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肢体语言

2024-06-25

舞蹈肢体语言(精选十篇)

舞蹈肢体语言 篇1

舞蹈的魅力在于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感情, 在舞台上的每一个肢体动作由自身的骨骼关节等经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一个优秀的舞者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 能够使观众由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感受到舞蹈演员的内心,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就必须实现心理与肢体语言的高度统一, 可见在进行舞蹈表演时除了要求动作到位外, 更重的是舞蹈演员的内心世界。

二、舞蹈演员肢体语言的魅力

一个舞蹈演员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舞蹈演员需要严格的肢体训练, 一些肢体动作是一个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成名的舞蹈演员大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舞蹈肢体动作的训练, 虽然儿童软组织弹性好, 但是在进行软开度的训练时也是需要承受很大的辛苦的, 并且还需要长期的坚持, 来保持自身身体的柔软性, 可见舞蹈演员在优美的肢体动作后的付出是巨大的, 这也是舞蹈演员肢体动作魅力的所在。

(一) 舞蹈演员身体形态的魅力。舞蹈作为一门舞台艺术, 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舞蹈演员的形体, 所以在整个舞蹈表演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是具有生命的, 是一种大众能接受的表演, 所以就需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 首先五官应该端正, 形体应该修长, 四肢也该修长, , 指间距等于或大于身高, 下肢长于躯干, 小腿长于大腿 ; 膝盖小而平直, 膝裸围略细, 跟腱细长清晰, 足弓高而脚裸灵活 ; 骨盆狭窄, 臀部肌肉上提有形, 身体肌肉呈条形。

(二) 舞蹈演员训练时的魅力。舞蹈演员在台上展现给观众高的一个动作可能就要在台下联系好多遍, 在台下经过不断的训练, 从而增加了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关节韧带就会增粗, 关节的软度也会增厚, 从而加强了关节的稳定性, 这样就对关节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这些要求的达到需要舞蹈演员在台下花大量地时间进行肌肉韧带的拉伸, 这样才能把组织的伸展能力提高, 只有这样舞蹈演员的动作才能舒展, 才会优美, 可见合适的力量柔韧性训练对于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也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的炼成在台下付出的辛苦, 才能在台上展现出他的魅力。

(三) 舞蹈动作展示时的魅力。舞蹈演员除了具有优美的体形和一些必须的基本功外, 还要学会的是如何放松, 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 老师教授的动作不能很快的练会, 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心理紧张, 不能够完全放松的原因造成的, 因为舞者处于紧张状态时, 他的动作会非常别扭, 造成不协调的出现。

三、舞蹈演员心理感受的内容

一个优秀的舞者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 能够使观众由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感受到舞蹈演员的内心,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就必须实现心理与肢体语言的高度统一, 可见在进行舞蹈表演时除了要求动作到位外, 更重的是舞蹈演员的内心世界。

(一) 舞蹈演员要具备的自身修养。要具备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世界观包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点, 它包括社会观念, 伦理观以及自然观等。审美观是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如何对一些美的选择, 是未来如何发展美的基本观点,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是舞者的灵魂, 不仅决定了思想工作的倾向, 也影响了他整个艺术实践的指导。舞者具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作激情, 还能让舞蹈演员和其他成员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 使舞蹈演员的作品能够对人生有着充分的理解和表达, 表现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意境。

(二) 舞蹈演员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想象, 指的是在感知的基础上, 想象, 是对舞蹈艺术, 升华舞蹈形式艺术的魅力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舞蹈艺术没有丰富的想象力, 舞蹈动作的表达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从理论上讲,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 是一种较高的思维形象化的艺术。任何形象思维的完成必须经过更复杂的高级心理过程。具体而言, 我们必须首先创建能引起人们情绪活动的具体动作, 那么人们经过分析, 综合, 判断, 推理等认识活动, 才能产生新的联想和想象。

(三) 舞蹈演员要具备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强烈的事业心是一个舞蹈演员追求表演艺术永无止境探索的源泉。上文已说过,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 是一种较高的思维形象化的艺术,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的舞蹈工作者, 尤其是一线的舞蹈演员, 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才能使他们的表演更具艺术魅力。

摘要:舞蹈是一种表达舞者感情的艺术, 表达的方式是通过肢体语言, 所以舞蹈演员的任何一个肢体动作都应该是舞蹈演员内心心理感受的, 与他们的内心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舞者的肢体语言是舞者将思想转化为外部形态的过程, 可见一个优秀的舞者在进行舞蹈表现时能将肢体语言和心理感受达到完美的统一, 是自己心理的完美体现。文章先从舞蹈演员肢体语言的魅力出发, 然后对舞蹈演员心理感受的内容做了有关论述。

关键词:舞蹈演员,肢体语言,心理感受

参考文献

[1]肖灿.浅谈高师音乐专业舞蹈形体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怀化学院学报, 2010 (08) .

[2]姚岚, 李菁.浅析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3) .

肢体语言 篇2

摘要:随着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改革的持续推进,对于英语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鲜活的语言学习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欠佳,词汇量相对匮乏,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简化教学语言,本文将探讨肢体语言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和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英语课堂;职业学校学生;英语教学;语言教学

一、肢体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肢体语言包括所有人类的交流方式,超越了书面和话语所表达的所有词汇。狭义言之,它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在内。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广义的意义,通过它可观察口语以外所呈现的潜在感受,通常是意识的举动。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在信息的传达中,说一句话只表达了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七,声音占百分之三十八,那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五是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动作等[1]。肢体语言教学法简称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课堂上不需中文翻译,学生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来理解[2]。

二、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通常是以说话及写黑板的方式将想要传授的课本知识表达给学生,但这种教学方式太死板,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而一旦学生产生厌倦感,那他上课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就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肢体语言的运用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站势、服饰等非语言现象发出的信号,都是无声的肢体语言。他们是教师课堂中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甚至还可以表达出自然有声语言难于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要恰当运用肢体语言为教学服务。我们看舞蹈表演,从演员的服饰、表情、动作中,解读它蕴含的意义,受到美的熏陶。老师也像演员,天天在三尺讲台上演出,学生在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当然老师和演员的演出截然不同,老师肢体语言要求适度,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现在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肢体语言的作用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上各种肢体语言随意性强,控制不好,对学生的品行培养和教学效果带来不少影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获取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由此可知,肢体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特点

