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排球专项课

2024-06-27

高校排球专项课(精选十篇)

高校排球专项课 篇1

一、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步骤

1、前必须向学生说明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因为知觉的选择性和有意性受观察的目的任务制约。研究资料表明:让教学对象观察图画时, 研究者提出的观察任务不同, 教学对象的观察结果也不同。例如:在讲授排球技术中的上手传球技术原理后进行示范时, 对学生下达观察任务时就要首先明确集中在传球手型上, 因为传球手型的正确与否是学生掌握传球技术的基础, 离开了这个基础就去强调击球点击球时间, 用力顺序等技术环节, 不但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这项技术, 而且还可能使学生形成错误动作定型。最后又回过头来纠正传球手型的错误, 实乃事倍功半。

2、过程中, 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方法。

在这方面, 首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合理的观察程序。一般来说, 应该是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就是说, 对整体对象有了初步的、一般的、粗糙的认识后, 再分出对象的各个部分, 并对这些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排球的扣球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通常会采用先完整示范, 让学生对扣球技术有一初步的、一般的、粗糙的认识后再讲解该项技术的原理和动作方法, 便于学生初步建立起扣球技术动作的基本概念, 有助于联想和想象等思维的深入。在这个基础上, 再分解示范, 使学生对扣球技术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细致的观察, 并从中发现其技术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及关系环节。教学实践证明, 只要处在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 并合理地运用讲解、示范的方法和顺序, 就会做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后要求学生做出观察报告或记录。

这种记录和报告可采用读书报告的书写方式 (如技术性较强、技术环节较多的扣球、传球技术) , 也可采用口头报告的方式。实践证明, 教师及时提出观察后的要求, 会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并使观察过程便得更认真、更细致, 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 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或报告, 还会强化学生在大脑里重现观察到的技术动作表象, 这一过程还会起到巩固观察结果的作用。

二、在排球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1、先示范后讲解的方法

在排球专项课教学中, 有些动作是不能放慢来做的, 如扣球完整技术动作, 要边讲解边示范就有困难。在这种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只能先做示范。首先使教学对象在头脑里对扣球技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然后再结合技术动作的重点环节, 准点以及各技术环节的联系, 对学生进行讲解, 使学生通过示范和讲解, 从技术动作到理论方面都加深对动作的认识, 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和准确性。

2、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

体育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边讲解边示范。在凡难度较大技术动作或者是技术动作虽杂但不是初次出现, 而学生对其基本结构已有初步概念的教材, 均采用此方法。教学中可先将技术动作按动作顺序进行一次完整的示范, 然后在边讲边做。示范动作尽可能慢些, 配合讲解的语言精炼, 准确而生动。例如在教排球的双手垫球技术时初学者往往将抬臂动作和压手腕动作脱节, 造成小臂击球动作生硬, 形成向前“打球”。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抬臂”和“压腕”动作连贯性, 接着可让学生抛球, 边讲解“抬”“压”要领, 边做示范垫球。这样边做边讲, 如同电影中的配音讲解, 使学生观察的具体、生动、准确。

3、正误对比, 模拟对比的方法

生理实验告诉我们, 如果把一个个不断强化的条件刺激物和另一个与其相似但不予以强化的刺激物间接地加以对比, 就能促进对各种的刺激物的分化。因此用对比方法纠正错误, 并强化正确动作就能很快分化, 改进动作。另外还可以吧形式、做法相近的动作抽出来做对比, 从本质上理解和区分如在进行排球的传球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强化正确的传球手型, 可用比较典型的错误的手型示范让学生进行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分化。又如, 在进行排球正面上手发飘球技术教学时, 可同时将正面上手大力发球技术也抽出来进行对比, 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技术动作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从而起到正确区分这两种技术的本质区别, 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排球教学中, 采用直观教具, 有助于突出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如教学生上手传球时, 学生对手指触球部位把握不准, 可在图片上或教师手指上合理触球部位涂上颜色, 学生可边练、边对照模仿, 体会触球部位。又如, 在垫球技术教学中为防止学生过高抬臂和左右乱挥臂, 可在腋下夹一排球活在腰部系一根带子控制手臂上范围来强化正确触球技术动作。均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用形象化语言启发想象、培养观察能力

形象化语言, 可使学生根据语言的描述, 通过观察, 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的表象 (再造性想象) 。一个不善于进行再造性想象的人是不能间接地学习别人的技术动作的。想象力的培养, 要从观察开始。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比较、联想, 逐步养成想象的习惯。如扣球和起跳动作要求要像“赤脚踏在晒烫了的铁板上一样快”。点球时的准确姿势要保持一种“箭在弦上, 一触即发”的姿势。扣球技术动作的空中击球环节要像“甩鞭子”一样等等。学生就根据这几句话, 结合以往的观察, 想象出技术动作。

高校排球专项课 篇2

1、问题的提出

几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动了高校体育的发展,随着这种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评价制度的改革成为能否使素质教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与关键的问题,亦成为普通高校体育界关注的焦点。

8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体育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新纲要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新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着体育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制约着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以新的理念贯彻落实新纲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陷在了一种矛盾中,即明知传统的评价办法必然导致与新纲要精神背道而驰,而又没有与新纲要配套的,与所教学生实际相符的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普通高校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才能使新纲要的改革精神贯彻落实下去,真正实现高校体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彻底的转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武汉工业学院级武术、篮球、足球、交谊舞、保健、毽球等六个项目的12个专项班,共计430人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现状调查及反思

3.1.1评价主客体单一。体育课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自我的评价。不论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客体都显得单一与不足。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调查表明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客观地讲没有留给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间。

