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裂缝处理

2024-06-04

建筑裂缝处理(精选十篇)

建筑裂缝处理 篇1

1.1 没有做好设计活动

1.1.1 刚度太小。

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 其偏重于结构的稳定性, 一般不会分析其收缩性以及气温变形等相关的内容, 其高跨比不是很合理, 刚度太小进而无法有效的应对缝隙。

1.1.2 没有设计好配筋。

一般在支座地方结合规定来设置负筋, 在中间区域之中不设置, 如果板面发生了气温变化或是收缩现象的话, 由于没有钢筋制约, 此时就会发生缝隙。

1.1.3 楼板内布线欠合理:

由于水电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 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 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 部分预埋管径≥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 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 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削弱, 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 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1.1.4 从房屋的空间结构来看, 剪力墙刚度大, 约束了剪力墙间

梁板的水平向自由变形, 而梁刚度又较板刚度大, 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水平向收缩变形均集中到剪力墙间刚度最小的板上, 造成这块板开裂。

1.1.5 没有正确的使用膨胀材料。

在设计的时候未清楚的论述膨胀率, 只是分析了它的类型和使用量, 建设的时候其膨胀率设置的不合理, 进而引发缝隙。

1.2 没有做好建设活动

1.2.1 在埋设管线的时候, 其方位不合理。

比如太高或是太低等都会导致问题。如果太高的话, 就会由于硬化而导致缝隙。如果两根管是并列的存在的话, 其间距太小, 更容易由于管线的聚集而发生缝隙。

1.2.2 没有做好空载阶段的养护活动。

浇筑完成一直到后续的空载养护一般只有一天多的时间, 由于不注意导致其发生了振动现象或是受力等都会使得其发生缝隙现象。

1.3 材料的品质较差

楼板商品混凝土强度为C40 (8层以下) C35 (8-18层) C30 (18层以上) , 其收缩变形值为同标号普通混凝土的1.2-1.3倍, 且商品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 (200Kg) , 一些水在振捣的时候被分离, 一些水和水泥融汇变为凝胶, 剩下的还是以原态存在于孔隙里面, 此时就会导致干缩的时候发生缝隙现象。当拆模之后, 板子一直存在于气体之中, 后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养护期过后也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就是由于此类环境问题以及尺寸现象的一起作用, 使得它的构件容易出现缝隙。

2 应对方法

2.1 加强设计控制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楼板应双层双向配筋, 屋面、转换层楼面配筋宜加强;楼板内管线应避免出现交叉;控制管线直径, 使其不超过板厚的20%且≤D25;重视房屋外围护构件的保温设计。

2.1.1 站在结构的层次上来分析, 最容易出现分析的是阳角区

域, 关键是因为这个地方受到墙的制约力非常高, 影响到自由变形, 当遇到温差以及收缩力的干扰的时候, 就会发生缝隙了。设计方在设计的时候着重的分析其强度, 没有细致的论述材料自身的收缩和建设时期的温差、建议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在楼板设计时充分考虑楼板刚度平衡及混凝土工作特性, 对房屋的阳角及跨度较大的楼面板, 保证h0可设置双层双向通长钢筋, 阳角配筋应加大且增设放射筋。

2.1.2 混凝土楼板管线预埋位置尤其是管线集散位置由于混凝

土的有效截面受到削弱引起应力集中, 减弱了其抗拉行, 容易发生缝隙。一般来讲, 管线铺筑的趋向和材料的收缩趋向保持竖直关系的话, 就会发生缝隙问题。

2.2 确保构件的品质优秀

使用的构件要切实的结合相关的品质规定来落实, 钢筋张拉应力必须严格用预应力测力器控制, 严格控制张拉值, 这样就能控制标准起拱度, 也就能控制端头裂缝, 这在端头裂缝的形成原因中已经分析, 保护层厚度以设计图纸为准, 一般为15mm~20mm, 应该有专门的工作者开展配比设计, 做好场地的计量活动, 掌控好拌合用时以及坍落度, 当测试达标之后才可以用。

2.3 使用优质的原料

凡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面层宜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 标号不低于325号, 不能用火山灰, 而且其放置时间要控制在三个月之内, 而且要有品质证明材料。要使用中砂, 要将含泥量控制在百分之三之内。要使用那些坚硬的碎石, 不能用石灰石, 而且要保证含泥量不超过百分之一。此举不仅仅能够降低缝隙的出现几率, 还能够提升其强度以及耐磨性。要使用干净的水。

2.4 做好建设工作

2.4.1 当开展安装工作的时候, 要分析其尺寸和外在, 要核查质

保证书, 要认真的清理支座面, 而且要做好砂浆的找平活动, 板的端头和支座面上要冲洗干净, 板就位时用1:3水泥砂浆座浆, 并保持板缝均匀, 下侧缝宽控制在15mm~20mm, 板的侧面不能伸入墙体部位, 端头整齐, 灌板缝前要检查板的安装质量, 板缝两侧必须扫刷干净, 刷纯水泥浆一度, 底缝用托板顶牢, 先灌4cm厚1:3水泥砂浆, 再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 比板面低lcm~2cm。

2.4.2 在开展楼面建设工作的时候, 使用的泥浆等要由专门的

人员结合设计配比, 要掌控好搅拌用时, 要保证其坍落度低于3.0cm, 保证坍落度低于3.5cm, 在冬天的时候可以稍微的干燥一些, 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增大一厘米, 而且要保证一边拌合一边使用。要保证拌合好的材料存放时间低于两个小时。