(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等领域的中等技能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所以,高职英语就要适当降低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应用型技术性人才职业岗位的特点。作为教学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英语教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如何培养学生接受语言知识的能力,而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语言实践运用能力不强,普遍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必备的文化素质,对学习、教师抱有不满情绪,不愿甚至不能配合老师的正常教学。但是,高职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英语教学就要求课堂上打破传统教学的常规。而要改变沉闷的局面,达到应用的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活”起来[3]。

四、肢体语言在课堂组织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肢体语言在职业学校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现在一种比较流行的英语教学法TPR教学法,即全身反应教学法,这种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例如,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我们常做的高低声游戏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比如,在重点内容的教授中,我会适当的提高我的音量,放慢我的语速,学生就理解了,这个时候老师讲到重点了,要凝神了!

再如,在讲习题的时候,老师激情飞扬,热情高涨,学生不自觉的就被老师所吸引,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我经常讲的很投入,可以说手舞足蹈,学生被我的情绪所感染,枯燥的讲授也显得那么的活泼、生动。

(二)表情控制法: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班里有个学生,上学期的成绩不是特别的好,但是这学期有明显的进步,只是偶尔课上还是会做点小动作,这个时候,我就朝他摇摇头,并用表情进行警告,他很快就领会我的意思,“坐”的相当好!

(三)停顿吸引法: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的寂静,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停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

课堂中经常会有学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同桌偶尔讲几句话,通常这个时候,我会停下来,望着他们,课堂很快安静下来,这时候讲话的同学也会意识到全班都在等他们,这样不用一句话就能使课堂保持安静!

(四)目光注视法: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再如,课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等。

(五)手势示意法:在英语课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静的表示,以示意这部分学生保持安静或终止违纪行为。

五、肢体语言在知识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音标教学中,可以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

教师在字母教学时,如果枯燥地领读、跟读,学生很快感到厌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手势表示大小写字母,有时还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怎样用手势表示音标,学生的兴趣会很高。

(二)在单词教学中,可以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

在教单词时可边做动作边教单词。如在教到book时,教师可边教读单词边做读书的样子,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单词,多种感官并用,增强记忆;再如,教active时做出兴奋的样子;教tall时,可用手做出很高的样子;在教old时,可以用手做出抓胡子的动作,表示很老的样子,等在教单词时可边做动作边教单词。如教到car时,教师可边教读单词边用双手做握方向盘状,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单词,多种感官并用,增强记忆;再如,教rabbit时可做兔子跳的动作;教bike时,可做骑自行车的动作;等等。在巩固生词教学时,利用肢体语言,同样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如巩固jump,run,sleep等单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做跳的动作,其余学生答jump;一个学生跑,其余学生答run;一个学生做睡觉动作,其余学生答sleep。还可倒过来,让一个学生说单词,其余的学生做动作;这些方法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在巩固生词、词组教学时,利用动作和神态,同样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如教Let’s go的时候,可以大手一挥大声的说,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如动作性词组,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来做,或者上面的学生做,下面的学生说,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在课堂中运用这些方法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论舞蹈之肢体语言的形态艺术美 篇3

那究竟什么是舞蹈?美国舞蹈家认为:“舞蹈是身体的一种有节奏的运动。舞蹈在一定空间之中,合着一定的节奏所作的身体连续的运动” 。法国舞蹈家认为:“舞蹈是通过本能的或提炼的动作,惯常的或富有艺术性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现代舞之母——邓肯认为:“反借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 。

一、古代舞蹈形态艺术:我国上古时代的巫乐舞蹈、周代礼乐舞蹈、汉代女乐舞蹈及唐代燕乐舞蹈形态艺术各有其不同的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舞蹈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同时还推动着中国古代舞蹈 “经典化”的演进历程。

二、现代舞蹈形态艺术:舞蹈作为肢体语言的一种,它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情感的,是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现代舞蹈既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人体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

十分丰富和复杂的舞蹈审美活动的内涵成分,由以下三点来说:

1.舞蹈动觉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动觉是心理学中感觉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称为 “筋肉感觉”,又叫 “第六感觉”。是对运动中力量的大小、阻力的大小、运动范围的宽阔等等,来认知自身筋肉关节的地位、彼此关系及和空间的关系。

(1)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 “内视”神经系统来感觉体态的状态,达到自觉和熟练的运用人体,并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判断演员的表现力。“动律”是舞蹈身体部位运行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型;“动势”是指舞蹈动态中所产生的动作指向性及身体的趋势;“动效”是指舞蹈动作所形成的运动效应。所以说对人体动态的认知是舞蹈动觉中首要涉及和强调的重点。

(2)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模拟生活即是舞蹈动觉的来源又是其依据。舞蹈中出现的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自然形态是指动植物所具有的各种的形态,大量的舞蹈对自然的模拟给予舞蹈更多的动态模式和丰富的舞蹈动觉类别,舞蹈动觉恰恰是从对各类人体形态的模拟开始的,丰富的人体形态给予舞蹈动觉内涵上的标准和形态上的依据。

(3)舞蹈动觉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舞蹈动觉还必备有舞蹈特征与人体情态上的体验。它是舞蹈作品,舞蹈训练中,把握和融入舞蹈动作的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民族情态、环境情态、心理情态。

2.舞蹈视觉

舞蹈视觉是指舞蹈运动审视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它也是心理学中感觉的一部分,是运动中时间、空间、力量等等的认识来理解动作之间关系流动变化样式和力量使用中的态度。

