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2024-06-01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1总则

1.1 为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资金的管理,加速公司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1.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经费是用于研究开发武器装备的总体、系统、专用配套产品的专项费用。

1.3 研究开发经费必须按计划统筹安排,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益。2 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

2.1 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从项目论证阶段到试生产阶段所发生的设计费、材料费、外协费、专用费、试验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资费、管理费等八项内容。2.2 具体开支范围

2.2.1 设计费指项目研制过程中需要发生的论证费,调研费,计算费,技术资料的购买、复制和翻译费,设计用品费,设计评审费,设计跟产费等。

2.2.2 材料费指科研项目研制中研制产品:必须耗用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成品和元器件的费用(包括购买、运输和整理筛选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专用新材料应用试验费、型谱外专用电子元器件研制费和燃料动力费等。

2.2.3 外协费指项目研制中由于研制单位自身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必须由外单位协作所发生的协作加工费用。包括工艺外协和工件外协等(不含项目承包单位拨付分承包单位的科研费)。2.2.4专用费指专用于某一项目的费用。包括 : 2.2.4.1 专用测试设备仪器费。指项目研制过程中确需购买或自制的专用测试设备仪器的费用,包括购置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自制设备仪器的料工费等。一个单位同时承担两个以上的军品(含民品)科研项目,共用的专用设备,其购制费在某一受益科研项目的成本应按使用工时比例法分摊计算。

2.2.4.2 专用工艺装备费。指为项目研制进行工艺组织所发生的费用。包括: 工艺规程 制定费、专用工艺研究费、工艺装备购制费。设计定型前的工装费可直接列入科研项目成本,试生产阶段的工装费在科研成本和生产成序:中各负担50%。2.2.4.3 零星技术措施费。指为完成研制任务而必须对现有设施条件进行的单项价值在10 万元以下的零星技术改造或零星士建工程费。包括设计、施工、材料消耗、器件购置等费用。

2.2.4.4 样品样机购置费。指为项目研制必须购置的并能反映研制项目整体或部分性能、特征、结构、原理及技术指标的实物所需的费用。

2.2.4.5 技术基础费。指为配合本科研项目需直接开支的标准、计量、情报等技术基础费用。

2.2.5 试验费指项目研制过程中用于工艺试验、仿真试验、综合匹配试验、例行试验、可靠性试验、阶段性试验、定型试验、储存试验和打靶、发射、试飞、试航、试车等各种试验验证费用,包括试验过程中所消耗的动力燃料费,陪试品、消耗品的费用,研制单位外场试验的技术保障及参试人员补助费用。在军队试验基地和其他承担指令性试验任务的单位进行试验时研制单位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支付军队试验基地和其他承担指令性试验任务的单位直接消耗性费用(没有收费规定的可与军队试验基地和其他承担指令性试验任务的单位协商)。2.2.6 固定资产使用费指项目应分摊的研制单位按规定比例分类计提的固定资产使用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计提,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费用分摊。

2.2.7 工资费指企业中从事军品研制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职工福利费等工资性支出。

2.2.8 管理费指研制项目应分摊的管理费。包括劳保用品费、办公费、公用水电费、会议费、差旅费、取暖费、外事费、交通运输费、图书资料费、科研及办公用房屋建筑物修缮费、专用设备仪器维修费、环境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科研器材毁损和报废(盘亏减盘盈)、科技培训费、保险费、审计费、业务招待费等。

2.3 下列费用不得从专项经费中列支: 2.3.1 应在基本建设资金(含自筹基建投资)、其它专项资金(含专项拨款)开支的费用,以及基本建设或专项贷款利息; 2.3.2 应在自有资金中开支的各项费用; 2.3.3 各种赔偿款、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等; 2.3.4 未经财政部、国防科工委批准同意的其他费用。3 专项经费核算与管理

3.1 项目经费以项目立项论证报告批准或财务预算金额为准。确需对项目经费总额进行调整的,需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向公司总经理批准。

3.2 研究开发经费由本公司按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做它用。3.3 研究开发有关内容需要与外单位(公司以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其进行的,必须签订科研项目合同,该合同须由公司总经理审查后才能生效拨款。

3.4 公司财务部是研究开发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经费的报销、归集及预算执行情况汇总。项目负责人负责研究开发项目的审定和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研究开发经费在财务部报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单位副总经理审核,并在核销票据上签字并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到财务核销。

3.5 支付科技研发费用之前,财务部门应认真审核所付原始单据,除关注单据的正确性及合法性外,应重点审核是否确实 属于科技研发费用出,是否按要求对科技研发支出有清晰的列示和划分。

3.6 对于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情况,公司将组织适时审查,如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如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4 研发成本核算

4.1 财务部在项目通过立项后,针对研发项目单独建账,按项目开展辅助核算,全面、真实地记录项目成本费用的开支情况。科目应根据公司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规范清晰,便于理解。

4.2 财务部负责按项目建立成本数据库,收集项目来源、项目组成员构成、投入工作时间、启动时间、投入工时、工作计划、阶段划分、阶段验收标志、项目成果、项目成本预算、设计目标成本、与项目有关的各种合同、协议、合作对象及其执行、结算、付款等信息,统计项目在各阶段实际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及资本性资金支出情况,为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项目管理提供依据。4.3 财务部及时统计项目成本实际开支情况,不定期地将项目成本实际开支情况反馈给项目管理员和项目经理,便于项目经理掌握项目财务资源(成本预算)的使用、节余情况,加强项目成本控制。5 附则