3.1.2评价方式传统。体育课上教师除了挑选部分学生出来做示范进行评价外,其他所有的评价都是通过集体练习完成。这种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正是受课堂活动的单一、传统所限。

3.1.3评价内容浅显。从上表来看,在370次评价中,教师对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评价有250次,占67.6%,对基本技能的评价有90次,占24.3%。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技能的掌握,所考察的也是基本知识的再现。

3.1.4评价层次较低。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对于思维、品质、心理等对于学生具有启发性的方面没有评价。

3.1.5评价作用甚微,没有体现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通过抽查、示范所进行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是表面化的、肤浅的。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6考试标准死板需调整

目前专项课的技术考核标准和身体素质考核标准是以国家体锻标准为准绳,这种做法,表面上体现了标准的公正性,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问题,因为它忽视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学生在上专项课时在许多方面就存在很大差异,如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形态、基本技术等,这些因素造成学生在上专项课之初就不是在同一起点上,结果是高起点的上课轻松并能轻而易举地得高分,使其认为体育课轻松而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而低起点的同学认为技术水平太差,再努力也没用,从而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都不能实现我们的体育教学目标。

3.2构建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原则

3.2.1客观性原则学生学习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以至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故客观性是学生学习评价能否发挥其功能的基础,违反客观性就会丧失评价的意义。

学习评价的客观性,除了与评价的目标和方法是否科学有关外,还与教师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教师的兴趣爱好、价值标准、情绪好坏、评定的先后顺序等易使教师带上主观色彩,影响客观与公允,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3.2.2发展性原则学生学习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看他是否养成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了体育意识,提高了体育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评价应是鼓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是整人的工具。(调查表)

3.2.3指导性原则学习评价应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被学生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如果评价缺乏指导性,就不能指明存在的问题和前进的方向,就可能使学生陷入盲目性,或夸大自己的优点、成绩而骄傲自满,或只看到出现的问题而丧失前进的方向与信心。

3.2.4计划性原则学习评价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工作有计划的进行,为学生经常而及时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有效的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结论

4.1在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要凸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脱离以往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的定位和定式,改变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应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这既是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改革成败与好坏的重要标准。

4.2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生学习评价中,要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体育素养、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审美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学习评价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观,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3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客观性原则、发展性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计划性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运用各项评价指标。通过多主体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4.4应注意学习评价内容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其他潜能与特长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也要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处境及发展的不同要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4.5学习评价方式方法要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在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过程中中,不仅评价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在学生身上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应采取自评与互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管理评价与激励评价、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那种在期末“算总账”的方式,同时改变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参考文献

[1]许南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育效果评价指标、标准及方法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杨桦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案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排球课 ; 教学模式研究 ;

中国分类号:C41

一、前言

“小群体教学模式”源于日本的“小集团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把该模式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群体,小群体成员之间、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通过相互帮助、相互竞争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对“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很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健美操、篮球、乒乓球、排球、跆拳道等公体课程,结果均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协调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快速掌握,教学效果明显。研究方法主要以实验法为主,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和“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并比较分析。从目前研究现状看,从宏观教学效果分析,“小群体教学模式”的确优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但如果从微观运动技术掌握规律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小群体教学模式”也需要建立在“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两者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保山学院公共体育课排球课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教学实验法

以2011级普系四个排球班为调查对象。其中两个班为男女混合班,软件学院42名,男、女学生各21名;物理学院44名,男生15名,女生29名;另外两个班均为女学生班,政管学院、外语学院女生46名;文学院、法学院女生48名。四个班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以前实验法的单一对比(即两个班整个学期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剩余两个班采用小群体教育模式),采用前9个小课时教学主要以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为主,后9个小课时教学主要以小群体教学模式为主,针对两种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上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

2.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期刊、硕博论文库收集有关小群体教学模式与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的研究文献,以及关于体育教学模式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书籍,在这些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获得了相关的材料和数据。

3.逻辑分析法

从逻辑角度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排球课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小群体教学模式”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主要以运动项目技术结构、过程及其形成规律作为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师通过对运动技术的分段和细化教学,使学生从初步掌握动作阶段到掌握动作阶段,最后到动作自动化阶段。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群体因素和人际交往规律的社会性作用,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实现的前提是让学生“四自由”即自由组合、自由支配、自由选择和自由评议。〔1〕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形成的小群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群体与学生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多元化渠道,发挥群体间互助、互争的特性,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热情,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与“小群体教学模式”在公体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在公体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考虑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学习技能水平及生理因素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把“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放在了教学的前期。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好,但也存在少数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过排球学习,因此,效果一般。这里的少数学生情况还比较复杂,由于基础阶段的体育教师技术动作方面的问题,使部分学生的基本动作错误,但是击球感很好,这部分学生动作已经定型,纠正非常困难。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已经“免疫”,教学间歇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小群体教学才见效果。

教师在排球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发现:组织一般性准备活动时,四个班教学效果均无差异;但在进行结合技术的准备活动中,效果差异明显。两个女生班在进行结合技术的准备活动中外在表现兴趣不高,积极性很差,动作不到位,反应迟钝,尤其是文学院和政管学院的女生。按照常规来说,男女混合班的女生应该扭捏才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同样,同一个游戏或活动在不同的排球班实施效果反差很大,有待思考与研究。

学生在練习技术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男女混合班的学生练习的持久性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时不时说笑、休息;而女生班在练习技术动作过程中表现出不厌其烦,不怕脏累,甚至自己一个人闷头苦练。从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四个班差异不明显,但是从整个教学阶段来看,男女混合班学生前期进步很快,技术动作掌握较牢固,技术水平不稳定;女生班学生进步较慢,但是技术动作掌握牢固,技术水平较稳定。