(1) 舞蹈视觉是人体在时间对比中的理解和作用:舞蹈在时间流程中展开,但它对时间是有要求的,人体在时间中强调了舞蹈自我的理解和作用才能产生意义。在舞蹈中时间是一个绝对值,节奏是其的相对值,是指在一段相对的时间里,节奏的分布间隔排列,在有限的时间中通过强调节奏的变化来控制和使用人体舞蹈,这是舞蹈视觉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它不但制造和给予舞蹈表意活动的基本语气,更是舞蹈语言中语意的内核。

(2) 舞蹈视觉是人体在空间层次中的游动和构造:舞蹈必定是在视觉的范围内作三维的展现,必然在空间里留下痕迹和印象,它显现的是具体的形態和状态,“动”是其主要任务“态”是其追求的目的,其中形态是指物体的面貌;状态是指舞台整体空间所具有的内在关系。

(3) 舞蹈视觉是人体在力度使用上的态度和样式:人体原本是用力支撑起来的,其本质就是一种力的释放,显示出来的必将是力的结果。人体力的根源在于气的使用,气的使用又靠意识来支配,当情感影响了意识活动,意识就会左右气的运行,造成局部肌肉紧张,从而产生身体形态上的变化,形成 各自体魄气质上的差异。

3.舞蹈表象

舞蹈表象,是对舞蹈作品全息形象的反映,是人与物在特定时、空中流动变化的真实存在,是舞蹈表演内容在视、听觉的综合体现。表象活动是一种形象活动,只有对舞蹈形象既综合表象的深化、分化、变异、联想、拼凑中才能赋予表象饱满的内容。

(1) 舞蹈表象是动、视觉的高度统一 :舞蹈的动、视觉我们可以作主干的主观梳理,但实际存在是交叉融合为一体的。动觉是视觉的内容,视觉是动觉的反映。动觉存在的现象本质与视觉扑捉的主观迎合会因距离和个性的不同有所差异,但从现象本身看二者是综合在一起的。

(2) 舞蹈表象是情感的迎合和体味:情感是人类意识活动和交流的最高级的形式,是人类内心世界中最丰富和重要的心理活动 。艺术活动是其最主要、最好的一种交流形式 。

(3) 舞蹈表象是内心世界的深化、是美的灵魂的升华、是理念开掘拓展中的智慧、是人类潜意识的苏醒:舞蹈在人类视觉活动中是最为丰富、鲜明 、集中和创新的,它以流动着的画面展示了人们难以感受、体会的内心世界,创造着自己内心世界的各种神话,无论是对思想的深刻性冲击,对美的美好追求,还是对情感的多种体会和抒发,都会通过舞蹈的表象来传递。

总之,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是以人体为物质材料、以动作姿态为语言并在时间的过程中以占有空间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独特艺术门类。英国的哲学家科林伍德曾对舞蹈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浅出的探究,他否定了种种传统意义上的阐释,试图寻找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艺术特征来囊括舞蹈的本质含义, 舞蹈作为肢体语言艺术的一种,它表达了其他肢体语言艺术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内容,其丰富的表现形态,展现其无穷的魅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

舞蹈肢体语言 篇4

在舞蹈编导这门学科中,观众看到的是已呈现在舞台上的舞蹈作品,但在实际的舞蹈编创过程中,却有着细致的分工,是舞蹈编导和演员以个体肢体为基础,展现在观众大脑中的艺术意象与情感手法。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阅历、情感经历,中国和国外的舞蹈编导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内容与形式有很大不同。中国的舞蹈编导更多是追求艺术作品的内容、情感和意境,而国外的舞蹈编导更多是从肢体语言的本体出发。 我想我们的创作应该更多从自身的本体去寻找创作动机,首先以动作为发源点,以单纯的肢体语言发展寻找舞蹈的可动性,创作出无限的身体语言可能性。在舞蹈《忙、忙、忙》 中,动作的发源点从个人的个性化身体语言开始,有翻书的动作、抱小孩的动作、打电脑的动作等等,追寻单纯和简洁的效果,旨在突出个人的性格,找到属于自己的肢体语言, 从肢体语言的本体形式中产生存在的意味。当以“本体”为动力去做动作编排时,会使自己在动作的质感或形式中呈现一种自己身体的发力方式,找到自己的运动轨迹,挖掘身体的潜在可能性。

在作品动作质感处理上,本人也做了一些不一样的效果处理,改变了观众固有的审美模式。如在第一舞段中,舞者自始至终都在突出个性化的动作语言,在身体内外空间,寻找多种身体的可舞性的肢体动作,将很多观众认为不能表现的生活动作以及看起来比较不顺势的动作修饰得连贯自如, 产生了一种既有生活平常动作又不会失去艺术性的效果。

肢体语言的本体性是舞蹈的构成要素之一,身体的本体性也决定了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应从自己做起,了解自己。

二、舞蹈思维的认识

肢体语言是舞蹈创作的主体表达方式,这也是舞蹈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但这种无声的肢体语言不是舞蹈的全部,也包含了舞蹈创作的思维。

(一)情感思维。在舞蹈作品中,舞者的身体只是一种表现方式,作品的形成很大一部分需要情感思维的建构。身体所做的动作和姿态,是通过某些事物产生了情感并经过艺术想象,提炼、精挑细选而成。《忙、忙、忙》是从情感中来把握运用语言的方式,这个作品的结构侧重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感的宣泄,把生活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情感经过艺术加工,产生出不同的动作,营造出忙碌的感情氛围。在作品中,情感思维进入到了多个位置,从开端、发展、高潮、 结束,它在每一个舞段中都充当了一把助推剂,使得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

(二)形象思维。舞蹈创作的形象思维是从形象开始到结束的一个立体式的思维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和思维的过程强调了形象的鲜明性以及个性化。这种模式中包含了多种参与的因素,比如说:动作、音乐、布景、道具等等。在创作《忙、忙、忙》时,编创者们让每一个人物形象都给观众以独特的意味,这种结构使用某种人物和形象的刻画,直接决定了这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的处理,而动作语言的选择是否符合这个人物形象,则需要由形象思维的能力来决定。《忙、忙、忙》更加注重编创者和舞蹈的技术能力和动作进入方式、发展方式、结束方式,如何让形象在运行中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成为评判这种模式是否成熟的标准。

