发票的阶段。

(四) 监督机制不健全

1. 财务部门重事后检查, 轻过程监督

各大高校十分重视经费申报的前期工作, 但对于具体经费的实施缺乏明确的监督机制。财务部门直接管理全校的经费使用, 却对专项经费项目过程了解不多, 在专项项目中, 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财务部门会根据上级要求做突击性的检查, 却忽略了日常工作的监督职能。只重视检查轻督促, 对于各个项目的全程经费使用监督更是少之又少。

2. 监督过程形式化

有的高校会要求财务部门跟踪检查专项项目经费的使用, 在财务人员检查过程中, 常常会发现各种问题。 面对出现的问题, 财务人员多是与各相关单位人员沟通协调, 并向上级提出调整预算, 解决问题。 而不是在现有的预算下, 通过各方协调努力解决难题。 长此以往, 财务的监督过程就变得形式化, 对于各单位、各部门的监督失去了权威性。

三、提高高校经费管理使用效率的措施

(一)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在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中, 缺乏全面的预算管理, 使得经费的使用缺乏科学性。 要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 就要引入预算管理机制, 加强全面的预算管理。 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 在专项经费申请前, 项目负责人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 并与每位项目实施人员多做沟通、 协调, 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确定项目的整体方案后, 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建立项目实施细则, 各部门、各单位按照项目实施细则, 不可随意改变项目方向。

(二) 增强预算执行的力度, 完善专项经费效益评估体系

建立专项经费效益评估是衡量专项经费投入取得科研成效的极其重要的标志。只有通过建立并加强对经费使用评估和反馈调整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经费实施的前、中、后过程实施监控, 对专项经费项目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经费投入进行考核和考评, 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因此, 在项目经费下发后, 各个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当初的预算进行项目支出, 在没有特殊情况下, 不得变更。 若出现突发状况, 要按照申报程序上报学校等待审批, 不可不经上报随意更改。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和财务部门在思想层面上破除只重管理, 不重资金使用效益和只重资金使用效益不重管理的思想意识, 更要注重对项目的研究用其产生的成果追踪上来, 以是否提高科研的创新、是否增强了服务社会、是否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经费项目评估的基本原则。

(三) 履行财务管理职能

高校建立相关项目实施细则, 财务人员监督管理项目执行。财务部门管理人员要把日常的财务管理作为工作重点, 加强对项目执行的具体情况与经费安排的管理。 对于交叉部门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要加强统筹管理, 明确每个部门、单位的权责范围, 各单位相互协调, 在各自权限下, 高效使用项目经费。

(四) 完善项目监督反馈机制

各大高校对于项目经费的使用, 缺乏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 要不断改革, 走出过去事后检查的套路, 加大对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机制, 将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信息, 全部记录到信息管理系统中, 及时反馈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结余情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对每个细节的核算。 切实将专项经费合理高效的利用起来。

四、结语

高校的专项经费直接关系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当前出现的预算不科学、执行力度不够、管理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只有不断改革, 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 才能更好的引进高素质人才, 保障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红.高校经费管理及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J].经济师, 2012 (08) .

[2]李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3]丁丽.加强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 2015 (12) .

[4]刘天佐.高校经费筹措与管理新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探讨 篇8

一、目前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现状

1. 高度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争取。

高校教育事业拨款包含经常性经费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近几年来, 为了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 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步增大, 专项经费拨款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专项经费的投入促进了高校学科学位点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教育事业发展。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成为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 学校高度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的立项申报。只要有政策, 学校就会集合办公室、财务、教务、科技、规划、人事及有关二级学院等部门的骨干力量, 成立专门申报小组精心组织申报, 确保项目顺利申报成功, 并力争获得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最大化。

2. 财政专项经费的有效管理观念淡薄, 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 很多高校实现了单一校区办学变为多校区办学等“外延式”发展, 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实现了专科院校升本、更名大学、博士点授权等“内涵式”发展。高校虽然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但管理体制的更新没有跟上学校的发展。学校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 缺少一套运行有效、机构精炼、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专项经费规划立项申请时集合了全校精英组成专项小组, 过后专项申报小组这个机构自动撤消。虽然从立项到执行完毕, 财务部门都参与, 甚至项目申报都是财务部门一手负责, 但它的职责和优势是财务管理, 只是对资金的统筹安排, 无法实施项目宏观规划和论证评审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招标采购及资产明细帐, 没有对项目实施是否属学校发展所需的权力和职责。虽然高校都设有规划部门, 但都注重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 没有履行项目专项经费投入规划的职能。因此, 表面上, 专项经费的管理部门很多, 实际上只有使用部门在对专项经费投入的有效性负责, 缺少核心管理部门对投入是否符合立项规划, 是否符合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监管。学校对专项经费有效管理的重视不够, 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财政专项申报缺少有效论证。