2.4.3 在开展找平层的建设工作的时候, 要将存灰和泥浆等去

除, 要将其冲洗干净, 而且将存水去除, 测水平查预埋管线、预埋铁件、排水孔、地漏、地脚螺丝的标高和位置, 并用细石混凝土固定地漏、预埋管线等, 阳台、走廊、卫生间等的楼面泛水都要引向排水孔和地漏中, 严禁存水, 结合设定的高度, 泛水拉线做坍饼, 在表层之中抹上一道泥浆, 把拌合好的材料摊平处理, 而且要将其压实, 并且要认真的养护。

2.4.4 在面层施工前, 要清除基层面上的积灰, 铲除表面水泥中析出的游离氢氧化钙和未熟化的水泥结晶层;

扫除清洗干净后晾干, 面层分格缝必须对直找平层的分格缝, 如果用块体面层也应对直板端头缝处留通长直缝, 后嵌墙板密封膏, 基层用l:0.4 (水泥:水) 的纯水泥浆刷一道, 起到上下结合的作用, 要在水泥浆实凝时铺设面层水泥砂浆, 铺水泥砂浆时面层不能有积水现象, 铺设时间控制在基层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终凝后, 在硬化之前, 如果在那些已经硬化的基层之中铺设的话, 要使用钢刷来对其打凿处理, 铺设水泥砂浆后随用括尺反复揉搓括平, 待水泥砂浆面层收水略变白色, 用木抹子由边向中搓平, 用铁皮抹子收压抹光。

2.4.5 做好养护活动。

一般使用的养活措施有三类, 分别是自然措施, 或是盖上一些草包, 亦或是往上面撒上一层湿润的碎屑。在其最终凝固疑惑喷洒上一些养护的物质, 也能够提升其强度, 降低缝隙现象的发生几率。

对于高层建设工作来讲, 要切实的结合活动特征来探索, 使用优秀的技术方法对其管控, 降低收缩变形, 提升缝隙区域的抗拉行特征, 降低缝隙的出现几率, 确保项目的品质优秀, 进而为使用人提供优秀的产品。

参考文献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及处理论文 篇2

一、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

1.水泥化热

建筑混凝土主要依靠水泥遇水生热吸取自身需要的热源,水泥遇水化热一般在浇注的后期才开始进行短暂性的放热。放热的速度通常与混凝土进行配合比,和水泥的种类具有直接性的关系。大量的水化热在混凝土内部进行集聚,再慢慢释放出来。此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相对比较高,外表温度相对较低。因此,混凝土内外温度产生了一定的梯度,对内部造成压应力。而且,表面上产生了拉应力等现象,且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力便会产生裂缝。

2.楼板力学发生形变

楼板发生形变或者支座处出现负筋下沉现象均能够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且在施工工程中,由于混凝土未能达到一定的强度,或者是拆模时间过早等多种因素,均容易造成混凝土楼板发生弹性形变,导致混凝土在初期的强度大大的降低,拉应力以及成应力未能满足规定的要求,从而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温度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容易产生裂缝现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主要是由浇筑的温度、水泥水化热以及结构散热等各种温度融合在一起所组成的。此外,浇筑的温度和外界的温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温度越高,混凝土浇筑的温度也越高,两者成正比关系。外界温度一旦出现下降趋势,将会造成严重地温度应力,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除此之外,外界的湿度还能够有效地加快混凝土干缩的速度,促使裂缝产生。

4.混凝土配比不合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比主要表现为高强强砼的水灰比取值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一般控制在0.25~0.39数值间)。对于普通砼水灰比来说,控制在0.7左右最佳。另外,在同一品种且强度相同的等级水泥前提下,混凝土强度的等级主要由水灰比所决定。原因是,水泥进行水化时,需要与水相结合(占水泥重量1/4即可)。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较快地获取所需的流动性,以确保浇灌的质量,通常需要相对较大地水灰比。与之相反的是,水泥在进行水化之后,多余的水分将会留在混凝土内,形成定量的.水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实际上的抵抗荷载有效断面。受荷载的影响,孔隙的周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楼板的表面便会出现裂缝的现象。

二、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对策

1.增强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必须采取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此外,可适当地采取部分承台表面比较温和的钢筋,用来控制体积较大的混凝土,使其表面裂缝收缩。光凭增加钢筋的分量虽然不能完全防护混凝土裂缝融合,但可利用其分量逐步增强结构整体上的裂缝宽度。在控制过程中,若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的话,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温度进行划分,并设置一定的内在联系。

2.加强对混凝土原料选择与配比的管理

建筑混凝土内选择的运用骨料(一般为吸收率比较大的骨料),或干缩相对较大、切骨料含泥量较多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混凝土的干缩性。此外,混凝土若运用的是粒径较大的骨料时,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内的水泥浆的量,促使其干缩率迅速减小。除此之外,加入部分粉煤灰可以降低水化热,某种程度上可降低混凝土内水泥的用量以及单方用量,促使其进行体积自行收缩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会加入一些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内,增强其和易性、可泵性以及抗离析性等多种性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泌水的状况。建筑中关于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配合比设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严格要求配合比设计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工程施工现场,根据现场的操作水平以及构成截面、沙石原料以及施工配合比等状况进行混凝土选择与设计,为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3.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后期的保护工作

建筑施工之后,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及养护工作。这能够有效降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在浇注块体时的内外温差值,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降温的速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增强混泥土的抗裂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环境温度以及混凝土养护等多种因素,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促使其在硬化的整个过程中得到补偿,规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三、结语

