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裂缝处理论文

2022-05-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建筑裂缝处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对建筑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当前人们对于建筑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质量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但是从当前的建筑工程使用情况来看,裂缝问题较为突出。在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形成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从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安全性。

第一篇:建筑裂缝处理论文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处理分析

摘要:建筑工程中,裂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这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安全,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加强管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标。本文对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探究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原因;处理分析

在现代的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作为极为普遍的建筑施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施工领域中,对各种建筑施工品质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混凝土裂缝防治的必要性

在施工中,混凝土发生裂纹是十分普遍的,是工程的核心危害原因之一。混凝土产生的裂纹种类较多,如温度裂纹、干缩裂纹、沉陷裂痕、施工裂纹等。许多建筑会由于混凝土构件发生断裂而产生各种不良结果,如建筑外观品质不好、抗渗性能下降、耐久减少、构件刚度遭受损失等,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整个建筑全部倒塌,严重危害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对个人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一些建筑中,裂缝虽然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却使混凝土结构受损,混凝土结构在遭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无法实现建筑价值。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要分析影响混凝土裂纹产生的主要因素,并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混凝土发生裂纹。

二、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一)结构设计缺陷或地表沉降因素

混凝土出现裂缝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因混凝土自身材料质量原因或施工控制因素产生的局部裂缝;另一种就是因结构设计缺陷导致结构刚度不足,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第二种情况是最为严重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如果在工程前期不注重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审核与管理,没有做好地基施工质量的管控,就有可能出现建筑结构及混凝土裂缝问题。一旦建筑基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很难再作修复处理,甚至导致质量事故,施工单位也必然会损失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水泥材料自身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与水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混凝土搅拌及浇筑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是混凝土材料自身固有的特性。如果在混凝土热量释放过程中,没有合理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各部位的温差,水泥水化所产生的巨大热能就很容易集中到施工后的混凝土构件里面,而混凝土构件外面的空气温度通常就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急剧下降,这样形成的室内外温度之差就会引起混凝土构件内部空间产生热应力,当内部应力值大于水泥外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构件表层就会产生热裂纹。

(三)混凝土配比问题

由于受混凝土材料特性影响,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所用的混凝土需要现用现配,并充分做好混凝土搅拌,以保持混凝土材料的施工优越性,混凝土材料配比则成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一大关键性难题。首先,混凝土材料选材上很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导致混凝土配制时不能达到应有的技术特性。其次,混凝土配比要求极为严格。施工现场配制过程中,基料、辅料以及掺合料、添加剂、水等的比例很难做到精准计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严格做好混凝土配比的质量管理,尽量采用工厂生产的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再次,混凝土配制或搅拌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因素很大,如空气环境湿度过重,或者工程车辆出现问题导致搅拌停止等,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特性。

(四)施工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缺乏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严格的现场管理。首先,现场管理人员麻痹大意,不够重视。由于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是所有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必备技能,往往会因此而产生管理疏忽,认为没必要现场盯着或者做技术指导,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管理的缺失。其次,施工作业人员未按照混凝土浇筑工艺标准执行。在施工过程中,为加快进度,通常会出现抢注、快注的现象,忽略了混凝土固有的初凝、终凝时间特性,导致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够或者浇筑方量不足等问题。

三、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一)干缩裂缝、温度裂缝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干缩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毛细管的压力产生的。内部毛细管失水后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力,导致混凝土浇筑体收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收缩应力,收缩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因此,控制干缩裂缝主要控制内部毛细管的收缩应力。一方面,要降低混凝土单位体积的用水量,避免毛细管内部失水过多;另一方面,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不同品牌的混凝土材料产生干缩裂缝的情况不同,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经验,选择质量优等的混凝土材料。

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注重时间的合理选择,尽量选择适宜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浇筑。针对因季节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内外部温度差过大等问题,施工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外部低温度的防护,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外墙体进行必要的保温保护和养护,尽量减少温度差值;同时,施工单位应通过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尽可能地提高混凝土自身特性,解决混凝土浇筑时不耐温差的开裂问题,如控制骨料的含泥量、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等。

(二)混凝土结构的合理设计

针对抗裂薄弱部位开展必要的抗裂计算,若结构设计不存在充分的变形量,则还需要对构造配筋进行适当增加,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温度裂缝宽度,以提高建筑构造整体的稳定性。如果是建筑构件直径超过四十米,则必须按照实际状况设置后浇带,并在后浇带的二端设置加强钢筋,以降低因不平衡沉降或结构高温变化而产生的裂纹。另外,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还必须以总体设计意图为依据,同时做好钢材性能、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材料试验工作,以减少结构高温裂纹和构件开裂的产生。