教育资金紧张是目前全国的热门话题, 也是高校正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旦国家有政策后, 很多高校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 注重经费的争取, 在项目缺少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仓促申报, 有的甚至抛开学校总体发展规划, 把资金申请回来作为首要任务。另外,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 就是向财政申请专项经费, 申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都会被砍上一刀。很多高校在项目申报时就会把申报项目数尽可能多, 申报金额也夸大。这种更多地从多要钱的角度申报, 加上申报时间仓促, 决定了专项经申报论证流于形式, 未能从整体角度在部门、项目之间进行科学论证和综合平衡, 对立项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不充分。因此, 即使高校专项申报出现预算较粗, 资金的真实需求缺少细致调研, 经费支出中重复采购较多的通用类物品现象, 财政管理部门由于每年面对成千上万的专项申报, 也无力对某所高校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该校的发展规划, 经费预算是否科学, 开支是否合理作出评审, 这势必大大降低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2. 预算执行存在偏差。

高校的财政专项经费有“211”工程、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重点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科学实验中心、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学位点建设等种类繁多。虽然财政专项经费要求专款专用, 但每笔专项经费的建设目标不同, 经费开支范围也不一样。因此, 专项经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较多。首先, 预算执行进度过慢, 大量专项经费沉淀在零余额账户。政府采购制度规定高校设备采购必须经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允许从零余额户向学校其他账户划转资金。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使得那些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的高校, 很多设备采购年底未能进入付款阶段, 专项经费无法使用, 年末结账时额度只能被收回。其次, 专项经费挪用现象普遍。专项经费要求专款专用, 必须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 严禁挪作他用。但是一方面, 目前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比较宽松, 财务核算的电算化程度较弱, 没有实现科研项目经费额度按批复预算来控制, 很多项目负责人利用管理的漏洞随意挪用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另一方面, 虽然高校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但是指标使用过程, 财政管理部门也只能对该专项经费可列支软件或者硬件作出监控, 无法实别哪项支出属于哪项专项经费, 因此很多高校将专项经费混在一起使用, 串用、挪用专项经费现象严重。

3. 经费使用缺少绩效考评制度。

不可否认, 财政专项经费的投入对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高校作为专项经费的受益者, 在专项经费的绩效考评环节的工作非常薄弱, 除有专门的验收、审计规定的项目外, 很少有高校主动对重点或大额专项经费作出事中、事后的评价报告, 没有对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批复预算对比, 没有分析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很多科研专项凭出几个报告和发表几篇文章就作为成果结题。

三、加强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建议

1. 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 在组织机构方面要成立由校长、财务处长、审计处长、资产管理处长及相关专业人员等组成的专门预算管理机构, 作为预算的决策机构对学校的预算进行管理。这个机构要从宏观上指导、协调、监督各部门, 组织申报、执行预算, 协调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最后对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对预算单位进行考核。

其次, 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高校要按照“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原则, 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专项项目管理责任制, 责任到人, 各负其责。强化责任落实, 完善预算执行和监督的动行机制。将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使用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 任务落实到人。

第三, 夯实各项基础工作。要认真做好专项项目规划、设计、政府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 合理有效安排专项经费用款计划。

2. 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经费财务报销管理制度, 加强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在确保专项经费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要防止专项经费使用中各种违法违规行和不讲效益的“突击花钱”行为, 确保专项经费安全使用, 不断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益。

加快信息化建设, 完善财务电算化系统。特别是对尚未进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国家科研课题专项经费的管理, 必须能够对专项经费按项目批复预算书进行额度控制, 规范经费的使用范围,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 完善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制度。

建立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制度是目前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绩效考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责任目标分解、考核指标的设定必须遵循“科学、有效、经济、便于操作”的原则, 使绩效考评既能发挥鞭策的作用, 又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追踪问效是绩效考评的的灵魂, 最终目标是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作为使用者的高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国家应强化国家审计、社会审计, 加大对专项经费的审计范围, 有效规范和约束高校行为, 促使高校自觉的不断改革, 正确处理好充分利用好财政专项经费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的关系, 加强对财政专项经费的管理, 全面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齐红.浅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7 (22)