建筑施工裂缝的产生及其处理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原因;处理

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墻体裂缝

1.1原因分析

⑴主观原因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多与设计有关,例如:a.地基处理方案和基础设计不协调或在同一建筑物基础下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b.由于建筑立面的错层,平面的变化引起荷载不均匀,如处理不好,可以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c.当房屋纵墙刚度较差时,由于土壤的应力扩散作用,房屋两端应力逐渐减小,可以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d.还有的设计不符合规范的规定,实际中有的筏板从横墙轴线算起挑出长达2100mm,远远超出规范的“不宜超出1500mm”的规定。结果将改变地基受力状态,造成不良后果。⑵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是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客观原因。⑶施工原因造成人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⑷房屋建成后使用不当,如基础长期受水浸泡或在房基附近挖坑、施工松动地基土等。

1.2处理方法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及时治理加固。在加固之前,应做好对裂缝的勘察,掌握裂缝开展规律,再根据裂缝程度,对结构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⑴一般性裂缝,如若干年后不发展,则可以认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可采用填缝修补或灌浆修补。填缝修补分为水泥砂浆填缝和配盘水泥砂浆填缝,工序为: 先将裂缝清理干净,用勾缝刀、抹子、刮刀等工具将1∶3的水泥砂浆或比砌筑砂浆高一级的水泥砂浆或掺有107胶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入砖缝; 配筋水泥砂浆填缝则每隔4皮~5皮砖,在砖缝中先嵌入钢筋,然后按上述工序进行处理。灌缝修补是用压力设备把水灰比为0.7~1.0的水泥浆液压入墙体内,使裂缝粘合。

⑵对于影响安全使用的裂缝,应进行加固处理。因墙体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墙面可敷贴钢筋网片,网片用中ф6@100~300双向或中ф4@100~200双向钢筋网,并配置穿墙拉筋加以固定,然后灌细石混凝土或分层抹水泥砂浆加固。施工前墙体抹灰应刮干净,灌浆后应养护7d左右。

⑶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可采用钢筋、型钢拉杆或在墙体上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用强度等级为C15~C20的混凝土,截面不小于120mm×180mm,配筋可采用纵向ф4@10~14箍筋ф6@200~250,每隔1.5mm~2.5m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 伸进墙体与墙体拉结好。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洇水以加强粘结。

2、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

2.1原因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1) 自生应力: 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2) 约束应力: 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弛,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2.2处理方法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1)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 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 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 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 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 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1) 合理地分缝分块; 2) 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 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3、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3.1原因分析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_氧化碳侵蚀碳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钢筋中铁离子与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约2倍~4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由于锈蚀,使得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将诱发其他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

3.2处理方法

要防止钢筋锈蚀,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当然保护层亦不能太厚,否则构件有效高度减小,受力时将加大裂缝宽度);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沿海地区或其他存在腐蚀性强的空气、地下水地区尤其应慎重。

4、冻胀引起的裂缝

4.1原因分析

大气气温低于0℃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结冰温度在-78℃以下)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尤其是混凝土初凝时受冻最严重,成龄后混凝土强度损失可达30%~50%。冬季施工时对预应力孔道灌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可能发生沿管道方向的冻胀裂缝。

4.2处理方法

温度低于0℃和混凝土吸水饱和是发生冻胀破坏的必要条件。当混凝土中骨料空隙多、吸水性强;骨料中含泥土等杂质过多;混凝土水灰比偏大、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力使混凝土早期受冻等,均可能导致混凝土冻胀裂缝。冬季施工时,采用电气加热法、暖棚法、地下蓄热法、蒸汽加热法养护以及在混凝土拌和水中掺入防冻剂(但氯盐不宜使用),可保证混凝土在低温或负温条件下硬化。

5、结语

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含了很多过程,因此产生裂缝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相关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某建筑楼板裂缝检测与处理 篇4

关键词:宏观调查,检测,复核,分析,处理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九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A、B两个单元组成,建筑面积为30294.35m2,建筑高度63.0m。该建筑主要功能为住宅,基础为人工挖孔桩,楼、屋面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该建筑于2008年5月开工,2009年12月完工。据现场了解,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方在1个月内修建9个楼层,在下一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第二天就开始陆续上一楼层的放线、绑扎钢筋、支模。在交房时发现该建筑住户房间内楼板出现不同程度开裂现象,为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房开商委托某检测机构对该建筑楼板裂缝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机构原因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

2 楼板裂缝宏观调查

为了能够准确地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检测方对楼板逐层逐间的普查,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走向及裂缝的贯通情况,并且对钻取的芯样直接量测板厚度值。

通过对该建筑楼板裂缝的普查了解到,该建筑各层楼板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产生,楼板出现裂缝的位置主要分布在板角45°角的斜裂缝、板支座处及板中部部位,其中在板角出现的裂缝多为贯通裂缝。裂缝最多最严重的部位是二、十八、十九层底板,个别楼板最大裂缝宽度为2.0mm,大部分楼板裂缝在0.05~1.0mm之间。由于部分房间的楼板裂缝在板面已修补,故不测读其宽度。其余层楼板裂缝比较少,分布不规则,有些房间多些,有些房间一处。

数据显示,该建筑楼板裂缝具有以下特点:

(1)同为标准层楼板,某标准层楼板有裂缝出现,而另一面标准层楼板没有裂缝产生。

(2)同一楼层,对于左右对称的楼板,由于浇捣的时间不同,有一侧出现裂缝,另一侧没有产生任何裂缝。

(3)楼板裂缝大部分为上下贯通裂缝,且板上宽度大于板下宽度。

(4)楼板裂缝形态不一,有一处裂缝的,有多处裂缝的,有相互交叉的,极不规则。

(5)楼板裂缝的大小无规律可循。

3 楼板混凝土强度检测

检测方根据现场裂缝的普查情况,对该建筑典型的楼板裂缝抽检4块,现场采用钻芯法钻取芯样数量为四组,其芯样检测结果表明,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满足设计要求。

4 楼板钢筋隐蔽情况及板厚检测

现场采用钢筋定位仪结合局部破损验证的方法对板钢筋直径、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并对钻取的芯样进行量测板厚,检测结果见表1。

所得数据表明抽检板的钢筋直径、间距和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板厚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板面钢筋保护层厚度普遍较大,不满足设计要求。

5 楼板变形检测

备注:上表括号内为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原设计厚度.

采用水准仪对现浇板的挠度进行抽检。所抽检现浇板其检测结果挠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6 结构计算

经结构验算,现浇板构件原设计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和正常使用状态要求。

7 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7.1 板角45°角的斜裂缝:位于房间四角,靠近短肢剪力墙的现浇楼板角部区域未设放射筋,主要是受温度、收缩变形共同影响所致。

7.2 板支座处裂缝:

主要是现浇板负筋施工时受扰动下沉,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加大,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造成的。

7.3 板中部裂缝及不规则裂缝:

主要是由于施工进度过快,加载过早,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及混凝土早期收缩造成的。

8 处理意见与方案

8.1 意见

(1)裂缝处理后应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整体性及防水抗渗性能。

(2)处理方法应从实际出发,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力求施工简单易行,以符合经济、合理安全的原则。

8.2 建议处理方案

(1)板角45°角的斜裂缝:板面沿裂缝走向,将其凿成10~20mm宽,清理干净,用环氧树脂液灌缝封闭,并在其表面粘贴一层纤维复合材料,板底用环氧树脂液表面封闭,并在其表面粘贴一层纤维复合材料。

(2)板支座处裂缝:在负筋范围内将混凝土板表面凿去30mm,冲洗干净,在楼板上增做一层Φ6@150钢筋网片,然后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

(3)板中部裂缝及不规则裂缝:可在板上表层覆盖钢筋网细石混凝土的方法修补。做法是:先将板上表面凿去30mm,冲洗干净,然后布上一层Φ6@150的钢筋网片,最后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板底用环氧树脂液表面封闭,并在其表面粘贴一层纤维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

[1]唐业清主编.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

建筑裂缝处理 篇5

裂缝的出现,破坏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在对裂缝加固时,我们应当明白裂缝形成的原因,来进行对症下药。即使同样看起来都是裂缝,结构性裂缝与非结构性裂缝处理起来应采用不同的方式。

裂缝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收缩变形、温度引起应变等结构自身原因而非荷载所引起的裂缝,即非结构性裂缝(也叫非荷载裂缝)。相对而言,非结构性裂缝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对其进行加固主要针对现有裂缝的处理。

根据裂缝的宽度,我们可以采用表面封闭法与压力注浆法。裂缝宽度小于0.2mm时,可以采用封缝胶对裂缝表面直接进行封闭作用,防止裂缝继续扩大。压力注浆法适用于0.1mm至1.5mm的裂缝处理,采用封缝胶配合裂缝胶进行施工。施工时首先预埋注胶嘴,再利用封缝胶封缝,最后裂缝胶注胶即可完成对裂缝的修补。

另一种,是由于承受荷载,混凝土结构承受的拉应力超过了抗拉强度而出现裂缝,即结构性裂缝(也叫荷载裂缝)。当混凝土结构由于荷载作用产生结构性裂缝时,进行加固处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封闭裂缝的表面。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裂缝胶与混凝土之间的正拉粘结强度为2.5MPa,若结构裂缝深20mm,长1000mm,则二者之间的拉应力仅为2.5×20×1000=5000N,也就是说,裂缝胶在深20mm的裂缝中,每延米能提供的拉应力仅为5000N,若将此换算成质量则仅为0.5吨,远远达不到加强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要求。

所以在处理结构性裂缝时,首先要采用上面提到的表面封闭法以及压力注浆法。裂缝封闭无误后,可以采用主动加固与被动加固的方法加固结构。

被动加固属于比较常见的技术,我们所说的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包括碳纤维布、碳纤维板、芳纶纤维布等等,都属于这种方法。纤维复合材料质量轻、抗拉强度高,尤其适用于混凝土受弯及受拉构件,配合专用浸渍胶能够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充分地利用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其他的被动加固方法例如粘钢法、碳纤维网格都可以对结构性裂缝起到加固作用。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在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的主动加固中,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它有着结构轻、有效提高承载能力并充分发挥碳纤维的抗拉强度的特点。预应力碳板目前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加固中,如今在工民建领域上也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在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裂缝时,同样需要先进行封缝处理。

建筑裂缝处理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楼板裂缝;因素;对策

当前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裂缝问题严重影响着混凝土楼板结构的质量,导致建筑的抗渗能力较差,钢筋易锈蚀,对建筑的实际使用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裂缝的施工因素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施工人员在掌握楼板裂缝成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进而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性。

1、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施工因素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于压光会使混凝士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氧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出现裂缝。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2、楼板施工裂缝控制的处理措施