5.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5.2 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篇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为促进公司科学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升公司的科技竞争力,加强科技研究项目的管理,保证科技项目经费的规范使用,根据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公司科研部为科技项目的主管部门,公司财务部为科技项目经费的管理部门。必须全部纳入公司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确保科技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第二条 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责任制。科研部门负责科技项目类别的确认,项目合同的签订与项目的管理,并配合财务部做好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负责科技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指导和监督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在其职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科研部负责人负责编制科技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和批复的预算使用经费,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技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三条 科技项目应当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编制预算,做到真实、合理。科技项目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有关程序审核批准后执行。科技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完成所必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税赋等因素编制预算,作为项目承接谈判与项目执行参考依据。

第四条 加强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明确职责权限。申请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项目,财务部应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书。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 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要求

一、科技项目负责人应按照相关科技项目经费预算报表编制格式及项目内容说明的要求填报预算,开支的具体类别和预算额度应考虑周全,避免遗漏。特别是对于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会议费、管理费等支出应依据充分、测算准确,避免决算超支。

二、科技项目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与项目研究的相关性及测算方法、测算依据等进行详细说明。项目负责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编报虚假预算。

三、按项目申报规定应自筹配套资金的科技项目,必须先落实配套资金。其配套资金一般来源于科技项目结余经费,开支范围应与项目申报的预算一致。

四、需要转拨经费给协作单位的,除在科技项目预算书中注明协作单位及联系人、任务分解、转拨金额、测算依据等相关内容外,必要时还应与协作单位签订具体合作协议。

第六条 项目经费预算及调整的管理要求

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使用科技项目经费,不得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各项支出均不能超出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挤占挪用科技项目经费。如确因实际操作中研发工作的需要,各费用之间需要调整,须有各课题组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在经费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由首席科学家批准,方可按调整后的预算支出。

第七条

项目专项经费外拨的管理要求

科技项目拨款包括国家拨款及企业自筹经费两项。对于应拨付给合作单位的专项经费,外拨单位名称及账号必须与预算列示单位或协议签订单位相符,不得将款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专项经费的拨付将按各课题组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研究目标的进度及完成的质量,分期分批拨付专项经费,如合作单位未能按期如约完成课题科研任务目标,项目承担单位有权不拨付专项经费,待合作单位完成课题目标后再行拨付。

第八条 科技项目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间接费用。提取的间接费用由企业统筹安排使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第九条 科技项目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单独建账,在“专项应付款”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第十条 科技项目经费支出管理要求:

一、科技项目研究过程中使用本企业现有仪器设备、房屋场地发生的资源占用费,按照企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缴纳。

二、研究生经费以及研究生助研津贴,在符合国家有关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前提下,从科技项目预算安排的资金额度内开支。研究生助研津贴采取研究生个人领取,确保助研津贴按时足额发给研究生。

三、科技项目评审、鉴定专家酬金按评审、鉴定部门会议通知(邀请函件)的人数支付,一般不得向其他参会人员支付补助等费用。

四、专家咨询费开支标准按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执行,不得支付给参与本项目及与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五、科技项目耗用的水电费计入燃料动力费成本,由所在单位集中缴纳。各课题可对科技项目耗用的水电实行按表计量收费或按适当比例折算用量收费,由所在单位制表,课题负责人签字,财务部从其项目经费中列支。

六、科技项目设备采购由科研部门提出申请。公司采购 部门负责采购。

七、对于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的科技项目,其项目当年已完成形成的结余资金以及某一预算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动用、或者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结余资金均属于财政净结余资金,将一律收回。财务处应定期核对项目资金使用进度与结余情况,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安排使用项目经费。

八、科技项目资金的使用应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财会制度和金融管理的要求。

第十一条 科研业务经费开支的限制性规定:

一、不得用于旅游、休闲、娱乐等活动以及其他福利性消费支出(含以实物、有价证券等方式)。

二、不得开支礼品、烟酒以及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招待费用。

三、不得开支非企业车辆的年检费、保险费、路桥年费等规费支出。

四、不得用于缴纳各种罚款、还贷、捐赠、赞助、投资等支出。

五、不得开支项目合同约定以外,且与项目无直接关系的支出。第十二条 科技项目经费开支的具体要求与资金验批权限,按照本企业财务有关规定执行。其中:

一、科技项目经费中的大型设备(单台五万元以上)购置费、代委托方购买的设备购置费由首席科学家审批。

二、科技人员连续出差外地一个月以上的差旅费由项目所在单位审批。

三、除各类正式会议开支的会议费、评审鉴定费及专家酬金(含咨询费)凭企业科研部门的会议通知(邀请函件)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外,若因特殊原因需要向其他参会人员支付的补助费用或其它非正式评审、咨询会议开支的专家酬金(含咨询费)由项目所在单位审批。

四、科技项目经费用于实验室维修时应注明原因,由项目所在单位审批。

五、科研项目奖励由项目所在单位审批。

六、参与科研项目人员如有变动,需课题组提出申请,经首席科学家批准。

七、科技项目若中途变更项目经费负责人,须经首席科学家批准。

八、科技项目原则上不得购置汽车等交通工具,如因项目合同规定等特殊情况,应事先向科研部门提出申请,经分管领导审批后,按规定执行。

九、对外协作需要转拨经费,凭相关任务批件或合同以及协作单位的合法财务票据办理,涉密项目由科研部门审批。

十,其他用于科技项目研究的耗材、测试、加工以及仪器设备购置、维修等成本性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审批。