情感思维和形象思维均是一种宽泛的思维方式,是对我们学习者的一种开发和引导,从而能产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法。情感思维和形象思维也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经常运用的思维,当然,并不是完全运用某一种思维,而是还有其他思维方式地加入,使之构成多元化的创作思维。

在《忙、忙、忙》舞蹈中,强调了肢体语言与舞蹈思维并用,肢体语言是工具,舞蹈思维是动力。任何一部舞蹈作品总是在一定的思维的助推下孕育而成的,如果一个作品只有肢体没有思维,那么它就如同被抽掉的灵魂一样,只剩一个外在空洞的躯体。肢体与思维应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肢体语言是舞蹈思维的物质外化,舞蹈思维是肢体语言表述的借助工具,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达到艺术的真谛。

三、结束语

《忙、忙、忙》舞蹈作品是笔者在学习舞蹈编导过程中的实践成果,通过实践创作笔者体会到了肢体语言和舞蹈思维的相互关系,明白了二者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实践与思索, 不断获得更多的知识养分,才能够在将来的舞蹈编创中产生更多不一样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肢体语言的秘密 篇5

面试时的动作表明什么,很多人都有过面试时神经紧张的经历,但是不要担心,挑选人员的专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除非是病理方面的问题,否则,神经紧张并不可怕。在面试时,从一开始就要努力采取你感到舒服的姿势,使自己忘掉紧张,集中精力考虑问题。要坐正。不要仅坐在椅子的边上。就算了解过所谓的面试招式,或者面试巧用晕轮效应又怎样,过分的紧张。肢体语言就把你的秘密泄露了。

人们在面试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做出一些动作,从这些动作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1.捏面部的任何部位(眉毛、鼻子、耳朵或嘴唇):没有把握;

2.看表:缺乏耐心;

3.玩弄圆珠笔、戒指或其它物品:心不在焉;

4.正视前方: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和自信;

5。姿势放松:没什幺好隐瞒的.;

6.身体前后摆动:紧张和有疑问;

7.舒心和真诚的微笑:积极向上;

8.搓手:不耐心;

9.两腿交叉和一只脚不停摆动:厌烦和懈怠;

10.脚歪着放,脚尖相对和脚跟分开:神经质和紧张;

11.手掌伸开向上:真诚和抱有善意;

12.揉眼睛,挠鼻子:有疑问。

13.手臂交叉:采取守势;

14.姿势“过于舒适”:傲慢;

15.啃指甲或将指甲放在嘴边:无把握;

16.眼光向下:不相信所听到的。

肢体语言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肢体语言;课堂氛围

肢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一个有效手段,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肢体语言更能和学生积极沟通,从而构建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堂。本文就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以及创设精彩课堂做简单分析。

一、肢体语言使课堂用语直观化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你面对的是一群词汇量基本为零的小孩子,如何使他们能迅速听懂你发出的指令并马上作出反应,那只有靠肢体语言来帮忙了,可以说,离开了肢体语言,你的课就不可能精彩!例如,在新授单词时,先要学生仔细听,认真看你的口型,如果你说“Listen to me and look at my mouth carefully.”相信没有哪个学生会听懂你的指令,但是如果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指着你学生的耳朵然后指着自己的嘴巴,那大多数学生肯定能理解你的意思。在朗读单词时,你在说“Read in high and low.”时,一手举过头顶再下降至膝盖处时,学生肯定能心领神会。在操练时,你在说“Work in pairs.”时伸出两根手指,并指一下前面一对学生,那他们也能很快理解。在巩固时,让学生翻书,或者拿练习纸时,在发指令的同时你也一起做的话,那你的学生肯定会从动作中了解你的指令,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肢体语言。

二、肢体语言使课堂教学简单化

1.于单词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

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呢?笔者认为仅仅通过背单词、看卡片来满足词汇量是不可取的,这些单调的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运用肢体语言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效果。

比如,猜单词,通过教师一些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来猜猜单词。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学习单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学习一些意义比较直观的单词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学习“swim,jump,run,jog”等单词时,辅以动作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再比如进行“2A Unit 3 Look at the moon.”中“moon”这个单词的教学,教师可这样进行:先做洗脸、洗脚等动作,再用双手合并,放在左脸或者右脸上,歪头表示睡觉,学生便能明白这是晚上,然后教师双手拿高,画一个弯钩似的月亮,学生就能理解“moon”是月亮。通过这些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为精彩。

2.于句子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

句子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有效地将整个英语教学连接起来。教师要善于在句子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能将句子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对此,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将句子设置到具体情境中,然后辅以动作,让学生在正确领悟句子意思的同时学会相应的实际运用。例如,新授“Get up.”“Go to school.”“Go to bed.”这些句子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在家一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学生可以用伸个懒腰来表示起床;用背起书包来表示去上学;双手合并,放在左脸或右脸上来表示去睡觉。再如新授“This is a football.”一句时,教师可创设体育课的情境,引导学生用踢足球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是一个足球;用抬脚踢球或者拍球的姿势告诉大家:“Let’s playfootball.”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并辅以动作的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将这些句子于现实生活中运用自如;不仅使英语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趣,又能促进师生及学生间的英语交流。

3.于课文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

由词汇教学到句子教学,由句子教学到课文教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此,笔者认为极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整个课文设置为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具有连续性的动作来展示课文内涵。例如教学3A Unit 10 Thank you,就可将教室讲台布置成一个小吃店,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实物与动作来表演课文:指着蛋糕表示“Some cakes?”摇摇手表示“No, thanks.”拿个冰淇淋表示“An ice cream?”伸出两个手指头表示“Yes. Two, please.”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课堂教学精彩万分,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于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将其与有声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精彩的英语课堂里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知识的快乐,从而乐学不疲。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舞蹈肢体语言 篇7