2.1模板施工方面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楼板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对模板的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促进梁板的定位准确,对梁板进行标准的定型,进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效果,使得混凝土的机构自重和实际荷载满足施工的实际要求,通过模板施工的质量控制,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施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要掌握好模板支架的搭设关系,作为混凝土结构中承受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重要构件,尤其是在大面积的楼板施工中,模板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的是,在混凝土养护程度合格后,即在满足拆模强度后方可进行拆模工序,以减少不必要的施工隐患。从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低温条件下进行拆模操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楼板表面出现裂缝。在拆模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相关施工操作与预应力的先后顺序,从而促进预应力的建立,并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施工质量。

2.2混凝土施工方面

2.2.1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楼板裂缝进行控制,需要对建筑工程中楼板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掌握,对不同部位的施工进行合理的分工,尤其是楼板的浇筑方面,应当进行合理的分层浇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操作。后浇带的设置是一项重要措施,应当掌握好后浇带的宽度,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楼板混凝土浇筑进行合理的方案设定,全面系统的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掌握良好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施工工艺,根据预应力的实际张拉情况进行规范的浇筑,注意浇筑的对称性,有效的减少不对称导致的次应力隐患,从而有效的保证浇筑的质量,对楼板裂缝进行合理的控制。

2.2.2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的养护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有益条件的创造,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合理的氧化,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从而对楼板裂缝进行合理的控制。尤其是在预应力大面积楼板施工中,应当尽可能减少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水分散失,将混凝土养护环境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减少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出现,提高混凝土的氧化效果。混凝土的二次抹压应当掌握合理的时间和工序,尽可能避免混凝土初期因沉陷导致的裂缝,浇筑完成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浇水,该项工序的施工时间应当控制在12小时以内。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当对相关的预留孔洞等工序进行标准的操作,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当掌握好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并及时做好各项数据的记录,从而为后期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3特殊部位的施工

1)预埋线管部位。预埋线管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里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2)材料吊卸区。楼板的施工速度方面不能过快,确保楼板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之内,尽量避免吊卸较重的大宗材料和大量人员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在模板安装时,不得将材料集中堆放,应做到分散就位,以减少楼板集中荷载;对于大开间的楼板应在模板支撵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在已浇筑的楼板上铺设木模以扩散压力,进一步防止裂缝发生。

2.4后序产生裂缝的处理方面

尽管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楼板裂缝进行合理的控制,但仍然不能够排除楼板裂缝的出现。若建筑工程施工的后序出现楼板裂缝,应当在装修之前处理好楼板裂缝的问题,以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返工,从而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针对一般情况下的龟裂,可及时对裂缝进行清理,待其干燥后采用相关材料进行灌缝或涂刷使其封闭。若裂缝较大时,可以对楼板进行相关的静载测试,对楼板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对楼板进行安全性防护设置,从而有效的保证楼板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建筑物的使用性。

3、结束语

从整体情况来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楼板裂缝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标准化的施工操作,需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汲取经验,为以后楼板施工裂缝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可靠的基础,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美华.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裂缝问题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

谈高层建筑楼面裂缝处理措施 篇7

1 裂缝成因分析

1.1 设计方面

1.1.1 楼板刚度不足。

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 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 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 楼板高跨比不够, 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

1.1.2 楼板构造配筋设计不周:

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 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 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 因无构造钢筋约束, 板面即出现裂缝。

1.1.3 楼板内布线欠合理:

由于水电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 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 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 部分预埋管径≥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 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 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 (15%-40%) 削弱, 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 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1.1.4 从房屋的空间结构来看, 剪力墙刚度大, 约束了剪力墙间梁

板的水平向自由变形, 而梁刚度又较板刚度大, 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水平向收缩变形均集中到剪力墙间刚度最小的板上, 造成这块板开裂。

1.1.5 膨胀剂的选用与掺量:

设计未明确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 只提出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范围, 施工时按设计提供掺量进行配比施工, 使混凝土的实际限制膨胀率不能达到最佳限制膨胀率。

1.2 施工方面

1.2.1 水电预埋管施工时在板内位置欠合理:

管位置过高或过低;位置过高时, 极易在板面出现因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裂缝, 也易在维修裂缝或室内装修时损坏管线;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 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 更易因管线集中而产生裂缝。

1.2.2 空载养护期不足:

从楼面混凝土浇完、收光至施工材料堆放, 平均空载养护期仅为一天半, 人为因素过早地震动、荷载造成楼板幼龄混凝土内部受损开裂。且施工中用塔吊吊运的钢管、钢筋等周转材料因受剪力墙钢筋影响多堆放在预埋管线部位。

1.3 材料方面

楼板商品混凝土强度为C40 (8层以下) C35 (8-18层) C30 (18层以上) , 其收缩变形值为同标号普通混凝土的1.2-1.3倍, 且商品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 (200Kg) , 其中部分水在振捣时被游离出来, 部分水与水泥结合成凝胶, 相当大一部分为自由水仍留在混凝土孔隙中, 成为混凝土干缩的隐患。楼板拆模后, 板面和板底长期裸露在大气中, 后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养护期过后也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正是这种环境效应 (受温度、湿度、风力影响使水泥石毛细孔、凝胶孔内的自由水由表及里逐渐蒸发) , 和尺寸效应 (楼板裸露面积大, 厚度薄) 的共同影响, 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