[2].李月婷, 李爱琴.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模式探究[J].会计之友, 2011 (8)

[3].张雪芹.对构建高校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 2009 (11)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篇9

1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概念界定

高校专项经费, 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给高校, 具有专门、指定用途, 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的资金。主要包括基本建设经费、大型修建、科研经费、专项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2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特点

1) 这些专项支出, 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 并需要单独立项及报账结算, 高校专项经费的性质决定了在财务上对其管理只能用于高校年度预算确定的项目, 不能挪作他用, 同时每个专项经费需要单独立项, 不能与基本经费、其他专项经费混合核算和使用;

2) 这些专项支出, 既要满足高校当前需要, 又要体现高校长远发展规划和当年重点发展方向, 兼顾学校自身整体平衡发展, 根据当年或近一、两年重点发展方向, 申请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专项项目;

3) 这些专项支出, 在管理上应当服从财政专项经费的有关管理规定, 做到共性与特性相结合, 必要时对大额或关键性高校专项经费要制定单独的财务管理办法。同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结余, 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 方可使用。

3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困境

3.1 预算申报缺乏科学性

专项项目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项目考核等四个环节。目前, 许多高校专项经费都是分散申请、集中申报。高校为了争取更多的专项经费, 往往重项目申报而轻项目管理, 申报项目时普遍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 不能从学校的整体角度在部门、项目之间进行科学论证和综合平衡, 使专项经费预算编制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 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冲突。另外, 高校管理者都有个共同的经验, 就是向财政申请经费都会被砍一刀, 所以在申报时就会多报项目, 项目经费也会被夸大。所以, 就会出现有些项目只是做了项目文本, 具体实施起来, 连项目场地、装修、电路等问题都没有解决;还有一些项目甚至出现不同年度、不同部门重复申报的情况, 如重复购置设备, 购置的大型科研专用设备利用率不高, 设备闲置, 无形中造成专项经费的浪费。

3.2 预算执行与计划不同步

专项资金从“预算—拨款—实施”过程花费的时间较长, 一般申报专项经费预算是在上年的6、7月份, 而下达预算批复文件在当年的9月份以后。从项目可行性认证、论证, 需要经过的层次较多, 部门多, 涉及问题较复杂, 这期间, 高校申报专项经费有个别项目缺乏前瞻性, 盲目性大, 有少部分申报项目情况执行过程中发生很大变化, 需要对部分申报专项资金项目进行调整。而对项目调整需要履行项目报批、备案手续, 因此需调整的项目不能及时实施, 从而形成了部分财政专项经费的结余。有的项目款项拨付后, 已接近年终, 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由于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 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 造成专项经费闲置现象突出。

3.3 项目管理办法不够完善

专项经费使高校受益很大, 但监督和管理工作却显得相对薄弱。虽然财政部门有明确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但很多高校都没有出台适合学校实际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很多管理办法都对财务报销范围写得很笼统, 未做明确规定, 给经费最后的报销环节带来麻烦,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费用能支出, 什么费用不能支出, 专项经费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一般高校都是通过对现有相关部门的职能进行调整来应对专项经费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对校内专项经费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往往缺乏整体的考虑和科学的论证。没有专项经费申报、立项、论证、评审等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和流程, 专项经费的使用细则更是缺乏, 使用随意。这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也使专项经费投入对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实际贡献受到了很大影响。

3.4 项目监管不严格

项目支出进度与事项开展进程不同步, 项目实施时间与项目申报计划存在较大偏差, 财务人员对专项业务过程及决策了解不多, 多数高校财务人员在专项经费的管理中只是充当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财务角色, 没有体现出对各专项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监督及控制作用。近两年, 国家对预算执行率有了新的要求, 每季度都要上报项目完成率, 高校财务人员加以协调, 出现突击花钱现象;学校内部审计未能实现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和配合, 没有形成相互制衡的良性关系, 同时审计覆盖范围相对狭窄、审计方法不够多样、审计重点不够明确、审计结果运用不足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4 加强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对策

4.1 完善高校专项经费的预算管理

编制高校预算是一个复杂、系统和严谨的工作, 专项经费占高校预算经费相当大的比例, 必须要从预算编制环节加强对高校专项经费的管理。

1) 预算编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充分体现高校专项经费对学校事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的特点, 注重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科学性与实用性, 兼顾和结合高校的发展定位、学科发展情况、基础设施等高校发展战略因素, 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制定近期和中长期规划。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 将专项项目予以排序, 每年根据学校发展需求予以增加和调整, 优先考虑必须、急切的项目予以申报, 滚动实施;