(三)混凝土材料选取与配制

建材的选用必须以建筑实际特点为基础,同时还必须兼顾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混凝土种类,并谨慎选用砂石建筑材料,以确保原材料的优质级配。作为混凝土浇筑中不能缺少的关键辅助材料,要注意水泥外加剂和填充料的使用。这是由于混凝土浇筑中外加剂和填充料,不仅具有改善混凝土性能和降低水化热的作用,在控制混凝土成本和节省水泥用量方面也有积极影响。选择膨胀剂时需要突出补偿收缩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的品种对应于实际的应用效果,在选定最佳设计掺量后,再通过必要的测试进行确认,以决定膨胀剂的实际使用量。施工人员在进行水泥建筑材料选择工作时,必须亲身前往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工作,对现场各方面要求加以核实,而混凝土的坍落度设计工作也须根据现场状况加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对建设施工现场砂石料情况的调查研究,完成最基本的材料使用工作,把各项措施贯彻于整个混凝土施工流程之中。

(四)合理确定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建筑质量的稳定性。合理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从原料管理上着手,根据水泥硬度和流动性指标,对水灰比和水泥的用量加以合理确定,切实减少了水泥水化反应时热能的集中排放。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在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混凝土施工工艺条件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结构截面情况后,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做出合理设计,并按照原材料质量合理调节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选择正规水泥厂家,对于骨料质量选用上则应该倾向于自然连续的配石料,若是骨料粒径较大则需要通过控制水泥浆用量的方式控制好混凝土的干缩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也能够减少水化热,达到减少裂缝产生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倘若混凝土施工中的结构、配比或是温度等任一环节与设计范围不符,都有可能影响到建筑混凝土结构正常功能的发挥。从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可控性与客观性分析,其管理控制可从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着手,将施工建设内容和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这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是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韩树发.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房地产导刊,2021(30):257-258.

[2]徐天旭.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0):147-148. DOI:10.3969/j.issn.1001-523X.2021.10.069.

[3]刘志伟. 建筑工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具体处理技术分析[J]. 城镇建设,2020(2):98.

[4]曹楠.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1):142-143. DOI:10.3969/j.issn.1671-3362.2021.11.061.

[5]付强.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1):291.

作者:缪振平

第二篇: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其处理技术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对建筑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当前人们对于建筑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质量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但是从当前的建筑工程使用情况来看,裂缝问题较为突出。在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形成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从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安全性。为了确保建筑结构使用安全,需要从结构质量角度出发,重视建筑结构裂缝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建筑结构裂缝,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供坚实保障。基于此,对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其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处理技术

引言

在进行整体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时,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建设性质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优质的混凝土材料不仅有利于工程建筑施工,也有利于提高整体工程建筑质量。但现阶段在进行建筑行业实际施工建设时,企业对混凝土材料的整体应用情况还存在较多问题,混凝土质量问题和裂缝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影响了企业效益。建设单位应当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管控,并有效控制混凝土材料问题,为后续施工打下基础。

1建筑结构裂缝成因

1.1温差裂缝

在整体施工管理中,几乎所有的建筑材料都与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有关,因此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安全。温差的存在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开裂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吸热吸水,造成混凝土施工内外温差较大,造成施工内外开裂。可能是由于室外等不利的气候条件,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过程,内部温度过度升高,会随着混凝土的快速凝固蒸发而发生热量变化,混凝土的室外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室内温度不变是裂纹的出现。

1.2原材料不合格

当前,在混凝土建设原材料配比时,不仅会掺入水泥、外加剂等材料,还会掺入沙子和水等,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综合配比以后,能够保证混凝土材料结构性能满足实际工程建设要求。因此,在实际混凝土材料配比时,若选择材料或整体配合比例搭配不当,则会直接导致材料出现物理性的质量问题,导致材料胶凝无法达到实际工程要求,从而出现结构裂缝。在进行实际工程混凝土结构和材料选取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建设环境和建设温度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这样不仅直接减少了工程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了工程裂缝出现的概率,为后续混凝土材料合理配备打下基础。

1.3收缩影响

引起收缩裂缝的原因分为两种,其一是混凝土结构缺乏较强的抗拉性能,在完全凝固前,一旦遇到高温天气或者大风天气,在外部因素影响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收缩力度增强,自然而然地出现裂缝问题;其二是混凝土固化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消耗大量的水分,水分补给不足的情况下就会改变混凝土形状,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

2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其处理技术

2.1施工准备阶段控制要点

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方面控制措施,严格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按照当地的地震烈度等级,对建筑物的规模、基础情况等进行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同时按照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建筑结构的临时荷载进行设计,对建筑物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进行分析,从设计上加强施工管理,避免结构构件超出荷载。(2)材料控制措施,选择建筑物材料时,需要关注混凝土因为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因此需要注意材料的收缩变化性;对于入场的材料进行试验检验,确保水泥、骨料、掺和物、钢筋都符合材料要求;验证数量和外观质量符合要求,无损伤,未过期,产品标识符合规定。(3)配合比控制,按照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质量要求,其90d干缩率<0.06%,尽量选择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配合比。(4)材料管理,构建材料管理机制,建立出库、入库制度,现场材料需要按照总平面布置图做好规范,选择分类堆放,设专人管理,按照计划供应材料。