2 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设计控制: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楼板应双层双向配筋, 屋面、转换层楼面配筋宜加强;楼板内管线应避免出现交叉 (将交叉部位设置在梁或墙上) ;控制管线直径, 使其不超过板厚的20%且≤D25;重视房屋外围护构件 (外墙、屋面、门窗等) 的保温设计, 若使房屋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不仅可大幅度降低房屋长期能耗, 更是减少因温差变形而引起裂缝的有效手段。

2.1.1 从结构方面对高层建筑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 最容易产

生裂缝的部位是建筑四周的阳角处及框架柱外露边角, 主要原因是由于该部位楼板受剪力墙或刚度较大梁约束, 限制板面混凝土的自由变形, 在温差作用及收缩力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裂缝。设计单位在设计时重点考虑强度, 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本身的收缩性能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差作用。

2.1.2 混凝土楼板管线预埋位置尤其是管线集散位置由于混凝土

的有效截面受到削弱引起应力集中, 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易产生裂缝。通常, 管线敷设走向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在管线设计时, 楼板内不应预埋水管。当预埋其他管线时, 应布置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中和轴附近, 并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管线布置应避免立体交叉, 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 必要时宜在管线集散处增设垂直于管线的钢丝网、增加双层双向抗裂构造配筋等加强措施, 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2 在构件制作方面 (指预应力多孔板)

所用的预应力多孔板必须严格控制质量标准, 钢筋张拉应力必须严格用预应力测力器控制, 严格控制张拉值, 这样就能控制标准起拱度, 也就能控制端头裂缝, 这在端头裂缝的形成原因中已经分析, 保护层厚度以设计图纸 (标准图集) 为准, 一般为15mm~20mm, 要有专人进行配合比设计、现场计量, 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坍落度, 成品经测试合格后方可出厂使用。

2.3 在原材料选用方面

凡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面层宜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 标号不低于325号, 不宜用火山灰水泥, 存放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且要有出厂质量保证书和试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砂要选用洁净的中粗砂, 含泥量不得大于3%。石子要选用坚硬耐磨、级配良好, 无风化的碎石或卵石, 严禁混有石灰石, 含泥量不得大于1%。这样既能减少裂缝, 又能增加强度和抗磨能力, 宜选用洁净的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 水质必须满足混凝土搅拌用水的规定。

2.4 在施工方面

施工严格按照GB50209-9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检查和验收, 还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 考虑各种复杂因素, 大面积施工前要先做样板间, 积累经验, 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全面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照工艺检查, 完成后对照标准实测。

2.4.1 在多孔板安装前, 要检查板的尺寸和外观, 核对质量保证书和结构性能试验报告, 将支座面冲洗干净, 根据水平拉线用1:

3水泥砂浆找平, 拍实抹光养护, 板的端头和支座面上要冲洗干净, 板就位时用l:3水泥砂浆座浆, 并保持板缝均匀, 下侧缝宽控制在15 mm~20mm, 板的侧面不能伸入墙体部位, 端头整齐, 灌板缝前要检查板的安装质量, 板缝两侧必须扫刷干净, 刷纯水泥浆一度, 底缝用托板顶牢, 先灌4cm厚1:3水泥砂浆, 再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 比板面低lcm~2cm。

2.4.2 板面施工用的混凝土、水泥砂浆要由专人按设计配合比计量, 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2min) , 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大于3.

0cm, 水泥砂浆的坍落度不大于3.5cm, 冬季宜干些, 夏季坍落可增大1.0cm, 要随拌随用。搅拌好的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h。

2.4.3 在找平层施工前, 应清除板面的积灰和泥浆, 扫刷、冲洗干

净, 晾干积水, 测水平查预埋管线、预埋铁件、排水孔、地漏、地脚螺丝的标高和位置, 并用细石混凝土固定地漏、预埋管线等, 阳台、走廊、卫生间等的楼面泛水都要引向排水孔和地漏中, 不得有积水, 根据标高, 泛水拉线做坍饼, 板面刷纯水泥浆一道, 将拌好的混凝土和水泥砂浆铺推括平, 震捣压实平整, 表面要做得粗糙, 认真养护。

2.4.4 注意养护, 常用的养护方法有三种, 自然养护;

盖草包洒水养护或铺盖湿木屑一层, 干了就洒水;终凝时喷养护液, 可以增加面层强度, 减少起砂和细裂纹。

2.4.5 在使用方面, 新浇的楼面不得过早使用, 在混凝土、砂浆强度尚未达到50%时, 不得在楼面上操作、推车和堆放重物。

使用时不应把重荷载堆放在一、二块多孔板上, 如必须堆放, 应在楼面上填放木板等物, 使荷载均匀分布到较多数目的多孔板上, 用以减少板与板之间的剪力。

高层建筑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加以认真分析研究,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加以控制, 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提高易发生裂缝位置混凝土抗拉性能, 减少裂缝的产生, 保证工程质量, 向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