2) 应当建立专项经费预算编制制度, 统一项目申报格式, 规范校内项目申报流程。各院系、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工作需要, 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 向管理专项的职能处室申报。对预算数额较大或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 由职能处室通过采取专家评审或中介机构评审等方式, 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 严格审核, 由学校结合工作重点和当年财力状况纳入预算;

3) 学校是项目申报、实施及监管的主要承担者。要转变对高校专项经费“要钱、花钱”的错误认识, 切实提高对预算编制重要性、科学性、严谨性的认识。各部门在申报项目时, 项目单位预算准备期要充足, 严格按照项目的申报程序进行论证和申报, 申报资料必须齐全、真实, 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的分析, 确保项目预算合理合规, 不重复、不遗漏, 项目能够及时实施, 按时完成。

4.2 加强高校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的力度

1) 专项经费一旦由预算下达, 要求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执行, 不得擅自变更。若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 要及时报学校财务管理职能处室, 严格按照调整流程予以审批;

2) 确定主管部门, 明确责任, 改变专项资金管理上的多头管理状况, 必须明确项目的主管部门职责, 使专项经费的管理和申报不再处于分散化状态, 财务部门与主管部门之间互相监督、约束, 坚决制止主管部门挪用、占用专项资金。严格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对专项经费执行实行分项目负责制, 建立和落实项目管理“第一责任人制度”, 强化专项经费项目负责人经济责任意识和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3) 加强项目实施及完工阶段的管理。接到预算批复应及时启动项目, 不拖延、不激进, 按照财政性资金的使用办法保证按时保质完成。购置的仪器和设备到货以后, 要及时验收;对合格的设备和符合维修项目质量要求的完工项目, 要及时结转有关费用。项目完成以后, 对完工的固定资产建设和维修项目, 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和验收, 保证项目的质量;

4) 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部门能在申报前期介入控制, 在预算支出过程中予以调整, 项目完成时对项目经费进行清理和调账归零。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据实列报、单独核算、专项结报。财务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积极稳妥、勤俭节约”的原则管好专项经费。

4.3 全面履行高校财务管理和控制职能

1) 各高校应根据上级发布的各项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积极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相应管理办法, 同时大力加强项目的规划、评审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管理, 加强项目申报等环节的计划性和宏观调控, 把专项经费投入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对项目的申报、立项程序, 立项后的审批、使用和报销结算, 专项经费的监督检查机制与绩效考评办法等做出详尽的规定, 对专项经费的投人、使用以及应达到的预期目标都要明确规定, 使专项经费从申请到使用, 再到对使用后产生效益的评价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2) 专项经费项目的管理过程一般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实施效果的考核四个环节。学校要根据这几个环节的工作要求, 建立起健全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这个管理体系既可以调整原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构建, 也可以通过组建新的工作机构建立, 也不管是处在一个部门的内部还是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通过相互协作承担起学校作为专项经费管理的各项管理职责, 避免由于组织体系不健全而造成职能遗漏和监管“空白”, 而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3) 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分配及管理的全过程, 实现“资金流到哪, 管理管到哪”的无缝隙管理, 考核指标应由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拟定, 做到基本上是一个项目一套指标, 实行差异化管理。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 各司其职, 把监督检查和强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在工作程序上要依法进行, 在检查结果上要依法评价, 对违纪行为要依法处理。把握好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统筹规划, 尤其是要加强对项目资金支出的管理, 保证资金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使用。

4.4 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和财务监管机制

1) 专项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和反馈机制。在对专项经费使用主体进行合理化授权的同时, 要将专项经费的有关决策信息及相关支撑材料全面纳入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 将专项经费的资金到位、支出进度、经费结余等情况实时反映出来, 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便于对资金使用方向、目标以及项目实施进展进行综合监控;

2) 通过学校内部审计、委托社会审计部门检查等方式, 加大预算执行中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 使高校自身财务管理走出事后集中性检查的套路, 定位于全面参与高校专项经费使用和控制过程。通过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 保障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专项经费项目进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评审”, 准确反映专项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合法, 提高专项经费使用的最终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

3) 建立科学的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进行科学的评价, 以反映专项经费的筹集、分配、使用及效益。要本着全面性和特殊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对专项经费使用进行及时地监督、控制与追踪问效, 并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以后年度高校预算的编制、执行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5 结束语

总之, 专项经费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是关系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学校应高度重视, 将此项任务放入重要的管理项目来抓。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重要工作在于经费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实施过程的监管, 为此, 学校应大力加强项目的规划、评审、监督、审计一条龙的监管体系, 充分地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成洪.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J].财会月刊, 2010, 10 (2) :88-89.