一、阐释舞蹈《近墨者》的表演内容

舞蹈《近墨者》是笔者习得四年舞蹈编导专业, 以及长期生活的所感所悟, 希望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反映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冷漠、疏离的现象, 并向观众达出不一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表演的内容由“出淤泥而不染”到“出淤泥而被染”, 在黑暗的背景下主人公身着一袭白衣与黑暗势力对抗, 经过无数挣扎与反抗, 最终被黑暗势力压倒, 一同融入“黑”的深渊。

出场时, 主人公一袭白衣 (后用“白衣”指代主人公) , 象征干净纯洁, 孤立的站在舞台边缘做一套程式化动作, 这时台中央出现了两团黑雾 (身着黑衣的两个舞者) 渐渐从地面低处慢慢升起, 缓缓溜到主人公的身后, 在白衣的背后突然出现两只黑手, 偷偷伸向主人公的脸开始揉搓, 动作由轻到重由慢到快, 白衣的神态始终木然冷漠;白衣被黑衣们压塌着逼向地面, 疯狂的挣扎反抗, 多次重复的挤压和反抗, 白衣的头最终被按到在地……至此, 白衣第一轮的反抗失败, 孤立无援的境地一开始便处于弱势。

在进行了一系列反抗后, 黑衣们始终表情冷漠, 白衣试图跳脱, 多次的跳跃表示反抗, 黑衣们配合默契, 中间运用借力, 将白衣的第一次跳跃“传送”到另一个黑衣身上, 转至两圈后被抛向地面, 这里运用的是舞蹈编创技法中的重心移位。至此, 白衣的第二轮反抗失败, 白衣所代表的纯洁、善良被损坏。接着白衣被强压、抬起、扔下, 这时黑衣们用身上的黑纱将白衣包裹, 像个黑色的蚕蛹, 音乐响起, 一只手从黑纱夹缝中伸出, 又缓缓抽回, 手又一次从黑纱夹缝中伸出, 这时的手变成了黑色, 接着白衣的头和身体从夹缝中钻出, 身上和脸上全是斑驳的黑, 白衣再没有反抗, 动作变得轻盈、柔和, 三人做相同动作, 接着白衣缓缓依靠黑衣们倒下, 三人如同昆虫一般相互蚕食、依附, 白衣缓缓回头, 脸上露出嘲讽而邪恶的笑容。

二、从心理学动机角度分析《近墨者》的攻击行为

1、对攻击行为、动机的解释

在心理学中攻击行为是一种明确的行为, 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 目的是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Jerry M.Burger在《人格心理学》一书中曾说明攻击行为是宣泄紧张, 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 这种伤害包括打人、骂人、嘲笑人和说坏话、造谣污蔑等。

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心理学的三个基础部分, 即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个因素有可能同时出现, 相互影响。心理因素,

易于有攻击性倾向的人总是比较容易把他人的中性或者友好的态度认为是某种侵犯, 而做出攻击性行为, 这和他们自我认知的过程有关系, 他们总是会自动化的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且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也总是和攻击性关系密切, 很多攻击性行为都来自他们自己的一些条件反射。社会因素:我们人都是处于社会中的, 社会化的过程往往也会使某一类人更要攻击性行为, 这和他们的文化有密切关联, 比如, 在幼儿园的孩子们, 他们认为小朋友能打到他人、战胜他人, 用身体攻击对方会得到人们的赞扬, 孩子们认为这是强力的表现, 那么处在这个环境下的孩子们处理问题只喜欢用攻击来保护自己。

动机, 是属于心理学行为调节的重要范畴, 它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 激发和维护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必须有目标, 详细来讲是需要一个诱因来引发个体参与活动。比如, 学校对于要上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诱因, 在成人的引导下使孩子对学校有了认识, 进而产生了入学的愿望, 这种愿望就是孩子行为的动机。再如, 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期待和欣赏正是因为舞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美育价值, 舞蹈的审美价值和审美作用对观众来说是个诱因, 因此观众产生了欣赏舞蹈艺术的愿望, 那么这便是观众欣赏舞蹈艺术的动机。

2、从动机角度分析该舞蹈中的攻击动作

作品《近墨者》开始的一段, 黑衣们同时掐着白衣的脖子, 随后将白衣托起转至两周仍在地上, 给白衣身体上造成痛苦, 毋庸置疑为攻击行为, 属于生理上的攻击;在舞蹈的后半段, 音乐即将达到高潮, 即黑衣们将白衣包成“黑色蚕蛹”状, 白衣挣脱后被“涂抹黑墨”, 这一动作无法造成白衣身体上的苦痛, 但却造成白衣精神痛苦的攻击行为, 在这里整个舞蹈达到高潮, 更是暗喻邪恶打败正直、善良等正面思想的表现。以下文段予以说明。

舞蹈《近墨者》中, 关于在白衣身上“抹黑”这一行为, 是黑暗势力的最终目的, 当邪恶遇到光明的时候, 邪恶酝酿已久的侵犯念头“攻击行为动机”已形成, 促使其赶快展开暴力:如双手蹂躏着白衣的脸, 将白衣抬起然后扔下, 用手中的墨汁将白衣全身染黑, 所以说“涂抹黑色”正是邪恶的立场和黑衣扭曲的本性而引发的攻击。当正义被撕毁了高尚的外衣, 一同沦落为黑暗的走狗, 舞蹈的主题思想也迎刃而解——从“出淤泥儿不染”到“出淤泥而被染”。

3、运用动机等观点分析其舞蹈语言的合理性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门类学都有联系, 既然心理学与艺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舞蹈与心理学的联系绝对不是偶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提出一种行为理论, 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还原为刺激引起的反映, 而条件反射是整个行为的单位。人类的一切外显行为都与条件反射有关, 那么舞蹈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语言便是一种极强的外显行为, 也就是说, 舞蹈艺术不置可否能够用行为主义来阐释和分析。