2.小群体教学模式在公体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前期学生有了一定的排球技术基础并适应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把“小群体教学模式”纳入了后期的排球教学中。前期已经学习了排球的准备姿势、脚步移动、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后期主要是发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的学习。教师对于小群体的形成进行了干预,技术实力整体水平分配相当,小群体负责人大多以技术骨干为主,设置目标后分组练习,检验练习成果多以小组间的游戏竞赛为主,教学效果反映不错,学生大多表现兴奋,参与积极性提高,愉悦感较

排球专项课教学法初探 篇4

关键词:排球,教学法,探讨

目前, 各高校都开设了排球专项课, 我校在二年级也开设了。从教学实践来看, 它符合高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特长, 发展学生的个性,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和提高排球的技战术水平。

高校如何通过排球专项课的教学, 是学生了解、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性理论和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 段 ,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与训练是提高技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教学手段的着重点是使动作规范化, 训练手段是使动作熟练化, 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 通过一定数量的变化, 才能是动作更加完美娴熟。通过教学实践, 我认为排球专项课的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只有真正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特点、规律,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这一点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在排球专项课中, 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及心理反应,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 启发和调动他们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挖掘教材的潜力因势利导,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补偿, 是教学中需与求的这对矛盾得到解决。一般来说,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在进行技战术练习时, 必须使学生明确目的与要求, 只有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练习、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时, 才可能有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学习准备姿势时, 先要讲明准备姿势在排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然后再进行准备姿势的动作分析, 讲清它在排球技术中的合理运用, 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充分认识到, 准备姿势是排球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其次, 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教学是具有高度计划性和系统性, 对于他们掌握排球运动是有益的, 同时在安排练习时,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 又要从简单的模仿到发展一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由单一的练习到综合的练习, 必须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要求, 即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又应保持一定的难度, 过分困难或容易的练习, 都不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 安排练习, 必须保持恰当的分量。一方面指通过多方式进行练习, 练习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必要的技术技巧, 也可增加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是要求保持足够和适当的次数, 特别是那些较简单的技术、技能。如排球的移动练习, 学生一般不愿意练习, 练习中也难保持兴趣, 因此在安排移动练习时, 必须时常变换练习的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练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和把各种移动客串到其他技术一起做移动综合练习, 使移动练习既达到了一定的量, 又增加了练习的兴趣。

2、利用各反馈信息,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战术概念

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应该根据排球专项课中, 不同情况, 合理运用各种反馈信息, 这样才利于学生正确技术动作概念的建立。在教学中, 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 它们所获得的教学效果, 往往也是不相同的。

首先, 在技、战术教学时, 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为什么这个动作要这样做? 并做出几个学生易犯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做比较, 让他们鉴定, 从而加深他们对正确动作的理解, 有利于正确概念的建立。在准备姿势平行站位的教学中, 我一两次示范后, 讲解技术动作的要领和要点, 然后还要学生回答我为什么脚后跟要提起? 为什么两脚尖要内扣?学生回答后我将进行补充、纠正。这样既开启脑筋思考了问题, 又加深了他们对这个动作的理解, 同时我又从学生那里得到了反馈信息, 适时在课堂上进行调节, 这对于建立技、战术动作的正确概念会有明显的帮助。

其次, 在学习新的技、战术时, 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视觉反馈信息, 如看正确的示范、图片、教具等, 让学生反复进行模范学习, 沟通学生视觉和本体感觉的联系, 因为这是学生还处在动作技能的粗略阶段, 神经过程仍在泛化阶段, 内仰制建立精确, 在头脑中出现的表象往往是模糊不定型的, 表现在多余动作多, 控制能力差, 做动作不协调, 这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反馈问题信息, 教师再进行示范、讲解, 有时也可让学生之间自己相互纠正, 让学生做教师, 从而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并有利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反馈。例如, 垫球技术学习时, 我让学生在进行对垫时, 相互纠正出现的错误动作, 然后对这些反馈信息, 加以处理得出了学垫球技术者易犯错误若干条, 并对症下药, 找出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 这样我和学生在一个动作学习开始阶段就形成了一个教与学的反馈环。学生通过这种看、练的综合练习, 解决了学生技、战术中的一些困难。

第三, 学生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的反复练习, 肌肉运动感觉变化更明锐, 更准确, 本体感觉明显加强, 这是技、战术动作熟练阶段。

这时, 视觉反馈对动作的控制减弱而语言的反馈信息逐步加深, 教师此时必须多给予语言反馈信息, 对练习中发现好的技术动作应给予肯定, 多用“很好”、“对”、“正确”等阳性语言反馈信息, 在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应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出在何处, 怎样进行克服, 这样可加速正确技, 战术概念的建立。

总之, 反馈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注意灵活地加以应用, 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和创造性。