第十三条 规范固定资产管理。除科技项目合同中注明代为购置、自制或组装形成的资产需移交委托方外,应按照企业资产管理的要求办理固定资产验收、登记、入账手续。项目完成后,其固定资产应由所在单位统一管理,合理使用,认真维护,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第十四条 规范无形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以及科技项目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组自制或组装属于企业资产的设备,规企业管理,并到财务部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验收不合格或自制失败的,应办理销账手续,其回收残值归企业所有。

第十六条 凡科技项目自制、组装设备后要交付项目委托单位的,应在项目合同中注明,并在其合同附件中列明需要购买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名称、数量、估。项目完成移交资产给项目委托单位后,凭项目委托单位的验收单(或证明)办理项目结题、结账手续。

第十七条 为维护双方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因科技项目研究需要而发生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测试与加工、仪器设备购置、物资材料采购、实验室维修等,均应与对方单位签订合同。其中:测试与加工合同由科研部审核盖章;设备购置、材料采购部采购。

第十八条 科技项目涉及收入的税费缴纳与减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需缴纳的除个人所得税外的其它税费,课题组应在合同签订时,与协作单位协商税费的分担问题,纳入经费预算。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经费结账的内部管理制度。具体要求为:

一、科技项目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会同财务部在规定上报决算期限的15个工作日前完成清理收支账目,编制决算报表工作。科技项目经费决算必须按照财务实际核算结果归集填制,如实反映已支出经费的情况,确保决算报表真实、完整。

二、科技项目通过评审(鉴定)或验收后,课题组应在一个月内凭科技项目结题证明和项目结账单办理财务结账手续。

第二十条 科技项目资金结余分配:

科技项目结余资金,按照国家有关专项经费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可留用部分,转入课题负责人的科研启动费,参照在研项目的劳务费、业务费范围开支。

第二十一条 专项经费安全并合理使用。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技专项经费。

第二十二条 上述规定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XXX有限公司

篇3:装备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浅析

关键词:装备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效益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科研经费投入呈现增长趋势, 如何加强装备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对增强我国国防科技实力、提高军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客观情况来看, 我国装备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比一般的科研项目严格得多, 在国防科研经费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背景下, 军工科研单位依然发挥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较好地发挥了经费的使用效益, 为我国国防科技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项目经费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

一、装备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费预算不实

随着科研项目管理的日益完善和成熟,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已成为科研立项及研究的常态化工作。装备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项目申报期的经费概算阶段, 另一个是项目立项后具体实施前的详细支出预算阶段。无论是哪个阶段的预算, 都应当以项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为基础, 符合相关政策要求, 经济合理地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 这种预算管理方式往往还有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在项目申报期, 装备科研单位为提高项目竞争力, 片面扩大项目经费预算;在编制项目实施前的具体支出预算时, 又与项目申报预算相脱节, 随意增加经费开支范围, 使得预算和决算相差较大, 出现资金缺口, 无法保证项目研究的质量。

2、经费使用不规范

装备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 既要保证装备科研项目的有效实施, 又要合理控制经费开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因缺乏有效监管和审计, 经费使用往往存在不规范现象。突出表现为:一是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的成本核算不能依法严格执行;二是经费报销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三是上报经费开支与会计开支情况报表不符。装备科研项目管理一般采取课题制, 项目负责人报销科研经费的随意性较大, 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认识不够, 用与事实不符的票据报销, 套取现金, 如大量的复印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笼统模糊的“办公用品费”等。研制成本直接列支奖金、补贴和实物。有些承研单位超范围提取固定资产使用费, 超比例分摊管理费, 对正常的科研工作产生了一定干扰和影响;技改费列入科研费;未遵循专款专用原则, 擅自购置通用设备仪器或补其他费用缺口;有些科研单位从合同经费中提取管理费, 或不按规定的渠道拨 (付) 经费获取管理费等等。

3、经费决算滞后

装备科研项目在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后, 按规定需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通过验收后, 剩余课题经费经批准后可存留委托单位, 用于补助其他科研项目。但在实际情况中, 由于项目验收时下达任务方往往只注重合同履约情况, 而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考核, 在项目结题后项目负责人不及时办理财务决算手续, 剩余资金长期挂账用于项目以外的其他支出, 出现结题不结账的情况, 致使财务部门无法按时完成项目决算, 同时也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

二、原因分析

1、重申报、轻管理

在装备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重视申报立项, 轻视经费管理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就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有关领导及具体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不自觉, 从而使得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未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应有的效益。此外, 为了提高科研单位声誉, 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定了相当宽松的政策, 在课题执行支出范围上随意性大, 经费使用项目不规范, 视必会出现违反财经纪律的经费支出。

2、部门协调不力

军工科研单位对经费的管理一般实行课题管理, 普遍存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不协调的现象。科研管理部门注重争取项目, 申报时没有结合单位实际, 导致要来的钱与实际脱节, 有的“不好花”, 有的“不够花”。而财务部门虽然了解政策法规, 注重经费收支核算, 却不熟悉装备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 对科研经费的筹集和使用缺乏实质性的了解, 造成科研经费使用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3、机制不健全