在舞蹈的后半段, 当黑衣们在白衣身上涂抹黑墨, 白衣猛地往前冲试图逃跑, 被黑衣们强制拉回, 这个连续动作重复五次, 直到黑衣们停止, 白衣依旧按照惯性一个人莫名其妙的“逃跑被拉回”, 直到重复十几次, 这在心理学中称作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 因受到刺激渴望摆脱这种困境, 不停的重复, 直到形成习惯。比如说, 心理学中有一个猴子的实验, 每次看到红色的皮球就给猴子香蕉, 重复多次, 直到在没有香蕉的情况下给猴子看红皮球, 它也会分泌唾液。综上所述, 以上观点足以说明用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对舞蹈语言进行分析。

三、舞蹈艺术与心理学

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 其本质与人的本质和本性息息相通, 我们不能把舞蹈艺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简单的身体运动、物质运动和物理现象。人的本质是精神, 艺术的本质也是精神, 美的精神才是艺术活的灵魂, 而舞蹈更是具有精神世界的深层内涵。其内涵正好涉及舞蹈学的研究对象——身心关系及其动作表现。

综上所述, 舞蹈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舞蹈可以借用心理学来解释其自身的舞蹈语言, 对于经后的创作和表演起到重要作用, 而心理学同样可以借助舞蹈艺术这一广阔平台进行研究和实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就像一口充满沸腾大锅的热量, 人的本能欲望在遇到社会伦理、道德、文化、习惯和法律时就会压抑, 这部分被压抑了的潜意识欲望又有两条出路一种是宣泄, 另一种是升华, 艺术便是升华的一种重要途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舞蹈艺术作为艺术之母时刻与人性、人的心理活动紧紧相扣。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不论在工作中, 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 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心理活动的发生。近百年来, 心理学活的了迅速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如现代化的商业、生产、交通和企事业管理工作需要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 需要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邻近科学的发展对心理学的影响日益扩大。而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在向多元化多层次放下发展。《舞蹈心理学》一书提到,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是一种身体运动, 也是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 舞蹈的发展离不开身与心的关系, 她不但是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结合, 更可以超越身体与现实……”这是种超自我的个性描述, 对于心理学来说更是一种日常生活中难能见到的心理活动, 首先, 舞蹈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能够为心理学学科研究提供宝贵的素材;其次, 对经后研究艺术心理提供有利的理论指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心理学也像舞蹈的其它姊妹学科一样, 与舞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展现出一个多元化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

摘要:笔者于2009年编创现代舞蹈作品《近墨者》, 该舞蹈为三人舞, 主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揭露现代社会个体关系的弊端。首先, 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舞蹈中激烈的舞蹈动作是如何发生、发展;其次, 对心理学与舞蹈艺术的合作做一个前瞻性的探索。

关键词:动机,激烈舞蹈动作,出淤泥而不染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2]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9

[3]刘青弋.重新发现身体——论现代舞蹈的身体思想.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3

[4]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9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4

[6]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1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

[8]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0

[9]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王作虹译.三联书店, 1991

中职舞蹈教学与肢体记忆的关系 篇8

一、舞蹈教学中肢体记忆的巨大作用

(一) 条件反射对肢体记忆的重要性

中职教学中最大的困难就是, 舞姿的学习。所有要通过反复练习的学习都要一个特点, 那就是记忆。着里的记忆指的不是头脑的记忆, 而是肢体记忆, 用身体去记忆,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 时间长了习惯成为了条件反射。启示条件反射也是舞蹈教学终极的目标之一。通过条件反射。就形成了衔接并连贯的舞蹈了。

(二) 节奏对肢体记忆的重要性

舞蹈跟音乐是互相配合, 互相辅助, 舞蹈也可以看做是具象化的声音。因此舞蹈是在达到一定规范的节奏当中, 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节奏感的培养。节奏在我们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如书评时钟的哒哒哒节奏, 给人以稳定;摇滚朋克的节奏, 给人以激情;红绿灯不停变换的节奏, 给人以冗长;打字敲击键盘的节奏, 给人以庸碌, 各种各样的节奏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个部分。养成聆听节奏习惯, 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媒介的门, 与万物都产生交集, 让舞蹈教学与我们的生活结合, 像《舞出我世界》里面的主人公, 舞蹈已经成为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形式当中, 他能够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 映照出心中美好的远望, 可以说舞蹈已经变成与主人公的命运轨迹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肢体语言与舞蹈教学之间的联系

(一) 舞蹈是肢体记忆的反映形式

可以说舞蹈教学, 都是在原有动作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换句话说, 所有舞蹈都是再用肢体模仿。模仿的核心就是肢体记忆。不管是从舞蹈的原创性的来看, 还是从已有舞蹈教学来看。肢体上的记忆都是其凭借的主要的基本条件。肢体记住了痛苦, 难过, 害怕, 悲伤, 大风大浪, 舞蹈就以夸张的手法, 达到与其神似的效果。我们的舞蹈教学就是把这些记忆, 用肢体的动作形式来进行艺术化的表演。

(二) 肢体记忆和舞蹈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舞蹈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是在舞蹈完成的过程中, 以一种自然, 流畅, 不虚伪的心态表现出来。肢体的记忆, 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舞蹈与节奏的世界里, 让其身成为音乐盒节奏的媒介, 使每一个动作都能流畅进行够, 在条件的反射下, 完成肢体记忆。在舞蹈教学过程, 考虑的不再是动作的幅度到不到位, 而是精神范畴上对舞蹈本身的感受。

三、肢体记忆与舞蹈教学的融合

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和专业舞蹈院校里的学院派教学有一些区别, 学院派的教学是建立在身体、能力各素质都达到一定标准后的成熟性高密度教学。“课堂课可以从普通的教室到专门等舞蹈训练室或者是专业的剧场或是剧院。高密度的学院派舞蹈教学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产物, 我们把它比做一座“桥”, 是沟通“历史”“以后”“古今”的枢纽, 又是承接前面的, 开创后来的“转折”。是整个社会舞蹈教学历史进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环节”, 它也建立了自己的“学院流派”。而中职舞蹈教学仅停留在为日后适应教学为前提的教学中, 尽可能的把学生塑造成多能跳能教能遍的多元型人才。如今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告诉我们, 现在的舞蹈教育不能再用以前的古老的教学方式, 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老的教育机制来开展现在舞蹈教育是行不通的。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个人还是比较难进行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法。