3、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 提高排球专项课的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排球专项课的教学中, 有许多难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如垫球与移动的脱节, 扣球与大力上手发球, 上旋球手法及拦网中学生手型和挣不开眼等等问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细致的调查, 对这样问题的解决我找到了一些方法, 从中制定了一些技术动作的教学模式, 如在垫球技术教法上, 从以前一直贯穿教长时间双人对地垫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按要求去做, 怕学生一变化练习方法就会出现手法上的错误, 这种练习, 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手法的掌握是很有帮助的, 但学生都觉得单调, 练习兴趣不浓厚, 而且造成许多学生手法较好, 可一打比赛时稍微离身体的球, 两脚跨不出去, 所以, 双人对垫球的练习方法对垫球技术的掌握, 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弊多利少, 通过教学, 我发现可以改变往日的教学顺序, 用很短的时间, 将这种练习方法过度过去, 很快地转入集体活动中垫球练习, 这样不管在教学的效果上, 还是在学生练习的兴趣上都较前有很大进步, 解决了部分学生会原地垫球, 而不会移动垫球的毛病。实践证明, 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扣球教学中, 打破遵守从扣近网球练习开始的教学顺序, 而先学远网扣球, 自学扣吊球, 最后自学近网扣球。采用以上顺序的教学, 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 使学生不得不运用“上旋球手法”从中体会“上旋球手法”的重要性, 从而解决了扣球及大力上手正面发球的关键技术。 (2) 按次顺序进行扣球技术的学习, 从表面上观看好像难了一点, 如果你透过现象看本质, 你就会发现学习远网扣球和吊球, 无论从助跑上, 还是对球的判断上都较近网球扣球技术容易, 这样非常符合教学中的循序递进的原则。 (3) 通过次顺序教学, 解决远网扣球技术对扣球者手法要求较强, 对身高弹跳要求相对低一些, 而近网扣球技术对身高和弹跳要求相当高, 因此, 选从近网扣球技术学起学生很快就碰到学习障碍, 使这部分身高矮、弹跳稍差的学生对扣球技术和学习失去信心。实践证明, 按照以上顺序进行扣球技术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扣球技术, 在拦网教学中, 可设计原地结合球的拦网练习方法, 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了拦网手法的要求, 解决了拦网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 对教师来说, 则能在熟练掌握排球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融会贯通, 去努力实践, 细心观察, 大胆创新, 积极改革设计自己一整套教学顺序和方法, 形成自己的风格, 将会大大提高排球专项课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排球,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排球课作业感想 篇5

经过这半年排球课的学习,我的感触很多。在以前,对排球的接触有限,似乎只有初中时还打过几次。然而,由于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我对排球一直保持着兴趣和好奇。所以,上学期期末,我体育课选择了杨老师的排球课。不知不觉十多节课过去了,回想这些课程中学到的,还是非常丰富的。

开学后,排球课没有在一开始就教给我们非常高深的战术、配合方面的东西,而是让我们从基础开始,从基本功开始,从怎样颠球、传球和发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开始学起。从前看比赛,感觉非常容易的动作,原来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垫球,以前一直以为是用手腕在垫,上了杨老师的课,我才明白垫球其实应该用小臂的下部去垫,这样不容易受伤,控球也会更精准;再如,从前以为传球时双手上推,是用手掌去推的,其实不然,应该用几个手指去推,老师还教了我们一些小窍门,比如用听声音的方法判断垫球动作规范与否:声音非常响亮,就肯定是动作不合乎规范了。

从一开始的对排球的了解有很多误区,到后来越练越熟练,而且感到每周练习时,进步都非常明显。这点燃了我对排球的热情,也让我增强了信心。而且,通过以前观看比赛和后来在杨老师课上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排球是一项群体运动,最讲究球员之间的配合。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不懂得配合他人,也会只是做无用功。同样,在排球课上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和搭档的配合,与搭档互相照顾。比如,在传球时,就要在自己能接到球的基础上考虑也要在自己将球传出后让搭档接到。

现在正当炎炎夏日,上排球课更需要我们克服天气的不利因素。这更加需要一种进取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想,这就是体育人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气质,也是我们每个北航学子所需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这种毅力,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即使遇见再大的风雨,也必能乘风破浪。这也是排球课和排球这项运动留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它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高校排球专项课 篇6

关键词:高校排球课;分层教学法;应用;个体

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保证所有学生在排球技术上实现提高,并得到体质和身体上的锻炼和增强,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目前排球教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排球课中采用分层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

首先,在高校排球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依靠坚实的心理学基础作为保障和前提,就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的过程,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对排球以及相关训练知识的认知过程。

二、高校排球课中分层教学法的实例研究

1.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某个高校2008级的某个院系中,在体育教学中选择排球课的180名学生作为分层教学的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90名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组成三个教学班进行实验,其余90名学生组成另外的三个教学班,最后将他们的学习结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分层教学的具体实验步骤

(1)对学生选择排球课的动机进行调查

对三个实验班学生选课动机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排球十分喜爱的学生,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排球基础的学生有19.8%

②具有一定的排球基础,但是对排球兴趣并不大的学生占26.7%

③没有排球基础,但是对这项运动非常有兴趣的学生占22.1%

④并没有太大兴趣,只是觉得好玩,想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的学生占18.6%

⑤既没有排球基础,又没有什么兴趣的占12.8%

(2)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行具体的分组教学

根据上面、所调查出来的数据以及整体上学生对排球学习的选择情况,将三个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有兴趣、基础也比较好的为A组;有排球基础、但是没有太大兴趣的为B组;其他情况的为C组。然后针对这三组中不同的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关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①针对A组的学生

因为这组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又对排球有兴趣,所以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要求比较高;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在熟练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以自主学习为主;在组织教学方法上主要以队员之间的配合为主,让他们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最后在学习评价上是对战术灵活运用的程度,考试内容为排球教学比赛。

②B组的教学

因为这一组的学生虽然对排球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对学生身体素质上的要求比A组要低一些;在教学内容上依照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熟练掌握排球基本技能和技术并熟记排球的基本操作要点;在组织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排球基础技术和小组练习为主,最后在学习评价上是技术熟练掌握的程度,考试内容为排球的基本技术。

③C组的教学

因为这一组的学生在排球方面的层次比较低,所以对学生身体素质上的要求也比较低;主要是先让他们了解排球的相关知识点;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掌握排球基本技能和技术;在组织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排球游戏活动和小组练习为主;最后在学习评价上是初步掌握排球技术,考试办法为简单技术。对于刚刚接触排球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比较轻松,不会让他们觉得很吃力,否则很可能丧失信心,没有兴趣再学下去了。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分层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以及分类教学。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针对性也比较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能更好地选择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形成宽松、和谐、团结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自学性和积极性。其次,分层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分组方式,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立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华慧,崔海鹰.关于高校篮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设想[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6).