[2]刘晓玲.高校专项资金核算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 2011, 20 (1) :150-151.

[3]刘纪良.高校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 26 (2) :89-91.

[4]孙静.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浅析[J].教育财会研究, 201120 (3) :59-60.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 篇10

一、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概述

(一)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定义

在高校中, 专项经费通常指的是相关财政部门与高校以具体情况为依据, 下拨将基本支出除外的各项资金, 高校所使用的专项经费主要用在指定的工作当中, 必须严格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 同时完成独自的财务核算。在高校, 专项经费支出属于高校财务预算的一个重要环节, 专项经费管理主要涵盖了四方面的管理, 即申报、审批、实施以及实施效果的考核。

(二)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特点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特点体现在诸多方面, 具体表现为:

1. 专项性特点。

对于高校来说, 其专项经费管理具有专项性特点。专项经费在支出过程中, 需以申报审批相关规定为依据, 对项目及用途加以明确, 独自完成报账立项。也就是说高校专项经费需要与其他经费区别开来, 不可进行混合核算。

2. 先行性特点。

高校专项经费在支出上, 需要与高校实际发展状态相适应, 满足整体均衡发展目标, 所申报的专项项目需要符合高校近年发展动态, 以此使高校既能体现阶段性发展, 又能具备长远发展目标。另外, 需特别注意的是, 任何一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既要有足够的经费做支撑, 又要投入充足的技术及人才。

3. 复杂性及隐含性特点。

在高校, 不同的专项项目, 具有不同的经费管理要求, 专项经费在种类上显得繁多且复杂, 这些原因导致专项经费在管理上具有复杂性特点。与此同时, 大多数专项经费在投入之后, 不可能立马见效, 需要长期实施才能够凸显出效果, 因此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具备隐含性特点。

二、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现象

现阶段, 国家增加了对高校的教育投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大, 专项经费额度也逐渐增大, 目前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 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拨款, 存在“重立项, 轻管理”的现象, 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保证, 从而使得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缺乏有效性。

(二) 预算意识较为薄弱, 预算编制不具科学性

高校在专项项目申报过程中, 存在不够重视预算编制的现象, 将重点目标放在项目的申请上, 而对于预算编制却显得不具科学性, 不能很好地以高校具体情况为依据, 从而导致预算编制也不够合理。另外, 在专项项目立项申报过程中, 还普遍存在高校财务部门不主动参与或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三) 没有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 监督环节薄弱

一方面, 绩效评价指标存在单一化的特点, 没有完善的评价指标做支撑。在高校专项预算管理当中, 会关系诸多内容及部门, 由于经费的使用较为繁杂, 需要拥有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作支撑, 但是由于这方面的缺失, 导致评价结果不具完全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 在财务上需要具备强有力的监督, 这样才能够使财务实现精细化管理。然而目前高校却存在监督环节薄弱的现象, 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均缺乏监督。显然, 在没有长期有效的监督体系作保证的情况下,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将缺乏有效性。

三、加强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

(一) 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各部门加强合作交流

要想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得到有效强化, 需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主要指的是专项经费相关制度的完善, 需针对项目的立项、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等构建规范科学, 且可执行性强的制度, 对专项经费管理进行强化, 进一步让专项经费的效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另外, 从专项经费至立项过程中, 各部门间需加强合作交流, 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 以此为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提供保障依据。

(二) 预算编制实现合理性与科学性

要想使预算编制实现合理性与科学性, 需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一方面, 需对预算管理理念进行强化。将预算管理理念融入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当中, 从而使专项经费管理全过程更具有效性。增强相关工作人员预算意识, 积极做好专项经费的预算管理。另一方面, 财务工作人员需积极主动参与进专项项目立项当中, 在做好专项项目立项工作的基础上, 使专业的预算管理模式更具完善性。另外, 构建系统化的信息平台, 使信息的获取更加快速有效, 对预算编制中各大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考虑, 以此使预算编制实现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 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强化监督