(一) 学生的表演习惯应着重培养

有很多学生熟练的掌握舞蹈的知识和动作, 但是上了真正的舞台, 就无法照常发挥。在中职舞蹈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舞台, 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提升对舞蹈学习的热情, 这样能让学生在真正的舞台上表演时减少一定的紧张感和压力。

(二) 提升学生对旋律和节奏的体会

首先学生要有对音乐有一定的见解, 熟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才能使舞蹈融入到音乐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 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实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作者想通过音乐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情节变化等等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生充分了解作品内容, 形成一定的感情理解, 就在这种基础上, 在进行舞蹈教学。例如《金孔雀》这首歌曲, 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悦傣族人民传统习俗、人们在庆祝泼水节的情形、欢愉的场面等内容, 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孔雀舞”的基本姿态、舞步等内容, 感受舞蹈中主角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在加大对这些内容的深度学习之上, 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对舞蹈表演的练习。

(三) 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同步提升

舞台是发现各个学生特色特长, 积累学生舞蹈经验重要环节,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 多为学生创造登上舞台的机会, 让学生在舞台上, 展现出属于自己的舞蹈魅力;只有在舞台上, 不断吸取经验, 才能让学生对舞蹈表演水平不断的提高。此外, 教师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音乐的旋律学生自己编排舞蹈姿势, 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比如教师可以把星星作为主题, 根据这个主题让学生自行分组, 经过自己的编排, 把舞蹈的表演魅力展现出来, 让观众感觉到星空一望无际情态的同时, 看到学生舞蹈编排的独特水平。

肢体语言和在舞蹈教学中的行为大同小异, 通过条件反射和节奏感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都增加学生的审美汉能和艺术修养, 还能培养和完善整体的团队意识和纪律观念, 有着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对以后中职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 也有着突出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小燕.新课改下形体与舞蹈教学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J].科教新报, 2011 (15) .

[2]任芬.浅谈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与素质教育[J]吉林教育, 2010 (05) .

赏识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 篇9

一、有效的赏识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赏识语言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形式上的,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乏味,甚至感到虚假和厌恶,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只有适时、恰当、准确地使用赏识语言,才能使学生产生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她叫H。在初一时,语文和英语成绩很突出,但是数学偏科,成绩不理想,致使总成绩位于全班中游。与她交谈后发现,她的智力很好,但对数学没兴趣。发现原因后,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对她进行启发和引导,她认真思考后,竟能准确、完整地解答,面对她的精彩回答,我脱口而出:“你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表达流畅,照此下去,不久的将来,数学成绩定会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从此以后,她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主动,成绩稳步提高,在中考竟取得了118分(满分120分)的优异成绩。毕业后不久,她给我寄了一张我和她毕业合照,照片后面写着:老师,能与您照相,我很荣幸。上初中,我的运气很好,遇见一位严谨、负责的老师,您的教学方式很特别,您很通情达理。正因为您的赏识,让我在数学面前不再后退;正因为您的宽容,让我在错误之后更觉得愧对于您;正因为您的诚实,让我变得更淳朴。数学,原本枯燥无味,可从您的口中讲出来却比交响乐还美妙。感谢您,我敬爱的数学老师。时光已去,记忆永存,我会永远记得您的———我遇见的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赏识语言的巧妙运用,有时能量巨大,超乎你的想象。

二、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从而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时时刻刻在关注着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知道,老师在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与进步。我班现有一名学生F,他虽然聪明,但是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初一上学期,几次考试,成绩始终在30分左右,无论怎么严格要求,都无济于事。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呢?在初一下学期开学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这个学生。那是在解答一道“求绿地面积”的题,有几名同学用常规方法解决了,但是步骤多,过程繁琐。我便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时,我发现他正在认真思考,看表情,似乎有更好的方法,我便让他回答。他利用平移的知识解决了问题,方法巧妙,过程简单,易于理解,回答非常精彩。此时,我没用任何语言,只是快速地、有力地竖起大拇指,顿时班级掌声雷动。从此以后,他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目前,他的成绩在80分左右。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上,恰当的肢体语言会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肢体语言:此处无声胜有声 篇10

曾看到过这么一组数据:信息传递形式=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由这个数据可见教师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老师上课时的讲话语气、眉目神情、举止态度, 都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 激起学生的热情,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老师通常是以说话及板书的方式将想要传授的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这样的弊端是学生很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能和学生更好地沟通。所以, 教师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想让学生专心致志地上课、顺利地教学, 就要看你怎么去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了。

一、用目光凝视掌控课堂

目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管理办法, 也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方法。教师善用眼神的接触, 才能掌控教室的状况。这个动作经由练习, 不但能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而且能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教师也能借此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赞同或反对。

教师适时地用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教师的目光能从学生脸上得到回馈的答案, 并能对表现优良的学生予以褒扬;更重要的是, 它能掌控教室状况, 尤其能对行为失序的学生给予适时的警告。

面对老师警示的目光, 学生通常会收敛自己不当的行为。一个在课堂上行为失序的学生, 通常会以低头移开自己的眼光作为响应, 这种响应的结果, 当然会使失序行为随之停止;得到这样的结果, 无疑是教师的胜利, 因为教师可因此保持上课的效率及良好的课堂气氛。

很少有其他肢体行为比眼神接触更能传达出掌握全局的样子。有技巧的教师会持续扫视整个教室, 并与每位学生的眼神接触。固定视线常使许多人不安, 师生之间也是如此, 而且当教师注视学生时, 学生常会避开教师的目光。即使这样, 注视也并未失去效果, 至少学生知道教师正在看他们, 并且一直注意他们所有的行为, 不论他们的行为是好是坏。比如, 当有学生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时, 教师投去关注的目光, 提醒学生注意, 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怯场时, 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 这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当学生出现偶尔的失误或失败时, 教师还以一个亲切的目光, 这是一种鞭策与信任。总之, 教师的目光应该亲切自然, 和善友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看着学生讲课, 形成交流感, 并且还要善于变化, 切不可眼光无神, 目中无人。教师在课堂上既有不断的全堂巡视, 又要有局部的个别关注, 做到通观全局, 洞察入微, 传情自然, 调控灵活。