摘要:高层楼面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 已经成为建筑业的质量通病。本文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楼面裂缝,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1]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房屋建筑常见裂缝的产生及处理措施 篇8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 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 表面平整, 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 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 排出气泡, 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 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 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 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 应尽可能采用;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 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 混凝土的碳化, 降低材料的耐久性, 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区别对待, 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 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建筑物不均匀下沉, 造成建筑物开裂破坏。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有:上部结构的荷载差异大、建筑物的体形复杂、土层均匀性差等, 都会导致不均匀下沉。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后, 下沉较大部位与下沉较小部位之间, 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了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处, 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 其重量只能由砖砌体承担, 使得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托, 超过了砖砌体的承载能力后, 砖砌体上便出现裂缝。这类裂缝一般都与地面成45O左右的角、上宽下窄, 斜缝朝向凹陷处。对于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砖砌体裂缝, 最根本的措施是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为此需在设计、施工方面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建筑物不均匀下沉, 造成建筑物开裂破坏。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有:上部结构的荷载差异大、建筑物的体形复杂、土层均匀性差等, 都会导致不均匀下沉。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后, 下沉较大部位与下沉较小部位之间, 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了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处, 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 其重量只能由砖砌体承担, 使得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托, 超过了砖砌体的承载能力后, 砖砌体上便出现裂缝。这类裂缝一般都与地面成45O左右的角, 上宽下窄, 斜缝朝向凹陷处。对于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砖砌体裂缝, 最根本的措施是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为此需在设计、施工方面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建筑物不均匀下沉, 造成建筑物开裂破坏。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有:上部结构的荷载差异大、建筑物的体形复杂、土层均匀性差等, 都会导致不均匀下沉。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后, 下沉较大部位与下沉较小部位之间, 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了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处, 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 其重量只能由砖砌体承担, 使得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托, 超过了砖砌体的承载能力后, 砖砌体上便出现裂缝。这类裂缝一般都与地面成45O左右的角, 上宽下窄, 斜缝朝向凹陷处, 对于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砖砌体裂缝, 最根本的措施是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为此需在设计、施工方面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2 建筑产生裂缝的原因

大量的民用建筑楼面承重结构, 主要是以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组成的梁、板构件, 在实际工程中, 往往会发现产生在梁、板的跨中下部或支座上部的垂直裂缝和支座边缘的斜裂缝。因为混凝土为脆性材料, 抗拉能力很差, 在荷载作用下, 受拉部位容易开裂, 所以在一般的民用建筑中, 由于细微裂缝在混凝土构件中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明确规定, 对混凝土结构按其所处环境类别的不同, 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 也就是将裂缝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砌体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遍的质量事故之一。砌体轻微细小裂缝影响外观和使用功能, 严重的裂缝可能影响砌体的承载力, 甚至引起倒塌。在很多情况下裂缝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重大事故的先兆, 对此必须认真分析, 妥善处理。砌体中发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不均匀冻胀、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 建筑材料使用不当及建筑构造处理不合理等;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 上部开始冻结, 下部水由于毛细管作用不断上升在冻结层中形成冰晶, 体积膨胀, 使土体向上隆起。隆起的程度与冻结层厚度及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一般隆起可达几毫米至几十毫米, 其折算冻胀力可达2~10Mpa, 而且往往是不均匀的。建筑物的自重往往难以抗拒冻胀隆起的力, 因而建筑物的某一局部就被顶了起来, 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类似地引起房屋开裂, 建筑裂缝不仅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而且较为普遍。轻微者建筑物美观, 造成渗漏水, 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 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 正确认识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 十分迫切。

3 修补常见裂缝的方法

当新建房屋或旧房改造时所发现的裂缝, 一部分是墙体粉刷的收缩裂缝, 不需修补, 粉刷重新涂抹即可。另一部分是结构裂缝, 基本上已趋稳定, 虽然这些裂缝不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 但由于人们的精神作用及建筑装修及美观的原因, 将会影响到房屋的使用, 因而在装修之前发现已经稳定的结构变形裂缝, 一般不作结构性修补, 而仅作恢复建筑功能的局部修补;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时, 可在裂缝相交在灰缝中, 用高标高砂浆和细钢筋填缝, 也可用块体嵌补法, 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砼楔子或扒据加固。楔子或扒锯可与墙体等厚, 或为墙体厚度的1/2或2/3, 较长的拉杆中间应加螺丝, 以便拧紧拉杆, 拉杆接长时应采用焊接。露在墙外的拉杆或垫板螺帽, 可适当作建筑处理。拉杆和垫板都要涂防锈漆。在拉结水平层处, 可以增设外圈梁, 以增强加固效果。钢筋的直径可采用如下:当一开间加一道拉杆时为2Φ16 (房屋进深5~7m) , 2Φ18 (房屋进深8~10 m) 2Φ28 (房屋进深11~14m) ,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 (这类裂缝也称为无害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 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0.3mm, 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 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是有害的, 需加以认真分析, 慎重处理, 对开裂建筑进行加固处理必须经过认真分析引起裂缝的原因, 根据各种加固方法对映不同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

结束语

尽管房屋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并且产生裂缝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但工程师对于一般的开裂情况必须有一定的了解, 应高度重视, 认真分析, 找出开裂原因, 进行修补处理, 消除隐患, 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篇9

不能否认的是,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 不可避免楼板裂缝的产生, 它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据统计, 2007~2008年度居民住宅质量投诉的热点之一就是楼板裂缝。自己结合多年来实践经验和教训, 主要从施工操作方面来剖析裂缝产生的原因, 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1 裂缝产生原因概述

我们知道混凝土建筑和构件常常是带缝的, 而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其里面的钢筋以及材料产生腐蚀, 不能否认的是, 如何降低钢筋混凝土以及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抗渗能力, 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严重问题随时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今从多方面统计数据来看, 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实践证明, 现有条件下, 在混疑上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可以说, 裂缝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 概括起来, 一种是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另种是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和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分析其区别,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1.1 混凝土的收缩。

由于混疑土特性,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经过了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 近而产生收缩, 根据力学分析, 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 不能自伸展。当混凝土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 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应压力相对集中的地方通常是开裂的部位。