2.2注浆加固法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还可以采取注浆加固法。注浆加固法主要是在混凝土裂缝或者孔隙中注入胶结材料配制而成的浆液,等浆液凝结硬化后,就能够胶结、堵塞、加固裂缝,有效恢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抗渗透性和结构强度。施工方式比较简单方便,施工过程不会受到天气或者季节的限制影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在不影响混凝土原本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强度。硅化法、碱液法、水泥注浆法、高分子化学注浆法等是常用的注浆方式,以碱液法为例,此方法仅仅需要配备简单的施工设备,而且整体的加固成本并不高。硅化法的优势在于使用的浆液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浆液材料无毒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施工人员可以综合考虑混凝土加固建设要求和施工成本,合理选择注浆方式。

2.3合理温度控制

由于施工地区整体存在早晚温差变化较大的现象,此种现象会直接导致混凝土材料出现冷热交替,最终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导致温度裂缝问题出现,对建筑物整体施工影响较大,甚至在室内外温差条件过大时也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针对当地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有目的地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改善,采取合理对策,防止温度变化过大而引起的施工裂缝情况出现。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进一步避免混凝土材料搅拌对施工过程的影响,避免材料搅拌影响固化,从而降低固化土自身性质。在实际工程单位建设时,应当注意高温天气环境下的施工,应当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有效利用墙体厚度,进一步减小室内外施工温差,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当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降低整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进而使得材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混凝土结构,为整体施工材料的使用提供方便,也为后期建筑工程施工搭建良好的平台。

2.4选择适合的材料

在建设工程施工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设计和场地,选择合适的钢筋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材料时,应优化原材料,使骨料不含过多杂质,避免有机物和可降解物质的存在。选择砾石时,要确保砾石的粒度均匀,才能使熔合有效。此外,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直径的合理选择,以提高整体性能。施工混凝土时,也应降低内部含水量,并在内部使用发泡剂。配料时还应注意避免形成裂纹。在混凝土正式使用之前,必须科学地进行搅拌并进行测试。如果所有信息都符合标准,我们就可以在大面积上进行构建。在搅拌过程中,也保证了内部的均匀性,同时适当添加外加剂,合理控制放热,提高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是未来建筑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新的技术背景下,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強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分别控制模板架设、混凝土浇筑、振动和混凝土接缝埋设施工,以进一步提高养护水平,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嘉.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179-180.

[2]李伟川.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居舍,2020(24):63-64.

[3]李福军.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0(08):50+49.

[4]何旷.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158-159.

[5]张霄.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8):1+3.

作者:陈磊

第三篇: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房屋建筑等工程质量的重要性。针对建筑结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造成建筑结构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结构在实际投入市场应用后,存在显著性的裂缝问题,即建筑外观存在裂纹。裂纹的产生不仅威胁着建筑稳定性,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本文简要分析一下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从而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对结构裂缝的控制及处理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探究

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数量日渐增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程结构面临着结构裂缝的难题,当出现结构裂缝后,如未及时进行裂缝的控制与处理,裂缝在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将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因此,结构裂缝将会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对工程安全、效益等都是极为不利的。各个工程企业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都应该从结构裂缝的形成机理出发,采取有效的裂缝控制方式,最大限度上保障结构性能,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的建筑结构。

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危害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一旦出现,将对工程整体强度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致使其安全性与稳定性无法满足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造成安全风险增强,容易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如果不及时处理结构裂缝,其周边工程的强度也会相应降低,导致裂缝蔓延的速度加快,进一步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导致使用寿命缩短,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导致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2.1温度裂缝

一般情况下,水泥内部的自缩速度会因为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物体本身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即使这种热胀冷缩的程度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在大体积建筑中,物体的热胀冷缩开始逐渐变得不可控,当外界温度过低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甚至会冻结起来,而内部机器运动则会使内部环境升温,物体会因为温度升高而膨胀,从而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再就是房屋内外部的温差,由于房屋内部的大体积混凝土散热比较快,导致内部温度急剧升高,而房屋外部的环境温度比较低,这会使内外部的温差很大,导致建筑结构应力分布不均匀,大于建筑结构本身的抗力,建构机构就会产生裂缝,并且还会随着温度差现象的持续而不断扩大。大体积混凝土制定可行方案,分层浇筑,优先考虑缓凝复合型水泥,避免产生温度应力引起开裂。