二、用微笑表情调和师生关系

教师的脸部表情, 如同身体姿态, 是显示信息给学生的直接表征。教师的脸部表情能够显示许多信息:奖赏、同意、反对甚至批评等, 都可以由此管道输送给学生。因此, 教师的脸部表情, 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表征。

脸部表情在传递非口语信息时具有很大的功能。好的脸部表情能传达真挚、诚恳、温暖, 使学生如沐春风, 鼓励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相反的, 脸部表情也能显露出厌恶、嫌弃、烦恼, 这些都会触发不良行为的发生。

教师要时刻保持微笑。微笑待人是一种健康心态和良好素质的反映, 是一个人乐观、自信、平和与从容品质的体现。这样的微笑, 就像灿烂的阳光, 给自己塑造出光彩熠熠的形象。在师生交往中, 教师保持微笑, 一是表明教师心境良好, 二是表明教师充满自信, 三是表明教师真诚友善, 四是表明教师乐业敬业。

因此, 微笑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接近。可以想象在一个冷若冰霜和一个面带微笑的人中间选择交往, 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不用问, 答案都是确定的。一个教师冷若冰霜, 学生们避之而不及, 就更不敢和你交流了;如果你是一个谈笑风生的老师, 学生肯定会和你交流, 和你谈人生, 谈理想, 谈抱负, 谈他的一切。

微笑会使师生之间的隔阂容易消除, 矛盾更容易化解,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就是这个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一个人小有过失时, 往往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可以化解对方的不快。在矛盾冲突中, 善良的微笑能够让情势缓和甚至转折, 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氛围。比如, 教师与学生交谈发生冲突时, 学生的微笑会化解教师心中的怒火, 教师的一个微笑, 会使学生重新回到平和的气氛中, 也显示教师的大度和宽容。

微笑会给学生一种鼓励和安慰, 让其充满自信和快乐, 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比如,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还以微笑, 表示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扬, 学生会信心大增, 并牢记于心;再如当学生在比赛项目上获得成功或获奖时, 教师给予微笑, 学生会感到无比自豪和快乐, 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

三、用身体姿态营造课堂气氛

身体姿态是身体语言最外显的表征。学生可以由教师的身体姿态很快地解读教师的情绪。

教师的这种身体姿态表现在教学上时, 主要由声量的强弱与语调的高低得知:一个有洪亮声音的教师, 终究是强势领导的象征, 教室气氛被部分顽劣学生横向干扰的机会将相对地降低;而一个声音有气无力的教师, 通常是行为失序学生干扰的最佳对象。一位教师如果风度翩翩、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 学生就容易产生兴奋喜悦的情感;如果教师愁眉苦脸、漫不经心地走上讲台, 学生就可能情绪低落, 产生心理压抑感;在课堂上, 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或怎么做时, 往往只需做一个学生理解的简单手势就能达到目的。另外, 一个教师站立或走时的状态, 通常是其身体盈虚的最佳诠释, 亦值得注意。

身体接近有实时的效果。上课行为失序的学生, 多数都位于距离教师较远的位置;通常距教师上课位置较近的学生, 鲜有失序作怪的。事实证明, 当教师走近行为失序的学生身旁时, 多数的学生都能迅速回归正道, 纵使教师是一言不发地走近。

当然, 走近学生也需要技巧, 当教师迅速走向行为失序学生时, 那就是一种御驾亲征的效应, 这可从学生匆忙的直接响应得到有效的证明;如果教师是轻移地接近, 那种效果当然是大打折扣了。教师亲身走近学生, 除了可以阻止并改正学生的不当行为之外, 也可为学生提供适时的帮助和解答, 因此, 这不失为一种纠正学生不当行为的好办法。

四、用手势示意辅助课堂教学

多样化的手势, 正是一个有经验教师的重要法宝。教师常借用适当的手势, 以吸引学生的倾听, 并借以营造适当的教室气氛。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使用许多不同的手势来奖励或是制止学生行为, 这在老师与学生有相当的默契时, 成效更大。教师的手势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是在讲出某句话而又需要增强表现力的一瞬间做出来的, 是与言语同步进行的。如伸出食指放在嘴巴上, 表示“安静”, 这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立刻明白并安静下来。人的手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信息。教师的手势表达功能可分为以下四种。1.形象性手势。用以模形状物, 将要描绘的对象用手势来表达。比如用手比划某人有多高多胖, 物品有多粗多大等。2.情意性手势。用以表示特定的情意。比如, 当一群学生围着一个筋疲力尽的教师时, 教师如果此时挥挥手, 表示让大家离开或放学了;再如当一个学生做了错事, 教师一边说:“你呀你!”一边用手拍拍他的肩膀, 此时学生会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而为之一震。3.象征性手势。用来抽象意念。当人在演讲到达高潮时, 常常会用手势来表达一种激情, 如用手果断有力地向前或向上推出, 显示出必胜的信念。4.指示性手势。用于指示具体对象, 引起学生的直接感知和注意。如用手指向某个角落或某个实物, 引起学生注意。当然,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手势必须准确得体, 一定要有助于表情达意, 增强表达效果。切忌手势过多过杂、过分夸张或含义模糊不清。

总之,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老师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关注的眼神, 与学生之间适当的距离, 运用好这种“多感官的教学法”都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起学生的热情,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 教师教学除了用嘴巴表达意思之外, 还应该运用各种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唯有如此, 才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从而更易激发他们的想象, 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悦《创新教学指导书系:教师体态语言艺术》, 红旗出版社。

[2].严先元《教师怎样写案例、反思和论文》, 中国文史出版社。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幽默能力下一篇:膜处理工艺