1.2 力学形变裂缝。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均会产生裂缝,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 过早拆模, 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 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 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 承受弯、压、拉应力, 导致混凝土裂缝。实际的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 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 各工种交叉作业, 势必造成施工人员众多, 行走十分频繁, 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 钢筋弯曲变形、下沉, 保护层过大, 导致板面裂缝也是常有发生。

1.3 温度导致裂缝。我们知道, 水泥的特点是

快硬、高强、水化热大, 再加上多数工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 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 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 水化热释放量较大, 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 因而出现裂缝。实践得知, 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

1.4 配比不适当产生的裂缝。

在实际的施工中, 常常发现,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或使用过量粉砂也可以使楼板产生裂缝。比如我们在高强砼的水灰比的取值上要严格控制在0.24~0.38之间, 不能过大, 而在普通普通砼的水灰比而言, 最大也只能去到06, 如果过高则会产生裂缝而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条件下, 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 因为水泥水化时, 所需的结合水, 一般只占水泥重量四分之一左右。如今工程界比较普遍的现象是, 为了获得必要的流动性, 保证浇灌质量, 常需要较大的水灰比。相反, 在水泥水化后, 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 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 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根据力学分析, 在荷载作用下, 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 使楼板表面出现裂缝。

2 裂缝的控制

2.1 预防措施。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 经笔者多年实践,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其预防措施:

2.1.1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

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要求监理严格监督控制。把好质量关, 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 适当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 从而加强混凝土抗裂强度。

2.1.2 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实践证明, 混凝土养

护工作, 是整个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 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更重要的是在高温下施工, 应经常浇水养护, 一来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 二来可降低由于混疑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 有效控制裂缝。

2.1.3 必须注意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板底

钢筋绑扎后, 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前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 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此外, 有必要增加一定数量的钢筋工, 在混疑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当浇筑时, 应在裂缝容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区域, 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值得一提的是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睬踏变形。

2.1.4 严格把关混凝上施工程序在楼层混凝

上浇筑完毕的一天之内, 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 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 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型材料, 做到轻卸、轻放、分散就位。第3天可开始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对计划中吊卸放材料的部位 (即面积超过40m2) 的模板其支撑架在搭设前, 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横杆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措施。以增强刚度, 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 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混凝土表面上铺设旧木模或跳板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 从而防止楼板裂缝的发生。

2.1.5 严格把关板面负筋的保护层现浇板负

筋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 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 另外, 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保护层, 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 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一般而言, 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mm。

2.2 修复对策实际施工中, 往往是非强度原因

而造成现浇混凝土裂缝, 笔者在工程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措施:

2.2.1 化学灌浆法:

其方法为采取环氧类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对裂缝进行灌注填充, 既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 又能有效阻止钢筋的进一步锈蚀;我们常常在实际中, 在楼板受拉区裂缝两侧粘贴碳纤维布或钢板, 阻止楼板继续开裂, 提高安全性能。

2.2.2 迭合层法:

对原有混疑土楼面凿毛清理, 铺设钢筋网, 重新浇筑一层细石混凝土整浇层, 从力学角度来提高楼板的刚度和整体抗变形性能。

2.2.3 整体处理法:

通过增设构件、改变传力途径、地基处理、结构补强等整体方法提高现浇楼板的抗裂性能;针对已出现的裂缝, 视具体情况对其采取封堵或约束的方案。

实际上, 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 并不能完全避免楼面裂缝发生。我们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 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 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 住宅楼地面上部的找平层较厚, 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 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 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粉刷层较薄, 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 更易暴露裂缝, 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 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

3 结论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篇10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建筑行业在一片繁荣的背景下, 由于种种原因,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越来越普遍。水泥混凝土时以水与水泥组成的水泥浆体为粘结介质, 将分散其中的不同粒径的集料胶结起来。在一定条件下, 硬化成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人工石材。然而, 其裂缝现象比较普遍, 裂缝对结构产生有害影响, 缩短其寿命;影响着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强度;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整体工程质量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对混凝土裂缝应做到事先预防, 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加以控制。

二、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1. 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指的是在凝结之前, 混凝土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大风或干热天气出现, 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 互不连贯的状态[1]。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强度很小或几乎没有强度, 受较大风力或高温的影响, 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 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 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 因此产生龟裂。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严格控制水灰比, 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二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 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

2. 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或是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水泥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 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 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表面水分损失过快, 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 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二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 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 并涂刷养护剂养护。

3. 温度裂缝及预防

混凝土浇筑后, 在硬化过程中, 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 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 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 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 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2]。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 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主要预防措施:a.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b.减少水泥用量。c.降低水灰比。d.改善骨料级配, 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e.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 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f.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 降低水化热, 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4. 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钢筋混凝土开裂

其主要原因: (1) 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或软弱土质上。 (2) 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 (3) 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 (4) 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3]。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与地基变形的情况有关, 由于地基变形的应力相对较大, 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危害较大。

主要预防措施: (1) 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2) 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3) 应在房屋可能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的地方设置沉降缝。

三、裂缝处理措施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 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 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灌浆、嵌缝封堵法, 表面修补法, 结构加固等。

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 它主要使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 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 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 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 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稀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 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 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4]。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 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 结构加固法

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 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四、结论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 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 混凝土的碳化, 降低材料的耐久性, 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 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

[2]鞠丽艳, 张雄.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两种新方法.施工技术.2002.7

[3]郭仕万, 肖欣, 赵和平.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山西水利科技.2000.11

上一篇:角色嬗变下一篇:垃圾焚烧发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