从投资主体来看, 军工科研经费管理虽配有严格的制衡机制和约束考核制度, 但实际执行力不够, 基本上是事后监督检查。从项目承制单位来看, 缺乏有力的项目跟踪管理和约束机制, 基本上以应付检查、完成任务为主, 缺乏基本的审计监督。对于历次审计检查披露的问题, 重视不够, 整改不到位, 也影响监督效果和权威。装备科研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式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完善, 对装备科研项目的各类考核也是往往看重形象进度和科研成果, 忽略经济效果, 对经费使用中的违规现象熟视无睹, 使得科研院所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现象日渐增多, 影响了科技投入与产出比。

三、结论与建议

1、加大宣传培训

为加强国防科研试制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国家出台了包括《国防科研试制费管理规定》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指导和规范了国防科研经费的管理, 各有关单位应该积极宣贯学习。同时各单位在大的政策范围引导下, 应因地制宜地制订和细化本单位科研费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强化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观念, 按项目管理进行会计核算, 保证科研经费用到实处。

2、加强预算管理

要建立健全经费支出预算体系, 提前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工作, 装备科研项目申请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 必须按照全额预算的管理办法, 实行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内的全额成本核算管理。牢固树立“预算就是法规”, 坚持实事求是、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 以该项目为单位进行经费预算。项目已经批准下达, 技术可行性已经论证, 试验方案确定后, 项目组要做好项目开支预算, 做到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力求精细准确。开支预算是成本核算的基础。

3、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装备科研项目承研单位内部的协商沟通机制, 明确科研、财务和项目课题组各自的职责权限, 通过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 有效配合, 搭建一个既分工协作, 又通力配合的管理机制, 在经费预算编制和日常成本核算工作中形成合力, 共同管理科研经费。

4、规范财务支出

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各种科研经费专项管理的规定, 承担科研经费的核算、检查工作, 并监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在对装备科研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或年度计划完成情况检查时, 除检查其研究完成情况外, 还应邀请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理性、报销的规范性进行检查, 着重检查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如有超出预算情况的, 可冻结其账户, 再进行沟通协商, 提出解决方案。在项目完成后, 督促项目负责人应做好项目决算工作。

5、及时结算项目经费

各科研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 制订本单位装备科研项目结算管理办法, 明确项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申请结题进行财务决算时, 要求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负责人在提交项目总结报告时, 应同时提交项目经费决算情况, 由财务人员完成项目决算表, 审计人员进行审核。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管理部门已结题项目的相关信息;被中止或撤消的装备科研项目, 剩余的科研经费收归单位, 由科研管理部门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未结课题的年度结余经费, 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课题的结余经费, 可按照本单位装备科研项目结算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避免长期挂账的现象出现。

目前,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各军工集团实施重组整合, 科研院所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使得我国装备科研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家对国防工业相继出台了新政策,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和军工企业加快军民两用产品的生产。除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重点军工单位外, 允许非公有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和收购等多种形式, 参与以民为主或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军工企业改组改制。所有这些变化, 都相应地对装备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6、贯彻人本管理, 开拓管理新思维

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决策, 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改革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不仅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还要准予科研人员投资入股或参照资本市场实施股权激励等等。

7、加强合同管理, 强化法制观念

装备科研项目一般耗资巨大, 系统复杂, 技术上处于“高、精、尖”领先地位。随着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军工行业, 机构投资者和社会投资者必须要深入了解资金投向和使用效益, 这就要求国防科研经费管理必须公开透明。同时, 与项目承研单位所签订的科研合同要真正具有制约力, 保证承研方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需求。

8、要扩大竞争, 军民结合

新形势下, 国家有关部门和军队要强化军工产品的招投标竞争机制, 使能力强和价格低的公司中标, 既可降低国家投资、节约国防经费, 又能发挥公司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分享国防科研经费大蛋糕, 实现科研成果共享, 加快军工科研成果转化。另外, 技术、基础材料方面的成果用在民用产品方面, 可迅速提高工业生产能力, 带动国家民用工业的发展, 切实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董建良:装备经费管理规范化建设探析[J].经济管理, 2008 (12) .

[2]宋景岩:军工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应用策略[J].航天工业管理, 2009 (4) .

[3]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著, 卢有杰、王勇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第三版) (PMBOK指南)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篇4: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关键词】农机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科研经费管理

农机科研单位作为发展我国农业事业先驱力量,在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推动农业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农机科研单位的科研任务越来越繁重。强化和规范农机科研经费管理不仅能支撑科研活动,保证科研工作有序进行,还可以防治腐败滋生和经济犯罪。因此分析农机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调整科研经费的管理体系,探索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措施,是农机科研管理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机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成本的列支不合理

农机科研经费对成本反面管理相对薄弱,不能有效核算各项要素的有效支出。比如,科研项目中的差旅费和燃料动力费界限不明,大量燃油费从差旅费里报销,造成科研成本的不实。再如,科研项目在人员、材料、厂房和设备多方面有交叉使用和界限模糊。这些问题容易造成科研经费流失,增加运行成本。

2.使用经费严重浪费

科研项目研发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在不同的项目中可以互相调用,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一些课题组重复购置仪器设备,使设备闲置利用率过低。实验材料大量囤积,造成科研资源和科研经费浪费。

3.经费管理方式不规范

农机科研经费在下拨以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科研经费的使用去向不合理,如大量的经费作为人员津贴支出和提成奖励。真正用到科研项目研发的费用反而很有限,不能保证高效的产出效果,