2.2干缩徐变原因

干缩裂缝是导致建筑工程结构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由于建筑工程长期暴露在空气环境中,当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时,会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流失过快,混凝土在凝结硬化时体积收缩产生开裂。防止水分流失开裂,在浇筑混凝土的同时覆盖薄膜,防止水分流失太快引起开裂。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构建随时间推移徐变使构件钢筋应力松弛引起构件开裂,构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徐变客观存在,引起构件开裂,合理优选钢筋,合理布置钢筋,保证构筑物使用时的耐久性。

2.3地基变形

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裂缝的分析,地基变形是引发工程裂缝较为常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缺少对前期准备工作的认识,导致地基检测数据存在偏差,使建筑地基在使用之后承载力度不足,从而出现地基下沉以及建筑裂缝的问题。基础沉降不均匀是导致建筑物开裂重大隐患,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引起巨大经济和环境破坏,产生大量垃圾。深基础(开挖深度超过5米)施工时做好勘探记录,设计优选桩加筏板复合基础,设置沉降观测点,施工同时观测沉降数据,主体不均匀沉降控制在2mm范围内。

2.4施工质量因素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要着重针对整体施工计划进行严格细致地把关,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制定,着重针对整体工程的施工方式、施工距离、配比等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如果在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漏洞或者不足,极有可能导致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进而产生结构裂缝的问题。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要针对现场情况进行严格细致的勘测和考察,严格把关施工材料、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做好质量把关,如果施工材料出现以次充好等问题,极有可能导致整体建筑工程结构受到严重影响,或者材料、机械不符合既定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也会导致整体施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造成整体工程结构出现裂缝等相关问题。

3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有效控制及处理技术

3.1优化配筋设计

施工人员必须优化配筋设计,科学应用建筑加固技术,以此提升梁板与结构板质量。建筑企业在开展结构加固处理时,需要选用双向双层施工法。通过此种施工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梁板与结构板质量,增加建筑内部温度,而且可以防止裂缝的产生。注重工程结构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施工人员应当科学把控钢筋间距,以此减缓裂缝产生时间。注重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科学化使用,适当地添加外加剂,缓解混凝土热胀冷缩特性,避免产生结构裂缝。

3.2注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混凝土的选用等相关情况。因为建筑工程的规模日益扩大,或者不同部位的应用,都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混凝土的不同等级,对其等级要求有着特别严格的要求。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有效规避结构裂缝等问题出现,就要对其等级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筑结构的楼板和梁的混凝土配比要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要在建筑结构柱和墙体的混凝土等级应用过程中选择同等级的混凝土,在不同位置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针对不同施工过程进行严格地控制,确保混凝土整体的强度符合标准化要求

3.3施工缝留置管理

施工缝的预留也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的优化,在實际的混凝土浇捣作业环节,耗时可能会超过预期,因此,施工人员需给施工缝的预留提供一定的时间,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振捣提供便捷。对大面积浇筑作业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更需要结合其具体的情况,来进行作业内容的科学调整,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缝预留的合理性

3.4加强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在对裂缝进行控制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选择材料,避免引入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导致出现适得其反的控制效果。首先,需要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全方位的审核,确保其资质与材料及时供给能力后方可与其进行签约,应重视在合同中详细规定责任追究细节,进一步增强材料质量控制實效性;其次,在材料正式进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再次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在这一环节,尤其需对于水泥这一浇筑混凝土的关键材料进行严格检测,认真审核相关检验报告,确保其处在保质期内,并对其成分进行检测,严格杜绝内含硅酸盐成分的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在选择沙石材料前,需要根据水泥的选用情况进行确定,并根据水泥的使用剂量合理确定比例,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配比质量,有效防止裂缝的出现。

3.5注重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由于多种施工裂缝都是在后期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需要将保温板等工具放置在初凝混凝土表面,避免阳光暴晒混凝土,从而产生膨胀裂缝和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必须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处理,避免水分过度挥发,降低凝结稳定性。为了避免浇筑施工裂缝的产生,还应做好施工人员管理,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混凝土板块,避免影响混凝土的平整性。管理人员应注重监控混凝土表面温度,避免混凝土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加大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做好施工裂缝检测与保障工作,以此减少浇筑施工环节的温度裂缝。

结束语

结构裂缝是建筑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各种类型的结构裂缝出现都会给工程的整个结构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任何的工程项目结构施工中,都应该针对可能引起的结构裂缝的原因,来采取有效的结构裂缝控制技术,做好结构施工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结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丙垒,徐智丹,徐可.FQY防水系统解决方案在住宅建筑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11).

[2]李福军.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0(8):49–50.

[3]李伟川.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居舍,2020(24):63–64.

[4]胡彦雯,陈林,刘刚林.房屋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与防治对策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6):144-145.

作者:石海军

上一篇:免费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浅议教育公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