[2]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谢叶寿,陈钧.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

高校排球专项课 篇7

一、软式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软式排球发源于1977年日本福井县小浜市,当时是为了促进高龄者健康而发明的一种运动。最初以气球作为比赛用球,但由于后来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上气球容易破,改用海滩球,两年后发明胶球并一直沿用。当时活动也制订了一些简易的比赛规则,如六人对六人比赛,每队需在五次击球内将球击过对方场区,其比赛方法主要以家庭成员参与为基础,通常分为家庭组及年龄组两种形式,比赛双方队员各为4人,场地一般设在羽毛球场地上(13.40m×6.10m),在距离中线2m处设有短发球区,网高2m,每一局15分,采取三局两胜制。在家庭组方面成员有:男、女各一名,12岁小孩两名(可在短发球区发球),人员组成由一个家庭三代组成,或同两个家庭组成(同样组合的人不能连续参加2年)。另外年龄组方面有铜组:30-49岁男女各一名,40-49岁男女各一名。银组:40-49岁男女各一名,50-59岁男女各一名。金组:50岁以上男女各两名。

这样一种运动受到当时大部分家庭所喜爱,因此1988年山梨县举行了第一届全日本家庭软式排球赛,隔年日本排球联盟正式出版了第一本软式排球规则。这一股流行风潮当然也涌入学校,在日本教育部支持下,1922年软式排球正式引入小学体育课程,从此软式排球正式进入日本校园。这种具有运动价值且具有乐趣的全民运动应向全世界推广,所以日本在1994年10月向美国派出了软式排球代表团进行访问并推广于世界。

二、软式排球与六人制排球的活动差异

软式排球比赛用球比正式排球比赛用球较软,运动时也较安全,因此可以让使用者消除害怕球的心理压力,技巧也较容易掌握。由于球体轻,击出的球飞行速度比正式排球速度慢,所以可增加来回球次数,来回球次数多便使得比赛的趣味性增强,且更具观赏性,还可提高高校女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六人制排球有前排后排限制,且需要轮转,技巧较难掌握,学生有抵触心理,且球速快,来回球少,不利于高校女生对其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两者具体的活动差异见下表:

三、软式排球的基本技术

软式排球与正式排球赛两者比赛技术基本相同,但从技术细节上看来,却有些差异。主要是因为球体性质不同所致。以下介绍软式排球五大方面的技术:

(一)发球方面

软式排球发球动作手臂要有跟随动作,与平常所采用肩上漂浮发球击球时要有停顿动作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软式排球气压小、球体软,造成球体在飞行过程中,球的表面容易因气流挤压而变形,很容易改变飞行的轨迹而产生漂浮的现象。加上球体重量轻,球在飞行时速度容易衰减,造成球容易下沉而降低过网的机会。因此建议采用低手由下往上发球,发球时手臂要有跟随上抬的动作,可以减少球飞行时下沉落网的几率。

(二)高手传球方面

高手传球在排球技术中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平常的上课中发现,在教学比赛中,高校女生使用高手传球的次数少之又少,主要是由于正式排球球体硬,初学者容易造成手指挫伤,因此在活动中时常伴有恐惧的心理而避免使用高手传球动作。而学习软式排球的初学者在学习高手传球动作时,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手指挫伤机率低。实际上软式排球的高手传球只需要将手型正确摆好,传球时力量由下而上,不需要再利用手指、手腕的缓冲就可以将球传出。因此只要稍微熟练,并注意手指及手腕的动作,即可运用在正式排球比赛中。

(三)低手传球方面

低手传球是一种防守的技巧,主要是针对接发球及接扣球的技术。正式排球发球及扣球的速度快,因此要求低手传球者要有一定准备姿势和移动的速度。相对来说软式排球在发球及扣球时,球在空中的飞行速度比正式排球慢,这可让初学者有更多的时间来移动传球,但另一方面由于球体轻,球在长距离的飞行时容易造成下沉现象,所以传球时必须严格将传球的基本动作做好。例如击球时两臂须要伸直、手腕要下压,传球时利用蹬腿力量将球传出,接球时尽量保持正面对球等等。

(四)扣球方面

软式排球扣球没有正式排球速度快、力量大,是因为扣球力量大时容易造成球体迅速凹陷,主要原因是球体本身的气压小,所以扣击在球体上的速度及力量,球体本身无法迅速反弹,也就是说部分力量被化解掉,所以击出的球速度很快就衰减下来。从技巧来看软式排球与正式排球在扣球的动作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扣软式排球时,由于球体本身较软,击球过程中手掌与球接触时间较长,初学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扣球时手掌包住球的感觉,从而有更多深刻印象。

(五)拦网方面

软式排球的拦网技术与正式排球有较大的区别,因为球体软,所以不容易挫伤手指,这是有利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来说,软式排球对于拦网技术要求比正式排球更高。