4.结余经费使用存在随意性

课题在结题后,课题的负责人对剩余经费仍有支配权,认为结余资金作为自己节约下来的可以有自己调用,甚至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奖励。另外,还有些研究部门把这部分经费转入发展基金,不再用作科研项目,甚至用于冲减电话费、劳务费等和科研无关的支出。

5.横向课题的经费漏洞大

横向课题经费在农机科研单位经费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然而,对于横向课题的研究经费国家目前人没有出台有效具体的管理方法,很多单位将其作为创收管理而应用自如。有些人甚至将科研经费作为谋取私利工具,例如,有些科研人员把别处争取到的科研经费存入自己账户,却利用单位资源,比如实验室和材料等公共资源来研发与本单位无关的项目,从而造成本单位的资产流失。

6.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虽然我国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法规,但总体法规不完善,尤其制度建设不衔接。由于监管制度不到位造成课题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独断滥用,对科研经费造成浪费。因此,规范的科研管理需要科学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经费的监管制度化。

二、提高农机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和使用的措施

1.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解决结题不结账问题

各个农机科研机构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关于科研项目的数据库,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对于同一个项目应该使用同一的标识到信息平台,具体讲就是管理部门把科研项目名称及其结题时间等相关信息存入计算机,使用管理软件来定期的统计已结题的项目的信息。为财务部门的结题提供参考,待项目通过验收,管理部门及时跟进新数据库。对于无故不办理结账的项目,工作单位有权强制结账。

2.提高横向课题科研经费管理

横向课题经费管理目的是规范收支。不得将课题的经费用到课题无关的活动,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沟通,对科研经费里的评审费、人员费、管理费制定管理制度,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增强科研成本的预算与核算管理

重立项而轻预算的情况在科研工作过程中非常普遍,部分人认为编制预算就是为了要钱,经费一旦到位,就会把预算放到一边。造成小预算大支出,使实际和预算脱节。因此必须加强预算意识,与财务工作者沟通后编写合理的预算,保证各项开支在预算之中。另外,大部分农机科研单位没有对科研课题进行成本核算,使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浪费。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有利于使有限科研经费用到重要科研项目上。

4.建立定期抽查科研经费开支机制

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对项目进展、经费开支等进行及时的检查监督。建立定期抽查检查经费开支机制,根据项目进展和预算情况,通过购置资产时的登记盘点,把握经费使用的完整情况。

5.加强经费财务管理

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来确保科研经费的管理。对于科研经费的预算,采用有效核算体系,明确经费开支范围,对项目经费支出进行严格的把关。有关部门应建立科研经费的审批制度,避免随意报账的现象,确保科研经费合理使用。

农机科研经费管理在目前管理研究领域借鉴的资料还很少,本文依据现有资料和作者一些思考做了浅略的研究和分析,可能还不够完整深入,但希望能够为强化农机科研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岳方彤.农机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农机科研经济管理,2006.(3):23-25

[2]李淑侠.浅谈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管理,2010.(6):46—49

[3]黄英.加强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湖南农机科学,2006.(5):93-95

作者简介:

篇5: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财政部 科技部 财教[2006]21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支持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中央财政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为规范和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国务院所属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一)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三)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五)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第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专项经费支持的项目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充分体现行业科研的特点与重点,并且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做好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避免专项经费分散使用。

(二)权责明确,规范管理。专项经费管理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实行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三)科学安排,整合协调。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要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 根据专项经费项目类型特点,一般采取招标或者择优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第五条 行业主管部门系统外的单位承担专项经费项目的财政资金应当占各行业专项经费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并报送财政部备案。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

第六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财政部、科技部的指导下,组织来自行业主管部门以外的相关部门的管理代表和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科技、管理、经济等领域的专家,成立专项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专项经费项目组成员和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人员,不得担任委员会成员。委员会下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家组。

委员会成员一般不少于9人,其中应当保证40%以上的本部门及直属单位以外的人员。委员会主任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委员会成员名单报送财政部、科技部备案。

第七条 财政部和科技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二)科技部负责对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专项经费项目建议提出协调意见;

(三)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组织专项经费项目预算评审评估;

(四)财政部负责核批专项经费项目总预算及预算;

(五)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组织抽取项目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检查和财务审计,逐步建立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八条 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二)负责委员会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三)审核委员会提出的项目建议,并提出项目预算及预算安排建议方案;

(四)确定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

(五)组织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和协作攻关;

(六)协调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监督检查、财务审计、项目验收和对项目经费的绩效考评。

第九条 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专项经费项目建议;

(二)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

(三)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发挥咨询评议作用。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二)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具体实施项目,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自筹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三)接受监督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

第三章 项目及其预算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 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规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本行业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国家五年规划期第一年制定本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报送科技部和财政部备案。

第十二条 委员会根据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实际需求,提出专项经费项目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于每年4月底前报送科技部、财政部。项目建议的要求是:

(一)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

(二)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三)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层次区分清楚,避免重复交叉。

第十三条 科技部对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项目建议进行审核,对于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重复交叉和各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之间的重复交叉提出协调意见,于每年5月底前反馈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抄送财政部。

第十四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科技部的反馈意见,委托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调整,并由委员会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报送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委员会提出的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采取择优委托或者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总体目标、目标;

(二)项目研究任务、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方式;

(三)项目分实施方案;

(四)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第十七条 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是: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项目预算编制时应当同时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