一方面, 需对绩效评价制度进行完善, 同时对绩效评价指标加以明确。对于绩效评价来说, 属于一个复杂程度非常高的工程, 基于指标考核过程中, 需充分遵循一些原则, 比如有效、科学以及操作方便等。同时, 还需要对专项经费项目负责人制度进行完善, 明确各项责任, 实施奖惩制度, 从而使专项经费项目管理更加强化。另一方面, 强化监督作用, 从立项开始明确专项经费及资金, 并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 事前需做好强化审核、事中需加强监督、事后需加强追踪, 以此使监督力度得到有效提升。另外, 高校需做好内部审计的严格监督工作, 增强财务的透明度, 对专项经费实施全程监督管理, 以此使专项经费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探究

(一) 基本原则

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是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 需要遵循效果性、效率性以及经济性三大原则。我国学者经研究表明, 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主要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1) 内外部评价结合原则。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既能够将内部评价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又能够在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 使整体评价系统更具完整性, 从而使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 (2) 考评指标差异性原则、高校专项经费在使用方面显得较为繁琐, 并且复杂程度很高, 会与许多人员及部门有所关联, 经费使用在不同的地方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所以在评价方面不能一成不变, 需要有所差异, 这样才能够使评价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 (3) 可操作性原则。为了使评价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基于评价程序设计过程中, 需充分遵循可操作性原则, 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可操作性, 避免评价有效性不高以及评价时间过长等情况, 以此为评价效果的强化提供有效依据。 (4) 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原则。整个考评程序结束之后, 会产生诸多结果, 在评价结果过程中需与奖惩策略相结合, 以此对工作人员起到激励及约束作用, 进一步为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整体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二) 几种评价方法

在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 需要明确评价方法, 主要涵盖了: (1) “3E”评价法。此类评价方法重点针对专项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评价, 着重强调评价专项经费支出的经济情况、效率以及成果。 (2) 逻辑分析评价法。重点对专项经费的投入、使用以及预期效果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评价。 (3) 主成分分析评价法。此评价方法主要是把专项经费绩效管理当中的多个指标综合起来, 然后完成评价。换而言之, 便是对主要因素进行评价, 进一步得出影响专项经费绩效管理的程度大小。 (4) 层次分析评价法。在此评价法中存在三大层次, 即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方案层。这是一种层次感分明、系统性强的评价方法, 能够使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精准性以及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总之, 上述四类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方法, 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 这样才能够保证评价效果的提升, 进一步为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构建提供保障依据。

(三) 主要评价指标

在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当中, 评价指标是最为关键的一大内容, 评价指标对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四大类:其一为财务评价指标, 其二为教学与科研评价指标, 其三为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评价指标, 其四为效益评价指标。

以效益评价指标为例, 在效益评价过程中, 通常将高校专项经费收益的人员数量视为衡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受益人员率=受益人员数量/在校人员总数×100%。此指标能够把专项经费应用之后, 对有关人员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发挥的效果客观且真实地做出反映。如果指标偏大, 那么代表此专项经费获得的绩效优良。成果应用率=实际成果推广数量/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获取的成果总数×100%。此指标能够将高校在工作过程中应用专项经费得到的成果的推广使用状况如实地反映出来。对于高校资源共享来说, 是指在进展中的项目和项目在完成之后获取的具有实质性价值的资源。将资源共享程度当作一种评价指标, 能够将高校专项经费应用当中所体现出来的资源共享水平真实且客观地反映出来, 进一步将高校专项经费得到的资源共享效益真实地反映出来。基于高校项目资源共享当中, 涵盖了诸多资源, 比如实验室、实验室有关设备仪器、多媒体教室以及图书馆均属于共享资源, 将这些共享资源充分融入到高校其他项目团队中或者社会团队中共享, 便能够使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 认识到目前高校专项经费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为了使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得到有效强化, 采取有效的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比如完善管理制度, 各部门间加强协作、预算编制实现合理性与科学性、规范专项项目支出,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以及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强化监督等。另外, 还需要对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 遵循相关基本原则,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 并明确评价指标。相信从以上方面进行完善,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将更加强化, 进一步为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树坤, 王政新.高等学校专项教育经费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32) :256-257.

[2]潘洹.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 (5) :71-76.

[3]姜红.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及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J].经济师, 2012, (8) :138-140.

[4]林珊.全面预算管理在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应用[J].北方经贸, 2012, (10) :85-87.

[5]郑斌斌.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 2015, (2) :10-12.

[6]余芳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4, (20) :76-77.

[7]李杰, 张再生.普通高等院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 2013, (4) :65-69.

上一篇:教师倾听下一篇:生物教学中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