其一,拦网时双手间距要小,因为扣过来的球容易从手间挤压而穿越。

其二,双手需要正面对准来球,否则扣球力量较大时,球体容易产生变形,球体的重心会继续向飞行方向移动,加上在拦网时不能过网,所以如果不是正面拦网,成功率很难提高。

四、软式排球简单在教学中的优势

目前国内高校排球课教学大部分依照国际排球规则来组织教学与比赛。这对于平均身高1.60m左右,各项身体素质较差,而且大部分没有排球基础的高校女生来说确实是要求过高。高校女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上长期受到正式排球(硬)特性的影响,在低手传球时怕手臂瘀血、怕被打到脸,高手传球时怕手指挫伤,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对球的恐惧心理及挫折感。

针对高校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比赛时,应在融合现行排球规则及软式排球特性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其难度,让排球比赛更有充分的表现空间。

(一)只允许低手发球

发球与接发球是排球比赛相对抗的技术,直接影响比赛的连续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在未熟悉掌握各项技术的情况下,只允许初学者采用简单易学、发球成功率高且力量小的低手发球,可有效减少因发球和接发球失误过多而造成的比赛中断,有利于提高比赛的连续性。

(二)固定位置

位置轮转是排球比赛的一种特征之一,参赛者必须具备全面的技术。在短时间教学和身体素质这两方面因素的限制下,高校女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各项技术,而固定位置会使她们在未全面掌握技术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的身高和技术特点固定站位,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利于比赛进行与发展。

(三)依能力比赛

技术能力佳者比赛可采用四人的比赛,场地16×8m,网高210㎝。因场上的人数减少,防守的区域相对增加,场上各人的职责容易区分,可充分表现个人专长并增加接触球的机会,其比赛健身效果优于六人比赛。技术能力较差者,可采用六人比赛场地18×9m,网高210㎝。由于场上的人员数多,分工模糊,比赛中常常相互争球,可使比赛更有连续性。同时场上人员的击球机会将明显不均等,这样可以让技术较差者也有参与感,培养其兴趣。

五、结论

培养全民终身运动是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之一,软式排球这一项运动符合学校体育以健康为出发点,以全员参加为目的,并培养终身运动的体育目标。因此在高校女生排球教学中引入软式排球,技术上容易学习,安全上也相对提高。在教学比赛过程中,可依据高校女生能力制订适合的比赛方式,如采用低手发球或固定位置的规则等。这样依能力实行简易规则能充分表现软式排球比赛的简易性及娱乐性,高校女生更容易接受,并且适合将它推广到社会大众。另一方面排球选手也可以借由软式排球来延续排球生涯,可说是一举多得。

摘要:文章对软式排球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 并对在高校女生排球课引入软式排球教学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关键词:软式排球,高校女生,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民国排球协会.2001-2004国际排球规则, 2002.

[2]谷延辉.高校开设软式排球课的可行性;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6:2.

[3]孙杰, 陈玉霞.软式排球与标准排球的比较分析.中国体育科技, 第37卷增刊, 2001.

[4]杨琦.软式排球简易规则在女生课中的应用.中国体育, 2003, [6].

[5]赵芳, 吴中亮.对高校女生试行软式排球简易规则的教学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学报, 2000, 23:2.

[6]潘世俊.软式排球的运动特性和教学要点.中国学校体育, 2001, [3].

高校排球专项课 篇8

扣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 是队员起跳在空中将高于球网上沿的球有力的击入对方场区的一种击球方法。扣球是排球比赛中最主要的进攻方式, 而扣球速度是影响扣球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排球专项学生而言, 身体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 在不稳定状态下很难发挥身体肌肉整体力量。很多排球专项教师往往在训练课上更多的注重的是技术的练习, 而力量训练课在总的训练课中所占的比例较少, 核心部位训练的方法主要是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背起, 再加上有些体育院系的训练条件有限, 甚至很多学生根本接触不到核心稳定性训练, 这些在固定环境下进行的练习主要是针对核心部位表层大肌群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的训练, 而深层小肌群的训练相对缺失, 这些深层小肌群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起到控制身体平衡、稳定身体重心的重要作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相对于传统力量训练的区别在于通过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多维度的力量练习, 刺激核心区深层小肌群, 增强躯体的平衡稳定能力、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灵活性和协调控制能力、保持或改变身体姿态以及为力量的传递提供支持。

2、核心稳定性的定义

陈小平教授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 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 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 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于红妍等认为核心稳定性就是指人体通过核心肌群的收缩保持或维持脊柱和骨盆在正常解剖学位置的能力, 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多指在运动状态下的核心部位的稳定能力。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人体腰椎、骨盆、髋关节以及附着在它们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的稳定状态, 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 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 稳定核心部位的能力。

3、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作用

王卫星教授认为,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 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 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稳定脊柱、骨盆 , 保持正确 的身体姿 态; (2) 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 (3) 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 (4) 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 降低能量消耗; (5) 预防运动损伤。

4、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手段

核心稳定 性训练主 要分为徒 手练习和 在器械上 练习两种 形式, 常见的训练工具有:瑞士球、平衡板、泡沫球、气垫、滑板、悬吊绳等, 练习者多是站在这些器械进行负重或不负重的力量训练。可见核心稳定性训练突破了我国己有的训练的理念和方法, 是对我国体能训练在理念和方法上的补充和发展。

5、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5.1、研 究对象

本文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排球专项学生扣球速度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5.2、研 究方法

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

6、实验设计

6.1、实 验对象

以高校体育院系排球专项学生为实验对象。

6.2、实验设计

(1) 在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前 , 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跟对照组。