来源预算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项目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要同时编制列示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项目预算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编制项目预算时,需要同时申明项目承担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并针对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十八条 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评审专家库,建立和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第十九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评审结果,提出专项经费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按照优先顺序排序后于每年7月底前一并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条 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项目预算评审评估。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根据预算评审评估结果,批复项目总预算,并抄送科技部。

第二十二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项目总预算,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下达项目总预算。批复预算的项目应当纳入全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滚动安排。

第二十三条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批复的项目总预算,在部门预算“一上”时报送项目预算。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结合财力情况,核批项目预算。

第二十五条 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专项经费预算安排可以探索实行“项目先启动、依据成果后补助”等方式。

第四章 项目经费开支范围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由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

第二十八条 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时,应当事先报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专项经费及其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十一)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项目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 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五章 项目及其预算执行

第三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与行业主管部门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开展项目研究开发工作。

第三十一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二条 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委员会的咨询评议作用。

第三十三条 专项经费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审批:

(一)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总额的调整应当报经财政部批准。

(二)项目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按程序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第三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三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项目经费专项决算。项目经费下达之日起至终了不满三个月的,当年可以不编报专项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的专项决算中反映。项目经费决算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编制,于每年的4月20日前将上专项决算报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于每年的5月20日前报送财政部。

第三十八条 在研项目的结存经费,结转下一按规定继续使用。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按程序报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清查处理,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开发。专项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专项实施中所需的仪器设备应当尽量采取共享方式取得。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规范、健全的项目科学数据记录和报告制度,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上报项目有关数据。

第六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四十条 财政部、科技部对专项经费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

第四十二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验收分为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两个阶段,财务验收是进行业务验收的前提。

第四十三条 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四十四条 财务验收完成后,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业务验收。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业务验收:

(一)项目、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三)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四)超过下达的项目任务执行年限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第四十五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逐步建立对项目经费的绩效考评制度。

第四十七条 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对未通过验收以及其它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追究责任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 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组织抽取项目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检查和财务审计,逐步建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四十九条 检查、财务审计和绩效评价的结果将作为调整分行业专项经费预算规模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关具体办法,报财政部、科技部备案。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6: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沪财教[2013]6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2〕12号),规范并加强本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等三部门〈关于改进和加强本市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08〕4号)及国家和本市有关财务制度,结合本市科研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是指市级财政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部门预算中安排的支持科技研发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在本市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等各类科研活动,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他科技创新工作。

第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科学安排,合理配置。严格按照科研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

(二)公开公平,择优资助。采用以政府规划与市场发现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通过评估评审、联合会审等方法,科学确定资助对象。其中,对属于市级财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投入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管理的科研活动,按照管理平台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被资助对象获得的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实行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四)明确责权,追踪问效。明晰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二章 支持方式及开支范围

第四条 专项经费主要采取前补助、后补助的支持方式,并探索开展其他支持方式。具体支持方式,由市科委结合科研活动特点和承担单位性质在编制项目指南时明确。第五条

项目下设课题的,项目经费由课题经费组成。项目(课题)经费是指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费用等。

(二)间接费用是指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课题)研究发生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摊销费,水、电、气、暖消耗费,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应当由承担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拟定绩效考核办法,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统筹安排。

第三章 项目(课题)经费管理

第六条 前补助是指项目(课题)立项后核定预算,并按照科研计划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和科研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确定的拨款计划及任务实际完成进度核拨经费的财政支持方式。第七条

项目(课题)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应做到收支平衡。收入预算包括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自筹经费应为货币资金,包括单位自有货币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经费来源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内容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第八条 项目下设课题的,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均需按预算编制的要求单独编制各自的课题预算,项目承担单位将所有课题预算审核汇总后形成项目预算。

第九条 通过立项评审且申请专项经费达到一定金额的项目,在任务书填报完成后,市科委和市财政局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或组织专家对该项目(含下设课题)进行预算评估评审。预算评估评审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 项目(课题)预算按规定程序审核通过后,市科委与承担单位签订合同和任务书,项目(课题)预算作为合同和任务书的组成部分,是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第十一条 市科委根据合同和任务书确定的拨款计划及任务实际完成进度向上海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申请拨款,市财政局按照市级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拨付经费。

第十二条 承担单位应严格按合同和任务书规定的预算内容执行,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项目(课题)预算总额调整,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报市科委批准。

(二)项目(课题)总预算不变,调整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的其他科目预算,项目(课题)责任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负责审批,市科委在项目验收时予以确认。直接费用中的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间接费用预算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课题)其他方面支出。

(三)项目(课题)设备费科目预算一般不得调整,如需调整应当报市科委批准。但设备用途和数量不变,因市场价格变化等导致设备费预算调减的,由项目(课题)责任人提出申请,由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负责审批,市科委在项目验收时予以确认。调减的经费可调剂用于项目(课题)其他方面的支出。第十三条 在研项目(课题)结存经费留由承担单位结转下一按规定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

项目(课题)因故终止,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由承担单位向市科委提出申请,市科委组织进行清查处理。

第十五条

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应及时向市科委提出验收申请,市科委根据有关规定组织项目验收工作。对专项经费资助达到一定金额或影响重大的项目,市科委组织财务验收。财务验收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项目确需延期验收的,承担单位一般应在合同和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完成日3个月前向市科委提出书面申请,经市科委批准后方可延期,否则以合同和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完成日为项目(课题)终止日。