分组方法: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老师的主观评价, 最终确定出18人作为实验对象。将18名队员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年限、年龄、技术水平、实验前测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

(2) 预实验。

2014年4月份, 对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 检验试验中训练强度、密度和训练内容的可行性。预实验结束后, 学生跟老师的反映良好,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核心训练, 当接触到瑞士球力量练习时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很高, 为正式实验的进行奠定了实践基础, 同时也发现了实验设计存在不足, 在正式实验开始前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3) 为期8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

对照组的9名队员进行传统的力量训练, 实验组的队员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 由于核心训练跟传统的力量训练侧重点不完全一样, 训练内容也有所不同, 所以在符合的把控上有难度。

核心稳定性训练分为3个阶段, 由于在实验之前这所有的队员从未接触过核心训练, 所以在训练的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 要让队员对练习时的器械有所了解, 并熟悉其性能, 这样以免队员在联系时受伤。第一阶段的核心训练以静力性练习和熟悉并适应瑜伽球为主。第二阶段为阶段, 练习要比第一阶段的难度和负荷上有所提高,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队员的核心力量, 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比例不断增加, 但仍以徒手练习为主。前两个阶段第三阶段为提高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以发展队员大肌群的力量与平衡能力, 所以负荷更大, 可以增加练习的次数、组数或练习。

在8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中, 前两个阶段的练习主要侧重在深层小肌群的稳定能力, 所以将练习安排在力量训练课的前半部分, 也可作为准备部分进行。第三阶段则在力量训练课的基本部分进行。

(4) 训练结束再次对实验的前测指标进行测试 , 运用spss17. 0将测试结果跟实验的前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7、实验结果

(1) 8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束后 , 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核心稳定能力明显提高, 主要表现在八级腹桥测试、侧桥测试以及侧抛实心球测试的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与对照组。

(2) 实验组较对照组扣球速度提高的幅度明显更大 , 实验组扣球速度平均提高1.04米 /s, 对照组扣球速度提高幅度为0.45米 /s。

(3) 通过训练过程中的观察 , 实验组的队员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后半阶段, 在扣球的成功率上的提高较对照组更明显。

8、结 论与建议

8.1、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受试者的核心稳定能力; 核心训练可以提高排球专项学生的扣球速度, 相对于传统的力量训练而言, 核心训练提高的幅度更大, 效果更明显;通过观察发现核心训练后, 学生的扣球成功率有所提高, 主要是学生对扣球时身体的控制能力增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各项素质, 尤其是协调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得到改善, 提高力量传输的效率减少能量消耗, 在扣球过程中, 有助于把助跑的冲量转化为起跳的力量, 并使人体保持好与球的空间关系, 最大限度把力量传递到手掌, 增加挥臂鞭打速度;核心训练后, 学生扣球时发力过程更加流畅;核心训练对于队员的弹跳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影响。

8.2、建 议

在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时, 要强调每个动作的规格, 以免影响训练效果;对于很多第一次接触核心训练的队员来讲, 这是一个新鲜事物, 队员练习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作为训练的监控者一定要在训练前做好队员的防护工作, 避免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受伤;普通高校体育教练员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在训练课上穿插核心稳定性训练和核心机群的力量练习, 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是学生的技能和体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平, 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 2007, (9) .

[2]于红妍, 李敬勇, 张春合等.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一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 .

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分析 篇9

因而在排球教学时,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排球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将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传统

排球在高校体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体育项目,也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不过,有一部分学生主观地认为自己的排球技术水平低,从而对排球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而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传统,在排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先进行理论的教学,随后进行动作示范,最后让学生进行排球动作的练习,而这种教学方式,没能提起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兴趣,所以,这就会让学生越学越觉得枯燥。由于学生未能在排球学习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渐渐地就放弃了对排球的学习。

2. 过分注重认知过程,未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在传统的排球教学中,总是理论过多实践太少,过分强调学习认知的过程,而与技术有关的教学非常少。教师很少去教学排球在实践中的相关技巧,未能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甚至连排球最基础的特点和排球对当代人要求的基本知识也没有普及。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学生应具备最基本的创新能力,与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以及适应能力等。而现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这方面的教学恰恰是缺少的。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排球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以及比赛的实战水平。

二、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程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1.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提高他们发展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例如,教师进行垫球技术教学时,先将主要的知识点交由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他们自己安排练习垫球技术,从而掌握技术要领,而不是教师全程包办。学生可以由两人为一组,正面双手对垫,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如球垫歪以及垫不到位等,两个学生可以相互分析,同时进行尝试性练习一起找出答案。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为学生进行总结:击球时,容易出现手臂并不拢和伸不直、顶肘压腕以及没有经过球中心等失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相互观察对方动作,从而在对方身上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只要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和标准,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整个合作活动中,学生都会积极地、认真地、谨慎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不断进行实践,从而掌握垫球的技术要领,加深对技术动作的印象。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充分体会到排球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2. 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行为和反应,同时也是教学活动中有着评估、感觉以及行为倾向的一种复合性体现。高校中的学生由于学习产生的压力,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运动可以适当地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大部分喜欢排球的学生打排球的技术一般不差,这就是一种态度。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他们带来在传统教学中不一样的学习感受。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学会学习,让其对学习的目的、作用等有更深的认识,将“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改变对排球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加主动和自觉学习,以至于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排球技术。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每5~6位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来学习以及练习排球的动作,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学习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对问题进行讨论,相互进行评价,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积极、相互依靠的关系,使他们在这种积极、相互帮助的关系下,体会到被别人尊重以及被同学所接纳的快乐。所以,在练习排球动作以及解决问题时,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奋发,对提高自身的排球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领会式排球教学模式