第十七条

结余经费是指项目(课题)结束或因故终止时,专项经费预算总额减去实际支出总额和合理的后续支出后的余额。因故终止项目(课题)结余经费还应当包括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结余经费应由承担单位全额上缴市科委,由市科委按照市财政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后补助是指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单位,先行投入资金,取得成果通过验收审查后,获得经费补助的财政支持方式。后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责任与监督

第十九条 市财政局、市科委负责对项目(课题)的预算编制、经费拨付和使用等情况进行审核,通过专项审计、财务验收、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实施监督检查,并主动接受市人大和社会的监督。监督检查的结果,将作为核拨项目(课题)经费和今后立项支持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

承担单位是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如下:

(一)建立健全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认真行使经费管理、审核和监督权,对本单位使用、外拨经费情况实行有效监管;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强化间接费用的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二)按照本办法的预算编制要求,完成项目(课题)经费的预算编报工作,认真做好预算编制阶段的咨询服务和审核把关,在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政策咨询、培训支撑等相关服务;采取有效措施为科研、财务、行政等管理部门对项目(课题)的实施提供全面支撑,积极推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的开放共享;

(三)严格按照预算的开支标准和范围使用项目(课题)经费,严禁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和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四)对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积极开展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自查,制定并严格执行项目(课题)预算调整审批程序,配合做好预算评估评审、审计、验收与绩效评价等有关工作;

(五)认真审核验收材料,按时提出验收申请,及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按规定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退还结余经费等。

第二十一条

建立专项经费信用管理机制。市科委对承担单位、项目(课题)责任人、中介机构、评估评审专家等在专项经费管理工作中的诚信进行记录,作为今后参加项目(课题)申报和评估评审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

建立专项经费信息公开机制。市科委积极推进项目(课题)的基本信息、监督检查和评估评审结果等与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共享,并按本市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第二十三条

承担单位和项目(课题)责任人及其它相关人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市科委将视情节轻重予以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约谈法定代表人、停拨经费、终止项目(课题)、追回已拨经费直至在一定时限内取消其申报资格等。构成犯罪的,交由相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专项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本市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承担单位使用和管理,国家有权进行调配。企业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专项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在保障有关参与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和市科委共同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篇7: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不断改善施工作业条件,减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关于印发《高危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6〕478号),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茶山公路和杨西大道立交工程项目部所属全体员工和劳务作业人员。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费用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建筑施工安全标准,购置施工安全防护用具、落实安全施工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所需的费用。

第四条 安全生产费用按照“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㈡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

第五条 安全生产费用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规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本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为1.5%(283.75万元)。

第六条 安全生产费用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规费中单列,并按照规费的计算规定提取。

㈢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

第七条 安全生产费用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规定,在以下范围内使用:

⒈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

⒉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⒊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⒋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⒌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⒍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第八条 安全生产费用实行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挪用或挤占。结余资金结转下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项目结束时,结余资金分项目部将予以扣除。根据使用情况,每季度予以汇总。安质部组织财务部、工经部、工程部、物机部根据本办法进行核销。

第九条 利用安全费用形成的资产,应纳入相关资产进行管理。第十条 为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野外等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所需保险费用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为员工和劳务作业人员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费用核算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程序、职责及权限。

第十二条 在充分考虑安全生产需要的同时,还要考虑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挖掘潜力,讲究时效。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与工程进度同步,避免安全生产资金脱节现象。

第十三条 建立安全费用台账,财务部定期入账,在工程施工科目下设立子科目单独核算。

㈣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及时、足额提取并按规定使用安全费用。

第十五条 项目部财务部、物设部、工经部、工程部、安质部、对安全费用提取、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未按本办法落实安全费用的,项目部安全环保部会同财务部、物设部、工程部、工程部责令责任人或部门限期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项目部将给予相应处罚。

㈤安全资金的计划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生产的同时,及时编制安全费用使用计划,并于每季度首月10日前,将本季度安全费用计划进行统计。

第十八条 根据项目部下达的季度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适时适量的向分包队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使用内容。

第十九条 项目部安全环保部根据安全费用申请计划结合平时

检查落实情况进行审核。

第二十条 项目部安全环保部要根据项目领导下达的生产计划,及时编制安全费用申请计划,并于每季首月10日前,将本季度安全费用计划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部。同时将上季度安全费用使用情况报公司安全管理部审查。

第二十一条 项目部根据公司下达的季度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办理上交公司安全费用支付单,经项目经理审批,送项目部财务部公司缴款。

㈥安全生产资金管理考核

第二十二条 本项目须按照项目部要求和国家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资金,并落实到安全生产中,严禁挪作它用。但是,为了全面真实的反映各单位安全资金的提取和使用情况,避免项目安全生产支出统计不足和重列成本,对于在项目施工生产及日常管理中发生的,属于安全生产资金使用范围的,均应作为安全生产资金支出。

第二十三条 根据项目部规定,本项目应配合公司、业主等单位和项目部安质部对安全费提取、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未按照要求提取专项安全费用或者未按时上报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处罚的,项目部将给予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同样处罚;对于安全费用投入不足造成责任事故且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㈦安全生产资金的开支范围

第二十四条 安全资金的使用范围:

1专职安检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专业培训;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岗位培训、考核发证、安全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

2全员安全及特种(专项)作业安全技能培训; ○3安全应急救援及预案演练; ○4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支出; ○5其他安全教育培训费用。○⒍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⑴特种作业人员(从事高空、井下、尘毒作业的人员及炊管人员等)体检费用;

⑵办理安全施工许可证;

⑶办公、生活区的防腐、防毒、防四害、防触电、防煤气、防火患等支出;

⑷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保健及防暑降温品;

⑸安全生产评比奖励、安全标准工地等用于安全警示标牌及生产安全防范和保障安全生产的支出;

篇8: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1.1农业科研单位专项经费管理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专项经费的管理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各单位专项项目较多, 专项科研经费分配存在问题。例如:各个专项的研究经费资助强度普遍较低, 经费不足;科研任务与科研经费不相称;长期研究项目的专项经费仅提供前几年或者隔年提供等情况。特别是一些小作物育种经费和长期培养项目经费的分配问题, 常常困扰科研人员和负责财务的领导人员。专项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低下。在对研究经费及专项研究经费的管理过程中, 会出现预算的审批程序繁琐、编制过程缓慢等问题专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科研进度不匹配, 导致专项经费归属不明以及财务要求与科研进度脱节的情况。目前专项科研经费在批准下拨后, 常常会出现在支出和报销过程中, 经费管理与经费利用不匹配的情况。

1.2农业科研单位专项经费管理问题的原因。农业科研单位专项经费管理的问题, 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专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科研进度不匹配的原因在于, 经费管理者仅仅按照财务需要及上级部门的要求, 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执行相应比例的预算资金, 而这却脱离了科研的需要农业科研单位的项目执行课题制度后, 对于预算的编制进行了细致区分, 而审批过程也相应的增多。由于专业科研经费审批过程复杂, 科研人员与会计人员为了选择更加方便的流程, 在经费上报中有造假行为, 严重的, 会出现主动贪污与滥用等问题。

二、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解析

国家关于农业科研经费专项预算管理, 进行了一定的规定, 其中包括科研专项经费的概念、科研经费的预算批复、科研经费的资金分配、项目经费支出范围、执行过程中的预算调整等问题、以及农业科研经费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财务管理问题的规定。

科研专项经费指农业科研部门的科研项目中需要重点支持、上报上级部门、列入财政专项经费的农业及相关科研项目。可见, 农业专项科研经费的特点之一, 就是需要上报上级财政部门, 进行专项审批, 并且有着比较统一的规定。

对农业行业科研专项资金预算进行管理, 必须要在遵从既有规定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在预算批复及资金分配部分, 规定了农业科研部门在预算资金到达后, 要按照已有的预算下达通知、报财务司与科教司研究讨论、专家审议等过程。因此, 在加强农业科技部门预算经费管理的过程中, 仍不需要遵守这些规定。

三、合理管理农业科研单位经费有效方案

3.1科研项目细分。对于目前的科研专项经费, 有必要遵照国家规定进行细致分类。国家在支持科研经费细致分类的基础上, 也应该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拨款的幅度。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科研经费不到位, 科研人员研究滞后的问题。在科研经费细分的过程中, 也有利于厘清申报的专项科研经费中各项费用的申请是否合理。

但是, 仅仅细分科研经费, 不但不能解决经费发放与科研进程过程中不匹配的重提, 而且可能加重这个问题。因此, 还要在科研经费与科研项目的结合、科研经费利用环节的具体财务流程方面下功夫。

3.2农业科研经费管理与农业科研特点相结合。农业科研经费管理与农业科研相结合的首要一点, 就是充分考虑农业科研自身的周期性质, 而不采用年度项目审核方法。这样既避免了项目经费审核过程中, 因为不断出现的财务报表扰乱经费审核, 也避免了由于一味注重经费的年度审核, 而导致影响科研的正常进行。通过对农业专项科研项目的经费审核周期与农业科研项目本身周期的一致性调整, 有效达到双结合的目的, 从而避免让科研人员免于受到过多经费报告问题的困扰, 影响科研正常进行。

3.3专项研究经费双重管理。由于经费管理者对具体科研专项项目的不了解, 科研人员对于财务问题也不明了, 会出现双方在工作上严重不匹配的情况。这一现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特别突出。通过经费双重管理, 即设置专门科研人员在会计部门, 或者聘请具有双重学历的会计人员进行经费管理, 及解决科研人员不懂会计的问题, 也防止会计人员只关注财务问题, 忽略了农业科研的特点, 导致经费不到位或浪费。

3.4预算编制统筹管理。在对科研预算的申报和审批过程中, 针对各种项目的预算编制过细, 预算编制方案不统一的情况, 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统筹管理的办法, 统一相似细节, 制定表格, 发放各个小组。可以将不同农业项目分类, 例如周期短、周期长的项目分到不同组别, 有利于申报预算的统筹管理。

3.5加强财务管理水平。针对预算上报后, 在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审批过慢的情况, 应该加强财务管理水平, 做到按照科研进度, 进行灵活的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人员和科研小组上报财务负责人员的素质, 避免下拨经费和预算经费差额较大, 不能有效完成科研任务的情况。

四、结语

总之, 农业科研单位的专项经费管理, 要坚持为农业科研本身服务的目的。除了考虑农业科研本身的特点, 进行有效的经费方案调整, 还要注重提高科研人员素质与设立完善费用管理财务流程, 全方位统筹农业科研专项资金。

参考文献

[1]刘艳辉.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之我见[J].中国农业会计, 2013.4

上一篇:2018年防灾科技学院各院系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下一篇:农民培训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