领会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由重视技术的培养变为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兴趣以及培养认知水平。该教学方式的步骤分为:项目介绍、比赛概述、战术意识培养、瞬时决断能力训练、技巧演示、动作完成等,这六个步骤可以不断地循环运用。1982年,宾嘉、霍普这两位教授第一次提出领会教学法,与传统的技巧教学法相比,有显著的效果。领会教学法是将所有球类的运动的特点和战术意识(非技巧动作),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其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有四方面:第一,由排球整体特点为突破口,从而进行详细的技术培训,之后进入整体的运动以及训练中;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将战术意识融入教学里,主要突出整体意识以及以战术为主导的培养;第三,体现核心运动技术,从而去掉一部分细节性的运动技术;第四,强调比赛的形式,同时在比赛以及实战中提高排球技术的理解能力,教学首先进行尝试性比赛,最后进入总结性比赛。领会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领会教学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使其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排球能力水平的高低,选择自己需要的运动技术,加强对排球动作的理解,从而提高排球技术水平。

总而言之,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学生在排球教学中体会到排球带来的乐趣,让其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作为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基础,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曹中旺.游戏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03—205.

[2]谭虹.试论高校排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举措[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2):63—64.

高校排球专项课 篇10

通过对四川省阿坝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学生培养现状的调查, 分析找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就业的需求合理安排培养内容, 使学生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2009级、2010级、2011级共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 5人, 女1 3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8份, 回收问卷48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试卷46份, 有效率为95.83%。

2.2.2 文献资料法

检索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学生培养相关的文献资料, 并查阅涉及教学管理、教学现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的相关书籍及文献, 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2.3 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的所有数据通过Excel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2.2.4 访谈法

访谈阿坝师专体育系的主管领导、排球教师、以及体育教育教学的相关专家。

3 结果与分析

3.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国家依据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规格。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所特有的种类、层次、规格和要求。培养目标与规格确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能否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是关系到某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熟悉民族文化和政策, 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 能从事运动训练、课外训练与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经营管理等工作, 适应民族文化环境, 安心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维护民族团结, 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目标重点培养的是“通才”, 忽视了“专才”, 应该加强培养“一转多能”的人才。

3.2 课程设置 (如表1表2)

表1引自龚云的《中外高校体育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从表1与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必修课的学分以及比重明显大于北京体育大学, 从表2可以发现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必修课中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 例如可以删除简笔画该课程, 因为简笔画该课程的设置和我们培养的目标偏离很远。

3.3 学生教学能力现状 (如表3)

从3可以看出, 学生运用排球技战术教学方法、仪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不高, 但是有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出标准的示范动作, 因此, 可以说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相对多, 但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内容不够。

3.4 教师构成结构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不仅是教育质量的直接保证, 也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合理与否是反应学生培养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3.4.1 教师的学历、职称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共37人、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1 2人、助教1 6人。其中, 硕士1 3人, 学士2 3人。从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可以看出,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一般。

3.4.2 年龄结构

30以下9人、30~40岁25人、40~50岁2人、50岁以上1人、从年龄结构来看, 青年教师居多, 这样看来新的教学理念比较丰富, 但教学经验相对较少, 因此, 可以判断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出现稍微不合理现象。

3.4.3 排球教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

排球教师共三人, 其中两名讲师、一名助教, 两名硕士、一名学士、年龄30~40岁2人, 30以下1人, 两名男教师、一名女教师。可以看出, 排球教师年轻化、学历高、男女恰当, 整个构成比较合理。

3.5 学生入学时选择排球专选的基本情况

3.5.1 入学前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2 9.1 6%的学生体考时专项是排球、34.09%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排球、36.71%的学生简单接触过排球, 0.04%从8岁前就开始接触排球。从改组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入学前的整体排球技术水平低。

3.5.2 选择排球的动机

从表4可以看出, 学生学习排球的动机最多的是个人爱好、其次是体考专项, 因此大多数学生学习排球的动机可以激励学生学习。 (如表4)

3.6 场地器材

场地共四块室外塑胶场地、无室内场地、排球共1 0 0个、无辅教橡筋排球。已经基本满足教学使用, 但是没有室内场地制约了学生的适应高水平比赛的能力发展, 无辅教器材使学生初学时的学习时间加长, 影响学习。

3.7 就业趋向情况 (如表5)

从表5可以看出2 0 0 9级学生的就业趋势自主创业的占5 0%,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仅占1 2.5%, 由此说明, 学生就业的趋势更趋向于自主创业, 趋向于当中小学体育教师较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四川省阿坝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学生的培养目标需要调整, 必须修课与选修课的结构不严密。

(2) 教师的情况可以满足教学需求, 但较年轻化, 教学器材可以满足教学需求, 但有待提高。

(3) 学生基础水平低, 学生教学能力差, 但学生的技术水平较好、学习动机较好, 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

4.2 建议

(1)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已经不再是需要门门略通的“通才”, 而是“一专多能”的人才, 因此,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的培养目标应该更注重于“一专多能”。

(2) 合理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 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课程培养目标, 合理安排课程学时和学分。

(3) 购买排球辅教器材, 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经验的积累, 并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加强与中小学校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对口就业机会。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阿坝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学生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得出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相对落后,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构不合理, 教师年轻化, 学生教学能力差等问题。需要调整教学目标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等,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排球人才。

上一篇:医院-家庭干预模式下一篇:数据不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